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幕我难以忘怀范文

时间:2023-04-08 05:2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那一幕我难以忘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那是一个暑假,白天天气闷热,可一到晚上总有清凉的风围绕在身旁。我和两个很铁的好姐妹总喜欢在傍晚到广场上去玩。众多的游乐设施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我们兴高采烈地跑着,笑着,到处都留下了欢乐的笑声。奇怪的是,有一天晚上一向活泼的非子只是在“蹦极”上蹦来跳去,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她,怎么了?

渐渐地,我就把这件事忘了。直到有一天,我在老家收到非子发来的一条信息:你什么时候从老家回来?有重大事情宣布!这使我又想起来在广场的那件事,心中的疑问更多了。

几天后,我从老家回来,朋友告诉我:非子要随爸爸妈妈到外地,过几天就走了!我先是一愣,心想:不可能吧!我马上去找她,她家里收拾好的东西让我有点相信了。

“接下来的几天一定要更加珍惜!”嗯,没错,就这样!在一个个凉风习习的傍晚,还是在那个满是游乐设施的广场上,我们几个好朋友手拉着手,走在宁静的小道上,无话不谈。

终于,这一天来了。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就去非子家帮忙搬东西。非子把一些精致可爱的小东西都送给了我们。“在内蒙要常打电话”、“不要忘了QQ联系!”、“你可不准忘了我们哦!”

篇2

在2004年8月,在雅典,中国终于拜托了“东亚病夫”这一桂冠。而让中国人丢去这一桂冠的则是“飞人”刘翔。

在起跑线上,刘翔正在做赛前准备运动。刘翔处于中央道,这个道数有利于刘翔。赛前媒体并不看好刘翔,因为他是中国人。但是刘翔却似乎不受压力,“蹦”开跑了。刘翔的启动速度一般,第一个栏过了,没有距离,第二个栏过了,没有差距。地三个,第四个没有加速。“第五个栏,刘翔加速了,刘翔加速了”这是解说员的声音,“刘翔领先,刘翔现在处于领先。“这是刘翔跨过第六个栏解说员说的话。”刘翔,挺住,你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了。“这是解说员在刘翔快要到达终点所说的。“啊,刘翔赢了!并平了9.10的世界记录……”这是解说员在夺冠后所说的。从解说员的口中我们得知刘翔赢了,从他的口气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激动。我相信,不止他那么激动,相信电视机前的观众也许会更激动吧!

刘翔赢了,赢的不只是他个人的金牌更是国家的荣耀。

数十分钟后,颁奖典礼开始了,我们已经不在乎谁是亚军谁是第三,只在乎冠军是中国人,是黄皮肤的。“下面颁发冠军奖牌……”刘翔要登台了,他即将登上国际体育比赛的最高领奖台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啊!“冠军是来自中国的刘翔!”“啊”这是现场观众的尖叫声。刘翔一个跨步跨上了领奖台,他的这一步让中国的耻辱消失了。只见刘翔双手那个国旗举成一个“V”字,霸气的目视观众,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颁完奖后,奏国歌,在雅典的田径赛场上,在110米跨栏的历史上第一次奏响了中国义勇军进行曲。

篇3

推开窗户,一丝凉风醉人心卑,吹去了困意。顿时精神抖擞,赶忙趁着这股清新劲儿,挑灯夜战。模仿着古人点燃蜡烛刻苦学习。

时间随着蜡烛滴滴消尽,凝固在空气中,随之慢慢消逝。

不曾又乏困意,心中那团似火的士气,猛尽渐渐消弱。一只飞蛾通过宽敞的窗户闯了进来。它扑扇着双翅在屋里焦急的飞,似乎在寻找一种属于自身的能量。这只不起眼的飞蛾并不成为我眼中的焦点。

这只弱小身躯的虫子竟勇敢在我头顶上盘旋。我用诺大的手掌驱赶着它。但每一次都被它巧妙躲过了。这使我大感惊奇。

我仔细大量着这只细微的身躯。猛烈地来回扑扇翅膀,仿佛内心充满了激情,但我感觉最多的是洋溢着某种强烈的信仰。

夜深人静,我也熬不过这只小虫。当我刚要把这簇刺眼又深不可测的火焰,像一只如饥似渴而又竭尽全力猎杀目标的猛虎一般。这使我目瞪口呆。这只为了光明而敢于用血肉之躯冲向的小生命壮烈死去。当它看到幸福正向自己拥抱而又跑出一个释放灵魂的死神正在向自己招手时,它绝望了。但它仍敢追求紫的的理想与信仰。原本以为它很微小,但是我醒目地发觉刚才愚蠢的自己那可笑及至极的行动是极大的错误。它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

篇4

今年年初,一场疾病夺去了舅舅的生命。寒假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我住在同学家。“喂,妈。”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我给妈妈打了通电话。你在哪啊?”我漫不经心地问道,“在医院。”“啊,怎么了?”我急切地问。“没什么,是你舅舅。”“哦。”我松了口气,以为真的是无关紧要的小病,却忽视了如果真那么简单为何跑到北京那么远去治?

终于放寒假了,我决定住在姥姥家。看着周围人焦急的表情,我隐约觉得有些不安。舅舅从医院回来了,什么都瞒不住了,舅舅得的是肝癌,没多长时间了。

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个事实,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面瘦如柴的舅舅,怎么也联想不起来往昔那个身强力壮的他。

终于,在新学期的第一个星期天,舅舅没能经受死神对他的考验,离我们而去了。

我踏进姥姥家的小院,想起这里的欢声笑语。那时,舅舅总会给我们摘柿子吃,领着我们做游戏,慈祥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般温暖。可惜,那样的笑容只能存在记忆中了,再也见不到了。

我看着眼前的院子,枯干的柿子树上挂着白色的纸条,它们孤苦无依的在凛冽的寒风中飞舞。堂厅中,舅舅的棺材被人刷上了黑漆,还未完全消散的漆味涌进我的鼻子,刺激着我麻木的神经。眼所能见到之处皆为白色,白色的纸条,白色的丧服,白色的舅舅。这一幕,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中,我的心中,我的骨血中。

啊!舅舅!我知道你去了一个美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过得开心!抛除人生的一切烦恼、痛苦、包袱。

篇5

那一年,我准备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可是演讲稿背得一塌糊涂,面对观众还胆怯地如一只蚂蚁。这使我失魄到极点。面对观众,我无言;面对老师,我更无颜。

一回到家,我便一言不发地坐在沙发上耷拉着脸就如泄了气的皮球,脑海中又会回想到昨天下午的那段谈话:

“你这个孩子怎么不开窍啊,哎哟,跟你说几遍了这样读既没有语调,又没有感情……我看你这样就别想拿奖了,干脆你就弃权吧,省得丢人!”蹦,这句话如晴天霹雳,狠狠地挑起我心底的那道防线。我呆在原地一动不动,晶莹的泪珠在我眼眶里打转。我在内心深处拼命呼喊:老师英语可是我最喜欢的科目啊!……唉,擦擦眼泪回家了。

记忆如洪水涌来,一想起就伤心。于是,我把脏衣服扔在一旁,一路小跑到了房间,也许睡觉是我缓解的途径,可没想到……

洗衣机原封不动地摆在那,只不过,一团模糊白纸安静地在躺着,上面还有几个清晰的英文字母。我看到这一幕,大吃一惊,嘴都快掉到地上了。“啊—”

一声呼喊引来了妈妈。妈妈那嘴比我张得还大,怎么会这样啊。原来妈妈并没有把我的演讲稿拿出来,所以……现在面无全非了。

一瞬间,我爆发了。仿佛,心中埋藏多厚的怨恨找到喷发口,全都发泄出来了。于是,一大串埋怨的话语在房子中徘徊,“你看看,怎么吧,你就不知道掏掏兜么?老师那边寒风凛冽,已经够我受的了,难道你还要雪上加霜么!……”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瞬间眼泪滴落转过身去。只留妈妈那失望加自责,以及无奈的眼神在默默注视着那一滩“垃圾”。

啜泣的我却看到那令我难忘的一幕,妈妈小心翼翼地捧起那那滩白纸向卫生间走去,放在腿上,拿着吹风机一片片地呵护般吹着,生怕伤了它们弱不禁风的样子。顿时,我一动不动看着,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到母亲那苍老的面孔,那早已染红的眼角,看到我母亲一惊,微笑着对我说:“吹一吹应该还好一点。”我一下子扑到母亲怀里,什么也没说,只由得静静感受那份美,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篇6

审题时,要先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句,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写什么”。对应试作文来说,审题时确定“写什么”,远比确定“怎么写”重要得多。“写什么”包含两点:一是题目要求写什么;二是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我”可以写什么。

近年中考作文命题反对模式化,加大限制性,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传统意义上讲,审题要看文题类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各不相同。其实,万法归宗,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题,都需要凝练成一句话,找到这句话,就可以转化为命题作文来写作。所以,我们以简驭繁,以命题作文为主,解剖审题。

进行作文审题,要审中心词、写作对象、范围、修饰词、句式、题意、体裁、情感、字数、人称等,具体可以概括为“六审四瞄”。

一、六审

1.审中心。

要善于锁定题目最核心的词语,即中心词。

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难以忘怀”说明印象深刻。那么,为什么印象深刻呢,你得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写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觉得可怜,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有爱心,就“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了,那就没写出题目应有的震撼度。

又如“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写作重心应该放在后者。

再如“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单纯地写颜色,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义,如黑色往往跟灾难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出发确定选材范围,进而表现题旨,彰显精神内涵,才能抓住阅卷者的眼球。

2.审对象。

审题时要弄清楚要求我们写的对象是人、事、物,还是景。把这些弄清楚,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

3.审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这一趋势,我们不能不察。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代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

4.审修饰词。

审清题目中的副词。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其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等。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的意思,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真”,包含某些发自内心的感情,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也”,一般表同样,跟某人、物、情同样,行文时要写出比较的对象。“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而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来突出“这”。

5.审句式。

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回家”“永远的歌声”,审题可略过。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题目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则需辨析其内部联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并列关系等)。

6.审题意。

近两年,比喻入题、象征入题的现象很普遍。这样的题目,要注意审清其比喻义和象征义。如“水总有澄清的一天”“每一种草都会开花”“收藏阳光”“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等。

二、四瞄

1.瞄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都有它特定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的标志,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如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标志的应写成记叙文。

有“介绍……”“……的话”“……的制作方法”等标志的应写成说明文。

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标志的应写成议论文。

2.瞄情感。

一是注意体会标题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二是体察语言优美、富于激情的引导语中的情感,让自己通过体察融入到这些情感中,确定行文的感情基调。

3.瞄人称。

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作文时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篇7

2008年8月8日8时整,来自各国的朋友在北京欢聚一堂,见证那令人瞩目的奥运大幕开启。我紧盯着银屏,一任无限激情的心中澎湃迸发。

此刻,我是最自豪的中国人,整个人都已进入到银屏之中。是的,我听到了全世界的喝彩。那是多么石破天惊的一幕啊!

从2008年击缶乐手敲打出倒计时的数字,从绿衣使者用身躯搭造成的鸟巢模型,从李宁绕国家体育馆上空奔跑500米之后点燃主火炬……一切都是那么神奇,那样超乎想象,精彩绝伦。

29个礼花组成的奥运历史足迹,在天际跃动着隆隆作响的脚步,它代表着第29届奥运会一步一步走进中国,走进北京,走进“鸟巢”,也走进了我的心里。我怎么形容它呢,这也是中华民族腾飞崛起、跨越百年的脚步啊!

我细细品尝着这道五千年中国文化烹制的盛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随着孔子三千弟子的吟诵声,长长的画卷上,突然,无数的古代文字此起彼伏,波澜壮阔。既像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又像现代的电脑键盘。看呀,画卷中央呈现出了一个古代的“和”字。慢慢地,随着像海浪般的波涛,又出现了一个“和”字,最后画卷突现出一个现代的“和”字。这三个“和”字不仅诠释了汉字的衍化过程,也提示了中国儒教的人文理念——“和为贵”。

在跨越时空的漫漫画卷上,身体抒写山的邈远、水的灵动;太极彰显天人合一的智慧;长袖舞动着漫长而繁荣的丝绸之路;众人划桨驯服了不羁的滔天海浪;茶的芬芳、瓷的洁白、竹简声里的文化脚步铿锵……如痴如醉,如梦似幻!

篇8

我在学校生活了近六年,在学校中,发生了很多令我难以忘怀的事情,不过最让我难忘的是当班主任开会时不在教室里,教室中发生的那一幕场景,真的是让人啼笑皆非。

那天是星期五,老师恰逢有事开会去了,在黑板上写下“写一张试卷”几个字之后就走了。我心里只想着快点写完卷子,便奋笔疾驰地写着,老师刚走后的二十几分钟里,教室里并没有起什么风波,同学们都认真地写着卷子,教室里只听见“唰唰”的写字声,谁都不敢抬头,生怕浪费了1秒钟,大概在这个时候,同学们的脑子里都想起了“时间是人类最有价值的东西。”“时间是个常数,但是对于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这一类的话了吧?我心想:“等老师回来之后,这一幕肯定要给她带来一个惊喜.”

天意难违,好景不长,同学们都写完了试卷,无事好做.有的趁老师不在的时候喝点水,有的百无聊赖地看着漫画书,有的呆望着窗外的景色,大概这个时候他们都在浮想联翩吧?还有的依旧全神贯注的看着写着,不过庆幸的是没有一个同学说话。这样的场景延续的时间并不长,有的同学不堪寂寞,左顾右盼的说起了悄悄话,可这对于他们似乎还是不过瘾,有个同学站起来做鬼脸,引得同学们发出一阵笑声,教室里一片嘈杂,这个急坏了那来年各个语文课代表和班长,他们在教室里大声说:“别说话了!”最后他们似乎是实在没有办法了,让几个不遵守纪律的同学站起来。我看看他们那焦急的样子,又看看同学们满不在乎的表情,我可真是既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这个时候,那两个课代表和班长的福星——老师回来了。

“卷子写完了吗?”“写完了!”老师对于同学们的答复似乎很满意,可看看站着的几个同学似乎又明白了什么。“你们又违反纪律了?”老师的语气异常严厉。“嗯,我...”有几个同学习惯性的辩解起来,可总是欲言又止。班主任扭头看了看大多数同学,满意的笑了笑,开始布置家庭作业。

唉,班主任不在的时候......

篇9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一桩桩感人的故事,一个个真实的事迹,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顽强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发愤图强,拼搏进取;也正因为有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大地日益强大,傲立于世界。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孝女绳》中的李根,她的爸爸患有严重的肺炎,导致双耳失聪,语言能力基本丧失,长期卧床不起。妈妈离家出走。她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每天,李根早起晚睡,服侍爸爸,做家务。明.吕坤《语》中曾有一句话: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李根就做到了这一点。面对磨难,李根没有退却,却更筑就了自己顽强、忍耐、执著的性格。她拿回了九张三好学生奖状。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困难并不可怕,只要你勇于面对,勇于拼搏,像李根一样,顽强地和困难作斗争,照样能够快乐地生活。

雨淅沥沥地下着,品读着《孝女绳》,我的心灵被震撼了。双手似乎再也翻不开那篇文章,双眼似乎再也无法轻松地浏览那字字句句,心沉甸甸的。我再也无法抹掉它在我脑海中留下的痕迹,思绪在内心交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孝”字足以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所孕育的博大情深的内涵!慢慢地回忆,心灵再一次被感染。她——主人公李根,一个具有“非同寻常”孝心的女孩,为了父亲的病,凌晨5点,便强迫睁开自己惺忪的双眼,为父亲做早饭……或许当我们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而不肯起床的时候,或许当我们“无情”地瞟着那父母所准备的美味早点的时候,而她却为父亲失去了幸福。为了爸爸的生命和快乐,李根用幼嫩的身躯独自承担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每次回到家中,她先喂爸爸吃饭喝汤,接着搀爸爸去散步,而后替父亲擦洗身子,清洗换下来的脏衣服……等家务活干完后,她才开始做作业,那已是深夜11点了。

慢慢地回忆,映入我脑海里的是那一幕。有一天早晨,爸爸从阵痛中醒来,刚想拉那根细绳,却发现女儿几乎处于昏迷状态,可手中的扇子却一直摇着……多么孝顺的女儿啊!整个夜晚,为了照顾患有严重肺病的爸爸,她手中的扇子一刻不停地摇着,摇着。我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我现在像李根一样孝敬我的父母吗?没有,我回答道。李根和我是同龄人,而我却没有像她一样地去孝敬父母。想着想着,我似乎醒悟了许多。我走出房间,来到妈妈身旁,我把那小巧的双手轻轻地放在妈妈的肩上,揉了起来,此刻我才真正感觉到,原来向父母们尽一份孝心也是如此的快乐。孟郊在诗写到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活着,应该坚信亲情是我们永恒的支柱。人类的生命在不断地延续,在这个延续中,惟有“孝”才能承载生命的意义。

用双手向养育我们的父母献上一份最真挚的爱吧!让汗水和亲情编织的结晶永远绽放在人间!

篇10

那还是8年前的事,我在广州一电器市场闲逛,突然发现在展柜一角落,有一老式电影放映机,铸铁,黑漆,造型独特而不失精巧,漆水斑驳且带沧桑。这是美式的8.75毫米一体机,由于年久失修已不能放映。掸去机身布满的尘灰,我细细寻找,马达,光源,灯罩,供片齿轮,收片齿轮,抓片爪,间隙齿轮,镜头,片门,音鼓,片道。嗬!这可是我多年一直梦寐以求的藏品,我仿佛听见嗒嗒……嗒嗒的走片齿轮声,这声音勾起我30多年前的回忆……

记得是在学校刚刚参加完的追悼大会,我们即乘坐军列奔赴云南军营。军训操练,政治教育,分兵下连,站岗放哨,帮厨打杂。几个月后,我被调去大队电影组报到,一下子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天哪!不用再出操、站岗,大房变单间,冲锋枪换手枪,大锅饭变机关灶。那个美呀,美死克。

我们电影组有三人,组长是一位老兵,年长我10岁有多,老家重庆,精通无线电,轻微口吃,说句悄悄话都常常激动万分,时时弄得你忍俊不禁。另一位是驾驶员小白,云南人,大我几岁,皮肤黝黑。内向,腼腆,厚道,勤快。驾驶技术娴熟,快得起,慢得下,站得住。再就是我,具体工作是放电影,开广播,管礼堂,理图书,写标语,出墙报,做幻灯。我的前辈曾对我说,你的工作就是学会吹拉弹唱,打球照相,迎来送往,布置会场,首长讲话,带头鼓掌。虽说是口头禅,带有调侃,倒也是真实写照,让我铭记在心,终身难忘。

我和小白同住一室,其实是寝室、广播室、办公室三合一。那年部队执行外业任务,我和小白随部队巡回放映,电影组配发的是北京吉普,方屁股双排座。35mm放映机,16mm放映机,发电机,油印机,照相机,影片,被服包等器材,塞得满满一车。平时他坐正驾,我乘副驾,一路风景养眼,舒服惬意。偶尔遇到首长同行,我只有让位后座,一路狂颠,弄得翻肠倒肚,头晕脑胀,神志不清。抵达目的地,我们顾不上歇息,采访、拍照、写稿、组稿,待返回大队部我还要刻钢板,滚油墨,出简报。每每吃罢晚饭,我们接着倒片,检查机器,做好放映准备。

那晚,记得是在乡村场坝放映,乡亲们听说来放电影,纷纷从十里八乡赶来,就像过年一样的热闹。孩子们早早搬来石块、废砖、树枝、草绳、斗笠、破罐,烂瓦等等不计其数的破玩意,抢占最佳位置,年轻的儿孙扶老携幼,肩扛手提板凳,姑娘们涂脂抹粉,精心打扮。幕前幕后,墙上树上,坐着站着,人群是黑压压一片。唯有放映机的齿轮声和电影的音像声在寂静的夜晚那么娱心悦目。突然,乌云压顶,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我们慌忙停机,关电,撑伞,护机,只见几位老乡脱掉上衣,帮我们盖住机器,还有几位老乡为我们撑伞,个个淋得一身透湿。短短一阵,再望去,风停雨止人未动,那一幕,着实让我感动不已。借着微光,我望着老乡周身湿漉漉的,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老乡还在向着我嘘寒问暖,表示歉意。“同志,对不起你们喀。”笑得憨憨的,傻傻的。我悄悄转身偷偷拭去还未滑落的泪水。那场景,深深印在我脑海,至今让我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也就是那次外业,持续放映长达几个月,天天就是那几部影片,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我几乎能倒背如流。后来不久只要是架机挂幕,我就干呕不止,症状与神经性呕吐极为相似。每次小白见我痛苦的干呕都非常着急,我俩悄悄私下商定,他教我开车,我教他放映、摄影,这样我们工作可以互换,技能可以传帮。我们互帮互学,一兵多能,一兵多用,配合默契,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有时他帮我搓洗泡臭的衣服,我引领他喝咖啡,开小灶。只是那些年我们的隐情不敢泄露,现在可以公开地揭秘,开锅敞气。不久我离开部队,离开电影组,离开朝夕相处的战友。临行前,我说咱们银幕上见。现在看来,那时的吹牛皮说大话和今日同样是不用上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