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范文

时间:2023-04-03 09:5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原子结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原子结构

篇1

原子模型。是指原子的构成组成以及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原子非常小,以碳(C)原子为例,其直径约为140pm(皮米),但通常以半径记录,在以毫米(mm)为单位的情况下,直径为1.4X10^-7mm,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电子组成的,这些电子绕着原子核的中心运动,就像太阳系的行星绕着太阳运行一样。并且原子与宇宙任何黑色粒子相同。原子核的最新研究表明,原子核中的质子或中子可能由内外两种平衡力构成的球型振动能量层。利用此原理可以利用不同大小的能量堆层构造出各种各样比较稳定的原子核。词条详细介绍了中性原子模型、实心 带电球模型、枣糕模型、土星模型、太阳系模型、波尔模型、有核模型以及查德威克模型。

简介:原子中除电子外还有什么东西,电子是怎么待在原子里的, 原子中什么东西带正电荷,正电荷是如何分布的, 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东西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等一大堆新问题摆在物理学家面前。根据科学实践和当时的实验观测结果,物理学家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原子模型。1901年法国物理学家佩兰(Jean Baptiste Perrin,1870-1942)提出的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是一些带正电的粒子,外围是一些绕转着的电子,电子绕转的周期对应于原子发射的光谱线频率,最外层的电子抛出就发射阴极射线。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4.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各种媒体资料,建立原子及电子得失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得失及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对第一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在知识结构上二者是一个有因果关系的整体.

教法建议

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解释摩擦起电现象时,应抓住以下四点:(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4)强调“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二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是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1.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演示: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吸引轻小物体.提问1:为什么玻璃棒会吸引碎纸屑?

提问2:若将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靠近碎纸屑,会出现什么现象?提问3:自然界里存在几种电荷?提问4: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荷?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2.进行新课

(1)物质的原子结构

①物质由分子组成.

简单介绍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举例说明原子大小的数量级: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现在已经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径只有10-10米左右.设想把1亿个氧原子一个挨着一个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几厘米长.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人们认识原子的结构,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到19世纪末叶,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用实验证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的存在,从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结构的.

②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半径约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实验证明: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6×10-19库.一个电子也可叫做一个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带的电量都是e的整数倍.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少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6.25×1018个)

提问:那么通常情况下,物体为什么不显电性呢?(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不同物质中的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并不相同,核外电子的数目也不相同.(利用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挂图,讲解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了解物质的原子结构.

(2)摩擦起电的原因

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得失电子的微观图景,并进一步归纳出结论: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为什么带正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探究活动

上物理课时,老师精心准备的静电仪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常常效果不明显,而满教室静观实验的学生却被自己的衣服不时电一下.因为学生的运动衣裤或其他外衣面料常常用尼龙织物的,比较结实,里面再穿件毛衣比较保暖.查一下起电顺序表就会发现,羊毛(羊皮)排最前面,尼龙排后,这是最容易起电的一套配置.每个人穿戴一套天然的静电起电设备.人的一举一动都造成摩擦,起电过程一刻也不停止.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过去的人穿不起毛衣,也没有这些化纤织物,棉布对棉布当然摩擦不出电来.

为什么面粉厂车间总要洒水以保持空气潮湿?

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

篇3

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初步了解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电性关系;已初步了解元素和同位素的概念及同位素的应用。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在教材中未涉及,但在初高中衔接教育中已进行初步讲解,学生基本可以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编排在化学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前两个单元中,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化学世界物质的精彩纷呈,了解到了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带入化学的微观世界。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等内容,系统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

(2)了解钠、镁、氧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氯化钠的形成了解钠跟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通过氯化钠形成过程的分析,以及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让学生学会推理、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通过氯化钠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领悟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最外层电子的变化;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引课】水在你的眼里是水珠、露珠,在文学家的眼里可能是晶莹剔透的水晶,那么在哲学家、化学家的眼中,这又是什么呢?千百年来,水以及其他物质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一直困扰着我们。早在殷周时期,就产生了物质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所谓“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可在一个永不终止的循环过程中相生相克,它们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世间万物就是由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除此之外,公元前5世纪有人曾经写下下面一段话:

感觉上,存在的是缤纷的色彩、浓郁的芬芳、深深的苦痛,但实际上,存在的是原子和空间。

【过渡】这位哲学家就是世界历史上最早提出“原子”这一名词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构成的。那么,现代意义上的原子又是什么呢?

1.用古希腊哲学家的话,引出原子,别有新意

【投影】首先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小的文字,它的宽度只有2 nm,它是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硅晶体表面,它的原子表面书写的“中国”二字。

【讲述】这是我们借助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原子表面,那原子的内部结构又如何呢?我们再来看个世界之最,据报道,这是英国耗资3.8亿英镑、占地5个足球场的超级显微镜,能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此项研究正在进行中。当然科学家经其他实验研究已证实,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显然,从2500年前的古希腊到今天,“原子”的意义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那么2500年来,科学家是怎样探索原子结构的呢?让我们跟随化学家们的脚步快速阅读课本的交流与讨论,并思考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又有哪些科学家对此作出了卓越贡献?找到重要的科学家及他们的主要观点。

【学生】学生阅读。

【讲述】好,阅读完了,大家对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沿着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足迹来认识原子。

2.学生阅读、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

【讲述】在近代化学史上,最早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人是道尔顿,1803年,他提出了具体的原子模型,建立了近代原子学说。那道尔顿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

关于道尔顿,有不得不说的经历,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只读过几年小学就在家种地,但他顽强自学、刻苦奋斗,终于学富五车。他从21岁开始,长期的工作就是观察天气。他一生记载了20万条观察记录,直到临终前的15分钟还记了一条:今日微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成就的——需要坚持不变的信念和养成的良好习惯。道尔顿最大的成就就是创立了原子论。

1897年,汤姆生在实验中发现了电子,并且发现电子是带负电荷的,且质量非常小。由于原子呈电中性,所以汤姆生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中,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镶嵌其中,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汤姆生于1904年提出了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科学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止,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做α粒子散射实验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

【投影】α粒子散射实验图片。

【提问】从这一实验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述】感悟这些历史,不得不感慨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

【过渡】我们知道从卢瑟福的学生玻尔和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开始,他们就认为电子在核外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布的。

【提问】那么电子排布需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请同学观察思考并总结。见投影。

【过渡】那么该同学叙述的是否正确呢?我们通过完成以下两个表格完成规律总结。见投影(表格略)。

【练习】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哪个?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那么该如何书写呢?为了形象、简单地表示原子的结构,通常我们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如图中稳定的元素Ar以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个数字与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过渡】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有何联系呢?

【投影】首先我们观察下表(表略),表中是稀有气体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你观察到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特征?

【过渡】我们知道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正是因为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达到了2电子或8电子的稳定结构。那么当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2电子或8电子的结构时,它又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性质呢?我们通过钠与氯气的反应,来观察形成氯化钠过程中原子核外电子的变化情况。

【投影】播放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视频。仔细看反应三个历程中的微观变化。

【讲述】观看完毕,从宏观上我们看到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固体,透过现象我们看到了反应历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请同学们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提问】⑴Na、Cl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

⑵Na、Cl在反应中表现出什么性质?

⑶在化学反应中哪部分微粒发生了变化?说明元素的性质主要取决于什么?

⑷从Na、Cl你能想到哪些类似的原子?在结构上、性质上有何特点?

3.搭建了宏观与微观的想象的桥梁

【讲述】因此不难总结,像钠、镁原子这样典型金属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4),较易得电子,从而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板书】最外层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由学生总结、归纳

【过渡】镁条在氮气中也能燃烧,生成氮化镁,你能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吗?

【学生】学生书写。

【讲述】要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就必须知道元素的化合价,请同学们填写下列表格,并分析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投影】一些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学生】学生完成表格,并讨论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篇4

独立学院专业结构调整原则

在全面市场化原则下,特别要处理好就业市场需求与生源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对就业市场需求旺盛但生源市场看冷的专业,如数控技术、化工类专业等,应在稳定学生专业思想、探索定向培养等方面着力,逐渐增强其吸引力;对生源市场需求旺盛但就业市场已呈饱和状态或本校就业市场尚不明晰的专业,如财会类专业、外语类专业等,应通过对学生的职业性向测试、就业市场容量分析等帮助学生理性认识专业,同时通过细分专业方向增强人才的专指性。与主办高校有限共生、错位发展原则[7]独立学院是在主办高校的全面支持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成立初期,大多数独立学院的专业结构与主办高校雷同,专业内涵也基本相似。随着独立学院改制进程的加快,这种局面不得不改变。虽然已经设置的专业不可能做大幅度的删减,但与主办高校相同的专业至少应该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培养层次、培养模式上进行特色化探索,力争与主办高校的同一专业错位发展,避免完全共生。只有这样,才能既使主办高校的专业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又避免“同槽争食”。与社会资源联合、共建原则独立学院严重缺乏自主资源,主办高校富余资源的边际效应也在递减甚至趋零,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在自身和主办高校之外寻求可以替代的资源,以补充经费、专业师资、实验实习实训场所之不足。目前,可替代资源的最大来源主要是本地其他高等院校和本地的大中型企业。独立学院可以联合其他高校特别是生源减少但应用性更强、职业教育资源也更为丰富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共享其应用型教育资源,也可以推动某些专业与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专业签订共建协议。独立学院还可以通过“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产学联合体”、“校企战略合作”等途径与区域内的大中型企业共建专业,共享企业的培训、实验、生产资源,从而联合培养出适合某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整合原则高校专业需要投入,但成效显现往往滞后。如前所述,独立学院专业稳定性差,不利于学校对专业进行投入。为了既保证投入,又能灵活应对市场,独立学院应以专业群为单位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以整合专业资源,寻求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平衡。在此原则下,独立学院应根据已有的专业优势,做好专业群规划和专业整合工作,在每个专业群下各设置1~3个核心专业,并根据专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专业资源的可共享程度,围绕核心灵活增删相关专业,使之形成一个有机、动态的专业群。灵活对待专业目录原则我国公办高校的本、专科专业设置几乎完全受《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的限制,这是典型的“计划供给”式专业管理模式。[8]虽然专业目录几经修订,2011年和2012年分别了新版的高职高专和本科专业目录,但这些目录总是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9]对于必须循区域市场需求而动且任何专业都不享受政府财政拨款的独立学院,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更大的专业设置自,使其不仅可以自主设置目录内的所有本、专科专业,还能较大范围地突破专业目录的约束。这些探索将不仅有利于独立学院的全面市场化,也可以为公办高校进行“市场匹配”式专业管理改革提供借鉴。

独立学院专业结构调整规划案例

篇5

园是全包围结构的字。

全包围结构是汉字结构方式的一种。 字根是构成汉字最重要、最基本的单位。 由若干笔划交叉连接而形成的相对不变的结构称之为字根 由若干笔划交叉连接而形成的相对不变的结构称之为字根。在一个汉字中有一个字根将其余字根全封闭地包围起来的结构称为全包围结构。 如 “国”、 “固”、 “围”、 “困”、“园”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Atomic Nucleus Looking Directly Structure Zhang Guo-hui

(nnnEngineer,No.8 Tiexi Rd. Liaoyang, Liaoning CHINA 111004)

Key Words

Nuclear key,nuclear ring

Second neutron

原子核的直观结构(I)

论文摘要

从根本上解决核力问题,进而得到一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即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较均匀地相间排列,然后首尾相连而构成的核子环,围绕其自身的轴线高速转动而形成的壳层结构的带电液滴球核。核子环的成环张力是由核环上所有质子相互推斥提供的,这样就得到了原子核这个微观量子多体系的直观结构图象----核子环。

关键词:核键 核子环 次中子

Atomic Nucleus Looking Directly Structure

ABSTRACT

To attack the problems of nuclear force at the root,thus obtain a universal law of nature.That is,atomic nucleus is a nuclear ring formed by

protons and neutrons alternately arrange as keys in a more even order,then the head

and the tail connect,and the forming nuclear ring can self-rotate at a high-speed about self-axis,so that forming a shell structure charged liquid spherical nucleus.The forming ring

tension of nuclear ring is provided by protons repel one another.So We have

obtained atomic nucleus,the architecture of microscopic quantum many-body,Looking directly structure image-nuclear ring.

原子核的直观结构(I)

原子核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它介于原子与粒子之间,是由质子与中子(统称核子)组成的非相对论量子多体体系。此量子多体体系的结构图象是由核内的质子与中子依靠一种短程的强相互作用力来维系的。这种核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核力或者强力。

目前,对原子核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了解是“多侧面”的:它既具有“独立”核子在由其它核子构成的平均场中运动的性质,而又突出地具有核子间有强耦合的集体运动性质;它既是一个由核子构成的非相对论量子多体体系,而又反映介子、重子乃至夸克自由度的复杂介质;它既是一个有一定量子数的有序物质状态,而又表现出明显的统计性及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量子混沌的行为,由于核力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各式各样的核结构型虽在一定程度上从某些侧面成功描写了原子核结构所表现出的丰富多彩的多样性,但也都有各自的问题、困难和局限性。〔1〕

因此,我们如何才能用简单、单一的描述来说明原子核这个体系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呢?如何使各种核模型统一起来呢?也就是说,各种核子究竟是按一种什么样的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原子核的真实直观结构是怎样的,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核力问题的关键。以下论述是本文作者的一种大胆尝试!

一、核子间核力作用的饱和性

由于核子是有内部结构的粒子,我们把它们想象成象原子或离子那样,能够相互成键。我们把各种核子间形成的核力(近似地说是静态的,与核子速度无关,但存在与速度相关的力),统称为核键,即核子间通过传递、交换兀介子而相互成键(兀介子的静止能量比核内核子的动能大得多),从而出现了兀介子云的叠,就像电子云的重叠那样。这是一种短程吸引力,作用范围小于是10-15米,既使在这么小的范围内,键长也是变化的,一般中子与质子之间形成的核键的键长较短,中子与中子、质子与质子之间形成的键长较长。在原子核内,具有最短键长的核键的单个键能即为核子平均结合能。(8-8.5Mev)。一般成键后的不同核子不能互相转化。

核子间的成键与原子成键相似,很具有饱和性。就是说,一个核子同直接与之接触的不同类核子有核力作用后,同其它核子无核力作用。一个质子最多只能同两个直接与之接触的中子成键,而质子成键达完全饱和键态,即

H,空间平面直观结构可能为“”(-中子,-质子)。而一个中子最多也只能同两个直接与之接触的质子成键达完全饱和键态,即He,空间平面直观结构为“”。中子(质子)之间成键不具饱和性,一个中子同直接与之接触的中子都能成键,但结合得不紧密,是一种弱的束缚,易因中子的激发而被自动破坏。

二、原子核的直观结构

既然核子成键具有饱和性,那么它们是怎样组成稳定的原子核的呢?原来,原子核并不是那种单纯的“核”,而是由质子和中子较均匀地相间排列成键,然后首尾相连而构成的核子环,围绕其自身的轴线高速转动而形成的壳层结构的带电液滴球核。由于核子都集中在核子环上,因此核内是空心的,即原子核具有空虚的质心。核环转动形成的球形核就象乒乓球一样,形成的椭圆形核就象蛋壳一样。核环的成环张力是由核子环上所有质子相互推斥提供的。这样,原子核外观表现为质子间的较大库仑斥力,使核环伸张,内观则表现为核子间的核力,这种强力使核子一个拉着一个,使核收缩,从而产生核的表面张力,但核的表面张力远大于质子间的斥力,之所以能维持平衡,是因为核力具有饱和性的缘故。另外,因核的转动使核子产生离心力。原子核内的斥张力及离心力同核的表面张力的相互抗衡,维持着原子核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存在。

在核子环上,每个核子只与它两侧的核子有核力作用,形成两个核键达饱和,而与其它的核子一般不再有核力作用。这就是核力在原子核内的饱和性,正由于这种饱和性,使原子核这个多体体系的性质从复杂归于简单、单一,核子环成为环上任一核子运动的平均场。

三、原子核的运动形式

原子核的核环上质子均匀排列的空间有序性,与核外电子的规则排布相联系。核子环的自转是环上所有核子独立运动有矢量和,即单粒子运动必须服从或服务于统一的整体转动,这是综合模所描述的——核子在核内单粒子运动与集体运动相耦合。原子核作为一个微观量子体系,核子环的集体转动并非像流体那样作非旋转动,它的集体转动是指原子核势场空间取向的变化。〔2〕

由于核子环整体向一定方向自转(顺时针或逆时针),质子也都相应做环系运动,从而产生环系电流,这样就使原子核中显示出质子的正电移动性——质子流。因此,它们的统一运动产生了相同的磁场,这样核环就有了较固定的旋轴线——核轴线(沿磁极方向,就象地磁线一样)。中子也同样产生中子流,中子流与质子流,它们占据着各自的量子轨道(能级),虽然通过核子——核子相互作用,不断地交换着能量、动量和角动量,但它们大体上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即从总体上看,它们近似地保持着原来的运动状态, 这正是独立粒子模型,即壳模型所描述的。核子的高能级轨道是与轴线垂直的核的腰部,核子的低能级轨道是轴线附近的核的端部。这样,核内核子表现出两重

性——粒子空穴性,核内核子的填充状态是一种轨道运动的几率分布,不再以费米面作为占据或空缺的自然分界线,这是引入准粒子时所描述的。而核子环转动所形成的相对薄的表面及核子环的变形使核物质有低的可压缩性,正是液滴模型的两个基本假设。〔3〕

核子环上的核子大体上可看成是在同一个平面上,圆面的转动形成了旋转球体的原子核。核环上的核子时时刻刻都在平衡形状附近做或强或弱的形状振动,这种振动从外观上看是原子核体积不怎么变化的表面振动。如果因个别核子的动能(破坏核环形状的)太大,迫使核环发生形变,离开原来的平衡形状,成为椭圆环,它们在转动时就成为椭球体,这样就形成了某些原子核电荷分布的非球对称,而是具有旋转椭圆球的对称性。正是由于核子绕轴线转动形成的对称性,使核子在轨道上运动具有如下特点:在同一能级的轨道上,可能运动着核子环上对应着的一对质子或一对中子。也就是说,在同一量子轨道上运动着一对核子。

四、原子核的稳定性

在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原子核真实的直观结构。在核环上有多少个核子,就应有多少个核键,如12C核环上有12个核键,13C则有13个核键。这些核键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破坏一个原子核,必须给予其核子环上应有的若干个核键的总能量——总结合能E总。

一些稳定的原子核(包括基态核)的平面直观结构(可能的轴线)如下图所示:

He Li Li Be

同它们结构相似的又如12C、13C、14N、15N、16O、17O、20Ne、23Na、32S、40Ca等等。

一般情况下,原子核最稳定的结构是中子与质子均匀相间排列的核子环,且N=Z。它们是“具有高度的中子-质子对称性的球形自轭核”,它们的核环上任一核子都达到了完全饱和键态,中子与质子结合得很紧密,电荷分布为球对称,如奇奇核14N和偶偶核16O等。在这样的核环上加入(或去掉)一个或几个中子成键,在核环一处或几处出现了剩余相互作用,即相同核子间出现了不饱和核力,核圆环可能因此变形为椭圆环,从而形成了近球形核。以上正是平均场理论所描述的。〔4〕

对于中子数多于质子数较多的中等核及重核,它们的核环上可每相隔两个中子再排列一个质子,形成的核也是稳定的,即Z≤N≤2Z。但核环上最多一处可排列三个相连的中子,如果中间的那个中子不稳定,具有很大的动能(使核环发生形变的,而非转动的动能)。核环为阻止自身的形变,在核的表面张力作用下,会迫使其发生β-衰变,使其衰变成质子,然后与两侧的中子恰形成饱和核键而达到稳定。或者,此中子虽无大的形变动能,但受到核环上强大的表面张力的压迫、冲击,达到弱作用范围,也会发生β-衰变,这就是重核的β-衰变。

在饱和的核环一处去掉一个中子(可加入一个质子),会使两个质子直接作用,达到了弱作用范围,其中的一个质子会发生β+衰变,衰变成一个质量仅次于质子的中性新粒子——次中子,然后重新形成核键。但次中子是不稳定的,它能吸收光子(γe+e),而转变成中子,如发生β+衰变后的重核伴随着正负电子对的吸收现象,就反映了次中子的这一特性。如果质子不发生β+衰变,也可通过俘获K电子使其中的一个质子转变成中子而重新形成稳定的核键。可见,中子与质了在原子核内互相限制、彼此制约,并且中子在原子核内的作用就是起到连接质子的作用。当中子数少于质子数时,原子核就会不稳定,会发生β+衰变或K俘获。虽然核自由中子会发生β-衰变,但在原子核内与质子成键后的束缚中子不会发生ββ-衰变,这是饱和核力作用的结果。

当核环上的中子与中子直接相连时,两个中子成键均未饱和,出现剩余相互作用,可仍与外来的低能量的中子形成弱的核力,但不在弱作用范围内,不会发生β-衰变。这个中子没有能力加到核子环上去,而是在核环形成很长的核键,因量子运动而形成核的中子晕或核的中子皮,如11Li、11Be、14Be的中子晕及6He、8He的中子皮,这些具有中子晕的或中子皮的原子核是一种弱束缚态的密度不均匀的体系。﹝5﹞

对于重核,中子与中子直接连接处较多,剩余相互作用较大,在核内起主导作用,当核环变形为梭形时,在核的两端尖部会引起α衰变,使核环向圆环状恢复,这样就会发射α粒子。核子环能够变形,与转动频率有关。在较低角动量时,原子核形成一个中等形变的扁椭圆形状,随着角动量的增加,原子核具有长椭球形变或三轴形变。当角动量继续增加时,核环将在剩余相互作用下发生裂变,此时剩余相互作用能克服质子间的斥力及转动引起的离心力,使核子重新组合成两个或多个子核环。以上是由原子核的转动液滴模型所描述的。﹝6﹞

千变万化的核反应,就是使核环上局部的核子间原来的核键被破坏,并重新形成更强的新核键的过程,同时通过发射粒子(或γ射线)进行退激发,使新结合的核环向圆环状恢复(斥力作用),这样就产生了新的稳定的核。在低能时,核反应为熔合蒸发、转移和电荷交换反应;高能时,核反应为散裂、多重碎裂和裂变反应。

五、结束语

真理往往就是那样朴素,重要的是人们要善于发现它。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接受本文思想精华,再付诸于实践,我相信对核物理的发展将带为质的飞跃!

附参考文献

1~6 丁大钊、陈永寿、张焕乔 原子核物理进展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559

原子核的直观结构(续篇Ⅱ)

五、核反应过程图示浅析

我们知道核反应是遵守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的,而且核反应不能凭空任意发生,这是由轰击粒子的能量及结构和靶核的结构性质所决定的。由于核子环上的核子都在一个平面上(核子间的表面张力与质子间斥力相抗衡的结果),并且保持圆环状,这样靶核成为一个理想的核子环。由于它的轴线处的核子(端部)在旋转动能最小的低能级轨道上,易与外来粒子结合,成为发生核反应的主要反应道;而与轴线垂直的核环的腰部核子转动动能很大,不易同外来粒子结合成键,如果能够结合,轰击粒子需要更高的能量。由此可以看出,核反应的随机性很大,从而使核反应复杂多变。轰击粒子与靶核的碰撞形式有非弹性的正碰和切碰两种,并且碰撞是随机的。对于能量很高的粒子(速度远大于核环自旋速度),原子核往往表现出通透性,即粒子当时并未碰到核子环面上的核子,只是快速地通过了核子环空虚的中心。

原子核的结构无法从实验中直接看到,但可以从实验结果中反馈出来。以下核反应均为实验所得的结果(大多数反应为熔合蒸发反应,打出准粒子)。由于核反应在瞬间即能完成,可视为核子环的自旋暂时停止(定像),轰击粒子与核子环共面,这样就可以把核反应过程显示在平面上了。一些低能核反应的类型如下:

(一) α粒子所引起的核反应

⑴N+HeO+H,产生的新核是稳定的。正碰过程如下图(注意核子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核子间应以饱和成键为原则,使其行为遵守能量最低原理):

图1 14N(α,P)17O

在氮-14核轴线上有两种核子——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在此反应道上,α粒了是与其中的质子发生了正碰。氦核的中子首先与轴线处的质子成键,氦核的两个质子也立即与轴线处质子两侧的中子分别同时成键,而原氦核的另一个中子与它本身的两个质子并未解脱核键。这样使新核环16O的核子达到全饱和键态。迅速解脱核键的氘核(接受到α粒子传给的较大动能)与核子环对面轴线处的核子发生第二次碰撞,氘核的质子把轴线处的中子旁边的一个质子撞出核外,而取代了它的位置,并首先与轴线附近的那个中子(非轴线上的中子,高能级优先成键)成键而使质子达饱和(H 型),这样就完成了核子环上相同核子的替换过程,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核子替换。原氘核的中子随后挤入核子断环,在核表面张力作用下,接合成新的核子环。从而形成了稳定的氧-17核。飞出核外的质子与轰击粒相比,已损失了绝大部分的动能。这个核反应现象可以从布拉凯特的充氮云室照片中看到,分析径迹情况可知,分叉的径迹即为质子的径迹。这已由上图中显示出来。类似此反应的又如B+HeC+H,若这类反应发生的是切碰,则会直接释放氘粒子,无二次碰撞反应,如He+CN+H,产生的14N核是稳定的。

⑵B +HeN+n,在此反应道上,α粒子进攻的是10B核轴线上的中子(正碰),第二次碰撞发生核子替换打出一个中子。但新核13N不稳定,因为有两个质子直接相连成键,原氘核的质子有较大的远离核心的动能,在核的表面张力和斥力的直接作用下,易达到弱作用范围,会发生β+衰变或K俘获。新核衰变方程为NC +e

+γe或N+eC+γe。产生的碳-13核是稳定的。整个过程如下图:

图2 10B(α,n)13N及13N的β+衰变或K俘获

⑶Be+HeC+n,在此反应道上,α粒子必须正碰铍-9核轴线上的中子, 产生稳定的碳-12核,如图:

图3 9Be(α,n )12C

⑷Al+HeP+n,PSi+e+γe或P+eSi+γe。在此反应道上,α粒子必须正碰铝-27核轴线附近两个相连的中子之一。如图4

图4 27Al(α,n )30P及30P的β+衰变或K俘获

⑸Na+HeMg+H,此反应与⑷并不矛盾,在此反应道上,α粒子正碰的是钠-23核环上的质子,产生的镁-26核(核环上三个中子不一定直接相连)是稳定的。如图5

图5 23Na(α,P )26Mg

⑹Li+HeB+γ,这是个α粒子的全融合反应。在此反应道上,第二次碰撞时,氘核的质子有能力把对面核子环上中子与中子形成的较弱核键击破并与其中的一个中子成键,而没有发生核子替换打出质子。断环接合成新的稳定的硼核,同时释放成键键能γ光子。如图6

图6 7Li(α,γ)11B

(二) 中子所引起的核反应

⑴N+nB+He,在此反应道上,入射中子把氮核环上的中子击入核内,同时与两个质子成键达饱和。进入核内的自由中子动能减小,已没有能力发生核子替换,而是挤压对面的核子环,使其变形,从而被两个质子(仍与另一个中子成键)捕获重新成键达饱和,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系统能量很低的全饱和键态的α轻粒子飞出核外,余下的核子恰能接合成稳定的硼-11核。如图7

图7 14N(n,α)11B

⑵N+nC+H,CN+e+e。正碰过程如下图

图8 14N(n,P)14C及14C的β-的衰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此反应道上,入射中子碰撞的是氮核环上的质子,它代替了击入质子的位置,而自由质子与对面核环上的质子有较大斥力作用,使其有能力发生核子替换(也可能切碰发生反应,直接撞出质子,无二次碰撞),而决不能产生α粒子。这样,一个质子从新核中被蒸发出来。但是,由于轰击中子破坏了原来较强的饱和核键,而形成的是三个中子直接相连的较弱不饱和核键,并仍具有入射方向上的较大动能而不稳定,受到核表面张力的压迫而达到弱作用范围,易发生β-衰变,转变成的质子恰能与其两侧的中子重新形成稳固的饱和核键(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是原子核要求体系稳定的具体体现),从而产生了新的稳定的氮-14核。

⑶Al+nNa+He , NaMg+ e+e。正碰如下图

图9 27Al(n,α)24Na及24Na的β-衰变

这样,此过程中就有三种射线释放(α、β、γ射线)。若此反应是切碰发生的,则直接蒸发出两个中子,即Al+nAl+2n。又如Be+nBe+2n ,BeHe+He,虽然8Be为全饱和键态的核环,但由于它的核环太小,核子在振动时就有可能碰到一起重新组合成键,恰能形成两个饱和的α轻粒子,这种裂变为8Be核所特有。

(三)质子所引起的核反应

⑴F+HO+He,产生的新核是稳定的,正碰过程如下图:

图10 19F(P,α)16O

⑵Ni+HCo+He,产生的新核是稳定的,正碰过程如下图:

图11 58Ni(P,a)55Co

⑶Si+HP+n,在此反应道上,是切碰发生的(若正碰则打出α粒子),蒸发出的中子是硅-30核环上三个直接相连的中子中间的那个。产生的磷-30核环为全饱和键态,是稳定的。 这种切碰也可能发生掇拾反应,如Li+HLi+H等反应。

(四)氘核所引起的核反应

⑴Al+HMg+He , 产生的新核是稳定的,正碰如下图:

图12 27Al(d,α)25Mg

⑵C+HB+He,产生的新核是稳定的,正碰如下图:

图13 12C(d,α)10B

⑴与⑵也可能是切碰打出α粒子,可根据蒸发出的粒子方向来判断它们是如何碰撞反应的。

⑶Cl+HAr+2n,此反应是切碰的削裂反应,氘核的质子打出37Cl核环上三个直接相连的中子中间的那个,并与两侧的中子成键达饱和。氘核的中子解脱核键后沿原方向继续前进。产生的新核是稳定的。这样就有两个中子被蒸发出来。

⑷Mg+HAl+n,此反应是切碰的削裂反应,氘核的质子被核环上直接相连的两个中子捕获成键达饱和,它的中子解脱核键后继续沿入射方向飞出。与此类的反应又如Be+H Be+n,C+HC+H。但有的削裂反应后的新核会发生β衰变,如C+HN+n,NC+e+γe; P+HP+H,PS+e+e。

(五)光致反应

高能γ光子也能破坏核键而击出各种粒子,如切碰击出中子的反应:

O+γO+n;Mg+γMg+n产生的新核都是不稳定的,会发生β+衰变。如果蒸发出α粒子,则是光子正碰核环上的中子,此中子与对面核子不发生二次碰撞反应而产生的。光致反应还能切碰击出P、d、t等轻粒子,实质就是光子切割下核子环的一小片断产生的。

(六)中等离子间的高能反应

中等离子可被加速器加速而轰击核靶,会产生用轻粒子无法获得的不稳定同位素,如Ca+SKr+3n,在此反应道上,由于正碰截面小,轰击离子动能太大,核环上的一个中子把动能直接给同一直线上的靶核的两个对称中子,从而打出三个中子。正碰如下图:

图14 40Ca(32S,3n )69Kr

由于新核环上有三处为质子与质子直接相连,会发生三次β+衰变,由于有两处在核的腰部,因转动动能较大,高能量的质子与质子在核表面张力作用下,不会立即达到弱作用范围内,会延缓衰变的现象。又如Si+NiY+3H,正碰如下图,产生的新核是稳定的。

图15 28Si(58Ni,3P)83Y

如果反应碰撞截面增大,并且为切撞则会打出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如Ca+GeSn+2H+2n,在此反应道上,因能量太高,碰撞后中子与质子之间的核键被破坏,蒸发出来的核子全部为激发态(不易成键),即单个的质子与单个的中子,而不是d、α粒子。产生的新核环为全饱和键态,是稳定的。切碰过程如下图:

图16 40Ca(64Ge,2P2n)100Sn

(七)重核的衰变

如UTh+He,由于铀-238的核子环不稳定,因高速转动而产生较大的形变,在核环一处变形为扁椭状, 使不饱和核子间有机会重新组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在剩余核力的作用下),从而使核环向圆环状恢复,但新核环在接合时,恰有三个中子直接相连碰撞,在强大的核表面张力压迫下迅速达到弱作用范围内,使中间的那个中子发生β-衰变转变成质子,重新与两侧的中子成键达饱和。这也有利于新核环向圆环状恢复,新产生的镤-234核是较稳定的,衰变方程为 Th Pa+e+e,与此过程相似的又如重核钍-232发生的复杂衰变:ThPb+6He+4e+4e,不同的是其中有两次α衰变后,在接合时只有两个中子直接相连,不具备产生β-衰变的条件。

篇7

思南因为濒临贵州高原的母亲河———乌江,自古便是黔、川、湘、鄂物资交流与文化的通道,她所拥有的文化,便成了一种具有突出特质的地域文化。由于区位与地理状况的缘故,思南的地域文化呈现出一种贵州省境内其他地区没有的独特性。一是处于乌江中游要冲的思南,在古代陆路交通尚不发达的状态下,早已成为贵州高原通往川、鄂、湘等地的要冲。南来北往、西进东出的物资大半需要透过水路运输与交流。清道光年间,境内商业已经十分兴旺,县城内的大小商号已达数十家。多以食盐、棉布、百货、烟酒为主。其中的唐桥镇其时已享有“小南京”之称。由于思南地理区位濒临乌江,建制在贵州境内又较早,因而,历史文化的积淀相对较其他县区深厚。一部描述思南文化的著作,曾经将思南称为“花灯之乡”。[2]其实,花灯只是思南文化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思南文化内涵的主体并不着落在花灯上。作为黔东南地区土家族的重要聚居区,思南虽未列入自治县,其土家文化的厚重却非常具有典型性。对于思南来说,不仅有“黔东首郡”“、乌江明珠”的美誉,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与古朴淳厚的土家民族风情。思南历史文化是一种集贵州多民族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堪称贵州历史文化的缩影。在思南,人们不仅可以找到贵州文化神奇峻美的自然风光,找到贵州母亲河乌江的神韵;发现有如贵州高原在封建中央王朝时期独特的军事战略地位;领略到土司文化对贵州社会进程的影响;还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与对革命事业的追求。促进文化的大繁荣与大发展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在实施思南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重新对思南的历史文化进行梳理,深化对其内涵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做出相应的价值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

如果对思南文化的结构进行解析,那么,思南文化的结构应该包括乌江文化、黔东地域历史文化、土家族民族文化三个板块。其中乌江文化与土家族民族文化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地域历史文化方面,由于县境地处古代巴蜀、楚湘与贵州高原的结合部,开发相对较早,经历长期的历史沉积,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故也不可忽视。作为贵州高原第一大河的乌江,北源六冲河出赫章县北,南源三岔河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两源汇合后流到息烽县乌江渡,抵达思南县,再经沿河县出省境,至重庆市酉阳折向东北,于涪陵汇入长江,全长1018千米。历史显示,世界上的古代文明大都源于江河中下游地区,哺育贵州高原各族人民的乌江文化,同样集中体现在她的中游重镇思南。

1990年在思南县建立乌江博物馆并非偶然之举。它是贵州省文化部门,对乌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后做出的决定,亦是对思南在乌江流域范围内最具文化代表性的认同。目前,乌江博物馆仍然属于我国境内唯一以江河命名的博物馆。这至少说明如下两个事实:一是,思南县境内的文化集中了乌江文化的精粹;二是对迄今为止,沉浸在现代化与工业增长中的人类对江河文化认识的不到位。就这一点而言,至少对当今的社会是一种启示:总有那么一天,当人类意识到未来社会不能过度依赖于科技与工业,必须更多地考虑我们这个资源有限星球如何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乌江博物馆的设立,会带给后人更多的思索。现有的乌江博物馆设于思南县文庙大成殿内,以图片和实物等形式浓缩千里乌江的自然人文风貌。图片以空间为序,从贵州威宁石缸洞的乌江源头到重庆涪陵汇流长江处的江尾,不仅涵盖了乌江自上而下的自然风光与资源,还包括乌江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等历史文化,沿江的古渡、古纤道、古今码头、各大滩险、摩崖石刻等文物名胜尽收其中。该博物馆还忠实记录了村寨城镇与各个民族的生存变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乌江。博物馆建立以来,参观者已达13万余人。[3]乌江博物馆所展示的无疑是乌江文化的精华。但什么是乌江文化,迄今我们尚未看到关于它的学术界定。几乎所有涉及乌江文化的文章所陈列的都是一些乌江流域范围内的文化表象。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乌江文化,立足于贵州文化资源的视角,不仅需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去观察,更应从它在山地高原这一特殊地形地貌条件下,在贵州一体多元民族社会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上去加以符合实际的评价。贵州是一个通道文化特征尤为显著的省区,是祖国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其区位上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大西南片区的政局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在元明以前省际驿道未曾开通的历史时期,民间小道与水路是地区交往的主要通道。我们只要由此出发去思考问题,那么乌江文化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无疑尚有许多值得认真研究与探讨的内容,作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可展现出更广阔的前景。民族文化是思南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文化结构的主体之一。土家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一些学者在论述土家族文化时认为:土家族传统文化不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它不仅在单纯的文化艺术领域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巨大成就,还在政治、军事、教育、生产技术、医药卫生、哲学思想、古代法律、历史典籍、古代建筑、书画雕塑、名胜古迹和出土文物等多种领域,也呈现出丰厚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有深富的文化内涵,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土家族的历史发展进程。[4]

然而,众多的论著并没有将土家族文化空间是一种什么文化这个问题说清楚,学者们述及的土家族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特征,除了表现形式外大都类同,这显然不利于对土家族文化研究的深入。笔者认为,由于土家族在民族分布上相对集中,地理上与汉民族居住区较其他民族接近,彼此间的文化渗透较多,固有的民族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吸纳了较多的汉文化的因子。因而,古今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变迁程度较大。总人口68万,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的思南县,虽然未列入土家族自治县,但土家族文化的这一特征,表现得甚为显著。从整体上考察,思南土家族文化集中表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以思南花灯为代表的土家族艺术文化;二是以傩堂戏为代表的土家族宗教文化;三是以生活习俗为代表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既往的研究者对上述几方面虽曾刊发过不少相关文章,却未从土家民族文化的分类上进行深入探讨,以至思南土家民族文化的研究长期未能形成系统。花灯是我国民间历史上源远流长的一种歌舞形式,注入戏曲情节以后发展为以花灯为表现形式的戏种。贵州是花灯流行最盛的省区之一,除省境东南较少见外,黔南、黔北、黔中、黔东北都较普遍。尤其黔东北思南、印江两县的花灯特色独具,有“高台戏”、“花灯戏”之称。#p#分页标题#e#

在思南,全县近六百个村(居)委会及较大的自然村都有花灯队。足见这一民族艺术形式在当地扎根之深。思南花灯早在宋元之际即已广泛存在于民间,较之其他地区清末民初才流行开来要早六百余年。从思南花丰富的内容,优美的曲调、活跃诙谐的风格等方面,不难发现这种艺术表演形式与土家族民族性格之间的内在文化联系。正由于此,思南才能够在全省范围内赢得“花灯之乡”的美誉。傩堂戏是思南土家族宗教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有关部门开展的“六山六水”民族调查,思南傩堂戏的情况得到了科学的展示与评估。调查报告认为:“在思南地区,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相互融汇,开成了以‘信巫鬼,重祀’为特色的地域文化环境与氛围。[5]傩坛活动的保留及生存,一方面缘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歧视与迫害,广大群众无法生存,被迫逃往深山密林,聚族而居,长期与世隔绝使许多原始宗教文化得以延续;另一方面,在以家庭为单元的小农经济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心理十分脆弱,灾害瘟疫、疾病死亡处于无力把控与预测状态,也是傩堂戏能够长期传承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铜仁市辖区而言,思南傩堂戏历史最悠久,属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享有“戏剧活化石”之美誉。傩堂戏一般结合傩仪,在农历的冬腊月或正月里举行,其中的《甘生赶考》、《秦童买猪》、《媳妇告公公》等戏目,由于风格幽默,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深受思南群众喜爱,亦受到学术界人士高度关注。

思南是一个由汉、土家、苗、仡佬、蒙古等18个民族聚居的县区,民风民俗异彩纷呈,但最引人注目的民族民俗仍是土家族习俗。其中除土家族的年俗、婚俗、生育习俗外,奇特的土家族节日习俗,尤其表现出诸多独特性。以盛行于板桥乡的“甩神节”为例,在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镇上,不仅分布着四寺八庙12组古建筑,当地每年农历正月十四的“甩神节”,更是热闹非凡。内容与举办形式均令人十分神往。自古以来,菩萨一直是民众心中的神灵,神圣不可亵渎,“唯有板桥民间,偏要在每年正月十四这天将菩萨抬来甩着玩。[6]据传这一民族节日的产生,与当地长期流传的“神树”故事有关,而且,节日由当地四大庙会轮流出资举办,节日期间四乡轰动,气氛热烈,欢歌笑语响彻全镇。由于思南滨临乌江,建置较早,汉末为永宁县治,魏晋时为万宁县治,隋唐为涪川县治,因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宋以后虽为土官统治,其后属思州土司管辖,但这不仅没有削弱当地文化的内涵,反而为思南文化增添了土司文化异彩。因而,地域历史文化同样是思南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属于思南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篇8

关键词:资本性支出;企业产业结构;企业财务结构;企业资产结构

一、资本性支出概论

资本性支出又称“资本支出”,“收益性支出”的对称。是指企业单位发生、其效益及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的各项支出,包括构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支出。例如,购置运输设备的支出,由于运输设备能使用于几个年度,其支出应记入“固定资产”科目。运输设备的支出,按其损耗程度,通过计提折旧分年摊入各年成本、费用。这个会计处理方法,称为折旧或摊销。把支出记作资产的办法,称为资本化。资本性支出不同于收益性支出,前者由各受益年度的营业收入分摊负担,后者全部由当年营业收入补偿。区分资本性支出和营业性支出,是为了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和正确计算各年损益。如把资本性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结果是少计了资产价值,多计了当年费用,虚减当年利润;反之,则多计了资产价值,少计了当年费用,虚增当年利润。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会计处理,有时把小于一定金额的资本性支出,也作为收益性支出处理。

二、资本性支出预算在企业结构的重要性

资本预算是企业财务结构中最重要的决策,几乎公司所有部门都直接受到资本预算决策的影响.而且,资本预算决策对公司的获利能力,资金结构,偿债能力以及长远发展和日常财务管理也都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所有企业领导层都必须了解资本预算的决策过程,不能因为职责不同而有所差异.

资本预算对企业结构的影响

1、资本预算决策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公司,这意味着决策丧失了灵活性,从而公司对资本预算决策必须十分小心谨慎,进行认真的可行性研究.

2、资本的扩充基本上与预期的销货额有关,如果不能正确预测未来的需求,将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过度或不足而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3、资本预算决策具有不可逆转性.

4、资本预算决策一旦完成,在资金占用数量上便保持相对稳定,而不像营运资金决策那样经常变动.

三、如何用企业资本预算改善企业结构

(一)合理制定资本运营步骤

1、了解阶段。首先,应掌握经营活动中的风险与收益。运行者要衡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决定投资数量、品种与方式。其次,由于金融资本运营大多在金融交易市场上进行,所以要了解各类不同交易市场的组织和机制、经纪商的职能和作用、证券买卖的程序、交易管理的法令法规以及佣金、费用等等。

2、分析阶段。运行者对于各种金融资本的性质、收益与风险及市场经营方式等情况有了大致的认识和了解后,在真正进行金融资本运作以前,还应该对各类金融资本的真实价值、市场价格及价格走向进行认真分析,以确定合适的目标对象。

3、决策、管理阶段。通过以上各个阶段的工作,企业便可以按照自己拟定的经营目标,结合风险和收益的衡量结果,在未来经济环境及本身财务状况变化趋势的预测基础上,作出恰当的判断,决定金融资本运营行为的具体方向。

例如:××公司在分析了内外部环境后,大胆地制定出资本运营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并科学地组织实施。

第一步,1996年,××公司总资产20多亿元,其中××工厂占有一半。××公司决定将××工厂剥离上市,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并募集资金近7亿元,成功收购了同类型企业××然气化工厂,使产品能力由年产50万吨变成了年产100万吨的企业,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实现了1+1>2的战略目标。企业规模扩大、实力增强后,××化工不断探索走出去的发展思路,本着谁占领了资源,谁就占领了市场的原则,利用国家开发西北的优惠政策,积极挺进新疆,寻找丰富的资源。采用存量的闲置设备与“广淡”的闲置设备对接的方案,走出了盘活存量资产、少投入多产出的经营之路,于2006年建成并投产了一套年产50万吨装置,一个崭新的企业在新疆大地上拔地而起。此时的××化工已经成为拥有资产60亿元、产量150万吨、收入30亿元、利润3亿元的特大型上市公司。

第二步,1998年,××集团出资10亿元收购了××公司。这样集团不但企业资产规模得到更大的扩张,产品种类也得到了增加,由单一的产品形成了两种拳头产品,完成了2+1>3的目标,同时也实现了资源共享、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第三步,2006年,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团加入了×××工业集团公司。这样,就可以利用×××集团的资金优势和海外原油资源,调整××集团的产业结构。这一次重组,为××集团实现跨跃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集团投资15亿元,控制××集团60%的股份,为××集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企业腾飞提供了动力源泉。

(二)以资本运营与产业结构改善

资本运营的观点认为,企业的效益有基本值与最终值之分,并且,效益最终值=效益基本值×系数。企业产品、工作质量决定了企业效益的基本值,因而质量是效益的根本,没有质量就无效益可言,但这不是效益的最终值。上述公式中系数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经营者资本运营的本领与智慧,是一个智慧系数、信誉度系数。该系数越大,效益的最终值就越大,有時甚至能起到倍增的作用。

例如:××集团经过10年的资本运营,走出三大步,迈上三个新台阶,无论是在企业规模、产品能力、资源优化、产业链条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实现了企业的强强联合

××化工上市募集资金近7亿元,投资收购××天然气化工厂,盘活了一个崭新的但又是一个面临很大债务压力的企业,实现了××集团资本规模扩张、产品能力增强的目标。同时也消除了同一地区市场的产品竞争,达到了强强联合的目的。

×××然气化工厂,是1994年建成投产的企业。其优势是技术先进、能耗低、产量高,具有较大的运行潜力和潜在的盈利能力;其缺点是没有资本金投入,是××省最大的自筹资金建设的化肥企业,负债率高达97%,因流动资金缺乏而陷入困境。××集团收购后,一次性还清逾期债务,使其资产负债率降到31%,当年实现利润11000万元,财务状况良好,生产运行平稳。

2、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

××集团投资收购××公司,不但实现资源共享而且产品品种得到增加,出现了两种主导产品“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局面。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实力。

××公司,是1992年建成投产的国家大型企业,是××省自筹资金,依托××集团的技术优势建立的股份制企业。股份比例为:××省重点投资公司占50%,××油田占40%,××集团占10%。虽然是股份制,但股本金总额太小,只有4.6亿元。而建设资金投入达到25亿元,大部分都是银行贷款,债务负担十分沉重,无力偿还逾期的本息,生产

经营陷入困境。但其优点是,技术先进、生产平稳、产品有市场、发展潜能很大、副产品很多,可以为××集团其他化工产品提供原材料。××集团投资收购后,做了三件大事:第一,利用×××公司的副产品为××公司提供了产品原料,解决了××公司原料外购问题。第二,利用集团自备热电厂的动力为××公司生产提供了电力和蒸汽,为生产提供了动力保障,实现了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利用国家债转股和债务剥离政策,对××公司进行了两次减债。第一次转出债务8.4亿元,第二次剥离13.1亿元,这样使××公司负债率大大降低,走出了困境,扭亏为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3、企业产品链条有了延伸

加入×××集团后,××集团的“十一五”发展项目建设有了保障。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万吨××扩建项目,××万吨×××工项目,××万吨××项目,现在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到2009年全面竣工投产。投产后与现在相比,企业生产链条将会延长,上游到××的原料,下游到××的后加工。

4、企业整体实力大大加强

××集团经过l0年的资本运营,企业实力逐步增强。

第一,实现第二步重组后,××集团的规模已经得到快速扩张和增值。资本总额超过115亿元,销售收入超过70亿元,利润超过3亿元,跨入了全国500强企业行列。产品品种——由11种增加到20多种;年产量——由50万吨增加到200万吨;生产装置——由5套增加到15套;企业产值——由2亿元增加到40亿元;企业资产——由3.5亿元增加到115亿元;企业收入——由5亿元增加到70亿元;企业利润——由0.5亿元增加到3亿元。

篇9

听,是狗狗的叫声,如此凄凉,仿佛正诉说着什么。声音略微有些抖动,听起来心似乎也有些抖动,我感觉到一种压抑的沉闷气息……听到了我和狗狗过去所留下的点点滴滴的足迹。

小黑

小时候,家里曾经养过一只黑白双色的小狗,那是一只可爱的通人性的狗。每次母亲喊我的时候,它都会一秒不慢地跑来,立在我旁边,一边忽闪着它那充满欣喜亮亮的黑眼睛,一边不停地摇晃着又粗又短的胖尾巴,而这样的情况几乎都发生在母亲唤我吃饭或给我好吃的时候,所以,小时候总是非常痛恨这只和自己争宠的小狗。当然更不屑于叫它的名字,因为,大人们为了叫起来方便,竟然把它的名字取得和我的谐音差不多,这,自然也成了我痛恨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了。而我对它的痛恨绝不仅仅只表现在心里,更多的是落实在行动上。我总是乘大人们不在家的时候悄悄整它。一天,我找来一根小绳子,先套住它的短尾巴,使劲往后拉,起初,它还以为我在和它玩,表现出十分欢快的样子,当它一边发出近乎求饶的哀叫声,一边极不情愿地尽力反抗,我才制止。我清楚地看见它努力把身子往后扭着退着,想使自己的尾巴可以松活些,它叫的声音好惨啊。而这样的恶作剧总是在大人们回家之前结束。终于有一天,我的行动被发现了,妈妈对我说:孩子,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啊!看着妈妈,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从此,我不再对小黑使坏了。相反的是,我每天争着妈妈做好的狗食,然后屁颠屁颠地跑去喂它。我们的友谊逐渐加深,可是,大约小黑一个月大的时候,院子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条凶恶的大黄狗。当时正值傍晚,我正坐在炕上看电视。突然传来了一声凄惨的嚎叫,我急忙穿上鞋子跑到院子,映入眼帘的地面上一滩血迹,小黑侧躺在地上,脸上露出可怕的表情,身体在艰难地蠕动着,他的脖子上依稀能看见一条长长的咬痕。我过去碰它,它突然用前腿支撑起自己的身体,瞬间又重重地摔在地上。我心疼地看着它,它对生命的渴望。小黑把眼睛睁开一条缝,用微弱的声音哼了一声,吃力地抬起前脚,向前伸了伸。我连忙握住它的脚,这时,小黑的睫毛颤了一下,眼睛荡起了微微的涟漪。它深情地看着我,眼睛还是那么黑,那么亮。最终,小黑还是离开了我,在艰难中死去了……

胖胖

它来得很突然,但我认为来的不是时候,当时我还沉浸在失去小黑的痛苦之中。爸爸把它装在一个小箱子里,扬称要给我一个惊喜。我看到蜷缩在角落的它后,只有惊,却没有喜。爸爸把它抱起来放在炕上,小小的它显得那么无助,它才出生就离开了妈妈,眼里透着恐惧的光,瘦弱的它还站不起来,却摇动着臃肿的身体,像是一个小婴儿在找妈妈,它不哭,只是呜呜呜地哼着。在阳光的映衬下,它的毛那么蓬松。可铁了心的我斜过眼来看了它一眼,你正盯着我,歪着头,眼里闪烁着清澈的光。如果它不是在小黑死后才来的,我会很喜欢它的,可是你却永远无法取代小黑在我心中的位置。妈妈推我到它的面前,说让我给它起一个名字,我极不情愿地说:死胖子,这不是你的家!妈妈一愣,说昂,有了!就叫胖胖吧!它果然不负胖胖这个名字,肚围正以直线上升的速度增长。每当来人的时候,你总是跑到别人的脚下,四脚朝天式地躺着,瞪着可怜巴巴的小眼睛,乞求着给它瘙痒。每天都放学的时候,它都摇着胖胖短短的小尾巴迎接我。虽然每天都对它冷眼相看,可是渐渐地也就依赖上了它每天迎接我时的迫不及待的喜悦神态。可就在那一天放学,它却没有来迎接我。我找遍了家里的各个角落,可是它却不像以往我和它玩捉迷藏时,在我泄气时,突然跳出来有力地叫两声。我不放弃希望。甩着泪水跑到大街上,大喊它的名字,可却没有回应。有些冷,有些凉,回忆着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我一个人走在黑夜里,有些颤抖着,身体瑟缩着,心也在抖动着,我看不清前方的路,何去何从,感觉迷惘。我环视一下四周,无人的街头显得冷清。胖胖,它真的失踪了,神秘地失踪了……

大虎、小虎

篇10

一、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能耗现状及趋势

1、外商投资企业相对集中在制造业

(1)外资集中在相对耗能高的制造业

从能源消耗情况看,中国三大产业能源消费比重近十多年基本保持不变,第一产业基本保持在11%,第二产业基本保持在64%,第三产业基本保持在25%左右。现实表明,生产性能源消费具有产业集中倾向,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就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工业。1980年以来,工业能源消费一直占全部能源消费量的68%以上。由上文可知,就外资的产业分布来看,外资流向制造业占63%的比重,基本结论是,针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外商投资投向了相对高耗能的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

(2)六大高耗能产业的比例并不高,但是趋势在上升

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和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是耗能和节能的重点行业。虽然外资在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有变化,但是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和化工等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持续增加,2005年六大高耗能外资占我国利用外资比例的11.28%,占制造业外资17.9%的比例。也就是说,外商直接投资于制造业的接近20%的比例是分布于高耗能产业的。有些高耗能行业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例如,投资钢铁行业的外资增速为470.29%,投资有色金属行业的外资增速为608.34%,电力行业的增速为28.47%,其他石化和造纸行业呈现负增长,说明这些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有待于加强,结构有待于调整。

2、投资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外资来源相对集中

六大高耗能行业的投资来源地主要为香港、韩国、美国、欧盟和日本。

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来自香港、韩国、美国。2005年来华投资石油和石化行业的有中国香港(33.23%)、韩国(10.29%)、美国(9.55%)、日本(6.55%)、英属维尔京群岛(5.82%)、中国台湾(4-77%)等国家和地区。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占本行业外资的81.53%。200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外资分布地区主要是江苏(35%),山东、广东和辽宁为12%、11%和11%。

电力行业主要来自香港、维尔京群岛、美国。2005年来华投资电力行业的有中国香港(45.17%)、英属维尔京群岛(22.30%)、美国(8.26%)、英国(623%)、加拿大(4.14%)、法国(3.06%)等约27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资金占外资总额的95.36%,2005年电力行业的外资分布较为分散。

造纸行业主要来自香港、美国、台湾。2005年来华投资造纸行业的香港(30%)、美国(9%)、韩国(7%)、中国台湾(8%)、日本(6%)等约2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占外资总额的94.79%。造纸行业外资集中于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市。

钢铁行业主要来自香港、欧盟、韩国。2005年来华投资钢铁行业的有香港(44.5%)、欧盟(26.5%)、韩国(13.1%)、美国(4.2%)等11个国家和地区。钢铁行业外资集中分布于江苏、湖南、广东、山东、湖北等省市。

有色金属行业主要来自中国香港、维尔京群岛、日本。2005年中国香港(43%)、英属维尔京群岛(19%)、日本(9%)、美国(7%)等34个国家和地区,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占该行业外资额的92.42%。此行业外资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北、山东、北京等省市。

3、外资进入高耗能产业的趋势明显

(1)重化工业等资本与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成为外资进入的新热点

一般而言,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企业经济规模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度高,外资通常不会轻易进入。近年来,外国投资者逐渐开始在华投资这些行业。外资进入重化工业,既有新建投资的项目,也有并购项目。之所以外资开始进入我国重化工业,一是因为外资对我国未来长期经济发展前景与投资环境信心进一步增强,这种项目动辄投资额达到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没有长期的信心是不会来投资的。二是我国进入了重化工业化阶段,下游产业对重化工业产生较强的引致需求,重化工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三是我国并购等法律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伴随直接投资而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和企业的高能耗产业转移。统计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于污染型企业主要分布在橡胶、塑料、印染、制革、电镀、造纸、制鞋、电池等行业,资金来源主要是韩国、美国、日本、欧洲的一些国家及港澳台地区。

(2)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吸收外资在增加

自然资源导向型外资,继服务业之后成为全球外资新的增长点。许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吸收外资大幅度增加,反映出世界能源和初级产品需求旺盛,价格上升。能源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极为关注的经济安全问题。截至2005年底,中国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1797个,合同外资金额为70.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2.42亿美元。2005年,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合同利用外资8.8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7亿美元。主要来源于中国香港(30%)、英国(20%)、美国(10%)、韩国(9%)加拿大(7%)和日本(4%)等。分布较为分散,山西、山东、辽宁、内蒙、广西占有较大比例。

(3)高耗能产业成为新一轮我国产业地区转移的重点

中部地区在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对接、加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吸引东部地区投资包括东部地区外商再投资方面,呈现良好势头,但是项目主要分布在有比较优势的加工制造业、煤炭、电力、钢铁等行业。可见资源类及高耗能产业成为新一轮我国产业地区转移的重点。

4、外资企业抢占节能行业

中国“十一五”末要实现万元GDP能耗减少20%的目标,引得国外知名节能服务公司争相进入中国节能市场,正演变成新一轮投资热潮。一些外资捷足先登,带着资金和技术来华争相分享庞大的节能市场“蛋糕”。一些世界500强企业对中国节能降耗、发展绿色GDP有浓厚兴趣,并表示要增资中国。例如,号称“节能先锋”的ABB,其电力和自动化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正加大对中国投资;港资也纷纷涌入,香港能源服务企业也带着资金和技术大举人粤招商。节能降耗减污(P2E2)融资模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当成熟。能源服务公司通过签定节能成效合约,安排项目融资,开始为耗能企业提供全面节能服务。耗能企业在节能产生收益后,按事先约定的比例分成给能源服务公司便可。从P2E2融资模式广受欢迎可见,节能降耗已成为外资投入的一大热点。

二、在节能原则下对外资结构进行调整

1、外资流向仍在可控制范围之内,是可以引导和调节的

根据上文分析,目前有63%的外资投向制造业,有12%的外资投向高耗能产业。但由于我国处于重化工阶段,外资有加大投向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的趋势,但节能战略也引导了节能领域成为新的外资热点。可见,政策对外资的导向作用明显,外资流向仍然在我国的可控制范围之内。

2、制定节能原则下的战略目标

根据《气候公约》要求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采取减排措施。我国将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针对服务业比重较低,重工业特别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依然偏快的现状,外资调整要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近20年内,第三产业比重虽然会逐步提高,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外资结构调整可以先行一步。因此,要调整外资更多投向第三产业,减少向第二产业投资;要禁止或限制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化工、煤炭、造纸、食品等行业的外资投入;并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3、禁止外资进入高耗能的重化工产业

(1)关注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耗能行业投资。根据《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推进节能降耗工作,重点抓好冶金、煤炭、电力、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因此,可以把高能耗产业列为限制类或者禁止类外商投资领域。对来自香港、美国、韩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制造业项目要予以特别关注。

(2)针对六大高耗能产业的调整

①调整石油和化工行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可以将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列为限制和禁止类。在停止加工贸易、控制出口数量方面继续设限,要严格控制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成品油,继续对汽、煤、柴油的出口数量进行限制。②针对电力行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调整。与电力行业有关的所有条例或规定都应对外商投资予以限制。③针对造纸行业。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将过去鼓励类产业改变为限制类产业。④针对钢铁行业。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对今后钢铁工业利用外资政策继续调整。不再单独建设新的钢铁联合企业、独立炼铁厂、炼钢厂,不提倡建设独立轧钢厂,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⑤针对有色金属行业。对有色金属鼓励类要减少,禁止类要增加。

(3)设立评价指标体系来加强各种监督

引导促进外资投入资源耗费少、环境污染小、要素利用率高的新型工业化产业,设立评价指标体系来加强各种监督。内容可以包括:①资源耗费指标,鼓励节约土地的外资项目,建立企业耗水、耗能的技术档案,引导外资企业在技术上领先。②环境污染指标。如设定每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应的GDP指标。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形成强大社会需求,拉动环保产业发展。③工业效率指标。发挥外资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需求创新方面的先导作用,通过引导其投入减少污染、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提高各种投入要素的报酬来帮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④要特别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严格新建外商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建立相应的项目审批制度。

4、引导外资进入节能领域

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项目,促进资源节约型产业项目发展,淘汰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加快发展商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带动农业发展。

从环境保护角度制定鼓励、限制、严格限制、禁止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与项目,鼓励外商向环保产业、清洁能源、清洁生产技术、开发生态农业、林业、旅游业:处置和利用国内危险废物以及对国内高污染产业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等领域投资,要对严重污染环境、目前无有效治理措施的项目工艺和设备,严格禁止引进,对可能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或治理困难的项目要限制引进,对国内需要而又缺少配套技术治理污染的项目,要严格要求外商的政策服务。

扩大在节能降耗领域的国际合作。继续引进吸收高能效、低排放的设备、技术,借鉴国际节能减排政策机制、管理法规和经验,鼓励和引导外商在高能效产品制造、节能设备与技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煤技术等领域投资。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向中国转移。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及各国在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多层次、多方式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5、引导外资进入服务业

中国服务业外资比重低,利用外资有潜力。目前服务业外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传统的商业服务业,因此应当完善体制政策环境引导外资投入。具体包括:①完善产业准入政策。通过制定不同行业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新批工业领域的外商投资项目均按新的准人标准予以审批。已批项目也要按新的标准要求提出达标的时间表,并对此承诺负有经济责任。中央政府只指导性的各行业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性指标体系应下放到省市区一级去制定。②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应体现新的政策目标。③打破一些服务行业的行政垄断。除了金融、商务服务、物流、信息服务业等要继续按原定时间表逐步开放,其他一些服务领域,如教育(包括技术职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则需要打破行政垄断,引进多元投资主体。④新兴产业创造市场需求。一些服务业得不到发展与缺乏市场需求有关。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造市场需求的过程。采用工业环保设施要通过法制手段使之成为生产消费,城市废弃物的处理也要逐步用市场化办法加以解决。有了合理的能源消费政策和限制浪费措施,新能源产业及其服务业就会应运而生。

6、利用外资要注意能源安全

随着中国能源政策的逐渐松动,外资进入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增长迅速。事实上,外资在开采煤炭过程中普遍是一种掠夺性的不计后果的开采。鉴于矿产资源开发已经触及我国的能源安全,让外资进入矿产资源开采要格外慎重,否则将危及能源安全。中海油收购美国一家石油公司而被认为触及了美国的能源利益和能源安全,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