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仪器范文
时间:2023-03-30 20:1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监测仪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环境监测 仪器设备 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环境监测越来越重视,各级环境监测站在标准化达标建设中仪器设备的投入比重也越来越大,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有效、准确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各级环境监测站在仪器设备管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制定设备管理程序,或者程序不规范。二是仪器计量检定管理不到位。由于仪器计量没有计划,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未能及时送检,影响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三是购置仪器设备时,因对计划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与其所需匹配资金调研不足,导致未能及时采购到仪器,造成监测工作的滞后。四是仪器设备档案建立和管理不到位,如一些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证书缺失,使得仪器使用人员不能正确修正监测数据。
针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问题,如何使仪器设备的管理更加合理、规范,本文根据笔者从事仪器设备的管理经验,谈谈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看法。
1 建立规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1 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写一个完整的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包括仪器管理人员的职责,仪器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仪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仪器设备计量检定与校准,期间核查,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设备停用与报废等内容。建立标准的作业程序,如设备购置申请表、设备维修申请表、设备停用申请表等,具体标明申请的原由,明确申请人、审核人、批准人,责任到人。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从而降低人员变动对仪器设备管理的影响。
1.2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跟踪和落实
配备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明确其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职责。在仪器设备的具体管理中,由于环境监测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的监测任务与使用人员复杂,仪器设备从申购、调研、采购、安装调试、验收、使用、计量检定、维护、停用、报废等过程需要有责任心的专门人员统一调度、跟踪与落实。避免仪器设备采购不到位、计量不及时,造成监测工作的滞后。
2 仪器设备计量管理
2.1 建立台账,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按计量管理进行分类管理,可分为周期计量(A类)、一次性计量(B类)和非计量(C类)三类。直接出具数据的仪器设备(包括对环境条件有非常精密要求的实验室环境条件测量设备)一般归为A类;对于测量准确度一般不随时间、环境条件和使用状态等因素改变的仪器设备可归为B类,如玻璃器皿,对于只用于指示而不录取数据、只作为提供或创造测量条件或环境条件用的仪器设备(如磁力搅拌器、电热板、抽湿机等辅助设备)可归为C类设备,不必进行计量确认。根据分类,运用Excel建立电子台账,如仪器设备一览表(表1),包括管理编号、仪器名称、型号、出厂编号、技术指标 [量程 、准确度(精度等级)、扩展不确定度]、制造厂商、购置价格、购置日期、放置地点、使用状态、类型,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表2),包括序号、管理编号、器具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器具制造商、检定周期、检定单位、下次检定日期、保管人。
2.2 计量检定部门资料收集
根据《认可准则》,须对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的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评价。作为向环境监测站提供检定/校准服务的计量检定部门最重要的服务供应商之一,须搜集其相关的资质证书或证明复印件,核实其出具的资质和能力范围,以及核实其出具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测试报告是否在授权范围内,做出评价。为其建立档案,根据其检定资质能力范围,结合在用计量仪器设备,明确合格检定机构名称、联系电话、联系人。
2.3 计量仪器检定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仪器设备周期检定计划的制定关系到仪器设备是否能按时完成量值溯源工作。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根据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表2)里的信息,确定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检定单位、下次检定日期,制定计量仪器检定计划,分批次合理安排时间检定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及时检定。若工作中有仪器因故不能检定的,及时对该仪器做出停用的标识,以防误用。
仪器检定一般需提前半个月与有资质检定单位联系。在检定过程中,为了提高仪器设备检定效率与精度,部分仪器在检定前应做好前期准备,如有些实验室的大型仪器须在检定前预热半小时以上,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调度仪器使用人员配合检定人员做好仪器检定。检定结束后,尽早获得检定结果,以便后续监测或检定工作的管理。
2.4 计量仪器检定后确认与标识
每台计量仪器检定或校准完成获取证书后,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及时复印一份交由仪器使用人员对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技术参数)进行确认,看是否满足检测相应标准或规范,是否满足环境监测工作使用要求;根据检定结果和校准数据判别仪器是否合格能用、降级使用或不能用。检定证书原件应及时归仪器档案中。
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应张贴表明其检定状态的标识[1],仪器设备经确认后,根据判别结果,按状态贴上三色标识。分三类:1)绿色标识,经校准或验证判别合格,即满足使用要求的,贴绿色合格标签;2)黄色标识(准用证),指的是仪器设备部分功能失效但其被使用的功能使用且经检定合格或设备部分量程精度不合格,但其被使用的量程使用且经检定合格者,贴黄标;3)红色标识(停用证):给出可疑结果或显示出缺陷、超出计量周期的设备,都应贴上红色停用证,直至修复通过校准或检定后验证表明可以正常使用。
3 仪器设备档案的规范化、合理化管理
3.1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在实验室计量认证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认可准则》5.5.5的要求,应保存对检测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的记录,即应建立仪器设备管理档案,内容包括:档案目录、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等购置材料、安装调试报告(一般包括:线性测定、精密度测定、准确度测定等)、验收单、说明书、随机附件材料、仪器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必要时)、以及日常管理记录(包括:检定/校准证书、自校准报告、期间核查记录、日常使用记录、维护维修记录、停用记录、报废记录)。其内容包括仪器设备从购置、验收、使用、报废这一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档案是否齐全,对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人员和仪器有效的管理、正确使用、使用及维护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仪器设备日常管理记录是动态变化的。记录材料不断增加,需要使用人员积极配合管理做好档案及时归档。另外,对于老旧资料,如久远的检定证书、使用记录等日常管理记录可以统一收集,另行处置,既不占现有档案空间,新的信息又可以得到及时保存。
3.2 仪器设备档案合理化管理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中存在一器一档、类器同档的现象。所谓“一器一档”,就是一台仪器设备有一个档案。按照仪器规范化管理,必须为一台仪器设备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同类仪器单独一台的材料量少,“一器一档”就浪费档案空间,给管理带来不便。把同类仪器设备档案放在同一档案盒,就是所谓“类器同档”。 “类器同档”时把不同仪器设备档案用材料袋分装、编号,如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经常使用的噪声监测仪、声级校准仪、大气采样器等仪器可以进行类器同档管理。
4 结语
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为管理服务的质量、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及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加强仪器设备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科学有效,才能真正展现为政府、社会提供监测服务的技术实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测数据;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X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3-0126-0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近年来国家已大幅提高对环境监测方面的硬件投入,在环境监测站“十一五”能力建设中其中许多大型监测仪器设备已列入地市级环境监测站的标准配置。所谓大型仪器设备是指价值相对较高、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使用条件较为严格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大多具有功能多、精度高、性能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随着环境检测单位所配置的仪器设备不断增加,在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下,从而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管理也需制定相应制度,因为这部分监测仪器设备主要用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现场监测。
一、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重采购轻管理
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财政的支持下,环境监测部门的硬件投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申请购置某些仪器设备时不够审慎,只是为了满足环境监测站的基本配置要求而进行申购(基本配置是考核环境监测站的一项主要指标),未充分考虑地区和本部门的实际需要及其长远规划的使用效益和配套管理,造成部分申购的仪器设备使用率低,有的仪器设备购置后基本闲置。
(二)封闭管理、缺乏协作
由于环境监测主要为环境管理服务,重点倾向于日常例行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另外还承担部分科题研究和上级指令性监测任务。另有部分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用于突发污染事故的现场监测,而大型仪器设备因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所监测的项目不同,结果导致一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如气质联、气相色谱等,每年主要用于饮用水源的有机项目分析。
(三)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交流少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对大型仪器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没有形成制度管理,使得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交流少,而大型仪器设备的相对数量少的劣势导致在处理一些实际操作方面存在问题的时候,没有一个可供参与、交流的广泛性平台,许多技术管理人员只能凭个人认知、个人经验处理一些技术操作、技术故障等方面的问题,甚至会造成仪器设备的更大损失。
(四)维护维修环节薄弱
大型监测仪器设备购置成本高,运行条件要求较高,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成本也较高,购置大型监测仪器设备的经费一般都是从政府财政预算支出,日常的维护费用和维修费用需由使用单位解决,而这笔费用又比较大,有些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又需进行升级,加装其它辅助设备需申请额外资金,从而也影响到仪器设备的充分发挥。目前各环境监测部门普遍存在设备维护维修环节薄弱的情况。
二、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
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与运行应该全面系统地考虑,用好这些大型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其功能,为环境监测和科研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的管理虽有现行的管理制度,但如何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效益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加强规范化管理首先要从购置环节把关,从源头上控制闲置资源的浪费,购置前就要加强可购性论证,召集技术委员会专家论证会讨论,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探讨、评估,从而可减少购置后仪器使用率低或导致闲置。
2.专人管理制度。大型仪器设备价值高、技术性强,应选派实验技术能力强、责任感强的技术人专职管理,并责任到人。
3.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同时做好期间核查工作,常用的期间核查方法有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实验、实验室内不同型号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实验、国家标准样品的比对实验等。确保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日常管理制度,大型仪器设备必须逐台制定《安全操作、管理及使用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要求操作人员逐台记录设备运行、维修、保养、使用时间、分析项目等情况,并将这些资料保存管理,也可作为评估其使用效益的重要依据。目前很多环境监测站为应对突发污染事故而购置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也应提上议事日程,由于这部分仪器设备的特殊性,对环境监测部门而言不经常使用的仪器设备,也需要由专人负责管理和日常的维护工作,如应急多功能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需定期开机充电,探头需带电养护等,以保证在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
5.建档管理与效益评估。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仪器设备,在其可行性论证,购置、验收、调试、运行、维护等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光盘、图片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以及随机文件材料均属于仪器设备档案。应制定详细严格的管理和使用程序,便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对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估应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开机率、分析项目的研发和改进、科研成果、维护保养等指标。由于环境监测站的特殊性,其社会效益也应列为重要的评估指标。对于大型仪器设备,由于使用率较低、自然水消耗大、维护费用高等原因,可采取责、权、利明确的管理措施,明确实验室及仪器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奖惩制度。
(二)建立仪器设备共享制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大型仪器设备往往都具有购置成本高、专业性、标准性及多功能性等特点,而大型仪器设备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它耗资大、使用复杂、运行条件和维护成本较高,对仪器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同样较高,不是任何单位需要使用就有能力购置和维持其正常运行,因此,推进和实际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已经成为当前关于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共识。因此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应进一步推进地域间本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的横向协作、资源共享。如环境监测部门与质检、商检、卫生防疫、农检等部门的资源共享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目前环境监测部门的大型仪器设备都是国有资产,在仪器设备的更新过程中常会出现更新前的仪器设备还处于可使用状态,只是仪器设备中的某些指标不能满足要求,对于这部分仪器设备能否建立调拨机制,无偿调拨给下一级的环境监测部门,并对其进行技术培训,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周期,同时也可提高下级监测站的技术水平或捐赠给中、小学校用于教学实验。
(三)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交流
应制定大型仪器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与交流计划,积极参加仪器设备生产厂家、高校、上级技术部门培训,特别是有相同类型的大型仪器设备单位为成员举办的技术交流活动,结合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最新技术动态,切磋故障修理技术及维护,研讨改进测试条件,不断更新和拓展仪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结论
常规分析项目的仪器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够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操作时间,提高监测数据质量,能够及时为环境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因此,如何科学的管理,更好的发挥仪器设备的功能,为环境管理服务是值得我们每位实验工作者不断思考的。
参考文献
[1]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第39号令.
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作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环境保护既为了人类生存环境更加舒适美好,又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解决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环境威胁所采取的所有行动,环境监测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科学的数据计算获得环境指标,由此来判断环境的质量水平以及受污染的程度,提供给相关部门作出决策,制定正确的政策,是环境保护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和科学保证。
1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在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的发放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相关的监测,国家有关部门就能对一个地区的功能区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核定,并发放排污许可证,实行的原则是超量减排,削减交易。
1.2在排污统计与征收排污费的工作中所起的作用,通过相关的统计,对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的排污量进行估算,根据单位具体的排污情况来征收排污费。
1.3在制订环境标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基础就是生态基准以及人体健康的基准,制订此标准主要是依据环境目标的需求及各种环境的不同功能与技术的可靠性。
1.4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监视与监督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以便对环保的法律法规进行落实。除此之外,环境监测还把一个地区的环境状况充分的反映了出来。
1.5在纠纷仲裁中所起的作用,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是有可能发生环境污染的事故,这需要相关的仲裁监测来处理,进行实地的取样并加以分析,才能对污染来源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有效的避免生活或经济上的损失。
1.6在科学的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第一生产力就是科学技术,包括节能科研以及工艺改革的环境监测等。如果把这方面的环境监测做好的话,对于科学研究以及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加强环境监测发展的措施
2.1完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要解决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和保持当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监测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多种举措并举,全面带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在改革发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要进一步明确环境监测各岗位上的职责,加强质量监督和考核。要以严谨的态度投入工作,确保数据监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判断监测范围的环境危害是环境监测的重要任务,监测需要依据危害的大小作出判断。对危险信号的预警是监测工作效率的重要体现。要健全和完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根据危害等级做好预警等级分类。工作中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作出预测警报,为做出处理方案,采取正确治理措施提供第一时间的依据。
2.2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工作应该严格按照《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执行,当按照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的要求,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加强检查和抽测,严肃处理监测过程中弄虚作假、谎报数据、修改数据等失职读职行为。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支持监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创新行为,加强环境监测与其他各项环保政策的合作。
2.3实现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各种新的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环境监测中。环境监测鼓励各级监测部门在监测工作中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之前要经过验证后方可使用。仪器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监测中使用的仪器相对落后,监测仪器不足及老化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为中小企业生产的中低档仪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监测仪器寿命、降低监测仪器的制造成本、保证其使用性能,是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的一个主要方面。 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法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实现动态监测,动态监测可以掌握各种污染物的变化动态及趋势;其次,提高预警应急监测能力;同时,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最后,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和连续自动化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五是生态监测技术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2.4建立国家级监测网络及改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法
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应包括环境各要素监测业务网络(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土壤、固体废弃物等监测网络),环境管理监测网络(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以及监测信息网络(包括在线监控、数据报告、数据传输等)。 构建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有助于环境监测工作向着全面化、精确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其次,监测网络的构建能够更好的掌握环境质量情况,对于及时发现环境问题、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保证环境质量状况起着积极作用。我国环境监测的工作任务比较重,且工作量很大,如果单靠使用现在的设备和手段难以满足,只能通过深入地改进相关的监测分析方法和技术要求,使其更加简便、灵敏、快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进和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2.5环境监测队伍实现专业化
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实现环境监测事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更离不开掌握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专业人员。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加强对环境监测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加强综合分析、实验室分析等方面的技术骨干。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努力在培养方案上创新并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水平、反应迅速的环境监测队伍。首先,要求监测队伍提高应变和机动能力,能够对突发重大环境事故做出迅速响应;其次,要求监测队伍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科学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环境监测是技术执法和技术监督的过程,监测队伍是否具备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结束语
当前环境监测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对工业污染源的监测,而是走向了一个更大的环境监测。监测的对象不只是对环境质量带来影响的污染分子,还有对生态以及生物变化的监测。监测环境污染物一般不仅仅是对它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还要对它的结构、形态以及分布的规律进行监测。对于生物污染以及物理污染的因素也要进行相应的监测,唯有如此,才能对环境污染进行全面的确定,才能作出准确的环境质量评价。同时,环境保护早已不仅仅是我国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根据时代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稳步发展,环境的监测已经成为保护环境的关键一环,我们要意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将有关资源科学分配,使环保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奚海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措施》,《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 06
篇4
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 有效管理 量值溯源
中图分类号:TM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154-02
在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的大趋势下,环境监测市场的不断开放,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已经作为传统环境监测站在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仪器设备管理作为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提出相应的要求,因此加强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是监测机构提高技术能力和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手段。
1 设备的购置、验收与归档
《评审准则》要求监测机构应配备满足检测要求的设备,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功能需满足检测标准等的要求。监测机构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根据机构的发展规划和业务需求,具有前瞻性地配置仪器设备,设备的技术参数应满足开展新项目的要求相匹配。在购置设备前应做好供应商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设备的供应商评价和设备的维护、安装等服务的供应商评价,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当选择具备充分保证能力的单位,确保购买仪器设备和服务满足要求。
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开箱后,应该对照装箱清单清点所有物品,收集、整理相关技术资料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并根据监测机构的仪器管理程序赋予新设备唯一性标识。使用科室按照设备说明书中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仪器设备进行调试验收,大型仪器设备一般都有生产厂商的技术人员上门调试、安装,并对检验人员进行操作、维修养护等内容的培训,待设备验收合格后将验收资料收集归档。
仪器设备的档案要求做到一机一档,档案的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制造厂商名称、生产序列号;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目前放置位置;接收时的状态;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及配套软件;校准/校验的日期和结果以及下次校准/校验的日期;维护和维护计划的细节;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对设备是否符合规范的核查。仪器设备的档案内容应处于动态管理、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状态。
2 量值溯源
依据《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01-2011中的定义:量值溯源是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将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特性。为此监测机构每年应根据溯源的总体要求制定《年度检测设备检定/校准(验证)、确认总体计划》,包含溯源方式、溯源机构,确认方式等。
2.1 量值溯源的对象
(1)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仪器设备,均实行强制检定。
(2)所有可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的仪器设备。
(3)用于监控日常实验室环境的仪器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等。
(4)用于日常校准仪器设备的校准器,如流量校准器、声级校准器等。
2.2 溯源方式
溯源方式包括主要有检定、校准,还包括自校准、内部校准、比对试验等。列入“强检目录”的设备必须检定,对于无检定规程的设备采用校准方式,其他的设备的溯源可以通过自校准、内部校准、比对试验等方式来实现。
2.3 溯源机构的选择
优先选择国家法定计量机构实施计量检定或校准,对于部门特殊仪器,法定计量机构无检定或校准能力的,检测机构可以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和设备说明书进行自校准。
2.4 溯源的周期
检定或校准周期按照获得检定或校准证书的规定确定,证书上未注明明确周期的,按照检定或校准规程的要求进行,一般有效期为1年。
2.5 溯源结果的应用
监测机构应对溯源的结果进行确认,只有经过确认的设备方可认定为有效设备。对检定合格的仪器准予投入使用,检定不合格的仪器不得用于监测工作,待修复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校准结果,使用人员应根据校准证书提供的结果来判断是否满足监测方法、仪器性能等使用要求,确认合格的投入使用,不合格的待维修校准满足后投入使用。经检定或校准的设备在对结果确认后应张贴设备标识来表明其状态。
2.6 修正因子的使用
当仪器经校准后,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检测机构应当制定相应文件,确保修正因子得到正确应用。以下设备一般都会产生修正因子:恒温水浴锅、恒温恒湿箱、鼓风干燥箱、隔水式培养箱等,这些设备在使用时必须对关键参数进行修正,确保检测数据准确。
3 期间核查
根据《评审准则》的要求,期间核查的对象是在用的仪器,检测机构每年应制定《实验室期间核查计划》,计划应包含设备名称、核查关键量、核查方法、核查时间等关键内容。
3.1 期间核查对象
期间核查的对象是具备以下状况的仪器设备:性能不太稳定、使用频率高、使用条件恶劣、容易产生漂移、单纯依靠校准在有效期内不能保证正确可靠。对以上设备进行核查时,重点针对其关键性能进行核查即可。对于找不着核查标准的设备也o法进行期间核查。目前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需要进行核查的仪器主要有以下几类:(1)直接参与检测结果出具的仪器;(2)光谱类仪器;(3)电化学类仪器等。
3.2 期间核查的周期
期间核查不是缩短检定或校准周期,也与一般的功能检查不同,目的是在校准的有效期内,核查仪器能否保持原有功能,即仪器是否稳定。
3.3 期间核查的方法
期间核查基本以等精度核查的方式进行,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标准物质验证、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留样复测、依据检定规程进行核查等。多数期间核查是采用核查标准来进行,当使用留样复测进行核查时,所选用的留样的性能必须稳定。选取核查方法时主要综合考虑方法可操作性、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
3.4 期间核查结果的应用
环境监测机构在完成期间核查后,对核查过程应详细的记录并对核查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满足要求的设备继续使用,经核查有重大偏离的仪器设备,应进行相关的处理,待证实符合使用要求后方可继续投入使用。
4 仪器的日常使用管理
仪器作为环境监测的必备工具,检测机构必须制定仪器的使用、维护作业指导书和管理程序,以保证仪器的受控状态。
4.1 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作业指导
仪器的作业指导书应包含仪器的原理、操作步骤、使用环境条件、使用注意事项、维护保养要求等。
4.2 设备的授权使用
监测机构应明确员工的岗位职责、所使用的仪器设备,针对重要的、关键的仪器设备,操作技术复杂的大型仪器设备,应以授权的方式指定专门的人员使用,使用人员应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未经授权人员不得使用以上设备。
4.3 设备的使用
对于设备的工作环境,监测机构应加以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必须满足监测标准的要求。使用仪器后要做到及时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当有异常情况应记录在使用记录上,确保仪器管理员及时获悉仪器的状态并尽快安排修复确保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状态。
5 结语
综上所述,监测机构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监测机构必须重视仪器设备管理的过程控制,从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归档、量值溯源、期间核查及日常使用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确保监测机构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升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丹.环境监测现代化体系建设下的监测仪器设备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4):117.
篇5
摘要:环境监测是人们认识环境、评价环境、掌握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环境治理的前提和依据。城市环境治理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城市水污染治理、城市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和城市噪声污染治理四类。不同类型的污染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危害也不同,对此应采取不同的治理途径。本文就针对城市的环境污染特点,分析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环境;环境污染;污染治理;环境
环境监测是运用各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值进行测定,取得反映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的各项数据的过程。其目的是运用监测数据来表示环境质量受损程度,进而来探讨污染的起因和变化趋势,结合环境治理技术从而更快速、准确地控制和解决环境的核心问题。
一、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1.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环境监测已初具规模体系基本完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到三级站环境监测站(县级站)的能力建设,无论是环境监测能力、监测管理或是物质基础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就技术方面而言,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首先,环境监测技术已发展有生物监测、物理监测、遥感、卫星监测等多种监测技术的监测体系。其次,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技术与水平也日益提高,如油份测定仪、电磁波监测仪器等。我国重点开发的仪器主要有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污染源和环境水质监测仪器与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等。此外,我国的环境监测也逐渐向自动连续性的监测系统发展,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2.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针对于各种不同的污染指标,到目前已经发明产生了相对应的治理新技术、工艺及仪器。清洁的大气环保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水净化技术等近年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大气治理,各种除尘技术,脱硫、脱氮技术等以及工业废气的净化都取得一定效果;对于污水处理和净化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对于固体废物处理,废物的减量化明显且回收率高。近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从仅注意少数几种污染物的单项治理发展到用先进的设备和投术进行综合治理,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已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二、城市环境污染的监测
1.环境监测对象
城市环境污染监测主要围绕水质环境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噪音污染监测、生物指标监测。就城市监测技术手段而言主要围绕在实验室通用分析仪器、专用环境监测仪器和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等。
2.环境监测技术及应用
环境监测技术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有不同的技术方法。
在实验室通用分析仪器中,主要使用一些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吸收光谱法、ICP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
在专用环境检测时所使用的仪器主要有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污染源和环境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常用的COD测定仪在测定方法上有滴定法、库仑法、分光光度法等,这些方法均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氰化物测定仪中,国外已有可以测定不同形态氰化物的仪器。测油仪中,主要以红外法为主,其准确性、可靠性较好。
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体积小、重量轻、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国外环境常规污染物如CO、NO、COD等的便携式仪器早已成熟,便携式气相色谱(GC)作为现场分析仪器也已使用多年。这些都是应急监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对环境保护的加强,能力建设投入的加大,监测应用技术和手段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自动在线监测系统主要有空气和废气自动监测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噪声自动监测仪器、3S技术等。其简便及其长效的监测平台也必将在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中有更大的空间发展及应用。3.我国城市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环境监测技术目前尚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监测系统整体能力不强,自动在线监测仪器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无法与国外产品进行竞争。其次,监测技术配套性差,可测项目不多;太精仪器、自动监测系统大多依靠进口。第三,总体技术水平低,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最后,在监测分析技术上,一些污染物缺乏一些标准的分析方法,一些监测技术尚不规范,应进一步提高应用监测分析技术。
三、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治理、废水治理、噪音污染治理以及固体废弃物治理等。
1.城市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
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主要有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和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包括机械除尘装置、过滤除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气态污染物治理技术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燃烧法、冷凝法、生物法、膜分离法等。
废水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生物技术逐渐运用到污水处理上来了,且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效果。这些方法运用于废水处理的三大类别:分离处理、转化处理和稀释处理。
噪音污染治理包括吸声降噪、隔声降噪、消声降噪、减振降噪。
固体废弃物治理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和分离手段,来改变废弃物的结构和特性,已达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的、主要的处理技术包括压实、粉碎、分选、脱水干燥、化学处理、生物转化处理和固化处理。
2.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中小城市的环境治理的设备的落后,环境污染处理效率、质量低;关键治理设备还得需要进口,国内没有相关的设备支持;综合治理的能力较薄弱;我国制定的污染指标比较宽松;污泥没有真正达到无害化,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新兴技术(像生物治理技术)的发展比较缓慢;对于废弃物治理的回收再利用率低。这些问题都在技术上限制了实践过程中环境治理的实施与发展。
四、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监测及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1.城市环境污染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城市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应落着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广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并加以广泛应用;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组建完善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突发污染事故预警监测系统的研究。另外,在环境污染物的分析项目上,以监测有机污染物为主;在监测分析的精度上,向痕量乃至超痕量分析的方向发展。其次,连续广泛使用自动化和现场快速分析技术,监测分析仪器趋于小型化和复合化,操作简便化。
2.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发展方向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发展方向应落着在以下几个方面: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减少烟气污染排放;加大综合治理设备的发展;加大对特殊材料的研发;对新兴技术的研究,像生物治理方面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五、结语
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测试仪器、测试系统及数据分析仪器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要大力推进环境测试技术的发展,鼓励测试仪器及系统的研发,并在制度和管理上完善我国环境测试技术的落实和基本普及。对于城市环境的治理技术,也要大力发展配套设备的研制和完善,发展新兴污染处理技术和处理方法,同时将治理放在污染之前,做好预防,防患未然。(作者单位:仁寿县环境监测站)
参考文献:
[1]李国刚,万本太.中国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分析[ J ] .中国环境监测,2007,9(2).
[2]胡冠九,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5):
篇6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方向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20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不但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对居民的人身健康产生的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强化环境监测质量,指导决策来制定更为完善的环境污染治理预防措施,但这对于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是有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因此需要强化环境监测技术相关问题的研究,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1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
环境监测技术是为了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而使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对环境污染的状况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为下一部制定环境保护方案提供资料和指导。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不仅只对环境决策提供支持,还是环境执法时所依照的重要依据。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的相关研究较晚,但近些年的发展较快,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以满足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可以归纳为几方面:首先是环境监测技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监测体系;其次是我国在环境监测仪器方面加大的投入,提升了技术水平,环境监测仪器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最后是环境监测已经实现自动化连续监测,解决了传统环境检测操作所存在的问题,提升了我国环境监测的效率,并且在环境监测的准确性上也提高明显。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近些年开展较为顺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我国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加大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的质量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环境污染的快速变化适应性较差;三是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保障环境监测的质量。
2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环境监测队伍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环境监测工作较为复杂,涉及多学科领域,并且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因此对监测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较高,但目前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还存在综合专业素质较低的情况,导致环境监测质量不能很好的保证,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相关部分急需解决的问题,未来需要提升环境监测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加专业的进行环境监测工作,这是提升环境检测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
2.2 环境监测仪器向自动便携式的方向发展
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使用监测仪器,因此监测仪器的好坏对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较大。未来需要研发更加先进可靠的环境监测仪器。目前我国空气和水污染严重,并且这种现状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由于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控制较难,因此需要使用更加自动化和便捷化的监测仪器,可以对水环境污染和大气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连续和自动化监测。
2.3 监测管理向着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
今后环境监测管理的发展方向应是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管理系统具备较多的优势,对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意义重要。实验室管理系统能够明显提升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提升环境监测管理效率,并对环境监测管理水平也有提升,实验室管理系统还可以帮助发展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因此,实验室管理系统,对提高管理自动化,提升环境监测管理质量都具有积极作用。
2.4 环境污染物分析向有机污染物的方向发展
通过已经进行环境调查的数据表示,我国工业发展的同时,化学品等有机污染物逐渐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体部分,是治理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一项,因为未来需要在有机物环境监测分析上投入更大,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监测方案和治理工作。
2.5 环境监测技术向现代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未来会向着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是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环境污染种类不断增多,因此对于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研究还需加强。对于生态监测技术方面,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持;二是环境监测机构需要加大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为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提供支持;三是我国环境监测机构还需要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环境污染的实际特点,更好的为我国环境监测提供帮助。
2.6 加强对重点环境污染区域的研究
需要积极预防各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重点环境污染事故的分析、监测工作和事故后期的总结、评价工作;其次加大对重点环境污染区域的监测力度,并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确保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3 结语
总之,我国的环境保护需要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同时我国环境监测的科研人员与从业人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多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现代化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温东亮.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制约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8).
[2]姜丽.探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3).
[3]刘静,张一凡,方芳.探讨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3).
篇7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技术;应用研究;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面临着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日益加重,为了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着集约型发展模式进行转变,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使得保护环境的目的成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环境监测可以说是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总结及分析当今环境监测技术的相关应用现状,然后在这一基础之上对该技术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及很强的实际利益。
环境监测技术及其现状
(一)环境监测技术定义及方法
环境监测技术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且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是运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上的技术原理,然后以环境为对象,进一步对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以及其相关组成部份进行定量、定性与系统的综合性分析和探讨,从而研究探索环境质量与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由于它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因此环境监测技术可以说是贯穿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之中。
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调查环境的污染具体情况,进行采样测试和分析,然后依此做出相关的综合评估。一般来讲,环境监测技术是对相关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测试、评估的重要方法及手段,与此同时还是环境执法以及制定相关决策等的重要科学理论依据。
(二)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现状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从整体上来讲起步得相对较晚,然而目前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规模,不管是在环境监测管理、监测能力方面,还是在物质基础等方面,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除此之外,在技术水平方面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总的来讲,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有物理监测、生物监测、遥感、生态监测以及卫星监测等多项监测技术的相关监测体系。其次,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在生产规模以及技术水准上也达到了较高层次的水平。除了加大对一些监测仪器等的投资生产规模以外,我国在这一方面上的生产管理以及控制水平也随之日益加强,例如电磁波监测仪器与油份测定仪等测试仪器。就当前情形而言,我国重点开发的环境监测仪器主要包括空气或废气监测仪器、环境水质检测仪器、污染源以及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等。除此之外,我国的环境监测系统也渐渐地由以往的操作间断性转变为了自动连续性的监测型系统,从而显著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然而,尽管我国检测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许多方面依旧存在着不足,从而制约着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并不能够有效的满足当今环境日益严峻的问题以及保护方向这一需求。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少技术专业化类型的相关监测技术人员。其次就是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时展的需求。最后就是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的质量问题,在这些方面都有待提高。
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
环境监测按照监测的介质对象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水质污染检测、大气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土壤以及固体废弃物监测、生态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噪声振动污染监测、热污染控制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等。下文主要针对大气污染监测以及水质污染监测简单的介绍。
(一)大气污染监测
大气污染监测指的是检测和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含量,当前已经认识的大气污染物大概有100多种之多,并且这些污染物通常是以粒子以及分子等两种基本形式存在。其中,分子状污染物主要由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含氧化合物,以及卤化氢以、氢化合物等气体。粒子状的监测项目则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悬浮颗粒物等。粒子状污染物的监测项目主要有然降尘量以及尘粒等的一些化学组成。一般来讲,大气污染的浓度和气候条件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除了要求对大气污染进行检测,与此同时还需要测定风速、风向、气压、气温等气象参数。
(二)水质污染监测
谈到水质污染的监测工作,其监测对象包含了未被污染与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海、地下水)、各工业领域的工业废水以及日常的生活污水等。主要监测项目则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反映水质污染的综合指标,例如色度、温度、pH值、电导率、浊度、溶解氧、悬浮物、生化需氧量以及化学耗氧量等;另外一部分则是针对一些有毒物质,例如砷、铅、酚、氰、铬、镉、汞、镍或者是有机农药、苯并芘等。除此之外,还应当进行水体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三.环境监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过程当中起着良好技术保障作用。然而综合观察我国目前环境问题的现状以及环境保护具体工作情况上来看,我国应当继续以保护国家环境的目标与计划作为指导,按照环境保护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全面的提高监测技术从而为环境的保护工作有效地提供技术保障。其中还需进一步发展环境监队伍的综合素质。吸纳、培养顶尖的专业化技术型人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是环境监测发展的首要任务。
其次,还需要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分析,应当强化对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据相关调查表明,随着当今工业的开发与发展,大批化学物品等有机污染物已经逐渐成为了目前环境污染中的主要的污染源,为此,有关应当有针对性的建立起一个有效地监测方案,然后开展研究整治工作。
接着,应当注重相关环境监测仪器的研制与创新设计工作,并且保证设计仪器的实用性。因为水类污染以及空气类污染问题的逐步恶化以及难以控制的特性,为此必须强化对自动化的便携式监测仪器等的开发或研制,有利于加强对水、空气污染现象的自动检测与连续分析。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一些重点污染地区或者是突发污染事故的监测研究。一方面,不仅要做好在突发污染事故之前的预防工作,还要在事故过程当中的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监测工作,以及事故后的评价与恢复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求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强化检测与调查工作,并相应地作出防治措施。
监测技术应向着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首先,应当大力地发展多项监测技术,从而适应不同污染程度的监测需求。然后,由于生态监测属于新兴的监测技术,因此需要对其加强研究,从而实现突破性的进展。与此同时,还应当充分的借鉴世界上先进的专业技术经验,从而提高我国的相关技术水平。最后,争取充分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与成果,为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做出贡献。
最后,环境监测管理应当朝着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进行发展。这是因为实验室管理系统对环境监测而言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的准确性以及自动化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掌握以及完善在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不断转型,因此对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也日益提高。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监督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为此制定环境决策的重要科学理论依据,是实现保护环境工作的基础。尽管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程度上的发展,然而其存在的问题和环境的恶化也逐渐地向我们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环境需求为基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建立起一个我国特有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所以,只有充分地了解到环境监测环节的重要性,才能够切实的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要任务, 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石田耕三.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环境监测,2005,(01).
欧林.浅谈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J].经营管理者,2010(18).
【3】李大伟、李秋霞.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O)
【4】张凡秀、赵鹏、张思宝,浅析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及对策[X].山东化工。2008.37.
篇8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地表水环境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而监测水环境的任务越来越重大,在监测水环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我们今后不断的努力。
1关于地表水环境监测的相关简介
在一些水环境监测的相关领域,我们可以针对一些不同的相关流域以及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常规监测以及水质自动监测的有机结合的相关方式。我国的水环境监测网也是比较繁杂而全面,截止目前,我国的地表水监测网络主要是由260个重点监测站组成,监测250条河流、l8个湖泊以及10个水库,总共的监测断面759个。关于水环境监测的项目也是很多,主要包括有一些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以及相关的特定项目,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水体来提出不同的要求。相关的自动监测项目主要包括的项目有7种以及选测的项目有14种。关于水环境质量标准也是开展水环境监测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依据,根据这些标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相关水质的优劣以及相关污染物的超标情况。
2地表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研究的相关进展
2.1理化监测
在相关的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之中,我们往往容易获取相关的物理指标,而且,相关的监测仪器也是比较简单的。比如,关于水的浊度可以使用浊度仪来进行相关的测量,相关的电导率可以用相应的电导率仪来进行测量。实验室的相关仪器分析方法在相关的水环境常规监测之中也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比较大型的相关监测站已经开始引进相应的大、中型实验室监测分析仪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对一些有害物质的监测能力。
2.2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能够较为及时地反映相关的污染物的综合毒性效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相关的潜在威胁,并且能够掌握水环境的质量,发现一般监测以及理化监测没有发现的相关问题。这些年以来,我国在进行水环境监测方面一定程度上利用细菌方面也做了许多相关的工作。
3关于地表水环境监测存在的相关问题探讨
3.1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由原来的点源、区域监测逐步转变为相应的流域监测管理。实现相关的流域控制与区域控制的有机结合,依旧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我们应当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相关水资源评价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根据不同的流域、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来对相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并且划定相关流域机构的相应的直辖范围。
3.2需要进一步优化监测站网
关于我国的整体水环境质量的状况,在宏观上可以通过国控站点的两次优化上反映。仅仅依靠目前的水系过控站点还不能够反映“三湖”与“三河”的相关治理效果,还应当按照相应的行政区划划分为石控点以及省控点。我国对于同一水域往往出现重复监测的相关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还存在水利与环保这两种相关的监测系统。
3.3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现如今,关于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还没有达到“一个项目一个标准分析方法”的最低要求。现在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与相应的标准分析方法并不是配套的。就目前一些国外仪器不适合我国水污染严重的相关的国情来说,开发出适合我国水质监测的系列仪器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一些国外仪器国产化。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相应的距离,关于相关仪器的研发显得越来越重要。
3.4不合理的监测数据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
只有为环境监测提供科学合理、及时正确的数据,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推动水环境质量监测站趋向科学的良性道路发展近些年,我国各大小水环境监测站出现了不少监测质量问题,由于受到我国固有监测站技术条件的限制,或者是受到监测人员技术、业务能力以及职责范围的限制使得监测分析数据频现不足之处,不利于如实反映出正确的监测显示数据,对监测分析数据的记录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还在较大程度上浪费了不少经济资源。
3.5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目前加强了对于水环境监测的实施力度,但却缺乏相应的数据分析与定性调查等环节,不能及时根据相应的监测数据来分析出水环境具体的污染源和水质情况,而相关水环境监测站仅仅偏于重视监测数据的搜集与调查报告的填写,而忽略具有真正价值的原因分析,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
3.6监测能力有待提高
信息处理程度较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加大以及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加大,而地方地表水监测站却经常出现监测仪器设备落后、监测仪器更新周期长、设备老化、监测仪器技术落后等弊病,对于全面提升监测数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产生了不利影响。
4完善地表水环境监测水平质量的相关举措
4.1严格控制地表水监测过程和环节
在对地表水进行科学采集和处理分析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其待测物质进行科学分析,将那些能够影响到监测效果的成分进行处理,及时排除掉待测样品的诸多干扰因素然后,将经过预处理的待测物品浓缩到适合仪器的监测范围之内,以便于增强其分析准确度,严格避免出现因待测物品内含有较多杂质而影响到监测精准度的情况出现。
4.2对地表水监测仪器及时进行检测和校准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地表水监测仪器和相关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具备优良的运行状态此外,还要通过专家利用先进的科技程序检测设备,对潜在的故障进行及时排除,将在运行监测中出现故障的几率降到最低。
4.3确保采样、样品运输和保存等工作准确无误
在收集地表水采集样品的同时,要选择水资源没有被污染的样品进行科学分析,并且还要不断提升监测的信息化水平,积极投入大量的先进监测仪器和相关设备,以提高检测的精准度。
4.4提高专业监测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
在二十世纪中期,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例如: 法国、德国、美国等对国家河流、地表水环境等实施自动监测,并对各个区域的企业用水、人们生活用水实施自动监测,他们使用的监测方法是采用间歇性和在线监测这两种方法进行水质监测工作,监测内容包含有: 导电率、微元素、水温、氟化物等。随着我国水污染的加重,在进行监测时采取在线监测的方式,运用计算机软件输送已取得的监测数据,并把其输送到各个监测部门中。这样有利于提高数据的准确率,在借用国外方法的同时,也要不断探索我国的监测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先进设备,提高监测人员的操作水平,这要求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工作人员的努力,其主要是保证水质监测的质量和探索符合我国监测标准的设备仪器。
5结束语
综上所讲,目前我国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已经获得重大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经过调查得出,如想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提高: 一是水污染问题应尽快解决,寻找相应的措施解决污染问题,确保监测质量;二是树立在线监测网站,运用先进监测设备、仪器,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进行实施监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真实性;三是运用遥感专业的技术,提高工作人员自身技术,增加监测工作的技术含量;四是全面分析监测结果以及监测数据,结合以往所得的数据结果,制定合理监测方案措施,并对地表水环境监测标准进行修改,有利于提高水质监测质量,有利于真实地反映国家水质质量,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五是采用简便、快捷的监测设备对突发性水源实施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探讨
引 言
目前监测技术主要包括采样、测试和数据处理技术三个方面,其中测试技术最为基础,任务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并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主要监测技术内容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环境生物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和环境噪声监测等。
一、环境监测技术现状
环境监测是通过调查环境污染的状况,采样进行测试与分析,并据此做出综合评估。环境监测是对环境的质量进行综合检测、评价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环境执法与制定相关决策的重要的科学据。以前,环境监测仅限于对放射性物质的监测,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监测的范围逐渐扩大,包括对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等的监测。环境监测的一般流程是现场调查、布点、收集样品、处理与保存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之后,往往还需要进行评价,并写出相关的报告,为以后进行相关的工作提供合理的依据。
我国的环境监测起步相对比较晚,但如今也已初成规模,无论是环境监测能力、监测管理或是物质基础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就技术方面而言,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首先,环境监测技术已发展有生物监测、物理监测、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等多种监测技术的监测体系。其次,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除了加大对监测仪器的生产的投资规模外,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技术与水平也日益提高,如油份测定仪、电磁波监测仪器等。而目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仪器主要有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污染源和环境水质监测仪器与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等。此外,我国的环境监测也逐渐由操作间断性发展为自动连续性的监测系统,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二、 现代环境监侧技术及其应用
1、3S技术及其应用
(1)水环境监测。综合利用RS, GPS及常规监测技术,以GIS为信息处理平台,可实现对水域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水体富营养化、泥沙污染等进行。在水质遥感监测方面,近几年来,对构成水的质量的一些要素进行定量监测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步,这些要素包括浑浊度、总悬移质泥沙含量、pH值、总含氮量等等。
(2)大气污染监测
大气污染的遥感监测是避免常规的在典型区定点采样和在实验室分析污染物含量,避免常规大气监测评价用少量点定性评价大区域的环境质量的局限。主要是通过遥感手段根据遥感影像特征调查产生大气污染的污染源的分布、污染源周围的扩散条件、污染物的扩散影响范围,可以实时快速地监测和跟踪大气环境变化和污染动态,为处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便及时制汀处理方案,减少大气污染带来的灾害和损失。大气遥感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监测和大气污染物扩散规律的研究。主要的应用包括大气气溶胶监测、沙尘暴监测、臭氧层监测、有害气体监测和城市热岛效应的监测等。
(3)固体废物监测
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混合垃圾。根据光谱信息可以有效地确定固体废物及垃圾的状况、位置、面积和分布,采用GPS进行相应的空间定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不同时相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其发展趋势,实现对固体废弃物的动态监测和有效管理,优化固体废物堆放场所。
(4)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大气循环、水文生态过程、局地小气候、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正常发展和环境污染过程等,以及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指应用遥感数据,定期或不定期地监测同一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包括变化前后地类、范围、位置和面积等,目的是国家通过该项调查及时了解年度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实地变化、趋势,为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遥感监测作为一种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进行远距离观测,可以高效、全面、实时地了解大范围土地利用的发展变化,及时地掌握发展过程中具体细微的新变化信息,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和引导。
2、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生物大分子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与其他研究手段相比,生物大分子具有特异性、预警胜和广泛实用性等特点,可以在分子水平阐述分子适应等生态问题的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提供理沦依据。主要的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及其检测技术有核酸分子损伤检测技术、报告基因标记技术、DNA芯片技术、酶分子标记物检测、金属硫蛋白的检测、热休克蛋白的检测、抗氧化剂防御系统的检测等。
(2)PCR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PCR技术是在体外合成特异性DN段的方法,只要在试管内提供DNA体外复制所需的原料(DNA聚合酶、模板核酸、寡核昔酸引物、四种三磷酸脱氧核昔酸),其原理类似于生物体内DNA的复制。通过选择生物的一段特异性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再由凝胶电泳等DNA分析技术确定其种类及含量。PCR技术的特异性是由人工合成的引物DNA序定的,所谓引物是指与待扩增核酸片断两端互补的寡核昔酸(单链DNA)。近年来,依据PCR分析突变的相关技术进展很快,主要有:寡核普酸探针杂交,DNA直接测序,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变形梯度凝胶电泳等。
作为最现代的生物技术之一的PCR手段,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简便、特异性强的特点,有着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PCR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将在生命、环境等科学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3、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环境监测应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属于层次型的异构网络结构,最底层为部署在实际监测环境中的传感器节点。向_七层依次为传输网络、基站,最终连接到Internet。传感器节点由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组成。基站是能够和Internet相连的一台计算机(或卫星通信站),它将传感数据通过Interne泼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同时它还具有一个本地数据库副本以缓存最新的传感数据。监护人员(或用户)可以通过任意一台连入Internet的终端访问数据中心,或者向基站发出命令。
(2)PLC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简称PLC)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在结构上对耐热、防尘、防潮、抗震等都有精确考虑,在硬件上采用隔离、屏蔽、滤波、接地等抗干扰措施,非常适用于条件恶劣的户外及工业现场。对雨水的远程监测及控制对于农业生产及防洪抗旱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系统由PLG系列产品进行组建完成,通过对雨水河水的水位、流速、水质(如酸碱度)的测量实现远程监视。
篇10
关键词 监测仪器设备;期间核查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2-009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还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环境污染都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准确的评价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耳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测结果的准确与否与监测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密不可分,同时与监测仪器设备密切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是保证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合格状态首要前提。
1 期间核查的目的
期间核查是指在两次检定之间进行的核查,主要是为了保持对仪器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而进行的核查。其主要目的是核查仪器设备是否合格,是否能在合格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对仪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能的异常变化的情况采取的一种检测的措施,防止出现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仪器设备的情况。为了解仪器状态,减少由于仪器稳定性出现的变化从而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实验室工作人员为了及时的发现并且预防仪器不合格的情况,避免出现误用的情况,应该根据仪器的性能及其根据仪器的使用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的采取恰当的核查方法,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检测结果准确、有效,才能提供可靠性强的数据,才能为社会提供满意的服务。
2 期间核查的实施
在期间核查的实施过程中,各部门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专业技术科室技术负责人要对期间核查实施进行组织编制,另外也要对期间核查的具体的工作进行负责。质量监督员则要对期间核查计划要督促专业科室技术负责人完成,另外还要对在期间核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给予相应的技术协助,对有关记录的填写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质量管理科室的主要职责是对期间核查日常事物进行管理,要制定合理的期间核查计划,然后根据计划督促相关部门进行实施,另外,对于期间核查进行过程中专业技术科室人员需要的材料要给予及时的协助,对期间核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要求保质、准时的完成,另外还要对期间核查做好相应的记录,并进行归档保存。
为了保证期间核查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顺利的完成,因此要求期间核查要规范化、程序化的前提下,还要本着便于实施的原则,然后制定相应的期间核查计划。要有详细的期间核查计划,实施计划中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首先要核查仪器设备名称、对核查仪器的设备的型号及其规格也要进行核实、另外还有设备的测量范围、设备的出厂编号等进行核查,关于本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名称也应该核实记录;②期间核查的方法;③在进行核查的过程中关于核查的标准或者是核查的计量标准所涉及到的关于名称、测量范围及其型号规格等内容也要包含在实施计划中;④对核查测量的相关的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⑤实施技术中还应该包括核查过程中所进行的数据分析,并且要将数据详细的记录;⑥实施计划还应该包括期间核查的判定方法及其进行判定的结论。
3 期间核查的范围的确定
在实施期间核查的过程中,期间核查存在一定的范围,主要针对的是在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对于那些无法寻找到核查标准的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也是无法进行的。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对象主要包括备使用频率高的检测设、使用坏境很恶劣的检测设备、不够稳定的检测设备、容易漂移的检测设备、容易老化的检测设备,主要或者是重要的检测的设备以及经常携带到现场检验、校验的设备等。
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一般需要对以下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①各类气体采样器,包括以下的几种类型:大气采样器、烟气采样器等;②包括各种气体监测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SO2测定仪、O2测定仪、CO测定仪等;③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器、烟尘烟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④包括空气压力表、风速仪;⑤包括噪声监测仪、声级校准器;⑥包括分析天平;⑦包括水质自动监测仪;⑧还包括电化学仪器,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电导仪、溶解氧测定仪、pH计、离子计等。
4 期间核查的方法
对于期间核查的办法有很多,主要是以仪器间的比对、标准物质验证等精度核查为主要的方式进行。期间核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①在核查时,核查标准采用高一精度等级的计量标准进行;②实用包括各种标准样品、标准仪器等标准物质进行核查;③可以采用仪器附带设备核查;④采用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来进行期间核查;⑤使用不同监测方法进行比对来进行核查。主要包括以下的两个方面:首先是采用一些在线监测的仪器使用常规监测方法进行比对,其次是采用溶解氧仪采用碘量法进行比对。
5 对核查不合格的处理
在实施期间核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核查的仪器设备出现技术状态异常的情况,则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分析、然后找到相应的出错原因,在核查的过程中,可以更换核查方法,也可以相应的增加核查点,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将检定或者是校准做相应的调整,适当的提前。在核查过程中,对出现状态异常的仪器设备则立即停止使用。对由于该仪器缺陷导致检测数据错误的,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总之,仪器设备的准确性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期间核查是一项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是维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和标准物质保持校准状态的置信度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在实施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检测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度,要严格按照实施计划进行。
参考文献
[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侧.国家认监委国认实函(2006)141号.2006.
[2]李志财.检测机构如何进行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0(2):58-60.
[3]权金虎,李朝辉,关峻峰,高彦斌,韩维宇,任党培,黄华.环境辐射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践[A].全国第五届核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
[4]程晋庚,丁贤忠.关于加强三级站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