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基础范文

时间:2023-03-18 06:0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声乐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声乐基础

篇1

关键词:声乐 形式 方法

“声乐”是歌声与音乐,以及文学语言的结合,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进而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针对声乐这门艺术来说,绝大部分声乐作品都是演唱者展示个人歌唱技巧的表演,而不是简单、抽象的模仿。因此,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持续时间不长且有文字作为歌词的声乐作品被称作歌曲。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初它并不要乐器为之伴奏,紧清唱即可。因此很容易被世人接受并得以传承,进而发扬光大。

而学习声乐也对我们有着诸多益处。事实证明,通过声乐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加深对诗或者散文的认识,改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能力。通过学习声乐,可以改善学习者的讲话能力,丰富言谈的音调并改善其读音,发展对声乐艺术的欣赏能力,促成好的身体姿势和形体动作的优美展示,进而有助于增强性格的沉着和自信,发展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也会有助于情感的通畅和理想的探索以及对个性的形成。下面针对声乐学习的几点看法,浅谈声乐学习中应遵循的几个方面:

一、歌唱原理及姿态

我们常用的声乐教学方法一般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在自己的额身体内建造歌唱的乐器,而对于初学者来说,笔者通常提倡使用非常简单的声乐理论来进行教学,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的发声原则为以下的三点:

(一)小腹支持。声乐上所说的小腹支持是支持是指将气息运足,感觉气从丹田用力,丹田是肚脐下三寸。吸气时要将手顶起,鼻子深吸口气,感觉腰部股起,然后坚持住。尤其在唱高音的时候,更是要懂得气息的运用。人们常说“懂得呼吸才懂得唱歌”。这虽然有夸张之处,但是却也说明了呼吸控制的重要意义。

初学者可以尝试尽可能地张大嘴,将两只手的食指放在耳朵后方接近耳垂处,嘴要张到食指处是空的,即你按进去是软的为止,然后保持姿势发声。每次唱的时候都要使哪儿张开。刚开始时很难保持的,但只要能坚持,会越来越熟练的。

(二)打开腔体。在声乐学习和练习的进程中,打开腔体是是尤为重要的方式,这是发声的基本要求,即人们常说的打开声音。声音出路只有两处:口和鼻,打开腔体就是感觉声音是从眉心或从头顶出去的状态。而想要声音顺畅就要先调节好呼吸、深呼吸。轻松地吐纳气息,将气息由鼻腔吸入,自然地向上拉起小舌头和软腭,努力将气息送入小腹并保持住,腔体这样才能科学地打开。

(三)头腔共鸣。共鸣在声乐当中是至关重要的,而头腔共鸣则是重中之重。声音从声带出来,经过软腭到达蝶窦附近位置实现共鸣,然后通过靠前的咬字,也就是靠前的口腔共鸣共振,来达到鼻腔和额窦所产生的头腔共鸣,于是,靠前集中有了,开阔共鸣感也就出来了。实际上头腔是以后头腔产生的共鸣为地基的。接着依靠其余的发声方式来进行头腔的融合。

要想做到充分的头腔共鸣,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发呜母音练习。首先吸好气,唱的时候先吐一个“h”然后才发音,感觉像在发“呼”,唱的时候打开口腔,就是保持半打哈且的状态,然后走音阶。就象锻炼身体一样,没有哪块肌肉是不经常锻炼不经常运用就能结实健壮的,声乐训练也一样,当学会了声带和气息相互运用的平衡后自然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在单纯技巧方面,呼吸、气息的支持和供应是最重要的。把喉咙打开,使歌唱起来觉得放松,这就象肌肉的活动一样是可以学到的,并且是练声第一课就应该学的。呼吸的具体指导的方法,取决于教师,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两位歌唱者所用的方法是完全一样的。它既有近似性又有个别性,但必须朝着同一目标去发挥。呼吸必须深而满,气息的支持与供应必须借助于强健的腹部肌肉,气息吐出所形成的音流必须有节奏地适合于所歌唱乐句的需要。

二、培养正确的发声方法

作为声乐爱好者或演唱者,不论她表演形式如何,都应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歌唱时的发声和平常说话时的发声是有区别的,讲声乐的发声等同于说唱就会导致声乐本身艺术性的缺失。所以单靠洪亮的说话声是不能适应声乐演唱要求的,我们必须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把发声锻炼成合乎情境、有持久力的声音来。

(一)语言的发声与声乐的发声。练声是使人体自然噪音经过锻炼,以适应与符合声音造型艺术的基本功,歌唱呼吸必须有计划的控制不出声的换气,使乐句舒展连贯声音和谐,发声上说与唱不同,歌唱时音高变化较大,声带次数较多。声音共鸣说话保持自然状态。但歌唱需要保持共鸣,提高声腔美与音乐艺术表现力。

(二)纠正不科学的发声。经过训练的歌唱者,在发声中可以得到一种悦耳、动听的美声颤音(又叫做“声流振波”),这种最佳的歌声波动大致是6-7次/秒。有的歌唱者则是因呼吸肌群的张力控制不好,致使声音摇晃不定。这种不自然的颤动,严重的有如羊的叫声,影响了歌唱的表现力。

有的人不懂得用适合自己也适合歌曲情境的声音来演唱,以为只要按照原唱的音准来唱完歌曲就是唱好了歌曲,有的甚至一味的飙高音来显示自己所谓的唱功,这对于歌唱者来说是毫无益处的,也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这种嘶声力竭的喊叫会使人听起来很不舒服,失去了艺术韵味。

三、结语

声乐是门抽象的技术课,所以学习中应采用生活中最简单形象的手法,由浅入深,由实践到理论,让声乐学科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

参考文献:

[1]胡东冶.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高歌.浅论“中国民族声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篇2

【关键词】声乐基础训练;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95-02

为了顺利度过考试,学习声乐的学生们曾经接受了“快速教程”的训练,带着尚不成熟的“技巧”进入了大学学习。进入大学后,学生明白了自身存在的众多问题,可急于求成训练便毫无章法规则。事实上,任何一项技能学习的训练都需要经过时间的支撑及考验,并且需要在正确的理念与方法指导下进行。接下来,我想通过对自身问题的总结与分析来谈谈声乐基础训练中会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一、无法较好地运用气息

学生在最开始发声训练时,往往不是“唱”歌,而是在“喊”歌,发出的声音未经过任何修饰和加工,听上去干涩无力。人们常常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学习声乐的时间还不够长久导致的,其实并不是如此。若是没能究其问题的本因,学习的时间再久也是无用的。

喊叫的原因在于没有将声音与气息有效地融合到一起,最重要的解决手段就是让声音和气息能够融会贯通,合二为一。“喊”歌的毛病让学生明白发声时必须要有气息的支持,但在完成歌唱时,呼气时间是要比吸气时间长得多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憋气能力,训练气息支撑的持续性及气压的力度。“快吸――慢呼”是学生声乐基础训练中必不可少的扎实练习,用来训练歌唱中很重要的横膈膜。具体的方法是:类似于小孩抽泣时的吸气方式,快速地吸气,稍作保持后缓慢地呼出。在此过程中会感到小腹在与一股外来力量相对抗,小腹被向后推压。在发声练习中主要是发较短音,如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再者便是喘气的训练,需要“快吸――快呼”的训练方式,发音练习以激起音为主,起音需要干净利落。另外可以加入嗓音技能训练,在喉咙处于打开的状态下加强横膈膜的肌肉能力,以及嗓音韧带的柔韧能力,科学的发声状态必须要有强大的呼吸支持。

这个训练的过程是十分漫长的,需要慢慢练习,让声音往气息上靠,主动与之发生强有力的对抗和碰撞,这样有利于将气息支撑放低并利于打开歌唱共鸣腔体。

二、共鸣不动听、生硬

造成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演唱基础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不能合理运用共鸣,只靠蛮力来增加音量获得共鸣。这样的共鸣是生硬而不动听的,也违背了歌唱规律。不能够为了增加音量而强获共鸣,合理运用好的共鸣是能够不费余力而使音量增大的。这就提醒学生要学会打开喉咙练习歌唱,使喉、口、鼻这些腔体形成一个合适的发声共鸣通道。

(一)利用“哈欠”打开喉咙

帕瓦罗蒂曾说:喉部肌肉放松像打“哈欠”。说明打“哈欠”是打开喉咙最有效的方式。在人们打完“哈欠”后说话会发现此时说话的声音比平时说话的声音更加宽大。所以在训练中,可以保持“哈欠”的状态,清晰地、朗读式地发出轻声明亮的声音,这样可以尽快地打开喉咙,但需注意切勿将“哈欠”打得过头,使喉头有被向下挤压的感觉,发出黯淡、靠后的声音,这对声带的影响是很大的。

(二)利用元音打开喉咙

元音中i,e在口腔的前部即门齿处形成,o,u在口腔的深处即舌根处形成,而元音a则在前两者的中间部位形成。在学生练习时,有时因为声带过分用力,会导致声音出现“白”的现象,此时可以通过元音i,e恰当后移来缓解,而当声音太暗而空洞时,可以将o,u两元音发声得更自然些,将声音高位安放。平时的练习中还可以加上辅音搭配元音来练习。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差异,选择最方便,最适合的元音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打开喉咙。

三、声区过渡存在困难

初始声音训练时,一般都是为中声区建立良好的声音状态,在此之后再尝试音域的扩展,但多数的学生在从中声区向高声区的转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所以需要使用声区转换的过渡技术来解决过渡音的问题。

(一)打开喉咙

同样地,利用打哈欠的感觉,让后空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放松有关肌肉。在歌唱时,注重的并不是“哈欠”的本身,而是打“哈欠”时的动作,它可以降低喉头的位置,改善咽腔的形态,从而改善口咽腔形态不佳和声门下压力不足而产生的音色黯淡。

男生可以从外部喉结出判断喉咙是否打开,女生则只能用声音判断。喉头的稳定是为了解决过渡音的问题,打开喉咙稳定喉头后,再加上合适的气息支持,就能够顺利地解决过渡音了。

(二)使声音位置提高

中声区的声音应该尽力放在高位置上,即颚的上方――共鸣室,它是有所有的腔体如额窦和上颌窦等及额骨组成。此处声音发出在同一位置上,共鸣很大,产生的声音透明且集中,易于发音。但在练习的过程中切忌发出音量过大,声音太过粗重,应该尽量柔和自然,过渡的完成也就会容易许多。和打开喉咙的方法一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利用最合适方便的元音来练习过渡音。合理地运用脖子肌肉的张力,用较深气息的支持来完成。总之,过渡音的训练实际上是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共鸣体以及整个人体协调工作才能完成,学生在训练时一定要抓对方法,必要时寻求老师的指导,耐心、细心地完成训练。

四、是否应该模仿

几乎对于每个人来说,演唱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所喜爱的歌手明星,会有喜欢的歌曲,在演唱时便不自觉地走上别人的步调。除此之外,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每一次发声练习可能都需要老师亲自示范,学生如同鹦鹉学舌般模仿老师,才能够确认自己是否发音正确。在缺乏经验与分析作品的能力的情况下,模仿是学生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

但若是习惯于模仿,那么对于声乐来说就没有了意义,在学生日常基础训练中,对于老师发声上的方法与练习的模式是值得学生模仿的,但是从演唱角度来说模仿会使一个人的演唱缺乏生命力,没有自身的一个特点,从而走向瓶颈。在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熟练的歌者之前,声乐基础练习中可以进行模仿,但模仿的仅是一个声音状态和正确的发声方法,并不是个人的发声风格与习惯特点。在学生走向成熟之后,一定要具备自己的演唱个性,树立起自己真正的演唱风格,使演唱具有自己的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当然,这也仍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也是成为一个歌者蜕变的过程,从每种角度上说也是一个传承到创新的过程。

五、结语

声乐学习是一件需要坚持和细致的事情,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目前所填出的仅仅是从个人出发、很浅薄的一部分观点。每一位学生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声音条件与方法缺陷来制定属于自己的声乐训练方法,拥有自己的个性。我所表述的仍是九牛一毛,声乐基础训练踏实地完成,才能为演唱开辟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马拉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周晓音.用“力”得当,才能放松――谈谈对歌唱中放松的理解[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3).

[3]威廉・文纳.歌唱――机理和技巧[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76.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发声练习 共鸣腔体 器官

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音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实际上就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炼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或者用音阶或琶音似地乐句配上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作半音上行和下行移动反复练唱,以达到呼吸、发声、共鸣协调配合,练就纯净而具有音乐性的声音。

一 发声练习的目的

发声练习是声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演唱者服务的,通过发声练习来打开喉咙,使演唱者快速进入歌唱准备状态;另一方面是为演唱作品服务的,在发声练习过程中,是以声音效果和发声器官肌肉适度的标准去调整发声器官的机能和状态的,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的构造、嗓音条件、音色音域、发声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它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练习。它带有一定的针对性,是有意识的练习。每条发声练习都有它的方法和要求。演唱者在进行发声练习时,教师会根据演唱作品的需要或演唱者在歌唱中存在的问题,而专门把几个知识点或某个技巧难点拿出来,通过适当的发声练习的方法反复加强训练,最终达到目的。

二 发声练习的作用

歌唱者在学习声乐时,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地进行发声练习,逐步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用正确的方法来歌唱。可见,发声练习在声乐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通过发声练习,能鉴别歌唱者的声部

从生理结构特点来分析:每个人的喉头大小、声带长短、宽窄以及共鸣腔体的大小都是不同的,这是生理结构上的差异。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从发声歌唱状态中鉴定。在发声训练中,通过歌唱者的音色、音质、音域、声区结构等综合因素来进行声部的鉴别。明显的高中低音较容易区别,如果声音具备两个声部的特征就很难辨别了。所以对这类情况的鉴定,应该稳定而慎重,不应过早下结论,要在运用自如的声区内进行各种发声练习。经过长时期良好的科学训练,通过教师细心的观察研究,才能根据高低音和声区特点确定其声部。

2.发声练习能正确打开喉咙,做好歌唱的准备状态

喉头是人声的生源体。在歌唱前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歌唱者音色。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歌唱时喉头没打开就去唱歌,造成喉头不稳定,发声的各器官不协调,从而导致错误发声方法。所以在唱歌前,必须通过发声练习才能打开喉咙,找到正确的喉头位置。让气息和声音能畅通流动,使声带运动与呼吸密切配合,调整适度,协调好各器官的运动,为唱歌做好充分准备。

3.发声练习使抽象化的发声原理变得简单易懂,容易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

声乐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而且是一门抽象的艺术。然而复杂难懂的发声原理如何才能变得通俗易懂呢?这就要依靠教师的科学歌唱方法和间接的教学经验。在发声练习中,教师会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如微笑、打哈欠、闻花香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歌唱的感觉,使其凭借自己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对一些具体形象的联想将发声的原理和技能中各种比较抽象和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变得清晰,找到科学的发声位置。而采用联想比喻的方法,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同时教师还运用一些音阶或琶音的旋律配合母音的发声练习,使歌唱者能熟练地掌握发声的位置,巩固歌唱的状态。在演唱前就做好积极的思考、准备和调整,只有清晰地理解发声原理,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用正确的发声位置演唱歌曲。

4.发声练习可以协调口腔内的发声器官,为演唱歌曲打好基础

发声练习或歌唱时,直接参与运动的器官成为发声器官。根据它的功能作用,歌唱的发声器官分为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如何协调口腔内各个器官的运动变化,则是声乐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极大的难点。在发声练习中,各个器官的协调运用是发声训练的关键。发声前要吸气,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靠拢闭合发生声音。在发声歌唱过程中要唱出旋律和母音,咬字器官和吐字器官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夸张。敏捷是为了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美化声音。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情感和内容。同时,要恰当地用气息来支持,气用多了,声音就会大,气不足,声音就会断,所以一定要在基础阶段练好呼吸。最重要的是恰当运用共鸣腔体,使声音传得远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做到的。因为运用共鸣腔体的训练常常与其他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所以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通过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从而获得圆润、丰满的歌声。

篇4

【关键词】意大利;声乐;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076-01

人类社会丰富多样,从人类发展开始便慢慢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结合形成当下我们所熟知的各类艺术。

音乐是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之一,也是人们最早开始形成的艺术形式。远古时期的人类通过喊叫等声音来警示同类或用于表达捕获猎物后的喜悦心情。各个国家的音乐与其历史、文化、语言又是不可分割的,要演唱好一个作品,不研究其语言是不可能达到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效果。而且声乐是通过唱出歌词来抒感的,学习和了解语言是唱歌词、表达情感的基础。

意大利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美声唱法中的“麦加”也是众多声乐学习者所梦想去学习的地方。众多声乐学习者在学习意大利歌曲时,往往先要学习意大利语或者是歌词的读法,只有充分了解并学习到了意大利语的发音特点和5个元音字母发声的口腔开口形状,才利于学习者在学习和演唱意大利作品时对情感的完美诠释和对艺术的感悟。

众所周知,意大利声乐作品在音乐的历史河流中一直都是中流砥柱,且深受世界各人民喜爱并广泛流传,是人类音乐文化史上不可缺失的瑰宝,孕育了一大批世界级著名的歌唱家和众多的声乐爱好者,如卡鲁索、卡拉斯、吉利、帕瓦罗蒂、卡雷拉斯、巴托丽、多明戈等,他们都是通过对意大利语的精通和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演唱意大利声乐作品。

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比较晚,在改革开放后才渐渐引入美声唱法及意大利歌曲。弘扬和发展我国音乐教育文化事业,使意大利歌曲的美声唱法成为各音乐、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的主要声乐形式,通过系统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语言学习,培养更多优秀的声乐人才,让全世界都体会到意大利歌曲在声乐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十分有必要。

一、意大利语音系统在训练声音中的基础性

意大利语歌曲是众多音乐和艺术类学校的重要建设培优项目,为了能更好更快地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更好地学习声乐演唱中精湛的技巧、更好地体会意大利的艺术经典,有必要更好地掌握意大利语音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意大利声乐作品,才能任性地建设“高楼大厦”。与此同时,元音、辅音、音节在歌唱中存在的不同方式,我们歌唱时咬字的位置发生的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可见,能否掌握好意大利语的准确发音将直接影响歌唱者在演唱中的音质和歌唱状态。对于观众来说,歌唱者是否准确地唱出歌词所描述的内容也是影响观众是否体会声乐艺术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二、意大利语作品在声乐演唱中的基础性

声乐艺术的感受形式比较单一,只能通过耳朵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它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优美的音色、清晰的语言描述来表达歌唱者真实的情感。演唱意大利声乐作品必须具备一定的嗓音条件,但天生拥有一副好嗓子仅仅只是具备了最基础的条件而已,还需要经过严格且漫长的科学训练,加上后天的刻苦勤练,才能演绎出天籁之音。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曾说过:“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呼吸方法是否正确将会直接影响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中的声音质量,一个正确的呼吸方法和长久的气息支持也是歌唱的基本条件之一。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如同汽车的发动机一样源源不断地给予歌唱动力,同时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

三、意大利语作品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篇5

声乐技能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很实用的教学手段,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取决于高校的声乐教学水平。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当今,民族地方高校作为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的一个基地,应该积极探究基础教育音乐新课程对音乐教师的声乐专业技能要求,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的音乐师资人才。

关键词:基础教育 音乐师资 知识结构 声乐教学改革

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应该基于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围绕教师职业能力要求,明确基础音乐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教学作风。

一、概述及研究意义

1.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概述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自从民族地方高校开设音乐专业以来,在教学上一直沿袭专业院校的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由于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无形中暴露出一些不适应时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方面,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模式,按照培养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精、尖”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人才,以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确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发展目标,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性,导致一些学生走上基础教育岗位后,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2.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概述

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应该具备的音乐专业知识的总称。略去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修养不谈,其音乐专业知识结构应具备如下要求:基础教育音乐教师不仅要能够教授音乐课(包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常识和音乐欣赏等课程,在教学中要求能示范演唱、自弹自唱、指挥等),还要能够组织、领导课外音乐活动(包括组织合唱队、声乐小组、民乐队等全校性的音乐活动)。这些基础音乐教育活动体现了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专多能的特点,一专多能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的概念不同,但对基础教育音乐活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意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深入的剖析,阐明其内涵和本质,对促进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优化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以及对提高基础音乐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二者比较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扎实、丰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的基础音乐师资不仅能唱,还要能讲、能组织等,还要有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但是长期以来,一些民族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只注重声乐技能、技巧的传授,只教授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注重声乐的舞台表现力,出现了“重技巧、轻理论、轻实践、轻师范性”的现象,使得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效果不佳。一些学生毕业后走上基础音乐教育岗位,就会暴露出能力单一、知识不够丰富的弊端。

应正确认识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也不是培养登上舞台的表演人才。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不仅要强调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应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通过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包括基础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声乐专业知识能力、声乐相关领域知识能力。

1.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当懂得运用教育学原理和方法,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教育理论知识,让学生全面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踏入基础教育岗位后,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教学活动。在实际基础教育、教学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能力各异,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比如,有些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教师就应该懂得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对这些学生循循善诱,逐步引导他们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声乐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声乐专业知识是衡量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能力的关键因素。声乐教学不仅应该向学生传授声乐专业知识,还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声乐理论知识、歌曲分析处理能力、声乐示范演唱能力。第一,声乐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声乐理论知识是歌唱练习的科学依据,要让基础教育声乐专业学生系统地、有步骤地学习歌唱发声的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发声器官进行生理机能的操作与控制,这对学生准确掌握歌唱的技巧、姿态、呼吸方法、发声机能及共鸣腔体的调节运用等非常重要,能使学生歌唱的声音更美妙、更动听,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激情。第二,注重示范演唱能力的培养。示范演唱能力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必备能力。教师在示范演唱时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表现出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高音及风格等,通过运用正确的声乐技能,表达真挚的情感,(转第112页)(接第81页)能够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其受到美的陶冶。基础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互相交流感情的活动。教师的示范演唱在学生心目中是最亲切的,容易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因此,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视野要开阔,艺术感情要丰富,这样才能绘声绘色地完成示范演唱,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第三,要加强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分析歌曲的内容、风格、调式、结构、感情、速度的关系。通过歌曲分析及处理,把音乐分析理论、歌曲艺术处理、声乐技巧的掌握等融为一体,如歌曲的基本结构、曲式、调性、的布局以及节奏、速度、节拍、风格等音乐组织方式与内容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同时,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对声音色彩、技巧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搭配,如音色的明暗、力度的大小等技巧,呼吸上的快慢疾缓以及换气等特殊技法的运用。通过正确的歌曲分析及处理,教师的示范演唱会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这样能使学生喜爱音乐,积极主动学习音乐。

3.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快速向前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声乐专业能力,还要有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如节奏感与听觉能力、多声部能力、读谱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合作能力、儿童声乐训练能力等。要想很好地胜任基础音乐教育工作,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结构。民族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认识到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的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提早进入教师角色,让学生参与声乐教学改革,使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向教师专业方向角色发展。其次,不仅让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道德。设置的课程必须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各门课程、各类课程之间要形成最佳组合和系统化。声乐教学应该以演唱技能为基础,加强声乐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要开设声乐演唱与教学课程,内容可包括歌唱基础理论、发声知识、歌唱心理、嗓音保健、声乐表演与欣赏、中外声乐发展史,声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优秀课例评析等相关领域课程,增强学生声乐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结语

基础音乐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个中、小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要贴近基础音乐新课程,不要把目光放在单纯的声乐技能、技巧的教学上,而应放在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上,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上。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张婉.高师声乐教学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新形势;初级阶段;训练方法

一、新形势下的当代大学生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高等院校教育也因此做出相应的重大改革。招生量的扩大,使高等艺术院校从精英教育渐渐过渡到了大众教育。所招学生也在新形势下呈现出新的特点。

现在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对他们的评价褒贬兼有:既是享福的一代,又是压力最大的一代;既是很有志向的一代,又是很自我的一代;既是掌握知识最多的一代,也是最现实的一代。他们充满着活力和压力,特点鲜明,个性张扬,善于思考,崇尚理性并赞同自主。

社会的多样化及多元化的思潮向他们汹涌袭来,他们处于风口浪尖;同样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当代很多“唯钱至上,唯权至上”的一些功利思想泛滥也冲击着他们对于价值的判断,导致其信仰的迷失,进而比较容易产生急功近利、浮躁、自私等思想。

二、声乐表演专业大学生的情况比较

近些年,由于受到大学扩招、艺术学习热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当代声乐表演专业的大学生与过去相比有较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学生数量和招生形式的不同

过去,一个声乐专业一届只能招收几位学生,而且还是由学校到全国各地“探星”而得,或者是通过多方测试,千挑万选才把这些特殊人才录取进来。 招收比例小,招考要求高,可称之为精英艺术教育。当代声乐大学生的招录形式众所周知,联考每年在固定的地方进行,千万学生及家长为此热情高涨。报考人数之多,招收的比例也大,大学生的数量比过去有成倍的增加,同时招考要求相应要低些,由此可见,可称之为普及艺术教育。

(二)声乐素质基础有差距

过去的声乐表演学生无论是嗓音条件、形象、乐感、文学综合素质都可以说是千里挑一,有的学生在入校前就是艺术中专的学生,接触声乐多年;有的是专业剧团的职业演员;都有一定的声乐基础,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并有一定的舞台经验,到艺术院校的学习是深造,追求更高、更精、更好的学习效果。当今艺术院校的学生来源就比较复杂,有经过高考集训,只学了一些皮毛的;有从来没有学习过,但热爱声乐演唱的;也有不爱声乐演唱但因各种原因来报考艺术院校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各方面声乐素质都比较好的。整体表现为声乐基础良莠不齐,声乐基础差的占大多数,学习目标和态度也形形。加之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相比较而言,当代声乐新生就显得基础弱,而且比较浮躁一些。

由于这种新的招生特点,当代声乐大学新生可分为:

1.有声乐学习的底子,集良好的声乐学习条件于一身的;

2.考前曾参加过声乐集训,并且演唱比较规范,有一定音乐理论基础和嗓音条件的;

3.参加过声乐集训,但演唱不规范,有歌唱方法或歌唱概念方面的误区;

4.没有任何声乐基础或者被动来学习声乐的初学者;

5.抱着快速成名成家的思想来学习声乐的。

三、初级阶段的训练方案

学生的构成和来源如此复杂,学生的情况又有如此大的差异,加之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突出,与过去比较,在教学上就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需要声乐教师们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方案。笔者认为,现在的声乐教学,初级阶段的训练有难度,对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心理攻略”、“发乎于情,晓之以理”等传统方法要加大力度,而且还要做得更细、更好才行。真正做到打好声乐演唱的基础,要从以下几方面循序渐进的进行声乐基础训练。

(一)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时尚和生活的快节奏,对于声乐学习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大多不以为然。他们把声乐训练看成是枯燥无味又没有效率的事,也不能认识声乐练习中量的积累对声乐技巧进步的重要性;特别是初级阶段的训练,在短时间看不到学习成效的情况下,他们更是没有多大兴趣,造成学习三心二意,不能持久。如果稍有挫折,还容易一蹶不振,兴趣全无。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克服挫折,增强学习的意志力。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来刺激学生 “乐学之”,通过刺激其心理来调节其学习状态,让他的眼前始终有一颗诱人的“成功之果”,促使他有动机、有意识地去主导自己的学习行为。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采取以下方式:

适度地举办学生实践音乐会,并邀请他们在乎的专家领导或者亲友来观摩,让他的学习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

针对学习底子差,掌握歌唱技巧和理解表演有难度的同学,要及时准确的肯定他的进步,同时提出下一步的目标,诱导其追求较高一层次的歌唱技巧或者表演技巧,避免出现学习消极情绪。

对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前途迷茫的同学,先要给予心理上的抚慰,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大学期间应该积累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宽阔的知识面,有深度的艺术专长等,让他们明白,大学学习是为自己储备未来人生发展的阅历,既然选择了声乐艺术专业,专业水平的高低就是量化自身综合修养的高低的重要标杆,督促他们不放弃、不迷失,积极参与声乐训练,提升自身修养。

要与所有的学生多交流,包括生活、思想和专业上的问题都要沟通。比如与学生一起观看优秀的音乐会,然后开个类似音乐沙龙的小茶会评一评音乐会,或者干脆藉此交流个人的看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把自己对声乐的热爱通过各种形式的师生交流辐射到学生心里,使之对声乐学习有美好的憧憬和愿望,从而激发出学生想学想唱的激情。

(二)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

歌唱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对美好声音的认识和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因为其抽象的、主观能动的特点决定了思维训练的先决性。认识什么样的声音是真正美的声音,建立正确的声音审美概念是歌唱训练的第一步,也是初级阶段歌唱训练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声音的审美已不再是过去那样单一的声音审美,国人的审美观一直在进步,对声音美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主流还是追求“声者发于情”,①有气息支撑的,结实、明亮、圆润并抑扬顿挫的声音。

声乐训练最主要是对大脑的训练,“思想是控制嗓音的唯一力量”,②有什么样的思维决定了什么样的演唱。要唱出美妙的声音主要由人的精神思维对身体的控制力来完成的,而如何提高这种思维控制力,主要靠认知水平的提高,捕捉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细节,不断强化正确的声音概念,逐渐改观他对声音的审美认识,而这种正确的审美又反过来指导其训练,演唱技巧提高的同时,审美又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继而更高层次的审美认识又指导着更高要求的训练,就这样循环下去,声音的训练才能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转贴于

(三)重视对学生课外的学习引导

这里强调对学生课外的声乐学习引导,是就现代声乐学生的学习新环境而言,新形势下高科技信息化早已应用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利用好这些资源将大大提高声乐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任由其随心所欲的加以滥用,就会对声乐的教学带来更多的阻碍 。学生课外学习时间的掌握好与不好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重视这个时间的学习引导,就能利用新生代大学生好新奇、求知欲强的特点,适当地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现代高科技促进声乐学习,少受不良审美的影响。归纳起来就是,多听、多看、多思考。

1.多听

声乐的学习不仅仅是声乐技巧的学习,更是对音乐艺术进行理解并适当表达的学习,多听是训练大脑对声乐艺术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好的声音思维才能引导出好的声音技巧 ,多听好的声乐作品可以了解到好的演唱方法,也可以学到作品表现手法,还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音乐风格。在不知不觉中,大脑里就形成了声音的美的概念,而且这种鉴赏力和判断力会随着量的积累,产生审美境界的飞跃。

2.多看

现代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的辅助资料都相当丰富,声乐是表演的艺术,学会“看”是提升自己声乐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看”学习到很多东西,包括歌唱的呼吸运动,唱与演的配合以及台风、舞步等等。这些表演经验进行积累、沉淀,然后再在训练中慢慢的运用起来,不知不觉就形成了自己在演唱中的表现风格。

3.多思考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崇尚理性、尊重知识,要引导他们在多听多看的基础上勤加思考:思考好的声乐作品、好的演唱好在哪里;思考自己的演唱改进方法;领悟歌唱概念;了解声乐表演的真谛。声乐课堂训练只占声乐学习的极小的一部分时间,课后大量的时间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悟”。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说明了声乐中的思考就好比是修行中的参悟一样重要,更多的时间是学生自己在课外的努力。而课外的声乐学习,就是要进行思考来解决歌唱的意识上的问题,也就是是要解决思维上的歌唱,然后才是生理和肌能训练上的歌唱。

小结

社会在进步 ,艺术教育也在不断地探索更新更好的方法,教无定法,有效即可。对于新形势下的新生代大学生,在教学方面也要遵循先研究学生,定出可行的,符合教学新规律的教学方案,然后再实施教育。尤其对于声乐这门专业性强,个体差异大,受心理情绪影响大的专业来讲,研究学生的特点、个性、心理的新动向对于声乐的教学实施才能保证有效进行。

责任编辑:陈达波

注释:

①《白氏长庆集》,唐白居易。

②《嗓子干扰及其排除》,麦克莱恩。

参考文献:

[1] 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2]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On the Singing Practice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Vocal Music Major under a New Condition

Zuo Shirong

篇7

关键词:声乐;初学者;问题

声乐学习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认为选曲、练声曲、模仿与创新对于声乐初学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选曲对声乐学习和演唱的重要性

歌曲有深、浅、难、易之分,演唱者程度也有不同。声乐初学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目前所处于哪一个阶段和程度。应该多演唱哪些歌曲,更适合于哪类歌曲。

初学者选曲的方法及影响:

(1)笔者认为学习1到2年属于初学者,初学者在演唱上还处于探索的阶段。所以,初学者在歌曲的选材上尤为重要,应多听从老师的意见进行选择。

(2)初学者不懂得如何保护嗓子而又对声乐怀着深切的喜爱,所以喜欢唱一些音域比较宽的歌,音高较高的歌。这样做非常有可能把嗓子唱坏。所以,广大的声乐爱好者们一定要在相应的阶段唱相应的歌。正确选择合适自己的艺术歌曲对初学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艺术性很强的歌曲旋律优美结构清晰,曲短词少,容易记忆。对初学者体会良好的气息,喉咙的打开以及对初学者艺术感觉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初学的如能够循规蹈矩脚踏实地的前进,才会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以后才有能力演唱更加有难度的歌曲,艺术道路才能走的更长。

二、练声曲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随着声乐艺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迷上声乐这门深奥、高雅的艺术。并且不仅仅停留在欣赏,人们开始自己学习声乐,表演声乐。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练声曲实质上决定着声乐初学者今后的演唱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这比多唱几首作品重要得多。

练声曲在声乐训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练声曲是声乐学习者科学、系统的掌握歌唱技术方法的主要手段和学习方法,是提高声音和嗓音训练的重要学习环节。

三、模仿与创新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教学中的模仿式教学由来已久并被广泛采用。在模仿学习中,初学者要有鉴赏能力,要找准自我,在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模仿是为了传承,提高是为了求得创新,更好地发展自我。

现在,在声乐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对“模仿”一词讳莫如深,不大愿意提到它,总认为“模仿”是一种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还有人认为“模仿”不是艺术,也不会成为真正的歌唱家,不予提倡,甚至坚决反对。在初学者中,也有一部分对“模仿”的概念存在模糊认识。另外还有一种过分强调“模仿”,认为模仿要精确到位,字字、句句以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都要模仿得很精确,稍有点个性的成分、即兴的东西就是叛逆。这样,又使模仿学习完全丧失了个性,失去了自我,更谈不上发展创新。

在模仿学习中入门,模仿虽是一种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它同样也适用于现代声乐教学。我国的戏剧、曲艺、山歌号子、民间小调传承都是口传心授,这种方法代代相传。意大利美声学派的早期教学也是模仿式教学。在现代的声乐实际教学中,声乐教师给学生做示范演唱也是在向学生进行模仿的启示。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与磁带、光碟中的声音模唱,照着做,虽然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却是初级阶段很重要的一种练习方法。在模仿学习中找准自我,从学习模仿的初始阶段起,初学者首先最重要的是找准自我位置。

模仿的目的是提高,模仿的结果是传承,模仿的出路更在于创新。我们运用模仿学习方法,去学习和传承祖先、前人、大师们为我们留下的声乐演唱艺术技巧的宝贵财富,运用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去发展、创新声乐演唱艺术,必将会使我国声乐艺术的教学与学习更加规范,更加理性,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余笃刚.《音乐艺术美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篇8

关键词:女高音 声乐作品 创作特点 演唱处理 《鸟儿在风中歌唱》

艺术歌曲是西方的一种比较流行的声乐体裁,在19世纪发展成为一种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体裁,艺术歌曲中歌词的文学性、凝练的情感表达、专业的音乐创作、室内化表演都是在西方浪漫主义时期发展起来的。对于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源于20世纪初期,经过无数歌曲创作家和声乐家的摸索,逐步形成了我国具有民族色彩的艺术歌曲,下面以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为例,对女高音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进行详细分析。

一、刘聪歌曲创作特点

(一)鲜明的时代特点

时代的社会经济、环境、思想潮流、文化等都会对音乐家的生活、情感、审美、思想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其风格特色是有很大差异的。在声乐作品中,歌词的寓意将时代的特色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从歌词内容看,刘聪的艺术歌曲充满了时代性,同时从创作歌曲、合唱等方面也体现出来刘聪艺术歌曲的时代特点,与潮流紧密结合,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例如作品《张开双臂托起希望》来表现汶川地震中,老师保护学生的感人事迹,歌词中的“双臂”代表着老师,而“希望”则代表着学生。此外在社会生态环境逐渐恶劣的今天,刘聪的作品《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呼吁大众要提高环保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由此可见,刘聪在创作艺术歌曲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二)地域特色的多样化

刘聪在进行艺术歌曲创作时,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在生活中,刘聪曾多次奔赴各个地区,吸收各个地域的音乐营养,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民歌色彩,深受刘聪的喜爱。他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采访、录音,并亲身参与到少数民族娱乐活动中,深入感受其民族音乐特色。刘聪将不同地域的民族音乐风格融入艺术歌曲创作中,以此丰富艺术歌曲的内涵。在刘聪作品中,艺术歌曲的地域多样性主要源于刘聪对审美的多样化追求,并且对不同地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另外,受老艺术家的影响,我国音乐界开始注重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音乐,并利用不同地域的音乐创作和演唱技巧,使得民族音乐朝着多样化、民族化、时代化的方向发展。

1.民歌素材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对我国而言,民族音乐素材是十分丰富的。在进行艺术歌曲创作时,刘聪将民歌当做是一种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将民歌音调当做一种素材,对其进行分解、重构,并对最能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元素进行提炼、加工,然后利用西方创作技巧对作品进行处理,通过这种创作的作品,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传统韵味,还充满了现代性色彩。

2.地方戏曲的作用

作为当代中国艺术歌曲作曲家之一,刘聪的创作观念和时展一样,在艺术歌曲创作过程中,既突出个性,又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同时结合现代作曲技巧进行歌曲创新。对于刘聪的艺术歌曲,歌曲创作的基础是将现代作曲理论及技术植根于中国悠久的音乐沃土上,传统音乐和现代作曲技法的有效结合是刘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特别是在和声、调性的处理上。

在和声上的运用,刘聪艺术歌曲和西方传统的和声色彩有一定的差别,具有很明显的东方色彩,刘聪独特的和声语言是结合作品题材内容,采用综合性的和声手法进行处理,不仅有各种非三度叠置和弦,也有欧洲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具有很强的张力。在中国传统的音乐中,四度、五度是最常用的音程,特别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度,具有十分独特的美学价值,刘聪在进行艺术歌曲创作时,以中国传统的“四度、五度”为基本音程,在旋律上听起来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

在艺术歌曲的调性布局方面,刘聪注重应用音乐调性的复杂化,刘聪从调性模糊、调性游移、调性重叠、调替等方面阐述了调性复杂化在艺术歌曲创作中的正确应用,这一点在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中表现得很明显。在刘聪看来,调性布局从单一到复杂的发展,是创作艺术歌曲时,传统作曲技巧向现代作曲技巧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以《鸟儿在风中歌唱》为例分析歌曲的演唱处理

作为声乐艺术的一种,艺术歌曲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美声唱法,在演唱技巧方面,需要做到美声唱法的声区统一、声音连贯、音质优美、音量控制等基本要求。美声歌唱技术与我国民歌歌唱审美的融合,不仅提高了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技术,还提高了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力。对于刘聪艺术歌曲的演唱,需要在应用美声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准确的把握作品的风格,实现美声发声与民族唱法的有效结合,以此获得良好的演唱效果。由于刘聪的艺术歌曲时代性、地域性比较明确。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应该具有宽广的音乐和有力的高音,同时要对音色、声线进行细腻的控制、处理,此外还应该把握好民族风格,从而将作品的特色展现出来。

(一)《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曲式特点

在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中,其曲式结构为“引子+A+B+Coda”,也就是二段体,主调为f调,而引子共有9个小节,其中1-4节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出现,给人们留下一种美的感受,接下来的5节采用离调柱式和弦,带给人们一种紧张、不安的感受,通过引子的9节对比,来体现出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戏剧张力。歌曲的A段旋律中,具有深情的演唱,旋律线条起落有致,在钢琴和声伴奏上面,以主和弦为主,配以分解和弦,伴奏的调性为f小调,在A段,钢琴和声伴奏对于歌唱旋律有良好的补充渲染作用。在B段演唱中,要达到震撼心灵的效果,B段旋律集中在高音区,在演唱力度上,需要进行强处理及速度加快,以此将整个歌曲的情绪展现出来。在Coda部分,钢琴和声伴奏要选择减和弦,在伴奏过程中,手指力度做渐强处理,从而增强音乐的紧张音响效果。

(二)《鸟儿在风中歌唱》的和声特点

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是一首叙事性艺术歌曲,曲调以f调为主,在和声方面大多采用了色彩性和弦、经过和弦、和弦外音,以此来提高歌曲的戏剧性,同时通过这些和弦来打动听众的心声。在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中,和声应用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半音化和声的进行,例如在歌曲的引子部分。此外,不仅仅是在歌曲的引子部分,在作品的其他部分也有很多位置应用了半音化和声进行,以此来推动歌曲故事的进行,渲染演唱者的情绪,为旋律的爆发酝酿渲染良好的效果。

1.《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旋律特点

从旋律的总体结构上看,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A+B+Coda”结构,其中A段是Adagio的速度起歌曲,A段的旋律起伏不大,主要是为听众缓慢的讲解鸟儿面对捕杀者,只能凄凉的在上空盘旋,不敢回望故乡,A段旋律大部分都集中在中低音区域。在B段的旋律中,主要集中在高音,情绪和A段情绪有很大的差异,B段是整个歌曲的爆发点和点,在B段中,歌词“鸟儿在风中歌唱”重复了两遍,以此来展现鸟儿呼救后的无望哀叹。在Coda部分,音域连跨两个八度,这也是整个歌曲的第二个点,然后在歌曲的尾部,慢慢变弱,结束在f2调上面。

2.《鸟儿在风中歌唱》演唱技术的基本要求

对于刘聪的艺术歌曲,其演唱与传统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比较相似,在发声原理方面,有一定的相同点,如深气息、高位置、整体共鸣等,在演唱刘聪的艺术歌曲时,除了要掌握发声原理外,还应该具备以下几点技巧:

(1) 具有较强的音准,在刘聪的艺术歌曲创作中,经常会用到现代作曲技巧。因此,音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刘聪艺术作品中,转调、变化音频繁出现,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音准感觉和情感控制,这样才能将刘聪的艺术作品更好的表现出来。

(2)掌握语言咬字、吐字及传统润腔方法,在刘聪的艺术歌曲创作中,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进行作品演唱时,为了在突出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追求良好的声音,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良好歌唱效果,在演唱中就需要掌握好语言咬字、吐字、传统润腔方法。

对音色的运用和控制,所谓的音色是指声音的质量及色彩,在进行刘聪艺术作品演唱时,需要根据音乐的内容及人物个性特点,对音色进行合理的改变,这样才能摆脱歌曲演唱的单调感,才能达到最佳的音乐表现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刘聪在进行艺术歌曲创作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地域性,同时其艺术歌曲的审美趣味具有超时代的特性,在进行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演唱时,需要把握好歌曲的曲式特点、和声特点、旋律特点,以此获得良好的演唱效果。

参考文献:

[1]白鹤群.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J].学周刊,2015,(01).

[2]彭红梅.浅析刘聪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J].大众文艺,2012,(12).

[3]郑园梦.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论中国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的音乐形象及演唱处理[J].黄河之声,2012,(16).

[4]殷文骏.浅析《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演唱分析[J].华章,2012,(06).

[5]陈桦.《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演唱处理与演唱实践[J].美与时代旬刊,2015,(05).

[6]张静.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演唱与钢琴伴奏[J].黄河之声,2014,(10).

篇9

论文摘要:声乐是一种复杂的体力活动,它是在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和情绪中进行创作的高级神经活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声乐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学生的很多问题,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应该运用教师的感官来研究、了解学生的问题和特点,以便进行因材施教,达到扬长避短的教学目的。

在现行声乐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和坏嗓的严重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有人把它总结为三点:一是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二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三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大量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效教学。要想让学生得心应手的运用自己本身这个嗓音“乐器”来表现音乐,就必须对自己本身的发声器官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声乐教学就是运用教师的感官来研究、了解学生的问题和特点,以便进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教学实践。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那么作为一名声乐教师他具备了各种知识和能力,那么他就基本上具备了教学的能力,下面我们就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所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下具体分析和阐述,并且进行具体的解决:

呼吸:这几乎是所有的学生都具有的问题,呼吸不练不行,练不对了也不行,气息运用是声乐学习中最基础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多练习呼吸的状态,通过有感情的朗诵来体会正确的呼吸状态,然后再把这种状态用到演唱中。

喉咙:喉咙的问题有很多,如喉音、抖声、喉头上提等:

(1)喉音表现为声音紧而不自然,僵硬,上下共鸣不统一,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缺乏音色的变化。喉音的形成是过分的追求音量等表面的东西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要多练习吸气,打开喉咙,控制好喉咽腔的空间体积,多做高位置母音的练习并以声母“ang”带动其他母音,首先练好中声区。多做哼鸣练习和速度稍快的练声曲。这里还要说明的是特意的练习打开喉咙是很有害的,喉咙是否打开与所咬的字有关系,这个字该打开多大就是多大,不存在特意打开多大的问题,所以开喉的问题是可以通过自然的朗诵来解决的。

(2)抖声的表现为声音无规则的抖动。它是由于喉头抖动不稳定,气息不流动导致的各发声器官的肌肉处于失控状态而产生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稳定喉头位置,多做单音直声的发音练习。

(3)喉头上提表现为声音挤、紧,喉音较重,唱高音时感到困难,主要也是由于喉头上提而造成的。多进行吸气练习,胸部放松,两肩松弛,利用“u”母音的发声练习,边吹气边发声久而久之就可以得到改善。

冒调及音高偏低:这是由于气息缺乏流动感,呼吸的支点过高,气息不到位,并且缺乏严格的音准概念而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注意气息的下沉,加强横膈膜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多进行由弱渐强的发声练习。注意声音的位置及起音的重要性,增加自信心。

鼻音:表现为气息不通畅,声音闷在鼻子里,缺少透亮的共鸣色彩。它是由软腭的提开阻塞了通向鼻腔的气流而产生的。鼻腔共鸣是声波进入鼻腔后经过控制产生的共鸣效果。首先要从概念及音响效果上区别开鼻音与鼻腔共鸣。练习时注意软腭的状态,在发声过程中,软腭要自然的提起,就好像打哈欠一样的状态,可以多做打喷嚏的练习来体会。要充分的打开鼻腔,使气息顺利通过。发声时多做“江”、“阳”辄和“精”、“英”辄的练习和顿音、跳音的练习,暂停练习闭口哼鸣。

声音发散、漏气的现象是口轻张开太大,使口腔肌肉僵硬,口腔后部处于不自然的状态而产生的声音不集中,缺乏力度和亮度,没有表现力的问题。纠正方法主要在于口腔的放松,口腔要自然打开,使声波集中在硬鄂处,声音集中在眉心处,切记不要盲目的追求音量。口腔打开时,口形也要竖着张开,声音从眉心处投射出去,而不是直接从口中散射出去。

声音后倒指发声时声音出不来,传不远,没有穿透力,声音空虚吐字不清,高音费力,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过分的提升软腭,口腔后部打开过大都会造成这个问题。发声时必须积极的运用口咽腔,控制气息的冲击力度。多练习声母“a”、“t”、“n”、“l”、“j”、“x”等加以改善。

吐字不清:演唱字音含糊不清,缺乏力度。它是由于声母发声动作的位置不佳,唇、齿、舌在咬字时的状态不积极而形成的,另外喉咙、口腔的打开度太大也会影响到咬字。纠正时,口齿要着力,舌头的动作要积极灵敏,并且在演唱时要结合歌曲的特点。

声音的正确固然很重要,但仅仅拥有好的声音的不够的,最好的办法是用音乐的情感带动方法,真实的情感和积极的情绪就可以解决歌唱中的很多问题。用内在的情带动声音,是声音与情感紧密融合在一起,才能唱出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音乐。

【参考文献】

[1] 黄友葵. 声乐教学艺术[M]. 北京: 华乐出版社, 2003.

[2] 薛良. 歌唱的方法[M].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

篇10

生月与寿命

一天,东京大学医学系的三浦一郎教授下意识地翻阅着该系的校友名录,突然在他的脑子里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教授把名册中近20年间故世的校友名字一个个列了出来。想看看生月与死亡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故世的十人中有半数出生于5-7月,夏季出生的死亡率高。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他又统计了1890年以前出生的校友中生月与死亡的关系,以及日本厚生省1979年至今调查的全国100岁以上的348名男性老人的生月与死亡的关系。结论与上面的情况完全一样,5-7月出生的人,特别是男性,比起其他月份出生的人来说,寿命要短一些。

通常在一年中夏天出生的人数较少,可是在这不多的人数中,死亡率却最高。三浦一郎将这种差别归于一种在特定季节流行的、目前尚不知道的病毒。由于胎儿在母体内或出生时感染了这种病毒,结果,对病毒具有免疫力的母亲能平安无事地生育,而没有免疫力的母亲因受病毒侵袭而流产了。据此,三浦一郎推测这种病毒在8-10月(怀孕期)流行,致使5-7月出生的婴儿必然地减少。至于春秋季出生呈高峰期以几十年为周期交替地出现,是这种病毒流行的季节缓慢变化造成的。

关于生月与寿命的差别,三浦一郎说:“虽然潜伏这种未知病毒的人也照样成长。但因病毒会对激素和酶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使体内机制不正常,最终便缩短了寿命。在病毒流行的季节怀孕、出生的人,总的来说寿命也就短了。”

生月与智慧

请问几月份出生的小孩最聪明?根据三浦一郎的相关研究,说是每年11月、12月与1月份生的孩子较聪明。

三浦一郎认为:根据自然界的生长规律,动物、植物甚至人类在冬天都是处于休养生息的季节,而新生儿此时最需要的就是睡眠,睡眠充足的孩子脑细胞生长迅速。到了来年春夏秋季时,又正好是孩子学着摸爬滚翻的时期,可以敞手敞脚地不用顾虑天气的影响。这时候身体机动的越多对于孩子的手、眼、大脑与神经等方面的协调就越有帮助,进一步刺激大脑的发展。

当然,按照常规而言,什么月份生的孩子,其智慧都是差不多的,最重要的是出生之后成长中的教育和开发。

生月与疾病

关于生月与疾病的关系,三浦一郎指出,患帕金森氏症、癫痫、小儿麻痹、多发性硬化症、骨折、脑溢血等疾病与出生月份有关。

三浦一郎从1980年起在两年间,以东京及其周围的大学生和女高中生为对象,调查骨折的人与生月的关系。出乎意料的是。男学生由于出生月份不同,易骨折的情况也大不一样。春秋出生的人骨折者居多。夏冬出生的少。女生与男生的情况恰好相反,春秋出生的骨折者少,5-6月出生的多。而体育学院的女生骨折者的出生月份,又与男生相同。三浦一郎推测,易骨折者的体质与出生月份或激素分泌存在着某种关系。

日本脑炎的发病率也与出生月份休戚相关。三浦一郎走访了多家传染病医院,取得了6800份病历。通过分类、归纳,他发现在脑炎流行年代出生的患者中,夏秋季出生的人患病多,而冬天出生的人患病较少。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三浦一郎走访了东京最大的精神病院和多个大学的精神病科,从保存的9800多人的病历来看,这种疾病与出生年代、月份都有一定关系。三浦一郎推测造成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也是出生前后受到病毒感染所致。由于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很长,可以考虑为类似慢性病毒那样的感染。

生月与孪生儿

日本的孪生儿,在秋季出生居多,而且孪生儿的母亲很少是5-7月份出生的。这是三浦一郎的最新研究成果。

接着,三浦一郎又研究了前民主德国和英国伦敦所保存的孪生儿出生的资料,他指出,挛生儿出生率的高低随年代、季节而变化,而且以50-100年为周年,反复出现增减。这种变化与环境,特别是与病毒是否在那个地区蔓延有关。5-7月生的母亲不易怀孕孪生儿的原因是,她们具有免疫力,所以即使在这个时期蔓延病毒,也不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