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范文

时间:2023-03-15 07:3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声乐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声乐学习

篇1

内容提要:声乐技术是人们在长期的歌唱实践中逐步积累、提炼形成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条件支持下对声音的要求和观点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但无论在任何时候,声乐学习者都必须清楚: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思想理念,只有如此,声乐学习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大的提高,本文将根据声乐学习特点提出一些建议以共大家参考。

关键词: 潜意识、 步骤、系统、心理 、悟性

声乐学习是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人体作为一件“变化无常的乐器”是要经过自身的调节、构建,并不断优化、组合,使其达到歌唱的必备条件。学习者通过发声训练使身体自身能发出悦耳的声响,并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由于人的声音弹性很大,每一个人条件不同,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这就要求如何去选择学习的途径。有的学习者盲目寻找一些声乐专著自习,也有的跟上录音模仿。另外,也有通过向专业老师请教的,声乐学习无目的、无步骤的、无系统的学习所导致的是无果而终。为了避免学习者少走弯路不陷入误区。 以下笔者将和声乐学习者一起探讨一下声乐学习中的一些思想理念。

首先,声乐学习者自身必须真正喜欢声乐,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一个声乐学习者,必然是对声乐发生浓厚兴趣的人,如果要是被迫的学习,那必然会导致学习进度的迟缓或者学无所成。声乐学习具有三重性,它是心理、生理、物理状态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的具体体现。如果学习者从心理上有抵触情绪或者有心不在焉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引起生理变化,这就使在构成物理状态时受到很大干扰、破坏,导致发声器官不能进行正常工作,使学习处于不自觉和无序状态而影响和降低学习效率。值得强调的是学习者必须有主观上学习的欲望,才能很好地完成声乐学习的整个过程。

第二、声乐教师的指导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象一个患者不能依靠读某些医学著作医好自己的疾病。声乐学习也是如此,即使你曾读过许多理论书,曾亲自实践,甚至有时理论一大套,其结果一张嘴发声,却让人啼笑皆非。因为他说的和做的完全是两个概念。这样的学习十有八九会误入歧途,甚者会毁坏自己的声带,丧失歌唱能力。大量事实证明,声乐学习必须有专业老师现场授课、指导。对学习者的声音把握、方法以及学习思路等都会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所以学生选择指导教师也非常关键。(不过在一般情况下,进行过系统专业学习的人都有能力胜任。但也不可排除。)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和其综合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习一段过程后学生会体验到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过在声乐学习中,教师只能掌握大的方向,在许多时候还需靠学生的悟性。很多学生在练习时,没有遵照老师的教导,造成不良后果。例如:不能按照教师意图进行学习,还有急于求成的错误心理也会导致整个错误行动发生。

第三、树立持续性、思想性、开放性的学习思维模式。声乐学习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去获得,如果没耐心、恒心、毅力、决心;如果不能吃苦、刻苦、勤奋、虚心;如果只是安于现状、不敢打破传统、吸收引进外来先进方法、注入新鲜思想;不能努力加强各个领域的学习和锻炼。(包括道德、文化知识、体育、美育、哲学、国情等。)就不能够完成学预期学习目标。所以学习者只有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因素,努力发挥自身潜力才能够达到目的。

第四,要信任教师,虚心请教,认真细心,善于动脑 。

“教”与“学”是两个互为依存而又密不可分的个体,如果有一方的砝码倾斜都将给教学带来严重后果。作为学生一方,老师既然是你选定的,你就应该相信他,要虚心、认真。并且要深刻地领悟教师的意图及讲解的重点和反复强调的内容。特别是提出的相关的见解、要求,必须去严格执行。这样双方才能够配合默契,使教有所得,学有所获,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用于实践。掌握技艺,初见成效。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须全身贯注、集中力量、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好每一个动作、发好每一声、唱准每一音符,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使自己的技术迅速提高起来。(其它诸如身体因素等原因除外)在和老师学习期间,在征得同意后,在适当的时间,学习者应根据需要,阅读一些相关的声乐理论书籍。为什么要按照教师的意图去阅读声乐理论呢?这样可以避免实践与理论相脱节,造成思想紊乱、概念混淆,导致错误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没有章法。声乐学习和其它学科不同的是:它具有抽象性,纯理论的东西并不能完全去指导实践,它必须从教师敏锐的听觉中去分析、判断声音的正误,外加视觉对歌者细心的观察,看他身体的动作是否符合发声要求。有时由于学习者的程度达不到,而看一些不适宜的理论会造成概念上的混乱。所以书本知识在一段时间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有时会使之误入歧途

第五,要实践结合理论,善于筛选、分析、归纳、总结。学习者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彻底搞清教师的一招一式。把他所使用的特定语言、术语,他使用的手式、比喻、示范动作牢记于心,并加以条理归类,慢慢消化。另外学习者还应注意的是:平时就要养成治学严谨的态度,从点滴做起。因为有许多东西是从少、从小积累起来的。也只有把别人的拿来加以整理、规划、条理,再精心加工、设计、排列、组合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居为己有。这一些需经历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没有毅力的人是不能够真正完成。不过,声乐学习并不可怕,它的学习并不像其它学科那样看上去枯燥,只要你投入进去后,并不感到乏味,而是一种享受和乐趣。学习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者无论要达到什么程度,我们都应选择最快的速度和方法去提高自己。上面提到的虽不是直接学习声乐的方法,但它是通向方法的最好、最快捷、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途径,希望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六,要广泛地去聆听一些音响资料,辨别声音的好坏,建立自己正确的、富有个性的声音色彩。在声乐学习之前我们其实就已经无意识的接触过许多的声音,包阔中国的、外国的、现代的、古典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宗教的不同风格的、各个声部、各种性格的,(包括戏剧在内的声音)根据自己的情况范围、数量等不尽相同,但总而言之, 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声音体验,也有了足够的审美体验。并且能够知道哪位歌唱家、哪位歌星唱的什么味道或者有时还能听到其存在的问题。激发学习声乐的热情是从最初的、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开始的,有了这些后,自己从开始哼唱、模仿、直到学唱,已经经历了一个潜意识的过程,那么当你真正开始从事声乐学习时,已经进入有意识的声音尝试过程中。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听”必须转化成深层次的听,在听的过程中要对声音做具体分析,研究它的看不到、摸不见的发声技巧,以及包括一些歌唱家所存在的发声问题,我们应逐步建立起正确声音的思维模式,在多听中培养出具有艺术审美的听觉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有力的配合教师构造出一个优质品牌的乐器,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教学“事故”,有可能是学生的、也有可能是教师的问题,但是学习者如果是一个痴迷于声乐事业的人,他一定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最终做出一个正确选择和判断,也一定能够把握好自己的举止行为,真正处理好教与学、客观与主观、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当前声乐事业还处于一种探索、创研时期,从技术、技巧方面也存在着众说纷纭的争议,不同流派、学派、风格的共存与交融又足已使我们认识到,声乐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的。在浩瀚的声乐之林,人们对声音的审美观念也在根据时代的变化、要求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去挖掘、发现、以求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水平,获得更多的知识资源。

篇2

关键词:声乐;思考;实践1声乐的思考

1.1发声器官

正确认识发声器官,为我们科学地进行歌唱发声提供理论的支撑。其次,正确地认识发声器官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歌唱。

(1)动力器官:所谓动力器官我们通常也会称之为呼吸器官,如口、鼻、肺、胸腔、模隔膜等,以上这些器官主要为我们提供发声动力因此叫动力器官。

(2)发声器官:共鸣腔体、声带也包括咬字吐字的器官。唱歌发声主要通过声带的振动,声带在长期的不良使用的状态下很容易患上咽炎、小结等常见嗓音疾病。因此,作为专业的声乐学习者,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来使我们的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密切配合,这样既可以减轻声带的工作负担,又能让我们的声音变得更圆润和洪亮[1]。咬字器官如齿、唇、齿、舌、硬腭、喉、颊等,它们参与我们的发声,让我们的吐字听起来更加清晰,明确。

1.2歌唱中的呼吸

在歌唱过程中,正确的呼吸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由呼吸来控制的歌声才是真正声乐,才是好的声乐,呼吸也是我们歌唱过程中的最为基础的一种动力。在声乐的领域里这样的说法“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2],这足以证明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1)说话中呼吸与歌唱中的呼吸。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人们通过说话来进行交流,当人们的距离很近时所需要的音量就较小一些,气息就相对浅一些,也就自然不需要用很大的力度了,也无须传得太远,当我们持续消耗我们的嗓音的时间过长的话,嗓音就会显得很疲劳,嘶哑,所以这种说话时的呼吸用于唱歌是肯定会有问题的。唱歌的目的是抒发我们的情感,是使我们的听众能够感受到声音的美妙。我们歌唱的时候面对的是听众,必须把声音传达到每一个角落。因此,需要我们的声音不但应该有较大的音量,而且还应该有一定力度的大小变化,要想做到以上这些,需要进行扎实的呼吸练习。

(2)胸腹式联合呼吸。在我们学习歌唱的过程中会用到的呼吸方法有几种,但是在这些呼吸方法中最常用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我们在运用这种呼吸方法时要注意做快吸气慢呼气,扩开双肩,挺起胸膛。吸气时要气沉丹田,并有意识的扩张胸腔。在呼气时将腹部适当的放松,但切不要用力收缩腹部(这样容易引起僵硬),胸腔扩张的状态要一直保持住。横膈膜用力是这种呼吸方法的重点,呼气的时候要有这样一种感觉,即气息一直保持在横膈膜上。

1.3正确的发声

(1)喉头的控制。歌唱时喉头的位置应该与平时的说话是不一样的,它应该比平时说话时稍微偏低一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平位”,当我们歌唱时,在前一个字与后一个字、前一句话与后一句的转换时,喉头都一直要处于这样一个“水平线”的位置,而不应该做远离我们水平位的上、下、左、右的随意移动,这也叫作喉头的稳定[3]。打个比方,就如同一个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就永远稳定在水面上,如果我们把乒乓球当作我们的喉头,乒乓球浮在水面的状态就如同我们的喉头稳定在吸气位的情况一样。因此,在我们唱歌时,喉头的位置应处于既低而又自如的稳定位置和喉头壁打开的状态。

(2)打开喉咙。打开喉咙也叫松开喉咙,其实就是把我们喉头稳定在正确发声的那个位置上面,口盖积极地向上收缩起来大致成拱形,舌根需要相对的放松,平放在我们的下牙齿后面,牙关需要积极地打开,而我们的下巴需要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微向后拉,与此同时我们的上颚需要微微向上提起来,这个时候的喉咙就是打开的了[4]。打开喉咙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它将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怎样做到“打开喉咙”呢?

第一,采用“打哈欠”的感觉。众所周知“打哈欠”的状态可以让我们的口腔变得很自然,很放松,使口盖抬起来,在口腔内相应的增长一部分空间。“哈欠”状态可以很好地打开我们的喉咙,同时也可以让歌唱者保证一个很好的表演状态。假如大家唱歌时保持了这样一种状态,那么,所发出的声音就不再是“苍白”的、“扁平”的,此时我们所发出的声音就变得“竖实”“圆润”了。

第二,采用“微笑”的状态来打开我们的喉咙。这里提到的“微笑”是特指把我们的“笑肌”给抬起来。而所谓“笑肌”抬起,指是要将鼻、咽腔都给打开,把我们的大牙关也给打开,而脸部两边的笑肌应呈微笑的状态。通过这样的微笑能够使我们演唱者的喉咙打得开一些,也更加容易找着面罩的感觉,获得更高位置上的声音。

(3)良好的中声区。中声区是唱歌的一个重要的声区,我们应当重视对这个声区的练习,仔细用心去认识、思考我们的中声区。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应先从遵循由容易到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声区开始以中、小音量的练习开始,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声区的练习以后,再渐渐地向高声区或低声区发展。良好的中声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吸气要相对更深,呼吸相对更自然,更为有弹性一点,有一定的支持点。人们常说“声音要像穿珍珠一样,把每个音穿在一条线上”,这一比喻气势就是说“声音要统一、圆润、连贯”等。反之,刚开始就不断地练习高音,不仅得不到理想的、正确的高音,有可能还会损害我们的声带。

2声乐的实践

对于声乐的学习其实和其他知识的学习一样,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巩固,才能有所提高,人们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但是,声乐的学习又和其他学科有不同之处。声乐的学习在琴房自己的声乐教师处能够唱出很好的效果,但是往往到了演出的大舞台就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能唱出很好的效果。所以,声乐的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

(1)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声乐学习的重要方式,“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我们的声乐学习更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去检验。在学校的大型活动和市里的一些公益活动中带领学生里多次参加,感悟颇深。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的舞台感觉,歌唱情感表现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学生声乐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即兴演唱。一般人理解的歌唱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练声、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唱歌等。这样的好处是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进展会比较理想。但是长期以来学生会养成对专业老师的眼中依赖性。这就需要当我们的老师在讲新内容之前往往会让我们的学生自己去分析分析、试着唱一唱,在有一定基础后直接省掉练声示范等步骤直接即兴的演唱,接着老师会根据学生的理解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新的知识的教学[6]。通过这样逐步的训练,让学生渐渐地变得独立起来。这也是实践的重要方式。

(3)观摩。对于学音乐的人来说“观摩”一词并不陌生,声乐教师可以把各个高低年级的学生进行集中教学,互相点评对方演唱的歌曲,大胆地进行交流、相互切磋。老师引导性的提问和点评。这样,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去参与一些汇报和观看一下其他人的演唱或者教学,在观看他人表演时发现自身的某些不足,学到更多的知识。

3声乐学习中的思考和实践的关系

实践往往和思考相结合,光实践而不思考是盲目实践,而光思考而不实践的思考又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实践是基础,是思考的内容,而通过认真的思考又可以为实践做指导。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带有思考性的学习,是一种思考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思考为我们的实践行为提供支撑,实践行为可以验证思考的正确与否。这两个环节既是我们声乐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声乐学习的有效途径。

(1)声乐思考是声乐实践的基础。声乐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习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深入的探究、分析、去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声乐实践的基础。在实践后又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思考,从而产生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将我们的实践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如此周而复始,不断提高声乐的演唱水平

(2)声乐实践是声乐思考的检验。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思考出来的方法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来检验它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有可行性。反之,如果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了思考,就会发现不知实践的目的。如果我们不带任何有计划和目的去实践,那么这样的实践就只是形式化的实践,这样所产生的效果肯定是不够明显。同时实践也是我们进行再思考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那么便为我们进行新的实践提供了一个理由,我们会再次思考然后再进行实践。通过反复地循环,在声乐的学习中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4结论

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专业的指导,还需要一直的刻苦训练。无论学到什么程度,都不能忽略每天的练习,通过在练习中巩固发声方法,掌握歌唱器官的构造和机能,才能更好地调动其能动作用,使其更好地为表达歌曲的内容服务。大胆地思考,放手去实践,不怕失败,在思考中去进步,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声乐演唱。参考文献:

[1] 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篇3

[关键词]科学用嗓 嗓音保健 嗓音疾病

一、了解自身的嗓音条件,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不顾自身的能力,也不深入了解自己的嗓音条件、音域及特点,一味去模仿歌唱家,唱一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声音,拼命挤压自己的嗓子来模仿;或者一味去追求高音,以为只有高音的出现才是自己最出彩的时候,其实,这样的观念是大错特错。歌唱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声区,了解自己的嗓音条件。然后用自己最自然、真实的音色,在自己的音域范围内去演唱,表达一首作品的情感,这样,才能给人们美的享受。

二、科学用嗓

1、练习时间

作为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控制练习时间是我们保护嗓子的关键所在。即每次练习时间为20分钟左右比较合理,不宜过长,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是练习时间越长达到的效果就能越好。光追求时间量,不讲究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不勤于思考,无法训练出优质的声音。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每天腾出时间练习,因为只有反复磨练,声带的机能才会不退化,正所谓量变达到质变。

2、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嗓音保健的源头,对于一个职业的歌唱者来说,嗓子就是她的生命。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嗓子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人的声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名贵、最脆弱的器乐了,它不像其它器乐,一旦受损,可以随时更换。而我们的声带则需要一个很漫长的时间去调理。

所谓正确的发声方法,即歌者在演唱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站姿高大、挺拔,两眼平视前方,双手放在身体两侧,肩膀放平,不驼背,面部肌肉放松,双脚分开,重心着地;(2)、吸气时要吸入丹田处,吸得深,同时不耸肩膀,呼出时平稳均匀呼出。吸气练习是声乐学习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最为基本的部分。良好的气息才能唱出优美的声音;(3)、声音的位置高而统一,位置高了、声音统一了,唱出的声音才会轻松、通透、自然、流畅。嘴形保持一定的开度,软腭(小舌头)上抬,犹如打哈欠和叹气状。在平时训练中,歌者可以多练习哼鸣和打嘟噜这两练习,来提高声音位置和放松腔体;(4)、选择合适自己现阶段水平的作品。不要急于求成,唱自己喜欢的大作品,一味追求高音,拿老师的话当耳旁风。

三、女性经期的嗓音保健

女性的一生有40年左右的月经,每次经期时间为3-7天,而经期的生理变化对嗓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月经期间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声带充血,组织间隙水肿,局部静脉扩张,此时大多数人会感觉发声费力,歌唱欲望不强。因此,这个时期不要勉强自己练歌,注意保暖,多休息,待生理反应严重现象过后再逐渐恢复练习。

四、锻炼嗓子的耐久力

我们的很多学生喜欢随身带一些润喉的含片,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嗓子感觉不舒服就赶紧含一片。这并非是好的生活习惯。润喉片只能缓解一时之难受,只治标不治本。长期如此,嗓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自我抵抗力越来越弱,外部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嗓子立马出现不适的症状。还有一些学生习惯性的上课带水喝,唱到高音时就马上停下来先喝几口水再继续演唱。歌唱途中喝水只是精神上的一种安慰,从嗓音保健的角度来说并无益处。长时间的上课用嗓,声带处于发热充血状态,而此时,人体自身会产生一些修护声带的液体,如果一堂课中不间断地喝水会将人体自身携带的保护液冲刷掉,对恢复嗓子疲劳极为不利,尤其是喝一些冰水,特别刺激发热的声带,长期如此,容易引起病变。

五、合理的饮食与休息

作为一名学习声乐的学生,在饮食上也要十分讲究。冷、热、酸、甜、辣过度的食品在食用时要有所控制。此类食物过度,声带的刺激很大,易引起声带水肿。切忌抽烟喝酒,尤其是男生,在歌唱前抽烟,使呼吸道干燥,严重影响声音。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学习声乐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前一天晚上失眠或熬夜,第二天的声乐课肯定上不好,会出现声音嘶哑,声带闭合不良等。

六、做到身心健康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平日里多做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增强我们的肺活量,而且对发声特别有利。与此同时,歌者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及时调整自我情绪。实践证明,情绪稳定,心情愉悦的人在唱歌时容易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歌唱的声音饱满、有力、通透,这样的状态同样也有利于嗓音的保护。

七、常见的嗓音疾病及应对

1、声带小结:声带小结是声乐学习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这是由于嗓子过度疲劳所致。这种疾病中,女高音和男高音的发病率较高。程度较轻者,高音上不去,在用声时容易疲劳,持久力差;程度严重者,声音嘶哑,无法歌唱。

2、声带水肿:声带水肿一般是由于声带运动过度而造成的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组织反应。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喉部干燥、瘙痒并伴有干咳等一些常见的现象。

3、声带息肉:声带息肉是长期声带运动过度,声带黏膜发生慢性创伤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出现这种病者一般需要手术方可治愈。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声音嘶哑,声音单调,喉部经常会带有刺激性的咳嗽。

4、声带闭合不良:声带闭合不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后天性多为发声运动过度,喉肌组织协调不均造成。先天性是由于天生的声带结构不良导致的声音闭合不好。主要症状表现为演唱时声音嘶哑,会伴有刺啦刺啦的响声。

八、勤做嗓音保健操

学会一套正确的嗓音保健操,尤其在歌唱练习或演出结束后操作能缓解疲惫的嗓子。目前市面上流传的嗓音保健操一共有十节,分别是:1、面颊两侧按摩,该按摩主要是为了放松面部肌肉,刺激颊车穴,引起兴奋,使口腔及咽喉腔分泌物增多,减轻咽喉干燥;2、颈部按摩,将颈部两侧的胸锁乳突肌及颏舌骨进行按摩,使颈部肌肉放松,将紧张感消失;3、喉结按摩,按摩喉侧方上神经部位和喉下侧方的环甲肌部位,使环甲肌消除疲劳,增强收缩力,从而促进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的兴奋;4、左右摇头运动,此节重点是使颈部肌肉伸长,缓解肌肉的紧张度,牵引声带运动,活动颈椎关节;5、前后点头运动,活动颈椎关节,舒展喉返神经,使颈部肌肉伸张舒展,有利于找到共鸣位置;6、颈前凹陷部按摩,按摩颈前凹陷部可以治疗声音嘶哑,同时也能止咳止痰;7、颈后部按摩,通过颈后部的按摩,兴奋经络传导,改善声带疲劳,使声音明亮;8、鼻子两侧按摩,使鼻部气机通畅,改善鼻腔的通气度,有利于鼻腔共鸣;9、双手虎口按摩,将双手阴阳经全线畅通,治疗牙痛、咽喉痛、声音嘶哑等;10、深呼吸运动,深呼吸时使胸部扩张,肺部膨胀,增强气息功能。

结语

总之,拥有健康的嗓音对于歌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爱护自己的嗓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自己的嗓音,掌握一些嗓音保健的常识,使它能永远光彩夺目,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

参考文献

[1]许燕,蒋伟 编著.嗓音保健的理论与训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唐静.声乐学习中的嗓音保护方法.大众文艺

篇4

关键词:心理学;声乐学习;声乐心理学;艺术表现;声乐学习心理;心理培训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110-01

一、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在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现象多种多样,相互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感觉和知觉、变现和思想、情绪和情感、爱好和能力、需要和兴趣、意志品质和性格特点等所有这些都是属于人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这些现象总是有规律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那么,声乐也不例外,同样也受到各种心理状态的支配和影响。

二、声乐心理学的概念性质

(一)声乐心理学的概念

声乐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声乐艺术和心理学互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在声乐艺术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声乐心理学的性质

声乐心理学的性质,是有人们在声乐艺术中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决定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要正确理解人脑与心理的关系,声乐艺术与心理的关系,就必须在自然科学方面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地弄清心理与声乐艺术客观现实的关系,还必须从社会科学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探讨都不容忽视,否则,就不能正确认识人的声乐艺术活动的心理实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三)声乐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声乐心理学主要从心里反应、注意、意志、想象、情绪与情感能力及思维原理等诸多方面,解释了歌唱与发声内在的艺术规律,从而将会产生一些科学的声乐教授法及学习方法。声乐心理学所包括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下面我仅从艺术表现方面加以分析。

歌唱艺术的魅力在于用人的声音表现人性、抒发人情的直接性。歌唱中直接以音乐和语言传递信息,引起听众的共鸣,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一个成功的演唱者应能唱情、唱意境、唱韵味,这是我国传统声乐美学的基本准则。

1.歌唱艺术的灵魂――情

情在歌唱中起主导和统帅作用,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人的声音是内在感情激发的结果,内在感情是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反映。只有当感情表达和声音同样完美时,才能称之为艺术,他不应是即兴而发的一时冲动,而是经过精雕细琢之后所得到的声情并茂的艺术结晶。歌唱是一种心理创造。歌唱是用歌声塑造艺术形象的,他的艺术魅力美感效果取决于歌声的内涵,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情动、传神、达境,进而使歌唱的品格升华。

2.歌唱艺术的核心――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作出来的,应该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歌唱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在创造的核心是艺术形象,是歌者以语言与音乐有机融合的歌声为媒体,通过一定艺术手段的渲染,创造出具有艺术美的集体情况。

(四)声乐心理学的意义

掌握声乐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能帮助声乐工作者了解自己,提高自己,分析自己和别人的心理活动,认识自己和别人的积极和消极的心理品质,发扬优良的心理品质,克服消极因素。

现代声乐比赛,在选手间技术、艺术水平十分接近的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状态往往是取胜关键,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只有通过心理训练才能获得。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心理训练将成为歌唱着学习的必要环节,而心理训练正是声乐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歌唱者掌握声乐心理学的知识可以为技术学习、延长、比赛做好各种心理准备,从而达到自己的最佳歌唱状态,取得优异演唱成绩。

三、声乐学习心理

(一)如何声乐学习

声乐教学简称声乐学习,主要属于技能和熟练学习的类型,兼有知识的学习。它主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发声练习,让与人体歌唱机能密切联系的肌肉受到训练的学习。这种类型的学习不仅和歌唱器官、肌肉活动的灵敏协调、强度有关,也和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声乐学习的原则积极主动,就是在声乐学习中要发挥心理的能动作用,使全部心理活动处于高度的积极状态。

(三)循序渐进,是指声乐学习的内容、方法和练声时间的安排顺序,都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少到多,逐步深化不断提高,切不可急于求成,幻想一步登天。持之以恒,正确的歌唱生理机能状态的建立,必须经过长期的练习实践才能形成。因此,声乐学习要发扬客户训练精神,并且把苦练和巧练结合起来,把顽强意志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锻炼提高噪音的发音能力和嗓音保健结合起来。勤动脑筋,学习声乐技巧不能只用嗓子,而且要用脑子。应该多思考、勤总结,努力促进声乐听觉的发展。

声乐学习方法

1.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正确,对完成能否学习任务有重要意义。学生是否能够在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如:身体方面,声乐基础和智力水平,教师教学,性格,家庭、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方面。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并不是单方面的,而要综合分析,对症下药予以解决。

2.声乐心理训练怎样保持最佳歌唱状态,这是每一个歌唱者最关心的问题,根据声乐艺术的特点,最佳歌唱状态是由良好的身体状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只要有一个部分欠佳,歌唱者的演唱水平就会受到影响。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临场能否进入最佳歌唱状态。

四、心理学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

在声乐学习中,首先要进行心理的调控。所谓正确的心理状态,是指与歌唱有关的各器官处在协调、平衡、自然灵活的状态下,可以随我们的意志去调控、指挥活动。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全身的肌肉与神经才不会僵硬,使得与歌唱有关的肌肉处在平静自然之中,可以根据训练与歌唱的需要进行调控。歌唱时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自然的肌肉运动,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来观察,这些器官都是相互制约的,如果心里有负担就要影响发声与歌唱。在歌唱前就做好积极的思考、准备和调整,做到“想”在歌唱之前,只有将声音的正确标准想清楚,才有可能指挥和协调好歌唱器官的活动。

五、结论

声乐的学习、演唱过程是一种集声乐技术、技巧、心理素质、文化艺术修养以及人生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发展和提高过程。声乐技术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却不是唯一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声乐技术技巧的掌握过程,自始至终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控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将会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人的行为效能,声乐作为认得一种高度主体性的艺术创造活动,更是和人的心理素质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西]马努爱尔.加尔西亚.歌唱艺术论文大全(子).黑龙江出版社,1988年.

[2][苏]N.H.那查连科编著.歌唱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

[3]徐行效著.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3年.

[4]中国音乐.声乐学习中的辩证关系研究.2004年13期.

[5]李华著.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和教学中的作用.

[6]蔡薇著.歌唱心理在教学中的作用.

[7]许讲真著.歌唱艺术讲座.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篇5

【关键词】发声原理;正确的呼吸;用气发声

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歌唱,甚至比语言文学还要早。最初的歌唱是发出各种声音来传情达意,然后逐渐加上语言,形成简单的各国、各民族的声乐文化曲。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形式、风格的歌唱。

声乐是相对于器乐而独立存在的音乐艺术,歌唱本身是人类自身的器官运动所产生的,所以我们通常认为歌唱也是人的一种运动方式。人的发声是气引起声带震动传导出来的,所以有人比喻人体是一部歌唱乐器。

谈到声乐的学习,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歌唱训练。它包括发声训练、用声技巧训练、语言技巧训练和音乐表现训练。在实际的训练与学习中,上述四项训练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即在我们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之前,用声技巧、语言技巧及音乐表现的训练是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准的。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是基础,而我们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是基础的基础。

首先,了解人的发声原理。

我们知道,声音的发出和传播是通过“声源”施加一种外力使其产生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一种“波”,人耳的鼓膜对某一频率范围内振动的波有感知,即是通常所说的“声波”。有些“声波”的频率、节奏通过人耳的鼓膜传递到人的大脑形成了美好的信息,如好听的乐曲、歌声或演说,对人是一种享受;反之,便是嗓音或声音污染。

人的呼吸器官是提供使声带振动的能源、动力,它的作用犹如手风琴的风箱,它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肺、胸、横隔膜等组成,并通过它们的协调运动,给予歌唱发声的动力。

发声器官是声带(喉头发声为特例),它是位于喉头中的两条坚实的韧带,并在其表面附有一层弹性粘膜。声带的中间叫做声门。平常呼吸时两条声带呈分开状,发声时,两声带靠拢,这时声带的中间叫做声门。平常呼吸时两条声带呈分开状,发声时,两条声带靠拢,这时声带受气息的作用而发声,从而产生基音。声带闭合不好,气流送到声带后没有产生阻力,则声带不能振动,而声带闭合过紧,也无能为力,因此,声带应与适量的气流配合运动,这是美好声音的基础。发声器官是用呼出的气流振动发声的发源地,故又称为声源器官。它的作用犹如吹奏单簧管时簧片的振动。

共鸣器官是指胸腔、喉、咽、口腔、头腔、鼻腔以及头上的“窦”,这些器官是歌唱中调节声音的色彩、音量等的重要部分,如声带发出基音,由于声带的振动,引起了腔体里空气共振,同时腔体本身也发声了共振,共振使声音传出和扩大,并且美化了声音,同时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因为只有产生共鸣、它才具有更大的能量,使声音传播的更远。共鸣又分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它才具有更大的能量,使声音传播的更远。共鸣又分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三种共鸣。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洪亮浑厚有力,产生低音共鸣作用;口腔共鸣能使声音明亮、清晰,产生中音共鸣作用;头腔共鸣能使声音明亮、丰满,产生高音共鸣作用。其实,发声训练非一朝一夕,只有当我们做到知其然,更知道其所以然,那时我们才会更自觉地、科学地进行发声训练。这一点要通过我们平时专业课的学习、我们的专业老师的授课上能充分理解到这方面的重要性。

其次,运用正确的呼吸和良好的气息支持。

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带动声带振动的气流的多少,声音的甜美与否取决于各共鸣器官来自声带振动的气流的多少,而所有这些气流都来自人的呼吸器官。因此,运用正确的呼吸和良好的气息支持成为发声训练的重要内容。正如意大利美声学派在教学的代表人物兰培尔蒂所说:“歌唱的学问,就是呼吸的学问。”我国的民族传统唱法也常讲“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和基础。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是支持力。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是有区别的。在生活中人人都会呼吸,若没有呼吸人就不存在了。人们无论是睡着还是醒着,用不着去想怎样呼吸,就会本能而很自然地吸进去,呼出来,吸进去,呼出来,循环往复的呼吸着。呼吸,有时急促;有时缓慢;有时吸得很深;有时吸的很浅,有时还需要憋一下气,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得各种不同的呼吸。这些生理现象的呼吸很自然,谁都有,谁都会。但是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不同,歌唱的呼吸比生活的呼吸变化要多,比生活的呼吸要吸的深,用的长。歌唱的呼吸要随着乐句的长短,根据情绪情感的喜怒哀乐而变换着运用呼吸。因此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呼吸,而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

歌唱的呼吸要用鼻子和嘴一起吸,则吸得深。有人以“闻花”或以“打哈欠”来比喻歌唱的吸气,吸气时口腔应当是放松的。吸气时要有控制,要求保持吸气的感觉,保持两肋腰围的扩张,缓慢地、有节制地将气呼出。歌唱的声音是要有生命力、有活力、有艺术感染力的,这些都需要呼吸做动力来调整,用呼吸来控制、支持。呼吸对歌唱的支持,就象拉琴的弓子和琴弦的关系,二者要对上劲,弓子好比呼吸 ,琴弦好比声带,二者配合得合适,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吹管乐也要呼吸的支持力,有支持力吹出来的声音圆润、饱满,没有支持力连一个整句都吹不全。有人曾说:吹管乐是人练了深呼吸来吹管乐器,唱歌是人用(下转第132页)(上接第130页)深呼吸来吹自己。

发声训练的目的并非是只学会方法,还需要练出效果,改变呼吸能力。

再次,要学会用气发声,避免用喉力发声。在发声训练时应特别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要忘记喉咙,一定不要想到用喉咙发声。在意大利,喉音被称为魔鬼。我们开始学声乐时,为了追求音量,不论是唱歌还是发声,用喉力、使蛮劲,结果越唱声音越僵。所以我们在进行发声训练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发声时力是来源与呼吸,气是丹田之气,当我们呼气时下面应用力抵住,以得到气息的支持,有了气息的支持,喉咙方能自然放松。或者我们采用弱声唱法,摆好口型,找好位置,用中等音量发声,这样也可以避免喉音出现。

歌唱中“气”、“力”、“声”是一种能量互换关系:吸进的是气,得到的是力,获得的是声音。正如《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中所述:“歌唱呼吸的支持力来源于吸进气以后,吸气肌肉群继续工作,继续保持吸气的状态”。因此,在我们歌唱或发声过程中要获得腰部的支撑力,并且在保持吸气状态发声时,腰部要有明显的支撑动作。气和力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需要我们正确地运用气力的发声。

最后,掌握歌唱的共鸣。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没有动力就不能发声。有了动力以后,共鸣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声带发出的声音很小而且单薄,很不好听,不能成为歌唱的声音,要靠共鸣把声音扩大和美化,才能成为歌唱的声音。同时,决定歌唱音色的好坏,特别是音色的不同变化,共鸣都是很重要的条件,几乎是决定性因素。应该说没有共鸣的歌唱是没有穿透力可言的,更谈不上美好的音色,而发声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歌唱共鸣运用自如。

我们说呼吸要深而放松,吸气的时候很自然地共鸣腔体就随之打开而形成了共鸣的通道。歌唱共鸣的通道像管乐,是一个管状腔体的震动。例如小号,如果只是吹嘴子,声音又小又难听;再如小提琴,假如只在纸板上上好弦,没有琴身,拉起来声音很刺耳,非常难听,给提琴按上琴身,提琴有了共鸣腔体,声音就非常好听。我们人声乐器的道理也是一样,打开腔体,让声音通过腔体振起共鸣再发出来的声音,就成为音色优美动听的歌声了。

在歌唱发声过程中,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要起作用。头腔共鸣是打开鼻咽腔所产生的共鸣,有时在头部产生一种震动的感觉,因此称之为头腔共鸣。我们提到最多的,也是我们所熟知的共鸣。还有一种是面罩共鸣,所谓面罩共鸣,是指声音的共鸣在中咽喉腔以上鼻咽腔,两腮两边太阳穴延至眉心处,这些内部腔体和外部姿势是引起震动的区域。要实现面罩共鸣,首先是声音位置不能变,一定在额前、两眼下面一点、两边颧骨前和牙关打开处,这就是正确的声音位置。而喉头下垂、稳定是摆对声音位置的关键。其次是掌握正确地呼吸方法,因为呼吸是获得面罩共鸣的动力。最后要打开喉咙,使得通向面罩共鸣得通道畅通。另外,u母音练习也是一种掌握面罩共鸣的训练方法,正确的u母音状态也正是歌唱关闭状态。

篇6

关键词:声乐学习;心理调控

一、心理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多门学科。声乐艺术通过人的声音以及表演等来表现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必然成为其声音状态的重要内在基础。在整个歌唱艺术活动过程中,心理活动都始终贯穿其中,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马腊费奥迪曾说:“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可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声乐学习,能为声乐学习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使声乐理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因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声乐学习的重点在于逐步调整、协调人体各发声器官,使发声技能和习惯趋于科学和合理,进而提高人声的艺术表现力。然而,声乐学习并不只是单纯的声乐技巧的学习,同时也是学习者心理活动调控过程的训练。不管是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演唱形式,都必须通过演唱者的思想感情来表达。如果没有演唱者充分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因素,再好的演唱技能也难以发挥。所以,歌唱的学习不能仅仅重视练习人体发声器官的机理作用,还必须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视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

二、声乐初学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声乐是一门感觉的艺术。从心理学上讲,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在声乐学习中,尤其是声乐初学者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本来先天条件不错、歌唱技巧也还可以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化训练之后,不仅声乐技巧上进步不大,反而丢失了本来的声音特点,变得好像不会唱歌了。其实这是因为声乐学习中需要“感觉”的方面没把握好,比如:气息、腔体打开、声音位置、歌曲的意境等等,学习者好像抓住了这样就丢了那样,面对老师的指导、提示也无所适从。从心理方面来分析,声乐学生一般会有认识不清楚、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强等几个问题。

1、对声乐认识不清楚

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是学习和研究这个事物的先决条件,学习声乐也是这样。许多学生对声乐的认识有这样的误区,比如:声乐就是简单的唱唱歌、就是唱几个高音、就是把声音唱大、颤音就是颤抖的声音等。这样一些对学习声乐不够重视或者存在严重误区的认识会对声乐的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有的声乐初学者喜欢唱高音,只要练声就尽量往高里拔,以牺牲嗓子的代价换来几个没有质量的高音还以为自己在进步。在没有良好气息基础的前提下,盲目喊唱高音是非常危险的,轻则导致声带充血、水肿,重则造成小结、息肉甚至丧失唱歌的能力。有的声乐初学者喜欢模仿一些歌唱家的声音,以为声音唱得越大越好,不顾自己的嗓音条件压着喉头把声音撑得很大,结果造成嗓子疼痛,上高音困难。

2、自信心不足

建立声乐学习的自信心,是声乐学习迈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对声乐学生而言,自信的歌唱尤其重要。一般说来,人的嗓音都比较正常,特别差的只是极个别。在正式学习声乐之前,一般人都不会感到发声的困难,而一旦开始接受正规的歌唱发声训练,就有了声乐老师的种种发声规范,于是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以前很好的嗓子仿佛一下子消失了,甚至以前能唱的高音现在唱不上去了,从而丧失了学习声乐的信心。

3、学习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声乐的人应该说或多或少地对声乐有些兴趣。但是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效果也时有反复,本来上一次已经掌握的东西下一次却怎么也找不回感觉是常有的事。有的学生一遇到学习困难或者在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就觉得学起来没什么意思,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学习目的和方向不明确,片面追求发声技巧,学了几年还是没有在歌唱修养上有多大提高,只是学成了一名“歌匠”,最后终于渐渐失去了兴趣。

4、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声乐学生往往急于求成,一开始学习就想注意到这里又注意到那里,既要注意气息又要注意声音位置,既要注意口腔打开又要注意下巴放松,结果却事与愿违,一点都没有注意到,一个方面都没有做好。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声乐学习是一个生理机能不断训练和强化的过程。如果没有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个生理部位去训练,生理机能的增强就得不到巩固,即是声乐学习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5、意志力不强

意志就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歌唱学习过程的意志则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克服歌唱困难,力争取得较好声乐学习效果的心理过程。声乐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比如:高音总是唱不上去,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步甚至感觉到退步,或者声乐老师提出的要求总是体会不到或者做不到等等。倘若没有较好的意志力,声乐学习极有可能半道而终。

三、声乐学习中心理问题的调控方法

1、加强对声乐学习理论的认识

声乐是通过人的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歌唱的最终目的决不是对歌唱技巧的片面追求,而是通过一定的歌唱技巧来表现音乐的内涵。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歌唱是情感的产物,而艺术是注重形式的,二者的对象完全不同。歌唱是简单的,本质上像是对话,它是实际生活的产物。”所以说学习歌唱应该注意感情的表达和技巧的学习并重,但最重要的是还是表达感情的能力,提高歌唱的修养。诚然,高超的技巧也可以为感情的表达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但是永远不要成为一个只懂得一点歌唱技巧的“歌匠”。

2、因人而异,培养兴趣,建立自信心

虽然大部分人都有较好的歌唱条件,但并不是说每个人的嗓子都完全一样,相反有很大的差别。从生理上讲,每个人的声带长短、厚薄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声音的听觉敏感性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尽管人人都有一副好嗓子(所有婴儿都会大声地啼哭),但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别,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各自不同的发声习惯,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声音特点。比如:生长在大山的人习惯了大自然的广阔无垠、无拘无束,通常都有着高亢明亮的自然音色;相反地,在城市长大的人往往具有纤细、柔和的特点。所以学习声乐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跟着别人学习,别人唱什么自己就要唱什么,在选择练声曲和歌唱曲要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和喜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

声乐学习者要充分相信和开发自己的嗓音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歌曲进行练唱,即使是我们所说的“小歌”(技巧难度较小的歌曲)也要一丝不苟地唱好,不断培养自己的兴趣。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发声习惯上的优点和不足,尤其是要改正发不好的发声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多把自己演唱得好的作品演唱给别人听,多上正式舞台演唱,以建立自己的演唱自信心。

3、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注意有指向性、集中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能指向和集中于少数对象,这些少数对象就能够被清楚地意识到,而其它同时作用的事物,则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得比较模糊。因此,声乐学生不必也不能把声乐学习所要求的各个方面都做好,要在一定时间内加强对某一方面能力的训练并加以巩固。比如气息训练,初学时就要训练较长一段时间,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事倍功半。

学习声乐中的注意也要保持一个合适的度。教学实践中发现,当老师提出学生的某个发声器官不正确时,一些声乐学习者过分地注意这一器官,反而使用该器官因紧张而不能正常工作,影响歌唱的发声。

4、坚定信念,增强意志力

歌唱是肌肉、意志、生理与心理的协调运动,人的意志正是使口、唇、舌、齿、咽、腭、肺以及全身各个部位协调运动,于是产生美妙的声音。歌唱意志行动自始自终表现在歌唱与发声的全过程,只要有歌唱或发声,就会有意志伴随。意志是声乐学习者的心理动力,即是意识的能动性、积极性的表现。人的意志力是他不同于其它人的个性特征。

一个声乐学习者即使有多么好的声音条件,也会在成长的过程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没有较强的意志力,那么一定会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声乐学习者必须要坚定信念,克服学习过程的种种困难,才能用自己的声音表达情感,感动听众,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美]JohnBohn.认知心理学[M].黄希庭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篇7

一、声乐技术的内涵

我们首先要明晰声乐技术都包括几个方面,学习声乐要掌握好以下三点:气息的支持、打开喉头、声音机能基础,这三点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单单追求一个方面,否则就不会有完美的歌声。

1.气息的支持。在我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很强调呼吸,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如果在歌唱中没有气息的支持,而是用喉咙控制声音就会使女高、男高声音“捏”、男女中低声部“压”或“撑”。用鼻子闻花的感觉来练习深吸气。闻花时要自然轻松,不用猛吸。练习时感觉花的“香味”,随着缓慢、柔和的吸气动作,同气息深深地吸进小腹。小腹在吸气时完全放松,边吸边向外膨胀,这一切都是在松弛、自然的状态进行的。胸部舒展而又通畅,丝毫不紧张。吸气时,将意念很快集中在小腹部(意守“丹田”)。继而,留意于鼻子闻花时小腹起伏的动作上:小腹鼓则为吸气,小腹收则为呼气。久而久之,就能练成用小腹吸气而不是用鼻子、口腔、胸腔主动吸气的快捷的吸气方法,好象吸气用小腹,而不用肺。有了这种呼吸协调一致、具有支点的呼吸,就可以得到气息支持的声音。

2.打开喉头。“打开喉头”最常用的方法是“打哈欠”,这是声乐界尽人皆知的有效方法。人在“打哈欠”时喉结会自然下降,同时,软腭也会自动抬起,咽管随着“打哈欠”的动作拉开了上下的距离,扩张了腔体的空间容积,使声音的共鸣通道宽敞而又通畅,给声音和气息的流通大开方便之门。“打哈欠”分三个过程:“引发-扩张-消退”。在三个过程中以“引发”状态为“打开喉咙”的最佳状态。因为这时的鼻腔与咽腔肌肉刚开始消退。这种舒展、扩张的力量非常含蓄。法国著名生理声学家于松称它为“隐蔽的哈欠”,英国著名声乐理论家荷伯特・凯萨利则把它叫做“半打哈欠”。这两位专家均强调“打哈欠”的分寸感,也就是说,在“引发”的状态下,用“打哈欠”的感觉“打开喉咙”。

3.声音机能基础。歌唱要想得到富于头腔共鸣色彩的声音,必须要取得咽腔共鸣,只有这种尖锐、明亮有亮心的声音才有穿透力,才能改善声音发闷的毛病。这种类似婴儿哭泣声的声音是特别结实的嗓音的制造者,林俊卿先生称之为“咽音”,李维渤先生称之为“咽声”,是嗓音的机能基础。训练包括咽部肌肉扩张的练习、前喉放松的练习、闭口哼音的练习、小开口哼音的练习等,经过咽腔共鸣机能练习的嗓音,加上心理的想象可以使声音的音色集中成点状,它既能使声音富于头腔共鸣音色而变得明亮,并且结实而富有穿透力,又能使高音唱得轻松自如。我国声乐界在20世纪60年代起方有机能训练的萌芽,当时文化部下属上海声乐研究所在林俊卿大夫的主持下治好了一大批嗓音疾病的歌唱演员、戏曲演员,使他们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所以要想声音头强共鸣丰富,必须要有坚实的嗓音机能基础。

二、如何完美地演唱

第二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演唱了,要想使一首声乐作品唱得比较完美,必须要掌握演唱的姿势、气息的控制、共鸣的运用、掌握一定量的声乐作品,做到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等。

1.演唱的姿势及气息的控制。演唱时,要保持身体的放松、歌唱状态的积极,身体要处在“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状态中。气息要做到“三分吸气,七分保持”。

2.歌唱的共鸣。刚才说到了咽腔共鸣,但是在歌唱中,仅仅靠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发出音色丰富多彩、洪亮的声音,还要有口腔和胸腔共鸣等的加入。歌唱中的共鸣实际上是一种“混合共鸣”,只有混合共鸣,才能更好地把握声音色彩和保持共鸣腔体的内在平衡,达到声音在换声时自如、灵活、统一,充分地体现出人声的美妙。

3.掌握一定量的声乐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刚开始对自己声音的正确与否不太清楚,可以多听一些声乐作品,确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还可以模仿地去唱,对学习声乐也有一定的提高。多学量的声乐作品,对我们分析处理歌曲的感情、风格、语言等问题都有一定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观。

4.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歌唱是用科学的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声音是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所以要求歌唱者咬字一定要准确、口型要标准、音色融和、节奏准确、音高到位,抑、扬、顿、挫要分明,不同的作品要唱出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韵味来。

篇8

关键词:声乐学习;歌唱方法;声音技巧

人的嗓子是天然的乐器,但如果要变成一件优质的乐器,必须要经过严格的科学的循序渐进的严格训练,特别是作为初学者千万不要局限于自己嗓音的音色而随意定自己属于哪个派别,这样很容易一开始就走入误区,造成无法预知的后果,我们必须经过科学的学习,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歌曲亦或者声部,展现自己的音色特点;才能唱出更加优美动听、真挚感人的歌声,更重要的一点是声音技巧上能够运用自如,才能更完美的诠释各种风格、内容形式多样的大型作品。

一、歌唱的气息和发声练习

要唱好歌首先要学会运用气息调整好气息是唱好歌的关键。气息是歌唱之源是歌唱的动力所在只有具有良好的呼吸方法和充足的底气才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要练好气息非一日之功但须记住气息的根本原理就是我们常说的腹式呼吸即吸气时气沉丹田肚子向外扩张呼吸时气流均匀地从嘴和鼻腔呼出再呼气的时候腹部又会扩张这是每天都要必须练习的重要内容。

发声练习曲的选择也很有讲究,应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比如有些人唱歌声音比较笨重,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欢快跳跃的练习曲来增强他声音的灵活性。为了不会在练习的过程中产生挫败感,我们还要经常更换练声曲,这样可以很在愉悦的心情中接受这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练声时间不宜太长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休息;练声时音域也不宜过高可以采取短时间多次练习的方法保持最佳的状态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二、共鸣腔与其他发声器官的协调运用

有些人唱歌低音低不下来高音高不上去基本在中音区唱歌究其原因就是歌唱位置没有统一。这种情形是歌唱者最难掌握的。我们讲唱歌位置统一就是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统一在一条线上低音腹胸腔共鸣点中音口腔共鸣点高音鼻腔、头腔共鸣点把三个支撑点很好地统一起来。但是做好这一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勤练多悟。

要想歌唱的声音有比较宽广的音域,要有相当响亮的音量要有表达歌曲感情的各种声音色彩。这些除要靠正确的气息控制方法之外 更要靠正确掌握人体对发声的共鸣作用。歌唱对于共鸣音响的要求比平常讲话更多,它要求尽量运用和发挥人体共鸣音响的功能从而达到扩展音域,因此就迫使声乐学习者去追求更好的共鸣方法。人体共鸣的原始结构相对固定,但每个人的嗓音的构造、形状、发声的方法各有不同,所发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也不一样。所以歌唱训练的目的就是发掘每个人的共鸣利用状态,达到歌唱所需要的声音共鸣。共鸣是整体的,也是逐步建立完善的,歌唱者如果局限在某个局部而忽视整体,忽视了其他发声的因素,而一味的去寻找共鸣,只会加深发声器官的紧张程度,最后必然会使声音完全失去自然地优美本质。鲁宾尼曾说过:失去嗓音是因为用本钱唱。因此我们追求的是充分依赖共鸣的作用而尽量少依赖强制的力度,发声器官的协调工作,气息连绵不断的流畅运动,才能产生大量的共鸣,这是任何歌唱训练的基本法则。

三、歌唱发声的不良习惯与处理

很多的歌者由于没有受到正规的专业声乐训练或者是不能理解老师的训练方法久而久之,会产生一些发声方法上的毛病。如喉音、白声、抖音等这些毛病应及时予以改正。

浅的呼吸造成的胸部、颈部及舌根肌肉紧张而导致“喉音”。要纠正“喉音”毛病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毅力。因喉部肌肉构造十分复杂发声过程中如不能放松喉部肌肉和舌根肌肉而用强力去发声随之产生的就是硬而粗糙的声音和脸红脖子粗的难看状态。出现这种现象时必须停止唱歌做无声的开口练习。张嘴吸气时有意放松喉带和舌根肌肉或用哼鸣练习找到喉咙放松的感觉感到喉咙是一个出气的通道即可。这是可以尝试打哈欠的感觉利用这种感觉调节好呼吸及歌唱管道保持兴奋吸气状态打开歌唱的共鸣腔体同时笑肌往上提脸部保护微笑状态声音往后靠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把声音立起来。这样可以缓解或根除白声的毛病。

四、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

1.应从歌词的角度着力挖掘歌曲的自然美从歌词内容上领悟其艺术感染力。声乐作品大都高度概括、精练、优美、抒情因此深入理解透砌分析深刻领悟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能融入歌词所描述的意境中。

2.应从音乐曲调方面要着力揭示歌曲的音乐美从歌曲优美的旋律中的领悟其艺术感染力。各民族的歌曲风格和韵味不同特别是少数民族歌曲像《在那遥远的地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3.要努力从声乐作品的艺术体裁中领悟其艺术美。比如从进行曲雄壮有力刚健豪迈的旋律中领悟其节奏清晰、强烈分明的艺术美;从抒情歌曲自由奔放、舒展活泼的旋律中领悟宽广、流畅、热烈深情的艺术美;从叙事歌曲通俗平稳、紧凑圆润的旋律中领悟自由活泼、轻松舒畅的艺术美;从劳动歌曲节奏清晰、朴实有力的旋律中领悟欢快活跃气息浓郁的艺术美等。

篇9

关键词:性格;声乐;心理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087-01

声乐顾名思义就是人声的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声乐表演以人的嗓音作为音源,人体作为表演乐器,依靠人本声来表演出美妙的音乐。一般普通学习者在进行声乐技能的学习训练过程中,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心理要素往往支配着我们的身体机能,在学习声乐时掌握必要的声乐技能固然重要,但是保持良好的学习声乐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声乐学习的特点

(一)歌唱艺术的学习特点

第一,歌唱艺术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声嗓音乐展现人们的内心的思想感情和情绪的音乐艺术。歌唱艺术事实上是歌唱者的内心心理状态和情感的艺术外显。歌唱活动本身是神经系统支配的高级精神生理运动,要想学习好歌唱必须经过专业的长时间的训练,掌握人声歌唱发声的技能,如此才能演唱出美妙的歌曲。第二,歌唱学习训练过程就是把歌唱者训练成一个歌唱乐器的过程。而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去学习者必须能经历长期刻苦的磨练过程才能让自己发声部位成为歌唱乐器。歌唱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符合自己嗓音特点的歌唱技术和发声方法。第三,与传统的发声乐器相比,歌唱者没有音域、音色和音量等器乐的基本性能,歌唱和器乐有很大的不同:人的嗓子在发声初始状态并不是乐器状态,而乐器可以一开始就能生成器乐。由于人的声嗓结构要比乐器结构复杂,所以声乐要比器乐的生成相对复杂。第四,歌唱强调整体的平衡性,歌唱的呼吸节奏、发声音量、共鸣和吐字要整体和谐,而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需要动脑思考,长期纠正克服,反复训练。

(二)声乐学习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第一,声乐学习的生理特点。与传统器乐不同,声乐的最大特点是把人的发声器官作为乐器,通过科学合理的发声技巧展示出连贯美妙的人声音乐,借以表达出歌唱者的内心情感。因此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自身的歌唱生理特点,运用科学的发声技巧,协调身体的各个发声器官如五官、腹部、喉头、声带等,实现呼吸、音量、共鸣和吐字联动传递美妙的声音。第二,声乐学习的心理特点。声乐某种程度上是人内心的思想情感通过有节奏的嗓音来传递给外界的方式,是人的心理状态的外显。因此人声的生成除了起码的发声生理基础,还必须有相应的歌唱者的心理机能进行支配,整个歌唱过程都会时刻表现出歌唱者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歌唱和发声表面上是有动作完成的,实际上最根本的是人的心理意识指导完成的。歌唱行为总体上是受到生理实际和心理状态双重支配的,二者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歌唱的最终结果。

二、声乐学习的性格因素影响

性格一般指的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对待事物的认知态度、行为态度以及相应的情感心理状态。首先,性格是一种认知态度。具体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别人和自己时表现出来的或活泼、或内向、或自卑或自信等各种相对稳定的态度。在进行声乐表演时,有的同学相对外向开朗,表现自信张扬,而有的同学则自卑内向,限制了表演发挥;在声乐学习中,有的同学性格坚韧,学习上进,有的容易放弃,胆怯懒惰;这些不同的性格态度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声乐的认知。其次,性格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内核特征。性格外化的表现往往具有高度连续性而非偶然性,例如某个人偶尔在声乐表演中忘记歌词,并不能说明他性格粗心;有的同学在声乐学习中总能提出总结出实用独特的声乐技巧,说明他的音乐创造能力强。最后,性格是一个人总的人格内涵的体现。在声乐学习中,有的同学性格相对开朗活泼、阳光外向,因此格外喜欢歌唱旋律明快和节奏动感的歌曲;而有的同学性格相对内心低调、犹豫悲观,因此比较喜欢歌唱旋律低沉的歌曲,由此可见性格对声乐学习的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歌唱气息;声乐学习;重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06-02

日常生活中,气息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那种为了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气息活动属于自重自然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歌唱气息则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控制的一种有意识的呼吸活动。歌唱气息的形成需要专门、后天的练习,以达到获取大量空气吸入能力的目的。随着歌唱气息的不断完善,歌唱者自身的声音也将更加统一、圆润和流畅。正因为其对于整个声乐学习及歌唱表现的重要性而受到了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把其看重是声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性的具体体现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

一、歌唱气息为声乐学习提供气息支持

众所周知,歌唱是一种对气息的运用过程。声乐的学习过程当中,专业学生往往会有这样的经验。在唱歌之前虽然进行了一次生呼吸,吸入了大量的空气,但是当真正开唱时仍明显感觉气不够用,难以唱完一个完整的乐句。这和歌唱气息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已经进行了很深的呼吸,但是开始唱歌后,吸入的气息很快就用完啦。那么在声乐学习的过程当中,如何保持气息并加以运用就显的十分重要。歌唱气息就是就是在歌唱的时候,不是吸气之后就完了,而是一种后续姿态的保持。在学生进行歌唱学习时,吸气之后与勇气之前的空间进行短暂的停顿,从而造成吸气同用气间的平衡对抗。通过这种抗力的尽可能利用,使得学生不见气息的深度得以保持,也使得歌唱时具有流畅、均匀、持久的气息,从而为声乐学习奠定良好的气息基础。此外,歌唱学习中气息的不足,除了同吸气状态难以保持有关,还有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不放松的气息。歌唱的过程是一种享受,若想的太多反而影响着气息的运用,尽量地去放松心情、放松呼吸、放松肌肉,保持一种激情状态的同时,配合呼吸,形成歌唱的最佳表现。这不仅是歌唱气息对声乐学习的重要体现,也是声乐学习所要达到的一种歌唱境界。

若想使高音唱得轻松而又明亮干净,气息支持当然是基础,关键是气息的位置,音越高,气息位置越低,以在腰部四周为最佳.很多人在唱高音的时候总有一个通病,气息浮至胸腔,所以气紧,不自觉的伸下巴,所以气不畅顺,唱罢喉咙不可避免的发炎。所以气沉,收下巴是唱高音的基本要求。而音质好坏则取决于自身的生理条件,对音乐的领悟以及正确方法的使用。

口腔是气息流出人体的最后一个关卡,若舌卷或缩,自然会堵住气息的通道,不仅高音上不去,而且气息和舌的对抗会使你感到越唱越累。舌平以舌尖轻抵下牙齿为最佳。如果已经养成了这个坏习惯(当初这就是我最大的毛病),介绍一种方法,在练声的时候含上一颗糖,舌自然不敢卷或动弹,而且能成一种比较自然的状态,一但习惯之后,不再用糖的帮助的时候,你会明显觉得收放自如。不过这个过程很苦,要坚持。学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正确的歌唱方法并不是用嘴歌唱,而是气息,所谓气息,说得通俗点,就是腰部力量。有的人本身生理条件很好,高音亮而饱满,但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唱高音时总会觉得音站不稳,摇摇摆摆,老是不听指挥。就像一个物体能够稳当的摆放在一个地方,必然是因为它有一个支点。而我们的腰部力量就是歌唱的支点。当一个人打呵欠的时候,就是拥有歌唱最佳状态的时候,不仅喉咙完全放开,腰部也有一股力量在腰四周游走,有兴趣者可以多多体会。当然坚持练习仰卧起坐更是一个直接锻炼腰部力量的方法。

二、歌唱气息关系到歌唱学习中身体状态

对于歌唱气息的掌握,如果不合适,会引起学习者身体僵硬现象的出现,进而导致歌唱的整个效果。尤其是高音的演唱过程中,脖子是发音用力点,当发音越高时,脖子的紧绷感越强烈,这样出来的声音既干又白,甚至刺耳,这就是歌唱气息不足引起身体僵硬所产生的歌唱影响。这种现象在很多的歌唱学习者中是非常常见的,由此可以看出,歌唱气息应该是歌唱学习中的一种特质和基本条件,只有歌唱气息到位了,才能把自身所学的知识加以表现。在歌唱学习中往往有这样的一种观点,通过搬重物练习可以锻炼歌唱气息,但是这种方式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当气息被充分控制时,身体其他部分的僵硬反而会造成不适。歌唱气息就是气息均有流动的一种保持,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的学习者喜欢将嘴巴张大,认为这种形式唱出歌声更美,然而嘴巴张大的同时,很容易引发面肌和口腔的僵硬,气息难以集中,歌唱的声音既散又空。歌唱的过程并不在乎嘴张的程度,而是放松状态下的口腔打开程度,当歌唱气息控制的很好时,嘴巴的适当张开会使得歌唱的效果给人以舒服之感。

歌唱中经常感到气短、气不够用,越唱越憋,很吃力。这 与不会运用气息和保持气息有关,虽然吸气吸的很深,但一唱起歌来,气息很快就浮上来了,或 者是很快跑光了。那么,吸气动作完成后,应该如何保持和运用吸入的气息呢?歌唱中要保持吸气状态,吸完气后,有一个瞬间的停顿,这是吸气后、用气前一个自然的短暂停顿,这个停顿造成了吸气和用气二股力量的对抗,用气时要尽量利用这种对抗力。它不仅可以保持气息的深度,还能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仔细体会一下,这种对抗实际上是一种吸气的保持状态。用吸甲I气状态演唱,只是一种感觉,其实谁也不能在唱的过程中还能吸进气来,但是就用这个感觉便可以达到保持气息的目的。这种状态能保证声音位置和气息的平衡,还能使气息保持一定的深度和 畅通无阻,在演唱过程中,气息越是不够用,就越是要保持这种吸气状态。呼吸肌肉群(即胸、腹、横隔膜呼吸肌的总称)是一个收缩与放松的循环过程。呼气肌肉群放松时,吸气肌肉群就收缩并吸入空气,吸完气息后吸气肌肉群随即放松,呼气肌肉群随即开始 收缩并呼出气息。歌唱时,吸入的空气不能很快被呼出,这需要吸气肌肉群不仅不能放松,而且要继续保持收缩状态。

三、歌唱气息是声乐学习中的重要组成

歌唱气息控制的重要性在声乐领域被广泛的认同,因为一个人对歌唱气息的控制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歌唱的范围和对不同音色领域的拿捏程度。没有好的歌唱气息就难以对呼吸肌肉、吸气、呼吸有良好的调节,这就难以为歌唱者提供动力和更多的发挥余地。此外,实践表明,在大口换气时,一些声乐学习者往往缺乏一定的锻炼,会引起自身的紧张状态,这种过分紧张的状态是普遍的但又不是正常的,只有将紧张的心情客服掉,用心的去演绎,才能逐渐完善。歌唱气息的作用也在于此,有了对气息游刃有余的把握,自然呼吸的调整,利于自身紧张状态的放松,在改掉大口换气习惯的同时,使得歌唱的效果更加的流畅,利于歌唱学习者日后歌唱能力的日益提升。

“美声”唱法(belcanto)是17世纪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歌唱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发展得最完善、最系统、最科学的一种唱法。它的主要特点是:位置比较高,声音结实、明亮、有立体感。气息深厚、上下贯通、音域较宽、音量较大、按照我们的声带特点,我们可以把自己归为美声或是民族唱法中。

但同样的美声唱法中选择歌曲也有不同。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同样的女高音却也各不相同,所以在选择歌曲时这些同样都是要注意的因素,如果给花腔唱戏剧的歌曲,我想无疑就等于把小鸟套上了枷锁,同时也无法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相反,给戏剧演唱花腔的歌曲等于让体重超重的人去跳灵巧的舞蹈。显得既笨重又没有活力。如中国作品《七月的草原》是一首典型的花腔歌曲。歌曲中跳音非常多,需要气息的轻快、灵活。而《黄河怨》是一首典型的抒情歌曲。不仅需要气息平稳,而且要唱出气势。所以,同样是美声唱法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曲。民族唱法简单地说,就是发展、更新、进步了的民歌演唱。它是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有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唱法。是我们本民族的唱法。这种唱法大多发声位置靠前,强调真假声相结合,重视声音的统一、流畅和语言的清晰、字正腔圆。特点是声音甜美、明亮清澈、细腻嘹亮。美声唱法传入我国以后,我们开始研究将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歌曲进行融合,从而给民歌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于我们声乐爱好者来说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嗓音条件来选择演唱方法。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它在声乐艺术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肺、器官和支气管在呼吸时执行着风箱和送风管这样的职能。呼吸由两个连续不断的动作构成。把空气吸入肺部,再把它呼出来,这样形成的一股气流,就是声带震动的动力。吸气时必须是丝毫不费力的,不消耗多余的力量而得到发声所需要的气息量。我以前在吸气时就经常遇到这样地现象,吸气时总是张开嘴吸一大口气,发而是胸、肩、脖子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是完全不对的。减慢呼气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把嗓音支持在胸腔的某一部分。呼吸可以从不同方式来划分它的种类:有胸腹式、呼吸、两侧呼吸、锁骨呼吸。而吸气则有叹气式吸气、闻花式吸气和惊讶式吸气。我一般所用的便是“叹气式呼吸”。叹气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它是放松的也是向前的,它有利于叹气肌肉群的放松,以便更好的吸入气息。具体做法是先叹后吸,我心理主要想着叹气,而不是吸气。当气息随着“叹”被排出后,也就是呼吸肌肉群的工作作完了。接着吸气肌肉群就是立即开始它新的工作就是吸气,这个循环是自动完成的。倘若整个脑子里想的是吸气,就会使自己的呼吸肌肉群总是处于一种工作的紧张状态,无法放松,气息就难以正常的吸进去。唱的过程中要保持叹气的感觉。每个乐句都是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呼吸循环。

四、总论

声乐艺术是以人声作为艺术手段,但这只是声乐艺术的基本特点之一,声乐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声乐的特点是有唱词,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绝大多数声乐作品都有唱词,无言歌仅是个别现象。歌曲和歌剧中的花腔,仅是声乐艺术的技巧手段,并不能因有花腔就改变了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这个特点。理解音乐与语言相结合是声乐艺术的基本特点,这不但是我们研究如何正确地进行声乐训练的出发点,而且还很有特别强调的必要,为什么这样强调它的重要性呢?因为在音乐理论上有人曾贬低声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这个特点。有人说所谓的声乐就是“声、声、声”的论调,在声乐界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些论点反对或忽视在声乐训练上要重视语言训练,否定声乐艺术的基本特点,也削弱了声乐的教育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声乐学习这门艺术课程更加的系统和完善,对于歌唱气息的把握和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歌唱气息作为声乐学习中的重要组成,对于声乐学习的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积极培养声乐学习者歌唱气息的控制能力,以使其声乐学习效果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钒.歌唱与气息[J].西昌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