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仪范文
时间:2023-03-19 12:3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监测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的发展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污染问题都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为了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减轻环境污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作为环境监测工作者,我们必须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以求保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稳定运行,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为环境治理工作给予质量更高的数据支持。
1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制度
1.1制定完整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流程
作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工作关系着整个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想要保证良好的管理工作质量,必须先从规范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做起,制定完整的工作流程,才能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制定仪器设备管理流程时,必须参考《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的相关要求,明确每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将仪器设备的每个管理环节都设置相应的负责人,这样就能在每个环节都保证好仪器设备的良好状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涉及对仪器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质量验收、设备保管、设备调用等环节的管理,另外还涉及到对仪器设备的维护检修以及设备更换等工作。针对这些工作环节,为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记录表,表明具体负责人、申请人,详细记录工作细节,将责任分配至个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申请人的责任意识,也能让管理工作有迹可寻,便于追责。
1.2对仪器设备的跟踪记录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必须明确管理工作中的责任。由于环境监测工作内容较为复杂,涉及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种类较多,不能明确每名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就不能确保良好的管理质量。在仪器设备的置换申请、添置申请、保修申请、报废申请等环节,都需要专门制定相应的负责人,对这些申请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及时的审批与驳回[1]。及时的答复相关请求,可以有效避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采购不到位、统计不准确、监测滞后等工作问题的发生。
2制定健全的仪器设备计量管理体制
2.1实施仪器设备分类管理
为了更好管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必须对仪器设备实施分类管理,做好台账记录工作,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对精密度要求较高的仪器设备,实施周期计量,也就是需要定期的对这些设备进行质量检测。第二类:一些监测设备的监测结果,不受时间、环境、使用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对这类监测设备可实施一次性计量,也就是检测一次设备质量即可;这类设备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中占很大一部分,比如检测用的玻璃器皿,这些器皿只用于指示环境监测,而不会影响监测数据[2]。第三类:在环境监测时,还需要为环境监测创造特定的环境条件,可以不进行计量,具体涉及搅拌器、加热器、除湿器等辅助用设备。在管理工作中,按照上述的标准为仪器设备制定格式统一的记录表,明确设备名称、型号、出厂时间、技术参数、购置价格、目前状态等参数,可以让管理人更好的实施管理。在此基础上,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实现对记录表的高效信息录入与整理分析,也是提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2建立规范的资料档案
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还要对一些重要的精密仪器设备制定更加完善的资料档案,资料档案中存储的具体资料为对该设备具有维修、检修资格的服务商,以及具有相关资质的仪器设备部件供应商等资料。对这些服务商、供应商的资质证明、负责人、联系人、业务范围进行完整的统计,对检修工作中出具的质检证书、校准证书、检测报告等资料进行整理保存。对实施仪器设备的检定机构、具体检定人员、联系方式等也需要录入档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开展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可以更加及时的对各项申请作出回应,不干扰环境监测的正常进行。
2.3对仪器设备标注明确的标识
在每台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完成后,应该对设备标注明确的标识,与其他未检定的设备加以区分,结合目前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引入二维条形码扫码技术,对每台仪器设备贴附条形码标签,使用扫码仪获取信息、录入信息,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标识信息的完整性,也能确保相关信息的存储安全性,避免重要信息丢失[3]。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颜色来区分设备的检定结果,例如:绿色标识为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可以直接用于环境监测;黄色标识为仪器设备由部分功能失灵或精度下降等问题,但仍可以使用;红色标识为检定质量不合格的仪器设备,设备存在严重的故障问题,会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可使用。
篇2
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审核
Abstract: Environmental issues are a common problem in today's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especially more serious in our country, so the task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ff is so har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made great progres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quipment; monitoring data; audit of the monitoring data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了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全国各类事故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数量急剧上升,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给国民经济、环境及人们生命和健康带来巨大灾难,能否及时防范、妥善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是对环保部门能力和水平的检验。
一、分析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发展
调查显示,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企业有100余家,年产值5亿元,约占全国环保产品产值的2.3%。环境监测仪器的主要产品是各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监测、噪声与振动监测、放射性和电磁波监测仪器。我国生产的烟尘采样器、烟气采样器、总悬浮微粒采样器、油份测定仪、污水流量计等环境监测仪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比例。国产大型实验室用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气相色谱仪等监测仪器自动控制技术采用程度较低,关键零部件尚依赖进口。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是中小型企业生产,产品基本集中在中低档的环境监测仪器,远不能适应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技术档次低,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规模效益差;产品质量不高,性能不稳定,一致性较差,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研究开发能力较低,在线监测仪器的系统配套生产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2200多个监测站,行业监测站2600多个。国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站103个、酸雨监测网站113个、水质监测网站135个。此外还建有噪声监测网、辐射监测网、区域监测网等。 到2008年,国控环境监测网络调整为:环境空气监测网站226个,测点数793个;酸雨监测网站239个,测点数472个;水质监测网站197个,监测断面1074个;生态监测网站15个。
目前,我国已制定各类国家环境标准410项,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领域。已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周报、日报、预报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污染源解析监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等等。需监测的污染因子达百余种。
二、我国环境监测及监测仪器的发展趋势
(1)以目前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为主,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
(2)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3)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
(4)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5)环境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
(6)环境监测仪器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
总之,发展环境监测仪器及其设备是实现监测技术现代化,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准确信息的重要保证,国家鼓励研制开发和生产国家所需的监测仪器设备。 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开发和生产的宏观引导,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监测仪器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适时制订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明确环境监测的的需求和方向,指导和规范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
1.加强环境监测仪器的标准化工作。环境监测仪器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物质基础,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可比,应加强环境监测仪器标准的制订工作。将环境监测仪器标准纳入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与环境监测规范、环境分析、检测方法的制订工作统一规划,协调进行。通过制订统一的标准引导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进步。
2.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监督管理,建立一批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权威性的技术中介机构,对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状况进行检测,并向社会公布。对在环境监测中用于执法监测的环境监测专用仪器实行“准入”制度。
3.加强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创新工作,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急需的监测技术的科研投入,把环境监测技术的开发列入环境科研重点领域。借助国家各种扶持政策,推进环境监测仪器的产业化和技术升级。
4.促进监测仪器科研与生产结合,鼓励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合作,加快环境监测技术的成果转化。
5.走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的道路。对我国目前生产技术落后,国外已有先进的成套技术的监测仪器,鼓励引进国外的关键技术,合资生产,再逐步实现国产化。
6.利用市场调控手段,促进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的重新组合,逐步改变监测仪器生产技术薄弱、投资分散、低水平重复、市场竞争力低的状况,实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形成一批监测仪器生产的骨干企业。
7.根据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制订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应法规,逐步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区域性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自动化网络系统。通过组织实施环境监测自动化网络建设的示范工程,带动自动化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的形成。扩大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市场需求。
三、监测数据的审核
篇3
【关键词】县级环境监测站 应急监测能力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日益集中和社会强度的增大,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重大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逐渐增多。这类事故形式多样,发生突然,难于处理,危害严重,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已构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这一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日益重视。
环境应急监测是事故应急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内容,它为事故应急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保障,对于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恢复的各个过程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应急监测,才能为事故处理决策部门快速、准确地提供引起事故发生的污染物质类别、浓度分布、影响范围及发展态势等现场动态资料信息,为事故处理快速、准确决策赢得宝贵时间,为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将事故的损失减至最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 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环境应急能力弱,应急防护设备差。受资金和技术的影响,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系统的仪器配备远远不能够满足应急监测需要。一些落后地区的监测站应急监测设备只是配备便携式pH计、溶解氧仪等十分简易的小型仪器,应急监测设备及防护设备几乎是空白。即使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县级监测站其应急监测设备的配备也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的水平,监测管的使用较普通,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种类不足,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定量成分分析的色谱和质谱很少,不能满足各种环境基体多种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分析需要。
1.2监测力度不到位,缺乏高素质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人员。县级监测站监测能力及技术相对落后,监测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既精通监测知识又熟悉电脑操作的综合性人才相当缺乏。日常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应急监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些监测站虽然成立了应急监测小组,建立了应急监测体系,但大都停留在文字上,缺乏实战演习和有效的组织,加上应急监测仪器配置水平较低,应急监测人员对多种现场采样分析仪器的掌握、相应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同时应急监测经历有限也影响了他们的应急响应能力。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很难立即组织起来以第一时间赶到第一地点,取得第一手的环境资料,从而影响应急监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进而影响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和决策。
1.3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应急监测属于特种监测,一般的监测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在遇到突发污染事故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只能参照现有的监测规范和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取舍等,这难免带有一些监测人员的主观性而不能完全保证应急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的对策建议
2.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组织监测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尽量克服县级监测站工作的局限性,多了解掌握各类新信息和各种先进仪器的原理及适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提高监测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反应,及时作出判断。要珍惜所参加的应急监测工作,多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应急监测的体系文件。根据数据库资料,参照应急监测技术规范,整理出适合于当地实际情况的应急监测指导资料,人手一份,要求站内全体人员学通弄懂。监测人员在平时工作与生活中应从多方面收集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理处置技术等有关资料,如《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处理和处置技术》等。同时要注意收集上级和邻近地区监测站的应急监测相关资源和能力以备不时之需。
2.2构建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以便适应现代环境突发事件的出现。监测部门应根据县级应急处理预案与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一个高度符合需要并且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组建完成后需要确定好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一个即统一又灵活的整体,一旦出现突发性污染事故,体系能迅速响应,并且可以启动所有应急预案,全体人员接受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同时应急监测领导应与县政府、环保局、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充分建立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县级应急监测系统必须要纳入全省应急监测网络体系中,构筑一个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
篇4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建议
环境监测是准确地测取数据、科学地解析数据和合理地综合利用数据的过程,是环境立法、执法、规划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环境监测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是保证监测数据满足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要求的重要措施,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执法和科研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根本前提。
1.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1.1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环境监测质管理水平的低下
环境监测质量水平的低下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这是由于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科研能力低下、技术储备严重缺乏、监测方法过时、优秀人才缺乏、监测设备缺乏科技含量且使用频率和故障发生频率较高。尤其是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尤为缺乏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1.2监测水平不均衡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不同的地区间的环境监测水平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在很多偏远地区,甚至没有设立专业的监测机构,即使设立了监测机构,也往往缺乏专业性,不尽缺乏专业的设计,往往由于资金的匮乏而缺乏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即使培训也是选取代表参加培训,再由代表回到本监测站内部开展培训工作,从而导致我国监测水平的不均匀,这在在一定程度上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出了挑战。
1.3监测质量保障体系亟待健全
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很多质量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现有的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加上一些环境监测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导致监测质量缺乏保障。
2.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建议
2.1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
环境监测站承担的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和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污染物减排监测等任务十分繁重,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同时,要十分重视监测的质量保证。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从监测方案制定、环境监测布点、现场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全过程均应实施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确保监测信息的代表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复现性。从样品采集直到监测报告的报出都必须执行相关的质量体系文件规定。轻视质量管理或者仅仅在口头上重视质量管理的局面必须尽快改变。没有质量保证的监测结果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将产生误导,严重影响环境决策和环境执法。
2.2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使之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
监测质量的保证,需要一个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要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侧》的规定,以技术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的形式,对监测的各个环节、各个工作部门,对实验的环境和条件,对每个工作岗位和监测管理者的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要经常性地利用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评价体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机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全方位、全程序、全过程、全要素的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实现环境监测的规范运行,持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2.3积极开展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主动接受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积极参加监测计量认证、持证上岗考核、质量管理评审、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等外部质量控制活动,充分利用外部力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检验和监测技术能力。在搞好外部质量控制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实验室内部的质量保证活动,组织监测人员进行上岗理论考试、操作技能和标准样品考核。实验室分析应着重于分析人员操作技能的规范,采用分析空白、质控样、加标样、平行样、留样复测等措施评价监测质量,逐步增加全程序空白分析、质量控制图和不确定度评定,判断监测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应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拓展质量保证、质量控制领域,加强现场监测和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检查现场监测人员的操作是否持续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及时发现、消除实验室的系统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仪器设备要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期间核查和例行检查,保证计量量值可追溯到国家计量基准,确保量值的统一和准确可靠,使监测数据具有科学性、公正性。
2.4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
监测能力建设,是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能力建设包括仪器装备、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三个方面。仪器装备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监测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人才培养和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一方面要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继续教育、专题进修等渠道搞好全员培训,使监测人员全面掌握监测业务知识、熟悉各种标准、规范、技术方法,更好地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的规定要求,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政策、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争取有利条件,不断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建设,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2.5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现场监测工作中客观的、主观的影响因素较多,对布点和采样等现场监测影响较大,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现场监测工作中应该强化监测点位、采样时间、采样频次的管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确保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完好、计量合格;开展现场监测的现场平行样、全程序空白样等质量控制;加强现场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现场监测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气象学、物理学、化学、流体动力学等繁多的专业学科知识,熟悉各种生产工艺,确保监测布点、样品采集、样品固定、保存和运输等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场监测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2.6强化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应当配备实施监测项目所需要的所有仪器设备,以确保达到监测工作的规定要求。每台仪器还必须分别建立档案,并由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及管理工作。凡国家强制检定的,或者需要自行校准的仪器设备,均应贴上统一的格式标志,也就是合格、准用或停用。各类标志的内容主要是仪器编号、检定日期、检定结论和下次检定日期等内容。
仪器的配置,除了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外,为随时保持仪器的准确性,也应配置相应的校准仪器,如噪声分析仪应配置声级校准器,仪器进行自检自校,并且要有相应的记录。要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记录。
3.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明确监测站的地位和职能,提高监测站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建立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环境保护监测站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水质环境;监测技术;仪器;发展
前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尤以水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对公众生活方方面面都有严重影响,这给我国水资源保护及水质监测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针对当前我国水质污染现状,水质监测等部门对水质环境监测技术和仪器方面加以分析,以提升我国水质环境监测水平。
1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产生及发展
1.1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产生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美国等国就开始研究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并将其首先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区域的在线监测。在实践中总结出两种在线监测技术,一种采用的是实时在线监测,另一种则是间歇式在线监测,两种技术可以对水温、电导率、氟化物、氟化物、浊度等进行测定。20世纪70年代末,T-N、COD、T-P等项目也被加入到测定内容当中。环境执法部门通过对远程监控体系传来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对应的行政决策。这些年地表的水质环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得到极大的改善,某些经济发展水平靠前的国家在城市环境管理中的自动监测体系中将市政污水排放系统也纳入其监测范围,甚至视其为重点管理项目。自动监测系统日趋成熟,但人们对监测数据的可靠度仍有质疑。针对这一问题,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改进、研究发现,采用优化监测布点的方法有助于监测结果可靠性的提高。水土流失日益加重这一现象也是水样监测作为在线监测系统的重点研究对象原因之一。新增的监测项目对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拥有自动校正、自动清洗、远程传输及报警等多项功能。1.2自动监测系统成熟后COD监测体系的应用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在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已经日趋成熟,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COD(锰法和铬法)监测体系发展迅速。T-N和T-P是水质富营养化的两大重要指标,因此针对这两大指标的监测系统发展较早,相对而言,水温、浊度、DO的监测系统发展则极为落后。COD监测体系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根据所用氧化剂划分可以分为铬法、锰法、紫外法、OH-法,其中紫外法不使用氧化剂;根据测量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光学法及库伦法。由于铬法、锰法中采用的氧化剂Cr6+、Mn均为有毒重金属,因此在日本等国家中,COD法被光吸收UV法所取代,日本目前所持有的COD自动在线监测仪至少有3500台,UV仪就有2500台。1.3水质环境简易现场监测技术和仪器的发展我国水资源遍布范围广,地理环境也很复杂,发生水环境污染事故的概率也较高,因此相对于自动在线监测技术,简易现场监测技术的发展前景更广阔。简易现场监测技术的手段有很多,其中XPF(车载型X线荧光光谱仪)的使用情况较多,测量起来也更为方便,尤其对固体样品的监测技术优势更明显,不用进行消解处理就能直接用于监测工作中。车载型GC的优势在于对有机物污染的测定,很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都已经在使用这种监测方法,而该技术进入我国时期比较靠后,由于其所具备的强大优势,在我国会有强大的市场发展前景。PASTELUV型水质快速监测仪在现在已有的便携式监测仪器中,是最有推广前景的一个。它可以在短短40s的时间里检测出TOC、COD和BOD的含量,这种优势既来源于它巧妙的设计原理,也与其高集成的中心处理器有很大关系。这个高集成的中心处理器能够储存的实测图谱可达成千上万个,最终测量值就是根据实测图谱和标准方式的测定成果进行比对研究所得到的。由此,PASTELUV型水质快速监测仪既能够凭借极大限度的减少监测所需时间来提升监测效率,又将繁复的前处理程序省略掉,还可以降低使用化学试剂造成的二次污染。
2监测技术和仪器的发展
2.1实验室监测技术和仪器的发展第五次全国环境监测会议以后,实验室监测技术和相关仪器都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各级监测站也引进了很多实验室监测分析仪器,新引进的这些仪器既可以作为常规环境的监测仪器,又可以为实验室的科研分析及精密分析服务。其中,使用较多的大型实验分析仪器有HPLC-MC(液相色谱-质谱仪)、GS-MS(气相色谱-质谱仪)、ICP-AES(等离子发射光谱仪)、XRF等。2.2监测技术和仪器的总体发展在北美及欧洲的水质环境监测管理中,应用最多的是混合毒性参数。水质环境管理要以预防为重点,这就要求将监测的重点放在环境水及排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而传统的以单个化学物质为对象的测定方式及其把控政策具有以下缺点:(1)监测对象均为已知的化学污染物,而对很多未知的化学有毒物质缺乏监测,危险度评价结果参考度不足。(2)对污染物相互之间的增强及拮抗作用(又称复合作用)缺乏考虑。(3)要想对更多的化学物质进行监测,经费和时间也会叠加增多。为了避免以上几点的发生,则要先利用生物及化学的组合参数锁定污染严重的化学物质,然后对发现的化学物质开展测定及研究工作。为了对水中的混合毒性参数进行监测,德国指出要对慢性毒性、变异原性、急性毒性、残留性、生物浓缩性这几个混合毒性参数进行监测。对水生生物采用的监测分析方法是变异原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和残留物中的生物分解实验等。内分泌干扰物这种化学物质可以进到人体内部,其对人体产生的类似于雌性激素的作用会对人体正常的激素分泌状态产生破坏。内分泌干扰物会降低生物体的数量,生殖器官受这种物质的影响会发生异常,终会导致生物物种生殖能力的下降,这种危害性就是其作为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因素的原因。当前发现并公布的内分泌干扰物有双酚A、二恶英类、有机氯农药、壬基酚、Hg等多达77种。传统上对二恶英等POPs类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法是GC-MS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要进行繁复的前处理,分析一组式样往往要用2~3天才能完成,所需资金也比较多。而用生物传感器就能简单、迅速的对二恶英等污染物进行检测。生物传感器的研发原理是优良的分子识别功能和组合转换功能,利用与待测物质能够产生良好选择性反应的生物分子进行监测,反应进行中,生物分子及其反应生成物浓度出现改变,借助转换器将其转化成可以测定的电信号,完成对待测物质的选择性测定。这种方法不仅有操作简单、时间短、资金投入少的优点,还能在检测有毒物质时保证安全、高精度的检测。这里可以采用的生物分子最常见的是抗体和酶。
3结束语
我国现阶段在水质监测方面的技术和仪器还远不能应对我国地域广泛、水质环境复杂、水质污染因素多样等特点,在技术上国家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创新步伐,仪器研发改进方面需要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为水质环境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李展杰.试析水质环境监测技术及其仪器的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0).
篇6
【关键词】离子色谱;环境监测;阴离子;阳离子
1 离子色谱的工作原理
离子色谱的分离机理是采用离子交换分离柱分离无机阴、阳离子,分别以碳酸钠-碳酸氢钠或甲基磺酸为淋洗液,,用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将样品的色谱峰与标准溶液中的各离子的色谱峰相比较,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测定样品中的无机阴、阳离子。
2 离子色谱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离子色谱分析的浓度范围为ug/L-mg/L。当进样量为50μL时,常见阴离子的检出限小于10g/L。如增加进样量并采用小孔径柱或在线浓缩时,检出上限可达10-12g/L。
(2)选择性好。离子色谱法分析无机和有机阴、阳离子的选择性主要由选择适当的分离和检测系统来达到的。由于离子色谱的选择性,对样品的前处理要求简单、一般只需做稀释和过滤。
(3)稳定性好。离子色谱基线稳定,样品重现性好。
(4)分析速度快。一次进样,可以同时测定常见阴、阳离子,这是其他分析手段所无法达到的。
3 离子色谱仪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国家生态环境环境的关注的要求日益增加。而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城市环境、国家发展乃至人类生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路线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环境监测、控制企业污水排放是目前环境监测机构的首要工作。操作简便、分析项目多、速度快、工作环境清洁等特点使得离子色谱在污水排放环境监测以及土壤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增加。
离子色谱问世以来,一直是分析化学领域发展最快分析方法之一。20世纪80年代前离子色谱仅限于分析简单的无机阴、阳离子。近几年来离子色谱固定相的主要缺点一一硅质填料对pH值的不稳定性以及高聚物离子交换填料对有机溶剂的不匹配性已被克服,随着具有反相性质的对有机溶剂可匹配的聚合物离子交换填料的引入,离子色谱的应用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离子色谱可分析各种类型的离子型化合物,包括各式各样极性有机物的分析,以及含有大分子和有机溶剂的多种复杂样品都可直接进行分析。
离子色谱主要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主要包括地表水、饮用水、降雨(雪)、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酸沉降物和大气颗粒物等样品中的阴、阳离子的分析。另外在食品、卫生、石油化工、水及地质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检测的常见离子有: 阴离子:F-, Cl-, Br-, NO2-, PO43-, NO3-, SO42-等。阳离子:Li+, Na+, NH4+, K+, Ca2+, Mg2+,等。
(1)无机阴、阳离子的分析
以碳酸钠-碳酸氢钠作淋洗液,一次进样分离F-, Cl-, Br-, NO2-, PO43-, NO3-, SO42-等7种阴离子,已成为目前测定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中阴离子的最佳方法。用甲基磺酸作淋洗液一次进样分离Li+, Na+, NH4+, K+, Ca2+, Mg2+,等己是很成熟的方法。
(2)在酸雨监测中的应用
目前,酸沉降(酸雨)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大气中干、湿沉降酸度的增高主要来源于各种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为了准确、及时地了解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酸雨污染现状,如主要污染组分、污染因子、污染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等,我站采用戴安公司生产的ICS900离子色谱仪监测雨水中的阴、阳离子。不仅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分析时间。
(3)离子色谱法在水环境监测领域的进展
经过多年的应用,离子色谱己逐渐被国内外分析领域所接受,并被一些国际上有影响的机构确定为标准分析方法或推荐方法。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分析方法。经过前期预处理,可以用于工业污水中阴阳离子分析。
(4)离子色谱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大气中的氯化氢含量很低,但是垃圾场等地由于垃圾自燃导致塑料垃圾燃烧,可以使得该区域氯化氢含量相对较高。氯化氢浓度过高,可以导致周围环境改变,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对周围居民、生物的健康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传统监测方式很难检测氯化氢含量,采用离子色谱可以准确的测定出大气中氯化氢的含量。
4 结论
离子色谱是目前同时测定饮用水中多种阴离子最佳的方法,其具有准确、简捷、快速等优点。离子色谱仪的发展为离子色谱在各行业的应用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快速检验能力对于环境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我国环境监测中的重要监测仪器,其操作人员的水品对于监测有着一定的影响,操作人员日常的养护及操作必须严格按照离子色谱监测手法进行,对于样品的处理必须严格,以此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为我国环境监测及保护提供及时有效的监测数据。
【参考文献】
[1]牟世芬,刘克纳,丁晓静.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刘伟明.环境监测新技术应用:离子色谱[J].环保科技,2008,1.
[3]朱岩,王绍明,施超欧.离子色谱仪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赵嘉欣.离子色谱法:污水检测[J].分析化学仪器,2007,12.
[5]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增补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篇7
关键词:在线仪器;环境监测;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9-0198-02
随着我国环境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监测体系,从样品布置、样品搜集、实验室监测、分析数据、分析报告,每一环节都实现仪器现代化,而其中有几个主要的环节需要注意:一个是样品布置,另一个是技术分析,它们是在化学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特别是在线仪器分析上,因此,本文主要对几种环境污染进行分析,并简单的阐述几种在线仪器分析的方法。
1 光度法运用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在原子蒸汽的基础上,对某种元素谱线进行吸收,检测数据的一种检测方式,它适应于重金属和非金属技术监测,通常能够直接运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如果检测时,谱线含量较低,就要先进行提取方式,当元素搜集集中时,再进行火焰原子吸收法;当然我们也可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监测,监测的敏感程度要大于火焰原子吸收法,其本体干扰要比火焰原子吸收法影响大,此外,像汞一样的金属元素,具有熔点低,但气压高的特点,要应用冷原子法监测;像硒、锡这样容易产生气态氢化物的元素,也要采用氢化物监测法。总之,原子吸收光度法是目前为止,最适合在线仪器监测的方法之一。其优势有几种:第一种是,监测的元素多,其能够监测元素高达近60项;第二种是,监测不受限制,元素上只要有极小的量,就能够进行检测。
根据我国现在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来看,阳离子监测是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率最高的,而原子吸收光度法也在环境监测中也有了显著的效果。通过火焰原子法对土壤进行重金属检测,首先对样品处理,在500摄氏度下进行预热灰化,其次,利用无机酸的水溶作浸出剂,最后,检测报告与规定检测标准没有明显变化时,说明样品检测正确。利用这种方式测量的优势就是简单、方便。
2)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又叫做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它是通过光谱法进行监测的,当光谱的吸收值越大,其峰数与物质分子越密,它是定性研究的基础。光源通常使用氢灯、钨丝灯,由棱镜、透镜建立的,而检测仪器采用光电倍电管,在监测时,通过紫外-可见光区域的电磁波为光源样品,目的是分析物质分子的吸收强度,这种方法是通过物质对光的吸收性而创建的,光谱的吸收值越大,吸光度与被测物质浓度就越符合比尔定律,在实验条件的一样的情况下,两种则称为线性,可以定量研究;此外,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也能够定性研究。
在环境监测中,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主要是监测硫化物、油、重金属物质等,是其环境监测中检测率最高的研究方法,同时,对环境监测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有人曾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监测水中硝酸盐氮的成分,检测结果和酚二磺的光度没有明显变化,准确程度已符合水质标准;也有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中硫酸盐的含量,而检测报告显示更适应在干净的水样和饮用水的研究,收回率在93%-100%区间,报告结果与水质标准相吻合。
2色谱法运用
1)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指:作为移动相得色谱法。根据所用固定相,可得不同分为两类:固定相是固体的,称为气固色谱法;固定相是液体的,则被称为气液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多种组合混合物的监测模式,对于两种不同的物质,其分配系数也会有差异,而色谱法的流动相是呈气态,混合物在两种间进行分组,不变的一组称为固相;而流动变化的那组则为流动相,当流动相的混合物与固相相遇时,就可以发生反应,但因为不同组合在质量、构成的不同,其发生的反应也会有强度、质量的不同,所以,在一定的作用力下,各不相同的物质在固相中停留的时间不同,流出的顺序也会按照时间划分。在各组进行检测时,仪器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信号的反应,在完全分离时,一个色谱峰所表示一个成分,但在通常的状态下,会利用相同的条件,会对物质停留的时间进行性质研究,再根据浓度产生的色谱峰比例,采取监测分析。
气相色谱法多适用在监测TVOC、笨、有机氯农药等污染物成分,尤其是符合热点低、较高稳定性的成分检测,在样品进行稀释后,色谱会将污染物和其他物质分开,再用氢火焰离子化仪器检测分析。有人曾在检测硝基苯类有机污染物时,选择固相萃取柱、萃取条件,进行优化,总结出了最符合的监测环境,穿透体积到达1.5升,收回率在70%-100%之间,检测浓度最小是在0.00036-0.07μg/L区间,与规定标准相差在0.6%-5.2%区间,实践证明,此环境检测方法精确、易操作、收回率高并且环保。
2)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通过传统液相色谱和气态液相色谱法,在此程度上研发出来的一种创新型分离研究技术,它是通过运用一种新型的高压输液泵、灵敏度较高的仪器、微粒固相,以及其他技术仪器,柱效高、技术性强是其优势。并且在各种检测方面,都与气相色谱法不相上下。但它与气相色谱法的原理相似。在环境监测中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监测元素量大、固定性差的污染物。
3 分析技术
1)质谱联用技术
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分为:气色相谱、液色相谱。二者之间互补,用于研究不同性质的化合物。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最早,并且技术最完整。如果使气色相谱和液色相谱结合,那么其目的就是把气相色谱较高的分离效能与质谱实现有机融合,以固定不明物的分离特性,这种技术在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中最为常见,保证环境污染物能够最先监测。但质谱监测技术也有不足,其使用范围狭隘,因为,研究样品要求是气化物体,对于固定性、分子较大的化合物监测难度将会增加。液相色谱的技术应用在气相色谱技术应用后,利用液相色谱当作分离的一种有效途径,使复杂的组分研究技术提升,这也将作为监测定级性和不固定性的一种主要手段。而液相色谱也能够检测气相色谱不能监测的化合物,检测难挥发的较高分子和离子化合物。
质谱联用技术长应用在气体、水、土地等有机污染物,例如:半发挥有机物、挥发有机物、邻苯二甲等化合物上。曾经有人曾以竹炭当作萃取吸附材料,利用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对16样多环芳烃采取分离,气相色谱检测对多环芳烃进行研究,报告结果显示,1000mg竹炭作为萃取附剂,10mL的二氯甲烷当作脱洗剂,速率为每分钟6mL,水样品里的甲醇体为14%的情况下,16样多环芳烃的收回率较高,平均浓度在11-500ng/L之间,回收率在60%-100%之间,误差为2%-10%。
2)流动注射技术研究
流动注射技术主要适用于非空气隔断流,在流动的仪器内注射液体样品,在不经过化学反应后,加入检测仪器。流动注射技术收集火焰原子吸收,监测锌、铜,目前,这种监测技术已经被普及;流动注射的电极流技术监测硝态氮,也在我国范围内被推广,并实验;无论是金属污染物或是非金属污染物,只要运用流动注射技术都能够得以解决,而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进步,流动注射技术也将会与世界上先进的监测技术相结合,以寻求更高层次的领域研究。
4 结语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使在线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领域中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上述内容主要对在线仪器的光度法运用、色谱法运用、分析技术
的运用,作出详细的列举,在线仪器的应用使环境监测操作更方便、准确率更高,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在线仪器将会向着更高的技术领域发展。所以,在线仪器的选择,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监测仪器能够对环境监测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怎样选择符合规定的仪器,并正确进行实验研究,以使在线仪器能够在环境监测中发挥出真正的价值所在,才是对我国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 李政.刍议在线仪器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运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9).
[2] 向东山,谭建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篇8
关键词:环境保护 问题 监测 对策
一、环境保护中污染的问题
1.环境污染地域面广,影响深远
出现环境污染的污染源由于来自生产生活的不同方面、不同领域。污染源的污染物质种类繁多,而且性质各异,其次污染物通常都是经过转化、代谢,聚集等各种反应后,才形成环境污染损害。并且与一般民事违法行为造成损害不同,污染环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过程是非常复杂
2.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持续性
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相对浓度一般都很低,对环境污染损害短时间内看不出危害,但是,长年积累,就造成积少成多,酿成严重后果有的是终身受害。生活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常常比生产环境中浓度低的多,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因素下,所以作用面广,机体内累积剂量大,累积损伤大,表现为低剂量、长时间的慢性中毒。
3.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
环境污染通常是污染物的多因子联合作用,健康效应表现综合性环境中有害因: 诸多种类,诸多的有害因子可能同时进入人体,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不同污染物各有各种的毒害作用,而产生出相互作用,有害因予的联合作用将使人体产生的效应更加复杂。可以是局部刺激致毒、也可以是全身作用;有的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作用;并且污染物与污染物之间可以起协同叠加作用。
4.环境污染损害的潜伏性
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特点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因为环境本身具有消化人类废弃物的机制,所以环境的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某种污染物的排放超污染物的排放超过环境本身具有消化人类废弃物的机制,所以环境的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某种污染。
二、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对策及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以环境监测水平和监测能力来表现。环境监测系统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的新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快推进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环境监测工作的新局面,为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建设环境监测法制
加强建设环境监测法制化进程, 按照法管理和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加快落实制定监测法规,确保监测工作依法开展、监测管理依法行政、监测数据合法有效、监测信息依法公开、监测工作职能法定。加快完善监测管理制度,启动编制国家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规划,创立健全环境监测规章制度,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以法制建设为牵引,带动环境监测体制机制逐步理顺,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环境监测事业公益性属性,强化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事业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确立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明晰各级监测站与监测管理部门的设置等级与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同时,制定环境监测网运行管理办法环境监测设施管理办法,环境监测信息传输和信息管理办法,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境监测定员定额标准等一系列法规制度,逐步规范环境监测工作运行管理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编制、财政、人事等相关管理部门对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创造有利于加快环境监测科学发展的体制环境。
2.加强监测基础能力建设
加快建设标准化环境监测站,从而实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我国80%的县级环境监测站要达到建设标准”的目标要求。大力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搞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的储备,以项目实施带动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测技术设备水平。推进监测装备和技术体系的现代化,构筑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环境监测由粗放型向精准型的转变。要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研究,加快监测仪器的国产化,做好仪器设备选型,制定科学的装备配置计划,选择适合实际工作的仪器装备。修订、扩充、完善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特别是土壤、农作物、生物等要素的监测分析方法,实验室深度分析和应急监测等急需的分析方法标准。创新监测综合评价体系,围绕群众需求和管理的需要,大胆探索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客观科学的监测综合评价方法与体系。为此,要按照国家对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加强监测基础能力的建设。
3.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要进一一步优化网络结构,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环境监测接轨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增强环境监测的整体实力。要在科学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全国环境监测网、生态环境监测网,沿海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长江、淮河等各大流域环境监测网,区域应急环境监测中心网,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中国网等,形成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为龙头的全国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中心体系,为全国以及区域和流域的环境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监测报告,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开展环境质量预测预报工作。要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和环境管理的需要,建立并完善国家、省、市级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及运行机制,制定章程和规范,统一协调,合理分工,相互配合。要用全国监测工作一盘棋、全国监测队伍一盘棋的理念,将具体监测工作下移,构建具体监测工作上小下大,技术创新上大下小的格局。由市县级监测站承担大量基础性、常规性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工作,监测总站和省站不承担或很少承担具体监测任务,重在监测科研,进行监测技术路线、监测标准规范体系、分析方法体系、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评价技术体系、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的深入研究,拿出系统、全面指导基层实际工作的规范方法标准,基层监测站则按照这些规范方法标准从事监测工作,并承担方法验证。同时要按照事权划分原则,明确界定国家与地方在国控网监测任务、能力建设、运行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权责关系。根据国控网建设原则,尽快建设省级和市级环境监测网,做到三级环境监测网的职能清晰、数据共享、覆盖科学,建成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的满足环境监管需求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三、增强环保监测人员的技术要求
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把监测人员入口关,保障监测机构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落实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大力开展监测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加强监测系统行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的核心价值观,推动环境监测事业健康发展。推进监测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促进普通采样人员、分析人员向专业型、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发展,使监测队伍由普通技术型向专家学者型队伍转变。在准确把握人才队伍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环境监测工作形势,提出队伍建设总体目标,确立提升人员基本素质、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思路举措,实施监测人才培养工程,在各环境监测领域培养一批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尖端人才、国内一流专家和业务技术骨干,形成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精神奋发的专业化监测队伍。
篇9
中图分类号: D922.6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环境自动监测过程中,仪器经常会出现故障。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连续性,要求监测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诊断出故障的原因并解决,使仪器恢复正常。为此,监测人员必须熟悉仪器分析原理和操作方法,工作中认真观察和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对常见故障能迅速做出判断和解决,对新的问题懂得如何着手思考和判断。我站的氨氮水质自动监测仪采用澳大利亚格林斯潘公司的Agualab水质分析仪,本文即将论述的氨氮测量故障是该仪器比较常见的故障,将诊断与解决的过程介绍出来,希望对各位从事水质自动监测的同仁在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能有所借鉴。
1、故障的表征
监测人员在一次氨氮仪器核查时发现,用浓度为1.4mg/L标准溶液做核查,仪器的测量结果为0,重复两次,测量结果分别为2.36mg/L 和2.14mg/L,测量值与标液的实际浓度相差很大,而且忽高忽低。查看仪器的检查值,三次测量的检查值sd1、sd2以及(sd1﹣sd2 )如表1。
表1三次测量的测量值、检查值及检查值差值
测量值 sd1 sd2 sd1-sd2
0 38754 43808 5054
2.36 51053 52100 1047
2.14 53094 53313 216
Agualab仪器的氨氮测量原理是这样,每次进行水样分析之前,先用浓度为1.4 mg/L和5.6 mg/L的两种标液做一条工作曲线,检查值sd1、sd2分别是两种标液的检查值,两个检查值的差值就是氨氮电极的斜率,这个斜率直接参与水样氨氮值的计算,所以斜率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站使用的氨氮电极,正常情况下斜率在7000±500内。根据经验,当电极的斜率在几天内出现明显的衰减,说明电极老化,需更换。从表1可知,本次测量故障中,氨氮电极斜率(sd1﹣sd2)在极短的时间内(约1小时)迅速衰减,其表征与电极老化的衰减不符,而且查看仪器维护记录,该电极更换时间不长,老化的可能性不大。
2、故障的诊断
为了寻找造成sd1和sd2异常的原因,我们启动超级终端进行诊断。运行56号命令,让仪器进1.4 mg/L标液、去离子水和NaOH溶液,观察反映室,发现大量气泡进入反映室。本仪器采用氨气敏电极法测量氨氮[4],在电极之前有个反应室,标液1(或标液2)与NaOH溶液在搅拌子的搅拌下充分混合[5],生成的氨气通过透气膜进入NH4CL内充液,引起内充液H+浓度的变化,由电极电位的变化确定sd1(或sd2)。反应室里进了大量的空气,这些空气影响了氨气通过透气膜的速率,造成在测量时间内由反应室生成的氨气不能全部进入NH4CL内充液,,从而造成sd1(或sd2)的异常。据此可初步判断,液路漏气是造成sd1、sd2和电极斜率(sd1﹣sd2)异常,并导致此次测量故障的原因。
3、液路漏气处查找
3.1相关液路介绍
本站的Agualab分析仪是五参数和氨氮综合分析仪,液路和电磁阀众多(见图1)。它的项目是由一个个命令组合而成,每个命令控制不同电磁阀的开启与否,仪器通过电磁阀的开闭控制各试剂的注入。在诊断的时候,我们通常借助系统配置的诊断程序进行诊断,与氨氮分析有关的命令分别有52,56,57号命令,此次诊断我们借助了56号命令。56号命令同时打开三条液路进三种试剂:去离子水,1.4 mg/L标液1,NaOH溶液。这三条液路所经的电磁阀如表2。
表256号命令开启的液路及电磁阀
液路名称 所经电磁阀编号
去离子水 V04,V07,V15,V13
1.4 mg/L标液1 V26,V16,V13
NaOH溶液 V21,V13
3.2漏气处的查找
由于液路比较长,而且分叉较多,我们采用分段检查和分路检查的方法,阀 V15,阀V16和蠕动泵P1之前的众多电磁阀被紧密地装在同一个阀板上(称阀阵),置于仪器柜的侧面,为了便于描述,我们把这一段液路称为中段,从试剂瓶至中段部分称为前段,中段至氨氮反应室之间称为后段。此次查找顺序是:后段中断前段。
图1 Aqualab分析仪液路图
3.2.1后段液路检查
为了检查后段液路是否漏气,我们把三条液路分别从后段起始处断开,并将三个进液口置于清水里,启动56号命令,让三条液路同时从后段进液。观察反应室,发现反应室有大量的气泡进入,说明后段液路漏气。由于三条液路从蠕动泵P0和P1出来之后汇合,经阀V13再进入反应室,用一条新管,连接汇合处至反应室入口,让液路进液,仍有气泡进入反应室,检查汇合处之前的液路,更换新的液管,检查蠕动泵泵管,插紧所有的接头、连接管,重新进液,一段时间后反应室气泡消除,后段液路的漏气解决。
3.2.2中断和前段液路检查
中断液路检查完毕,发现液路仍然漏气,这有两种可能:第一,漏气出现在前段;第二,中段漏气,但在前面的检查中没有发现和解决,故现在的诊断方法改为分路检查。把56号命令打开的三条液路中的两条从阀阵出口处断开,从断开处把连接蠕动泵的一端浸入清水里,第三条液路保持正常的连接状态。启动56号命令,观察反应室有无气泡进入,如有气泡,说明保持连接的那条液路漏气,反之说明该液路正常。分别试了三条液路,最后发现进NaOH溶液(23号桶)的液路漏气。从23号桶进液管口顺着液路检查至阀阵出口,发现23号桶出口液管连接处破损,更换连接头,接好液路。启动56号命令,一段时间后气泡消除。
4结束语
液路漏气是水质分析仪常见的故障,也是解决过程最烦琐的一项工作。Agualab仪器的
阀阵中,电磁阀、管路接口很多,错综复杂,任何一个接口插不紧,或者任何一个电磁阀关闭不严,都可导致漏气。而在检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导致新问题的产生,本次故障诊断,中段液路的检查占用了整个诊断工作的大半时间,而检查完了以后,中段是否漏气,漏气是否已经解决,仍然无法确定。所以经过这次诊断,我的体会是,当液路漏气时,尽量避免先拆阀阵,应先检查阀阵以外的液路,在确定漏气处不在阀阵外时,才检查阀阵的问题,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金民,高微,顾瑜.常熟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简介及其故障维修[J].分析仪器,2008,2:60-66.
篇10
一、充分认识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环境经济政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环境经济政策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以及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行为,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策略措施。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加强环境保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长远利益,保留发展空间。
(二)实施环境经济政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方式。随着我市经济迅速增长,在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要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杠杆作用,提升社会和企业环境保护意识。
(三)实施环境经济政策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促进环境保护体制改革,创新环境经济政策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率先建成大河西先导区试点工程,发挥我市在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的必然要求。
(四)实施环境经济政策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有力举措。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直接相关。如果不加速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则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创新环境经济政策,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当前我市实施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包括排污权交易、环境资源补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三同时”保证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绿色信贷”、“绿色税收”以及“绿色财政”等八项制度。
(一)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
坚持有利于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满足环境质量要求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则,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
按照省关于排污权主要污染物交易的规定,我市现阶段主要开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扬尘、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污权交易工作。在国家、省规定的排污总量控制范围内,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要调整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指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排污权优先向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和市优先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倾斜。环境资源交易所作为主要污染物交易平台,引入市场机制,允许融入社会资本,支持环保事业发展。
(二)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环境资源补偿包括城市大气环境资源补偿、流域水环境资源补偿和生态环境资源补偿三个方面:
1、城市大气环境资源补偿机制。以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为补偿因子,以建设单位为补偿责任主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气环境资源补偿。
2、流域水环境资源补偿机制。以市各区、县(市)人民政府为补偿责任主体,以化学需氧量、氨氮为补偿因子,对境内区、县(市)主要跨境河流开展流域水环境资源予以补偿。
水环境资源补偿采用超标补偿和达标补偿两种方式。如县(市)交界断面水质指标超过断面控制目标的,上游县(市)政府将对其下游县(市)政府进行经济补偿;如交界断面水质指标优于断面控制目标的,下游县(市)政府将对其上游区、县(市)政府进行经济补偿。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划定交界断面,制定断面控制目标值,建立断面自动监测系统。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并设立专户用于水环境资源补偿,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扣缴、补偿资金。
3、生态环境资源补偿机制。生态环境资源补偿机制是指在满足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损害林地、绿地、湿地、土壤、山体、水体、农田、动植物、景观等各类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者、使用生态环境资源受益者、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目标考核结果等级较低的各级政府、生态保护投资者等支付生态补偿资金,生态保护志愿者无偿捐赠生态补偿资金,补偿管理机构使用生态补偿资金保护、改善、恢复、重建生态系统的活动。
(三)建立环境风险责任保险制度
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划分环境风险企业,对化工、有色、金属矿采选、砷制品以及涉镉等高环境风险企业全面实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全面投保;在造纸、规模以上养殖业等企业逐步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依法建立投保企业优惠政策、奖励制度以及设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专项资金。环保部门要将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和环境风险防范作为日常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在核发和换发排污许可证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开展行业准入审查、上市环保核查、申报环保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等工作中,大力加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宣传和推介工作。要督促企业认真履行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等责任,开展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企业和工艺设施的调查,充分评估其环境风险和影响,尽可能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遭遇突发环境事件,要积极配合保险公司开展事故查勘、定损、理赔等工作,确保污染受害者得到经济赔偿。
保险公司开发环境责任险产品,合理确定责任范围,分类厘定费率;保险监管部门制定行业规范,进行市场监管。
(四)建立建设项目“三同时”保证金机制
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我国以预防为主的环保政策的重要体现。“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轻工、纺织、黑色冶炼、有色金属、化工、石化、医药、电力、建材、机械、饲料、食品、酿造等行业对环境和生态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必须缴存环境保护“三同时”保证金。保证金由负责环评审批的同一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收取。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经“三同时”验收合格后,由收存保证金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核确认后,将保证金及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单位活期存款利息全额退还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未履行环境保护“三同时”有关要求的,保证金及其利息全部缴入同级国库,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五)建立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建立包括事件受理、调研勘察、组织调解、行政仲裁以及司法诉讼等五个方面的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属机构或个人污染损害赔偿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区、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区、县(市)属机构或个人的污染损害赔偿工作实施统一监管。被控致害方有排污行为,且排放污染物与受害方的损失有直接关系的,环保部门应责令排污单位迅速排除危害。
(六)建立“绿色信贷”机制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配合银信部门利用信贷机制,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列入淘汰类、限制类名单,并会同符合环境友好企业标准的企业名单交人民银行、银监部门,作为银行授信的参考依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停止信贷。
(七)建立“绿色税收”机制
税务部门对开发、保护、使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国家关于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的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结合我市实际,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实施细则。
(八)建立“绿色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投入项目必须与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减排效能与财政拨付挂钩制度。政府采购优先使用环境标志产品,并给予奖励;建立财政投入环境效率评估与审计制度。
三、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保障措施
(一)成立环境经济政策实施协调小组
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环境经济政策实施协调小组,市环保局具体负责与各部门的协调联系,发改、环保、财政、规划、国土、工商、税务、物价、林业、水利、监察等部门和银行、保险等机构依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
1、市发改委做好全市产业调整规划。
2、市环保局负责实施排污权交易、环境资源补偿、环境责任保险、“三同时”保证金、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等工作,配合物价部门建立上述工作价格体系,同时做好其他环境经济政策实施配合协调工作。
3、市财政局负责实施绿色采购环境经济政策,加强财政监督与管理,为各项环境经济实施提供工作经费保障,对环境经济政策各项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按照职责加强对建设项目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没有依法办理环评许可的项目,不得办理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
5、市工商局严格把关环保前置审批制度,对小型污染企业、餐饮业、娱乐业项目的行政许可,必须严格把关。
6、市国税局、地税局负责实施绿色税收环境经济政策,依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上报国家税务总局,积极配合其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予以实施。
7、市物价局负责建立各项环境经济政策价格体系,制定并适时调整收费标准,做好日常价格监督检查工作。
8、市林业局配合物价部门建立生态环境资源补偿价格体系,开展生态环境资源补偿工作。
9、市水利局配合做好流域环境资源补偿工作。
10、市监察局负责对全市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违规违纪案件进行查处。
11、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完善绿色信贷相关政策与措施,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的绿色信息共享机制,运用信贷绿色信用杠杆,严格控制信贷闸门,抑制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12、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环境污染事故的勘察、定损与责任认定机制,制定环境污染事故损害核算标准和相应核算指南,建立规范的理赔程序,提高环境污染事故防治能力。
(二)健全资金管理体系
对于划入市财政各类相关的环保资金,由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三)制定责任追究制度
1、各项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工作应接受群众监督,对不符合环境经济政策的行为,任何人都可以举报。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