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范文

时间:2023-04-11 08:4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监测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监测技术

篇1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387-01

引言

我国的环境监测起步相对比较晚,但如今也已初成规模,无论是环境监测能力、监测管理或是物质基础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就技术方面而言,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首先,环境监测技术已发展有生物监测、物理监测、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等多种监测技术的监测体系。其次,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除了加大对监测仪器的生产的投资规模外,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技术与水平也日益提高,如油份测定仪、电磁波监测仪器等。而目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仪器主要有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污染源和环境水质监测仪器与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等。

一、关于环境治理要求

1.1 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

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才能使环境质量得以真实的反映,也才能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首先,制定合理的监测因子,依据不同污染物产生的有害物质浓度,选取出现频度高、危害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对象,力求以特征性指标取代综合性指标,使监测结果更科学、更真实;其次,强化连续、自动的监测形式,以准确、及时地对各种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和动态状况加以掌握;再次,重视毒理、生物学监测,使用毒理生物学来监测污染物对于人体的危害性及环境的污染,从而使有毒有害物质毒性能够客观的反映;最后,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评价,当获得了大量的可信环境监测数据之后,依据监测数据背景进行相关性研究,做出有预见性、综合性的分析评价,并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1.2 明确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标准化

要想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规范化中的支柱作用,首先应充分的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化学污染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辐射等物理因素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的监测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来实现,从而为环保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对现代环境监测、环境治理、采样制样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取其精华,对于存在缺陷的地方,积极进行改进。国家投入相应资金,完善环境监测与治理设备,缩小同发达国家间在环境监测、治理领域的差距,引用发达国家相应标准,作为标准的技术参照。

1.3 加强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首先,明确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重点,快速确定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及具体处理措施。待处理结束之后,查明原因,总结相应事故处置经验并分类建档,构建环境事故应急体系并经常开展应急演练。其次,采用多种预警和应急手段,使用应急检测车等仪器,采用标准的采样与分析方法,配备经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从而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环境事故处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预见性。

二、对环境监测与技术发展的分析

2.1 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此体系应包括环境监测学基础理论体系环境监测技术路线体系、技术规范体系、分析方法体系、质量评价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六个体系。环境监测学理论体系,界定概念和框架,揭示科学内涵和基础,指明研究对象和内容,阐明研究手段和方法等。环境监测技术路线体系,确定我国应急监测、近岸海域、地下水、电磁辐射、振动、光污染、热污染监测技术路线。

2.2 组建完善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

完善的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应包括环境各要素的监测业务网络(主要应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噪声、污染源、生态、固体废物、土壤、生物等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管理网络(应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网络)、监测信息网络(应包括数据报告、信息传输和在线监控网络系统)。

2.3 加强对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有机污染的来源、负荷、危害及影响情况不清,技术不配套,人员水平差、缺乏经验。我国即将颁布重点控制有害化学品79种类,累积100多种化合物,急需建立监测方法,开展污染调查与研究。

2.4 加强对突发污染事故预警监测系统的研究

环境监测担负着核污染、化学污染反恐和环境应急监测的职责。针对突发污染事故,如何事前预防、事中快速响应、事后风险评价监测,总体缺乏技术支持系统。

2.5 加强对室内污染物现场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室内污染监测面广量大,但监测方法大多不适合现场快速动态测定,且分析成本高,这是面临的新领域。加强11类空气和水质便携式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制,野外简易快速分析法以及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的研究。重点研制开发28类在线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线连续监测系统,研制浮标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机动车排气激光光谱连续自动分析系统和其他特征污染物在线连续自动分析系统。

2.6 加强重点区域环境污染现状的监测调查研究

开展全国重点污染源排污现状监测调查研究,确定占全国排污总量65%以上的重点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现状,筛选我国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录。开展环保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环境长期环境监测调查、环境安全性评价和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2.7 加强对生态监测的研究

我国生态监测刚起步,无实质性突破,没有一套成熟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遥感遥测系统、图像解析系统、评价技术指标等亦不成熟。我国十五、十一五要发射灾害与环境监测小型卫星星座系统,急需作好技术准备。

2.8 加强环境标准国际化的研究

当前,我国环境标准国际化面临困境,既不能有效采用国际标准,也不能有效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一般只停留在对国际标准征求意见上,缺乏将我国国家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投入,难以建立有利于我国的技术壁垒。

总结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环境决策的技术依据,其主要工作是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原因,说清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形成应急响应技术支撑,为我国环境履约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控对策。环境监测是通过调查环境污染的状况,采样进行测试与分析,并据此做出综合评估。环境监测是对环境的质量进行综合检测、评价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环境执法与制定相关决策的重要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燃.崔再斌.中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农业经济与科技,2012.

篇2

虽然我国的环境检测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环境监测基础地位不牢固,并不能得到认可尤其是工业企业的认可,管理模式不具有规范化,参与环境检测的人员不足,导致许多活动不能够同时进行。环境质量考核体制还不够完善。在我国,环境监测由政府管辖负责,由环保部门进行实施,但是由于体系的管理关系过于分散化,使得上报不够及时,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其次,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虽然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监测使用的方法跟不上其发展的趋势。环境监测所得的数据不具有普遍性和特征性,监测结果的精密性也不十分的满足需求。最后一点是环境监测的区域范围不够,目前只出现在一些较大的城市,整体水平还是很低的。而且监测工作不具有针对性,受外界条件干扰因素较大,所以说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够完善的,必须加以针对性的解决。结合具体实践,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性。

二环境监测问题的解决策略

环境污染包括许多方面,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的污染,这些污染正在破坏着我们生存的环境,所以说完善环境监测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他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

1加强环境监测人员队伍建设

环境监测技术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储备的人员,这些人员的素质将会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所以要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从而保证监测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监测技术人员一般包括收集资料的人员和研究整治人员。对于收集资料的人员来讲,他们应该进行实地的考察研究,所以针对于他们的培训,应当是保证监测内容的真实准确性,和遇到困难情况时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精神。第一手的资料对于后续的工作尤为重要。对于研究整治人员,应当培养他们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对各项指标熟记于心,研究所用到的技术也应当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使检验的结果具有权威性,才能提出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求研究人员要有不断钻研刻苦的精神,不断地探索研究,从而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2提高监测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的研究手段也应该随之不断地发展进步,对于一些特殊的手段更加应该熟练掌握,比如说现在的工业放射性污染十分严重,所以我们就应当掌握一种甚至多种解决放射性污染的检测方法;对于土壤当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污染,我们也应该具有先进的检测手段对这个问题及时的发现处理;另外导致空气污染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粉尘等这些会造成酸雨、雾霾等物质的含量,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检测措施,保证监测的结果能够及时准确的上传。我们要时刻谨记,监测技术与方法应该紧随时展的步伐,要保证多样性的解决方法和监测手段,从容面对各种环境问题的发生。

3仪器设备的配置

应与时俱进仪器设备是环境监测的主要条件,没有高科技的检测设备,即使我们有再优秀的人才,再多的检测技术也不可能实现环境的高效监督和治理,所以我们应当加强我们的硬件设施的配置工作。但是我们应当知道,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也就意味着要有现金的高额支出,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我们的国家要对环境治理问题足够的关心,要对治理好环境问题有足够的决心。我们应当知道好的仪器设备不仅可以使数据更加精准而且还能应用于人力所不能及的地方,比如在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地区,人工的勘测费时费力还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更为重要是这种恶劣的环境还极有可能对监测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以说应用仪器设备是保护监测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监测水平的一举两得的方法。

4建立环境监测的健全的法律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和认可性较差,许多企业并不会加以重视,所以我们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利用法律的手段和方法,对相关企业和个人进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平稳进行,才能使环境改善有保证。使得更多的人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从思想上、行为上保护环境,才能根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三结束语

篇3

1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案来解决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切实的加强环境监测工作至关重要,而科学有效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依托于先进的监测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各个环境保护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环境监测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相应的管理体系。环境监测手段,由原来的单一分析手段,进一步的开发出包括物理监测、生物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等多种监测手段联合使用的多技术手段,由此弥补了单一测量手段的局限性弊端。同时,环境监测也由原来的间断性监测逐步发展为现在的全自动化监测,可以监测的污染因子也由原来的几十种增加到现在的百余种。但是,通过调研前人的研究工作我们发现,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依旧很不完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给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重阻碍。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环境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对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2新时期关于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意见和建议

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是环境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量。为了能够进一步做好环境管理工作,人们需要大量的环境监测技术做支持。我们希望能够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的了解环境的变化,并能够针对环境的变化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使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能够使环境管理的水平全面有效的提高。目前,环境监测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统筹考虑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情况,抓住问题存在的核心,切实有效的解决好当前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2.1构建健全的环境监测技术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目前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环境监测管理技术体系,并构建规范化的技术使用和配置计划。首先,要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管理;其次,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环境监测工作必须选择正确合适的分析技术,并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当的分析技术标准,这不仅是提高监测技术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监测结果科学准确的重要保障。

2.2加强环境监测技术设备的管理

环境监测部门应该不断的加强技术设备的管理工作。首先,要认真制定技术设备的管理规划,实现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及规范化,应尽量避免出现技术设备闲置、监测资源浪费的现象。其次,为了能有效加强设备的使用效率,应经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技术设备进行维护与评价,从而提高环境监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数据误差而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使其能为环境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帮助。

2.3加强环境监测专业的人才培养

要意识到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将人才培养工作与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要积极组织培训工作,加强技术人员之间的经验技术交流和总结,帮助技术人员准确掌握各种监测技术设备的使用。另外,由于部分大型监测设备操作水平要求很高,为了保障监测工作的正常与稳定开展,应该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负责。

3结论

篇4

关键词:生物监测技术;环境监测;优点;应用;发展趋势

前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工业的发展及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使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环境问题也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的保护成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的课题。针对于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可以采用先进的监测手段来对其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全面反映,从而根据环境污染程度进行分析,以便于采取切实可行的治污措施。

1 生物监测的原理分析

在生物监测技术中,主要依托于生物学理论和生态系统理念,由于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而且生物与环境之间发生了密切的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在环境受到污染时,则会迅速地进入到生物体内,发生蓄积和迁移等现象,严重影响生物在生物系统中的生长、发育、分布、生理和生化等指标。生物监测技术就是利用生物对污染反应来量化和分体环境的污染程度,从而实现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监测。

2 生物监测所具有的优点

2.1 连续性、持久性强

在对环境监测过程中,传统监测手段多为定期采样,并通过对所采样品进行分析来量化环境污染的程度,但这种定期采样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即时性和片段性特点。而利用生物监测手段来对环境进行监测时,能够时刻监测环境中的细节,而且对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信息进行随时采集,能够全方位反映自然环境中发生的污染。生物监测不仅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而且持续性非常明显。

2.2 破坏性弱

利用生物监测技术来对环境进行监测过程中,其数据多来自于植物枝叶、树皮、动物的排泄物及毛发等,不会对生态环境系统中的生物个体带来破坏。可以说利用生物监测环境其信息来源、使用对象及最终目的都是生物本身。

2.3 反应灵敏

利用传统的理化监测手段无法科学的发现和甄别长期污染物,但利用生物监测来寻找污染物则更具便捷性。而且通过分析生物富集和生物积累等效应,有利于更好的提高生物的灵敏性,对寻找污染物的速度和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3 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3.1 生物监测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

在生态系统中,由于植物根系固定,同时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二者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这也使植物受到污染物的污染程度较大,特别是来自于大气的污染,更会对植物带来较大的影响。将生物监测技术在大气监测中进行灵活应用,能够更准确的实现对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并对大气环境污染程度进行确定。当前生物监测技术通常用于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和大气中氟化物的含量,主要是针对不同植物的特性来对大气中有害物质进行监测,从而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

3.2 生物监测在土壤监测中的应用

一旦土壤出现污染,则会对微生物、地下水及地表植物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利用生物监测技术对土壤监测过程中,所采用的生物监测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植物监测。对于污染区域内的植物进行观察,针对被污染植物的习性和发育情况的变化、叶片表面情况、光合作用及新陈代谢等进行观察,从而来确保土壤污染的程度。

(2)动物监测。在对土壤采用生物监测技术进行监测过程中,由于蚯蚓长期的生活在土壤中,因此对于选取区域内的监测对象可以选择土壤中生存的蚯蚓。土壤作为蚯蚓的生存环境,一旦土壤中各元素发生变化,蚯蚓能够立刻察觉到,特别是对于土壤中的一些异常物质及有害元素,蚯蚓更具敏感性。另外,蚯蚓体内镉的含量与土壤中的镉的含量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也使土壤监测中蚯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微生物监测。这种监测手段指的是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进而推断出土壤中污染程度的强弱。土壤污染物中,人的排泄物和污水是最主要的两类,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结构与数量的变化进行分离统计,能够对土壤污染程度有直观和全面的认识。

3.3 生物监测在水体监测中的应用

(1)微型生物群落监测。微型生物群落是水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并且对水体的情况有着非常敏感的反应。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多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块进行微型生物的群落监测,这种方法在对水体污染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具有更加准确、经济和快捷的优点。

(2)指示生物。指示生物的选取需要考虑生活习性是否规范、活动地点是否固定、生物周期是否虺さ任侍猓如果这些要求均能满足,这类生物即可作为良好的指示生物,并对水体的污染情况做出全面反映。常见的指示生物有鱼类、底栖类、贝类等等。

4 生物监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生物监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监测方法和手段,依据生物过程及对生物理化功能的分析和阐述来完成监测任务,其以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作为生物监测技术的重要核心所在,将其在当前环境监测中进行有效应用,充分的发挥出生物技术的重要优势,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到现代化科技的重要性。但在当前生物监测过程中,现代技术的水平还无法完全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在生物监测技术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关注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提高生物监测技术的水平。

其一,在生物监测技术应用过程中,未来要重视指示生物的选择,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加大对指示生物的研究和分析,确保所选择的指示生物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能够更全面、更充分地将环境污染情况反映出来,进一步提高生物监测结果的精确性。

其二,在生物监测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以生命科学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未来要加大对生物科学的研究力度,以此来进一步对生物的相关生理特征进行了解,从而为选择指示生物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为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三,通常情况下所选择指示生物容易受到土壤、水资源、季节特征和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监测过程中要提高其对比性,规范监测方式和手段,提高其标准化程度,更好的发挥出生物监测技术的优势。

5 结束语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生物监测技术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由于生物监测技术具有传统监测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也使其在环境监测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在提升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川.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4):59.

篇5

[关键词]生物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 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Y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229-01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保工作的基础,监测的目的是将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进而根据这些表象制定相应的管治方法,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一、生物监测技术的原理及其重要性

生物学和生态系统是生物监测技术的理论基础,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约束和依赖,时刻都将能量和物质不断交换,当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受到污染时,环境中的污染物也会在生物的体内进行积累和转移,从而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各项指标也产生差异性的变化。

环境工作的开展基础就是环境监测环节,随着近几年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如何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和提高监测的准确性成为了我国环保部门主要研究的问题。生物监测技术能够将环境的污染情况和污染物真实地反映出来,且生物技术的操作也较为简单方便,所以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生物监测技术对于环境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环境的一大组成部分就是生物,生物的生长状态和生理表现可以反映出所处环境的变化,提高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时效性;其二,生物监测技术所选取的指示生物可以就地取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提高了环境监测工作的经济性;其三,生物监测技术能够帮助监测人员了解到环境变化的规律,因为生物监测工作实现了对环境情况的长期监测,能够为监测人员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际数据。

二、生物监测技术应用与环境监测工作的实例

(一)监测土壤中的污染物

生物监测技术在监测土壤污染工作中的的监测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监测,动物监测法中选择动物的环节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一般情况下都会将蚯蚓选作为监测对象,因为蚯蚓对于土壤有较强的敏感性,对于土壤的有害元素和农药残留有较为敏感的感知。同时,土壤中镉元素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蚯蚓体内的镉含量反映出来,所以在使用动物监测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时应当选用蚯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蚯蚓的表象体征等方面的研究来了解土壤中微量元素和农药的含量,实现对土壤中污染物的监测。

通过对被污染的土壤区域内的植物进行监测和研究来对土壤的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定的监测方法就是植物监测法,通常情况下,植物所生长区域的土壤出现被污染的情况后,植物的生理代谢等方面就会产生异常情况,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比如植物枯萎、死亡和叶片出现伤斑等都是所处土壤被污染的情况表现。

通过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的来实现对土壤污染的监测的方法就是微生物监测法,经过大量研究,可以发现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工业的废水、污水及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这些污染物会对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造成影响,这些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霉菌和放线菌,所以可以将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并通过对其数量和结构的判断和分析来了解土壤的污染状况,实现对土壤中污染物的监测。

(二)监测水资源中的水体污染物

利用生物监测技术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主要有两种监测方法,分别是微生物群落监测法和指示生物法,在应用不同的监测方法时,其需要注意的环节也各不相同。

微生物群落监测法是通过对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监测实现对水体污染情况的监测,水体中的一大组成部分就是微生物群落,其能够对水体的污染做出敏感的反映。使用率较高的监测方式便是聚氨酯泡沫法,就是在需要监测的水域中放入聚氨酯泡沫块,以此来进行微型生物的收集工作,此种监测方法的特点就是成本低,且其监测效果和结果都较为贴近实际情况,因此此种方法也可应用于监测工业废水和污水的工作当中。

经典的水体监测方法就是指示生物法,所选用的监测生物的特点是活动地点固定并且生命周期较长,这种特点的生物能够将水体的污染情况充分反映出来,通常情况下,应用率较高的的动物是鱼类、底栖动物及浮游生物,其中无脊椎类动物拥有最高的应用率。若水体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则可以选用小颤藻和蚊幼虫以及颤蚯类生物作为监测方法中的指示生物。

(三)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

植物的生长状况可以将大气的污染情况反映出来,因为植物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存在着较为敏感的感知,并且由于植物的生长位置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因此其监测工作的难度也大大降低。通常情况下,会选用以下植物进行监测来完成对大气中污染物的监测工作。最初,要进行二氧化硫的监测,一般选用苔藓、水杉、地衣和落叶松等植物进行监测,这几种植物在受到二氧化硫气体的污染后,其维管束和叶片的边缘就会出黄色或红棕色的伤斑,其伤斑的状态一般为块状;然后进行氟化物的监测,一般选用郁金香、梅、金线草、大蒜和葡苔藓等植物进行监测,当大气中含有氟化物的污染源时,上述植物的就会出现尖形的叶片,且其叶片上会分布一些红褐色和浅褐色的伤斑;最后在进行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监测,一般选用向日葵、番茄、柑橘、烟草和秋海棠进行监测,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这些植物则会出现不规则的叶脉,且其叶脉上会出现伤斑,伤斑的颜色多为棕色和黄褐色,有时也会出现白色的伤斑。通过对以上这些植物的监测,可以间接地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氟化物和二氧化氯的存在与否进行测定,从而判定大气的污染情况。

三、生物监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生物监测技术是阐述生物过程及分析其理化功能的监测方法和手段,其技术核心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这是一种近几年才新兴的监测技术,也是人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对知识和技术总结而出的成果。将生物监测技术应用于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当中,让人们真正认识了在现代化的科技社会中生物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但是当前的技术水平仍然不能将生物监测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在生物监测技术的未来当中应当着重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在应用生物监测技术时其指示生物的选择,应对指示生物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和分析,选择出极具敏感性并且能将环境污染情况充分反映出来的生物,全面提升生物监测的结果准确性和精确性。其二,生物监测技术的主要支持理论就是生命科学,所以只有加强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力度,充分了解生物的相关生理特征,为选择指示生物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才能使生物监测技术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发展。其三,一般情况下,我们所选择的指示生物都较容易受到土壤、水资源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容易被季节特性和病虫害等因素影响,所以在进行监测时要将其对比性提高,使监测方式和手段更加标准化,充分发挥生物监测技术的实际价值和社会意义。

结语

生物监测技术在我国各领域内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愈发的被人们所重视,并且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应当继续加强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进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潘玲武.水污染生物监测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03).

[2] 于春来,卢振兰,王洪平,李明明,寇世伟.生物监测及其在线监测在水环境污染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1(Z1).

[3] 胡旭刚.论水污染生物监测和检测方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05).

[4] 杨培莎,朱艳华.水质生物监测方法及应用展望[J].北方环境,2010(02).

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微生物检测;环境污染;生物技术

1 引言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人类社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工业发展速度、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还是人口增长速度,都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环境污染与能源问题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全球各国都加强了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方面的工作,微生物对环境污染或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检测,能有效的通过微生物信息掌握环境状况,从生物学角度监测和评估环境质量,并且还能反映出环境污染的历史情况,能有效弥补物理、化学检测的不足,在环境监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 常用微生物检测技术

目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有显微技术、染色技术、分离纯化技术、微生物鉴定技术、细菌诊断技术、聚合酶技术等几大类。

2.1 显微技术

显微技术是微生物检测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包括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多种设备,在不同的检测需求中所运用的检测设备并不相同。显微技术是微生物检测中最为简便,操作最为容易的检测技术之一,但检测结果准确度和检测控制较差,直接观测的结果有可能会产生极大的误差。

2.2 染色技术

染色技术则是对微生物细胞进行染色后,对微生物进行观察检测的一种技术,不过由于染色后微生物标准基本是死的,其形态和结构会在染色过程中发生一定变化,无法切实反应出活细胞的真实情况,因此通常只作为辅助检测手段。在实际操作中,整个流程也较为繁琐,染色、脱色都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将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3 分离纯化技术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通常是杂居混生的,在微生物检测中需要对混生微生物群体进行分离纯化,以对纯微生物进行检测的技术,分离纯化技术常用于菌种鉴定中,分离纯化技术是微生物检测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基础。

2.4 其它技术

在微生物常规检测中,通常对微生物进行形态结构、培养特性方面的观察,再利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物,以鉴别一些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以更好的进行微生物分类鉴定。近年来,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运用方法较为广泛,如运用细菌总数和粪便污染指示菌监测水质,运用发光细菌检测环境有毒物质,运用水中藻类生长量监测水质或物质霉性等等,这些方法都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操作手段和检验标准,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3 环境监测中常用微生物检测技术

3.1 微生物群落监测

微生物群落监测是一种较为经济、快速、有效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废水、土壤、空气监测中。如重金属、农业、石油、化工、冶炼、食品加工、制药、绵纺、化肥、生活污水等方面,即大量运用了微生物群落监测技术。由于环境污染物的含量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会随着其它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且变化,因此对一定区域内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监测,能更好的将一定时间范围内环境污染的变化情况、环境污染历史情况更好的描述出来。目前,急需运用现代微生物群落监测技术,对微生物群落的群落生态、个体生态进行监测,对微生物进行毒性测定、致突变测定,对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等等。

3.2 环境污染细菌学监测

环境污染对硅藻生物、丛生植物等生物的影响较为明显,对细菌等异养生物的影响不太生长感。不过环境污染依然会对细菌等异养生物造成巨大的影响,在环境监测中进行细菌学监测,也能获得丰富的数据。在实际环境监测中,通常会利用检验细菌总数的方法,来间接判断环境污染程度,为水污染、土壤污染提供细菌学指标,如通过检验总大肠菌群、烘大肠菌群、粪链球菌、肠道病毒等,能有效判断出水的卫生学质量。虽然空气并非是菌群生长繁殖的天然环境,不存在固定的菌落群,但随着土壤、水、人体等进入空气中,依然可以对空气中的菌落群进行检测以获得环境污染的监测数据。在空气污染监测中,也可以通过对细菌的分布、生长状况、变异特性、生理生化指标、细菌群落系统变化等来研究空气污染情况,测定空气中的污染物毒性。包括如敏感菌群的消失、抗性强菌群的保留和发展、菌群个体的发育状况、菌群适应性的变化、菌群生化反应等等。

3.3 微生物毒理学监测及其它检测技术

环境污染物除了对人体、动植物造成影响外,对微生物也会造成影响,通过监测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进行污染物毒理性质、作用机理、损坏现象等检测,用以探明环境污染物对微生物造成的影响,把握环境中污染物各项指标情况,为环境监测提供早期敏感性指标,判断环境状况和寻求治理路径。此外,还有其它一些近两年得到迅速发展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如生物传感器技术、PCR技术、酶免疫技术、核酸探针技术等。生物传感器技术利用微生物传感器,如甲烷生物传感器、氨生物传感器、菌浓度检测器等对环境进行自动、连续检测,能准确及时的获取环境污染信息,具有极高的时效性和灵敏度。PCR技术利用微生物异性DN段,对微生物进行序列分析、基因克隆等获取环境污染信息。

4 微生物检测技术和化学、物理分析法的对比

传统的化学、物理检测方法大多集中针对环境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含量、分布状态等进行检测,所需仪器和设备通常较为复杂,并且部分检测方法存在缺陷,如重量法在环境污染物浓度较低时会产生较大误差,容量法虽然操作方法但灵敏度不高,光学分析法多适用于水和液体试样的分析,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方法存在不少不足和缺陷,无法较全面的把握环境污染数据。微生物检测技术针对微生物对环境污染或环境变化的反应进行监测,所需仪器设备相对物理、化学检测更易操作,且样本受污染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靠性、稳定性、实时性,并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环境的监测之中,从生物学的角度反应出环境污染的情况和历史背景,获取丰富的数据。

参考文献

[1]陈超敏,陈继道.浅谈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6).

篇7

流域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系统的业务和数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能使应用快速实现新的业务需求,需要让应用和数据具备一种敏捷的适应变化能力,从而迅速实现关键业务服务。通过SOA平台可以灵活的控制以Web服务为核心的业务逻辑,实现高效的业务组合和数据格式转换,在短时间内实现各种流域水环境信息集成的新型业务,更好地实现流域水环境信息共享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SOA架构是建立在一整套开放的标准和技术上的,开放的标准能够从技术底层上保证在不同平台上能相互兼容、互联互通,不再是封闭的私有应用系统。基于标准的开放的系统不会随着架构变化而被淘汰,因此有效延长了系统的应用服务生命周期。SOA架构具有数据服务层提供的统一数据访问功能,可以集成众多涉水监管部门应用底层的大量异构的孤立数据源。这种松散耦合的数据访问模式有效的避免了在数据库升级、业务流程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对应用程序的直接影响,增强了数据的适应能力。SOA架构带来的高效整合效率,有效缩短实施的时间。不同于传统的应用集成方式采用基于专业系统的适配器和基于特殊平台的消息总线集成方式,Web服务是一种应用访问的标准接口,所以无论流域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系统的应用运行于何种平台,应用都可以通过它实现与其它应用的相互访问。所以一旦使用Web服务定义好流域水环境的应用业务访问标准,它就可以被集成到整个信息架构中。最终实现了业务功能被广泛复用,从而更高效地实现了流域水环境信息的不同应用整合。

2数据传输网络构建技术

通信传输网络是数据采集交换传输的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已具备建立起具有相当规模的光纤通信网和数字微波通信网的技术基础。本项目借助于数据传输网络的构建技术,建立国家-省-市-县等4级水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网络,运行各级各环保部门的业务系统,传输各级业务数据,需满足数据传输稳定、安全、高效、互不干扰等需求。

2.1基于VPN的数据传输网络构建技术

以公众网为基础的VPN系统构建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能有效解决当前水环境监测信息资源集成、共享与传输问题,并且大大提高水环境监测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VPN(VirtalPrivateNet-work)是虚拟专用网络的简称。VPN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封包和加密传输,在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上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从而实现在公网上传输私用数据。在VPN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利用某种公众网的物理链路来实现。

2.2基于SDH的数据传输网络构建技术

研究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网络构建技术,在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纵向环保传输专网建成后,建立基于SDH的国家-省-市-县等4级水环境数据传输网络。SDH(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它可实现网络有效管理、实时业务监控、动态网络维护、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通等多项功能,能大大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及维护费用、实现灵活可靠和高效的网络运行与维护,因此是当今世界信息领域在传输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的热点。将SDH对实时业务的有效承载和网络二层甚至三层技术所具有的数据业务处理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传送节点对多类型业务的综合承载能力。为满足客户层对以太网业务性能日益增长的要求,当前新的研究重点己集中在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和弹性分组环(RPR)等技术内嵌入MSTP中,并和已有技术有效配合,共同提高以太网的业务性能及其组网应用能力。

3基于CA的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安全管理技术

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重要性;技术;问题;解决措施;发展趋势

一、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重要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当中,作为工业大国,我国的各类生产也就随之不断地增加,而现阶段由于一些生产企业只注重其生产效益,却忽略了环境保护这一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环境质量普遍下滑,在这一形势下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进行全面的环境保护势在必行,它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人与生态之间和谐相处发展的重要体现,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1.环保产业逐渐趋于规范化

就我国环保工作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环保工作还没有严格地形成一个规范化的产业链,其只是由各级环保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可以说是符合了时代需求,促使环保产业逐渐趋于规范化。硬件设施相关配备是建设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基础,而培养专业人才是保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平稳运行的重点与关键。此外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可以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为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符合我国环境安全的政治要求

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环境尚未达到一个安全的状态,环境污染、外来物种侵入及生态破坏等现象还在不断影响环境安全。目前我国环境安全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及环境监测预警力度不够等,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满足了我国环境安全的政治要求,可以对我国各区域的环境质量及治理状况进行实时监测预警,能够及时发现我国各区域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环境安全。

3.满足环境管理的迫切需求

由于环境保护覆盖面积较大,涉及到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一特点给环境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仅仅依靠人为力量是无法实现环境的全面保护,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能够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管理,通过监测预警的方式及时发现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从而有针对性采取环境管理措施。

二、我国现阶段主要环境监测技术

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

现阶段对于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一般是借助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开展,系统主要由环境监测分站、数据资料处理中心、质量保证实验室以及系统支持实验室四部分组成。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指标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以及一氧化碳等内容。

2.固体废弃物监测技术

固体废弃物主要是通过对固体废弃物样品的采集和监测,对于固态、半固态以及液态废弃物的危险特性进行鉴别。对于固体废弃物的监测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反应性、易燃性、腐蚀性检测、浸出毒性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浸出毒性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毒性物质含量鉴别以及急性毒性鉴别项目检测等几部分内容组成。

3.物理检测技术

物理检测技术主要是指针对生态环境中的放射性活度、放射性物质、核设施水质、电磁辐射防护等内容进行的监测技术。通过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利用特殊的采样与测量技术,对各种监测项目指标进行全面的监测管理。

4.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主要是针对入海河流和直排污染源等内容进行的检测控制管理,通过对陆为直排入海的污染物浓度、污水流量、污水排放时间、污水入海量、污染物入海总量等技术指标进行采样与分析,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防止陆源污染物损害海洋环境。

5.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主要是针对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生态环境的趋势进行监测评价,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指标主要有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环境质量指数、林地情况、草地情况、河流湖泊情况、土地侵蚀情况以及水资源量等一系列的指标进行监测管理。

三、环境监测中常遇问题

1.环境监测数据缺乏代表性和针对性

造成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现场调查不够认真仔细,采样方法缺乏针对性。举个例子,在进行采集工业废水样品时,工作人员一般只会在某一天随机抽样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这样的采集方法是不能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样本。其次,在大气、地表水等常规监测中也存在着采集样品频率不足够,采样点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由于环境监测数据关系到之后的数据分析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数据在未来的应用,所以作者认为这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环境监测网络尚未完善

在组成人们生活环境的水质、渔业、交通以及环保等各种因素中,都有其各自的监测网络。但由于我国的环境监测网络如今还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工作,不成体系,所以当监测网络通过监测得到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时,无法与其他地区的监测网络进行数据共享,从而导致监测数据的浪费和缺乏代表性。

四、如何解决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提高样品的质量

在进行采样工作前,要对当地的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制定适宜的采样方案,到达现场后,要针对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采样,才能够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对于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适当地增加采样的频率,频率太低无法体现出环境的主要问题,频率太高又会浪费测量技术的资源。

2.加强样品分析管理

在技术方面能够确保样品分析的质量的话,就能够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工作。所以,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样品分析的质量。(1)根据区域的特点选择使用且标准的监测分析方法,保证了最后得出的监测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代表性;(2)对于污染程度不同的污染源,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浓度较大的污染物应选择准确度较高的监测方法,而浓度较低的污染物则可以选择其他的仪器法;(3)在使用仪器和计量器具时要注意认真仔细地使用和维护,还需要把仪器送到有关部门进行年检,确保仪器设备在年检范围内,确保测量仪器的精确度,以免加大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这样才能够全方位强化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3.加强监测网络建设

加强对环境监测网络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化,同时还可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另外,完善各地区监测数据的整体性有利于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利用价值。

五、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及总结

1.环境监测技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环境监测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仪器向高质量、多功能、高度集成化以及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先进的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例如,痕量以及超痕量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用不断普及,通过利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可以检测0.1PPb的痕量元素,对于浓度低但是危害性大的污染源,例如重金属等可以进行准确的评价分析。

2.环境监测分析朝着项目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在环境监测分析报告上,将逐步朝着由基本的环境质量报告、环境污染源报告以及专项监测报告组成的环境报告体系发展。在环境监测分析报告上形成重点以大气、水质、土壤以及生态环境为主的分析评价体系,而且更加侧重于环境分析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通过形成系统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强化对于检测项目的整体控制管理,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

3.环境监测技术覆盖内容进一步拓展

随着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范围不断拓展,环境监测技术逐步朝着监督性检测、污染源监测、自动检测以及比对监测方向发展。在水生物的检测上,重点开展生物毒理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监测,做好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水华的监测分析。同时借助于卫星遥感信息的生态监测,深化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分析,形成系统的生态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由较窄领域朝着全方位多体系的监测方向发展,并由传统的地面环境监测向着遥感环境监测方向发展。

篇9

关键词:GPS技术、环境监测、应用、未来展望

一、GPS技术构成原理的概述

全球定位系统就是GPS,GPS技术是现在科学技术的产物,它是一种利用新型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解决大地测量和信息空间定位问题的空间技术。GPS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空间的卫星系统、地面的监控机构以及分散的接收机用户等。现在对于生态环境的监测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环境监测中主要被应用于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价。

GP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鉴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对于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应该逐步加深,环境监测本身作为一项保护环境的基本手段,应该广泛被应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生态建设的技术保证和支持体系。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对地面的现场调研、中低空的航空照片以及大气外层空间的卫星资料剖析进行环境监测工作。但是由于环境本身具有很多不可抗拒的复杂性,具有不同地地域性等特点。我国现今针对环境监测所采用的监测仪器设备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图像系统等。实现环境监测网络信息化,必定将成为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于针对GP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方法综合有以下几种:

(1)城镇中环境监测的应用

在城镇中环境监测是从城镇规划和城镇污染物排放监测等方面开展工作的。城镇规划监控,GPS技术主要是对城镇的环境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的,从中得到可以科学利用的数据依据。城镇环境状态的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运用GPS技术可以有效的针对城镇环境动态全天候的进行监控分析。

(2)工农业中环境监测的应用

GPS技术在工农业中环境监测的应用,可以从项目拟建土地的适宜性、生产潜力和持续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监测。除了对土地的表观性能进行实地定位监测外,还需要对于土地以往的地质状况与现监测的地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准确判别土地土质的变化情况。

(3)林业中环境监测的应用

GPS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林业的防治工作中,对于森林资源荒漠化、森林火灾预防等等都可以做到有效的监控。利用GPS技术对森林原有的地理要素进行采集和分析处理,综合数据构建完善的数据库,便于林业环境监测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各方面的预防控制工作。

(4)草原及荒漠治理中环境监测的应用

草原及荒漠环境监测的工作内容是复杂且具有多层次的,同林业环境监测一样,需要建立起一个专门的数据库根基,才能够在平常的环境控制中及时准确地做出调整。我国目前针对草原及荒漠的环境监测主要从宏观航天遥感监测和地面地位监测两方面抓起。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两方面同时实施工作,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并相互验证,这样一来对于环境监测的全面性、准确性都有了很好的保障。

GP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的意义及未来展望

3.1 利用GPS技术监测环境发展趋势的意义

(1)GPS技术为环境保护监督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环境监理中的监督检查工作是对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转情况及排污允许执行量等情况进行控制监察。GPS技术可以通过对污染源及排放污染物进行监测,综合采样分析的办法对环境污染发展状况进行了解,环境保护监督部门可以依据应用GPS技术得到的数据,对症下药制定措施方案,宏观调控。

(2)GPS技术为环境保护执法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GPS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对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的技术支持和促进作用尤为突出。

其中应用GPS技术进行环境监测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调查、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以及调解环境污染纠纷等情况可行有效。

(3)GPS技术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其中的一项内容是排污收费工作。环境监测应用到GPS技术可以通过对环境污染单位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进行定期定量的监督、检查、采样分析等监测活动,得出准确、有力的数据依据,使得排污收费工作真正意义上成为环境保护管理有效、经济的管理手段。

3.2 环境监测对于GPS技术应用的未来展望

虽然环境监测已成为未来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必然,但是在我国毕竟才是一项新型任务。未来生态环境的演化趋势、变化特性及存在问题的监测研究将会更为广泛的应用到GPS技术,相比以往的环境监测多侧重于定性描述灾害、污染等方面,未来GPS技术将会针对环境监测建立起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环境动态监测模型,运用定量分析表述。GPS技术的应用将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创新开启一个新纪元。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GPS技术的原理、应用的分析和探讨,GP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将在未来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我们应该精益求精,加强完善GPS技术,力求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环境监测新型技术发展趋势

新型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为此环境保护与管理部门,根据环境监测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监测工作未来发展前景,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开展了全面的监测新型技术发展研究。这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监测技术、监测辅助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研究,三个主要内容。其研究的开展,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稳步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支持。

1 推进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环境监测体系中,新型技术的采用有效的促进了监测工作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促进监测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了以下三点。

(一)新型环境问题的出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类新型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如新型污染物、污染方式的出现,都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监测技术已经不再适应环境实际情况。为此环境监测部门只有在监测工作中,不断发展新型监测技术研究工作,以适应新型环境问题发展影响,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二)信息化技术的整体发展

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出现,是当今社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如计算机技术的广泛采用,极大的提高了当今社会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在环境监测体系中,信息化技术设备的采用也起到了促进监测质量提升的作用。如在空气质量监测中,计算机系统可以将监测到的空气数据进行高质量的数据分析、对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空气质量报告,保证监测工作高效、高质量完成。

(三)监测质量要求的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当今社会群体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监测部门只有不断完善与发展监测技术水平,才能达到社会对监测质量要求。如污染监测过程中,社会群体不仅需要监测数据的更加细化与具体,同时需要对污染进行预测。这就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新型污染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以上三个原因的支持下,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网络化、信息化、集中化特点。如在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中,其监测信息网络的出现,保证了空气环境监测的有效开展。其实际监测网络建设如图所示。

图一:空气监测网络系统图

2 环境监测实践主要新型技术研究

新型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在实践工作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内容。

(一)新型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工作核心工作就是对监测区域内的空气、土壤、水源等自然环境进行有效检测,对于发现的环境问题及时发现、预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型监测技术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检测数据采集技术。自动化的数据采集技术发展,有效的提高了监测技术的整体发展。在环境监测技术中,数据化的采集技术不仅提高了样板采集质量与效率,同时有效的降低了采集的人力与物力成本。如在空气数据采集中,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联网管理系统的采用,有效的提高了空气监测效率与质量。二是监测定位系统。环境监测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有效定位也是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随着GPS、北斗等卫星定位系统的广泛采用,环境监测定位的准确率得到了极大提升。特别是部分监测设备中预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在监测过程中进行实时定位,极大的提高了监测定位质量。三是监测设备技术。监测设备技术质量的提升,是新型监测技术应用的基础。在当前的监测设备技术发展中,呈现出了微型化、数据化以及稳定化特点。微型化主要是指监测设备的体积与质量逐步缩小,减少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数据化主要指监测设备采用数据模式开展采集、信息传输等工作,进而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稳定化主要指监测设备运行稳定性提高,进而保障监测工作持续完成。

(二)新型监测辅助技术

监测辅助技术主要指对监测数据进行辅助分析、处理、预警等工作的相关技术内容。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这一技术工作的核心在于监测数据处理系统技术发展中。在实际的监测系统运行中,数据处理主要由计算机系统完成。新型的监测数据处理技术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云数据技术。云数据技术是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下产生的,其具有较大的储存与处理功能。环境监测数据通过云数据库、云处理计算等存储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监测数据分析质量,进而实现数字化环境监测要求。二是立体化环境监测系统的建立。在计算机三维技术与定位技术支持下,环境监测部门可以完成监测区域内的三维立体图,实现对监测区域的直观性观察。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三维立体图可以为监测数据分析、环境问题原因分析等多项工作提供直观性帮助,进而提高监测数据分析质量。

(三)新型支持技术

支持技术主要指为监测技术与辅助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保障监测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内容。在当前的环境监测过程中,新型的支持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计算机系统技术。新型计算机技术硬件与软件技术发展,有效的促进了监测系统自动化、数据化与微型化发展。计算机系统运算速度的提升,对于监测数据分析效率提高也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二是网络技术应用。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监测技术发展起到了基础支持作用。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支持下,监测系统的数量、信息传输质量与效率都得到了极大提升,进而保证了监测工作网络化的形成。

3 结束语

在我国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中,新型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环保与环境建设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环境技术研究者,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结合环境问题以及社会群体需求发展,开展了新型监测技术、辅助监测技术以及支持技术创新研究,为环境监测质量的整体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