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胎妊娠范文

时间:2023-04-10 07:0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胎妊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胎妊娠

篇1

关键词:多胎妊娠病因妊娠分娩期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1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008-02

绝大多数妇女一次妊娠只能生育一个婴儿,但少数妇女,一次妊娠可以孕育2个或2个以上胎儿,称为多胎妊娠。在多胎妊娠中,双胎妊娠最为多见。近年来随着促排卵药物及辅助生育技术的应用,多胎妊娠逐年上升,其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高于单胎,引起产科工作者的关注。现将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分娩多胎妊娠20例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分娩多胎20例,其中双胎18例,3胎1例,4胎1例;自然受孕15例,有不孕史经促排卵治疗4例,年龄22~34岁,平均27岁,经产妇15例,初产妇5例.

1.2围产期结局20例多胎妊娠早产9例,足月分娩11例,剖宫产15例,经阴分娩5例,新生儿存活43例,死亡2例,窒息5例,低体重儿30例。

1.3孕产妇并发症

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人,贫血10人,早产9人,产后出血5人,胎膜早破8人,宫缩乏力5人,前置胎盘1人,新生儿窒息5人。

2讨论

2.1多胎妊娠的原因

多胎妊娠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家族别是母亲、姐妹有多胎史者,多胎的发生率增加;(2)环境因素:正常情况下,一个受精卵只能发育成一个胎儿,若在早期发育中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如受精卵着床前,宫内温度下降或缺氧,可使胚胎发育迟缓,并诱发多胎妊娠;(3)年龄及妊娠次数:年龄越大,胎次越多,发生多胎妊娠的机会就越多;(4)药物因素:近年来,由于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如促性腺激素:克罗米芬,使卵巢一次排出多个卵子,若同时受精就会形成多胎妊娠。

2.2多胎妊娠妊娠期易发生的问题

(1)妊娠反应和其他症状常较重或较早出现。多胎妊娠的孕妇,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水平显著升高,易发生妊娠剧吐。(2)易发生压迫症状:妊娠10周后子宫增大比单胎妊娠明显,于孕24周后尤为迅速。由于隔肌上移和心脏负担加重以及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均较单胎明显,所以易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浮肿及静脉曲张等症状;(3)缺铁性贫血:多胎妊娠孕妇血容量增加比单胎时多,且供应多个胎儿,对铁质需要量增加,易出现缺铁性贫血;(4)胎膜早破或早产:由于子宫过度膨大,又常伴胎位不正,易发生胎膜早破及早产;(5)易并发妊高症,羊水过多,胎儿畸形和前置胎盘。

2.3多胎妊娠分娩期易出现的问题

(1)由于子宫过度膨大,临产后易发生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2)因单胎一儿较小,常伴有胎位异常,破膜后易发生脐带脱垂;(3)第1个胎儿娩出后,第2个胎儿的活动范围加大,容易转成横位导致难产,并且子宫骤然缩小,易发生胎盘早期剥离;(4)若第1个胎儿为臀位,第2个为头位,在分娩过程中,两个胎儿的头互相交锁,造成难产;(5)多个胎儿相继娩出,腹内压突然下降,母亲难以适应也可发生产后休克;(6)多胎妊娠常并发如妊高症、贫血、抵抗力差。且经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机会增加,容易发生产褥感染。

2.4多胎妊娠期应注意的问题

(1)防治贫血:孕妇应增加营养,多食用新鲜瘦肉、蛋、奶、鱼及动物肝脏,新鲜蔬菜,妊娠后期还应每日增加铁剂、叶酸等;(2)防治妊高症:应及早产前检查,注意血压变化,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每日8h以上,生活环境舒适,饮食方面应注意摄入足量的蛋白质,补充铁和钙剂,食盐要适量但不要严格限制,以免引起储钠后遗症,甚至产后虚脱;若中期妊娠如平均动脉压85~90mmHg,可以适当服用阿斯匹林及钙片;(3)预防早产:注意孕期卫生,禁止,防止感染;注意卧床休息,有先兆早产症状者,应及时住院接受治疗。

2.5多胎妊娠分娩期应注意的问题

多胎妊娠时由于单个胎儿往往要比单胎妊娠小,大多可以经阴道分娩,但由于分娩时存在着一些危险因素,所以更应注意胎心及产程变化。具体的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注意宫缩情况:多胎妊娠易发生宫缩乏力,产程中产妇与医生密切合作。注意休息,不要大喊大叫。若出现宫缩乏力或产程延长,可以给予静脉点滴缩宫素,加强宫缩,加速产程进展;(2)在第1个胎儿娩出后,要注意第2个胎儿的胎方位,以免转成横位,造成难产。同时注意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及胎心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胎盘早期剥离;(3)预防产后出血:于最后一个胎儿娩出后应立即给予缩宫素或麦角新碱,同时腹部放置沙袋或用腹带紧裹腹部,以防止腹压突然下降引起休克;(4)临产后应常规备血;(5)产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综上所述,多胎妊娠时由于妊娠并发症增加,分娩时我们一定要请有经验的产科儿科及麻醉科医师在场,以便对母婴异常情况及时有效处理,以确保母婴安全。

篇2

【关键词】减胎术 多胎妊娠 护理

随着促排卵药的普遍应用和辅助生育技术的开展,使妊娠率提高,但多胎妊娠成为重要并发症。随着胎数的增加,围生儿患病率及病死率也较单胎妊娠多,是辅助生殖技术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在此情况下采用减胎术常用的方法,安全有效[1]。现将我中心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12月因不孕症接受治疗后获宫内3胎以上妊娠的8例患者,年龄26~37岁。不孕时间为2~10年,平均不孕时间为4年,其中原发不孕6例,继发不孕2例,8例均使用促排卵药诱发排卵,本组多胎妊娠中8例均为3胞胎。

1.2适应症

早孕期经B超证实宫内妊娠大于3个胚囊者,即行选择性减胎术。减灭1个或多个胚胎,一般保留2个胎儿,使其正常发育。有报道,在妊娠7~12周多胎妊娠行减胎术是安全、有效的,并能使存活胎儿有良好的结局[2]。

1.3方法

手术方法:术前1 d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心电图、尿常规及阴道清洁度,确认无手术禁忌证,术前2d用碘伏檫洗阴道,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0.1mg,嘱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以碘伏严格消毒外阴及阴道。手术过程为:在阴道B超引导下扫描确定各胚囊的部位,测量孕囊和胚芽的大小,再次确认是否有胎心搏动,阴道探头固定于最佳平面,选择与阴道壁最近、易于穿刺的胚囊,用30 cm长的17G穿刺针刺入胎体及胎心搏动处,助手以20ml注射器抽吸至胎心搏动消失,待见抽出液中含有肉样胚胎组织,即迅速退针。

1.4护理

1.4.1术前护理 由于减胎术后有一定的流产率,大部分患者经历过长期不孕的折磨和来之不易的妊娠,常要经过多次思想斗争后才能接受多胎妊娠减胎术。而多胎妊娠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胎数愈多,并发症的种类与程度均增加。为了维持已经成功的妊娠,又达到优育的目的,一方面,孕妇及家属有一定的被迫接受减胎的心理,另一方面,又对减胎术存在过高的期望[3]。护理人员向孕妇及家属讲明手术中可能发生意外情况,如流产、出血、感染、减胎失败需再次操作等危险,并需夫妇双方签订知情同意书。术前做好孕妇的查血验尿、测生命体征,并做护理记录[4]。

1.4.2术中护理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因紧张、害怕,对疼痛过于敏感,巡回护士守候患者身边,及时给予手术过程的提示和适当安慰,使患者了解手术进度,在心理上得到放松,以便配合操作。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者有无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等变化,如有上述情况,应暂停手术,并作相应处理。

1.4.3术后护理 术后需卧床休息3d以上并保持外阴清洁。观察有无腹痛、阴道出血。孕妇尽量服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的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并遵医嘱坚持抗感染保胎治疗。

1.4.4出院指导 对于每一位孕妇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护理指导,细心解答其所提出的问题,使孕妇建立信心消除顾虑。孕妇需要定期B超复查,及时观察保留胎儿的各项情况[5]。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禁性生活3个月,以免引起流产。遵医嘱按时应用保胎药物,注意加强饮食营养,尽量多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怀孕3个月后到医院建立孕期围产保健,定期到医院检查,严密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电话跟踪随访至胎儿出生。

2 讨论

多胎妊娠早期选择性减胎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做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对于手术成功及母儿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吴桂华,王雪梅,许立红,等.多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术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2,8(8):605.4

[2]张松英,黄荷凤.经阴道B超引导下行选择性胚胎减灭术的临床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35: 622-623.

[3]罗锦,陈淼鑫.5例多胎妊娠B超下经阴道选择性减胎术的护理[A].第二届西部地区(12省区)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17-18.

篇3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多胎妊娠; 自然减胎; 选择性多胎妊娠减胎术; 妊娠结局

Study of Effects of Spontaneous Reduction of Multiple Pregnancies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WU Chong-cong,CAI Gui-feng,YANG Gui-y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8):009-01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pontaneous reduction of multiple pregnancies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Method:A total of 193 cases of spontaneous reduction in twin pregnancies conceived by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 in our center from Jan 2010 to Dec 2014 were p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183 cases of 1104 twin pregnancies occurred spontaneous reduction(16.58%,183/1104).Among which 119 cases(65.03%,119/183) of spontaneous reduction in twin occurred before 9th week of gestation.The pregnancy duration and birth weight in remaining singleton fetus after spontaneous reduction in twin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singleton pregnancy(P>0.05),while the du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twin gestation, and the birth weight was heavier(P

【Key words】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Multiple pregnancy; Spontaneous reduction;Selective multiple pregnant reduction; Pregnancy outcome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 Children Healthcare Hospital of Zhuhai City,Zhuhai 51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8.003

随着助孕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显著上升,随之而来的是妊娠并发症、围生儿病死率明显上升。多胎妊娠的过程中,出现≥1个胚胎自然消失,但至少有一个胚胎存活的现象,称为自然减胎(spontaneous reduction,SR)。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学者们发现自然减胎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治疗后的多胎妊娠中并不罕见,但自然减胎对妊娠结局可能产生的影响仍无统一认识。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治疗后获得双胎妊娠的183例患者资料,了解自然减胎对助孕结局的影响,以期为ART后多胎妊娠的医学处理提供合理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IVF/ICSI治疗的患者,不孕原因主要包括盆腔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男方少弱症及双方因素,超排卵方案通常采取黄体中晚期促性激素释放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GnRH-a)降调节长方案,体外受精66~72 h后对胚胎进行评分并记录,选取1~2个优质胚胎移植(年龄≥35周岁或反复助孕失败的患者,酌情移植≤3个胚胎)。经助孕治疗后获得宫内临床妊娠并进行了全孕程监测,共入选2696个周期,其中包括单胎妊娠1592例,双胎妊娠1104例。

双胎自然减胎标准:胚胎移植后肌注黄体酮60 mg/d维持黄体功能 ,14 d后检测血β-hCG,结果为阳性者于移植后28~35 d行阴道B超,确定宫内有2个孕囊、至少1个孕囊内可探及胚芽及胎心搏动,妊娠过程中出现1个胎心或孕囊消失,但最终至少有一个胚胎存活。本研究双胎妊娠中有183例发生了自然减胎。

1.2 研究分组 A组:双胎妊娠未施行手术减胎、且未发生自然减胎组,共921例;B组:双胎妊娠自然减胎组,183例;C组:单胎妊娠对照组,共1592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纳入研究的2696例患者,其中单胎妊娠1592例;双胎妊娠1104例,自然减胎183例。三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不孕年限、原发不孕比例、助孕方法构成比、基础内分泌、hCG日内膜厚度及内膜评级、平均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自然减胎的发生时间 183例自然减胎患者中,119例(119/183,65.03%)在胚胎移植后28~39 d(妊娠前8周)行阴道B超检查时发现宫内有两个孕囊,但仅可见一个胎心搏动;余64例妊娠9~20周时行B超检查,确定仅一个胎儿存活。

2.3 自然减胎与胚胎质量的关系 A组与B组移植1级胚胎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移植1级胚胎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

2.4 三组妊娠结局比较 A组861例、B组182例、C组1354例成功获得分娩,共2397例,分娩存活新生儿3240例,包括B组和C组单胎分娩1536例,A组双胎分娩1698例存活新生儿及死胎6例;B组双胎自然减胎后分娩的新生儿占单胎分娩新生儿总数的11.84%(182/1536)。B组孕28周死胎引产1例,

共分娩182例存活新生儿;与A组相比,自然减胎后的足月产率升高、分娩孕周和出生体重增加(P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自然减胎(SR)中48%~90%发生于妊娠前8~12周[1-3],Rodriguez-Gonzalez等[1]回顾性研究发现妊娠12周内双胎、三胎、四胎的SR发生率分别为15.8%、24.5%和38.4%。本研究也表明,双胎妊娠的自然减胎中65.03%(119/183)在妊娠9周前B超检查时被发现,另有34.97%(64/183)发生于妊娠20周前,提示SR大部分发生于妊娠早期,具有时间聚集性。

SR的准确发生率目前仍不清楚,波动于5%~50%[4-5]。因为大部分SR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6],因此可能出现漏诊。Tummers等[7]通过研究发现,经ART助孕的双胎妊娠每个妊娠囊的丢失率为11.1%。随着宫内原始孕囊数目的增多,SR的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Dickey等[8]报道妊娠12周内双胎、三胎、四胎的SR发生率分别为36%、53%和65%,Rodriguez-Gonzalez等的研究也提示类似的结果[1]。本研究发现,SR在双胎妊娠中的发生率为16.58%(183/1104),单胎出生的新生儿中11.85%(182/1536)来源于双胎妊娠SR。

虽然已经有研究表明孕妇年龄、胚胎质量、初始孕囊数、子宫内膜容受性、排卵方式或助孕方式等因素可能对SR的发生产生影响,但SR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明确。Dickey等[8]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多胎妊娠的SR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年龄≥40岁的双胎妊娠者SR发生率明显增加。Oloyede等[5]指出,高龄女性(>36岁)相对于年轻女性(0.05)。La Sala

等[10]等通过研究发现,在IVF/ICSI的治疗过程中,双胎妊娠中较低的早期胚胎损失率和移植高质量的胚胎有关,国内杨学舟等[2]亦有类似发现,但Sukur等[4]持不同意见,认为胚胎质量与SR的发生无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发生SR的患者与持续双胎妊娠的患者相比,移植1级胚胎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Sukur等[4]的观点类似。多项研究表明,SR的发生率与宫内原始孕囊数目呈正相关[1,8,20];Sukur等[4]研究发现,当hCG日内膜厚度

4倍,据此推测伴随孕囊数的增多、宫腔内缺乏足够的种植面积,孕囊供血不足而自行吸收;hCG日子宫内膜薄,可能提示子宫内膜容受性差、不足以供给多个胚胎的发育,从而导致SR的发生。Ross等[11]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认为,胚胎自然丢失的发生率随着排卵方式(自然排卵或药物诱导排卵)以及助孕方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宫腔内孕囊数增多、空间拥挤并不是SR发生的原因。La Sala等[12]通过大样本研究发现,助孕方式(IVF/ICSI)不同,其SR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Dickey等[13]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助孕方式间的SR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受孕方式的SR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自然妊娠者的SR发生率明显高于助孕者(包括氯米芬促排卵、促性腺激素促排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配子输卵管内移植)的SR发生率分别为62%、31%、38%和33%,考虑可能的原因为应用促排卵药物可使子宫血流阻力降低、子宫内膜供血增加,同时助孕移植的胚胎之间、胚胎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较强,避免了自然受孕时排卵时间差异所导致的胚胎间相互竞争,因此接受ART治疗后妊娠的妇女比较少发生SR。本中心严格控制移植胚胎数目,仅个别患者移植3枚胚胎,各组患者hCG日的内膜厚度多数可以达到11 mm,85%以上的内膜评级为A级;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助孕方式、移植胚胎数、hCG日的内膜厚度及评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自然减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包括对妊娠时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体重及死亡率等的影响。Pinborg等[14]通过分析双胎自然减胎后的平均妊娠时间,发现妊娠前8周发生SR者,其妊娠时间无明显变化,而妊娠8周后发生SR者的妊娠时间明显缩短,据此认为SR的发生时间可作为预测早产的因素之一;La Sala等[15]研究发现,IVF/ICSI助孕的双胎自然减胎后,平均妊娠时间为(38.2±2.0)周,原始单胎为(38.3±2.3)周,并无显著性差异;Chasen等[6]认为与持续双胎妊娠相比,SR后存留胎儿的出生孕龄及体重均得到改善。然而有些学者则认为自然减胎对妊娠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坏死的胎盘组织不再具有内分泌活性、孕酮水平下降[16],同时坏死组织吸收可能引起宫腔内慢性炎症[5],从而影响剩余胚胎的生长发育,自然减胎后获得的单胎妊娠较原始单胎的早产率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下降[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双胎妊娠未减胎的患者比较,SR组患者的足月产率升高、新生儿平均孕周及出生体重均显著增加,早产率及剖宫产率下降,SR可以改善幸存胎儿的妊娠结局。本研究得出的结果与Mansour等[9]的报道类似,SR组的自然流产率较原始单胎妊娠的自然流产率低,可能与双胎妊娠的胚胎发育潜力较高、患者具有较好的子宫容受性有关;早产率、足月产率、剖宫产率及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SR对妊娠结局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多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术的应用,使多胎妊娠的常见母婴并发症如早产、子痫前期、产后出血、低体重出生儿等显著降低,有资料证实妊娠10~16周实施选择性减胎术仍然是安全有效的[3,18-21]。目前国内通常于妊娠7~8周实施选择性减胎术,减胎术后的自然流产率为8%~16%,保留胎儿可能出现胎儿生长受限(FGR)及低出生体重等问题[8]。部分多胎妊娠的患者可能发生SR,因此早孕期间应慎重选择手术减胎,不仅可以减少手术干预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经济压力和生理痛苦;此外,SR的发生可能与胚胎发育潜力低或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对多胎妊娠而言可能是自然界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从而避免了手术减胎时须行人为胚胎选择的困扰。

总而言之,SR是ART后双胎妊娠中的常见现象,SR可能改善双胎妊娠的临床结局;临床医生需要正确处理好SR与选择性减胎之间的关系,在施行多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时,应充分考虑到SR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将选择性减胎适当延迟到自然减胎常规发生的时间后,从而有效减少选择性减胎术实施率、规避相应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Rodriguez-Gonzalez M,Serra V,Garcia-Velasco J A,et al.

The “vanishing embryo”phenomenon in an oocyte donation program[J].Hum Reprod,2002,17(3):798-802.

[2]杨学舟,章汉旺.ART后自然减胎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5):112-114.

[3] Skiadas C C,Missmer S A,Benson C B,et al.Spontaneous reduction before 12 weeks’ gestation and selective reduction similarly extend time to delivery in vitro fertilization of trichorionic-triamniotic triplets[J].Fertil Steril,2011,95(2):596-599.

[4] Sukur Y E,Ahun T,Pal L.Predictors of spontaneous reduction in multiple pregnancies conceived following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J].Eur J Obstet GynecoI Reprod Biol,2012,162(2):174-177.

[5] Oloyede O A,Iketubosin F,Bamgbopa K.Spontaneous fetal reduction and early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in multiple pregnancies follow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J].Int J Gynaecol Obstet,2012,119(1):57-60.

[6] Chasen S T,Luo G,Perni S C,et al.Are in vitro fertilization pregnancies with early spontaneous reduction high risk[J].Am J Obstet Gynecol,2006,195(3):814-817.

[7] Tummers P,De Sutter P,Dhont M,et al.Risk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in singleton and twin pregnancies after IVF/ICSI[J].Hum Reprod,2003,18(8):1720-1723.

[8] Dickey R P,Taylor S N,Lu P Y,et al.Spontaneous reduction of multiple pregnancy:incidence and effect on outcome[J].Am J Obstet Gynecol,2002,186(1):77-83.

[9] Mansour R,Serour G,Aboulghar M,et al.The impact of vanishing fetuses on the outcome of ICSI pregnancies[J].Fertil Steril,2010,94(6):2430-2432.

[10] La Sala G B,Nicoli A,Villani M T,et al.Spontaneous embryonic loss rates in twin and singleton pregnancies after transfer of top-versus intermediate-quality embryos[J].Fertil Steril,2005,84(6):1602-1605.

[11] Ross M G,Khrroam O.Recalculation of gestational sac loses in multifetal pregnancy[J].Am J Obstet Gynecol,2002,187(3):820-821.

[12] La Sala G B,Nucera G,Gallinelli A,et al.Spontaneous embryonic loss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with and without intracytoplasmic:sperm injection[J].Fertil Steril,2004,82(6):1536-1539.

[13] Dickey R P.Embryonic loss in iatrogenic multiples[J].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2005,32(1):17-27.

[14] Pinborg A,Lidegaard J,Freiesleben N C,et al.Consequences of vanishing twins in IVF/1CSI pregnancies[J].Hum Reprod,2005,20(10):2821-2829.

[15] La Sala G B,Villani M T,Nicoli A,et al.Effect of the mode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conception on obstetric outcomes for survivors of the vanishing twin syndrome[J].Fertil Steril,2006,86(1):247-249.

[16] Johnson M R,Abbas A,Nicolaides K H.Maternal plasma levels of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oestradiol and progesterone in multifetal pregnancies before and after fetal reduction[J].J Endocrinol,1994,143(2):309-312.

[17] Almog B,Levin I,Wagman I,et al.Adverse obstetric outcome for the vanishing twin syndrome[J].Reprod Biomed Online,2010(2),20:256-260.

[18] Kuhn-Beck F,Moutel G,Weingertner A S,et al.Fetal reduction of triplet pregnancy:one or two[J].Prenat Diagn,2012,32(2):122-126.

[19]李晨,汪龙霞,王萍平,等.超声引导中期多胎妊娠减至双胎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3(3):222-225.

[20] Zhang Y L,Wang X Y,Wang F,et al.Clinical analysis of spontaneous pregnancy redu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multiple pregnancies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J].Int J Clin Exp Med,2015,8(3):4575-4580.

篇4

论文关键词:18例多胎妊娠经阴道B超下选择性减胎的护理

 

目前由于在辅助生殖技术中行多个胚胎的移植以及移植后单卵双胎的发生,导致多胎妊娠发生率较高。多胎妊娠容易发生流产、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及孕产妇并发症增加,严重威胁母婴安全,随着胎数的增加,围产儿病死率及发病率也明显增加[1]。为提高存活儿的成熟与质量,降低孕妇妊娠合并征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行早期选择性减胎术非常必要的。我院生殖中心2009年1月~2009年12月对18例多胎妊娠在孕早期行经阴道减胎术,术前后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12月18例多胎妊娠者。年龄26~36岁,均为不孕症患者,原发不孕4例,继发不孕14例,不孕年限3~10年,平均6.3年,均为在本中心经超促排卵行IVF―ET术后妊娠者。本组病例中有14例宫内见3个孕囊,4例宫内见2个孕囊,所见孕囊均见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在孕后7~8周时择期手术。

1.2 减胎方法

B超扫描确定待减胚胎,B超引导下将17G穿刺取卵针刺入胚胎胎心搏动处,以20ml注射器回抽,吸取胎心医学论文,也可用绞杀法毁坏胎心,至胎心停搏。

1.3 结果

18例多胎妊娠者经阴道减胎术,手术过程顺利,均一次操作成功,手术时间l0―20min。术后1周再次B超扫描确认14例为双胎,4例为单胎,全部存活,被穿刺的胚胎胎心完全消失。均无母体凝血障碍现象及流产发生。18例病人中,12例足月剖宫产分娩,早产6例。共娩出32个活婴,男婴20个,女婴12个。32个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体查无畸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不孕症患者经辅助生殖技术获得妊娠是十分可喜的,但维持多胎妊娠危害甚大,医务人员必须向孕妇及家属说明,多胎妊娠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胎数愈多,并发症的种类与程度均增加小论文。本组18例病人多年不孕,心理压力较重,患者得知多胎妊娠,既高兴已怀孕,又要承受减胎的痛苦,担心减胎是否对胎儿有影响及引起流产。针对患者矛盾的心情,采取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真诚与其交谈,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多胎妊娠的危险性、不良结局和减胎术可能出现的产科并发症,并简单介绍减胎的过程,从而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2.2 术前及术中护理

术前检查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外阴皮肤准备,术前阴道准备及适当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子宫平滑肌松弛剂。为使减胎术顺利进行,医生护士需配合默契,在手术开始之前首先将B超探头及穿刺架消毒好并放在固定位置,穿刺针及药物准备齐全,为医生顺利手术做好充分准备。术中监视孕囊及胎心的变化,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疼痛情况,及时给与适当的安慰。注意回抽液的性状及颜色,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3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留手术室观察半小时,观察有无腹痛及阴道出血,无特殊情况可送回病房卧床休息。护士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告知患者手术成功,以减轻其心理压力。绝对卧床休息3d医学论文,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注意出血量、血的颜色、有无血块和组织排出,排出前有无腹痛加剧。间断吸氧,提高母体血氧饱和度,预防和纠正胎儿宫内缺氧,有利于存活儿的发育。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所有患者均无羊膜炎、羊水栓塞及严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保持外阴清洁,使用无菌垫巾。并注意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同时保持大便通畅。

2.4 出院指导

嘱注意加强营养,合理调配膳食,适当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1个月内禁止盆浴,妊娠前3个月禁止性生活,定期B超监测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加强产前检查的管理。

3 体会

通过对18例选择性减胎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我们体会到减胎术的成功与穿刺定位准确、技术娴熟密切相关,但护理工作对稳定患者情绪,防止流产、感染等并发症,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志宏,冯云.多胎妊娠早期选择性减胎术[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0,9(2):134.

2.董悦芝.妊娠中期应用经腹选择性减胎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计生杂志,2006,14(7):439―440.

篇5

现在,该研制小组,正致力于设计和制造人力直升机,试图赢得在20年前就设立的西科斯基人力直升机竞赛奖。他们设计的人力直升机,目前正在蒙特利尔闹市区一家废弃的啤酒厂内制造。这种人力直升机名为“太阳神”(Helios),它取自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他是从海洋深处升起而成为太阳神的。这个名字的喻意是:研制小组将从人力潜艇竞赛冠军变成人力直升机竞赛冠军。

瞄准竞赛奖

西科斯基人力直升机竞赛的宗旨,与历史上有名的克雷默人力飞机竞赛奖相类似。克雷默奖是1959年设立的,旨在推进人力飞机的研制。这个奖项的设立,促成了“蝉翼秃鹰”和“蝉翼信天翁”人力飞机在70年代和80年代非常成功的飞行。西科斯基人力直升机竞赛奖,由美国直升机学会于1980年设立。该学会将向首次能用人力持久飞行的可操纵人力悬停飞行器的成功者,颁发2万美元奖金。竞赛规则规定,由一个人或多个人提供动力的重于空气的直升机,“持久悬停”飞行时间,须达到60秒钟,离地的最小飞行高度必须短时达到3米,还必须始终保持在10米见方的区域内飞行。另外,至少应有一名机组人员在飞行中不随直升机转动,也就是说,直升机上有一部分结构在飞行中不应该转动。

自人力直升机竞赛奖设立至今20年中,还没有人获得过这个奖项,这足以说明人力直升机在人的体力与工程技术两方面所具有的挑战性。据美国直升机学会人力直升机协调人罗伯特・索菲说,为参加此项竞赛,世界上已制造出17架人力直升机,但其中只有2架飞行过。第一架是“达芬奇Ⅲ”,它是在80年代末期由美国圣路易斯奥比斯波的加利福尼亚波利技术大学制造的。在1989年12月的飞行中,它只离地悬停了7.1秒钟。第二架是“由利Ⅰ”,它是在90年代初由日本大学由东内藤教授指导的一个小组制造的。“由利Ⅰ”于1994年3月飞行,创造了飞行时间19.46秒的正式世界纪录,离地高度只有0.2米。在后来的飞行中,它创造了飞行时间24秒,离地高度0.7米的非正式纪录。

由东内藤教授德高望重,是一位人力直升机设计和制造者,现已退休。他曾负责设计与制造了5架人力直升机,第五架就是“由利Ⅰ”。他仍在为制造第六架人力直升机工作,名为“由利Ⅱ”。自“由利Ⅰ”人力直升机飞行两次以后,人力直升机实际上没有取得什么进展,所以西科斯基人力直升机竞赛奖仍然“高悬在空中”。

然而,有迹象表明,人们不久将向人力直升机竞赛奖发起新的一轮冲击。几种人力直升机目前正在设计或处于刚开始制造阶段。这些人力直升机是:由东内藤的“由利Ⅱ”;由康涅狄格州费尔柴尔德公司的约翰・诺比尔制造的人力直升机;名为“凤凰”的人力直升机,它正由安阿伯密歇根大学丹・帕特领导的一个小组研制。“太阳神”人力直升机自1998年1月以来,一直在精心设计和制造,是最近冲击人力直升机竞赛奖的主力和尖兵。

学生研制小组

“太阳神”人力直升机计划于1998年初开始实施。研制小组由15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另有几名毕业研究生参加工作。其核心成员有:组长西蒙・琼卡斯,机械组组长亚历克西斯・米肖,电气组组长克里斯琴・贝留,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家和有限元分析家丹尼尔・科特,电子设计专家琼弗朗科斯・博兰和复合材料专家塞奇・鲁斯特。他们都是研制“奥默”人力潜艇的老成员。与他们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些在机械与电子设计、金属加工和复合材料制造方面有经验的专业学生。

魁北克省高等技术学校对人力直升机计划提供了大量支持,包括基础设施、经费和材料。除了高等技术学校提供的支持以外,学生们还努力寻找工业界对计划给予支持,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一方面是因为此项计划很有意义,另一方面也因为该小组在“奥默”人力潜艇研制中的出色表现所产生的影响。工业界支持该计划的有:贝尔直升机公司、庞巴迪公司、卡纳达尔公司、普惠公司、3M公司、杜邦公司和航空技术高级材料公司。迄今为止,此项计划是该高等技术学校由学生经营的最大计划,奖金约达10万美元。

总体设计的思考

“达芬奇Ⅲ”和“由利Ⅰ”代表了人力直升机的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太阳神”则是第三种思路。但它们也有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由单人驾驶、重量极轻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地面效应。其主要区别是:对人力直升机的转动控制采用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此外,在制造方法和材料使用上也有所不同。

波利技术大学的“达芬奇Ⅲ”人力直升机,旋翼直径30米,有2片桨叶,由桨尖螺旋桨驱动旋转。旋翼桨叶采用梁与肋结构,由碳纤维和泡沫塑料芯外包聚酯薄膜蒙皮制成。机体重量43.55公斤。“达芬奇Ⅲ”在首次飞行时,由于复杂驱动机构中的摩擦作用,致使它在飞行离地后出现了残余转动,造成一片桨叶损坏,飞行只持续了7秒钟。

由东内藤教授的“由利Ⅰ”采用了4副直径为10米的双桨叶旋翼,飞行中2副顺时针方向旋转,另2副反时针方向旋转。支持旋翼和飞行员的机体结构则由碳纤维和铝合金管材制做。全机重量仅38.56公斤。“由利Ⅰ”很容易飞起来,稳定性极好,但操纵困难。该机离地后,由于4副旋翼旋转综合形成的气流的影响,直升机会以不可改变的方式作横向漂移。这次飞行不是因飞行员的疲劳而结束,而是因直升机横向漂移与场地围墙相撞而结束。

“达芬奇Ⅲ”和“由利Ⅰ”由于驱动机构太复杂,摩擦消耗功率较多,所以无法上升到脱离地面效应的高度。对于这些已飞行了的和其它不成功的人力直升机设计,特别是由东内藤在研制初期的双旋翼设计,“太阳神”研制小组都进行了仔细研究,并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第一,简单的高效率的驱动机构是制造可飞行人力直升机的主要准则;第二,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直升机的非气动力结构。据此,他们认为,类似由东内藤在研制初期的双旋翼人力直升机设计最有希望成功。

最初设计的人力直升机,失败原因几乎都是由两副旋翼的空气动力相互干扰造成的,因为它们之间的间距太小。“太阳神”研制小组认为,如果把一副旋翼置于乘坐飞行员的机体之上,另一副置于机体之下,这样两副旋翼之间的垂直距离就足够大,也就能够解决旋翼气动力相互干扰的问题了。不仅如此,这种布局还能使一副旋翼处于地面效应之中。由于在飞行中旋翼处在地面效应之中效率最高,所以这对人力直升机来说是非常可贵的。

人力直升机飞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应尽量减小飞行所需的动力。从人力飞行的早期开始,生理学家就指出,一个训练有素身强力壮的人,最大输出功率不到2马力。“太阳神”研制小组的试飞员再次证实了这个事实。而且,人们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保持这个体能水平。在1分钟之内,一个身强力壮的人平均只能发出约1马力(约750瓦特)的功率。1分钟是西科斯基人力直升机竞赛奖规定的飞行留空时间,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

当然,也可以设计一种由多人组提供动力的人力直升机。“太阳神”研制小组也进行过这方面的试验,但出人意料的是,试验表明,由多人组输出的功率,比由每个人输出的功率之和还要少15%左右。这是由于在多人组提供动力的情况下,每个人不能使他们的动作完全同步一致造成的。

虽然理论分析表明较大的旋翼能够产生较大的升力,但由于较大旋翼必然会带来较多的结构重量,加上多人组飞行员的身体重量,就会使直升机全机的重量增加,再加上15%功率输出损失,这些因素就会使多人组人力直升机的优点显现不出来。

至于“太阳神”人力直升机的几何尺寸大小,该研制小组经研究分析认为:从空气动力学观点来看,理想的人力直升机虽然旋翼直径越大越好,而且飞行中应作慢速旋转,但从机械工程的观点来看,旋翼结构越大,机体也越大,重量就越重,也越难制造。所以,应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让人力直升机的大小有一个最佳的折衷方案。当然还必须考虑到人力在1分钟内只能发出1马力功率的限制因素。他们的结论是:对于双旋翼人力直升机,旋翼直径为30米左右时,升力重量比的数值最高。

“太阳神”人力直升机

“奥默”人力潜艇的成功技术,也被用到了“太阳神”人力直升机的方案设计中。其成功技术主要体现在螺旋桨和驱动机构上。螺旋桨叶片采用了经典的沃特曼翼型,为尖削形扭转桨叶。最重要的是,艇上装有由微处理机控制的、与转速相适应的可变桨距系统。此外,“太阳神”还借鉴了“奥默3”潜艇艇体使用高强度、重量轻的蒙皮材料的经验,即使用芬纶蜂窝芯和碳凯芙拉/树脂材料的经验,以及这种材料的制作经验。而且,旋翼仍然采用了具有梁肋结构的大展弦比长桨叶。梁肋结构自“蝉翼秃鹰”和“蝉翼信天翁”人力飞机飞行以来,一直是人力飞行器的相关部件,如机翼、旋翼桨叶所采用的标准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制造非常简单,损坏后好修理,而且制造后要修改也比较容易。

这种结构的旋翼桨叶虽然抗弯强度高,但抗扭性能差,外部需要用线绳拉挂才能保持必要的扭转形状。“太阳神”的桨叶又长又薄,如何保持扭转形状十分关键,为此,研制小组为桨叶选择了承力蒙皮。这样,桨叶的弯曲载荷和扭转载荷就由桨叶内部的主要结构件和蒙皮共同承受,可较好地保持所需的扭转形状。“太阳神”直升机上下两副旋翼的4片桨叶均由具有强度重量比高的碳纤维/树脂预浸材料制造。

“太阳神”人力直升机装两副反向旋转的双桨叶旋翼,旋翼直径30米,一副在上,一副在下,之间为飞行员乘坐结构。桨叶由低密度泡沫塑料和高强度碳纤维制成,容易保证所需要的翼型和平面形状。操纵系统与常规直升机的可变桨距旋翼操纵系统相似。整机目标重量为54.43公斤。

1998年下半年和1999年初,研制小组论证了机械设计的各个方面,全面完成了旋翼桨叶的气动力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小组成员西蒙・琼卡斯和克里斯琴・贝留编写了软件,以预测桨叶在有地效和无地效条件下的性能。在计算机实验室里,琼卡斯和贝留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用这个软件对旋翼桨叶进行了大量的选型试验,共试验了约300万种桨叶形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旋翼桨叶采用“代达罗斯”31翼型、在转速为每分钟7转时,桨叶长度为17.5米是最佳的。

“代达罗斯”翼型系列,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马克・德雷拉博士专门为人力飞行器设计的。这些翼型曾用在保持世界纪录的“代达罗斯”人力飞机和“由利Ⅰ”人力直升机上。

“太阳神”人力直升机桨叶有大的尖削比(0.1)和扭转角(10度),每片桨叶重约10公斤,但上下旋翼桨叶稍有不同。

根据在计算机上的模拟计算,“太阳神”在离地3米高度上飞行时,所需的总功率约为0.8马力。据此可以预料,“太阳神”人力直升机如果不能夺取西科斯基竞赛奖,至少也能飞行。

研制小组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了桨叶结构的应力和极限强度,而且,对所有关键构件都用这种软件进行过验算,其目的是使每个构件的强度只是刚刚达到要求,以尽可能地减轻机体的结构重量。

桨叶内部结构由低密度的道・克拉梅XL泡沫塑料翼型段组成。翼型段利用热线切割工具和一套福密卡胶木模板加工而成,它是用手工把实心泡沫塑料块切割而成的,几乎是具有复杂形状的空心结构。每片桨叶有22块泡沫塑料翼型段,它们是在玻璃纤维模具中与蒙皮材料进行组装的。

桨叶的蒙皮是用聚酯薄膜和无方向碳纤维预浸材料制做的,质量为每平方米100克,树脂含量33%。这种材料的强度每平方厘米足以承受44996公斤的拉力。

桨叶中心结构件是横切面大致为矩形的碳纤维管梁。旋翼轴是直径为10厘米稍带尖削形状的碳纤维管,它有连接桨叶和机体的作用。桨距由一套轴承、齿轮和小电机操纵。

在用碳纤维预浸材料制造桨叶之前,首先必须制成一套成型模具。1999年整个春季,研制小组制造了4套18米长的玻璃纤维模具和其它工具。制做模具时,先用石膏坯成形,再利用铝模板将石膏坯打磨成要求的形状,这就是阳模。然后,利用石膏阳模再做成用于成形碳纤维和泡沫塑料桨叶的玻璃纤维模具。

在制做桨叶时,先须将预浸材料切割成所要求的形状,并把它铺设在玻璃纤维模具中,然后加热到摄氏80度,并保持4至5小时使作为粘接剂的环氧树脂固化。第一片桨叶的制做比预期的困难,不过,在制做技术熟练以后,大约2个星期就能做出一片桨叶来。

桨叶制做中遇到的两大问题是,所用的制造材料的热膨胀特性不同和成形以后会变形。因为碳纤维、树脂、泡沫塑料、聚酯薄膜和长度很长的模具,在固化过程中加热到摄氏80度时的膨胀量都不一样,例如,模具在摄氏80度时比在室温时膨胀2.54厘米。成形后的大长度复合材料结构桨叶,由于有很大的内应力,所以会使其变形和变薄。这个问题在那些小尺寸试验件上表现得并不明显。“太阳神”研制小组就这个问题请教了西雅图“渡鸦”人力飞机的研制人员,因为这种飞机使用的复合材料与“太阳神”的类似,从而比较好地得到了解决。

对“太阳神”计划来说,1999年12月6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研制小组和高等技术学校约有40人,目睹了打开桨叶模具取出第一片完整的全固化桨叶的情景。

虽然这第一片桨叶有些缺陷,但原来就没有打算用行。一个星期后,它在加载试验中直到被破坏,之后它又被锯开,检查其结构的完整性,结果是令人鼓舞的。这个研制小组准备再制造7片桨叶,并将其中最好的4片用行。

篇6

【关键词】高危妊娠;胎盘床螺旋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monitoring arteria helieinae with high risk pregnancy

LI Xue er,SU Xiao wei,SU Hui ming,Department of Ultrasound,The lentral Hospital of Danyu city,Guangzhou 511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arteria helieinae and arteria uterina blood flow in high risk pregnancy. Methods 85patients were high risk pregnancy and 107 cases were normal pregnancy. The arteria helieinae and arteria uterine of normal pregnancy and high risk pregnancy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Results After 25 weeks, the vascular resistance of arteria uterina of the normal pregnancy group decreased obviously. From 33 weeks to accouchement, the vascular resistance parameter of arteria uterina of holded stabilize. The vascular resistance of arteria uterina of the high risk pregnancy group continued to no change obviously. After 33 weeks, the vascular resistance of arteria uterina of the high risk pregnanc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normal pregnancy group(P

【Key words】High risk pregnancy; Arteria helieina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妊娠期的各种高危因素均可能危害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可一定范围内预测、预防或控制高危因素的发生或发展。现今超声主要通过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

作者单位:51140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超声科

学变化推断子宫 胎盘 胎儿循环血供,但此方法存在一定局

限性[1]。而妊娠期胎盘床螺旋动脉血流阻力变化直接关系到妊娠子宫 胎盘血供,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高征等,高危妊娠与胎盘床螺旋动脉病理改变关系密切。2009~2010年,我们通过观察子宫动脉及胎盘床螺旋动脉血流的阻力改变,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孕妇年龄22~45岁;孕次1~4次,产次1、2次;高危妊娠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胎儿宫内发育迟缓(FGR)、早产等。将192例孕妇分为两组:高危妊娠组85例,其中妊高症5例,FGR10例,糖尿病26例,早产12例,过期妊娠5例,羊水过少27例。正常妊娠组107例。高危妊娠组孕妇年龄(29.78±5.96)岁,正常妊娠组孕妇年龄(30.54±4.54)岁。

1.2 方法 所用仪器为美国GE 730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5MHz。胎盘切面选择于脐带出口端垂直切面,要把图像置于屏幕中央,约占屏幕70%,彩色取样框应根据胎盘厚度选取适中。频谱多普勒取样线尽量置于胎盘床螺旋动脉血流最明亮处,取样无需校正角度,取样容积的大小取决于导管内径,获取至少5个以上连续整齐的心动周期频谱,用自动测量键测量5个连续的心动周期频谱并记录参数贮存B超的工作平台内,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S/D值)、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同时记录有无舒张早期切迹。观察两组孕妇子宫动脉和胎盘床螺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4.0 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储存与整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P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比较 正常妊娠组孕妇子宫动脉25周后血管阻力明显下降,至33周后血管阻力参数保持稳定到分娩;高危妊娠组孕妇子宫动脉血管阻力持续无明显改变。至33周后,高危妊娠组孕妇子宫动脉阻力系数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

表1

两组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参数(m/s)

孕周

正常妊娠组高危妊娠组

S/DRIPIS/DRIPI

21~242.41±0.680.41±0.040.52±0.07

2.79±1.260.57±0.100.60±0.07

25~282.16±0.890.36±0.060.49±0.08

2.73±1.260.46±0.080.59±0.04

29~322.05±0.380.31±0.080.44±0.09

2.72±1.260.42±0.110.58±0.11

33~361.88±0.340.31±0.070.42±0.11

2.70±1.110.41±0.100.56±0.07

37~381.76±0.350.30±0.130.41±0.09

2.70±1.260.41±0.070.56±0.11

39~401.90±0.370.32±0.080.43±0.10

2.71±1.130.42±0.090.56±0.13

2.2 两组孕妇胎盘床螺旋动脉血流参数比较 高危妊娠组孕妇20周后胎盘床螺旋动脉阻力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妊娠组(P

表2

两组孕妇螺旋动脉血流参数(m/s)

孕周

正常妊娠组高危妊娠组

S/DRIPIS/DRIPI

21~241.41±0.150.29±0.090.34±0.10

2.79±1.260.57±0.100.60±0.07

25~281.50±0.500.31±0.100.38±0.18

2.73±1.260.46±0.080.59±0.04

29~321.53±0.140.34±0.060.41±0.09

2.72±1.260.42±0.110.58±0.11

33~361.37±0.100.27±0.050.31±0.07

2.70±1.110.41±0.100.56±0.07

37~381.43±0.170.29±0.080.34±0.11

2.70±1.260.41±0.070.56±0.11

39~401.49±0.320.31±0.100.37±0.16

2.71±1.130.42±0.090.56±0.13

图1

孕30周正常妊娠螺旋动脉频谱

图2

孕31周妊高征螺旋动脉频谱

3 讨论

多普勒超声对胎盘血流循环、子宫胎盘循环和胎儿血循环进行检查及研究,是围生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近20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胎盘床螺旋动脉,能及时地了解胎儿宫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各种高危妊娠、围生儿预后不良等有密切关系,各种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对胎儿安危提供独特的信息,是其他检测手段所不能代替的[2]。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检测胎盘床螺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变得易行、可靠的,近年来已应用于监测正常妊娠和预测高危妊娠,特别是在预测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妊高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3.1 胎盘床螺旋动脉血流变化特点 正常孕妇及高危妊娠孕妇胎盘床螺旋动脉20周后血管阻力参数保持稳定到分娩。正常孕妇子宫动脉25周后血管阻力明显下降,到33周后血管阻力参数保持稳定到分娩,而高危妊娠孕妇无明显改变。Rath等[3]研究表明孕妇胎盘床螺旋动脉阻力下降较早,与早孕期胎盘床螺旋动脉已受到合体滋养细胞侵蚀有关。正常妊娠时,孕6周前中间滋养细胞对胎盘床螺旋动脉的侵入称为第一次高峰。此期中间型滋养细胞逆行至螺旋动脉远端使蜕膜段螺旋动脉发生生理性改变。16~20孕周时正常妊娠则有第二次浸润高峰,此可使螺旋动脉的生理性改变扩展至肌层,有时达放射动脉远端。此生理现象被称之为血管重铸[4]。彭梅等[5]通过免疫组化研究表明,妊高征等高危妊娠时胎盘床肌层螺旋动脉的生理性改变并非没有发生,只是其数量比正常妊娠时明显减少。这可能是造成妊高征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肌层螺旋动脉的生理性改变的减少,难以降低血管阻力,致使大量血液不能迅速到达胎盘床,造成胎盘缺血,此时血压则反射性升高以维持母体对胎盘的大量血液供应。螺旋动脉是子宫动脉的终末分支,是妊娠母体循环的终末分支,其提供胎盘血流和营养以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子宫动脉不是终末循环,因此不受滋养细胞浸润的直接影响,尽管螺旋动脉的生理改变可影响子宫动脉的血流。子宫动脉阻力下降的时间晚于螺旋动脉,孕33周后血管阻力才趋于稳定状态。螺旋动脉及子宫动脉随妊娠周数增长,血流流速均明显增加,尤其是螺旋动脉舒张期流速增加,晚孕期为早孕期的10~20倍。子宫胎盘循环血管阻力下降及流速上升这一特点符合妊娠期子宫 胎盘 胎儿循环这一解剖生理过程,有利于子宫胎盘的灌注及胎儿的生长发育[6]。

3.2 高危妊娠与胎盘床螺旋动脉、子宫动脉血流变化 本组观察高危妊娠中,胎盘床螺旋动脉显示高危妊娠组20周后阻力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而子宫动脉至33周后两组阻力系数才出现明显差异。该结果表明:通过观察螺旋动脉的血流情况,从而能早期发现子宫胎盘的灌注异常,特别对高危妊娠早发性妊高征或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预测。这可能与滋养细胞对螺旋动脉肌层的浸润有关。16~20孕周时发生第二次浸润高峰使螺旋动脉的生理性改变扩展至肌层,有时达放射动脉远端,螺旋动脉阻力下降,间接引起子宫动脉阻力下降。高危妊娠中滋养细胞不完全浸润螺旋动脉的肌层,造成螺旋动脉的生理性改变不完全,螺旋动脉阻力无明显下降,子宫动脉阻力相应无下降[7]。妊高征时,由于肌层螺旋动脉的生理性改变的减少,难以降低血管阻力,致使大量血液不能迅速到达胎盘床,造成胎盘缺血,此时血压则反射性升高以维持母体对胎盘的大量血液供应,造成妊高征或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出现。螺旋动脉血流参数变化,更有可能早期提示子宫胎盘病理改变及螺旋动脉受损的程度,从而可能早期预测妊高征的发生,Dicke等[8]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理论上,胎盘血管床供血不足将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以及妊高症的发生,各种妊娠并发症也常伴有胎盘内部血流阻力的升高。因此,妊高征滋养细胞对螺旋动脉浸润力降低,导致螺旋动脉管壁仍然保留肌弹力纤维,管腔不能进行性扩张而变狭窄,血流量减少,阻力增加,子宫胎盘缺血缺氧,导致妊高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子宫动脉的高阻力指数,是螺旋动脉不完全生理变化的反映。可以推断胎盘床螺旋动脉能更好地反映妊高征母体胎盘循环[9]。

总之,高危妊娠孕妇的胎盘床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明显高于正常孕妇,这是因为滋养细胞不完全浸润螺旋动脉的肌层,造成螺旋动脉的生理性改变不完全,是与组织学改变相一致的。因此,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可以监测滋养细胞不良浸润子宫螺旋动脉的组织学改变,可早期预测妊高征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胎盘床螺旋动脉是否能成为较子宫动脉敏感预测高危妊娠的指标,有待于更深入地观察。

参考文献

[1] Bujold E, Effendi M, Girard M, et al. Reproducibility of first trimester three dimensional placental measurements in the evaluation of early placental insufficiency. J Obstet Gynaecol Can, 2009 Dec;31(12):1144 1148.

[2] Alfirevic Z, Stampalija T, Gyte GM. F,et al.and umbilical Doppler ultrasound in high risk pregnancie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0,20(1):7529.

[3] Rath W, Fischer T.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new findings for antenatal and inpatient care. Dtsch Arztebl Int, 2009,106(45):733 738.

[4] 刘伟, 林其德, 夏建国.正常孕妇和子痫前期患者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26(12):1373 1376.

[5] 彭梅, 喻玲, 丁依玲, 等.子痫前期胎盘床滋养细胞浸润程度及其螺旋动脉和微血管的变化.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 32(2):121 129.

[6] Guibourdenche J, Fournier T, Malassiné A, et al.Development and hormonal functions of the human placenta. Folia Histochem Cytobiol,2009,47(5):S35 40.

[7] Petit P, Top M, Chantraine F, et al. Treatment of severe preeclampsia:until when and for what risks/benefits.Rev Med Liege, 2009,64(12):620 625.

篇7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国男性群体中D氨基酸氧化酶激活剂(DAOA)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性PCR方法对272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6例对照DAOA基因区域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rs778294,rs778293和rs3918342)进行基因分型和统计分析。结果 DAOA基因区域rs778294的一个等位基因(C)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P=0.03)。由3个SNP构建的单倍型分析表明,单倍型CAT在病例对照组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结论 在中国汉族男性群体中,DAOA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易感基因,NMDA受体途径可能是发生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D氨基酸氧化酶激活剂;单核苷酸多态性;连锁不平衡;关联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Daminoacid oxidase activator (DAOA) gene polymorphisms and schizophrenia in the Han Chinese males.Methods We genotyped three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rs778294, rs778293 and rs3918342) in DAOA gene region in 272 mal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206 controls using allele specific real time PCR. Results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 allele of marker rs778294 and schizophrenia was found (P=0.03). Furthermore, the analysis by multiple haplotype constructed with three SNPs revealed a strong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the common haplotype CAT between case and control groups.Conclusion DAOA gene may be a candidate susceptibility gene for schizophrenia in the Han Chinese males, and the NMDA receptor pathway may play a potential important role in the etiology of schizophrenia.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Daminoacid oxidase activator (DAOA);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 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 correlation

精神分裂症(MIM 181500)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1%,表现为幻听、幻视、认知改变、情绪激动和行为异常。在各种致病因素中,遗传因素大概占80%,同时表现为多个微效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此外,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与发病年龄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差异,青年期男性发病比例高于女性,而中年以后女性发病比例则高于男性[2]。

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表明染色体13q22~34区域与精神分裂症连锁[3]。随后,有报道位于染色体13q33的D氨基酸氧化酶激活剂(DAOA)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显著性相关[4]。目前已知,DAOA蛋白可以与位于染色体12q24的编码D氨基酸氧化酶的基因(DAAO)相互作用,通过N甲基D天冬氨酸盐(NMDA)受体途径来调节谷氨酸能神经递质系统[4]。

在荟萃分析报道中,SHI等[5]在亚洲和欧洲人群中都发现了DAOA座位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结果。随后,MA等[6]在中国汉族三口之家中的研究发现,不但DAOA座位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而且这种关联在男性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但是,该项研究使用的样本量较小(男性患者仅73人),这必然造成统计效力的不足。因此,本研究在更大的样本量中重复该项研究,选取了272例男性患者和与之匹配的206例正常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分析方法研究DAOA座位在精神分裂症易感性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样本在收集时都与患者和对照人群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每位患者诊断依据临床检查和医院病史记录,参照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指南(DSMIV)标准进行。二次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按同一诊断标准进行复核。

样本共计478份,其中包括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272人,平均年龄(28.9±13.2)岁,平均发病年龄(25.3±8.8)岁,来自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和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正常对照男性共有206人,均无神经病史或重要的精神疾病,平均年龄(28.2±8.0)岁,来自于西安市几家较大医院的正常体检者。所有人都是汉族起源。

1.2 方法

1.2.1 DNA提取 采用经典酚氯仿法。

1.2.2 基因分型 在DAOA座位附近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中选取了3个位点(SNP:rs778294,rs778293和rs3918342),这些位点在亚洲和欧洲人群的研究中均显示了等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显著性关联[56]。基因分型使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设计引物在两个独立的PCR反应异性扩增不同的等位基因。每个样品准备两个PCR反应体系(5μL):10~20ng基因组DNA,2.5μL TaqMan universal PCR master mix (Applied Biosystems),0.2μmol/L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0.2μmol/L通用引物和0.2倍SYBR Green I(Molecular Probe, Inc.)。反应条件依据TaqMan universal PCR master mix的使用说明书:先在50℃孵育2min,然后95℃下12min灭活UNG酶并启动热启动DNA聚合酶。热循环条件为:95℃,15s,30s退火温度,55个循环后结束。PCR引物(表1)由tetraprimer ARMSPCR引物设计程序设计。为了保证所获得基因分型数据的正确性,将随机选出的48份DNA样本用这3个SNPs重新进行基因分型,所获得的结果与第1次基因分型的结果相符,没有发现任何基因分型错误。表1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所使用的遗传标记和引物a 为了提高基因分型效率,在正向引物3′端倒数第3位引入碱基错配。

1.2.3 数据分析 原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用Excel2003(Microsoft)及SPSS 11.0(SPSS Inc.)。使用Finetti软件程序对3个SNPs进行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使用软件程序对SNPs的等位基因进行卡方检验。使用2LD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并计算出D值。根据D’值构建单倍型,使用PHASE软件程序进行单倍型分析。所有单倍型在患者和正常之间的分布由EpiInfo软件程序进行比较。Yates校正被用于进行各个统计学检验。P

2 结 果

在272例中国汉族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样本以及相应的206例正常汉族男性对照样本中,

位于DAOA基因区域的3个SNP的等位基因的频率如表2所示,这3个SNP位点都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病例组和对照组,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

(P>0.05)。对于遗传标记rs778294,在患者和对照之间发现等位基因C的分布频率(χ2=4.70,P=0.030)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经过Yates校正后,遗传标记rs778294的等位基因分布仍然保持显著性的差异(P=0.038)。

在3个SNP的连锁不平衡的分析中,没有显示LD(D

单倍型分析发现所有单倍型在患者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体P=0.032)。在病例和对照之间比较单个单倍型分布频率时,发现常见单倍型CAT有显著性差异(χ2=8.20,P=0.004),其频率在病例组中明显偏低(24.8%对33.2%);另一常见单倍型CGC也显示了显著性差异的趋势(χ2=3.41, P=0.065),其频率同样在病例组中较低(20.6%对22.2%)。对检验结果进行Yates校正后,单倍型CAT仍保持显著性差异(P=0.005)。表2 病例组和对照组中遗传标记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表3 遗传标记之间的连锁不平衡状态的模拟分析(D)

3 讨 论

目前,有关性别与精神分裂症患病风险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是所取得的结果并不一致[2]。本研究为了检验DAOA基因和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汉族男性样本中对3个SNP位点(rs778294、rs778293和rs3918342)进行基因分型和统计分析。

发现遗传标记rs778294和精神分裂症之间有显著性关联(P=0.030),经过Yates校正后,这种显著性差异仍然存在(P=0.038),表明这种显著性差异不是一个假阳性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发现遗传标记rs778294(C to T)位于DAOA最后一个外显子的上游15bp处,恰好处在形成成熟mRNA时的剪切区域,因此rs778294的多态性很可能会影响到DAOA基因转录时的剪切过程,从而影响功能[6]。

单倍型分析利用了遗传标记之间的连锁不平衡信息,可以基于个别SNP的关联分析而得出更多的关联分析的统计数据[8]。因为3个遗传位点之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D

综上,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DAOA基因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易感基因,可能是通过DAAO对D丝氨酸的氧化作用来削弱NMDA受体的活性而致病的[3]。

参考文献

[1]ODONOVAN MC, CRADDOCK N, NORTON N,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loci associated with schizophrenia by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d followup [J]. Nat genet, 2008, 40(9):10531055.

[2]ALEMAN A, KAHN RS, SELTEN JP. Sex differences in the risk of schizophrenia:evidence from metaanalysis [J]. Arch gen psychiat, 2003, 60(6):565571.

[3]LEVINSON DF, HOLMANS PH, STRAUB RE, et al. Multicenter linkage study of schizophrenia candidate regions on chromosomes 5q, 6q, 10p, and 13q:schizophrenia linkage collaborative group Ⅲ [J]. Am J Hum Genet, 2000, 67(3):652663.

[4]CHUMAKOV I, BLUMENFELD M, GUERASSIMENKO O, et al. Genetic and physiological data implicating the new human gene G72 and the gene for Damino acid oxidase in schizophrenia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2, 99(21):1367513680.

[5]SHI J, BADNER JA, GERSHON ES, et al. Allelic association of G72/G30 with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a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J]. Schizophr Res, 2008, 98(13):8997.

[6]MA J, SUN J, ZHANG H, et al. Evidence for 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at the DAOA gene locus in a schizophrenia family sample [J]. Neurosci Lett, 2009, 462(2):105108.

篇8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基因多态性

Relationship between T-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 Gene Polymorphism in Yunnan Han Population and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WANG Yi-peng,PENG Bao-kun, ZHU Li-qi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2):014-017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gene polymorphism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 (CTLA-4)at position 49 in exon 1 codon 17 with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 (AITD).Method:The gene polymorphism CTLA-4 at position 49 in exon 1 codon 17 were conduct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in the specimen of peripheral blood.82 patients with Graves disease (GD) and 51 patients with 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 were recruited.80 healthy volunteers constituted the control group.Result:The gene frequencies of CTLA-4 at position 49 in exon 1 codon 17 GG genotype and G allel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D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字2=9.353,P=0.009; 字2=7.548,P=0.006).The gene frequencies of CTLA-4 at position 49 in exon 1 codon 17 GG genotype and G allel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H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字2=0.062,P=0.969; 字2=0.046,P=0.830).Conclusion:The gene polymorphism CTLA-4 at position 49 in exon 1 codon 17 may b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AITD.

【Key words】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 Gene polymorphism

First-author’s address:Yan’a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5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2.005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GD)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为多基因遗传与复杂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近年来有多项研究显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在GD遗传易感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5]。

CTLA-4又名CD152分子,是一种T细胞上的跨膜受体,在T细胞表面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免疫反应中T细胞活化有两类信号是必需的,第一类是抗原肽-HLA复合物,由抗原呈递细胞所呈递和特殊的T细胞受体识别,然后将信号传递给T细胞。第二类就是协同刺激信号,由抗原呈递细胞上的协调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而产生。如果缺乏此类信号,T细胞会出现活化障碍,处于无反应状态甚至被诱导凋亡;反之若此类刺激过度则可能激活自身反应性T细胞,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B7:CD28/CTLA-4为此过程中最重要的协同刺激途径。CTLA-4与CD28共同享有B7分子配体,其中CD28识别B7-1和B7-2后为T细胞提供正性的共刺激信号,而CTLA-4与B7结合后则对T细胞活化起负调节作用[6]。

关于CTLA-4基因多态性与AITD的相关性,国内外各家报道不尽相同,为此,笔者对GD、HT患者的CTLA-4基因第1外显子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进行研究,以深入探讨关于CTLA-4与AITD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内分泌科就诊并确诊的GD及HT患者,其中有82例GD患者为GD组,男24例,女58例,平均年龄(28.4±7.0)岁;51例HT患者为HT组,男11例,女40例,平均年龄(28.7±4.3)岁。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和甲状腺超声)诊断。选取健康对照组80例,男30例,女50例,平均年龄(30.5±8.1)岁,均来自本院体检中心,均无甲状腺疾病及其他自身免疫病的家族史。三组在年龄、性别、饮酒和吸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为云南地区的汉族。

1.2 CTLA-4基因多态性测定

1.2.1 标本采集 使用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抗凝管,取受检者空腹(禁食12 h后)静脉血2 mL,-80 ℃冰箱中保存。

1.2.2 DNA的提取 用AxyPrep血基因组DNA试剂盒从收集的血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保存于-80 ℃冰箱中。

1.2.3 目的片段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引物序列为:上游引物:5'-GCTCTACTTCCTGAAGACCT-3',下游引物:5'-AGTCTCACTCACCTTTGCAG_3',扩增片段长度为162 bp。PCR反应体系:将保存的基因组DNA原液用DNA溶解液稀释至5~10 ng/L。PCR反应体系为15 μL,10×Taq buffer扩增缓冲液1.5 μL;4种dNTP混合物0.3 μL(2.5 mM each);上下游引物各0.2 μL;模板DNA 0.5 μL;Taq DNA聚合酶(5 U/μL)0.1 μL; MgCl2为1.2 μL;加双蒸水11 μL。反应条件:95 ℃预变性5 min, 然后按照95 ℃变性30 s, 67.5 ℃退火

45 s,72 ℃延伸60 s,循环20次;95 ℃变性30 s,

58 ℃退火30 s,72 ℃延伸40 s,循环20次;最后

72 ℃延伸6 min。

1.2.4 限制性内切酶法检测CTLA-4基因多态性 将PCR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Bbv1在37 ℃恒温箱中消化24 h,之后用3%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酶切片段,若出现162 bp一条条带,判定为AA纯合基因型;若出现162、88 bp和74 bp三条条带,判定为AG杂合基因型;若出现88、74 bp两条条带,判定为GG纯合基因型。

1.3 统计学处理 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检验各组基因频率、等位基因的分布;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CTLA-4基因第1外显子第17密码子4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 经Hardy-Weinberg平衡法检验各组基因频率表明,实际值与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计算而得的理论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13,P=0.72; 字2=1.68,P=0.19; 字2=2.11,P=0.15)。此3种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等位基因的分布具群体代表性。

2.2 各组基因型及基因型分布频率 GD组GG基因型的频率及等位基因G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字2=9.353,P=0.009; 字2=7.548,P=0.006),见表1。而HT组GG基因型的频率及等位基因G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062,P=0.969; 字2=0.046,P=0.830),见表2。

3 讨论

CTLA-4基因定位于2q31-33,包括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CTLA-4基因第1外显子第17密码子49位点为目前公认的CTLA-4与GD相关的多态性位点之一,其余还有位于第一内含子+1822位C/T等位基因等[7-8],位于启动子-318位点T/C等位基因和位于第四外显子3'非翻译区的+642位(AT)n可变重复序列等[9-11]。

国内外关于CTLA-4基因CTLA-4基因第1外显子第17密码子49位点多态性与AITD的相关性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有研究发现两者密切相关[2-3,12-13],而Pastuszak等[14]研究则发现两者并无相关性。王栾等[15]研究发现GD患者和HT患者CTLA-4基因第1外显子的第17密码子49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GD组和HT组按性别分层分析后发现该等位基因分布无性别差异。余绮玲等[16]对广东地区汉族人群100例GD患者与100名健康人的CTLA-4基因G49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发现GD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解剖学研究,然而姚斌等[17]对广东地区汉族人120例GD患者及123名正常人CTLA-4基因进行研究后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其A49G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也没有表现出差异。

康毓芝等[18]研究发现宁夏地区GD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CTLA-4基因SNP (49)A/G的基因型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GD组患者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王淑琼等[19]研究发现GD患者的CTLA-4第1外显子的A/G49位点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提示CTLA-4基因可能是汉族人群中GD的易感候选基因。朱凌燕等[20]对江西地区汉族人群99例GD患者和107例健康对照者CTLA-4基因第1外显子第49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发现GD患者GG纯合子为46.47%,对照组GG纯合子GG纯合子为21.50%,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不同地区和种族的结果可能是抽样误差造成的,也可能是种族差异造成的。本研究检测了82例GD患者,51例HT患者和80例健康人外周血CTLA-4基因第1外显子的第17密码子49位点的基因型并行分析,结果显示GD组GG基因型的频率及等位基因G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字2=9.353,P=0.009; 字2=7.548,P=0.006),而HT组GG基因型的频率及等位基因G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062,P=0.969; 字2=0.046,P=0.830)。提示携带CTLA-4基因第1外显子第17密码子49位点GG基因型的个体发生GD的风险明显增加。本研究与国内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探讨CTLA-4基因多态性与GD发病风险增加相关的原因可能在于CTLA-4第1外显子第17密码子49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影响到了CTLA-4蛋白的表达及功能,从而导致不同的个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患性的差异。进一步查证该基因序列发现,CTLA-4第1外显子第17密码子49位点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可导致该位点蛋白质翻译时出现苏氨酸和丙氨酸的置换,而这种置换可能会出现CTLA-4蛋白表达减低和糖基化的效率降低的结果[12],而且有研究发现该位点G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可使甲状腺抗体,甲状腺球蛋白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滴度升高[13,21]。同时,它与其他多态性位点连锁不平衡还可影响其mRNA的稳定性。也有研究显示G等位基因能减少CTLA4的表达,增加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而AA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刺激后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有更高的CTLA4表达[2-3]。

本研究显示,提示CTLA-4在此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阐释清楚CTLA-4在GD致病机制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需要进一步对其基因连锁、免疫、蛋白表达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Tomer Y, Huber A.The etiology of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 story of genes and environment[J].J Autoimmun, 2009, 32(3-4):231-239.

[2] Jin P, Xiang B, Lin J, et al.Association of CTLA-4+ 49A/G and CT60 gene polymorphism with type 1 diabetes and thyroid autoimmunity[J].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2009, 89(18):1246-1249.

[3] Kucharska A M, Wisniewska A, Popko K,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olymorphism A/G at position 49 of exon 1 of the CTLA-4 gene and antithyroid antibody production in children with Hashimoto’s thyroiditis[J].Hormone Research in Paediatrics, 2012, 78(2):67-72.

[4] Li-Qun G, Wei Z, Shuang-Xia Z, et al.Clinical associations of the genetic variants of CTLA-4, Tg, TSHR, PTPN22, PTPN12 and FCRL3 in patients with Graves’ disease[J].Clinical Endocrinology, 2010, 72(2):248-255.

[5] Saverino D, Brizzolara R, Simone R, et al.Soluble CTLA-4 in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s:relationship with clinical status and possible role in the immune response dysregulation[J].Clinical Immunology, 2007, 123(2):190-198.

[6] Engelhardt J J, Sullivan T J, Allison J P.CTLA-4 overexpression inhibits T cell responses through a CD28-B7-dependent mechanism[J].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06, 177(2):1052-1061.

[7] Erfani N, Haghshenas M R, Hoseini M A, et al.Strong association of CTLA-4 variation (CT60A/G) and CTLA-4 haplotypes with predisposition of iranians to head and neck cancer[J].Iran J Immunol, 2012, 9(3):188-198.

[8] Dittmar M, Kahaly G J.Immunoregulatory and susceptibility genes in thyroid and polyglandular autoimmunity[J].Thyroid, 2005, 15(3):239-250.

[9] Chistiakov D A, Savost'anov K V, Turakulov R I, et al.Genetic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the C/T (-318) and A/G (-1661) polymorphisms of the CTLA-4 gene in patients affected with Graves' disease[J].Clinical Immunology, 2006, 118(2):233-242.

[10] Pawlak E, Kochanowska I E, Frydecka I, et al.The soluble CTLA-4 receptor:a new marker in autoimmune diseases[J].Archivum Immunologiae Et Therapiae Experimentalis-English Edition, 2005, 53(4):336.

[11] Pawlak E, Karabon L, Wlodarska-Polinska I, et al.Influence of gene polymorphisms on the susceptibility to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stage of differentiation in the polish population[J].Human Immunology, 2010, 71(2):195-200.

[12] Anjos S, Nguyen A, Ounissi-Benkalha H, et al.A common autoimmunity predisposing signal peptide variant of the 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 results in inefficient glycosylation of the susceptibility allele[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2, 277(48):46 478-46 486.

[13] Zaletel K, Krhin B, Gaber?cek S, et al.The influence of the exon 1 polymorphism of the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 gene on thyroid antibody pro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Graves' disease[J].Thyroid, 2002, 12(5):373-376.

[14] Pastuszak-Lewandoska D, Sewerynek E, Domaska D, et al.CTLA-4 gene polymorphism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predisposition to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s (Graves’ disease and Hashimoto’s thyroiditis)[J].Med Sci, 2012, 8(3):415-421.

[15]王娈,王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CTLA-4基因外显子1 A/G49多态性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1,17(2):116-118.

[16]余绮玲,陈定宇,肖正华,等.广东人汉族群CTLA-4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与Graves病的相关性[J].解剖学研究,2006,28(4):278-280.

[17]姚斌,郝李敏,严晋华,等.染色体2q31-q33区CTLA-4 基因多态性与格雷夫斯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前沿版,2006,26(3):422-424.

[18]康毓芝,杨宝珍,王立斌,等.宁夏地区Graves’病与CTLA-4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2010,25(4):292-295.

[19]王淑琼,高继东,张惠莉.CTLA-4基因多态性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相关性[J].青海医学院学报,2010,31(4):225-227.

[20]朱凌燕,李莹,龚甜,等.江西地区汉族人群CTLA-4基因外显子1第49位点A/G多态性与Graves病相关性[J].江西医药, 2014,49(3):209-211.

篇9

近年来,由于诱导排卵药的应用及辅助生育技术(ART)行多胚胎或配子移植,使得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增高,妊娠母亲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妊娠的最终结局,易对母亲及胎儿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怀四胎及四胎以上者并发症更为严重。对妊娠小于12周经超声证实为多胎者,我中心采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抽吸胚胎行MFPR,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例IVF-ET3个胚胎,移植后28天B超见3个妊娠囊,其中一个妊娠囊1周后发育为2个胚胎(单卵双胎)。经减胎治疗后成功妊娠双胎,现报道如下。

患者,27岁,已婚。婚后4年同居未孕。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显示双侧输卵管伞端弥散局限。诊断为原发不孕,双侧输卵管阻塞。于2006年11月30日来我中心要求助孕(第2周期)。患者月经不规律,周期30~90天,LMP2006年12月8日,内分泌检查示正常范围,丈夫检查正常。入院后采用醋酸曲普瑞林长方案,共获取卵子5个,受精4个(Ⅰ级胚胎2枚,Ⅱ、Ⅳ级胚胎各1枚)。将Ⅰ、 Ⅱ级胚胎共3枚移植入宫腔,停经38天生化妊娠结果阳性,测血清β-HCG为1314 mul/ml,停至50天经B超证实为宫内早孕,4胎(其中单卵双胎一枚),于停经第54天经阴道超声引导下抽吸胚胎行MFPR,术前给Progesterone 40 mg及Dolantin 100 mg,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用PVP溶液消毒宫颈及阴道,见宫内妊娠囊共3个,分别为A(孕囊1.9 cm×1.8 cm,胚芽0.8 cm,位置左),B(孕囊1.1 cm×1.8 cm,胚芽0.8 cm,位置中),C(孕囊2.2 cm×1.6 cm,胚芽两个:0.5 cm、0.6 cm,位置右)。在超声引导下,用16 G穿刺针向胚胎“C”进针行减灭术,分别2次直刺胎囊内左、右两个胎芽胎心搏动处,捻针,抽吸胎芽,直至胎心停搏。术后检查减胎胎囊内2个胚胎均无胎心搏动,剩余胎囊2个,胎心搏动正常,盆腔无出血,穿刺点无渗血,患者无腹痛。吸出物镜检见胚胎组织。查凝血功能正常。术后2天、4天复查超声示:宫内早孕,双胎,F3内未见胎心胎芽。以后历次孕前检查均正常。该患者于孕36周经剖宫产产下女婴2个,分别重1800克、1950克,Apgar评分为9分、9分。

讨论

篇10

关键词:高血压 危险因素 妊娠结局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5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42-01

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妊娠期疾病,据国内相关资料报道[1],它是导致孕妇死亡的第二大因素,总发病率为9.4%。一般发生于妊娠5月以后,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选取71例列为高血压组,排除患有糖尿病、冠心病、肝肾类疾病,年龄在25~37岁之间,平均年龄(27.5±2.8)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44例,单胎62例,多胎9例。选取同期健康孕妇68例,年龄在24~39岁之间,平均年龄(28.2±2.1)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47例,单胎58例,多胎10例。

1.2 研究方法。发放调查问卷及统计临床资料,统计内容包括:妊娠期的作息时间、工作时间、各阶段身体质量指数、营养情况、文化程度;生育情况、流产情况;父母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临床资料主要统计各阶段血压、血尿酸、每月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胎儿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妊娠结局各情况计数采用N%,用X2校验,若P

2 结果

2.1 危险因素分析。首先做单因素分析,再选取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取α=0.05。最终得出5个危险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妊娠期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2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统计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如表2所示,从表2中看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非自然分娩率、并发症发生率、婴儿不良事件率均高于健康组孕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产科中较为严重的疾病,若不经有效治疗可导致子痫的发生,严重者可造成母婴死亡,占妊娠期孕妇死亡总数的10%―16%,找出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于孕妇及婴儿具有重要意义[2]。

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五类:多胎是引发妊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这一结果与国外学者Malone提出多胎发生妊娠高血压是单胎发生妊娠高血压的4倍相一致[3];文化程度越低,引发妊娠高血压的概率越大,可能是与孕妇文化程度低下缺乏相关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关,故需特别提醒该类孕妇加强预防措施;收缩压在120mmHg以上时,患有妊娠高血压的比例增大,所以可将此项检测作为一项参考依据;孕期叶酸的摄入量不够也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几率;妊娠期需要注意身体质量指数,若指数过高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风险。

对比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可以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非自然生产率明显要高于健康孕妇,这是由因为妊娠期高血压可引发子痫,而剖宫产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子痫的发生。由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小血管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压收缩,氧循环减少,导致婴儿缺氧,这也是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出现婴儿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孕妇应该重视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加强预防措施,减少由于妊娠高血压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永红.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46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