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4 15:3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

语文,不仅仅可以让人学识丰富,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涤荡人的灵魂,塑造人的修养,所以语文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其他科目所无法比拟的。语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的,尤其是那些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生活的思索.正因为此,语文成了各个阶段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迅速形成的时期,求知欲强,对外界的环境也非常渴望,而语文中很多寓意深刻的篇章都可以对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很人的满足,而且语文有的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多方而的原因使得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学生都是被迫走进课堂,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可言,因此,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思路迫在眉睫。

一、创新课堂组织与设计方式,提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场所,是目前阶段教与学最为集中呈现的地方,因此课堂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教学,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而且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是处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

一般来讲,学生是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完全服从教师。而伴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学生的思路也在改变,他们渴望自主,以及丰富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其实,课堂组织形式怎样才算有效?没有一个固定答案,是不是只有课堂安安静静,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课才算有效?未必、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迅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组织形式,就是有效的。

例如:把班内的学生按照智力程度、学习爱好、性格差异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按照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语法兴趣小组、占文兴趣小组、诗歌兴趣小组等。让同学们定期自己组织课堂,每小组组织一次,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初中学生又处于一个非常渴望被关注的年龄段,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一下子都会被发掘出来,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创新教案设计方式与思路,推动学生参与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主要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不管什么类型的教案,针对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学生,因此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很乐意学习,这是教案设计的难点所在。以往我们的教案都是按照人纲设计的,基木上是固定的模式,而且是自己设计,有的教师还不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教案。

其实,教案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教和学的过程更加有效地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案的设计,让学生提出他们公认的最喜欢的案例,或者最喜欢的学习方式,然后整理和加精。这就好比教师提供毛坯房,学生们选择房子里而贴什么颜色的壁纸,当然什么颜色的壁纸都不影响居住功能,但是而对人家都喜欢的颜色必然会心情愉悦。因为与学生年龄差距比较人,教师难以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所以由学生民主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习非常有效的。

三、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与方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对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一方面要潜心研究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使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实际状况,尤其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和理解分析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分层目标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以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应性。

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具有立体性,有没有体现能力、知识、与情感三位一体的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应性与全面性的反思, 有助于教师在卜一步的教学中确定更科学、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

四、教师要反思教学评价内容是否全面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都是以测试的方式进行。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采用试卷分数这一单一的标准,然后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是不全面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反思教学评价的内容是否存在单一性的问题,不仅要从卷面分数这一量化标准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语文能力方面,侧重朗读能力、普通话发音、汉字书写等语文基木功,对这些基木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取等级制的方式。

另外,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如何、投入程度如何,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兼顾的内容。通过全方位、科学的评价,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进一步优化评价模式。

五、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组织得是否科学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上的过程是核心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回过头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还要坚持教师灌输的单向模式,是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

另外,教师还要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存在形而上学的教改倾向,如合作学习小组作用发挥不够深入、存在形式主义、思考提纲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难度过低等,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有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手段运用得是否恰当、有效等方面展开分析,以便寻找到教学组织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中讲行弥补和优化。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动态生成;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师生不同生活体验和文本之间的碰撞摩擦、融合生成的过程,是激情和智慧碰撞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本文旨在阐述当下初中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现状,并就怎样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初中语文动态生成教学的方法提出对策。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现状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然而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对“动态生成”内涵的不理解,导致一些无效的生成对话,在课堂中教师平常都习惯于自己泛泛叙述,学生被动接受,在课堂中缺乏必要的互动氛围。教师只拿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情况来评估学生对于当堂功课的掌握程度,在课上并不清楚学生是否立刻记住所学内容了。这无疑不利于教学成果的得到和效率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要敢于突破陈规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采用另外一种更加新兴的、对学生熟练掌握语文知识更有帮助的模式。动态生成教学策略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模式,教学设计同时也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让教学尽可能的在预设之内生成,在一般情况下,做到教学目标基本不变,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基本不变,在此为前提,改变教学方式,这是实现教学动态生成策略的重要步骤。个别时候教师也在用动态生成策略教学,但因为“对话”的内容无意义,并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是复杂的,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的变化,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机智中生成。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学策略的实现方法

1.明白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后,教师更容易提出切实可行的动态生成教学方法。平时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要寻找动态生长点。新课标更加明确规定初中语文教学要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对他们今后终生受用。的确如此,课文中包含的时代精神、人生智慧、人生价值的感悟和知识、技能的生长点都可以成为新的动态生长点。

2.动态教学要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研究为特征,以对话为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讨论,逐步领会语文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比如初中语文教材有余光中著名的新体诗――《乡愁》,教师可假设让学生扮演当年离开大陆去往台湾的人们,经过几十年分别,问学生其中的心路历程或感慨。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一个小组分别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完成后,站在同样的立场和角度,再补充或者交换自己的意见。比如有的同学说:“与大陆的家乡分别这么多年,不能回到故地与家人团聚,肯定会弥漫哀伤的惆怅”,教师接着站在平等角度说:“去台湾的同胞也就渴望祖国早日统一,这样就会早点回家了。”这样就会把整个问题更加完整,凝聚大家所有人的思想,把语文教材中的整篇课文讲好、学好。

3.动态生成教学策略也要克服无意义、无效的“对话”。比如在讲初中语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教师与学生进行下列问答:教师:“这篇课文作者是谁?”学生:“吴敬梓”。教师:“吴敬梓是哪个地方的人?”学生:“安徽全椒人。”教师:“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小说家?”学生:“清代”。教师虽然也注意在讲授课文前创设动态生成教学情境了,但因为这缺少视界的融合、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的问答式对话,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也缺乏自我反思和相互唤醒。这背离了课文中心思想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4.动态生成教学策略的实现要切实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虽然动态生成教学的发挥要靠教师引导、组织,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才是动态生成的主体。教师应注意采用发问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迂回”战术,从问题的侧面入手,引领学生在更宽泛的层面上思索问题,这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不易形成思维定势。例如学习初中课文《孔乙己》时,教师给出这样两个问题:“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第一个问题与情节结合,学生会关注人物悲惨命运的自身和社会原因,照顾到学习因素;第二个则从表面“责任”的追究入手,更多关注情节,通过对作品表象本质的分析,最终解决核心问题。同时正确的引导学生鉴赏,分析文字作品,而不是机械地贴上“标签”,这样的问题将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动态生成策略就是让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走向生活,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从主动学着会“说话”。任何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该参考、实施这一成功、全新而又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克服动态生成策略实现中的突出问题,这样方能在有效的动态生成中净化和丰富学生的心灵,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潘振宇,陈其光.怎样针对维族学汉语的特点进行教学[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2]王增v.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尝试[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篇3

【关键词】国培;经历;感受;收获

我从2011.10.至2011.12.参加了2011年“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参加工作二十几年了,初次参加国培,我感受颇深,收获也很大。

首先,自从注册成为了玉林市初中语文二班的一名学员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下载了 “广西初中语文学员学习计划”,并打印了一份下来,然后按照学习计划里的各项安排,在工作之余,认真地坐在电脑前,开始学习。领略国培的魅力,而且按计划周密完成了学习任务。

其次,参加国培,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参加的是初中语文的培训学习,学习了七个课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初中语文应用文写作与评价》、《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与评价》、《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初中文言文教学与设计》、《初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这些内容,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每个课程,里面都有详细的培训安排,还配有视频,清楚明白。学习过程中,我经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这些课程,直接涉及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让人受益匪浅。

1.先说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这个课程里,我感受最深的是里面讲到的作文修改这一块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在班级论坛上发了帖,和学员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我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从我从事语文教学这些年来有限的经验中我觉得,学生学会了修改作文,或互相修改作文,既可以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我是我们学校现在一个语文课题的负责人,其中《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课题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于是,我除了深入钻研有关修改的知识,和学员一起讨论。还把课程中作文修改的原则等相关知识摘录下来:如在原文上修改的保持原意、语言表现力的文从字顺、内容和结构的调整要注意表达顺序等。并及时把学到的理论有效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上,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也算是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添砖加瓦。关于写作修改,我记得在完成国培作业时我特地提到这一点,并表示从实践中可知,懂得修改的同学,不单写作能力强,语文成绩也会提高。我还就作文修改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疑问。事后我看到了辅导员的留言,意思是可以从写作的要求出发等。对于这,我是非常感激的。是国培,让我学到了我迫切需要的知识,并帮助我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2.除此之外,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尤其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个难题

在学习中,除了初中阶段重点的记叙文,应用文和议论文是个难点。有些农村初中生连写个请假条都错漏百出,确实需要我们老师加强指导。我感受较深的还有课程中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应该说,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文言文可以陶冶情操,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精神品格,化文化精华为学生的人格力量。通过这次国培,我认真学习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设计,丰富了文言文课堂指导模式的应用,如朗读感知、疏通文意、理解主旨、鉴定感悟、积累迁移等。经过我认真的学习,在完成相关作业,自己提交一份教学设计与反思的作业时,我精心设计各环节,结果在这一项作业中我得到优秀,取得该项作业满分的成绩。也使我在教学中有了借鉴。国培,真的让我受益良多。

3.另外,我还要谈谈《初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这门课程对我的启示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演绎情境;音乐情境

一、引言

“让初中生能够在生动完美的情境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是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在教学教法丰富多元的今天,采用单一的讲授法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已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对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也十分不利,因此,探究一种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情境创设模式,对于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将有着积极的作用。以下,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具体谈一谈初中语文课堂情境教法实践的思路。

二、情境创设教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一)以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北宋教育家张载亦说过:“读书要先学会疑,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基于疑问的情境,乃是启迪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手段,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当然,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十分多元,而我则比较青睐以“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方法。

例如,《老王》为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课文,由于整篇文章涉及到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而00后的初中生对那个荒乱的年代并不了解,一味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起到的效果并不佳。为优化教学效果,在课堂开始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反映那个年代历史事件的纪录片,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引领所有同学精读课文,并创设问题情境“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吗?”“为什么作者觉得没请老王坐坐喝口茶水很抱歉?”……由于有了之前的视频背景做铺垫,同学们的思考变得有的放矢,教学的针对性自然十分强,效果自然不同凡响。

(二)以演绎情境激发学生创造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活动是认知的源泉,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单一的情境创设,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教师应充分应用上述理论,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到情境学习的乐趣,获取语文知识的精华。

例如,在教授《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传统模式下,很多老师习惯性采用讲授法设计课堂教学,该种教学模式比较成熟,但缺乏新意,十分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则创设了一种“分组演绎”情境,取得了不俗的成效。首先,我采用传统讲授法,为全班同学分析了整篇课文的内容。其次,我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结合所学内容,以演绎的形式表述课文内容,由于该种方法十分新颖,大家的兴趣立刻被激活,纷纷着手准备,组内开始探讨,分配角色、剧本撰写、表演套路等讨论活动十分激烈。最后,当各小组准备完毕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孔乙己演绎报告会”拉开序幕,大家纷纷发挥想象,尽情表现,话剧、舞剧、哑剧等形式层出不穷,很多同学的表演极富创造力,课堂氛围被瞬间激活。

(三)以音乐情境带给学生享受

我国著名音乐家洗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乐既有如此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何不借助它的魅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让孩子们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听觉享受呢?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以音乐作为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子,创设一种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播放了瓦格而纳《四季组曲》中的春部,整首曲子播放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春天到来时,自然界中的变化,在美妙旋律的刺激下,全班同学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魅力,激活了学习的兴趣因子。而在《观潮》一课的教学中,我则为全班同学播放古筝曲《战台风》,激昂进取的旋律立刻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在音乐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体会潮水的奔腾、汹涌,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借助音乐旋律,体验到了听觉艺术的享受。类似的课文案例不胜枚举,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并借助音乐营造听觉情境,课程教学的效果势必完美。

三、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教学优化的思路

(一)教师:需提升自我的教学素养

教师,是初中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教法教学的设计者,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法而言,情境创设教法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设计步骤更为繁杂,且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想象力,创造力,因此,为使情境创设氛围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加完美,教师应在掌握传统讲授教法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情境教学法的新理念、新套路。一方面,要积极参加有关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培训、讲座,与这方面教学的专家学者积极交流,汲取语文情境创设教法的新元素。另一方面,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课本内容,多用、多想、多反思情境创设教学,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情境创设教学素养。

(二)教法:需不断创新引入新元素

为保证情境创设教学的新鲜活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引入新元素。在具体的教学中,各级语文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在情境创设教法中,结合学情、生情、教情,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反馈等方面入手,创新教法的新内容,在使情境教法完善优化的基础上,为情境创设教学融入新鲜血液,不断吸引住学生对情境设教法的兴趣度,激活语文课堂。

四、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创设情境,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有效的策略,本文仅提出了三种具体的教学实践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情境创设教法的关注,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算完善情境创设教法。

参考文献:

[1]张广斌.教学情境研究:反思与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11(20).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历来是初中教学工作的重点,但自实施语文教学改革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一直是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语文课堂低效的原因,试图找到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并提出集中可能的改革实践路径。

一、初中语文教学低效原因

新课程倡导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提倡建构性教育教学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生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然而,基于教育的总目标是促进一切个体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内涵、还有新课改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素养的解读,再结合实际的语文课堂就会发现,在语文教学的实践层面远远未能实践这些符合教育本体价值追求的新课程理念,许多原本很理想的理念仅仅流于形式。[1]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低效问题的产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归因:

第一方面,教学目标模糊,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教学目标狭隘化、泛化和随意化。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具有工具性,同时又具有人文性,因此,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者密不可分。 可是,如今面对升学压力和分数成败论的影响,许多教师和学生不得不舍人文而重工具,通过对语文课本中的优秀文本的阅读、欣赏甚至逐词逐句的分析来提高应试能力,过多地注重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于是教学目标中更多地强调对字词句或中心思想、主要内容的掌握与理解,逐渐偏向于工具化、机械化、标准化,导致审美趣味、人文精神的坠失。第二,教学内容失调。语文教材追求的是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协同互补。 教材通过一些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优秀文本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并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三,教学方法守旧。现今的语文教学方法存在文本解读生硬、师生缺乏对话、师生沟通互动无效等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育须返璞归真

要顺利推进初中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育的效率与质量,必须反思过往,汲取教益,立足母语,回归传统。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除去社会意识形态带来了一些思想糟粕外,整体上是健康、成功和优秀的,这有张志公先生《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为证,张隆华、曾仲珊、顾黄初、李杏保等一大批先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也足以说明:古代语文教育是我国母语教育发展的历史源头,也是当今语文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否定这个历史源头,排斥这个逻辑起点,就是割断历史,说得严重一点,叫作“数典忘祖”。

诚然,继承传统,不能拒绝改革创新;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传统。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改革创新,既有自身的革故鼎新,又有对外的引进吸纳。语文独立设科110多年来,我国的语文教育一直处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之中。且不说废科举、兴学校,也不说用白话取代文言,单说推行新式标点符号、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实施汉字简化这样一系列的具体成就,都是我国语文教育立足传统教育基础,吸收国外先进经验,进行改革创新所取得的伟大成果,但是吸纳外来经验必须植根本土实际,不宜简单舶来,更不能照抄照搬,否则也会难结善果。远如道尔顿制,后如汉语文学分科,近如“成长记录袋”即是;就像简化汉字第二表,也是起而草率推行,继而宣布作废。因此,要将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的理念下继承传统。与其他领域相比,语文教育更要固守优良传统,审慎引进吸纳国外经验。我国的语文教育毕竟是以汉语言教育为主的中华民族母语教育,它的民族性、本土性、传承性是非常突出的。返璞归真更多的是发掘传统精髓,回归优良传统。

三、探索一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 InvertedClassroom)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上讲授知识、 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而言的。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微视频以及拓展学习材料,完成进阶作业、 参与在线讨论等基本的教学环节;课堂中,教师任务在于解答学生问题、 订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这一教学模式翻转了教育理念、 课堂时空、 教学结构和师生关系,为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

课程要实现育人效能的最大化,课程传播的媒体与形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语文课程内容都是以平面、 一元、 静态的方式传递给学习者,这导致教学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寄托于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上的探究,使语文课程凝聚了更优质的文、 图、 音、 视频等多种综合表现力,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断趋于富媒体与多形式无缝连接。同时,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上的探究和运用,将引发学生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变化,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 空间和技术支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把语文知识的传授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与运用则在课上完成,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这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四、结语

总之该模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具有实用性。该模式在设计上考虑适应课改教学要求,也吸收了传统模式的优点,不盲目套用,不强求形式的花哨。2.具有操作性。“翻转教学”教学模式结构严谨,环节简明,易于理解,便于把握。3.具有创新性。本模式借鉴和吸收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优化组合,与时俱进。4.具有灵活性。由于模式实用性、操作性强,在实际运用中展现灵活性。

作者简介:陈思帆(1976-),(汉族),湖南衡阳,湖南省衡东县吴集镇中心学校,本科学历,教师,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篇6

一、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的内涵

著名学者乌美娜教授给教学设计下过定义:“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此外,国内外学者还分别提出过很多诸如“方法说”、“技术说”等观点,众说纷纭。从总体上讲,大家更多的是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来界定教学设计这个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符合我们今天课改要求的教学设计呢?我认为,语文教学设计属于学科教学设计,它是从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按照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和优势,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所作出的一种策划。综上所述,并且参考国内外学者有关教学设计的论述,我将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的内涵定义为: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兴趣和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核心,以获取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进而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发展智力与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而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所作出的一种策划。

二、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语文实践课的内涵和属性的阐述,我们知道,在语文实践课教学中,突出的是实践性和实用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的设计常常违背了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致使语文实践课教学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在现实教学中难以切实执行。因此,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的工作状态,理清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与阐述中存在的问题,再依据科学的教学设计模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当前语文教学界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和阐述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上存在偏离重心的现象。首先我们要认同这样一个观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语文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本身就带有综合性质,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来进行。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综合性”的体现上出现了偏轨现象,一味地大量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异化为“史地学习、政治学习、生物学习、音美学习”,甚至是“班会活动”等,从而改变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综合性”的性质。

二是在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上存在“去语文”的现象。语文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这是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中应首先澄清的问题。我们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属于语文学科的一种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有机构成,它旨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其“语文”的学科性质是不容改变的。以往的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任何“去语文化”或“泛语文化”的倾向,都是背离这一根本点的。

三是不能充分体现语文实践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语文实践课的设计在实践中存在着教师缺乏“过程就是目标”的意识,以致于“学习伙伴”的角色扮演不到位;过于追求最终成果交流,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以致于课堂呈现方式单一等问题。

在课堂呈现方式上,目前我们所见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大多为 “教师开场白——学生主持活动——教师评价小结” 这样一种固有模式,除了在主题内容、活动形式上有所差异外,既观察不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体现不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课堂模式陷入一种单调乏味的怪圈,形成了新“八股”课

三、解决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问题的对策建议

首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还要加强过程性引导和基本方法技巧指导(如何从报刊、书籍、电脑或其他媒体中获得有关资料并分析整理;如何做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如何查找资料、引用资料;如何确定选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如何开展调查访问;如何展示学习成果等)。

其次,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大社会实践的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别于一般的课堂学习。它所面对的不只是课本和学科知识,而是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内容,同时也构成了他们个性发展的世界。因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实质上是把学生带入怎样的一个世界里去成长,其内容的取向不宜过窄。

第三,在教学设计中应坚决保留语文的学科性质。“语文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在学科内部本身还是跨学科的学习,无论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无论采取哪些方式,落脚点都应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另外,还要注意一下资源的利用:

1、 学校资源的利用。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藏书,画册,音像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校园文化环境,等等。

2、 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 自然、社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育人才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风情,社会文化等等。其中社会文化可以有文化艺术场馆(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化艺术设施(如布告栏,黑板报,读报窗,宣传廊等),文化艺术环境(如建筑雕塑,园林花卉。标牌广告,书画走廊等)。

篇7

一、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根据教科室的统一安排,本学期全组教师都参加了校本培训活动。主要的内容有:组内公开课、试课、专题讲座。开课教师都能认真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并有层次性。课后我们能及时安排交流、反馈。每次都有主评、记录。郑兴利、林丽丽、孙启会等老师的课受到好评。汤志凡、余秋莲老师的新授课别出心裁。缪招娣老师做专题讲座。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此外我们还分备课组组织了集体备课活动,针对疑难课、专题复习课等不同的课型。由主备教师主讲,其他老师参与研讨。研讨中我们进一步明晰对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和复习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我们还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专题培训。每次模拟测试后我们组都能及时做好交流、总结,对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下阶段的教学进行反思及改进。

二、以语文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语文组老师积极参加县市级教学教研活动,如xxxx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复习会议,县xxxx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复习会议,县xxxx年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提高班活动。县九年级质量分析会议等。会后我们都能及时探讨、交流,针对不同的课型,及时反馈,不断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参加各类教学评比,成绩显著。

本学期我组郑兴利老师、缪招弟老师、孙启会老师参加县初中语文教师素养比赛荣获二等奖,童小燕老师的论文《立足校内,内外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途径的探索》荣获县三等奖。

四、及时开好学生座谈会,了解学情和学生的需求。

本学期进行两次学生座谈,主要针对学生课堂学习、作业及考试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了解。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考前心理等问题。另外要求学生对本班语文教学提出建议和意见。大部分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我们能及时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以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予以解决。满足了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进行教学常规检查,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篇8

[关键词]生命课堂;意义;问题;策略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日常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的学科,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我们就要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它展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文化的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初中语文生命课堂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能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往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解,很少有主动参与的机会,然而生命课堂的构建,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了主动的参与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钻研。

2、有利于实现课堂生活化 。

生命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实现语文课堂生活化,拉近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与生活中各方面的联系与沟通,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满足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3、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

生命课堂是充满情感的课堂,它的构建有利于师生情感的迸发,让学生在这种情感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与创造力。

二、语文生命课堂的问题研究分析

1、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学习效率低下。

一直以来,学生的学习行为都缺乏自我控制,学习材料靠学校来提供,学习目标靠教师来确定,学习任务由教师来安排,学习结果靠每次考试来评价。学生个性意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即使找到自己的兴趣,也不能自主培养,更谈不上发展自己的特长;参与意识的缺乏,使他们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听讲和记录,很少自主探讨与积极思考;问题意识的缺乏,使他们把学习仅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会主动提出新问题。总之,学生把取得高分当作学习目的,把考试作为学习的唯一动力,把学习成绩当作取悦教师和家长的工具,疲于应对,毫无乐趣。

2、学生学习意识较强,但缺乏刻苦精神。

今天,生活在新时代的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虽然渴望通过学习获取新知识,但不愿意吃苦,勤奋刻苦精神不足。

3、养成教育未能受到重视 。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的动力。因此,关注生命、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语文教学中单纯就教学抓教学的现象仍很普遍,教师重教不重学,每个学生的学情几乎与教师无关,教师只顾一味地讲,一味地“完成任务”,一味地把“备”的东西倒出来。而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参与方式单调,练习训练太少,知识不能很好地内化为自己的素质。

三、改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活力的策略

1、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构建课堂新模式。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新模式的构建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我校在专家研究组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设计专题教研活动,探讨了如何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构建中每一环节都必须明确,如新课程的引入、练习题的安排等,从而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极大提高。

2、开展多层次的教学活动,拓展课堂内容 。

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初中语文生命课堂教学科学研讨活动,如同课异构、优秀教师公开示范课、教师汇报课等。通过各种活动使教师加深对语文课堂的认识,积极进行点评与反思,通过优秀教师的引领,给各位教师以启发,进而不断改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师进行观摩、研讨的过程中,初中语文课堂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师生的积极合作与追求,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另一方面,要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师生的文化生活之中。如语文课本剧、课本情景再现类话剧、心理剧等活动的开展,这些活动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促使了更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展现自己的才华,课堂也随之充满激情,充满生命活力。

3、增强初中语文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

优秀的语文教师会不断地总结、反思,并公开自己的思考、总结过程,在语文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讨论,并让学生提出意见。这对学生来说,很具有挑战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自我反思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了,教师和学生有了平等对话的机会,师生在探讨中得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4、建立高效生命课堂质量评价体系。

在逐步构建各种课型的高效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的同时,语文教研组也要相应地完善高效生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努力构建与高效生命课堂教学相配套的目标监控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

四、结语

教育是爱的艺术,生命课堂也应充满情感。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进步的愿望,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更上一层楼,语文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篇9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作为一项新的课题,课堂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点。对语文教师而言,要想适应新课程的变化,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实现新的突破,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师要想取得课程改革的成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体系,实施行之有效的改革,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积极的尝试。经过不断的努力,语文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开展研讨活动

为了让实施新课改的教师们少走弯路,降低走进新课改误区的可能,学校对教师们进行了岗前培训。领导要求教师学习有关新课改的文件,让他们对新课标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组织语文教师分组讨论,联系自身的教学经验谈学习心得,开展研讨活动,相互推广经验,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尽快适应新课改的新理念,有效开展新课改的落实工作。

二、积极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深入课堂教学

从本质上分析,教学本身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要正确处理好理论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从学习上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将知识传授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观念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民主意识,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思想开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整个教学过程都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当然,我们要正确理解这里的“平等”,不是形式上的平等,也不是平起平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在尊重学生、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教师担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任。教师只有适时地点拨学生的学习,引导他们不断地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教师的主要作用还在于“主导”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摩与实践,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思想上都有所改变。从实践效果上看,学生没有因为师生关系的转变而受影响。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这是我们教师所乐于看到的,也是新课改想要实现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

教师要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备课、上课、课下反思方面,教师都要有详细的计划。语文新课程,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教师要认真研究新旧教材的转变,将教材的死知识转变为学生可理解的活知识。教师切忌教教材,要学会利用教材教学生知识,充分发挥教材的媒介作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体现了丰富性、时代性与可接受性,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另外,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语文教师要及时补充“能量”,开发新教学资源,在掌握好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不断在教学中注入时代的活力。

(三)教学方式

任何教学方式的采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多媒体为主的辅助教学工具逐渐传入语文课堂,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新课标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也是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途径,自主地学习语文知识,有效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尝试。

(四)教学评价

从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上,要注意采用多元化和全方位的形式。评价主体不要仅限于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互评或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反省能力。教师评价方式要注重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从不同角度、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注重语文教学反馈,开展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面前,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在反复的交流、借鉴与实践中,很多疑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应该明白,在很多时候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我们在借鉴经验的同时,创造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敢于创新,不要将自己禁锢在固定的模式中,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突出教师的教学个性。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语文教学观把传授学科知识作为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而新课改则更关注学生现实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在学生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经验与知识的整合,使学科知识成为学习者的发展资源,使文本为教学对话提供话题及创设情景。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树立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还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流向,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二、创设情境进行阅读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最有表现力的语句,反复推敲,会心悟解。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的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老师可让学生在班内表演捕鸟动作,在表演中体会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快乐的心理,然后同学发表议论。学生在情境中,动态生成动词的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改进教学手段进行阅读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融合,教学信息呈现出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而备受学生欢迎。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效利用传媒资源的独特价值。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要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应整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体,以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在课文导入及作品赏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真实生动的视频等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沉浸在美妙的语言世界。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自己截取了同名电视散文中安塞腰鼓表演片段,动感十足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铿锵有力的诵读给学生深沉的情感震荡,这样学生更好地进入了教学情境。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当前很多学校都配有多媒体设备,语文教师要正确看待课件的功用,要树立课件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应该在吃透教材、理解文本、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适合教学对象、切合教学内容的课件。

四、改革阅读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标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应随时进行,及时评价。阅读教学不能搞标准化,因为学生有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所以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特点及学习基础来制定不同的要求,实施多角度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