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7 10:5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资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274
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推动下,供应链融资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供应链融资改变了过去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单一企业进行授信的模式,而是围绕一家核心企业的完整供应链,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供应链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而且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效率,实现了供应链的增值。完整的供应链融资包括四个主体即资金的供给者银行,资金的需求者上下游的中小企业,银行的战略合作者核心企业和融资服务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本文以四个主体出发,分别探讨了四个主体三种融资模式下的风险表现和风险控制点。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研究
郭涛(2005)认为应收账款融资主要分为应收账款抵押融资、应收账款让售融资和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三种模式,并指出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的优势。宋炳方(2008)认为供应链金融可分为三类:即基于核心企业风险责任的预付款类融资产品,基于动产和货权控制的存货类融资产品和基于债权控制的应收账款类融资产品。王玉洁(2009)分析了预付账款融资的服务对象,主要模式和流程设计,并结合风险因素考虑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银行的融资利率决策。朱晓伟(2010)通过借鉴物流金融业务存货融资的主要模式,总结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下存货融资的主要模式,包括抵质押授信、先票后货授信、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的质押授信,并对两种模式下存货融资模式中涉及的成员关系进行了比较。
(二)关于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的研究
Pater(2001)分别从企业的内外部考虑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他认为内部是供应链缺乏敏捷性所致,外部则是由于资源和运输的复杂性以及需求和预测的不确定性造成。Matthew赵莉(2010)在梳理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三种典型模式以及每种模式下的风险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对的防范策略,最后选取实务中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张爽(2013)提出现在供应链融资中,主要存在问题为: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物流企业质押单的风险,从对核心企业的选择、完善银行操作环节、慎重选择抵质押物权三方面提出了风险控制思路。孟欣(2013)分析了供应链融资的三种模式即应收账款、保兑仓、融通仓融资模式存在的风险,从现金流控制、内部风险控制、外管体制完善三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建议。
(三)文献评述
目前对供应链融资的研究主要从内外部面临的风险研究着手,或是从三种不同融资模式角度对供应链融资的风险进行分析,较少站在不同主体角度解析供应链融资风险或是只对单一主体的供应链融资的风险进行剖析,本文从四个主体出发,分别分析了不同主体在三种融资模式下的风险控制点,使得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更为完善,也更具针对性,这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意义和创新所在。
二、供应链融资的融资主体与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主要有四个参与主体,分别为核心企业、融资企业、银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流程和各主体参与角色和程度不同,供应链融资可以分为三种融资模式,即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模式是指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拥有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并且将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核心企业、融资企业与银行通过签订三方协议,以融资企业的销售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如果融资企业违约无法偿还贷款,则核心企业需要替其偿还所欠银行的贷款。
(二)存货融资模式
存货融资模式是指存货或动产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的融资模式。融资企业、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三方协议,银行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质押物进行价值评估和监管,融资企业根据质押物的评估价值获得金融机构一定贷款额度的融资模式。
(三)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指在核心企业承诺回购的前提下,下游融资企业向银行申请以核心企业在银行指定仓单为质押的贷款,授信企业指定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发货中心,核心企业按照约定发货的融资模式。
三、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
(一)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
在供应链融资中核心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信用提供,核心企业利用自身的信誉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使得商业银行能够为融资企业提供资金。由于核心企业承担上下游融资企业的违约风险,所以核心企业会加强对融资企业资金使用的控制和风险监督,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水平。同时核心企业利用其在供应链的主要的主导作用,通过改善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利用状况,有助于加强对供应链的控制,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核心企业虽然在供应链融资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也承担了一定的风险,核心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信用风险,当融资企业无法偿还贷款,核心企业由于替其承担违约风险因此也会受到牵连;另一个是操作风险,是由于供应链融资内部流程不完善和人员操作失误的人为造成的风险。
供应链融资有三种主要模式即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存货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在每种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风险的成因和形式表现都有所不同。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自身和供应链上下游融资企业还款能力,如果融资企业出现资金紧张发生违约问题,核心企业将承担连带责任替其偿还贷款,弥补提供贷款银行的损失。此外,由于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管理涉及的账户和业务较多,清偿程序和支付路径也较为复杂,因此易发生操作层面的人为失误,造成操作风险。在存货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与银行签订回购协议约定若融资企业逾期无法偿还银行剩余贷款时,核心企业将回购其尚未解除质押的剩余存货以偿还剩余贷款。当存货市场价格短期内急剧下降时,融资企业可能由于自身风险防范不足或是抗风险能力弱而放弃偿还贷款,此时核心企业就要替其承担违约风险。此外,由于供应链融资环境较为复杂,如果供应链中的运输和仓储环节缺乏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流通中的物权难以得到保证同样会引起风险。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买方企业交纳一定比例保证金从而获得银行授信,向卖方支付全额货款,卖方按协议的约定发运货物,货物到达后设定为抵质押,作为银行授信的担保。由于核心企业在这种融资模式下同样也承担为融资企业提供担保和承诺环节,因此引起风险的原因和形式和存货融资模式下类似。
通过对核心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分析,核心企业为防范风险应当根据不同融资模式风险的成因和特点进行风险管理设计,提升风险管理意识,优化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和加强风险预案管理,加强对供应链融资上下游企业的风险管控和监督,促进供应链融资信息交流和及时传递,提升供应链效率的同时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
(二)基于商业银行的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
作为供应链融资资金的提供方,商业银行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供应链融资中,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方在供应链融资中,银行通过运用结构性融资工具,基于供应链企业贸易中的应收账款、存货和预付账款等资产发放融资,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资金。与传统资金贷款方式相比,供应链融资还处于发展阶段,商业银行在此方面的业务流程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方面来源于银行工作人员对供应链融资相关业务不熟悉而带来操作风险和由于融资方提供虚假的交易合同和文件造成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源于核心企业的资信和破产导致的供应链的整体风险。下面具体从三种融资模式即应收账款、存货和预付账款融资来分析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风险主要来源企业的资信风险即核心企业由于行业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引发的无法偿还贷款的由于供应链自身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内部欺诈风险即银行和企业间人员相互串通,放松审贷环节从而给银行造成的风险。同时融资企业可能提供不真实的交易文件和合同获取资金后将质押的应收账款汇入企业其他的账户之后擅自挪用的风险。此外还存在因为业务流程复杂,银行和企业之间业务衔接和银行内部人员实务而引发的操作风险。在存货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融资企业和仓储企业的信用风险。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是指融资企业由于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内部管理问题无法还贷的风险,仓储企业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虚假上报、监管失误等监管风险。二是内部欺诈风险此类风险类似于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质押融资产品属于银行内部控制的管控风险。三是质物类别风险,此类风险源于抵押存货货权不清晰或是由于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和流动性造成的。此外,存货融资模式下也存在由于仓储企业或者银行内部操作失误和仓储企业与银行之间业务衔接方面造成的风险。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第三方企业由于自身的资信状况无法对融资企业做出担保和及时还款的信用风险,二是源于供应商提供货物的质量和真实性造成的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供应链融资中提供资金的一方,应当尤其注重风险的防范。首先应当对供应链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市场作出风险评估,注重防止由于牛鞭效应造成的供应链整体风险,再者要对注意对授信文件交易合同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在存货融资模式下还要特别关注物质类别风险,此外也不能忽视由于内部管理和流程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内部欺诈和操作风险。
(三)基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融资的资金需求方,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单一,自有资金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一直以来就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的融资难题。通过供应链融资,中小企业依托核心企业的信誉和担保,极大降低其融资的准入门槛和融资风险,使其授信不再困难,较好地解决了融资难题。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能力有限,风险管控能力也较弱,在与大型企业的市场竞争中时常处于弱势地位,在原材料采购阶段、生产经营阶段和产品销售阶段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和风险管理问题。下面根据其不同阶段所对应的融资模式具体分析其存在的风险状况。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和核心企业的回款保障能力直接影响着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是重要的控制点。此外中小企业提供商品的质量也会影响到核心企业的销售,对供应链资金的流通造成风险。当然,应收账款的转移和坏账风险也不容忽视。在存货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的风险与应收账款模式下类似,主要是来源于经营能力有限,应对危机的能力较弱的信用违约风险和质押物的监管风险,和一些人为失误引起的操作风险。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其经营能力和信用风险,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持续经营能力、信誉能力和核心企业间的合作紧密度都与其违约风险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是质押物的质量和受市场影响价格波动和质押物监管失误带来的风险。此外,也存在一定的内部欺诈和操作风险。
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融资中的主要融资方,是风险的主要来源方和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因此中小企业应关注自身的经营和发展能力,建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并选择与资金雄厚、信用良好的核心企业进行合作,同时要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加强风险防范措施以稳固整个供应链融资运作的顺利进行。
(四)基于第三方的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
第三方的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物流管理外包的承接者,物流公司充分发挥其在货物运输、仓储和货物监管等方面的长处,承担着抵押物的仓储、运输和控制职能。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对质押物的严格监控,有助于解决信贷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供应链融资风险,成为第三方物流综合解决方案的完整提供者。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深入供应链,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同时,风险也随之加大,从与供应链中各主体包括银行、客户和供销商的接触及运输仓储各个环节都存在着风险,同时由于法律和经营运营环境复杂,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供应链融资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如何有效分析和控制风险,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顺利开展供应链融资的关键。下面还是从供应链融资的三种模式出发具体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鉴于银行业务范围的限制,并不能对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各节点企业间经济活动真实性进行调查,第三方企业如若缺乏相应的监管举措,容易给融资企业利用虚构的经济活动来欺骗银行贷款提供机会。在存货融资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是金融机构的委托人和人,同时也是中小企业的监管者,在质押物估值及监督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外部监管和自身内部管理的缺陷会给存货融资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此外也同样存在内部欺诈和一系列的法律风险。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险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货物监管风险。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众多,各主体之间容易产生信息失真、滞后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就存在质押物决策和监督管理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供应链融资复杂环境产生的存货仓储和运输过程中人为原因产生的操作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融资物流方案的提供者和解决着,其风险管理是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深入整个供应链的流程,参与供应链内部的监督和控制,尤其要注意对存货仓储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质押物风险的把控,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内部的操作风险控制。
四、结论
通过对四大主体三种融资模式下的风险分析,为了供应链融资的顺利开展,各个主体应更有针对性地对自身在不同融资模式下各环节风险点的分析和控制,从而有助于防范整合供应链融资系统的风险,提高供应链融资的整体效应。对内构建和完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并加强信用风险的控制技巧,对外建立核心企业的准入体系,选择合理的质押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监督,还可以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其风险进行监控。核心企业要注意防范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并根据不同融资模式风险的成因和特点进行风险管理设计,加强对供应链融资上下游企业的风险管控和监督,发挥其在供应链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商业银行注重防止由于牛鞭效应造成的供应链整体风险,注意对授信文件真实性的核查,同时也要防范内部欺诈和操作风险;中小企业则应关注自身的经营和发展能力,并选择与实力信誉良好的核心企业进行合作,加强风险评估;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应深入整个供应链的流程,尤其要注意对存货仓储和运输风险防范。只有各个主体在各自的节点上做好风险把控,才能有助于供应链融资的整体风险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Aberdeen Group.Supply Chain Finance[R].Benellnlark Report,2008.
[2]Guoming Lai,Laurens G.Debo,Katia Sycara.Sharing inventory risk in supply chain:The implication of financial constraint[J].Omega,2009,37(4):811-825.
[3]樊新民,王千红.试析金融供应链中融资企业违约风险的成因[J].财会月刊,2010,27:38-40.
[4]牛晓健,郭东博,裘翔,张延.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测度与管理――基于中国银行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11:138-151.
[5]宋炳方.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5).
[6]熊熊,马佳.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J].南开管理评论,2009(4):92-98.
[7]徐亮.基于供应链融资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篇2
关键词:项目融资;风险管理;BOT方式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筹资方式,在国外的研究中,对项目融资也只是进行了一种方法的介绍。而对项目在融资过程中,如何去志别、分析、控制、管理风险,没有做出系统、深入的研究。
在国际上,对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学术机构和学术会议很多,但最重要的也最有影响的国际项目管理机构是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该协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项目管理大会,出了论文集《Management by Projects》,收集大量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文章。在出版论文和专著方面,英国的学者J.P. Turner的著作《The Handbook of Project-base Management》专辟一章讨论风险管理问题,最具有代表性的期刊是英国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N.Kartam与S.Kartam从项目订约人角度对科威特建筑行业的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如何评估、分散以及管理科威特建筑项目的风险,并提出了两种风险管理方法,即预防风险措施与缓和风险措施。
Patrick T I Lam指出电力、交通、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面要考虑潜在的风险影响,并以BOT这种融资方式为例,通过实例分析指出风险因素的种类以及相应的规避方法。
Jyoti P Gupta和Anil K Sravat通过分析印度电力项目中融资和建设方面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相关的政策、电力交易、风险因素和融资等,介绍了外国投资的第一个IPP项目,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Mansoor Dailami和Danny Leipziger提出了在BOT融资方式中通过特许权协议降低风险的一些策略,如控制关键风险因素的变化,通过法律手段固定项目参与方和贷款银行之间的义务和权利等,并且运用实例进行了分析。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风险管理教学、研究和应用也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可惜系统地研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多。文献首次对项目风险管理作了理论综述,文献详细介绍了风险管理体系,文献论述了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及各种风险评估定量方法,另外文献引进了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综合集成方法。
近年来,我国已经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双法)项目管理委员会发起并组织开展了中国项目管理知志体系研究,于2001年5月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志体系,建立了项目风险管理的框架结构。目前在国内开展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项目管理学术研究与培训等工作,使项目风险管理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目前,国内对项目融资风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研究还不很成熟,主要是一些较为初步的定性分析。
田琦、赵凤(2004)对SCERT在项目融资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范小军、王方华、钟根元(2004)分析了大型基础项目融资风险的动态模糊评价方法。张建坤、张璞(2004)对房地产投资项目融资风险的灰色模糊评判进行了研究。屈哲(2003)对项目融资风险引入了动态分析的定量评估。王上铭、李树丞、王贵军(2002)对AHP法在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李汉军、何亚伯(2000)、张曼、屠梅曾、王为人(2004)提出了项目融资风险动态管理方法。袁业虎(2004)对融资风险测量方法的进行了探讨。钱春沁、孙晓安(2004)建立了项目融资指标体系及其风险评估方法。
徐大鹏、赵梅(1999)、王晶(2000)、李云磊(2000)、薛桦(2001)、屈哲(2002),尹昱、吴旭光(2003)对项目融资的风险规避与控制的措施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尹昱(2001)、陈赟、张凤明(2004)\范小军、钟根元(2005)、侍玉成(2008)对项目融资中风险分担与博弈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摊和控制机制以及项目融资风险的最优分配模式。
邱晓晨、张颖(2004)对公路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丁莉(2002)、王准、彭新民(2004)对水电项目融资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袁俊霞(1999)研究了项目融资在煤炭领域中的应用及其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篇3
一、项目融资风险识别
项目融资表现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项目融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项目有关参与方不能履行协定责任和义务而出现的风险。像提供贷款资金的银行一样,项目发起人也非常关心各参与方的可靠性、专业能力和信用。
2、完工风险。完工风险是指项目无法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后无法达到预期运行标准而带来的风险。项目的完工风险存在于项目建设阶段和试生产阶段,它是项目融资的主要核心风险之一。完工风险对项目公司而言意味着利息支出的增加、贷款偿还期限的延长和市场机会的错过。
3、生产风险。生产风险是指在项目试生产阶段和生产运营阶段中存在的技术、资源储量、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经营、劳动力状况等风险因素的总称。它是项目融资的另一个主要核心风险。生产风险主要表现在:技术风险、资源风险、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风险、经营管理风险。
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计划维持产品质量与产量,以及产品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有价格风险、竞争风险和需求风险,这三种风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5、金融风险。项目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项目融资中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两个方面。项目发起人与贷款人必须对自身难以控制的金融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变化加以认真分析和预测,如汇率波动、利率上涨、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政策的趋向等,这些因素会引发项目的金融风险。
6、政治风险。项目的政治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风险,如借款人所在国现存政治体制的崩溃,对项目产品实行禁运、联合抵制、终止债务的偿还等;另一类是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稳定性风险,如税收制度的变更,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调整,外汇管理法规的变化等。在任何国际融资中,借款人和贷款人都承担政治风险,项目的政治风险可以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
7、环境保护风险。环境保护风险是指由于满足环保法规要求而增加的新资产投入或迫使项目停产等风险。随着公众愈来愈关注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许多国家颁布了日益严厉的法令来控制辐射、废弃物、有害物质的运输及低效使用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污染者承担环境债务”的原则已被广泛接受。因此,也应该重视项目融资期内有可能出现的任何环境保护方面的风险。
二、项目融资风险评估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大量资料的分析,利用概率统计理论,对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和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估计和预测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相应损失的大小,得到描述财务风险的综合指标,并通过与安全指标的比较,判断是否采取应对措施。
1、建立项目融资决策净现金流量模型
NPV=,式中:NPV是项目的净现值;Nct是项目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R%是项目设定的社会平均投资收益水平;n是项目的寿命期。NPV大于零,则项目从财务角度是可行的。
2、计算项目投资满意率
P=P(NPV>NPVo),式中:P是项目投资满意率,也就是项目净现值大于项目目标净现值的概率;NPV是项目的净现值;NPVo是项目的目标净现值。项目投资满意率应达到项目既定目标才可行。
3、计算项目资本结构风险度
P`=×P,式中:P`是项目资本结构风险度;P是上述第2点求出的项目投资满意率;D是项目资本金;E是项目贷款。项目的资本结构风险度用于项目在资本结构不同的方案中进行比选,相对较大者为优选项目。通过上述模型和指标的测算,可以对项目融资的风险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项目融资风险应对
1、信用风险。在项目融资中,即使对借款人、项目发起人有一定的追索权,贷款人也应评估项目参与方的信用、业绩和管理技术等,因为这些因素是贷款人依赖的项目成功的保证。
2、完工风险。超支风险、延误风险以及质量风险是影响项目竣工的主要风险因素,控制它们的方法通常由项目公司利用不同形式的“项目建设承包合同”和贷款银行利用“完工担保合同”或“商业完工标准”来进行。
3、生产风险。降低这种类风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融资文件和信用担保协议来实施。针对生产风险种类不同,设计不同的合同文件。对于能源和原材料风险,可以通过签订长期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合同,加以预防和消除。对于资源类项目所引起的资源风险,可以利用最低资源覆盖比率和最低资源储量担保等加以控制。对于生产风险中的技术风险,贷款银行一般要求项目中所使用的技术是经过市场证实的成熟生产技术,是成功合理并有成功先例的。
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贯穿于项目始终。在项目筹划阶段,投资方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在项目建设和经营阶段,项目应该签订长期的原材料供应协议,产品销售协议等。项目公司还可以争取获得其他项目参与者,如政府或当地产业部门的某种信用支持来分散项目的市场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市场风险是产供销三方均要承担的。
5、金融风险。对于金融风险的控制主要是运用一些传统的金融工具和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传统的金融风险管理上是根据预测的风险,确定项目的资金结构。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可采用远期合同、掉期交易、交叉货币互换等方式。
6、政治风险。广泛搜集和分析影响宏观经济的政治、金融、税收方面的政策,对未来进行政治预测,规避风险。还可以通过向官方机构或商业保险公司投保政治风险,转移和减少这类风险带来的损失。
7、环境保护风险。项目投资者应熟悉项目所在国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风险;拟定环境保护计划作为融资前提,并在计划中考虑到未来可能加强的环保管制;以环保立法的变化为基础进行环保评估,把环保评估纳入项目的不断监督范围内。
四、项目融资风险监控
项目融资的风险监控就是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视残余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并评估这些措施对降低风险的有效性。
1、累计债务覆盖率指标监控法
DCRt=,式中:At是第t年到期债务本金;Ati是第t年应付利息,NCi是第i年项目未分配的净现金流量。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从每年度开始直到项目还款期结束,对项目每年的累计债务覆盖率ΣDCRt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ΣDCRt最小值进行比较,如不能满足ΣDCRt≥ΣDCR最小值,就说明项目的偿债能力可能存在不足,需要采取必要措施来应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
2、项目债务承受比率指标监控法。项目债务承受比率是指项目现金流量现值与预期贷款金额的比值,可用下式表示:
CR=,式中:PV为项目融资期间的现金流量现值;D为项目不考虑贴现的计划借款绝对额。项目CR最小值的取值范围在1.3到1.5之间,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每年结束后对CR指标重新进行计算,检验P{CR≥CR}≥95%是否都满足。如果某年的CR指标不满足,就说明项目按期偿债具有一定的风险,为规避破产风险,投资者就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
3、净现值指标监控法。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每年结束后根据变量的实际发生值求出新的NPVe,并与项目预定的NPV标准值进行比较,如果项目NPVe小于投资者既定的NPV标准值,投资者就应当要求下游客户提高购买价格,或采取措施降低项目的运行成本,以确保项目NPV与预定NPV标准值之间的差额保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五、结束语
篇4
【关键词】项目融资 风险管理 审批
项目融资始于上世纪30年代美国油田开发项目,70年代后逐步在金融市场上推出的一种新型借贷方式,广泛应用于石油、铁、煤炭、铜、铝等矿产资源的开发,项目融资作为国际大型矿业的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智利年产80万吨的埃斯康迪达铜矿,就是通过项目融资进行开发的,有利于投资者灵活使用和支配现金流量,这是过去传统的融资方式下不能达到的目标。过了十年,中期项目融资开始引入中国,在水电和能源两大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并获得初步成功.但是由于使用项目融资的时间过长、空间跨度大、结构混乱、手续复杂等原因,项目融资所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的具体工作者,在运作融资项目的过程中,从项目的可行性到运行使用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控和风险管理。在外国的很多国家都很重视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对每一个融资项目都要进行具体的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管理系统.然而在我国,项目融资的很多渠道和方法都处在探索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手段与控制措施存在很大差距,人们的在项目融资中的风险意识不强,风险控制措施相对落后,这样就限制了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发展,也使项目融资难以适应现代化经济的发展要求。
一、目前我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项目融资制度由于起步比较晚,风险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特别是BOT(建设—经营—移交),对项目在融资过程中,如何去识别、分析、控制、管理风险,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我国具有自身的发展特色,发达国家成熟完善的经验和模式不能照搬照抄,这就遏制项目融资的适用和发展.因此.各项项目融资在我国处于展露阶段,要想使其能够继续发展下去,就需要先解决项目融资管理的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风险的控制系统,推进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进步,就要全面透彻地分析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应的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政策不完善
我国有关项目融资的政策规定不完备。我国目前的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项目融资如果要完全适用我国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就难以实现其预定的目标。若要适用国外的法律,很多企业则对融资风险法律保障的执行性和可操作性还心存疑惑。同时我国应用的是特许权经营方式,缺乏保证特许权经营规范运作的完备的法律制度。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就造成了项目管理缺乏规范性的运作措施,在项目审批过程难免存在缺陷,由于没有统一的项目融资的基本法律,我国目前对融资项目风险管理基本上是套用现有外资法律或法规,同时参照一些国际惯例,但由于融资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部门多,涉及面广,现有的法律法规、管理控制措施不能涵盖其全部,因而加大了融资项目的审批风险。项目融资要求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和金融市场作为基础保障,投资者参与项目融资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所投资的项目法律是否健全、人民币能否兑换到位。如果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管理系统,风险管理控制就会出现混乱场面,使项目融资实施起来难上加难。
(二)审批融资程序复杂而漫长,增加了项目融资的审批风险
审批程序复杂,加大融资项目风险的审批风险。项目融资工程的审批关键是要得到立项、项目批文、合营合同和章程批文四个批文。按照正常的审批过程,应该是在融资工作基本落实后,就可以直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接下来的工作是申请研究报告的审批工作。由于目前融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没有统一的法律政策,对融资项目的管理基本上是一个复杂的,多部门参与的混乱状态,办理程序不明确,不能涵盖全部,因此审批程序十分复杂。现行的做法应该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基础上,同时就确定项目目标和标的,一些关键的事项再经过审批,这样的过程就增加了审批手续的不透明性。
(三)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
由于风险管理技术比较薄弱,使得整体管理水平难有提高。这主要体现在:风险评价的误差大,处理问题的手段落后等等,这些制约了我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还有部分企业项目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业务开展不起来,速度相对缓慢,缺乏风险管理的职能咨询机构,这些客观因素限制了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发展。也成为制约融资风险管理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完善项目风险管理的法律条文融资,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
在当前加持改革开放的前提下,我国在基本建设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运用项目融资方式投资进行建设。采用具有针对性突出的项目并结合我国国情,稳步地开放市场。对外实行依法保护,合理改善投资环境,保护知识产权。
(二)进一步进行系列的试点工作
首先要对我国引进BOT投资方式,选择合适的BOT项目并对其进行研究,然后根据项目的融资风险管理方式选择合适的项目公司,同时需要降低融资成本并加强投资方式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我国BOT投资方面的法律、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研究。其次明确BOT具体的活动过程和影响,以及BOT投资方式成败的一些关键因素;最后阐述BOT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在BOT投资方式中运作的实际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同时通过对BOT投资方式的区域合作模式进行探索,建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监督部门,加大审批程序的透明度,依法对各环节进监督力度。使其能够较好地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进一步发挥BOT投资方式在我国项目融资中的作用。
(三)驻足长远,不断提高融资管理质量
现阶段应聘请国外有经验的风险管理人员,中方管理人员要主动参与学习,在实践中需要结合我国目前状态下融资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实现风险管理系统职能上的优化。在管理方式上,要着眼整体,把握环境风险的发展趋势,提高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春好,曲久龙.项目融资.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
融资是金融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大型建设项目在现代社会中数量激增,而与之相适应的是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而项目融资便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活动的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项目融资是“以项目的资产收益作为抵押来融资,即项目融资用来保证贷款偿还的首要来源被限制在融资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之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项目融资已经成为了机场、矿场、铁路、城市建设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筹措的有效来源,其自身也成为了融合决策学、运筹学、金融学、项目管理、市场分析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大量的大型建设项目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们注意到,项目融资一般而言涉及的关系方较多、资金量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同时法律上对项目融资还有“有限追索”的规定,这使得项目融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那么,项目融资存在哪些风险类型?其常用的分析模型和方法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成为项目管理和金融领域研究关注的热点。
对项目融资的风险因子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对风险的识别能力,运用科学合理的模型对风险因子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科学的经济分析结果,为我们的融资活动提供参考,因而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对于项目融资而言意义重大。项目风险管理的一般流程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应对计划和风险监控,这几个流程互相穿插,构成了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分析。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性环节,其核心目的在于对项目融资风险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使风险管理者弄清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并把握风险的性质,从而为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打下基础,其主要工作包括:
①识别风险源;
②对风险源进行分类;
③对不同类别风险源进行风险级别评估。
按照目前的主流风险识别理论,项目融资常见风险的划分如表一所示。
2.风险分析与量化
风险的分析与量化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可以利用相关的模型对各种风险因子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最终确定各个风险因子的风险量,进而为项目融资活动的风险管理提供数据上的支持,保证最终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决策。常见的分析模式有以下两种。
2.1 敏感性分析
在项目融资的风险识别中,各个风险因子对项目融资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这既取决于各风险因子自身的内外部特征,也取决于项目自身的内外部特征。根据现代风险管理的研究,在特定的项目融资活动中,有些风险因子即使发生较小的变化就可能对融资活动的相关经济指标产生较大影响;而另一些因素即使发生较大幅度的震荡,对融资活动的相关经济指标影响也不大。敏感性分析就是在确定项目融资基本经济指标的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和数据处理,来估测或预测各个风险因子对项目融资的影响程度,找出当中的敏感性因子,分析研究的融资活动对其变化的承受能力。
表一 常见项目风险分类识别示意图
风险类型 风险特征 风险因子
环境风险 由于项目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对项目的建设、运营及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 国家政策、经济调控、社会习俗、战争、动乱、道德观念等
管理风险 由于项目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在架构、协调或运行当中的不足,导致项目管理不善,运行效率降低 管理模式错误、管理人员素质偏差、薪酬体系、奖惩措施、人事管理制度缺陷等
技术风险 这是指项目由于技术上面的原因导致进度缓慢或是创新失败以及其他影响项目的不利因素 技术落后、社会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技术创新失败等
市场风险 因为外部市场因素的改变,导致项目无法按照既定的模式或方式进行建设或经济活动目标 强有力的新竞争者的加入、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预测分析失误等
生产风险 项目试生产阶段和生产运营阶段中存在的技术、资源储量、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经营、劳动力状况等风险因素的总称 资源风险、运输风险、劳动力状况、延期完工、不能按期完工等
信用风险 项目参与方不能按照既定的承诺或约定履行自身的义务从而为项目带来的风险 项目参与方资质、专业能力、中途退出等
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利率、价格等因素的变化带来的风险 利率上浮、汇率变化、价格风险、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条款变化等
一般来说,敏感性分析中需要确定以下一些评价指标:
①项目融资净现值NPV
NPV=Nct(R%,t,n),其中,Nct是项目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R%是项目设定的社会平均投资收益水平;n是项目的寿命期。
②计算项目投资满意率
P=P(NPV>NPVo),其中,P是项目投资满意率(项目净现值大于项目目标净现值的概率);NPV是项目的净现值;NPVo是项目的目标净现值。
③考察在所研究的融资方案下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比选融资方案,在充分考虑利润的基础之上计算ROE(资本金净利率)和ROI(投资总收益率),其中:
(EBIT为正常年份息税前利润,TI为项目总投资,NP为项目年净利润,EC为项目资本金)
确定经济指标之后,可依次计算各个风险因子的波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风险因子的变动可以按照±2%、±4%、±6%等幅度进行,并以此计算风险因子每次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即当风险因子变化时,各项经济评价指标的新值。
完成上述计算之后,可以计算各个因子的敏感度系数SAF。
其中,A/a表示风险因子的变化率;F/f表示风险因子发生变化时,评价指标的相应变化率。SAF的值越大,则表明评价指标对该风险因子越敏感,据此,可以找出对项目融资影响较大的关键风险因子。
2.2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在风险管理中也是一种常用的管理模式,亦称量本利分析,在项目融资风险管理领域,即是将融资之后项目的运行和盈利能力作为不确定因子,通过计算项目的盈亏平衡点,分析预测不确定因子对项目融资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据此明晰融资方案的风险大小和自身对风险的承受抵御能力,为融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其基本表达式为:
B=pQ―Cu*Q―Cf―TuQ
其中p为产品售价,Cu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Cf为固定成本,Tu为单位产品营业税及附加,其计算关系反应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二所示。
3.风险应对
3.1 风险回避
对于计算结果敏感性较高且风险量较大的风险因子,或者风险量虽不大但是所研究的项目对其抵御能力较差的风险因子,可以采取风险回避,既放弃或取消相关融资活动,但是与之相适应的是在回避风险的同时,相应的收益也随之消失。
3.2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将风险转移到其他的单位,其代表方式是保险公司、担保机构等引入,使其在获得一定收益的同时也承担一定的风险。
3.3 风险自留
对于风险量在可控范围之内的风险因子,可采取风险自留,根据风险因子的敏感性和相关经济指标的计算结构,结合项目自身的特征,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只要我们在结合项目自身特征的基础之上,合理地选用经济指标,利用科学的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敏感性和盈亏平衡进行良好的把握,相信我们的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水平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树新.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改革的几点设想[J].中国金融,2008(09).
篇6
Abstract: The article from embarks to the infrastructure project risk management's research, profits from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theory,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analysis to the infrastructure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pattern. And to the infrastructure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from the risk classification, the project risk's recognition as well as the risk analysis method three aspects has carried on the concrete analysis elaboration.
关键词:基础设施风险识别风险管理
key words: Infrastructure risk recognition risk management
作者简介:汪春序,男,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投资。
基础设施项目是最重要的项目类型之一。它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其它类型的项目相比,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实现周期长、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系统复杂等特性。在实现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风险管理对工程项目的成功有决定性意义。本文从对国内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出发,借鉴项目管理理论,对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按照风险管理基本理论,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可以理解为: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基础设施项目活动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规划、控制和监督,采取主动行动,创造条件,尽量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结果,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低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项目的总目标的过程。
一、 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的种类
任何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的风险分为“整体”风险和“要素”风险两类。整体风险是指通常包含在项目协议中的风险,包括政治、法规、商业和环境风险。要素风险则是指与建设、运营、金融和项目创收等项目构成相关的风险。具体来说,一个基础设施项目至少存在以下九种风险,这九种风险是[1]:
(1) 技术风险,由于工程和设计失误导致的风险;
(2) 建设风险,由于建设技术使用不当,建设施工过程中管理不科学而导致费用增加以及建设延迟造成的风险;
(3) 运营风险,由于经营和维护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入不敷出,或者由于技术原因无法正常运营而产生的风险;
(4) 收入风险,由于利用率过低,无法获取资源,价格、产品务求以及服务销售量的波动而导致的收入不足等;
(5) 财务风险,由于收入及融资成本套期保值不足所导致的风险;
(6) 不可抗拒力风险,包括战争、以及其他灾难或者天灾出现所到导致的风险;
(7) 法规/政治风险,由于计划变更、法规变更和不利的政府政策导致的风险;
(8) 环境风险,由于恶劣的环境危害所导致的风险;
(9) 项目失败,由于上述各项风险的任何组合所导致的项目失败。
二、 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识别
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既有结构化方法也有非结构化方法,既有经验性方法也有系统性方法,既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方法也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在解决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是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没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头脑风暴法更注重提出意见的广度,而提出问题的质量并不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因而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德尔斐法。德尔斐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它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预测方法的三个特点,分别是:匿名性、多次反馈性和小组的统计回答。德尔斐法以函询的方式归纳集中了多名专家的意见和思想,经过几轮的函询,最终会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最优的可行性方案。
(3)核对表法。核对表是基于以前类似项目信息及其相关信息编制的风险识别核对图表。核对图表一般按照风险来源排列。
(4)SWOT技术法。SWOT技术法综合比较分析示范项目的内部优势(Strengths)、内部劣势(Weaknesses)、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外部威胁(Threats)等因素[2],从而识别出项目的风险。SWOT技术法需要大量的以前类似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资料,因而在资料获取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 基础设施项目风险分析方法
(一)AHP融资风险评价法
1、AHP法概述[3]
AH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是美国数学家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般用于多目标多方案的决策问题。其评价的基本思路是:评价者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要素,并在同一层次的各要素之间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判断矩阵,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后,确定某一层次对上一层次某一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和层次总排序,并由各层得到的权重指标为决策提供依据。在风险评价中,可以应用AHP法确定各层次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2、AHP应用在风险评价中的步骤
(1)建立风险因素的递阶层次分析模型;
运用AHP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决策部分,把这些元素按属性的不同分成若干组,每组作为一个层次,以形成不同层次。按最高层、若干相关的中间层和最低层的形式排列起来。每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判断的准则,对下一层的某些元素起决定作用,同时,该层的元素又受上层次元素的支配[4]。
(2)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结构模型做出之后,评价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判断,从第一个准则层开始向下,逐步确定各层诸因素相对于上一层各因素的重要性权数,然后,经过计算,排出各方案的风险大小顺序。然后按照T・L・Saaty的1-9标度法对各风险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出第二层次对第一层次的判断矩阵A以及第三层次对第二层次的判断矩阵B1、B2、B3、B4。将专家打分进行了平均修正处理,并取整数[5]。
(3)确定权重值并进行排序;
根据判断矩阵排出风险因素的顺序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总排序,以确定递阶结构图中最底层各个元素的总目标中的重要程度。
(二)敏感性分析法
敏感性分析是研究项目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项目经济效益发生的相应变化,以判断这些因素对项目经济目标的影响[6]。敏感性分析可应用于评估某种风险(可以是最主要的风险)或多个风险相互作用对项目融资的影响程度。分为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双因素敏感性分析。
(1)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是假定某一经济活动中的其它参数保持不变,只考虑其中一个参数变化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步骤包括:确定敏感性分析的研究对象确定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变化幅度计算并分析不确定因素的变动影响绘制敏感性曲线图确定敏感因素变化的临界值。
(2)双因素敏感性分析是指在投资项目的实际运作中,有多个不确定因素同时发生作用。当考虑其中两个因素时,便成为敏感面分析。双因素分析是研究两个相互独立的因素同时发生对分析对象产生的影响,以确定该项目承担的风险程度。双因素敏感性分析一般是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先确定出两个主要变动因素,然后再分析两个因素同时变动时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的步骤是:确定两个敏感性因素X和Y列出敏感面分析方程式,并按分析的期望值要求,将方程式变为不等式绘制分析图
(三)SCERT分析法
综合应急评价及响应技术SCERT(Synergistic Contingency Evaluation and Response Techniques)是总结英国北海油田项目工期、费用风险管理经验而提出的风险管理模式。SCERT以活动与风险的辨识为基础,能较好处理风险因素的复杂联系;它在系统中加入了对策响应节点,并引入二级风险和二级对策的观念[7]。
在运用SCERT分析法的时候,通常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对评估系统进行界定。在这一步当中,需要首先确定系统的风险指标。然后再此基础上对活动进行分解和辨识,对一级风险和以及对策进行辨识,对二级风险和二级对策进行辨识。第二步,评估系统的构造。在这一步中,需要运用单因素临界分析,估计风险指标在假定的几个变动程度分组下,各一级风险因素的变动区间。此外,还应考察实施了一级对策后,风险指标在上述的几个变动程度分组下,二级风险因素的变动区间。第三步,贷款风险的量化分析。第四步,在前三步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价及决策。
参考文献:
[1]达霖・格里姆赛,莫文・K・刘易斯.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基础设施供给和项目融资的全球革命[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175-176
[2]吴华安.丽江市污水处理示范项目SWOT分析[J].新农村建设. 2006,09.32-33
[2]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54
[3]吴艳霞,王雷,殷仲民.基于投资方角度的项目融资风险分配研究[J].重庆建设大学学报.2006,28(2):115-117
[4]高华,朱俊文. 基于AHP法的城市基础设施负债融资风险评价[J].商业研究.2009,(7):90-91
篇7
关键词:地方融资;运作模式;信贷风险
一、引言
自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增长异常迅猛,在高速信贷投放的主体中,地方融资平台是其中表现活跃、最值得关注的融资主体。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成为拉动投资、拓展项目配套资金缺口的有效途径,有力支持了各地建设和经济发展,尤其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种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和融资模式的迅猛扩张也引发了对地方政府信贷风险问题的担忧和质疑。具体问题表现在:部分投融资平台过度负债,未来偿债负担明显超过当地政府财政承受能力,投向过于单一,对民间投资有挤出效应等。然而,地方政府肩负管理城市、经营城市、发展城市、繁荣地方经济的重任,如何办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解决当地的融资平台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是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快慢与否的大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地方融资平台的现状――以四川省为例
(一)现有地方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
地方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方式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地处中国西部的四川省,其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借鉴了国内外成功和先进的地方融资平台运作模式,进行金融创新和融资改革,推动了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近年来,在四川的银行机构设置日益增多,逐步呈现多元化格局。在融资平台的运作方式上,四川省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主要表现在: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扩大信贷规模,优化贷款结构,改善银行资产质量;开展上市公司股改、清欠工作;开展产权交易,明晰企业产权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调剂企业闲置资产,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组、改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利用外资,实现企业资产重组,盘活国有资产,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利用国债资金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保险业、期货业的发展;在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中通过BOT等方式引入民间资金,发行企业债券等。
(二)各机构在地方融资平台中的作用以及其相互关系
四川省地方融资平台运作主要涉及四川省银监局、省中小企业局和各银行金融机构三个主体,其相互之间关系表现为,银监局对中小企业局和金融机构的运作进行监管,而各银行金融机构则对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中小企业局提供资金。从四川省投融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公开信息看,地方政府主导或者绝对控制融资平台的决定因素和主要表现有:一是注册资本金来源于当地政府、发改委、财政局或者国资委。二是高管与当地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是公司主要负责人由政府任命,公司对地方政府或国资委负责。四是当地政府决定重大项目的融资决策和资金投向。
(三)地方融资平台的潜在信贷风险分析
1、担保方式风险。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一般采用政府担保和质押为主,且融资平台企业间互保情况普遍。这种约束机制松散的担保方式容易带来债务风险。由于地方政府为融资平台直接注入国债资金和土地等作为资本金、为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和信托贷款提供财政担保、也为融资平台的股权合作伙伴提供固定回报或溢价回购的承诺,但一旦融资平台的项目投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这些隐性债务就必然显性化,变为财政负担,最后由中央财政和商业银行买单。
2、投资方向风险。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主要投向了以公共基础设施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从四川省近年的投资方向来看,大量的信贷资金投向了第三产业的公共设施管理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而对于第二产业工业投资的占比过小,使得实体经济投资增长缓慢。虽然对第一产业农业的投入同比增长较快,但投入绝对数却不高。经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更多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基本建设投资、更新住房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这明显容易引起银行信贷的不良率上升,加大银行业信贷的系统风险。
3、信贷执行利率均对银行信贷产生潜在风险。地方融资平台的财务不透明将导致风险的滋生,有的公司根本没有财务报表,银行很难判断其真实的信用风险。即使提供了财务报表,由于非货币出资占据很大部分,政府靠注入多种资产来做大资产盘子,其真实资产评估较难。据对四川省的调查显示,2010年以来的政府投融资平台新增贷款超过80%执行的是基准或基准以下利率,并且实施利率下浮的比例在增加,反映出贷款需求方具有很强的谈判能力,银行在该类贷款的发放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银行这种不问项目质量好坏、还款来源有无保证就竞相压价放贷的行为是不多见且不正常的,其聚集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对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一)拓宽融资渠道,改变主要依赖银行信贷的融资模式
进一步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的方式来规范融资额。当前地方融资平台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资金的做法,易给银行业带来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拓宽其融资渠道,对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尤为重要。
(二)各银行建立对地方融资平台信贷的实时管理机制
首先,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要进一步规范流程,明确贷款用途,禁止打捆贷款。同时,强化过程管理,对项目贷款采取封闭运作、开立专户等,并要改革贷款支付办法,由实贷实存改为实贷实付,加强资金监控,确保贷款不被挪用。其次,商业银行应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状况实行名单式甄别,对融资平台可比照集团客户进行统一授信,先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融资承债能力进行合理评价。按年实行动态管理,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匹配。
(三)实现融资平台的财务信息公开
建立口径一致的标准化的地方债务信息系统,实现融资平台财务信息公开。为了加强政府债务的管理,亟须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口径一致的地方债务信息系统,实现地方融资平台的财务信息公开。
四、政府规避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风险的措施
一是推动融资平台规范管理与运作,严格控制平台负债率。二是采取各种有效形式补充平台资本金,优化平台信贷结构。三是实行平台融资准入制,减少银行间的恶性竞争,避免因融资平台过度负债而放大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而从规避其风险的具体措施角度来说,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宏观层面,进一步完善现有中央与地方的财税体制,明确事权,匹配财权;同时,进一步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在强化预算和负债约束的情况下,建立市场化融资平台,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地方建设。微观层面,商业银行自身要进一步转变信贷理念,逐步建立与地方政府财务状况挂钩的授信机制,针对不同的财政状况及负债情况对不同地方政府实施差别授信;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开展政府财务顾问、理财等新型业务,既解决地方政府的融资问题,又与地方政府建立起深层次合作关系,在有效规避传统信贷风险的同时,开辟新的业务领域。
五、各银行金融机构对其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建设和完善地方融资平台,不仅需要加大政府监管方面的力度,更应重视如何通过完善现行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来维持地方融资平台更好、更规范、更市场化、更透明化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实现自身的改革,将是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首先,坚持贷款审慎原则的执行。银行机构要严格贷款准入条件,不能降低标准发放贷款,要严格执行国家有保有压信贷政策,在贷款审批时应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项目资本金管理的规定,对达不到国家项目资本金管理的规定要求的坚决不能贷款;对于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无收益项目,银行机构应审慎测算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和财政增长预期实现的可行性,争取政府明确划拨足够还款的固定额度财政资金;要实施项目贷款封闭运行的原则,控制流动资金贷款比例;要对信用贷款的总量进行约束;要建立平台公司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从偿债专户现金流量、主体经营性收入、公司资产和负债规模比例等方面进行审核。
其次,改进各银行金融机构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管理,大力推进银团贷款,增强银行间的信息沟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公担的分摊机制,改变银行之间缺乏沟通、不能全面对企业状况进行了解的状况,共同防范政府投融资平台授信和业务风险。在大项目中还应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在贷款定价、还款期限安排等方面提高整体话语权,错开还贷高峰,分散风险,实现信贷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张艳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化解与反思[J].中国金融,2010(16).
2、李冠青.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与管控[J].经济导刊,2010(8).
3、过文俊,王红娟.防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近虑远谋[J].西部论丛,2010(6).
4、魏加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何在[J].中国金融,2010(16).
篇8
关键词:民间融资;现状分析;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3-0059-02
近年来,我国除正规的金融机构之外,民间自发的金融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发展起来。与正规金融相比,民间融资具有“快速、小额、短期”等一系列特点及优点,不仅弥补了正规金融体系的不足,缓解了民间资金的供需矛盾,也部分解决了企业及“三农”问题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难题,提高了我国经济的自身调整能力。然而,在民间融资飞速发展的同时,融资风险也在逐步上升。
1 民间融资
正规金融是指国家依照宪法和法律批准设立的国有金融机构,而民间融资是指除此之外的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形式的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的借贷关系,依照约定,贷款人将借款的使用权移交给借款人,借款人在约定期限内将所借款项的本息一并还给贷款人。正规金融和民间融资共同组成了我国的金融体系,正规金融是主体,民间融资是必要的补充,二者相互配合,既有利于解决社会融资的供需矛盾,特别是企业的融资困难,也提高了我国经济的调整适应能力,形成了多层次的金融信贷市场。
民间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信贷市场的异常活跃状态,具体而言,民间融资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简便快捷。没有冗长繁琐的借贷程序;不需要任何抵押,只要求借贷双方彼此信任;到账时间迅速,快则当日,慢则几天便可;借贷过程干脆利索,不拖沓,不延误。第二,利息多变。有些贷款利息低于银行,而有些则数倍高于银行。第三,风险较大。民间融资大多缺少正规程序,合同书写并不规范,有些甚至没有合同,仅凭双方信誉给予口头承诺。因此,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就难以处理,既不能申请法院判决,也不能强行追债。第四,融资范围广。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都可以参与融资过程;生产过程、消费过程都可以进行融资。农民购买生产需要的化肥时可以融资;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时可以融资;结婚置房也可以进行融资。
2 民间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1}正规金融制度的管辖范围并不包括民间融资。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对民间金融也没有特别的禁止条款或限制条件,仅仅是对已经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整顿与清理。例如,取缔非法的民间融资机构或基金会,但是,此类事件往往层出不穷,因为这些非法机构被整饬之后并没有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监督管理,风平浪静之后还会再次集资。尽管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却始终不能得到彻底根除,一方面是由于民间融资自身缺乏规范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府部门对于这类规模较小、机构众多的融资现象不愿插手管理。因此,一旦民间融资的资金链条出现断裂,由于缺乏事前预防机制和事后救助处理机制,便很容易发生一系列的经济纠纷案件。
{2}民间融资贷款利息过高,存贷利率不能平衡发展。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充足的发展资金,但又无法从正规融资机构贷到大量借款,因此,民间融资便抓住机会大大提高了贷款利率。民间融资贷款利率高涨不下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民间融资没有法律保护和制度保障,风险极大;二是信贷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资金供给紧缺而资金需求强劲;三是法律明文规定民间借贷利率可四倍高于基准利率,因此大多数民间资金更愿意贷款而非存款;四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投资品与投机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投机人巧舌如簧地竞相提高资金回报率,从而导致民间融资市场的高利率长期居高不下。
{3}民间融资追求的往往是利润的最大化,缺乏信用保证和规范的借贷方式。每个项目的集资人和出资人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投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从中攫取高额利润。但是,这种高利率借贷行为只适合短期项目,不适合长期投资,没有任何一个长期投资项目能够承受如此高的贷款利率,因为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每年会控制在20%~30%之间。因此,只有投资投机品才有可能在较短时期内获得较高回报率,才有可能承受如此高的利率水平。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回报越高,风险越大,民间融资的资金链出现断裂也是必然现象。然而,面对高利率、高回报的诱惑,筹资人的贪婪本性促使他们拆东墙补西墙,承诺以高利率进行集资,然后以更高的利率将集资款项贷出,空有的口头承诺使彼此丧失了信任,借贷行为混乱不堪,必然会导致资金链条断裂。
{4}民间融资的保险保障机制并不健全。民间融资既没有类似正规金融体系的保险保障机制,例如抵押、质押、担保以及银行预防坏账的拨备;也没有对贷款人的信用能力和偿还能力进行审核的机制体系,依靠的仅仅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制度保障和审核机制的匮乏大大增加了回收借贷资金的风险率。一旦出现双方利益分配不均、资金链条断裂等情况,人们就会滥用彼此长期建立起来的信任度,而民间处理这种滥用信任度的解决方式也往往是非常规的。
3 民间融资渠道的风险管理
3.1 健全细化法律法规,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现阶段,我国的民间融资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本市的民间融资机构也普遍存在,我周围的亲戚朋友大多是从民间融资机构进行投资贷款的,但是据我所知,民间融资还没有得到法律的承认与认可,在法律上并没有一席之地,法律对其既没有限制条款也没有保护措施,是法律的灰色地带。法律条款中没有明文规定民间融资的会计处理方式,因此民间融资的会计处理很难做到及时有效,如有关金融租赁方面的承租资产的会计处理,所有者与使用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这刚好与现实需要反向而行,有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各项事务,反应真实的经营状况。只有在法律赋予其合法地位的前提下,民间融资才能光明正大的走向适合其发展的康庄大道,才能便于统治和管理,从而改变混乱的民间融资行为,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3.2 明确监管部门职能,加大民间融资监管
针对民间融资市场的混乱局面,可以同时采取以下两种解决方案:一是组织成立民间自主监督机构,既履行其监督职责,又可以为融资机构提供相应服务;二是由政府带头,金融办、工商局、银监办、人民银行、公安局、地税局以及城管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监督中心,对其进行实时监控。这些部门以前好像对民间融资都拥有管理权,但实际上都是相互推诿责任,没有对其实施监管,更谈及不到服务。
对于非法的民间融资行为,金融监管部门应予以严厉打击与制裁。人民银行带领银监局、政府、公安以及司法等相关部门对于苗头问题要给予迅速、严厉的打击,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坚决取缔私放高利贷、开设地下钱庄以及使用暴力等非法集资行为,使民间融资市场获得健康发展。加强对合法民间融资的监督与管理。建议在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下开设民间金融监管部,对民间融资机构进行监督与管理,坚持必须符合规章制度和审慎认真的监督原则,负责民间融资机构的市场准入、市场经营以及市场退出等行为。
3.3 推动金融机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服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民间融资资金与银行存款可以互相转换。正规金融机构应加快产品更新速度,提高服务理念,开展机制体制改革,针对企业的融资特点改进服务质量,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拓展服务范围。在不影响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贷款程序简易化、审批时间缩短化,从而大量占据市场份额,压制非法集资的发展空间。对企业展开实地调研,充分把握其资金流动情况及还贷能力,不过分依赖抵押、质押和担保;培养金融创新理念,开展票据承兑、票据贴现等新型金融业务,推动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4 逐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信用担保机制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在发展发展中遇到瓶颈,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贷到发展资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不能对这些企业的信用度做出正确且全面的评估与判断。这是因为在全国并没有统一使用的信用评估与监督机制,也没有建立企业资信档案。因此,为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应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统建企业和个人诚信系统,公开透明企业信息资讯,防止借贷双方获得错误信息。与此同时,还应建立第三方担保机构,由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其发展,促使我国的整个金融体系朝着诚信安全、积极活跃的方向发展。
虽然近年来民间融资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立法缺陷、行业监督不到位,民间融资存在着诸多缺陷,市场行为混乱无序,部分资金利用不当,对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不利影响。民间融资贷款利率普遍较高,远远超出了实体经济的回报率和借款人的还贷能力,经济危机随时可能发生。民间融资因其交易的隐秘性和高趋利性等特点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很容易引发诸如非法集资、私放高利贷以及使用非法手段进行讨债等现象,威胁着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 刘鑫.关于民间融资视角下非法集资犯罪的实证研究[N].江苏经济报,2013-02-21.
[2] 孙悦.企业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及法律规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2):233.
篇9
关键词: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
0引言
PPP的含义就是“公私合营制”,它是一种特殊的融资模式。1992年,英国政府提出了这个模式的概念。通过将公共部门的政策方面的优势和私人部门的其他优势合并,达成一个双赢的目标。但是这个模式由于存在着回收周期长的特点,使得项目存在很大的金融方面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和探索,希望可以找到解决此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尽量减小这一模式之下的项目损失。
1PPP融资模式的定义
随着目前项目发展的越来越快,项目融资已经成为了一个愈来愈流行的名词。PPP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这个此最早出现在1982年,英国政府签订长期的协议,代替政府建设和管理一些公共的服务。而本文将对PPP模式进行一个详尽的定义,来论证其理论基础。
1.1狭义定义
狭义的PPP模式是指所有的融资模式的总称,这种含义下的PPP模式更加强调的是风险的分担,并且强调项目需要去衡量其价值,通过价值来估测风险,而项目的价值与风险一定程度上是成正相关的。
1.2广义定义
PPP模式的广义定义是指一些公共的部门通过和私人企业或者经济运营者建立合作的关系,将公共产品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转移到私人的一种形式。虽然在国际上,私人部门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是PPP模式的发展却是最新提出来的一种发展形态。
2PPP模式的目标与运作思路
2.1PPP模式的目标
PPP模式的目标分为低层次目标和高层次目标两层。具体的含义就是指,低层次目标也就是在特定的项目中所设定的短期的目标,这个目标一般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高层次目标则是指将私人的部门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立,并且与私人部门进行长期的综合的合作。
2.2PPP模式的运作思路
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基础设施只能由政府建造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础设施建造的质量。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伙伴关系,但是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如何确定是这个模式中存在的最核心的问题。因此,合理地将权利和义务分配好才能够保证项目顺利完成。而PPP项目的运作思路是从中心扩散开来,呈金字塔的管理方式。顶部自然是政府,它是项目的制定者,政府不仅需要确定项目在运行时的具体的目标,制定相关的实施策略,也要对私人部门在建设公共设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保证其项目的质量。而金字塔的底部则是这些参与建设公共设施的私人部门,他们通过与政府签订协议,从而和政府进行合作,与政府相互配合,从而促进项目可以达到建设的目标,完成项目。
3风险的内涵
3.1金融风险的内涵
风险的含义是因为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超出预计结果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带来一定的损失。而对于金融风险来说,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但是总结有如下观点:①金融风险主要指的是在公司、企业或者和金融有关的行业中,由于金融活动或者投资所带来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之前所无法预计的。②金融风险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而使得市场参与者的现金流量出现不稳定的情况。③金融风险是指在从事金融活动的时候,由于各种政策发生的变化,而导致经济的损失。因此,可以看到,金融风险存在多种不同的角度和解释,这些角度日趋复杂化。
3.2PPP项目中金融风险的含义
从上文的金融风险可以看出,很多学者认为金融风险是从事金融活动而带来的损失,而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则是指在项目融资的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由于设备材料采购,劳务购买等活动中的基础变量的往不利的方向发生改变,因此导致了项目活动中项目的成本高于预算值,包括了由于汇率的变动带来的风险,由于利率的变动带来的风险等等。
4PPP项目金融风险
4.1PPP项目金融风险的特点
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一般的金融风险,他还有PPP项目中金融风险自己独具的特征,例如扩散性和客观性等,并且由于PPP项目自身存在金融数额大,金融回收的周期比较长等特征,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还有以下的特征:①风险的系统性。风险的系统性的意思就是,在PPP项目中,会出现一些发起人自己都无法控制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是由于一些外部的因素导致的,所以这种风险是一定存在的,只是存在的大小程度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够想办法将风险降到最低而不能够完全的避免这风险。②风险的承受期长。PPP项目一般都是经营期比较长的项目,而在这种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面临着金融风险的影响,时间越长,外部的环境就会变化越大,就会使得金融风险越大。因此,这种风险一般都有很长时间的承受期。而这个期间可能会达到很多年,甚至有些是从项目开始直至项目结束。③风险的不确定性高。日前,国际上的利率变化幅度很大,导致金融行业由于汇率剧烈波动而产生经济方面的危机,例如,在1994年的时候,由于墨西哥的金融危机,使得墨西哥比索贬值,并且贬值非常大,同样,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中国的中航油这些事件,都使得人们对金融产品的担忧愈来愈高,因此,也就越来越警惕对于金融产品的投资。而这些案例,让人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金融风险的发生存在着很高的不确定性,这些风险很难被事先预测。因此,这也给项目管理金融风险的人带来了很大的管理困难。④风险的叠加性和累积性。风险和其他因子一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叠加和累积,而这些叠加和累积具体就是指很多不同的风险因子交缠在一起,像一些原子产生化学反映那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产生了风险因素很大的分子。那么,风险可以叠加和累积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汇率等基础金融发生波动的时候,各种不同因素之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相关联性,例如,不同的国家存在的利率比例,在汇率市场上就会被体现成不同国家之间的汇率的波动,这种情况下,由于汇率的变化,就使得金融风险叠加的可能性增加。风险叠加就像一个气球那样,慢慢的不断地累积,等到到达一个最大点的时候,最终就会爆发,而这种爆发带来的就是不可预计的非常严重的损失。⑤风险的互动性。这种特点和相关性差不多,也就是说当风险叠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产生的金融风险影响会带动PPP项目中其他的风险也产生,例如因为金融风险而导致无法按时完工、由于资金不够填补漏洞而无法按照合约进行项目合作等等。
4.2PPP项目金融风险的成因
PPP项目中产生的金融风险,不仅仅与外部的环境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和PPP项目融资模式自身有一定的联系。
4.2.1PPP项目融资模式
本文从PPP项目的角度出发,从一开始的融资分析到最后的项目运营,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解决中间的很多步骤,有些项目经常超过十年以上。这么长的时间会导致这个项目不仅仅面临着当期存在的风险,也面临着未来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的相互累积,导致PPP项目的金融风险的发生机率非常之大。除此之外,由于PPP项目一般都是投资成本比价高的项目,因此,其融资模式比较复杂,其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外汇融资的方法取得贷款。而这种贷款在另一个角度上使得PPP项目的金融风险加大。
4.2.2外部环境因素
在目前整个国际的经济体系当中,很多国家的政府都放任汇率波动,基本对于汇率波动不加以管理。因此在这种趋势这下,就导致了很多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大量的经济投机出现并且进一步地扩展开来。而对于国际来说,每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却都不得不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风险,因此,对于PPP项目而言,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遇见金融风险是必然的事情。对于我国来说,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对于浮动汇率的制度。并且逐步放开了对于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2009年上半年期间,我国银行的远期结售汇签约的金额达到954.7美元,占国内的金融产品90%左右。
5结语
面临风险时,首先要学会识别风险,然后才能对风险进行及时地管理和避免,不同的项目在建设的时期所遇见的风险是不一样的。PPP项目金融风险则是指由于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因为各种不同的金融变量发生变化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方面,并且具有文中提到的很多其他项目所不具有的特征。本文通过对PPP项目金融风险的成因、特征等的研究总结,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了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PPP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积累的知识来帮助不同的项目找寻不同的对策,以此来保证PPP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和鑫.基于PPP模式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2]曹聪.基于PPP融资模式的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03:75-78.
篇10
关键词:建筑业;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融资风险;管理策略
建筑业是我国社会中的重要行业,在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良好持续运行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然而建筑业投资项目融资风险管理还不尽科学完善,这不利于建筑业的更好发展,因此做好这方面内容的分析,并构建科学化的融资风险管理策略尤为重要。
一、建筑业投资项目融资风险的概述
1.建筑业投资项目融资风险的含义。通常来看,建筑工程的投资金额都较大,单靠建筑公司自身的资金很难实现项目的运转,因此很多建筑企业需要借助于各种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取得资金并投资于项目中。就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建筑企业在融资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银行贷款、融资合作方的投资,从本质来看这两种融资形式的资金来源都是借入模式。在借入资金之前需要与对方约定好还款形式、利息率、还款日期等,如果建筑企业所借入的资金没有为自身带来持续稳定的经济利益,那么很多时候建筑企业是无法按期偿还借款的,这就会存在违约风险。而这里所说的风险就是指建筑业投资项目融资风险。2.加强建筑业投资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意义。第一,能够推动建筑企业更好地运行。建筑企业对自身的投资项目融资风险进行管理,要求其在融资之前要做好全面性分析。如果企业在融资之前不能做好全面性分析,不构建科学的策略来管控风险,那么会导致风险为自身带来较大的损失,对于企业的良好运行带来威胁。因此在融资前应当找出融资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对融资风险进行探究,明确风险的大小,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做好应急预案。即便是出现了融资风险自身也能够承担,从而不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第二,能够推动社会稳定有序发展。建筑业是我国的重要行业,与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在建筑业发展中如果不做好融资风险管理,一旦发生较大风险势必会导致建筑工程停工甚至项目公司的破产,这样不仅会对融资方带来较大的损失,而且对产业链上游及下游各家企业、个人资金情况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对于社会的稳定十分不利。因此,建筑业做好投资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只有如此才能够降低风险,对各方利益进行维护,推动社会稳定有序发展。
二、建筑业投资项目融资的具体风险
1.信用风险。建筑工程项目对资金有较大的需求量,资金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项目有序运行的基础,而一般融资都会与多个投资方有关,假设其中一个出资方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而无法按照约定付款,那么就会对整个工程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工程无法准时完工,或者面临着取消。这就可知,很多时候协议是无法完全对投资者产生约束作用的,很可能会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投资者无法按照要求进行资金的投入,因此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其中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2.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建筑业投资项目中可能会存在的重要风险,在项目管理中,假设相关的管理者对项目融资管理不当,出现了一些错误或者误差等,无法保证工程的按期完工,那么就会导致建筑企业无法及时偿还贷款,这就会导致自身的融资成本增加,而这里所说的风险就是经营风险。3.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指的是与国家政策、规定等有关的风险,建筑业投资项目融资风险不仅有国内政治风险,同时很多时候还会面临国际的政治风险。比如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筑企业不按照国家的规定来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环境进行保护,或者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那么就会受到政府及相关执法部门的惩罚,从而会对施工进度带来不利影响,会导致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国际政治风险指的是工程所在国的地缘政治情况、政权更迭、双边的贸易及税务协定签订或者更改、地方性保护措施(BEE)等,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甚至可能造成所有投资付之一炬。4.经济风险。通常来看,经济风险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金融风险、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的是与市场发展变化有关的风险,如需求风险、竞争风险、价格风险等,假设在施工的过程中市场建筑材料的价格出现了上涨的情况,而融资金额并没有增长,那么将会导致项目资金链断裂,无法顺利移交完工,从而会使得项目无法实现市场价值。在这种背景下,建筑企业往往难以按照规定偿还融资,从而会面临更大的风险。金融风险指的是与资金相关的风险,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企业往往资金较少,并且融资渠道较少,这就会导致自身面临着融资风险。
三、建筑业投资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策略
1.在融资前对国家的宏观政策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建筑企业的融资规模很多时候会受到国家贴现率以及基准利率的影响,而且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规定也会对建筑业投资项目融资产生影响,而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税制等会对建筑企业的融资方式、融资渠道等带来影响,因此在融资之前需要对国家宏观政策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做出国情尽职调查报告。应当对建筑项目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等进行详细化、科学化计算,并对数值进行分析,并明确自身的债务偿还能力,做出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及报告,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计划,才能够更好地对融资风险进行管控。2.构建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小组。要想更好地对建筑业投资项目融资风险进行管理,需要构建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小组,小组要对融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和规划,并做好评级和反馈,如此才可以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管控,促进工程项目的更好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风险管理小组应当与垂直管理链相独立,这样才可以对风险进行更加全面地识别。同时,不断提升专业化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的素养,确保其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较高的专业化技能,能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项目进行分析,对各个风险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更好地化解风险。由于建筑业投资项目融资风险通常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必须要不断为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灌输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结合项目情况以及国家规范等合理对风险进行分析,并科学化对风险以及危机进行化解。3.做好项目融资全过程的管理。建筑业投资项目一般具有较长的周期,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不做好都可能会为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和风险,因此要想对融资风险进行管理就必须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管理,提升全过程管理的科学性。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融资之前,要借助于量化技术措施,结合自身项目资金投入的实际情况以及偿还需求等,制定健全的融资方案,针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要对融资过程中的隐患以及风险等进行全面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的,例如在境外项目中普遍面临的货币风险及汇率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货币互换、利率掉期、期权等方式规避,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4.借助新型金融工具转换融资风险。建筑业投资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有效开展对于项目本身而言意义重大,为了更好地对风险进行管理,需要对新型金融工具进行运用,对融资风险进行科学化转换,从而起到较好的风险规避转移效果。比如运用ABS融资模式、应收账款买断等形式对风险进行管理。ABS融资模式指的是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将项目带来的预期收益作为保证,而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进行资金募集的融资方式。应收账款买断指的是企业将自身的应收账款无追索权转让给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而取得流动资金,促进自身资金周转的融资方式。采用这些形式进行融资,能够更好地对建筑业投资项目融资风险进行管理,促进融资风险的有效转换。
近年来,虽然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但是其投资项目融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于建筑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建筑业投资项目融资风险进行管控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建筑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一系列投资项目融资风险的管控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建筑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路济阳.建筑施工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