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商务范文

时间:2023-03-26 12:1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联商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银联商务

篇1

所谓“术业有专攻”,处于转型期的银行正逐步把ATM运营维护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社会化公司。

事实上,传统ATM运维服务“触网”破局,早已有企业先行先试。作为最早向银行提供ATM终端外包服务的公司之一,银联商务率先运用互联网化手段对传统ATM运维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在日趋白热化的行业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互联网化运维助力服务效率提升

银联商务总结多年服务经验,自行建设了“多位一体”的“ATM运维管理系统”,涵盖现金加钞管理、现金清分、故障处理及风险监控等与ATM专业化服务相关的全业务种类解决方案。

以现金加钞环节为例,银行可以使用认证证书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登录“ATM运维管理系统”,进行加钞计划上传、钞箱轨迹监控、加钞明细下载等操作,实现对ATM加钞业务的全流程跟踪和管理。这种互联网化的运维方式,直接推动了ATM专业化服务由传统手工处理向“管理、控制、跟踪”的闭环式、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升级,最终实现从低效、低附加值的繁琐业务流程向高效、高附加值转型。

多地布局的现金清分中心,使ATM终端互联网化运维更接地气,服务更高效。目前银联商务已在上海、天津、郑州、长春、重庆、厦门、宁波、南宁、昆明等ATM业务相对成熟和集中的地区建立了清分中心,集合了现金清分整点、清机加钞、日常运维管理和上门收款等综合职能,从本质上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人均产能。

服务模式由被动转为主动

当前国内ATM运维服务商的主要服务方式多为被动服务,待银行发出加钞指令或者ATM终端出现问题报修后才进行维修服务。

银联商务打破传统经营思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模型来监测现金存量、预测ATM终端现金用量,科学配置供钞频率和数量,大幅提升运维服务效率;在ATM终端故障维护上,通过“ATM运维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终端故障的自动识别、自动分级、自动派工和自动归档等,配合日常预防性维护,极大地提高了主动服务的响应效率。

互联网技术将风险降至最低

风险与市场发展总是相伴而生,随着ATM运维外包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深度的加强,各类风险也在不断增多。将系统预警与人员防范进行统筹结合,银联商务“ATM运维管理系统”把ATM终端的全天候监测、加钞、清机等业务流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及道德风险等降至最低。

篇2

这个论坛很火,一张门票从5000元涨到3万元,仍然供不应求。

由龙永图、严介和、任志强等商界大鳄担任讲师的“华佗CEO论剑”论坛,一直被中小企业家们赞誉为“会下金蛋的母鸡”。

为了吸引这只母鸡,黄山、武夷山、长白山等名山所在地政府,绞尽脑汁,来争夺本届论坛主办权。

但这只会下金蛋的母鸡,最终却把窝搭在了武隆仙女山。

最后一个来到宴会,武隆却拿走了最大的一块蛋糕,很多人感到诧异。

“参会的都是商界精英,这些人对会议环境非常挑剔。”“华佗CEO论剑”论坛主席严介和道出个中缘由,“但武隆的自然山水和人文环境特别让我们震撼,我很看好这里的旅游业,并将投资6亿元。”

一个国定贫困县,在被称作“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恶劣生存环境中,竟然靠一个芙蓉洞起家,打造出了让商界大鳄瞩目的“武隆效应”,其成功秘诀是什么?

“之所以能吸引这些商界大鳄,是因为我们找到了武隆对外开放的蓝海――借助商旅联姻,闯出了一条扩大开放的捷径。”武隆县委书记刘旗说。

“书记在考察武隆时告诫我们,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唤醒沉睡的资源,让它们进入经济领域,成为真正的经济要素,地方经济才可能活起来。”刘旗说。

武隆有哪些沉睡的资源?经济怎样才能活起来?“经过反复讨论,我们在总结这10余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武隆对外开放的主攻方向: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然后用这个酵母去带动商业发展,让武隆成为重庆商旅第一县。”刘旗眼里发着光。

■ 借景生财

上世纪90年代初,武隆县委、县政府决定寻找经济腾飞的支点。但这个支点在哪里呢?县领导班子为此愁眉不展。

直到1993年5月,江口镇几位村民壮着胆子,打着火把,发现了世界奇观芙蓉洞时,县领导的眼睛才亮了起来。

经过反复调研,县领导班子最后形成共识:秀美的山水,也许可以成为武隆腾飞的资源。

以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武隆找到了对外开放的第一个支点。

1994年,芙蓉洞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00万元。武隆人在旅游上掘到了第一桶金。

“但矛盾和困难接踵而来。”武隆县旅游局长邵建华说,1996年至1998年,由于受到旅游景点单一、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因素影响,由政府包办的武隆县旅游开发公司负债率高达120%。

面对困难,武隆提出招标引进民营企业的新思路:将芙蓉洞和仙女山40年的开发经营权转让给企业,条件是企业必须偿还4000万元债务,并且每年向武隆上交100万元收入。

最终,长松集团和华邦集团分别接管了仙女山和芙蓉洞。短短5年间,两大民企投资近4亿元,将芙蓉洞、天生三、仙女山打造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在民营资本的舞动下,武隆旅游脱胎换骨:门票年收入超过1亿元。

旅游业开始向武隆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进军。

■ “景”上添花

“武隆景色虽美,但外地人知道的不多。”邵建华坦言,游客80%以上是重庆本地人,武隆旅游属于典型的郊区游。

“要把旅游资源推销出去,不做广告是不行的。”刘旗说,“但传统的广告促销方式既耗费财力,效果又不明显,武隆决不能走这条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旗从资料上了解到,国外一些经济观察家预测,以户外运动为代表的休闲运动将是21世纪的最佳投资方向之一。“2003年,我提出一个想法,何不利用旅游资源举办户外运动挑战赛,以此促进旅游?”刘旗说。

这一动议刚提出,就有人质疑:“一个国定贫困县想举办这种赛事,真是异想天开。”

“异想天开也要试一试。”刘旗说,“县领导班子顶住压力,向信用社贷款90多万元,聘请户外运动界的顶级专家,充分利用武隆的风景特点,设计了一条比赛线路,举债举办了首次户外运动邀请赛。”

优质旅游资源与户外运动的成功对接,让这项赛事一炮打响。

2006年,武隆向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申请,将这项赛事升级为中国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获得批准。“这项赛事一跃成为世界三大户外运动赛事之一。”刘旗说。

“从第二年开始,我们就把冠名权进行拍卖,第一次卖了70万元,第二次卖了170万元,第三次,重视传媒一下就买断了5年的冠名权。近1000万元的冠名收入倒是小事,最重要的是通过举办这一赛事,让武隆的大山成功走向世界。”刘旗说。

张艺谋是国际公认的大师级人物,他的电影镜头以唯美著称。2005年,得知张艺谋正在寻找《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外景拍摄地,武隆心动了。“带着一大叠资料,我亲赴北京。”刘旗说,“但张艺谋太忙了,我4次登门拜访,都无缘得见。”

刘旗锲而不舍,第五次拜访,终于打动了张艺谋。

冒着瓢泼大雨来回走了4趟,气势磅礴的天坑让张艺谋情定武隆。2006年6月,《满城尽带黄金甲》在武隆天坑正式开拍。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播出,让武隆名声大振,很多外地游客到武隆,就是冲“黄金甲”而来的。

为能登顶世界自然遗产这一至高殿堂,2007年,武隆联手云南石林、贵州荔波,迈出中国南方喀斯特“申遗”的步伐。

但随即消息传来――中国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决议草案接纳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却将武隆拒之门外。

但武隆人没有放弃,刘旗说:“只要世界遗产大会没有最终定论,我们就决不服输。”离世界遗产大会开幕还有40天,武隆县领导班子兵分两路,一队人马去北京,向建设部寻求对策,一队人马赴巴黎,听取专家建议。

一星期后,两队人马回到武隆,县委、县政府立即要求全县159个单位及部门立下军令状,分段承包整治道路、农家乐、索道等与自然遗产不相协调的人文痕迹。

2007年6月27日,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武隆喀斯特”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喀斯特一起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仅有的6处自然遗产之一。

随后,武隆以4亿元成功完成了对仙女山、天生三 等景区的回购。“在此基础上,武隆将再组建旅游集团,力争在3-5年内上市。”刘旗说,“上市可改变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的投入方式,改直接投入为间接投入,实现由资金投入向资本投入的转变。”

这次回购,奠定了旅游业作为武隆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地位,初步显现出“瞄准一个点,搞活一个县”的“武隆效应”。

■ 商旅联姻

为延长旅游产业链,武隆找到了对外开放的又一个支点――商旅联姻。

商旅联姻,让武隆的对外开放实现了漂亮的三级跳。

第一跳:借旅游发展服务业。

“你见过高尔夫球场,但你一定没有见过横卧山脉、背靠青山、面观草原的高尔夫球场。”邵建华说,“前半场穿梭于茂密森林中,后半场纵横起伏于山间,这就是巧夺天工的仙女山高尔夫球场。”

而这个高尔夫球场,仅仅是仙女山新区奇思妙想的冰山一角。

服务业是这个新区的主要特征。“这个456平方公里的新区,将借助于国内外大牌开发商,崛起成为旅游度假接待区、娱乐休闲运动区、国际会展服务区。超五星级酒店、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攀岩登山运动场等商业设施,都将在这里拔地而起。”刘旗说,“在发达国家,距离大都市1小时经济圈内,总有一个可以提供度假、会展、休闲的小城镇――这正是我们开发仙女山新区的目的所在。”

第二跳:借旅游吸引工业。

9月23日,让众多城市眼红的国内第一家方解石造纸厂碧城科技落户武隆。该项目建成后,年销售值将达4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武隆工业。

“不需要消耗树木,也不需要水,而是用石头造纸。”刘旗说,这项无废水、无废气排放的环保新技术,世界上仅有几个国家能掌握。

“碧城科技耗时1年多,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考察,在矿产资源同等丰富的情况下,武隆因良好的旅游环境而终获青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说。

商旅联姻,让武隆在不经意间摸索出一条全新的招商之路。

第三跳:用旅游带动出口。

藏在深山无人识的羊角老醋、晶丝苕粉等土特产品,经现代工艺包装后,成功打入美国、英国等海外市场。羊角豆腐干被航空公司选为航空食品后,更是一飞冲天。羊角镇现有豆腐干生产企业100余家,年销售豆腐干7800多吨、产值近2亿元,成为中国豆腐干之乡。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业务连续性管理 研究

近期,媒体相继曝光国内多家商业银行服务中断事件,其中不乏影响较大者。如:5月12日10时至10时37分,招商银行借记卡业务系统故障,客户无法正常办理ATM、POS、网银等业务;6月23日10时38分至11时23分,工商银行上海数据中心主机系统故障,不仅柜面业务无法正常办理,ATM、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业务也不能正常使用。两起事件按照《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银监发〔2011〕104号)第七十九条有关运营中断事件的规定,均属重大运营中断事件。

早在2008年,现任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就曾经指出,国内银行业存在着信息技术基础建设滞后、软硬件及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系统管理粗放等问题,特别是在业务连续性规划、业务恢复机制、风险化解和转移措施、技术恢复方案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短板。时至今日,频繁发生的银行服务中断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形势仍不容乐观,加快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建设迫在眉睫。

一、业务连续性管理及其重要意义

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过程,不仅包括对业务活动和业务恢复的持性管理,还涉及到相关培训、演练和评估等环节,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业务连续性协会将业务连续性管理界定为:能够识别出可能的潜在威胁,以及这些威胁发生时对业务运营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提供一套有效的反馈和恢复体系,从而对股东利益、公司声誉和价值创造活动进行有效的保护。国内《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则进一步明确为:商业银行为有效应对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建设应急响应、恢复机制和管理能力框架,保障重要业务持续运营的一整套管理过程,包括策略、组织架构、方法、标准和程序。以此观之,建立完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将有利于商业银行的持续运营,有益于保障重要业务的快速恢复、降低损失和消除影响,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商业银行的生命周期中,银行业务运营会随时受到来自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重要业务的非正常中断。重要业务意外中断,不仅意味着商业银行须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和承担严重的后果,如果处置不当,还可能发酵成一场可怕的灾难。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以每小时业务中断所造成的损失进行比较,银行业的损失远居各行业之首;如果发生业务中断两周内仍无法恢复,75%的企业将因此而停业,43%的企业将无法再开展业务,灾备措施不完善的企业将在2~3年内破产。因此,为保障业务的持续稳定运营,商业银行尤其需要行之有效的业务连续性管理。银监会的《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对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组织架构、业务影响分析、业务连续性计划与资源建设、业务连续性演练与持续改进、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处置等相关体系建设和工作内容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将促进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对维护公众信心和提高商业银行业务持续运营能力将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二、国内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业务连续性管理在国外发展较早,其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通过国家连续《银行业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管理规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国内银行业对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入,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信息系统技术方面已经较为成熟,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如,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后,震后三天工商银行即在都江堰灾区建立了应急帐篷银行,仅一台ATM在几天内就成功办理了76万元对公结算和20笔取款业务。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的,国内商业银行愈加重视和积极推进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建设。

一是初步构建了应急管理体系,确立了组织管理架构,加强了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了统一的应急响应流程和通知报告程序,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二是加快了灾备建设,建立了同城/异地灾备中心,积极推进“两地三中心”的建设,对核心业务数据和核心系统恢复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开展了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演练,与通讯、电力等外部机构的联动协作有所强化,应对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能力有了提高。

尽管如此,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还有较明显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尚有差距,系统建设的主动投入略显不足

由于对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研究运用时间较短,商业银行对其重要性还缺乏具体形象的认识,停留在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和信息系统灾备恢复等较粗浅的层次上,没有真正意识到业务连续性管理对提升银行竞争力和价值创造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部分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普遍存在着业务连续性管理“投入大、收益小”的认识偏差,主动推进的意愿不强。

(二)管理尚有差距,未将之完全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了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导致商业银行将全行性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仅仅只落实到个别部门身上,没有做到全员性参与,极易形成管理上的盲点;另一方面,忽视了通过必要的流程开展全员风险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遇到业务中断事件,既便有了应急计划和预案,也会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培训、相关人员未能充分理解掌握操作要求,从而导致既定的流程和机制难以发挥预期作用。

(三)风险识别尚有差距,业务影响分析不充分,资源保障和灾难恢复的有效性不足

一是缺乏对各项业务和业务系统的全面科学评估,业务分类、事件分级以及由此而制定的业务恢复目标还不尽合理,在应急预案设计、备用资源保障和人员配置等方面存在不足;二是偏重对设备设施、数据信息和业务运营的保护,对员工安全、企业声誉等其他重要资产的保护和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低估风险的倾向,风险缓释和预防应对措施针对性不强。

(四)预案体系建设尚有差距,应急响应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商业银行业务多样、管理复杂,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建设难度大、周期长,需要针对可能的风险或潜在的影响进行事前缜密的分析,才能结合实际科学论证和制定预案。即使是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要建立起能够全面?盖重要风险、相对完整的预案体系,也需要制定出不少于几千份的各类预案。在国有商业银行当中,目前预案建设最为完备的是建设银行,达到了4000多份。但相比国外先进银行,如美国银行预案就多达7000余份,国内商业银行在预案体系建设上还任重道远、差距较大。

(五)持续改进尚有差距,预案演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

一是对业务连续性预案的日常演练不充分或流于形式,不能全面有效地检验其操作性和有效性,难以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改进;二是偏重对信息系统的灾备演练,针对业务、流程和人员方面的演练不充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三是尽管多数国内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已实现了“同城双活”,并开始向“两地三中心”发展,但由于业务连续性管理尚存诸多的不完善,欠缺足够的经验积累,未能针对业务系统的实际切换开展必要的演练,在灾难发生时难以保证重要业务的正常切换和回退。

三、加快业务连续性管理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深化认识,切实将业务连续性管理作为改善经营、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首先,应清醒地认识到,商业银行肩负着保障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能否从容应对突发事件,迅速控制不良影响和防灾减损,既体现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水平,也是履行社会责任、展现银行价值的实际体现;其次,商业银行激烈的市场竞争,伴随着各种难以逆料的风险,来自于各项业务活动的运营风险、操作风险不断拷问银行的管理能力。完备而健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可以使商业银行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更有效地提高预防风险、应对风险的能力,能够大幅提升银行的持续运营水平和竞争力。

(二)积极落实《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健全适应业务发展的管理政策和体系

一是按照监管指引要求,持续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政策、制度,健全高效运行的组织管理架构,落实部门管理职责,明确责任;二是依照监管指引的规范标准,科学建设,加快应急响应及业务系统建设,建立常态化管理评估维护机制,健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三是从业务角度出发,以业务连续为目标,强化系统性设计,形成各个部门协调统一的管理体系。

(三)将业务连续性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使之成为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充分结合银行文化环境特点,制定长期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文化融入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持续推进。一方面依靠管理层,通过管理层对业务连续性管理宣讲或座谈的参与来积极推动;另一方面,制定详细的人员培训计划,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定期开展全员性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将其真正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使业务连续性管理成为员工主动参与的自觉行为。

(四)提高风险评估、业务分析水平,加快预案体系建设,提升持续运营的保障能力

一是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先进经验,区分不同业务完善风险评估、业务分析的工具方法,全面识别重要性业务,准确评估突发事件及其影响,并以此确定业务恢复目标和风险等级,进而重检修订或制订出详细合理、操作性强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手册;二是全面识别业务持续运营所需的关键资源,对其风险类型及其风险暴露程度做出准确评估,结合业务开展连续性的管理分析;三是建立健全包括了业务连续性计划、总体预案和具体预案的三位一体预案体系,制定出事态定义明确、风险描述清晰、处置操作步骤具体的应急响应预案,使之能够覆盖所有重要业务及重大风险领域,不断完善应对业务中断事件的机制流程;四是注重可用资源、备用场所的建设维护,保障各类资源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并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应对业务中断事件的处置能力。

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

一、研究现状

首次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的谢平和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全面颠覆。但陈志武(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不是新金融,而是金融销售和获取渠道上的创新。业内则一致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商业银行存款、贷款以及结算业务产生了实质性影响。郭品等(2019)认为互联网金融恶化了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抬高了存款的付息成本,相对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地方商业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更大;牛华勇等(2015)认为三方支付显著降低了银行结算收入;陈孝明等(2019)认为互联网金融在小额信贷领域优势明显,其侵蚀了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份额,导致商业银行客户流失乃至利润降低;牛蕊(2019)认为互联网金融倒逼商业银行不断进行产品和技术革新,促进商业银行效率提升。目前大量研究方法是先基于作者的假设,然后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用数学化方式验证假设。但经济学数学化现象比较严重,尚没有从实际业务开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笔者试图通过对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年报的分析,来解读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内涵及现状

互联网金融包括的产品范畴比较广泛,在实际生活中主要体现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类产品,以微粒贷、借呗为代表的小额贷款类产品,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快捷支付类产品。此外,P2P、众筹均属于互联网金融业务范畴。鉴于目前P2P已经完成清理退出,众筹尚未形成规模而且也在逐步衰减,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理财产品、小额信贷以及第三方支付。1.互联网理财。互联网理财产品具有低门槛、高收益和高流动性特点:一元起购,按天计算收益,T+0当天赎回,且收益率高出银行利率数倍,贴合大众理财需求。从购买渠道来看,互联网理财产品销售渠道多依托于用户规模大、使用频率高、发展成熟的电商平台或互联网平台,这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大量活跃客户。从互联网特性来看,互联网的长尾效应聚合个人零散资金,通过聚沙为塔实现了规模效益。自余额宝推出以来便受到了民众的追捧,虽然受到每日快速提现额度限制及利率下行的影响,但截止2020年6月末,余额宝规模仍高达1.224万亿元,远高于2020年交通银行个人活期存款余额的均值8115亿元。2.互联网小额信贷。互联网小额贷款的借款方可以通过大数据计算,核定对借款人的信用额度,借款人不但可以足不出户完成贷款申请的各项步骤,而且一般不需要任何资产抵押。互联网小额信贷典型的代表包括微众银行的微粒贷、蚂蚁金服的借呗、京东数科的金条等。由于受到资本金的限制,一般互联网金融贷款的借款方都会通过ABS运作,以提高杠杆率。虽然互联网小额贷款的年化利率一般远远高于商业银行,但由于借贷便利、不用抵押且相比银行授信准入宽松,所以市场发展迅速。以蚂蚁集团为例,截至2020年6月末,蚂蚁集团促成的消费贷款及小微信贷余额高达2.15万亿元。3.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通过与银联或网联对接而实现交易双方资金划转的网络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所产生的主要背景是为了解决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随着快捷支付的广泛运用,其逐步渗透到各种类型的小额支付中。典型的代表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由于兼备消费和资金划转功能,且第三方支付工具内部之间相互转账免收手续费,其客户规模和资金规模迅速扩大。根据业内估计,2020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预计为249万亿元。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的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结算。商业银行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受到严格的监管。从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来看,存贷的利差和结算手续费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收入组成部分。所以本文认为存款、贷款、结算是商业银行的三个支柱业务。由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资产规模占比高,且相对于股份制银行及地方商业银行,国有大行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更小,所以本文以工、农、中、建四大行为例,试图从存款、贷款、结算等三个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的影响。

(一)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

笔者整理了2012-2020年四大行的年报,其披露的基准利率、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利差情况如表1所示。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以来,四大行净息差呈不断缩小的趋势,虽然存款付息率受基准利率影响呈同步下跌趋势,但无论是绝对值还是比例,其贷款利率跌幅均远大于基准存款利率,也大于存款付息率。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居民储蓄(尤其是活期存款)的利率敏感性,从而导致存款成本上升。

(二)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小额贷款产品的推出,如阿里小贷、微粒贷等,其一方面填补了市场的空白,使小微企业主和普通消费者享受到了普惠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也倒逼商业银行推出类似的纯信用线上贷款产品,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融e借等。除了个人信用类贷款以外,四大行也均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例如中国银行的税易贷等。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贷款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中,以农业银行为例,截至2020年底,个人线上消费贷款余额已突破1000亿元。

(三)对商业银行结算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业务对银行结算业务的冲击,一方面体现在小额资金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体系内划转并留存,另一方面对商业银行的结算手续费费率造成了较大冲击。由于第三方支付体系内资金互转不收费,且小额支付应用场景日益普遍,由此倒逼个人账户的银行转账费率下降甚至免费。此外,互联网公司还在试图蚕食银行的对公结算服务,例如支付宝上线“发呗”功能,主打工资业务,其在逐步抢占银行对公结算的市场份额。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整体意义

(一)积极意义

1.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宝宝类”产品无疑提升了整个社会民众的理财意识,对银行的存款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从2012年6月起,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随后逐步放开限制。2015年10月24日,央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直观体现为商业银行存款付息率的上升。2.拓展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由于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低门槛和便捷性的特征,因此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可得性,增强了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以蚂蚁集团为例,2019年蚂蚁集团花呗、借呗两项产品服务客户数达到5亿户。

(二)消极意义

首先是商业银行反洗钱管理难度的提升。相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度小、监管手段少,因此成为不法分子犯罪的首选渠道。同时,互联网金融具有虚拟化、隐蔽性、复杂性和跨区域性等特征,从而成为了当前银行反洗钱工作中的难点。主要原因是客户身份信息采集和识别难度加大,多主体多平台造成的信息碎片成为反洗钱工作“瓶颈”。虽然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了《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接入互联网金融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网络监测平台,但形势依旧严峻。其次是居民杠杆率的异常提升对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不利影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12月指出,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各类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各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用户过度消费。过度消费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产品大多不纳入银行征信,导致银行无法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负债规模和违约概率,这将给商业银行造成潜在的信用损失;二是过度消费往往会导致居民杠杆率上升,从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

五、互联网金融发展建议

第一,商业银行要做好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产品创新。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要根据客户需求开展业务创新。一是要不断完善电子银行渠道,尤其是要将移动互联作为银行渠道拓展的重点方向,对于无须面签的业务,要加速向线上转移;二是要顺应客户需求,在产品设计方面,要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推出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三是要积极拥抱互联网企业,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互联网生态建设;四是要做好风险管理手段的创新,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做好互联网产品创新的同时要做好风险防控,以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二,监管机构要做好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监管工作。一是各金融机构主管部门要协同联动,共同做好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互联网金融统计监测。按照“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参照金融行业的规范标准,结合互联网特点,完善互联网金融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测;二是推进互联网金融专项立法,从法律层面保障互联网金融的经营和监管;三是建立中央和地方监管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地方作用,加快民间征信与央行征信系统有效对接,为互联网授信业务提供信息支撑。

六、结论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推出加快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提升了商业银行的存款成本。小额信用贷款、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产品的丰富和完善,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了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但由于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碎片化、隐蔽性、复杂性等特征,且由于发展前期缺乏有效监管,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反洗钱难度的提升、过度授信等。为平衡金融发展与金融稳定,商业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开展金融创新。监管机构要协同联动,共同做好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互联网金融统计监测,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陈志武.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J].新金融,2012(4):9-13

[3]郭品,沈悦.互联网金融、存款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J].金融研究,2019(8):58-76

[4]牛华勇,闵德寅.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新实证产业组织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3):66-71

[5]牛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效率影响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22-131

篇5

(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隐喻在商务英语中非常普遍,对商务交流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对商务英语隐喻的特点及中英文化隐喻化认知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关联理论的翻译视角探讨了商务英语隐喻汉译方法,指出商务英语隐喻汉译可采用直译、意译和转喻法。

关键词 :隐喻;关联理论;商务英语;汉译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6.057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122—03

收稿日期:2014—12—28

作者简介:张秀梅(1962— ),女,江西黎川人。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一、隐喻认知

隐喻在传统语言研究中通常只被看成是常规语言的一种变异,它是一种修辞话语的修辞现象,因此隐喻式表达被认为是属于非常规语言范畴。而现代隐喻研究不仅将隐喻看成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认为是人类认知、思维、经历、言语和行为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隐喻作为人们重要的认知方式,在人们对事物、事物结构概念的形成和语言的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作者莱考夫和约翰逊在书中指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因为隐喻是人类思维过程的主要特征,人类的认知系统是隐喻构造的。隐喻是从一个‘始发模型’(source model)向‘目的模型’(target model)的映射(mapping)。”[1]在隐喻结构中,人们往往把两种看上去根本没有任何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谈论,其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认知领域对它们产生了相似联想,因此,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正感受,可以说隐喻是语言发展和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

二、商务英语隐喻的特点

商务英语也被称作外贸英语,是经济生活顺利运行的媒介和载体。在商务活动中,人们为了更好地沟通、合作、协调,喜欢用相对为大家熟悉的经验去理解商务领域中不熟悉的概念、行为和理论。由于隐喻概括性较强,它的运用使得语言变得更加简明扼要,强化了语言的表达。这种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非常普遍,且人们喜欢把两种具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联系起来,例如:The electricity failure caused the train service paralysis.这句英文的中文意思为“断电致使火车运输处于瘫痪状态”,paralysis一般用来指人“瘫痪”,但在这句英语中比喻火车运输完全瘫痪。

商务英语隐喻可分为形象喻和概念喻。形象喻包括有生命的形象喻和无生命的形象喻,如blue chip(绩优股)为无生命的形象喻。概念喻包括实体隐喻和概念隐喻。实体隐喻指目的域和始源域都是实体,downstream (后续企业)为实体隐喻。概念隐喻是指用一个概念去理解另一概念,如price war(价格战)。

商务英语中隐喻主要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方式表现。例如: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商务的行为、运作等,一些动词flow、shrink、sharpen等被运用于商务英语中。

商务英语隐喻有固化的特点,喜欢把经济喻人化,将商场比作战场、市场比作液体等,如economy recovery,trade war,currency float等,这类表达法已成为人们认知思维的一部分。

三、中英商务隐喻化认知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隐喻在英汉商务语言中的应用较为普遍。隐喻是语言现象,也是思维现象,还是文化现象。由于隐喻普遍存在,人类认知活动来自于人们日常的身体体验,在本质上不同民族的身体体验是相似的,因此,各种语言间的隐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商务英语中,人们喜欢用另一个熟悉的结构概念来类比想要表达的商务概念。例如:对股票行情的隐喻,英语中用bear market(熊市)来比喻股票市场的萎靡不振。中英文化一般都喜欢用战争来形容经济活动,这是由于战争是人们普遍经历过的。例如:The cola wars in China are heating up.这句英文的中文意思为“在中国展开的这场可乐大战正日趋白热化”。

有的喻体相同,含义也相同。但是,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人类本身对世界的认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生存环境、历史、文化、风俗和价值标准的影响。各种语言的隐喻化系统并不完全对等。商务英语隐喻明显与中文商务语言存在差异性,它带有英美文化特征。有时喻体不同,含义相同。如表示某公司在各地纷纷建立子公司,英语用mushrooms 表达,而汉语用“雨后春笋”来表达;商务英语中用cash cow 表示挣钱的门路,而汉语中用“摇钱树”,两者虽然都是实体隐喻,但一个是动物实体隐喻,一个是植物实体隐喻。

鉴于商务英语领域隐喻的普遍性和中英文化对事物的隐喻化认知存在的差异性,在商务活动中正确理解和翻译商务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关联理论与关联理论的翻译观

关联理论属于认知自然语言理论里的一种。1986年,法国学者D.Sperber和英国学者D.Wilson共同提出了关联理论,该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最重要的是要寻找关联。因为关联理论涉及的主要是语言交际的问题,所以,该理论的关注点是交际和认知,它的作用就在于对人类认知和交际的规律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其观点可以概括为:听话人对话语有不同的理解可取决于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无论在任何场合听话人未必能理解话语所传达的所有意义;对于话语听话人所能做的只有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这个标准完全可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2]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过程强调:为了给推理提供必要的理据,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如果想把自己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表达给听话人,他就有必要给予一些明示行为;听话人进行推理主要靠对方的明示行为来寻找关联。听话人对话语里所暗含的意思,如隐喻和言外所含之意,主要通过推理来认知。推理的过程也等同于竭尽全力寻求话语与语境关联的过程。听话人为了达到正确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的目的,会不同程度地加以努力,力求在推理中选择最为合适的语境,以达到话语与语境两者之间的最佳关联。[3]

关联理论翻译观的主要观点是:译者要认真研究并分析语境,尽最大努力找出原文与语境两者之间存在的最佳关联,最终目的是要理解原文作者想向读者传达的意思。但是,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对交际双方来说,在文化背景和认知环境方面都可能不同,双方对于同一语境的理解和推理很有可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即可能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企盼不相吻合。此时译者要特别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准确地理解原文作者想传达的意图,另一方面要认真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接收能力和习惯。译者不能完全受原文的词句和原文的内容的约束,而应把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在认知上的差异情况充分考虑进去,在仔细分析原文与译文语境后再确定最佳关联,并且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将原文的交际意图再现出来。

五、关联理论视角下商务英语隐喻汉译方法

依据关联理论的观点,商务英语隐喻汉译实际上也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理所当然应对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入语读者的企盼进行取舍,一些相关因素的趋同度可作为评判译文质量的标准。好的译文应该是在认知环境相关方面与原语文本方面使原语作者的意图和译入语读者的企盼取得最佳关联。在翻译时译者用译文读者熟悉的隐喻特征来达到顺利进行商务交易的目的,产生最佳相关性。依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和商务英语隐喻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商务英语隐喻的汉译:

(一)直译法

当商务英语隐喻和汉语的隐喻有相同之处时,也就是说两种语言的映射方式相似时,可以采用直译法来保留原文的喻体形象和喻义。

例如:一些含隐喻的英语商标的汉译可以采用直译法,汽车“Blue Bird”可以译成 “蓝鸟”。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译者首先确认了原文作者的意图,想表达车子速度飞快的含义,同时,译者又考虑到了译文读者的认知接收能力和习惯,找到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在这里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企盼比较吻合。

又如:The price rocketed up.这句英文可以译为“价格像火箭一样飙升”。这个英语句子里rocket是喻体,表达价格像火箭一样快速上涨,汉语里也有这种比喻和喻义。该句翻译达到了原文和译文的关联。

(二)意译法

有时商务英语里的隐喻具有较深层的文化内涵,而汉语无法用相同或相近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时译者就不能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而应保存原文的思想内容,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例如:baby bond,如果直译为“婴儿债劵”,与汉语读者的企盼不一致,会使人产生误会,以为是哪个机构发行的一种特殊债劵,而实际上英语里是指“面值小于1000美元的债劵”。所以,这时可采用意译法,翻译成“小额债劵”较为准确、合适。

又如:You will miss the boat if you consider much about your family.[4]这句中的miss the boat如果直译为汉语“搭不上这条船”或“误了上船的时间”,估计人们很难理解。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意译为“坐失良机”,所以,此句可译为“过多地考虑你的家庭,你将坐失良机”。

再如:What foreign businessmen find encouraging is that ideology is no longer in the driver’s seat.这句英文可以翻译为“让外国商人感到令人鼓舞的是意识形态问题不再左右一切了”。在句中in the driver’s seat含有“控制”的意思,如果直译成“坐在司机的座位”,不符合汉语读者的认知接收能力和习惯,为了使原文的意图和读者的企盼较为一致,翻译为“左右或控制”较好。

(三)转喻法

当商务英语隐喻和汉语的隐喻喻体不相同,但喻义一致时,翻译可采用转喻法。这种方法既能保证原文意思的准确性,又能保留生动性,一举两得。

例如:blanket price译为“一揽子价格”。blanket的原义为“毛毯”,喻义为“总括”,为了使汉语译文和英语原文保持最大限度的契合,译文要尽最大可能靠近原文,译者可以用喻体“一揽子”来取代英语中的喻体“地毯”。

又如:在商务英语中经常用waterloo这一英语典故隐喻说明某个人或团体遭受到致命的打击,而在汉语中“走麦城”可以表达这个意思,所以译成汉语时可以采用借用法翻译为“走麦城”,这种翻译使译文达到了最佳关联。

在上面的两个例句中,译文表达了文本的意义。主要是译者先理解了原文的意思,然后根据汉语的文化背景,使文本和译文最终取得了最大关联。

在汉译商务英语的过程中,译者要切实把握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特点,了解中英两种语言、文化、思维关联的相同、相似和不同性,尤其要特别关注一些英汉文化中不甚相关的隐喻。总之,在汉译商务英语隐喻时,为了更加全面、科学地再现原文作者信息,译者务必要理解作者的交际意图并且做出较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要充分考虑原语作者的意图和译入语读者的企盼取得最佳关联,坚持对等、关联、相似的原则,用汉语读者熟悉的隐喻特征,采用适当方法把英语隐喻很好地用汉语翻译出来。

参考文献]

[1]Lakeoff George,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D.Sperber.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Cambridge,MA:MIT Press,1986.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篇6

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大量非金融机构依托网络平台“跨界”进入传统银行业务领域,由此催生出诸多新产业、新业态。目前,互联网金融呈现客户群体更趋广泛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更趋综合化、投融资理财方式更趋多样化、信用信息管理更趋完善等发展趋势。面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特别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要重新审视优势和不足,锐意改革,加快创新,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快互联网精神与经营战略、互联网思维与经营策略的融合,加快推进战略转型,进一步夯实零售业务基础地位。

1 转变经营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零售业务战略转型

商业银行应从战略高度认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零售业务的影响,将互联网金融战略作为零售业务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融入到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规划,前瞻性地制定战略行动路线图。充分发挥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品牌信誉、客户基础、网点网络等优势,加大财务、人员等资源配置,统筹推进网络金融、电商金融、移动金融、移动金融全面发展。可从支付、投资、融资、交易、商务、信息全方位,从产品创新、运营管理、风险管理、客户体验等多角度,推进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战略。

2 加快向创新型银行转型

(1)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一是进一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统筹规划、集中为主、分工协同的创新体制,完善创新组织体系。积极整合优势产品,通过完善业务流程、深化产品功能,淘汰或升级换代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二是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从仿制跟随到自主创新、从单一产品创新到复合型系列化创新的提升。根据商业银行的规模和市场定位,选择全方位的创新模式或采取以优势特色产品为主、突出产品差异化,通过机制、业务、工具、服务的创新,支撑品牌、市场影响力。在“了解客户、理解市场”的基础上,契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客户需求特点,加强产品整合创新。结合区域发展特点,量身定制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加强个人消费贷款、自助循环贷款等网络融资业务创新,在电子渠道全面上线保险、基金、外汇、贵金属和私人银行等产品线,打造线上综合理财平台。三是创建产品创新实验室,加强专业团队建设。组织专门人员对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关键性技术领域进行前瞻性研究,关注互联网金融创新动态,及时收集创新创意、开展创新试验,加快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四是建立健全产品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资源投入。

(2)加快服务模式创新。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丰富的产品优势,雄厚的资金优势,专业的经营管理、风险管理优势,广泛的客户资源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和业务流程,拓展支付、投资、融资服务功能,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从满足客户单一需求向对客户的全面服务,从服务单一客户向服务产业链金融客户服务转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打造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建设智能化客户管理系统,加强客户信息数据获取和共享。大力推动K码、条码、近场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创新,为客户提供便捷、安全、小额的在线消费、在线理财等服务体验。加强线上客服经理、线上理财师的社交圈建设,探索远程服务模式,利用微信等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线上金融服务。借助商业银行物理网点资源优势,将网点打造成客户身边的互联网产品营销体验店、与客户沟通的服务中心,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提高客户联系能力,促进产品营销推广。

3 加快向智慧银行转型

从交通银行在上海世博会展出“未来银行”开始,各家银行对智慧银行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探索。如,建设银行于2012年在深圳设立产品创新实验室,专门研究未来银行的创新趋势,并提出打造“智慧银行”的构想。2013年年末,建成了深圳前海智慧银行。201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11座城市实施了智慧银行布设。“智慧银行”最大的特点在于网点通过核心智能设备和系统开发优化业务流程,让服务变得更智能、简单和快捷。“智慧银行”将传统银行服务模式和创新科技有机结合,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验,代表了未来银行物理网点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向智慧化转型升级要注意应用智慧化的方法识别客户需求,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在明确客户需求了解客户体验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智能终端、移动互联、各种智慧技术等进行产品创新及服务改善。应有效整合部门、渠道,打造流程银行。业务流程化整合对银行提出了产品流程高于部门分工,需要打破地区、部门、条线之间的间隔。物理渠道与虚拟渠道是银行渠道两大分类,未来虚拟渠道的发展中,银行将以技术为支撑,以更加完备的产品线向客户提供更加迅捷、方便的服务。智慧银行的建设需要保障硬件设备的性能到位、相关技术风险可控。向智慧银行转型要加强各项资源的支持与倾斜力度。

4 加快推进渠道转型

商业银行要明晰不同渠道定位,统筹各渠道建设,形成多功能、交互式的全渠道服务模式。一是加快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布局优化。营业网点是直接为客户服务的驻点,是参与竞争的最前沿阵地,更是品牌形象的展示。当前,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大大改变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传统的柜台业务量必然不断下降,网点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网点转型的现实压力迫切。商业银行要加强营业网点新增与结构调整并重,加大网点布局优化与低效网点整合力度。科学设置离行式自助网点,丰富自助设备智能化功能,充分扩展自助设备对网点的协同补充。构建以综合网点为主干、大量离行自助网点为枝干、电子银行为交易和服务渠道的格局。二是加快营业网点综合化建设。以建设银行为例,加快营业网点“三综合”建设,按照“大零售”思路,提高网点多功能、智能化服务能力。推动营业网点由简单产品服务向多产品、多功能服务转变,提升网点综合服务能力。三是积极打造智能化渠道体系。以移动金融为引领,持续推进银行零售业务的移动化、网络化转型,逐步建立物理网点、网络金融、移动金融、自助金融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智能化渠道体系。商业银行应响应快速发展的移动金融服务需求,不断丰富移动金融应用,大力拓展手机银行、短信银行等移动银行平台,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5 加快发展电子银行业务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应加快电子银行建设,由传统的银行服务向全面电子银行服务模式转型。一是实施“移动优先”策略,把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移动银行作为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扩大移动金融业务领先优势。加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等的统筹建设。谋划无卡时代金融服务,加快无卡支付、移动支付等支付工具创新,建设并优化全覆盖的卡业务电子渠道。抓住手机用户规模大、贴身特性强等特点,加强手机银行产品功能的完善与推广,特别是重视微信公众平台导入,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其满意度。二是继续推进具备条件的产品向线上迁移,新产品优先在电子渠道部署。三是探索做大做强电商金融。加快搭建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如,建设银行持续推进“善融商务”平台建设。四是提升互联网自主开发能力,优化业务流程,简化用户操作。

6 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和大数据运用能力

6.1 强化信息技术支撑

商业银行应善于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客户服务、业务管理、流程设计等诸多领域,逐步实现业务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应全面构建技术先进、面向服务的企业级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安全架构。构建商业银行境内外统一、支持资源全球配置、推动业务开展和产品创新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系统全业务、全流程覆盖。持续优化IT研发模式,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形成集中统一的IT研发模式。

6.2 大力推动大数据应用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大数据工作管理机制,制定并实施大数据应用推广整体方案。夯实数据基础,拓展大数据采集渠道。全面定义、收集、整合内外部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建立完整的数据和客户视图,引进专业技术工具,建立业务分析模型,将数据深度运用到经营管理中。加强数据管控,严格数据管控流程,保证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安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构建数据分析师队伍。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保障大数据安全应用。加强自我监督和技术分享,推动数据安全标准的建设;加强与监管机构沟通合作;主动与客户在数据安全和数据使用方面沟通,提升客户安全意识。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个人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06-02

2013 年,中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2013 年 6 月,余额宝作为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共同的产物,正式亮相支付宝平台。2013 年 11 月,由阿里巴巴、中国平安、腾讯、优孚控股共同持股的众安在线亮相复旦大学,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宣布正式成立。2013 年 11 月,“天使汇”众筹平台作为头条亮相《新闻联播》,这家国内排名第一的中小企业众筹融资平台,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在线融资对接服务。自此,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以其快速创新能力、海量的客户资源以及全新的营销模式,不断冲击并重塑着中国金融市场格局。纵观近三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不难发现其背后的历史机遇。第一,从政策层面来看,2014 年,互联网金融首次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2015 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八次提到互联网,并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从金融监管层发出的信号来看,国家正在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这些均为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第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商业银行竞争能力减弱。传统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低效率因素,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潜力市场。第三,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公司带来的全新的客户体验、便捷灵活的操作流程,能够直面客户需求,更加具有长尾效应。值得一提的是,“80 后”及“90后”作为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及服务的使用程度更高,这为互联网金融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客户基础。第四,站在技术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撑,这种支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更加具备融合能力和传输效率,使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更具潜力。正是基于这种历史机遇和背景,互联网金融公司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以网络小贷、P2P、众筹、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等为代表的多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百花齐放,不断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一是从成本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理财及基金产品抢占了银行存款的市场份额,导致银行资金成本的上升。二是从收入的角度来看,新兴的互联网融资抢占了银行资产业务的份额,传统商业银行直接面临存贷息差收入的减少。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分流了传统银行在支付结算领域的手续费收入,互联网理财与基金的销售也削弱了银行业务收入的份额。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变着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面对着来自互联网领域的冲击和挑战,传统的商业银行以更为开放和主动的姿态,不断创新,谋求变革,逐渐将业务向互联网领域延伸。

互联网络的实时交互性,决定了互联金融提供者要将金融功能及职能产品化,银行的角色随之转换为金融服务承包商、金融产品供应商。无论是存款、贷款、购买理财产品,还是支付结算等,客户都将如同在电商平台购物一样,通过金融消费自助平台,自主选择,自助完成。目前互联网支付涉及的范围已相当广泛,仅就缴费一项,就有水费、电费、气费、电视收视费、电话费(宽带费)、养老保险、投资理财、按揭还款等。而不少第三方支付平台已有这样的代收代付业务,银行要想从中做出新意,必须采取以下多种措施。

(一)完善电子银行功能

从目前农行网银和手机银行使用情况来看,功能的丰富性、操作的简便性依然不够。尽管代收费、理财、结售汇等支付结算业务已经上线运行,但在功能上仍需进一步优化,如代购车船飞机票、代订酒店宾馆等。丰富完善的功能无形中可增加客户粘着度,更能节约柜面人员的劳动成本。

(二)扩大支付覆盖范围

银行互联网支付的发展包括个人和企业,目前企业客户除了网上银行外还没有可供开户单位使用的移动客户端。对此,建议上级行在加强移动及网上支付项目维护的规划中,要把发展对公客户移动支付作为重要内容。不断扩大支付业务的覆盖面,使得不论是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都能够随时随地随心转、随心付。加强与银联、第三方支付等平台的合作。随着科技的发展,使用银联、第三方支付的客户越来越多,通过此途径进行支付的市场份额占据所有市场份额的一大半。在此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企业及个体商户,其交易信息可以反映出企业或者商户经营情况,银行便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了解它的目标客户信誉都是较为可信的,然后与银联、第三方支付合作,开发自身的互联网金融业务。

(三)以互联网的理念创新理财工具

目前人们熟知的“余额宝”,它的本质是货币型基金,虽然用户将资金存于互联网金融里,但是最终资金方向还是流向银行,用来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即在整个过程中资金的很大一部分比例仍旧在银行体系。例如,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理财产品(尤其是现金管理产品)仍旧是由银行托管,资金并未流出体系。商业银行具备两大优点:一是客户资源丰富,二是渠道网络具有可信度。这两个优点更有助于银行销售金融产品来募集资金。所以,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在考虑到用户的支付便利的基础上提升产品的创新性,增加客户的关注度。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银行可以利用账户结算将资产方和负债方额数据统计出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建立属于自身的金融平台。例如,平安银行 2013 年 12 月率先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平安盈”。这款产品是平安银行与保险、银行、基金、证券等金融机构之间紧密合作,采用互联网通过“财富 e”为客户提供金融便利服务。此产品可以提供平安大华日增利货币基金以平安大华日增利货币基金的快速转入、转出。2014 年交通银行推出的“快溢通”产品,是交行与 5 家基金合作推出的货币基金型产品,可以实现借记卡活期存款、货币基金购买、信用卡消费的无缝对接。

(四)强化营销与售后服务

要不断加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营销力度,提高其客户覆盖率,不仅要做好前期营销宣传,还要指导和帮助客户进行交易体验;同时,要建立售后服务制度,在抢抓客户资源的同时,培养客户使用移动终端和网络终端的习惯,让客户用而无忧。在服务模式方面,逐渐由纵向服务转为横向服务。传统上使用网银服务是客户与银行直接进行服务,而客户与客户之间的服务则通常没有被关注过。而第三方支付服务采用的是新的模式,它是渗透在客户与客户之间的服务中,不仅不会扰乱客户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让客户间接感受到其便捷性。例如,在淘宝购物消费时可以使用支付宝进行支付,它很好服务于客户的生活,恰如其分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这项模式的改变将客户服务和银行服务良好地结合在一起。

篇8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势下,银行财务风险的体现

在当前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逐渐加深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商业银行结合相应的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财务融通、财务支付以及相应的网上操作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方便了消费者的需求,但同时客户在网上进行操作和资金的支取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系列潜在的危险。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立足于现实、封闭的环境之下,往往财务风险发生概率非常低,而互联网则恰恰相反,其较高的开放性能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风险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造成的影响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日益完善的现代化社会,银行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面临的挑战便是财务体制的建立,商业银行在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客户发展的不同需求来构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体系。

虽然当前阶段,互联网金融产品一直在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体制,在不断的创新自身的产品,但是很多产品依然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到达成熟的地步,这些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的结合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其次,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之下,银行的相关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涉及到各方各面,还需要对流动财产进行一定的风险管理。例如传统存款体系根本没有考虑到互联网的相关技术手段,而当前如果想要结合互联网技术,便要将传统存款体系进行全面的改善,使其能够完成线上和线下双重存储的模式。

最后,线上交易过程中往往缺少了对客户身份的有效识别,很多时候不法分子会借助这一漏洞进行一些违法犯罪事件,导致银行机构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下,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规避措施

当前互联网时代下,针对以上银行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主要问题以及局限性,可通过多种有效对策加强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

1.提升银行财务运作管理能力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之下,商业银行在构建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而有效的提升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

第一步,重视财务风险的识别体系建立,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合理的预判财务风险的类别,进而为商业银行更好的提供决策依据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使银行能够在面对风险的过程中,及时将资金进行转移或调配,最小化商业银行所承担的损失。

第二,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借助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通过数据处理以及数据挖掘技术合理的预测未来市场的风险动向,获取到第一手的资料,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深度剖析,进而为管理层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以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决策。

第三,构建市场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在进行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一方面应当重视人才的培养,引入高素质人才,在进行风险管控过程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目标,增强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

2.调整财务管理体制

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当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的优化及调整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使银行在面对风险的过程中能够做出有效的调整;另一方面应当重视对相关金融产品的管理和控制,通过提升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稳定性来降低银行面临风险的概率。在金融产品的管理和控制上应当重视对其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机制建立。

3.重视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在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当重视对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作风的培养,通过良好的金融机构内部文化建设,对机构内工作人员产生正向的熏陶作用,进而使每一个人员都能够按照制度办事、具备良好的法律观念和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应当重视开展相应的培训和讲座,定期的引进一些优秀的专家进行培训工作,加强当前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技术能力。

最后,银行工作人员自身也应当不断的学习,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之下,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银行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9

关键词:互联网进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大数据、云金融、移动支付等的新兴发展的金融创新业务正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在中国的信贷业务中迅速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互联网的众多金融业务中,P2P、众筹、电商平台等一系列网上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国家最新研究数据显示:P2P的网贷平台已经突破了2750家,P2P在互联网金融业中发展最为迅猛,新的平台日益增多,交易额耶迅速增长,2015年上半年的新增交易额与2014年全年的交易额相差无几,突破3000亿大关。9月-11月份更是每个月高达千亿的交易额,还在持续不断的增长中。据统计,网贷的总体成交额突破万亿,已经跻身为当前主流理财投资行列。互联网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的惊人增长速度,可以用“井喷式”来形容。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融资平台的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来说无疑是起到了“分流”作用。就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而言,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此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视,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应对互联金融崛起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确保商业银行信贷主体地位以及商业银行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1.弱化了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报告指出,2012年以前,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长期贷款规模高于短期贷款规模,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的到来,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规模圆圆超过了长期贷款规模。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服务对象主体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传统的融资渠道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吸引了大量的中小企业进行网贷。而传统商业银行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风波,采取线上融资策略,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加速金融脱媒,进而导致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呈现出线上短期融资贷款金额飞速增长而线下贷款业务发展减速发展的态势。

2.基于信贷业务的收入利润减少

对于急需资金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在借贷过程中,容易被传统的银行忽视掉,难以找到更好的资金源。而互联网借贷方便、快捷的特点吸引了众多的个人和小微企业进行网贷。融资贷款的客户群体的转移,商业银行客户资源缩减,导致传统商业银行的放贷业务减少,导致商业银行的收入利润的减少。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使用的是虚拟运作的方法,这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融资方式,虚拟运作的方式大大减少了运行的总成本,使得互联网融资总成本小于传统工商业的融资总成本。据可靠数据得知,阿里巴巴的小型贷款业务成立3年之久,之间的微小企业贷款总额到达1000亿,平均每笔2.3元的成本堪比一些商业银行贷款费用的的1%,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相对较低的交易成本无疑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莫大的优势。

3.传统信贷业务流程弊端凸显

传统商业银行的审批程序复杂,融资速度慢,不仅需要严格遵循借贷审批程序,还需要对借款人各个方面实施全面的考量和评价,比如:借款人的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还款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等。商业银行无论其建设规模大小,都必须严格按照这一系列复杂的审批程序办理信贷业务,且对于一些小微企业所涉及的贷款事项,商业银行还必须对其进行实地考察,通常贷款审批时间都需要话几十天,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开展审批程序负责,审批速度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小微企业以及个人对资金的需求特点,吸引了众多的小微企业及个人进行网贷。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4.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信贷业务的监管

互联网金融由于起步较晚,发展并不成熟,整个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据统计,2015年以来P2P网贷平台频繁发生公司跑路、提现困难的情况,数量高达677家。这些问题网贷平台多数成立时间较短、注册资金少。据宏观新闻报道:这些问题网贷平台中国,以山东居多,数量高达160家,占问题平台的23.6%;广东次之,共105家,占问题平台总数的15.5%.其次是浙江、上海、安徽、背景、四川、河北。主要是由于网贷平台想要获得发展,采取支付高额利息的方式吸引投资者,虽然达到了吸引投资者的目的,却让网贷平台难以支撑长时间的高额利息,最终导致问题平台跑路、提现困难的现象。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进程相对较慢,信贷业务监管体系尚不健全,进而导致金融风险聚集。然而,传统商业银行是采用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对信贷业务进行监管,却因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与传统金融完全不同的模式,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难以对互联网金融展开分类监管;此外,金融监管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多变、迅速的发展趋势。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金融监管的主体、内容的变更。

三、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1.加大创新力度,紧跟时代步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视力度,积极培养并掌握一批优秀的专业信息技术人员。传统商业银行对信息部门不予重视,以至于投入过少,进而导致信息部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难以跟上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的步伐,无法及时准确的掌握客户对金融产品的真实需求,进一步增加了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推出产品被迅速淘汰机率,增加了运行资本同时也增加了运行风险。因此,传统商业银行要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建立一支优秀的信息技术团队,对信息技术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予其施展的空间,让信息技术人员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二,加快网贷平台的建设力度,创建属于商业银行的特色网贷平台,找准客户的需求特点,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以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特点对客户进行分类,并积极推出迎合融资者需求的金融产品。其三,企业在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还需要加大与传统电商企业的合作,与传统电商企业形成“强强连手”,借助信息化发展步伐,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光大银行淘宝平台的网上营业厅等成功经验,积极创新,以促进传统商业银行实现信贷业务发展的进一步突破。

2.建立健全征信体系,加大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力度互联网金融平台进入门栏低,仅需一个手机号码以及一个身份证号码便可以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用户,而互联网金融平台并没有对用户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解,用户信息都缺乏真实性、完整性。让平台的运营存在这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加大了平台运营成本以及其面临的风险;加上相关地区频繁出现问题平台跑路、提现苦难的现象,进而让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真实性、可靠性存在质疑,这也成为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因此,商业银行在建立健全线上网贷平台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征信体系,重视对用户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的核查;加大对金融等闲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优势,减少商业银行线上网贷平台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进而达到降低运营风险的目的。

3.提升客户服务,发挥传统优势传统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相比,商业银行无论是实力、规模、知名度以及客户的信任度都明显强过互联网金融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其抗风险能力往往得不到保障近年来倒闭跑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就是很好的例证。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比拟的。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竞争时传统商业银行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服务学习互联网金融的优点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四、结语

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照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既是一种竞争关系,也是双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参照对象,因此也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使的传统信贷业务的发展得以突破,为个人、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殷戎.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2).

[2]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01).

[3]王筠权,王国成,金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J].西南金融,2013(12).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进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大数据、云金融、移动支付等的新兴发展的金融创新业务正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在中国的信贷业务中迅速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互联网的众多金融业务中,P2P、众筹、电商平台等一系列网上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国家最新研究数据显示:P2P的网贷平台已经突破了2750家,P2P在互联网金融业中发展最为迅猛,新的平台日益增多,交易额耶迅速增长,2015年上半年的新增交易额与2014年全年的交易额相差无几,突破3000亿大关。9月-11月份更是每个月高达千亿的交易额,还在持续不断的增长中。据统计,网贷的总体成交额突破万亿,已经跻身为当前主流理财投资行列。互联网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的惊人增长速度,可以用“井喷式”来形容。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融资平台的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来说无疑是起到了“分流”作用。就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而言,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此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视,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应对互联金融崛起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确保商业银行信贷主体地位以及商业银行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1.弱化了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报告指出,2012年以前,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长期贷款规模高于短期贷款规模,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的到来,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规模圆圆超过了长期贷款规模。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服务对象主体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传统的融资渠道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吸引了大量的中小企业进行网贷。而传统商业银行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风波,采取线上融资策略,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加速金融脱媒,进而导致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呈现出线上短期融资贷款金额飞速增长而线下贷款业务发展减速发展的态势。

2.基于信贷业务的收入利润减少

对于急需资金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在借贷过程中,容易被传统的银行忽视掉,难以找到更好的资金源。而互联网借贷方便、快捷的特点吸引了众多的个人和小微企业进行网贷。融资贷款的客户群体的转移,商业银行客户资源缩减,导致传统商业银行的放贷业务减少,导致商业银行的收入利润的减少。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使用的是虚拟运作的方法,这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融资方式,虚拟运作的方式大大减少了运行的总成本,使得互联网融资总成本小于传统工商业的融资总成本。据可靠数据得知,阿里巴巴的小型贷款业务成立3年之久,之间的微小企业贷款总额到达1000亿,平均每笔2.3元的成本堪比一些商业银行贷款费用的的1%,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相对较低的交易成本无疑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有莫大的优势。

3.传统信贷业务流程弊端凸显

传统商业银行的审批程序复杂,融资速度慢,不仅需要严格遵循借贷审批程序,还需要对借款人各个方面实施全面的考量和评价,比如:借款人的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还款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等。商业银行无论其建设规模大小,都必须严格按照这一系列复杂的审批程序办理信贷业务,且对于一些小微企业所涉及的贷款事项,商业银行还必须对其进行实地考察,通常贷款审批时间都需要话几十天,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开展审批程序负责,审批速度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小微企业以及个人对资金的需求特点,吸引了众多的小微企业及个人进行网贷。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4.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信贷业务的监管

互联网金融由于起步较晚,发展并不成熟,整个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据统计,2015年以来P2P网贷平台频繁发生公司跑路、提现困难的情况,数量高达677家。这些问题网贷平台多数成立时间较短、注册资金少。据宏观新闻报道:这些问题网贷平台中国,以山东居多,数量高达160家,占问题平台的23.6%;广东次之,共105家,占问题平台总数的15.5%.其次是浙江、上海、安徽、背景、四川、河北。主要是由于网贷平台想要获得发展,采取支付高额利息的方式吸引投资者,虽然达到了吸引投资者的目的,却让网贷平台难以支撑长时间的高额利息,最终导致问题平台跑路、提现困难的现象。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进程相对较慢,信贷业务监管体系尚不健全,进而导致金融风险聚集。然而,传统商业银行是采用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对信贷业务进行监管,却因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与传统金融完全不同的模式,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难以对互联网金融展开分类监管;此外,金融监管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多变、迅速的发展趋势。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金融监管的主体、内容的变更。

三、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1.加大创新力度,紧跟时代步伐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视力度,积极培养并掌握一批优秀的专业信息技术人员。传统商业银行对信息部门不予重视,以至于投入过少,进而导致信息部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难以跟上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的步伐,无法及时准确的掌握客户对金融产品的真实需求,进一步增加了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推出产品被迅速淘汰机率,增加了运行资本同时也增加了运行风险。因此,传统商业银行要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建立一支优秀的信息技术团队,对信息技术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予其施展的空间,让信息技术人员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二,加快网贷平台的建设力度,创建属于商业银行的特色网贷平台,找准客户的需求特点,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以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特点对客户进行分类,并积极推出迎合融资者需求的金融产品。其三,企业在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还需要加大与传统电商企业的合作,与传统电商企业形成“强强连手”,借助信息化发展步伐,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光大银行淘宝平台的网上营业厅等成功经验,积极创新,以促进传统商业银行实现信贷业务发展的进一步突破。

2.建立健全征信体系,加大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力度

互联网金融平台进入门栏低,仅需一个手机号码以及一个身份证号码便可以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用户,而互联网金融平台并没有对用户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解,用户信息都缺乏真实性、完整性。让平台的运营存在这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加大了平台运营成本以及其面临的风险;加上相关地区频繁出现问题平台跑路、提现苦难的现象,进而让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真实性、可靠性存在质疑,这也成为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因此,商业银行在建立健全线上网贷平台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征信体系,重视对用户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的核查;加大对金融等闲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优势,减少商业银行线上网贷平台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进而达到降低运营风险的目的。

3.提升客户服务,发挥传统优势

传统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相比,商业银行无论是实力、规模、知名度以及客户的信任度都明显强过互联网金融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其抗风险能力往往得不到保障近年来倒闭跑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就是很好的例证。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比拟的。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竞争时传统商业银行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服务学习互联网金融的优点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四、结语

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照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既是一种竞争关系,也是双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参照对象,因此也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使的传统信贷业务的发展得以突破,为个人、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殷戎.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2).

[2]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01).

[3]王筠权,王国成,金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J].西南金融,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