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融资范文
时间:2023-03-27 09:1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票融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从村里定下上市大计之后,小帅和王军及赵银子等一班人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几家圈内的兄弟企业,他们获得最多的建议就是企业必须在内控和合规管理上下大气力。因为一般来说,今年新生的企业大都存在业务上去了,管理没跟上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大部分创业人员均是技术或销售起家而对企业管理或生疏或疏忽,特别是企业在初创阶段的两年里,抓业务搞产品是重中之重,当企业初步形成了市场地位,开始有了一批客户,并且收入和研发逐渐起色和小有成就后,创业者会寻求更大的目标,上市、融资日渐摆上他们的日程。
期间,当投资人做尽职调查时,不少企业家才被告知企业内部事务处理不合规,诸如,收入确认方法、劳动保险、人事聘用、股权结构等等,一一出了问题。面对投资人,企业家们无疑是想获得他们的青睐,而由于触及的企业问题的严重程度要么造成企业价值被低估,要么投资人被企业的内部混乱情况吓退。小帅和团队在走访了历经融资或上市筹备的圈内企业后被深深触动了,回到公司小帅找来王军和赵银子深入探讨了村里准备上市前的各项要筹办的工作,为了取得专业级的企业改造效果,小帅他们在走访中得知“创智合规”在行业内从事企业治理咨询久负盛名,大家一致同意聘请专家级的创智合规来为村里再造内控架构和战略规划。
小帅请来了“创智合规”的专家初步探讨了村里的治理方向和目标,同时表明诚邀“创智合规”先为村里进行企业诊断并拿出治理建议。“创智合规”的收费价格不菲,一般企业承受不起,小帅提出用部分股票加现金的方法来使村里支付“创智合规”的服务。村里团队明白,如果全部以现金来支付此笔费用,“创智合规”顾问公司是按村里业务流量,即以业务营收规模计算顾问费用,这对当期运营现金流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给村里打造钢筋铁骨般的身躯,小帅和管理团队反复研究后,一致同意聘请顾问公司进驻,作为上市前两年的中长期治理顾问。
但大家须明白,企业以目前股票来支付顾问费用,从融资角度来看其成本最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行业内一般认为现金充足的情况下,以现金支付成本最低廉;其次是银行贷款来支付,贷款会相应产生利息费用和担保品等相关的成本支出。但从投资角度看,这两种形式存在机会成本,即用现金或贷款支付顾问费的同时,有没有其他投资机会,而这些投资机会是否会带来更大额外收益。如果回答为有其他机会而且会产生额外收益,毫无疑问,此现金或贷款应该优先用于这些机会,否则这笔现金或贷款就可以先行支付“创智合规”咨询公司的顾问费用,而不应用股票去支付顾问费。
篇2
2、签署期货资金合作协议。收到合作协议后,请您务必仔细阅读协议条款,尤其是关于账户风险监控细则的条款。正确理解风险监控细则对于配资交易者是至关重要的,如您对这部分内容存在疑问,请务必在协议签署前与客服人员联系。
3、存入风险保证金。账户查验无误后,交易者按合同约定金额及账号支付风险保证金。
4、正式开始交易。确认到款后,账户正式交付给交易者进行交易。
篇3
论文关键词:股票质押融资 当前大力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成为共识,随着股市规模的El益扩大和国有股、法人股的逐渐流通,一个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正在形成。但由于我国直接融资的发展一直较间接融资相对落后,因此在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的过程中,往往会因市场资金供给不足引起供求失衡并导致股价水平大起大落,从而影响股市固有功能的发挥。所以,以股票质押从银行融资的方案也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证券公司融资方案终于可以正式实施。但是,这一方案只允许证券商进行融资,而其他社会法人、自然人等则被排除在外,这是不符合经济学的效率和公平要求的。为此,本文从更深、更广的意义上对股票质押融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操作办法做一探讨,以期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融资方式,从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一、股票质押融资的必要性
与任何社会产业一样,股票市场中的各方参与者往往在面临一定的商机的时候,不能完全依靠自身所拥有的资本实力去达到预期的全部效果,他们需要大小比例不等的融资来支撑一个完整的获利计划。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无法奢望社会中每一个拥有闲置资金的成员去充当资本经营者的角色,因此,融资行为,当其风险被加以适当控制之时,无疑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加速器。现代世界经济之所以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正是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社会融资规模、速度、质量的大发展。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着比社会经济的其他部分更甚的融资需求,具体说来,有以下一些方面的需求:
——证券商的需求。证券商从事的各项业务无疑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即使世界级的券商在自有的大量资本金之外,仍然需要有大量的负债经营,更何况我国券商由于多种原因,资本金极其薄弱,并在运作中滋生出种种痼疾,很难充当股市发展中生力军的角色。比如在承销业务中,随着市场化的发展,风险与El俱增,近两年的配股业务中,券商包销相当部分从而成为大股东的现象屡见不鲜,资金压力十分沉重;又比如在自营业务中,由于我国股市资金流的时空特点所致,往往上升行情急促短暂,而下跌则是漫漫无期,这样在缺乏做空机制的条件下,券商往往因融资手段的缺乏而面临窘境,待机时间太长则资金成本巨大,而缺乏预备资金,则当行情来临时往往不及调动头寸。而这种情况反过来又会加剧行情的投机性,即当行情来临时,由于普遍资金需求大增、资金成本畸高,行情的性质又是“时间紧,任务重”,券商自营只能越来越多地采用“高举高打”的战术,使得股市暴涨暴跌;甚而有些券商会铤而走险,干脆长时间“坐庄”炒作股票,以减少资金的闲置成本。即便在经纪业务中,营业部的建设所需投入往往对于券商的资本金而言,也是一笔重大的开支。去年以来,不少券商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充实了资本金,这对提升券商资金实力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相对于股市大发展对券商的要求而言,仍然是不足的。
——其他法人机构的需求。随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法人机构涉足股票市场。有关管理层对“三类”企业投资股市所开的绿灯使得这一趋势更进一步地加快。不论买卖股票的目的是投资还是重组,都会遇到如前所述的财务杠杆问题,而且,举凡世界上的重大重组购并案例,几乎无不受到质押融资的支持,惟有此,优质资产才能加快向优秀资产经营者转移的步伐。但是在我国,通过二级市场进行的资产重组购并中,由于缺乏了这种支持,使得重组购并者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困难,有时只能通过二级市场的进一步炒作,弥补资金成本,这就使得市场人士经常要指责此类现象为“假重组(收购),真炒作”,从而使得重组购并的真正价值难以实现。
——个人投资者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我们已经逐渐接受了这样的一个观念,就是在市场经济中,个人与法人机构之间作为市场参与主体而论,从根本上来讲,应是公平的。在证券市场中,这一观念同样是如此。一方面,近年来,许许多多的个人投资者以他们脆弱的肩膀扛起了我国股市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担,有的还承受了重大的牺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保证他们应该享有的融资权利,保证他们在掌握商机上与机构投资者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另一方面,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企业管理层通过“融资购并”的方式同时成为企业的所有者或所有者的一部分,从而使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可以预计,这将成为一个广泛被采用的方法,而这同样需要得到股票质押融资办法的支持。
二、股票质押融资的可行性
人们之所以长期以来对股票质押融资的可行性存在着种种怀疑,归根结底是与对现代金融的误解相关联的,即认为股票市场存在着高于其他经济市场的风险,但事实上自古典经济学以来没有任何经济理论支持这一点,马克思所指出的平均利润率规律当然同样也适用于股票市场。股票的背后并非虚无缥缈,而是有实物经济为支撑的,因此我们也没有理由怀疑它是可以作为融资抵押物的。当然,与其他抵押物一样,它的抵押值如何确定,体现着贷款者和抵押融资者之间的能力比较,我们至多能说的是,我国银行业在这方面水平还较为有限,因此可能需要一个渐进的有控制的开放过程,但这决不是永远不开放的一个理由。进一步来说,如果其他行业都能够得到较为充分的抵押融资,而唯独证券业不能,那么社会资源的配置由于这种被人为扭曲了的融资制度安排而带来的不同收益率,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也不会是适当的。事实上,只要观察一下近年来的融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对证券业的融资(有许多这种融资是不合法的,或者比较委婉的说法是“体制外”的)无论从收益的角度还是从风险的角度而论,都比房地产业和许多国有夕阳工业的情况要好得多。一个简单的实证事实是,排除新股和新开发楼盘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从1994年至今,股票市值一直在上升,而以中房指数为代表的楼市行情则始终处于下降通道中。这些无疑可以说明以股票为质押物的融资并不比其他质押物融资更具有风险性,并且实际上我们早已有了先期的广泛试验,现在不过是像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所遇到的许多事情一样,到了“堵歪道,开正道”的时候了。
在认识观念逐步澄清的同时,各种客观条件也使得股票质押融资业务具备了正式推出的良好环境。首先是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地位的提高,以及标志性的《证券法》的通过,为这一业务的开展在理论上扫清了根本性的障碍,国企改革进入攻关阶段和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迅速完备,使得推出这一业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其次,国有银行加速变革,日益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使这一业务的主要参与主体之一逐步具备开展这一业务的能力;再次,加入WTO的压力,也使得开放这一业务的契机日益成熟:最后,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经过了多年的考验,承受风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也为这一业务的推出做好了准备。
三、股票质押融资的操作办法
股票质押融资的具体操作办法有以下一些,即市值法、净资产值法、市盈率标准法、现金分红派息法、面值法等。
——净资产值法。净资产值虽可作为一项抵押的标准予以考虑,但考虑到银行在面I临抵押物风险时,主要考虑的是变现性因素,所以市价标准似比净资产值标准有着更强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更何况国内上市公司由于信息披露方面的原因,净资产值的可靠性面临的问题也不小,在类似ST郑百文那样连续发生巨额亏损、净资产值迅速销蚀的案例中就可以看到这其中的巨大风险。事实上,目前国内银行在上市公司法人股质押的问题上对净资产值标准也已普遍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以免如棱光、大东海等事件的再次发生。
——市盈率标准法。市盈率标准的优势仍不及市价标准,同净资产值标准一样,银行就抵押物而言,更看重的是即时变现问题,而非股票的“内在价值”,银行不是证券投资机构,不应去从事巴菲特式的价值发掘,也没有必要去评估复杂而困难的“股票定价”问题。——现金分红派息法。有人主张以现金分红派息情况作为抵押的依据,该种方案我们认为缺乏可操作性,因为现金分红派息方案全部由上市公司董事会决定,银行无法控制,以股息作为还款来源不甚可行。国内又盛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风,该项主张除引发一新的炒作题材之外,实际意义不大。
——面值法。面值虽无太大的实际经济意义,但在股票质押融资的试点阶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用面值作为质押物价值这种“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倒也有可能是一种降低交易费用、最大限度减少股票质押融资中可能的种种寻租行为的一个不失为稳妥的好办法。按照这一标准,再将亏损公司排除在外,并根据我国股市中所有股票均远远高于面值的现状,就可将银行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
——市值法。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股票质押融资作为质押贷款的一种方式,银行一般对于成熟股票市场的流通股,依据其业绩、行业、是否成分股等因素区分情况给以不同的抵押率,再乘以市价(或一段时间内的市价均值)计算银行认同的抵押物价值,以核发贷款。当市价下跌使得认同的股票价值低于贷款金额时,银行要求借款人补足抵押物(股票)。
具体到我国情况,《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股票质押率最高不能超过60%,质押率是贷款本金与质押股票市值之间的比值。”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属于新兴市场,各项制度正在建立,信息披露有待规范,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其他基本面情况不易把握,另外股价波动较大,即使绩优股按市价为基础核定贷款额仍然不好把握,所以有必要结合具体情况就抵押的具体标准做一探讨。
市价标准作为一种国际上成型的方式,另外考虑券商对融资数量的实际要求,在谨慎保证银行资产安全性的原则下,仍可实行。具体做法是:
——与抵押率相乘的市价不能是一个时点数,应是一个3~6月的平均数,并最好有成交量作为权数。
——按上市公司历年业绩、所在行业、是否成分股(该因素权重不宜过大,因国内在成分股设置上问题仍大,湖北兴化就是一例)、是否完全投资主体(国内众多上市公司只是一个厂中的一个车间或几个车间的情况并不罕见)等分别设定权重、折扣率,最后把这些因数加权平均得出一个抵押率。这实际上涉及一个证券评估的问题,国内虽已有几家独立中介机构尝试,但效果不佳,建议刚开始时多用硬性指标,虽有可能使结果缺乏前瞻性和灵活性,但符合稳健原则。
——现行办法把最高抵押率控制在60%以下,但是这个高限也应要求各银行由低往高,逐步提高,不要一步到位。如果抵押率太高,则有可能发生券商用高额利润诱导银行违规,一旦贷款逾期,银行资产保全工作困难极大,因为上千万的股票如果立即变现会引起股价大幅下滑,不但市场遭受打击,股票抵押贷款的初衷难于实现,银行的质押股票变现收入也不太可能大于当初贷款额。如分批出货,则巨额资金的占压将给本已艰难的银行经营雪上加霜,并易导致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相混淆,而使得股票质押融资业务最终面临窘境。
结合现在我国券商和银行的情况,笔者认为,按市值法作为质押标准,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后续问题。比如,当股市市值因行情暴跌而急剧大幅萎缩时,券商的头寸也往往会陷于困境,一时难以补足抵押物;而银行如立即就此对抵押股票作平仓处理的话,又会恰逢市场中对手盘稀少的困境,以计算机程序控制卖出股票的话,必会导致市场的大幅下跌乃至崩溃,而以人工方法作相机处理又面临着专业人员缺乏、银证业务混淆等困难。另外,为应急处理质押物,银行又有必要在交易所开设专用证券买卖席位,而这又与我国现行的证券管理法规相抵触。也正因为这样一些问题,所以在最近出台的有关办法中,对贷款的数额、期限(最长为6个月)、获得贷款的券商资格(必须是综合类券商)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显然,在这一办法的出台上,就目前而言,象征意义仍大于现实意义。这一方法的完善,仍然取决于我们证券市场其他各项改革措施的综合推进。另外,由于我国市场的特殊性,一级市场往往供不应求,考虑照顾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可以设想以其持股之市值向其发放短期之用于申购新股的贷款,这一贷款无论市场好坏均无风险可言,而银行或券商又可取得较为可观之稳定收益,何乐而不为。
篇4
二、融资融券的作用和功能
第一,融资融券可以对我国大陆的股市单边市的现状进行改善,在海外的主要证券市场中,融资融券已经是一项成熟的常规业务,而在我国股票市场依然处于典型单边市局面,取得收益只能靠做多,不能做空。如果想得到差价收益只能依靠买进后高价卖出。但是,融资融券实施之后股票市场上涨的时候投资者就可以依靠向指定的证券公司融资的方式来放大操作的规模,从而获得盈利。在股票下跌的时候,投资者也可以依靠向券商借人该股再卖掉的方式等该股下跌再买人还给券商,可以获得差额,从而实现盈利。由于单边市存在着容易产生暴涨和暴跌的问题,盈利心态极易导致股市疯狂追高,股价脱离基本面,一旦出现危机,下跌就会失去控制。融资融券作为双向的交易制度,对于股市的暴涨暴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二,融资融券在对资金和证券进行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投资风险。放大了资金的使用率,也放大了风险。通过融资提高资金使用率,通过融券提高股票使用率,均可以使风险放大。对于券商来讲,融资风险在于抵押证券产生的非系统性的风险,也就是证券公司向投资者提供资金,而投资者所选择的股票记忆出现经营问题。另外,投资者违规操作也会带来风险。再者,交易时也会带来风险。融券风险对于券商来讲较小,对于投资者风险较大。
第三,现货市场出现做空机制可以为未来的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做好准备。股指期货作为金融创新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他的推出需要两个条件:一方面是权威的符合各方限制的股票价格指数。另外一方面是做空机制实验。融资融券即为可以进行买空卖空的信用交易,其风险以及杠杆效应远远比期货做空要小。融资融券获得成功,股指期货将很快推出。
第四,融券业务推动对冲策略的广泛应用。所谓对冲指的是投资者在为了避免活着减少风险采取的与其所处地位相反的操作行为。首先,对冲增加了市场交易的机会,制造出更多全新的交易策略。其次,可以化解系统风险,由于我国银行系统持有贷款和存款头寸,而这些头寸可以在经济繁荣时带来良好的收益,经济放缓时则带来风险。
三、融资融券对股票市场质量的改善
第一,强化了价值投资理念,使大盘的蓝筹股提高了投资地位。上海证交所的融资融券细则规定:可以作为融资进行买入或者融券进行卖出的标底股票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上市交易时间不少于3个月。二是融资买人的比到底股的流通股满1亿股或者流通市值满5亿元。融券卖出的标的股的流通股本满两亿股或者流通市值满8亿元。三是股东满4000人。四是过去3个月之内,每日换于率不会低于基准指数日平均换于率的20%,每日平均涨跌幅度的平均值和基准指数的涨跌幅平均值其偏高值不高于4个百分点,二期而波动幅度不高于基准指数的波动幅度500%。五是股票的发行公司已经完成股权的分置改革。六是,股票交易未被特别处理过。这些条件都使大盘的蓝筹股投资地位明显的突出,借以使价值投资理念得到了强化。
第二,投资者可以融资,给市场注入了新的资金。专家统计,对风险的权衡使各个市场都会限制融资比例,但是融资融券会给市场注入新增资金,有利于促进交易的活跃度,有利于市场交易量的增加,经济业务的总收入了得到增加,从而使证券公司的收益得到了提升。
第三,有促进市场活跃度,完善价格发现功能的作用。融资交易者在市场上的活跃度最高,最能发掘市场的机会,起到对合理定价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信息快速反应。欧美市场的融资交易者其成交额占整个股市成交量的18%~20%,我国台湾甚至可以达到40%左有。所以,融资融券对整个市场的活跃度都会起到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卖空机制将会改变单边市局面,有利于价格发现的完善。
第四,融资融券的引入可以带来新的盈利模式。融资给投资者的投资带来了可以借助的杠杆,融券可以实现下跌状态下的应力。这些都是全新的盈利模式,传统的盈利模式职能先买后买,没有期货和信用交易,所以职能依靠股市上涨来盈利,盈利的方式十分单一。但是,融资融券带来的信用交易,可以不限制市场涨落和个股涨跌,一旦预测走向正确,上涨下跌都恩给你获利。杠杆效应还可以使获利夸大。
篇5
一、股票市场融资和产业结构升级
股票的主要作用就是融资,即股票的发行者发行股票,人们购买股票,这样就实现了资金的定向流动,使得普通大众手中多余的资金流向资金的需求方。由于我国在最开始的时候一些国有企业缺乏资金因此设立了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不仅仅能够融资,它还有很多的功能,例如股票市场可以进行资源和风险的配置,而且由于各个公司发行股票的价格时刻会有些波动,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波动来获取相应的信息等。但是在我国股票并没有显示出它的综合功能。
产业结构升级主要就是指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结构演进主要指再生理论、库茨涅兹对产业结构演变的总结等等。产业结构优化主要指转化能力和产业的效益优化,其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在静态上讲指的是三大产业所占的比例要合理,动态上讲就是各个产业的增长要和发展的速度相一致。保持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使国名经济快速高效的发展,同时可以使各个部门之间实现协同,促进环境人口等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及其不平衡,农业发展的基础非常薄弱,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也很不平衡,第二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一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主要是以重工业为主,而且发展也不是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的。1978年之后,我国的三大产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所占的比重在下降,工业的比重是先增长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所占比重是持续上升的。
30多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调整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问题,例如在调整的过程中不是平稳的发展变化的而是有一定的起伏性,很多的行业都出现了生产的产品过剩这一现象,近几年钢铁煤炭行业是最明显的实例,同时各个地区的产业发展也很不平衡,虽然第二三产业的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其技术行亮和创新能力并不高。
三、股票市场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因素的影响,而股票就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新的契机。股票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融资,例如企业要大力发展物流业,可是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立功能健全的物流配送中心,这时候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来进行融资,先借助他人的资金进行运作,在一定的时期在进行分红等。通过融资可以解决企业的发展困境,同时通过融资企业、政府、国家还可以通过将大量的资金投放到科学技术等研究方面,促进技术的发展,发展相关的产业这样就能够促进产业的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所以有些学者就指出股票是产业转型的助推器。
通常研究股票融资对产业转型影响的时候都采用动态面板的数据模型经行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指标,首先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指标,经过很多学者的总结得出产业结构模型升级的指标是指在总的GDP中第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证明;其次就是股票的融资指标,这个指标也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但是我们通常选用的就是股票市场融资额与GDP的比值来衡量;此外还有控制变量即信贷的融资指标――GDP中信贷融资所占的比重。建立动态面板的数据模型研究股票融资等指标对产业结构升级指标的影响。
股票融资可以优化配置市场资源,是资金流向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服务业上。产业的发函本身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不断的调整自身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股票融资就能够引导资本向着服务业的方向发展,从而也能形成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同时股票融资还能够提供相应的信息,是人们尽快识别市场上存在的风险等并进行下一步的规划;股票融资有很强的流动性,能够很好适应风险投资,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投资的目的并不是时刻拥有资金而是让其能够快速的运转,实现高收益,这时就能够撤回原始投入的资金,实现资金的循环,刺激对下一项目的投资,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股票融资能够提供一个优质的并购平台,这样就使得发展迅速的上市公司能够很容易的并购一些存在问题的公司,从而更加优化产能和资源的配置,使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股票融资在我国发挥了很大的功能,利用股票融资企业可以迅速的拥有大量的资金,使得社会储蓄变成长期的资产。在我国股票融资很好的反映了国家的政策和制度,2001年的时候国家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在此之后经调查由股票融资发展的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占7.46%,金属冶炼占8.29%,化学制品占39%,都比没有实施政策的时候有了显著的增长,这就表明国家的政策可以通过股票融资来体现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
篇6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应用了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金融行为和现象的学科。它有两个基本的研究方向:一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投资者心态”模型,主要是探讨现实中投资者会产生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的问题。二是市场并非是有效的。也就是所谓的无效市场模型,主要是探讨金融噪声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意义上的资产组合定价问题。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假设出发,从人的角度来理解市场行为,充分考虑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和实际投资决策行为对股价的决定(变动)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我们理解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2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非理性分析
在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假设这个问题上,无论是从现实表现还是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来看都是很难被支持的。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只有十余年的时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在市场制度建设方面上还不够完善,而且作为市场主体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投资知识和技巧方面都也不够成熟,普遍存在着投机心理。与西方证券市场相比,投资者非理性特征明显,非理性投资行为显著。正是这些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特点,中国证券市场波动大,证券市场的价值发现、资源配置功能削弱,市场的有效性降低。
2.1个人投资者非理
2.1.1个人投资者非理表现
(1)我国个人投资者风险分散化较差。总体来看我国个人投资者持有十分少的股票,平均仅持有2.09家公司的股票。相比较而言,朱宁(2002)的研究报告说美国个人投资者平均持有4家公司的股票。因此,平均来说我国投资者分散化明显不及美国投资者。
(2)我国个人投资者交易十分频繁。我国股市中的个人投资者和国外成熟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相比,展现出极其明显的高频率交易特点。作为价格接受者的个人投资者,其过高的换手率与较低的持股时间直接降低了投资收益率。
(3)个人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由于我国股市缺乏足够的蓝筹股和绩优成长股,股市存在着高投机性、高换手率,以及市场和个股频繁和剧烈波动的特点。多数个人投资者对公开信息反应不足,而对私人信息过分自信,表现出心态浮躁,短线投机观念,“追逐热点、短线运作”的投机方式成为主流。
(4)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明显。
2.1.2个人投资者非理分析
(1)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从而,投资者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抑或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大量的投资者在一段时期内买卖相同或相近的股票,在同一时间内进出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中“一夜暴富”的赌徒式心态充斥着整个证券市场,人们为了获取利益甘愿超越制度与道德约束甚至不择手段,然而证券市场上的羊群行为使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和证券价格变化产生联动性和趋同性,从而导致个股价格变化和市场指数变化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引起大量的“跟风”和“跟庄”行为,而这些行为往往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庄家利用,反过来又增加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性。
(2)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行为,表现为投资者对赢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当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当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者,愿意继续持有股票。投资者在证券投资时,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盈利的股票,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股票,由风险厌恶转向风险寻求,其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风险偏好不一致,即存在处置效应。
(3)过度反应。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是指由于某一事件引起了股票价格的剧烈变动,超过预期的理论水平,然后再以反向修正的形式回归到其应有的价位上的现象。在股票市场(其它领域人们也有可能如此),广大投资者得知某一事件后,往往会对未来股价过于乐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上涨;或者对未来股价过于悲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下跌;经过一段时期,在投资者能够合理评价、修正事件的影响时,股价会产生反向修正,即原来超涨的或者跌幅低于理论水平的在反向修正中便会超跌或者涨幅低于理论水平,而原来超跌的股票或者涨幅低于理论水平的在反向修正中便会超涨或者跌幅低于理论水平。
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来看,过度反应是由于投资决策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系统性心理认知偏差造成的,投资者面对突然的或未预料的事件时,倾向于过度倾向当前信息并轻视以往信息,从而引起股票的超涨或超跌,当投资者了解事件的实际意义时,股价的超涨超跌现象就会反转,最终恢复到理性的内在价值区间。
2.2机构投资者的非理
基金是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最关注的。因此,对于我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众多研究均指向证券投资基金。
(1)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并且投资基金在卖出股票时的羊群行为要强于买入股票时的羊群行为。
(2)从股票历史收益分类检验来看,相比交易历史收益率一般的股票,投资基金在买卖历史收益率极端的股票时羊群行为更显著,并且基金在交易历史收益率好的股票时,羊群行为程度要重于交易历史收益率差的股票。
(3)从股票流通股规模来看,投资基金在交易所有规模的股票时均表现出较显著的羊群行为,而且随着股票流通股规模的变小,基金间的羊群行为程度呈上升趋势。这表明,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表现出对小盘股的青睐。
3中国股票市场非有效性
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设(EMH)由三个逐渐弱化的假设组成:第一,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投资者可以理性地评估资产价值;第二,即使有些投资者不是理性的,但由于他们的交易是随机产生的,交易可以互相抵消,从而不至于影响资产的价格;第三,即使投资者的非理并非随机产生而是具有相关性,他们在市场中也将遇到理性的套期保值者,后者会消除前者对价格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并不总是规避风险,由于启发式偏差和框定依赖的存在使投资者无法做到理性预期,从而无法达到效用最大化。因此,心理学证据将对依赖投资者完全理性才能成立的有效市场给予致命的打击。依据对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的分析,中国的证券市场并不满足以上几点假设。第一,中国证券市场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在投资中表现出非理,如“羊群行为”、“处置效应”等,这些非理具有系统性,持久性,从而无法相互抵消。第二,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的不完整性和不及时性存在较大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即使理性投资者也难于做到理性地评估资产价值;第三,中国证券市场存在不规范性,机构投资者有一定的操纵行为,价格更多地表现为单边行为,针对某个投资品种的主流资金,其交易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难以有相反的资金力量去平衡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第四,中国股市的交易规则和手段相对落后,不存在套期保值或反向对冲工具,即使理性投资者想套期保值也比较困难。
4行为金融理论投资者应该选择的投资策略
4.1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一种做多损失的股票同时做空盈利的股票的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是最受投资者关注的策略之一,是投资者对信息过度反应的结果,其主要论据是投资者心理的锚定和过度自信,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反应造成盈利者易于高估股价而损失者易于低估股价,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反向投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这是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实践中,过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现的结果,通过一种质朴策略即简单外推的方法,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业绩较差的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业绩较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4.2惯易策略(动量交易策略)
惯易策略是指分析股票在过去相对短时期内(一般指一个月至一年之间)的表现,事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筛选”条件,只有当条件满足时才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它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赌博、投机心理有关。动量策略与反向策略正好相反,即购买过去几个月中表现良好的股票,卖出过去几个月中表现糟糕的股票。行为金融定义的惯易策略源于对股市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Jegadeeshkg与Titmna(1993)在对资产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进行研究时发现,以3至12个月为间隔所构造的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呈现连续性,即中间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的惯性效应。证券投资基金制定惯易策略,认真研究、分析市场信息,可以大大拓展其获利空间和增强其获利能力。
4.3成本平均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资者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它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及思维分隔有关。运用成本平均策略的投资者在股票价格较高时投资资金数额较少,当价格较低时投资资金数额较多,当股指运行到高位时抛出股票,获得了非常好的收益。
篇7
联通领衔揭幕混改大戏 第二批央企混改试点酝酿中
首批6家央企混改试点方案近期有望加快批复出台。今年央企混改将进一步扩围,第二批试点目前正在酝酿之中,有望年内启动。
点评:机构认为,从二季度到下半年,民航、军工、油气领域的混改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恒源煤电一季度净利润增长59倍 多家公司公布季报
恒源煤电(9.010, 0.03, 0.33%)公告称,公司预计2017年一季度净利润2.87亿左右,同比增长约5878.06%,上年同期净利润为480.09万。
点评:一季报将拉开序幕,业绩大幅预增的股票或受资金青睐。
创业板过会存量已消化 即审即发时代或将临近
篇8
关键词:股票投资;会计核算;损益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11-02
企业购买或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根据其购买的数量以及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可划分为“金融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在实务中,最通常的划分标准是根据购买者的意图和持股数量来作判断。一般而言,购买股票是为了短期交易获利,且购买数量未达到对被投资企业重大影响程度的股票投资均应划分为“金融资产”。而从战略投资出发,购买被投资企业的股票并且达到对其具有重大影响、共同控制甚至控制的则应视为“长期股权投资”。本文将仅针对按照金融资产核算的这类股票投资展开论述,通过分析金融资产不同类别的会计核算来说明股票投资类别划分给企业损益带来的影响。
一、股票投资作为金融资产核算的类别划分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金融资产的分类主要包括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取得股票资产时,不同的企业可能把它划分为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即可以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即交易性金融资产)也可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企业最终把这类股票资产划分为哪一类的金融资产,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等因素,金融资产的分类是管理层的管理目的的真实体现。
实务中对股票资产划分类别的一般标准为:企业直接从二级市场购买股票,且近期打算出售获利的应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打算长期持有或近期没有出售考虑的应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另一种情况是企业通过股权分置或定向增发等其他方式获得的股票,且持有期间对上市公司不具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将该限售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会计核算上的主要区别
1.相关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作为该类金融资产初始入账金额的一部分。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2.在报表时点,持有股票期间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不同
股票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发生变化,应将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就形成企业的当期收益;反之,则形成企业当期的一项损失。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幅度较小或暂时性变化时,企业应当认为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在正常范围的变动,应将其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外,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权益”(在未发生减值的情况下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变动与利润无关)。
3.发生减值时的处理不同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无需计提减值准备。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则应对其价值作减值测试,若公允价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或下降趋势为非暂时性时,就应确认减值损失和计提减值准备。同时准则还规定,可供出售的权益工具(即股票投资)一旦计提减值,即使在以后持有期间价格得到恢复,原确认的减值准备也不能通过损益转回。这一规定导致股票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因类别划分不同而给企业之后持有期间的损益带来重大影响。
4.企业出售金融资产时在会计处理方式的不同
企业应按照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收入与该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此外为了正确的核算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还应当结转相应的科目。企业出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将原来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对应转出为投资收益,把原来计入当期损益转出作为企业总的投资损益的组成部分;企业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需要将原来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对应转出为投资收益,作为核算该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一部分。
三、股票投资类别划分对企业利润的主要影响
企业管理层对投资股票的意图以及投资风险的偏好等主观决策是股票类别划分的重要标准。股票资产一旦初始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后无论管理层意图如何改变均不能进行重新分类。当二级市场股价变化较大时,类别划分的不同对企业损益影响较大,以下将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甲公司在二级市场购买100万股A公司股票,10元/股,假设无交易费用,打算长期持有且对A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及重大影响;乙公司同样在二级市场购买了100万股A公司股票,10元/股,假设无交易费用,目的为股价上涨30%后出售;丙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获得A公司100万股股票,假设也为10元/股,无交易费用,该股票限受期为当年的12月1日。购买日均为20X0年10月1日。以上公司均按季编制报表。
按照管理层购买目划分,甲公司应将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乙公司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丙公司由于在取得股票时处于限售期,因此应将该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一种情况,A公司股票价格涨跌幅度小:20X0年12月31日8元/股;20X1年3月31日10元/股。
在20X0年12月31日年报时点,股价变化对甲、丙公司当年利润无影响;乙公司将因股价下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当期利润200万元。
在20X1年3月31日季报时点,甲、丙公司仍无利润变化;乙公司因股价回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当期利润200万元。
第二种情况,A公司股票价格涨跌幅度大:20X0年11月30日8元/股;20X0年12月31日5元/股;20X1年1月31日8元/股;20X1年3月31日10元/股。
在20X0年12月31日年报时点,甲、丙公司计提减值500万元,减少当期利润相应金额;乙公司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00万元,三个公司在年报时点对利润的影响数相同。
在20X1年3月31日季报时点,虽然股价从亏损又涨回了原价,但甲、丙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却不能确认通过损益转回减值准备而只能增加权益(资本公积),因此不能增加当期利润。而乙公司则可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当期利润500万元。
以上案例说明了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股票类别划分的不同对当期损益具有较大影响:(1)在股票资产未达到计提减值标准的情况下,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不会影响企业损益,而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将由于股价的变动直接影响当期利润;(2)股票价格一旦波动较大,并且在报表时点达到了计提减值的标准,虽然这两种分类方式在计提减值时点上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但若股价在以后持有期间大幅回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不能转回利润,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却可增加以后期间的利润。
二是在对股票计提减值时,我们认为准则缺乏对股票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具体规定,造成在实务中较难判断是否发生减值。准则中对股票计提减值的相关规定主要有“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时应提减”,但同时又规定“可供出售的权益工具投资,其公允价值低于成本本身不足以说明已发生了减值,而应当综合相关因素在投资整个期间通盘予以考虑判断”。这样的规定很难作为在实务中判断股票是否发生减值的通行标准。例如在本案例中,我们在年末时点计提减值准备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A公司股票从购买日起至年报时点一直持续下跌;二是跌幅已超过40%以上。虽然计提减值的理由视乎符合准则关于“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的描述,但由于股票具有股价难以预测的特点,很难说在这某一时点的下跌就一定是持续和严重的。本案例中在年末时点反映出的减值却在第二年1季度因股价全面回升而全部转回。这是否说明年末时点计提减值在判断上出现了问题?或是本就不应该确认为减值,而是暂时性的下跌?因此,对股票投资而言,判断其是否发生减值的标准及计提多少减值应在准则解释中作具体的明确。
三是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之间不能重分类,也就是说股票资产一旦被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是不能再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这与按管理层持有意图划分类别的标准相悖。本案例中的丙公司在持有A公司股票时,由于在取得股票时属于限售股,被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但在解禁后即便是管理层认为将近期获利后出售也不能将其重分类至交易性金融资产,造成在年末时点计提了大量减值,并在以后持有股票期间不能通过损益转回,第二年1季度的利润因此低于按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实现的利润。
四、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股票资产一旦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后,在持有期间不能进行重分类,而类别划分的不同又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的变化,特别是当股价出现大幅波动并面临计提减值时,对于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而言,不仅当期利润会因减值而降低,同时在今后持有股票的期间,企业利润不能随股价的回升而增加。因此,企业管理层在选择分类时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尤其在股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尽量避免选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对于二者不能重分类的规定,准则的初衷是为了避免人为操纵利润,但股票投资具有难以预测其后期价格走势的特点,且投资者的购买或持有意图及风险偏好往往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若完全不能转换分类,势必将造成因计提大量减值而不能在以后持有期间转回利润的情况,不利于对企业持有股票期间的综合评判。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准则解释中充分考虑股票投资的特殊性,尽量缩小因股票资产类别划分不同而对企业损益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2]《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篇9
融资融券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作为股指期货的配套工具。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可以给投资者提供多种套利机会,保守风格和激进策略的投资者可以各取所需。
对融资融券的理解
融资
融资简单说就是借钱买股票,或透支买股票。融资的抵押品可以用现金,也可以用股票。
常见的融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保证金账户形式,可以透支的保证金账户在美国叫Margin。这类账户根据你借钱所买的股票的质地,允许透支几倍的资金买股票。
还有一种形式是用手中股票做抵押融资,被抵押的股票融资者自己不能卖。就像庄家德隆用“德隆三股”做抵押借钱。
在成熟市场,一般投资者做股指期货的并不多,Margin是杠杆交易的主要形式,很多人炒股亏得倾家荡产,多半是因为透支交易。当然,高风险的另一面,是牛市时赚钱加倍。
用股票抵押融资的风险也类似。一旦股票下跌,就要追加保证金。保证金不够股票就会被银行强行卖出用以还债,俗称断头。这种例子很多。
1995年5月,台湾的范芳源、范芳魁兄弟为取得东隆五金公司的控制权,以持有股票做抵押向银行及金主(出资人)融资,还以保证炒股收益的形式劝诱金主代购股票。不料大环境恶劣,东隆五金股价持续下跌,范氏兄弟质押的股票遭银行和金主断头处分。范氏兄弟为了护盘铤而走险,虚报造价骗取贷款,后被判刑。
融资的风险并不妨碍它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被使用。就像杀人的是罪犯而非他手中的刀一样,金融工具本身是中性的,主要的问题是使用者。
从积极的方面说,融资能加大杠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对冲基金很需要这种工具。
对冲基金常用的做法是买进一些股票,卖空另外一些股票或指数。如果不能融资,对冲基金的操作效果就无法放大,牛市时根本赶不上单向买股票的基金。为了放大对冲收益,对冲基金融资就很有必要。
但也有这样的例子,对冲基金过于相信自己的定价模型和能力,放任融资比例过大,导致灾难性后果。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曾经大量买进意大利债券,卖空德国债券,杠杆比例超过200倍。因为按照模型,意大利债券与德国债券的显著正相关,只要两者同向波动而且两者之间的价差变化符合预期,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可以获利。不料受俄罗斯经济危机影响,意大利债券下跌,避险资金大量流入德国马克,德国债券反而上涨,导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几乎破产,并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动荡。
以上是从交易者角度来理解融资的。对于放贷者来说就是另一回事了。
对于借钱给融资者的金主来说,融资反而是一种保守的投资策略,是为了取得稳定收益。如果担心直接参与股市风险太大,就可以拿一部分钱出来放贷,只要风险控制得当,就可以获得固定利息收益,类似于买国债。
不过,融资的风险控制机制一定要可靠。当年融资给中科创业和德隆的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就无法追回贷款。一般来说,融资给个人投资者或风险偏好一般的机构问题不大,融资给庄家绝对是高风险。
融券
融券的目的不是为了守着股票等分红,而是为了高卖然后低买。如果2008年年初高价卖空股票,年底低价买回,就可以大赚一笔。
对于融券者来说,借股票卖空的风险也很大。1834年,美国就出现过融券者被逼空的事件。1834年股市飞速上涨,莫里斯运河(Morris Canal)是这次牛市的龙头股,许多炒家卖空这只股票。雅各布・利特尔(JacobLittle)看准时机,组织了一个投机者集团悄悄地购买莫里斯运河股票。当卖空者为了交割而到市场上购买莫里斯运河股票时,他们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利特尔已经控制了这只股票所有的流通股。利特尔集团以大约10美元的平均价格买进了这些股票,然后一路拉高,一个月之内飞涨至185美元,做空者血本无归。
现代的例子是2009年1月5日傍晚,一名德国铁路工人发现一具男子尸体。警方证实死者是居住在该城的德国亿万富豪,74岁的阿道夫・默克勒。长期以来,保时捷一直在谋求收购大众汽车,这一进程在2008年开始加速。当年10月,大众汽车股价在全球股市下跌的背景下一路上涨。许多人认为股价高估,便开始卖空该公司股票,默克勒就是其中一员。但保时捷2009年1月突然披露,公司利用金融衍生品将持股大众汽车的比例提升至74.1%,外加下萨克森州政府持有的20%大众股权,收购成功在望。于是股价继续上涨,突破1000欧元大关。卖空者被迫高价平仓,损失惨重。默克勒因此绝望自杀。
同样,悲剧发生的原因并不在融券工具本身。融券对于金融市场的必要性,与融资相似,事实上两者一般是同时推出,而融资融券又能与指数期货配套使用。
允许融资买股票,增加了潜在的购买力;允许融券卖股票,就增加了潜在的供应量。两种力量同时增加,可以降低股市失衡的可能。
不过融资融券业务推出的最大受益者还是证券公司。
这两项措施既增加了经济业务的交易量,又可以借出股票和贷款,带来利息收入。其次是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股东。这些股东借出股票可以收取一定利息,同时也不用担心失去股权。
利用股指期货套利
期货指数和融资融券同时存在,最保守的保险资金和最激进的对冲基金可以各得所需,由此派生出不同的套利风格。
简单买卖股指期货
最简单的方法是单向买进或卖出股指期货。按12%的保证金比例,等于将资金放大到8.3倍(1/0.12)。这适合那些只赌市场涨跌而没有选股兴趣的投资者。
关于期货仓位控制在多少为好,笔者的建议是:根据投资者所有流动资金确定期货投资比例。无论做多还是做空,期货代表的市值不要超过自有资金的两倍。例如自有资金50万,保证金放大到8.3倍后100万的市值就是持有股指期货的上限了。
风险除了来自看错方向,还来自频繁交易带来的手续费成本。为什么炒期货的人亏多赚少?就因为手续费积累起来了不得。成功的期货交易者往往多看少动。
买股票卖指数和卖股票买指数
如果投资者看好某些股票,可是担心股市的系统性风险,他依旧可以买进股票,但同时卖空指数。只要目标股票表现强于指数,就能赚钱。这种方法适合选股准、较为保守的基金。
这样做的缺陷是,资金利用效率较差,在牛市中收益会降低。对冲基金往往通过融资加大杠杆比例,来弥补这个缺陷。另外就是买进看多股票的认购权证, 同时卖空指数期货,这也是放大杠杆比例提高效率的一个办法。
反之,如果投资者看空某些股票,可又担心指数上涨,他可以融券卖空这些股票, 同时买进指数期货。只要这些股票表现比指数差,就能赚钱。同样可以买入认沽权证并且买进指数期货来放大杠杆套利。
另外还可以在股票、商品期货和指数期货三者之间套利。例如买进铜生产企业股票,同时卖空铜期货。但这种方法不能抵御股市下跌的风险,适量卖空指数期货就可以解决这一漏洞。
跨期套利
一般来说,远期合约价格比近期高。这个差价应该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的平均收益预期。如果认为远期指数不如近期高,投资人就会卖出股票,导致现货指数和近期指数期货下跌,直至远期高于近期为止。
但有很多特殊原因使得远期和近期合约的差价过大或者过小。比如资金紧缺时,远期高于近期的幅度就会增大,即流动性不足造成当前指数被显著低估。如果预期股市将有重大利空,远期高于近期的幅度就会减小,甚至会出现远期低于近期的现象。比如最近美国股市和香港股市期货合约就是远期低于近期。因为投资人担心美国半年后会收缩流动性,从而导致股市下跌。
如果投资者认为远期高于近期的幅度太大到不合理,就可以买进指数股或指数基金,同时卖空远期指数期货,现货和远期期货合约价格接近时将两者平仓就可以获利。这种方法适合保守资金,比如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
如果认为远期低于近期不合理,可以融券卖空一揽子指数股,同时做多远期指数期货,然后坚守到两者价差恢复正常,平仓获利。这种方法也适合保守资金。
通过融资加大杠杆,则上述方法也适合对冲基金。
在两个指数之间套利
美国的主要指数是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看好科技股的人可以做多纳斯达克指数期货,同时卖空道琼斯指数。看空工业股的人可以卖空道琼斯指数期货,同时做多标准普尔指数。
从2003年4月到2007年8月,香港国企股上涨5倍,恒生指数上涨3.4倍,创业板指数只上涨80%。如果这些指数都有相应的期货,只要看清楚孰强孰弱,就可以套利交易,不用管短期波动。
A股市场有了指数期货,就可以在A股和港股之间套利。除期货交易外,也可以利用窝轮、牛熊证来对冲。
股指期货两个特殊应用
篇10
对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确认和计量,基金投资运营机构在初始取得投资时,应当以交易日支付的价款作为其公允价值入账,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及相关税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记人交易费用。购入股票、债券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利息计入初始投资成本,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收到发放的股利、利息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即冲减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年金基金应当按日估值,或至少按周进行估值,即将每个工作日结束时或每周五确定为估值日。估值日对投资进行估值时,应当以估值日的公允价值计量,以此调整原账面价值,增加(或冲减)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基金所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在初始和后续计量时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人当期损益。所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即存在活跃市场的,按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1)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1】20×7年4月1日,A企业委托投资管理人用企业年金以交易为目的购买B公司股票10万股,每股3元,手续费1.5‰;以交易为目的购买D股票投资基金10万份,每份5元,手续费1.5‰;以交易为目的按面值购入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20×7年1月1日发行的3年期按年付息E企业债券,面值为100元,5000张,共计50万元,利率4%,手续费1.5%o。账务处理如下:
购入B公司股票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成本)
3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450
贷:银行存款
300450
购入D股票投资基金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基金投资
D股票投资基金(成本)5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750
贷:银行存款
500750
购入E企业债券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成本)
500000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750
贷:银行存款
500750
(2)对于收到的属于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例2]承例1,20×7年4月30日,收到B公司已宣告分派的20×6年现金股利,每股分配现金股利为0.3元,该股利到达托管账户。
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成本)
30000
(3)估值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3]承例2,20×7年6月1日为估值日,B公司平均每股价格为3.2元,D股票投资基金每份平均价格为5.1元,E企业债券市场平均交易价格为98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公允价值变动)
2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票价值变动损益20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基金投资
――D股票投资基金(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基金价值变动损益 10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债券价值变动损益1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4)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例4】承例3,20×7年12月30日,确认E企业债利息收入,并到达托管账户,金额为20000元。
确认E企业债利息收入时,计入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为15000元(500000x4%×9÷12),计入收回成本金额为5000元(500000×4%×3÷12)。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公允价值变动)15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成本)
5000
【例5】承例4,20×7年12月30日,B公司宣告分派20x7年现金股利,每股分配现金股利0.1元(所分配股利假设均为20x7年经营所得),并到达托管账户。
收到分派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公允价值变动)10000
(5)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例6]承例5,20×7年12月31日,投资管理人以3.5元/股的价格在证券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B公司股票,以每张105元的价格售出E企业债券,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同,不考虑相关税费。
卖出B公司股票时,
借:银行存款
35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
――B公司(成本)
270000
――B公司(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投资收益――股票差价收A
70000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票价值变动损益20000
贷:投资收益――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0000
卖出E企业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
525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公允价值变动)25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
――E企业(成本)495000
投资收益――债券差价收A
55000
同时,
借:投资收益――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债券价值变动损益 10000
20×7年12月31日,将各项收入、费用同时转入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账户。
借:投资收益――股票差价收A
70000
――债券差价收A
55000
――股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000
贷:企业年金基金
133050
投资收益――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0000
――交易费用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