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加工范文

时间:2023-04-03 00:2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汽车零部件加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汽车零部件加工

篇1

1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汽车零部件、摩托车等行业逐渐掀起了一场“机器人化”的革命,特别是在弧焊领域。各大汽车生产厂家为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导致各类机器人投资活动十分活跃,弧焊机器的使用率也在逐年递增。

在现代的汽车制造行业中,各大主机厂已进入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主机厂对其配套厂家的冲焊件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主机厂的要求,各配套厂家也在逐步转向流水线生产,对生产现场进行规范管理,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各中小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就必须加强研究焊接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焊接产品的质量、提高焊接总成件的精度,不断发展和改善焊接现场的实力。而上述能力的提高则离不开先进的焊接设备的投入。

随着近年来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各大主机厂都在不断地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同时,各主机厂对其配套厂家的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与其他配套厂家得竞争不断加剧,各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更快的提高焊接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何提高生产现场的生产能力,使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

2弧焊机器人代替手工电弧焊的必要性

目前,各中小型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主机厂开发的新车型越来越多,承接的焊接产品越来越多,所以必须有足够的熟练工人投入到生产现场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但是,近年来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各企业的熟练生产工人流动性较大,熟练工人的数量在不断的减少,只能靠增加现有工人的劳动强度来满足生产需要。然而,随着工人劳动强度的增加,一系列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焊接质量问题和工装质量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因此,在各中小型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开展采用弧焊机器人代替手工电弧焊是十分必要的。

3 弧焊机器人代替手工电弧焊的优势

使用弧焊机器人进行焊接生产具有以下的显著优势:

⑴易于实现焊接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保证其一致性,降低返工率和废品率;

⑵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天可24小时连续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⑶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可在有害环境下长期工作,保障生产安全,降低劳保用品的消耗速度;

⑷降低对工人操作技术难度的要求,同时也解决了劳动力或熟练工不足的问题;

⑸缩短产品改型换代的准备周期,减少相应的设备投资;

⑹可实现批量产品焊接自动化;

综上,采用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可以弥补焊接工人不足、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降低产品返修费用。

4 采用弧焊机器人的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弧焊机器人的焊接速度是手工焊接速度的1.5倍,,若采用弧焊机器人代替手工电弧焊进行焊接生产,每天两班每班2人的生产任务只需一人就可全部完成。采用弧焊机器人进行焊接生产不仅可以节省焊接时间、简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节省了工人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和熟练工不足的问题。

另外,采用弧焊机器人进行焊接对零件的精度要求较高,焊缝位置误差小于0.5mm,焊接零件焊缝处的间隙均匀且不超过0.5mm。若工件精度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出现某个零件装夹不到位或零件变形,机器人将自动停止焊接,这就避免了一系列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焊接质量问题的发生。

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只有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让企业的生命得以延续。采用弧焊机器人进行焊接生产,不仅可以减轻了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保证焊接产品的质量不受环境和生产人员情绪的影响和干扰,能大幅度提高焊接生产率和焊接质量,为中小型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5、总结

篇2

2006年1 2月1 2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关于生皮加工贸易进口企业和数量的通知》(商产函[2006]65号),对2005年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实际进口生皮数量进行了确认,并按照《商务部、海关总署、环保总局关于生皮加工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商产发[2006]390号)的有关规定就生皮加工贸易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重申。

重申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生皮加工贸易业务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批。

二、对生皮加工贸易进口实行进口总量控制。在公历年度内,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对符合条件的生皮加工贸易企业的审批进口总量,不得超过列名企业2005年实际进口量,海关按审批量备案,并进行验放。

三、此外,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认真核定2005年加工贸易企业生皮进口量,如已统计数据与企业实际进口量不一致,要据实核对后及时向商务部(产业司)和海关总署(加贸司)反映。

据统计,广东省被列入《2005年企业加工贸易项下生皮进口数量》名单的有江门裕华皮革有限公司、广州番禺顺兴制革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皮业有限公司等47家企业,年进口总量总共达18万多吨。

中国调整部分进出口商品暂定税率

为了进一步鼓励资源性和有利于技术创新商品的进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10月底,中国海关总署了《关于对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进行调整》的公告,该公告自2006年11月1日起实施。

该调整对58项进口商品实施较低的暂定税率。其中,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器、纺织机械零部件、具有变流功能的半导体模块等七项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生产制造节能产品所需的关键设备或零部件的税率由目前的1%至7%降低为0至3%;煤炭、成品油、氧化铝等26项资源类产品的税率由3%至6%降低为0至3%;合成氨、肥料用硝酸钾、重过磷酸钙等16项化肥类产品的税率由3%至5.5%降低为1%,尿素等三种化肥的关税配额税率降低为1%;蓝湿牛皮、蓝湿马皮等六项蓝湿皮革类产品税率由6%至14%降低为5%至12%。

同时,我国还以暂定税率形式对110项商品加征出口关税。其中,磷灰石、稀土金属矿、金属矿砂等44项矿产品的出口暂定税率为10%,煤炭、焦炭、原油等四项能源类产品为5%,铜、镍、电解铝等11项有色金属产品为15%,铁合金、生铁、钢坯等30项钢铁产品为10%,稀土化合物、木地板、一次性筷子等21项产品为10%。

专家提醒仔细阅读32类商品的申报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进口汽车零部件的申报,便利企业通关和海关管理,2006年11月初,海关总署了《汽车零部件规范申报问题的公告》,该公告自2006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针对该公告中涉及的32类需详细申报的汽车零部件的规定,专家提醒广大企业和报关从业人员一定要仔细阅读。

公告中涉及汽车零部件是指用于生产汽车的零部件和用于维修汽车的零部件,不含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货物收货人以一般贸易方式申报进口属于《需要详细列名申报的汽车零部件清单》(32类商品)范围内的汽车零部件时,应当按照公告的规定逐项进行申报,不得进行简化或者合并归类。

按照公告规定,进口货物收货人申报进口生产件时,首先,在报关单“商品名称”栏内,应当填报进口汽车零部件的详细中文商品名称和品牌,中文商品名称与品牌之间用“/”相隔,必要时加注英文商业名称;进口的成套散件或者毛坯件应在品牌后加注“成套散件”、“毛坯”等字样,并与品牌之间用“/”相隔。

其次,在报关单“规格型号”栏内,应当填报汽车零部件的完整编号。在零部件编号前应当加注“S”字样,并与零部件编号之间用“/”相隔,零部件编号之后应当依次加注该零部件适用的汽车品牌和车型。

汽车零部件属于可以适用于多种汽车车型的通用零部件的,零部件编号后应当加注“TY”字样,并用“/”与零部件编号相隔。

与进口汽车零部件规格型号相关的其他需要申报的要素,或者海关规定的其他需要申报的要素,如“功率”、“排气量”等,应当在车型或“TY”之后填报,并用“/”与之相隔。

汽车零部件报验状态是成套散件的,不在“规格型号”栏内填写零部件编号,应当在“备注”栏内填报该成套散件装配后的最终完整品的零部件编号。

篇3

关键词:快速发展 不利影响 发展趋势 拓展对策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同时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快速成长,汽车零部件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来料加工变自主设计,成为国内汽车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国内汽车厂家配套生产的同时,国家也非常重视汽车零部件的出口贸易,自2000年开始,就在国内逐步建立了多个零部件出口基地,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出去。预计到2015年,国内整车和零部件出口将占到全球汽车行业贸易的10%以上。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增幅不断上涨,2013年1-3月,汽车零部件出口就高达132亿美元,海外市场对零部件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促使广大零部件企业想尽各种办法进军国外市场。国外市场既是商机,又是挑战。

公司产品结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汽车零部件,占到公司总体收入的50%以上,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主要为铝合金产品,包括缸盖、飞轮壳、进气管、支架等等。除为国内各汽车、发动机等主机厂家配套以外,还有大量零部件出口到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市场。特别是近几年,公司取得自营进出口权以来,出口业务不断发展,出口方式从最初的与进出口公司合作,发展到与国外厂商、国外直接进行合作。

随着公司汽车零部件出口业务得不断增加,对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研究和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因素。

一是零部件生产水平提高不断,国际汽车巨头加大在中国采购力度。入世以来,汽车零件国际采购转移直接带动中国汽车及相关配套产业迅速崛起,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通用、福特、戴姆勒等巨头纷纷在中国成立采购中心,面向全球工厂在中国采购零部件。同时,美、日、德、法等汽车巨头在中国合资建厂,带动了与之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对跨国公司生产技术和加工能力的引进和吸收,强化了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竞争力,形成了完善的零部件生产与采购体系,零部件配套企业陆续向其在海外的工厂提供零部件。

二是价格优势推动汽车零件出口快速增长。由于中国原材料、劳动力、水电等生产成本较为低廉,制造成本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10%至30%,使得国外汽车零部件大量转移到国内采购。

三是产业政策促进行业持续成长。鼓励汽车及零件出口已被定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据商务部称,要在10年内争取把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从110亿美元提高到1200亿美元,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量将占全球的10%,将中国打造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供应国

四是国产整车出口提速带动零部件出口增长。当前,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汽车的产能不断攀升,国产汽车出口势头强劲。2013年1季度的出口量22万台,同比2011年增长25%,,出口金额28亿美元,增速8%,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国内零部件产业也进入了加速期,市场供应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国产整车出口的大步迈进,大批与整车配套的售后服务零部件出口也呈现增长趋势。

二、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面临的不利影响。

一是零部件企业产品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加大,人工工资不断上涨,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国外市场的低迷,使得主机厂把降价的压力转嫁给零部件企业,对零部件的采购价格普遍下调,作为中间环节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二是采购国际化趋向大型企业。当今全球汽车工业出现了汽车整车厂和零部件厂相互独立、整车厂建立全球独立采购体系的新趋势。以福特、通用等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为代表,其零部件自制率呈不断降低趋势,除少数关键零部件外,大部分配套产品都面向国际化采购。这种趋势使得今后只有少数规模巨大、技术先进、能生产系统总成模块的零部件制造集团才能成为一级供应商,向整车厂直接供货。规模较小的零部件企业,未来竞争形势比较严峻。

三是汇率变化不利于出口。2013年,发达国家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政府也加速实施汇率贬值政策,而人民币汇率13年估计是平稳并微幅升值状态。日元贬值、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的压力较大,出口盈利预期较差,不利于出口。

四是贸易壁垒将制约汽车零件的出口。各国对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的进口也都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的汽车制造业。国内零部件企业出口经验少,技术落后,对进口国的法律环境、技术门槛、产品需求等不了解,容易受到东道国各种非关税壁垒的制约。

三、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的发展趋势。

汽车零部件出口虽然有巨大的商机,但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是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要拓展国外市场,满足全球采购的要求,就必须认清和适应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一是在零部件行业内必须做精做强某一系列产品,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从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发展,从零部件向总成化、模块化、系统化发展。创出名牌,壮大企业规模,增强抵御国际巨头的能力,这一点也是国外汽车零部件巨头成功的重要原因,如博世电控系统、ZF传动系统等等。

二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绝大多数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在生产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上与国外厂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向丰田精益生产学习,向台塑降成本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办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是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大科研开发的投入和力度,鼓励技术创新,零部件的开发由来料加工、来图加工向同步研发、同步设计发展,直接参与主机厂的新产品开发中。

四是借助外力,提升自己。借助国际汽车和零部件巨头进入中国之际,有条件的可采取合资的方式,成立合资企业,获得资本、技术、产品的支持,提高管理水平,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国外主机厂中。

四、企业在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中的拓展对策。

一是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大型跨国汽车集团均在中国设有办事处,面向全球在中国采购零部件,直接联系这些跨国公司的采购办事处,争取进入其全球采购系统。

二是与国外中小型零部件公司合作。这些公司多数是大型集团的配套生产企业,合作多年,具有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与这些国外中小型零部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做二级或三级配套企业,是尽快熟悉和适应国外零部件配套采购的一条捷径。

三是与进出口公司和国外的大型销售商合作,利用他们的渠道和经验,进入国外售后市场。

四是与国内合资主机厂合作。通过进入大众、丰田、通用等在国内的合资厂的配套体系,在价格、质量上达到采购方的全球标准,就能够与合资外方洽谈,为其国外众多工厂的同类车型或新车型出口配套零部件。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参加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展会以及使用MFG等电子商务平台等手段,和零部件企业面对面交流,宣传企业和产品。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 产业融合 产业升级 互联网 环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许多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全新的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不断产生。传统产业的未来发展与互联网行业形成了紧密的依存关系,能否认清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运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成为了传统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应当顺势而为,借助产业融合的力量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一、文献综述

产业升级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对“产业升级”概念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视角: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以及基于价值链的调整思路。吴崇伯是国内最早对产业升级问题进行探讨的学者,他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对产业升级的概念给出界定:产业升级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换代,就是由劳动密集型行业迅速转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行业。潘悦(2002)站在价值链调整角度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影响的研究中指出:产业升级的路径是阶梯演进状的――加工、组装最终产品分包生产和出口零部件生产和出口中间产品OEM和ODM形成自创品牌。

基于产业间交叉现象的普遍化,产业融合这个新颖的概念也随之而出。部分经济学家选择从进入壁垒和产业内竞争关系的角度切入,对产业融合进行界定。日本学者植草益(2001)提出:产业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强化行业间的竞合关系,达标的手段包括技术革命以及放宽行业限制,降低进入壁垒等。另一部分学者从系统性融合理念出发――周振华(2002)认为,产业融合是一个产业边界从固化到模糊的过程,是由产业分立逐步演化而成;胡金星(2007)认为,当产业系统逐渐走向开放,新的技术和行业标准相继出现,会引起产业间的协同与竞争关系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促进了产业融合。

二、产业现状

1、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状况概要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且多与整车制造产业形成完整配套体系。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总的特征和趋势包括两大方面:规模较大,质量不高。

(1)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规模

中国汽车零配件总产值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2002年到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总产值由2002年的1316.4亿元上涨到2010年的14000亿元,近十年间零部件总产值上涨了12683亿元。2011年到2013年,中国汽车零配件工业总产值由20155亿元增长至319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据前瞻网预测,2013年到2018年的汽车零配件工业总产值将增长至79484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

(2)中国零部件产业质量不高

中国汽车零部件长期以来存在着质量不高的问题,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研发能力差、缺乏创新。从总的方面来说,我国零部件制造技术目前仍然是属于中低技术水平,一些高新和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例如动力转向、安全气囊、全球定位系统和自动变速器等产品的生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我国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进口率高达60%。全中国自动变速箱的销量大概是几百万台,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提供的不到2万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几乎为零。

2、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自主创新能力差。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较多的零部件行业的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一方面向中国市场引进了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国有零部件企业的创新能力。据资料显示,国外大型零部件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到了销售收入的5%以上,相较而言,我国企业研发投入较低,仅占1%~2%。

第二,高端技术人才缺失。一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人才的储备,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零部件企业应当适时引进信息技术以及营销技术方面的人才,全方位的建立产业升级的人文环境。

第三,缺乏规模效应。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存在的零部件企业多达2万多家,2万多家企业的产品占据了国内零部件80%的市场,销售额却仅仅只占到了20%,其中90%的产品集中在低端。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销售收入为1.644万亿人民币,平均每家产值仅为0.8亿元左右,生产规模小,实力弱,缺乏规模效应。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可以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实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的目标。

三、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路径

工业4.0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实施都会利用到互联网技术。因此,当零部件产业遭遇工业4.0时代,零部件将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个体,它们将类似一个数据终端,从订单下达到产品报废,整个生命周期都会有数据记录。

1、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化生产路径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生产路径主要有两条:其一是实现定制化生产;其二是通过大数据达到精准营销,提高企业品牌效应的目的。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本文设想,未来,当客户想要定制一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汽车时,他只需要打开手机APP,输入其定制化要求,信息自动反馈给制造厂,工厂将根据顾客的表达将产品特性转化为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来安排物料的配送、零件的打磨以及机器的组装。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产品信息都会转化为数据信息,从而实现方便快捷的生产方式。

数据的记录是对产品存在的问题以及客户需求的直接反映。万丰奥特集团是全球知名的零部件生产商,目前其正在投入建设一个以物联网和工业机器人为基础的工厂,以此达到智慧生产的目的。无论是通过电子销售平台还是制造车间得到的数据,都有利于帮助零部件生产企业得到产品投入使用后的反馈信息,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了解产品信息是改进产品的关键,了解客户需求是实施精准营销的关键。因此,在工业4.0时代,零部件生产企业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依据大数据对消费者行为的反馈,改进产品的生产质量,以改善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另外,在这个反馈的过程中,消费者能够参与到产品的设计过程之中,可以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

2、环保产业+零部件

目前,各个行业都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新能源电动车在此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支持新能源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基于产业融合的角度,环保产业与零部件产业可以做一定的概念性融合,实现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绿色循环。

(1)零部件再制造构建价值链循环路径

零部件再制造是指将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2013年国家推出“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推广境内再制造产品购买者交回旧件并以置换价购买再制造产品的行为。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实施与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进行。

第一,加大理念的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度。可以通过举办行业机构展会、媒体报到等渠道向公众传达零部件再制造的概念和相关信息。企业也有责任、有义务充分维护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第二,提高再制造技术能力,保证产品质量是关键。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应当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开发,确保再制造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使得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性能达到新品的品质要求。

第三,完善旧件回收体系与再制造产品销售服务体系。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汽车报废及维修更换下来的废旧零部件数量较大,但回收利用率较低。基于此,本文认为汽车零部件市场应当建立基于汽车生产者责任的废旧零部件回收体系,并加强旧件分类管理。

(2)新能源电动车配套零部件生产路径

2008年起,“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在汽车产业掀起了一股巨浪。新能源汽车的制造离不开零部件的升级与改进,因此,零部件产业升级应当将绿色环保的概念融入其中,结合节能环保的技术,配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开启新能源汽车开发工作的关键制约点在于关键零部件的开发还未达到一定高度和产业化要求。目前国内大部分新能源车采用的关键零部件依靠的是国外进口,国内企业缺少自主研发产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基于环保产业与零部件产业相融合的视角出发,零部件产业可以从以下方面的改善来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

第一,零部件企业应当化被动为主动,加强自身自主研发能力。新能源电动车的开发不仅仅是整车制造企业的任务,重要的是零部件企业要主动参与其中,将眼光投向远处,主动参与节能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工作,早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设施做好准备。

第二,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整车企业与政府政策的鼎力支持。国家和各级政府单位应当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的零部件供应商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形成竞争优势,而后在市场准入规则、政府采购、人才引进战略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的经济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12111)。)

【参考文献】

[1] 温茜茜:中国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D].复旦大学,2013.

[2] 王昌文: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不能“靠边站”[J].动态与综述,2009(2).

[3] 许树辉:韶关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路径研究[N].韶关学院学报,2011(11).

[4] 谢雁娇:基于互联网经济的产业融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5] 姚娥、常分田、郑卜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发展方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9).

[6] 周煜、聂鸣: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中国汽车产业升级路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7).

篇5

李尔长安座椅及配件项目由美国李尔(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汽车零部件百强第11位,全球三大座椅生产商之一)和长安(世界500强第209位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子公司)合资设立,项目除了建设汽车座椅及相关零部件生产基地,将同步设立技术研发中心。一期用地25亩,总投资1935万美元,投资强度达480万元/亩,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6万台整车配套座椅的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达7亿元,产出强度达2800万元/亩。

至信车身件项目投资方为重庆至信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车身和底盘冲焊件研发、制造和销售的民营企业,已经通过福特汽车最高级别Q1认证,是长安福特年度“优秀供应商”。项目主要生产车身冲压零件,是长安福特杭州项目选定的三家车身件供应商之一。项目投资总额3.45亿元,投资强度达510万元/亩,达产后年产值达6.5亿元以上。

江东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从规划开始,始终围绕长安福特等整车,突出产业链招商,加快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园区已引进长安民生、平伟宝钢、重庆星桥、李尔、至信5家汽车零部件项目,涉及汽车座椅、车身冲压件及钢材、车身系统生产、零部件加工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整车关键核心配套项目,其总投资达到了30.75亿元,总注册资本达12.52亿元,达产后年产值达126亿元,亩均产值达到2600万元,充分体现了项目投资主体好、产出效益高、用地集约节约等特点。这些优质项目的落户,为打造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双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注入了新的动力,给园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篇6

与世界知名企业合作迅速拓展应用领域

公司客户已从成立之初的富士施乐发展到美国百得、日本松下、美国APC、日本牧田、LG电子、本特勒、诺基亚、德国博世、威伯科、英提尔、科尼卡、美能达、佰威斯、开和、惠而浦、德国宝适、西班牙FICOSA等二十多家著名跨国公司。

公司产品等离子电视屏散热板主要为日本松下供货,2008年占日本松下全球采购量的52%,占全球等离子电视屏散热板的市场份额达23%;通信机柜与3G基站机箱:公司为美国APC公司提供通信机柜,2008年占其AR3100系列机柜全球采购量的50%左右,公司是诺基亚的三大3G基站机箱供应商之一,2008年占其全球采购量的70%;电动工具及微型电机:公司为全球著名电动工具制造商美国百得提供OEM,是国内唯一一家为其“得伟”牌专业电动工具提供微型电机的供应商(其国内独资除外);汽车零部件:目前公司主要是为德国本特勒公司提供零部件,为其提供的产品已经用于奔驰E级、保时捷卡宴等国际品牌的中高档轿车。

具有国际水准的研发、设计、制造能力

在金属零部件制造领域,公司的研发制造能力突出,公司已经独立开发出全球先进的用于制造精密冲压零部件的多工位级进模,并已成功用于汽车零部件和平板电视机零部件的批量生产;公司开发出的“等离子电视屏散热板铆轴模”、“超级网孔门穿孔模”、“DW28700型材切割机底座与支架冲压模”等模具均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公司开发的VOLVO车门内板模具是开发难度最高的汽车门内板模具之一。

在专业电动工具的电机生产工艺方面,公司凭借生产过程中的绕线、滴漆、换向器点焊、动平衡、精车等关键工序的独特技术和工艺,使之成为能够生产“垒球最先进的专业电动工具电机”的厂商之一。公司所研制的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定子环氧途复、转子二次包封”工艺技术,有效增加了线包强度,进一步提高了电机使用寿命。

核心业务架构推动经营业绩持续稳步增长

2006、2007、200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实现106,465,61、109,362,04、138,543,72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实现9,505.53、10,854.20、11,389.34万元,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我们认为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有两个:一是公司在模具设计、工艺创新、质量保证、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使得公司客户群体不断增加二是公司持续改进的技术、制造和管理水平使公司的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了以平板电视机及其他电子产品零部件、通信设备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和微型电机为核心的业务架构,这些产品均因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而具有较好的成长空间。

募资项目提升公司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助力企业全面进入汽车零部件业

篇7

[关键词] 中小零部件企业国际化对策

扩大汽车零部件出口是推动汽车企业融入全球汽车业市场,尽快提高产业成熟度的重要途径,也是新经济时代竞争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中小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必须要面向国际市场,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成果。

一、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1.产品结构不优、附加值较低。零部件主要出口的多是技术难度不大的内饰产品。

2.外方在核心技术、品牌、采购、销售等方面外方仍占据主导权,对合资企业真正投资和出口自主品牌给予了一定的限制。

3.在国外技术壁垒、认证认可、运输等方面还面临各种障碍。零部件进入跨国采购体系的壁垒相当严重。

4.出口空间较小,国际市场有待逐步开拓,售后体系不健全。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的只不过是“加工费”,售后体系制约了产品的出口。

5.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近年来,一些中小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科技人员纷纷另立“炉灶”,造成了目前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存在的人才紧缺问题。

6.缺乏品牌意识。我们的中小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中没有几个引起国人自豪和骄傲的响当当的品牌。

7.缺乏畅通的融资渠道。融资难是国内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日益突出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受规模小、信用差、风险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融资渠道不畅,可用来投资或经营的资金非常有限,严重阻碍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

二、国际化经营对策

1.政府方面大力扶持和保驾护航。一是帮助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获得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加强组织领导,为汽车产品出口提供保障。目前,我国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弱。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对我国市场的长期占有,并保持垄断地位,会不惜一切代价,采取各种手段打压我国成长性很好的企业。我国政府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支持这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他们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也必然会影响我国国家竞争力的快速提升;二是要强调落实服务。加强领导,确保中小汽车零部件出口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政府的政策要按照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着眼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给予引导、整体宏观规划、改善中小企业外部环境与加强内部管理结合上提出要求和必要考核;四是加强中小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的软环境建设。创造软环境和良好的条件,注意充分运用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创新。

2.商会、行业协会需进一步发挥作用。要积极促进有序出口,积极组织中小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展会,推动企业在相关国家或地区进行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

3.积极参加出口当地认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质量,都有不同的要求,我们与国外技术标准有差距,企业应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来解决,从而完全满足当地的需要。

4.继续发挥物美价廉优势,促进出口。我国由于具备产业配套体系,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从而保证了我国出扩大的价格优势。物美价廉是我国在海外大受欢迎的主要因素。

5.增强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科研学术,技术改造,研发和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和品质,创立自己的特色,创建自己的国际品牌。对占绝大多数的国内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没有自己的绝对优势,通过注重知识产权确保技术优势,提高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通过技术、管理和机制等方面的自主创新来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否则永远受制于人。

6.信息化带动产业,加强交流。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产品设计、生产、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7.国际市场调研和先易后难的国际化战略。市场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化的成败。只有对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才能开发研制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制定出正确的产品和营销策略。

中国汽车企业要进入这些成熟汽车市场,不容易取得市场突破;而进入新兴汽车市场既能较为容易打开市场,又能避免与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直接竞争,可大大降低经营风险。因此,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国际化经营应该首先以不发达国家为目标,等时机成熟后再进军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8.售后服务要培育。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出口量多,但是出口地区不集中,到一个市场,只顾及成本不考虑做售后服务,这样是无法培育出重点市场,到头来只是砸自己和整个行业的声誉。

9国际化人才。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应着力抓好通晓国际惯例的高级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用好创新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发现和招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人才为我所用。

10.内部管理。要注意培育崇尚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要倡导怀疑精神,鼓励探索,形成创新氛围。

11.融资、引资、构建投融资支撑体系。要努力改善融资环境,同时可以大胆探索发行企业债券、上市等募集资金,吸引外资、出口引资、积极利用外资,发展零部件出口。

参考文献:

[1]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汽车零部件出口的意见,2005年2月

[2]李锦斌副省长在全省汽车零部件出口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5年9月

篇8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国际间的商品交流与发展也日渐激烈,要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就需要强化汽车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特别是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使得汽车生产企业也不可能生产所有的零部件,而是将零部件的生产交给其他专业化的企业。采购零部件的质量管理将对产量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因此必须做好汽车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

一、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汽车制造业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改变金属原材料的物理性状,并进行组装,使其成为产品,具有一定的价值。机械制造业生产具有离散为主、流程为辅、装配为重点的特点[1],离散型就是将单独的零部件一个一个进行组装最终形成产品,这种产品的形成是以零部件的拼接为主要的工序,因此装配是重点工作。汽车制造业也是离散型的工业。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中,外购以及外协件的比重还很大,大约占到60%[2],有相当部分质量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外购、外协件的质量存在问题,因此就必须要进行采购质量管理,完善采购标准,提高采购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汽车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加之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业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产品质量已经成为竞争的主要因素,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就必须要做好源头上的质量管理工作,这也就使得汽车制造业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成为解决的主要任务。汽车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零部件采购质量的影响,因此需要提高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做好零部件采购的基础工作管理,对于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强化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与考核,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保证采购零部件的质量。

二、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现状

零部件采购就是一定条件下,企业在供应市场中获取零部件或者是服务,以此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促进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进行组织协调工作,主要有质量目标、计划的制定,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等内容[3]。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就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做好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产品质量,使汽车能够顺利生产出来。然而目前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中,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还不到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到零部件采购的质量,也影响到汽车生产的质量,导致企业信誉受损。还有些企业对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认识不到位,使得零部件采购质量的提高受限。零部件采购的管理主要是供应商、进货以及采购物流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汽车生产过程中,整辆汽车中有60%的部分是需要采购提供的,采购的零部件的质量将直接对汽车的生产质量造成影响。但是目前汽车制造业中零部件的采购质量管理还缺乏有效的基础性工作,信息传递比较缓慢,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跟踪调查与反馈不到位[4]。并且采购人员在采购汽车零部件时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挑选零部件的随意性也比较大,加之采购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不能得到有效地管理与控制。同时,在采购零部件时,不能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老化设备;工艺不稳定、检验把关不力等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等,这些都会影响零部件的质量,使得质量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被解决。当前,零部件检测设备以及人员还严重不足,无法达到质量管理控制的目的。现阶段,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技术以及专业化逐渐提升,现有的质量检测人员以及设备无法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因此使得不合格的零部件也大量入库。汽车制造企业缺乏专业的统计人员,不能对统计技术程序文件进行编制,检验过程中无法使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对于质量原始记录不能运用统计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

三、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完善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

要强化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就需要有完善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市场化、简单化、有效化以及总体化、阶段化的原则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5]。以市场的价格作为指导,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基础和前提,建立满足市场经济变化的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体系。在零部件的采购过程中,需要明确采购的目标,进一步简化采购的过程和环节。完善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采购质量管理。在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中,需要将其纳入到整个管理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外部的协调,使零部件从生产到结束都能够全面的管理。在零部件采购过程中,需要明确采购的时间、数量等,针对不同的采购环节以及时间等完善质量检测控制手段。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经过策划设计、采购质量管理文件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等阶段[6]。管理人员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总体的设计与策划,明确采购质量管理的目标以及需要,在进行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需要保证管理体系的完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质量管理的方法,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编制采购质量管理文件时需要满足标准,保证质量控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完善的、高效、实用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其中应包括质量管理手册、供应商的相关文件以及质量管理记录等。为了保证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提高认识,做好质量管理与考核,及时进行纠正、预防等工作,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促进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做好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分级以及信息管理工作

要使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需要做好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明确零部件采购的重要性,并做好分级管理,零部件的质量对最终的汽车质量产生影响,但是不同零部件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需要将零部件根据产品的结构、性能以及影响产品的效果等进行分级。主要可以分为3级,一是关键性的零部件,对汽车质量有直接性的影响,决定着汽车的性能。二是重要的零部件,对汽车质量有直接性的影响,对汽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三是一般的零部件,也就是上述两种之外的采购零部件[7]。通过分级管理,能够对采购、库存管理等进行重点处理。同时,还需要收集零部件的相关质量信息,这是采购的重要依据。搜集质量信息,质量信息主要有质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合同中的质量内容,检验记录、产品的合格证书、报告单、检验的设备程序标准等[8],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对质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信息的传递。在对采购质量信息的处理时,还需要强化质量信息的统计工作,了解质量清理,保证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

3、对采购零部件的文件进行管理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动使得采购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对采购零部件的内容进行管理,处理管理的漏洞。在对零部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前,需要将采购资料以文字的形式在订货合同以及协议中明确表述出来,产品的名称、型号、数量、金额、签订的时间、地点,供货的时间、供货方对质量负责的条件,损耗的计算方法,包装的标准以及相关费用的承担,验收的标准、方法,结算的方法,违约责任等,采购的零部件需要经过审批才能够生效。

4、提高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汽车制造企业中要使所有人员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需要领导提高质量管理意识,领导的质量意识提升,才会更加注重采购人员的意识提升,才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化的动力,使零部件采购质量真正得到提高。汽车零部件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的素质能力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汽车制造业的领导需要明确采购质量管理的理念,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采购人员、质量检测人员、技术管理人员都参与到零部件采购的管理中,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强化学习与培训,提高零部件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理念,使零部件采购人员能够提高自觉性,认真按照质量管理标准以及制度进行采购工作,明确质量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汽车零部件采购工作需要采购员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需要对产品技术以及质量标准有正确的认识,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因此需要合理安排策划采购人员的上岗条件,进行岗前、岗中培训,提高其素质能力,能够在采购过程中处理好质量问题,避免给汽车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做好采购人员的奖惩工作,提高采购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感。

5、明确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程序

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责任,完善质量管理程序,使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更加程序化,使采购零部件工作能够受到严格的控制。采购质量的管理并不只是采购部门的工作,还需要技术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的配合。需要根据汽车企业的情况,对采购质量管理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相互配合,保证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能够在控制中。企业需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程度进行采购,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责任开展工作,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禁止跨越任一环节进行采购质量控制。通常来讲,采购部门制定采购计划,并开始实施采购质量管理程序,保证采购零部件的验证以及供应商的评价等都在控制中。质量管理部门主要是对采购的零部件进行质量的审核,做好进货检验工作,对供应商的质量水平进行核定。技术部门主要是对零部件的质量影响情况进行分类,检验部门对送检样品进行检验、出具相应的鉴定报告。

6、强化零部件供应商的管理

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是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很多汽车企业将注意力放在零部件的入库检验上,采购零部件的质量不能做到适时控制,供应链上的企业也不能同步进行。因此需要强化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管理。选择供应商要明确供应商的技术能力水平、价格、质量、服务等,对供应商的年度业绩、信誉以及供货等进行明确。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全面的调查、访问,了解供应商的信息,与供应商的负责人进行交流。为了保证零部件供应商能够一直满足企业的需要,需要加强与供应商的质量合作,保证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也满足质量要求。明确合同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并制定全面的质量管理计划,将供应商的设计、工艺以及质量能力等进行全面控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考核,全面考察供应商的能力,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9],保证零部件的质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汽车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也会发生变化,供应商也一样,因此企业需要明确其变化,并要求供应商及时汇报情况,对报告进行鉴定,对供应商进行动态化管理,建立灵活的供应关系,促进零部件质量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交通行业也迅速进步,汽车成为人们首选的交通工具。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与进步,汽车以及零部件产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提高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汽车企业产品整体质量的实现,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淑清.供应链环境下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探析[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2,12:67-69.

[2]毕文栋.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24:200.

[3]毕文栋.关于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6:132-133.

[4]李文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1,04:54-55+60.

[5]颜玲凤.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的质量管理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4,33:206.

[6]尹秀杰,周爽.汽车零部件开发过程中的供应商质量管理[J].品牌,2015,05:93.

[7]姚凯.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多方面分析[J].科技风,2010,22:91+94.

[8]乌宝艳,唐景池.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切实做好质量管理工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5:156-157.

篇9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尺寸;质量;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02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并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汽车行业在很多发达国家中占据了较大财政税收比例,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保证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提升汽车的整体质量。汽车零部件是保证汽车质量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汽车行业的基础。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量逐年增长,车型的投入也增加了,这就加剧了市场竞争,汽车的采购成本不断降低,而且供应商管理也更加严峻,降低了单价商品的利润,同时也加剧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企业的竞争,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降价压力,这就要求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要不断提高零部件的质量。

1、我国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的整体分析

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式的基础上,我国汽车行业也紧紧跟随其步伐,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从2000年中国汽车销售不到200万辆到2015年汽车全国销售总量的2459.8万辆,同比增长4.7%,十五年间增加了近13倍。这也是自从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超过2000万辆。即使在2008年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中国汽车的销售量依然在增长,全年汽车销售935万辆,同比增长6.70%[1]。汽车零部件的销售量也相应的飞速增长,在这样的大好形式下,做好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质量控制和优化将是未来的一个大的趋势。虽然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但是相比部分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我国汽车行业不仅在规模上存在差距,更重要的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上的差距。就汽车零部件行业来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普遍存在着一些严峻的质量管控问题: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生产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汽车产业信息化不完善,对生产的预测信息不够准确,各个部门信息交流不够流畅,时间周期偏长且容易出错;新产品研发优化周期偏长,不能适应国内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体系,但是其中问题颇多,不够完善,效率低下,也得不到及时的信息反馈。如何解决上述汽车质量管理控制的问题,将是我国整个汽车产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前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的质量成为企业迎接挑战的核心竞争力,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供应企业都致力于提高自身竞争力。1%的零件尺寸制造缺陷都有可能给产品最终用户带来恶劣的影响,乃至降低汽车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因此,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尺寸质量控制成为整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的控制与提高需要有一个准确、高效的质量控制系统和方法。对于汽车零件而言,装配的尺寸精度是主要的装配质量要求,而目前国内的主要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均没有一项关于尺寸质量控制的系统和方法,零件的尺寸测量虽然已经采用三座标测量机等设备进行,但是仍存在质量检测装置单一、控制方法落后、控制系统不尽合理、工作效率较低的弊端。汽车零件制造过程是一个规模化批量生产的过程,目前大部分零件制造企业无法做到100%检测,尺寸质量的评价只能采用离线的小样本抽检的方法[3]。因此,通过规范的采样和测量数据的分析来准确对汽车零件装配尺寸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尺寸质量控制2mm工程要求,以“数据驱动质量”为目标,发掘有用的测量数据进行过程分析,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

2、零部件质量尺寸对车身造成的影响

2.1 零部件尺寸

零部件尺寸不合格会造成焊接误差,从而影响车身尺寸偏差,所谓零件尺寸不合格是指零件实物尺寸和产品设计图纸不一致。在整车所包含的零部件中,有很多是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因存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异,提供的零部件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在整车制造过程中产生累积误差,影响车身尺寸精度及整车品质。因此,必须要严格控制零部件尺寸精度,所有焊接零件必须检验合格才能投入使用,特别是车身上一些主要的装配孔、工艺孔的位置尺寸和搭接面尺寸是必须控制的。

2.2 物流包装

影响零部件不同的包装方式及运输方式会对零部件尺寸和变形产生不同的影响,而零部件定位孔、搭接边变形会影响车身尺寸偏差。因此,必须改善各供应商的零部件包装及物流方式,将物流过程中的零部件状态变化纳入质量管理范畴,防止运输过程中零部件之间的碰撞变形。

2.3 操作影响

操作的影响既包括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在夹具间的传递,也包括人工操作悬挂式电阻点焊机的方法。因此,必须正确评估分总成的转运工具和吊装工具对尺寸和变形的影响。操作者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操作,操作过程中保证焊钳与工件垂直,减少操作不规范、不正确带来的随机的制造误差。

3、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过程分析

作为汽车整车生产的关键部分,汽车零部件生产与一般制造业相似却又不同,更加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是汽车零部件生产与其他的制造业最大的不同。其制造和质量控制管理流程从策划产品、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设计和研发、产品和过程的检验以及确认、生产出产品最后得到反馈和评定。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如果零部件制造企业规模小,就难以断定能否加工出大于企业生产规模的订单,并且难以确定合适的价格去竞标以获得订单。

3.1 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要求

第一点要求是对汽车企业的创新优化能力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想要成为国际采购商的长期选择,其创新优化能力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条件,具备创新优化能力的厂商才能在国际化这样大的竞争环境下成为更加有实力的合作伙伴。第二点是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要求和按时交货能力要求,这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能做好相关质量控制。在全球化的汽车产业链下,任何一家企业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没能按时交货都将影响整车的制造,都可能造成很巨大的损失。第三点是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对成本控制能力要高,在总成本的控制下,各个零部件的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等都要控制到位。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质量控制,如若产品质量不稳定,那么成本、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企业只有做好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在保证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制造质量稳定性的条件上,不断的进行优化研究,实现技术创新,产品优化,运用新的材料降低成本,严格做好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3.2 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理论发展

质量管理控制理论从20世纪到今天,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从最初的质量检验阶段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说明了对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的严重性。三大阶段从最开始的以事后把关为主到监控生产过程,在过程中预防控制到最后的防范与检验结合、着重管理能够影响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质量的各种因素和环节[4]。我国在质量控制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多是中小企业,国外多是大型企业,所以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外先进的质量控制管理思想,需要考虑到我国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现状和具体国情,结合实际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大多中小企业的,容易操作的、能够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稳定系数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案。

3.3 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的优化研究

从制造上来看,产品的稳定性主要是由车间生产过程所决定的,从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方法过程和环境等方面决定。排除人为因素,只有对车间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与合格率。对此,采用结合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合理科学的统计方法的实时在线质量监控,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学习和引用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就能减少产品的质量的不稳定性,做到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的优化。

4、一种汽车零部件尺寸质量控制方法

汽车零件尺寸质量控制主要是客观地对制造过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整车制造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是一种随机数据波动,这种随机变化的数据是一类具有多个参数的多变量情况,结合车身制造工艺的特点采用指数加权滑动平均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尺寸波动质量的评价指标,为整车制造尺寸质量控制与提高提供了依据。对于组成整车的汽车零件尺寸也具有相似的特征,但是尺寸|量的控制手段与整车有所不同,零件尺寸质量控制除了适用于整车尺寸监控的三座标测量机采集数据以外,还包括线旁检具测量控制。对于检具测量控制过程,具有连续值的计量质量特性。根据汽车零件尺寸质量特点,需要有更科学的方法来对整体的尺寸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价,目前缺少一个合理的体系来切合实际的反映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尺寸状况,也没有发现相关文献报道[5]。

本文研究的这种汽车零部件尺寸质量控制系统,包括:零件总成检具与三座标测量机相连接,零件线旁检具与便携式测量工具连接,三座标测量机和便携式测量工具的输出连接到数据分析计算机,数据分析计算机连接企业计算机网络装置和终端输出设备。

一种汽车零部件尺寸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测量数据采样:零件的尺寸数据通过线旁检具测量和三座标测量机进行采集,将测量的数据结果送入中央计算机进行存储和处理;

(2)测量数据分析:对线旁检具测量数据和三座标测量机测量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对于线旁检具测量数据,采用均值一极差图分析,得到均值一极差控制图;对于三座标测量机测量数据,采用下列步骤:(a)采用指数加权滑动平均方法进行误差分离的计算,获得趋势数据和波动数据;(b)根据趋势数据得到趋势分析图:根据波动数据进行波动质量评价;(c)应用数据分离以后的波动数据获得阶段6值和尺寸工艺能力评价;

(3)问题识别:根据均值一极差控制图,趋势分析图,阶段6值和尺寸工艺能力评价进行问题识别;

(4)主成分分析:给出一组零件分析数据变化的主要模式;相关性分析:对测点测量数据的趋势之间的相似程度进行分析计算,分析零件不同区域之间尺寸的关联性;

(5)原因确定:结合数据分析与工艺知识模型,确定原因;

(6)改进措施:根据所确定的原因提出短期措施、长期措施并进行实施跟踪,及时更新跟踪状态,直至缺陷得到抑制,问题得到解决。

在离线测量的情况下,采样的时间及样本的大小对于质量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本发明针对常用的测量条件,提出了适合于零部件生产厂离线测量质量评估的采样方法,根据不同的评价要求进行采样。

所述的测量采样包括样本大小的确定和采样时间的确定,样本大小的确定包括:对于线旁检具检测,根据当天的测量样本进行分析评价,样本数一般为3―6件;对于离线三座标测量机检测,统计样本至少为15―18件;对于生产线尺寸工艺能力评价,取测量数据的整体作为样本,即从量产开始的所有数;采样时间的确定包括: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抽样;线旁检具测量采样可以连续完成,为3―6次/班,离线三座标测量机采样频率1―2件/班;特殊需求的装配关系采样为不定期采样,且保证准确的装配关系。所述的测量数据分析对线旁检具测量获得的数据通过均值一极差图分析,对测量结果是否处于上、下控制界限内进行判断,超出控制线即时报警;对离线三座标测量机获得的数据采用指数加权滑动平均法处理,筛选数据发现“超出设计公差”、“波动大”、“连续10点在均值一侧进行即时报警。

该方法在汽车零件离线小样本尺寸测量的情况下,能及时有效地提取装配尺寸质量信息,进行准确评价。给出的评价指标能够对零件尺寸质量及尺寸工艺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与分析,可为试生产阶段零件生产线工装状态水平的评定给出依据。由于能够及时准确的反馈,可以有效地缩短尺寸质量问题解决周期,加快新零件的供货速度。并且在正常生产期,能够对生产线状态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小样本检测的机械零件产品装配过程中尺寸质量的控制与分析。

结语

本文主要对我国汽车以及零部件制造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当前汽车制造行业的质量管理需求。汽车零部件是汽车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项目,该项目的综合控制能力直接反映了企业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企业要不断研究总结出一种汽车零部件质量控制的方法,不断引进和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方法,以不断提升汽车的整体质量,进而促进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曦.质量控制活动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5,(10):106-108.

[2] 答建成,周细应,周涛,张有为,杨涛.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表面技术,2015,(07):68-75.

[3] 徐滨士,董世运,史佩京.中国特色的再制造零件质量保证技术体系现状及展望[J].机械工程学报,2013,(20):84-90.

篇10

[关键词] 劳动力优势;规模经济;后发优势;瀑布式关税体系;沉没成本

[中图分类号] F71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9-0078-03

[作者简介] 俞力黎,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证券投资与管理。(上海 260063)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现状

(一)主要数据。以下为1991年以来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及所有汽车产品的出口金额统计(见下表)。

不难看出,近15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持续增长,入世以来增长尤为迅速,每年增速都在30%左右。同时,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在全部汽车产品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上升,2005年已达80%以上,是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绝对主力。

(二)出口方向以及产品类型。从出口方向上来看,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汽车生产大国是我国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出口国。与此同时,对中东、南美、非洲等一些新兴市场的开拓也取得了成效。在国外建厂、收购国外企业的现象也已经出现,如万向钱潮收购美国GBC公司(主要供应万向节)。

在出口产品种类方面,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中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底座、保险杠、线束、玻璃、刹车片、离合器、散热气、消声器、万向节这些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占据了很高的比例。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出口也有一定的发展,但绝大部分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际大型零部件生产商手中。

(三)目前我国汽车出口主要有以下四条渠道

第一条渠道是随着整车出口,即依附于整车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以一汽解放为例,我方主要是出口到越南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外方通常是先选中整车企业的车型,然后才会到发动机厂进行考察,最后一起出口。这是目前国内产品出口用得比较多的办法。

第二条渠道是外方直接来华采购,即通过跨国汽车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进入国际市场。目前,全球的汽车整车企业都在不断降低零部件的自制率,而实行全球采购的策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率多数都超过了50%。

第三条渠道是生产企业直接对外销售。通过在外国市场上做二级供应商,直接将产品出口国外,保证企业出口的持续增长。

第四条渠道是依靠外贸公司。专业外贸公司长期从事进出口业务,熟悉产品和市场,有固定的销售渠道,而且能够及时掌握国际市场的动态,同时其组织货源渠道也很畅通,所以很有优势。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主要竞争力

(一)成本优势

1.低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非常重要,日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年日本发展汽车产业,并能在国际市场上与欧美抗衡,靠的主要就是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但随着日本工资的大幅上涨,低成本优势很快消失,只好将很大一部分汽车产业链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与之相比,我国劳动力储备充足,长期供大于求,因而将能持续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同时我国不仅拥有低成本的劳动力,还拥有庞大的熟练技术人员队伍。

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部件产品上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底座、保险杠、线束、玻璃、刹车片、离合器、散热气、消声器、万向节等产品,国内价格往往比国际价格低大约20%。可以说,劳动力优势是我国目前汽车零部件出口的最大竞争力优势。

2.土地成本优势。我国正处于工业发展中期阶段,土地价格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都处于较低水平。另外,为促进本地区的产业(尤其是汽车及相关产品这样的先进产业)发展,特别是吸引跨国公司到本地发展,各地还出台了各种降低土地使用价格的政策。而且,中国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区尚待开发和重振,这也有利于我国在土地要素方面保持可持续的低成本优势。

(二)外资的积极引进。我国十分重视外资的引进,在税率、投资环境、保障外商权益等方面给予外资极大的优惠。这不仅提高了外资在华收益,也大大降低其投资风险,因而使得大量外商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愿意在我国进行投资。

一项外资的引入是否能转化为出口的扩大,还要看其是否以出口为导向,这也正符合目前在华进行汽车零部件投资的公司的情况。随着生命周期的改变,汽车零部件已经进入标准化生产时期,此时起关键作用的是生产的成本。正如上面两个因素所述,我国在制造业成本方面优势十分明显,因而很多世界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在华建立了数家合资、独资企业,将我国作为其横向一体化的零部件生产基地,向其分布全球的各个整车生产基地输送零部件。与此同时,这些零部件巨头的进入,也使得各大汽车生产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每个采购中心在中国未来每年的计划采购量都有十几亿到上百亿美元。

由此可见,我国鼓励外资的政策带来的外资大量进入对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三)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带来的规模优势。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我国的汽车产业正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汽车产量逐年走高。我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正处于扩张阶段,规模收益是递增的。国内汽车产销量的增长,带来汽车零部件需求的逐年膨胀,从而会产生内外两方面的规模经济优势,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

从内部来看,大规模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流水线的利用率,实行专业分工,采取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手段,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管理费用;就外部而言,大规模生产还可以同其他厂商建立稳定的生产、技术联系,提高同原材料供应商谈判的讨价还价能力,增强客户对企业产品的信赖心理等等。

(四)后发优势。这主要指在技术方面,一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前期处于落后地位(主要由技术原因造成),通过模仿发达国家实现迅速增长的余地较大。后进国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管理、人才、发展所需资金,甚至先进的发展模式,尽快提升个体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实施赶超战略,并实现大规模的出口。日韩只用短短20、30年就实现了欧美国家将近上百年走过的道路,就是汽车产业发展后发优势的典型例子。

我国作为后起的制造业大国,在汽车零配件全球化发展和国际化分工的背景下,更具有发挥后发优势的条件。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利用市场大国和体制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能将后发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取得零部件的大规模出口,并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五)关税优势。汽车产业在国外目前尚属于受保护的重点产业。外国政府现在更愿意接受新保护主义的观点:对本国具有优势的产业进行大力扶持,促进其出口,以扩大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关税正是其手中的一把利器。

对于汽车制造业的关税保护,国外通常采用一种瀑布式的关税体系,即对原材料及零部件进口制定较低的关税,而对汽车进口征收的名义税率较高,从而使得用进口零部件的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比名义保护率显示的保护程度大得多。对于我国零部件出口来说,在没有歧视性关税下,这种低关税政策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利好。

三、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技术相对落后。毫无疑问,从整体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竞争力是廉价劳动力,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仿制能力强。但是,我国汽配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弱,完全拥有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很少,技术含量较低。当然,在生产标准化的今天,我们也不能过分高估技术因素对出口的影响,毕竟出口还是主要看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但在新产品生命周期开始阶段,主导产品出口的因素还是技术,拥有了技术上的优势,也就掌握了出口的主动权;否则,就只有等到这一“新”技术型产品进入标准化生产阶段,我们才能凭借廉价劳动的优势进行生产和出口。随着汽车更新速度的加快,标准化生产时间在生命周期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缩小,我们如果不将发展的重点放在技术进步上,则属于我们出口的时间也将越来越短。

因此,如何实现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核心竞争力从低成本劳动力向技术领先的转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建议如下:

1.对注重技术密集型产品进行生产及出口补贴,帮助其逐步建立竞争优势。这需要对目前我国有生产能力的汽车零部件进一步细分,以确定哪些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哪些厂商有合格的生产能力。

2.加大吸引国外直接投资。不管是国外的一流技术也好,二流技术也罢,通过FDI渠道所转移的技术一般来说比当地企业的技术要先进得多。并且与简单的技术许可不同,直接投资厂商为了实现所转移技术的最大化利用,往往会带来其母国的技术人员、管理体制等一揽子转移,可以突破我国对这种新技术的吸收能力的限制。

3.短期内, OEM的发展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技术型产品出口的不足。由于这种方式下,核心技术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得到比较有效的保护,外国名义制造商一般会将先进的技术型产品交由我国的OEM生产。

(二)报价及价格问题。目前国内一些厂家为了急于打开国际市场,往往报出的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平均价格。这绝非明智之举:一来自己的利润率非常低,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二来在一些大公司眼中并非报价越低越好,一些大公司会认为,一个产品没有合理的利润率其产品质量就有可能大打折扣。

更为严重的是,生产出口产品的国内企业相互压价竞争,有可能引起国外反倾销投诉。如福耀玻璃遭到国外反倾销投诉,虽然最终是中方胜诉,但这一问题的出现必须引起中方企业的高度重视,否则将带来极大的麻烦。

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首先,国内厂家在向外商报价时,一定要先掌握国际行情,避免乱报价造成的不良后果。其次,行业协会也应组织出口企业进行价格自律,反对压价出口,恶性竞争。一旦出现针对我国汽车配件行业的反倾销投诉,汽车行业有关部门要组织企业积极应诉。

(三)沉没成本问题。所谓沉没成本是指先期已经投入,若合同或工程取消将无法得以偿付的成本。国外采购商采购配件时往往会带来汽车零部件图纸,这就需要我国有意向的出口商先期投入一笔费用,包括模具开发等。当然,如果该采购商最终没有选择这家零部件企业,这笔沉没成本损失了也很正常。但国内零部件企业因惧怕模具费打水漂,总是希望先签合同再开模具。由于得不到已经成品化的产品,采购商无法进行对比,同时感到我方缺乏合作的诚意,很有可能不与我方合作。

有鉴于此,我国零部件企业应该相信自己实力,大胆地进行先期投入,制作模具,预先生产出成品。这样能给人一种有诚意的感觉,增加合作成功的机会。

(四)订单问题。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订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售后市场订单,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汽车售后维修服务的需要而订;另一种是OEM订单,也就是汽车配件名义上的生产者(进口方)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其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交给原始设备制造商。

虽然我国零部件出口增长较快,但绝大部分企业做的是售后市场订单,约占了中国零部件出口额的85%以上。这种订单业务属于纯粹的国际出口贸易种类,进入门槛较低、时间快。跟OEM订单相比,这种订单不稳定,也不能学到先进的技术。

因而,如何抓住OEM,才是中国零部件企业长期出口的长远之计。这不仅要求我国出口企业积极争取OEM订单,更要学习并适应OEM的操作流程。

(五)假冒伪劣和贸易壁垒问题。美国机动车和设备制造商联合会(MEMA)公布的一项数字显示,全球假冒汽车配件的年产值为12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印度、韩国。在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领域内,如刹车片、挡风玻璃等,出现了有可能对消费者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假冒商品。因此,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出警示,继纺织品、电视机、半导体芯片之后,中国正在崛起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可能面临来自美国的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叶德磊.微观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袁志刚,宋京.国际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陈清泰,等.迎接中国汽车社会:前景・问题・政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