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站范文
时间:2023-03-17 01:4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监测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质;自动监测仪器测试;实验室国标方法;比对实验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赤水市地处贵州遵义西北部,赤水河鲢鱼溪断面水质自动站站点,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2010年1月我站完成了赤水河鲢鱼溪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2011年6月我站对赤水河鲢鱼溪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了实际水样的自动监测仪器测试与实验室国标方法分析比对实验。希望有关的测试方法对其他地区计划要建站或正在建设中的水质自动监测站有一定的帮助,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一、对比实验考核标准
对比实验要求提供10对数据,每天2对连续共做5天。仪器实际水样对比实验考核相对误差不大于±10%。
二、实验室比对考核
我站根据《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系统验收考核办法》,按照规定的监测分析方法(见表1)对实际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并与仪器的测定结果相对比,比对项目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对比实验按要求提供10对数据,每天2对数据共做5天,比对结果(见表2) 表1对比实验规定监测分析方法
具体的对比实验步骤如下:
2.1水样采集与处理
原则上,对比实验应与自动监测仪器采用相同的水样;采样位置与自动监测仪器的取样位置尽量保持一致。
2.2采样频次与样品测定
采集瞬时样,每天采集2次,同步记录自动监测仪器读数。对比实验样品取平行样测定。
其中测定误差的计算见下式:
式中:――为自动监测仪器测定值
Xi――为对比方法的测定值(平均值)
仪器实际水样对比实验考核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5%。
表2 水质自动监测仪器比对实验结果记录
DO 比对实验结果纪录 单位:mg/L
比对考核结论:从自动监测仪器测定值与实验室测定值之间的对比结果来看,各比对项目:溶解氧、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均达到考核要求,测定误差均小于±15%,总体来看,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在浓度较低时,结果误差相对较大。
参考文献:
[1]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2002.112~113.
[2]水质自动分析仪(电极法) GB7479-87 。
篇2
[关键词]县级环境监测站 计量认证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18-1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环境管理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站所提供的环境监测数据在为环境管理主管部门决策、掌握区域环境质量变化情况、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治理效果、污染纠纷仲裁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计量认证是由经过授权的认可机构对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按照约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告以正式承认其能力的过程。[1]
新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对检验机构(实验室)强制性管理的要求。县级环境监测站作为我国环境监测的基础体系,应按国家有关实验室认可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计量认证工作,以适应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需求。环境监测站按照评审准则开展计量认证工作,对环境监测站检测能力、检测行为以及质量管理方面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县级环境监测站开展计量认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员、经费问题
大多数县级环境监测站隶属于县环保局,没有使用人、财的权限,县级环境监测站普遍经费较为紧张,人员较少且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1.2认识问题
县级环境监测站对计量认证工作的重要性普遍缺乏深刻认识,对新《评审准则》理解不透,对照落实起来难度较大,并未将质量管理落实到日常监测过程中
1.3分工职责问题
工作人员的分工与职责不明确。县级环境监测站因为人员少,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较为普遍,很难严格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履行职责,造成职责不清,职责重复,职责不全等问题。
1.4质量体系文件制定与实施问题
质量体系文件的制定与实施存在一定问题。县级站的质量体系文件的转版或修改多数由一两人编写,大多数人参与较少,部分体系文件制定较为繁琐、针对性差,未选择性地对照《评审准则》条款删留,原版照抄过去的体系文件,同时,修改后的质量体系文件没有试运行就直接投入使用,未验证质量体系的符合性与适应性,没有展开质量信息的收集、反馈、归档等工作。[2]
2县级环境监测站开展计量认证工作的核心是质量体系建立及运行
2.1质量体系的建立
2.1.1质量职责分配
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较少,人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应引起局领导的重视,保障监测站人员数量和队伍稳定,确保质量体系能得到有序运行。同时,监测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工作人员在质量体系中的职责和任务,做到常规监测项目和本地特征污染因子不缺项、不漏项,每个项目双人持证。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监督员的配备除承担此项任务的人员应符合评审准则的要求外,还必须参加认可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取得相应证书方能开展工作。总之,在人员配备这个环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着重落实个人的职责,解决职责不清,职责重复,职责不全等问题。
2.1.2仪器设备、实验室设施和环境、药品等消耗品有所保障
县级环境主管部门领导应重视计量认证工作,将其列为工作重点,给予财政支持。根据监测项目开展实际情况需要添置、更换仪器,保障仪器维修费用,对仪器设备按期进行检定,取得合格证后方可用于实际工作;一些专用实验室,如天平室、分光光度计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室配备空调、除湿机等设备,一些实验操作室安装通风橱,药品库安装抽风机等,实验室应该配备一些防火、防爆应急设备、洗眼器和紧急喷淋设施等,实验室剧毒药品、易制毒药品单独存放,达到双人双锁保管;药品等消耗品每年能及时得到补充。
2.1.3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手册是环境监测站的内部“法规”, 是应长期遵循的文件,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次,应符合并覆盖《评审准则》条款的要求和本站的实际情况,具有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程序文件规定了本站质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二层次。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是体系文件的第三层次,包括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通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使环境监测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质量体系文件经站长批准和向本站全体人员进行宣传贯彻后,质量体系就可以试运行了。
2.2质量体系的运行
质量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依靠组织协调、质量监督、信息反馈以及体系审核与评审等几个环节来实现。环境监测站可以通过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来发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通过管理评审由站长来确认问题,作出决策,再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不断实施环境监测站质量体系改进的自我完善机制。
3结束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认证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明确了计量认证是对监测机构的强制性考核,因此,县级环境监测部门必须通过计量认证,为社会提供的数据才具有法律效力。计量认证对监测站的工作程序标准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工作程序是形成高质量环境监测数据的基本环节。环境监测站要需求数据质量,工作效率的改善,计量认证工作在规范我国质检机构的行为、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数据可靠、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水质自动站;运行管理
0.概述
虎头水质自动监测站于2011年6月通过国家监测总站的验收,至今已经平稳运行2.5年。2012年经国家监测总站对全国130多个水质自动站的开机率、有效率、周报上传数据有效天数、周核查率和月比对率等运行状况进行统计,虎头水质自动站排名第5位。本文结合虎头水质自动站的运行管理,提出了水质自动站运行管理的探索。
水质自动站是一套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综合性的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应用这样的系统能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水质的变化,可实现水质的连续监测和远程控制,及时掌握水质状况、预警预报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水污染事故、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排放达标情况等目的。
1.水质自动监测技术
每个水质自动站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一般由采水系统、预处理系统、监测仪器系统、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传输系统及远程控制处理系统和监测站房组成,在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网络中,中心站、托管站及其他经授权的相关部门可通过网络实现对各子站的实时监视、远程控制及数据传输功能。虎头水质自动站设在乌苏里江畔,由虎林环境监测站对其远程控制,同时国家监测总站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视和数据传输。
2.分析仪器的选择
自动监测分析仪器是自动监测系统的核心。在选择监测仪器时应首先考虑监测目的,以此来确定监测项目。一般来说,背景断面和入境断面应选择五参数(pH、水温、浊度、电导率、溶解氧)仪、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氨氮分析仪,湖泊和水库断面应增加总磷、总氮和a-叶绿素分析仪,以保护饮用水源地为目的的断面增加总大肠菌群,还可根据水质实际情况增加酚类、石油类、氰化物、重金属、VOCs等因子。
3.水质自动站仪器的运行维护
3.1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水质自动站运行管理有两种模式,一是委托地方管理与维护的模式,称为“托管”;二是地方管理,委托第三方运营。由于虎头水质自动站地处偏远,采用的是“托管”的模式,由虎林环境监测站负责管理和维护。
3.2自动站的运行和维护
虎头水质自动站使用的是五参数(pH、水温、浊度、电导率、溶解氧)仪、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氨氮分析仪。水质自动站由采水系统、配水与进水系统、仪器分析系统、控制与通讯系统、辅助系统组成。在运行维护中根据所用仪器和水质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水质自动站运行期间的仪器设备维护。
(1)每天按时调取监测数据及状态信号,及时统计、处理、储存数据、剔除异常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巡查。
(2)每周及时标定、校准仪器,每月初与人工采样的国标方法比对。
(3)按时添加、更换仪器所需试剂及标液,试剂及标液应在保质期内使用。
(4)化学试剂的配制应做好记录。
(5)每两个月必须对采水头的过滤网、潜水泵、配水管路、各种电动球阀和灭藻装置进行检查维护。
(6)定期维护采样泵,每年在冰开化前、冰开化后、雨季期间、封冻前对采样泵进行维护,采样泵的压力减小时,也要对泵进行维护。
(7)定期更换仪器的易耗件,经常检查仪器的电磁阀工作状况,经常清洗检查仪器的各种电极,定期维护和更换电极。
(8)每月检查气泵和清水压力泵的工作状况,对仪器采样适配器、过滤头、水杯和进样管等进行清洗。
(9)每两周要对采水、配水系统维护检查一次。
4.质量保证
水质自动站属于无人值守连续工作,因此对检测仪器的结构、性能、检测灵敏度及运行稳定性都有相当高的要求,为保证自动监测系统能长期可靠的连续运行和准确获取监测数据,必须加强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工作,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使水质自动监测站为环境管理服务。
4.1水站运行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保证仪器间室温在20℃以上。
严格按操作规程对系统及仪器进行操作,系统正常运行时,每周巡查1次,内容有:系统各部分的安全完好情况;系统的运行状态和主要技术参数,判断运行是否正常;检查控制系统、通讯系统、监测采样、分析系统是否正常,清洗管路和采样杯内的沉积物;定期更换试剂及清洗液,定期对电极进行维护;传感器和电极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发生漂移,定期对传感器和电极进行标定;定期更换电极和蠕动泵管;保证仪器使用的纯水、试剂、标准溶液达到质量保证要求;仪器运行中发现故障及时处理,无法排除的故障及时与系统集成商联系,同时对仪器设备的维修做好相关记录。
4.2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将水质自动站的质量管理工作纳入全站的质量管理体系,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每月对主要项目做一次标准样品核查,仪器测定值与标准样品的相对偏差保证在10%范围内,每月对主要项目做一次比对实验,国标方法与自动监测仪器测定值的相对偏差保证在15%以内。仪器进行维修或更换主要部件后,对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验,使其达到规定范围。为掌握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管理人员对水质自动监测站不定期进行标样考核。
4.3数据上报中的质量保证
由专人负责自动监测站周报的编制和上报,如系统发生故障造成有效数据无法保证周报要求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在发生故障后采取人工补测,直至系统恢复正常为止,定期对计算机和通讯设备进行维护,保证正常运行,监测数据执行三级审核,按规定要求上报数据和报告。
4.4维护人员和职责
水质自动站由2名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专业人员负责维护和管理。维护管理人员熟悉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各种仪(下转第262页)(上接第236页)器、数据传输系统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步骤、使用维护方法,能正确判断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数据质量;负责各种仪器和数据传输系统的保养及维护,并负责建立设备管理台账;保持人员相对稳定。
5.应急监测制度
按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要求,在系统、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或数据异常时,将立即进行人工补测,直至系统或仪器设备恢复正常为止。补测采样频次为每日2次,时间间隔至少4小时。
6.污染事故快报制度
当水站所在断面发生水污染事故时,托管站应每日对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以水污染事故快报的形式向所在地市、省环保厅及总站上报。 [科]
【参考文献】
篇4
环境监测工作是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法定职责,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负责辖区内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承担环境监测网建设和运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法研究,环境监测数据收集,环境监测报告编制以及监测化验人员的培训等职责。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转型发展纲要》提出:“要提升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撑、技术监督、技术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根据上述任务和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县级监测站的工作日趋规范,监测能力和监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存质量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监测站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满足环境管理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控制技术不完善
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措施,只有对监测工作进行全程序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精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大多数县级监测站虽然通过了计量认证,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进行操作,监测质量不高。还有的监测站质控措施的表格和记录做得很好,实际的质控工作却不完整。
2.监测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和环保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能力所限,一些县级站的水质监测仍局限于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几个监测项目,而COD和氨氮仅仅反映了水质综合性指标的一部分。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环境污染要素逐渐细化,人们迫切要求知道水和空气中到底含有哪些污染物质,哪些污染物质超标。一般县级站由于监测能力所限,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特别是对重金属、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严重不足,生物、土壤和农村环境监测方面更是空白。
3.监测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工作能力较弱
县级监测人员虽然已达到或超过标准化建设定编人数,但大多数监测人员学历较低,相关专业学历人员偏少,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能独当一面的技术人员不足,尤其缺乏既精通环境监测技术和质量评价技术、又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监测人员长期从事单一的工作,缺乏工作激情和创新,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得不到保证。
4.监测人员分工不明确、不平衡
由于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编制较少,一些职位和任务都是交叉执行。有的一人身兼数职,既是化验员又是内审员,或是质控员、仪器管理人员。一人做好一项工作容易,要做好几项工作就有些困难,往往顾此失彼,容易在工作中出现纰漏。有的人员则工作量很少,甚至没有工作任务。做多做少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严重影响了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在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员和设备的基础上,发挥每个监测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特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是县级监测站在发展中要深刻考虑的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学习
监测人员不仅要精通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标准,更要熟知环保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严格遵守《环境监测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认识到不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从事监测活动,拒报、伪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等是违法行为,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加强人员培训和交流工作,提高监测能力
定期组织人员到上一级监测站和兄弟站考察学习,学习操作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质控人员的业务培训,从监测方案设计、现场采样、分样、保存、运输,到实验室分析、数据审核、报告编制等环节,质控工作要贯穿全程,确保监测质量;组织监测人员技术培训,提高监测技术。还应增加对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增加监测项目,积极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开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污染源控制监测;增加应急监测设备,定期进行演练,建设环境污染预警体系。
3.完善监测站内部管理机制
篇5
【关键词】县级环境监测站 应急监测能力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日益集中和社会强度的增大,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重大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逐渐增多。这类事故形式多样,发生突然,难于处理,危害严重,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已构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这一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日益重视。
环境应急监测是事故应急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内容,它为事故应急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保障,对于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恢复的各个过程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应急监测,才能为事故处理决策部门快速、准确地提供引起事故发生的污染物质类别、浓度分布、影响范围及发展态势等现场动态资料信息,为事故处理快速、准确决策赢得宝贵时间,为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将事故的损失减至最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 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环境应急能力弱,应急防护设备差。受资金和技术的影响,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系统的仪器配备远远不能够满足应急监测需要。一些落后地区的监测站应急监测设备只是配备便携式pH计、溶解氧仪等十分简易的小型仪器,应急监测设备及防护设备几乎是空白。即使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县级监测站其应急监测设备的配备也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的水平,监测管的使用较普通,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种类不足,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定量成分分析的色谱和质谱很少,不能满足各种环境基体多种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分析需要。
1.2监测力度不到位,缺乏高素质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人员。县级监测站监测能力及技术相对落后,监测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既精通监测知识又熟悉电脑操作的综合性人才相当缺乏。日常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应急监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些监测站虽然成立了应急监测小组,建立了应急监测体系,但大都停留在文字上,缺乏实战演习和有效的组织,加上应急监测仪器配置水平较低,应急监测人员对多种现场采样分析仪器的掌握、相应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同时应急监测经历有限也影响了他们的应急响应能力。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很难立即组织起来以第一时间赶到第一地点,取得第一手的环境资料,从而影响应急监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进而影响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和决策。
1.3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应急监测属于特种监测,一般的监测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在遇到突发污染事故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只能参照现有的监测规范和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取舍等,这难免带有一些监测人员的主观性而不能完全保证应急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的对策建议
2.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组织监测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尽量克服县级监测站工作的局限性,多了解掌握各类新信息和各种先进仪器的原理及适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提高监测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反应,及时作出判断。要珍惜所参加的应急监测工作,多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应急监测的体系文件。根据数据库资料,参照应急监测技术规范,整理出适合于当地实际情况的应急监测指导资料,人手一份,要求站内全体人员学通弄懂。监测人员在平时工作与生活中应从多方面收集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理处置技术等有关资料,如《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处理和处置技术》等。同时要注意收集上级和邻近地区监测站的应急监测相关资源和能力以备不时之需。
2.2构建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以便适应现代环境突发事件的出现。监测部门应根据县级应急处理预案与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一个高度符合需要并且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组建完成后需要确定好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一个即统一又灵活的整体,一旦出现突发性污染事故,体系能迅速响应,并且可以启动所有应急预案,全体人员接受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同时应急监测领导应与县政府、环保局、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充分建立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县级应急监测系统必须要纳入全省应急监测网络体系中,构筑一个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
篇6
关键词:县级环境监测站; 应急监测能力;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日益集中和社会强度的增大,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重大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逐渐增多。这类事故形式多样,发生突然,难于处理,危害严重,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已构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这一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日益重视。
环境应急监测是事故应急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内容,它为事故应急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保障,对于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恢复的各个过程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应急监测,才能为事故处理决策部门快速、准确地提供引起事故发生的污染物质类别、浓度分布、影响范围及发展态势等现场动态资料信息,为事故处理快速、准确决策赢得宝贵时间,为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将事故的损失减至最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各级环境监测站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主要承担单位,如何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站在突发应急中的作用成为各级监测站必须认真考虑和深入研究的问题。按照城市管理布局,环境保护实行块块区域管理,作为县级监测站,如果辖区发生污染事故,必须承担急先锋的作用,在接到通知后的第一时间必须赶到现场,根据自身经验和仪器设备快速做出判断,超出能力范围内的污染事故必须马上通知上级监测站并协助开展工作。
1 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县级城市的经济文化与大城市相比相对落后,对环境监测的投入相对不足,环境监测工作发展明显滞后于环境管理发展的需求,普遍存在人员少、经费紧张、日常工作繁琐等问题。在应急监测方面更是缺乏相应的软件、硬件配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环境应急能力弱,应急防护设备差。受资金和技术的影响,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系统的仪器配备远远不能够满足应急监测需要。一些落后地区的监测站应急监测设备只是配备便携式pH计、溶解氧仪等十分简易的小型仪器,应急监测设备及防护设备几乎是空白。即使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县级监测站其应急监测设备的配备也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的水平,监测管的使用较普通,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种类不足,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定量成分分析的色谱和质谱较少,不能满足各种环境基体多种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分析需要。
1.2监测力度不到位,缺乏高素质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人员。县级监测站监测能力及技术相对落后,监测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既精通监测知识又熟悉电脑操作的综合性人才相当缺乏。日常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应急监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些监测站虽然成立了应急监测小组,建立了应急监测体系,但大都停留在文字上,缺乏实战演习和有效的组织,加上应急监测仪器配置水平较低,应急监测人员对多种现场采样分析仪器的掌握、相应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同时应急监测经历有限也影响了他们的应急响应能力。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很难立即组织起来以第一时间赶到第一地点,取得第一手的环境资料,从而影响应急监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进而影响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和决策。
1.3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应急监测属于特种监测,一般的监测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在遇到突发污染事故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只能参照现有的监测规范和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取舍等,这难免带有一些监测人员的主观性而不能完全保证应急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的对策建议
2.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组织监测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尽量克服县级监测站工作的局限性,多了解掌握各类新信息和各种先进仪器的原理及适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提高监测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反应,及时作出判断。要珍惜所参加的应急监测工作,多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应急监测的体系文件。根据数据库资料,参照应急监测技术规范,整理出适合于当地实际情况的应急监测指导资料,人手一份,要求站内全体人员学通弄懂。监测人员在平时工作与生活中应从多方面收集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理处置技术等有关资料,如《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处理和处置技术》等。同时要注意收集上级和邻近地区监测站的应急监测相关资源和能力以备不时之需。
2.2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应急监测设备。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对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购置一批可以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扩增实验室分析项目、提升现场监测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在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条件下优先选择能代表当前环境应急监测水平、采用相对成熟可靠技术的仪器设备。充分做好日常工作,让每个工作人员都熟悉会用仪器设备,让先进的仪器在突发的环境事件中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2.3构建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以便适应现代环境突发事件的出现。监测部门应根据县级应急处理预案与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一个高度符合需要并且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组建完成后需要确定好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一个即统一又灵活的整体,一旦出现突发性污染事故,体系能迅速响应,并且可以启动所有应急预案,全体人员接受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同时应急监测领导应与县政府、环保局、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充分建立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县级应急监测系统必须要纳入全省应急监测网络体系中,构筑一个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
2.4建立相应 的环境监测制度,并且要及时编写应急监测预案。各地环境监测站应当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各项应急监测、预警监测制度的建设,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努力打造出高效的环境应急体系,探索建立适合应急监测工作特点的现场监测、逐步完善实验分析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应急监测的分析质量。在遇到环境突发事件的时候要主动的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突发环境事件的苗头,将重大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的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注重编写应急监测预案,建立危险源档案库和查询系统,编写方案是应考虑其可操作性,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在制定预案编制的时候要注意分步实施,抓住风险较为突出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先行编写,对辖区环境风险源的摸底调查,将高风险企业和地点作为优先监测目标,密切关注风险变化。
总之,作为县级监测站,必须清醒认识到应急监测工作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在开展工作时应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多向上级监测部门取经。只有不断提高和进步,才能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的需要,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志国,县级环境监测的创新 中国环境报 2009
篇7
关键字:环境监测 能力 技术 转型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but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hange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ork to satisfy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management, the actual demand, must be timely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about the monitoring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times, from extensive to precise, from the ground to the integration of heaven and earth, from scattered closed to integrated linkage, from the status quo monitor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arly warning monitoring of gradually shift, and then put forward thinking one transformation.
Key wor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bility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X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环境监测在发展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始终坚持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服务的宗旨,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级监测站也按照环保部提出的从传统到现代,从粗放到精准,从地面到天地一体化,从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从现状监测到预警监测逐步转型,但是如何让转型实现全面而深刻的效果,使监测事业实现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值得各省站深思。
一、如何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1.监测能力硬件设施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但是我们的环保事业不能落后,牺牲环境的发展是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因此,我们应当加大环保硬件设施投入,随着PM2.5等新指标的监测全面铺开,传统的空气自动监测站将逐步被淘汰,环境监测作为环保的重要技术支撑,迫切需要购置大量的现代化的环境监测仪器。
2.信息化技术从传统到现代。2010年全国环境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环境信息化需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重环境管理业务建设轻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转变为“环境管理业务建设与环境管理业务信息化建设并重”;二是由“环境管理业务与环境信息化脱节分离”转变为“环境管理业务和环境信息化有机融合”;三是由“各业务板块自成系统”转变为“整体推进,业务协同”;四是由“数据重复采集不能共享”转变为“环境信息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数据共享”[5]。目前,各级监测站正在建立的LIMS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将实现信息的自动传递和管理,办公信息化的实现也是一种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方式。
3.人才培养从传统到现代。按照效用最大化理论,人才在岗位上要得到能力最大化的使用,激励措施很关键,制定能够体现岗位贡献量的人才评价标准,鼓励监测人员与岗位相关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全面提升监测队伍素质水平。今年,陕西省站实施的技术下基层的培训方式,通过调研市、县站的实际技术需求,因地制宜的开展点对点的培训,手把手的操作实践,这一方式必将提高传统培训的效率,加速全省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如何实现从粗放到精准的转型
1.逐步拓展监测领域。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摸清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各省级监测站应按照“统筹城乡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要求,围绕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以流动或属地监测等多种方式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村庄河流(水库)水质和空气监测。逐步采取以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农村环境监测范围,并积极开展重要区域土壤环境等质量监测,逐步拓展监测领域。
2.逐步增加监测项目。“十二五”期间,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逐步增加了O3和PM2.5,并参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随着PM2.5关注度的提升,各省级监测站关于细粒子的监测项目要逐步增加;同时随着二英实验室的逐步建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项目也将会得到一定的扩项;环境监测的监测项目的增加要紧密围绕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监测项目拓展。
3.逐步提高监测数据的使用能力。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环境监测数据的法律地位,减少环境监测数据的行政干扰,保障数据准确性。利用监测数据整理数据库,针对性的选择能够反映现状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写出完整和针对性强的分析报告,还应根据排污单位的行业特点及监测时的生产状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开发,做出污染物排放情况、治理设施运转情况的正确结论。
三、如何实现从地面到天地一体化的转型
1.进一步提升遥感监测能力。在依托国家完善环境遥感监测天-空-地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运行过程中,从办公设备入手,逐步配备高性能的利于提高遥感图斑解译效率的硬件设施,再建立数据库,为环境遥感业务运行提供持续稳定的数据源支持,同时组建专业的团队,深入研究,保障遥感监测能力的逐步提升。
2.推广遥感监测应用技术。提高卫星、航空等遥感数据在环境监测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深化环境监测工作。在区域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等业务领域,加强遥感监测,推广遥感监测应用技术,今年围绕“陕西渭河三年行动计划”,陕西省加强了渭河流域水质监测,因此关于渭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变化状况描述,就将应用到遥感监测技术,初步的环境监测"天地一体化"格局将逐步形成。
3.试点建立生态环境地面监测站。根据我国生态地理区域分异,以环保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为依据,以生态系统主导服务功能监测评价为目标,依托在建的国家空气背景监测站、农村空气监测站,加强地面监测。在关系国家或地区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比如陕西省的秦岭生态区,建立生态环境地面监测试点站,形成覆盖森林、草原、荒漠、水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地面监测网络,促进“天地一体化”业务工作开展。
四、如何实现从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的转型
1.优化各级监测机构任务。省级监测机构负责监测网络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运行维护。省级环境监测任务由省级监测机构承担,主要委托地市监测机构具体实施,这样形成事和权的统一。合理确定各级监测机构的任务布局,不断加大对突出污染问题和区域环境问题的特征污染物的监测力度,将“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一盘棋”的要求落到实处。
2.强化业务指导与合作。强化对市、县级监测站的业务和技术指导,在业务体系构建、信息产品生产、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切实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上下级监测机构以及兄弟监测机构之间,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在环境监测重大科研课题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跨区域监测等方面加强协作交流,以推动全国环境监测业务工作和监测技术水平的全面进步。
3.强化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以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知信度和公信力为核心,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实验室分析和自动监测为主,涵盖各监测领域的全程序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明确质量控制指标,提出技术规范和要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比对监测、质量抽测和质量控制考核等活动,加强全省的质量控制工作。
五、如何实现从现状监测到预测预警的转型
1.提升预警监测能力建设。总理要求要"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因此,在监测能力、仪器设备、人才相对较充足的省级环境监测站,因地制宜的开展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态、生物、细颗粒物、温室气体等领域的预警监测能力建设,并逐步在主要河流、湖库的重要断面(点位)增加重金属、生物毒性、VOC等自动监测项目,将有助于更好的实现自动监测预警预报功能。
2.建立重点区域环境风险数据库。根据区域污染特征,按照"先普测后优化"的原则,科学设置监测指标,优化环境监测任务。在地级以上城市的部分点位逐步增加臭氧、细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监测指标,结合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状况,调整比对监测和有效性审核频次。在重点流域、湖库国控断面增加挥发有机物、重金属、生物毒性等自动监测项目,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及时评估分析潜在环境风险,研究制定环境预警监测技术方法,提升日常监测的预警分析水平。
参考文献:
1、让转型为我们赢得机遇施 展前沿关注2011.01
2、深化环境监测转型发展 罗毅 政策导航 2010年
3、在转型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申富光 中国集体经济•2011•2期
4、依托重大项目推动转型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 傅强 科技与出版 2011年第 1 期
篇8
关键词: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γ空气吸收剂量率;变化因素
前言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现已经被大力提倡,随着核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辐射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是辐射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能够直观反映当前环境中辐射本底水平和分布情况,以及由人类实践活动带来的剂量率变化,更能为运行核设施或核事故状态下辐射环境情况提供数据支持。环境γ剂量率主要来自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包括原生放射性核素、宇生放射性核素及宇宙射线等;人工辐射主要包括核技术、核燃料及核爆炸等方面。环境地表γ剂量率监测按照监测方法可分为:瞬时监测、累积监测(TLD)、自动监测站连续监测等,这三种方法互为补充,其中连续监测系统可实现自动监测、实时反馈数据,是近年环境监测发展重点[1]。
1 剂量率数据数值影响因素分析
在自动监测站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常保持在平均水平上,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数值发生变化,例如降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核技术实践活动、仪器故障、核试验或核事故等。
1.1 降雨
自动监测站所在地区发生降雨时,所测量到的γ剂量率相比降雨前会出现明显升高趋势,待雨停后,数值又会慢慢降低至降雨前的辐射环境水平。在此期间,排除有人工源的影响后,引起γ剂量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主要就是大气中的放射性核素通过降雨由高空带至地表,导致地表环境γ剂量率瞬时变大。氡子体就是这些被冲刷下来的核素中最主要的。氡的衰变子体主要包括Rn-222衰变子体、Rn-220衰变子体、Rn-219衰变子体,由于Rn-220、Rn-219衰变时间较短,其衰变子体从高空将至地面,一般的迁移路径不会太远,所以降雨主要将Rn-222衰变子体冲刷下来,其衰变子体主要包括Po-218、Pb-214、Bi-214。氡子体以气溶胶或者微尘形式存在。当降雨时,随着雨水降落的氡子体发生放射性衰变,发出γ射线,从而引起环境监测自动监测站γ剂量率数值变大。同时这种变化的大小与雨量大小也有密切相关。对降雨量和γ剂量率上升的定量分析后显示,降雨量和γ剂量率呈正相关,但由于降雨对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的冲洗不均匀,以及冲洗因子的差异及其它气象的差异,使得降雨量和γ剂量率的上升在定量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差异[2]。
1.2 周围环境变化
自动监测站在建成后,无特殊原因,周围环境一般不发生变化。本次文章提到自动监测站周围环境变化指的是长期性变化,主要包括两种:第一,自动监测站建成后,随着周边地带的发展,周围环境变化,例如在自动监测站旁边新建、改建一些建筑,影响自动监测站周围的辐射水平发生变化,测量的γ剂量率相比环境变化前就会有所改变。第二,当自动监测站搬迁至另一地点后,由于新地点与原址辐射水平不可能完全相同,之后所测量的γ剂量率照比搬迁前,数值有一定的变化,例如搬迁至辐射环境本底较高或较低地区,会令剂量率数值变化。
1.3 人类实践活动
自动监测站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有些自动监测站建设在受人类实践活动影响较大的地方,这些核技术应用的同时,会对自动监测站γ剂量率造成影响。例如,自动监测站建立在废物库或铀矿区附近,当运源车携源经过自动监测站,或运矿车有矿石洒落时,会造成自动监测站测量的剂量率瞬时升高。当自动监测站附近有核技术利用项目开展,例如野外探伤等,在运行工况下会另自动监测站γ剂量率瞬时升高几倍。由于这些令自动监测站γ剂量率数值升高的因素多是人为的,可尽量在自动监测站选址初尽量避免,保持γ剂量率处于稳定状态。
1.4 设备故障
自动监测站测量γ剂量率的设备多为高压电离室,由于高压电离室的输出信号在10-13A的量级,非常微弱,因此接头接触不良、电缆线受潮、电离室静电计受潮等微小故障都会对测量造成影响。例如静电计输出端接触不良,调零偏离高压大时,γ剂量率数值会瞬时升高;电缆线接头接触不良,收集棒未能饱和收集,γ剂量率数值降低;静电计调零偏离,而造成剂量率数值基线上升。在自动监测站日常运行期间,要定期检查,做好运维工作,保证自动监测站的正常运行。
1.5 核与辐射事故
当有核与辐射事故发生时,自动监测站作为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对γ剂量率实时监测,已测量数值为依据,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为核与辐射事故研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 结束语
根据空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的建设要点,目前在全国已建立了100 个空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对辐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初步发挥了良好的效益[3]。γ剂量率是自动监测站的重要监测项目,数值的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通常情况,异常值判断标准为历年小时均值±3倍标准差。异常值出现时,要根据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后谨慎取舍判断,实时了解辐射环境水平的真实情况。我国目前的自动监测站建设处于初步阶段,对影响自动监测站γ剂量率数值变化的因素了解还不够全面,在今后运行中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为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及应急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王亮.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的简介与运维经验浅谈[J].四川环境,2013,8.
[2]许哲.大气降雨对环境地表γ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影响规律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篇9
关键词: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对策
1 概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程度提高,我们居住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环保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参与政府的综合决策工作,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环境方面的技术支持。环境保护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因此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1,2]。
2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3-6]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加强环境监测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公布环境状况信息”。由此可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为制定和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城市规划等提供技术支持,没有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就是空谈,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 地市级环境监测站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站大致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省级环境监测站、地市级环境监测站、旗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地市级环保局负责,环境管理的对象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是由属地进行管理,地市级环境监测站最了解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因此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作用是其他不同级别监测站不可替代的[7]。
4 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6-11]
(1)环境监测队伍存在问题。随着环境保护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监测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管理和监测任务大幅增加,除例行监测任务以外,环境执法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污染源监控设备在线比对监测、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监测等任务不断增加。但是环境监测队伍的素质与当前任务的发展并不协调。环境监测人员严重不足,目前环境监测站仍然属于事业单位,对人员的编制管理很严格,人员的数量明显满足不了工作任务的要求,而且很多地方存在混岗混编的问题,因此,人员数量不足是制约影响环境监测站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另外,环境监测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缺乏复合型高级监测人才。(2)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制约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3)地市级环保局对环境监测工作重视不够。(4)监测技术能力不足,未能有效控制监测质量。
5 对策[6,7,10-15]
5.1 环保主管部门应重视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地位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对环境监测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尊重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不应以经济发展、政府考核等各种因素干扰环境监测的正常工作。
5.2 加强环境监测队伍的建设
5.3 加大经济投入
环境监测工作是通过科学的实验测试方法对环境因素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这就需要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只有硬件设施建设好才能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5.4 加强专业技术、监测能力的建设
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监测站的发展,环境监测需要吃苦耐劳同时又具备专业素养的监测人才,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系统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国家总站或省级站应积极组织培训活动,为地市级监测站提供系统的人员培训机会。
5.5 加强地市级环境监测站的管理
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符合自身要求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使监测站的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6 结束语
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对环境的重视程度相应提高,因此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地市级环境监测站作为环境监测的基础力量应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自身的环境监测能力,建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谭劲松,陈任翔.浅谈如何加强二级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和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1):85-87.
[2]刘卫先.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述评[J].中国环境监测,2009(3):5-10.
[3]郜宗智,郑梅.强化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监督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16-18.
[4]党瑞华.浅析环境监测在污染减排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172-174.
[5]胥树凡.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及管理探讨[J].中国环保产业,2008(10):21-25.
[6]徐广华,陈静.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5):1-4.
[7]王延军,蔡焕兴,王荣俊.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历史转型期管理体制与职能定位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6):1-5.
[8]但德忠.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测试技术,2005,31(5):1-5.
[9]徐丽.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环境科学导刊[J].2010,29(增刊1):115-118.
[10]张哲海.加强市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3):4-5.
[11]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2):46-48
[12]柏仇勇,黄卫,姜勇.创新我国环境监测体制和机制的构想[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6):1-4
[13]刘穹,孙中欣.浅谈提高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效果[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6(6):38~39
[14]王心芳.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整体水平[J].中国环境监测,2004,20(1).
篇10
1计量认证前期工作
1.1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通过计量认证的基础。为此,温江区环境监测站设立了以站长为负责人的工作小组。并派有关业务人员参加由质监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学习借鉴上级单位和兄弟站的经验。
1.2 明确质量体系的方针和目标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验收)评审准则规定》第5.1条明确指出“实验室应明文规定达到良好工作水平和检验服务的质量方针、作出承诺……应将质量方针和目标纳入质量手册,并……贯彻执行”。因此,监测站结合三级站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确定了“规范、准确”的质量方针提出 “创建高质量、区域领先的实验室” 的总体质量目标。
1.3 建立质量体系
建立完整实用的实验室质量体系是通过计量认证的关键。我们在建设成都市温江区环境监测站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中感到,监测站质量体系建设是全方位的、系统的要求,涉及了组织机构、人员、仪器设备等诸多方面。质量体系建设中除了最基本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文件三个层次的文件外,针对三级站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还必须重视体系建设中关键控制点的工作。现将我们在质量体系建设方面关于关键控制点的工作探讨介绍如下。
1.3.1 科室人员配备
环境监测三级站工作人员一般为15人~25人,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往往是身兼数职,这就需要明确每个人的职责。避免职责交叉不清的情况发生。为了保证监测人员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能够对样品一视同仁地进行监测,保证监测工作的公正性,而不受外来的干扰,必需设置独立的质量控制部门。质量控制部门负责样品的接收和样品的发放工作。质量控制部门送到分析室的样品就只能是一个只有样品编号、送检日期等基本信息,质量控制部门去掉了生产厂家、被采抽样单位等基本信息,这样分析人就避免了员可能发生的与生产厂家的直接接触;而且在检测报告中不再直接出现监测人员的名字,出现的是报告编制者、审核者(校核者)和签发者。这样做对分析人员和质控负责人的责任也就明确进行了界定。凡属监测结果和原始记录的问题等则由分析室负责,报告的审核、样品的流转单由质量负责人负责,使两个部门的工作能够互相监督,以保证监测工作的公正性。
1.3.2 仪器设备管理
建立仪器户口档案管理制度,将仪器购置日期、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产地、出厂编号、主要技术数据等录入档案,并安排专人对仪器档案进行管理。仪器说明书、维修记录、驱动程序和配件等,作为附件统一装入档案袋管理。这种管理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因为更换操作人员而导致仪器相关资料遗失。此外,针对物理室现场采样仪器数量多、使用频繁等情况,将大气室仪器专门放置在容易拿、位置低、方便快捷地方。收到监测任务通知后,只要看柜子上的相片,就一目了然每台仪器存放位置,监测结束后将仪器归还原来位置,这样在管理上是一种提高,在使用时也是一种方便。
1.3.3 实验室配备
实验室的配置主要考虑用水、用电、采光、通风和消防等方面的要求,监测区与办公区必须分离。三级站实验室较少,在实验室安排上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相互影响,采取必要的预防和隔离措施。一些专用的实验室,如天平室、分光光度计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室等,还要配备空调、除湿机等设备,使实验室达到仪器贮存、使用的工作条件。实验室还要配备防火、防爆的应急器材。配置专用的废液收集器用于分类收集废弃的水样、过期试剂、有机溶剂等,定期送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理。严禁直接外排,造成二次污染。
1.3.4 质量体系文件化
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质量体系后,需要将这些措施系统化、书面化。这就是将质量体系文件化,文件化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所有的监测工作有所依循,保持一致和稳定的工作方式,以避免不同的人在操作相同的工作时出现不一致的工作方式和标准,或者由于口头交接,沟通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欠明确和清楚。同时可以改善人际关系,由于工作的依据全部在书面上有明确的指令,在执行上大大减少了口头式的命令和沟通,降低了同事之间的磨擦。环境监测三级站的质量体系文件一般是参照当地中心站的体系文件改编。需要注意的是在体系文件改编过程中,既要按照《评审准则》的要求,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便于体系运作,切忌完全照搬照抄。要做到科学合理、系统协调,可操作性强。如将《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并入《质量手册》中的人员章节;在《样品交接记录》中,将同一批次若干样品合并到一张表中,而不需要像一些高级站那样每个样品一张表。这些简化,既符合《评审准则》要求,又简明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