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仪器范文

时间:2023-03-18 02:1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监测仪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监测仪器

篇1

一、环境监测现代化体系建设下的监测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

(一)仪器设备管理模式传统落后近年来,在各级各地环境监测部门大量购置各类环境监测仪器的情况之下,仪器设备的管理困难急剧增加,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大规模仪器设备管理的需要。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要么专设一个仪器设备管理员,对全部的仪器设备进行管理,要么就是在各个使用部门分设一个仪器设备管理员,对本部门常用的仪器设备进行管理。这两种方式都有各自的弊端,管理的效率和结果并不理想,从而导致了仪器设备管理发展模式与仪器设备增加局面不适应、不协调的情况。

(二)仪器设备重复建设和闲置现象严重仪器设备闲置现象主要发生在一些条件比较差的是县、市级环境监测部门当中。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政府的支持能力有限,导致了他们没有固定的监测场所,而且资金、人才都很匮乏,常规监测能力尚未完全形成。但是他们却购置了许多先进的大中型仪器,例如原子吸收、气相色谱、测汞仪等等,导致了这些仪器的闲置,继而出现老化、报废现象,严重损害国有资产。

(三)专业维修人员缺乏、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是设备仪器的直接接触者,他们各自的业务技能水平对于仪器设备的性能发挥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很多监测部门没有配备专业的维修人员,仅仅是依靠生产厂家来进行维修,不仅浪费人力、财力、物力,而且耽误了正常的监测工作。而操作技术人员的水平也不容乐观,由于他们忙于样品分析工作,没有时间学习仪器操作,仅仅依赖于厂家的现场培训,对于仪器的维护、保养、常见故障的排除等了解很少,在实际过程当中也会出现操作错误。

二、提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措施分析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管理模式改善当前的传统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效率。改革管理模式的突破口就是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对仪器设备的购置、审批、采购、验收等流程进行信息化的改造,实现网络控制,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在信息时代,我们必须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应对愈加复杂的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

(二)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仪器的规范操作所谓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就是要提高仪器设备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仪器设备方面的能力。技术人员是仪器操作的直接实践者,自身的业务能力会影响到设备工作性能的正常发挥。为了保证能够获得准确科学的监测数据,必须保证每位技术人员都有足够丰富的环境监测方面的知识,掌握仪器设备操作的相关知识,包括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使用和维护等等。为此要开展定期的业务培训,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等技术指标进行详细的讲解,保证他们在透彻领悟仪器设备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操作仪器。

(三)要加强仪器设备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发挥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功能除了必须按照正常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之外,还必须保证好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要将仪器设备放在规定的专门房间内,保持房间的通风干燥;要对仪器设备进行随时的保养和维护,要精心维护定期检查和检测;在处理仪器设备的故障时,要做好必要的技术咨询,遇到技术难题时要组织有关的技术人员进行论证,形成科学的解决方案;仪器修理时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修理,并在修复后及时进行校准和功能检测,保证达标使用。

(四)要建立严格的仪器设备检定制度对于仪器设备检定制度,我们要提高重视,建立起严格的仪器设备检定制度。仪器设备检定制度分为两方面:对于非强制性检定仪器设备,要为其编写自检校准程序,并严格按照程序步骤随时进行校准,对校准结果形成记录;对于强制性检定的仪器设备,要制定好周期检定或校准计划,集中送检或来单位进行检定,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功能。

三、结语

篇2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大型工程的地下厂房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地下厂房在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工程问题时,需要对地质进行研究,并使用现场测试、数值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因此,深入研究地下厂房的基本地质条件、断裂发育、应力场特征、洞室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下厂房;地质研究;检测仪器;应用

本文以某位于西部河谷地区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为例,该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厂房位于岸坡陡峭、河谷狭窄地域,周边的环境多为高边墙,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区域应力分布不规则,河谷形成演化过程呈现不规则情况,需要为其地下厂房的地质情况、支护设计、仪器布设等提供理论依据。

1地质研究

1.1地形地貌

如图1,该坝址区域所处的地形为搞啥峡谷地貌,周边的岸坡险峻,河谷狭窄,呈现V字型。地下水类型分别为裂隙潜水和脉状裂隙承压水两种类型,埋深大约为100~200m左右,脉状承压水的构造带分别是三迭系变质岩。该坝区没有大的支流,垂直河流常年流水,植被稀少,两岸分布有有热水沟、多隆沟、沿岗沟、哇扯沟等。沿岸零星分布有冲击砂和卵砾石。坝区的底层由老向新分层发展,包括:①前震旦系分布在东北部区域,岩层以片麻岩和结晶片岩石为主,基底为古老结晶岩石。②二迭系分布在北部区域,岩层以砂砾岩、碳酸岩为主,不整合在前震旦系之上[1]。③三迭系分布在东部区域,下三迭分布较广,为坝区主要地层单元,在上统一、中统、下统之间,与下伏前震旦系和晚二迭系呈现不整合和断层接触。中三迭选在下伏二迭系角度不整合的前震旦系之上,下部多为砂岩、板岩、互层砂砾岩等,上部为紫色中细粒夹板岩。④在坝区的岩体中,以花岗岩体为主要分布带,坝区斜拉底端主要为塔买花岗闪长岩体,掩体上为当家寺花岗闪长岩体。上述岩体主要分布在三迭下统变质岩,围岩呈现波装接触。⑤在陆相小型山间盆地之间为碎屑岩建造,以侏罗系、白垩系的紫红色砂岩、砾岩为主,含煤层。⑥在第三系中下部为紫红色砾岩层,中上部为橘红色砂砾岩、泥岩等。第四系分布主要为河湖相、冰渍、冲击等;下更新统为河湖相和黄色泥岩、粉砂岩等。呈现整合或者假整合接触。上更新统为三级以上阶地砾石层、黄土状土。

1.2地质构造

该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厂房北邻褶皱系,南街周周带,呈现山脉及山间盆地构造的地貌轮廓[2]。根据该区域的地貌地形分析,可以将该区域新构造运动的发展分为以下阶段:在中新世早期,构造运动表现为断陷盆地下陷和断块山区隆起,形成了较为深厚的湖相地层,为地震活动较低区域。在坝址周围80km范围内,曾经有过两次地震记录,频度相对较小、无集中分布现象。受到地震影响,出现了活动性较大的断裂控制分布带,区域内没有中强震发生,坝址的裂度不大。在坝址100km范围内的区域内,一些小震活动频度低,分布零散,地震活动水平比低。活动规律为:①活动性深大断裂主要分布在东北部断裂带上,全新世活动强烈,发生过强震。②次级发震构造在北部区域发生了活动断裂,曾经有强震史。③发震部位位于活动断裂的交汇处,形成了较弱的地震活动地带,没有强震记录[3]。在区域地貌发展进程中,逐渐从差异性隆起转变为整体间歇性抬升。在区域地壳脉动式抬升的频度逐渐加剧后,形成了多级阶地。

2地下厂房地质特征

该坝址区地下厂房、主变室均位于花岗岩中,花岗岩为致密块状终生侵入式岩浆岩,具有抗压、弹性、吸水的特点。部分尾水洞、导流洞等为砂板岩,经过实验证明,该厂房地质结构干容重围2.8~2.9g/cm3,干抗压强度为159MPa,湿度抗压强度为110MPa,软化系数平均为0.9,弹性模量平均为6GPa,抗剪断强度值为1.23。经过上述实验结果,施加侧向应力时,岩石强度的幅度有所增加;在轴向和侧向应力作用下,强度相对抗压强度可提高3倍,岩石的弹性性能也相应提高。地下厂房的地下洞室稳定性,包括块体稳定性和围岩变形稳定性。岩体中的地下洞室变形时,随着模量的变化而变化。影响围岩块体的关键,在于各种断裂结构面的产状、切割、块体分布状态等。地下厂房地带陡倾断层发育特征,影响着洞室的边墙稳定。在勘探平洞的过程中,厂区陡倾断裂发育较为平直、局部弯曲,地表水有下渗现象。厂房地带的陡倾断层大致分为断裂产状、陡倾断裂产状、优势产状。陡倾断裂的发育一般为洞室的切割边界,与洞室的轴线方位近似一致,对洞室的边墙稳定性影响非常重要。断裂延伸处较为深远,填充深厚、断面有地下水活动的迹象,贯通性稳定,构成块体边界,形成围岩边界[4]。地下厂房缓倾断裂发育往往以较大规模出现。构成洞室不稳定块体的分离性结构,这种结构往往形成断裂交错切割的状态,对围岩产生不稳定的影响。在厂区缓倾断裂带内多见的是碎裂岩,断层面多有锈迹。断裂面较平直,有渗水现象发生。地下厂房的主厂房区的平洞围岩类型,断层带为碎裂结构。绝大部分地段为平缓裂隙带,间距较小、条数较多,大部分的洞顶围岩具有不稳定型的特点。

3地下厂房监测仪器应用

3.1全站仪和滑动测微计

线法监测。测微计在轴向变形线法测量中,采用套上塑性套管的金属测标方法,将侧线划分为若干段,通过灌浆等方式将侧标与被测介质浇筑起来。当测介质发生变形时,将测介质的标距长度与时间变化联系起来,计算得出被测介质的变形分布规律数据。在三维收敛检测测点的布置上,对地下厂房开挖断面进行布置,设置主厂房的上、下游侧墙点、拱肩点、拱顶点,在厂房底部开挖上下游边墙,将断面标注上断面号。滑动测微计测孔,一般设置在地下厂房开挖断面处,目的是监测地下厂房围岩的变形情况、厂房直立墙的变形情况,引水洞洞间岩体的稳定情况等。监测仪器使用岩体表面三维非基础变形监测徕卡全站仪,仪器附属设备包括棱镜、反光照射片、膜片、强力照射灯等。采用瑞士进口的滑动微测算计对岩体深部变形状况进行检测,部件包括导向链、连接杆、二次仪表等。

3.2深埋地下厂房微震检测系统

该系统是随着几年来地下岩体监测的数字化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物,这种技术在国外深井矿山发掘、高应力矿山地压安全检测中广泛使用。目前在我国的深埋地下厂房中,围岩变形和稳定性预测上也正使用着,对于监测地下厂房的微震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微震监测系统包括数字信号采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使用的是加速度传感器,采用24位模数转换、阀值触发。通道微震检测系统,可以覆盖主厂房和主变室之间的区域以及顶拱区域,对加速传感器的微破裂可以实行24h不间断监测。实时动态监测微震事件的时间、空间、位置、应力等多项震源参数信息,并提供出微震事件的完整波形和波普分析图,降低微震事件对地下厂房运行的影响。微震监测系统采用网状分布,传感器安装主要分布在主变室的上游边墙。通过弹性波信号,加强传感器与岩体之间的接触。微震监测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6)。

3.3石墨杆收敛计

石墨杆收敛计,主要为将地下厂房的上层和下层联系洞的布置进行检测,通过测量锚墩点的收缩来监测岩体的变形。锚点一般固定在岩体内,连接杆可以将锚点到锚点之间的情况,通过传感器组件来进行距离变化的测量。收敛计的组成包括锚固点、连接杆、振弦外传感器组件[5]。监测仪器的布置,一般为在地下厂房的上层和下层洞内,各埋设一套石墨杆收敛计。在上、下联系洞内设置侧点支墩,分别测量岩体的变形;再将测点间的变形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不同测段的岩体相对变形量;最终得出各测点相对下游边墙的累计变形。

4结语

本文以实际案例为分析对象,主要对地下厂房洞室的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进行分析,介绍了该案例地下厂房地质因素的影响,对人工开挖洞室的稳定性进行了论述。然后对地下厂房中的各种监测仪器系统的原理、构造以及功能进行探讨与研究。通过分析,提请业界关注工程围岩稳定性,以及地下厂房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难点和重点。下一步,应加强地下主厂房及主变室、洞室的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润秋,黄达.锦屏Ⅰ级水电站地下厂房施工期围岩变形开裂特征及地质力学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1):23~35.

[2]黄秋香,闫晶晶,汪家林,等.玄武岩岩体围岩位移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z2):3924~3931.

[3]黄秋香,汪家林.地下厂房顶拱围岩变形机制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z2):3520~3526.

[4]麦锦锋,李端有,黄祥.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施工期围岩稳定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33(5):42~47.

篇3

1.1工程概况

斯木塔斯水电站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境内的阿克牙孜河出山口,距昭苏县城45公里,交通便利。工程位于阿克牙孜河流域中下游,距阿克牙孜河汇合口30km阿克牙孜河流域位于昭苏县南部,发源于天山主脉哈尔克他乌山北坡,是伊犁河主源特克斯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为昭苏县境内水量最大的一条河流,流域范围在东经81°53′~81°51′,北纬42°14′~42°57′之间。阿克牙孜河全河长约136.4km,斯木塔斯水电站以上流域面积2364k㎡,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45.66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41×108m3,斯木塔斯水电站工程位于阿克牙孜水文站上游约16km处。

新疆伊犁阿克牙孜河斯木塔斯水电站工程导流兼泄洪洞设有两道闸门,分别为:导流兼泄洪洞进口4×6-90m平板事故闸门一套,其启闭机型号QP2000KN-90m固定卷扬式启闭机,作用为进口弧形工作闸门检修之用;导流兼泄洪洞进口4×2.5-88m弧形工作闸门一套,其启闭机型号QP1600/1000KN-88m液压启闭机,其作用作为导流兼泄洪洞正常调节之用。

1.2监测工作范围及内容

合同工作范围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含副坝)、导流兼深孔泄洪洞、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包括进口、隧洞、调压塔、岔管、支管等)、发电厂房、高边坡等工程区域内安全监测项目以及整个工程的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同时包括完工验收后2年的运行期监测及监测系统管理工作。

本合同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监测仪器设备的采保、运输、验收、率定检验、保管、安装埋设、调试、电缆牵引、看护保管、自身原因的维护、监测测试、监测资料整编、月报年报、阶段报告、配合工程阶段性验收提出相应的监测报告、下闸蓄水及安全鉴定资料分析、初蓄期监测报告等,以及完成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及保护,本工程涉及的相应的土建工程,完工移交后2年的运行期监测管理。

二、制定本措施的目的

为保证斯木塔斯水电站施工及运行期间有更多的监测数据供参考、分析,特此制定本监测仪器完好率保证措施。

三、所采取的措施

3.1仪器采购

按照合同文件约定,在指定厂家采购相应仪器,当合同中仪器不能满足现场施工实际要求时,要与设计、监理沟通,优化采用满足要求的其它型号仪器。

3.2仪器率定

为了校核仪器出厂参数的可靠性、检验仪器工作的稳定性,在仪器设备到货后,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和国家标准和规程规范以及厂家提供的方法要求在现场对全部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校正和率定。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坚决剔除,不予采用。率定合格的仪器存放在干燥的仓库中妥善保管。

仪器设备的检所有光学、电子测量仪器、二次仪表(弦式读数仪、差阻式读数仪、外观仪表)、用于检验和率定计量设备等,包括用于仪器率定的标准器具均应按检定周期和技术要求送国家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或校验。并且检验结果在有效期内,逾期必须重新送检。在检定前向监理上报检定申请,监理批准后,在不影响正常安全监测或有替代仪器监测的前提下,及时送到经监理批准的国家计量部门或国家认可的检验单位进行检定、率定。

3.3电缆线检验

电缆采取抽检的方式,抽样的数量为本批的10%。其余所有电缆线进行监测和绝缘性测试。检验包括以下项目:

电缆在100m内无接头;

用差动式仪器读数仪分别测量电缆的芯线黑、兰、红、绿、白的电阻,测值应不大于3Ω/100m。每100m电缆芯线之间的电阻差值应不大于单芯电阻的10%。

用500V直流电阻表测量电缆各芯线间的绝缘电阻,测值应不小于100MΩ。

电缆和电缆接头在温度为-25℃~60℃;承受设计要求的水压下,绝缘电阻不小于100MΩ。

3.3现场埋设

3.3.1监测仪器设备埋设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技术规范、设计文件

对招投标文件、图纸及有关设计要求等进行认真阅读和研究,明确设计意图,弄清楚各个监测部位的仪器类型、数量及准确埋设位置。

针对埋设仪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等问题组织讨论,研究解决方案,并对参与埋设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图纸中存在的不明确或有歧义的内容,要同监理、设计沟通,及时纠正或变更。

2、熟悉现场施工进度

时刻关注现场施工进度,了解各施工单位进度安排,尤其对监测部位及于监测相关的部位要了解其施工时段及施工顺序,以保证其监测仪器能够提前准备到位并及时安装。

3、仪器准备

按设计要求准备好要埋设的仪器,检查仪器的出厂卡片以及率定资料,看其各项性能是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对于不满足要求的仪器要坚决踢出,不得使用。

4、电缆准备、连接

根据图纸文件,计算出电缆长度,电缆计算公式为:L=1.05×(X+Y+Z)+3。

将检验合格的电缆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与仪器的连接。电缆连接好后抽样检查其密闭性和绝缘度。不合格者需从新连接。

5、造孔

按照图纸,在相应位置按要求造孔,孔造好后对空进行清洗,并检查孔位、孔径、孔深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配件、预埋件的准备及安装

在测缝计、多向应变计埋设前,应在上一仓砼建筑时或先浇仓内设计位置预埋套筒、支杆等。做好标记,以便于日后仪器的安装,并做好保护及警示,防止被破坏。

7、其他工器具准备

凡仪器埋设安装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工器具都需准备齐全备用。以防仪器安装埋设过程中因缺少工器具而不合格。

3.3.2仪器埋设

待施工到仪器埋设安装部位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仪器的埋设。

仪器在从仓库到工地的运输过程中需有专人看护,要轻拿轻放,不得碰撞或摔打。对于测缝计、应变计等精密仪器,运输过程中及埋设安装前都得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以防仪器受碰撞产生变形。渗压计在安装前需将其在水中浸泡24H,待安装时再从水中取出。

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应严格按照规程规范、设计文件、监理指示进行。

每套(支)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完毕后,会同监理立即对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质量进行检查和检验,经监理检查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能允许工程建筑物继续施工。

另,仪器埋设前后记录仪器读数,安装埋设过程中得不时观测,以检验仪器是否正常。

3.3.3电缆的敷设和保护措施

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缆埋设质量,因此严格按技术要求对仪器电缆进行敷设和保护至关重要,为此制定了如下措施:

(1)电缆连接后,电缆接头处涂环氧树脂或浸入蜡,以防潮气渗入,严禁电缆头或浸泡水中。

(2)严格防止各种油类沾污腐蚀电缆,经常保持电缆的干燥和清洁。

(3)电缆在牵引过程中,要严防开挖爆破、受力过大、施工机械损坏电缆以及焊接时焊渣烧坏电缆。

(4)对于外漏和混凝土内的电缆,需要沿着电缆牵引线路挖槽形成电缆沟,电缆应埋设于电缆沟中,并穿管保护和回填。

(5)电缆一时不能引入观测站时,要设临时测站,可采用预埋电缆储藏箱作为临时测站。

(6)电缆跨施工缝或结构缝布置时,应采用穿管过缝的保护措施,防止由于缝面张开或剪切变形而拉断电缆,具体要求如下:

1)电缆跨缝保护管直径应足够大(为电缆束直径的1.5~2.0倍),使得电缆在管内可以松弛放置段;

2)电缆应用布条包扎,其包扎长度应延伸至保护管外,管口用涂有黄油的棉纱或麻丝封口;

3)跨缝管段应有伸缩管,以免因保护管仲缩而造成局部混凝土开裂;

4)当电缆从先浇块引至后浇块而过缝时应采用预埋电缆储存盒的方法过缝,盒内电缆段用布条包扎并松弛放置。还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泥浆流入盒内。

(7)电缆接头在2.0MPa压力水中的绝缘电阻应大于50MΩ。

(8)悬挂警示牌,防止人为破坏。

3.3.4仪器埋设后观测

仪器安装埋设到位后腰按要求对其进行观测。

仪器埋设完毕应立即监测1次,埋后第一天,每4小时监测1次;从第3天起每天监测3次,直至混凝土达到最高水化热温升为止。之后每天监测1次,持续10天;再后每3天监测1次,持续15天;然后每周监测1次,直至蓄水前为止。如遇混凝土强迫降温或灌浆时,应增加测读次数。

3.3.5记录仪器相关数据的记录

仪器埋设完成后应及时记录各项数据,具体包括:仪器型号、出厂编号、设计编号、电缆使用型号及长度、埋设日期、天气情况、现场施工情况、砼标号、砼级配、砼温度以及砼入仓方式,此外还得绘制仪器埋设平面图(示意图)、电缆走线示意图。

3.3.6其它注意事项

监测仪器埋设后,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现场保护,如:悬挂警示牌、警示灯、插挂警戒红旗、用红色尼龙绳圈定警戒区、及时修建挡土墙、堆筑拦渣埂、电缆防晒保护、临时渡汛期电缆埋入地下保护、观测电缆头套头保护、喷写警示标语以及安排专人值班看护等。

加强现场监测和巡视检查力度,做好相关记录,如:定期加水、定期充电、定期卷放砝码绳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更换或补埋等。

做好监测读数仪的周期鉴定、期间核查和运行维护检查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正确性、连续性、完整性、可溯源性和相互校核。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不得在仪器及电缆周围1米范围内下料,且振捣时须远离仪器1米;

仪器及电缆周围1米范围内不得打孔;

篇4

关键词:海洋监测;计量;管理系统;C#.NET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1008903

作者简介:索利利(1983-),女,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海洋仪器的检定与校准。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JJF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对计量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传统的手工作业时代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工作要求。近几年来,国家逐步增加了对海洋科研、海洋监测、海洋调查的投入,海洋监测仪器数量大幅增加,仪器的使用日渐频繁,这给海洋计量检测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所阐述的计量成果管理,主要是对海洋监测仪器检定/校准原始记录和检定/校准证书两类电子文档及相关信息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随着被检定/校准仪器的增加,大量的电子文档分散存储在不同的电脑上,造成了检定员无法快速查询到仪器的历史信息,甚至因为管理不当造成数据的流失和损坏。本文提出的计量成果管理系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量管理系统的一个分支,服务于海洋仪器计量成果管理,实现仪器相关信息的保存与检索,提高计量工作的管理水平,规范计量工作流程,提高数据可靠性,实现数据共享的目的,为管理层的管理措施和决策提供充实完整的数据。1 系统总体设计

1.1 海洋监测仪器计量成果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海洋计量工作的特点,该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基本信息、检测数据管理模块。

管理模块权限设置、海洋监测仪器检测记录的录入、编辑与查询、检测证书的入库与实时调阅、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根据系统需求分析报告,对系统各功能模块应具有的功能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1.2 海洋监测仪器计量检测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有两个要点,数据库结构设计和数据表字段设计。在结构方面,本系统数据库拟设计成仪器检测记录和证书管理两部分,分别保存仪器检测记录和检测证书两部分数据。在字段设计方面,本系统数据库将严格按照检测记录和检测证书中涉及的字段合理设计数据表字段,使数据表可以全面反映检测记录和检测证书中的数据。以CTD校准成果为例,校准记录主要包括送校单位、计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制造单位、校准依据、校准时间、仪器配置文件、温度校准原始数据、电导率校准原始数据和压力校准原始数据,其中温度校准原始数据、电导率校准原始数据和压力校准原始数据采用对象引用的方式存储于数据库中,其它要素在系统中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出来,方便查阅。

1.3 海洋检测仪器计量检测成果系统开发实现

构建开发环境,在VS 2005 C#.NET平台下进行系统数据建库、界面设计、功能开发、系统集成。

2 关键技术

在本系统的开发设计时,考虑程序开发时因为多人同时操作数据库,必须采用数据保护方式,即一人操作某数据表时,数据表被保护起来,不允许其他人对此表再进行访问,数据保存后实时更新;实验记录实现多条件检索模式,如可按照“仪器名称”、“送校单位”、“送校日期”等不同要素检索,也可以实现几个条件相结合的高级查询;采用对象引用技术存储于数据库中的检测证书原始文件的实时调阅。

3 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是根据JJF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的要求,结合海洋监测仪器计量成果管理的实际情况设计的。系统的功能设计分为基本信息管理模块、检测数据管理模块、证书管理模块、辅助工具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5个部分(图1)。

图1 系统功能模块

3.1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本模块可实现信息管理和人员信息管理两项功能,可对待检仪器的基本信息,包括出厂编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单位和状态进行登记、修改和查询,人员信息管理可对实验室人员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增加、修改、查询和打印。

3.2 检测数据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待检仪器数据的简单管理,通过输入待检定/校准海洋监测仪器的数据,实现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和查询。

3.3 证书信息管理模块

根据海洋监测仪器的实际情况,在建立数据库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字段,结构如表1所示。该模块可实现海洋监测仪器检定/校准证书信息入库、修改、删除、查询、调阅和打印。

表1 证书管理模块数据库结构

字段名 类型 长度 是否为关键字

编号 Int 4 是

证书编号 Int 4 否

部门名称 char 10 否

负责人 char 5 否

委托单位 char 20 否

仪器名称 char 10 否

规格型号 char 10 否

出厂编号 int 4 否

制造单位 char 20 否

证书日期 datetime 否

备注 char 30 否

3.4 辅助工具模块

用户在使用该系统时,可以通过该模块启动办公软件Word、Excel和计算器,用户还可以查询相关的计量法律法规,如计量法、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等,方便使用。

3.5 系统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备份和数据还原,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录入日常信息,其他用户无法访问该模块,管理员可以追加新的用户,由其来负责其中某一个或者几个模块的信息添加、修改和删除。

4 系统实现

4.1 基本信息管理

通过Access数据库,实现了对待检仪器的基本信息和人员信息管理的添加、修改、调整和删除等操作,如图2。

图2 仪器信息管理

4.2 证书管理

证书管理作为本系统的核心部分,实现了证书信息的实时查阅与打印,如图3。主要代码如下:

//查询

#region 根据证书编号查询所有证书信息

public DataSet FindZhengshuByZid(Zhengshu z)

#endregion

#region 根据证书信息查询所有证书信息

public DataSet FindZhengshuByzyqmc(Zhengshu z)

#endregion

//增加

#region 增加新的证书信息

public int AddZhengshu(Zhengshu zhengshu)

#endregion

//修改

#region 修改证书信息

public int UpdateZhengshu(Zhengshu z)

#endregion

//打印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图3 证书管理

5 结语

本系统以计量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证书及其它辅助信息为基础,采用C#.NET和Access技术,一方面满足实验室内外部对检测成果日常管理的要求,提高了数据和证书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计量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后期计量管理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JJF10692007法定计量机构考核规范[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2] 周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介绍[J].川化,2002(4).

篇5

关键词:电压监测仪;电力系统;电压值;电力系统;供电质量

中图分类号:TM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3-0067-03

1 概述

电压监测仪主要针对电网的质量进行检测,它能够对所监测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并且按照监测到的时间统计出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每天都要进行监测,所记录的数据有电压发生的时间、电压监测仪所监测到电压的最值。电压监测仪需要按照一个周期进行检测。

2 监测技术要求及监测条件

2.1 监测技术要求

监测过程中对精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在正常运行的条件下,确保电压监测仪在被监测的过程中电压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上下不能有太大的差距,误差也不允许太大。对于整个电压值的上限与下限也不能差距过大。对于可靠性的要求,对于监测仪器中所有所使用的原件需要完全按照标准来安装,监测仪无故障时间最好能够达到2万小时。对数据的采集,必须要采集到有效的数据,采集的周期最好是一秒一次,并且能够记录和存储。一分钟可以作为一个统计单位,可以作为代表监测系统。对于安全的要求,在正常的大气条件下,绝缘的电阻不能够小于5Ω了,并且仪器被测试的部位需要承受2500V电压。监测仪器可以在极限的温度下,保证能够持续24小时的工作,能够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对于外观的要求,电压检测仪器的表面需要整洁美观,并且字体最好是清楚醒目,每一个零件都要安装固定,操作需要便捷。保证电压监测仪的表面光洁,不能出现明显的损伤的情况,每个零件的安装都必须要正确,并且要牢固可靠。每一个零件都不能松动,塑料也不能出现变形的情况。

2.2 使用条件

电压检测仪的使用条件有:温度要求在

-15℃~55℃之间,对湿度的要求在20%~90%,对大气压力的要求是79.5~106.0kPa。对工作电压和额定电压的数值要求是100V、220V、380V;工作电压一定会出现偏差,偏差要控制在20%以内,工作电压要在50Hz以内。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极限使用条件,环境温度要控制在-35℃~60℃之间,湿度要控制在90%。

3 检测方法

首先是外观的检查。电压检测仪器不能处在一个工作状态中,才能够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的项目有字迹、面板、部件安装等等。面板要保持美观整洁、字迹要清楚醒目、各个部件要安装妥当、操作需要灵活、表面要光洁、塑料不能够出现变形等情况。

其次要进行安全的测试。对电阻的测量,保证电压监测仪处在一个非工作的状态,电源电压的外壳必须是绝缘的,电阻也要是绝缘的,对电阻的大小进行控制,不能小于5MΩ。对电流进行测试,要求电压的额定电压在110V,电压监测仪的电源与外壳之间,电流不能大于0.4MA。

4 功能试验与要求

4.1 基本功能试验

被检验的电压监测仪进行实时监测时,主要检查是否具有统计的功能,是否具有时钟检测的功能,是否能够对时间进行记时,是否能够对时间进行累计,是否能够累计合格率,是否能够记录电压最大最小值和所出现的时间。是否具有通信功能,使用何种方式来通信的,是否按照管理中心对电压的规定来完成的检测,检验电压检测仪器是否具有整点统计的功能,日期是否可以任意设定。被检验电压检测仪器是否具有警报功能,是否能够在年月日时分秒之间进行自动的转换。被检验电压检测仪器是否具有自动恢复的功能,恢复时间是多少,在允许条件之下,能否正常工作。被检验电压检测仪器的短信通信系统是否能够被拒绝和删除一些垃圾短信功能。

4.2 准确度测试

4.2.1 基本误差测试。对电压监测仪器要进行调节,使其额定电压的值在120%以内,并且要将所读取的电压值显示出来,能够计算出实际电压值与额定电压值之间的误差以及偏差的多少。

4.2.2 综合误差测试。设置一个开始的时间,确保电源输出的电压是额定电压,将电压监测仪启动起来,对所监测的电压进行调节,保证电压是在一个被允许的范围内,若是超出规定是不能够被显示的,等到检测时间满10分钟后要立即切断监测电压的电压,查看电压的数值,记录最大与最小的电压值。

4.3 功能要求

4.3.1 数据统计的功能。数据统计的功能,需要按照月和日进行统计,需要充分显示出电压的合格率,能够满足累积的时间、电压超上线率与超下线率以及相对应的累积时间,并且至少能存储三个月,即上个月、当月、下个月,保证每一天的电压值都能够记录出来,能够显示12个月统计的

数据。

4.3.2 统计数据记录的功能。整点数据记录能够具有数据统计记录的功能,并且能够显示至少三个月的整点数据,每一天都要保证是24小时。对统计数据的功能,要及时地记录最大和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时间,至少记录三个月。

4.3.3 记录停电数据。停电数据的记录,主要记录停电的时间,要显示出至少三个月的停电时间记录表,对停电和来电时间仔细记录。

4.3.4 失电保护。失电保护能够保证电源充足供应,保证后备电源的供电能够充足,保证保护的时间不能够少于一年。仪器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自身就会有消耗,不能小于3A。仪器电源还需要具有自动恢复功能,恢复时间要小于2秒钟。

4.3.5 电压监测仪显示功能。电压监测仪具备一定的显示功能,监测仪一定会显示出所监测到的电压值,显示电压值会每隔两秒钟重新刷新一次,显示的位数是4位,所显示的值不能有太大的误差。并且仪器需要具有独立的通信接口,具有远传的功能。

4.3.6 数据的处理功能。对于后台软件处理的功能可以用三种软件来采集处理,并且必须要按照国家通信的标准来完成监测,所监测到的结果必须要对外开放,这样更加便于调试和维护,能够直接操作后台的软件,对相关数据的参数设置更加方便,对控制参数进行维护。

4.4 电压监测仪试验要求

所有的电压监测仪器都需要按照相关的标准来进行实验,监测的地点必须是国家认可的检测中心,所有的检测必须全部通过,每台监测仪都要通过技术部门的审核,并且要提供合格的监测报告,报告中包括外观的监测、安全性能的试验、运行试验、功能试验、性能试验。

5 结语

最近几年,电网在不断发生改革,并且领域在不断的扩大,在电网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电压运行的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测,电压监测仪主要就是监测电压变化的仪器。对电压进行监测,主要就是要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保证电压的质量,给用户提供一个优质的电能服务。做好电压监测仪的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柳艳,彭凯.电压监测仪在电网中的应用及其周期检测[J].科技信息,2008,(35):414-785.

[2] 陈卫峰,邓小颖,吕天文.基于STC12C5A32AD新型电网电压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J].仪表技术,2009,(9):41-43.

[3] 陈卫峰,邓小颖,吕天文.新型电网电压监测仪的组成和驱动程序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0,(3):131-133.

[4] 李静,李海荣.电压监测仪数据接收故障处理[J].科技信息,2011,(21):336-337.

[5] 朱遇元,涂萍.网络电压监测仪系统设计分析[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6):108-111.

篇6

关键词:监测 仪器设备 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37-02监测仪器设备是环境监测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环保事业不断发展,环境指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环境管理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级环境监测站承担着辖区内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等监测工作,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要求,大多数县级环境监测站都增添了不少仪器设备,但距标准化建设的标准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如何管好、用好现有的仪器设备,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每个县级监测站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在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如何保持仪器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1 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

仪器设备档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1)仪器设备登记表,包括仪器的名称、生产厂家、仪器型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存放地点、使用日期、按照监测站内部制定的编号规定对每台仪器设备给出唯一性编号。(2)随机技术文件,包括合格证、说明书、装箱单。(3)验收记录、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合格证书、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损坏、故障及维修情况和报废单等。

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的齐全与否,对于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及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对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正确使用、维护及维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仪器设备档案内容是不断增加的动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尤其应注意对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内容作好记录,并定期归档。

2 做好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表明其“检定/校准”或验收状态,由仪器设备管理员根据检定、校准等的结果粘贴状态标识,表明设备所确认状态是否满足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能够提醒监测人员在选择使用时准确无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差错。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一般分为“合格”、 “准用”、“停用”三种,分别以绿、黄、红三种颜色表示,即通常所说的三色标志。三色标识的含义分别为:(1)合格标志(绿色)表示计量检定/校准、验证合格,确认其符合使用要求。(2)准用标志(黄色)表示仪器设备存在部分缺陷,但在限定范围内可以使用。(3)停用标志(红色)表示仪器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但维修后经检定/校准合格后可以使用。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对仪器设备的三色标识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应注意在用仪器与停用仪器要分开放置。

3 完善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制度

仪器设备使用登记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使用前发现仪器不正常时可以根据登记本上的记录,与前一位使用者共同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报告仪器管理人员及时处理故障,加以维修。二是可根据使用登记的记录,统计分析仪器的使用频率和工作量,以确定该类仪器的合理配置数量和维护周期。

仪器设备使用前后都要检查其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要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决不允许仪器故障运行,以免影响监测工作质量。仪器设备使用时,还应及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如实记录仪器设备使用前后的真实状态。主要内容有:使用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温度(℃)、相对湿度(%)、样品编号、检验项目、开始状态、结束状态、使用人员等,并将其定期归档,便于随时了解仪器设备的状态变化,保证仪器设备使用的延续性。

4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和校准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5.5.10,期间核查是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或校准间隔时间内,对仪器设备等精度的核查,其目的是降低风险,保证量值溯源的准确。并非所有的仪器设备均需实施期间核查,核查的对象主要为:(1)稳定性差、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仪器。(2)经常携带到现场监测的仪器。(3)使用环境恶劣的仪器设备。

当监测标准或规范、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中对校准提出明确要求时,应依据监测标准或规范、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频次、周期进行校准。如在《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中对定电位电解法烟气测定仪、测氧仪等设备的校准做出了明确规定。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要求每次测量前、后必须在测量现场对声级计进行声学校准,其前、后校准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5dB,否则测量结果无效。监测标准或规范、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中未作要求时,原则上在两次检定或校准周期之间进行一次期间核查,并同时做好核查记录。

篇7

关键词:水质环境;监测技术;仪器;发展

前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尤以水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对公众生活方方面面都有严重影响,这给我国水资源保护及水质监测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针对当前我国水质污染现状,水质监测等部门对水质环境监测技术和仪器方面加以分析,以提升我国水质环境监测水平。

1 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产生及发展

1.1 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产生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美国等国就开始研究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并将其首先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区域的在线监测。在实践中总结出两种在线监测技术,一种采用的是实时在线监测,另一种则是间歇式在线监测,两种技术可以对水温、电导率、氟化物、氟化物、浊度等进行测定。20世纪70年代末,T-N、COD、T-P等项目也被加入到测定内容当中。环境执法部门通过对远程监控体系传来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对应的行政决策。这些年地表的水质环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得到极大的改善,某些经济发展水平靠前的国家在城市环境管理中的自动监测体系中将市政污水排放系统也纳入其监测范围,甚至视其为重点管理项目。

自动监测系统日趋成熟,但人们对监测数据的可靠度仍有质疑。针对这一问题,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改进、研究发现,采用优化监测布点的方法有助于监测结果可靠性的提高。水土流失日益加重这一现象也是水样监测作为在线监测系统的重点研究对象原因之一。新增的监测项目对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拥有自动校正、自动清洗、远程传输及报警等多项功能。

1.2 自动监测系统成熟后COD监测体系的应用

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在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已经日趋成熟,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COD(锰法和铬法)监测体系发展迅速。T-N和T-P是水质富营养化的两大重要指标,因此针对这两大指标的监测系统发展较早,相对而言,水温、浊度、DO的监测系统发展则极为落后。

COD监测体系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根据所用氧化剂划分可以分为铬法、锰法、紫外法、OH-法,其中紫外法不使用氧化剂;根据测量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光学法及库伦法。由于铬法、锰法中采用的氧化剂Cr6+、Mn均为有毒重金属,因此在日本等国家中,COD法被光吸收UV法所取代,日本目前所持有的COD自动在线监测仪至少有3500台,UV仪就有2500台。

1.3 水质环境简易现场监测技术和仪器的发展

我国水资源遍布范围广,地理环境也很复杂,发生水环境污染事故的概率也较高,因此相对于自动在线监测技术,简易现场监测技术的发展前景更广阔。简易现场监测技术的手段有很多,其中XPF(车载型X线荧光光谱仪)的使用情况较多,测量起来也更为方便,尤其对固体样品的监测技术优势更明显,不用进行消解处理就能直接用于监测工作中。车载型GC的优势在于对有机物污染的测定,很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都已经在使用这种监测方法,而该技术进入我国时期比较靠后,由于其所具备的强大优势,在我国会有强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PASTEL UV型水质快速监测仪在现在已有的便携式监测仪器中,是最有推广前景的一个。它可以在短短40s的时间里检测出TOC、COD和BOD的含量,这种优势既来源于它巧妙的设计原理,也与其高集成的中心处理器有很大关系。这个高集成的中心处理器能够储存的实测图谱可达成千上万个,最终测量值就是根据实测图谱和标准方式的测定成果进行比对研究所得到的。由此,PASTEL UV型水质快速监测仪既能够凭借极大限度的减少监测所需时间来提升监测效率,又将繁复的前处理程序省略掉,还可以降低使用化学试剂造成的二次污染。

2 监测技术和仪器的发展

2.1 实验室监测技术和仪器的发展

第五次全国环境监测会议以后,实验室监测技术和相关仪器都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各级监测站也引进了很多实验室监测分析仪器,新引进的这些仪器既可以作为常规环境的监测仪器,又可以为实验室的科研分析及精密分析服务。其中,使用较多的大型实验分析仪器有HPLC-MC(液相色谱-质谱仪)、GS-MS(气相色谱-质谱仪)、ICP-AES(等离子发射光谱仪)、XRF等。

2.2 监测技术和仪器的总体发展

在北美及欧洲的水质环境监测管理中,应用最多的是混合毒性参数。

水质环境管理要以预防为重点,这就要求将监测的重点放在环境水及排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而传统的以单个化学物质为对象的测定方式及其把控政策具有以下缺点:

(1)监测对象均为已知的化学污染物,而对很多未知的化学有毒物质缺乏监测,危险度评价结果参考度不足。

(2)对污染物相互之间的增强及拮抗作用(又称复合作用)缺乏考虑。

(3)要想对更多的化学物质进行监测,经费和时间也会叠加增多。

为了避免以上几点的发生,则要先利用生物及化学的组合参数锁定污染严重的化学物质,然后对发现的化学物质开展测定及研究工作。

为了对水中的混合毒性参数进行监测,德国指出要对慢性毒性、变异原性、急性毒性、残留性、生物浓缩性这几个混合毒性参数进行监测。对水生生物采用的监测分析方法是变异原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和残留物中的生物分解实验等。

内分泌干扰物这种化学物质可以进到人体内部,其对人体产生的类似于雌性激素的作用会对人体正常的激素分泌状态产生破坏。内分泌干扰物会降低生物体的数量,生殖器官受这种物质的影响会发生异常,终会导致生物物种生殖能力的下降,这种危害性就是其作为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因素的原因。当前发现并公布的内分泌干扰物有双酚A、二恶英类、有机氯农药、壬基酚、Hg等多达77种。

传统上对二恶英等POPs类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法是GC-MS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要进行繁复的前处理,分析一组式样往往要用2~3天才能完成,所需资金也比较多。而用生物传感器就能简单、迅速的对二恶英等污染物进行检测。生物传感器的研发原理是优良的分子识别功能和组合转换功能,利用与待测物质能够产生良好选择性反应的生物分子进行监测,反应进行中,生物分子及其反应生成物浓度出现改变,借助转换器将其转化成可以测定的电信号,完成对待测物质的选择性测定。这种方法不仅有操作简单、时间短、资金投入少的优点,还能在检测有毒物质时保证安全、高精度的检测。这里可以采用的生物分子最常见的是抗体和酶。

3 结束语

我国现阶段在水质监测方面的技术和仪器还远不能应对我国地域广泛、水质环境复杂、水质污染因素多样等特点,在技术上国家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创新步伐,仪器研发改进方面需要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为水质环境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回旋加速器;PET-CT;开机状态;监测;评价

该医院已对PET-CT、回旋加速器装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的管理要求,该医院委托有关主管单位对该项目进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

1 验收标准

1.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1](GB18871-2002)

1.1.1 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的有效剂量限值,见表1。

本次项目验收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有效剂量当量不超过6mSv,对公众造成的剂量当量不超过0.3mSv。

1.1.2 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工作场所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如表2所列。

1.2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2](GBZ130-2013)

CT机、乳腺摄影、口内牙片摄影、牙科全景摄影、牙科全景头颅摄影和全身骨密度仪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μSv/h;其余各类型摄影机房外人员可能受到照射的年有效剂量约束值应不大于0.25mSv;测量时,测量仪器读出值应经仪器响应时间和剂量检定因子修正后得出实际剂量率。

2 参考标准

2.1 《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3](GBZ126-2011)

2.1.1 在加速器迷宫门处、控制室和加速器机房墙外30cm处得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

2.2 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

山东省环境天然辐射水平见表3。

3 验收监测结果与评价

3.1 监测项目

①回旋加速器机房、PET-CT机房外环境X-γ辐射剂量率;②回旋加速器机房外中子剂量当量率;③β表面污染。

监测仪器:

①FH40G-10型便携式X-γ剂量率仪;②BH3105型中子剂量当量仪;③XH-3206型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

3.2 质量保证

监测人员均经过考核;所有监测仪器均经过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监测仪器使用前经过校准或检验。

3.3 监测结果

3.3.1 开机状态,回旋加速器打出945mCi的F-,对机房周围环境的X-γ辐射剂量率、中子剂量当量率及热室的β表面污染进行了监测。回旋型加速器工作状态下,周围环境剂量当量率最大值为180.3nSv/h(γ:180.3nGy/h,中子:未检出),满足参考标准《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126-2011)中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的要求。热室β表面污染监测结果最大值为11.40Bq/cm2,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控制水平要求。

3.3.2 稀释、分装时,分装柜内有194.5mCiFDG。病人注射了13.9mCiFDG,1小时后进行PET-CT扫描。对分装注射室及PET-CT机房的的X-γ辐射剂量率、β表面污染进行监测。PET-CT工作状态下,X-γ辐射剂量率监测范围为(98.1~130.1)nGy/h,低于《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中规定的2.5μGy/h的标准限值。β表面污染监测结果最大值为0.298Bq/cm2,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控制水平要求

4 结论

该医院回旋加速器及PET-CT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认真落实各项安全和防护措施。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影响较小,是可以接受的。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

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篇9

[关键词] 肾移植术;环孢素A;血药浓度检测;给药剂量

[中图分类号] R6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090-02

环孢素A(CsA)是一种环状多肽物质,由11个氨基酸缩水而成[1],常从真菌代谢物中提取而出,属于免疫抑制剂的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强效性特征[2],可对器官移植诸多排斥反应及机体自身免疫疾病加以有效预防。CsA血药浓度和毒性反应、疗效之间有紧密联系,若其血药浓度过高,则易引发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及肾脏损害,若浓度过低,则可诱导自身免疫疾病及排斥反应发生。由于CsA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在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其肾毒性反应和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较为类似,难以区分,因此在临床中必须对CsA血药浓度进行定时监测,以便对给药剂量及时调整。为探讨肾移植术后监测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该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肾移植术32例患者,对术后监测CsA血药浓度方法、结果及其意义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接受肾移植术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22~63岁,平均年龄为(38.7±10.5)岁;32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均接受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治疗,具体为CsA+硫唑嘌呤+泼尼松用。32例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后,均于前2 d进行2 mg/kg CsA静脉滴注,滴注6 h/次。手术完成后3 d起进行CsA口服治疗,根据患者肾脏移植抗原配型情况、患者肝功能与移植肾功能恢复状况,以3~8 mg/(kg・d)剂量用药2次/d。

1.2 监测仪器与方法

在患者服药后状态平稳时,于清晨服药前进行抽血。监测时经静脉采血1~2 mL,选用EDTA・K2作为抗凝药物,对CsA血药浓度进行测定时,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展开测定,严格根据测定规程进行操作。同时对患者肝、肾功能进行监测,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所用仪器为AXSYM全自动分析仪。

1.3 样品采集和监测频度

自手术完成1周后开始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常规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进行1次/周监测,在术后1~3个月内,进行2周/次监测,3个月后进行定期监测,对患者肝、肾功能或临床表现有异常现象患者进行随时监测,对于长期存活者可采取较低监测频度。

1.4 观察指标

对32例患者接受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时,分别在不同时期对患者CsA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同时对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

2 结果

2.1 Cs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32例患者接受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治疗,在不同时期Cs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见表1。肾移植术后患者不同时期CsA血药浓度分别为:1个月内为(342.1±52.4)ng/mL,1个月时为(308.4±48.7)ng/mL,3个月时为(285.6±43.9)ng/mL,6个月时为(236.7±42.3)ng/mL,1年时为(217.8±40.6)ng/mL,1年后为(163.5±36.6)ng/mL。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例患者经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治疗后,有6例患者出现急性排异反应,占18.75%。根据监测CsA血药浓度对CsA给药剂量进行适当调整后,排异反应均有效缓解。在手术完成后3个月内有7例患者出现肝肾功能受损,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好转。

3 讨论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手术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器官移植后机体排异反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3]。在器官移植中应用CsA自免疫抑制剂后,患者存活率大幅度提高,可对器官移植后排异反应有效预防,效果显著。CsA主要是对T淋巴细胞功能与增殖加以选择性抑制,对抗原刺激中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加以限制,使其分泌IFN与白介素功能受阻,对其杀伤活力加以限制,从而对器官移植引发的排异反应进行免疫调节。肾移植术患者体内CsA血药浓度受诸多因素影响,个体差异较大,不可只凭经验用药,应对CsA血药浓度进行定期监测,以便在治疗过程中对给药剂量加以适当调整。

在肾脏移植早期,在对移植排异反应进行抑制时,所需CsA剂量较高,很容易引发患者出现药物性肝肾功能受损现象。CsA肾毒性是肝肾受损主要临床表现,将血药浓度保持在低于400 ng/mL范围内,可对CsA肾毒性发生予以有效预防。而CsA低于100 ng/mL时属剂量不足,因此,治疗剂量多选用全血中CsA浓度为100~400 ng/mL。

总之,肾移植术后对患者采用个体化CsA用药方案,对不同时间患者CsA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可为临床医生对给药方案加以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庆娥.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及结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9B):144-145.

[2] 郭江宁,汤鸿云,宁博,等. 肾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8):54-55.

篇10

【关键词】 质量控制 传递 追踪 校准 数据处理

进入21世纪,环境空气监测已逐步向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发展,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完全取代了人工手动监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更具有代表性、连续性、准确性和可比性,能够及时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的动态变化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然而,由于人工介入步骤的逐渐减少,因此,对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为了确保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我们要建立一套包涵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的程序,进而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

1 质量控制的组成

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我们结合我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工作,逐渐建立了一套实用的质量控制程序,目前针对已建成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量值的传递和可追踪性;

(2)监测仪器流量的质量控制;

(3)监测子站总采样流量的控制;

(4)监测仪器的多点校准和线性检查;

(5)子站内监测仪器的单点校准、日常校准检查和调节;

(6)监测仪器零、跨漂移控制限和校准频次;

(7)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有效性的鉴别。

2 质量控制要点

2.1 标准量值的传递与追踪

2.1.1 浓度标气的量值追踪

质量的传递与追踪过程是在质控室内严格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通过使用一套做传递用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监测仪器,把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渗透管或钢瓶气)传递到待鉴定的工作标准物质(渗透管或钢瓶气)上,以建立其对一级标准的追踪,经传递后可做为系统子站监测仪器校准用的一级标准)。质量的传递与追踪过程见示意图1。因为臭氧没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渗透管或钢瓶气),因此臭氧的测试气体浓度可溯源到国际一级标准的标准参考光度计(SRP)上。

2.1.2 流量测定装置的传递与追踪

校准用标准流量计需定期向国家一级标准的流量计进行追踪或传递(俗称校准或检定)。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求动态校准仪以及各监测仪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 等每年均用标准流量计校准一次,流量计偏差应在±3%以内。追踪和传递过程是在严格的质控条件下进行的。

2.2 监测仪器流量的质量控制

所有的自动监测仪器都有稳定的采样流量,当采样流量发生变化时,会造成的仪器响应滞后、数据漂移,所以应定期检查仪器的气路流量。根据我们的长期经验应将流量漂移控制在±10%以内。在对仪器进行校准前应首先检查校准流量,否则校准数据是非法和无效的。

2.3 监测子站总采样管流量的控制

根据多年的监测实践与观察得出,样气在采样总管的滞留时间会影响仪器的监测结果,样气从进入采样口开始到到达监测仪器的滞留时间大于30s时监测仪器特别是臭氧监测仪会有明显的响应损失。因此,在设计安装采样总管、监测仪器多岐管和采样风机时,应保证总采样管具备足够的流量以降低样气的滞留时间,保证样气滞留时间小于20s。

滞留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T=(Cv+Mv+Lv)/Vtol≤20s(1)

其中:Cv总管容积;Mv支管容积;Lv仪器管线容积;

Vtol总采样流速=采样风机流速+各监测仪器采样流速。

式(1)可转化为:Vtol≥(Cv+Mv+Lv)/20s

故采样风机流量≥(Cv+Mv+Lv)/20s-各监测仪器采样流速;

对于长4m、内径40mm,带有3条岐管(每条长1m,内径3mm)的采样管,采样风机流量应大于14L/min为宜。

2.4 监测仪器的多点校准和线性检查

动态多点校准是指用已知浓度的国家一级标准气体(或可追踪到一级标准的标准物质)配比成至少不同浓度的标气输入监测仪内,进行校准。

多点校准包括至少三个或更多的测试浓度点,包含零气、在校准仪器满量程的80%~90%浓度之间的浓度标气,以及一个或多个均匀分布其间的浓度标气。它是较精确、可靠的仪器自校准方法,可用来对监测仪器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和调整。整个校准过程示意图见图2。获得多点的校准响应值后可绘制出仪器响应曲线。用最小方差回归分析确定拟和校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即:y=bx+a,其中y代表仪器的响应值,x代表测试因子浓度,b是斜率,a是校准曲线在x轴的截距。

2.5 子站在运行的监测仪器的日常检查和调节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各监测子站中在运行的仪器进行在线的日常检查,一般日常检查不通过的则进行调节(校准)。一般采用单点检查/校准的方法进行。

单点检查/校准是指对监测仪进行零点和标准跨度的检查/校准。这种检查/校准须定期进行一次,以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监测系统的日常检查/校准可以在自动监测子站由电脑工控机自动控制选择每日或每周定时进行,也可由工作人员定期到子站现场手动进行。

当单点检查出现偏差时需要尽快对监测仪器进行调节(校准)。调整时应注意记录校准前后的零、跨响应值,以了解仪器漂移情况并作为判断数据有效性和数据修约的标准。

除此,我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质控手段还有进行监测仪器的精度检查。精度检查就是根据各监测仪器的测量量程,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低浓度点作为测试点。进行精度检查可以使监测仪器的监测数据更有可信性和精确性。我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日常质控是每十四天进行一次气体监测仪器的精度检查/校准。

2.6 监测仪器零跨漂移警告限、控制限和校准频次

监测仪器在一定范围内的漂移是被允许的。这个范围根据监测仪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针对现在应用的气体监测仪器,我们将跨度漂移的不同范围分别定在:

跨度警告限: 跨度控制限: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80%满量程)±10% (80%满量程)±15%

我国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是气体监测仪器的零、跨度检查至少每周进行一次,而我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多年来的日常质控则是执行每两天进行一次。监测子站每天自动进行的校准检查,同时将检查结果存于计算机系统,以便工作人员在中心控制室查看检查/校准结果。

2.7 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有效性的鉴别

由于绝大部分的自动监测子站都有定期自动检查/校准功能,每天我们可参考其自动检查/校准结果对数据进行电脑工控机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处理。

(1)负值问题。由于监测仪器可采用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种不同的信号将其监测所得数据发送到电脑工控机,所以不可避免会出现负值的情况。1)仪器负漂,可根据当日检查/校准响应值判断并加以修正;2)仪器未检出,修正为检出限值;3)如数据持续负值,并不随时间而变化时可判断为仪器故障,应视为无效并加以标识,使其不参与相关数据统计。

(2)停电问题。

因仪器开机后需要一段时间的预热才能进行正常工作,子站停电复电后的预热时间内的数据应视为无效,必须删除。复电后多少时间内的数据视为无效,应根据不同仪器,停电时间长短,仪器性能等因素确定。

停电时间的判断可通过查看数据报告的状态符号确定,一般短时间停电复电后1小时内的数据视为无效,将其删除。而较长时间的停电如1周,应在供电来电开机后进行规定时间的预热并检查仪器参数(必要时应进行校准),正常后方可认为数据有效。

(3)特殊值问题。当连续监测数据出现特殊值,如突然降至零、负值,升至满量程浓度值或停留在某一固定值上较长时间,这时则应认真分析并查找原因,必要时立即巡检及时解决,若发现是仪器故障所致,应删除这些数据,及时更换备用仪器和维修仪器。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环节较多,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必须要建立一套切实合用的保障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的程序并使之真正得以落实,这样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可信、准确和可靠,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