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图与识图范文
时间:2023-03-19 06:3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制图与识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制图课对中专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刚开始学生都充满好奇心。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制图学科知识的探究上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可以借助古今中外杰出建筑的图片资料,介绍建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我们要告知学生,建筑制图是“建筑界的共同语言”,是后继专业课学习的基本工具。让学生了解建筑制图的用途,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出现消极畏难情绪时,我们一定及时给予解释和鼓励,并拿出以前学生的作业、工程图纸等给他们看,并对他们说:“这些是往届学生的成功作品,他们能学好,我相信你们一定能靠自己的聪明与努力,学得更好!”经常用一些成功的案例鼓励学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本课程的信心。
2 情感意识的优化,做个有吸引力的教师
心理学家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能否建立一种理解与信任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首先,我们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饱满的热情、生动有趣的语言、自然端庄的体态等去吸引和影响学生。其次,我们要做学生课堂上的“严师”,课后的“益友”,主动与他们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护,学生对老师就会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尊重,学习上就会多一份动力。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上,工民建班一位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故意逗邻座同学讲话,笔者就向他提问:“什么是断面图?断面图与剖面图有什么区别呢?”,他站起来东张西望,慌张之中总找不到所讲知识的页数,看着他那困窘的样子,笔者走到他身旁用手轻抚了一下他的头。然后,和蔼地帮他找到答案示意他回答,面对众多的听课老师和全班的学生,笔者这样给他“下台阶”,他向笔者投来感激的目光。笔者知道这小小的动作比严厉的批评会收到更意想不到的效果。果真,他听课变得比以前专心了。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关心他们,激励着他们,才能使他们相信老师,才能自觉地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灌”、“压”、“死”等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各种能力的形成。为了转变这种状况,笔者除了注重课堂上的语言艺术外,还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例讲练析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我小结演讲法”、“讨论式教学法”等。例如:笔者曾要求学生技术测绘一段楼梯的三面投影。笔者注意采用“角色的转换法”,让学生当教师,把舞台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侧,让有见解、有思维、有创意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到讲台上“表演”。然后,由全体同学共同讨论其设计方案的优点和不足。最后以掌声鼓励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运用“挂图”、“模型”启发学生进行“图物转换”,努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好制图的前提是空间概念的建立。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笔者十分注重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例如:在讲正投影法中的投影面内容时,笔者拿出典型的“挂图”与“模型”让学生分析其形状结构特点,不断地进行“图物转换”,以建立感性认识,再由他们口述平面与三投影面的位置关系,进而启发他们完成三面正投影图,最后一起讨论总结正投影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建立理性认识。
5 正确处理好读图与画图的关系
对建筑工人来说,正确读图是非常重要的,而画图可以加深对制图规律和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读图能力,同时只有对图样理解得好,才能又快又准地将其画出,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建筑制图习题册有大量习题,通过练习和作业,可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更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以,在平时教学当中,务必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对每次作业都进行全批全改,且每次都选出一些作业完成得好的学生的“杰作”,让大家一起“欣赏”,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篇2
1、目的
制图实践教学是学习制图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基本理论知识及基
本制图技能加以综合应用的过程。通过手工制图实训环节,使学生巩固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国家的建筑制图标准规定。学会用作图方法解决一般的空间度量问题和定位问题,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内容及要求
手工制图实训环节要求完成规定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绘制(2#图纸1张);结构平面图、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的绘制(2#图纸1张)以及本实验报告内容。
学生在画图前要认真复习建筑制图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家的建筑制图标准规定。在绘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所绘制的施工图应符合“国标”有关规定,要求技术合理、投影正确、表达清楚、尺寸齐全、字体工整以及图样布置紧凑、图面要求保持整洁。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消耗品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操作过程
1、 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综述、
1.确定绘制图样的数量根据房屋的外形、层数、平面布置和构造内容的复杂程度,以及施工的具体要求,确定图样的数量,做到表达内容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图样的数量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以少为好。
2.选择适当的比例。
3.进行合理的图面布置图面布置要主次分明,排列均匀紧凑,表达清楚,尽可能保持各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同类型的、内容关系密切的图样,集中在一张或图号连续的几张图纸上,以便对照查阅。
4.施工图的绘制方法绘制建筑施工图的顺序,一般是按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顺序来进行的。先用铅笔画底稿,经检查无误后,按“国标”规定的线型加深图线。铅笔加深或描图上墨时,一般顺序是:先画上部,后画下部;先画左边,后画右边;先画水平线,后画垂直线或倾斜线;先画曲线,后画直线。
5.正确应用图例、引出线索引符号、详图符号等图示符号。并保持图面整洁。 建筑施工图画法举例
2.建筑平面图的画法步骤
(1)选取比例,确定图幅,布置图面,根据所画建筑的复杂程度,保证图面布局整体整洁美观。
2)画所有定位轴线,然后画出墙、柱轮廓线。
3)定门窗洞的位置,画细部,如楼梯、台阶、卫生间等。
4)经检查无误后,擦去多余的图线,按规定线型加深。
5)标注轴线编号、标高尺寸、内外部尺寸、门窗编号、索引符号以及书写其他文字说明。在底层平面图中,还应画剖切符号以及在图外适当的位置画上指北针图例,以表明方位。最后,在平面图下方写出图名及比例等。
3.建筑立面图的画法步骤
建筑立面图一般应画在平面图的上方,侧立面图或剖面图可放在所画立面图的一侧。
1) 选比例,定图幅进行布置,一般与平面图一致。
2) 画室外地坪、两端的定位轴线、外墙轮廓线、屋顶线等。
3) 根据层高、各种分标高和平面图门窗洞口尺寸,画出立面图中门窗洞、檐口、雨篷、雨水管等细部的外形轮廓。画出门扇、墙面分格线、雨水管等细部,对于相同的构造、做法(如门窗立面和开启形式)可以只详细画出其中的一个,其余的只画外轮廓。
4) 检查无误后加深图线。
5) 注写标高、图名、比例及有关文字说明。
3.剖面图的画法步骤
1)按比例画出定位线,包括定位轴线、室内外地坪线、各层楼面线和屋面线,并画出墙身轮廓线
2)画出楼板、屋顶的构造厚度,再确定门窗位置及细部(如梁、板、楼梯段与休息平台等)。
3)画出可见的构配件的轮廓线及相应的图例。
4)按要求加深图线。
5)按规定标注尺寸、标高、屋面坡度、散水坡度、定位轴线标号、索引符号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2、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框架梁、柱配筋图
1、选取比例,确定图幅,布置图面,根据所画建筑的复杂程度,保证图面布局整体整洁美观。
3、完整标出框架的构件尺寸及定位尺寸,并用一度尺寸线标明层高、柱高、梁顶标高。
4、柱的纵向钢筋
(1) 用粗实线表示。Ⅰ级钢筋的切断点要画弯钩;Ⅱ级钢筋的切断点用短斜线标出,并斜向钢筋一方;钢筋如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接点或焊点用圆点表示。箍筋可用中粗实线表示。
(2) 柱中插筋及切断钢筋的锚固长度LaE,可采用文字说明的方法注明。
(3) 顶层柱顶柱筋及梁筋的锚固做法,应在图上有所表示。
(4) 柱的剖面大样中各类纵筋和箍筋要分别标注,并标明剖面尺寸。
4、柱的箍筋
(1)柱箍筋加密区范围以及加密区、非加密区、节点核芯区的箍筋做法应在图上注明;
(2)箍筋按规定需采用复合箍筋时,应在柱剖面旁边用示意图表示复合箍筋的做法,并注意箍筋末端弯钩的画法。
5、梁的纵向钢筋
(1)悬臂梁负筋,应与框架梁边跨的负筋一起考虑,绘图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配,以免支座钢筋过密。
(2)梁纵筋由于构造原因不能伸入邻跨时,可将部分钢筋向下或向上锚入柱内,绘图时可根据需要调整配筋。
(3)梁的支座负筋分批切断时,在图中应分批标明切断点位置。为便于区分钢筋,详图中宜加上钢筋编号。
(4)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的贯通钢筋,当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接长时,应标出接点位置;当采用两端与支座负钢筋搭接的方式或在跨中一次搭接的方式接长时,应在图纸上注明搭接位置及长度。
(5)梁端底筋及面筋锚入柱内的锚固长度LaE,可采用文字说明的方法。
6、梁侧有集中荷载(次梁)作用时,应标出吊筋及附加箍筋的位置,并画出吊筋的大样。
7、梁端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加密区及非加密区的箍筋做法应在图上注明。
8、梁的腰筋为按构造配置时,长度伸至梁端即可;按计算(抗扭或侧向抗弯)而设置的腰筋,其锚入柱内的长度为LaE,绘图时须注意其区别。
9、梁剖面大样中各类纵筋和箍筋要分别标注,并标明剖面尺寸。 采用复合箍筋时,应在剖面旁边用示意图表示复合箍筋的做法。抗扭箍筋应注意箍筋末端弯钩的画法。
剪力墙配筋图
1、 力墙配筋平面图及剖面图的比例可与框架大样图相同。连梁因为钢筋通用配置,故截面及配筋相同的连梁可只作一个剖面,比例可用1:20或1:30.
2、 用一度尺寸线标明层高及连梁高,注上连梁顶的标高。标明剪力墙的定位轴线、开口尺寸、各片墙的厚度、宽度及端部暗柱或明柱的尺寸。 轴对平面或剖面中的孔洞(如电梯井、门洞等),要用阴影方法表示,并在图纸背面用红色铅笔在阴影部分轻涂。
3、 剪力墙各种钢筋的用量应在平面及剖面图中适当表示。当竖向钢筋沿高度减少时,要标出考虑锚固长度后纵筋的切断位置。
4、 连梁的底筋、面筋、腰筋、箍筋以及拉结筋的数量及构造要求,应在图上表达清楚。 钢筋均用粗实线表示。Ⅰ级钢筋的切断点画弯钩,Ⅱ级钢筋画短斜线。
5、 剪力墙的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的关系、拉结筋的做法、钢筋的搭接做法、水平钢筋转角构造、顶层竖筋与屋面板的锚固、墙与柱之连接等构造做法,应在施工图中或在(高层)结构说明中表达清楚。
篇3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任务为核心,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几个环节来进行高效教学,完成教学内容。在《建筑制图与识图》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方式能很好地展示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很好地考虑了学生的兴趣所在,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建筑制图与识图》主要学习建筑工程中的制图和绘图,实践性较强。而实践是职业学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要素,也是企业的基本能力要求。但是,这门课程是一门对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程,所以对于职高学生学习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合理的课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职高学生重拾信心,提升课堂实效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出任务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将提出的任务包含在教学情境中引出来。在《建筑制图与识图》的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备课,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教材,确定重难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基础提出任务。其次,提出的任务要坚持启发性、实践性原则,让学生根据所提出的任务积极思考,并参与到实践中来。最后,老师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提出的任务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在学习建筑工程图的识读和绘制时,老师可以将学校的教学楼进行举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识读和绘制工程图的重要性,并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使学生更加全面、立体地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
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任务
在老师提出任务后就需要对任务进行分析,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首先需要老师根据任务进行科学的分组,并合理地分配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其同时要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例如,在进行识读图纸的学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相互讨论建筑图纸中都显示了哪些内容,图纸的形状、布局、尺寸有哪些特点,然后老师再统一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白在识读图纸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这样,学生不仅能更好地发挥课堂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引导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所提出的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索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老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践,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完成任务,而不是灌输式的讲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可以相互探讨、交流,互帮互学,进行实地测量,共同完成任务。
四、进行任务评价,总结提高
对任务进行评价的目的是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并分析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所以,任务评价的目标要多元化,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学生制图的标准规范化要进行表扬。通过对任务进行评价,有助于树立学生制图与识图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制图与识图》中的应用要围绕任务的提出、分析、完成、评价来展开,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几点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的。总而言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喜欢的教学方式是开放的、自由的、轻松的。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激发出来,也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曙光,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使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空间想象力 基本形体 点、线、投影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工程建设中,无论是建造房屋,还是修建道路、桥梁、隧道,甚至一个单位修建临时停车库,都必须按照国家标准的统一规定画出它们的工程图样来,作为建造和施工的依据。因此,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语言”,是用来表达设计构思,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凡是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入校的第一学期,无论他是读什么专业,都需要学习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工程图样的形成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构型能力和工程图纸的阅读绘制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熟悉国家制图标准和有关规定;掌握房屋施工图的种类和形成,初步具有识读房屋施工图的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是本课程的关键和核心。怎样培养这种能力?仅仅是侧重于形体表达方法的教学,强化训练吗?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认为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教学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形体表面上点和线的投影,对学生认识空间形体,学习截交线和相贯线,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功不可没。所以,在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特别是形体表面上点和线的投影部分的教学,会安排比较多的课时,布置大量的作业,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的内容。教学时,笔者一般按照以下过程来组织教学。
1 掌握基本形体的种类及投影特征
千姿百态,形态万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无论其形状多么复杂,仔细分析,它们都是由一些基本形体组成,或者由一些基本形体经过切割后叠加而成。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本形体的种类、形体特征和三视投影图的形成。基本形体分为平面体和曲面体两类。
1.1 平面体
由平面围成的基本几何体称为平面体。工程中常见的平面体主要有棱柱、棱锥和棱锥台。实际上棱锥台由棱锥体切割而成,所以,在教学中侧重讲解棱柱体和棱锥体。
(1)棱柱体:棱柱由两个相互平行的底面和若干个侧棱面围成,相邻两侧棱面的交线称为侧棱线,简称棱线。棱柱的棱线相互平行。底面是几边形就叫几棱柱,如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等。(2)棱锥体:棱锥由一个底面和若干个呈三角形的侧棱面围成,且所有棱面相交于一点,称为锥顶,常记为S。棱锥相邻两棱面的交线称为棱线,所有的棱线都交于锥顶S。底面是几边形就叫几棱锥,如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等。
1.2 曲面体
由曲面围成或由曲面和平面围成的立体称为曲面体,例如圆环体由圆环面围成,圆锥体由圆锥面和锥底平面围成。只要作出围成曲面体表面的所有曲面和平面的投影,便可得到曲面体的投影。建筑上常见基本曲面体有圆柱、圆锥和球。
(1)圆柱:圆柱面是由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其中一条直线(称为直母线)绕另一条直线(称为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圆柱体(简称圆柱)由两个相互平行的底平面(圆)和圆柱面围成。圆柱面上的与柱轴平行的直线,称为柱面上的素线,素线相互平行。(特点:①每根素线都与轴线平行且等距。②任两根素线都平行。③当用一垂直于轴线的平面截断圆柱面时,每个截断面都是等直径的圆。)
(2)圆锥:圆锥面是由两条相交的直线,其中一条直线(简称直母线)绕另一条直线(称为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交点称为锥顶。圆锥体(简称圆锥)由圆锥面和一个底平面(圆)围成。底圆心与锥顶的连线称为锥轴。圆锥面上交于锥顶的直线,称为锥面上的素线。
(3)球:圆球面是由圆(曲母线)绕它的直径(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圆球体(简称球)由圆球面围成。
2 形体表面上的点和线所在面的投影具有积聚性的教学
对于棱柱体和圆柱体表面上的点和线,其所在面是投影面的平行面或者是垂直面,而投影面的平行面有二面投影具有积聚性,投影面的垂直面有一面投影具有积聚性。所以,对于棱柱体和圆柱体表面上的点或线的投影可利用积聚性来求,其作图步骤是:(1)分析点或线在形体的哪个表面上,并判断点的可见性;(2)该表面的投影具有什么特征,该表面的三面投影是什么(一般而言,除了已知的一面外,找出一面有积聚性的投影就可以了。)(3)如果是点,直接根据三面正投影的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进行作图即可。(4)如果是线,还要分析是直线还是曲线。平面体上的线一定是直线,曲面体上的线不一定是直线,一定要注意区分。①如果是直线,作出端点的三面正投影图,把同面投影连接即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连线的过程中,一定要判断可见性。②如果是曲线,需要作出特殊位置点(两个端点、最左右、最前后、最上下)和一般位置点(一般作4个点)等若干个点的三面投影,然后用曲线光滑地连接各点的同面投影即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连线的过程中,一定要判断可见性。
3 形体表面上的点和线所在面的投影不具有积聚性的教学
对于棱锥体、圆锥体和球体而言,一般来说要求我们作图的点和线,其所在面的空间位置,是投影面的一般位置平面,它们的投影不具有积聚性,需要通过作辅助线的方法,辅助线的方法有素线法和纬圆法。棱锥体只能用素线法,球体只能用纬圆法,圆锥体既可以用素线法也可以用纬圆法。
4 结语
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掌握这种题型的解题过程:
篇5
1“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院校使用比较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与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结合分析的时候发现,该课程教学主要课时为56学时。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包括建筑制图标准、点线面的投影原理等,这些内容在原有的教学体系当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内容。在这56学时当中,涉及到的教学内容非常多,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通常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都是按照从基础到专业,难度逐渐上升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对各个部位的构造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一般在教学过程中,CAD实训的时间是2周,在这一段时间范围之内,要求学生们学会如何抄绘建筑平面图、立面图等。在这些教学内容当中,存在非常强的理论性特征,同时要求学生们本身具有非常良好的想象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学生本身的基础并不是很高,同时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整体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所以在学习时,对很多理论性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同时很多知识点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1]。因此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这种背景下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2“建筑识图与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高职院校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直接需求。为了有针对性地培育人才,就必须实现对课程的有效整合。该课程总共有56课时,同时还会涉及到1周的强化实训课程,在有限的课时范围之内,让学生对这些课程学习内容有所认识、了解和熟悉,甚至能熟练操作是不现实的。因此比较常见的一些原理势必会被舍弃,否则容易导致学生在记忆时出现严重的混淆现象,同时理论知识过多,势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具体应用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学生能力目标作为培养过程中的主要目的,同时还要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结合,这样可以对课程教学中的不同类型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利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制图知识可视为基础教学部分,建筑构造可视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教材之间建立良好的配合关系,需要一些典型的工程施工图作为教学支撑,从而科学合理的运用教材教学。对于一些配套教材而言,在对这些教材内容进行编制的时候,要将施工图的汇编看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框架结构[3]。在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要与相对应的图集进行逐一的对照和分析,同时还可以将一些具有实用性特征的知识点与实践技能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而且还可以实现学以致用的基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不能够只是单纯被局限在理论体系当中,而是要与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体系和要求进行有效结合,对一些新型技术手段进行合理的引进和利用,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整个教学模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2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
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就是教材与ppt的有效结合,这样可以将教材中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内容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与此同时,ppt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实现图文并茂,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简化处理,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但是在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分析的时候发现,教材内容中有很多都是一些偏理论性的知识,那么即使教学过程中建筑结构识图会与建筑平面图进行结合,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会比较吃力,同时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比较复杂。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就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4]。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要求,构建和利用实训室,在对一些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直接让学生在机房内完成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以一种非常直观的状态对立体节点的形成过程有所认识和了解,而且还可以通过节点之间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抄绘,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将“墙面装饰”这一单元教学内容作为案例来进行分析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直接对自己手中的图纸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图纸进行结合分析之后,找出普通的教室、走廊等各个不同公共场所在墙面装饰方面的具体做法。紧接着要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同时还要与计算机上的构造模型等进行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对现阶段比较常见的几种墙面装饰做法有所认识和了解,而且还可以熟练掌握CAD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在对学生进行建筑识图能力培养的时候,其自身的意识、能力培养与知识的积累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通常情况下,在实践中重点就是要对工程图纸中所呈现的专业技能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表达。同时,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对学生在日常操作过程中是否能够完成相应的任务进行观察,还可以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实时有效的了解。在对课程教学进行考核时,应当意识到过程考核的重要性,因此学生们的平时成绩可以占总分的40%左右,上机考试成绩可以占总分的30%左右,最后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可以占总分的30%左右。这样可以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们识图、制图能力的综合评价。
篇6
关键词:装饰制图综合实训 背景 目标 教学方法 考试方式
一、课程设置的背景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笔者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笔者学院装饰工程系第一大专业,也是笔者学院的特色专业。近几年,该专业学生凭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良好。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建筑装饰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开在其他专业课之前。学习《建筑装饰制图》时,学生根本不具备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对建筑装饰设计及结构设计的要求和原理也不了解,按要求绘制和阅读建筑装饰工程图是比较困难的。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课程的设置,各方面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加强,在学生后期的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环节都有所反应,特别是在施工图纸设计绘制的相关规范上及规范的应用与表达上明显偏弱,对学生的后续职业成长和发展形成阻碍。针对这一现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教研室组织老师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在综合了历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和走访实习生、市场调查等基础上,发现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不够,不能很好地解决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总体表现在制图不规范和符号应用不规范等方面。为了解决该现象,经教研室讨论决定,在大三上学期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增加为期10周,共40学时《装饰工程制图综合实训》课程,以便在增加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理性认识的同时,增强建筑装饰制图的识图、制图能力及制图规范的掌握及运用。
二、装饰制图综合实训培养目标和内容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体现“重应用、重技术、重技能、重现场”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才类型的特定性、实践性、多样性三大特征。通过《装饰工程制图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主要应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图样的识图能力
在图样(旧称“图纸”)的识读过程中,需要学生很好的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如制图规范、图例、图标内容和含义及使用要求等,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示范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识图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图的识读,水、电、暖的识读,建筑设备施工图的识读,建筑装饰施工图的识读。
2.图样的手工绘制能力
图样的手工绘制能力,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手绘技法,能够徒手作图,主要是指能够绘制原始草图。另一方面,学生要进行尺规作图,这一阶段所有图样需要在A3幅面表现,学生需把规定的任务图按一定的比例绘制在A3图纸上,该过程需要学生经过对相关图样的结构、尺寸的理解,熟练应用丁字尺、三角板、曲线板、模板等各制图工具,运用比例转换,再将内容翔实、准确的再现,从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制图能力。
3.AutoCAD软件应用的能力
在实训课中通过Auto Cad软件的现场操作演练,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制图规范的前提下,能够熟练地掌握绘图软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计算机完成装饰施工图样的绘制。
三、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强调实践性。要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其他类型、层次的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对于建筑装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案例法”实现制图规范的学习
案例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建筑装饰施工图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
在识图及抄绘阶段,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带领学生通过对照已有案例的施工图样,学习制图规范,如图例的表示方法,标注的相关规定,线型的表示方法等,同时也可以通过该案例,和学生一起讨论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抄绘,巩固制图规范的学习。这一阶段,要求老师精讲,学生多练,“讲、练”交叉,对学生抄绘作品进行及时的讲评和分析。
2.以“项目教学法”实现技能教学
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装饰工程设计项目,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通过讲授装饰工程设计项目,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包括设计准备、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实施四个阶段。由于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同,从而对图样及其内容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要求形成教学目标及实训项目,笔者学院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使实训项目能取材于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变教学过程为工作过程,变被动学习为带任务工作。具体步骤分为五步。第一步,学生直接到工地,通过现场测绘,测量给定的建筑空间尺寸,并徒手绘制相关草图,完成设计准备。第二步,对测绘的建筑空间进行初步设计并绘制图样,包括装饰平面图,立面图,完成方案设计。第三步,按照制图标准进行楼地面装饰施工图绘制、天棚装饰施工图绘制、墙柱面装饰施工图绘制。可采用尺规作图和计算机作图两种形式完成。第四步,根据制图基本知识,按照制图标准进行封面、施工说明、图样目录、材料表等的编制;第五步,按照制图标准,用AutoCAD制图软件,完成该装饰工程施工图文件的输出。最后,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项目的成果是一位装饰设计师工作过程中的作业结果,很好地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可保证课程目标的落实。
四、考试方式
建筑装饰工程制图综合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基本技术课程,考试方式应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全程式、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实行平时作业、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
五、结语
经过10周的实训课程教学和实践绘制,让学生掌握了各种制图工具的使用技能、制图能力、识图能力、绘制技巧等。学生无论是在图样的完整性、美观性还是工整性等方面都有了较高提升。特别是在制图中能较好的体现建筑及装饰工程制图的各种规范要求,在绘制中能主动的应用与表现,并且能较好的把课程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杨茹.《建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6).
[2]肖燕武.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制图》课程改革与探索[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3).
篇7
【关键词】建筑;土建施工;质量问题分析;有效措施
1 建筑土建施工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不管是我国的施工单位还是外国的施工单位,对于建筑土建施工质量的控制都是非常重视的,也是这个方面的专家着重研究的内容。因为,建筑土建施工的质量不但与企业声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还能够对成本的控制有着一定的作用,更是对人民的安全负责。然而,并非是所有的施工单位的管理者都能够清晰地认识这个问题,有些人甚至还将其忽视。他们的眼中只有利益,只是追求建筑的外表华丽而忽视了质量的重要性。不但缺乏对土建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还没办法合理对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资源进行科学配置。这样就会造成资金的白白浪费,也会让管理制度变得混乱进而致使一些安全事故发生,减少建筑的正常使用寿命,给施工单位造成了没有必要的信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2 建筑土建施工一直都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建筑土建施工过程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质量问题。而引起质量问题的因素有很多,这也就给对质量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及时解决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质量问题的具体表现为:施工人员盲目套用图纸,实际施工与与结构方案相差甚远。此外,施工过程中,时常都会发生中饱私囊、偷工减料的现象,施工人员没有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不高,较为懒散。这样就会使得建筑物出现异常沉降、地基承载力与持力层要求不合等情况。故而,想要有效的解决掉质量问题,那就需要针对引起质量问题的原因而仔细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3 如何对建筑土建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3.1 严把施工材料的质量大关
想要土建施工的质量得到控制,要严格对施工材料的质量也进行把关,以便消除因为材料的原因而导致的质量问题。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一般都需要的主要材料有:钢筋、砖、砂、石子、水泥等。根据国家的规定,这些施工材料需要送到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检验,合格之后方才能够应用到实际施工当中。对于那些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要下令集合起来,不准使用。对于那些没有进行检验的材料,如果流入到了工程当中,需要进行严格管理,不能使用。还要上报主管部门,然后进行更换。
3.2 在土建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施工人员的懈怠以及施工单位做小动作,主管部门还需要派遣监督管理人员,到施工现场去进行质量监督。在监督过程当中,监督人员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查,施工材料数量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使用到哪些地方去了?使用量多少?等等。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阻止施工人员继续下去,而是要停下来把问题解决了方才能够继续施工。把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然后保留下来,在进行质量检查的时候提供资料。
3.3 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是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方案、技术措施、施工工艺、施工方案。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依据操作规程、工艺标准和作业指导来施工,必将对组成质量因素的产品精度、清洁度、平整度和密封性等物理与化学特性起良性推进作用。
3.4 有效落实的质量责任制
每一个工程都会有许多人共同参与,如果质量责任制得不到落实,那么员工就会产生一定的惰性,工作积极性就不会很高,施工的质量也就难以得到保证和控制。这也就印证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古话。故而,施工单位必须要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质量责任制,然后还需要认真落实,对于一切违背的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不但如此,更应该严格检查施工设计,如果设计有误,需要给予警告甚至直接法律惩罚。让每位员工都知道自己的责任,不再有懈怠之心。
3.5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
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①由上至下展开教育宣传,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形成一定的质量控制意识;②认真培训他们的施工技术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③管理者要加强对员工的引导和管理;④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奖罚制度,借此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3.6 竣工后验收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竣工之后,监管部门必须进行最后的检收。这时候,工程负责人应该将整个施工过程的材料、构件、设备的质量合格材料,以及施工材料的检验资料、施工记录、隐蔽过程记录等质量记录全部整理起来。全部核对无误之后,再到施工现场,对于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检查无误之后,便是提出竣工报告书。
4 关于悬挑结构坍塌的工程案例分析
在某工程项目中,C列柱为等截面柱,采用的是对称配筋,混凝土强度的等级为C20,吊装时已经有100%的强度。柱是平卧预制的,但在刚吊离地面时,吊点与柱脚直接距离柱脚4.8米的部位产生了裂缝。裂缝沿底面向两侧面延伸贯通,最大宽度达到了1.3mm。
事故原因:使用受力与吊点受力不一样,吊点的位置选择不合理,而且吊装弯矩较大,它的抗裂度和抗弯强度都无法满足要求。
4.1 吊点选择要遵循吊装弯矩PDm最小的原则
为此,对等截面柱而言,当开始起吊时,要满足|Mmx|=|-PD|。据此可以求得吊点位置距离柱顶有0.293H(H为柱长)处。当H=13m时,吊点距离柱顶的距离则是13×0.293=3.8m。之前设定的吊点与柱顶相距2m,所以没有遵循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如果吊装的时候跨中最大弯矩的绝对值不小于吊装处负弯矩的绝对值的话,裂缝就会发生在跨中最大的正弯矩的截面处。
4.2 柱子吊装中的抗弯矩强度太小
对吊装最小弯矩的预算:
我们假设钢筋混凝土的重力密度为30000N/m3,它的自重为:
0.4×0.6×30000=7200N/m;
动载系数在1.3到1.5之间,那最大的荷载为:
Q=1.5×7200=10800N/m。
按照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吊点距离柱顶有3.5m。当吊起来的时候柱脚不离地,驻地刚离地,好像一根悬臂的简支梁。
4.3 柱子吊装中抗裂度太小
由于施工验收的相关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吊装中受拉区裂缝宽大要介于0.2mm到0.3mm之间。裂缝宽度与钢筋受拉应力成正比,即钢筋受拉应力越大,裂缝宽大也就越大。
通过上述对悬挑结构坍塌的工程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工程具有多发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对问题的性质、特点进行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分析,然后才能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5 结论
建筑结构局部的质量往往能够决定建筑的使用寿命长短,也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现在某些人为了追求政绩,一味追求宏伟高大的建筑,而忽视了质量,导致不少建筑物都是金絮其外,败絮其中。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还会让我们沦为笑柄。所以,只有认真对待建筑的质量问题,认真落实质量标准,才能够建设出合格的建筑。
参考文献:
[1]秦国龙.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08(01).
[2]徐美华,赵海渊,沈锦华.探讨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A].科技传播.2012(04).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施工技术;质量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151-02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的步伐也逐渐加快,这样一来,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也是越来越多。在很多的建筑施工工程中,桩基的优点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这样也大大的提高了工程的质量。所谓桩基,其实就是由连接桩和桩顶的承台形成的一个起到牢固作用的深基础。因为桩基的承载力相对较高,而且沉降量也相对小而且均匀,所以在很多的工程地质条件下都可以很广泛应用,对于现在出现的多种类型的建筑工程也可以很好的适用。在地基比较软弱的工程中,地基就可以更好的体现出它的效果,对于工程质量的提高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如果将桩基按照施工的方式进行区分,可以将其分成预制桩和灌注桩。本文主要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对在预制桩基础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做了一定的分析。
1 桩基的应用
桩基础方案在很多建筑形式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粮仓和仓库等比较重型的厂房或者是承受荷载过大的建筑物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对于较为大型的设备,要求尽量的减小其震动,从而降低对结构的影响,还要尽量的控制基础的沉降和沉降的速率。对于较高的建筑物来说,还需要采用桩基以承受住更大的水平力和上拔力,同时还可以更好的避免其倾斜。对于软弱地基或者特殊性土壤来说,要建造一些永久性的建筑物,那就必须要用桩基础作为地震区结构抗震措施的建筑物。总而言之,桩基的设计应该满足地基的承载力与变形两个要求。在工程的实践中,可能会因为施工或者是设计上的因素,致使桩基出现不合要求的现象,甚至是造成重大的施工已经不再是很少发生的现象。所以,就需要在施工前做好地基的勘察工作,还要对工作方案更加谨慎的选择。只有做到更为精心的设计、施工,才可以保证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 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中注意要求
2.1施工准备
为了可以使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的质量可以更加优秀,同时可以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对资源的损耗,就需要时刻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相关实践,主要得出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2.2机械操纵
在施工之前,需要对各个施工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一定的处理。在检查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试机,对机械的运转情况要进行密切的关注,对于设备和零部件的安全性也要进行检查,要严格的防止机械出现倾倒、倾斜或者桩锤不工作的情况出现,各种桩机的行走道路必须要保证平整和坚实,还要保证在移动桩机时的安全性,在操作相关机械的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证各个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正常运转,还要加强对机械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2.3操作人员
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机械操作人员必须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带病工作,还要有专门的监督人员负责日常的检查工作,在施工的现场,操作人员必须要戴安全帽,对于在高处作业的人员,还要携带安全带保证安全,在高处进行检修的时候,不可以向下方乱丢物品,防止对下方的人员造成伤害。
2.4电气方面
对于电路来说,需要采取架空设置,对于绝缘层出现损伤的电线和不防水的电线要及时的更换,严禁使用造成更大的危险。对于电门箱和电动机,必须要设置相关的接地装置,加盖相关的防雨罩,保证电路接头的安全性,开关也要保证有保险装置,在使用220V的电源引爆时,要使用专用的插座和插头。
2.5在夜间进行施工的时候,要保证照明设备正常工作,不能在恶劣的天气比如大风、大雾或者大雨的天气下进行施工操作。
3 常见的质量问题和原因
在打压桩工程中有很多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装位偏离过大这几类。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以下的几点问题:
(1)桩端没有进入事先设计规定好的持力层,但是桩深却已经达到了设计值。
(2)桩沉入的深度不够。
(3)最终贯入度过大。
(4)其他的因素,比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
(5)勘察的报告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数据和实际的情况不相符。
3.2桩倾斜过大
(1)预制桩的质量较差,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变形或不正,这样很容易造成桩倾斜。
(2)桩机安装位置不正确,桩架和地面位置不垂直。
(3)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能很好的重合,使其产生捶击偏心的现象。
(4)桩端遇到坚硬的障碍物或者石子。
(5)桩距相对较小,加上打桩的顺序不当,使其发生了较为强烈的挤土效应。
(6)基坑的土方在开挖时操作不当。
3.3断桩
桩倾斜过大可能会造成桩断裂,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三种原因:
(1)桩堆放、起吊和运输的吊点或者支点位置不合理。
(2)在沉桩的过程中,桩身如果弯曲过大可能会造成断裂。可能会受到桩身制作的质量的影响,还可能会遇见较硬的土层因捶击产生弯曲。
(3)捶击的次数过多,比如有的设计要求桩捶击过重,但是设计贯入度较小,那就会导致施工时因为捶击过渡出现桩断裂现象。
3.4桩接头断离
设计桩较长时,可以根据施工工艺的需求,将桩分段预制,分段沉入,在各段之间可以使用比较常用的钢制焊接连接件作为桩的接头。但是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经常发生,主要原因就是桩倾斜过大,还有上下节中心线不重合,加上有的桩接头施工质量较差,就会进一步影响施工的效果。
3.5桩位偏差过大
测量放线出错,沉桩工艺不良,比如桩身倾斜,可能会给竣工桩位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出现较大的偏差。
篇9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结构安全性是结构防止破坏倒塌的能力,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决定于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水准,也与结构的正确使用(维护、检测)有关,而这些又与土建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条例等)的合理设置及运用相关联。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监控带来一定困难。
1原材料的质量管制是施工质量监控的最佳条件
原材料质量和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和施工工艺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后果。就像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
2科学配制混凝土
在原材料的质量没有问题的前提下,科学配制混凝土就是保证质量的第二个不能或缺的重要条件。
2.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特别是高标号的砼的试配更是要多次试配,还有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调整量=(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2.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 特别是高标号的砼如C60,在实验室时其各方面的参数均符合要求,在现场浇筑C60砼时,现场堵管情况很容易发生,经过综合现场的情况调整后其泵送正常,可见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2.3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
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cm,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对于大跨度梁施工中的梁采用泵送施工,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10~14cm,初凝时间在4h以上,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h以上,坍落度一般为18~22cm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可见,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3 抓好工地试验室的工作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试验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特别是砂、石材料变异性较大,试验室人员必需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经常取样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使用。试验室必需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提出性能好,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每天工地进行混凝土搅拌前,试验室必需验砂、石料的含水量,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施工中当混凝土坍落度大于规定的范围时,不准入仓浇筑。因为若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得到控制,称量准确,则坍落度变化大的原因必然是混凝土中水量的增多,这样则水灰比变化大,必然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所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工地试验室人员一定要经常进行混凝土坍落度的检验,坍落度符合要求才能入仓。
4 混凝土试件合格,结构物混凝土不一定全部合格
合同文件中技术规范规定,混凝土的质量是依靠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来评定,并代表结构物混凝土的强度,这是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实际工程结构物混凝土强度可以表现出混凝土试件强度特性。但应当指出,当结构物混凝土浇筑成型不够密实,或有缺陷时,试件强度的代表性就要随着降低,因为试件体形很小,容易浇筑成型和养护振实。但在浇筑结构物的混凝土时,特别是当结构物形状及配筋情况复杂,混凝土运输入仓条件,气温变化较大和施工很不方便时,就很难把结构物各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成如同试件的质量一样,如在框架的结构柱的施工过程中,结构柱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25,原材料检验无问题,承包商在按规定取样试件28d的强度均达到了27.0~28.0Mpa,按照合同技术规范要求达到了合格要求,但在工程师钻芯取样时混凝土的强度只达到了19.0Mpa,不能满足合同要求,造成了工程返工重新浇筑。因此,结构物的混凝土质量只依靠试件强度保证是不够的,还必需对结构物的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妥善控制,特别是对浇筑振实成型过程尤需严格控制。
5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当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时,则混凝土可能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产生质量缺陷。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混凝土易振实,且不发生离析,能够获得均质密实良好的混凝土浇筑质量。通常一些人配制混凝土选用低水量、低坍落度,强调以振实工艺来保障混凝土质量,其实这样易产生蜂窝,孔洞等质量缺陷。实践表明,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便于振实,且应具有大些的流动性或可塑性,以利于浇筑振实,且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以免产生离析,泌水现象。现在通过掺高效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6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特别是混凝土振捣工)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7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发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混凝土质量的好坏,除外观上的蜂窝、麻面缺陷外,主要是混凝土强度能否达到要求,当混凝土强度达不到工程要求时,监理人员只能要求拆毁重作。而确定混凝土强度常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第三产业28天进行,并得出结论。在这段时期,还可能浇筑出大量劣质混凝土,这样一来,拆毁的工程量将很大。所以每一位负责质量的人员必需注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或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以不误时机地采取补救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监理人员都应当随时监控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等过程。特别是7天龄期的强度表明28天强度有可能低于该工程部位所要求的强度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在强度不合格工程部位停止混凝土施工。等到28天有试件测验后再定。
最后主要注意的一点是,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人们重视工程质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都要重视。施工单位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质量监督机构,对施工中的主要原材料,诸如钢材,水泥粉煤等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凡不合格品,一律不得用于工程,混凝土拌和物不合格,一律不得入仓,以确保工程的质量。试验、质控各部门要基本覆盖所有质控点,不但对原材料的生产,进货,存放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质量检测,且把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作为重点。为了切实解决问题,还从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约束有关部门和人员。总之,要用人的质量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彩玲.建筑施工手册[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张建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实施手册[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而混凝土作为重要的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中。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也成为了建筑企业所关注的重点。
一、混凝土的概述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的多项复合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和约束等一系列问题,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的承重、防渗及其他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受到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这些裂缝已成为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工程病害,轻者使混凝土内部的钢筋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使用价值等。严重的将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已成为建筑工程建设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
二、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出现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地区建设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往往是个人投资行为,缺乏当地政府引导、调控,缺乏市场评估及项目效益可行性研究,造成项目盲目上马、投资。
随着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生产厂家为生存相互压价,最终导致预拌混凝土质量普遍下降,最近几年造成较大的工程质量事故的事例屡屡见诸报端。
生产及施工管理两张皮现象。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成型等环节的质量要求在国家或地方规范、标准中均有相关规定。但在实际过程中,往往出现供需双方管理界限问题,合同条文洋洋洒洒,但因质量造成的责任纠纷不断,厂家指责施工方浇筑方法不正确,养护不及时,施工方指责厂家产品不合格,运输超时等等,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拖延了工期,更造成了能源上的浪费,经调查大部分建筑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均遇到过这种现象。
三、施工中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
(一)施工控制
1、配合比的确定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
确定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实际就是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以及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等要求合理确定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的重量比。水泥最好选用企业信誉好,产品质量高的大厂家生产的水泥;砂最好选用细度模数大、含泥量较少的中粗砂;石子作为混凝土的核心骨料,其强度必须合格,最好选用未风化的花岗岩式的石子,对于中风化和强风化岩榨取的石子,一定不能用于C3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中去。对于采取泵送方式的 C30 商品混凝土其 P32.5 水泥用量一般不能小于 430 /M3,粉煤灰含量不应超过水泥用量的15%。
2、预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成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而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优劣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求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不但要满足强度要求,还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对于采取泵送方式的预拌混凝土,其坍落度要求一般不应小于12,也不宜大于18,因为坍落度过小,混凝土泵送较困难,坍落度大于18,泵送时又容易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往往会造成泵管堵塞。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最好控制在14~16,混凝土可泵性最强,工效最快。
3、外加剂是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措施
高效复合减水剂是混凝土最常用的一种外加剂,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水泥用量,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可将混凝土坍落度增大到14―18,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却很好,几乎不离析、不泌水,易于运输、泵送。对于浇筑结构形状复杂,钢筋密集的混凝土结构,可获得良好的成型质量。但混凝土对减水剂掺量很敏感,掺量过大会使混凝土泌水性大增,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混凝土掺外加剂时,应严格按照实验室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和相应的外加剂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掺量添加,并且做好外加剂的计量工作。
4、浇筑振捣成型是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取决于配合比的设计、原材料质量、配料、搅拌、运输、浇筑、振捣成型、养护等整个过程。而在这一系列环节中,浇筑振捣成型是最主要的环节。因此混凝土工应严格按照“直上直下,快插慢拔,插点均布,切勿漏振,上下抽动,层层扣搭,时间掌握好,密实质量佳”的操作要点进行操作。一般插入式震动棒如直径10长40的振动棒,其作用半径均为125×40=50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最好插入下层混凝土中10,因此浇筑混凝土柱时,每层混凝土投料厚度不能大于30。振捣混凝土柱时最好支座标尺杆控制混凝土的投料厚度,且标尺杆每标尺的长度应为30。
5、加强现场对混凝土的检测是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最终保障
预拌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应有专门工程师对商品混凝土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和骨料的强度。对于坍落度过小或过大的预拌混凝土坚决退回厂家重新搅拌。对于骨料采用强风化岩的商品混凝土坚决不能用于工程上去。试验工程师应按规定对不同强度等级使用于不同部位的商品混凝土留取标准和同条件养护试块,以确定商品混凝土的内在质量。
(二)裂缝控制
预拌混凝土的裂缝是大家十分头疼的事情,混凝土开裂将不同程度地降低结构的承载力和使用安全性,贯穿裂缝对结构承载力和抗震性的影响更不可忽视,导致混凝土耐久性下降和缩短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的原因,有碳化、冻融循环、化学侵蚀、碱骨料反应和钢筋锈蚀等.这些破坏作用的发生,除了受混凝土材料本身的性质和其所处环境因素控制外,混凝土结构体系是否发生开裂是一项重要因素。
1、温度裂缝
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应采取如下措施:在水泥采用上应考虑选择粉煤灰水泥 、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对于体积比较大的结构,应优先选用中低热水泥;通过减小混凝土坍落度,掺合减水剂等措施降低单位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掺加一定量活性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活性掺合料对水泥的替代率越大,降低混凝土温升的效果越好;掌握好浇注混凝土的时间,尤其在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选择合适的浇注时间对预防温度裂缝有一定说明;做好测温工作,并及时对混凝土实施保温,混凝土浇注后除了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还应及时进行测温跟踪,以掌握混凝土内外温差情况。若发现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应立即采取其他保温措施,如增加一层草包等,此外,应防止因忽降暴雨或大雪,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
2、混凝土的干缩裂缝
根据现在施工技术水平,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需要采取以下的措施:不得在混凝土运送到现场进行浇注之前对其随意的加水。浇注前要用水浸湿地板与模板,并要浸湿钢筋,但是不允许有明水的存在。注意抹面的时间与方法。抹面要在表面泌水完全排除掉并且混凝土开始初凝时进行,抹面是要用力抹压以闭合已生产的微型纹与泌水孔。在抹面后立即用湿麻袋或者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养护,对混凝土表面间歇性的喷洒养护水,避免表面水分过分蒸发。
四、结语
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关系到使用者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稳定效益。因此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要对施工中预拌混凝土的材料、技术、工艺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从而确保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进而为建筑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世波.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初探[J].消费导刊,2013,(4).
[2]卢秀伟.建筑施工用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工程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