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凡卡有感范文
时间:2023-03-26 05:2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凡卡有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读《凡卡》有感作文》关键词:作文,中小学作文,优秀作文,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凡卡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经常受老板的折磨,可他还是坚强的熬过去。他多么想和家人在一起,可他不行,因为家里太穷了,养不起他,他爷爷只好让他去城市里做鞋匠,可他宁愿回去和爷爷一起过苦日子,可他的爷爷听不见。在城市里他过的更苦,经常被老板娘打,饭也没好吃的,伙计们也总是看他好欺负,老作弄他。他多么希望能够早日回家,他等着他的爷爷把他接回去,甚至做梦都梦见爷爷把他接回去。
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我希望那是个美好的结果,我希望他能够快乐幸福!看了这篇文章想起我们有那么快乐幸福的家庭,可我们不懂的珍惜,我们只要受到一点的困难就脆弱不敢坚强的做下去。而凡卡他忍受着折磨坚强的活下去。等待着爷爷可以把他接回家。凡卡才九岁就不怕困难,敢与困难战斗,而我们当然也不能输给一个小小而勇敢的凡卡拉!
我们因该学习凡卡勇敢的面对,而不是萎缩。让我们一起面对困难勇敢的战斗吧!
篇2
九岁的凡卡•茹科夫,被送到鞋匠家做学徒。本来是去做学徒的他,希望能在莫斯科过上好日子,能养活与他相依为命的爷爷。谁知当时的社会黑暗,像凡卡这样的穷人,根本没有一点的立足之地,老板和老板娘把他当作畜生来看,有事没事都要打他……甚至连狗都不如!凡卡是多么的可怜!他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可是他没有办法,于是就开始了惨绝人寰、惨无人道的“学徒生活”……
他再也受不了了!就写了封信给他的爷爷,希望爷爷能早点接他回乡下,早点离开这个使他变得连狗都不如的地方!把信寄了出去后,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可这只是他美好的愿望而已,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
与他相比起来,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的幸福!凡卡的“学徒生活”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一个九岁的孩子,已经学会出去赚钱打工,而我们却整天坐在沙发上、电视机前、电脑桌上悠闲的玩;一个九岁的孩子,这么小就没有了父母,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啊!他那幼小的心灵怎么能承受得了这么巨大的痛苦!而我们呢?还整天躺在父母的怀里,要什么有什么,要怎样就怎样。
篇3
《凡卡》这篇文章是一个感人心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为文中九岁的凡卡感到愤愤不平。
本文主要记叙了九岁的凡卡在鞋匠那里做学徒时,写信给爷爷倾述三个月以来,自己如何被黑暗势力所欺压,并恳求爷爷接他回去。但那不详的地址和没有邮票的信封使得凡卡的希望只能化着泡影,无法实现。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许多。在那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小凡卡忍受着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没有父母的疼爱,整天遭到黑暗势力的虐待,挨打、挨饿、挨冻成了家常便饭。在沙皇的统治下,人们善良的心早已扭曲变形,早已沾上了污垢,变得自私自利。在沙皇统治的强行压迫下,一个狗咬狗、人剥削人的不合理社会制度“诞生”了。小凡卡他那悲惨的遭遇,不仅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人性丑恶的一面,还反映出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和凡卡相比,我们今天的生活与他有着天壤之别。一日三餐吃得饱,穿得暖,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在家里受到爸爸妈妈的呵护,爷爷奶奶的照顾。而凡卡什么也没有,他悲惨的命运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学习完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篇4
铛——铛——铛……挂钟敲了十下,夜很深了可是我的心潮像大海一样翻腾着,久久不能平静。我一遍又一遍读着《凡卡》这篇课文,泪水不禁悄然而下。
凡卡是一个九岁的小男孩,九岁的时光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啊!可是凡卡,却被送到了鞋匠那里,过着非人的生活。鞋匠铺的人都打他,他一天只能吃到少的可怜的一点面包和一口就能喝完的一点稀粥。他每天晚上都睡在过道里,还得给老板的小孩摇摇篮。最可怕的是,那里没有一个人关心他,疼爱他。无奈之下,他只好给他的爷爷写信,求爷爷接他回去,他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这封信上,可是没读过书的凡卡,没在信上帖邮票,没写清地址就满怀希望的把信塞进了邮筒,怀着美好的憧憬睡熟了……
和凡卡相比,我们实在太幸福了。每天清晨,我们伴着小鸟的歌声去上学,当晚上回家时,妈妈总是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关心着我们。凡卡的遭遇令我十分同情,同时,又由然而生出对旧沙俄吃人的黑暗社会制度的无比憎恨。当时的社会多么丑恶呀,人与人之间的高低贵贱有着明显的区分,有钱的人拿没钱的人当下人使唤,就是凡卡这样的儿童也不能幸免。有钱的人可以随边使唤没钱的人,就算杀了那些人,也不会有人过问。到处都充满了铜臭味,而美丽,善良,欢乐,纯洁…… 这些美好的品德全都被扼杀了,到处都是贪婪,凶恶,自私,悲痛。金钱和权势统治着一切。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维护美好的品德,赶走丑陋的思想,让人间充满爱,充满和谐,充满欢歌笑语!
篇5
——读《凡卡》有感
富饶、先进的地方都是有钱的,有权的人的,而那些贫穷落后的地方总是穷苦人民的,穷人要受富人的压迫,富人贪婪地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你可以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吗?你要在以大欺小的人吃人的社会中生活吗?今天我又重读了《凡卡》一文,脑子被这几个问题困绕住了,眼前出现了一个个情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求爷爷他回到家乡,凡卡挨打、挨饿、挨冻,而且是经常性的。
凡卡生活的这个社会实在太黑暗了,而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不光有吃有穿,还能念书。每当我们享受着幸福的每一刻,应该知道这种生活是和凡卡一样的人最渴望得到的,我们拥有的幸福也是他们得不到的,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人的苦,那些人的泪。
在黑暗社会的阴影下,那些贫困的人只得受着无情的折磨和压迫。他们的生活让人心酸。资本者们却风流倜傥的活者,让那些可怜的人们去满足他们,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是多么无耻的行为啊!泪水一次又一次滑过穷人那憔悴的脸颊,忧伤是他们唯一的心情。
幸福的我们是无法体会到他们内心的痛苦,只能是默默为他们祈祷。
篇6
每个人都有一样财富,无论是贫贱、富贵,都有这样珍贵的财富——时间,时间是公平的,它平均分给每个人;时间是偏私的,“多”给那些用功的人;时间是平凡的,有些人是虚度光阴;时间又是宝贵的,有些却用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就看怎样去利用时间。
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的果实,懒惰者只能让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时间是一笔财富,但财富却不能买到时间。利用时间者会得益,而虚度光阴者只会对自己有害无益。如果时间不珍贵就不会有诗人赞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大家应该都听过“时间老人”这个故事,那就更加珍惜时间。看到满头银丝的老人赞叹着时间的短暂,还看到一头黑发的少年贪玩享乐,你是否有一些感受?随着时间,也可以积少成多,例如,银行存款,日积月累,钱就会有利息增加,也会越来越多。但如果借高利贷那就要还更多钱。
当早晨一缕阳光照进,你是否应反省自己有没有虚度光阴,时间像一只小鸟一去不返回。今日,有人硕果累累,有人满头银丝却一无事处,有人血洒枪前,为国捐献,有人仍虚度年华,贪图享乐。这些结局都是由他怎样对待时间引起的。就像在山谷里喊一声,那山崖对面也会回过来一声。你怎样对待时间,时间也会怎样对待你。
篇7
悲剧性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源自它字字润情、句句含泪的语言符号。正是这些蕴含“悲”情的语言符号使学生受到了巨大的情感洗礼。讲读这类课文时,教师必须紧紧抓住文中的语言文字符号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品词酌句,感受悲情
以教《凡卡》为例,在引导学生理解凡卡“控诉悲惨苦难的生活”这一内容时,可以启发学生抓住课文几次出现的“带我离开这儿”和“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等等语句去思考:凡卡为什么那么迫切地要离开鞋匠家?他的生活真的连狗都不如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然后指导学生理解和有感情的诵读下列重点语句:①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②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③老板随手捞起一个家伙就打我;④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这样,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凡卡所受的痛苦,适时地激发了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恨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热爱。
(二)品读交流,感受悲惨
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小学阶段以人文性为主,工具性为辅,是印象感的培养,小学语文应重视品读。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先出示了两个阅读提示:①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②画出相关的词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留给学生精心悟读的时间,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感悟。在静读的过程中,学生有的脸色变凝重了,有的眼睛湿润了,有的拿着笔在书上勾勾画画,学生在静心悟读的过程中,在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悲惨,有了迫切交流的愿望。本文来自于《语文学刊》杂志。语文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二、从对比手法入手,体会“美”与“悲”
篇8
《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是欧美侦探小说的早期经典之作,它以跌宕起伏的情节,缜密的逻辑推理,细致的心理分析以及福尔摩斯这个家喻户晓的侦探形象,打动着我的心。
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引起广泛的欢迎。这就不单单因为故事情节的吸引人,而是通过侦探小说揭示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并在艺术上开创了侦探小说的流派。他取得的文学成就,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把社会犯罪与政治制度、道德观念结合起来。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从多侧面反映了英国社会存在的问题。《血字的研究》、《四签名》揭示了英国对印度的侵略与掠夺;《布鲁斯——帕廷顿计划》反映了欧洲的间谍案。而《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六座拿破仑半身像》都涉及到图财谋命、作恶行凶,其他如巧取豪夺、通杀、背信弃义、贪欲逞凶、专横跋扈、尔虞我诈……这些犯罪现象,无一不与政治制度的黑暗与道德观念的败坏有关,柯南道尔还揭示了法律存在的种种漏洞与不合理,以及警察厅的无能、愚蠢与昏庸。由于这类作品宣扬了人道主义、善恶报应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想主义观点,无疑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也充分显示了柯南道尔进步的人生观与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二)塑造了鲜明的文学典型。柯南道尔的作品成功地表现“文学是人学”的观点。他笔下的福尔摩斯,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私家侦探,他脚踏实地地生活在英国社会中。
(三)创造了侦探小说的严谨结构。侦探小说最易犯的败笔是案情看来神奇,但缺乏逻辑推理.常常有“神来之笔”,结果让读者在回味中感到案情的不可信。而柯南道尔的70部侦探小说都建立在逻辑推理上,他善于在构思和布局上埋下伏笔,使整个故事更加曲折离奇、引人人胜。
(四)在情节和语言方面,形成了侦探小说独特的风格。读柯南道尔的小说,最初吸引读者的是离奇与神秘的感受,几乎每一件案子的发生都是不可思议的,在案件的发展中。又有许多变化,令人目不暇接。
正可胜邪,人皆懂之。这个道理在书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侦探小说中的作案者无论多狡猾、多狠毒,总逃不过福尔摩斯锐利的目光,与他出色的推理能力。世界上,总有像福尔摩斯一样为社会伸张正义的人。假如你犯了法,做了不道德的事,即使你有着高超的智慧,但你的邪恶也会出卖你,暴露你的一切。你逃得了一时,也逃不了一世,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绳之于法便是你的下场。
福尔摩斯的正义感使我佩服,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更让我肃然起敬!每接一个案子,福尔摩斯都会倾尽全力去解开谜底。其间不仅有案子本身的离奇,还有作案者的干预和阻止,被邪恶冲昏头脑的他们甚至想要结束福尔摩斯的生命……当我们欣赏福尔摩斯的精神之余,别忘了,要成功,总该从坚持不懈开始,也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带领我们走进胜利的殿堂!
读了《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感叹之际,我在心的底层也埋下了理想的种子——要当一个坚持不懈为社会伸张正义的人,使世界少一份罪恶,多一份友善……
篇9
写作与阅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紧密,写作可以促进阅读,当我们写作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就要从阅读中解决这一问题。阅读是写作的开始,只有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好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时,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有侧重地进行写作教学。阅读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只有加强阅读,才能加深对课文的了解,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才能领会文章的写作技巧,才能更清楚地知道文章的写作特点。在阅读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使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呢?
一、阅读课文根据写法仿写
小学生刚刚接触作文时很难下笔,不知道如何写,那么仿写就是一种好方法。语文的阅读教学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但在阅读中掌握知识,还要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让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基础。写作其实是一种表达,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用文字代替语言表达出来。在基本了解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进行仿写。例如,在《开国大典》一文的学习时,先理解课文内容,本文写了“典礼”“会场”“阅兵式”“游行”的场面,再了解作者在描写时运用的手法,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描写一个类似的场面。例如,一次运动会、一次演出等。通过模仿,学生很快完成写作,并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阅读课文写读后感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与提高阅读有效性,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先是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再从深处挖掘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对课文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最后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对写作有一定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与表达欲望。写一写对课文的感想,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三、对课文进行改写
很多课文内容丰富,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也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同的想法,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提出假设,如果课文中的故事发展不是这样的,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局。通过改写,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思路得到拓展,写作水平得到提高。课文的内容本身就是学生写作的一种资源,通过阅读,把课文里的语言、知识等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在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有话可写,有感可发,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改写不仅在内容上,也可以在形式上。例如,把诗歌写成记叙文等,这些都是锻炼写作的好方法。
四、根据课文留白进行续写
很多课文在结尾让作者有一种言犹未尽的感觉,学生不但还想读下去,还要对后面发生的事情进行想象。这对学生写作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以对课文进行续写,让学生做一个导演,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安排故事情节。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时,课文的结尾是西蒙死了,那么,接下来,留下的两个孩子是如何成长的,有什么样的结局。在《凡卡》一课的教学时,通过阅读与图片进行结合,了解凡卡悲惨的命运。文中有一个片段说的是主人公怕信被退回鞋店,正好落在老板的手中,那么,接下来老板会怎样对待小凡卡,小凡卡的爷爷知道了小凡卡被老板虐待致死,来讨一个说法,会有什么的后果。如果是另一个结果,小凡卡成功地逃出了鞋店,他接下来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能找出很多的“假如”,引导学生想一想,写一写,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把情感投入到写作中去。
篇10
一、文本的刺激
首先要用文本,包括使用声、光、影像等多媒体课件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其激动,引起儿童强烈的心理反应或情感变化,产生朗读的冲动。怎样用文本来刺激学生呢?我们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研究成果,把语文的刺激分为四项目标:
1.知识的刺激。知识刺激,包括字、词、句、文章、写作、文学常识。“诗眼”“句眼”,行家称之为“响字”,是作者炼字的着重点,我们可以理解为关键词句。一般七言诗第五字要响,五言诗第三字要响。比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花、压、时、恰”等都是“响字”。诗人就是通过这些“响字”烘托主题思想的。学生通过文学常识“响字”的刺激,朗读起来自然感情充沛。
2.技能的刺激。技能刺激,包括对文本的认知、理解、信息提取、推理、综合概括、语言应用等项目。学生对文本的认知、理解到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不会错位。朗读《白杨》一文,有的同学把朗读重音落在“生根、发芽、枝干、风沙、雨雪、干旱、洪水”这些词语上,给听者的感觉是作者在描述白杨的生存环境。有的学生把朗读重音落在“哪儿、不管、总是”这些表示条件关系的词语上,给听者的感觉是作者在强调“在任何条件下结果或结论都不会改变”的决心和持续不断、坚韧不拔的精神。学生读懂了作者这句话的意思:托物言志,借白杨而赞美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人。
3.能力的刺激。能力刺激,包括词汇辨析、语言理解、人际理解、逻辑分析、自我认识等内容。即使一个感叹号,因为语音目的、感彩不同,朗读的语气也不同。比如《凡卡》,当读到“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这些表示赞许、高兴的语句时,读到句子尾部就要用既强又高昂的语气,语调趋于上升;当读到“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我再也受不住了”“要不,我就要死了”这些表示悲痛、惋惜的语句时,则要用下降、低沉的语气,语调趋于下滑。心情愈悲痛,愈惋惜,下降的幅度就愈大,尾音适度延长,表达的感情就愈淋漓尽致。
4.情感的刺激。情感刺激,包括对文本的态度、思想、道德、精神、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朗读首先要把思想情感准确地定位在文本表达的格调上。朗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远隔85年之久,朗读起来总是情感不到位。我及时地进行情感刺激:介绍课文背景,补充的革命史料,安排观看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铁肩担道义》情感刺激准确了,学生就绘声绘色地、淋漓尽致地朗读出了课文蕴含的丰富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情调的反应
1.情调,文本刺激的效果表征。情调反应是文本有效刺激后学生产生的情感倾向及朗读活动。
为什么“不同的情调会产生不同的朗读情境”?因为情调是“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是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这就是说,“情调”既指“主观因素”,同时也指“客观存在”。在朗读教学中,“情调”与“情境”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本描绘的“情境”会刺激学生的朗读“情调”;学生的朗读“情调”又反映文本描绘的情境、景象,这种朗读情境或热烈、或低沉,完全是学生的情调反应。
2.情调,产生朗读的冲动。情调会产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冲动。比如朗读《鸬鹚》,学生总是读不出“渔人只要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一句的思想感情。我让学生联系驱赶家禽的生活实际,看看哪些词可以替换“抹”。学生通过一番品味,觉得用“撵”太野了,用“赶”太狠了,用“吆”太俗了,用“驱”太雅了,只有用“抹”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渔人又要鸬鹚下水捕鱼,又不能惊吓、伤害到它们的细腻感情。学生体味到了“抹”字的感彩和在语言环境中的具体意义与特殊作用,朗读起来感情自然就到位了。
总之,只有朗读的逻辑起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能定位准确;只有朗读的逻辑起点高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能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