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范文
时间:2023-03-15 18:1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规定: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财税[2005]94号):为职工个人购买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等,在办理投保手续时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因各种原因退保,个人未取得实际收入的,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回。
二、企业年金涉及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规定
企业为职工个人购买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等,在办理投保手续时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具体纳税时间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为员工支付有关保险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318号)规定:对企业为员工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应当在企业向保险公司缴付(即该保险落到被保险人的保险账户)时并入员工当期的工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负责代扣代缴。
三、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政策变化例解
其一,企业年金个税扣除方法变化,个人税负降低。
原来规定:国税函[2009]694号在计算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部分(以下简称企业缴费)应纳个人所得税时,未考虑个人当月正常工资薪金收入低于费用扣除标准情形,企业缴费部分均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收入,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
新规定:自2011年1月30日《企业年金公告》之日起,对月工资收入低于费用扣除标准的职工实行了减税照顾,即,当月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与计入个人年金账户的企业缴费之和未超过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但加上计入个人年金账户的企业缴费后超过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其超过部分按照《通知》第二条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1]某集团公司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2010年员工甲某、乙某是刚入职的毕业生10月工薪甲收入为1800元,企业缴费年金为700元;乙某工薪收入为1500元,企业缴费年金为400元。按照国税函[2009]694号第二条: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以下简称企业缴费)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即:员工甲某1800元的工薪部分低于2000元的个税扣除标准予以免税,而700元的企业缴费部分不扣除任何费用则需按照10%的税率缴税=700×10%-25=45元。乙某1500元的工薪部分低于2000元的个税扣除标准予以免税,而400元的企业缴费部分不扣除任何费用则需按照5%的税率缴税=400×5%=20元。
假若2011年2月员工薪金甲收入为1800元,企业缴费年金为700元;乙某工薪收入为1500元,企业缴费年金为400元。虽然工资薪金及缴纳年金不变,但按照新的《企业年金公告》规定:甲员工需计税部分为工薪和年金之和1800+700=2500元中超出2000元的500元部分,税基降低了200元,同时税率由10%降低到5%的档次,即500×5%=25元,两者相差45-25=20元。乙某工薪和年金之和1500+400=1900元,按照《企业年金公告》规定,当月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与计入个人年金账户的企业缴费之和未超过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相比2010年10月少纳税20-0=20元。新的《企业年金公告》为低收入者起到了减税的作用。
其二,职工月平均工资额的计算方法更为合理。
原规定:国税函[2009]694号,对企业按季度、半年或年度缴纳企业缴费的,在计税时不得还原至所属月份,均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现规定:《企业年金公告》9号,职工月平均工资额=当年企业为每一职工据以计算缴纳年金费用的工资合计数÷企业实际缴纳年金费用的月份数。也就是说,如果职工在年度中间入职或者企业在年度中间实行年金计划,则当年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应为实行年金计划后的月平均工资。如,某企业7月份起为职工缴纳年金,则该职工月平均工资额为7月份至12月份的企业缴纳年金的基数之和(不包括未计提企业年金的奖金、津补贴等)除以6个月,来确定他的月平均工资,再找适用税率来计算年金应纳个税额。而不是此前的无论是否满12个月均按全年计算平均工资。
其三,明确以前年度企业缴费部分未扣缴税款的补税规定。
将以前年度未扣缴税款的企业缴费累计额按所属纳税年度分别计算每一职工应补缴税款,在此基础上汇总计算企业应扣缴税款合计数。企业应补扣缴税额=∑各纳税年度企业应补扣缴税额。各纳税年度企业应补扣缴税额=∑纳税年度内每一职工应补缴税款。职工个人应补缴税款的计算公式:纳税年度内每一职工应补缴税款=当年企业未扣缴税款的企业缴费合计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公式计算结果如小于0,适用税率调整为5%,据此计算应补缴税款。
[例2]某公司实行企业年金制度,2010年公司按月120元为职工丙某缴存企业年金12个月累计为1440元;丙某2010年1月~12月取得全年工资收入为96000元,工资薪金部分应缴个人所得税,公司已按规定代扣代缴,但公司为其缴存的企业年金部分均未扣税,如何补缴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
根据《企业年金公告》9号规定,补缴以往年度企业年金企业缴费部分未扣税的计算,首先要应按照补缴年度每一职工月平均工资额减去费用扣除标准后的差额确定职工个人适用税率。丙某去年计提企业年金的月平均工资是8000元,减除2000元后每月(96000÷12-2000)=6000元,适用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375元;当年年金企业缴费部分合计24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1440×20%-375=-87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年金公告》9号明确,应纳税额如果小于0,则应适用税率5%,而不是20%,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440×5%=72元。为此,《企业年金公告》9号解决了当月工资收入高,年金企业缴费低,应补缴税额可能为负数的问题。
篇2
【关键词】 企业年金 税收 优惠 国外经验 建议
一、企业年金税收政策
企业年金涉税环主要包括缴费、投资和给付环节。
1.缴费环节指企业或员工参加企业年金的缴费环节。涉及税种主要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涉及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和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是否作为当期收入的一部分缴纳所得税
2.投资环节是指用所积累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环节,涉及的主要税种为个人所得税,关注的问题是养老基金从事金融投资的收益能否免税或延税。
3.给付环节是指职工领取养老金的环节。主要涉及个人所得税,核心议题是职工领取养老保险金是否作为个人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我国企业年金税收政策
(一)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推进,国家对企业年金的认识越来越深化,相继出台了关于企业年金的优惠政策对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缴费环节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2009年6月颁布的《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赞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第问题的通知》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赞.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趣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由此可见,我国对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但是优惠力度不大,很难真正调动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
2.缴费环节对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国家税务总局在2009年12月颁布了《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缴费阶段个税征缴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1)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2)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
3.投资环节的税收优惠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企业年金投资收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于我国企业年金采用个人账户管理模式,企业和职工缴费直接纳入该企业的企业年金基金资产中,账户管理人将企业缴费、个人缴费和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计入该企业职工的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所以企业年金投资环节税收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所得: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所以对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取得收益不纳税。
(2)个人账户利息所得:在实际运作中由于个人账户按个人储蓄实帐操作,所以对个人账户中的利息部分等同于城乡居民储蓄利息,目前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4.给付环节的税收优惠
按照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免纳个人所得税。
(二)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税收政策作为推动企业年金发展的重要激励因素,其影响和意义不容小觑,但在实际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明确的税收立法
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多是以政府或税务总局的决定、通知、复函等政策性文件的形式出现的,没有国家的立法机关及税务机关对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专门的法律法规。
2.税收优惠力度不足
按照我国目前的规定企业为职工支付的企业年金在不超过工资总额的5%部分以内准予扣除。这一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据了解各国的扣除比例为:德国10%.美国15%.加拿大18%。由此可见这一优惠难以真正起到激励企业发展企业年金的目的,是我国企业年金难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3.税收优惠缺乏严厉的监管
由于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起步晚,发展慢,目前尚未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企业年金的税收征管及税收优惠资格进行统一监督,使部分企业钻法律的漏洞,对企业年金进行不规范操作,以达到避税逃税的目的。
三、我国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政策建议
(一)确定企业年金税收法律
只有确定了企业年金的税收法律,才能使我国的企业年金税收制度有法可依,提高税惠制度的权威性和实施效果。具体来讲我国应制定相关法律明确一下几点:
1.确定我国企业年金在投资环节、给付环节的优惠比率,改变我国现阶段投资于给付环节税收优惠不明确的状态。
2.规定企业年金领取者的工作年限和年龄限制,防止年纪计划沦为部分企业偷税漏税的工具。
(二)加大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力度
通我国应该逐渐加大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水平,提高企建立年金计划的积极性,让企业年金真正成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大支柱。
(三)加强企业年金的税收监管
为加强对企业年金的有效监管,一方面应指定专门机构定期对企业年的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管;另一方面还应加强税务机关的税收稽查能力,强化与规范税收稽收工作,有效打击企业年金操作过程中的税收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黄黎.企业年金税收优惠问题初探,中国企业年金规范与发展[J] .2007年6月
篇3
赵旭为某一大型企业的中级管理层人员,最近几年年薪已达72000元左右。2004年,其所在企业引入了企业年金制度。赵旭预计离退休年限至少还有20年。同样,关于年金制度,赵旭不太了解,因而据此咨询了税务专家意见。税务专家查询了相关政策,认为至少有两条节流途径。
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个人按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12缴费,并且可以从职工个人工资中代扣。那么,赵旭从个人工资中代扣的部分为6000元。
这6000元的部分,可以免于当年计征个人所得税。其当年免征个人所得税额为:年金制前当年应纳个人所得税减去年金制后当年应纳个人所得税1200元。
在赵旭剩余的20年工作年限里,赵旭每年可少纳个人所得税,20年下来,这是一笔不少的收益。
但是,根据我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对离退休职工取得的补充养老保险金所得,应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按税法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对于领取方式,我国法律规定,到退休年龄后,可以从本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一次或定期领取企业年金。假设赵旭打算在退休后20年中每年领取一次年金,那在这20次领取年金时,赵旭仍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相比在20年前缴纳个人所得税而言,赵旭已经节约了一笔相当大的货币现金流。这是节流途径一。
另外,在年金组成中,有一部分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根据规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并入企业年金基金。也就是说,赵旭在20年后领取年金时,每次领取的数额,算上20年的利息,再加上这部分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赵旭每次领到的年金数额,已远远不止是企业年金基金,还有按照国家规定投资运营的收益。这是第二个节流途径。
举例而言,假设年金的长期存款利率为5%,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率为3%,即使在单利计算方式下,20年后,每年的500元在20年后的预期未来现金流为1300元(500+500×(5%+3%)×20)。
事实上,关于年金的考虑,远远不止是它在纳税筹划上所带来的节流与增值效应。年金引进的更大意义,在于它对于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的重要贡献。
我国目前养老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年金是职工自我增强养老保障功能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养老资金来源,可以说由三层防护网构成:自我积累部分,企业养老险与年金部分,及社会捐赠部分。
自我积累部分,既包括自身的储蓄存款部分,也包括中国传统中“养儿防老”,或者是时下更有保障作用的“养女防老”。这部分养老资金积累,储蓄存款部分收益太低。而且,几十年的存款实际价值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对于“养儿防老”、“养女防老”,则有太大的不确定性。
企业养老险与年金部分,即指职工在工作时期所积累的基本养老保险与补充养老保险。
社会捐赠,既包括亲戚好友的捐赠,也包括社会的一些公益捐赠。但在我国现行背景下,既没有足够的能力普及,也没有相当的实力对养老保险合理补充,因而也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篇4
论文关键词: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国际比较
一、背景介绍
2009年底,国税函[2009]694号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2]:
一、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
二、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
同时,财税[2009]27号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中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障体系“三大支柱”中的第二支柱,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但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是否需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制度的争论。该条例的推出,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二、企业年金中的税收制度
企业年金即补充养老保险,国外或称私人养老金计划(privatepension)。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激励雇主雇员双方积极建立企业年金。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企业年金本身作为一种税源,因此,税收制度对企业年金计划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第一,如果政府对经营企业年金的保险公司施行较高的营业税或所得税,那么必会减少保险公司的税后利润,降低其偿付能力与长期的发展能力。第二,如果投保人因为税收而减少购买企业年金,将会导致全社会的保障水平降低,从而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由此看来,税收政策的主要目的(增加政府收入)与企业年金的主要目标(维持社会稳定)出现了矛盾。因此,如何在保证社会福利水平的前提下制订企业年金税收政策成为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国外比较以美德日为例
目前,人口老龄化(agepopulation)已成为全球普遍的趋势,美国已有13%的人口达到或超过65岁;德国为16%;日本为14%。[4]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国家给予企业养老保险计划全面的税收优惠,相应的税收模式较为成熟,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本国企业为职工举办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一)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
1.模式选择:EET模式占据主要地位。
国家在对企业年金计划进行税收制度安排时要面临三个环节的问题:缴费环节的问题、投资收益环节的问题、年金领取环节的问题。对此三个环节的税收,借助字母E(Exempt免税)和T(Tax征税)来表示政府在上述环节的课税情况,年金计划的征税情况可表述为8种类型:TTT、EEE、EET、ETT、TEE、TTE、ETE、TET。(如图)
类型 是否征税
缴费环节
投资收益环节
年金领取环节
TTT
√
√
√
EEE
EET
√
ETT
√
√
TTE
√
√
ETE
√
TET
篇5
一则消息,让惨淡经营已久的公募基金看到了重回春天里的希望。
12月6日,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称,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缴纳的税收优惠政策。
“此消息一出,整个行业都欢呼雀跃,因为税收优惠会激励大批企业年金入市,能够为资本市场带来源源不断活水,被视为基金行业的重大利好。”银华基金一位产品经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版401K破冰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部分,其中,补充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主要针对企业,职业年金主要针对事业单位,这部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管。
企业年金是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账户,员工每月从其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养老金账户,而企业一般也按一定的比例往这一账户存入相应资金。
与此同时,企业向员工提供3到4种不同的证券组合投资计划。员工可任选一种进行投资。员工退休时,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或转为存款等方式领取本金和收益。
在美国20多亿美元的养老金总资产中,企业年金比例占比达到64%,而中国只有10%左右。因此,一直以来,业内人士呼吁借鉴美国的“401K”制度,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中国版养老金401K计划”,鼓励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年金并进行投资管理以及个人积极参缴。
等了很多年,“中国版养老金401K计划”终于要来了。
推动企业年金市场规模上升
有人疑问:税收递延优惠对于发展企业年金真有那么大的激励作用吗?答案是:非常重要。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一般来说,企业年金可在三个环节征税,分别为:缴费、投资、领取。《通知》规定,在年金缴费环节,对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职工支付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缴费,在计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缴付的年金个人缴费部分,在不超过本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的4%标准内的部分,暂从个人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在年金基金投资环节,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分配计入个人账户时,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在年金领取环节,个人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领取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适用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业内人士指出,4%的个税前列支,即员工向个人年金账户缴费有条件免税,可以直接降低个人缴纳税金。而在员工退休后领取年金的时候,缴税标准一定是优于当时的缴税标准,即个税起征点有可能提高,这样就可以在领取时支付更少的所得税。
税收递延优惠可能会大大激发个人缴费的积极性,之前没有参与企业年金的企业也可能会参与,从而直接带动企业年金市场规模的上升。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401K”计划有助于企业年金规模的快速扩大,自上世纪80年代初诞生后,该计划促使美国的企业年金规模自1985年的1440亿美元猛增至2005年的24430亿美元。
为A股形成牛市基础?
庞大的市场规模前景,让惨淡经营已久的保险和基金公司们看到了希望,因为大批退休金一旦入市,能够为资本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
“按照美国经验,中国版401K推行之后,乐观估计未来3年,每年受托资产和投资管理资产的规模上升速度将在30%以上,2015年企业年金累积规模将达到或接近1万亿。”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一路财富研究员胡广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了解,在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过程中会涉及到四种业务类型,并由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来分别运营。因此整个企业年金市场又可细分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四个相对独立的子市场。
从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管理的资产来看,保险公司管理的份额为47%,基金公司管理的份额为43%,证券公司管理的份额为10%。商业银行则担任企业年金基金的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末,21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共有相关投资组合2353个,规模达到5161.39亿元。
平安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缴文超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预测,若2015年企业年金累积规模达到或接近万亿,则未来3年,作为投资管理方的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以及证券公司每年受托资产和投资管理资产的规模上升速度也将在30%以上。
另有机构预测,目前企业年金积累的基金规模为5366.65亿元,按美国的发展速度推算,预计我国企业年金余额在2018年将达到现在规模的3倍,即1.6万亿元左右。
而按照现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企业年金投资股票及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和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上限是30%。按此估算,未来5年平均每年股市的增量资金为644亿元左右。
《中国经济周刊》通过资料梳理了解到,美国401K推出后,1985—2005年,随着企业年金规模扩大,其中60%投向了资本市场,在如此庞大的资金支持下,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也由1546.67点蹿升至10717.50点。
“从2007年6124点下来,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了,时间上来说,这波熊市持续的时间已经创了中国股市之最,企业年金的发展也将意味着我们的资本市场重新有了新鲜血液,制度的完善,资金的源源不绝,新鲜血液的涌入,我们市场新牛市的基础自然也就形成。” 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广东煜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篇6
论文关键词:企业年金,EET,TEE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对于政府而言,企业年金可以减轻政府在筹资、管理和支付养老金等方面的负担,缓解社会养老保险的压力。对于企业而言,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还可以根据员工贡献设计差异性年金,从而形成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
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年金计划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企业和个人合理节税以获得更大经济收益的手段。如果缺乏对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和个人都无利可图,那么非强制性的企业年金计划必然发展不起来。国外企业年金计划的迅速发展与税收优惠政策密切相关,例如美国企业年金制度是在二战期间取得了巨大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争期间企业年金的免税政策与公司利润的高税率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地激励了雇主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积极性。
一、国外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通常情况下,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的选择主要在以下三个环节:(1)缴费筹资环节:是否允许企业雇主将为职工缴纳的企业年金在所得税前列支,免征企业所得税;是否允许职工个人将缴纳的企业年金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免征个人所得税;(2)投资收益环节:是否对企业年金取得的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3)养老金领取环节:是否对退休职工从企业年金中领取的养老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对应各个环节税收待遇又可以简单地区分为征税(taxing,T)和免税(exempting,E)两种,由此企业年金税收政策可以用EET、TTE、TET、ETT、EEE、TEE、ETE和TTT八种模式表示。国外企业年金的征税模式实行情况如表1。
表1国外企业年金征税模式
征税模式
实行国家
EET
英国、比利时、希腊、西班牙、法国、爱尔兰、荷兰、奥地利、葡萄牙、芬兰、加拿大、瑞士、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墨西哥、斯洛伐克、毛里求斯
TTE
新西兰、卢森堡、德国
TET
捷克
ETT
丹麦、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
EEE
瑞士、波兰、土耳其
篇7
[关键词]企业年金 企业绩效 关系
一、 企业年金的变迁背景及涵义
(1)企业年金的变迁背景
在我国,企业年金过去称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相对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计划而言的。2000年12月25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将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自此,“企业年金”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官方文件中。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中央四部委联合签字颁布,并于2011年5月1日正式执行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简称“11号令”)正逢其时,是在“23号令”主要制度框架设计基础上的必要补充、调整和创新,必将推动企业年金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2)企业年金的涵义
企业年金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的,由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自愿的或者基于劳资双方的共同协商建立的,由企业单方或企业、职工双方共同缴费,形成的准备基金,政府对此提供税收优惠或其他政策支持,企业进行自行管理或委托其他市场中介机构管理,以一次性发放或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年金保险的形式向退休劳动者提供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计划。
二、 企业年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1)企业年金制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激励员工,提高企业绩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有利于企业吸引有用人才,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企业年金的设计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即根据员工的表现、地位和贡献的不同设计不同的等级标准,这为企业内部合理竞争氛围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② 有利于企业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提高员工积极性
企业年金作为一种延期支付的工资对员工具有吸引和约束的双重作用,起到了对职工队伍的稳定功效,能降低企业培训风险,刺激了企业对员工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利于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
③ 有利于留住关键人才,稳定员工队伍
通过企业年金计划的“权益归属”的设定,如阶梯式归属和悬崖式归属等方式,引导员工的长期服务倾向,利用沉淀福利实现有效激励,将高管薪酬福利与期权福利相结合,作为企业留住人才的“金手铐”,稳定员工队伍。
2.合理节约税收,提高企业经营成果保留度
据国家税法的规定,对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和员工提供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具体政策如下:
①节约企业所得税的情况:《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②节约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以下简称企业缴费)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
(2)企业绩效对企业年金制度的影响
企业年金作为员工薪酬福利的构成部分,要符合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更要体现效率。在长效激励设计上,应考虑到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的平衡问题,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缴费水平应根据企业发展阶段与经济效益状况,合理确定缴费水平。企业年金缴费,不能超过企业的财务能力。也就是说,企业年金缴费需要根据经营业绩情况做调整,企业缴费可能出现中断,待经营状况好转后,再延续缴费。可见,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年金制度的制定和水平。
三、结语
企业年金制度作为我国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越来越受到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在我国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加快对企业年金实务操作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现实和紧迫的任务。企业年金制度的执行,对企业经营成本影响很小,对税后利润的影响也不大,而执行这个制度给企业绩效带来的隐性影响力是巨大的。一个设计良好的企业年金方案,可以实现企业薪酬福利管理的多重目标,是企业薪酬福利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牟达泉.《国有企业年金计划》,中国社会保障,2003年第9期.
[2]李旭红,贾浩波.从公平角度看中外企业年金税收优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刘云龙,傅安平.《企业年金――模式探索与国际比较》,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4]赵曼.《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篇8
(一)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养老保险的范畴,养老保险,广义上应包括三支柱,也有一些论文直接将其默认为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即第一支柱;文章取一个折中,将其界定为第一、二支柱,也就是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暂时不做考虑。
养老保险基金积累涉及以下三个环节:筹资、运营、支出。养老保险的筹资,主要体现为筹资模式,具体通过覆盖面、缴费水平、收缴效率、筹资渠道等等得以体现;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我们主要从投资收益和直接从基金中列支的运营成本两方面进行分析;养老保险支出:养老保险的给付水平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主要体现为开源、节流两方面。第一,“开源”――缴费参保的激励作用,即给付水平越高,民众参保缴费的积极性就越高,有利于扩大覆盖面,扩大筹资;第二,“节流”,养老金的支出意味着积累基金的减少)、给付承诺的兑现(体现举办主体的信用,和上一点一样影响参保缴费积极性)。
以上是对于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一些浅层次因素的分析,而其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可以追溯至层次更深的原因,譬如投资收益,它与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完善状况、投资运营机构的运作效率以及宏观经济状况相关,而其中资本市场完善状况又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的程度和阶段的影响……也就是说每一个因素都可以向后不断的追溯。这里仅列出最直接的影响要素,因为,税收政策对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影响,往往是通过影响以上这些因素的某一些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这些因素是研究过程中的桥梁。
(二)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请确定的,指导制定税收法令制度和开展税收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其核心和最直观的表现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税率的确定。
比较常见的几大税种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社会保障税、消费税。这些税种的绝大多数都和养老保险的基金积累相关,并且涉及到关键问题,譬如:在征收所得税时,对已经缴纳养老保险税或养老保险费的这部分收入是否还要征收所得税;以及经常被热议的税费之争,即养老保险筹资时收税还是收费;以及每当讨论解决空账问题的时候,都会作为拓宽筹资渠道的对策提出来的,征收消费税充实养老金账户……等等。
1.税收的经济效应
所谓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行为方式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讲,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乃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即税收的调节作用。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税收的收入效应和税收的替代效应两个方面。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得纳税人的收入下降,降低了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商品实行征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是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税式支出,即税收优惠,意思是指政府出于特定的目的对某些特定的课税对象、纳税人或地区给予的税收鼓励和照顾措施,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比如,如果对参保人缴纳养老保险的这部分收入减征或免征所得税,那么实质上就是对缴纳养老保险的收入和其他收入做了有差别的征税处理,从而鼓励民众参保缴费。这其中,税收的替代效应发挥了作用。
2.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遵循公平原则。它体现为受益原则和负担能力原则,即受益越多,能够承受的税负越多,纳税越多税收的公平原则要求条件相同者缴纳相同的税(横向公平),而对条件不同者应加以区别对待(纵向公平)。研究公平问题,必须要联系由市场决定的分配状态来看。倘若由市场决定的分配状态已经达到公平的要求,那么,税收就应对既有的分配状态作尽可能小的干扰;倘若市场决定的分配状态不符合公平要求,税收就应发挥其再分配的功能,对既有的分配格局进行正向矫正,直到其符合公平要求。公平这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讲求效率,遵循效率原则,它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它可以分为税收效率原则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两个方面。税收不仅应是公平的,而且应是有效率的,这里的效率,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行政效率,也就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二是经济效率,就是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
二、税收政策对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影响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以企业年金为例
1.不同税收政策的影响比较
涉及两个变量:税收优惠环节和税收优惠比例
①企业年金的缴费、累积、领取阶段涉及不同税种
缴费阶段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累积阶段 增值收益税、利息税
领取阶段 个人所得税、遗产税、赠与税
每个环节可以分为征税(taxing,T)和免税(exepting,E)两种情况。经过组合,一共有八种税收政策。见下表225
种类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企业缴费+个人缴费)
1 T T
2 T E
3 E T
4 E E
而在缴费阶段的征税情况又可分为四种。TTT表示在各个环节全部征税,没有税收优惠,整体来看也不合理,因为在缴费和领取环节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时被重复收取的,实质上是一种对企业年金的惩罚措施,对企业年金起一直作用。同样存在重复征税问题的还有TET。因此,这两种是不可取的。其余六种制度,我们直观上理解,免税的环节越多,纳税额就越少,吸引企业和职工参保缴费的激励作用也越明显。
经测算,纳税总额的排列次序为(由低到高)。
1 2 3 4 5 6 7
EEE TEE和EET ETE TET TTE ETT TTT
其中,EET模式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并且为众多专家学者所提倡。
2.EET激励作用分析
对企业职工而言:可以递延支付所得税――在累进税制制度下,可以从高税率的赋税想低税率的赋税转移。职工在职是收入一般高于退休后的收入,因此税率会降低,从其一生来看,纳税总额减少;可以确保享受税收优惠,不必担心未来支取阶段税收政策的变动。激励明显
对企业而言,为员工所交企业年金可以免收所得税,很大的降低成本,乐于将其作为一种激励人才的手段。
当然,除了免税环节的不同,还存在税收优惠比例的差别,即只有在职工工资一定比例内的企业年金才能享受税收优惠,超过规定比例的依然要正常纳税。显而易见,优惠的比例越大,企业和职工就越有动力提高缴纳年金的金额,从而扩大年金的积累。
3.现状比较
政策:通过解读2009年12月出台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我国当前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的几点总结:
TEE模式: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部分均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模糊:对基金收益和领取环节是否征税没有明确说明,所以未来是否会收税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税收优惠比例小:在员工工资5%以内的企业缴费免收企业所得税,虽然比原来提高1%,力度还是不够。(英美这一比例是15%,加拿大18%)
发展现状:2005年中国与部分OECD国家年金资产占GDP 比重与年金覆盖率比较。
上述国家中绝大多是实行的是EET模式,葡萄牙和新西兰实行TTE,也就是对缴费和投资收益两个环节征税,而且新西兰投资收益税率高达33%这两个国家的年金资产规模比较小,瑞典实行的是ETT模式,但是企业年金具有强制性,所以资产规模和覆盖面都远远领先。澳大利亚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对投资收益和领取两个环节征税,但是年金资金规模和覆盖面都比较高,这可能和投资收益税率不高以及在支取环节征税但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有关。当然,这里受一些税收政策以外的因素影响。
我国实行EET模式:国家税务局所得税司负责人――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和税务机关的征收能力。
(二)开征社会保障税对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影响
1.提高征管效率,保证足额收缴
税收具有强制性,税务机关征收经验更加丰富,所以征税比收费更能保证基金的筹资。国家规定社保费由税务机关代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税务机关代收社保费实行初期显著成效:2000年开始试点。全国19个试点省份负责征收社会保险费的税务机关年年超额完成了征收任务,保持了较高增幅。2003年,浙江、河北、江苏、湖北等地的社会保险费收入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2004年,云南、厦门等地因全面实施税务机关“五费统征”(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女职工生育保险),其社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40%以上。2001年-2005年,年均增幅达到30.33%。税务机关全责征收社保费亦能在最大程度上促使一些企业为其员工办理社会保险,而且清欠力度也很大,据资料统计,2004年,我国税务机关共计清理社会保险费欠费160.73亿元,其中清理陈欠88.27亿元,清理新欠72.46亿元,占全年社保费收入的7.7%,占全年社保费增收额的39.85%。
2.便于建立监督机制,减少滥用挪用
社保基金的滥用挪用可是为运营过程中的不合理成本,不利于基金积累。以税代费可有效减少。两种筹资方式形成不同的资金运功路径及监督管理机制:缴费方式下,社保资金收支由社会保险机构一手经办,存在浪费挪用;通过税收方式筹集,开征社会保障税有利于建立税务机关征收、财政部门管理、社保部门支出的管理体制,三位一体,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保证资金安全。
3.有利于提高统筹层次
有利于全国联网,建立统一征收体系,为异地续缴和支取提供可能,吸引流动人口参保,扩大覆盖人口。
(三)政策建议
加强个人、用人单位在养老保险筹资中的责任。根据从基本险种到新险种、从主题费用到补充费用,从企业所得税到个人所得税...的顺序,多方面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并以税收优惠为政策的核心途径。
明确给予税收优惠的险种及费用的优先顺序根据在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和政策实施的便利程度。优先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顺序依次为:基本养老保险中的用人单位缴费部分――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缴费部分――企业年金中的个人缴费部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团体性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个人型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其他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逐步构建覆盖养老保险各环节的税收政策。当前,要在确保缴费足额、及时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养老保险以下环节的税收政策:基本养老保险退保环节,企业年金的投资、领取环节,以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所有环节,尤其首先是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的缴费环节。
篇9
与中央部委工作安排不谋而合,地方对此热情也渐次高涨。在福建省厦门市两会上,致公党厦门市委员会《关于厦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建设的建议》的提案,与保监会工作重点遥相呼应,亦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所谓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允许投保人在个人所得税前列支保费,等到将来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一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个人的当期税务负担,并鼓励个人参与商业养老保险,以提高将来的养老质量,在美国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实施经年。
厦门并非中国率先“吃螃蟹”的地方。早在五年前,上海就对减税养老项目试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着手对产品、运作模式等展开初步探讨。在2009年国务院批复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中,“适时推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被明确列入工作计划表。2011年11月,“积极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业务试点”再次被写入《上海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并特别强调其将成为推进上海保险业发展的两大引擎之一。
这个被公众简称为“减税养老”的规划,其蓝本是在美国实施多年的“401K计划”。该计划规定,美国联邦和州政府为雇主和雇员的养老金存款提供税收优惠,规定个人缴费部分可以在税前扣除。在此之前,美国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多由企业缴费,可以享受税优,如由个人缴费则需纳税。
近段时间,关于推行中国版“401K计划”的呼声越来越高。该计划被视做既有利于多层次养老体系的完善,又有益于支持资本市场发展。保监会寿险部副主任龚贻生认为,合理的税收制度能够促进潜在的养老需求,发挥现实的购买力,是合理撬动养老金发展最有效的杠杆之一。
地方试点饥渴
减税养老计划被一些地方提出,与人口老龄化大趋势有关,更因其中隐含的金融创新和拉动内需效应,是养老体系市场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1年,北京市金融局会同北京市发改委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提出,将积极争取保险资金运用创新试点在京先行先试,“引导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争取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政策”。
相关数据表明,2008年底,北京市60周岁的老年人口总数即已突破254万人,占北京市人口总数的15%,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达到350万人,2050年将上升到650万,老龄化社会趋势不断加速。
厦门虽然不是人口老龄化的重点城市,但趋势亦已明显。该市的相关估算表明,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十二五”期末预计将达到28万左右,约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5.5%,其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占全市老年人的19%左右,社会养老的压力的确在不断增加。
这需要完善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同时要运用市场化手段。福建省保险学会理事、厦门大学金融系副教授许莉是《关于厦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建设的建议》的提案主笔人,她认为:“鼓励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提高养老保险金的替代率越来越重要。”
2010年保监会与厦门市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将厦门确定为中国保险改革发展试验区,提出加快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使厦门成为两岸保险业服务一体化的重要平台。
“既然保监会很想找一些地方试点,厦门应该争取这样的试点机会,通过打‘两岸牌’来争取试点资格。”许莉还建议,在保险产品创新方面可充分借鉴台湾地区较成熟的经验。《福建省“十二五”重点领域改革规划》也提出将在厦门率先试验一些重大改革试点和措施,其中就包括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
作为商业养老保险的监管单位,保监会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关注已久。去年11月颁布的《保监会关于保险业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将继续推进税收递延型个人养老保险试点。保监会寿险部副主任龚贻生亦在此后的一次公开论坛上表示,目前已具备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条件,希望包括保监会在内的有关部门尽快推进相关试点工作。
各地对开展试点早已是热情高涨。除上海和厦门外,深圳、天津等城市也陆续提出了试点诉求。在深圳市和保监会签署的有关合作文件中亦提到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试点的内容。
据悉,除了深圳一市外,广东省政府也有意在全省推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并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试点请求。
对于各地何以如此积极地申请试点,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处长杨健海向《财经》记者分析指出,养老毕竟不是职工个人的事情,而是政府、企业和个人都要承担的责任。减税养老会减轻老百姓对目前这种“靠公共养老金支撑养老”的单一依附,相应地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毕竟政府的公共养老金责任过于沉重,也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杨健海说。
拿捏“最高缴费”
有别于上海试点方案中“职工通过所在单位统一安排购买”的“个险团做”模式,许莉建议厦门借鉴台湾地区的做法,采用个人购买的方式实施,“目的是为了让未在职的城乡居民和没有固定单位的自由职业者也能享受到这一政策的福利”。
业内人士指出,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实施方案顺利实施的关键是确定可享受延税优惠的最高个人缴费额。若额度过低,无法调动职工购买养老产品的积极性,若额度过高,又会影响地方当期财政收入。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两方面因素,财政能够承受多高的缴费率以及个人养老储蓄达到理想的养老金替代率需要多高的缴费率。许莉认为,目前台湾地区个人年金保险保险费的扣除额为每人每年2.4万元。如参照这一水平,厦门个人享有延税优惠的最高缴费金额可限定为每人每年6000元左右。
已设计完成的上海版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中,对可享受延税优惠的最高个人缴费额的规定是“每人每月缴纳的保费中的600元可延后缴纳个税”。
由于个税递延目前缺乏法律依据,加之减税对当期财政收入的影响,地方如何拿捏“最高个人缴费额”合理度显得尤为重要,天津早些年首次试点“无疾而终”即为例证。
据悉,借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保监会曾一度在滨海新区实质性启动税收递延改革,批准保险公司推出首款试点产品,并规定个人购买补充养老保险的费用支出在个人工资薪金收入30%以内的部分,可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企业为职工购买补充养老保险的费用支出在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8%以内的部分,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后来国税总局认为30%的扣除额度太大,涉及个人税收优惠这块的试点工作被叫停。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向《财经》记者表示,一步到位界定合理的最高个人缴费额“太难了”,无论是厦门提案还是上海试点方案中的额度,是否符合实际目前都很难测算。
“起码1000元-2000元/月的缴纳标准对老百姓来说是有吸引力的,如果提高到2000元起缴,就会使当地税源减少很多,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先试试看。”郝演苏认为,在地方政府与税务部门的博弈之下,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需要通过前期市场的反应来确定。
助推企业年金
受困于税优政策不明朗的,不仅仅是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中国税务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对《财经》记者表示,缺乏税收激励机制已成为制约当前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据了解,绝大多数实行企业年金的国家采取在企业年金的缴费、投资收益两个环节免缴税款,仅在领取时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模式。这种递延纳税,使职工以较低的成本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极大地鼓励了职工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积极性,“401K计划”就是上述模式。
2009年12月由国税总局颁布的《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对个人缴费前端征税。“这意味着,以往‘模糊前端征税’开始走向真正的‘纯粹前端征税’,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年金发展。”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继晔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从职工角度来看,企业年金缴费视同领工资要交纳个人所得税,不能推迟纳税,大大降低职工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积极性。从企业角度来看,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企业年金缴费可以进入企业成本费用在税前列支,与发工资税前扣除额的比例相当。“对于企业而言,是发工资还是交企业年金,税收的抵扣是一样的,企业也就无所谓了。”朱青说。
人社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为3.71万家,仅占全国1191.16万户企业的0.31%;参保职工人数为1335万人,仅为同期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的6.88%。
缺乏法律支撑和财税部门正式首肯的企业年金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终究名不正言不顺。国税总局一位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直言,启动实际操作将面临许多技术障碍,贸然推行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更有评论指出,上海保监局之所以通过媒体提前披露试点消息,试图通过舆论对相关部委“施加影响”,争取舆论支持。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对《财经》记者分析说,递延缴纳个税,财政管理环节有顾虑是合乎逻辑的,因为不管怎么递延都要减少当期财政收入,“但是实话实说,经过前面一轮改革之后,个税对整个财政收入盘子贡献更小了,中国工薪阶层需缴纳的个税份额从原来的28%收缩至不到7%,在这方面有空间”。因此贾康认为,如果真的需要以税收的优惠,包括减税来培育像企业年金制度这类的新型养老保险的话,“这个概念没有问题”。
此外,企业年金还受到金融机构重市场轻研发,致使产品设计雷同,投资收益不尽如人意的质疑。根据人社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提供的数据表明,企业年金每年增量都在400亿元左右,但基金管理质量和投资效益面临的公众压力很大。
篇10
基本特点
在基金运作中,税收优惠政策具体涉及到所得税、营业税和印花税等多个方面。
在所得税方面,相似于很多国家,为了避免造成重复征税现象,我国对基金也不征收所得税,而对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征收所得税。
在营业税方面,《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8?55号)》(以下简称《通知》)指出:1.以发行基金方式募集资金不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不征收营业税。2.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在2000年底以前暂免征收营业税。3.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买卖基金的差价收入征收营业税。个人和非金融机构买卖基金单位的差价收入不征收营业税。2001年又专门下发通知,将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的优惠延长至2003年,反映了国家对基金行业发展的支持。
在印花税方面,通常认为征收一定的交易印花税会抑制频繁交易,但实际上股票交易印花税的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短期的,股市持续非理性上涨时,交易印花税并不能有效地抑制投机。
因此,尽管《通知》将印花税税率降至0.4%,双向税率调至0.8%,但是实际税率仍旧偏高,使基金的投资操作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另外,对于投资者买卖基金份额时是否需要征收印花税也值得探讨,《通知》和后来的补充条例规定了税收暂免至2001年12月31日。
另外,2002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对开放式基金的四个优惠措施:1.对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在2003年底前暂免征收营业税、企业所得税;2.对个人投资者申购和赎回基金单位取得的差价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3.对基金取得的股票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储蓄存款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企业和银行在向基金支付上述收入时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对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4.对投资者申购和赎回基金单位,暂不征收印花税。
一些缺陷
总的说来,为了扶持基金行业的发展,中国的税收政策对基金行业提供了一定的优惠,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税收优惠规则制定过于笼统和宽泛,对特定领域的引导性不强,特别是没有着眼于建立基金市场发展的稳定资金补充渠道这个大的方向,因而对特定资金引入的作用不明显。
具体来说,中国对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等特定的资金缺乏明确的免税优惠,无法像美国等成熟市场上的个人退休投资基金或者教育储蓄投资基金那样投入于投资基金领域。
其次,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不规范,征税规则的解读不明确,优惠措施的更改不正规,各个地方执行的尺度不一致。在行业逐渐走向成熟时,税收会成为基金运作中的一项重要成本,系统规范、符合国际惯例并且相对稳定的征税规则是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再次,随着中国基金创新的加快,相应的税收政策往往难以及时跟上基金创新的进程,往往是在基金创新产品推出一两年后才出台相应的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的滞后性使得新产品在一开始面世时就面临税收上的不确定性。
最后,因为缺乏对私募基金的清晰监管框架,使得当前私募基金基本上在税收体制覆盖之外运作,显然会形成税收的流失。
完善基金税收制度的建议
一是合理界定中国基金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要参照成熟市场基金税收政策的经验,制定我国基金行业合理的税收范围和比率,在金融市场开放环境下,不能以过高的税率阻碍自身发展,降低与外资基金的竞争力。
在征税环节和程序上,做到“使基金投资者通过基金形式买卖证券的实际税负不高于投资者直接投资于证券的税负”,以公允的税收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力。
二是要通过清晰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基金市场形成稳定的资金补充渠道,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投资渠道。例如,对于社会保障资金、企业年金、个人退休投资计划等要制定清晰的免税政策。
三是在所得税方面,按照虚拟法人理论基础,避免重复课税,在纳税环节的选择上建议采用代扣制,实行源头控制;营业税方面,当前税率过高,可适当降低;对资本利得的征税应当加以研究,对长期和短期资本利得或资本亏损区别对待。
四是着手研究私募基金合法化的问题。
五是作为基金管理公司,应该重视税收在基金运作中的调节作用,关注其对成本和收益的影响。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税收会成为基金运作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一方面管理公司可以研究税收政策,采取合理方法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征税规则在某些领域的优惠而进行产品创新,以税收的减免作为吸引投资者的一种手段。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关
《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8?55号)》关于所得税指出:
1.对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股票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2.对个人投资者买卖基金单位获得的差价收入,在对个人买卖股票的差价收入未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以前,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企业投资者买卖基金单位获得的差价收入,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
3.对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获得的股票的股息、红利收入以及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和发行债券的企业在向基金派发股息、红利、利息时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基金向个人投资者分配股息、红利、利息时,不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