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墙结构范文

时间:2023-03-16 00:4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框架剪力墙结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框架剪力墙结构

篇1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 布置

0 引言

建筑技术需要随工业化、城市化的日益发展而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成为建筑形式的首选,因为高层建筑具有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等方面的优势。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根据抗侧力体系的不同可分为: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和多筒结构体系。

我所参与设计的东北电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大楼,采用的是型钢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此设计获得了省优秀设计一等奖。下面结合设计经验,就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设计加以探讨。

1 确定剪力墙的厚度

框剪结构体系中,边框柱和边框梁宜作为剪力墙的边缘约束构件。带边框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在规范中规定分别为:①一、二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抗震设计时的厚度不允许小于200mm,同时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②其他情况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20;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边框梁的高度可取墙厚度的2倍,宜取与墙厚度相同的宽度。结构安全和经济合理等特点是一个合理的剪力墙厚度应具有的。

2 框架―剪力墙计算方法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剪力墙体系,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外荷载,这种解析方法是基于连续化思想来计算框架―剪力墙。换言之,通过刚性链杆,即刚性楼盖的作用将框架和剪力墙连在一起。相互作用的集中力Pft会在链杆切断后,在楼层标高处剪力墙与框架间产生。计算时将集中力Pft简化为连续的分布力Pf,以便于计算。与这相对应,框架变形与剪力墙相同的变形连续条件,在每一楼层标高处,简化为框架变形与剪力墙相同的变形连续条件,在沿整个建筑高度范围内。位移y与荷载P(x)之间对普通梁关系如下:EI■=P(x)

对剪力墙来说,承受外荷载与框架弹性反力的一个弹性地基梁,可视其为上端自由下端固定。除承受分布荷载p(x),同时承受分布反力Pf,因引,在位移与反力Pf、荷载P(x)之间微分关系如下式所示:EI■=P(x)-Pf

解微分方程求出剪力墙,也就是求出了框架的位移曲线y(x),然后再利用下面所示的微分关系,求出剪力墙的荷载和内力:弯矩:EI■=M

剪力:EI■=V

均布荷载:EI■=p

可由位移曲线y(x),再来求出框架所受的荷载和剪力即:荷载:■=CF■μ-pr 剪力:VF=CF?兹=CF■

可由D值法或反弯点法求得,式中的CF,它为框架的剪切刚度,可用下列规范中的等效公在式考虑柱轴向变形来加以求得。

CFo=■

3 剪力墙的数量和长度的确定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周期、层间位移角等等计算信息,相对较容易满足。剪力墙和框架柱各自承担的倾覆弯矩之间比例的控制,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对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给出了更加详细划分。由公式:L=A/h可以看出,在确定了剪力墙的厚度和面积之后,剪力墙的长度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了。为了避免剪力墙的脆性的剪切破坏,要求剪力墙应具有延性,细高的墙体和高宽比设计成大于2的墙体,此较容易设计成弯曲破坏的延性剪力墙,此时便可以满足此要求。因此,每个墙段高宽比大于2,也就是我们设计时应达到的要求,如果因为墙的长度很长无法满足高跨比的要求时,开设洞口将长墙分成均匀的、长度较小的联墙肢或整体墙。因为开洞而形成的洞口连梁,最好采用约束弯矩较小的连梁进行连接,这样一来,近似认为墙段本身分成了独立的墙段。另外,位于连梁两端的剪力墙一般较长,这样,连梁与其所连接的剪力墙就形成了一个整体刚度较大,吸收水平地震力能力较强。此时,连梁作为剪力墙之间的传力构件就很容易出现剪切超限,洞口在这时应可以考虑开得大一些。从而位于连梁两侧的剪力墙的长度就可以相应的减小,由于受弯而引起的裂缝宽度此时也变得较小,那么位于剪力墙体内的配筋就能够充分的起到作用。

4 剪力墙的布置

4.1 剪力墙布置原则。①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剪力墙宜在凸出部位的端部附近布置。②在建筑物的周边、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和竖向荷载较大等部位宜均匀布置剪力墙。③纵横剪力墙一般以L形、T形和槽形等形式组成。④剪力墙总高度与长度之比宜大于2,而不宜太长。⑤剪力墙不宜在防震缝和伸缩缝两侧同时布置,纵向剪力墙不宜布置在端部,而应布置在中部。

4.2 剪力墙的设置位置。剪力墙对于L形、矩形、T 形、口形等平面布置,应沿纵横两个方向。而径向和环向布置则应用于圆形和弧形平面时。分散、均匀、对称、周边布置的原则应用在每个方向的剪力墙布置上。

①分散。地震力分散作用于刚度大致相等的多片剪力墙上,是剪力墙布置时应加以考虑的。墙体内力很大,截面设计困难是因为地震力集中作用到一两片刚度很大的剪力墙上,那么其余较弱剪力墙和框架在主要受力剪力墙破坏后就很难承受该剪力墙传来的地震力,这时便会导致破坏。②对称。对称应是剪力墙布置时应尽量做到的,如果在平面上不容易做到对称布置时,为使结构的质量中心与抗推刚度中心尽量相接近,可以通过调整剪力墙的厚度和长度并缩小偏心距,结构的扭转振动在地震时可以得到减弱。③均匀。在建筑平面的各个区段应比较均匀地布置同方向的各片剪力墙,在某一区段内无集中现象,从而来防止因为过大的楼盖水平变形的原因而引起的地震力在各个框架间的不均匀分配。④周边。为获得结构抗力的最大水平力臂,剪力墙尽可能沿结构平面的周边布置,使整个结构的抗扭转能力得以充分提高。⑤双肢墙或多肢墙是在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同一方向的各片剪力墙设置的主要形式,而不应是单肢墙,以避免不稳定的侧移机构在同方向所有剪力墙同时在底部屈服而形成。剪力墙在每一独立结构单元的纵向和横向应沿两条以上,并且相距较远的轴线进行设置,尽可能大的抗扭转能力就会在结构内部产生。

5 对于剪力墙设置合理性的检验

合理设计时要求,水平位移应满足限值,这是必要的,而达到这一要求时,并不说明它便是合理的结构。想成为合理的结构,周期、地震力大小等综合条件还应加以周全的考虑。

5.1 通过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验证剪力墙的布置。折减的计算自振周期对于比较正常的设计不用考虑,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T1=(0.06-0.12)×n,二、三振型的周期为T2=(1/3-1/5)×T,T=(1/5-1/7)×T。

5.2 通过计算结构的底部剪力来验证剪力墙的布置。各层位移可以根据已有的工程计算结果、截面尺寸、结构布置都比较正常的结构而连成侧移曲线,此时的曲线应具有反S形且接近于直线。位移曲线在刚度较均匀时是连续光滑的,没有突然的凹凸变化和折点。通过以上可以验证剪力墙的数量和设置位置的合理性。

6 结语

我们可以根据上述的原则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做出比较合理的剪力墙布置,确定出布置方式及数量,并尽量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等项的要求。

篇2

关键词:斜裂缝 框架剪力墙

目前国内高层住宅设计中,普遍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楼层中一般以加气混凝土轻质填充墙作为房间分隔。该部分墙体粉刷前虽然采用了拉结钢筋、钢板网片等连接措施,但由于设计、施工工艺、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墙体粉刷后经常会产生墙体裂缝,尤其是墙体斜裂缝,施工中最不易控制,已经成为高层结构住宅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1、 产生墙面裂缝原因的分析

裂缝产生的原因较复杂,除开结构因素,总体造成因素可分为构件材料温度变形系数的差异、气候温度变化、填充墙体的形状和尺寸、墙体的砌筑粉刷质量等几种。

(1)在高层建筑中,填充墙以轻质砌块为主。由于采用的轻质砌块温度变形系数与结构中的混凝土温度变形系数不相同,产生的收缩不一致,使砌体与混凝土构件之间会产生缝隙,就会在粉刷后的墙面产生裂缝。虽然在施工中为防止此类裂缝的产生,我们在砌体施工时常采用拉墙筋连接;粉刷时在混凝土与砌体连接处使用钢丝网片搭接粉刷施工;但由于施工拉墙筋及钢丝网片时操作失误(如拉墙筋位置与砌块灰缝位置不一致,拉墙筋未砌筑在砂浆结合处,钢丝网片太靠内侧而无法与粉刷砂浆形成一整体受力构件等因素),造成了虽然采取措施依然无法避免出现混凝土构件与砌体交接处裂缝。

(2) 填充墙砌体在粉刷后是以填充砌块、砌筑砂浆、拉墙筋、钢丝网片、粉刷砂浆为整体的统一受力构件,这其中除了上述1条中所述因素外而填充砌块强度、砌筑砂浆强度、粉刷砂浆强度也尤为重要,如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强度时也会影响到整体抗裂强度而造成墙面裂缝。

(3) 在填充墙砌体中,上部滚砖的砌筑,如施工中不按要求待下部砌体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行砌筑,一次性砌筑到位,且滚砖挤压不紧,粉刷后就会造成墙体与梁、板底之间出现影响美观的横向裂缝。

(4) 在施工中填充墙超长、超高未按要求设置构造柱、卧梁,在温度的变化下,由于填充墙尺寸增大,变形幅度也相应增大,在超出填充墙砌体整体抗裂强度时就会产生墙面裂缝。

(5) 当墙体外界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整个填充墙相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收缩,从而在墙体内部产生拉应力。此时,填充墙体两端由于拉结筋和钢丝网片共同作用,产生横向拉应力,墙体上部由于钢板网作用产生向上的拉应力,由横向拉应力和向上的拉应力产生合力。当合力值到达一定数值时,由砌块和砂浆组成的砌体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拉应力合力,于是在垂直于合力方向,砌体的相对薄弱部位产生斜裂缝。斜裂缝的形成一般呈近似直线状,当砌筑砂浆强度不足或轻质砌块浇水不足时,有时裂缝也会沿砌体灰缝部位呈阶梯状分布。上述裂缝一般出现在轻质填充墙体上部,下部由于砌体自重与拉应力合力部分抵消,所以一般不会产生裂缝。

(6) 砌筑轻质砌块墙体时,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墙体垂直度及平整度未能达到规范要求,使粉刷砂浆厚度超标,待粉刷层干燥后会出现不规则裂缝甚至空壳掉落,产生不必要的质量及安全隐患。综上所述,对造成容易产生墙体裂缝因素经过分析后,可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来控制裂缝产生。

2、斜裂缝产生的机理分析 

当墙体外界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整个填充墙体相对于钢筋混凝土墙体产生收缩,从而在墙体内部产生拉应力。此时,填充墙体两端由于拉结筋和钢板网共同作用,产生横向拉应力,墙体上部由于钢板网作用产生向上的拉应力,由横向拉应力和向上的拉应力产生合力。当合力值到达一定数值时,由砌块和砂浆组成的砌体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拉应力合力,于是在垂直于合力方向,砌体的相对薄弱部位产生斜裂缝。斜裂缝的形成一般呈近似直线状,当砌筑砂浆强度不足或加气混凝土砌块浇水不足时,有时裂缝也会沿砌体灰缝部位呈阶梯状分布。上述裂缝一般出现在轻质填充墙体上部,下部由于砌体自重与拉应力合力部分抵消,所以一般不会产生裂缝。

在分析了斜裂缝产生的机理后,即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以预防,主要预防措施有如下几项: 

(1)控制填充墙体的砌筑质量。

首先须确保砌筑原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质量,一定要使用品质良好、材质均匀,各项复验指标都达到要求的砌块。其次,砌筑用砂浆必须严格按照设计配比配制,并充分搅拌均匀;施工前,加气混凝土轻质砌块必须浇水充分,以免过度吸收砂浆水分导致砂浆强度不足。在施工操作上,拉结筋,横、竖缝坐浆,顶部斜砌及钢板网骑缝压钉,都必须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保证砌体的砌筑质量。 

(2) 控制抹灰时的温度。

根据温度对裂缝影响的因素,墙体粉刷施工宜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但因为工程开发进度要求,工程的抹灰施工不可能选择季节施工,加之钢板网和粉刷砂浆何时开始共同受力,很难量化确定,故而很难通过控制抹灰时的温度来达到避免和减少裂缝,一般不会采用控制抹灰时的温度控制裂缝产生。 

(3)以技术措施减短填充墙长(或高度)。

通过减短填充墙长度(或高度)来减小温度变化时的应力大小,从而降低裂缝产生的概率。通常情况下,由于使用功能原因,加气混凝土填充墙高度一般在3米左右,所以通过增设横向构造梁的方式来分隔墙体高度的做法并不多见。在墙体长度过长或长高比过大时,应考虑在填充墙体内部增设构造柱来加以分隔,从而通过减短墙体长度、降低高宽比达到来减少裂缝的目的。 

(4)增设斜向钢板网。

本技术预防措施的效果最为明显,主要方法是在墙体粉刷施工前,沿两顶角平分线45度布设钢板网,钢板网的长度根据不同填充墙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钢板网下部超过填充墙体对角线10~15cm即可,宽度一般按照设计骑缝钢板网宽度。通过增设斜向钢板网来提高轻质填充墙体的斜向整体抗拉强度,可以有效的控制斜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刘勇;王树军;;电站建设过程中框排架填充墙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欧熙;;关于框架结构中轻质填充墙粉刷后裂缝的产生及预防措施[J];建筑安全;2009年07期

篇3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布置原则

1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兼有框架结构布置灵活、延性好的特点和剪力墙结构刚度大、承载力较大的特点。由于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受力,在结构的底部框架侧移小,在结构的上部剪力墙的侧移减小,侧移曲线兼有这两种结构的特点,成为弯剪型。弯剪型变形曲线的层间变形沿建筑高度比较均匀,既减小了框架也减小了剪力墙单独抵抗水平力的层间变形,可以说框架-剪力墙结构综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

框剪结构由延性较好的框架、有带边框的剪力墙、抗侧力刚度较大的井和有良好耗能性能的连梁组成,具有相对较为合理、多道抗震设防的结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设计成双重抗侧力体系,一般情况下,抵抗地震作用时,剪力墙为第一道防线,框架为第二道防线,形成多道抗震设防结构。

2剪力墙位置的布置原则

2.1纵、横双向布置

应沿结构单元的纵、横两个方向设置剪力墙,并应尽量做到均匀、分散、对称。如果在平面上不能做到对称布置时,可以通过调整剪力墙的厚度和长度,使房屋的抗侧刚度中心尽量接近结构的质量中心,以减小地震时房屋的扭转振动。在确定刚度中心时,还应考虑砖填充墙之类维护墙和刚性隔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在每个结构单元的两个主轴方向,都要沿两条以上的轴线布置剪力墙,而且两道剪力墙的间距不应过小,以沿结构独立单元的周边布置剪力墙为宜,从而对整个结构的抗扭能力进行调整。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应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除了个别节点之外,主体结构构件之间不应采用铰链接。

2.2墙、梁、柱及洞口中心线应重合

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应重合,当柱中心线难以重合时,在计算时应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的不利影响。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应超过柱截面在该方向宽度的1/4。若超出该限度,可使用增设梁的水平加腋等措施,设置水平加腋后,仍需对梁柱偏心的不利影响进行考虑。

剪力墙应避免布置在需要墙面上开设大洞位置,如需在墙体上开设洞口,各楼层开设的较大洞口应上下对齐,洞口的面积和墙体的总面积的比值不超过1/6。洞口的梁高不宜超过层高的20%。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头。同一轴线上两片纵向剪力墙的间距不应过大。由于墙体平面内的刚度大,对其间被约束框架自由伸缩变形的限制作用强。两片剪力墙之间的框架区段越长,被约束的温度变形量就会越大,对结构越不利,这种情况下可以额外增加温度配筋,否则构件容易因温度的变化而出现裂缝。

2.3形体突变处设置剪力墙

在楼盖水平刚度急剧变化的地方,还有楼盖较大洞口(比如电梯间、楼梯间的洞口)的两侧,应设置剪力墙,但应注意的是,不能仅在洞口的一侧设置剪力墙,避免楼板被洞口严重削弱,无法抵抗地震的水平剪力。

平面形状的凸凹较大时,应在凸出附近部分布置剪力墙。纵横向剪力墙最好能连接为一体,组成T形L形或C形等结构形式,从而取得较大的纵横向抗侧刚度。同一方向各个部位剪力墙的抗侧刚度值不应相差太大,以避免水平地震作用过分集中到某一片剪力墙上。任何单片剪力墙底部所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应大于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40%。

当建筑师给结构布置以灵活度时,结构工程师应当优化剪力墙的布置,剪力墙的数量不必太多,以更好的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

3改善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有关措施

3.1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将剪力墙做成四周有梁柱的带边框墙。边框(明框和暗框)可阻止斜裂缝向相邻发展,还可在墙板破坏后作承重构件代替墙板承重且有一定延性。边框应具有足够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以承担因墙身通裂对边框梁柱引起的附加剪力。

控制每肢墙的高宽比。必要时可设结构洞口或结构竖缝使变成双肢墙或多肢墙,可控制裂缝和屈服部位出现在结构竖缝和洞口连梁处,形成耗能机构,同时使原剪力墙―分为二,刚度降低,避免发生剪切破坏和底部墙体过早屈服。

剪力墙的刚性连梁,其跨高比往往仅为1左右。而试验表明:当连梁的跨高比为5时,延性和耗能很好,连梁两端相对竖向位移的延性系数都在8以上,滞回曲线也相当饱满;当跨高比降至1时,延性系数则降至3左右。滞回曲线严重捏拢,耗能很小,最后弯剪破坏。因此,需要对它的组成和构造采取一定措施。

3.2提高框架的抗震性能

加强框架的角柱。角柱是连结纵横框架的枢纽,要增加框架的空间整体性,就要加强角柱的抗剪性能。

沿周圈框架平面按K形支撑和X形支撑布置―定数量的钢筋砼抗剪墙板或配筋砌块抗剪墙板,能有效克服框架的剪力滞后现象,显著提高框架的整体性和抗推刚度,减少结构的整体侧移,特别有利于减小层间侧移。但这种结构的延性较差,因此,可以在墙板上开十字形结构竖缝使之出现薄弱部位,形成延性耗能墙板。

3.3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实行机构控制,实现总体屈服机制。在结构的特定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人工塑性铰。对塑性铰发生的区域、顺序及塑性程度进行控制,使得结构在强震时能形成最佳耗能机构。在水平作用下,使水平构件先于竖向构件屈服,最后竖向构件底部屈服。

使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相匹配。在框剪结构中,如剪力墙数量多、厚度大,刚度自然也大。但会导致结构自振周期减小,总水平地震作用增大;反之刚度小,地震力也变小。所以,要根据建筑的重要性、装修等级和设防烈度来综合这一对矛盾,以确定出结构的侧移限值,从而定出抗震墙的数量、厚度,做到既安全又经济。

使结构的刚度和延性相匹配。剪力墙和框架在刚度、弹性极限变形值和延性系数方面的差异使得框剪结构的抗震性能大打折扣,造成各构件不能同步协调地发挥材料抗力而出现先后破坏被各个击破的情况,大大降低了结构中各构件的利用效率和整体的抗震可靠度。所以,协调各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和延性相匹配是工程设计中的一条重要抗震设计原则。

结语

框剪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会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与技术经济指标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起到了很好的互补的作用,对于抗震要求较高的地区是一种非常合适的结构形式。

参考文献

[1]高立人.方鄂华.钱稼茹.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5月

[2]戴国强.复杂地基条件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实例.建筑结构,1999(4)

[3]朱俊锋,李一帆,梅群.中震下RC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失效相关性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对高层建筑的需求愈来愈大且高层建筑体型日趋复杂,各种不同功能的用房综合在一起组成形态各异,高层建筑给结构设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我国,大多数高层建筑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该结构除了抗震性能优越,还能够更好的发挥建筑功能,其中,剪力墙结构对于整体结构的控制尤为重要,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强,抗侧移能力强等特点,下面就主要介绍一下剪力墙结构在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2、剪力墙的布置

剪力墙的平面布置一般原则是均匀、分散、对称、周边。分散原则是要求剪力墙片数不要太少,而且每片剪力墙刚度不要太大,连续尺寸不要太长, 使抗侧力构件数量多一些, 分散一些, 每片剪力墙的弯曲刚度适中,在使用中不会因为个别墙的局部破坏而影响整体的抗侧力性能,也不会使个别墙的受力太集中, 负担过重 而引起过早地被破坏,刚度过大的墙承担的内力也大,相应的基础处理难度增加, 同时也考虑到剪力墙相距太远,楼面刚度要求大, 很难满足要求,周边的原则是考虑建筑物抵抗扭转能力,便于保证刚度中心与平面中心相吻合;剪力墙布置在周 边对称位置,增加抵抗扭转的内力臂, 在不增加剪力墙面积的情况下, 提高抗扭转能力。剪力墙布置的位置应设在平面形状变化处, 平面形状变化处;角隅、端角、凹角部位往往是应力集中处,设置剪力墙给予加强是很有必要的, 在高层建筑的 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处,楼面开洞严重地削弱楼板刚度, 对保证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极为不利。因此, 在工程设计中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来加强这些薄弱端 部, 如楼梯间,电梯井道处, 竖向管道井等是十分有效的。

3、剪力墙合理数量的确定

剪力墙的合理数量按许可位移决定 , 按高层建筑规范中一般装修材料 , 框架—剪力墙结构顶点位移与高之比 U/H 不宜大于 1/700,装修要求较高时 U/H 不宜超过 1/850, 在满足这个要求的前提下 , 增减剪力墙的数量。用结构自振周期校核剪力墙布置数量是否合理 , 因为从地震作用本身来分析 , 剪力墙结构刚 度 小 , 地震作用小 , 位移限制能宽松的满足 , 但这种结构在工程上有可能不很合理 , 结构的自振周期有可能不在合理范围内, 结构自振周期的合理范围大致在:

T1=(0.09- 0.12)NS

式中: NS——楼层数

剪力墙数量多导致框架—剪力墙结构刚度就大一些 , 地震时周期短地震力也加大一些 , 材料耗量增大。日本震害调查表明 当每 m2 楼面平均剪力墙长度少50mm长时, 震害严重; 在 50-150mm 之间时 , 震害中等 ; 长150mm 以 上 , 震害轻微 , 目前我国尚无这方面的成熟经验, 设计中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建筑物高度、地区设防烈度及参考上面方法取值。

4、剪力墙肢截面短肢分类

按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 , 剪力墙墙肢可分为一般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超短肢剪力墙及柱形墙肢。一般剪力墙的墙肢截面高厚比大于 8, 短肢剪力墙的墙肢截面高厚比为 5~8, 当墙肢截面高厚比在 3~5 之间时为超短肢剪力墙 , 墙肢截面高厚比小于 3 时为柱形墙肢。一般剪力墙墙肢较长, 抗侧刚度大, 能承受很大的水平及竖向荷载, 因此无论是整截面墙还是整体小开口墙及联肢墙的墙肢都应优先布置一般剪力墙。短肢剪力墙因墙肢较短, 有利于住宅建筑布置, 可以减轻结构自重 , 应用比较广泛, 但其抗震性能较差, 地震区 应用经验不多 , 可用于整截面墙或整体小开口墙及联肢墙的墙肢中 , 考虑到高层建筑的安全, 其数量不宜过多, 规范对其有严格的限制。因此 , 在结构设计中, 应多布置一般剪力 墙 , 少量采用短肢剪力墙, 如有可能尽量不用超短肢剪力墙及柱形墙 肢 。但一般剪力墙也不是墙肢越长越好, 当墙肢高长比 H /hw 或剪跨比大于 2 的一般剪力墙 , 称为高墙 , 其受力状态为 弯剪型和弯曲型 , 其破坏为弯曲破坏, 属于延性破坏。墙肢高长比 H /hw 或剪跨比不大于 2 的,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或为剪切破坏,或为剪弯破坏 , 很难避免出现剪切斜裂缝, 尤其H /hw≤l 或剪跨比小于 l 的墙肢, 称为矮墙 , 其破坏均为剪切破坏, 类似短柱, 属于脆性破坏, 在高层建筑中严禁采用。对于矮墙及中矮墙可通过开洞分成若干墙段 , 每个墙段的高长比大于 2, 墙段可以是一般剪力墙, 也可以是联肢墙, 各墙段间宜设置弱连梁连接。

5、框架-剪力墙中连梁设计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剪力墙与剪力墙的连接方式有铰结与刚结两种。铰结为通过楼板连接来保证剪力墙与框架协同工作,刚结为通过连梁连接来保证剪力墙与框架协同工作。在铰结体系中,由于没有考虑连梁的约束作用,使得楼板作用显著,要保证剪力墙与框架协同变形和工作,楼板必须绝对刚性。在刚结体系中,连梁对墙和柱都会产生约束,连梁将承担着较大的剪力和弯矩,约束作用明显,并可以与楼板一同作为连接构件,传递弯矩、剪力、轴力。当结构遭受小于其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整个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当遭受高于其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连梁形成塑性铰消耗地震能量,结构刚度降低,自振周期加大,地震力降低,减轻结构破坏。但由于连梁跨高比小,两端连接的墙或柱刚度差异较大,连梁变形产生较大的内力而破坏。连梁破坏有脆性的剪切破坏和延性的弯曲破坏,设计时应尽量避免连梁发生剪切破坏,让连梁先屈服,形成塑性铰。连梁设计时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1) 对连梁的刚度进行折减,既保证了塑性铰出现在连梁上,又减少其内力,满足结构设计要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5. 21 规定,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 - 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 0. 5。结构设计中,连梁折减系数一般取 0. 7。( 2) 若连梁刚度折减后内力还是过大,截面设计困难,可在连梁截面高度的中间开设水平通缝。( 3) 为保证连梁的延性,设计时应做到“强墙( 柱) 弱梁”,“强剪弱弯”,截面尺寸应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4) 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承在连梁上。

6、结论

合理的搞好框架- 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与技术经济指标的高低。在结构设计初步阶段,剪力墙数目的合理确定,不但可以减少大量重复工作的问题,还可以达到经济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抗震;

引言

框架剪力墙结构同时使用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体系,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可大大减少结构本身侧移,并可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研究标明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可承担总水平地震作用的80%及以上,其余部分方由框架结构承担,因此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如何合理确定剪力墙的布置和数量已成为重要课题,其可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抗震性能及经济效益。

1 框剪结构概念设计及抗震分析

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为双向抗侧力体系,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在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平面布置应简单、规则、对称,并应避免导致应力几种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位,竖向应尽量避免出现外挑,存在内收也不宜过多、过急,并应力求刚度均匀避免突变以及薄弱层的出现;结构承载力应自下而上逐步缩小,避免应力集中,最终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刚度均应连续变化以适应结构抗震性要求;该种结构的抗震设计应有多道防线,并应保证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与构件相适应,在构造设计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发生脆性破坏并可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延性【1】。

为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应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对内部平面变化较大的部位其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应在凸出部位端部设置剪力墙;结构框架梁柱、与剪力墙的轴线宜重合在同一平面内,剪力墙应贯穿建筑物全高,并应避免刚性突变,剪力墙的布置应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等。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2.1 强调概念设计

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首先应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并确定可靠的传力途径,整体结构应设计成为双向抗侧力体系,结构平面形状宜规则、对称,结构在主轴的两个方向的动力特性应接近,并应尽量实现结构质心与重心重合,避免虚假对称的结构平面以及加强结构周边的抗扭刚度并减小扭转效应;抗震设计过程中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且其间距不宜过大,若剪力墙体需开凿较大洞口则应适当减小间距;对异型柱结构中处于受力不利部位的异型柱可采用一般框架柱来改善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

2.2 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可将剪力墙做成四周有梁柱的带边框墙,可利用边框和暗框来防止斜裂缝的发展,并可在墙板破坏后作承重构件来代替墙板承重并具有一定的延性,边框应具有足够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来承担因墙身通裂对边框梁柱带来的附加剪力;在肢墙设计时可设结构洞口或结构竖缝变为双肢墙或多肢墙,可将裂缝和屈服部位出现在结构竖缝或洞口连梁部位以形成能耗机构,并可将原剪力墙一分为二,降低其刚度以免剪力破坏的发生;研究标明当连梁的跨高比为5时其延性和能耗均优于跨高比为1时,连梁两端相对竖向位移的延性系数都在8以上,其滞回曲线也相当饱满,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其组成和构造采取一定措施【2】。

2.3 提高框架的抗震性能

由于角柱是连接纵横框架的枢纽,因此可通过增加角柱的措施来增加框架的空间整体性;在周圈框架平面应按照K型支撑和X型支撑布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抗剪墙板或配筋砌块抗剪墙板以克服框架的剪力滞后现象,并可提高框架的整体性;由于折曲撑由钢纤维混凝土杆制造,偏心连接支撑可用钢杆或劲性钢筋混凝土杆组成,在地震发生时便可用该赘余杆件的先期屈服和变形来耗散能量,且当赘余杆件破坏或退出工作后使结构由一种稳定体系过渡到另外一种稳定体系,于是可引起结构自振周期的改变,即可避免地震周期内长时间持续作用所引起的共振效应。

2.4 加强整体结构抗震性能

可通过实行机构控制来实现总体屈服机制,在结构的特定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人工塑性铰,对塑性铰发生的部位、顺序及塑性程度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结构在强震作用下能够形成最佳的能耗机构,其在水平作用下实现水平构件先于竖向构件屈服,最后是竖向构件底部屈服;并使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相互匹配以及结构的刚度和延性相互匹配。

2.5 设置多道防线

任何一个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应该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应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自身内部、外部赘余杆件吸收并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因此可减轻地震灾害,一般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延性框架和抗震墙两个系统组成,其有框架和墙体两道防线。

2.6 合理运用地震作用方向

可通过引入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来满足结构设计需要,并通过对不同方向下结构受力和变形情况的验算使结构趋于安全;因建筑结构在不同方向表现出不同的刚度性质,因此相同的地震力沿不同方向作用于结构的作用不同,结构反应的剧烈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会存在一个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一般在结构平面的主轴,结构沿该方向的地震反应也最为剧烈; 对于包含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不管地震作用于哪个方向均无法同时保证所有的构件处于最大的内力状态,因此抗震规范规定对于包含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对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分别计算;对包含斜交构件的结构,因每个构件的最大风荷载作用有所不同,因此应对所有构件的风荷载均按照最大荷载作用, 并通过对水平力于整体坐标的夹角进行修改,并在不同角度下计算,过程中应尽量顾及每个构件可取得最大迎风面积,最终整个结构的设计可基于多次计算的结果,每个构件取最大值【3】。

2.7 刚度及承载力相互匹配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若剪力墙数量多、厚度大,其刚度自然也大,但会导致结构自振周期减小,总的水平地震作用增大,反之若刚度小则地震力也相应变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装修等级和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来综合这一矛盾,最终确定结构的侧移限值,从而定出抗震墙的数量、厚度,实现结构既安全又经济。

2.8 刚度和延性相匹配

由于剪力墙和框架在刚度、弹性极限变形值和延性系数等放卖弄存在的差异导致该种复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大打折扣,致使各构件不能同步协调的发挥材料抗力而出现逐个被击破的情况,因此大大降低了构件的利用效率和整体的抗震可靠度,因此在设计时应尽量使框架和剪力墙的刚度和延性相互匹配,并可通过设置带竖缝的剪力墙,其在水平力作用下所产生的位移不以墙体的剪切变形为主而变为以柱的弯曲变形为主,原来出现在墙面上的斜向裂缝被柱上下端的水平裂缝所代替。

2.9 扭转计算和抗扭控制

在进行扭转计算和抗扭设计时应采取小震计算控制和大中震抗震措施并重的原则,尤其对大中震时的抗扭构造措施不能忽视,当扭转位移比超过1.35时,其双向地震作用明显,因此应进行双向地震作用计算,并应在结构平面上大致划分出受扭敏感区和质心区,进行经济有效的抗扭计算控制,对受扭敏感区内的竖向构件在大中震下所产生的扭矩不可忽视,且其处于有扭矩作用的复杂受力状态,其最终抗扭构造除满足规范要求外,应按照强扭弱弯并采取增加抗扭构造的措施。

3 结语

框架和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在抗震性能上起到了良好的互补作用,因此其适合于抗震要求较高的地区,但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及其经济指标的高低,因此加强设计研究对实现建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培福,傅学怡,肖从真.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混凝土;钢结构;施工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lk about the opinion from the engineering foundation of pre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pile foundation,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the elevator shaft portion of shear wall and roof.Key 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stee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建筑的性能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中,建筑工程建设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此背景下,进一步促使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现代建筑领域中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都得到了发展和创新,从而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各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不仅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而且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些城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应用到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并且该结构形式在被应用的过程中,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因此,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还能大幅度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并且能够节约建筑施工材料,降低建筑工程的投资成本。但是就目前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情况而言,在具体工程中,还应该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从而才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施工质量。本文从实例出发,对钢筋混凝土井字梁楼盖的设计进行深入探析,望对钢筋混凝土井字梁楼盖设计起到参考作用。

2工程实例

某工程占地面积 2000m2,总建筑面积 10250 m2,地上 12层。其中,一至三层商铺,四层为转换层,五至十一层为商品住宅,十二层为跃式住宅。

本工程基础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电梯井部分设置剪力墙,屋盖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

2.1工程特点

(1)体量较大。本工程平面尺寸为 l形结构,总建筑面积 13250 m2。结构实体工程量较大,总用钢筋量约 650t,混凝土用量约 2800m3。

(2)设计复杂。本工程整体设计复杂,平面为几何组合体,空间个体互相开放。楼梯口、电梯井数量较多。层高不一,错层较多。立面造型多变,装饰线条较多,十二层跃式住宅,屋面为坡屋顶。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多,梁柱节点形式复杂多样。

(3)施工工期较紧。结构工程工期约7个月,装饰工程工期约5个月,工期较紧。

3主要施工技术分析

3.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本工程钢筋用量约 650t,规格较多,直径分别为 6mm、8mm、10mm的 ⅰ级钢,直径分别为 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5 mm、28mm的ⅱ级钢,直径较大,各种节点部位的钢筋较密集,导致钢筋安装、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浇筑混凝土时钢筋易发生移位、节点部位混凝土的浇筑等问题成为施工难点。

本工程采取了如下措施:

(1)设置柱筋定位箍筋框,墙体水平梯格筋和竖向梯格筋来控制钢筋位移。对于圆柱的箍筋及定位筋,通过实体放样制作定型加工模具,取得良好效果。

(2)针对钢筋密集的梁柱节点,先采用计算机绘图放样,然后按 1:1比例在现场制作模拟样板,明确每根钢筋的具置、交叉形式等,指导现场施工。

(3)本工程各层层高不一,如一层为 5.5m、二至三层为 4.2m、四至十层为 3.1m、十一层为 3.5,十二层为 3.0m,在每层施工前根据层高计算出墙柱直螺纹接头甩头位置,现场严格按照甩头位置进行钢筋下料和施工,确保了接头位置和接头率。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1)混凝土模板施工

本工程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应达到混凝土规范及设计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对墙、柱、梁、板模板的选型及细部节点优化进行了控制,取得了较好效果。墙体模板选用梁、板模板均采用 18mm厚新多层胶合模板,结合本工程层高分布特点,根据不同层高分别进行组拼接。梁、板模板均采用 18mm厚新多层板,次龙骨采用 50mm×100mm木方,主龙骨采用 100mm×100mm木方,采用门式架支撑体系。支撑体系横向成排,纵向成队,上下层对应,并保证连续三层支设。后浇带处顶板模板单独支撑,拆模板时后浇带模板不拆,以防止后浇带处混凝土构件形成悬挑构件,产生裂缝。梁柱节点是模板工程控制重点,施工中采取一些措施加强了控制。如梁柱节点,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距柱侧入梁 500mm处加快易收口网封档,用直径为 20mm的ⅱ钢筋沿梁竖向 @200加固。

(2)高支模板支撑架体系施工

本工程首层高 5.5m,如何保证支撑架体系的安全稳定是施工控制重点。高支顶板模板采用支撑体系均采用碗扣架,采用品茗施工系列软件 (安全计算部分)进行安全计算,所用钢管、木方等相关材料的计算参数经过现场实测实量取值。支撑高度 5.5m处的碗扣架,每隔 4排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与立杆连接,同时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满设剪刀撑。顶板模板安装施工前,编制了高支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审批后报总监审核后严格执行,顶板混凝土施工前,组织技术、生产、安全等各部门对支撑架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本工程四层为结构转换层,大部分梁高为 0.8~1.6m,最大为 1.4m,最大跨度为 8.4m。整个转换层混凝土用量较大;钢筋穿插复杂,排布密实;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施工应连续进行,不留施工缝,以保证转换层的整体性,这使施工难度大大增加;各种施工荷载较大且为空间荷载,混凝土自重和其它荷载都较大,最大净跨梁自重达 27.5t,一般的支撑系统很难保证本工程施工安全。

(4)支模系统的组成

模板组成。梁底模板应满足强度要求,本工程采用 20mm厚胶合板做梁底模板,梁侧模板采用 20mm厚胶合板。

支撑系统组成。梁底模板的支撑是本工程最关键的部分,决定着工程的安全,大梁底模板主要采用组合门式钢架作为模板的竖向支撑,用截面为 50×100mm的木方托住模板,再用截面为 100×100mm木方作为托梁,用2个 1700mm的门架叠加支撑,门架沿梁长方向布置,架距为 500mm。

梁侧模板的固定。由于混凝土连续浇筑,对侧模的侧压力很大(约 50kn/m2),如果侧模板固定不好,浇筑混凝土时很容易爆板。侧模板主要采用直径 12mm对拉螺杆和 50×100mm方木斜撑共同固定。

3.3主要技术措施

(1)钢筋工程。由于转换梁负筋锚入柱及墙中的长度较长,超过梁高。先施工柱与核心筒墙时,用临时钢管支架将负筋挑起作为临时固定锚入柱中,临时钢管支架一定要按要求搭设牢固,保证梁负筋定位准确,转换层梁钢筋大部分直径分别为 22mm、25mm、28mm的ⅱ级钢。对于直径大于或等于28mm的ⅱ级钢,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ⅱ级钢则采用闪光对焊接头。钢筋接头均须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钢筋绑扎。接头位置对底筋设在距支座 1/4跨范围内,梁面钢筋则在距跨中 1/3范围内。

(2)模板工程。模板采用 20mm厚夹板,100×100mm木方。门式组合脚手架及φ48可调支撑杆加固。梁跨度分别为 4.2m、4.25m、5.0m、6.85m、6.9m、7.0m、8.4m,按跨长 3‰预起拱,起拱高度分别对应为 12.6mm、12.75mm、15.0mm、 20.55mm、20.7mm、21.0mm、25.35mm。梁柱节点,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距柱侧入梁 500mm处加快易收口网封档,用直径为 20mm的ⅱ级钢筋沿梁竖向 @200加固。由于转换梁自重较大,应待梁混凝土强度达到 100%后,方可拆除底模与支撑。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本工程第四层为结构转换层,转换梁最大截面为8400mm×600mm,高度为 1400mm,因为此层施工在6月进行,温度较高,为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采取以下措施:优化配合比设计,优选原材料,掺加高效减水剂,控制混凝土水泥单方用量在250kg/m3左右,不掺任何微膨胀剂。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严格控制在 30℃以下,降低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升的速度。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采用混凝土泵送技术,板和大梁分开浇筑,均采用斜面分层法,墙体和框架柱采用。

4结论

目前,复杂结构工程不断增多,给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工程通过上述综合施工技术,解决了许多施工难题,结构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希望这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给同类工程能提供些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雷.浅议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21)

[2] 贺建民.谈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J].山西建筑.2011(33)

[3] 胡小红.建筑工程概预算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科技风.2011(14)

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 框架剪力墙结构 设计

中图分类号:[F213.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在高层框一剪结构中,剪力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几乎承担了 80% 以上的水平地震作用,剪力墙刚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及工程造价。在结构设计时,框一剪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除了必须满足强度条件外,还必须使结构具有一定的侧向刚度,以免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过大的侧向变形。剪力墙配置过少,会因结构产生过大的变形而无法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 剪力墙配置太多,即增加材料的用量和结构自重,又减少了结构自振周期,地震作用效应增大。所以,合理地确定剪力墙的数量是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和技术经济合理最为关键的问题。

2.工程概况

以某酒店楼设计为例,该项目为宾馆饭店两用酒楼,地上18层塔楼,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和地上1层的层高为4.5m,2-4层的层高为4.0m,其他层高为3.1m,以满足一层和地下停车场的公共活动区大空间要求,1-4层为餐饮区,5-18层为商住两用,地上建筑总高度为59.9m。主结构设计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他部位设置8.4×8.4m柱网,柱截面为地下部分820×820mm,地上部分为560×560mm,采用筏板基础。

3.设计参数的选择

3.1墙体选择

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框剪结构如下图3-1,是为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既保证了空间灵活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提供足够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在下部楼层,剪力墙的位移较小,承受大部分水平拉力,使框架按弯曲型曲线变形,上部楼层则相反,剪力墙位移越来越大,框架承担外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和把剪力墙拉回来的附加水平力,所以,上部楼层即使外荷载产生的楼层剪力很小,框架中也会出现相当大的剪力。剪力墙结构形式是高层住宅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为了避免剪力墙剪坏过早,底部的加强部位和其他各层要调整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要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1.2;不论抗震还是非抗震的设计,剪力墙的截面最小厚度不能小于200mm。因此,除了配置足够的剪力墙和不同的剪力墙形式(长短肢搭配),底层短肢墙厚250mm,2层以上短肢墙厚为200mm,核心筒和上层的楼层的一般剪力墙厚为200mm。4层以下的墙柱混凝土采用C40,其他为C30。

图3-1框架-剪力墙结构

3.2抗震等级设计

本工程中要求设计框架抗震等级为2级,在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比”是一项重要指标,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按照剪力墙的的上限和下限来判定,然后依据判定结果进行设计调整,以达到符合设计要求。在抗震设计时,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Mc)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Mo)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建议高度不低于45m,不高于60m。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考虑地震组合作用的框架柱的轴压比N/(fcA),不宜大于下表3-1的极限值:

表3-1框架柱不同地震等级的轴压比限值

剪力墙和连梁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跨度不大于2时,应配置暗梁。

跨度不大于1时要配置交叉暗梁。

根据表3-1轴压比取值为0.75,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Mc)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Mo)的比值Mc/Mo在0.5-0.8之间,此时框架承担较大的地震作用。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要求,如高度不大于60m,设防烈度为8度时,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要比框架的抗震等级高一级,因此,工程设计剪力墙抗震等级为1级,核心筒和一般剪力墙则仍为2级设计。同时,抗震设计中计算结构刚度时还要考虑周期折减系数,因为在墙体中填充了轻质墙,这样可以利用在早期弹性阶段的刚度来吸收地震力,提高抗震作用。所以,折减系数的确定是根据非承重墙体材料来确定的,同时还要考虑抗震等级的要求,抗震等级高可多折减一些,反之就少折减一些,本次设计折减系数取0.8。

3.3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确定

框架梁的刚度是按截面尺寸来计算的,如果是现浇楼板,还要考虑楼板对梁刚度增大的影响,刚度增大系数一般可选1.0-2.0。框架梁的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见表3-2

表3-2 框架梁的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

3.4位移和位移比的控制

根据抗震规范,弹性位移角应控制在1/800 以内。另根据地方抗震规范,首层弹性位移角应控制在1/2000 以内。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的竖向构件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要满足于: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要介于楼层平均值的1.2-1.5倍之间,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和复杂高层建筑要介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1.4倍之间,以利于减少扭转效应的影响。下面图3-2是标准楼层结构平面图,表3-2为标准层轻微地震时由位移角和剪重比的弹性计算结果:

图3-2标准楼层结构平面图

表3-2 标准层轻微地震时弹性计算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结构的剪重比增加、最大位移比和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结构的刚度就会增加。

5.连梁超筋的解决方法。

1)减小连梁截面高度;

2)对连梁弯矩、剪力进行调整、调幅,塑性调幅设计;

3)当连梁破坏对竖向承载力无明显影响时,可考虑大震时连梁不参与工作,但连梁本身设计应满足非抗震设计的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要求;

4)连梁刚度折减。折减系数不应小于0.5;

5)连梁铰接处理;

6)连梁中部设水平缝。

4.结语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在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及采用的具体方法;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布置、计算参数的取值、连梁的设计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作了详尽的描述,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予以参考。

参考文献:

[1] 郭兆伟.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01).

[2] 王磊.浅谈PKPM软件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 煤炭工程. 2011(02).

篇8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

Abstract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can be set separately, can also use the elevator, staircase, pipeline well wall. An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flexible, strength is very large, in high-rise buildings, the shear wall structure can not only be arranged independently, also can the combination of layout and frame structure, frame-shear wall reflects its outstanding advantage in high-rise buildings,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are discussed

中图分类号:TU398+.2文献标识码:A

1、框架剪力墙结构受力及变形的特点

框架剪力墙是由延性较好框架与刚度非常大的抗测力边框以及性能非常好的链接梁柱组成,能够通过多道防线来承受地震所带来的剪力。

1.1受力特点

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是荷载传给楼板,再传给次梁、主梁、柱、基础、地基。此种结构受力体系由梁、柱组成,用以承受竖向荷载是有利的,但是在承受水平荷载方面能力有限;而剪力墙的抗剪能力很强。在框剪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受力,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载。因此,使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分配的楼层剪力,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各层梁柱的弯矩比较接近,有利于减小梁柱截面,便于施工。

1.2变形特点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向变形曲线以剪切型为主,而剪力墙的变形则以弯曲型为主。在楼板水平面刚度很大(计算中假定为无限刚性)时,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协同变形,这就形成了框架剪力墙结构特有的变形曲线,呈反S形的弯剪型变形曲线。

由于上述变形的协调作用,框架和剪力墙的荷载和剪力分布沿高度不断调整。在楼层下部剪力墙的位移较小,它拉着框架按弯曲型曲线变形,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楼层上部,刚好相反,剪力墙位移越高越大,此时在框架顶部它拉着剪力墙,按框架本身剪切型曲线变形。一般发生在0.4~0.8房屋高度处。因此,当布置有剪力墙(如:楼梯间墙、电梯井道墙、设备管道井墙等)的框架结构时,必须按框剪结构协同工作计算内力,不应简单按纯框架分析,否则不能保证框架上部楼层构件的安全。

2、框架剪力墙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点

2.1对于顶部以及中部楼层的配筋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

结构设计中力求自下而上刚度逐渐均匀减小,体型均匀不突变。而不少建筑的顶层或者中部楼层由于使用要求而取消部分墙、柱而形成空旷房间;有些是柱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顶部以及中部楼层突然减小,使结构刚度产生突变。这些都会引发了由于楼层刚度的突变而产生严重震害。同时框剪结构变形特点: 一般发生在0.4~0.8房屋高度处,由于变形发生在中间,无法把力释放出来,只能通过多配钢筋来抵挡这个力。所以应适当增加顶部以及中部楼层的配筋。

2.2注意复核局部构建的受风影响

高层建筑除了受地震力之外,风力作用也是重要的受力载重,某些部位受风力影响比较严重,要注意复核局部构建的受风影响,避免构建物被大风吹毁,造成事故。

2.3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

剪力墙的布置应均匀、分散,有利于提高建筑的整体刚度;对称、周边,以保证刚度的均匀性。常见的布置位置:恒载较大处;建筑平面形状或刚度变化处、楼梯间和电梯间周围;房屋各区段的两端或周边;若楼板有较大洞口,剪力墙的间距予以减小。

3、剪力墙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

3.1钢筋气压的焊接与对接

高层建筑对结构的要求严格,剪力墙的钢筋结构要进行纵向焊接,由于高层建筑浇筑混凝土的量很大,所以相应的焊接工作量也很大,为了减少工期,提高施工进度,主要采用钢筋气压焊进行对接焊接。

操作工艺流程:钢筋端头处理安装接长钢筋焊前检查焊接拆卸工具质量检查。

3.2剪力墙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保障措施

剪力墙混凝土质量不好,容易出现墙体表面粘结、漏浆、烂根、开裂等现象。为了保证剪力墙的质量,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过程。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凝土运输剪力墙等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作业准备: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模板应浇水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混凝土搅拌:应该根据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砂石及各种材料的用量,混凝土搅拌均匀,这可以控制混凝土发生收缩,防止混凝土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裂缝。

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

4、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剪力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用铁锹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

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

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防止出现漏振。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按照上述方法浇筑混凝土可以有效的提高墙体的质量,减少裂缝的产生。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冬期时应注意采用保温层措施,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15°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控制温度,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的收缩能力,有效地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5、剪力墙模板的施工过程

剪力墙施工是建筑主体施工的关键,大模板在剪力墙施工中应用广泛,大模板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大模板的施工分为下面几点。

5.1对施工工艺的要求

剪力墙的预埋与预留部位验收完之后,要对模板内的垃圾杂物等进行清理;为防止模板下口出现缝隙,产生漏浆现象,安装大模板前要抹好砂浆找平层;大模板上要涂刷好隔离剂。

大模板安装过程中,剪力墙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不能低于7.8 MPa,要确保各个挂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混凝土的厚度,混凝土厚度的估算可根据表1确定。

在大模板安装的过程中,要遵循先内后外,先横后纵的原则。

表1剪力墙结构中混凝土厚度估算mm

5.2 安装内墙模板与外墙模板

内墙模板的安装遵循先横墙后纵墙的安装顺序,将一个流水段的正号模板用塔吊按顺序吊至安装位置初步就位,用撬棍按墙位线调整模板位置,对称调整模板的一对地脚螺栓或斜杆螺栓。用托线板测垂直校正标高,使模板的垂直度、水平度、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立即拧紧穿墙螺栓。

在内墙模板的外端头安装活动堵头模板,它可以用木板或用铁板根据墙厚制作,模板要严密,防止浇筑内墙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外端头部位流出。

安装外墙模板前,应先进行系统的检查,其中包括洞口的模板、钢筋、水电等预埋管件进行隐检,确定各种管线安装的是否稳固;同时将外墙模板的垃圾进行清理。

安装外墙外侧模板,模板放在金属三角平台架上,将模板调整就位,穿螺栓紧固校正。注意施工缝模板的连接处必须严密、牢固可靠,防止出现错台和漏浆现象,从而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安全稳定。

5.3墙体模板的拆除

墙体混凝土的强度必须达到1MPa,全现浇结构外、内墙混凝土强度在5~7.5MPa才准拆模,而且对整个模板拆除过程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在拆除的过程中墙体不受到损伤。拆除模板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拆纵墙模板后拆横墙模板。进行模板拆除工作时,一定要先松动穿墙螺丝,然后再对模板进行拆除,避免对模板与墙体造成破坏。

6、结语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多个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体系作为承重结构,它吸收了各自的优势,可以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布局,和抗侧力性能好,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效果。因此,框架剪力墙结构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今的建筑物中。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 框架 剪力墙结构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都市的城市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高层建筑在城市土地日益紧张的今天更是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在高层建筑中, 剪力墙结构因其结构刚度大、空间整体性好, 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小, 有利于避免设备管道与非结构构件的破坏, 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1、基础部分的设计要点

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m 设一后浇带,两个月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嗣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高差的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同时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基础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做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此外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该拉通。

2、柱部分的设计要点

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以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 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楼梯间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柱内埋管,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断面不宜小于450×450,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否则梁纵筋锚入柱内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0.45La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否则在梁柱节点处钢筋太密,会导致混凝土浇筑困难。异型柱结构,梁纵筋一排根数不宜过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土浇筑困难。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以减小断面尺寸。此外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宜留有余地。

3、梁部分的设计要点

梁上有次梁处应附加箍筋和吊筋,采用附加箍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平齐。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 柱宽,并宜小于1/3 柱宽。梁上有次梁时,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上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挑梁宜做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做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而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4、板部分的设计要点

板的钢筋宜采用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相连几个房间的同型号同间距板底钢筋宜连通。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 的放大系数。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 时采用准10@200;否则用准8@200。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二、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

剪力墙结构中竖向荷载、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都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承受。所以剪力墙的布置应在满足建筑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沿结构的主要轴线, 尽可能地规则拉通对称布置。既要考虑便于梁板等承担竖向荷载的构件的布置, 又要尽量使结构刚度对称, 减少偏心, 从而减少扭转效应的影响。同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避免出现独立小墙肢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2002) 中规定: “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截面高度hw 不宜小于截面宽度bw 的5 倍。”一旦出现上述情况, 对墙肢轴压比、配筋等都有严格的限制, 设计施工都比较困难。在实际设计中, 独立小墙肢基本上可以通过合并洞口等方法消除, 或合理布置剪力墙, 使小墙肢成为墙体翼缘, 其受力状态明显好于独立小墙肢, 仅适当加强配筋即可。

2、谨慎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

近年来兴起的短肢剪力墙结构, 既有利于建筑的灵活布置, 又可进一步减轻结构自重, 比较受业主欢迎。但由于抗震性能较差, 地震区应用经验不多, 为安全起见,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2002)对这种结构作了较严格的规定。几年的设计经验表明,短肢剪力墙并不具有经济性。

3、单片剪力墙刚度不宜过大

剪力墙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延性, 细高的剪力墙(高宽比大于2)容易设计成弯曲破坏的延性剪力墙, 从而可避免脆性的剪切破坏。此外, 单片剪力墙刚度过大, 承担的水平力份额较大, 一旦破坏就会出现严重后果。同时, 墙段长度较小时, 墙体的配筋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 因此, 墙段的长度不宜大于8m。设计中, 可通过开设结构洞口将长墙分成长度较小的若干段, 洞口、连梁宜采用弱连梁(跨高比宜大于6)。

4、剪力墙结构整体刚度不宜过大

剪力墙结构刚度很大, 一般来说周期较短, 相应地震力较大,如果剪力墙结构刚度过大, 不仅材料消耗多, 不经济, 而且, 地震力过大会使部分墙肢和连梁超筋或截面不符合抗剪要求, 造成截面设计困难。一般宜控制剪力墙结构的刚度能满足位移限值要求即可。设计中, 可通过减薄墙厚、降低混凝土强度、加大洞口、减小连梁高度、窗下墙改用填充墙等措施来调整其刚度。

结束语

总之,合理的搞好框架― 剪力墙结构的设计, 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与技术经济指标的高低。在结构设计初步阶段, 剪力墙数目的合理确定, 不但可以减少大量重复工作的问题, 还可以达到经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林,于海,朱金声.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几个问题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5):46―53

[2] 胡桂燕. 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0):75―66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控制;成效

监理受业主的委托以合同为依据,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控制是监理任务的核心,从根本上讲没有控制就没有监理,控制是建设监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其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使监理控制有成效,就必须坚持控制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1 坚持控制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前提

监理程序是从监理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工作次序。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就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活动脉搏,适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监理程序可归纳为三大类,其一,为运行管理程序,主要为业主、监理、承包商二者之间联系及管理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其二,为监理内部质量体系运行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及其传递途径;会议协调;各种监理业务处理程序;资料的分类、整编、归档、各层次人员岗位职责;建设各方的关系及其处理。其三,就是围绕监理任务落实制定的外在控制程序,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进度控制程序、支付结算控制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索赔、工程变更、施工分包队伍审批、竣工验收等程序,这些程序是O理控制程序的核心与关键。

2 坚持标准化管理是做好控制工作的基础

监理项目标准化管理一般归纳为“形象”标准化管理、“现场”标准化管理和“文档”标准化管理三大标准化管理内容。

“形象”标准化管理就是把监理组织机构、监理工作宗旨、监理人员职责、监理工作程序、监理人员值班制、承包商质量体系等都要以一定的形象形式展示出来,以利从形象上就一目了然了解监理工作运行的概貌。“现场”标准化管理,就是预控、过程监控,复验和签认等都有规定程序、统一的内容要求,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相关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图表,做到每天有监理日记、每周有协调会议纪要,每月有监理月报,同时这些日记、纪要、月报都有统一的标准规格、规定的项目内容。“文档”标准化管理,包括文件归类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标准分门别类归盒归柜,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

3 坚持控制科学化才能提高监理控制水平和成效

控制科学化包括控制依据的科学化、控制程序的科学化、标准管理的科学化、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及合同管理与协调的科学性。

3.1 监理依据的科学性

监理控制成效直观表现在施工承包合同目标的实现,而合同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监理控制水平,同时取决于合同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施工承建单位完成合同目标综合素质,涉及建设各方的相互配合。监理控制的依据是监理合同和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主要反映业主给监理的授权范围、授权程度以及监理的物质基础,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度直接决定能否充分发挥监理潜在水平和能力;物质基础决定了监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投人多少与高低,直接决定监理的控制水平与成效。施工承包合同是监理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直接决定监理控制的科学性。

3.2 监理程序的科学化

控制程序化虽然能控制相应的系统的行动,但并不能保证行动内容的科学化,只有当控制程序科学化才能更好促进合同目标的实现。监理程序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按照这些程序去控制,能否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能否把各自相应系统控制起来);其二,能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同时程序所涵盖的内容要满足相关要求并具科学性;其三,是否有利于化解和转化各种矛盾促使合同双方维护合同的严肃性,认真覆行合同中的权力与义务。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一系列程序化的监控使其各项程序中控制内容满足合同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规定,使其更具科学化。

3.3 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监理的方式方法要讲究科学化。监理方法科学化包含监理工作方法和控制方法科学化。其一,监理工作方法的科学化首先表现在监理思想方法的科学性,就是要在监理实践中坚持“两点论”,用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和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用公平、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处理施工合同中发生的矛盾。工作方法的科学化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控制中分清主次,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即可迎刃而解(如制定工程质量目标控制点就是抓主要矛盾的典型);坚持严格监控与热情帮助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理方法。其二,监理控制方法科学化,主要指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强调监理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目标管理及科学化的统计资料分析,这些都构成控制方法科学化。

控制手段包括旁站监理,指令性文件,各种会议,支付手段,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工程测量,检测试验,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手段,运用这些手段时要得当,有度、合理、有效、技术先进等构成控制手段的科学化。

3.4 合同管理科学化

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进度目标和工程投资目标构成了施工承包合同目标,合同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监理在合同管理中决不能孤立偏面地追求某一方面,而忽视另外两方面,在控制中要合理、科学地统筹考虑目标的整体利益。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的项目目标控制方案,这是合同管理中最具科学化的一项工作。

合同管理科学化处理表现在:一是对合同必须融会贯通全面理解合同文件精神,在实践中及时提醒合同双方切实覆行合同;二是坚持监理决策要科学、严谨,一切依合同为依据,避免因监理决策失误引起合同索赔;三是合同索赔发生后坚持公平、公正,用客观的科学态度去处理索赔事件,既要维护业主的利益又要维护施工单位权益;四是审查索赔依据要严谨、科学、有理有据,保证索赔立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追溯性。

综上所述,控制科学化是做好控制工作的核心,只有坚持控制科学化才能不断提高监理控制成效和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