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贷款范文

时间:2023-03-31 10:1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资贷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融资贷款

篇1

融资贷款居间合同范文一

甲 方: 乙 方:

双方代表经协商后,一致同意订立本合同书。

一、甲方委托乙方向金融机构或个人联系和安排约1000万元人民币的借款(具体借贷金额由出借方评估审批后确定),用于经营周转及消费或装修,乙方接受委托。

二、甲方职责:

1.提供借贷所需的真实性材料;

2.积极配合办理相关手续;

3.维护乙方权益。

三、乙方职责: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认真负责加速办理所有借款手续,在金融机构或个人审批同意后,借款全额汇入甲方指定的帐号即视为成功;

2.全面协调甲方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3.维护甲方权益。

四、甲方须承担的费用:

1.利息(详见甲方与出借方问签订的相关合同、协议约定);

2.评估费、公证费、融资费、监管费及相关费用;

3.定金4万元;

4.居间服务费为贷款总额的5%,甲方须在出借方审批成功后一次性将贷款总额的居问费支付乙方。

五、违约责任:

1.本合同生效后任何一方擅自撤销委托则视为违约;违约方即须支付人民币10万元给守约方作为违约金;

2.出借方贷款审批完毕后,甲方保证支付全部居间服务费到乙方指定的帐号,每延误一天甲方按申请贷款总额百分之一向乙方支付滞纳金;

3.如因国家政策调整及甲方未能达到担保或金融机构及个人贷款条件造成无法贷款的,乙方对此不承担违约责任。

六、其他:

1.本合同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在履约完毕后自行终止;

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4.本合同内容双方均有义务保守机密,不得擅自对外泄露;

5.身份证复印件附后

以上内容全部审过完全审过,完全同意。

甲方:(盖章) 法人:(签字)

乙方:签字

年 月 日

融资贷款居间合同范文二

甲 方:

乙 方:

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甲方委托乙方向金融机构或个人联系和安排约 万元人民币的借款(具体借贷金额由出借方评估审批后确定),用于经营周转及消费或装修(应明确具体用途),乙方同意接受委托。

二、甲方职责:

1.提供借贷所需的真实材料;

2.积极配合办理相关手续;

3.维护乙方权益。

三、乙方职责: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认真负责加速办理有关借款手续,在金融机构或个人审批同意后,借款全额汇入甲方指定的帐号即视为成功;

2.全面协调甲方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3.维护甲方权益。

四、甲方须承担的费用:

1.利息(详见甲方与出借方签订的相关合同、协议约定);

2.评估费、公证费、融资费、监管费及担保费(详见甲方与评估公司、公证处、出借方、担保公司签订的相关合同、协议约定)等费用;

3.定金 元(签订合同时缴纳);

4.居间服务费 元,甲方须在出借方审批成功,在房管局或其他相关部门办妥相关手续后一次性将贷款总额的居问费支付到乙方(定金冲抵居间费用)。

五、违约责任:

1.本合同生效后任何一方擅自撤销委托则视为违约;违约方即须支付人民币 元给守约方作为违约金;

2.出借方贷款审批完毕后在房管局办理他项权证后,甲方保证支付全部居间服务费到乙方指定的帐号,每延误一天甲方按申请贷款总额千分之一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3.如因国家政策调整及甲方未能达到担保或金融机构及个人贷款条件造成无法贷款的,乙方对此不承担违约责任。

六、其他:

1.本合同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在履约完毕后自行终止;

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4.本合同内容双方均有义务保守机密,不得擅自对外泄露;

5.每笔贷款因不可抗力因素未能办成收取 元劳务费,每份评估报告收取二百元手续费(由评估公司收取),其余额费用全部退还。

6.本合同产生的纠纷由滁州仲裁委员会仲裁。

甲方(签字):年 月 日

乙方(签字)年 月 日

融资贷款居间合同范文三

合同编号:________

委托人 (甲方): 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居间人(乙方):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一条:委托事项及具体要求:甲方委托乙方向金融机构和个人安排约_____________万元人民币的

第二条:居间期限:从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日。

第三条 :报酬及支付期限: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报酬为促成合同成立金额的______%或者(大写)_____________元。(定金可冲抵居间费用)。未促成合同成立的,居间人不得要求支付报酬。

第四条 居间费用的负担: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居间活动的费用由居间人负担;未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向居间人支付必要的劳务费(大写)___________元。

第五条:甲方的责任:

1:提供借贷所需的真实材料。

2:积极配合办理相关手续。

3:维护乙方权益。

第六条:乙方的责任: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认真负责加速办理所有借款手续,在金融机构或个人审批同意后,借款全额汇入甲方指定的账号即视为成功;

2:全面协调甲方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3:维护甲方权益。

第七条:甲方须承担的费用:

1,:利息(详见甲方与出借方签订的相关合同 ,相关约定)

2,评估费、公证费、融资费、监管费、及担保费(详见甲方与评估公司、公证处、出借方、担保公司间签订的相关合同、协议约定):

3、在居间合同生效时起甲方预先支付乙方定金_________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________元。

第八条 违约责任:

1、在合同生效期内任何一方擅自撤销委托视为违约;违约方即需支付人民币_________元给守约方作为违约金;

2:出借方贷款审批完毕后在签约后的当日甲方保证支付___%居间服费用给乙方,在放款前一次性全部支付完毕。每延迟一天甲方按申请贷款总额千分之五向乙方支付滞纳金:

3、如因国家政策调整及甲方未能达到担保或金融机构及个人贷款条件造成无法贷款的,乙方对此不承担违约责任。

第九条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种方式解决:

(一)提交_______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条 其他约定事项:

1:本合同甲乙签字盖章后即生效,在履行完毕后自行终止:

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4:本合同内容双方均有义务保守秘密,不得擅自对外泄露。

篇2

关键词:风险点;政府;银行;政策与法律

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的定义,政府融资平台指的是“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并承担连带责任的机关、事业和企业三类法人”[1]27,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部门是直接的借款单位,譬如交通厅,还有一种是注册成立的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典型的如市政建设公司,这也是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运作方式。尽管由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复杂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运行模式多样,但是其基本特征却是一致的:即在政府的主导或绝对控股之下,为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活动筹集资金,而且这种融资行为是由政府担保或者由地方财政部分或全部履行偿还责任的。

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以举债融资的方式来筹集社会分散资金,突破了地方财政资金短缺的瓶颈,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那些大型的基础设施与高投资、慢回报的社会民生项目建设,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毫无疑问,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力地促进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建设,但是,现今遍地开花式的爆发式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其金融风险亦日益凸显,潜在危机实在不容忽视。因此,现阶段我们经济工作者有必要清醒头脑、审时度势,认清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点,方能顺利展开下一步的工作。

一、系统性风险

据银监会数据统计,到2012年9月,我国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额已增至9.1万亿元,注册企业法人达10468家。如此规模庞大的政府融资平台,使其系统性风险开始显现,即对政府还款问题的担忧。

现阶段,我国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基础是政府信用,且不论那些直接借款的政府部门,即使是注册成立的政府融资平台企业,虽然名义上是独立法人,但却是因政府开发建设任务而成立的,主要由政府出资并筹划,其负责人是地方政府,本质上只是政府部门的附属而已。而且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所从事的建设项目多是社会民生建设与公益活动,效益低,根本无力靠项目收益来偿还贷款本息,最终只能是依赖于地方财政收入偿债。加之政府融资平台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面临的还款压力愈来愈大,甚至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早已超出了其一年的财政收入。这些都加剧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性。土地出让收益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此时,也成为了还款的第一来源了。为偿还债务,维护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增大土地出让收益是主要手段,但是这样又极易造成地价大幅上涨,结果民生问题又开始浮现。但若是抑制地价,政府又会无力偿还债务,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将出现漏洞。结果,政府开始陷入了一种经济悖论,难以兼顾两头。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系统性风险,不确定因素很多,具有隐蔽性,一旦爆发,将对政府信用造成很大的打击,引起市场经济的大波动,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操作性风险

如今,在银行信贷管理层面,也存在着明显的操作性风险——信息的不对称。目前,我国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过程中,缺乏对政府的财政情况与项目信息等方面的公开制度,结果一旦问题出现,银行往往难以追本溯源,追究责任主体。

首先,没有完善的政府财政公开体制,致使银行难以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偿还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估,结果因还款现金流引发的债务问题屡见不鲜。其次,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部分政府可以凭借单个项目成立多个融资平台多方授信、多头举债,而银行却对政府的担保情况不甚了解,结果当项目的收益甚微、无力偿债时,这些“隐形债务”才显现出来,不只是政府的财政压力剧增,银行更是首面其冲击。最后,政府融资平台擅改贷款的约定用途、挪作它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银行将贷款资金转至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财政专户后,便失去了资金流动的信息源及监管作用力。因此,那些由政府承贷的资金的实际用途是否出现偏差,银行无从得知,即使发现不一致也无权过问。譬如现今正盛行的社区金融服务,其通过地方政府的担保为因资金不足而遭遇瓶颈的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融资的设想与构图是良好的,但是却很少得到各类银行的支持与配合。究其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银行普遍对企业的贷款实际操作与偿债能力难以抱有乐观态度。由此观之,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解决信息方面的具体操作问题。

三、政策性风险

尽管现今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的如火如荼,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与此相关的国家政策与法律却相对滞后,使得其风险未能在根本上得到消解。

众所周知,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基础是政府的财政承诺,比如在人大决议中将偿还债务加进政府的财政预算中,用未来几年或更长时间内的土地出让收益等财政收入作抵押。但是,这些措施看似有些许约束作用,却没有任何政策性的保障,存在很大的风险。在2006年,国务院财政部等五部曾联合下发文件,明文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对《担保法》规定之外的任何担保均属严重违规行为,其担保责任无效”[2]36。而《担保法》中又这样规定:“除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外,国家机关不得为保人”[1]27。依据上诉政策与法律的规定,现今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大多都是不具政策保护和法律效力的。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了无法偿还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的情况时,银行要求政府还债的权益得不到政策与法律上的支持与保障,即使有曾经承诺的项目收费权或储备土地等抵押品也是完全不具有法律意义的。总言之,若不建立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配套的政策与法律,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其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在其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隐忧与风险。然而,正是问题的出现,才能为事物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机遇。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清醒认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过程中存在着的系统性、操作性及政策性各类风险,为之后工作的展开明确努力的方向。(作者单位:江口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参考文献:

篇3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贷款情况对比

本文以2004年-2011年所有上市公司中有明确报告贷款利率的数据为样本,以股权控制链为标准计算出的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性质作为分类,分别统计了政府控股企业,和个人控股企业的贷款利率,并比较检验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的平均值,结果见表1。结果发现,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二者平均值相差0.81%。为了更好的比较出利率的差异对于两者利润的影响,我们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平均贷款利率差异为0.81%为基础上,假设国有企业的平均贷款利率与民营企业持平,然后计算国有企业调整后的净利润和净利润的变化幅度。我们以样本公司2007-2011年的借贷总额和净利润为研究对象,根据公式1分别计算每个样本公司的利润变化幅度情况,然后对所有样本公司的利润变化幅度数据进行分析(表2),发现就是这0.814%的利息率差异就使得国有企业平均利润高出了15.1472%。从而,证明了国有企业高利润额与政府的信贷补贴优惠政策密切相关。公式1:调整后利润的变化幅度表2按照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调整后的国有企业净利润变化幅度分析表3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金额和贷款时间对比在统计了上市公司贷款的金额和时间后(表3),我们发现国有企业能够获得的借贷金额数量较大,平均达到了民营企业的2.41倍。国有企业所获得的最大贷款金额为21.8亿元,而民营企业所获得的最大贷款金额仅为1.2亿元,二者相差18.2倍。从贷款的时间来看,国有企业平均借款时长多于民营企业。并且国有企业最长可借贷33.02年,而民营企业则最多只能借贷13年,二者相差2.54倍。表4按照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调整后国有企业反而亏损的数量统计(金额:百万)表4则进一步说明了国企和民企0.81%的利息率差异对于一些过度依赖于借贷的国有企业将有致命的影响。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性优惠贷款,这些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亏损。因此,上述研究发现再一次证明了国有企业的高盈利与其在市场上融资的极大优势是正相关的。与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的国有企业竞争,民营企业便只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表5贷款类型所占百分比分析(观测值:1100)从表5可以清晰的看出,担保贷款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最主要的贷款形式。其次是信用贷款,最后是其他授信项。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公司拥有极好的信用和还款预期。从这个角度看,国有企业由于拥有国家作强力支撑,因此商业银行或者是第三担保方都会认为国有企业相较于民营企业来讲对债务的偿还具有较高的保证度。自然国有企业便能容易获得其所需的贷款。除政策的支持外,国有企业拥有复杂的股东控制链,一个国有企业往往拥有众多的子公司或是关联合作企业,这些关联企业常常存在着相互担保的行为,所以国有控股企业想要获得担保贷款也更加容易。

个案分析:以四川省上市公司为例

为了能够从微观的个案中证明在分析大样本数据中的结论,我们以CSMAR数据库中有明确公布贷款利率的所有四川上市公司为例,来进一步的观察贷款政策的变化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其中民营企业有成商集团(600828)有一笔两亿元期限为1年,利率为7.47%的贷款和大通燃气(000593)一笔的三千万期限为1.5年,利率为9.828%的贷款。国有企业有四川九州(000801)两笔三千万利率分别为6.56%和6.405%的一年期贷款;明星电力(600101)利率为5.4%贷款期为3年的两千万以及乐山电力(600644)额度为一千一百万和九百万两笔利率为5.49%的三年期贷款,和额度均为两千万利率为5.31%的一年期贷款。拥有完整贷款数据还有两个特例,分别为高新发展和中铁二局。前者的六百万贷款拥有极低的利率仅为0.675%,是因为2010年3月为其子公司四川雅安温泉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时期为10个月的担保期。高新发展的第二笔低贷款是由于2010年7月向其子公司成都高新锦泓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借款700万元,期限20天,月利率16‰。因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成都高新科技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持有高新锦泓25%的股份。。而中铁二局产生的八千五百万的两年期贷款利率高达11%,则是产生于为其子公司衡平信托有限公司(中铁二局所占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开发项目所产生的8.5亿。笔者分析特殊的利率贷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母子公司之前关联交易和担保交易,也证实了之前的假设。为排除特殊情况的影响,以下计算不考虑四川省上市公司的特例情况。从而我们计算出四川民营企业贷款的平均利率为7.011%,四川国有企业贷款的平均利率为5.71%。由此,我们算得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平均利息率差额约等于1.3%。基于四川上市公司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平均利息率差额,我们将国有企业按照少缴纳的利息占利润的百分比进行整理,结果统计如下:表6国有企业调整贷款利率后影响百分比统计综上分析,如果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和民营企业相同,国有企业的利润会平均损失12.989%。研究表明:四川国有企业的贷款优势使得它们比民营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地方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支持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因此,从反面解释了缺少优惠贷款政策的民营企业要多支付额外的融资成本,从而加大了其生存发展的难度。

篇4

上半年,全区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表外融资占比下降,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大幅减少。2014年上半年,全区社会融资规模为1723.5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58.77亿元。从全国来看,社会融资规模达到了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大。

与全国相比,我区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呈以下变化特点:

1.信贷占比提高。上半年,全区人民币贷款增加1223.64亿元,同比多增82.68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8.73亿元,同比少增4.8亿元。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70.99%,占比同比提高6.9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16.69个百分点。这表明贷款仍是我区实体经济的最主要融资渠道,与全国差距仍然较大。

2.金融机构表外融资下降。主要有三项,即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上半年这三项合计融资168.52亿元,同比少增79.73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9.78%,占比同比下降4.1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同期14.82个百分点。这表明,年初以来加强表外业务监管的政策措施成效显现,与全国情况趋同。

3.股票融资大幅下降。上半年这两项合计为287.37亿元,同比少43.31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6.67%,同比下降1.88个百分点,全国同期这一占比为14.27%。其中,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规模大幅减少,仅2.37亿元,同比减少118.01亿元。这表明,内蒙古地区市场配置资金的作用具有不稳定性,往往依赖于一两个企业在A股市场上的单次融资行为,造成股票融资量大起大落。

二、信贷结构总体趋于改善,小微企业信贷提升空间较大

上半年,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253.98亿元,同比增长14.49%,高于全国同期贷款增速0.49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居全国第22位,较去年同期下降1位,同比增幅居全国第19位,较去年同期下降5位。信贷结构趋于改善。

1.贷款增速处于西部地区偏低位次,仅高于云南和重庆。从全国来看,信贷资金持续向西部倾斜,西部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6%,增速比东部高4.7个百分点,比中部高0.8个百分点,内蒙古增速低于西部水平2.11个百分点。从区域内贷款结构看,新增贷款集中于呼和浩特市和蒙东地区,信贷不平衡状况尚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2.中长期贷款增长平稳,余额同比增长10.92%,增速与上年持平,低于全国0.68个百分点;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增幅较全国差距较大,相差37.21%。

3.全区小微企业贷款较快增长,2013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上半年全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90.52亿元,同比增长15.12%,比大型企业贷款增速高14.91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贷款增速低19.34个百分点,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0.63个百分点。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及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我区的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低于全国0.58个百分点,中型企业贷款增速较高。我区的大型企业多数是煤电类能源企业,受近年来价格下行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大型企业贷款呈现总体收缩走势,我区小微企业贷款上半年实现了稳步增长,但与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差距较大,与全国情况亦形成反差。当前,内蒙古仍然需要加大力度贯彻定向支小的政策取向,切实满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4.涉农贷款较快增长,余额同比增长18.26%,增速比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3.7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66个百分点。新增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47.59%,支农力度较大。

5.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快速增长,大幅超出全国平均增速。全区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2.58%,高于全国40.28个百分点。其中,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快速增长,余额同比增长106.39%,高于全国38.99个百分点。

三、政策建议

1.切实降低融资门槛,惠及实体经济。7月23日,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种措施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7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4次提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要加强金融体系竞争活力,增加有效金融供给,实现融资主体和金融产品多样化。在金融服务方式上各家银行需缩短融资链条,清理不合理收费,增强金融服务效率。在市场竞争中确定合理利率水平,使利率定价更加贴进市场多层次需求。

篇5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号)精神和上级监管部门有关工作部署,我们从防范地方财政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协调稳健发展的角度,引导辖内银行业开展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范清理工作。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共计12户,授信总额60.58亿元,贷款余额45.86亿元,其中,辖内银行机构向荆州发放平台贷款26.08亿元,辖外银行机构向荆州发放平台贷款19.78亿元。全市平台贷款占全省平台贷款的1.4%,占全市同期贷款余额的10.28%。

(一)平台贷款区域分布情况。市级政府融资平台4家,贷款余额33.08亿元,占72.13%;县级政府融资平台8家,贷款余额12.78亿元,占27.87%。

(二)平台贷款偿债压力时间分布情况。从2011年开始,我市将迎来融资平台偿债高峰期。2011年-2015年,应偿还贷款本息合计37.28亿元,其中,最高峰值年(2011年)全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本息合计高达13.36亿元。

(三)平台贷款担保情况。以土地为主的抵押类贷款余额14.72亿元,以收费权为主的质押类贷款余额15.84亿元,财政性担保贷款余额5.55亿元(其中,政府出具的担保5.34亿元,财政部门出具的担保0.21亿元),其他担保方式贷款余额9.75亿元。

(四)平台贷款分类情况。按银监会分类标准,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分类结果显示,可以整改为公司类贷款的余额为25.67亿元,占比55.97%;可以保全分离为公司类贷款的余额为7.55亿元,占比16.47%;仍需按平台贷款处理的余额为12.64亿元,占比27.56%。

二、存在问题

2009年以来,全市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各项贷款包括平台贷款快速增长,为我市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融资平台在管理和运作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密切关注。

(一)偿债期限和地域高度集中,面临财政压力。我市融资平台贷款存在区域分布高度集中和偿债高峰期高度集中的明显特征。全市12家融资平台中有4家归属市本级,占33.33%,贷款余额占全市平台贷款的72.13%。随着国家规范融资平台贷款各项措施的落实,特别是随着公益性融资平台清理后将不再承担融资任务,不准再搞常青贷款、整借整还、建成项目每年至少两次等额还本、到期贷款不得展期或随意重组等措施出台,各级政府将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可能会使部分地区背上财政包袱,影响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银行业潜伏系统性风险,削弱其持续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从全国范围看,由于融资平台普遍存在还款现金流不确定、过度依赖财政担保且还款相对集中等问题,加之部分融资平台治理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导致信贷风险防控和整改保全措施难以有效落实,银行业面临着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我市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下一步,国务院将督促各银行业机构加强平台贷款抵押品、项目现金流、还贷条件管理,很快就会出台严格资产分类、调整提高拨备等措施,可能会使我市银行业整体经营状况出现恶化趋势,影响各银行总行对我市的区域评级和授信额度,对我市的信贷支持力度下降。

(三)平台贷款整改保全的难度较大,影响地方信用环境。经过10余年的艰苦治理,我市的信用环境有了质的变化,信用环境的持续改善,吸引各家银行机构对荆州的信贷支持不断加大,对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过程中,前期惯用的整改保全措施不可持续,如各级地方政府能够用于贷款抵押的商业用地越来越少,而且面临“两证”不到位的合规风险;用于质押的交通建设项目收费近期也难以覆盖贷款本息;各级政府及部门按照国发〔〕19号文件规定不得再为平台提供承诺或担保等,这些都给平台贷款整改保全措施的落实带来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不能很好地落实贷款整改保全措施,可能会有一批平台贷款会立即调整为不良贷款,直接影响到我市信用环境建设,进而影响我市投资形象和软实力的提升。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下一步,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监管部门的部署,全力做好融资平台贷款清理工作,总体思路是兼顾全局和局部,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既要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平台贷款的各项政策措施,防控财政金融风险,又要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支持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将主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督促指导各债权行与各级融资平台逐一会谈,明确平台贷款的分类处置措施,形成会议纪要,协调好银行债权和各方利益。二是通过统计监测、现场检查等手段,进一步摸清贷款状况和风险底数,督促银行按贷款风险定性分类,实施动态台账管理,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按现金流覆盖原则开展分类处置工作。三是加强监管问责,对工作不力、风险隐患突出的银行机构,加大行政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同时,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强有力的融资平台清理工作协调机制。平台贷款清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全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市政府应建立由市财政局牵头的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制定清理方案,整合部门资源,共同推进。特别是要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和各级融资平台按照既定承诺,协助银行做好资产保全工作,并将平台贷款清理情况作为“金融信用县市”评选的重要标准,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

(二)推进平台贷款分类处置。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特别是对现金流全覆盖的贷款,加大整改力度,确保贷款要素的合规性,争取整体划转为一般公司类贷款;对现金流基本覆盖和半覆盖的平台,通过项目剥离、公司重组、增加新的借款主体和担保主体等方式补充现金流,或通过追加股权、土地等合法足值抵(质)押品的方式,尽可能保全分离为公司类贷款。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平台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以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三)建立地方政府负债风险预警和偿债机制。建立全市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根据各县市区政府负债率、贷款债务率及偿债率“三率”上限指标,合理确定融资规模,确定债务警戒线,防止过度负债和偿债期集中给地方财政带来风险。特别是为应对即将到来的还款高峰期,要督促债务人及担保方尽快做好偿债预案工作。同时,按照贷款本息的比例,在每年财政预算中专门安排融资平台贷款偿债资金,建立偿债基金专户,并将每年土地出让金的一定比例划入该专户,由审计或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以按期偿还银行债务。

(四)切实规范融资平台运作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融资平台管理,督促各级政府融资平台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通过政府注资、改组转制、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措施,充实公司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同时,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引入市场约束,提高运作透明度,实现平台运行和管理的规范化、市场化、透明化,促进其健康发展。

篇6

为了解2021年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情况,走访调研3家有融资贷款需求的中小微企业以及1家银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微企业大部分融资贷款需求得以纾解,但流动资金需求大、贷款门槛高等问题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建行在稳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后,推出了“赣农振兴贷”业务,为符合条件的相关产业借款人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等产品的申请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进一步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利息优惠方面,大部分普惠类贷款产品利率控制在人行基准利率加0.2%以内,部分产品直接给予基准利率。

二、存在问题

1. 原材料价格以涨为主,出厂价格基本持平,采购需现金支付,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大。

调查的3家企业均表示原材料价格以涨为主且按行规行情都需要现金支付,但出厂价格因市场竞争大等原因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还有部分拖欠款,回款周期长,流动资金有缺口。

2. 受中美贸易摩擦、疫情等因素影响,企业发展受限。

调查的3家企业1家表示订单减少,经营收入下滑,2家表示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3. 融资渠道单一,银行贷款门槛高。

3家企业都申请过财园通贷款,有2家通过,1家未通过,再结合商业抵押贷款进行融资,融资渠道单一,企业出于融资成本考虑,除短期急用的融资需求外,均会选择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但是银行贷款门槛较高,对抵押物、企业及企业主的授信、失信等有相关条件要求,中小微企业申请首贷、信用贷通过率一般为70%,无还本续贷通过率一般为90%,不通过原因主要有企业主不满足贷款要求(如年龄户籍)、企业成立时间不满足准入条件、未结清债项、无有效评级和授信额度等。

银行方面,部分中小微企业出现不良贷款,银行存在金融风险。以财园信贷通金融产品为例,近年来均有不良贷款,按照财园信贷通政策出现不良贷款将由省财政厅及地方政府承担代偿责任,但资金完全到位周期长。

三、意见建议

篇7

[关键词]中日高校 教育经费 贷款融资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2-0091-07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以来,各高校的教育资源全面紧张。在政府投入不足及我国高校市场筹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也就成为严峻形势下的必然选择。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向银行贷款已经成为许多高校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一条途径,“负债经营”也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特点。而早在我国之前,主要发达国家就已开始通过向资本市场实施借贷融资的方式来筹措其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部分经费,日本就是其中之一。在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国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除了获得国家财政拨款、学费、附属医院收入以及其他竞争性外部资金外,通过贷款方式融资也是其资金筹措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中日高校贷款融资的历史

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变化情况来看(图1),日本高等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期年到70年代中期,日本高等教育进入第一次规模扩张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大约15年是其高等教育规模控制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则进入第二次规模扩张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是日本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发展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迈入了大众化阶段。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期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过渡阶段。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奉行“收支平衡”的财政原则,各高校大体都是“给多少钱,就办多大的事”经营策略,向市场筹措资金的行为鲜有发生。因此,直到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大扩张之前,高校不存在大规模银行贷款。虽然,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有少量世界银行高等教育专项贷款项目,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也出现了高校校办产业贷款和少量基建贷款的融资行为。但由于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政府主导借贷并负责偿还,且政府对贷款项目的管理比较规范,贷款资金也得到良性运作。再加上这一期间的银行贷款总体规模很小,高校覆盖面也小,因此没有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加,我国开始进入由精英教育跨入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阶段,同时教育资源与规模扩张之间的矛盾也突显出来。在当时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推动下,我国高校通过“银校合作”的方式掀起了向商业银行贷款的热潮,一股“高校贷款热”迅速席卷全国,高校贷款融资的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

日本高等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了以新制大学制度建设为基础的转变阶段。二战结束前后日本第一次生育高峰期所出生的人口,至1965年前后已经达到18岁,其结果直接导致大学入学需求增加。加上这一历史时期技术革命和高速经济成长背景下对理工科人才的需求及女子入学率的提高,政府逐渐降低了对大学设置标准的要求以吸收更多的青年入学,日本高等教育由此进入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的第一次规模扩张期。

从表1中的数据来看,从1960年到1975年日本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学生总数由62.6万人增加到173.4万人,增加了约110.8万。其中,国、公立大学学生数增加了18.6万,私立大学的学生规模增加了92.2万人。而私立大学学生数占总在籍学生数的比例也从1955年的59.7%上升到1975年的76.4%,超过3/4的学生被私立大学接收。日本战后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过程中毛入学率的提高,主要由私立大学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来实现。也就是说,日本高等教育在其大众化发展阶段的规模扩张中,本应由政府来承担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成本,却由主要依靠学费收入来运行的私立大学承担了。日本高校通过贷款方式筹措经费的历史也因此发端于私立大学。

随着学生规模的快速增加,日本私立大学的教育资源开始全面紧张,对新的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的需求不断扩大,各私立大学面临资本支出快速增加的压力。单从1960年至1963年来看,日本私立大学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扩大校园面积的土地购买及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表2)。1960年用于土地购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总额为46.9亿日元,占当年总支出的比例为15.2%。而仅仅经过三年的扩张,到1963年日本私立大学用于土地购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总额已达到了240.2亿日元,是1960年的5.1倍,占当年总支出的比例也上升至27.5%。

篇8

【关键词】科技银行 中小企业 发展策略

一、科技银行的发展背景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知识密集程度高、研发投入资金多、技术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水平高、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等特征,在整个中国产业结构和经济总量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整个经济未来走势具有显著影响。然而我国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渠道极为狭窄,银行贷款占其主要资金来源的76%,而其自身积累的资金仅占17.5%。科技银行可以弥补传统商业银行在融资方面的缺陷,能够更好地解决它们的“资金瓶颈”问题。因此,值得我们对于科技银行的发展进行讨论。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及特点

科技型中小企业简称SMEs,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密集程度高、研发投入资金多、技术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水平高、经营方式灵活多变。我国SMEs的融资特点一是风险大,融资困难。大多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为了规避自身风险,不愿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二是生产经营规模小,融资成本偏高。三是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制度影响。在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融资相对比较容易,而在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则比较困难。

三、我国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

2015年对我国SMEs筹资的首要方式调查统计的结果,结果表明,企业首先会利用企业的自有资金,这类企业占比48.41%;其次是通过银行贷款来缓解资金的燃眉之急,占比38.91%;而选择通过其它形式来筹资的企业占比非常少,仅占13%。

由上表可知,银行贷款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非常庞大,截止到2015年底,已经累计高达到251万亿元,这表示商业银行有足够的能力为资金短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青岛银行科技支行的发展概况

据齐鲁晚报报道:“青岛银行科技支行于2014年9月16日在高新区挂牌成立,作为山东省首个科技支行,它是主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发放,是配合即将实施的“千帆计划”的重要一步。近几年,青岛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数量上和发展水平上发展都比较快,另一方面,青岛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却一直是最大的难题。据相关调查,青岛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最需要的资金类型中占比例最高的是短期流动资金,相较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较长的贷款审批流程和较高的贷款成本,中小企业独特的资金需求特点是导致其较难获得银行贷款的原因之一。

五、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流程

目前,SMEs获得银行贷款主要是统借统还的方式。统借统还的流程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向被认可的担保公司申请担保的同时,提出贷款申请,在企业通过了平台中的信用评估机构的风险审查之后,将审查通过的名单交由科技银行,科技银行再根据企业资格审核的情况向科技企业发放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支付本息。{1}贷款期限一般为1-2年。具体贷款流程如图4.3:

通过统购统还这一模式,在降低贷款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交易成本,对目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筛选环节进行了简化,贷款审核过程方便简单,极大提高了贷款发放效率。

六、青岛科技支行产品创新

青岛银行科技支行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尝试,最终为我国的SMEs量身定制了适应其发展特点的信贷体系。2下表是科技支行创新产品: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完善我国科技银行,为其提供更加优质和完善的金融服务,本文提出如下一些政策建议:

七、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角度

(一)改善当前企业制度,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改制重组国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集体企业产权改明确产权关系是重中之重。

(二)强化诚信意识,全面提高企业的信用度

将企业的信用水平公开化;建立能够对其进行资信评级的由第三方管理的企业信用信息中心,从而形成外部压力和动力,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度。

(三)积极促进融资创新,开辟更多融资渠道

企业可以按照所需资金的轻重缓急来安排融资策略,同时根据自身不同特点及所处环境进行融资创新,比如绿色通道、信托以及科技企业的集体信托。

八、从科技银行自身角度

第一,科技银行需完善信贷人员结构,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弱化银行的考核标准,完善风险评估系统,制定配套政策加强风险管理,无论是贷款前还是贷款后都要对科技企业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关注,适时评估风险,增强对风险的控制水平。

第二,科技银行应进一步创新丰富产品,创新不同的金融产品,增强业务的多元化,避免市场波动和行业周期变化带来的波动。

第三,科技银行应搞好与各方的关系,包括加强与政府、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的合作,并利用这些专业机构对企业技术、市场信息认识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尽量减少自身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的情r,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

第三,加快机制创新,可以对成长期阶段的企业进行贷款,也允许部分实行债转股,为给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多融资机会,增加其盈利能力;进行制度设计,聘请行业科技和经济专家为科技银行找准发展方向,为了提高银行专业性、盈利性,要从银行的经营体制、业务内容、担保方式的设计方面深入研究。

九、从政府角度

第一,进一步加强科技银行考核力度,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完善科技银行的发展体系;同时通过高技术人才构成、市场份额比重等划分对科技型企业的认定标准,酌情对科技企业予以政策支持。

第二,健全风险投资市场,推动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积极促进风险投资机构与科技银行的合作,为科技银行节省甄别不同企业的信息成本、分散并过滤经营风险。

第三,发展专业性担保机构,通过成立具有政策导向的担保公司,以政策性担保为保护引导社会资本金积极参与到科技担保中。扩充资本金并增强担保实力。

注释

{1}统借统还贷款 互动百科 http:///gwiki/

参考文献

[1](美)熊彼特.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2]殷剑峰,王宜四.证券交易制度与多层次股票交易市场的建设[C]//中国金融论坛.2005.

篇9

吉林省创造性地推出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融资模式,激活了农民“沉睡的资本”。根据初步测算,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推广后,每年可为全省农民初步增加信贷投放200亿元,带来约75亿元的收入,农民户均年增收近2000元。

如今,这一融资模式正在吉林省60个县(市、区)加快推广,年内放款规模力争达到100亿元。

土地资源“变身”资本的个体样本

“土地还是那块土地,但是我把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梨树县物权融资公司,由物权公司为我在农信社的贷款提供保证。农信社按11.5亩土地3年未来收益计算,最后给我贷款2.8万元。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确实好。”东丰县拉拉河镇增福村农民茹凤有与记者交谈时,既兴奋又激动。

对于茹凤有来说,以前贷款真难,手续繁杂,一办就得十天半月,利率高,还得几家联保,迫不得已的时候只能借高利贷。现在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就能贷款,还能送贷下乡、办贷到户,而且利率不高,3年期的年利率仅为7.995%,既便捷又高效。“11.5亩地未来的收益权虽然流转给了平台公司,但这3年期间,土地还是我经营,获得的一切收益还是我的,只要我按时还银行钱就行了。”茹凤有高兴地说。

在梨树县蔡家镇蔡家村村民张立臣家中,记者发现了一本绿皮小册子,里面包含了19幅图解漫画和48个常见问答。梨树县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日驰表示,这本册子是省金融办专为农民编写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操作指南》,通过漫画的形式让农民一目了然。

面对记者,办理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张立臣说:“为切实保护我们的权益,这册子里说我们最多只能将自己手中耕地面积的2/3用于保证贷款,留下1/3作为口粮田,万一还不上贷款,也不会因此失去基本生活保障,而且土地在流转期间,政府下发的种粮补贴等仍属于我们。”

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创新之处

记者调查发现,在农村,农民自身缺少可抵押物,而囿于现行的法律,农民手中被认为很值钱的土地不能通过抵押、质押的方式取得银行贷款;对银行普遍采用小额信用贷款和小额联保贷款方式,农民觉得不容易找到拥有公职、愿意担保的担保人,而且手续较繁杂。

吉林省金融办主任高材林告诉记者,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资产,农村金融创新,必须做好做足土地的文章。土地金融路子通了,农村金融的主渠道就会畅通,农村金融市场就会活跃起来。

那么,如何让农村土地“活”起来?对此,吉林省开展了一项重要的金融产品创新: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农业用途的前提下,首次以土地未来收益权作保证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

吉林省金融办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处处长苗忠有告诉记者,依照这一模式,农户必须取得政府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自愿将其一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具有农业经营能力的县级物权融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政府成立的公益性平台),物权融资公司再将土地转包给该农民经营,并向金融机构提供保证,出具愿意与农民共同偿还借款的承诺,金融机构按照统一的贷款利率,向农户提供贷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利率按照基准利率上浮30%执行,大大低于目前农户信用贷款平均利率和民间借贷利率。

马日驰说:“我们就是在金融机构和农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桥梁的基础就是土地收益权。为了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贷款前对农户的资信状况、借款用途进行严格把关。”

篇10

【关键词】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贷款风险 治理政策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1998年)。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一方面是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是农村城镇化开始起步。为缓解市政建设的巨额资金需求与政府财力相对不足的矛盾,部分区域的地方政府开始开办了一些“市政公司”、“城司”或“交通公司”等经济实体,承担起为市政建设投融资功能,成为了最初意义上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2)发展阶段(1999年—2009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范围进一步扩大,多数二线城市甚至部分县级政府都开始设立类似交通公司、城司、国资经营公司、开发投资公司之类的平台公司,借助地方政府信用,间接向银行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典型的做法就是利用“银政合作”框架下的“打捆贷款”,将分散的建设项目,由单一借款人统一整合,统一履行借款和还款的责任。

(3)整治阶段(2010年—至今)。随着次贷危机快速探底,全球经济陷入持续低迷,中国政府为救市而进行的巨量投入引发的问题也开始暴露,政府融资平台短期集中大量借款导致财政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始凸现,引起了中央政府与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监管部门开始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组织清理,清理整治政府融资平台成为银行业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2、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现状

(1)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状况。2012年底,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总规模达到11万亿元,增速为11%。2012年底中国银行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9.2万亿元人民币,占银行业贷款余额的13.8%,同时,2012—2014年三年内有35%的平台贷款将要集中到期,地方政府平台仍处于偿债高峰期。

(2)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方式。首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总负债的90%来自银行借贷,其中,来自工行、中行、建行的贷款余额约占三成,其他商业银行约占15%~18%,国家开发银行占六成左右。其次,城投债自2005年启动以来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城投类债券累计已达6367.9亿元,较上年增加3805.9亿元,同比增长148%。

(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的主要投向。地方融资平台资金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较高,主要包括城市路桥、轨道交通、城区开发、土地储备、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卫生、新农村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这些项目大多是无收益项目或低收益项目,致使整体盈利率低下。

(4)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还款来源。融资平台贷款的还款来源包括项目和企业经营活动、资产转让(含土地转让)、投资收益等所产生的资金,以及根据其他约定所获得的资金,如政府回购、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政策性亏损补贴、划拨经营性资产等;主要通过自有资产、项目收益权、回购协议项目下收益、收费权、资产转让收益等向银行提供质押担保。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分析

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基本可控

(1)从债务规模看。至2012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如果按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全部转化为政府偿债责任计算,债务率为70%。

(2)从债务结构看。我国政府性债务以内债为主,2012年末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债权人主要以国内机构和个人为主,而且地方政府性债务是通过多年累积而形成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通过自身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偿债能力不断提高,偿债条件不断改善,逾期违约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3)从偿债能力看。除财政收入外,我国地方政府拥有的固定资产、土地、自然资源等可变现资产比较多,可通过变现资产增强偿债能力。此外,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给地方经济和政府收入创造了增长空间,有利于其偿债条件不断改善。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1)治理结构不健全,平台贷款面临较大的合规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基本上属于国有独资公司,人事管理、具体业务都受到地方政府实际控制。在实际融资过程中,项目往往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另外,多数融资平台没有建立和执行严格的风险管控制度,不按贷款用途使用贷款或随意改变贷款投向、以其他项目贷款作为建设项目的资本金、因为项目规划不当造成信贷资金闲置等损失浪费和违反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等问题时有发生。

(2)过量举债,平台贷款面临期限不匹配性的违约风险。一方面,融资平台对外融资多以银行的中长期商业贷款方式进行,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过低,缺乏持续融资的顺畅通道。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与融资平台对资金量的盲目追求,导致部分平台超额融资。一旦还款来源得不到保障,融资平台资金链就可能断裂,从而将财政危机引入金融体系。

(3)信息不对称程度高,平台贷款风险评估困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被纳入预算外管理,游离于公共监督体系之外,使得财务信息缺乏透明度。银行针对具体融资平台法人或项目放贷,难以了解辖区融资平台总体融资情况和偿还安排,而政府融资项目往往与多家银行分别签订协议,银行间没有共同的信息平台,只能凭借不完整资料进行评价,难以监测资金流向。

(4)政府承诺缺乏法律保障,平台风险缓释不充分。为了保证贷款安全,银行一般要求融资平台借款有政府财政担保,承诺将还本付息支出作为预算支出,但政府举债仍是制度外融资,没有相关法律和制度予以保障。根据我国《担保法》规定,地方政府出具的还款承诺函、担保函不具备担保效力。同时,政府进行投融资操作往往缺乏中长期规划,财政监督不到位,财政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不健全,进一步加大了贷款潜在的风险性。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治理策略

1、短期策略: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平台债务不违约

(1)妥善处理存量平台债务。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应区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清理核实。当务之急在于扎实推进存量平台贷款整改,将平台贷款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确保项目手续齐全、合规合法,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满足监管要求,抵押担保足值合规,不得接受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机构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担保,不得接受公益性资产作为抵质押物。

(2)强化平台贷款监管。在推进存量平台贷款整改的同时,监管部门要继续强化对新增平台贷款的管控,要求商业银行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新增平台贷款风险:一是严格落实借款人准入条件,按照商业化原则履行审批程序,审慎评估借款人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二是严格规范对融资平台公司放贷管理,切实加强还本付息现金流缺失等各种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三是健全和完善平台客户的名单制管理,严格平台客户准入管理,严控新增授信。

2、中期策略:统筹规划,健全完善平台融资体制

(1)规范平台公司的管理。一是对现有平台公司实行分类管理。对运营状况较好的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将经营性资源、国有资产注入融资平台公司的方式完善公司的资本结构。对还款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性资金的融资平台公司,要在落实偿债责任和措施后,剥离融资业务,不再保留融资职能。二是对新设平台公司实施严格准入。加强融资平台公司土地登记与管理的合规性,注入公司的土地必须经过合法划拨或“招、拍、挂”程序,地方政府在出资范围内对融资平台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实现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内部化。

(2)拓宽平台公司的融资渠道。地方政府应合理预测可支配财政收入,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平台公司融资市场,改变平台公司融资渠道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的局面。地方政府可充分利用我国日益完善的金融市场和日益丰富的融资产品,鼓励平台公司通过资本市场改善融资结构,寻求直接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产业投资基金、信托计划、资产证券化等多种直接融资手段,合理发展BOT等项目融资方式,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平台项目,降低银行系统风险的积聚。

3、长期策略:标本兼治,构建科学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

(1)发行债券,改变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从长期来看,我们应在考虑财政支付能力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达到政府债券逐步替代银行贷款。有现金流的公司,按商业原则,由银行提供贷款,甚至直接上市融资,变成普通商业机构;对公益性无现金流的公司,应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偿还其存量贷款,解决其新增资金需求,银行逐步从完全意义的平台公司融资业务合作中退出。

(2)明确责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一是加大地方债务集中统一管理的力度。今后,需要强化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集中统一管理的力度,有效制止地方政府随意融资。二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应当尽快建立有效的债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设置完善的评估指标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及时对地方财政的运行情况及债务风险状况作出判断。三是构建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中央政府选择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级公司,从地方财政状况、地方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治理三个方面,对地方政府信用进行评级,确保地方信用状况的公开透明。

(3)深化改革,建立合理的财税体制。一是适时重检和改革分税制,改变地方财政积弱状况。适时启动新一轮分税制改革,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做到合理分账,并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管理权,做强、做大地方的支柱财源。二是改革“土地财政”的增量收益方式。应借鉴国际经验,从两个方面改革土地财政的收益方式:一方面,改土地批租制为年租制,把一次性收取70年全部土地出让金的“批租制”改为按年度分期征收土地出让金的年租制,把土地出让金分为存量土地资源(绝对地租)和增量土地资源(级差地租)两部分,按年度征收;另一方面,征收土地财产税,包括土地使用税、物业税、房产税三个税种,特别是要尽快开征物业税,将由土地增值所形成的那部分级差地租并入物业税征收。

【参考文献】

[1] 冯进路:当前及“十二五”时期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2).

[2] 莫兰琼: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