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排放范文
时间:2023-03-16 06:3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废气排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锅炉;废气;监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X933 文献标识码:A
1 锅炉废气排放监测依据及主要质量环节
1.1 监测依据
作为锅炉废气的排放,一般是不允许采用无组织污染源排放方式的,GB 13271-2001也对各种锅炉排放烟囱高度作了规定。所以,锅炉废气排放监测应采用标准HJ/T 397-200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其中烟尘浓度的监测可以采用该标准颗粒物含量的重量法测定,也可以依据GB 5468-91《锅炉烟尘测试方法》进行检测。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可选用HJ/T 56-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和HJ/T 57-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中的一种方法。氮氧化物应选择HJ/T 42-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或HJ/T 43-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蔡乙二胺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1.2 监测过程中的质量环节
环境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环节包括:⑴布点;⑵采样;⑵样品运输与保存;⑶样品分析与预处理;⑷数据处理;⑸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锅炉废气的监测质量还涉及仪器的检定和校准、采样工况、静电除尘设备静电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下面对影响锅炉废气监测质量环节进行讨论。
2 锅炉废气排放监测的质量控制
2.1 监测前的质量控制
2.1.1 滤筒质量控制
滤筒是监测烟尘排放浓度所使用的重要器材,其质量控制要点:⑴根据烟气温度选择滤筒材质。500℃以下可用玻璃纤维滤筒;500℃-850℃应选用刚玉滤筒。⑵挑选滤筒时,应剔除太薄、太厚、厚薄不均或有针孔的滤筒。⑶在不低于105℃烘箱内烘烤1h,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用感量0.1mg天平称至恒重。玻纤滤筒规格为时,其质量应在()g范围内。
2.1.2 仪器检查、校准和检定
⑴气密性检查。将仪器、采样系统等用管路连接起来后,启动抽气泵,查漏;发现漏气时,拆解分段检查,直至检验合格。
⑵流量检测装置校准。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定期校准流量。
⑶根据仪器检定周期送计量部门进行检定,不应使用超过检定周期未检定的仪器。
2.2 采样测量过程的质量控制
2.2.1 采样工况
监测期间,锅炉负荷必须达到设计负荷的75%以上,并且工况稳定。应派人监督锅炉运行工况。
2.2.2 采样位置的确定
⑴优选垂直管段。
⑵避开弯头、阀门、变径管等断面突变部位,采样位置距突变位置的下游方向6倍管径,突变位置上游方向3倍管径。
⑶采样断面流速应5m/s。
⑷针对除尘器的选择:①离开湿法除尘器足够距离,以避免污水进入采样器,污堵采样嘴和探头;②尽量在干法除尘器与引风机之间的负压管道上,避免受风机、风门漏风影响。③采样位置在燃煤锅炉除尘器后面时,应考虑管壁积层厚度对流量的影响。
2.2.3 开启采样孔
操作人员应站立在采样孔侧面,防止烟道正压时烟气喷出伤人。打开采样孔后先清理积灰。在插入采样管后立即塞上大片的耐温布封堵缝隙,既避免漏风,也防止负压时吸入物品。
2.2.4 选择采样嘴
颗粒物采样时,保持等速采样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预测流速并且选择合适的采样嘴是关键操作。进入仪器流速预测界面,至少移动4点,每点10s。考虑负压因素时,采样嘴应选稍大一点的。
2.2.5 烟气参数测量
测温时,如遇静电除尘器,应先测温度,计算平均值后输入烟温;取下热电偶再采样,以防电荷干扰采样。测湿时,如含湿量较高,应注意更换干燥剂,防止湿气腐蚀仪器。
2.2.6 颗粒物采样
采样时,采样嘴必须正对气流方向,其与气流方向角度偏差不能超过10°。采样嘴锐边锥度以45°为宜,入口边缘厚度应>0.2mm,以保证采样的准确。采样换点信号给出时,应迅速、准确换点。考虑烟道负压对采样的影响,应在设置时选中防倒吸选项,并在采样停止前1s掐住气管,防止样品被倒吸。取出采样嘴时,采样管不能倒置取出。用镊子取出滤筒后,要用细毛刷将粘附在前弯管内的烟尘颗粒扫到滤筒内。滤筒放入专用称量瓶内,再一起放入滤筒盒内。
2.2.7 烟气采样和测量
采样方法有化学法采样和仪器直接测试法两种方式。应使用配有过滤、加热装置的专用采样枪和保温采样管,加热温度应在140℃-160℃之间。
采用化学法采样时,采样结束前,应先关闭采样管与吸收瓶之间的阀门,再停气泵,以避免烟道负压将吸收液与空气抽入采样管。采样时还须遵守相应采样方法标准所规定的时间。
采用仪器直接测试时,传感器应先调零,然后校准烟气。测时一般有两个量程,应根据实际测量需要合理选用量程。
2.2.8 仪器维护
测量结束后,必须采用干净空气清洗传感器、抽气泵、采样管等,连接好管路后,把仪器调到含湿测量系统,维持运行3min左右。
2.3 样品运输与保存质量控制
采样结束,应立即封存样品,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颗粒度样品在运输和保存时,放置样品的容器不能倒置。气体污染物运送和保存期间,应按气体污染物测定标准要求进行控温和避光处理。
2.4样品分析的质量控制
化验室所使用的分析仪器和设备应检定合格,所使用的试剂和纯水符合污染物测定标准的要求。标准物质符合计量部门的要求。天平室具备恒温恒湿条件。
采用碘量法分析二氧化硫时,应考虑硫化氢等还原性物质的影响,加去干扰物质或分析前先除去硫化氢。采用定电位电解法分析二氧化硫时,应考虑硫化氢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仪器不能中途关机重启,否则应重新测试。
分析氮氧化物时,应注意避光。
2.5 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的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时,应分析不确定度的影响。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和给出结论。
结语
锅炉废气排放监测,是环境监测站最基础和常见的监测。监测内容看似简单,实际上影响因素多且复杂,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对影响质量的所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实现精密性、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 王珏斐,温泉. 浅谈锅炉烟尘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1(4).
篇2
关键词 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监测;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084-02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工业企业生产所带来的废气排放量大量增加。城市总的固定污染源除了工业生产的炉窑,还有锅炉、加热炉、民用炉灶等,其中以工业炉窑的废气排放量最大。废气向大气中的排放,使得大气环境中的空气成分和浓度发生变化,大气环境发生改变,污染的大气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有效控制城市固定污染源的废气排放,对废气排放进行监测十分必要。但是对于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进行监测,除了监测点的设置,监测方法的正确使用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等环节之外,对监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也是十分必要的。
1 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监测进行安全防护的必要性
对城市固定污染源的废气排放进行监测是指对排放到大气中的气体中的有毒有害成分进行样品采集,并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用以检验这些污染源排放的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要求,对废气净化的装置的配置、性能进行评估。样品分析结果和废气净化评估结果作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在对废气进行监测时,废气中存在多种污染物,而且通常浓度较高,同时城市固定污染源监测的环境和地点通常是在高温情况下的高空作业,这就使得监测工作中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安全防护措施十分必要。从当前废气监测工作中安全防护措施的应用现状来看,安全防护工作做得并不到位,污染物中毒的事故层出不穷。对此,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安全防护,这不仅是对监测人员人身安全的防护,更是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2 安全防护的重点问题
2.1有毒有害气体
城市固定污染源中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生产类型的不同,废气中污染物种类烦多,浓度也不同。大多数的大中型企业都对废气的排放采取了必要的净化处理措施,但是资金和技术有限,处理工作不到位使得处理后的气体中仍然含有浓度较高的有害气体。对于监测工作人员来说,如果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废气中的毒害物质即时有少量进入人体内,都会对人的机体组织造成影响,或者发生物理作用,或者发生化学作用,导致机体组织遭到破坏发生病理变化,影响人体的健康。例如SO2、硫酸雾等有毒气体进入呼吸道后会引发呼吸道疾病,烟尘被人体吸入后会引起肺病,苯并芘等物质能够致癌,如果是CO中毒,则所引发的后果将更为严重。
2.2 高空作业
在两米以上的高基准情况作业都属于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根据高度的不同,也有等级之分。在对城市固定污染源废去排放进行监测时,通常高度都在二级以上,有的甚至高达30米,处于特级高空作业的范围。在这种高度的环境下工作,一旦发生坠落危险,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更应该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对工作人员加以保护。
2.3 高温作业
通常情况下,人体在工作中所处的环境温度,最高不能超过29度。超过此限的温度会对人的正常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人体在高温的环境下作业,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变化,超过人体的生理上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引起人体的病变,其中中暑是最为常见的人身病变。在对固定污染源监测时,烟道排放口的温度很高,远远超过人身所能承受的温度,如果是在夏天则使温度更高。在这种高温环境下工作很容易导致中暑的发生,甚至发生更严重的危险。
2.4 用电和噪声
在监测的过程中,不当的用电,一旦发生事故,会对人体造成局部的损害,甚至发生生命危险。监测位置在离高噪声源较近的情况下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引发职业病的发生。
3 安全防护措施的使用
3.1 提高重视,加强安全教育
监测人员要对监测工作中的安全防护提高重视,对危险因素加强认识,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学习。时刻保持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安全防护,尽可能的避免任何危险事故的发生。
3.2 监测点位的选择
监测点位不仅要考虑到样品采集的有效性,还要考虑到监测过程中的安全防护问题。监测点位的选择时,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在负压状态下的烟道开设采样孔。如果采样孔的开设只能在正压状态下的烟道上时,一定要在孔外进行必要的防喷装置的配置。监测人员在采样时,要处于上风口的位置,特别是污染物浓度高的情况下,一定不能在下风口进行采样。
3.3 监测平台的安全防护
监测平台的搭建必须具有牢固的梯子,安全的平台,以及坚固的扶手。在工作平台上设有安全防护栏。同时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如果情况允许,最好在采用平台安装滑轮用以吊运采样设备。
3.4 个人防护
进行废气监测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对自身进行防护,如安全帽、手套、耳塞、口罩等等。尤其对工业窑炉进行废气监测时,因为存在大量高浓度的污染物,必须配备安全防护专用的眼镜、口罩,条件允许最好应配备CO自动报警仪和防毒面具。
3.5 高温防暑
在高温环境下作业会排出大量的汗水,要注意防止身体发生脱水或者脱盐,这样极易引起中暑,要准备解暑降温的饮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条件允许,监测时间尽量避开酷暑的中午时间。
3.6 安全用电和保险
注意安全用电,谨防触电事故,由专业电工进行用电线缆的架设,并使用绝缘用具进行操作。即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如果条件允许,可为监测人员投保人身保险,使工作人员享有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军,刘赞,韩建荣,等.浅谈污染源废弃监测的安全防护[J].中国环境监测,2012(2).
篇3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 现场监测; 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X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03602
1引言
固定污染源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数据准确与否,是能否正确评估大气环境状况的关键,而现场监测是固定污染源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的基础和核心,现场样本质量决定了监测的质量,所以现场质量控制是监测具有法律效力的保障。废气组成变化大、易扩散,但现场复杂多变、监测条件恶劣,要获取满足“五性”的样品困难重重,为此需要对影响现场监测质量的所有环节进行识别,制定监测方案,实施全程序质量控制,以确保样品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完整性。
成功的监测是监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完美结合,固定污染源废气有组织排放现场监测需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的环节有:监测人员及设备、监测前期准备、现场监测及样品采集、样品保存和运输。
2监测人员及设备
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监测标准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对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及监测仪器设备配置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
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是现场监测是否准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废气现场监测涉及行业杂、点多面广、不易监督,监测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这不仅要求现场监测人员掌握与环境监测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按照《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持证上岗,还要求了解产排污工艺,熟悉现场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这也要求监测部门注重人才培养,后续培训监督及考核不放松。
合理的仪器设备配置是现场监测顺利开展的基石。仪器设备更新跟不上监测的发展是监测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合理高效的仪器设备配置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更要求各监测部门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专人负责仪器采购、检查、维护及保养,以确保新购仪器设备能适应监测发展,在用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监测前期准备
认真细致规范的准备对顺利开展现场监测、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监测前应对拟监测项目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了解建设项目的特性,必要时进行现场踏勘。根据管理要求及监测技术规范拟定监测方案,确定监测内容及质控措施,按规范要求准备监测器具。
建设项目的特性包括:项目的名称、性质、规模、区域类别;批复时间、建设时间,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产排污情况及周边环境状况;处理工艺、排放规律、废气有组织排放源位置、数量,排污口状况、输送管道形状、尺寸、高度及无组织排放情况等。
选定监测断面,编制监测方案,确定监测因子、频次、方法和质控措施。根据污染物状态,确定监测采样方法和装置。有组织废气排放监测断面设置应符合HJ/T397、HJ/T373、及GB/T16157规定,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尽量布设在治理设施与引风机之间的压管道上,采样位置要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安全性,避免受治理设施、风机、风门漏风等影响。监测断面难于满足规范要求的,应进行整改,无法整改的,可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监测,但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并适当增加不同方位的监测孔、监测点数目和监测频次,以减少因气流不稳带来的误差。
监测器具准备。选用合适的监测仪器,仪器测量范围及精度应能满足监测要求,功能正常且在检定/校准有效期;按标准要求对所需的采样介质和试剂进行检查,样品容器洁净无污染,需用试剂在有效期,滤筒应剔除筒壁过薄、过厚、有针孔及厚薄不均的,碎屑或挂毛应清理干净。
4现场监测及样品采集
监测前对烟道进行检查,对采样口进行清灰处理,确认有无漏风情况;对监测仪器运行状况、气密性进行检查,确保气路畅通,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环境空气中进行传感器调零、校准。专人巡查记录运行工况,保证监测期间生产设施和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工况稳定且符合监测要求,当执行标准或环境管理对监测工况有要求的,应达到规定工况后才能监测。
准确测定需输入采样仪器的大气压力、烟道尺寸等参数,预测流速并且选择合适的采样嘴。根据方法最低检出限及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体积,视待测物浓度设定合理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方式。监测时操作人员站在监测孔侧面,密闭采样口,防止漏风或外界空气进入烟道造成烟道内气流不稳。采样气路应尽可能短,采样前后烟嘴背向气流,采样时烟嘴正对气流方向,角度偏差不得超过10°;烟道负压对采样有影响,采样停止前1s需切断采样管与采样瓶间气路,防止样品倒吸。恒流采样时,采样前后烟道流速变化不得大于20%,跟踪采样时,跟踪系数在1±0.1之间。仪器使用过程中一次性开机,每个测试周期完毕应在空气中清洗至仪器读数10 mg/m3以下,再进行下一个周期测量;监测结束后,用洁净空气清洗监测仪器气路至仪器示值回到零点附近,避免高浓度气体残留影响下次监测数据和腐蚀仪器。
多台采样器进行平行采集时,烟枪间应该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交叉影响;多点采样时,各监测点的监测时间尽可能一致,采样换点信号给出时,应迅速、准确换点,烟尘采样每点采样时间不得少于3 min,每个样品采集体积在300 L~1.0 m3之间;对治理设施去除效率进行监测时,应使用同型号仪器,同时校准,同步监测。
用定电位电解法测定污染物时,应在仪器稳定后读数。烟尘采样时,烟道内同一断面各点的气流速度和烟(粉)尘浓度通常不均匀,有自然沉降作用,应严格执行等速采样原则;当监测废气含尘量很低时,需适当增加每个滤筒的采样体积,减少采样误差,防止滤筒负增重;采样过程中,尽量避免擦挂、抽吸、压碎等物理损失,采样结束取出滤筒前,需用细毛刷将附着在烟嘴内的尘粒扫落至滤筒中,滤筒放入专用滤筒盒内。烟气采样气态或蒸汽态物质在烟道内分布一般是均匀的,采样位置可以不受此限,但应避开涡流区;同时根据被测组分的状态及特性选择冷却、加热、保湿、过滤、干燥等措施,防止尘粒或水分直接进入仪器而损坏仪器,或烟气冷凝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每批样品至少采取一个全程序空白,充分感受监测全过程的温湿环境、尘环境、工件环境变化,并用全程序空白作相应误差校正。
现场监测的采样记录的完善程度是复现采样情景的一个重要途径,采样记录越详细、越具体,对于实验室分析人员和综合分析人员的帮助越大。应详细记录监测工况、样品采集数据和环境条件,并与样品编号一一对应,对于重要的或是复杂的情形,则要求现场监测人员拍摄现场的采样情况作为附件一并提交。
5样品保存与运输
根据样品的理化性质按规范要求选择适当的采样工具、容器、保存措施及运输方式,作好防混淆、防污染、防流失“三防”措施,保证从样品采集到测定这段时间间隔内,样品待测组分发生的变化控制在质控范围内。
样品采集结束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特别注意在样品运送和保存期间,防震、避光和低温,放置颗粒度样品的容器不能倒置。
6结语
废气污染源样品有极强的时间性、空间性,要取得满足“五性”的样品,应对监测所有环节进行识别,严格质量控制措施,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正确评估污染状况。
参考文献:
[1]
李国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指南[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朱晓霞. 浅谈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J].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3(1) .
篇4
关键词:工业集中;废弃物排放;理论;试验建模;未来发展
1 引言
国民第二产业工业在建立之初是分散、单个分布在一个区域内的,并不和产业链条中的商流或者下游产品有所地域的亲缘性,这一过程中产品的运输成本比较高。工业的集聚是随着工业科技的提升,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而产生的,就是将生产过程有关的集中工业集中在同一个地区,降低运输成本,共用水、劳动力等资源,统一有序管理,利于相近工业的发展. 但是在经济发展不久之后,人们也发现了这种模式存在的致命问题,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更加集中,对当地的生态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一个地区只有一个工厂的时代,工业集聚成了污染集聚的代名词。污染不仅仅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还会影响人文环境。恶劣的城市环境不容易吸收更多的投资,获得长足发展。
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城市生态和人文环境成为当前我国研究的重点课题,许多科研工作者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致力于我国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数学建立模型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力图有所突破。
2 科学论证
在进行科学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建立合理可行的研究模型,为研究提供必要的准备工作。主要从:一,工业产出层面来构建工业集聚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二,工业生产投入多少来构建环境污染对经济的反作用。
首先,工业集聚在产值增加的同时,也意味着污染的增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污染,排放废气、废水、垃圾等污染物,对工厂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破坏,污染物排放过量,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历史上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都爆发过污染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从而进一步影响地区的未来发展前途。我们将在实验中选取合适的模型来模拟这个过程进行研究。
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经济的发展会对环境产生影响,造成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污染,污染的环境.对经济发展也有反作用。恶劣环境会阻碍地区今后发展,使得企业难以吸收到外界的投资,招到廉价劳动力,和先进的专家团队,从长远看,后果严重。对于这个严重的问题,我们也选择了正确合理的科学模型进行探索。
3 实践
在上节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本节我们将正式开始科学的实践研究,主要从建立模型和权威文献参考、变量研究三方面入手。
学术界普遍采用数学建立模型的方式来分析工业集聚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辩证相关关系。将工业集聚后区域内所以的污染物排放都加起来,得出等于区域用的污染排放量。同时考虑到污染对人的影响,还要构建劳动生产的方程式加之人文环境的研究。
为了实验的真实有效,我们参考了著名的统计研究专著,对重要的数据信息和变量进行进一步的对照比较,力图选取的信息数据正确可用,便于分析。主要著作有本世纪2003年出版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2012年的《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等。并选取了我国范围内有代表性的200多个城市和乡镇研究分析。
变量研究是实践研究的最后一步,却是最不可忽视的一个步骤。为了全面的进行研究,我们设置了许多变量,常用的有工业内部因素变量、污染物排放控制变量两个。工业内部因素变量是通过改变工业生产的内部因素如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改变之前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核心科学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缩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污染物排放控制变量和前者有所不同,这是通过外部因素来改善污染的办法。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交通越便利,开放程度越高,产业布局越合理,医疗教育水平越高,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染物就越少,当地的生态环境越好。
4 结果剖析
通过之前建立的两个科学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工业集聚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数学关系,产出的密度比较大,污染物排放多。工业集聚与污染物排放基本成正相关的关系,工业集聚程度越高,区域内排放的污染物越多,地区污染情况越严重。相反,如果工业集聚程度越低,排放的污染物越少,污染程度越低。
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污染物排放成反比,粗放经济下,劳动者经济生产率不高,生产工艺低下,使用的原料大部分都被浪费,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这两者的作用也是相互的,环境污染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果工人身体不健康,便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一定要致力于提高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减少粗放经济对环境的破坏。
5 结语
本文是对工业的集中分布与废弃物排放量的关系研究,从工业集聚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说起,提出要积极解决这种情况。从理论角度入手,建立生产密度模型和工业经济集中与环境污染的作用和反作用两个模型,进行了理论模型验证。
在设定了实证模型和正确选取变量的基础上,同步参考了国内外权威的文献资料,采用变量研究法,对工业发展的内部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要减少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大产出密度的结论。
在今后的政策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到工业经济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制定合理的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减少污染物排放,完善污染治理防治和预警机制,对少量污染物进行彻底的处理,将对环境破坏降低到最低。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高新技术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污染。同时做好有关的医疗教育卫生交通工作。
参考文献
[1]闫逢柱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考察科学学研究,李伟娜制造业集聚、大气污染与节能减排经济管理
篇5
摘要:当前,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迅猛,石油化工企业的环境污染防治形势日趋严峻,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石油化工企业对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应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文章针对石油化工企业排水系统的划分及排放方式进行叙述,并列举石油化工企业为防止污染地下水所采取的防渗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排水系统;防渗措施;石油化工
随着我国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石油化工企业(以下简称“石化企业”)往往被人们认为是污染大户,如何防止污水污染地下水源是每个石化企业所必须重视的问题。石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排水应清污分流,按质分类进行排放与收集,同时为防止石化企业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国家出台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2013,该标准规范已于2014年6月1日实施。
1工厂排水系统的划分
工厂排水应清污分流、按质分类,一般可划分为以下系统:①清净废水排水系统:指未受污染或受较轻污染,不经处理即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例如:未受污染的循环冷却水排污水,锅炉排污水,生产、消防水池的溢流及放空水等;②生产污水排水系统:指被生产过程污染的工业排水。例如:受到污染的循环冷却水排污水,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设备洗涤水及冲洗地坪水等;③初期雨水排水系统:指露天设备区的初期雨水排水。例如:敞开的生产框架、罐区、装卸站等露天装置区的初期雨水;④生活污水排水系统:指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的总称。例如:办公区域及其它卫生设施的排水;⑤消防事故排水系统:指发生事故时或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物料泄漏、灭火时溶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消防废水及可能进入该系统的雨水的排水系统;⑥雨水排水系统:指未受污染的雨水排水。
2工厂排水系统的排放方式
2.1清净废水排水系统
该系统采用管道直埋重力流排水,一般可直接排入雨水排水系统,或根据厂区回用水系统设置情况,排入相应的中水回用装置回收再利用。该系统一般无需采取防渗保护措施。
2.2生产污水排水系统
该系统采用按质分类设独立的排水系统,经适当的处理或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相应的污水排水系统。按质分类一般根据排水所含主要有害物质划分系统,石化企业生产污水排水系统通常分为无机废水排水系统、有机废水排水系统或根据所排废水是否具有腐蚀性(如含酸、碱、氨、碳酸盐等)、是否含有易燃易爆物(如油类、乙炔、乙醇等)来划分设置独立的排水系统。同时为防止生产污水排水系统可能存在的污染地下水等环保问题,该系统应采取防渗保护措施。根据不同石化企业的生产污水排水水量,排水特性,采取以下2种排放方式:明管敷设排水或管道直埋重力流排水。(1)明管敷设排水。石化企业各生产装置通过装置内或是排水点处设置的排水明沟排入独立设置的污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内设置有污水提升泵,污水经泵提升后由管廊送往厂区内的污水(预)处理站处理达到当地环保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排水管网。污水收集池的容积根据工艺系统排水流量与收集时间的乘积确定,间歇排水一般按照储存1天或是几天的排水量确定,若是连续排水则需要根据污水(预)处理站的处理能力及提升泵的选型确定水池的调蓄容积。明管敷设排水方式使各装置污水排水系统相对独立,污水排水管敷设在管廊上,明管可见,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排水管路可能存在的渗漏现象,是比较直观的管道防渗保护措施。(2)管道直埋重力流排水。石化企业各生产装置通过埋地管道直埋重力流排入厂区内的污水(预)处理站处理达到当地环保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排水管网。重力流排水管道根据排水水质情况采用钢制管道或是非钢制金属管道。采用钢制管道时,管道设计壁厚的腐蚀余量不小于2mm,管道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管道外防腐采用特加强级。采用非钢制金属管道时,管道外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保护,或将管道敷设在抗渗钢筋混凝土管沟内。同时管线上设置有检漏井,用于定期检查管线是否有渗漏。以上2种为石化企业常用的生产污水排水方式,相比较而言,更倾向于采用前者,前者各装置的排水互不影响,管路敷设直观明了,能够较为迅速的发现管道渗漏点并采取补漏措施;后者的排水方式较为传统,当厂区内各装置排水水质不同,则需设置不同性质的埋地排水管线。一般石化企业排水均含有腐蚀性介质,排水管材不太适宜用钢制管道,而采用非钢制管道则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渗保护措施,无形中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及成本,同时管道敷设在地下,对于渗漏点的及时发现并准确定位增加了难度。
2.3初期雨水排水系统
该系统根据露天设备受污染区域的占地面积大小不同,一般采取以下2种排放收集方式: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或阀门切换分质排放。(1)初期雨水收集池。中大型石化企业露天设备较多,污染雨水(例如大型的框架装置群,大型的储罐区等)的区域面积较大,一般在污染区域外设置雨水拦截沟,沟的末端与初期雨水收集池连接,前期污染雨水排入收集池内暂存,当达到一次污染雨水总量(即初期雨水池储满)后,后期清净雨水由收集池内的溢流堰排至雨水管网,池内的污染雨水由初期雨水提升泵提升后经管廊送往污水(预)处理站处理达到当地环保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排水管网。初期雨水池的储水容积按一次降雨污染雨水总量确定,一般为污染面积与其15~30mm降雨深度的乘积。(2)阀门切换。小型石化企业露天设备较少,污染雨水的区域面积较小,一般在污染区域外设置雨水拦截沟,沟的末端设置2路排水管,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一路排入厂区生产污水排水管网,另一路排入厂区雨水排水管网,通过阀门切换将污染区域前15~20min雨水排入生产污水排水管网,后续清净雨水排入雨水排水管网。阀门切换由人工操作,需要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具体选择何种排放收集方式,应该根据企业的自身经济条件,人员组织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4生活污水排水系统
石化企业生活用水设施排水通过埋地管道重力流直接排入市政污水排水总管;或是排入厂区内的污水(预)处理站处理达到当地环保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排水总管。排水管线上宜按排水性质(如含油、水温超40℃)设置相应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如隔油池、降温池、化粪池)。
2.5消防事故排水系统
该系统由排水管线及消防事故水池组成。石化企业中有物料泄漏或可能被污染的区域一般都设置有围堰,在事故状态下可利用围堰来收集部分消防事故废水,其余消防事故废水可通过雨水排水管网切换排入消防事故水池,在全厂雨水总排口处设置切断闸门,并敷设旁通管接入消防事故水池,当发生事故时,关闭闸门,保证消防事故废水截留在厂区内。当事故现场处置结束后及时清空消防事故水池中的废水,此时可抽取废水水样进行水质分析,若该废水达到厂区污水处理站的纳管标准,则采用潜水泵将废水抽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若该废水水质无法满足污水处理站纳管要求,则需采用潜水泵将废水抽送至槽车外送处理。消防事故水池的容积应按照中国石化《水体环境风险防控要点》的通知及相关的设计导则计算确定,文章不再赘述。
2.6雨水排水系统
该系统排水通过埋地管道直埋重力流直接排入市政雨水排水总管,雨水总排口处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设置相应的环保监测设备。
3埋地非金属管道的防渗措施
石化企业非金属管道防渗措施一般采用2种型式: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及混凝土管沟防渗。3.1高密度聚乙烯膜防渗地下管道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见图1)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厚度不宜小于1.50mm;②膜两侧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宜采用长丝无纺土工布。
3.2混凝土管沟防渗
抗渗钢筋混凝土管沟防渗层(见图2)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沟底、沟壁和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混凝土垫层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②沟底和沟壁的厚度不宜小于200mm;③沟底、沟壁的内表面和顶板顶面应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度不应小于10mm。具体选择何种防渗措施,应该根据不同项目室外埋地管线综合布置情况,防渗管线的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规划。
4结束语
目前,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对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石化企业对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更是责任重大,生产工艺的选择、平面布置、管道及设备的选型等环节是减少环境污染的先决条件,后期在项目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划分石化企业排水系统,合理的规划布置排水管路及提高石油化工工程防渗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同样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S].SH3015-2003.[2]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S].GB/T50934-2013.
[3]王晓阳.石油化工企业含油污水处理及回用水处理工艺设计[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0,41(4):50-53.
[4]吴莉娜,陈家庆,程继坤,等.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5):4311-4317.
篇6
2008年全世界有25.78亿人没有卫生厕所。在中国,25394.2万户农村人口中只有1578.6万(6.2%)的农户拥有完整下水道冲水厕所。一些农村城镇仍然使用旱厕,卫生条件差,夏天蚊蛆四窜、苍蝇乱飞、臭气熏天。即便如此,相当多的农村城镇学校仍然由于蹲位少,存在如厕困难的问题。
实际上,在城市也存在公共厕所侧位不足,特别是女厕厕位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女性“如厕难”,重庆改造第一批公厕将男女蹲位基本改为了2:3或1:1;广东珠海在中国内地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女性厕位的数量应当不低于男性厕位数量的1.5倍”。2012年1月福建省政协委员在福建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建议“公共厕所男女通用”。由于改造公厕蹲位涉及到建筑结构和空间限制以及大量资金投入,这项工作进展缓慢。如何解决贫困人群的方便问题,如何解决城市公共厕所蹲位不足问题,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
考虑到经济因素,我们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提出“零污染、零感染、零废弃物排放,变废为宝”的如厕解决方案。这一方案无需复杂昂贵的管道网络配套系统,甚至无需专门的建筑设施,人们也可以在临时隐秘的空间“方便”,“方便”后该空间还可恢复原有功能,而且不受温度的限制,春夏秋冬皆可。这一方案使用方法简单,成本低,既解决了臭味问题,也解决了蚊蛆苍蝇、寄生虫及交叉感染问题。这一方案及其改进,目前就可解决农村城镇学校如厕问题;有可能解决世界上25亿多没有卫生厕所人的如厕问题;有可能解决没有卫生间的家庭在室内大小便的问题;我们的方案无需大量资金投入,甚至无需对现有卫生间进行建筑结构改造就有可能解决目前城市公共厕所蹲位不够的问题;可以彻底解决治疗发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心脑血管病的最重要的救命溶栓药――尿激酶的尿源问题。
篇7
【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温室气体排放,新能源
我国近几年气象问题频发,如:酸雨,雾霾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是什么导致全球变暖呢?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出现在我们眼前,而能源消费结构与温室气体排放息息相关。因此,基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我国温室气排放问题的统计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能源消费结构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也为我国调整能源战略,引导我国国民经济朝着新的能源消费结构方向理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2010年至今,我国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持续加快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并着重推进大型核电、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等方面的建设,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文主要研究的能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
如表1所示,2010-2012年, 中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均占66%以上, 虽然在2012年有所下降,但是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 煤炭依然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这与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有着必然的关系。随着中国天然气工业和水电、核电、风电事业的发展, 煤炭消费比例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全国能源消费总量都超过32000亿吨, 逐年增长, 从能源消费总量环比增长速度来看,增长趋势不明显,但仍应引起重视,一个事实即是:能源消费总量在持续增加,能源消费结构仍有优化的空间。
二、能源消费结构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与能源消费结构相关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三种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下面分别分析了能源消费结构与这三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一)能源消费结构与二氧化碳
如表2所示,2011-2012年,随着煤炭消费比重的下降,新能源消费比重的增加,我国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下降,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有所改善。CO2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约占全部温室气体的67%,目前在大气中浓度已达389.6ppm,比工业革命前的浓度(278ppm)高41%,在2011年至2012年间,二氧化碳浓度约390ppm,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全球最关注的温室气体。现在普遍认为,人类活动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快速增长,其中一次能源燃料是产生二氧化碳的最多来源,一次能源燃烧中以含碳量最多的煤炭燃烧贡献最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和由此而产生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远低于这些国家,但单位能源所创造的产值也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就是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的原因。
(二)能源消费结构与甲烷
如表3所示,2011-2012年随着天然气消费比重的增加,我国甲烷平均浓度增加,说明甲烷的排放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有关,随着天然气消费比重的增加而上升。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重要温室气体,甲烷的浓度继续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浓度达到1809ppb,目前大气甲烷浓度已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并且仍在继续增加。现在甲烷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约为26%仅次于二氧化碳,且相对增温潜力却为二氧化碳的21倍。在甲烷气体的各种排放源中,一次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重要来源。从全球范围来看,人为源约占总释放量的58%~79%,而其中的21%左右又与一次能源燃料的生产和使用有关。总体来说全球能源方面,甲烷在空气中排放主要来源于煤矿、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的泄漏。,生物质燃烧排放是中国能源领域的第二大甲烷排放源。生物质燃烧排放的甲烷主要来自于生物体的不完全燃烧过程。甲烷排放到空气中是多方面的,我们需要控制其源头,防止其排放超标。
(三)能源消费结构与氧化亚氮
如表4所示,2011-2012年,随着煤炭消费比重的下降,石油消费比重大致不变,我国氧化亚氮平均浓度下降,说明氧化亚氮的排放会随着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下降而减少。氧化亚氮也是大气的微量气体成分,其平均浓度有所下降。且氧化亚氮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同样有所下降。氧化亚氮在大气中的浓度相对较低。但它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不可小视。因此,应高度重视氧化亚氮在大气中浓度的增加。氧化亚氮排放同样来自一次能源。虽远小于自然土壤、水体等天然排放源,但它也是主要排放源,并且进行氧化亚氮减排较调控天然源见效更快。中国对一次能源燃烧和生物质燃烧过程氧化亚氮排放量约占全国氧化亚氮排放量的12.4%和1.9%。总的来说,中国对能源领域氧化亚氮排放量研究较其他两种气体要薄弱得多,目前关注较多的是循环流化床燃烧过程氧化亚氮的排放研究,对于其它氧化亚氮排放源则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在利用有限数据进行氧化亚氮排放量的估算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国一方面与要需要精确氧化亚氮排放量,一方面要减少及控制氧化亚氮排放量。
三、结论
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不暇顾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问题,导致能源消费结构未能适应当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开始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情况,从而使得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严重。综合上述研究,得出结论:能源消费结构与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有关,2012年与2011年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使二氧化碳平均浓度(ppm)、甲烷平均浓度(ppb)上升, 氧化亚氮平均浓度(ppb)有所下降。
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措施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主要在于能源系统的优化,能源系统优化是一个长久工程,也是一项非常艰巨而繁琐的工作。
大力开发和完善风电、水电、核电技术,进一步发展风电、水电和核电工程。我国这方面的经验丰富,且具有丰富的资源。现在我国各方面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广大民众的理解。核电虽然有泄漏的危险。但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并有效的利用,都是利国利民的。水电是我国长久以来比较关注,我国水电工程日趋完善。大力发展这三种能源,提高其消费比重,降低煤炭、石油的消费比重,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着重研究和推广煤清洁技术。我国煤炭消费比例常年高居不下,那么我们可以从降低污染的角度出发,降低其对空气的污染。煤炭的清洁处理主要是煤净化。煤净化后,温室气体排放量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不管是从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都能够实现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工业废气;现场监测;环境恶化
0引言
人人都知道的一个现状是由于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量超标,致使臭氧层出现空洞,全球气温回升。环境问题不是解决就可以一劳永逸,需要我们时刻关注,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我们当代环境问题不光关系到我们的生存问题,同样关乎后代的生存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重视。我们应对将排放废气进行严格的监测,达标的可以直接排放,不达标的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废气毒性直至达标再进行排放。以下就如何工业监测废气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解决工业废气问题。
1工业废气的种类及损害
1.1工业废气的种类
工业废气主要是由工厂生产产品和加工组装产品时燃烧燃料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排放的废弃属于工业废气。其中有常见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硫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氟化物、氮氧化物等,这些气体大多对环境有负面影响,同时也会一定程度的损害人体和动植物体。再者有铅汞等毒性液体,还有一些雾状、霾状、粉状及灰尘状的有害气体。
1.2工业废气对环境的损害
工业废气中一般含有大量颗状粒子,颗状粒子在空气中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得混乱,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形成片状的雾霾,挡住了太阳光,阻止太阳光的直射,致使地球表面太阳光辐射力度大幅度下降。长此以往,人类因为没有吸收充分的太阳光能而影响机体的生长与运作。另外,常见工业废气中硫化氢气体所占比例也较大,其他形式的含硫元素的气体也不少,其中硫酸最为常见,以上这些还有硫元素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众所周知,酸雨具有腐蚀性,而且腐蚀能力及其强大,连金属性质的物质都不能避免被腐蚀的厄运,更别说其他材质的物质了。酸雨会腐蚀建筑物,是建筑物残损。另外,酸雨会腐蚀人体以及动植物的皮肤,且会毒害人体及动植物体内机能。以上这些并不是工业废气对环境的全部影响,工业燃料燃烧产生废气的同时还会排放大量的热能,会使大气气温上升,以致产生温室效应。
1.3工业废气对人和动植物的危害
常见工业废气中的氟化物与硫化物均有极强的腐蚀性,有的会腐蚀植物体的表层部位,还有的会更深层次的腐蚀植物体的机体内部。这些工业废气会不同程度损害植物体,严重的会致使植物体出现死亡症状。人体与动物体均进行呼吸作用,工业废气被人体或动物体吸收会损害其呼吸道,进而损害机体各部分性能。
2对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的原因
2.1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针对工业废气对环境的严重影响,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两部法律解决这一问题。这两部法律中明文规定工业废气排放标准,工厂监管人员需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排放有关工业废气。有些工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常常存在侥幸心理,不按规定办事。一旦被查到,就需要付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我们需要对工厂的工业废气进行严格的监测,符合法律规定排放标准的废气才能直接排放,否则就需要进行加工,直至达到标准再进行排放。
2.2国家工业进步的关键
工厂看重的就是利益,国家收取工厂废气排放费用的标准是按照化学物料守恒进行的,然而燃料燃烧时,存在一些复杂状况,有时气体排放形式不同,所以收费可能存在多收现象,在关乎利益的方面我们应该严格进行。例如,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时常常伴随着钙元素的反应,这是钙离子可以对二氧化硫产生脱硫作用,致使部分硫元素以其他硫化物形式排放,因此实际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少于计算值,如果不注重被脱部分硫元素的收费,长此以往就会多交一笔大数目的金额。但如果在工厂引进在线监测技术,就可以轻松解决这类问题了。可以避免缴纳不需要交的费用,让工厂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因此工厂无论如何都应该引入在线监测技术,按照确切的废气排放量缴纳费用,缩减不必要的缴费,为工厂赢得经济效益。
2.3保护环境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所必须
环境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问题,环境问题复杂且难解决,但环境问题关乎国家发展,关乎人类健康,关乎动植物生命,甚至关乎未来地球的一切,所以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工业废气排放量超标不仅会影响环境质量,更重要的是会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标准范围内,尽力保障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的长久动态平衡。因此工厂引进在线监测技术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的职业素养。
3在线监测技术的结构及类型
3.1工业废气在线监测技术的结构
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大致由环境保护局监管决策部分,工厂自行检测和高层管理部分以及现场数据收集部分这三部分组成。工作过程采取流水线方式,首先,由现场监测机器进行监测得出准确数据,然后,以互联网形式向高层管理人员输数据,高层管理人员根据结果计算出该向国家缴纳的工业废气排污费用。如果工业废气排放量超标的话,不能直接进行排放,需要通过一系列加工将排放量降至允许排放的范围内才可以进行下一步骤。遇到问题要把问题反映给给环境保护局,严格按照环境保护局的规定排放工业废气。
3.2内置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
把烟气分析系统安装在烟气排放通道上的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成为内置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内置式在线监测系统的优势是废气排放过程中样不通过烟气分析系统这一环节,防止废气样的停留,这样可以及时排除废气样品。这样不仅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而且缩减了资金消耗。有利就有弊,内置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是安装在烟气排放通道上的,烟道的内部价结构复杂多样,极易出现损坏,并且因其复杂的结构很难进行修补。另外,内置式在线监测系统在监测废气数据时是将烟气排放通道内所有的废气同时监测的,因此在线监测系统出现某部分的损坏时所有部分的检测都将受到影响,会影响整体工作进度。
3.3稀释法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
稀释法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采用的是全部抽取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全部抽取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是先把废气排除来,再进行正规途径的运送,最后用分析仪器进行监测。最重要的是全抽取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使用的收集样品探头较其他系统而言结构单一,不用高强度的挤压空气,成本运算也合理,同样有利就有弊,其监测相对于稀释法式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不是特别确切。
4小结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也为了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必须引进工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确切计算工业废气排放量,保证工业废气能够在允许的标准范围内排放,既能有效保护环境,同样可以为工厂赢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维护环境,所以一同监管工业废气排放量,为人类赢得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温俊郁.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流程及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8).
[2]聂涛.锅炉废气监测中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4(08).
篇9
关键词:工业废气;污染治理;防治对策
1 概述
自21世纪开始,中国开始全面治理生态问题,不但修订了相关法律法规,针对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等内容做出了明文规定,同时还要求未来的工业发展应当是可持续的发展,同生态协调的发展。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明确了我国对于环境问题的态度,同时也坚定了社会各界治理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的决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加工产业以及石化产业的增加、汽车的增加等,使得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越来也越多,并且这些废气难以分解,会随着大气流动而扩散,污染范围大,对环境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理念,以工业、环境和谐发展作为基础目标,加强工业废气污染治理,保护自然环境,保护人们健康。
自人类发展进入工业化阶段以来,废气污染始终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若无法生存,那么发展就无从谈起,只有将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才能真正的令工业持续发展。因此应当落实工业生产中的环保理念,提高工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限制排放危害性大、量大的废气,令工业发展、经济进步同环境友好发展,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2 工业废气概述
所谓工业废气是指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从形态上可以将工业废气分为颗粒性废气以及气态性废气,但是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在工业废气中还发现了放射源性废气。这些工业废气若不经过处理大量排放到大气中将会严重威胁环境及人体健康。从来源方面进行分类可以将工业废气分为燃料燃烧废气以及燃料生产废气。而我国工业废气来源主要是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例如木炭生产中,厂家需要对木材进行燃烧、熏蒸,因此会产生大量的气态性、颗粒性废气,这些废气会严重影响生产厂家周围的环境。而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工业废气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而环境对于废气的承载量有限。废气所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也成为了工业发展所要面临的又一严峻考验。
3 工业废气成分
石油化工行业是工业废气生产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也是废气污染治理最为困难的。由于石油化工生产中所排放的废气不但成分复杂、种类繁多且排放量大、污染性强,难以治理。从形态上分析,工业废气可以分为颗粒性废气和气态性废气。
3.1 颗粒性废气
此类污染物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烟尘,其来源主要有水泥厂、重型工业材料生产厂、重金属制造厂以及化工厂等。在生产中,此类企业所需原料需要经过提纯,由于杂质较多,提纯后的可燃物不能完全燃烧、分解,因此以烟尘形态存在,形成废气,排放至大气中引发空气污染。
3.2 气态性废气
工业生产中,必然会产生废气,这些废气若不经过处理便排放到空气中势必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其中气态性废气是工业废气中种类最多也是危害性最大的。目前气体性废气主要有含氮有机废气、含硫废气以及碳氢有机废气。(1)含氮废气。此类废气会对空气组分造成破坏,改变气体构成比例。尤其是石油产品的燃烧,在工业生产中石油产品的燃烧量巨大,而石油产品中氮化物含量大,因此废气中会含有大量氮氧化物,若排放到空气中会增加空气氮氧化物含量,对大气循环造成影响。(2)含硫废气。含硫废气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直接危害,这是由于其同空气中的水结合能够形成酸性物质,引发酸雨。而酸雨会对植物、建筑以及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尤其会影响人的呼吸道。另外还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影响,造成二次污染。(3)碳氢有机废气。该类废气统称烃类,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此类废气扩散到大气中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深远。例如臭氧层破坏会加重紫外线的照射,而紫外线会对人的皮肤造成伤害,引发各类健康问题。另外紫外线照射度的改变也会对生态系统以及气候造成影响。
4 防治对策
4.1 加大监管力度、落实监管制度
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针对工业废气污染问题应当严格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对需要整改的企业给予指导。(1)治理。首先应当令人们认识到工业废气污染对大气的危害以及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治理工业废气污染的必要性。加强监管力度,定期对企业进行检查、通报,谁污染谁治理。(2)发现问题。我国目前最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便是大气污染,其是和人类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因此在通报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绝不姑息,必须严肃对待。(3)通过严格的监管提高企业对废气治理的重视。作为政府,要严格监督,对不合格的企业予以查封,停止作业。在我国,很多工厂为了盈利不惜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或者即便被强制性的安装了废气治理系统,但是在生产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废气治理仅仅成为了摆设。因此,加强工厂管理者和工人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环保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到工厂开展环保宣传,让工人和工厂管理人员意识到随意排放工业废气产生的后果。
4.2 加强工厂内部管理
工厂对工业废气未进行有效处理就随意排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督,因此,环保部门应长期对工厂的废气排放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如果存在违规现象,及时与工程人员沟通;如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则需对所在工厂进行停顿改造。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对随意排放废气的工厂进行严打,一旦发现随意排放废气的工厂应当从严处置。作为企业个体,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响应政府的政策,自我监督,为实现人类的“碧海蓝天”贡献力量。
4.3 完善工业废气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目前,用于处理工业废气的技术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深度催化、直接燃烧、冷凝回收、吸收和近些年新发现的生物学处理技术,这些技术都有其优缺点和提升空间。目前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技术,它是利用微生物将工业废气转化为对人体无害或可利用的物质。在设备方面,目前有十几种工业废气处理设备,这些设备仍然存在着体积庞大、处理力度小等缺点,应用到生产中不但会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对生产效率造成影响。对工业废气的防治技术和设备进行改进,将会提高工业废气的处理效率,并减少因其排放而带来的危害。所以,我们要不断的革新工业废气的治理技术,投入资金和人力,研究开发新的治理技术,增设更先进的设备,并结合当前的大气治理需求和环境特质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促进良好环境的建设。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我国的工业废气污染问题仍旧十分严峻,影响着我国工业长远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污染防治以及管理力度,通过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有效降低废气的排放量以及危害性。另外还应当从社会大众观念的提升入手,通过环保理念的普及,提高大众对环保问题的重视,以此提高社会监督作用,多方面加强工业废气污染治理,实现可持续化的工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正怡.生物法处理工业废气的技术探讨[J].科技促进发展,2012(4):42.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环保优先方针,实施废气专项整治,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企业健康、规范发展。
二、整治范围
全区范围内的所有工艺废气排放企业。
三、整治目标
全区所有整治企业于2012年10月31日前完成整治任务并通过验收;未完成整治任务或经验收不合格的企业一律关停。
四、整治措施
(一)源头控制到位。环境敏感区域或废气治理难度较大、整治难以到位的企业,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从源头上控制废气污染的产生。
(二)设施建设到位。无组织排放有毒有害废气应建设匹配的吸风装置,经收集处理后有组织排放;有组织排放的工艺废气必须建设配套的废气处理设施。厂区范围内排放同类型的废气污染源,应归并处理,原则上只设一个废气排放筒;若因距离较远等原因难以归并处理的,须报经区环保局审核。
(三)标准执行到位。废气处理设施处理工艺应达到现有环保法律法规规定要求,废气排放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均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标准;生产车间的污染物浓度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厂界周边的环境敏感点的废气污染因子浓度必须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限值。
(四)排污口规范到位。按照《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置采样平台、采样孔、排污口标志牌,排气筒的高度必须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
(五)管理措施到位。
1.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废气治理工作,并做到持证上岗,运行管理台帐齐全。配备必要的监测、监控设备,达到自我监控要求的企业应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定期监测。在废气治理设施旁醒目处,绘制不少于2㎡的废气处理工艺图。
2.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规定。企业必须依法建立健全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生产场地设立警示标志;配置符合规定的职业防护设施及用品。
3.严格执行突发性事故应急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环境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快速反应、应急救援措施和程序等内容。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并定期组织演练。
五、整治步骤
整治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全面排查阶段(2012年6月1日-6月15日)
区废气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全区范围内有废气排放的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废气产生环节、废气治理现状等方面情况,建立“一户一档”,拟订出全区废气整治企业名单。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6月16日-6月30日)
制订全区废气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部署废气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力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广泛动员公众参与监督。
(三)编制方案阶段(2012年7月1日-7月15日)
各镇根据全区废气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对辖区内废气排放企业逐个编制整治方案,并将各企业整治方案于2012年7月15日前上报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四)集中整治阶段(2012年7月16日-2012年9月15日)
各企业根据编制的整治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在9月15日前完成整治。整治结束后,各企业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废气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在达标的基础上提出验收申请,经所在镇审核后报区废气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9月16日-2012年10月15日)
区废气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牵头组织专项整治验收。对未完成整治任务或经验收不合格的企业依法采取关停措施,确保整治取得实效。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区成立废气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区废气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环保局、卫生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区经贸、安监、财政等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任组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由区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镇(开发区)要高度重视,及时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2.明确工作职责。各镇(开发区)作为废气专项整治的责任主体,要切实把废气整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扎实推进废气专项整治工作。区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本部门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案,并做好指导和督查等工作。在整治工作结束后,区将组织对各单位整治工作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