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生命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14:4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爱生命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爱生命的作文

篇1

2、正文

曾说过:”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一天,我走出家门,一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摔倒在地上。我想:对于小草来说,我可是巨人一般大小,一下子压在小草身上,它一定受不了。可我站起来发现小草安然无恙,笔直,笔直的。呵!真没想到:小草居然有如此气魄,而且可以掀翻压着它的石块网上生长。

小草真是顽强啊!为了生长,它们鼓足勇气,不懈努力着。

再比如说:蚂蚁那强烈的求生本能也让我震惊。

一天,我在小区楼下玩沙子,发现一个蚂蚁洞,我弄了一盆水,往洞里灌水。只见一群蚂蚁抱成一团滚出了蚂蚁洞。我又在洞口周围点了火,蚂蚁拼命挣扎,它们把小蚂蚁放在中间,大蚂蚁在外边,抱成一团,滚了出去。蚂蚁这种团结友爱,坚持不懈,让我震惊了!

篇2

(1)领略自然美,感悟生命的真谛。老师要尽可能利用学校的生活环境,引领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感悟生命的真谛。当学生欣赏巍峨的高山,浩淼的大海等自然景观时,将会被自然的无限性和永恒性折服,才会认识到人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当学生欣赏经人们改造过的自然物的美时,才会认识到人类的伟大。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博爱,开阔视野、开阔胸襟、走出狭隘封闭的天地,让学生的身心接受自然美的感染和熏陶,与自然高度融合。长期的审美积淀,会使学生的作文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写作时,被他们诉诸笔端的自然已经具有人化了的自然美。学生健康的情趣,积极向上的精神意志同作品中的自然物融为一体。这样,他们写出的作品才会散发出美的芳香。

(2)体验社会美,关爱宝贵的生命。什么是社会美呢?社会美指社会生活的美。老师要引导学生用一颗关爱生命的心到社会生活中去体验人物的内在心灵美。著名作家孔庆东说:“作文糟糕的孩子缺乏的不是技巧而是爱。”他认为,关爱生命就是让学生“爱鲜活的生命”、“爱独特的生命”、“爱整体的生命”。他所谈到的生命,首先指人的生命,然后是动物、植物、宇宙万物的生命。从人的角度来看,怎样让学生爱鲜活的生命、爱独特的生命、爱整体的生命呢?爱鲜活的生命,就是要让学生怀着兴趣去探索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去感受人们的聪明智慧,无私的爱、坚定的意志、诚实善良的性格。有爱就有恨,学生也要恨那些破坏生命、不善不真、不尊重生命的人。老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和发扬他们自身人性中美的因素。爱独特的生命,是指每个学生要怀有一颗博爱的心,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扩大对别人的兴趣。不必要强调自己的个性,因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学生拥有质疑的精神,养成看出问题的习惯,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了思想。爱整体的生命,就是要学生不论尊卑贵贱,关爱众生,培养学生具有一种“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健康的文章来。

(3)感受艺术美,获取心灵的自由。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艺术是人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最集中的体现。那么,艺术美的呈现方式有哪些呢?一般来说,有雕塑、绘画、戏剧、电影、工艺、建筑、音乐、舞蹈、文学等。

篇3

人,生命只有一次。小林浩教会了我勇敢与坚强,珍惜生命,珍爱生命,珍重生命,是生命给了我们一切,它是圣洁不可侵犯的,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他。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珍爱生命黑板报,供大家参考。

珍爱生命作文1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不可能再有一次,它是非常宝贵的,我们绝不要让它白白流失。

以前,我并不把动物和昆虫的生命放在眼里,记得小时候我最讨厌老鼠,它们总是在天花板上“跳舞”,那“咚咚咚”的声音把我吵得焦躁不安,真想一把火烧了它们。又一次,我在老鼠笼里放了一块鲜美的肥肉,香气早已传到老鼠洞口,一只小老鼠似乎闻到了这香喷喷的.味道,悄悄地走向笼子。我赶快装睡,然后又快速地瞟了一眼老鼠,只见它轻轻地迈着步伐走进笼里,嘿,它的轻功还不错嘛,居然笼子没有关上。接着,老鼠一步一步地走近那块勾在钩子上的肥肉,只见它狠狠咬下肥肉,“啪”的一声,老鼠被关在了笼里。

没过几天,它就被饿死了。可我并不对老鼠的死感到悲哀、后悔,并不意识到对老鼠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们的心目中,老鼠好像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让我自责的是:自从教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课科学知识时,我的脸开始红了,如果没有老鼠,那世界也就没有了一份情,老鼠也有感情,也有像人类一样的浓浓的母爱、父爱。这种感觉,在别人看来也许很可笑,可是对于我来说,从那时起,让我慢慢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珍爱生命作文2生命,不只是扎在泥土里的根,更是交错盛开的花。

生命是一切盛宴,是一段交响乐,是一道征程,也是一份礼物。

说生命是一份礼物,那是因为它是这个世界赐予的我们存在的凭证。我们理应要珍惜它,理应用全部的爱去呵护它,理应把它作为这个世上最宝贵的财富。

可是也就总有人那样轻贱生命。

关于死亡,关于“自杀”,我们早已不再陌生,甚至不觉惊诧。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都在上演着形形的悲喜剧。总是有那样一些人,在轻率与浮躁之间丧失掉自己的性命,以致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种各样有关“自杀”“轻生”的消息。

他们是可悲的人。即使生命承受了再大的苦难与挫折,即使人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即使当时感到万念俱灰……他们也终究不该放弃生命。或许他们有千万种理由,或许死亡于他们自己而言意味着最后的解脱,但他们何曾想到过于他们周围的亲人、朋友……他们的选择无疑会给关爱他们的人带去巨大的伤痛与悲哀!在很大程度上,轻生,不只是由于轻生者对生命的蔑视和践踏,更是源于轻生者的极度自私。

可是更多的人是如此地珍爱生命,崇敬生命。

篇4

生命教育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指引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的意义及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追求信仰的高尚人文情怀,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语文作为中华五千年渊远文化的载体,具备了丰厚的人文教育素材,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好载体。本文结合他人教学的经验和自身在教学过程的反思,积极地探索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效链接点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

生命教育;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慢慢推进,生命教育逐渐引起学者重视,它犹如一缕春风,使语文教育焕发了新的活力。而“语文教育只有遵循生命规律,进行生命化教学才能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可见,生命教育已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模式。针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我们以大学教材为例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以期能够为语文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1生命教育的内涵

有研究者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基础”或教育的“原点”,认为生命教育就是要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和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人。另有研究者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它强调人的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它关注人际交往中精神能量的转换;在保障机制上,它注重生命主体自主能动的投入与合作。以上这些理解,是立足于生命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解释,实际上界定的是教育的内涵,相对于以往社会本位视野中教育对个体生命的漠视,这种教育更关注生命,有学者就把它称为“生命教育”。从实施生命教育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或者说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

2实施生命教育的原则

2.1因材施教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能力,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意把握内容的难易程度。太难了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容易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太简单则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刚迈进大学的孩子,处于心理断乳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强烈,情绪易失控,看产生问题容易极端化,恋爱、交际、理想和现实成为他们苦恼的主要问题,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出现自卑、孤僻、焦虑甚至放弃生命的消极心理。所以,我们要在教学当中恰当地用范文进行挫折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教他们正确处理情绪问题,引导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问题和评价自己。

2.2尊重和接纳原则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关爱和赞赏。青春期的孩子既敏感又脆弱,他们急需得到权威人物的认可和接纳,一句赞美的表扬、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温暖的动作也许都能影响他们的一生。这就要求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无条件的接纳他们。尊重每个孩子的特质,善于挖掘他么身上的闪光点,善于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课堂上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不同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阔思维。也只有尊重和接纳,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因为“只有在自主和自由的前提下,学生的全部生命活力才能迸发出来,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2.3学生主体原则

叶澜说,课堂本生就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让学生自主去体验去探究生命的真谛无疑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从填鸭式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探究知识,在语文教学当中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去领悟生命教育的内涵,又要及时引导他们走向生活,在生活的体验当中加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与体会。

3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

3.1通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现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的重要方法。王丁惠指出,通过阅读教学活动,解读文本,解读生命,让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语文教材中有大量阐述生命、解读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例如在讲解《陌上桑》对苦难生活描述时引入贫困山区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的小姑娘》图片让学生分析背后的故事,学会珍惜当下,感恩生命。通过对鲁迅文章的学习,了解他弃医从文的人生经历,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处世态度中学习他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引发学生对生命真谛的思考。而《我与地坛》通过对作者悲惨经历和顽强不息意志讲解,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正确面对挫折和不幸。在学习《致橡树》这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时,可以引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个性意识的生命特征,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恋爱观。语文教材中的范文的作者也是我们值得去解读的对象,有忍辱负重,完成恢弘巨著《史记》的司马迁,有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有身在草野心忧天下的杜甫,有面对生活的无奈过早结束生命的老舍,也有面对挫折自强不息的张海迪。通过这些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的素材,“让学生在对语文材料的阅读与学习中感受人类广阔的文明成就,去学习文本的解读和自由表达,感受生命的辉煌和灿烂”。还可以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章讲解和欣赏,让我们多了些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又是多么的卑微和渺小。自然界的生命如此顽强,我们人类是不是更应该积极投入生活,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辉煌灿烂呢!

3.2通过写作教学

语言学习主要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听说读写每个环节都是学习语文的必需。很多学生一谈作文就色变,其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失败。写作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学生之所以不会写作文时因为我们在教学当中忽视了学生对情感、生命思索表达和倾诉的需求,故通过让学生自己对感情的抒发,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命的倾诉,才能彻底释放青春期生命的冲动,对生命的认识才更生动,更深刻。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促使学生学会思考生命,从中体会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意义。比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笔者让学生以此为题,探讨理想和社会现实,个体生命和国家安危,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的同时了解生命的意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在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同时加深对生命认识和思考。比如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考试来一场挫折意识的培养,通过讲解贝多芬、霍金、张海迪的故事,引发学生自己的思考,让他们自己感悟在挫折面前应有的态度和行动。材料作文也是启迪思维,开阔思路的实践场所。给学生一则有关生命教育话题的材料,让学生从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对待生活的差别中寻找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3.3通过实践教学

虽说课堂是传授学生生命教育的主战场,但毕竟有些局限,毕竟都是别人的故事和经历。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自身的经历,帮助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理论运用到具体事件中,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也加深对生命的感悟。比如在戒毒日、预防艾滋病日举行生命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进而尊重,善待生命;也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福利院,让他们明白担当付出和奉献;还可以带他们去游玩,在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中领略生命的美丽与顽强。处处留心皆学问,在生活与实践中,让学生学着从生活的细微中感受美好,从细节中感受伟大。这样的生命教育也更真实和深刻。

4实施生命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自身提高生命素养,做到自己是一个具备生命情怀、生命教育意识的人。正如刘济良所说,真正的生命教育应当成为一种包涵着对学生生活生命人性的关爱呵护和照料的富有人情味现实化的活动。只有一个有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怀心中充满爱的老师才能真正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价值与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同时,教师要积极地扩宽教学技能,及时地更新观念,不断地学习。此外,教师要注重营造宽松、和谐、友爱的课堂气氛,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予每个学生积极的回应、正向的评价,激发学生探索、思考、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朱洁.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郭思乐.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M].华东出版社,2011:93.

篇5

一、语文学科和生命教育的联系

1.语文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绝大多数的青少年都是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度过他们的青春岁月的,因此中学的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学课程课时安排中,语文的课时几乎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多的,所以语文应该是和青少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首选工具。另外,语文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在中学学校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2.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标准”。[2]因此,“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3] 另外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丰富的形象性与感染力,它的人文性特点赋予了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生命教育内涵。

3.联系性

关注生命的教育必然是富有生活性的教育。语文是对日常平淡的无意识的生活的一种抛弃和对诗意生活的一种发现和创造,所表达的是对人世生活的肯定,语文的存在就是要从纷繁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向往生命的辉煌。同时语文学科是一门关于“人自身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体验与思考”的学科,它以“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为独立研究对象,并特别关注人类感受的文化内在结构、悠远的历史因素和缘起”,倾力研究作为“个体的人在人文事实中的独特感受和创造性作用”,尤其注重“人类活动对人的生存的价值与意义的研究”[4],是集中表现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可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几乎包含了所有生命教育的内容。所以,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开展生命教育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吸收民族智慧、吸取人类的优秀文化,从而帮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生命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

二、在语文文本阅读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文本中不仅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的资源,而且包含了古今中外人类的各种观念体系、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等,具备各种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所以语文文本中具备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素材。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通过解读文本,来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在文本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文本,突现生命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道:“……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对于刘和珍等人的徒手请愿,鲁迅先生明确持否定态度。因为用自己脆弱的生命去面对穷凶极恶又荷枪实弹的敌人,这无疑是不当的,只能做无谓的牺牲。鲁迅先生对于生命的珍惜并不是害怕死亡,更不是贪生怕死,保存生命是为了更好地战斗,这就是“韧”的战斗。以往我们在课堂上往往从“韧”的战斗的角度去分析,而很少从生命层面上进行分析探究。如果从生命的层面去分析,就可使学生既对鲁迅这样的行动表示理解赞同,又可使学生受到正确生命观、生死观的熏陶。

2.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感受、欣赏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从中认识生命的意义

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斑羚飞渡》中的斑羚,《生命之舟》中的小女孩,《春》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春景,《白杨礼赞》中的白杨,《囚绿记》“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紫藤萝瀑布》里的紫藤萝……无不彰显着生命力量的无穷和坚韧。脆弱与坚韧是一对矛盾,但他们却在生命上得到了统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不再,青春易逝,人生只有一次。启发学生要认识生命本质,敬仰生命,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学会坚韧地生存。

3.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情”的可贵,从而重生、乐生

现在有许多学生认为,生命属于个人,处于高于一切的地位,人的生命价值在于为己。《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巴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活着,就意味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仅为自己,也为亲人、他人和社会。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社会给了我们成长的平台,教育了我们。我们要懂得感恩,并尽一切能力回报我们的亲人、社会。如果认为一个人可以随意处置自己的生命,并用死逃避人生责任,那就是一种自私,一种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例如教学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时, 教师可通过那对父母反反复复地送人子女,又一一要回这件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那对父母再穷也要让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从而理解父母、理解生命。再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字字凝情、句句含泪,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及作者本人的亲情观念和人伦观念。因此,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关心家庭、关心亲人、关心他人的爱心和责任,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家庭和亲人朋友中的位置,自己如何对家庭、亲人负责,从而珍惜生命,重生、乐生。

三、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进行有目的的生命教育

生命问题是一个很广泛的题材,它既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状态,也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甚至是那些自然界微小生命的生命过程等。我们语文教师要做培养生命意识的有心人,通过引入生命问题题材,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从现代学生作文现状来看,学生作文题材普遍狭窄,大多局限于爱国爱家、父子亲情、舍己救人等传统题材。若把有关生命问题的题材带到写作教学中来,既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作文题材,纠正学生作文题材狭窄的问题,又能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另外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命题应该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泄自己的苦闷忧伤,享受自己的快乐幸福,让学生把写作当做倾吐心声、舒缓压力的一种工具。

另外,周记、日记、随笔、黑板报、广播,都是练笔的大好机会。学校可以开展感谢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心存感激,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我们相信只有让学生用心去经营、去体验,生命意识才会增强;只有真正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意识才会驻扎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教学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思想的方方面面。所以语文教学应当充满人文情怀,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尊重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激情,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637002)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25-29.

[2][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6

关键词: 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 必要性 可行性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段话曾使多少有志青年投身到伟大的革命事业中,也使他们的生命之光更加熠熠生辉。可见文学的力量是无穷的。然而,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人们对生命的珍视程度也越来越低。为了讨薪,农民用跳桥来威胁欠债者;因为感情变故,年轻男子可以跳江轻生;因为逃避作业,小学生可以服毒自杀。凡此种种,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条。尤其是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更是将学校教育和老师推到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在悲痛之余,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在痛定思痛,我们该如何让孩子脆弱的心灵变得坚强,如何让孩子明白生命的可贵,如何让孩子知道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他的长度而是宽度?我校是重庆市一所处在闹市但是生源不好的初级中学,学生的素养参差不齐,去年我们承担了一个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生命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我有幸成为一名参研人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以为,利用好自己的学科优势,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必须的和可行的。

一、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必然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展开生命教育的必然性。苏霍姆林斯基也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写道:“教育——首先是人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仅体现了课程多元化自主化的趋势,而且使生命教育目标的实现有了可供操作的载体,语文教学也成了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过程。

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重在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精确的演算能力,老师想利用教学间隙来进行生命教育的可能性不大;英语学科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和句型,能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老师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来进行生命教育似乎也无暇顾及;其他学科几乎都有着各自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唯有语文学科,它的“人文性”特点注定了它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而且编者们也有意识地将有关生命的文章编进课本。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的第一单元就为我们安排了与生命有关的课文。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以后的各册中也适当地穿插了不少这样的课文,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无限感激之情;鲁迅的《故乡》、《孔乙己》,教育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又比如,《华南虎》中那只老虎在绝境中表现的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对冷酷现实的强烈反抗精神,既是对庸俗“观众”的谴责,又是对具有华南虎一样不羁灵魂的生命的颂扬。

语文教师一定要让语文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去,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

二、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可操作性

(一)语文教师可利用学科特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生命。

语文教学关注生命,首先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认识,把学生看作一个个特殊的生命体,用发展的目光看待他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你的课堂上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不能只关注传授多少知识,而应该着眼于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着力于学生的个性的张扬,使语文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构建精神生活、满足需要的过程。一句话,就是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我校学生中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的少之又少,由于学校地处拆迁地段,近似于一个“城中村”学校,所以学生多是租住户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是从农村来城里做小生意的,有的是来城里打工的,而他们大多小时候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都是上初中了才来到城里的。由于缺失父爱母爱,而且长期生活在农村,很多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在新集体中他们难以与人交往,往往封闭自己,内心的孤独让他们在课堂上不敢大声讲话,在运动场上不敢自由搏击。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就得利用好每一个契机,帮助孩子认识自我,让孩子知道生命是没有高低贵贱的。

例如,我在上七年级第一堂语文课《山的那边是海》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强调一点,山里的孩子向往外面的世界,说明他有理想有追求;山里的孩子不怕困难,敢于翻越一座座山,说明他们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山那边的孩子最终看见了大海,说明他们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让孩子们讨论,这个山里孩子为什么能看见大海呢?如果你是山里的孩子,你会问山那边是什么吗?你觉得你自己会看见山那边的海吗?因为学生们很多都是从山里来的,他们有一种亲切感,也打开了话匣子。最后我告诉他们,正因为他们是山里的孩子,所以他们才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因为他们是山里的孩子,所以他们才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正因为他们是山里孩子,所以他们才比城里孩子更能吃苦耐劳。虽然我没有明说他们是山里孩子,但是我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们心里的那份自尊与自豪。

(二)利用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体悟生命。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生命的文章很多。有直接写对生命看法的作品:《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再塑生命》、《谈生命》等。有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伟大的悲剧》、《行道树》、《散步》、《音乐巨匠贝多芬》等。还有对自然及他类生命的关注的作品:《春》、《月亮上的足迹》、《斑羚飞渡》、《华南虎》等。

这么多现成的材料只要我们合理利用,三年的时间足以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比如我们可在教学《敬畏生命》、《谈生命》这样的散文的时候,采用朗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配乐中深情地朗读,让他们去体会生命的美好。在讲《音乐巨人贝多芬》、《华南虎》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讨论探究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评说贝多芬,让他们用自己去对照贝多芬,让他们自己在评说和对照中明白生命是什么样的。

(三)利用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生命内涵的理解。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解放人的聪明才智和心灵、精神,尽情地释放人的才华、灵气和创造力。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为前提,尊重他们的情绪、意愿和来自生活的各种体验,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习作的主人,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人生。

初中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深刻,所以语文教师要关注诱导学生抒写有关生命的话题,培养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情感,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时时关注自己的生命,关怀别人的生命。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对生命内涵的认识。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我就带领学生去“歌乐山”和“渣滓洞”等革命圣地,缅怀革命先烈。让他们聆听先烈的故事,让他们学习先烈的精神。很多学生后来在作文中写到“小萝卜头”,他们说“小萝卜头”是中国历史上最小的烈士,他没能看看高墙外面的世界,他却用他年幼的生命谱写了生命最美的乐章。“小萝卜头”永远活在在他们心中。后来在讲评作文的时候,我再次让学生思考,生命是什么,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真爱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也能开出艳丽的花朵。

这样,通过写作训练,潜移默化地把生命教育滋润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珍惜亲情,关爱他人;在受到挫折的时候,勇敢自信地面对,提升对生命内涵的认识。

(四)利用多种活动可以让学生展现生命的价值。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这就需要扩充语文的体验渠道,变单一为复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一个概念,用多元的渠道,打开多扇窗户,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例如,结合学校开展的语文探究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组织各种社团,如戏剧社、诗文鉴赏组、外国文学组、对联组、书法组、朗诵组、创作组、摄影文学组等,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目觉地学会关心生命、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同时还可以抓住社会实践的契机,让学生深入社会,参观历史遗迹,了解民风人情,体味社会变迁,这些无疑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言语交往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与灵魂是“以人为本”,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承担着延续民族文化精髓的使命。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学科特点,让学生在文化传承中获得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提升精神内涵,实现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马祥勇.语文生命教育.网络.

[3]应超.让语文更有活力让生命更有诗意.网络.

[4]中学语文教学呼唤生命教育.网络.

篇7

地魔发,天府成地狱。家园被毁,钢筋水泥吞噬了无数同胞的生命。看电视报道,看报纸杂志,黑色的沉重压得人难以呼吸;四面八方的眼睛注视着汶川,千万双手伸向汶川。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悲天悯人、扶危济难,是善良的人们所共有的“人之常情”。

一个姑娘被困在废墟下,她没有沮丧,没有一丝一毫的绝望,她积蓄足够的力量,不断敲打生命的大门。她说她相信人们一定会来救她的,她那灿烂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告诉每一个人:面对无法预知的灾难,笑是最好的自救。

“坦然面对,笑对人生”,乐观、坚强,是热爱生命的人们所共有的“人之常情”。

年轻的军官把失去亲人的痛苦,化作与死神赛跑抢救幸存者的动力,泥泞的山路上,他背着白发苍苍的老人,向安全的港湾停靠。年轻的女警官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托付给家人,在瓦砾中抱起战胜震魔的小生命,甘甜的乳汁绽放了天真的花蕾。“最美丽的警察”,这是人们给她的最好评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在特定的背景下闪烁着绚丽的光,人性的光芒昭示着最伟大又最普通的“人之常情”。

他才只有三岁,在被士兵们高高举起成为又一个奇迹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伤,但他没有哭,而是一脸郑重地举起还很沉重的右臂,向在场所有的人行了一个不太标准却很严肃的军礼。“敬礼娃娃”以他弱小的身体掀起了涌遍神州的感动浪潮。“你们辛苦了!”“谢谢全国人民的支持!”是震区鲜红的亮色。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怀感恩之心,做好自己的事,回报社会,是演绎了几千年的“人之常情”。

年近古稀的总理眼角布满血丝,嘶哑的声音传递着关爱,传递着坚强,传递着国家的信念。手,伤了,“先给重伤员包扎”;头,添了根根白发,彻夜不眠,筹划的是救灾的最佳方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心忧天下,恪尽职守,总理用自己的言行为天下为官者诠释着“官之静情”的理想境界。

我深深地感动着。感动之余,我多次问自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该用怎样的笔墨去书写“人之常情”这沉甸甸的四个字呢?

点评

立意高远。着力表现“5.12”大地震中彰显的人性的光辉,表现出较高的思想境界。

篇8

一、尽孝于亲――爱亲人是培养爱心之首要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道具:茶具

授课类型:总复习

同学们:你每天都给爸妈沏茶吗?今天你向妈妈说“再见”了吗?(播放了几则爱心公益广告以及茶道的渊源和生活中的敬茶仪式。今天我们要回归的内容是“爱心”。

……

同学们:我们处于一个情感缺失的年代,请珍惜现在的情意,让爱温馨我们的港湾。

个别学生开始议论了:肯定是作文!

没错,但今天的作文不是写,而是做。我笑了笑:今天回家对妈妈说“我回来了”、“我上学去了”,对爸爸说“您辛苦了”并且亲自给爸爸妈妈以茶道的方式敬茶。

课后反思:独生子女最亲近的人是父母,是爷爷奶奶,持久地从家庭日常小事做起,从最亲近的人开始,说最朴实的爱心语,做最平常的爱心事。相信定能弥补家族情感的部分缺失,更能激起他们爱心欲望,也一定会在朦胧中感悟到为人父母的辛劳,从而泛起对父母由衷的爱,真诚的孝。

二、真诚于友――爱身边的人是拓展爱心的基石

授课地点:教室

道具:留言簿

授课类型:综合实践活动

还没走进教室,就听见悠扬的歌声――《同桌的你》。轻轻推开后门,边走边吟,却还是被同学们发现了,但笑声中他们唱得更起劲了。

我假装生气:挥霍了5分钟,咋办?

生:老师,你不也唱了呀!说明你也特珍惜同学情谊!(真让他说着了!今天的活动内容就是临别赠言。)

师:酝酿一下,临别之际,你给亲爱的同学说点什么呀?敞开心扉,用你饱蘸情谊的笔触写封信吧!

(上周因班级事务发生口角争执的两个同学正在偷笑着指指点点。)

发信纸的同时,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拿出了他们自己漂亮的留言簿摩挲、徘徊。班长还特意给我发了一张特亲密的卡通图案,诡秘地望了望我。

……

看到的是只言片语,听到的却是饱含爱意的祝福。

师:同学们,如果大家愿意,我想将发下的信纸作为咱们班永远的留念。他年之后,这些简短的留言将是我们最深、最重的情谊见证!

全班又一次响起了那久违的歌声,深情地让人感动。

课后反思:爱,随风潜入夜,爱,润物细无声。花季少年的情感是勃发的,爱人是潜移默化的一种感恩。我们相信:他年之后,看到这本浓浓情谊、深深祝福的信笺,心中一定会感慨良多,温馨倍久。也正是这种对同学、对朋友最真诚的友爱定能让他们感受到大爱无疆的力量。

三、温情社会――关爱弱者是固化爱心的实验田

授课地点:教室

授课类型:新授《热爱生命》

为了最后一丝生的希望,九年级下册中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以雄健、粗犷的笔触,细腻、逼真地叙述了一个身处绝境、濒临死亡的人,在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作用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搏斗,终于战胜了饥饿、伤病、寒冷以及野兽的威胁从而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学生回味于故事的传奇,更震惊于生命的可贵。但是为何,他们面对街边以苦涩唱笑音符的残疾人却无动于衷?(报纸对比阅读)

我的责问让学生幼小的心灵震颤,却仍要羞涩的辩解――明天你身无分文、孤独无助之时该怎么办?

篇9

【关键词】生命教育;语文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价值所在

生命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学者华特士在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重点关注社会问题,诸如反、自杀、暴力及预防艾滋病等。

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开始在中国推进。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或者说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1]

人们常常喜欢把孕育着无限生命力和希望的青少年比喻成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这也就意味着在人们心中青少年代表的是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力量。但是当我们在审视自身和周围社会的过程中,就会看到一个现象或事实:媒体报道的青少年自杀案例越来越多,青少年自杀这个问题变得十分严重。青少年死亡率近40年来逐步攀升,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的头号死因。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漠视生命的残酷事实面前,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对此高度重视,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同时也要关注其人文性的特点。语文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作,更是每个人接触世界、开始生活的引领学科。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中学语文的教学,让中学生正确地看待生命,关注生命状态,充分调动学生挖掘语文课程资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进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一)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的必然要求

每个中学生都是发展过程中独特、完整的个体,其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且存在巨大差异的。中学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出发,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教给学生知识,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将“育人”放在重要的位置。面对一个个灵动的生命,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与善待。要时刻关注中学生内在的生命发展,拓展其精神空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专制的、封闭的课堂民主化、开放化,把死板的语文课本内容生活化、人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有思想”的语文、“有情感”的语文和“有生活”的语文。

(二)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语文中处处为生活

“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语文中处处为生活”这句话就很好地表明了生活与语文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道出了语文教育与生活关系的真谛。语文教育并非来自偶然,它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日复一日的生活产生了生命的轨迹,在语文教育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就相当于我们在生活中体验生命一样。关注生命的教育必然是富有生活性的教育,离开了生活谈生命教育,只不过是隔靴搔痒。

(三)在语文课程中,生命教育资源丰富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程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渗透性生命教育和在文本中进行情感体验的最好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可以一起探讨形式多样的诗歌,富含哲理的散文,人物特征鲜明的小说,情景相融的戏剧,这些资源中都富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引领学生主动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并结合实际生活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讨论。如在讲授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一文时,教师可以对课文中的“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等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这样形象的比喻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体悟,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

三、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职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三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到,适者生存的意识愈演愈烈,因此,更需要我们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他们生理发生剧变,与此同时还会面临诸多问题:学习压力大、厌学情绪严重、过度焦虑和早恋等。所以,教师有责任对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适时渗透生命教育,不断与学生探讨生命生存状态、生存环境和生命价值等问题,并做正确的引导,尽量避免个人片面的、肤浅的、表面的,或某个阶段某种状态下的感悟、感受,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滋养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二)注重语文文本阅读感悟,加强写作中生命意识渗透

阅读和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对中学生进行阅读和作文教学,其目的在于可以最大化地发挥中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解放他们的心灵和精神,突显他们的才华和灵气。因此,本着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来实施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生命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通过阅读教学,师生共同解读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意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价值,让他们明白“活”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为前提,尊重他们的情绪、意愿和来自生活的各种体验,并且能把学生的需要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本中“情”的可贵,并能延伸到真实生活中,让他们体会到家庭、亲人和朋友的重要性。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一个培养生命意识的有心人,有的放矢地选取关于生命问题的题材,促进学生对生命问题的思考。比如:可以让学生模仿名人的传记,然后为自己写一个小传,真诚地袒露心声。还可以让学生以诗歌的形式对生命进行讴歌,热诚地拥抱人生。加强阅读与作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渗透,学会善待生命。

(三)以教材为载体,使生命教育“融”入教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同样是如此。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资源,包含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比如:教材中有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紫藤萝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有大量表现亲情、友情的课文《散步》、《背影》、《小橘灯》、《爸爸的花儿落了》、《纸船——寄母亲》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还有有关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课文《珍珠鸟》、《猫》、《斑羚飞渡》和《大自然警号长鸣》等。学习完这些洋溢着生命气息的文章后,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感悟,让他们看到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篇10

让时间在知识的枝条上、智慧的绿叶上、成熟的果实上留下它勤奋的印痕!想要作文写的好,作文素材是必不可少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尊重生命心得体会作文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尊重生命心得体会作文范文一

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

每个人自呱呱坠地便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便获得了一次在世间享受生活的机会。生命,一个多美好而脆弱的名词,对于我们,都要好好地珍惜,尊重自己的生命。

司马迁忍受宫刑,身体的残疾并未消磨他的意志,对于生命的许诺,他没有放弃,没有让他的生命从此委靡,而是以一部《史记》著就了千古绝唱,彰显了他对生命的诺言。

当今社会之中,身残志坚更显示着一位残疾英雄的气概。《我是谢坤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本著作,而它的作者更令人敬佩不已。一次触电事故让他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成为了一个“炭人”。如此遭遇在大家的眼里活着便是生不如死。而他却用自己的嘴练出一“嘴”好画。他值得人们尊敬,是因为他尊重了自己的生命。

海伦·凯勒更是大家从小便听说的一位女英雄。她双眼失明,我曾试着想象那样的生活会是怎样,却不敢相信。然而海伦却在那种条件下生活了一生,但不是痛苦,而是满足和快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曾震惊世界。有人怀疑过这是不是真的,但在证实后,有的只是佩服。因为她正在诠释着:尊重生命。

然而尊重生命不仅体现在对生命的珍爱,更体现在当危难时刻,英勇无畏的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彰显文天祥不畏强权,强烈的爱国心。他没有让生命在苟且偷安中贬低,而是在英勇的牺牲中尊重了生命!相比之下令人唾弃,遗臭万年的秦桧,和坤却在贪生怕死,爱财如命之中让生命变得毫无价值。

“民为贵,社稷次,君为轻”,在孟子眼里社稷江山、君主圣上都比不上民众重要。而如今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后,国家为死难者降半旗致哀,设立国家哀悼日,正是敬畏生命的体现,表现了对普通民众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伦理即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努力向上,让生命发出华光异彩。

尊重生命心得体会作文范文二

风为何能吹走一张白纸,却吹不走一只小小的蝴蝶。——题记

叔本华曾说过:“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何等卑微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与你相同的性灵。那么,同样是生命,动物又何尝不需要尊重呢?

曾有这样一则新闻:在武汉某动物园中,一位游客将石子掷向大象。大象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将石子弹回却砸伤了游客。

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弯腰,拾起的是石子,掷出的是尊严---作为一个不尊重生命的人,他同样不需要被人尊重。而大象掷回的是同样一颗石子,却饱含了对人类的控诉,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生物课上,老师曾不仅一次强调,人作为自然界中等的生物,是拥有最健全的智慧的生物。

然而,我们却常常做不到作为高等生物对其他生命的尊重。我们似乎早已丧失作为高等生命的尊严,还分明亵渎了这世上最伟大的事物---生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自己弱小的生命是那样微不足道。

但在国外,一次十分重要的网球公开赛上,一只鸟被球意外且偶然的被球砸中身亡。发球的不过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运动员,而从发球到击死小鸟,再到举手示意停止,快速奔向小鸟,接着下跪,动作真诚,自然,毫无迟疑,涩滞的感记。

全场为之动客,喧哗的场内肃然静默。他给予了一只小鸟尊重,也获取在场所有人的尊重。

也许人们早已忘却胜者是谁,那个尊重了弱小生命的运动员却被所有人所铭记。

风能吹起白纸,却无法吹灭一只小小的蝴蝶。

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尊重,即使再弱小的生命,也值得被世上所有事物尊重。

尊重生命心得体会作文范文三

空闲时,我常常坐在家里平台的秋千上,想:生命是什么呢?

秋天来到了,学校篮球场边上一大片杂草丛枯黄了。蚱蜢在杂草丛中跳跃、飞翔,杂草丛成了它们的天下。这可是抓蚱蜢的好时机。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便在杂草丛中抓蚱蜢。我用脚绊开草丛,眼睛注视着杂草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抓住了一只蚱蜢。为了防止它逃跑,我特地拔掉了它的腿,我把它捏在手掌心。它没有了用来跳跃的腿,却还可以用飞翔的翅膀!蚱蜢在我手心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了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我忍不住放了它。

一个万里无云的下午,妈妈从菜市场买菜回来。买了一斤鲫鱼,拿回家准备用来当晚餐。烧晚饭时,我在厨房看妈妈烧菜。鲫鱼被妈妈用剪刀剖开肚子,把他们放回了脸盆里,他们竟然还能在水里活蹦乱跳。妈妈又用剪刀把鲫鱼的鳞片刮掉了,还能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这令我心头砰然一震:鲫鱼们的生命是多么顽强,即使它们只能活短短的几分钟。

过年时,我和弟弟发现了一只大约有一厘米长的蚂蚁,它在搬运一粒白米饭。我和弟弟尽会搞恶作剧。我们戴着手套,抓起那只蚂蚁,把它其中的两条腿拔掉了。我们一路跟踪蚂蚁,那只蚂蚁尽管失去了两条后腿,但它仍然竭尽全力把米粒背回了老巢。我和弟弟不禁对它肃然起敬,对自己刚才的所作所为后悔不已。

是啊,生命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它,尊重它,才能使生命更加有意义,不能庸庸碌碌地结束我们仅有的一次生命。

尊重生命心得体会作文范文四

放学了,我哼着歌儿往家走,路过一片小树林,夕阳透过树木射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在苍翠茂密的枝叶间形成了条条光斑,真是一幅意境幽远的夕阳图。

这时前方一阵嬉戏声吸引了我,我停止脚步,发现一群高年级的同学正在掏鸟窝,他们把一对羽翼还未丰满的小鸟捉下来放在地上玩。我凑上前去,看见小鸟已经被他们折磨得奄奄一息,但还是奋力挣脱着,不停地哀叫,仿佛在说:“好哥哥,你们饶了我吧,爸爸妈妈还在等我。”可是,他们好像没听见,继续戏弄小鸟。这时,旁边一个小男孩走过来劝他们说:“你们不能捉小鸟,小鸟是我们的朋友,你们快把鸟放回巢里。”几个大同学根本就不理睬那个小男孩,似乎没把他的忠告当回事。小男孩大声喊道:“你放还是不放,如果你放了小鸟,我什么要求都答应你们。”那群大孩子冷笑一声,故意刁难,其中一个说:“可以,只要你爬上树顶帮我们摘一片树叶,我们就把小鸟给你。”大孩子指着一棵参天大树将了他一军。旁边一位又补了一句:“就怕你没这本事,更没这胆量。”“上就上!”小男孩咬咬牙,脱掉鞋,使着劲往上爬。我仰起头,好大的树呀!树梢直插云端,在风中轻轻摇摆,我看得一阵眩晕。我又望望小男孩,只见他刚爬到半腰,就已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还有几次,他没抓住树枝,差点掉下来,我大气也不敢出,死盯着那位小男孩,脑门上浸出汗珠,连那些孩子也惊讶得张开嘴。那一对小鸟的妈妈在上空盘旋着,发出阵阵哀鸣,被捉的鸟儿也在极力挣扎。小男孩终于折了片叶子,小心地顺着树干滑下来,他脸色铁青、汗流满面,喘着粗气,显然很累。他把树叶递给大孩子,把小鸟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上,小鸟在他手上停止哀叫。他不声不响地把小鸟放回树上走了……

这时,我突然感觉这个小男孩是多么了不起!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骤然变得十分高大。因为世界上没有多少人肯为一只小鸟去冒险爬参天大树,他,一个普通的男孩,竟然有一颗勇敢、善良、爱护小生命的童心。那位小男孩的义举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那以后,我也总是呼吁我的小伙伴们爱护小鸟,因为小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应该尊重小鸟那弱小的生命。

尊重生命心得体会作文范文五

世界上有一种情感,最为神圣,世界上有一种行为,最为可贵。这,便是尊重。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游览中,一对伙伴遇到了一位残疾人。在路上攀谈起来,渐渐便热络起来。到达景点之后,残疾人在残疾人专用通道上顺利的通过,没有花任何的钱。其中一个人看到后,对他的伙伴说:“我也去试试。”说罢,便买了副黑墨镜戴上,走到了残疾人专用通道上,对工作人员说:“我的眼睛……”还没等他说完,工作人员便为他打开了通行的门,那个人高高兴兴地走了,他的伙伴很是疑惑!如果这样,所有人不都效仿了吗?等他排着队到了大门口时,那名工作人员说话了:“请告诉你的朋友,以后不要再做这种占小便宜的事了,我让他进去,只是因为前面的残疾人还没有走多远,如果和他争执,只会让残疾人听到之后受到侮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工作人员用理解与善良架起了这座尊重的桥梁。让每一个人都为之阵容而感动。尊重,是人与人交际的重要一部分。只有互相尊重,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公交车上,总有那么一个位置——残疾人专用座。这是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与体谅,以及无言的尊重。但每每上车时,它总是让形形健全的人占有着,也让每一位上车的残疾人而感到尴尬。尊重是一朵花,只有你悉心浇灌它,它才会开出最美好的色彩。

不知你是否注意,街道上,总有两行黄色的“彩带”。黄色,多么一种温馨亮丽的色彩!那条“黄丝带”被行行的车辆所侵占,所践踏。这也让盲人感到不便,盲道,普通的一件事物,却体现着多少人对残疾人的尊重与关爱,践踏盲道,不就是践踏尊严吗?社会上,只有互相尊重,才会拥有一条真正的,将心与心连结的彩带!

尊重是一个细节,但也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只有让尊重这朵道德之花绽放,才会拥有更加美丽得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