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监测范文
时间:2023-03-14 21:2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辐射监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者微粒的形式而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叫做核辐射,辐射主要包括α、β、γ三种射线。人类在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中发现,微量的或少量的辐射对身体的危害不是太大。然而过量的放射性照射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伤害,轻则致癌,重则可以致死。身体受到的辐射量越大,危害越就越大。而高能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最大,因此由高能辐射引起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更加突出。所以对高能辐射的防护和监测工作越发重要。为了能够有效的治理高能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完善的高能辐射污染监测系统,对高能辐射进行持久地,实时地监测。
一、高能辐射危害简析
经常性见到的高能射线包括X射线、γ射线和由中子产生的射线等[1]。高能是指射线的能量远远大于可见光和紫外线的能量,甚至可以达到一般辐射的几千倍、几万倍。超量的接触到这些高能射线就会使人体细胞和机理法伤病变,症状由轻到重。轻则致癌,重则致死。基于高能辐射的危害性,要有效的预防和治理高能辐射污染,就必须对高能辐射的辐射量进行定性定量的监测判断。只有通过全天实时的探测计量,才能有效的做好防护,使人体尽可能的少接触辐射。
目前,γ射线高能辐射污染是一种最主要的严重放射性污染,由于γ射线穿透力很强,而且携带着高能量,所以很容易造成生物体细胞内的DNA断裂进而引起细胞突变、造血功能缺失、癌症等疾病。所以,对它的监测管理迫在眉睫。γ射线高能辐射监测系统比其他辐射监测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只要将其系统的探头根据探测射线的种类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即可,这种系统可适用不同射线的辐射监控。
二、高能辐射的防护
防γ射线的屏蔽材料,γ射线是原子衰变裂变时放出的射线之一,它的电子波波长极短,但是穿透力很强,携带者高能量。但是防γ射的屏蔽材料还是挺多的。比如水、岩石、混凝土、铁、铅、铀、钨、铅硼聚乙烯、含硼聚丙烯等。
日本的几位教授曾经用甲基丙烯酸铅和乙烯基酯共聚的方法提炼出了防γ射线的透明材料;我们国内的蒋平平等人通过溶剂法和重结晶法合成了纯度很高,并且适合本体聚合的邮寄铅化合物,从而研制出了透光率大于80%,而且有一定力学性能的放高能辐射有机材料;埃及的两位学者通过对火成岩、安山岩等的研究发现他们对γ射线的屏蔽具有良好的效果;国内的张兴等人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在碳酸钡和甲基丙烯酸反应后的钡溶液中直接加入甲基丙烯酸甲基后,自由共聚后产生了有机钡玻璃材料,它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防辐射的能力,同时硬度和耐热性也都得到了提高。徐希杰等人[4]经过对含金属聚合材料屏蔽γ射线效果的测定发现,证明了再统一种含铅聚和材料中铅含量的多少对材料厚有很大的影响。西安交通大学胡华等人将人工智能中的遗传算法结合到设计中,设计出的屏蔽材料同日本的同类材料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在所有的防γ射线的材料中,含稀土元素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防辐射能力,因为这些复合材料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密度大、含氢量大、制作工艺简单等很多优点,所以它得到了很广泛的研究应用,尤其在对高能辐射效果特别明显。这种屏蔽材料同时也是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三、γ高能辐射污染的监测
1.侦测系统的组成
侦测系统主要由γ射线侦测器、程序控制放大电路、多道分析器、USB传输电路和主机等组成,
侦测系统的工作原理[2],首先由γ射线侦测器输出幅度与γ射线的能量成正比的电压脉冲,接着通过程序控制放大器放大信号后进入脉冲多道分析器,最后由主机发出读取数据的命令。其中数据是通过USB接口传输给控制主机。
2.程序控制放大器
程序控制放大电路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单片机ATmega128经过调解数字电位器输出的电阻从而改变它的放大倍数,直到达到稳定的特征峰峰位。
3.多道分析器[3]是能谱测量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能够将测量出来的模拟量转换成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值,再将这些数值作为存储器的地址码记成脉冲数。存储器中的各道数就代表了脉冲按幅度大小而分布的状态,对这些记录的转换就是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信息来源。
4.系统结构及原理
一般整个侦测系统可以安装6-16个探测端。在每个侦测段都独立的安装了用于探测γ粒子的辐射侦测传感器。除了每个探头的功能不一样外,其他的通道的电路和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在工作时,每个通道所测的数据将通过远程输送给主要控制的计算机上。然后通过计算机所采集到的数据对它们进行实时的处理和显示及存储.
四、小结
本文探讨了高能辐射的防护,并重点介绍了γ高能辐射污染的监测。分析了γ高能辐射污染的监测装置,即探测系统的主要构成,程序控制放大电路,多道分析器和系统结构原理与应用。高能辐射污染监测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坏境很重要,而实时测量数据的可靠性是最重要的指标,这直接关系着高能辐射监测系统技术水平。因此,要想提高防护监测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高能辐射污染监测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的精确度。此为监测装置、工具分析探讨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安骏,吴海霞,等.防高能辐射的树脂/纳米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 [J],工程塑料应用,2009,32(12):14-17.
[2]谢一冈,王曼等.粒子探测器与数据获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29-532
篇2
【关键词】核事故;应急辐射;检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 TP27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我国核电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必须要更加重视核事故应急辐射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以确保核事故应急辐射监测系统能够有效的运行,确保运行的质量和效果。
二、核事故应急监测的基本任务
核事故应急监测的基本要求是:在发生各种核或辐射事故的情况下,迅速赶赴现场,通过环境监测和取样测试,准确及时地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事故现场及周围环境中辐射污染状况和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浓度的实测数据,为推算(或查明)事故源项(或原因)、评价事故影响后果,决定应急防护行动、制定处置方案和采取恢复措施提供技术依据。
根据核事故应急监测的要求,需要开发了一套移动实时数据监测系统,配合应急监测车完成核事故的现场巡测、核应急场外环境监测等任务。
三、核事故应急响应的目标
辐射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保护人类免遭核辐射带来的各种危害。根据具体情况,辐射监测主要目的有:为核事故应急准备提供核事故应急响应决策和评价所需要数据;为核与辐射恐怖突发事件预警和应对提供信息和支持;提供环境辐射基线水平和变化趋势为核与非核领域的科学研究服务;监视、发现并识别与核禁试有关的异常核事件;为公众和政府部门及时提供环境辐射的信息、咨询、解释和服务。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对辐射监测的目的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相应的辐射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应急响应的实际目标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①恢复对局势的控制;②防止或减轻现场后果;③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出现确定性健康效应;④提供急救并设法处理辐射损伤;⑤尽实际可能防止在居民中产生随机效应;⑥尽实际可能防止对个人和居民造成非放射学影响;⑦尽实际可能保护财产和环境;⑧尽实际可能恢复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应急准备的实际目标可以描述为:确保各项应急安排已经落实到位,能在事故现场、地方、地区、国家和国际各个级别对任何核或放射紧急情况作出及时、有管理、受控制、协调而且有效的响应。
四、系统的总体结构
1、系统概述
系统最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保障地域内核辐射强度数据采集子系统。由分布在保障地域内数个甚至数十个固定监测点所构成的监测网,负责对保障地域内辐射强度进行定时监测,从而测定出整个地域在不同时刻的沾染分布情况。②数据传输子系统。其功能是将所监测的数据包括监测点的坐标、辐射强度和测量时间以无线通信的方式上传给指挥控制中心,
它与数据采集子系统组成一个整体,完成监测地域内沾染情况的数据采集过程。③指挥控制中心的数据处理子系统。主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以简单直观的方式输出。核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整体框图如图1所示。
图1核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整体框图
2、核辐射强度数据采集子系统
根据野外作业条件及决策所需要的数据,我们选用以下三种仪器组成数据采集子系统:ADM-606M多用途辐射监测仪、DAC-100数据集中器、GPS-6全球定位系统。其中ADM-606M多用途辐射监测仪(ADM-606MMult-iPurposeRadiationMon-itor)是整个系统的中心,它是由美国Canberra公司生产的微处理器控制的多用途辐射监测仪,具有USB接口技术,实现了/即插即用0功能,仪器共有三个通道:①C通道,通过计算和显示C射线的照射率,用于对空气中C射线的探测;②碘通道,用于计算和显示碘的活度;③B粒子通道,用于计算和显示B粒子的活度,从而完成对空气中辐射强度的测量。DAC-100数据集中器由一个IBM-PC嵌入式计算机组成,它有一个多通道串行通信卡与其他器材相连,实现辐射监测数据的即时传输,同时,在与基站数据通信失败的情况下,它可以提供完全独立于基站的工作能力。GPS-6模块是一个独立于辐射监测仪之外的接收器,用于进行精确的位置确定。
3、数据传输子系统
目前对距离较大的无线传输所采用的方式通常有以下两种:一是借助于GSM公共信道来实现;二是自建一个局域通信网络。SMS传输方式就是利用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系统的SMS(ShortMessageService)模块,将所采集的数据以短消息的形式进行传输。这种方式在核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目前已经得到了应用,MOVERS-100车载式应急辐射监测系统采用的即是SMS传输方式。在发送端,传输数据(含监测点的地理坐标、辐射强度)首先由80C31单片机处理为短消息模块可以传输的数据,连同驱动短消息模块工作的AT指令一起通过单片机串行口送入ZXGM18,即时进行无线发送。在接收端,先通过一片80C31单片机,利用AT指令指挥短消息模块接收无线传输过来监测数据,再通过串行口送入上位PC机。SMS方式能够利用现有的网络通信资源,操作简便、通信距离远、便于组网。但同时也由于GSM网络只能用于简单的数据传输,不能传输图片等,妨碍了该系统的进一步升级和开发,而且短消息在传输时存在延时、丢失等其他问题,严重影响了数据传输效果。另一方面,由于GSM是一个通用开放网络,使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得不到保证,为此需在发送和接收端增加加密和解密装置,难以满足特殊用户,如部队的需要。为此,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无线电收发芯片如CC1000,DTD462A无线数传模块等替代SMS传输模块来完成监测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功能,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试用,效果比较理想。
CC1000是Chipcon公司推出的单片可编程RF收发芯片,它基于ChipconpsSmartRF技术,集成了射频发射、射频接收、PLL合成、FSK调制解调、可编程控制等多种功能,采用锁相环技术,发射频率是通过内部的频率合成器来配置的,可配置的范围为300MHz~1000MHz,适合应用跳频协议,一般可配出10或20个频点,芯片灵敏度为-109dBm,并可自动校准,可编程输出功率为-20dBm~+10dBm,通信速率可达78.6kbps。主要工作参数可由一个串行接口编程设定,使用非常方便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芯片的元件较少,且对精度要求不高,并提供三种编码方式与微控制器接口,与一个微控制器和少数几个外接元件便可组成一个完整的RF收发系统。辐射监测系统选用CC1000芯片作为收发芯片,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能满足传输距离的需要。CC1000芯片的常用输出功率为-20dBm~+10dBm,当采用2mW甚至更大功率的射频放大器,同时在数据传输与接收端均加装高灵敏度天线后,其传输距离可达到几十公里,完全可以满足应急工作的需求。
(二)芯片的接口技术。选作系统的数据收发芯片,其在发射端直接与核辐射监测仪相连,在接收端直接与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相连,采用两者均有的USB接口技术才是最简单合理的设计,而CC1000芯片正是基于上述需要的USB接口,并且提供三种编码方式与微控制器相连,确保了整个系统的兼容性。
(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CC1000芯片发射频率是通过内部的频率合成器来配置的,可频率配置的范围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预设,芯片适合应用跳频协议,并可自动校准,稳定性较好,同时,在同一个网络中,芯片相互之间的干扰性较小,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四)提供足够多的工作频道。在核事故应急辅助决策系统中,辐射数据的收集通常是由分布于保障地域内十几个到几十个固定监测站完成,其采集的数据传输给控制中心的微机。因此,作为控制中心的数据接收端必须具有足够多的信道以满足传输端的需要,而不必进行传输等待。
从图2可以看到,辐射监测仪器所监测的数据可直接进入CC1000芯片,并经过射频放大器增大传输功率,即时进行无线发送。
由图3我们可以看出,在指挥控制中心端,通过无线传输过来的数据也可通过CC1000芯片接收再以有线的方式接入指挥控制中心的PC机。整个数据传输系统构网简单,可行性较好。
4、数据处理子系统
数据处理子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主要实现对所采集的辐射数据的综合分析处理。该子系统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一个数据库的建立和处理系统,即建立监测地域内沾染情况的数据库并以某些特定的方式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整个子系统可分为数字化地图子模块、监测数据库子模块、数据处理子模块和结果显示子模块,其中数字化地图子模块主要负责地图及相关信息的管理,如监测点的图上定位,沾染强度的空间分布等;数据库子模块主要实现对各监测点上传数据的接收和存储,默认情况下,所有监测点都以相同的预定时间间隔向指挥控制中心发送一次监测数据,该时间间隔可以根据沾染程度的严重性及变化快慢等情况由指挥控制中心自行设定和修改;数据处理子模块实现对数据的计算、调用、查询及其他处理工作;结果显示子模块实现处理结果的输出。数据处理和显示子模块所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实现对同一时刻所有监测点的测量结果进行列表显示,并能根据这些监测数据在地图上绘出不同时刻的辐射强度曲线分布图,能对同一监测点不同时刻的测量数据进行列表显示,并以单曲线显示其变化情况,能设置报警阈值。当每一监测点的沾染程度达到或超过该阈值时,系统会自动以声、色等形式进行报警,能根据监测结果确定保障地域的沾染分布情况,并以不同颜色对不同沾染程度地域进行区别显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事故应急辐射监测系统的设计必须要符合核事故应急辐射监测的特点,在满足监测指标的情况下,再进行设计,提出设计的合理方案和指标,确保设计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马雄楠.网络化环境辐射监测系统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
[2]朱卫东.核电厂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脆弱性评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3]倪卫冲,顾仁康.核应急航空监测方法[J].铀矿地质,2012,06:366-373.
[4]袁宏伟;基于嵌入式Linux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篇3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辐射问题一直是我们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辐射污染问题一直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核污染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们的使用核能的主要的问题,所以提高核辐射检测能力,对于提高我国核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的管理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虽然我们利用网络技术对核辐射问题进行监测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核辐射环境网络管理现状,但是并且不能提高提高核辐射环境的盖改善服务,这也是我国核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的管理不足之处,例如网络管理结构不合理、监测能力不足、辐射环境监测部队伍建设要求不严格等等一些问题,所以加强改进我国核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我国核能的使用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改善我国核辐射管理问题,以达到建立规范化、合理化的核辐射管理制度体系,以使得我国核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的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2.我国核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的管理体系的问题
2.1基层监测装置的监测能力差
核辐射监测装备的成本比较高,所以在实际的情况中,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会配备完成的核辐射监测设备,所以导致许多城市在应对紧急核辐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影响,例如核辐射监测能力差,监测效率不及时、监测范围不全面等等,这对于我国加强核能的使用时极为不利的,同时我国当前所成立的核辐射监测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数属于非专业人士,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差,所以核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十分的重要,培养训练大批的专业的防辐射工作人员是极为重要的。
2.2核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监测数据分析能力低
基层核辐射实验室中虽然能够监测到核辐射环境的监测数据,但是这种数据混杂了其他数据,例如电磁辐射等等,这些辐射数据仍旧存在于核电站周围污染源附近,而针对这种监测到的辐射数据分析需要更为先进的综合数据分析技术,以及相应的应用能力才能够进一步的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这也导致当前许多基层实验室不能在最短的时间检测出核污染的实际情况,监测到的数据往往与实际的污染情况存在很大的出路,对于核污染情况的公开化是十分的不利的。
3.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建立或者完善核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的管理体系
核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的管理体系的建设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需要培训相关的专业工作人员,这对保证核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的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大力使用网络技术加强核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的管理体系的运行,使得核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的管理体系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并且逐步建立长期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具体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实际情况的情况建立相应的质量分析体系,同时结合国外辐射污染的参考指标来进行;第二: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标准化的实验室;第三:加强建立质量控制技术、物质标准以及在全国范围建立标准化样品库;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可以使得核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的管理体系更加的规范、科学、有效。
3.2建立有效的信息化质量管理网络平台
除了需要建立标准化的核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的管理体系之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的动态数据库,这对于我国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处理都是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同时加强了对核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的动态管理,使得与其他机构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实际情况辐射情况。
4.结束语
篇4
[关键词]随机事件 泊松分布 正态分布 测量误差 探测下限 假设检验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62-2
1核衰变规律统计分布和基本特点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某种射线而转变成其它核素的现象叫做原子核的衰变。一个不稳定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是随机的,与过去的历史和将来无关,其概率是稳定的,在理论上用衰变常数λ来描述。原子核的衰变事件可以看成伯努利实验,根据原子核衰变的的性质和概率论的知识,我们可以计算:N个原子核在t时间内有n个发生衰变的概率:
这是一个典型的二项式分布。
它有两个重要特征:(1)平均值m:
(2)方差σ:
若λt
①当N很大,p
记作:n~P(m);
②当m>>1时,可以用连续型分布:正态分布来近似,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记作:n~N(m,σ2);原子核衰变的两个近似分布都有典型的特征,期望值与方差相等即:σ2=m。
这个特征在实际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测量工作认识的基础。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一般都可以满足N很大,p
2测量过程的统计特性
环境介质中放射核素的含量通常用其活度浓度表示,辐射环境监测中除了个别分析项目如总U(元素含量分析)、辐射剂量测量以外,大部分是核素活度浓度分析或是如放射性总活度(总α、β放射性活度)分析,这些分析基本上都是以放射性计数测量为基础的。放射性计数测量系统的一个明显特征:统计特性,这种特性不仅体现在原子核自身的衰变规律,还体现在入射粒子与探测器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放射性计数测量中,重复性测量得到的计数在某个平均值上下涨落,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计数的统计涨落。
放射性测量是利用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来实现的,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放射性衰变一样是随机事件。射线进入探测器能不能测量系统真实记录,同样是随机,探测效率体现的就是这种随机事件的概率―事件被测量系统真实反映的几率。如果我们把整个测量系统当作一个黑匣子,而不去仔细讨论它测量的原理和具体细节,这种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方框来表示:
测量对象用表示,测量结果用表示,上述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为随机变量,也为随机变量。大多数情况下,放射性测量系统是一个线性变换即:y=f(x)满足λy=f(λx)(为常数)。
根据概率分布的变换原理,可以知道,x属于正态分布,那么y也服从正态分布。
从数学上可以证明,这种过程的测量结果仍然服从前面提到的两种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实际测量过程,由于测量的对象组份比较复杂,加上仪器测量的基本特性,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以假设测量结果数据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这是我们测量工作和数据分析的一个基本前提。辐射测量系统的对象是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天然或人工)或是辐射对生物(人体)照射产生的能量转移(剂量),这两种对象的测量基础对象都是核素放射性,更简单一点就是基于原子核放射性的计数测量,其本质是粒子或射线的探测、获取。我们对辐射环境监测系统的分析主要重点就在放射性的计数测量系统。原子核自发衰变出来的粒子或射线,通过与探测器的相互作用被电子学系统记录下来,并用过其他设备或软件和相应的方法计算获得。
测量对象的统计本性,这也是我们对测量进行误差分析和不确定评定的一个理论依据。由于随机误差的普遍性,加上环境中的放射性尽管是微量的,但从原子或是核素数量来讲依然是数量较大的,因此我们总是先验的认为测量结果符合正态分布,并且从一般的分析结果来看,放射性计数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的比例比较高。根据上面的统计分布我们可以有以下结论:放射性计数单次测量的统计标准误差:
N为测量的计数值。
3应用
这些概念被广泛应用于,误差来源分析、判断限、探测下限,数据的检验和仪器设备稳定性检验的工作。由于探测下限和判断限的内容比较多,下面主要介绍其他几个简单的应用。
3.1测量的误差分析
在测量设备运行正常情况下,放射性测量的误差主要有两个方面来源:核事件本身的随机性和测量系统的偶然误差。核事件本身的随机性造成的误差我们称之为统计误差,仪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总是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仪器产生的偶然误差在一般情况下符合标准正态分布。
既然误差的来源有多方面的原因,那么他们之间的那一类占据主要因素?当计数比较低时,放射性测量的相对误差主要由对象本身的统计误差造成。
例如:总计数为N的单次测量,统计涨落引起的相对误差:
N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当N=10000时,F=1%。测量系统本身的偶然误差一般取决于系统的性能。如果是多次测量则可以利用这个规律进行数据的检验。
3.2数据的检验和比较
由于测量的对象本身就是一个随机事件,理论上单次测量的时候,任何的测量值都有可能出现。前面我们在理论上已经说明,放射性测量对象的值分布服一般从泊松分布或正态分布。重复性测量得到的结果是否属于同一个分布,及数据里面是否有异常值。数据是否来自统一的整体,数据是否符合其自身的统计分布:泊松分布或是高斯分布,如果不符合,应剔除异常数据!核物理测量中常用的有Grubbs准则。
(1)Grubbs准则剔除简单介绍:假设测量值X服从正态分布,X的一个随机抽样为:X(1),X(2), … … X(n),计算出统计量Gn的值:
其中X和s是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2)确定检出水平α,查表(见GB4883或《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一2001)》(HJ/T 61一2001)》(HJ/T 61一2001))得出对应n,α的格拉布斯检验临界值G1-α(n)。
(3)当Gn>G1-α(n),则判断Xn为异常值,否则无异常值。
(4)给出剔除水平α’的G1-α’(n),当Gn>G1-α’(n)时,Xn为高度异常值,应剔除。
3.3低水平测量装置的检验―伯松分布检验
一个放射性计数装置其本底计数满足泊松分布是它工作正常的必要条件,一旦明显偏离泊松分布,则其必然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因此,要定期进行本底计数是否满足泊松分布的检验这种检验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在用仪器进行批量测量前,新仪器或检修后正式使用前也应作此检验方法和步骤。具体的参见《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一2001)》试利用该组数据检验该放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放射出的粒子数是否服从泊松分布或二项分布。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计算实例:低本底液闪100分钟本底计数测量21次,计数分别为:88,70,92,95,79,95,83,75,96,111,104,92,91,106,102,82,94,87,86,104,92。标准差:10.44,平均值:91.62。计算统计量值:一般选择显著水平的分位数为α=0.05,查附录C中表C1-分布的上侧分位数表,95%的置信区间为[9.59,34.2],刚好落在此区间范围,未发现该装置本底计数不满足泊松分布,没有理由怀疑该装置工作不正常。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S].2001.08.
篇5
核应急实行三级管理
修订版预案在2005年版预案基础上,总结了近年国内国际包括汶川特大地震和日本福岛核事故等核应急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据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工局核应急安全司副司长许平介绍,预案规定,我国核应急组织体系由国家、省和营运单位三级核应急组织构成,明确了三级核应急组织的职责。预案规定,我国核事故应急响应分为4级,并对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各级的具体职责和响应行动进行了描述和规定。
此外,预案要求按照信息公开的原则,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准确、权威信息。同时,对国际通报、国际救援等有关事项做了原则规定。
就统筹协调而言,主要包括协调事故缓解与控制、辐射监测、观(监)测预报和后果评价、服碘防护、隐蔽和撤离、临时避迁和永久再定居、食品和饮水控制、出入通道控制、去污洗消和医疗救治、口岸控制、市场监管与调控、维护社会治安、信息报告与、国际通报与援助等方面的工作。
核电厂通常设置五道防线
迄今为止,我国大陆地区已经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达到17台,安全运行业绩良好,从未发生过国际核事件分级表2级及以上事件,也未发生过对人员或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事件。
“我国的核电厂从设计、建造、运行和管理汲取了世界各国几十年的经验,其安全水平是比较高的。”辐射防护专家柴国旱说。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印发了《核电安全规划》、《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进一步提高核电厂的本质安全度。中广核集团也认真对照核安全大检查的结论并进行整改,同时加强了集团公司在应急方面对成员公司的指导、协调力度,加强集团核应急技术支持中心的职能,运行核电基地已完成各项短期安全应急改造项目,在建核电基地正在按计划推进各项短、中、长期安全应急改进项目。
篇6
关键词: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γ空气吸收剂量率;变化因素
前言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现已经被大力提倡,随着核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辐射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是辐射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能够直观反映当前环境中辐射本底水平和分布情况,以及由人类实践活动带来的剂量率变化,更能为运行核设施或核事故状态下辐射环境情况提供数据支持。环境γ剂量率主要来自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包括原生放射性核素、宇生放射性核素及宇宙射线等;人工辐射主要包括核技术、核燃料及核爆炸等方面。环境地表γ剂量率监测按照监测方法可分为:瞬时监测、累积监测(TLD)、自动监测站连续监测等,这三种方法互为补充,其中连续监测系统可实现自动监测、实时反馈数据,是近年环境监测发展重点[1]。
1 剂量率数据数值影响因素分析
在自动监测站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常保持在平均水平上,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数值发生变化,例如降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核技术实践活动、仪器故障、核试验或核事故等。
1.1 降雨
自动监测站所在地区发生降雨时,所测量到的γ剂量率相比降雨前会出现明显升高趋势,待雨停后,数值又会慢慢降低至降雨前的辐射环境水平。在此期间,排除有人工源的影响后,引起γ剂量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主要就是大气中的放射性核素通过降雨由高空带至地表,导致地表环境γ剂量率瞬时变大。氡子体就是这些被冲刷下来的核素中最主要的。氡的衰变子体主要包括Rn-222衰变子体、Rn-220衰变子体、Rn-219衰变子体,由于Rn-220、Rn-219衰变时间较短,其衰变子体从高空将至地面,一般的迁移路径不会太远,所以降雨主要将Rn-222衰变子体冲刷下来,其衰变子体主要包括Po-218、Pb-214、Bi-214。氡子体以气溶胶或者微尘形式存在。当降雨时,随着雨水降落的氡子体发生放射性衰变,发出γ射线,从而引起环境监测自动监测站γ剂量率数值变大。同时这种变化的大小与雨量大小也有密切相关。对降雨量和γ剂量率上升的定量分析后显示,降雨量和γ剂量率呈正相关,但由于降雨对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的冲洗不均匀,以及冲洗因子的差异及其它气象的差异,使得降雨量和γ剂量率的上升在定量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2]。
1.2 周围环境变化
自动监测站在建成后,无特殊原因,周围环境一般不发生变化。本次文章提到自动监测站周围环境变化指的是长期性变化,主要包括两种:第一,自动监测站建成后,随着周边地带的发展,周围环境变化,例如在自动监测站旁边新建、改建一些建筑,影响自动监测站周围的辐射水平发生变化,测量的γ剂量率相比环境变化前就会有所改变。第二,当自动监测站搬迁至另一地点后,由于新地点与原址辐射水平不可能完全相同,之后所测量的γ剂量率照比搬迁前,数值有一定的变化,例如搬迁至辐射环境本底较高或较低地区,会令剂量率数值变化。
1.3 人类实践活动
自动监测站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有些自动监测站建设在受人类实践活动影响较大的地方,这些核技术应用的同时,会对自动监测站γ剂量率造成影响。例如,自动监测站建立在废物库或铀矿区附近,当运源车携源经过自动监测站,或运矿车有矿石洒落时,会造成自动监测站测量的剂量率瞬时升高。当自动监测站附近有核技术利用项目开展,例如野外探伤等,在运行工况下会另自动监测站γ剂量率瞬时升高几倍。由于这些令自动监测站γ剂量率数值升高的因素多是人为的,可尽量在自动监测站选址初尽量避免,保持γ剂量率处于稳定状态。
1.4 设备故障
自动监测站测量γ剂量率的设备多为高压电离室,由于高压电离室的输出信号在10-13A的量级,非常微弱,因此接头接触不良、电缆线受潮、电离室静电计受潮等微小故障都会对测量造成影响。例如静电计输出端接触不良,调零偏离高压大时,γ剂量率数值会瞬时升高;电缆线接头接触不良,收集棒未能饱和收集,γ剂量率数值降低;静电计调零偏离,而造成剂量率数值基线上升。在自动监测站日常运行期间,要定期检查,做好运维工作,保证自动监测站的正常运行。
1.5 核与辐射事故
当有核与辐射事故发生时,自动监测站作为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对γ剂量率实时监测,已测量数值为依据,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为核与辐射事故研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 结束语
根据空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的建设要点,目前在全国已建立了100 个空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对辐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初步发挥了良好的效益[3]。γ剂量率是自动监测站的重要监测项目,数值的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通常情况,异常值判断标准为历年小时均值±3倍标准差。异常值出现时,要根据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后谨慎取舍判断,实时了解辐射环境水平的真实情况。我国目前的自动监测站建设处于初步阶段,对影响自动监测站γ剂量率数值变化的因素了解还不够全面,在今后运行中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为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及应急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王亮.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的简介与运维经验浅谈[J].四川环境,2013,8.
[2]许哲.大气降雨对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影响规律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篇7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O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日益完善,区域性的经济沟通与交往呈现出了极为显著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更加的频繁,通信如何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非固定状态下的通信行为而言,移动通信是实现该通信目标的最主要途径。换句话来说,在移动通信方案的作用之下,为了确保社会大众的通信需求能够得到最为有效与可靠的满足,就不得不构建大量的移动通信基站。而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在移动通信基站覆盖面积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发射天线不可避免的会对周边环境发射相应的电磁波信号覆盖,进而引发周边区域环境中,比较严重的电磁辐射问题。为了探究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的主要特点,评估安全性的防护距离,本文结合试验方式对该问题展开详细分析与说明。
1 试验方法分析
本文通过试验方式,就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试验过程当中所选取的主要对象为:GSM移动通信基站。测定该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射频率取值为900MHz。在试验实施的过程当中,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为:结合我国现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检测仪器和方法”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进行详细于此。同时,配合环境监测的方式,对移动通信基站进行详细检测,所获取的相关数据用于完成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评价工作。与此同时,预测模式应当选取为:基于远场轴向功率密度的计算工作。
在试验过程当中,从环境监测布点的角度上来说,需要严格参照我国现行“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以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检测仪器和方法”中的相关规定,设定电磁辐射环境监测范围为:相对于移动通信基站发射天线中心半径100.0m单位内的区域。同时,在有关点位的设计上,需要优先布设于整个区域,大众日常生活可达的最近距离位置。
而,在有关评价依据的选择方面,针对本文所研究的900MHz的移动通信基站而言,在我国现行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支持下,所对应的工种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应当严格控制在每平方米0.4W单位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之上,对于环境监测评价中,单个指标项目的影响评价可以参照1/5*可取功率密度方式进行确定。同时,需将电磁辐射公众照射导出限制控制为每平方厘米8uW。
2 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实施条件为:900MHz移动通信基站GSM 900#下所对应的发射功率max取值为20.0W单位,移动通信基站所对应天线增益倍数为18dBi。在试验基础之上,可以分别获取有关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的预测数值以及实测数值。数据分析过程当中,可将电磁辐射环境相对于发射天线之间的距离换分为10m、20m、30m、40m、50m、60m、70m、80m、90m各档。数据预测过程当中,所获取的预测数值是均值概念,而在实际测定过程当中,所获取的测定数值需要进一步划分为城市移动通信基站、以及农村移动通信基站这两个方面。因此,有关实际监测数据的获取,需要按照30m、40m、50m、60m、70m、80m、90m各档进行取值。详细的试验结果数据如下表所示(见表1、表2)。
表1:预测数据示意表
表2:监测数据示意表
3 评价结果分析
在有关数据预测的过程当中发现:在监测区域相对于移动通信基站发射天线距离不断增加的趋势作用之下,电磁辐射功率密度指标呈现出了一定的降低趋势。数据分析发现:在距离天线距离高于20m的情况下,所对应的预测数值为7.2uW/cm²,已基本低于现行标准规范当中,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的安全标准(8.0uW/cm²),能够充分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从预测数据的角度上来说,距离天线距离为20.0m的情况下,可将该数值作为此类移动通信基站的有效安全防护距离。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移动通信基站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的综合对比发现:无论是对于城市移动通信基站,还是对于农村移动通信基站来说,各个监测点点位所生成的实测数值基本与预测数值保持契合状态,这部分数值所呈现出的规律在于:随距离天线距离的增加,电磁辐射功率密度一定比例的衰减。
现阶段,社会大众对于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认知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与缺陷,将移动通信基站与常规意义上的广播电视磁场、电台磁场、以及输变电工频磁场概念相混淆。这一认知方面的误区会使得部分群众对生活环境周边所建设的移动通信基站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然而,通过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方式发现:移动通信基站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主要集中于发射天线的20m半径范围之内,只要能够确保生活环境与发射天线的直线距离满足现行标准中的安全防护要求,并不会对公众的正常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需要认识到:在社会发展以及通信技术日益完善的背景之下,移动通信事业可以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它使得社会大众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建设移动通信基站的最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接收单元的灵敏度水平能够得到持续提升。为了防止其运行中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就需要对其辐射环境进行严格的监测与评价。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的方式,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与评价工作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希望相关问题能够为同行人员特别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陈成章,年冀等.广州市GSM移动电话基站发射电磁波对环境污染影响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2,18(2):55-58.
[2] 陈习权,孙杰,韩海林等.城市小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强的计算机仿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0):7821-7825.
[3] ,麻桂荣,郭幼英等.移动通信网基站电磁辐射调研及居民环境超标原因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2,18(3):44-46.
篇8
Abstract: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real quality of the water body, the precision instruments should be used and the 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water samples should be concerned. The samples should be properly preserved before the test to ensure that the samples do not change dramatically within the warranty period.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that may encounter in collection and pre-treatment of surface water in radiatio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process and the precautions.
关键词: 地表水;采样;预处理
Key words: surface water;sampling;pre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318-02
0 引言
在地球表面,水体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水环境是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领域。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1 地表水采样细则
地表水包括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开放的水体,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全国地表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立方米,在环境中,地表水与外界有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对污染物有稀释和排污的功能。
1.1 采样目的 采集和测量地表水,获得能真正反映水体特征的样品,为评价地表水受放射性污染程度和水体的合理利用提供资料。
1.2 监测依据 ①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②HJ/T61-200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③HJ/T21-1998 《核设施水质监测采样规定》;④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
1.3 点位布设原则 采样方法必须满足下述原则:①代表采样点的实际情况;②采集样品必须具有足够的采样体积和采样频率;③样品在处理过程中,确保监测的特性组分不发生变化。
1.4 采样工具和容器 在地表水采集前,选择适宜材质的盛水容器和采样器,并清洗干净。
1.4.1 采样工具 包括水泵、有机玻璃采水器、通用水样采集器等。
1.4.2 装样容器 常用的装样容器材质有硼硅玻璃、石英、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一般放射性监测中对容器要求不高,通常选择:①无色具塞硬质玻璃瓶。该试样容器无色透明便于观察试样及其变化,可以加热灭菌。②具塞聚乙烯瓶。这种试样容器耐冲击、轻便,对许多试剂都很稳定。
1.4.3 清洗方法 先用洗涤剂除去采样工具(水泵为进出水管)污垢灰尘和油污,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10% 硝酸或盐酸洗刷,最后用自来水冲洗至pH=7,然后用蒸馏水荡洗三次并晾干,贴好标签备用。
1.5 采样步骤
1.5.1 点位布设 对于环境水样的监测点位,应考虑在水的使用地点,尽量避免紧靠汇合处,对于湖泊和池塘水体,应在不受影响的类似附近水体取样。
①河流的点位布设。
(1)断面的布设,对于污染源监测,选择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较大的河段,一般设置三种断面:
对照断面:反映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控制断面:反映污染状况的地点。消减断面:反映污染物稀释程度。
对于环境质量监测,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并考虑以下情况:
(a)在大支流或特殊水质的支流汇合之前,靠近汇合点的主流与支流上以及汇合点的下游,在认为已充分混合的地点布设断面。(b)在流经途中遇到湖泊、水库时,尽可能靠近流入口和流出口设置断面。(c)在一些特殊地点或地区,如饮用水源、水资源丰富地区等应视其需要布设断面。(d)水质变化小或污染源对水体影响不大的河流,布设一个断面即可。(e)布设采样断面时,需要考虑到采样点的采样难易程度。(f)潮汐河流采样断面的布设,原则上与河流相同,对照断面一般应设在潮区界以上,其消减断面布设在近入海口。
(2)断面垂线的布设。遵照下述情况布设河流断面垂线:在河流上游,河床较窄、流速较大时,应选择能充分混合、易于采样的地点。河宽100m时,在河流的左右部位增设垂线。
(3)采样点的布设。河流断面垂线上采样点的布设,表层水一般要求采集距水面10-15cm以下的水样。采集不同深度河流水的位置,如表1所示。
②湖泊、水库的点位布设。断面垂线的布设:湖库区的不同水域,按水体功能布设监测垂线。湖、库区若无明显功能区分,可用网格法均匀布设断面垂线。
湖泊、水库断面垂线采样点的布设和河流的情况基本相同,要在不同深度进行采样。
上述布点方法可根据监测对象及监测目的不同作一定的更改。
1.5.2 采样方法 先用取样器取水,再把取到的水样移入容器的办法可以防止容器外壁污染。①在湖泊、水库采样时,要避开那些没有代表性的区域。②在乘船采样时,不能在被螺旋浆或摇橹引起的旋涡处采样。③采样时,应立即在样品容器上的标签内记录样品编号、样品来源、测定项目。④在填写样品容器标签规定内容的同时,还必须在采样记录本上记录样品来源、采样时间、样品编号、样品数量、测定项目、采样点描述,加入保护剂及数量,采样人等内容。
2 地表水的预处理和保存
①由于放射性测定多为金属元素,采样后立即加盐酸或硝酸酸化至pH
3 样品的标记和运输
3.1 样品的标记 在采样容器上要贴有标签纸,记录测定项目、采样时间、样品编号、样品来源、采样点描述,加入保护剂及数量,采样人等信息。
3.2 样品的运输 采样容器要盖实密封好,防止运输时洒漏,对容器可能破碎要加以注意,每个容器要有一个固定的木框单间,以便在运输时不相互碰撞而产生破裂情况发生。
4 质量控制措施
质控措施如下:①监测人员持证上岗或者在具有资质的人员指导下开展工作;②使用监测仪器设备要满足相应的监测要求;③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标准开展工作;④每批水样,应选择部分监测项目加采质控样,与样品一起送实验室分析,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现场空白。现场空白所用的纯水要用洁净的专用容器,避免沾污,便于与实验室内空白测定结果相对照。2)运输空白。运输空白是以纯水作样品,从实验室到采样现场又返回实验室。每批样品至少有一个运输空白。3)现场平行样。现场平行样要注意控制采样操作和条件的一致,占样品总量的10%以上,通常情况下,每批样品至少采集两组平行样。4)现场加标样或质控样。现场使用的标准溶液与实验室使用的为同一标准溶液。现场加标样或质控样的数量,一般控制在样品总量的10%左右,每批样品不少于2个。
5 注意事项
水样采集过程中和存放时,环境水样容器和污染源水样容器应分架存放,不得混用。同一监测点(井)应有两人以上进行采样,注意采样安全,采样过程要相互监护,防止中毒及掉入水中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S].
[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HJ/T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
[3]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5750-2008,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4]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17378-2007,海洋监测规范[S].
[5]潘自强.电离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M].原子能出版社,2009.
篇9
关键词: 单片机; 电磁辐射; 数模转换芯片; 能量密度
中图分类号:TP36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1-09-03
0 引言
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以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这些能量是由电荷运动所产生的,日益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由电荷运动产生的电力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人类不可避免地被各种能量的电磁辐射包围着。国外大量研究表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通常是负面的。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之后的人类第四大环境污染[5],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已将其列入必须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6]。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研究开发一款检测电磁辐射的系统来显示电磁辐射量十分必要,这样人们可以根据国家制定的电磁辐射相关标准值来判断是否必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磁辐射检测系统,采用单片机对电磁辐射相关参数进行处理,具有速度快,准确度高,性价比高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 总体设计及工作原理
基于单片机的电磁辐射检测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主要由感应天线部分、检波滤波和放大部分、数模转换部分、AT89S52单片机控制部分、显示和报警部分等组成。系统硬件基本组成如图1所示。
2 硬件电路的设计
⑴ 电源部分
电源部分采用9v电源输入,利用两个稳压管产生±5V电压,对单片机及整个电路进行供电。其原理图如图2所示。
⑵ 感应天线部分
利用电磁场能在高频二极管中产生电流的效应,系统将9个1N60二极管串联用作系统感应天线来检测电磁辐射,其焊接电路如图3所示。
经反复试验,通过该天线,仪器可以方便快捷地检测出100khz到3Ghz宽频的电磁辐射相关参数值。
⑶ 滤波放大部分
为得到稳定的测量量,电路中采用了低通滤波电路和运放电路,放大模块的第一级采用共模抑制比高、线性度好、低功耗运算放大器AD620,第二级采用高精度、低失调电压型的运放OP07。这两级的放大能满足低噪放大器的噪声系数要求及频带较宽的要求。系统滤波放大部分电路图如图4所示。
⑷ 模数转化部分
① 转换器件简介
TLC549是TI公司生产的一种低价位、高性能的8位A/D转换器,它以8位开关电容逐次逼近的方法实现A/D转换,其转换速度小于17us,最大转换速率为40000HZ,4MHZ典型内部系统时钟,电源为3V至6V,可广泛用于构成各种廉价的测控应用系统。其引脚图如图5所示。
② 将A/D转换芯片采集到得电压模拟信号转换为电压数据值,其模数转换部分的电路图如图6所示。
TLC549为8引脚器件,将读入的电压数据除以256,乘以Vcc(=5v)即得到天线采集到的电压信号数据值。通过公式Er=data*Vcc/256(其中data为读入的数据,Vcc为芯片电压数据值,Er为测量所得电平)可得到天线采集到的电压信号的电平值。将其分别代入公式1和公式2,即可分别求得相应电磁辐射的场强和功率密度。相应公式如下:
⑸ 显示报警部分
显示部分采用LCD1602液晶,它是一种专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的点阵型液晶显示模块。它能显示2行每行16个字符共计最多32个字符。
该显示模块具有功耗少、体积小、内容显示丰富、薄且轻巧等特点,常用于袖珍式仪表及低功耗的应用系统中。显示模块如图7所示。
系统报警部分采用蜂鸣器设计,若感应点采集到的电磁辐射相关值超过国标规定,则通过蜂鸣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响。
3 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实现,以提高设计运行效率。系统程序主要涉及数据的检测、采集、处理、显示和报警等四部分,具体包括主程序、数据检测子程序、数据采集子程序、模数转换子程序、数据处理子程序、显示子程序、按键子程序、报警子程序等。系统主程序实现功能为单片机相关组成部件的初始化,负责调度系统各子程序,负责提供A/D转换的输入时钟信号,实时获取并处理相关设备信息,实现对系统软硬件资源的协调统一管理。系统软件程序流程图如图8所示。
4 数据结果分析
通过对某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进行测量,得到功率密度值如表1所示。
由表1我们可知,距该笔记本电脑20cm外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值远低于国标40μw/cm2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值。因而,我们只要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保持合理的间距就可以很好地保护自身,就可尽可能少地遭受电磁波辐射。经多次实验我们发现,大部分电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值随着人们与其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小。因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可不必对使用电子电器产生恐慌的心理,只要保持合理的使用距离和遵循正常的使用习惯,电磁辐射对我们的负面影响便可尽可能地减少。
5 结束语
本文所介绍的系统能较好地对仪器感应天线处电磁辐射的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参数做出快速检测,当功率密度值超过国家标准时,系统能发出报警声音。该系统采用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可以方便、快捷地检测出电磁辐射相关参数值,具有功耗少、体积小、成本低、测量便捷、易携带等特点,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系统可用于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相关参数的检测。由于采用的感应天线的局限性,以及受限于模数转换芯片的转换精度,系统在电磁辐射的感知的方向性和精确度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今后将进一步研究克服上述问题,改进和提升系统的性能及表现。
参考文献:
[1] 刘波文.51单片机C语言应用开发三位一体实战精讲[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2] 陈海宴.单片机经典实战——大学生项目创新实践[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3] 高卫东.51单片机原理与实践(C语言版十二五高等院校规划教材)[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4] 侯喜程.电磁辐射污染与监测综述[J].能源与节能,2011.3.
篇10
根据农业部(农办经[2009]21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情况监测试点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我局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组建领导班子,落实专门人员,开展详实调查。现将监测调查情况简要分析报告于后: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距省会成都147公里,辖15个乡镇、143个行政村、1055个村民小组;幅员1896.49平方公里,境内最低海拔417.5米、最高海拔3090米,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川钟秀、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5.7%,享有“绿海明珠”美誉,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四川省生态县。2009年,有农业户8.98万户(其中:家庭承包经营户8.78万户,占97.8%),有农业人口30.17万人、占总人口88%,有农村劳动力17.54万个、占农村人口的58%;有耕地面积19.54万亩(其中:田17.62万亩,地2.10万亩),有茶园20.16万亩、桑园1.72万亩、果园1.01万亩、林地200万亩,茶叶、奶牛、林业、生猪为农业支柱产业,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农业县。2009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58.87万亩,复种指数为301%,其中:粮食作物播面为32.32万亩、占总播面的55%,粮食总产13.75万吨、农民人均456公斤;年出栏生猪42.15万头、肉牛2.51万头,年末奶牛存栏3.73万头、年产牛奶10.45万吨,年出栏肉用羊9.69万头,年出栏家禽900万头。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45亿元,其中:农牧渔业总产值1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民人均纯收入5303元。
二、发展现状
(一)公共服务机构
全县共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40个,其中:(1)县级10个、占25%,乡镇级30个、占75%;(2)种植业16个、占40%,畜牧业20个、占50%,农机化、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经营管理各1个、占10%;(3)乡镇级机构中,除种植业、畜牧业外,均无独立机构。
2009年末,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批准编制数为351人,在编人数261人、占批准编制数的74.4%,实有人数290人、占批准编制数的82.6%;在所有机构中,除15个乡镇级畜牧业服务机构为差额拨款外,其余县、乡(镇)两级机构均为财政全额拨款机构。此外,县乡(镇)两级均配备了相应的仪器、办公用房、交通等基本办公设施,种植业系统还建立了15000亩相对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
(二)农业龙头企业
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6个,其中:省级1个、占16.7,市县级5个、占83.3%;有茶叶加工3个、占50%,种植业(滕椒)调料食品加工1个、占16.7%,牛奶加工1个、占16.7%,奶牛饲养1个、占16.7%。2009年,6个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2615万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占合作社总数的18.4%,带动农户14080户、占总农户的15.8%。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
全县共有各类合作社49个(其中:工商登记注册49个),其中:种植业29个、占59.2%(其中:茶叶16个、占种植业的55.2%),畜牧业11个、占22.4%,林业6个、占12.2%,渔业1个、2.1%,其它服务业2个、占4.1%;在合作社中,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36个、占73.5%,加工服务为主的9个、占18.5%,购买服务为主的2个、占4%,其他的2个、占4%;合作社有成员6500个,其中:农民成员6465个、占99.5%。2009年,合作社经营收入1631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1%,业务交易量14028万元、占经营收入的86%。
此外,有种植业、畜牧业等各类专业协会46个。
(四)其他农业服务组织
全县共有其他服务组织12个,其中:农业科研教育(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1个、占8.3%,供销合作社4个、33.4%,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企业2个、占16.6%,农业信贷金融机构4个、占33.4%,农业保险机构1个、占8.3%。
三、主要工作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在稳定和巩固公共服务机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职能的前提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
为进一步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我县依托县农业局和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分别于2008年8月和2009年3月在眉山市率先成立了县和乡(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责任,配备了电脑、管理软件、室外彩色电子显示屏(县农业局)等办公设施设备,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为有效强化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包括总则、资质评估及资格审查、信息收集上报及、委托流转及交易平台、备案登记、统计报表、档案管理在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规定(暂行)”(洪府办[2009]33号),制发了“**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工作流程”、“**县土地流转程序”与服务中心职能职责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流转管理规定等制度规范上墙,建立了土地流转出让、受让及台帐登记“三簿”。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洪委办发[2009]10号),创新流转模式、与农业规划产业相结合、引进业主上规模,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截止2009年12月底,全县采取互换、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耕地3.1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6%,比上年增加1.62万亩、增长108%;流转涉及农户0.85万户,占总农户的9.5%。流转土地中,以茶叶、蔬菜、饲草为主的规模经营达到0.94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0%。如:柳江镇天禾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与农户入股、租赁方式,种植浙江安吉白茶2000余亩。
(二)着力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洪委办[2009]12号),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目标、原则和举措。截止2009年12月,全县共有各类合作社49个,(其中:工商登记注册49个),比上年增加37个、增长3.08倍,带动农户2.88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32%。多数合作社均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生产(加工)、统一销售的合作模式,有力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三)着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龙头企业,是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为此,我县始终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制定用地、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全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2007年,引进蒙牛集团组建**蒙牛现代牧业有限公司,建立万头奶牛示范养殖场;引进龙都茶业集团,组建集种、产、学、研、贸为一体,年产名优茶叶2500吨、深加工产品1500余吨,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的四川尚林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有力地推动了优势产业茶叶、奶牛的产业化发展,全县茶叶面积由2007年末的13.53万亩增加到2009年末的20.16万亩,增加6.63万亩,增长49%;奶牛由2007年末的2.66万头发展到2009年末的3.73万头,增加1.07万头,增长40%。
同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与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县6个龙头企业与农户订单采购量达到4万余吨,采购额达到14150万元,全县农民户均1600余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带动农户1.41万户,占总农户的15.7%。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市场竞争力
为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市场竞争力,我县始终把农产品产地环境建设放在首位,将25度以上的27.4万亩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竹、还茶、还草,停止审批对环境有污染的项目,关闭了小煤窑、小纸厂等“三废”污染企业近120家,先后禁用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制剂96个品种、限制使用单质化肥品种17个,建设沼气池2.2万口,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全县农产品产地环境整体达到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抓好标志农产品开发与管理,全县共开发出茶叶、牛奶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标志农产品35个,2009年生产总量达到3.0万吨,其中:新希望、尚林生物、雅雨露、雅自天成等农业龙头企业开发13个,占总数的37%。有力地提升了全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产品销售辐射到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尤其是茶叶,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客商均慕名前来采购。
四、存在问题
从监测调查情况看,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共服务机构由于人事体制及经费原因,人员断层现象突出,加之财政保障工作经费不足、管理体制不明,严重影响服务和管理职能发挥。
(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国家政策性支持、扶持力度不够,其服务职能、经营优势受到制约,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三)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农业专业服务、农机专业服务、农产品销售市场、农业保险、农业信贷担保等发展严重滞后,多形式生产经营服务网络格局未形成,农产品生产保障机制不健全、市场营销不畅通。
五、几点建议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成套的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的总称,包括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它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农业生产单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克服自身规模较小的弊端,获得大规模生产效益的一种社会化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建立和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针对存在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一个体制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体制,多年来,对于县以下基层来讲,其管理体制均不明,多头管理、各行其事、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明确其管理部门及职能职责,有效防止多头管理、相互推诿现象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管理与服务并重,管理第一、服务第二,管理促进规范、服务促发展。
(二)建立一个机制
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依托,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排头兵,其管理、服务职能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因此,应当在进一步明确其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职能的基础上,有效落实好人才、经费、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其管理、服务等公共职能。
(三)推行一个政策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联系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应当建立和推行包括国家农业项目、国家贴息贷款、金融信贷、税收等方面的鼓励、支持、扶持政策,推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