框剪结构范文
时间:2023-03-13 18:1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框剪结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关于过梁布置及轻隔墙。现在框架填充墙一般为轻墙,过梁一般不采用预制混凝土过梁,而是现浇梁带。应注明采用的轻墙的做法及图集,如北京地区的京94SJ19,并注明过梁的补充筋。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不建议采用加气混凝土做围护墙,装修难做并不能用在厕所处。
(4)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注意: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900时,最小板厚120.阳台的竖板应尽量现浇,预制挡板的相交处极易裂缝。雨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锚入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两侧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结构。挑板挑出长度大于2米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较长外露挑板(包括竖板)宜配温度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时。内挑板端部宜加小竖沿,防止清扫时灰尘落下。当顶层阳台的雨搭为无组织排水时,雨搭出挑长度应大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顶层阳台必须设雨搭。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大间距钢筋,给工人以下脚的地方,防止踩弯。挑板内跨板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弯距,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挑板端部板上筋通常兜一圈向上,但当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时是难以施工的,应另加筋。
(5)楼梯布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6)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7)梁布置及其编号,应按层编号,如L-1-XX,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柱布置及编号。
(8)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 洞边加暗梁。
(9)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10)在平面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墙体剖面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构详图。
3. 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1)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一大厚板将其跨过。
(3)混凝土基础下应做垫层。当有防水层时,应考虑防水层厚度。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可在筏板区格中间挖空垫聚苯来调整高低层的不均匀沉降。
(5)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8)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9)采用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面积不大的独立基础宜采用锥型基础,方便施工。
(10)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1)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2)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3)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4)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篇2
一、结构优化设计策略
高层的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较多的方式是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这种体系的建立有效的提高了框架结构的灵活性,并且更好的提升了使用空间,使建筑更为优质。由于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相对较好,因此也保证了建筑结构的完好。在一定条件下,采用框架结构设计能有效的提高水平变形曲线能力。然而钢筋混凝土一剪结构具有多种效果,从力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话,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进行设计优化设计也难以完成。因此,及时国内外很多的专家进行了多种实验,但框剪结构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在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科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1框架结构的分部优化设计技术钢筋砼框架结构属于具有多个多余约束的超静定结构,其荷载效应不仅与外荷载大小有关,还与结构构件的材料特征、几何构造特征有关。钢筋砼框架结构的分部优化设计,即是在结构整体内力分析完成后,根据梁柱各构件的控制内力进行截面优化设计,确定满足荷载效应水平要求的各结构构件的几何特征和配筋量的优化结果,由此导致原结构的几何特征和荷载特征发生变化,优化结构在现荷载作用下内力分布特征发生变化,各构件控制截面上的控制内力也发生相应变化,据此再进行新一轮的优化设计。因此框架结构的分部优化设计实际上是一个迭代、渐进的寻优过程,计算结果虽不总能等价于整体优化设计结果,但通常能给出工程实用的满意结果。钢筋砼框架结构的分部优化设计方法的具体步骤为:(1)初始选型:根据结构平面、立面布置及建筑物设计使用功能,分析结构所受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及其传力路线,并考虑施工因素,归并框架梁、柱的类型,初选梁柱的几何尺寸;(2)结构分析:按照结构的实际几何构造特征,计算结构所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对钢筋砼结构进行空间内力分析。根据结构分析结果,将截面尺寸相同的构件的控制截面内力,根据其大小进行分类,并确定每一类构件的设计控制内力;(3)截面优化设计:截面优化设计是对优化的结果进行控制的过程,设计过程中,保证其整体设计方案的准确性,提高设计质量是关键的步骤;(4)可行性判断:对优化设计结果进行一次内力分析,检验其可用性。若整体分析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则可按此方案进行配筋和构造处理,作为最终的优化设计结果。否则需根据工程经验和结构内力分析结果进行局部调整,直到方案可用为止。2框—剪结构的三阶段优化设计策略框—剪结构的设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优化问题:一是结构最优设防水平的决策,二是框架与剪力墙结构协同工作,以及承载力、刚度与延性变形能力间的最佳匹配设计,三是框架—剪力墙结构构件的优化设计问题。高层框—剪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协同工作问题,主要是水平荷载在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之间的分配设计,因此剪力墙数量和位置的设计是关键问题。这里,我们将框)剪结构的优化设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对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优化准则进行优化设计。(1)第一阶段:最优设防水平Id的优化决策以地震的危险性为前提,分析地区地震的相关强度,从而评测出相应的结构优化方案,在进行设计前,将相关的数据进行综合评测,从而把设计方案综合在内。(2)第二阶段:剪力墙构件的优化设计剪力墙结构构件的优化设计主要是结构刚度与延性指标的最佳组合,可用力学准则进行优化。结构刚度对结构的影响主要为结构的自振周期和侧向位移,结构延性对结构的影响主要为保持承载力前提下的变形能力。因此,可用结构整体的侧向位移量来协调结构的刚度和延性。我们根据高层结构设计规范对结构层间位移和顶点总侧移的限值来控制结构的刚度设计和延性设计。(3)第三阶段: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准则是一个结构准则,在一次整体分析完成之后,可按照前述方法对框)剪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进行优化设计。
二、结论
综上所述,框剪结构存在着框架和剪力墙结构的特点,融合了二者之间的优势,其效果也得到了更好的互补,如果涉及合理的话,优势将会更为突出,对于建筑物整体性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进行综合的考量,设计时要在整体的情况下进行结构的布置,从而分析出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的进行调整,使建筑的受力充分的均匀,这样不仅保证建筑质量,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效益,对于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万龙单位: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篇3
关键词:框剪结构房屋;模板;钢筋;混凝土;脚手架
工程概况
某框剪结构房屋总建筑面积55877m2,建筑高度99.65m,工程特点为:主体施工周期长,楼层高,现浇混凝土量大,工序复杂,工期紧,施工难度大。
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施工
钢筋混凝土由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组成。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骨料和水经搅拌而成的混合物,以模板做为成型的工具,经过养护,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工程主体施工现浇混凝土方量大,钢筋多。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改进其施工方法,对于缩短工期,降低消耗,创最佳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的整体创优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施工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用对拉钢片代替对拉螺栓
工程梁、板、柱、墙统一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顶板支撑采用100mm×100mm的木方,柱子模板加固采用传统工具式槽钢柱箍,柱宽为1000mm×1000nlIll时,为保证柱子截面不出现挠曲,采用对拉螺栓加固。柱子底部用木方调整模板模数与层高的尺寸差,木方制作成框,用预埋在楼板上的钢筋固定,木方与模板用铁线连接。垂直度用8钢筋配合紧线器调整(见图1)。现浇混凝土墙用对上述施工方法中,两处用到对拉螺栓加固模板,但采用这种传统的加固方法存在一些弊病:①加工对拉螺栓复杂,费工费钢筋;②使用对拉螺栓钢模要打孔,大大降低了模板的周转使用寿命。为此,本工程借鉴了新的加固模板方法:用对拉钢片代替对拉螺栓。其具体方法是:用扁钢―30mm×2.5nlln制作钢片夹板,然后在模板缝中布置。横向间距为300mm,纵向间距为600ITlln~90Omm,再用U型模板卡具与模板肋固定好(见图2)。这样既能增强模板的刚度和整体性,又能保证墙体或柱的截面几何尺寸,同时又使操作简便,避免了模板打孔,延长了模板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消耗,降低了工程成本。
2用钢筋气压焊进行钢筋的对接
工程现浇混凝土量多,根据设计的要求,所有框架柱及部分剪力墙的纵向钢筋均要焊接,经研究决定,应用国内较为先进的DGQ电动钢筋气压焊机进行焊接,采用该技术同电弧搭接焊相比,具有效率高,节约钢材的优点。
2.1气压焊的工艺过程:(1)顶压将气压焊钳夹在需焊接的两钢筋上,对接焊头,保证对焊的两段钢筋在一条直线上,中间留2mm缝隙。(2)加热用气压焊枪(氧、乙炔火焰)加热钢筋对焊接头2倍钢筋直径范围的钢筋,直至钢筋表面上出现一层薄薄的熔化层(温度在1200~1300℃)且接头缝隙消失,摆动焊枪距接缝大于钢筋直径114倍且持续3S~5S。(3)压接打开送压阀门,按照不同的钢筋直径加压至不同的压力表读数。(4)减压当压接处隆起尺寸达到标准时(隆起最大直径1.4倍~1.6倍的钢筋直径,长度为1.2倍~1.4倍的钢筋直径)且接头红色消失,撤压、拆下夹具。
2.2经济效益。经过经济比较,用气压焊比用电弧搭接焊每个接头节约3元,并且每层都比电弧焊提前l5天完成。
三、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们在现浇混凝土施工中,了以下两项措施进行控制:1)采用使用计量投料: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根据实验室的试验确定的。施工中,严格按计量投料,不论是砂、石、水泥、还是外加剂,都保证样样过秤,保证了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混凝土试件的试验数据表明,实际混凝土强度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平均为5%。本工程混凝土全部用计量投料方法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减少浪费。2)应用早强减水剂: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为分别为C30和C35级。以C30混凝土为例,经过实验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为440kg。若气温在15℃,则混凝土需要1O天才能达到拆模强度。混凝土中掺早强减水剂(MSN)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掺水泥用量的2%以后,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降为390kg,并且提高了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拆模时间也提前了5天。这样每立方米混凝土可节约10元,同时加快了模板周转速度,缩短了工期。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控制测量
轴线控制测量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J2一JD型激光经纬仪进行轴线点的传递控制,具有操作简便、精度高、速度快的特点,激光经纬仪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较为理想的工具。由于场地受限制我们采用了内控制外复核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
(1)图3所见,首先在首层的箱基顶板上作四个点(A、B、C、D)使相邻点的连线互相垂直,构成一个轴线控制方格。固定点是在箱基顶板上(首层地面)预埋铁板固定的。
(2)每向上施工一层,就在该层的底版上四个点上相应的位置预留200mm×200mm的方孔作为轴线点传递孔。
(3)分别将激光经纬仪立于首层的各四个点上,作出四条铅垂线。
(4)用四块玻璃板将顶板的传递孔盖住,使激光线在玻璃板上形成一个红色的点。通过这四个点作出与地层相同的控制方格,用墨线弹在楼板上。
(5)根据新的控制方格,定出该层的各轴线,以此类推。
(6)最后,在该建筑物的外侧预埋四点,(E、F、G、H)使E、G垂直于F、H。a、b点为精纬仪作转角时的瞄准点,用室外的十字线法来复合室内的铅垂法控制线,每三层复合一次。5用旧钢轨搭设悬挑脚手架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了脚手架方案:脚手架分两层搭设,六层以下用单排木脚手,主楼主体施工完毕后拆除,以便裙房施工,装修时用悬吊式脚手解决,六层以上用8钢管扣件式双排脚手架,下设三角架和钢排梁。根据计算,钢排梁要用120工字钢制作,而且要在七层和
十二层悬挑两次。经研究决定用废旧钢轨来代替工字钢作挑架和排梁,既降低了造价,又加大了排梁的截面,提高了承载力,从而大大地节省了资金。经实际应用证明是可行的。
1钢脚手的设计与施工
采用三角架形式的钢脚手挑架,图4所示,钢挑架布置在混凝土柱上,间距7.2m,三角架的挑梁用38kg/m的旧钢轨对头焊接而成,斜撑用2根080mm钢管制成挑梁伸人柱内700nlln,挑架上设钢排梁,钢排梁也用对头焊接的旧钢轨制成,其上面焊qb25mm钢管头,间距为脚手架竖杆间距,以便使钢脚手架位置准确。钢轨对头焊接。斜撑与挑梁连接的结点是用钢板300mm×200mm×12mm焊接的,钢管焊在预埋铁件上。排梁与挑梁的连接也是用200mm×200mm×12mm钢板焊接而成的。在排梁上,布置钢脚手架立杆间距1.5m,步距1.5m。施工时按文献[1]执行。
2挑梁的验算
挑梁下的钢筋混凝土檐板的主筋的1m范围内作了加强处理,即将原来的直径14mm改为直径20mm。
五、结束语
建筑市场在发展,对框剪结构的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加强框剪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的愈来愈重要,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以上方法,结构形式简单,施工方便,节约造价,缩短了工期,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希望以上改施工技术的叙述,对框剪结构施工人员有所参考。
[1]张肇贤.建筑施工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张伟.浅谈框架结构房屋的主体施工技术.《科技风》2010年15期.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剪结构;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高层住宅工程,结构类型采取框剪结构,建筑层数为 26层,建筑面积为44468m²。施工工期从2007年12月1日至2009年12月29日。工程采用桩基础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C80,单桩承载力分别为 1850、1350kN。工程所采用的楼板厚度100~150mm,构件所采用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C45。
2 技术管理措施
鉴于本工程属于高层建筑,而且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其技术管理要求严格,对于其测量技术管理以及施工试验等都作了详细安排。同时鉴于本工程为高层建筑,涉及到的工期较紧以及材料量较大,为此从技术管理角度来节约材料以及缩短工期是本工程进行技术管理的成功实践。
2.1 测量管理措施
在施工现场本工程技术负责人和专职测量员会同建设单位现场做好轴线测点交接手续。量人员及时妥善保护好各种标桩,认真复测并定期巡视标桩的保护情况。
本工程的测量放线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楼层测量放线先放控制轴线,经检查准确无误后,再放轴线,墙柱边线,模板控制线;高程测量先从+0.5M线处利用经检定的钢卷尺沿铅直线往上量距,利用水准仪复核无误后再将此标高放样。当测量完成后,坚持测量复核、步步有校核的原则,楼层测量、高层测量及所有测量内业计算资料必须两人复核,同时流水施工时必须复核段与段之间的轴线及高程符合。平面控制除校核轴线间距外还应检查对角线及90°直角。测量误差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则,楼层测量放线,标高抄测在确保其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后进行平均分配,避免误差积累。
2.2 施工试验管理措施
由于本工程的工程量较大,更有必要正确地进行施工试验,为此本工程所采取施工试验管理措施
2.2.1 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项目部设专职试验员,以加强施工材料试验管理工作。对进场的钢材、水泥、砖、砂、石,按进场的批量取样、测试,及时收集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做好砼试件,砂浆试块检测,并将试验结果及时交资料员整理。
2.2.2 管理措施。各种材料取样及时准确,用于承重结构试件、钢材和连接接头试件、砖、水泥、砂浆试块等必须按规定见证取样。另外,各种试验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做好各种试验台帐。
2.3 施工资料管理措施
同时鉴于本工程的工程量较大,必然导致工程资料较多,为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资料管理措施:
2.3.1 设专职资料员负责收发图纸、技术文件等,并建立相应台帐。工程所有技术、质量、测量、材料检验,专业管理人员必须相互配合,按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资料中的问题,按专业系统、时间、内容做好交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3.2 收集的资料要妥善保存,防止丢失和损坏,并随时整理,建立目录组卷,做到和施工进度同步到位。
2.4 技术节约管理措施
钢筋、模板加工前坚持放样制度,减少返工;钢筋现场加工充分利用下脚料;本工程施工时合理划分流水段,加快施工进程,减少各项费用支出。结构工程提高模板设计及施工质量,确保楼板不进行抹灰,减少材料用量及抹灰用工,确保结构砼清水化,减少剔凿用工及由此产生的材料浪费。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采取按工种定人、定岗、定质量。“三定”措施,掌握建设物的各细部做法。同时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并把交底内容传达到班组,现场跟班检查,使之贯彻执行。
3 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 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本工程成立质量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总工长、工长、质检员、技术员、施工班组组长组成,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有否决权。施工中坚持加强人的控制,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把人的控制作为全过程控制的重点。在编制施工计划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和人与任务的平衡。加强施工生产和进度安排的控制,会同技术人员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在进度和质量发生矛盾时,进度服从于质量;合理安排劳动力。加强施工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采购进场,材料人员按规定质量进行验证,严把质量、数量、品种、规格验收关,必要时请有关技术、质检人员参加。坚持样板引路制度。各道工序或各个分项、检验批在施工前必须做样板, 有关人员进行监控指导。样板完成后要由项目专业质检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共同进行验收,满足要求后才能全面施工。
3.2 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3.2.1 钢筋工程。本工程所采用的原材料必须通过试验关,确保钢筋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不合格者一律清退。钢筋品种、规格、型号和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当砼浇筑前重新对钢筋进行复查,浇筑期间设专人监督,防止下灰和振捣破坏,并在砼初凝前进行调整就位。
3.2.2 模板工程。本工程施工中考虑模板及早拆功能两大因素,本工程墙体采用组合多层板,确保其整体刚度和挠度,拆模后要认真除灰尘和涂刷隔离剂,增加模板周转次数,保证砼表面平整。
3.2.3 楼板、楼梯模板与旧砼接触面阴角处统一粘贴海绵条,确保阴角方正,顺直且砼表面平整,多层板拼缝处贴纸胶带防止漏浆。
3.2.4 砼工程。在本工程浇筑砼前须填写报项目监理部后方可施工。为了防止砼粘连,在合模前设专人对模板的清理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涂刷隔离剂,并保证均匀不遗漏。浇筑时保证下灰均匀一致,并设振捣尺采用分层浇筑,每层砼浇筑高度不超过振动棒有效长度的1.25倍,且振捣时插入下层砼中50㎜,以保证上下层时间间隔在初凝前进行。振动要做到“快插慢拨”,防止砼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和振动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
3.3 完善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做好资料管理
本工程把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技术工作来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质量控制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做到与工程进度同步,并保证及时、准确、系统、完整。总之、控制好施工中的每个环节,加强三检制,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4 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4.1 安全防护措施
本工程鉴于属于高层建筑而且工程量较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尤其看重。因此,本工程专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并配备合格安全员,制定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三级安全教育,教育率达到100%。电工、电气焊工、架子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允许操作。脚手架在搭设、使用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详见《脚手架搭拆施工方案》。
4.2 临时用电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用电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用电教育。现场各种电气设备未经检查合格不准使用,使用中的电气设备应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严禁带故障运行。露天使用的电气设备搭设防雨罩;凡被雨淋的电气设备应进行必要的干燥处理。施工现场照明线路的敷设除护套外,分开设置或穿管敷设,办公室照明灯设开关控制,工作栅、场地分路控制。
4.3 机械管理措施
本工程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和台帐,各种资料齐全,数据准确。塔吊的安全装置,必须齐全、灵敏、可靠。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处悬挂操作规程牌,警告和负责人牌,落实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规定,专人负责。
5 结语
本文结合某高层住宅框剪结构施工工程实例,针对该高层结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以及质量管理措施等,如采用技术管理措施来节约工程材料以及缩短工程等方案,可为同类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提供建议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孙嘉琪.中国水电基础局办公楼施工管理概述[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7,23(04):265~267.
黄树龙.框剪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J].广东建材,2009,21(05):31~34.
颜耀武.浅析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31(11):101~102.
篇5
关键词:剪力墙、多层板、优缺点、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021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选用合理的施工材料能极大的改善施工难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从而满足各类工程质量、成本、工期等多方面的要求。
现今工程中模板施工大多采用多层板拼装施工工艺,将墙体和顶板混凝土整体浇筑,减少了一道施工工序,提高了工程质量,可以更合理的划分施工流水段,从而合理安排劳动力,减少窝工现象的出现,极大的缩减施工工期,并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标。
一、优缺点
在工程中多层板有施工速度快、易操作、混凝土构件成型尺寸准确、观感质量好的优点,但也有易损坏的缺点,尤其多层板边、角、棱在支、拆模板时因操作不当或混凝土浆水臌胀等原因容易造成模板损坏。
二、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1)配模
熟悉图纸在草图上给每条剪力墙进行编号选板材使板厚一致对打好编号的墙根据图纸尺寸开始配模对新配模板的拼缝逐一刨直组编模板成片在已成片模板的背后铺钉已压好的龙骨对有梁搁置部位开梁口弹线打螺杆孔对模板进行编号涂刷脱模剂调运至平整好的场地堆放整齐
(2)模板支设
楼面放样弹线绑轧钢筋墙筋上绑扎垫块、同时在墙根部钢筋上根据控制线焊接支撑墙根的清理搁置穿墙块及塑料套管和墙板模板,用螺杆及钢管夹牢校正模板搭设排架找出顶板支设的底标高架设梁底板合梁帮板按标高搭设横杆铺木龙骨铺平板模预留洞盒清理模板面涂刷脱模剂平板钢筋绑扎电线管敷设下凹部位的模板吊模支设验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翻模。
2.主要工序技术要求与施工方法:
(1)模板的配置:
由于板的厚度有差异,在配模前要挑选模板,使同一墙模中的模板厚度一致,误差不得超过1mm。根据翻样图及尺寸进行配模,模板的每一条缝口均要刨直、对缝,板的据口涂刷桐油,并在模板背面用已压刨好的木龙骨钉牢固。
对于有阳台、厨、卫间,楼面有下凹的,以及外墙模板、电梯井道模板等,可根据楼层的净标高,与其他模板相比,必须下沉30-50mm,对于其他内墙模板可根据楼层的净标高减小10mm以防楼面不平作微调,模板支设、加固完毕根部可用砂浆堵缝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漏浆。
在配耳板和梁底板时,须统一尺寸,将所有的配模刨平后方可组装成片,对于墙耳板的尺寸在保证墙厚的基础上减小3mm。(使用负值达标法)
在模板螺杆加固部位钻孔时,一定要将同一条墙的两片模板的打孔位置对好,还要考虑有下凹部位的另一片模板的打孔部位。打孔的间距视剪力墙的高度和厚度来确定。确保因混凝土浇筑给模板带来的侧压力的承受。一般在层高为3m的情况下,行距为600mm,株距为600mm,且最下面一道距地200mm。特别是耳板部位不大于120mm。
根据图纸的几何尺寸在已组装成片的模板上开梁口,梁口的尺寸应比梁宽大36mm,以便将梁两侧模咬住。避免梁、墙模涨模。
(2)钢筋绑扎
将墙板按图纸要求进行绑扎,布好线管。固定好墙板垫块(或限位)在墙下脚距楼层约30-50mm处,用切好的钢筋撑子根据所放控制线进行焊接并焊牢,间距通常为1m一道或视模板片的大小而定。将预制好的穿墙块和塑料套管一道搁在已绑扎的墙板网片上。穿墙块和塑料套管的位置同模板螺杆洞位置。以及一些需要预留洞口的盒子固定好,并进行检查验收。
(3)模板支设
合模前,先根据已抄好的水平线,将楼面高差测出,超过10mm的要进行剔凿处理以保证净高尺寸一致。然后进行合模,当第一片模板合上,另一片未合,没有用螺杆固定时,应用铁丝将模板上口临时固定在钢筋上,或用一木棍撑住模板,以防倒下伤人。每间房四周的墙模在没有簖开的情况下,应将模板全部就位,调整再用ф48×3.5的符合同一模板长度的架钢管两根,水平方向卡住模板后的背带(即龙骨),将螺杆穿好配上山形卡。使山形卡的内凹部位刚好卡住两钢管,然后用扳手螺丝拧至八成力度,待四周墙面的模板全夹好并上好耳板后,逐一进行垂直校正,最后将螺母拧紧,对于每一个阴角部位全部用扣件加固到位。
对于墙板模的每一个阳角均需要用木楔打紧,木楔使用时,应从上面往下面打,不得从下面往上面打,以免振捣时振掉。对于墙板下脚使用预先固定上次墙顶上的退壳式螺杆加固夹紧,以免模板下口涨模,形成拔台。
根据模板施工方案,用ф48×3.5的钢管和扣件搭设各间口的排架,排架的稳固和刚度,必须符合模板施工分项方案之的规定.
根据图纸标高架设梁底板,然后再上梁侧板,两侧板应夹住梁底板,即梁底板为梁宽,以便拆除时可先拆平板模及梁侧模,待强度达到要求再拆梁底板.调整梁的位置,并将两侧板用扣件在挑梁的关口进行固定,如梁的高度大于300mm以上,还应用钢管进行夹住加固,再高的梁还应用穿墙螺杆.
根据平板底标高调整横杆,铺上压好的木龙骨,龙骨之间的间距为300mm为宜,再铺多层板,每条板缝均须用刨刨平,拼缝必须严格,否则漏浆.平板的四周应覆盖在梁的侧板上口,边缘与梁侧板内侧相平,用2寸的元钉钉牢,拉通线将梁调直.
在平板上固定图纸要求尺寸的预留洞盒子,涂刷脱模剂,绑扎平板钢筋,布上上层筋的马凳,同时布电线管,在上层钢筋绑扎完毕后,对楼面有下凹部位进行模板支设,这些模板支设前先要用短钢筋电焊到平板筋上,使其位置准确.
(4)在通过钢筋验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时,要有专人对模板进行护模,发现有孔洞漏浆及时处理.,如有大的问题应立即通知停止浇混凝土,并组织人员进行返工处理.
(5)拆模:
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即可拆除墙板模,拆模时.松开夹模的扣件,拔出螺杆,并以撬棍轻轻敲模,不得将模板撬坏和破坏混凝土的表面棱角.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可以拆除顶板模,但杜绝拆除梁底板和梁底板支撑,应当先支设的后拆,后支设的先拆,对悬挑板处的模板一定要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100%,拆模时一定要注意模板的保护,不能将模板的侧边和大角损坏,并加强对混凝土成品的保护。
模板拆除后应对模板进行一次修整,对一些破坏无法再次使用的模板可对模板局部进行修整更换,清理板缝内的夹物.尤其是大角和耳板部位的清理,对所清理好的模板涂刷脱模剂.
三、质量控制
1、板缝接茬不平的控制
配模时选用板厚一致的板面,支设时,在墙板钢筋内均匀放置预制撑块,并用穿墙螺杆抽紧。
2、板缝漏浆的控制
配模和翻模时,加强板缝的拼装严密性以及对板缝的清理等,并合理的排版分布,最大程度的减少板的拼接,尤其在梁柱节点部位。
3、阳角漏浆的控制
在加固好板模的阳角,将扣件螺丝拧紧,用木楔在阳角部位打紧,打木楔时,应由上而下打,避免由下而上或者旁打免得振捣时被抖动脱落。
4、墙板上下板交接面错台的控制
在上次浇筑混凝土时,予埋退壳式螺杆固定件。待墙柱模校正固定好后,将模板下挂的模板,用螺杆固定在退壳式螺杆固定件上,使模板下口紧固在上次混凝土的顶部。
5、工程施工质量情况
A、通过实测,混凝土的垂直度、平整度,梁板标高,截面尺寸,洞口尺寸均符合质量验收标准,且优良率达到90%以上。
篇6
【关键词】框-剪结构;空间刚度;整体稳定性;协同作用;抗震性能;结构延性;抗侧刚度
0 引言
在当前高层建筑结构发展应用中,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较为常用的一种结构型式,对其抗震性能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实践意义。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安全性能的研究分析日益完善,但是在结构内部构件与结构抗震性能和动力特性之间相互影响关系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1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及变形性能
框剪结构在目前的设计中大致有以下四种结构形式:(1)剪力墙与框架单独布置,互不干扰;(2)将剪力墙嵌入到框架结构的柱跨内;(3)在单片抗侧力结构中,不间断布置剪力墙和框架;(4)上述两种或三种结构的组合。
从受力特点来看,结构的变形为剪弯型,即下部结构的层间变形小;上部层间则变形较大。在承受水平作用力下,剪力墙结构的变形曲线为弯曲形,而框架结构则以剪切型变形为主,此时由于存在大刚度楼板的作用,两种结构相互协调,促使整体结构的位移和变形呈现弯剪变化。考虑结构的侧向刚度,由于剪力墙刚度较大,故相对框架承担更多的抵抗力,故而剪力墙受到的剪力也远大于框架体系。其中,刚度特征值λ对框剪结构的受力和位移特性有深刻的影响,侧移曲线的形状与λ值有关。其中λ可由公式λ=■求得。λ为框架的抗推刚度与剪力墙抗推刚度的比值。
当λ的值很小时,剪力墙的变形起主要作用,框架的刚度很小,结构的位移曲线接近于剪力墙的变形曲线,呈弯曲型;当λ很大时,框架的刚度作用相对较大,墙起的作用较小,体系的位移曲线与框架的剪切型类似。当λ在2-6之间时,位移的曲线则介于框架与剪力墙的变形曲线之间,上部稍微带剪切型,下部略呈弯曲型,从而整体呈现出弯剪变形,并使得结构上下层的层间变形更为均匀。
2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协同工作机理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双重抗侧力构件,由两种变形性质不同的抗侧力单元(剪力墙、柱)通过楼板的协调变形来共同抵抗水平荷载及竖向荷载的体系。在二者相互协同作用时,首先由于剪力墙的刚度远大于框架的刚度,故而通常由剪力墙承担大多数的受力荷载;其次,二者在分担荷载的比例上是上下变化的,由它们各自的变化特点可知,框架结构的下部变形较小,而剪力墙的下部结构变形却增大了,从而使剪力墙承担更多的下部荷载,而框架分担较少的部分。反之,在上部却正好相反,剪力墙变形减小,而框架结构的变形却相应增大,负担的剪力值亦同时增大。故而,结构上下部所承担的剪力更趋合理,使结构的侧向刚度整体得到了提高。
协同工作的计算方法有两种:计算机计算方法和手算的近似方法。计算机分析方法计算适用于结构平面和体型较规则的情况,框剪结构利用平面的抗侧力结构的空间协同工作时;而手算的近似计算则是将结构内所有的剪力墙归并为总的剪力墙,所有的连梁归并为总连梁,所有的框架则归并为总框架。协调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总框架与总剪力墙之间的荷载分配问题,分别得到他们各自承担的总内力,并求出结构的整体侧向位移。但是不论哪种计算方法,都需在一些假定的条件下才得以顺利进行。
①房屋整体体型规则,剪力墙的布置均匀对称,各楼层质心与刚心相重合;假设楼盖在自身的平面内刚度无穷大,使得任一楼层位置处框架与剪力墙的水平位移相等,且不考虑扭转与平面外刚度对结构的影响,即为uw=uf。
②水平方向外荷载由剪力墙与框架结构共同分担。
③框架与剪力墙的刚度随高度的变化而均匀变化。在上述假定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协同工作分析
3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在框剪结构中,剪力墙被设计为主要的抗侧力受力构件。在设计中,框剪结构应在X、 Y两个主轴方向同时设计一定数量的剪力墙作为抗侧力构件,以增强结构的抗震抗扭曲能力;同时,主体结构中,构件之间除了个别节点外均不应采用铰接;在结构的设计中,剪力墙与柱的中线宜重合布置,柱与梁的中线也宜重合设置;而若框架柱、框架梁间存在偏离时,应符合本规程6.1.3的规定。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宜布置边缘约束构件,即:边框梁和边框柱。根据高层建筑规程的规定,布置剪力墙时宜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确定剪力墙的厚度:若建筑物所属地区要求做抗震设计时,一级、二级抗震设防标准的剪力墙宜设置底部加强部位,规定其截面厚度不应该小于200mm,同时限值其厚度不小于层高的1/16;在三级、四级抗震设计时,厚度只需满足不小于160mm,且不小于层高的1/20的要求即可。在设置边框梁时,其宽度应与剪力墙的厚度相同,同时满足结构与美观的要求,而其高度则不低于剪力墙厚度的2倍。因此,设置一道合理的剪力墙,其厚度应同时具有结构的安全、合理、经济等众多特点。但应引起注意的是,通常底层的剪力墙由于直接接触基础'受地基基础埋深的影响较大,故需加大其截面厚度。其次,合理布置剪力墙数量与长度'需满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对层间位移角、对周期各结构要素的要求。这就需要对剪力墙和框架柱进行合理的配置设计,对两者承担的抗倾覆弯矩的进行最优的比例控制'只有在剪力墙所承担的倾覆弯矩值大于框架值的50%时,才可以把结构确定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而设计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过长,需要满足高宽比不小于2的限值。
4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
4.1 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阻止斜向裂缝向邻近的结构扩展,可以在剪力墙的周边增加梁柱结构,形成带有边框的剪力墙结构,同时这些梁柱也可以在剪力墙受到破坏作用后代替剪力墙承受荷载。也可以采用控制合适的墙肢面积来增强剪力墙的抗震能力,此种方法是将墙肢的面积减小,利用多肢墙或双肢墙来控制结构裂缝,并利用洞口处的连梁形成一个耗能构件,既能降低结构的整体刚度,又能避免结构在地震时过早的屈服。
4.2 提高框架的抗震性能对框架结构来说,角柱是连接纵横向框架的关键,想要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就必须对结构的角柱进行加强设计,提高其抗剪能力。而在平面框架的则增设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有效的提高框剪结构的整体性和其抵抗外荷载的刚度,减少在地震作用下整体体系的侧向位移。
4.3 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
在结构的整体设计中,要达到体系延性与刚度的协调统一,以满足建筑的抗震要求。首先,要使结构达到总体屈服的效果,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定位置,就需配置一定数量的塑性铰,促使结构在地震作用时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其次要平衡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基本情况,将建筑所处的地质情况,建筑高度,装修等级等各项内容全部考,按照规范的最大位移限制,确定剪力墙的位置和数量,保证建筑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5 结束语
总之,把剪力墙结构中的部分剪力墙去掉而用框架代替,或在框架结构中的部分薄弱部位布置剪力墙,成为框架-剪力墙,既具有抗震墙的抗侧能力,而且具有框架的自由灵活,抗震墙又不太多,地震力相对纯剪力墙结构也较小,是高层建筑中极其重要的结构形式。
【参考文献】
[1]张大权.高层结构设计中框架剪力墙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0,30.
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剪结构;施工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建筑施工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的楼层和格局也越来越多变。高层建筑中,框剪结构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结构形式,具备了剪力墙结构以及框架结构两者的特点和优势,在建筑施工中,能够更好利用空间,增强建筑的承载力。现代建筑框架中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也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提升了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一、框剪结构施工的特点
框架剪力墙从受力、刚度到抗震各个系数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简单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的受力特点
独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相当于一种与地面垂直的悬臂梁,是一种弯曲型的变形曲线,具有上大下小的变形特征。纯粹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空腹式的悬梁臂,在变形曲线上是一种剪切式的,具有上小下大的变形特征。
2、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的刚度特点
墙的基底弯距在总弯距中的占比,可以判断相应强力的受力性能。而剪力墙的这一数值到达23%时,就可以认定其受力已经相当于纯框架结构。而在框架承担了总弯距的20%时,应该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3、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的抗震特点
按照剪力墙刚度在框架刚度中的占比,可以确定墙体结构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根据相应的文件和施工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抗震等级措施。
二、框剪结构施工管理
1、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要认真做好各种设计图纸的会审,运用规范和标准图集,并且结合工程建设经验,认真详细地核对结构图与建筑图、水电施工图等,要尽可能地把图纸当中所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比如,轴线尺寸、细部标注尺寸以及标高等是不是有误,各类设计构造的做法能不是能够在实际施工中加以实现;结构配筋是不是足够合理,节点复杂位置的钢筋能不是能够顺利就位,是不是能够满足振捣的要求和必要保护层的厚度,是不是存在漏配钢筋等现象,配筋详图和配筋平面图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是否存在配筋显著偏小的现象,水电埋管的留洞和建筑结构是不是存在冲突,各位置的建筑详图设计是不是切实可行,各位置的建筑方法是不是合理,水电埋管是不是太过密集等,为其今后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框剪结构施工的主要内容
剪力墙结构施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工程较为复杂,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施工控制管理是剪力墙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1)钢筋施工环节
为保证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将水平筋竖排焊接在钢筋搭的范围点上来防止结构的移位。混凝土在楼板浇筑过程中,会由于标高在楼板与图纸上的不符,导致相应的楼板部分的钢筋空隙过大。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严格控制每一道施工,事先一定要确定走向,杜绝多层预留的线管叠加的问题发生,打好基础工程。
(2)混凝土施工环节
混凝土一般采用一次性浇筑来进行相关的梁柱墙施工,按照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来进行等级的划分,在具体的浇筑操作中有几种方式:
垫层的混凝土浇筑:垫层混凝土浇筑就是在平板式的振捣器振捣密实之后,进行垫层的标高检查和修饰垫层的平整度,使得高矮比较均匀,在施工最后再用木铲子处理平整。
底板的混凝土浇筑:底板的混凝土浇筑就是在混凝土的调试过程中,降低混凝土中的用水比例,采用振捣棒对其进行振捣,在振捣器振平整之后,按照相应的标准,确保高矮均匀。
墙柱的混凝土浇筑:墙柱的混凝土浇筑过程是首先采用3-5CM的碱石子砂浆按照相同的比例与混凝土融合,然后进行分层浇筑和分层振捣。
(3)模板施工环节
在剪力墙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的剪力墙模板都是采用的具有定型作用的大模板,这种大模板一般来说平整度、清洁度以及施工效率都比较高,但在大规模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上面的次序和复杂,使得分段施工中出现施工缝隙的不平整,墙面出现根部腐烂,外墙出现漏浆等质量上的问题。因而,在具体的施工中,应该注意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确保模板的稳定性能以及刚强程度,从而保证在具体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能够避免一些侧偏、漏浆等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外侧的模板施工,对其进行内缩处理,从而保证墙底不漏浆,增强墙体的稳定性。
3、框架剪力墙施工技术的要点
框架剪力墙能够产生比较灵活和有效的使用空间,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最终工程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
(1)顶部和中部楼层的配筋要合适
在程序计算中,考虑分层加载和不考虑分层加载所带来的最终数值估量具有十分不一样的结果。在没有分层加载的情况下,会使得相应的配筋增多,计算所得的顶层露面的内力值也偏大。在有分层加载的情况下,中部楼层的受轴变形较为明显,使得配筋减小,而在砼的影响下,这种配筋的减小会更为严重。
(2)局部的受风能力要考核
在高层建筑中,风力因素会使得建筑物受到较大的波动,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风力的影响,最终是通过对建筑物的静力以及动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建筑的受风能力,涉及到建筑结构的刚强度,只有经过良好的受风能力测试,才能保证建筑的稳定性,防止受到风力因素的疲劳损害。
(3)在结构的设计上增强建筑承受能力
结构承受变形的能力是在一定承载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程度来体现的,结构的延展性能够提高其建筑的承受能力,从而更好的抗震,提高整体建筑的稳定性。
(4)进行科学的混凝土的保养
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是需要进行相应的保养过程的。为了防止混凝土的早期脱水状况影响到混凝土最终的强度,在墙体拆模之后,应该进行相关的护养措施,从而防止混凝土的脱落。配置相关的温度和湿度的仪器,提供给混凝土施工可以查证的依据。
(5)做好材料质量的把关
原材料本身的质量是最终工程质量的品质保证,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应该严格把关每一个步骤,从原材料厂商到原材料的进货渠道,应该保证材料的高质量以及高标准化的输入。在材料验收过程中,应该严格遵照标准,具备出厂证明以及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注意对漏浆问题的控制
现浇的混凝土楼板在拼接处容易产生细缝、拼接不严实,最终导致漏浆问题的发生。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对其进行控制,例如,可以在支撑外楼板的模板接缝处用一定宽度的胶带进行密封,从而有效防止漏浆。
四、语结
高层建筑对建筑的质量要求高,同时也要求相应的建筑施工速度,框架剪力墙是在现代化建筑中的一项重要施工技术。剪力墙的施工技术包括了钢筋、混凝土以及模板三个方面的内容,加强对相应施工阶段的技术控制,从而提升剪力墙的整体承载力。本文针对框架剪力墙的特点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受力、刚度以及抗震。在框架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有着诸多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技巧,能够不断提升框架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不断促进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卫文.剪力墙结构中地下防水工程细部施工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03).
[2].王月红,关杰. 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综合分析[J]. 山西建筑. 2012(32)
[3]陈蔓蔓.对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方式的一些看法[J].价值工程.2010(30)
篇8
关键词:模板;高层结构转换;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上32层,地下2层。裙房4层,为框架结构。第五层(标高16.20~21.50m,层高5.3m)是结构转换层。第六层以上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共40960m2。
2 转换层情况
框肢梁(主)900mm×2000mm,上面3排共21根Φ36钢筋,下面4排共27根Φ36钢筋;腰筋Φ20上下间距200;箍筋Φ14,间距100(6肢)框肢梁最长24m,最大跨度7.8m。框肢柱4个角柱为1300mm×1300mm的“L型”,框肢柱1000mm×1000mm,主筋4Φ32+20Φ28;楼面层厚度(h)180mm,层高5.3m,净高3.3m。本转换层建筑面积1024m2,含Φ36钢筋230t,箍筋50t,包括核心筒,楼面共计含钢430t,接头900个,混凝土体量900m3(C50),施工时间长达35d。
3 模板工程关键工艺
3.1 计算
框肢梁高2000mm,新浇筑砼侧压力经F=0.22γct0β1β2V1/2和F=γcH二式计算取小值,如超过50kN/m2,则需经过计算,来确定模板、钢管及螺栓的数量和间距,保证侧模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
3.2 立模
框肢柱及核心筒模板立好后,约20d左右才能够浇筑混凝土,此期间要进行框肢梁钢筋的安装绑扎。由于Φ36钢筋较重(8.0kg·m-1)较长(最长达24m),钢筋在柱支座上的穿插、移动必然要对柱筋、柱模及核心筒模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故它们的支撑系统应该独立且十分牢固、稳定,浇筑砼之前,还需进行复核。
3.3 支撑
砼浇筑中的框肢梁对模板支撑系统产生超过6.5t/m2的动荷载,通过稳定承载能力的验算,配备足够密集的支撑杆件,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加强整体性。
3.3.1 模板支撑采取钢管脚手架直接支承在4层楼面上,支撑间距为400mm。楼板脚手架相互搭接400mm布置,每排间距不大于1m。
3.3.2 立杆下端与楼面接触之间应铺垫铁板或胶合板(考虑到木板易碎)。
3.3.3 扫地杆间距1000mm,下垫木砖,加强其刚度和稳定性。
3.3.4 梁底排架系统两侧增加剪刀撑,上顶梁端,下支柱脚。
3.3.5 梁下排架系统增设三道水平拉杆,将各梁联系起来,形成整体空间钢管桁架。
3.3.6 钢筋砼框肢梁产生的施工荷载,大大超过该层楼盖允许施工荷载(350kg·m-2),故应配备足够楼盖支撑层数分担荷载。根据施工经验和弹性力计算,原4层楼盖的满堂脚手支撑不拆,第三、四两层对应第五层的框肢梁部位应重点布置顶撑来减荷。
4 钢筋工程关键工艺
4.1 钢筋连接
Φ36粗钢筋连接采用套筒冷挤压连接方式,抗拉强度经质量监督站检测中心室检测,符合国家标准。
4.2 施工程序
框肢梁钢筋安装程序必须根据总的施工程序进行编排,具体划分为:钢管排架梁底模板下部纵筋临时搁架下部纵筋吊筋柱、核心筒箍筋,水平分布筋(梁高范围内)上部纵筋临时搁架上部纵筋箍筋、腰筋下部纵筋保护层下搁架拆除,下沉大梁钢筋笼柱、核心筒(第一阶段)砼浇筑拆除上搁架,安装大梁侧模楼盖模板剪力墙插筋核心筒梁板钢筋框肢梁、柱、核心筒(第二阶段)砼浇筑楼盖钢筋(板筋)楼盖砼浇筑(第三阶段)。
4.2.1 排架搭设必须包括临时平台,作为操作站人、堆放钢筋。
4.2.2 由于框肢梁钢筋笼太重,为方便固定纵筋和安装箍筋、垫保护层,事先必须搭设上、下部纵筋临时搁架。
4.2.3 框肢柱、核心筒壁的箍筋及水平分布筋分两次绑扎。第一次只到梁下(2.8m以下),待梁下部纵筋就位后,立即开始绑扎上部箍筋和水平分布筋(2.8~5.3m)。
4.2.4 框肢梁侧模应待钢筋工程全部完成后安装。
4.3 框肢梁有效高度的控制
框肢梁上排9Φ36+6Φ36+6Φ36,下排6Φ36+6Φ36+6Φ36+9Φ36。ZHL22、ZHL23和ZHL20共计118根Φ36主筋,上面9层、下面12层互相穿插,上下交替搁置在Z3-4上,下部纵筋累计高度(包括保护层)达400mm,梁上、下部纵筋净距1700mm。钢筋绑扎次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各梁的有效截面高度,应全盘考虑各梁钢筋绑扎安装次序。一般地说,ZHL22、ZHL20跨度最大,应确保h0最高;4个翼缘必须同时安装纵筋,使连接4个翼缘的ZHL23纵筋穿插合理,保持水平。
4.4 框肢柱ZHL22、ZHL23节点钢筋处理
连结在该支座上的钢筋有ZHL22、ZHL23框肢梁的118根Φ36钢筋及上下弯起锚固的部分,还有柱筋24Φ28,腰筋54Φ20若干拉结筋,钢筋密度非常大。为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节点空间,确保纵筋的水平、垂直锚固长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同时考虑到施工上的具体困难,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4.4.1 除核心筒壁墙内钢筋外,其余钢筋在翻样时,精心安排,争取下锚。钢筋弯起点应尽量靠近柱边,以便让出核心,增大节点空间,为上部钢筋的向下锚固和砼浇筑提供较大的位置和空间。
4.4.2 按1:0.5画出实际节点平面大样和纵筋穿插线路,找出合理的弯点,精心计算纵筋下料长度。
4.4.3 现场制成1:4实物模型,模拟安装过程,对纵筋下料长度作进一步调整,摸清柱筋与梁纵筋相互穿插、协调的位置。
4.4.4 钢筋加工成型时,须对钢筋逐根编号,注明所属梁号,大位置(上部、下部纵筋),小位置(几排、第几根),锚固方向(上弯、下弯),以及两端水平锚固长度,并按使用次序堆放。
4.4.5 在大梁底模两端画出每排纵筋分布位置,从而确定柱筋间距,以便让出空档留给梁筋穿插,柱筋有可能出现2根、3根挤靠在一起的现象。
4.4.6 梁筋的安装须按翻样规定的次序和位置距离要求,对号入座,上3排、下4排逐根对齐,形成砼和振动棒下落通道。
4.4.7 Φ36纵筋粗、重,每根钢筋的安装都必须借助塔吊,吊点应多于4点,防止发生弯曲变形。
4.5 框肢梁箍筋处理
4.5.1 大梁截面上有3排纵筋,下有4排纵筋,柱节点处上9排、下12排重叠,应根据各梁纵筋安装次序确定箍筋高度,防止超高,影响楼面钢筋绑扎和砼浇筑。
4.5.2 6肢箍筋的安装方法:大箍筋由底往上套穿,开口在上,中间两道箍筋则由下向上就位,开口在下,及时点焊封闭。
4.5.3 框肢梁钢筋工程完成后,须拆掉临时搁架,下沉纵筋,为保证箍筋间距不受影响,须将箍筋与下部纵筋扎好。
4.6 框肢梁保护层处理
框肢梁钢筋笼非常重,各梁底筋高度不一样,客观上需要制作不同厚度的高强度保护层垫块,而且必须一律垫在箍筋下面。
4.7 框肢梁纵筋的下沉方法
框肢梁钢筋工程完成后,及时下沉下部纵筋至预定位置,但由于钢筋密度大,直径粗,且都带肋,互相之间的咬合使沉筋变得十分困难,须借助大铁锤夯击。为留出适当空档使浇筑框肢柱、核心筒的砼顺利下落,下部钢筋可先下沉1排。此外,对框肢柱主筋顶部在梁内弯起锚固,框肢梁上的剪力墙插筋等也存在一些特殊处理方法,限于篇幅,不再详叙。
5 混凝土工程关键工艺
5.1 运输
混凝土主要采用混凝土泵输送,塔式起重机辅助运输。
5.2 质量
混凝土是由搅拌站提供的预拌混凝土。为了减小水化热,采取以下措施:①水泥采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②采用FDH-RY6减水剂。混凝土到达工地后,要求保持有180~200mm的坍落度,以满足泵送要求。混凝土平均泵送能力为35m3·h-1,经对每层混凝土浇筑所需的时间进行计算,要满足混凝土分层浇筑要求,混凝土的缓凝时间需达到12h。
5.3 浇筑
混凝土分3次浇筑,第二次浇筑分2层进行,每层厚度约600mm,第三次浇筑分2层进行,第一层厚度约600mm,第二层厚度约200mm,每层混凝土浇筑方向相反。
5.4 清理
整个转换层砼分3次浇筑,这对已成型的钢筋污染较大,必须及时清理主筋上的残余砼,并认真清理施工缝,按规范先铺10~15mm厚的水泥砂浆,即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5.5 振捣
由于柱节点核心区钢筋太密,影响砼浇筑。特别会影响梁下框肢柱、核心筒砼浇筑(第一次浇筑)。选用同标号细石砼,加减水剂,可增加坍落度和流动性。振动棒可选用小棒上下插入,但应注意小棒威力不足,应多插、多振,特别注意振棒通过节点下插的线路,防止拔不上来,造成浪费。浇灌时,应派专人在下面用木锤敲击柱模,检查是否密实,帮助振实。
框肢梁体量大,含钢量多,浇筑砼时应重点振捣主筋下部,主筋与侧模之间,模板阴角处以及钢筋密集、石子较多处的砼,工人较多处的砼。工人交接班时,须特别交待清楚已浇筑部位,正在和将要振捣部位,防止过振、漏振。
5.6 连接
当第二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即完成梁1、2m厚度后,随即往混凝土接合面上撒已清洗干净并晾干的碎石(30~60mm)作为石笋(作为石笋的碎石要筛选),使石子部分露出表面,部分嵌入混凝土,以提高与上层混凝土的结合力。
5.7 养护
第二次混凝土浇筑后,在第三次混凝土浇筑前,要设专人专职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第三次混凝土浇至完成面时,安排瓦工跟班,用刮尺将混凝土表面刮平,表面水光一消失,就用磨板拍实磨平,随即用湿麻袋盖好。在混凝土终凝前,每隔4h揭开麻袋检查一次,发现有裂缝出现时,适当加水泥浆用木磨板将裂缝磨合,消除裂缝,12h后开始洒水养护,连续洒水不少于14d。由于混凝土的温度高,水分蒸发快,为了避免水分蒸发带走过多的热量,每段混凝土浇筑完后,侧面淋水保温养护,顶面蓄水养护。进入降温阶段,侧面模板外加钉湿润草袋和塑料布保温。
结束语
转换层的支撑在施工至拆模的整个过程中,模板的强度、刚度及整个稳定性均能满足施工要求,无变形、跑模及漏浆现象。混凝土表面平整,无蜂窝、麻面,没有温度裂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方案的实施是成功的。
采用转换层的支模方法,充分挖掘了下层钢筋混凝土楼面的潜力,加上混凝土的浇筑采用了2次浇筑的方案,从而大大降低了支模的工料耗用量,节约了资金,加快了进度,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轻质填充墙;渗漏原因;通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TU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30602
1质量方面造成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
①外墙选材不当,采用了吸水率大的轻质砌块,砌块几何尺寸不标准,砌筑不挂线的一侧凹凸不平,有的块体之间平整度差20-40mm.这样,极易造成抹灰砂浆厚度不一。如厚度大于25mm,则会形成自坠裂缝,墙体底层灰便会造成漏水隐患。
②砂浆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密实度就差,容易水。砂浆质量控制不严,用泥砂及建筑粉料代替中砂拌制砂浆,粘性大、和易性差、收缩大、强度低,砂浆的密实度更差。
③饰面砖质量达不到使用要求,存在外形歪斜、掉棱缺角、脱边、翘曲和裂缝现象,有的吸水率和干缩变形大,遇到风吹雨打日晒,容易开裂。
(2)防治措施。
①设计时外墙填充墙应优先考虑采用低吸水率的轻质砌块材料,如粘土空心砖。
②轻质砌块的几何尺寸和质量等级,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外填充墙应采用标准的规格砌块,砌筑前先清除砌块表面污物。
③砌筑砂浆应选用洁净的中砂,严格按配合比配制砂浆,严禁用泥砂、石粉砌墙。有条件的宜采用防水砂浆,确保砂浆强度,提高砂浆的抗渗性能。
2砌筑质量方面造成渗水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1)防治措施。
①施工时贪方便,砌块未经挑选,将缺棱掉角、翘曲变形的砌块用于外填充墙,而且反手砌筑,使外墙平整度差,造成表面凹凸不平,使外粉刷厚薄不匀,产生干缩应力,使外粉刷面开裂,有的起壳,雨水极易渗入砌体。
②干砖砌墙,砌体质量较差。由于干砖易吸水,砂浆标号降低,造成砂浆与砖体粘结性差,从而在灰缝与砖之间有渗水缝隙,且肉眼看不到,不易修复,造成长期渗水。
③砌体组砌方法不当,形成通缝。砌体的水平缝,头缝及竖缝中的砂浆不饱满,在砌体中形成许多空隙,渗水机会多,流向复杂,难以查找。
(2)防治措施。
①应提前做好砌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材,喷水湿润,砌块表面清污、盘角挂线工作,砌块应提前浇水,水应浸入块体内10-15mm。
②应重视砌体质量,把干砖浸水、砂浆强度及砌体灰缝饱满度作为重点来抓。墙体砌好后,应经施工员及质检员检查,发现通缝亮点,应修补后,再进行外墙抹底灰。
③正确掌握组砌方法,注意砌筑的块型排列,不得产生通缝,以增强砌体的整体性和强度。砌体的灰缝砂浆饱满度应达到90%.有条件的可在砂浆中掺入一定的外加剂,以增加砂浆的保水性和和易性,提高抗渗性能。
3外粉刷处理不当造成渗水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
①砌体浮灰清理不干净,没有浇水湿润,砌块界面没有“毛化处理”,造成粉刷层空鼓、裂缝、脱落。
②突出墙面的腰线、门窗、阳台的滴水线处理不当;外墙饰面分格条采用木制分格条,宽厚不一或分格条变形。起条时间不当,起条方法不对,使分格条边棱受损,缝底没有用水泥砂浆勾平抹光,造成渗水。
③穿外墙管道周围砂浆堵塞不严,造成渗水。
(2)防治措施。
①在粉刷前应将砌体表面浮灰清理干净,提前浇水湿润,并做好砌块界面的“毛化处理”,有条件的可在抹灰前用胶质水泥浆向砌体上刷1-2mm厚,以增强砌体表面与外粉刷的粘结性,随即开始抹灰。
②突出墙面的窗台,腰线应预留足够的高度,使流水线的坡度正常;滴水槽嵌条必须拉通施工,深度,宽度不小于10mm,距外墙面不小于20mm。外饰面分格条的规格应为宽度20mm左右,厚度12mm左右,最好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制品。采用木条时,要保持不变形、干净、湿润。掌握好起条时间,刮清分格条面的多余砂浆,用小锤轻打分格条,使其与抹灰层分离后取出,注意不要损坏缝口。清除缝内灰浆,清扫干净,灌柔性防水材料,防止沿缝渗水。
③穿外墙管道周边宜用干硬性砂浆分层堵实,外饰面做完后沿管周边注上玻璃胶或密封胶。
4外墙饰面砖施工质量方面造成渗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
①外墙面砖镶贴不牢,出现空鼓,形成储水囊。
②面砖勾缝砂浆标号太低或勾缝不认真,形成很多毛细孔或缝隙,遇到台风暴雨会从毛细孔或缝隙渗入。
③面砖镶贴时压住门窗框,玻璃胶打得不严密,玻璃胶质量差,不到一年就老化,失去防水功效。
(2)防治措施。
①外墙面砖镶贴要牢固均匀、整齐,面层施工前应检查基层抹灰层,遇有裂缝和空鼓处必须铲除处理,并修补后方可施工。
②面砖勾缝宜用1∶1干硬性水泥砂浆进行勾缝、压光。一般缝宜凹进3mm,形成嵌缝效果。拆架前应全部仔细检查。发现漏勾、压光不匀,立即修整,不留隐患。
③外墙面砖镶贴应离开门窗框5mm,缝隙内满打玻璃胶,严禁采用伪劣的玻璃胶。
5温度裂缝和不均匀沉降造成渗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
①框架、框剪结构与填充墙交接处受温度影响收缩不匀,产生开裂而渗漏。
②外墙门窗框受温度变化而产生翘曲变形,使窗框与墙体间产生缝隙,造成渗水。
③框架、框剪结构产生不均匀沉降或应力变化,在填充墙阴阳角或门窗洞口、窗下墙体及一些薄弱部位,产生水平或45°方向裂缝而渗漏。
(2)防治措施。
①砼框架、框剪结构与填充外墙交接处,沿高度方向每600mm高设26拉结筋,伸入砌体内不小于700mm,当砌块砌至最后一层时,可用填实的空心砌块或用90mm×190mm×190mm的砌块斜砌塞紧。有条件的可在交接处及一些薄弱部位贴一层≥300mm宽的铅丝网片,以避免受温度影响收缩不均而产生开裂。
②外门窗框的安装尽量采用先立框,后砌墙的方法,砌块与门窗框之间的间隙应保持在10-16mm之间,并用干硬性砂浆填实。如采用先砌墙后塞框的方法,则其缝隙应用掺入胶粘剂的水泥砂浆分层嵌实。
③伸缩缝、沉降缝应认真处理,做到既能伸缩、沉降自由,又能防水。
6建筑构造不当造成的渗水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
①框架或框剪屋面板与女儿墙交接处防水未处理好,屋面积水从墙板交接处渗入。
②有些框架、框剪结构主裙楼交接处,裙房屋面防水处理不当,裙房屋面积水渗入主楼内。
③外墙立面装饰构件,如铝合金幕墙,不锈钢饰件等,与外墙面、女儿墙接触封闭不严造成渗水。
(2)防治措施。
①屋面女儿墙采用砖混结构时,女儿墙与屋面析连接处宜做60°斜嵌砼;屋面防水卷材至挑沿下,做滴水槽;屋面女儿墙,嬉采用现浇砼时,施工缝宜留在屋面板向上300mm,做屋面防水时,防水卷材应卷上女儿墙300-500mm处,使屋面积水渗不出女儿墙。
篇10
关键词: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荷载验算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城市人口的快速成长,城市用地的紧张的矛盾日益凸显,而高层建筑由于其用地少,城市基础设施费用低,可提高城市面貌等众多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就上海而言,16层以上高层建筑幢数已排名世界第一,目前上海就有4000多幢高层建筑,其中1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就有1000多幢,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建造高层建筑的新中心。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的一些施工经验,就高层框剪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以期后续的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帮助。
1 工程背景
某大厦结构形式为框剪双塔结构工程,共27层其中1~4层设为裙楼做商业用途,5层为架空转换层,高为4.7m,以上部分设为塔楼形式的住宅。建筑面积共1442.3m2,结构框架梁最大截面1400mm×2200mm,梁的最大跨度为9m,见图1-1。
图1-1 结构模型图
2 施工工艺
2.1 模板工程
(1)梁板全部采用MF1219型多功能门式钢管架作支撑,梁底模板采用18mm厚的木夹板,侧模及楼面平板均采用18mm厚的木胶合板,整体采用在支撑系统上增加水平纵横拉杆及剪刀撑加固的方法。
(2)楼面放线、测引标高,并用红漆标记水平点和轴线中心点等。
(3)放置梁底及板底的门式架和顶托,调正标高位置,钢管加固支顶交叉撑、剪刀撑确保稳定,安装大、小木枋和底模等。
(4)用尼龙线调平梁底板,长度≥4m的梁按规定提供,检查墙柱、板的轴线及标高以及几何尺寸。
(5)钢筋安装后,安装侧模和对拉螺栓加固,检查其几何尺寸,配合楼板支撑系统及模板系统进行加固验收。
(6)模板的拆除一定要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来确定,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条件,遵循“分层拆卸,支架、水平拉杆及剪刀撑同步安装与拆除”的原则,大面积模板不得同时撬落。
2.2 钢筋工程
(1)钢筋应严格按施工图纸及规范进行下料,制作后按物件先后顺序编号放置以备使用。
(2)复查标高轴线,按构件编号布放绑扎,大截面梁应先搭设好辅助架,将钢筋分层布放绑扎。
(3)梁内主筋分层放置部位及钢筋保护层均采用Φ32@1200短钢筋,短钢筋长度按梁宽进行放置代替保护层垫块,梁侧保护层采用砂浆垫块。
(4)注意大梁钢筋与原柱钢筋交接处的钢筋安装顺序,预留交接处柱头箍筋,待转换梁筋安装后均匀调正、绑扎或焊接。
(5)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检查截面尺寸及各种钢筋布放位置、搭接长度、保护层等并进行隐蔽验收。
2.3 混凝土工程
(1)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一用一备)进行施工,分2段进行,浇筑方向如图2-1,转换层梁采用三次浇筑成型的方法,每次间隔约2h,每次浇筑高度为600~700mm,最后一次与楼板混凝土一同浇筑,以减小梁侧模板的侧压力和模板支点的承载力,因开始浇筑时与底板部位接触的混凝土呈液态,需要梁底木枋将线荷载均匀分布于支撑。但当第3次浇筑时,最初浇筑的混凝土已放置6h~7h并已初凝,此时混凝土以固态形式与梁底部钢筋结合,达到一定强度后承受后面两次可塑性混凝土荷载,并将荷载均匀地传递给支顶,该法让梁侧面模板始终保持1m高左右的侧压力。
图2-1 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浇筑方向示意图
(2)浇筑施工顺序为由下至上和由外至内,在后浇带部位收口,钢筋、木工跟班作业。
(3)混凝土楼板采用振动棒结合平板式振动器进行振捣,其余结构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时应避免与模板接触,注意要快插慢拔,避免出现漏点或漏振、过振导致的变形现象,并做好混凝土试件。
(4)混凝土养护应由专人负责,用麻袋或草袋覆盖并浇水养护,避免暴晒和吊运材料在梁板上。
3 荷载验算
(1)材料力学性能
木枋[s]=10N/mm2,E=900N/mm2,I=6.7×105mm4,W=1.3×104mm3;胶合板f=15N/mm2,E=1×104Nmm2;Φ48钢管f=215Nmm2,E=2.1×105Nmm2,(A=489mm2),I=1.48×05mm4,W=5810mm3;门式脚手架f=205Nmm2,E=2.1×105Nmm2,I=6.08×104mm4;混凝=24KN/m3。M12螺栓[s]=170N/mm2;[N拉]=12.9kN。
(2)梁模板(最大梁高2.2m,最大梁宽1.4m)
梁模板侧压力F=gH=24×2.2=0.0528N/mm2;采用18mm厚木夹板,龙骨间距250mm,q=250×0.0528=13.2N/mm,模板厚18mm,M=0.125×13.2×2502=1.03×105N・mm,W=bh2/6=500×182/6=2.7×104mm3,s=M/W=3.81Nmm2
(3)竖向龙骨(100×100木枋)
当间距为50cm时,q=500×0.0528=26.4N/mm,Mmax=8.25×105N・mm,s=Mmax/W=6.2Nmm2
(4)水平压檩(2Φ48×3.5钢管)
P=0.0528×450×250=5940N,M=0.25×5940×250=3.7×105N・mm,s=M/(5810×2)=31.95Nmm2
(5)对拉螺栓(间距500×500)
最大外荷下拉力P=0.0528×500×500=1.32×104N,Φ12螺栓允许[P]=1.12×104×2.4=26880N>13200N(满足),但考虑梁宽1.4m,故底层螺栓改用Φ16,其余用Φ12。
(6)梁底板(18mm厚木夹板)
模板自重(2×2.2+1.4)×500=2900N/m,钢筋混凝土重1.4×2.2×2.5×104=7.7×104Nm,施工活载1.4×2500=3500N/m,振动荷载1.4×2000=2800N/m,总荷载为86200×1.2=103440N=103.44N/mm。
底模板弯矩q=103.44×140=14481N/m,W=140×182/6=7560mm3,[s]=15Nmm2,故最大抗弯能力M=W×[s]=7560×15=1.13×105N・mm;最大跨度。考虑挠度对底模的影响,采用@300加设底枋木100×100。
(7)梁底模板下双木枋横楞(间距300)
梁下第1层木枋(100×100)横楞承受的荷载q=1.03×105×0.3=3.1×104Nm=31.0N・mm,Mmax=31×6102/12=9.61×105N・mm, W=100×1002/6=1.67×105mm3,s=Mmax/W=5.76N/mm2
(8)木枋横楞下的木枋纵楞
第2层木楞100×100,每条长1.2m以上,则M=18×18910×600=1.42×106N・mm,W=1.67×105mm3,s=M/W=8.5Nmm2
(9)多功能脚手架承载力
对于最大截面梁支撑,采用2个Φ42×2.5门式架组合,其允许承载力为40.16×=80.32kN,而P=1.03×105×0.61=63.1kN
对于除最大截面梁以外的梁采用1个Φ42×2.5个门式架+1条Φ48×3.5钢管的组合,其允许承载力为40.16+40=80.16kN,最大荷载63.1kN
4 质量技术及安全技术措施
4.1 质量技术措施
(1)按照该转换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各分项的质量要求,并进行技术交底,落实责任人,严格签字制度。
(2)安排做好各分项样板,以点带面地进行施工。
(3)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每道工序完工后必须按照国家规范及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否则应进行督促整改。
(4)对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结构部位,应派专人进行运作,甲方、监理、施工各方共同研究解决技术难题,以确保工程质量。
4.2 安全技术措施
(1)确立转换层施工安全负责任,对施工用电箱必须采用“三级箱”,绝缘电缆必须架空,不准在作业层上拖拉,以确保用电安全。
(2)对施工班组进行施工前的技术和安全交底,严格按审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得修改变更,每道工序前应先检查原材料的质量情况,不合格则不得使用,每道工序完成后要进行自检并通知施工员复检,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施工前必须先进行施工脚手架,以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和操作台,严禁攀爬支撑系统。
(4)作业区内不准吸烟或动火,并适当配置灭火器,以确保防火安全,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现场配备安全员监护管理。
(5)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负责检查,观察支撑及模板系统的稳定和强度、变形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暂停施工,疏散现场人员和排除险情后方能继续施工。
(6)为了确保转换层施工安全,保障4层结构的模板及支撑系统,在4层针对转换层荷载较大的梁部位在下面梁底进行支顶卸载,并加设八字斜撑形成45°至下层梁头柱脚,使转换层的荷载通过八字斜撑转换到下面混凝土柱上。
5 结论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没有质量就没有投资效益和工程进度,也没有社会效益,因此,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实现三大控制目标的(质量、投资、进度)重点。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冯嘉纯,梁晓川.大型框架剪加墙壁结构清水砼施工技术的应用[J].广西交通科技,2001,(03).
[3]胡志军.常见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施工难点与技术措施[J].包钢科技,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