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范文

时间:2023-04-02 22:4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篇1

回家后,我把它摆在电视机上。晚上,我梦见维尼请我吃蜂蜜,又带我去找蜜蜂窝,结果我们被蜜蜂咬得仓皇而逃;去小猪家玩,盖了一座木板房;跳跳虎过生日,去他家作蛋糕,变成了奶油人……一场场快乐、美妙的美梦伴我成长,用幻想的翅膀让我飞离童年。

长大后的我再看这个小瓷人时,我笑了。我把小瓷人底下的洞敲大,往里面放我挣来的零花钱,由一角变五角,又有五角变一元,一点一滴地积攒。从此,我对小瓷人的喜爱更加深了。

我虽然长大了,童心却从未改变。我觉得一个人如果真正得拥有一片纯洁的童心,她就永远不会老。

篇2

如果一个陌生人走进我的家,会发现很多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但是对我来说,这些都是与我曾经到过的地方,曾经爱过的人,过去的经历紧密相关,家中任何一件老东西都是我的珍宝,每一件东西或者带有我个人特殊的记忆,或者对我个人有价值和意义。这些东西都很容易移动和储藏,所以重新发现它们总是带给我新的感动。总是想着怎样安排摆放它们才合适,也给我带来乐趣。所以,对于那些你暂时有些审美疲劳的东西不要扔掉,包装好贮藏起来,也许几年之后它们就会重新带给你快乐了。

看看别人在家里被什么样的东西包围着,是非常有趣的事,反正我是经常着迷于观察。家对我来说是最重要最特殊的地方。我从那里寻找安慰,休息和快乐,在那里,我被自己喜欢的物品包围。我喜欢的并不是最时髦的,最贵的东西,而是那些我爱慕的,珍视的,离心最近的东西。有一位著名的摄影师说过,除非你与家的关系变成恋爱,否则它就是不成功的。你要爱家中每一件微小之物,如果它没有承载着一段记忆一个故事,就是不成功的。

把你的收藏展示出来,就能增加房子的个性。把祖母的瓷器,母亲的花瓶拿出来使用,它们是特别的,不应该被收藏起来。连看都看不到,还提什么带给人快乐呢?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的收藏,可以考虑下自己爱什么,然后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收藏。也许是贝壳,花瓶,眼镜,银器,植物图谱,地图或者是青花瓷。寻找自己收藏的过程也是寻找自我的过程。

白墙是完美的

对你的家具和展示品来说,白墙是最好的背景。有了这样清爽的空间,你可以把色彩斑斓的物品安放进去,比如书,艺术品,地毯,织物和家具。对于白色背景,比如墙壁,壁柜甚至沙发,扶手椅和床铺来说,最好之处莫过于你能随心所欲把各种颜色堆叠上去,也可以保持素洁的面貌不变,不管怎么选择都不错。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白色都漂亮,我认为最好的白色有瓦特白(Wattyl magic white),多力士亮白(Dulux vivic white)还有波特白(Porter’s paints abslute white)。如果你对选择哪种白色心存疑虑,最好的办法是在墙上贴上一块试纸,先把自己想刷的颜色涂一片看看效果。

很多人喜欢米白,不过我并不是它的粉丝,因为这种颜色会把屋子里其他装饰品的颜色和形状与白色墙壁的对比度减弱。大家都说米白能带来温馨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可以靠很多别的途径获得,比如摆放古董家具,使用实木地板,用有着时光刻痕的传家宝物品来衬托等等。

如果你希望屋里都是白色,就把天花板和墙壁刷成一种白色,如果天花板一种白色,墙壁是另一种白,那就太复杂太混乱了。油漆匠或者砖瓦工可能会建议你把各种白混合起来,但是你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坚持统一才会得到你希望的效果。

壁纸可怕吗?

对很多人来说,贴壁纸是个很可怕的选择,觉得与油漆相比,壁纸就太难把握了。我特别喜欢把壁纸用于小房间和相对来说有点不好设计的空间。对我来说,在门厅,走廊,洗手间,儿童房和步入式衣橱使用壁纸是非常棒的。其实壁纸还可以贴在壁柜,书架,和墙上隔板的内里。如果你是个喜欢图案,喜欢花样的人,可以在这些很少有人参观,逗留的地方,花点心思,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愿贴上自己喜欢的壁纸。

如今市面上的壁纸花样繁多,简直让人有选择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你首先要选定一种颜色,然后再选择壁纸纹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给整个房间都贴上壁纸,而不是贴一面壁纸墙就算了。如果一个空间的壁纸是连续的话,视觉上会更好。单独的一面墙看起来不那么协调。

给一个小空间贴上壁纸会不会让空间显得更小了,很可能,但是显得小一点真的很可怕吗?你喜欢壁纸的样式吗?你喜欢壁纸的颜色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放手去做吧,你的空间肯定会让人印象深刻。

壁纸墙上挂上画也一样漂亮。艺术品和家庭相片挂在墙上能够增加你的痕迹和个性。每次客人来家里,都会对我贴着壁纸的走廊墙壁上的旧画,老照片还有镜子和盘子赞不绝口。希望这能给很多人启发,让他们在家里也能做出自己的走廊艺术墙。

制作自己的艺术品墙

我喜欢把画和照片挂在墙上,把家庭照片和艺术品混合挂在一起能产生让人兴奋的视觉效果。在制作照片和艺术品墙的过程中,还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要有任何规则。很多人喜欢选择样式相同,风格一样,颜色一致的画框。其实把有画框的和没有画框的挂在一起会很棒,会产生有趣的多层次的组合。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请记住,东西越多越好。为了让你的挂画墙壁具有冲击力,那些画框甚至可以排到天花板上。我喜欢使用不同的画框组合,而且不用太担心有些画框过时了,其实这么多画挂在一起,人们甚至不会注意到它们。

一片画框墙能改变整个房间给人的感觉。我的卧室因此显得更加舒适怡人,整个艺术墙让我喜欢的旧东西有了新意。其中有幅画是我的祖父画的,有张画则是我女儿小时候的涂鸦。

在挂上墙壁之前,你可以先把自己想挂的照片和画,都放在地板上,按照形状排列出喜欢的样子,然后再上墙。为了记住每一处细节,建议在上墙之前,先把你的排列拍照存放。我在选择照片和画的时候,希望没有两张的风格是一致的,打破所有的模式才能产生任性而为的效果。此外,还要选择不同大小的画框,大的,小的,中等的交叉排列才能产生有趣的效果。

篇3

上海徐汇区泰安路29号一家叫“百华”的小店外表并不起眼,但进入之后却别有洞天。在满满当当的瓷器架背后,店主许瑞芸正在画蝴蝶,这是她新的一个作品系列的主题。刚刚从景德镇烧瓷回来的她坦言,前面两窑烧得不太好,过两天,自己还要赶回景德镇。

许瑞芸生于台中,所有的经历都没有离开艺术。她自幼学习油画,16岁开始学习制陶,在加拿大温哥华读大学期间主修油画及版画。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她拗不过父亲希望她回台湾稳定下来的心愿,离开温哥华回到台湾,远离了艺术行业,但只待了半年就厌倦了那样的生活。2001年,她离开台湾移居上海,现在的生活则是上海和景德镇两头跑,每个月会有超过两周的时间待在景德镇带着师傅烧瓷。“我觉得我上辈子可能是上海人,我喜欢上海的全部,我的所有的好朋友都是上海人,不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加拿大的朋友。”她这样表达自己对上海的喜爱。

许瑞芸按照不同的系列来做瓷器,其装饰的风格大都是花鸟鱼虫,她用大写意带点工笔的手法来完成前面的创作。每一年,她至少能做十几个新的系列,但每个系列中的每一件瓷器都是独一无二的。从拉坯到画再到烧制,都是她一个人完成。她前不久拉伤了脊背,现在小件东西的烧制基本由在当地聘请的师傅完成,她来做修胚的工作,大件的瓷器还是由她全程负责。

别看只有这么一问小小的店面,但她做的瓷器拥有几千名粉丝,分布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每次新作品出炉不到两天就会被粉丝们买走大半。本来,她并没有开店的意愿,但在两年多前,她开始希望自己的艺术能分享给更多的人,于是就有了这间叫“百华”的小店。“我不希望我的艺术只是分享给少数的人,于是我就不太希望固定的粉丝买太多的东西。”她说,人的生命有限,她已年近40,不可能再做40年、50年,趁着现在还做得动,她希望多做一些东西出来,让更多人分享。

店里的布置和光线跟普通的居家环境差不多,因为许瑞芸喜欢大家把这些艺术品拿回去能够用,能够交流和分享。许瑞芸说:“每一件作品的烧制成本都太大,我尽量使我的成本控制在顾客能接受的范围内。我的理想是把艺术品日用化,希望让艺术进入生活。”

篇4

邱德光: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室内设计这块领域,在台湾帮着人们去重新塑造他们的生活。现在,随着两岸往来频繁,我非常庆幸自己有机会将多年的设计经验,藉由一种优雅、细腻的设计美学,延伸到对岸,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当代艺术:每一位对自己负责任的设计师都会对自己未来的作品充满期待,并且不沉溺于过去的成就,您的设计风格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尝试,新的突破吗?还是用守望的态度,使用已经熟练的设计模式。

邱德光:室内空间不是设计师个人化的表现,我认为室内空间是必须跟随生活形态,不断与时俱进。我认为设计师应该去了解社会不同的心态和各种不同行业的风格,转换成空间的一部分,或者使用物品的一部分。因为设计空间。目的是提供居住者一种住的舒适和愉悦感。一个抽象、前卫但不符合所需的空间,肯定这个空间不会让人住的舒服。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居住者在想什么,居住者的理想又是什么。

目前,我非常关切如何将旧有装饰元素与最新生活设计元素结合,创造出属于个人生活型态的新美学。因此,我特别重视,一种优雅、细腻的气质与视觉的创新表现。设计师的职责就是要去发现、去提炼、去组织,是建立在社会思想和心理把握及生活方式熟悉等基础之上。

当代艺术:设计艺术是服务于人的艺术,每一个设计项目都会有具体要服务的目标人物,当您的设计意图无法被理解,或因为审美差异被否定的时候,您如何面对?对于设计师来说,坚持优秀的设计与满足客户的品位哪个重要?如何平衡?

邱德光:关于“美”,这件事非常的抽象,然而,从另一方角来看,它又十分具体的存在生活环境里。我觉得设计师的角色,不在于塑立某种个人化的风格,反而是贴合时代潮流与脉动,将“美”这抽象的价值,透过具体的空间设计转赠给业主,让业主因这个居住空间的好与美,生活得更充实。另外美也是“人”密切相关的,这个因素一直是我不会忽略的关键点。它是灵感的源头与设计的起点。我认为空间绝对不是设计师个人主义的表现场域。反而是一种量身订制的概念,设计者可以透过空间帮助业主去提炼他的品味,成就它的品味。

当代艺术:好的设计师无疑也是优秀的艺术家,您的设计作品中经常使用艺术品作为元素,例如一幅画,一件雕塑。您怎么看待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邱德光:如果说,空间设计是硬件,则艺术好比是软件,与人们生活连结紧密的介质。简单来讲,空间设计就是针对需求,理性地去解决、处里机能上的种种问题,建构一个适合人使用的空间。不过,由于空间设计这行业的细化正在形成。陈设艺术与配饰服务,越来越成为营造高质量家居的要素之一,这也使得艺术越来越不可缺。艺术汇聚了人类的文化精髓,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透过艺术的陈列与收藏,往往是最能突显居住者的品味、个性、细节,它也是家居装饰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之一。

当代艺术:作为总在试图跨越主流价值观的当代艺术,具有很强的实验性与前卫性,您如何看待?您能把这种当代艺术的先锋精神与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吗?

邱德光:我很喜欢抽象艺术,倒不是因为其中的实验性或前卫。我看中的是,当代艺术背后一种探询未来、探询更好生活的思考层次,当一幅当代艺术画作挂在客厅或起居间里,除了让我们获得视觉上美感的满足之余,同时能使我们思绪从具体时空延伸到无限的想象层次,我特别喜欢这种视觉上与心灵上的双重享受,这也唯有艺术能够给予。

担言之,我并没有这么大的企图心。我是一位室内设计师,我所关注的核心,就是人们的生活,你可以说,这议题似乎很简单,然而,依据我数十年设计经验的观察却又不是那么容易,我看过许多人们随经济起飞而富裕起来,生活品味却仍然粗糙。生活品味需要靠人们有意识地去“养”,这也是我再强调的。

当代艺术:室内设计总要面对多个不同的空间,例如客厅、卧室、厨房等等。有一种测试游戏,就是通过选择装修时更重视哪个空间来判断一个人的财运,得分最高的选项是“卫生间”,在卫生间的设计方面,您有什么见解?好的卫浴产品在这个时候有多重要?

邱德光:事实上,很久以前,我便将“卫生间”定位为现代居住空间的舒压室,一个使身心灵解除压力、沉淀思绪的空间,因此,卫生间早已脱离既定印象的设计层面,设备也不再局限于马桶、脸盆、浴缸等基本配备,除了sPA设备外,影音设备、躺椅,甚至具有按摩或讲究质地的浴缸与情境的灯光设备等都被涵盖进来。要突显这些新的功能与空间氛围,好的卫浴产品是赋予空间个性重要的推手,更在整体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当代艺术:您也收藏绘画作品,特别是抽象绘画作品,您的收藏习惯有很多年了吗?是否有长期的收藏计划?

邱德光:与其说收藏,不如说我喜欢享受艺术本身所具备的流动性,同时抽象绘画作品更具有这项特质。当我在画廊里瞧见好的抽象绘画作品,当然会忍不住收藏。如同,我先前所说的,我很喜欢抽象艺术在空间里所呈现视觉上与心灵上的双重享受,另一部分,我也非常喜欢将这种享受分享给我的客户们。艺术本身所流露的一种流动性的美学能量,经过分享之后,特别能带给彼此之间一种喜悦的感受。

篇5

―李云迪

十年了。晃眼间,那位在2000年以自己的演奏夺得空缺十年的肖邦钢琴比赛金奖的中国少年李云迪,已从翩翩邻家王子,在岁月的磨砺下,成长为绅士般的成熟男人。

作为第一个获得肖邦比赛金奖的中国人,十年前的李云迪被推上了赞誉的巅峰,一时间风光无限。而今年是肖邦诞辰200 周年,也是李云迪成名的第十年。他以历时半年的“云迪年•肖邦年”全球巡回音乐会和挑战众多经典版本的《肖邦夜曲全集》高调回归。

不免让人庆幸,那个一夜成名的天才少年,并没有淹没于喧嚣,而是凭着他对艺术的执著与追求,经受住了岁月浪潮的拍打。

我不介意慢慢来

2000年的获奖,让李云迪以“民族英雄”、“钢琴王子”的光辉形象被国人捧上云端。而正当人们认为这位肖邦大赛金奖得主应该把握时机开始密集的演奏生涯时,2001年9月,李云迪却选择留学德国汉诺威戏剧音乐学院,师从他仰慕已久的以色列钢琴家阿里・瓦迪。

“从国内的喧闹中跳出去,我的心灵突然获得了解脱,静下来站在高处去透视和反省自己的生活和思维状态。” 而认真学习的同时,他也留出空间在世界各地巡演,与世界顶级的交响乐团和指挥大师合作,积累舞台经验。

2006年4月3日,李云迪在音乐圣殿卡耐基音乐厅举办了独奏音乐会。对于这场音乐会,《华盛顿邮报》评介:“最后一首曲目――李斯特如恶魔般激烈的B小调奏鸣曲,才是李(云迪)为什么已经是世界一流钢琴家的真正证明。就算以任何标准来说都是出类拔萃的。”卡耐基音乐厅的演奏,将李云迪的事业推向另一高峰,也证明了他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对的,听众感受到了他踏踏实实的进步。

进入职业演奏生涯后,李云迪把自己一年的演出场次限制在六七十场左右,拒绝成为“演奏机器”。李云迪始终追求的是自身演奏技巧的提高,他曾说:“钢琴家应循序渐进,学习,读书,生活,开阔心灵。我对自己的事业有长远规划,所以我不介意慢慢来。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生做好一件事情

除了对古典音乐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追求,李云迪也开始注重高品质的生活,喜欢红酒,喜欢欣赏绘画,喜欢奢侈品。如今的他对需要花很多时间创造出来的艺术品、工艺品都充满敬意。

“我喜欢上了品尝红酒。我喜欢了解每一瓶红酒的历史、酿造传统和酿造过程,你可以在其中更加深切地感受一心一意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成果。”

李云迪发现,一个人一生中把一件事做好,胜过什么事都做,在一点上发挥到极致就是对社会的贡献,不需要把人生和精力耗费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

篇6

传统水墨与当代水墨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当其冲的就是审美取向不同。传统水墨虽然借鉴过很多西方绘画的东西,但还是有很清楚的脉络。今天我们看到的当代水墨则更加具有实验精神与当代意识,不能用传统的审美观念去套他,应该将其建立在一个新的审美语言与系统基础上。既有装饰性,又表现现代时尚生活的,不管怎么说这种实验是一种探索,值得鼓励。另外,传统水墨与当代水墨市场价位也不同。从传统水墨上来讲,刘大为、史国良、冯远等,以前几千元钱一平尺,现在几万甚至十几万才能买到,传统水墨这块市场表现非常好,已经很成熟,一件东西几十万被人买走都是很轻松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对传统产品的一个服务,就是把当代有传统继承关系的作品拿到市场来,进行交易。当代观念与实验意识精神的水墨作品由于是年轻人刚进入市场,虽然价格不高,但是市场还不错。

由于每个人的审美取向不同,传统水墨与当代水墨的收藏者也不同。在海外生活过的人,比较喜欢有实验精神的水墨作品,对于生活在传统文化氛围中的人,就比较愿意看有文化传统的绘画,看着更亲切。现在的社会环境比较好,人可以多项选择,以前看戏只能看八种戏,看电影只能看《地道战》和《地雷战》,这都是社会政府给定的。今天就不一样了,不一定非吃饺子,还可以吃汉堡包。人喜欢美的东西是共性,好像你喜欢红衣服,我喜欢黄衣服,你喜欢高跟鞋,我喜欢平底鞋,没有好坏优劣之分。我们做艺术品市场也是这样,市场和选择都是多样性,作为拍卖公司来讲,我们要满足这种需求。

鉴别水墨作品不能建立在个人的经验与小诀窍上,学识与市场的共识是最主要的。不能说一幅画上面有个印章或缺角,因此我认为它是真的或是假的。以偏概全,以点盖面,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的所谓鉴定,很难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同。一张画拿出来,起码绝大多数人认定是真的好的,并且有来龙去脉的,才能大概确定它的价值。比如:这幅画被谁收藏过,这个人又是从哪里得到这幅画的,他得到的人又是从哪里得到的,起码知道前三手是哪里来的,我们将这个叫做流传有序,这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内容。流传有序本身就说明了市场对他的认知。拿李可染的画举个例子,李可染生前就办过展览,并且有展览目录,生前就有学术评论,或者在某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另外,在李可染的创作作品的过程当中,他的家属、机构或个人能够证明确实有这样一张画。因为李可染的创作过程很长,他的家属对他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这样我们都认为是传承的非常清晰可靠。我们也更关心这种来源可靠,特别是有著录和证明的东西。一旦一件东西偶然出来,大家对他没有研究,对他的认知有很大的困难,在我们自己没研究清楚之前,通常暂时不让他进入市场。

篇7

与尤伦斯和乌里・希克在20多年前中国艺术市场尚未建立时就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不同,法国收藏家多米尼克及希尔万・乐维夫妇是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刚刚起步时开始接触中国当代艺术并且开始收藏。

乐维先生早年经营服装公司,现在从事房地产业。2005年7月他和太太来到上海,在上海莫干山的M50艺术区接触到中国当代艺术,并喜欢上,随后他收藏了一件丁乙的作品,这也是他收藏的第一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随后,他在杨诘苍、何浦林、姚谦、张巍等人的建议下,又陆续购买了曾梵志(2005年花费10万美元购得)、林一林等70多位中国艺术家逾120件当代艺术品,并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收藏理念。现在,DSL收藏正竭力建立一个DSL虚拟博物馆,为的是有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并且欣赏到更多的当代艺术品。乐维夫妇刚踏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不久就迎来了金融风暴,对此,乐维先生说:“金融危机让我们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也让我想得更清楚,并对收藏产生新的思考。”

我希望通过艺术来了解中国

收藏・拍卖:为什么选择收藏中国的当代艺术?

希尔万・乐维:我2005年碰巧来中国拜访,发现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巨变。因为艺术是社会的镜子,所以我希望通过艺术来了解中国,再加上我的女儿会说汉语,而且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当代艺术是有关今天的艺术,而且还有机会与艺术家面对面进行交流,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所以我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

收藏・拍卖:您的收藏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希尔万・乐维: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之前,我已经收藏其他的艺术25年了,不管哪种艺术,我都遵照同一个体系。我会在收藏作品前做很多功课,听取那些专业人士的意见,尽可能多地去看各种展览,当然,最后做决定的还是我自己。一个好的作品是用头脑、心灵以及双手完成的,在理念和情感上都能打动人。

收藏・拍卖:杨诘苍、何浦林、姚谦、张巍等人的建议对您的收藏有怎样的影响?

希尔万・乐维:他们的意见并不会影响我,只会使我受到教育。如果我喜欢的作品并不被他们看好,我还是会坚持我自己的想法,因为收藏没有好坏之分,也不存在错误的收藏。

收藏・拍卖:您对广东的艺术家寄予了特别的关注,为什么?

希尔万・乐维:广东的地理位置很特别,它远离北京政治中心,靠近香港,在独立性以及艺术创作上往往是很独特的。我的收藏理念中有一条是特别重视分地区来看待艺术作品,我也陆续收藏了大尾象、阳江群体、郑国谷,还有杨诘苍,杨勇,曹斐和陈侗等人的作品。现在有很多广东的艺术家搬到北京,但他们的理念其实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他们和广州依然有很深刻的联系。

收藏・拍卖:您曾提到要收藏博尔赫斯书店,博尔赫斯书店作为一件艺术品的特质是什么?您又准备具体如何操作呢?

希尔万・乐维:博尔赫斯书店更多的是一个概念而不仅仅是一个艺术作品,它曾是很多广东艺术家聚会、讨论的场所,承载了一些宝贵的记忆。至于如何收藏博尔赫斯书店,这取决于陈侗给我的提案。

收藏需要不断修剪更新

收藏・拍卖:为什么要把藏品数量限制在120件,并且不断对作品进行重新评价?

希尔万・乐维: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对我而言不是一种积累,它应该要不断更新。艺术家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是因为他能一直保持创新,如果艺术家失去了创造力,我便会舍弃他。当然,在收藏的过程中,我个人的品味也在改变。120件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只是为了设置一个限度而已,就像一棵树,如果你修剪了它的枝叶,树干会长得更加粗壮。如果我决定更换某件收藏品,我一般会通过卖给我艺术品的画廊来处理,而不会选择用拍卖的方式。

收藏・拍卖:为什么您会想做“一个流动的收藏”,并建立虚拟博物馆和网站来推广您的收藏品?

希尔万・乐维:因特网是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连接沟通的一个载体。3亿多中国网民都可以通过因特网连接起来,当然,除了以虚拟的形式呈现之外,收藏品也应该通过展览等形式让更多人接触到。DSL不仅仅只有收藏,它更代表了一种与人共同分享艺术的概念和模式。这个虚拟博物馆完全是非营利的,所有运转经费都来自个人,我所有的收藏品以后都将交给我的孩子,让我的孩子继续帮我打点这些艺术品。

金融危机让我有更多时间去思考

收藏・拍卖:您收藏当代艺术品的资金来源是什么?

希尔万・乐维:完全来自我个人的收入。

收藏・拍卖:您2005年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当时正好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开始启动的时候,在这个时机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是巧合吗?您所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都是通过什么途径购买得来的?

希尔万・乐维:我正好2005年来到中国。然后喜欢上了中国当代艺术,所以这是一个巧合。一般我都是通过画廊或者通过跟艺术家直接沟通来购买艺术品。

收藏・拍卖:当代艺术作品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似乎是最大的,那这次的金融危机对你的收藏有什么冲击?

希尔万・乐维:正如股票、房地产等所有投资市场一样。当代艺术市场没有理由不受影响。但艺术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市场,每个环节都与艺术家有关系。如果一个艺术家和他的作品成为市场资本的投机对象,那么现在他的市场就会崩塌;如果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没有真正的艺术价值,同样他的市场也会崩塌;相反,只要是好的艺术家作品现在仍然会被收藏,而且其作品的市场价格会更真实和理性。和所有人一样,我自己的资金也是有限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金融危机让我能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并且在收藏艺术品时更加谨慎和小心。

我对中国艺术创作非常有信心

收藏・拍卖:除了建立虚拟博物馆,您还有哪些打算?

希尔万・乐维:在虚拟的形式之外,我觉得物理形式也很重要,我也计划与国内外的美术馆进行一些合作。目前正在洽谈中,大概在2010年会在欧洲或美国举行展览,我也非常希望能在中国举办我的藏品展,我最希望合作的美术馆是中国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

篇8

关于艺术的话语在这十多年也急速膨胀,各行各业都掺和进来。我喜欢观察各个阶层、领域的人们如何用言语来“说艺术”,除了最普通的、客观性的、描述性的语言,比如几几年创作用什么颜料之类。关键是人们用来“形容艺术”的那些附加有价值判断的用词造句,或者说人们如何从价值观层面看待艺术,也就是所谓的“讲故事”,或者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加持”――这是佛家的话,本来是说加附佛力于软弱之众生,艺术品也需要一些“法力”或者说“话”来加持才显得高大上。这方面常见说的是“神化之话”。我大致给诸多“神话”归了类,有如下几种。

创造神话:这是启蒙时代以来,现代主义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天才创作,好像来自某种无法言说的智慧、神灵、才能的赐予。由于这种话语的普及,现在可以说已经是随处可见的小清新话语了。

财富神话:这是近些年才流行的,用巨大的价格纪录来昭示艺术品的奢侈昂贵,从而给高级最切切实实的证据。这是大众话语,媒体最爱。

励志神话:往往柔和了上面两种,常用今昔对比方法,先是艺术家如何独创,但不为世人所知,甚至穷困一时,到现在成为艺术明星、价格巨万,证明其作品之品格、之独创。

文化神话:就是陈述一件作品如何附带上古代近代大师的遗产,从而显示出历史性的纵深,或者是主题的宏大和重要。当然,这往往也要和创造神话结合,说是如何结合了个人创造,而进行了融合。对古代作品而言,可以追溯如何流传有序,文人墨客皇室权贵都爱不释手,至少也是自己爷爷的爷爷流传下来的。

篇9

我有很多的旅行计划,如果可能的话,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西藏,在我的想象里,那是一个充满迷一般的神秘色彩的地方,有着雪域高原,有纯净的空气,还有让人宁和的宗教,以及那些如同艺术品的宗教建筑.我喜欢和宗教有关的艺术,那些世界闻名的建筑绘画都是来自于宗教;而且我总觉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有宗教还在,那么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还在有精魂的东西,是很难被外力摧毁和灭亡的.那种在自然和社会进化几千年的里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精神,给人们坚强和韧性,让他们在厄运中坚守自己的信仰.这是宗教给人积极的东西,它让人生活的有信仰和灵魂.

除了西藏,我还喜欢西双版纳,那是四季都有树的地方吧,没有寒冷和冬天.

另一个让我喜欢的地方就是大理,也那里有一种神秘的花,叫曼佗罗.我甚至都没见过这种花,但是名字就很让我着迷.据说黑色的曼佗罗花是有诅咒的.这样的传奇色彩就让我向往.

我还要去乌镇,如果今年下半年不忙的话我就去,那该是小桥的故乡吧?喜欢乌镇是因为一部叫<似水年华>电影.黄磊和刘若英的,幽深的青石小巷逢源的双桥古老的书院和似乎遥远的世俗^多么美好而令人向往的地方啊.今年我一定要去实现这个梦想.

悬空寺也是我旅行梦想的一部分,还有天涯海角……呵呵,真是太多了,等着我用一生的时间慢慢去走过积累那么多美好的实现。

我还喜欢一辆车,一辆越野车,能在旷野里长途跋涉的车,带上相机和电脑,记录沿途的风景和心情。在那么空旷的山野间,人心一定能变得很宽阔,没有狭隘的世俗纷争和名利角逐,有的只是大还一样的广阔。想着都幸福。

如果去不了远方,就买一两奥迪吧,在实现不了的梦里,自由飞扬。呵呵。

我喜欢股票,不为什么,因为我觉得那是一种很有挑战性的东西,对自我智慧和市场的挑战,充满刺激。呵呵。

篇10

在这个国家最好的博物馆里,一群祖父祖母级的馆员,穿着舒适的毛衣,或者围着花披肩,守护在各种各样的展品前面,犹如一种现代艺术景观。如果参观者和展品靠得太近,他们会摇摇手指,做出温柔的责备,让人想起小时候试图一把抓住太多糖果时,爷爷奶奶慈爱的劝告。 俄罗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安迪第一次注意到当地博物馆的馆员,对他们产生了浓厚兴趣,觉得他们就像一群隐士。后来安迪用将近两年时间进行了3次目标明确的旅行,拍摄出一系列关于博物馆的别样记录。

与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的多数博物馆同行不同,俄罗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是不穿制服的,在这个国家最好的博物馆里,一群祖父祖母级的馆员,穿着舒适的毛衣,或者围着花披肩,守护在各种各样的展品前面,犹如一种现代艺术景观。如果参观者和展品靠得太近,他们会摇摇手指,做出温柔的责备,让人想起小时候试图一把抓住太多糖果时,爷爷奶奶慈爱的劝告。

在安迪看来,这些馆员是俄罗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起初,他们看上去相当沉默和严厉,似乎对自己做的事情并不感兴趣,但当安迪三番五次来到博物馆和他们交流,发现事实正好相反,“他们对博物馆有着崇高的热爱,他们很熟悉那些展品,对每一件的位置都如数家珍。”

安迪的拍摄并不容易,馆员们通常与展品离得接近,他们都很专业,看到安迪举起相机就会赶紧离开。于是,安迪使用广角镜头拍下整个展厅,他会站得远远的,把馆员们最自然的状态记录下来。

安迪的一个俄罗斯朋友在文化部工作,他看了安迪最早拍出的8张照片,说:“很有意思,不过,俄罗斯有四个伟大的艺术博物馆(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莫斯科的普希金博物馆和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你只拍到了一个,如果能把它们都收录进来,会更有意思。”通过他的帮助,安迪得到授权,进入莫斯科的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拍摄。安迪也得到了《纽约时报》莫斯科分社社长的帮助,他喜欢安迪的这个拍摄想法,得知安迪因为不会说俄语,拍摄时的交流遇到困难,就为他提供了一个翻译,让安迪能够进一步了解这些馆员们的故事。 陪伴宏伟历史的小人物

安迪发现,俄罗斯传统博物馆里的大部分馆员都是女性,准确地说,是祖母们。在翻译的帮助下,他采访了其中的几位,她们之前有着不同的职业,包括牙医、经济学家、档案管理员和舞者。

祖母们一边为他讲述展品的历史,一边顺道捏捏身边来参观的孩子的小脸。严格说来,她们并不是训练有素的策展人,可能不太了解某些复杂、曲折的艺术背景,但她们由衷地喜欢这些作品,语气里透出一股自豪,仿佛自己就是它们的拥有者一样,同时也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这种自豪。

一位馆员告诉安迪,有时候,下了班她依旧会在博物馆的一幅油画前坐上很久,因为那幅画让她想起在乌克兰农村度过的美好的童年岁月。

一位馆员已经在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工作了10年,“感觉像是只过了一天,我爱博物馆。”她曾在展品旁边拍了一张纪念照,“孙子们见到,都说我看起来很年轻,我告诉他们,博物馆布满了艺术品,有整个国家的宏伟历史在这里,我自然是年轻的!”

曾经是舞者的馆员说:“在博物馆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而我需要花三个小时奔波在上班的路上,每天的日程都很紧。尽管如此,我非常高兴能来到这里,在这儿遇到的男女老少大多是体面而平和的人,和他们时不时地交流几句,会让我忘记身上的病痛。博物馆对我似乎有一种疗愈的功能。”

在外人看来,博物馆的工作单调乏味,谁愿意整天待在封闭的空间、盯着死气沉沉的展品呢?然而,这些祖母级馆员们说,她们心甘情愿。 他们是博物馆的另外一扇门

安迪更喜欢观察博物馆里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远胜于单纯地欣赏艺术品。和馆员们的交流让他着迷,“如果有心,甚至可以在他们和他们在展厅巡视时最常停留的展品之间找到一些有趣的链接。这也是一直吸引我在博物馆里拍摄的原因,我喜欢观察博物馆的艺术品如何影响周围的人们,人们又如何与它们互动、对话――似乎很少有人不受影响。”

安迪留意到,馆员们的穿着,有时会和他们最喜欢相伴的艺术品有相似之处。“一位女馆员在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的蓝色静物画作旁边坐着,穿了一件披肩,与画作的颜色非常匹配。我问:‘你选择这些衣服,是因为你知道要坐在马蒂斯的画作旁边吗?’虽然她否认了这个说法,但我想,这一搭配恐怕是下意识为之,连她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画作对她的影响。”

安迪很讲究照片的构图和光线,但他的观察和拍摄方式更像街头摄影师――快速捕捉正在发生的瞬间,画面一目了然,不需要使用更多辞藻去解释。“很多人认为摄影是中性的,但我认为它不是,每一张抓拍下的图片都带有情感,以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安迪很少指挥馆员们坐在哪里,或者要做什么样的动作,他的照片中人物的表情和姿态都是自然的。每当抓到适合拍摄的瞬间,他会心跳加速,好像有人向他的脑袋开了一枪。有一次,他在博物馆里看到一幅女艺术家创作的巨大的自画像,当时旁边坐着一个比较年轻的女馆员,“我想,噢,我的上帝!这个画面多有意思!可当她抬起头,她的目光告诉我:拒绝拍摄。我真是非常失落。”或许他本可以问上一句:“请你坐在那里,好吗?”但安迪实在羞于提出要求。15分钟后,安迪又回到那幅画所在的展厅,看到刚才那位女馆员正坐在桌子上与艺术家聊天,这才如愿拍到了想要的照片。虽然安迪很愿意和馆员们交流,但他更重视对他们自然状态的记录,在他看来,这些馆员的工作不仅是监督参观者、保护展品,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像是一扇门,能将参观者更深入地带进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之中,只不过他们的价值往往被人们忽略了。

CNT对 话

为什么选择拍摄俄罗斯的博物馆?

虽然我是美国人,但有俄罗斯血统,是第三代移民,我的祖先19世纪80年代从俄罗斯到了美国。冷战期间,美国人被禁止去俄罗斯,我只能通过漫画了解这个国家。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有伟大的艺术历史,还有不可思议的政治历史。

已经有太多人拍摄博物馆里那些精美的展品和形形的观众,我就想寻找一个不同的角度。我真的很喜欢观察、琢磨这些馆员和他们守护的展品之间的联系,由此更深层次地去认识这个国家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