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融资范文
时间:2023-03-28 14:3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融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银行融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银行业和投资者。
2009年,商业银行加大了人民币贷款投放力度,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大规模放贷之后,商业银行普遍面临补充资本金的压力。
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之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开始下滑,大多数上市银行都开始面临资金面短缺的状况,各种形式的融资成为今年上市银行的迫切需求,融资话题在银行业不断升温。
天量融资的无底洞
商业银行的融资计划不断公布,各银行在加紧储备粮草。
按照公布时间先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三大行资本补充路径分别为:中行A股不超过400亿可转债+H股不超过总面值20%的配售,若按目前市值下的H股配售上限(下同),融资规模最高可达850亿元;交行A+H股配售不超过420亿,其中A股采用代销方式,H股采用包销方式;工行A股发行不超过250亿元可转债+H配发不超过H股股本20%的股份,最大规模近1100亿元。四大行此轮再融资上限将在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加上被列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规模近2000亿元的农行IPO,五大行最高融资规模将达5000亿元。
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中还有不少排队等候或正在推进的融资计划。例如,招行A+H股配售220亿元,目前A股配股已完成;南京银行拟配股融资50亿元;兴业银行拟配股融资180亿元;深发展拟向中国平安定向增发106亿元;宁波银行拟定向增发不超过50亿元;浦发银行则选择引进新战略投资者的形式,向中国移动募集资金398亿元;光大银行全力冲刺A股市场,预计融资规模200亿元。
若上述商业银行融资计划均能顺利推进和实现,今年银行业融资总规模上限将超过6000亿元(具体情况见上表)。
粗放经营的怪圈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监管的重要指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8%,各国商业银行都在推迟执行其规定,只有我们的银监会,高标准、严格的执行着巴塞尔协议,这背后,或是银监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担忧。
根据银监会新规,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不得低于11%,中小股份制银行将不得低于10%。而各上市银行最近披露的年报显示,工行2009年末的资本充足率为12.36%,比2008年的13.06%下降了0.7个百分点;中行资本充足率较2008年下降2.29个百分点至11.14%,核心资本充足率也下降至9.07%;建行资本充足率为11.70%,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31%,分别较2008年末下降0.46个百分点和0.86个百分点。
2009年,我国上市银行的年报充分显示:它们一边是利润较快增长,另一边却是贷款更快增长,结果是银行资本充足率不断下降,再融资刻不容缓。这就是中国银行业的粗放式经营怪圈:抢挖客户、发放贷款――比拼当年贷款增长――完成当年利润指标――分支行员工兑现当年奖金――银行资产质量下降、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不良贷款核销、冲销往年利润――银行再融资(增发、配股、发可转债或次级债)――继续扩大贷款规模――继续利润增长――继续再融资……
中资银行的发展也即从某种意义上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不断发展求大,市值不断攀新高,但核心的盈利能力、核心的竞争力却始终不见增长。钱生钱能力的提高速度,远没有融资速度快。“饥渴症”式的、永不停歇的银行再融资将会循环往复地不断演绎下去,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国银行业的粗放式经营模式的弊端。银行利润总额随贷款规模增长与银行资产连年高速增长是我国银行业粗放式经营模式的两大标签。我国银行业仍处在一个抢占山头――抢存款、抢贷款的初级发展阶段。接近财政部的权威人士也表示,大型商业银行一味扩张,粗放的资金运用管理,“面多了掺水,水多了加面,绑架了财政和纳税人。”单靠存量扩张做大,银行依然还是跛脚,不会变强。
破解之道:推动银行业务转型
如何走出粗放经营的怪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银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补充资本金,具体包括通过利用利润留存、发行股票、配股、定向增发、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发行次级债的方式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扩大分子,以及通过贷款转让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资产的方式调险资产规模和结构减小分母。”
篇2
关键词:融资社区银行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国际金融业发展、变革与创新的角度看,我国银行体系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在2006年12月1日之后金融业对外资全面开放的形势下,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将空前激烈,如何迅速缩短我国银行的差距、增强竞争力成为理论界与银行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社区银行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将就我国发展社区银行路径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现实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社区银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定义社区银行是独立的、由当地拥有并运营的机构,其资产从少于1000万到数十亿美元不等的机构。参照国外社区银行功能并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我国建立的社区银行是指资产为5亿元以下,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运作并为当地居民或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成本低、个性化金融服务的县域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发展社区银行的意义重大。
1、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遭遇融资“萎缩”。具体而言,中小企业由于抵押物相对不足、财务报表不完备,加之容易隐瞒甚至制造扭曲的信息,导致大银行因不能了解其经营能力、经营状况及贷款所投向的项目的情况,对其贷款更加谨慎。而社区银行以服务社区为宗旨,与商业银行相比,其资产规模较小,组织层级也相对简单,信息反馈的期限较短,经营决策较灵活。此外,社区银行的运作都在本地,对区域内客户的情况更为熟悉,易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所以,根据信息优势假说(informationadvantagehypothesis),社区银行更易于解决贷款中的委托问题和了解客户收入变动、支出状况等有一定保密色彩的个人信息,这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发生的可能性,因而,相比于大型商业银行,社区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中就有比较优势。比如,作为“准社区银行”的台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一直以民营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努力发挥在地缘、人缘、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自1993年成立以来,“泰隆”累计发放贷款350余亿元,其中90%以上投向当地的民营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04年末,在“泰隆”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有3865户,户均贷款仅70.8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户有2745户,贷款金额合计6.73亿元,分别占贷款户总数及各项贷款余额的89.06%和24.61%。
2、促进金融服务水平和协调社区发展。发展社区银行可以刺激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市场化改革,增强竞争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同时,根据“共同监督”假说(peermonitoringhypothesis),在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由于社区银行典型的区域性特征,为了区域内大家的共同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有利于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习惯,推动社会信用状况的改善。另外,社区银行强调对社区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实现社区发展的政府、市场及社会的自治互动,形成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新局面。具体而言,社区居民和单位可以利用其在社区银行中的股东或是社员权力,通过社区银行的资金投放项目参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服务项目开设、服务内容确立的集体决策,实现社区建设与管理中的群众自治性作用(王欣欣,2005)。因此,通过社区银行基于信用的产品设计以及对社区改善和发展活动的实践参与,可以推动社区信用建设和协调社区发展。
3、有利于优化银行体系结构,降低系统性风险。根据产业组织理论,CR4≤40%为低集中度,40%≤CR4≤60%为中集中度,60%≤CR4≤80%为较高集中度,CR4>80%为高集中度。从资产的市场集中度看,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可以算出,截至2004年,包含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CR15)的市场集中度为68.5%,其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169321亿元,市场集中度(CR4)为54.1%;而负债的CR15和CR4分别为68.4%和53.4%,也就是说,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不足,仍然处于寡头垄断状态。毋庸置疑,这种银行体系结构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和经济健康发展。而社区银行的适当发展将会有利于改善银行体系结构,进而分散来自经济与金融层面的冲击(王欣欣,2005),从而分散由于银行机构资金需求与供给的同质性所造成的系统性风险。换句话说,设立社区银行可以分流过度集中于大、中型银行机构的社会资金,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资金市场,进而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
4、为居民提供投资渠道与增值服务。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很低,加上有关的金融产品创新严重不足,造成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比较有限,而居民手中的资金非常宽裕并且有较强寻求保值增值的欲望,迫切需要开拓创新投资渠道。从这一方面来看,社区银行的发展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与大银行的“大城市、大企业”的战略相反,除了主要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外,在网点布局上更加注意拾遗补缺,填补大银行退出后的空白,多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发展。此外,社区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贷款时,很关注借款人的性格特征、家族的历史和家庭的构成、日常的开销特征等个性化的因素对还款能力的影响,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个性化服务,与此同时,社区银行实行多元化经营,它必将会吸引各种有利的资本进入以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推行业务创新,提供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从而有利于为居民提供较好的投资渠道和资金增值服务。
5、可以有效地遏制民间非法金融的蔓延和发展。近年来我国民间融资有很大发展,对地方金融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原因除了一些地区市场化程度和利率市场化水平不高(以温州为例,据中国人民银行监测,在2004年10月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和提高法定利率水平后,温州银行业2005年一季度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2004年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于法定贷款利率0.27个点的上调幅度),民间融资有较大盈利空间外,关键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银行,很大一部分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培育和发展社区银行,可将民间融资纳入国家正规的金融渠道之内,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一个比较现实的通道,提高民间金融的规范化、组织化和机构化,防止民间金融的边缘化,逐步消除金融结构的二元化,降低潜藏的金融风险。
二、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路径探析
20世纪90年代,欧洲掀起了一场"社区银行服务运动"(CampaignforCommunityBankingServices),主要有新设社区银行、共享分支网络(Sharedbranch)、利用分支机构和特许经营(Franchises)等渠道,而澳洲的社区银行主要采取分支机构模式、模式及电子银行模式。我国发展社区银行必须从当前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途径有:
1、由民营企业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新组建股份制社区银行容易明晰产权,其公司治理结构相对比较完善,市场定位目标也比较明确,在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方面也会比较灵活。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社区银行,同时也要十分关注退出机制的建设,真正实现“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民营银行资本由于强烈趋利动机可能导致过度扩张,加大金融风险;股东控制社区银行容易发生获取关联企业贷款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以降低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尤其是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这就形成不同的发展社区银行的条件,必须区别对待以提高效率,一般来讲,应该先进行试点,然后再全面铺开。例如可以考虑将浙江省的温州、宁波、台州和福建省的泉州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作为试点,然后择机推广。一般情况下,允许达到法规规定的各项条件(如资本金额、股东人数、产权制度与治理结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合规的章程等)的自然人或企业法人组建社区银行(应宜逊,2005),考虑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资本金应在1000~5000万元为宜。
2、将现有小型金融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以城市信用社为例,城市信用社在长期与中小企业接触的过程中掌握了充分的客户信息和决策经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贷款风险,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我们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对其实施规范改造,鼓励优秀民资入股,优化股权结构,改造成以所在社区的中小企业和居民为服务对象、按股份制原则进行经营管理的社区银行。另外,农村信用社由于市场变化正亟需要转型,可以通过适当的资本结构优化和机构整合,促进农信社重组,逐步改造为产权明晰、按市场化运作的社区银行(翟建宏、高明华,2005)。关键在于经营机制的转变、机构布局的调整和规模效益的实现。另外,由于各个信用社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应该区别对待,最好是先进行改造试点,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推行改革,促进社区银行的健康发展。浙江省在这方面有所探索,2005年1月,经宁波银监局批准,浙江省第一家完成增资扩股、改制成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城市信用社——象山县绿叶城市信用社正式挂牌运营。绿叶信用社改造后的资本金从过去的526.9万元增长到1.39亿元,资本充足率远远超过法定标准;在新的股权结构中,法人单位17家,均为民营企业,自然人32个,过去参与投资的行政事业单位全部退出,单体投资者最高占有股权比例为10.79%。
3、在部分邮政基层机构基础上进行改造,组建社区银行。据邮政储汇局统计,到2006年3月末,我国邮储存款余额达到1.48万亿元,占居民存款总额的10%,在全国拥有3.6万个网点,其中县及县以下农村网点占2/3以上,而且,邮政储蓄65%的资金来源于农村,而几乎90%以上的资金都通过转存央行或者以协议存款的方式转存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途径,实现资金从农村大量向城市的逆向流动。这不仅有可能影响到农村金融发展,甚至有可能使得邮政汇兑业务畸形化,以服务于邮政储蓄业务的利益冲动(钟伟,2004)。随着《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通过,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工作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因此,可以适当考虑基层邮政储蓄机构的社区银行化。具体思路如下: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信用环境较好的地区,由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及邮政部门进行协商,将个别条件较好的邮政县支局作为试点,先由权威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然后,以公开、公平的方式对其资产进行招标出售,需要说明的是,管理部门必须对各招标单位或个人(一般为民营企业法人或独立自然人)先进行考核、选择,严格把关,“交接”之后,要进行适当引导、监控。
4、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成社区银行。根据央行调查统计司的调查推算,目前我国民间融资规模为9500亿元,占GDP的6.96%左右,在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地下金融的间接融资规模大约相当于国有银行系统的1/3。另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调查测算,2005年末的民间借贷资金规模为450~500亿元,作为一种自发的民间资金运作方式,温州民间资本规模超过了3000亿元,其原因主要是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不足。另外,有证据表明,与现有银行机构相比,一些地方从事资金交易的非正规金融的经营效率更高,并且对当地小企业创业贡献更大。所以,通过正确引导使非正规金融走上正规化、合法化道路;通过组建社区银行将民间闲散资金组织运营起来的意义将十分深远。两年前,温州成为全国性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在农信社改革和利率浮动改革方面凸现了示范效应,如今,我们亦可考虑以其作为发展社区银行的试点,具体操作方式为:先试点设立1家,由市政府明确一个主管部门,组织、鼓励和引导市辖内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发起,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明晰权责,将民间资本纳入金融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监管部门要首先对“发起人”进行很好的选择,一般选择经营良好、实力雄厚、社会知名度高、信誉好的企业,股份应当较为分散以防止因一股独大破坏“社区银行”的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IndependentCommunityBanksofAmerica,.
2.应宜逊、李国文,“社区银行”:内涵、现实意义与发展思路[J],上海金融,2005,(11)。
3.翟建宏、高明华,中小企业贷款与社区银行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3)。
4.钟伟,中国民营银行宜走社区银行之路[J],上海金融,2004,(6)。
5.王欣欣,上海设立社区银行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J],上海金融,2005,(9)。
篇3
【关键词】光伏电站 银行融资 互联网金融
一、我国光伏电站融资的背景
近年来,为了发展清洁能源,消化国内光伏制造过剩产能,我国陆续出台了大量光伏发电的补贴政策,从最早的金太阳工程到分布式电价补贴,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年装机世界第一、累计装机世界第二的光伏发电大国。2014年,光伏发电新增年装机10.6GW,累计装机28.05GW。光伏发电的融资与电站的发展几乎是同步,主要是银行融资,同时有别于银行融资、融资租赁等传统金融模式,借助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融资也是光伏电站融资发展的一个新现象和有益补充。
二、光伏电站银行融资的实践问题
按照业界标准,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依项目所在地的光照条件决定,每年技术衰减0.5%,光伏组件使用寿命可达25年,仅需少量的维护成本,无需火电那样不可控的原料费用,电站全投资的收益率一般在10%左右。光伏电站作为收益稳定、效益较好的一类项目,天然的具有项目融资的优良属性。但由于光伏电站属于新兴事物,银行对项目属性及风险的识别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在实践中许多风险始料未及:如项目业主出资能力不足,导致项目工期拖后,项目规模缩水;如运维不善或组件、逆变器等设备问题,发电量不达预期;如输电通道建设未跟上导致弃光;等等。因此,就银行融资而言,光伏电站真正为银行所接受成为纯粹的项目融资依然路途遥远。目前的光伏电站银行融资一般需要项目业主具备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为项目的风险承担连带责任。光伏电站的融资期限不宜太短,一般在12~15年,过短的期限降低业主的收益率,也容易在前期造成现金流紧张。对大型光伏电站而言,银行融资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然而对政策更加鼓励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规模较小,对银行而言,意味着交易成本较高,融资可能性将大幅降低。如“千家万户”屋顶光伏电站,每个电站不过几十千瓦,投资不过几万元,银行需要面对大量物权不统一、单一物权融资极低的局面,贷款进入个人信贷小微领域,很难进行下去。
三、光伏电站互联网融资新形式
互联网金融是近几年的一个新兴热门金融领域,光伏电站互联网融资是随之伴生的一种融资新模式。互联网融资包括众筹融资与p2p融资。众筹融资是指互联网门户向公众募集股权或者债权资金用于自身项目建设,p2p融资是指互联网门户提供的融资项目不是自有而是属于其他权益者、互联网门户仅充当中介的融资类型。2014年,国内第一个光伏电站众筹项目由联合光伏推出,筹集1000万元建设1MW光伏电站,引起多方关注。2015年1月,绿能宝上线,到3月底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即实现融资14800万元。无论是联合金融的众筹股权还是绿能宝的众筹债权及p2p融资,其融资本质都是将资金提供方由银行转为互联网上的分散的小投资者,筹资者向投资者支付的代价一般比银行融资更高,但因为互联网投资者对风险的评估远不如银行,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四、光伏电站互联网融资与传统银行融资的比较
相对于银行融资而言,互联网融资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融资的准入门槛比银行低
银行融资首先考虑的是项目开发商是否具备较强的资信实力,行业新进入者或者小的开发商往往难以进入银行授信的名单。而且银行会要求提供项目之外的信用结构,降低项目风险。互联网融资的投资者很少会考虑这一方面,对于业主的准入要求较低,但也需要一个资信较好的互联网平台来提供融资服务。
(二)融资的交易成本比银行低
项目业主无需向银行申贷一样提供繁琐的文件资料以及等待漫长的授信过程,投资者一般不会去做项目的尽职调查,资金提供的决策过程较短,资金到位的时间远低于银行融资。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了投资者对风险的识别不足,其面临的风险提升。
(三)融资的利率成本比银行高
如绿能宝提供的利率约为10%,这个收益比一般的银行贷款利率高。利息支出实际上是光伏电站现金支出中主要的部分,假设发电利用小时数为1300小时,贷款利率为7%,资本金比例为20%,首年度电利息支出约在0.34元,而度电运营成本不过0.12元左右。如果融资利率为互联网金融的10%,那么度电利息支出可以达到0.49元。可见,互联网融资大幅度提高了项目的融资成本。
(四)融资期限不如银行信贷稳定
银行信贷的融资期限一旦合同签订即可确定,光伏电站一般银行融资期限应为12~15年,与光伏电站的收益相匹配。而互联网融资很难从单个资金提供者那里获得这么长的期限,需要不断更换投资者,这也要求融资者设立方便的赎回机制。
(五)互联网融资的资金保障不如银行信贷
银行一旦决定授信,必然考虑项目的资金是否存在缺口。而互联网融资每个投资者投资份额较小,需要大量投资者才能保证项目资金完备没有缺口,显然融资者需要充分考虑融资不能达到预期的资金替代方案。
五、对光伏电站银行及互联网融资的一些展望
(一)银行融资未来仍然是光伏电站的主力军
大型光伏电站是光伏电站开发商的第一选择,需要的资金量也较大,在期限、利率等方面都会倾向于银行融资。银行业需要积累大型电站的风险数据,以便更快速的识别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对于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银行业应当借鉴小微信贷经验,积极创新融资模式,提供便捷有效的金融产品。
(二)互联网融资是光伏电站融资的有益补充
篇4
【关键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公司融资时,向资金融出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以及产生的其他相关代价。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银行融资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形式,信誉高的企业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融资,一般企业需要担保、财产抵押、票据质押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大众化的融资形式。但由于市场运行规律、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及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银行;融资
中图分类号:TU247.1
文献标识码:A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站在商业银行角度,从中小企业自身、商业银行内部两个方面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应该有明显效果。下面从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对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建议两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一、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已不容置疑,商业银行加大中小企业贷款份额也是大势所趋,然而在中小企业发展所遇到的诸多问题中,融资难依然是最重要问题之一,站在商业银行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在两个方面:中小企业自身原因、商业银行内部原因。
(一)应从中小企业自身找原因
1.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透明度差,随意性较大,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调查难度,迫使银行逆向选择。
2.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中小企业一般为尽快生产经营,自有固定资产相对较少,有较大部分中小企业土地、厂房或办公设备靠租赁经营,有效担保抵押不足成为融资的首要障碍。
3、管理水平和经营者素质一般较低,权利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决策容易出现偏激现象,企业发展完全依赖经营者个人素质,当经营出现困难时,容易迷失方向。
4.部分中小企业产权不明晰。
(1)股权关系不清晰,以家族企业为例,家族成员在企业中作用和其股份比例错位,导致企业发展畸形,或在好的发展机遇面前停滞。
(2)资产产权不清晰,大多中小企业的法人代表只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目标,自己不愿意完善土地、房产等手续。
5.部分企业信用意识淡薄,还款意识差,导致信用低下。不少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在交易和融资关系中不讲信用,往往有意拖欠贷款。
(二)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原因
1.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固有的信贷政策大多针对大中型企业,缺乏针对小企业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小企业在融资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财务报表失真、信用缺失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目前主要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客户评价系统不适合小企业特点,沿用大客户统一模式的客户评价体系不能反映客户的真实风险,难以准确识别客户风险。
2.采用与大客户相同的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合小企业金融业务。以现有大企业金融业务的“一刀切”的经营管理机制来开展小企业金融业务,很难对市场做出正确、快速反映,也难以有效防范小企业金融业务风险。
3.贷款手续相对繁琐,环节过多,时间较长。信贷审批决策链条拉长,难免使企业错过许多商机,与当前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存在着矛盾。
4.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不符合小企业风险较大,损失率较高的客观现实和市场规律,缺乏“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机制。信贷人员的风险承担与利益回报不相称,致使信贷人员缺乏放贷的积极性,出现了“宁可不放贷,也不愿担风险”的现象,影响了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二、对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问题的建议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银行、企业要找准自己在市场经济体制当中的位置。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所面I临的内外部原因,要解决这一难题,还需从企业自身、商业银行两个方面寻找对策。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出发。需要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进步,企业必须做到
1.规范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必须规范。首先是企业要完善治理结构,从根本上转变管理方式;其次是提高员工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真正融入社会,打下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基础。
2.增强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树立良好的信用。要取得银行信任,必须树立强烈的信用观念,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建立相互信赖的银企合作关系。良好的信用关系不仅有利于银行融资,对于企业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等均有益处。
(二)面对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战略需要,商业银行大有文章可作,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1.建立高效的审批机制。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管理机制,要调整管理的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的环节,要放低门槛,这样才能适应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短、平、快的要求。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要针对小企业贷款的经营和管理特点,构建区别于大银行大客户的激励约束机制,摒弃传统的对单笔、单户贷款追究责任的做法,综合考核小企业信贷人员所管理客户的整体回报情况。
(2)要制定公开、透明、量化的信贷人员薪酬激励办法,将小企业信贷人员的收入与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3.实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细分,细分贷款对象,使不同的贷款对象享受不同的贷款条件,如利率浮动幅度、贷款期限、保证方式、偿还方式,通过多元化的信贷营销来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
总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的难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也不是一朝一夕或者少数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相互协作、不懈努力,共同去解决。
参考文献:
[1]陈乃醒,傅贤治,白林.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8-2009)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6
[2]张朝元,梁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篇6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并没有改变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在现行的融资体制中仍具有不可拆解的性质,国有企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事实上锁定了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责任,同时也决定了改革过程中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这种融资体制对于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外生”的而很难与之相兼容。
体制的排斥性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另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宁愿将钱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也不愿意贷给有效率的民营企业。目前,由于商业银行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规避风险上,因此,它们对那些预期的高回报、高风险的项目已经失去兴趣。央行要求各大专业银行推行个人贷款负责制后,更没有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了。(三)信用担保机构
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尚在建立中,个人信用更为落后,全社会有信用危机感。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减少呆坏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从1998年起,普遍推行了贷款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己经很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等特点,因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第三方提供保证,这就有赖于信用担保制度的完善。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它介于企业和银行之间,担保人对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金。但是,目前信用担保机构在数量上的匾乏、运作方式上的不规范不仅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四)信贷歧视
尽管许多中小企业逐渐呈现出经营绩效较好、产权结构较为完善、资本结构因依托于内源融资机制也较为完备的优势,它们却很难与商业银行建立普遍的金融联系。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所有制歧视。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中小企业仅占总数的
24%左右,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其主流,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不兼容”问题,影响银行授信。国有银行不愿也没有必要因为给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即便是民生银行这样的纯粹的民营银行,主要客户也是大企业(包括民营大企业)和大项目。二是客户评价标准歧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是针对较大型企业制定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使用的是同一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而大企业的各项信用指标是中小企业无法相比的,该评定办法过于强调企业资产规模,从而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客观上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信用标准歧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信心。
(五)企业自身
现实中,中小企业违约行为已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随着银行信贷业务趋于谨慎,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加不愿意贷款给信用度低、风险度高的中小企业。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没有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中有22.5%是由于自身信用不佳造成的,这就是常说的“道德风险”。
总结
要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以及金融机构三方面的协调合作。
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增强信用意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财务报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给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使用银行贷款并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本息,杜绝逃费银行贷款债务行为,提高自身素质。
金融机构加强贷款产品的设计以及信贷业务的创新,以满足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创新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担保方式,如民营企业联保、仓单质押等,既方便民营企业贷款,又减轻其担保费用负担;政府倡导建立由民间发起、民间参股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小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激活国有银行的活力,提高国内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完善银行业整体架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来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探索建立贷款保险制度来适当转移贷款风险,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穆争社.“浅析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3.3
2.牟伟明.“企业融资成本新探”,《经济师》,2003.8
篇7
对于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中型小微型企业即为当地经济的中流砥柱,但是由于中型小微型企业在自身的经营管理方面经验欠缺,金融信贷业务的机制也不够完善等因素,导致银行融资困难。
一、县域中型小微企业银行融资问题的研究分析
(一)县域金融发展有限,迫使民间企业只能向银行融资
县域范围有限,发展也有限,所以像证券投资、证券交易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不多,有些地方甚至更本没有直接融资市场。然后面向全国融资的渠道缺乏,很多企业商家更本找不到更广的途径接触到其他融资机构。放眼观察县域的中小型企业,创业板和中小企业版的容量都比较小,上市的企业数量所占比例不大,加之债券市场发展较慢,特别是县域资金不发达的地区,这些民间中小型企业就只能向银行融资。
(二)县域贷款份额增长有限,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从过去几年的金融数据来看,存款增长高于全口径的贷款增长。虽然从数据上看,国家对企业的贷款量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是真正分配到县域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量是较少的,和企业实际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县域发展程度有限,阻碍各大贷款银行的入驻
受县域经济的制约,各大银行在县域成立的分行有限,甚至有些银行在县域根本没有设立分行。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但是由于县域的经济开放程度没有大城市那么深,加之地域范围限制,这就阻碍了各大贷款银行的入驻,这对县域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经济上的制约。
(四)融资费用过高为中小企业融资增添困难
中小企业在银行融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融资费用太高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可以说为中小企业添加了不小的困难。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人们在交易的过程中,总渴望追求最大利益,在这种情况导致了机会主义的产生。人们往往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会想出隐瞒真实情况,欺骗、误导等手段,这就造成了交易费用过高的问题。同样道理,中小企业在向银行融资时,银企机会主义会也会随之产生,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费用,使融资成本加大。
二、中型和小微企业银行融资创新路径研究
(一)完善担保制度,鼓励银行借贷
县域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背景肯定没有大城市或沿海城市那么好,特别是在企业融资问题上,很难达到国内或国外创业板融资的基本要求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融资来源主要依附以国家政策性融资。大力鼓励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信贷,与此同时,不断完善贷款担保制度以及风险补偿制度。以便企业在进行贷款时,可以认真掂量是否能够承担起借贷的风险,也让银行在给中小企业提供借贷时更加有章可循,增加彼此的管理约束力度。
(二)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着重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
多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政府在引进这些机构的同时,要严格把关,确保引进的资金链稳固刚健。调动政府的积极性,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时,多将注意力转移到地方银行或者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扶持地方银行的发展,带动民营企业,将小额贷款公司认定为地方中小企业贷款的首要考虑机构。
(三)促进四大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门,放宽借贷条款
四大银行是我国经济的四大命脉,其资金也是最充裕的,虽然我国提倡四大银行要在资金上对中小企业多支持,鼓励向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借贷,但是四大银行规章制度较多,条条款款处理的灵活性也不够,所以在对中小企业扶持的过程中并没有产生特别大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尽快完善四大银行中小企业的信贷机构。建议在各个省、市、县均成立中小企业信贷机构,让这些信贷机构离这些县域的中小企业更加亲近,便于解决中小企业的信贷问题。同时,放宽信贷政策,增加信贷额度,简化审批的流程,尽可能的提高信贷的效率。
(四)增加保险公司的涉入,解决小企业担保能力不足问题
在商业贷款模式下可以进行一定的改进。对于那些小型的企业,经常出现因偿还能力不足而导致无法办理信贷业务的问题,这就大大制约了小企业的萌芽。在商业贷款模式下,可以引入一个第三方平台,那就是保险公司。在整个贷款模式下,从企业和银行,变为企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引入保险公司来实现风险分摊和利益共享的模式。
(五)建立信用管理平台,降低融资交易费用
对前面几个策略的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县域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在利益面前,难免还是会出现机会主义者,通过信息造假等途径为客户谋取不正当利益,造成微小企业融资交易费用高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信用管理平台,录入各大银行以及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和相关档案,实现个人信息一体化,资料要及时更新,为各大银行以及信贷部门提供强而有力的信息保障,减少贷款过程中机会主义的产生,为某种不确定因素而缴纳更多的资金,导致融资的交易费用增加。
篇8
【关键词】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 银行融资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产业集群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众所周知,产业集群中大量存在的是中小企业,与一些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融资已经成为了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是不容忽视的。
一、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特点
从我国目前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了信息的对称性
首先,减少了银行事前的逆向选择,由于中小企业运行的特殊性,导致了企业的贷款具有需求急、需求频繁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都会进行逆向选择。但是由于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大多都是围绕一个产品发展的,产业的特性较为明确,加上银行对企业的发展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在企业进行贷款之前,银行的逆向选择就会相应的减少,企业贷款的机会也会得到增加。其次,有助于克服事后的道德风险,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缺乏长期的发展目标,因此,贷款之后的不确定性就会相应增加。但是,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全部都是依赖于具有产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区域下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信誉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从而增加了从银行贷款的可能性。
(二)降低了银行的交易成本
银行在给企业贷款的时候,为了确保企业能够按时将贷款还清,就必须要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但是就我国目前银行对企业发展预测所投入成本来看,远远超出了预算数额,这样就会降低银行的贷款意愿。然而,对于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些企业从事的都是一个行业,银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更全面、更完整的企业发展信息,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银行对企业发展的预测成本,银行的贷款意愿也会因此而增加。
(三)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银行的贷款风险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也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就我国目前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来看,银行可以向多个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且所贷的数额都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坏账占贷款数额的比例会是一个较为稳定的数值,银行可以根据这个数值在同类企业中从容的进行比较,然后合理选择贷款企业,以此来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提出的几点思考
(一)创新金融机构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
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对其提供的信贷服务是不容忽视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比如说增加授信和抵押物的多样化、改进抵押保全措施等。其次,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的服务与管理。由于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分为龙头企业、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几种类型,为了确保银行提供的业务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的发展,在对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金融机构就应该根据每个企业发展的不同需求来采取不同的业务策略。最后,要尽可能将审批的手续简化,以此来确保银行能够在低成本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企业发展信息,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从而实现银企的双赢。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集群内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
政府的扶持是开展贷款活动的重要保障,政府可以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为集群内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1)根据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信贷银行,以此来帮助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2)对贷款的条件适当放宽,为一些发展困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帮助。
(三)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集群优势,整合产业价值链,加强集群中企业的分工协作,不为短期利益所诱惑,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并付诸实践。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培育特色产品,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此外,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要注重内部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可靠,创造良好的贷款条件,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通过增加守信度来争取更多的融资机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必然会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在未来的时间里,相关部门人员应该对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形势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采取科学合理的融资方式,以此来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守华,刘光海,邵东涛.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特点及策略研究[J].财经研究,2002(09).
[2]康雅璇.基于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0.
篇9
关键词:不锈钢;贸易;银行融资;风险特征
Abstract: China is the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of stainless steel, in recent 10 years, China's stainless steel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rapid, Wuxi stainless steel market is collecting and distributing center in east China stainless steel products, is the nation's largest industrial materials stainless steel distribution center.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stainless steel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background, on Wuxi stainless steel market based on adequate market research and data analysis, from the source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merchants, financial strength, operation mode and transaction process of merchants, risk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mon features, and has carried on the induction and summary, personality factors and refer to the Banks on the financing, finishing develo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dustry trends and risk characteristics of bank financing.
Keywords: stainless steel; Trade; Bank financing; Risk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研究背景
1.1 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国,近10年来,我国不锈钢行业发展迅速,从长远看,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下游行业不锈钢需求将不断增加,同时,全球经济复苏带动不锈钢出口量的增长,行业发展空间较大。“十二五”期间,随着宏观政策的转向,预计国内GDP增速有所放缓,不锈钢需求增幅将下降,同时美国、欧元区等地区经济发展的诸多不确定性,也影响国际市场对不锈钢的需求。
无锡市不锈钢市场是华东地区不锈钢制品的集散中心,也是国内最大的工业用材不锈钢集散中心,无论是其多达1400户的客商,还是超过1200亿的年销售额,均成为银行拓展客户,开展业务的重点目标区域。
整个无锡不锈钢市场包括无锡市东方不锈钢市场、无锡市南方不锈钢市场、中国(硕放)不锈钢市场和无锡市不锈钢国际交易中心。不锈钢销售总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35%,近年来的交易量及交易额详见下表:
单位:万吨、亿元
1.2 无锡不锈钢市场客户融资现状
目前无锡不锈钢市场内入驻的金融机构仅江苏银行和工商银行两家,但参与竞争的银行较多。目前市场内融资总量超过50亿元,贷款质量良好,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二、对象定义和客户特征
2.1研究对象范畴
本次以无锡范围内的不锈钢现货交易市场为研究范畴,主要以南方不锈钢市场和东方不锈钢市场为主。
无锡市南方不锈钢市场成立于1998年,地处新区太湖大道和江海路(机场路)交汇处,交通方便,总占地面积350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目前市场方不从事经营,只负责收取房租及管理费。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中公司注册客户有571家、个体工商户有40家、分公司有20家,共计达631户,其中一批实力雄厚的公司在此落户,如:中新公司、酒钢集团、华银集团、华美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上海宝钢等企业。同时,市场也已成为上海宝钢、张家港浦项、酒钢太原钢铁集团等国内外不锈钢生产企业的主要商、供货商的基地。
由于市场的快速发展,原南方不锈钢市场的经营场地已不适应市场的需求,由此无锡地区又在2004年经发改委立项在锡山东北塘由温州人吴坚等四位股东以江苏汇坚控股集团投资开发建设成立了江方钢材城并于2006年底开业,南方不锈钢市场中部分客户又到东方不锈钢市场上经营。
东方不锈钢市场现有经营户约800户,占地面积约563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位于无锡沪宁、锡澄高速公路出口的通江物流园区内。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规划最先进、功能最完善的不锈钢专业市场。该市场目前已形成科技创新区、不锈钢加工区、仓储物流区、不锈钢贸易区、生活配套区、信息服务区六大功能区。
2.2客户分层
无锡不锈钢市场内客户来自全国各地,主要来自于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山西、天津、四川等,按客户来源分:江苏500家、浙江300家、山西200家、上海100家、其他300家;按市场分:东方不锈钢市场约800户,南方不锈钢市场约600户。
1、经营规模
2、经营年限
2.3客户特征
据调查分析,无锡不锈钢市场的客户呈现以下特点:
1、经营的商户为商业流通企业,分别来自于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山西、天津等全国各地,关联企业较少;企业注册资金不多,大多在500万元以下,但其自有及自筹资金比较多;在经营上各商户都比较规范,每笔交易都开具增值税发票,货款通过银行账户核算,现金交易较少;经营者大多都有一定的知识层面,本科学历占有相当比重,素质较高,有的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分析国内外行情,就读了MBA;此外他们为人低调,有的虽身价上亿但不张扬;市场比较专业,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所以商品销售渠道畅通,周转速度快,营业额也较大。
2、南方不锈钢市场内经营户固定资产不多,经营用房、仓库大部分为租赁方式取得,房屋、土地基本为市场方所有,市场内房屋大多只租不卖,且市场方房产为集体所有。而东方市场上的经营门面限于原与地方政府的约定,仅出售了三分之一的店面,同时因经营不锈钢资金需求量较大,各商户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增加流动资金,购置固定资产部份较少,所以商户缺乏合适的抵押物。
3、无锡处于经济发达地区,不锈钢用量大,同时钢厂的销售模式一般为上一月订下一月的货,所以商户为加快资金周转,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在经营方式上以现货交易为主,且钱货两清,应收账款普遍不多;他们的上游客户大多是强势企业,如:宝钢、太钢等,银票、国内信用证基本不接受,难以开展贸易融资业务;在结算方式上,由于电汇、网上银行结算快,使用较多,货款结算进出量也大,同时为做到合法合规经营,资金往来主要通过企业结算账户进出。
4、从近几年市场的情况看,南方市场上的客户因经营多年,从业经验丰富,抗风险能力强,市场上客户的稳定性较高, 09年客户离开市场的10户都不到,且大多是从业年限短、注册资本在50万元左右、实力较弱的客户;东方市场开业至今仅有8户企业因不善于经营而离开市场,两个市场合计退出客户不满20户,占比不到2%,市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5、交易流程及交易模式:
无锡地区不锈钢贸易所涉及到的主体有大型不锈钢生产厂家、一级商、中小商、终端客户。
① 与经销商之间的交易模式
为无锡市场提供工业用不锈钢贸易的主要钢厂有宝钢、浦项、太钢、东方特钢等各类钢厂,交易模式如下:
宝钢交易模式:一般由一级商或协议户与钢厂签订长期合同(约定每月不锈钢购买的种类、数量等内容),钢厂每月上中旬报出下月钢材出厂价格,商于当月预付款30%(协议户预付10%),下月结清货款并提货;从预交订金到发货的时间一般为10—30天;
太钢交易模式:一般由商或协议户与钢厂签订长期合同(约定每月不锈钢购买的种类、数量等内容),钢厂每月上中旬报出下月钢材出厂价格,商于当月付款100%,下月提货(协议户需付清货款才能提货);从预交货款到发货的时间一般1个月;
酒钢交易模式:一般月头付款100%(协议户预付10%),月末提货,从预付款到结清货款提货的时间约1个月;
② 经销商与下游客户的交易模式:
不锈钢经销商的下游客户主要包括中小商、终端客户,它们之间一般通过现款现货交易,结算期最长七天。
三、银行融资准入要求和主要风险
3.1风险特征
由于不锈钢贸易是与经济周期紧密相关的行业,其业务量对房地产业、汽车产业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业的依存度很高,因此整个宏观经济的形势变化对不锈钢的需求会产生影响,价格的波动会对不锈钢企业的销售收入、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对银行贷款带来不确定因素;同时,贸易类企业资金的高流动性也加大了对企业资金流向进行监控的难度,从而导致了贷款流入其他领域所带来的风险;另外,由于市场内借款人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给银行贷款资金用途的监管带来相当的难度。
3.2银行主要授信目标客户群
根据无锡市不锈钢市场现状,银行目标市场一般定为无锡东方不锈钢市场和无锡南方不锈钢市场。根据客户细分,银行一般把市场内从事该行业5年以上、销售额2000万元至2亿元的江苏、浙江、上海客户作为其主要目标客户。
该目标客户群为从事以现货交易为主的一、二级商。注册资本一般为人民币300-1000万元,从业年限较长有一定的实力,自有资金较充足,家庭资产也较多。他们的经营模式一般从总或区域商处采购不锈钢,然后销售给下游的终端用户或分销给少部分贸易型客户,但下游小商户直接做工地或终端,会导致部分应收账款,因此仍需要银行补充部分经营性资金,但金额一般以500-1000万元为主。
3.3银行准入要求
3.3.1基本准入要求
(1) 借款主体基本准入条件
①客户必须为市场内从事不锈钢经营的一般法人企业;
②经营方式以现货交易为主,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③实际经营者行业从业经历5年以上且企业成立2年以上;
④年纳税销售额不低于2000万元;
⑤公司注册资本或家庭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
(2)实际经营人基本准入要求
①借款主体实际控制人的年龄原则上在55周岁以下;
②借款主体实际控制人在无锡拥有房产且实际生活满三年以上;
③借款主体实际控制人原则上要求已婚且配偶承担连带责任;
④借款主体实际控制人及配偶信誉良好,信用卡不超过5张,逾期原则上不超过一次,如超过二次必须作出合理解释和证明;
⑤借款主体实际控制人无不良嗜好;
3.3.2对有以下情形的原则上不予介入:
①企业控制人或配偶使用信用卡额度金额较大且使用较频繁的;
②企业(或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已申请有2笔以上小额信用贷款的;
③企业(或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涉及非银行小额信贷且使用较频繁或使用时间较长的(单笔使用时间超过30天);
④企业实际控制人有涉毒、涉赌等不良嗜好的;
⑤借款主体及实际经营人的信贷合作银行超过3家(不包括房屋按揭贷款及信用卡业务);
⑥企业信誉不良,出现过拖欠租金、管理费状况。
四、研究成果应用方向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给予拟合作银行制定以下授信合作方案:
无锡市南方、东方不锈钢市场银行授信合作方案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融资融券;业务创新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交易所上市证券或借入交易所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卖空机制的制度性缺陷,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单边市特征:投资者买进股票的力量长期压倒卖出股票力量,市场供求长期失衡;券商和投资者基于利益驱动,地下信用交易屡禁不绝。引入信用交易制度有助于打通货币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渠道。
自2006年1月1日起《证券法》规定证券公司可以向客户融资融券后,监管层相继《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等条例,深交所,上交所制定《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系列管理条例的出台对融资融券业务的定义、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具备的条件以及证券公司如何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等详细规定,融资融券业务制度环境日益成熟。
一、海外成熟证券市场信用交易模式比较及我国信用交易模式选择
(一)海外成熟市场信用交易模式比较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融资模式(分散授信模式)。信用交易高度市场化,对融资融券资格几乎没有特别限定。在进行信用交易时,投资者向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由后者对其提供信用,当证券公司资金不足时,向通过金融市场融通或拆借取得相应的资金;证券不足时,可直接从保险基金、投资公司或院校投资基金等长期投资者处融得证券。此模式下,信用交易的风险表现为市场主体业务风险,监管机构只对运行规则做出统一的制度安排并监督执行。
以日本为代表的专业化融资模式(集中授信模式)。证券信用交易的转融通业务主要由专业化证券金融公司负责,且在证券信用交易中居于垄断地位。证券公司向投资者融资融券后,若信用交易交割清算时自有资金或股票不足,可以向证券金融公司融通。而证券金融公司可通过短期资金市场、日本银行和一般商业银行来筹措资金或股票。这种融资融券授信模式有明确层级性,包含“客户-证券公司-证券金融公司-大藏省”四个层级,职能分工明确,便于监管。
以台湾为代表的双轨制专业化模式。台湾证券信用交易最初承袭集中信用模式,其信用交易转融通市场由证券金融公司独家垄断,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当局放宽对证券金融公司的设立限制,相继成立了富邦等证券金融公司共同经营资金证券转融通业务,形成了既有垄断又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这种双轨制的授信模式提高了市场化程度和运行效率,同时降低了运作成本,但相比集中授信模式,监管层的集中调控力度也相对较弱。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证券信用交易完全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而产生,因而信用交易模式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发展状况,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发育程度、社会信用水平、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内控制水平以及社会文化习惯等因素。
(二)我国信用交易模式的选择
关于我国的融资融券信用交易采用何种模式,业界一直争论颇多。证监会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中也未明确说明,但在近期颁布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对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资金来源和证券来源做了如下规定:“证券公司向客户融资,应当使用自有资金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向客户融券,应当使用自有证券或者依法取得处分权的证券”;“证券公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自有资金或者证券不足的,可以向证券金融公司借入。证券金融公司的设立和解散由国务院决定。”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目前情况下我国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还不能直接发生资金融通关系,必须通过专设的证券金融公司,作为外界信用导入的桥梁集中统一向各证券公司提供信用。在信用交易体系中,首先证券公司向客户提供融资融券的信用;当其自有资金或借券来源不足时,转向证券金融公司融通;证券金融公司在资金或证券不足时再向各商业银行、拆借市场借贷,公开市场拆借或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来获得其所需的资金和证券,从而使证券市场与外界的货币市场有机的联系起来。这种信用交易制度,有利于主管部门统一、集中的调控证券市场资金流量。
二、融资融券业务对市场及参与各方的影响分析
(一)融资融券业务的市场效应
1.增加股市流动性,活跃交易。资料显示,美国和日本的证券信用贷款规模一般低于证券市值的2%,但是信用交易的规模占证券交易金融的比重却达到16%-20%。而台湾地区证券融资融券交易的规模则占到总交易量的40%以上。而我国现阶段推出融资融券业务受多种因素制约,预计短期内信用交易规模与成熟市场相比还会有一定的差距。现阶段我国信用规模主要限制因素包括:一是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主体资格受限,目前仅限于在符合条件的创新类券商中开展;二是可用于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的券种有限;三是券商的融资渠道受限,目前证券金融公司设立的政策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仅限于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业务规模受限。
2.融资买空与融券卖空交易对市场波动性水平均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对台湾融资融券的市场冲击进行研究后发现,证券市场中引入信用交易机制后,融资买空与融券卖空交易并未加剧证券市场的整体波动性水平。在信用交易机制引入的同时,若辅之以证券监管部门的适当监管措施(如限制信用交易的开户年限、交易金额、股票种类、保证金比率、融资融券利息等),信用交易并不会对市场整体波动性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3.融资及融券保证金率的调整会对融资融券交易额产生显著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市场整体流动性水平。因此,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保证金率的调整将成为监管层对证券市场进行调控的一项有力工具加以运用和实施。
(二)融资融券业务将催生证券金融公司
金融分业经营模式下,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所需的资金和证券,仍不能直接从商业银行或证券持有人处直接融得,而必须经过证券金融公司进行转融通。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将催生证券金融公司这一新兴金融机构,并成为金融分业经营模式下连接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桥梁。
在信用交易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证券金融公司,将有可能由各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投资主体共同投资组建,监管层在证券金融公司组建上,可能会对参与投资的主体资格进行严格界定和审查,同时本着审慎监管的原则,控制证券金融公司的总体数量,根据证券市场发展需要,逐步批准符合规定条件的证券金融公司从事信用转融通业务。
考虑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和融资融券业务推进的状况,未来证券金融公司的组建和业务开展可能会采取如下的分阶段逐步开放的路径:第一步,由符合监管层要求的商业银行、券商、保险公司及其他投资主体参与组建3-5家证券金融公司,业务范围限制在为有融资融券资格的券商提供信用转融通服务;第二步,允许证券金融公司向所有券商和机构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第三步,允许没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券商证券金融公司与投资者的信用融通业务,券商履行客户介绍和账户监管职能,并从中获取手续费收入。
(三)融资融券业务对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影响
1.对证券公司的影响。通过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交易,有利于证券公司获取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促进经营模式转型。信用交易可以使投资者进行双向交易,使证券经纪业务收入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证券金融公司的设立将增加券商的融资渠道。证券金融公司的设立使得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转融通交易从证券金融公司中融得资金和证券,拓宽融资渠道。
2.对投资者的影响。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将为投资者提供合法的资金融通渠道。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资金不得违规流入股市,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将为投资者提供合法的资金证券融通渠道,同时保证金交易规则的设定也能使券商的信用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3.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将会增加银行的资金存管和清算业务。《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规定,证券公司经营融资融券业务,应当以自身义在商业银行分立融资专用资金账户和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资金账户,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资金存管和清算业务。
同时,资金转融通业务为银行提供新的业务机会和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未来可能通过参股证券金融公司介入信用交易的转融通业务,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与证券金融公司之间的资金融通业务,也为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提供了风险可控,收益可观的渠道,并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合理匹配。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措施
长期以来,与证券同业的合作一直是商业银行的优势和特色业务,面对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对金融市场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商业银行应早做规划,积极应对,在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寻找发现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增长点,强化商业银行领先地位。
(一)积极关注政策动态,寻求机会参与组建证券金融公司
在证券金融公司组建的相关政策规定还未明晰之前,商业银行应加强与银监会、证监会等监管层面的沟通,及时了解有关证券金融公司组建的政策动态,寻找一切可能机会,参与证券金融公司的组建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与商业银行有良好业务合作关系的券商保持密切联系,寻求未来可能合作机会推动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和经营模式转型。
(二)加快第三方存管系统的优化改造
根据融资融券业务细则规定,投资者信用账户应与现金账户分设独立操作。而商业银行现行系统中,客户的每一个资金账号与银行账户是一一对应的,客户无法使用一个银行账户同时办理上述两项业务,客户的便利性受到很大影响。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在三方存管系统中建立以“银行账户+业务类型”与资金账号的一一对应关系,满足一个银行账户可以同时对应三方存管和融资融券两个业务类型的需求,相应渠道上,柜面系统及渠道系统也需要进行相应修改解决以客户便利性。
(三)细分营销非创新类券商的第三方存管客户
投资者与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交易,必须在该券商开户并交易半年以上,且只能和一家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交易。而融资融券试点券商仅限于符合规定的创新类券商,融资融券推出后,有信用交易需求的客户必然会将证券账户转移到有业务资格的券商处,这将引发证券经纪业务进一步向大型创新类券商集中,无业务资格的中小型券商将无法避免此类客户的流失。商业银行应对此类第三方存管客户进行细分营销,引导其将证券账户转移至与商业银行建立第三方存管业务关系有业务资格的券商,避免市场格局变动引发的客户和资金流失。
(四)加强与创新类券商的战略合作关系
大量有信用交易需求的账户迁移将使证券经纪业务进一步向有交易资格的创新类券商集中,由此带来证券经纪业务和资金清算业务的大幅增长,以及相应第三方存管客户开户和存管业务的快速增长。面对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经纪业务市场格局的新变化,商业银行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此类券商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在资金价格、融资支持、客户营销、创新合作等方面予以最大化资源倾斜,争取新增信用交易客户的第三方存管资金和清算业务,同时也可与此类券商开展联合营销,通过优惠措施吸引商业银行非创新类券商的第三方存管客户的证券账户向此类券商转移。
(五)通过信用交易机制的运用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
目前商业银行理财系列产品中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的理财产品,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可以尝试在新股申购时引入信用交易机制,以所认购的新股作为担保品进行融资,以扩大新股申购的资金规模,提高理财资金的收益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婕.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模式的制度选择分析[J].上海金融,2008年第3期.
[2]巴曙松.融资融券:激活市场的创新举措[J].金融博览,2006年第9期.
[3]詹浩勇,冯金丽.融资融券业务运作方式的国际比较[J].浙江金融,2007年第3期.
[4]薛春芳.对我国融资融券制度的思考[J].时代金融,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