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范文

时间:2023-03-17 08:5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

篇1

【关键词】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 横向公平; 纵向公平

一、引言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同时也是调节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工具。一般认为个人所得税具有组织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两大功能(陈龙,2011)。资料显示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在美国的财政预算收入中所占份额最多,2011年为9 560亿美元,比紧随其后的社会保险及养老保险税高出1 490亿美元,比企业所得税高出7 580亿美元①。虽然与个税独占财政预算收入鳌头的美国相比,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在国家财政预算收入所占的比例并不高,然而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对于国家财政收入、个人税后收入以及个人财富的调节都显得日益重要。作为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的一部分,根据职工全年绩效考评发放的奖金自然也涵盖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内,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发文(国税发〔2005〕第9号),就个人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征收规定了具体办法。然而这一办法虽然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但在一定程度上并未完全体现税负的公平性,而且与企业业绩奖励的初衷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背离。

二、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公平性

良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税负的公平性,这其中既包含了税收的横向公平性(即拥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以税基衡量)应缴纳相同金额的税款金额),也包含了税收的纵向公平性(即纳税能力较强的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多于纳税能力较弱的纳税人)(琼斯、罗兹-卡塔纳奇,2009)。理想状态下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既要保证其征收的有效性、易于管理和缴纳,又要保证其税负的公平性。

个人所得税累进税制实际上是税收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的一个体现。其横向公平体现在同等收入水平下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相等。当然这一公平是相对而言,还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人的实际纳税能力,如没有考虑个人所在的地区、实际赡养的人数、由于身体状况和家庭状况等其他必需的支出等。纵向公平体现在累进级距的税率结构,即收入多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也高,缴纳的税款金额也多;收入少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也低,缴纳的税款金额也少;个人收入低于减除费用标准的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应该说不考虑区域和个人自然条件,个人所得税的设计已经充分体现出税收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然而现实生活中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公平性却面临着挑战。以年终奖金的个人所得税为例,根据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的商数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这一算法由于同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的边际税率和计税基数不同,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产生年终奖金高的个人缴纳的税款金额高出年终奖金低的税款金额很多,致使其税后收入低于奖金低的个人的税后收入,最终的结果与企业发放奖金的初衷相悖,工作努力业绩好的个人税后收入反而低于业绩差的个人。如年终奖金为19 200元的员工甲,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 815元(19 200×10%-105),税后收入为17 385元,而年终奖为18 000元的员工乙,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40元(18 000×3%),税后收入17 460元。虽然员工乙的奖金低于员工甲,但员工乙的税后收入反而高出员工甲。这一现象貌似体现了税收的纵向公平性,即高收入高纳税,但是由于年终奖金计算时的税基和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背离,不仅没有体现出税收的纵向公平,而且还打击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终会导致税收的替代效应,即员工不再努力工作,不再赚取更多的奖金,既影响财政收入的实现,也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和个人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年终奖金税负不公平阈值的测定

那么根据现有税制企业年终奖金应该如何发放才能够达到激励和促进作用呢?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七级超额累进税制,根据每一级距的边际税率(即增加1单位的收入所适用的税率)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年终奖金计算的有关规定,笔者对年终奖金的税负平衡点及税负纵向不公平的潜在区域进行了测算,如表1所示。

其中年终奖与下一级距税负的平衡点*计算公式为:

X-(X×本级距适用税率-本级距速算扣除数)=X1-(X1×下一级距适用税率-下一级距速算扣除数)

X= [X1-(X1×下一级距适用税率-下一级距速算扣除数)-本级距速算扣除数]/(1-本级距适用税率)

其中X为年终奖金额与下一级距奖金额的税负平衡点,X1为下一级距边际税率的年终奖金额。

如级距1年终奖金额与级距2边际税率年终奖金额(18 001元)的税负平衡点X=[18 001-(18 001×10%-105)-0]/(1-3%)=16 810.21(元)

也就是说由于边际税率和税基的差别,18 001元年终奖金额的税后收入等价于16 810.21元年终奖金额的税后收入,这两项年终奖金额的税后收入均为16 305.9元。据此可知,当年终奖金额界于16 810.21—18 000元时,其税后实际收入都高于18 001元年终奖金的税后收入。其他级距的计算以此类推。

年终奖金额与上一级距税负的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

Y0-(Y0×上一级距适用税率-上一级距速算扣除数)=Y-(Y×本级距适用税率-本级距速算扣除数)

Y= [Y0-(Y0×上一级距适用税率-上一级距速算扣除数)-本级距速算扣除数]/(1-本级距适用税率)

其中Y0为上一级距年终奖金额的上限,Y为本级距年终奖金额与上一级距年终奖金额的税负平衡点。

如级距2年终奖金额与级距1年终奖金额的税负平衡点Y=[18 000-(18 000×3%)-105]/(1-10%) =19 283.33(元)

即当年终奖金额介于18 001—19 283.33元时,其税后收入要少于年终奖金为18 000元的税后收入。

因此企业在发放年终奖金时,如果年终奖金界于边际税率的年终奖金额的两端时,尤其要注意税负不均的问题,避免出现高奖金低激励的负效应。也就是说当企业的年终奖金界于16 810.21—19 283.33元、48 500.89—60 187.50元、101 813.44—114 600元、394 334.27—447 500元、616 786.64—706 538.46元以及824 616.23—1120 000元时,企业在发放奖金时应注意测算不同等级受奖人的税负和税后收入,避免高年终奖励低税后收入的现象发生。

除了年终奖之外,企业的季度奖金及半年奖金等的发放也存在类似问题。根据国税发〔2005〕9号: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奖金的发放时间以及雇员的工资收入不同,也会产生税负不公或过度税负的现象。如甲、乙两员工的月工资都是3 500元,本年度一季度的奖金收入都是4 500元,但员工甲的奖金按月发放,每月1 500元,员工乙的奖金按季发放,于3月底一并发放4 500元。由于奖金发放时间的不同,员工甲一季度的纳税额为135元[(1 500+3 500-3 500)×3%×3],员工乙一季度的纳税额为345元[(4 500+3 500-3 500)×10%-105],两人由于奖金发放的时间不同税后收入相差210元(345-135)。如果甲乙两人的支付能力相当,则显然存在员工甲和员工乙两人税负的横向不公平问题。

四、年终奖金计税办法的改进建议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主人翁精神的一种体现。但是如果税收制度没有很好地体现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则很难实现预期的财政收入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年终奖金可以说是对员工全年努力工作业绩的奖励,国税发〔2005〕9号文件中也明确界定:“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虽然在年末发放,但与全年的工作努力和成效密切相关,如果发放不得当势必影响员工的士气、公民对于税收公平性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因此,笔者建议应改变年终奖金的计税方法,尊重其实质性的来源,以职工全年平均工资为基础,按月平均并计算平均每月应补缴所得税额。

如以员工甲和员工乙的奖金为例,如果两人的月平均工资均为3 500元,则员工甲年终奖金应补缴个人所得税额为660元[(19 200/12×10%-105)×12],员工乙年终应补缴个人所得税额为540元[(18 000/12×3%)×12]。与前例相比,员工乙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不变,税后收入不变;员工甲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从1 818元降到了660元,税后收入上升为18 540元,高于员工乙,显然员工甲会乐于接受19 200元的年终奖励,并认为是公平的,并且也会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这一算法虽然看似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了,但却体现了税收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同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雇员的工作目标相符,避免了税收替代效应的出现。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个人收入系统;线下管理;线上操作;年终奖;个人所得税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如何通过《个人收入系统》来计税并发放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年“年终奖”是如何计税的

比如,某君A,2015年12月应税工资是2000,他发了一个40000的年终奖。税是这样算的:

因为12月份的应税工资不够基数,所以要先用基数填平,3500-2000=1500

填平基数,再除以12个月:(40000-1500)÷12 = 3208

因此税的算法是:(40000-1500)* 10% - 105 = 3745,这就是应扣的年终奖的税

因此A君的实际年终奖所得为 40000-3745 = 36255

这是手工的算法,那么通过《个人收入系统》怎么实现系统自动算税呢?

方法一: 线下处理(不通过“收入申报系统”)

(1)进入《个人收入系统》,进入“年终奖项目设置”功能

加上“年终奖”的发放项目

(2)定义年终奖的税率

在“年终奖税率定义”里面作

(3)作年终奖总账初始化

增加一条记录,点【增加】按钮

所谓“基数月”,就是抵扣3500基数的那个月,一般是12月;“年终奖基数项目”选“工薪收入”,这只为代表工资部分,如果把工资及其他12月份发的钱都算上,那么应该选“工薪收入合计”。

然后点【生成数据】,再点【查看】按钮

里面我们看到“年终奖基数”就是提取的12月份的应税工资,这样才能和那3500的基数形成抵扣。

这样作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知道,一个普通的工薪项目(比如加班费)一个月发放N次,系统是把他们叠加一起算税的,也就是说按月累计;但年终奖不是,因为你有可能发“年终奖”性质的钱不是发一次,也可以发多次,只不过是全年进行累计的(所以你刚才设置了起止月)。因此才要作这个“初始化”的工作

(4)导入年终奖发放数据

这和普通的“工薪收入格式导入”的用法一样。当然,也需要事先定义好“导入格式”导入后保存。

然后顺着菜单作:“年终奖计税处理”,这样就得到了年终奖的税以及实发数;再通过“年终收入银行报盘”,导出文件报给银行,打到职工银行卡上。

会计拿到计税后的表,手工录入凭证,完成作账。

方法二:线上作(通过升级“网上收入申报系统”)

(1)升级“网上收入申报系统”

这需要支付升级费,并由我们的技术工程师进行升级处理。

普通的“收入申报系统”是没有“申报年终奖的”,这是一个单独的模块,升级后会有下图所示的功能

各单位在此申报。

篇3

【关键词】年终奖;计税方法;筹划分析

一、现行年终奖金计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发展的出色已经走进国际市场成为上市公司,企业员工的待遇也相应的提高,随着工资的增加,个人所得税问题也是每个员工在每年末所关心的问题。

“年终奖”即年末获得的全年奖金,是指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纳税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职工的工作业绩通过劳务所得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年终加薪,年薪制和绩效工资)。

1.年终奖计税方法

(1)基本计税方法:企事业职工在年末获得年终奖外的其他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和考勤奖等,一律按税法规定加上当月薪金收入来缴纳个人所得税,即所谓的基本计税方法。

(2)特殊计税方法:年终奖应纳税额采取特殊计税方法,不包括工资薪金在内计算税额。每月工资薪金小于3 500元,不需纳税。

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采用特殊方法对年终奖计税,都是职工年终奖所得,降低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中工资薪金收入低的、年终奖也相应较低的群体,这两种计税方式选择哪种都可以,相差小。

2.年终奖计税方法的缺点

税率不符合常规,多拿1元钱多交千元税。

必须找到适应我国中国特色的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年终奖金等同于月工资,单独计算纳税。由此可看出企事业中的职工获得的年终奖金额的多少与缴纳个人所得税额是成正比例的,奖金越高,税额也就越高,然而,在个人所得税换算期间,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职工的年终奖增加了,税后的所得额相返减少了。

二、年终奖计税税收筹划分析

1.减少名义收入

随着市场国民经济的崛起,我国员工的收入也相应的提高,在取得正常的工资薪金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劳务报酬取得额外的收入。要合理节约纳税额,可以采取多次分摊获得的劳务报酬。

巧妙地利用法定的费用扣除额。如果某个员工每月的工资薪金低于法定的费用扣除额3500元,纳税人可以根据实际工资与法定扣除额之间的差额,来增加工资以充抵年终奖。

年终奖计税方法可采取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方式,采用“按月预缴,年终汇算,多退少补”的计税方法。

2.降低税收适用税率

“3%”是最低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必须符合年终奖在1.8万元以内,方可享此税率,每个纳税人在每年内只可享受一次待遇。

在当月如果发“双薪”可合并计税,年终奖和年终双薪同时在一个月发放,可根据单位性质进行计税。其中,“双薪”按年终奖计税的方式适应于机关单位;“双薪”与年终奖金合并为年终奖,适应于企业,否则并入当月工资计税。

总额分摊至12个月确定税率,应纳税所得额/ 12,分别在12个月平均分摊,以确定适用税率;

即:年终奖个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做到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前提是职工收入要稳定,要做好合理发放月工资和年终奖金,分配好两者关系,从而工资、奖金所得能享受到最低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三、年终奖计税方法改革建议

1.采用新的应纳税额计算方法

年终奖可以平均待摊到每月来计税,

正确的算法:年终奖纳税额=每月的纳税额×12

应纳税额=(员工当月获得全年年终奖金/12×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2。

2.采用月均摊年收入方法计税

上年年终奖建议企事业单位次年一月发放,采用月均摊年收入方法计税。

公式:上年月均计税收入=(上年全年收入+上年年终奖)/12

上年每月应纳税额是根据去年平均每月计税收入推算出的

年终奖纳税额=上年月均应纳税额×12已纳税额。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科学合理计划企业员工的年终奖,可以提高企业的税务筹划利益。理论上分析是全年工资收入和年终奖收入是确定的基础,在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企业带有激励性质的年终奖,与员工年度业绩成比例的,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每个单位内的不同员工收入也不同,众口难调,制度的安排不可能都满足每一个员工。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会对企业的年终奖发放形式不满意。从而对也影响与单位财务人员关系。因此坚定信心,开创未来,要对年终奖计税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

四、结束语

每个公民都具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纳税筹划不等于逃税,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纳税筹划是每个公民的权利。纳税人的年利润率增加了,企业内部职工的收入也跟着增长,年终奖也相应的提高。企业必须考虑职工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金额,在工资薪酬与年终奖之间要做出调整,减少职工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金额,促进双方的利益的最大化,也有利于社会和谐,增强企业老板依法纳税的意识,又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从未来发展来看,纳税筹划能够更好的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篇4

年终奖是企事业单位对员工一年辛勤劳作的报酬和奖励,按现行税法计算在临界点会出现税负陡增的纳税陷阱,原因是年终奖使用了工资、薪金的累进税率,造成的结果是多拿了1元奖金,却要多缴1000多元的税款,凸显了税收的逆调节,不利于税收的横向公平。解决对策:可以考虑改变收取方式,采取按年计算,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这样既有助于公平税负,鼓励多劳多得、勤劳致富,又为将来实行综合所得税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年终奖;纳税陷阱;累进税率;收取方式

一、现行税法中年终奖的计算及存在问题

1、年终奖的计算缴纳

现行税法即2011年9月1日调整后的税法,年终奖的计算方法是,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具体规定:取得年终奖当月工资低于3,500元的,用奖金减除“当月工资与3,500元的差额”后的余额(3,500元是费用扣除标准),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取得年终奖当月工资高于或等于3,500元的,用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甲12月工资4,500元,取得年终奖18,000元,则计算过程如下:(1)18000÷12=1500元,查表确定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2)应纳税额=18000×3%=540元,税后所得为17460元。乙12月工资4,500元,取得年终奖18,001元,则:(1)由18001÷12=1500.1元,查表确定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105;(2)应纳税额=18001×10%-105=1695.1元,税后所得为16,305.9元。纳税对比:乙比甲多了1元的奖金(18,001-18,000),却要比甲多缴纳1,155.1元(1,695.1-540)的个人所得税,造成税后所得少1,154.1元(17,460-16,305.9)。这里的18,000元是临界点,超过18,000元对应的税率提高一档(从3%提高到10%),随之应纳税额也大幅增加,这种在临界点出现的税负陡增现象,是全额累进税率的典型特征,同样的临界点还有:54,000元、108,000元、420,000万元、660,000万元和960,000万元。

2、问题分析

累进税率有四种: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我们现在使用的有两种: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其中超额累进税率对应的是个人所得税,超率累进对应的是土地增值税,名义上没有全额累进税率,但计算年终奖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时速算扣除数只允许扣除一次,实际上相当于年终奖只有1/12适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其他部分都适用全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虽然计算简单,但不利于税法的公平稳定,所以不论是我们国家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很少使用,我国也只是在1950年的工商税使用过,当时是配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证明确实起到了它的作用。当前我们正处在“效率优先”向“公平优先”的转换阶段,更加强调税负的公平合理,而个人所得税又有着“劫富济贫”的美誉,所以对个人收入中大家翘首企盼的年终奖实行全额累进税率是不合时宜的。

二、解决对策初探

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已经将近5年,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借鉴国际上实行综合所得税的大背景,个人所得税从分类到综合是大势所趋,但考虑到我国征管水平低,大量现金还在使用,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来,比如第一步可以从改变个人所得税的收取方式入手,逐步建立起综合所得税的框架。

1、改变个人所得税的收取方式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征税项目共有11项,是分类所得税。其中工资、薪金所得,是个人所得税的第一个纳税项目,也是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大头”,工薪税约占个人所得税收入的50%左右,而年终奖又是人们辛苦一年的盼头,它的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意义深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改变个人所得税的收取方式,改成“按年计税,按次预交,多退少补”的形式。“按年计税”就是个人所得税要根据你这个人的年收入来计算,年终奖和工资都是你的收入,一年一统计,就不会出现分开计算的问题。但如果每年只收一次税,工作量会很集中,也不利于纳税的均衡性,所以可按月预缴一定的费用,还是由单位来代收代缴。这个预交费用因人而异,可以通过你上一年的个人所得税算出一个数来,例如你去年每月平均下来要缴纳1000元的个人所得税,那么下一个年度,每月就先预缴1000元;到了年底汇算清缴,每个人都要申报一年的收入,再计算出你应该缴纳的所得税额,然后多退少补。这样的所得税制度,才应该是未来税制改革的方向。按年计算有几个好处,一是改变了我们现在混乱的缴税方式,统统年末算账,反而容易很多,其次,个人申报制度建立起来,也有利于培养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现在我们的现状是,只有企业税务人员懂税,老百姓只是觉得税多难接受,但这个税怎么算的都不清楚,说白了算错了都不知道。一方面大家对税有要求,一方面又不了解税,这就造成了矛盾。如果每个人都要申报税款,就能提高大家的税务知识。

2、改变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按年确定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

现在的工资、薪金是按月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改为按年收取后,应该把费用扣除标准从月度的折算为年度的,并考虑到年终奖等情况,再酌情提升。如现在每月费用扣除标准为3500元,按年计算的话,免征额为45000元甚至50000元。然后按总收入扣除免征额后计算出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的税率级距可以按年折算,也可以参考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所得适用税率级距,因为按年折算后工资、薪金的级距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与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所得级距相差不大,比较接近,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适用统一的税率。这样既可以解决年终奖“陷阱”问题,又有利于某些月度间收入很不平均的纳税人,更可以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如家庭人口数、是否赡养老人等)增加对应的免征额度,同时又理顺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纳关系,方便以后的个税改革。

参考文献:

[1]《个人所得税税法》2011.

篇5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税法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148-02

1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理解

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通过对应纳个人所得税的主体的工资薪金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筹划,以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在生活中很多人认为税务筹划是一种不正当或违法的行为,因此不敢运用税务筹划,从而让自己浪费了许多可以节税的机会。

2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的意义

(1)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有利于个人节税并减少偷、漏税。个人所得税是从个人的工资收入中提取的,所以有很多人就会有所不解,为什么自己辛苦挣的工资还要纳税,对于现在的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房价上涨,人们微薄的工资想要在大城市生活是非常难。所以,很多人就会想着去偷税、逃税,这样既没有达到多得收入,而且还触犯了法律,得不偿失。

(2)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有利于税务机关的工作。人们能合理的进行税务筹划,觉得自己得到便宜,就有利于人们诚实自觉的纳税,能够减少税务机关的工作,更有利于社会和谐。

(3)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有利于企事业单位的节税。个人所得税的减少,同时就会减少企事业单位的税负,因为个人所得税就是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薪酬和社会福利等,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支出,因此职工个人能够合理的税务筹划,也正是为企事业单位节税,增加企业的利益。

3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的基本思路

(1)转换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可以从时间上进行转换,从而达到节税的目地。

(2)征税范围的转换。在不同的征税范围下会有不同的计税方法,有不同的税率,如果可以很好的转换纳税范围,如个体工商户收入转换为个人所得收入,那么所计算的税率和方法就大所不同,通过详细的计算和筹划,让纳税也能活用进来。

(3)计税依据的筹划。由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不同,应税项目也不同,那么就有不同的扣除标准,合理的选择对应的项目,是税务筹划的关键。

(4)优惠政策的合理运用。在个人所得税法律中,有些税目下特殊的项目是可以免税、减税的,可以通过这一点好好的利用,在纳税前进行行为决策,有利于更好的节税。

4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的方法和案例

(1)工资薪金筹划。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纳税,从2011年9月1日起都按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起征点为3500元,税率为3%-45%。”但每一级的税差是很大的,特别是收入高的人,也就有很大的负税压力。为此就要采取高福利,降低名义收入的节税方法,如:提供住房、就餐、免费医疗、交通工具等,这样既保证了个人的福利没有减少,而且企业也可以节税,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个人可以在与企业签订合同时就做好这方面的要求,因为税务筹划特点就是在纳税发生前做出事先的筹划,所以事前性是为完成税务筹划所必要的条件。

案例1:2012年10月,某企业聘用30名员工,单位给每个员工签订月工资为3400元,外加每人发放600元的交通补贴。

直接发放交通补贴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3400+600-3500)×3%=15(元)

如果单位有专车接送,就不用直接支付交通补贴,可以不纳税,因为应纳所得税额为3400元,小于起征点3500元。这是运用采取实际福利,降低名义收入的节税方法,这是比较简单且实用的筹划方法。

案例2:肖某在一家小企业做维修工作,工作时间很灵活,有需要时才工作,公司规定给他40000元每年。

按劳务报酬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40000/12-800)×20%=506.67(元)

按工资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则可以不纳税,因为40000/12=3333.33(元),小于起征点。因此,用这两种方法在计算此笔收入时,明显是第二种方法更好。从而分析出,在签订劳务合同还是雇佣合同时,要看是小金额收入还是大金额收入,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税负差异,但特殊情况也要特别计算,综合全面的计算后,在进行实际操作。

(2)年终奖的筹划。根据《通知》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1个月的工资,薪金计算所得税,但起征时,应先将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因为年终奖的计算方法特点,年终奖的所得税就会随年终奖的数额增加而增加,所以,应注意尽量不要发放季度奖和半年奖,注意年终奖数额的大少,有时在临界点上会出现“倒流”的现象,在工资、薪金不大的基础上,可以把年终奖分配到每个月与工资薪金合并计算。

案例1:某企业,李某年终奖为54000元,江某年终奖为53000元,假定这两个人当月的工资都超过起征点。

计算李某的工资:由年终奖除12得出每个月为4500元,适用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555元。应纳个人所得税:54000×20%-555=10245(元),税后净收入:54000-10245=43755(元)。

计算江某的工资:由年终奖除12得到每个月为4416.67元,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元。应纳个人所得税:53000×10%-105=5195(元),税后净收入:53000-5195=47805(元)。李某与江某年终奖净额比:43755-47805=-4050(元)。由此可知,李某比江某的年终奖多1000元,但最后得到的税后净收入却少了4050元。这就是因为在年终奖的临界点上,基数差额不大,看是年终奖得的多一点,但实际税后净收入却少很多。在这种情况上,应该按实际的情况合理的调节年终奖的基数,采用一定的方法,例如,发放实物奖,物品福利奖等。

案例2:某单位销售人员月基本工资为3500元,2012年7月,发放季度奖为12000元。

直接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12000+35000-3500)×25%-1005=1995(元)

如果把季度奖平均分配到下个季度,即分为三个月发放,则应纳个人所得税为[(4000+3500-3500)×10%-105]×3=885(元),两种方法之差为1995-885=1110(元),由此可知,在工资金额不大时,把奖金平均分配到与工资薪金计算可以减少个人所得税,同时由时间带来的资金流转,也使企业更好的运用。

(3)劳务报酬、稿酬的税务筹划。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与单位非雇佣关系,而从事的安装、设计、会计、翻译、经济服务等其他劳务而取得的收入。稿酬收入是指个人作品被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收入。都可以运用增加次数、增加人员的方法,还有费用相抵的方法,来进行税务筹划。

案例1:某单位的一名设计师,取得设计收入6000元,这项设计也有他妻子的辅助工作。

如果只算一个人的收入,则应纳个人所得税:6000×(1-20%)×20%=960(元)

如果算成两个人的收入,每人各得3000元,则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800)×20%×2=880(元),由此可以少纳税960-880=80(元)。如果有更多的人来平分这笔收入,就会更加节税,这就是从增加人员,平分收入的方法来进行税务筹划的。

案例2:某考查员是从事国家研究的专业人员,他去边远地区考察花费40000元,经与出版社合谈,可以有两种方法支付稿酬;一是支付稿酬费用80000元;二是支付40000元稿酬,另报销40000元考察费。

第一种方法应纳个人所得税:80000×(1-20%)×20%×(1-30%)=8960(元),税后净收入:80000-40000-8960=31040(元)

第二种方法纳个人所得税为40000×(1-20%)×20%×(1-30%)=4480(元),税后净收入:40000-4480=35520(元),两种方法净收入之差为31040-35520=-4480(元)。这就是采用费用相抵法,进行的税务筹划。

(4)税收优惠政策的税务筹划。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免税和减税项目,是国家通过对某些个人所得税项目规定用特殊的计算方法,为的是保护特殊的人群或意外事故、以及无法预见的自然灾害的纳税对象。在实际的税务筹划中,就应该注意这一方面的考虑,因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税务筹划绿区,能够让纳税对象符合其中的项目,如:保险、福利、公积金等,就能够很好的运用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节税计算。

案例1:某单位助理,扣除保险和公积金后为8000元,原扣除的公积金为6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8000-3500)×20%-555=345(元)

如果公积金加扣500元,则应纳个人所得税:(8000-500-3500)×10%-105=295(元)

筹划前后的差额:345-295=50(元),这样少了纳税额又可以得到公积金额外的利息收入,可谓一石二鸟。

案例2:某销售企业的外籍员工,本月基本工资和提成和为8000元,回家探亲花路费为1000元。

不考虑探亲费应纳个人所得税:(8000-3500)×20%-555=345(元)

考虑探亲费应纳个人所得税:(8000-1000-3500)×10%-105=245(元)

两种方法之差:345-245=100(元),这样计算不仅仅可以让自己的探亲费用可以得到报销,而且可以减少个人所得税,这只是生活中发生的实际优惠项目,当然有些项目也可以转换为纳税优惠的项目,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运用到税务筹划中,为纳个人所得税带来优惠。

5总结

一个经济实用的个人所得税筹划,应该具备合法、合理、符合实际的才行。还有要综合全面的考虑所需的其他费用和手续,金钱是可以计算的,但是时间也是金钱,如果所筹划的所得金额小于实际花费的时间价值,那么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根据个人的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合法的税务筹划,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也保护了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虹.税法与税务筹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1).

[2]王红宁.税务会计[M].沈阳:东北经济大学出版社,2011,(1).

篇6

年终奖纳税方式有变化!从2022年1月1日起,年终奖要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一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2021年内的年终奖收入仍可以单独计税。那么,年终奖合并计税什么意思呢?对于这个问题,纳税人快看过来提前了解清楚。

年终奖合并计税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也就是说,今年年内取得的年终奖,缴纳个税有两种计税方式,即单独计税和合并计税。到了明年(2022年)取得的收入,就只有合并计税一种方式了。

所谓的年终奖合并计税,这是指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于年终奖较多的员工。年终奖之所以要全部纳入综合所得,原因很简单,只有将工资薪金、劳动报酬等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计税,才能够避免月度间波动造成的税负不公平现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一、关于年终奖税收法规政策简述

新的《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45%。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对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税方式予以明确:将全年一次性奖金,按照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进行计税,税额计算方法为:先将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根据其商数,按照月工资税率表,确定其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二、年终奖税收盲区分析

按照上述(国税发[2005]9号)规定,从全年一次性奖金征收税额的计算公式来看,先除以12确定所得税率,成了平均12个月的奖金,但只扣除一个月的速算扣除数,也就是说,其中1个月适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另外11个月是全额累计税率。由于全额累进税率的存在,在税率变化的临界点,收入的小幅增加,引起纳税额的大幅增加,个人到手收入反而减少,形成一个“陷阱”,或者叫税收盲区。那么,如何计算盲区范围呢?

根据在年终奖临界点税后收入相等的平衡关系,通过解方程,我们就可以计算出这个盲区的范围。为计算方便,假设年终奖发放月份当月的工薪所得高于或等于3500元。在最低一档的年终奖临界点为1500*12=18000,相应的税后收入为18000-18000*3%=17460,我们找到一个大于临界值的点,该点的税后收入与临界点相同,假设该点为x元,则x-(x*10%-105)=18000-18000*3%,解之得x=19283.33,因此,(18000,19283.33)是一个税收盲区,类似的可以列出方程:

x-(x*20%-555)=4500*12-(4500*12*10%-105)

x-(x*25%-1005)=9000*12-(9000*12*20%-555)

x-(x*30%-2755)=35000*12-(35000*12*25%-1005)

x-(x*35%-5505)=55000*12-(55000*12*30%-2755)

x-(x*45%-5505)=80000*12-(80000*12*35%-5505)

经过计算,得出奖金的六大盲区(18000,19283.33);(54000,60187.50);(108000元,114600);(420000,447500);(660000,706538.46);(960000,1120000)。年终奖发放额位于此区间时,企业应推迟到下个月发放,否则,发放的年终奖增加,个人税后收入反而减少。

三、在年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年终奖与月薪的合理分配

为了实现个人税后收入最大化,首先应避开上述税收盲区,同时还应在月工资和年终奖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达到减少个人所得税总额的目的。

(一)基本方法

我们按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对应的月工资区间,乘以12,换算成年工资总额的计算区间,分别来计算和分析。即共有(0,18000),(18000,54000),(54000,108000),(108000,420000),(420000,660000),(660000,960000),(960000,+∞)7个区间。

一般来说,如果年终奖也适用超额累进税率,每月的月工资加年终奖除以12计算“月奖金”之后,应尽量均衡。但是,由于根据年终奖计算的“月奖金”只有一个月是超额累进税率,其余11个月是全额累进税率,当税率上升到一档时,不仅增加金额适用高税率,原有金额也由低一级税率跳到高一级税率,税额大幅增加。因此,年终奖适应的税率应小于或等于月工资适应的税率。

当年工资总额由下一个区间增长到上一个区间时,整体税率会增加,在月工资和年终奖间分配时,相应的月工资和年终奖税率都会增加。因此,工资总额中转入年终奖的金额方案,大于或等于下一区间最高税率年终奖,而低于月工资最高税率对应的金额。

最优方案的计算方法为:先从最低区间开始,向上一区间计算。在上一区间年终奖的基础上,按全年工资总额中,转入年终奖金额的不同,设计月工资和年终奖的分配方案,计算每两种方案的中转入不同年终奖金额产生的个人所得税金额相等的点,在这个平衡点上,两个方案的纳税额是相等的,小于和大于该金额时,某一方案更优。

(二)具体计算过程

为计算简洁,我们以年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算依据,换算成应发工资时,还应加上每月的起征点3500元和各种可以扣除的社保、住房公积金等。年应纳税所得额位于下列区间时个所得税的具体计算。

1、区间(0,18000)

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位于区间(0,18000)时,由于全年一次性奖金速算扣除数为0,也未超额累进税率,所以全部计入全年一次性奖金和计入月工资,是一样的,按照前面的约定,计入月工资额。

2、区间(18000,54000)

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位于区间(18000,36000)时,先将18000计入月工资中,适用所得税率为3%,另外18000以内金额的部分计入年终奖,适用所得税率为3%。

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位于区间(36000,54000)时,先将18000计入月工资中,适用所得税率为3%;另外18000计入年终奖,适用所得税率为3%;剩余金额如果计入年终奖,不但新增金额适用10%的税率,而且原有金额也会有3%升到10%,而计入月工资中,新增金额适用10%的税率,不会引起原有金额的税率增加,因此计入月工资中。

3、区间(54000,108000)

设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4000的部分为X,适用20%的税率,则年终奖最高税率为10%,转入年终奖的金额,在大于、等于上一个区间年终奖最高额18000,小于最高税率10%对应的年终奖54000。有两种方案:方案1、将18000元计入年终奖,其余部分计入月工资,超额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为18000*3%+(X-18000)*20%;方案2、将超额部分全部计入一次性奖金,超额部分的税额为X*10%-105。

[X*10%-105=18000*3%+(x-18000)*20%18000

解之得:X=29550,即年应纳税所得额为(54000,54000+29550)时,采用方案1;如果年应纳税所得额位于(54000+29550,108000)时,采用方案2。

4、区间(108000,420000)

设超过108000的部分为X,适用25%的税率,则年终奖最高税率为20%,转入年终奖的金额,在大于或等于上一个区间年终奖最高额54000,小于月工资税率20%对应的年终奖108000,有两种方案:方案1、将54000元计入年终奖,其余部分计入月工资,超额部分的个人所得税为54000*10%-105+(X-54000)*25%,化简后为0.25X-8205,方案2、将超额部分全部计入一次性奖金,超额部分的税为X*20%-555。

[X*20%-555=54000*10%-105+(X-54000)*25%54000

解之得,X=153000,由于153000大于最高X设定条件,所以本区间选用方案1。

5、区间(420000,660000)

设超过420000的部分为X,适用30%的税率,则年终奖最高最高税率为25%,转入年终奖的金额,在大于等于上一个区间年终奖最高额54000,小于月工资税率25%对应的年终奖420000,。有三种方案:方案1、将54000元计入年终奖,其余部分计入月工资,方案2、将108000元计入年终奖,其余部分计入月工资。方案3、将超额部分全部计入一次性奖金。

当54000

[0.3X-10905=0.25X-59555400

解之得,X=99000

[0.25X-5955=0.2X-55554000

解之得,X=108000。达到x范围上限。

所以年应纳税所得额位于区间(54000,54000+99000)时,方案1最优,位于区间(54000+99000,54000+108000)时,方案2最优。

当108000

[0.3X-11355=0.25X-1005108000

解之得,X=207000。

所以年应纳税所得额位于区间(54000,54000+27000)时,方案2最优,位于区间(54000+207000,54000+240000)时,方案3最优。

6、区间(660000,960000)

设超过420000的部分为X,适用35%的税率,则年终奖最高最高税率为30%,转入年终奖的金额,在大于等于上一个区间年终奖税率对应的最高额420000,小于月工资税率30%对应的年终奖660000。有两种方案:方案1、将420000元计入年终奖,其余部分计入月工资,超额部分的个人所得税为420000*25%-1005+(X-420000)*30%,化简后为0.3X-22005,方案2、将超额部分全部计入一次性奖金,超额部分的税为X*25%-1005。

由于本区间范围为960000-660000=300000,小于420000,所以

[0.3X-22005=0.25X-1005108000

解之得,X=420000,超过上限,所以本区间方案1为最优。

7、区间(960000,+∞)

设超过960000的部分为X,适用45%的税率,则年终奖最高最高税率为35%,转入年终奖的金额,在大于等于上一个区间年终奖最高额42000,小于月工资税率35%对应的年终奖960000,。有三种方案:方案1、将420000元计入年终奖,其余部分计入月工资,方案2、将660000元计入年终奖,其余部分计入月工资。方案3、将960000元计入年终奖,其余部分计入月工资。方案4、将超额部分全部计入一次性奖金。

(1)当420000

[0.45X-85005=0.35X-35755420000

解之得,X=49250

所以在区间(960000,960000+49250)时,方案1最优,在区间(960000+49250,960000+660000)时,方案2最优。

(2)当660000

[0.45X-101755=0.35X-5505660000

X=962500,大于960000,所以方案2最优

(3)当X>960000时,方案1已舍弃,方案2:660000*30%-2755+(X-660000)*45%,化简后为0.45X-101755,方案3:960000*35%-5505+(X-960000)*45%,化简后为0.45X-101505,方案4、X*45%-13505,化简后为0.45X-13505。方案2最优。

汇总上述各计算结果如表1。

四、实际工作中年终奖税收筹划的注意事项

每个单位每个人工资总额都不相同,因此,工资总额要测算到每一个人,根据每个人的测算结果,确定月工资和年终奖的分配方案;当月工资和年终奖最高税率相同时,适用最高税率的部分,可以在两者之间任意转换,只要不突破最高税率即可;当月工资和年终奖最高税率不相同时,则应严格按表格数值;月工资每月发放不均衡时,工资总额处于相应范围内,还是可以按上表分配月工资和年终奖;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月工资变动,造成税率跨档,因为月工资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对税额影响不大,所以仍可按原方案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年终奖增加,造成税率跨档,建议推迟到下年发放,加入下年工资总额一起测算,制定工资分配方案。

篇8

一、工资平均发放避税

企业职工的基本工资一般比较固定,而奖金发放数额和时间比较灵活。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工资所得采用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随着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其适用的税率也随之攀升,因此某个时期的收入越高,其相应的个人所得税比重就越大。在很多企业,每季度发放一次季度奖。但如果同样数额的季度奖,改为按月平均发放,节税效果会很好。

例如:某单位张某月收入为3000元,每季度奖金为6000元,奖金在每季末发放。如表1-1所示,张某年收入为60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700元。

如果将季度奖平均发放,即季度奖改为月奖,每月平均发放2000元,如表1-2所示,同样是年收入60000元,个人所得税却变为3100元,节约税款4700-3100=1600元。

由此可见,工资平均发放,节税效果相当可观。

二、调整工资与年终奖比例避税

我国税法规定,全年一次性发放的年终奖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是用年终奖数额除以12来确定。同样的年收入,把工资与年终奖的比例进行调整,则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会有很大差别。

例如:某单位王某月收入7000元,年终奖12000元。如表2-1所示,王某年总收入为96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8675元。

如果将月工资改为6000元,年终奖为24000,如表2-2所示,同样是年收入96000元,个人所得税却变为8075元,节约税款8675-8075=600元。

但如果比例调整不得当,也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如果将月工资改为5000元,年终奖为36000,如表2-3所示,同样是年收入96000元,个人所得税却变为9175元,9175-8675=500,反倒多交税款500元。

所以说,月工资和年终奖的调整比例一定要恰当。一般来说,工资的适用税率和年终奖的适用税率比较接近的情况下,节税效果最明显。

三、劳务报酬与工资转换避税

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而且对一次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收。因此相同的数额所得,视其收入性质不同而适用的税率也不一样。

例如:某单位为完成一项课题,临时聘请退休工程师李某协助课题编写工作。工作期限为6个月,月劳动报酬5000元,总收入为30000元。

如表3-1所示,若按劳务报酬所得纳税,应纳税额为4800元。

如表3-2所示,如果改为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纳税,应纳税额为1950元。比按劳务报酬计税节约税款4800-1950=2850元。

一般而言,在应纳税所得额比较小的时候,工资薪金所适用的税率比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税率低,因此在可能的时候将劳务报酬转化为工资薪金所得,更有利于节税。

四、巧用免税所得避税

篇9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薪酬设计; 纳税筹划; 薪酬激励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1-0098-05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纳税人作为独立经济主体对自身税收利益的诉求越来越明确,同时,随着国家税收制度体系的完善,税法对纳税人行为的约束也日益规范。为此,“依法纳税,合理节税”成为纳税人自身经济利益与国家税收法律之间权衡的最佳选择。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工薪所得免征额由原来的2 000元/月提高到3 500元/月,将第1级税率由5%调低至3%①。新税法的公布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纳税负担,符合个人所得税法“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的立法宗旨。由于纳税筹划在我国出现的历史较短,纳税筹划的观念还没有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因此发展现状还不太理想,尤其是事业单位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纳税筹划工作难以普遍开展。事业单位职工的收入主要有工资、绩效奖励、各类补贴等。也就是说职工的应税所得大多数来源于薪酬收入。因此,对事业单位薪酬纳税筹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英国经济学家西蒙·詹姆斯(2002)指出“会计师们把避税称为税务筹划,以强调这种行为的合法性”。印度税务专家E.A.史林瓦斯(1989)认为“税收筹划是经营管理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税务已成为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他的观点强调了税收筹划是经营管理中的一种税收利益。萨莉·M.琼斯、谢利·C.罗兹-卡塔纳奇(2008)提出有效的经营筹划依赖于相关税收因素的准确评价,必须关注财务理论和税法共享的区域,并通过增加额外福利、雇员股票期权、合格退休计划等筹划方案,结合实例对雇员薪酬进行筹划研究。纳税筹划出现至今,在西方发达国家均受到纳税人和政府的重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二、云南省某事业单位薪酬纳税筹划现状

经过调查得知,云南某事业单位②主要采取据实发放薪酬的方式,薪酬纳税筹划缺乏执行力。由于薪酬发放不均衡,职工个人所得税额出现较大的波动。以2012年12月为例,由于单位给职工发放年终奖和过节补贴,代扣代缴的职工个人所得税达到了8 797.56元(不包括劳务报酬),该月的个人所得税额大大超出了平均水平(1—11月为3 300元左右)。该单位2012年需上缴45 000元左右的个人所得税。在平时福利方面,表现形式单一,单位主要提供免费午餐、限额办公用品费报销以及300元/季度的交通费补贴,仅涉及日常所需的一些开支。单位的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采取据实发放的形式,很少采取纳税筹划方案。总体上看,该单位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薪酬纳税筹划体系,相关政策不够完善,薪酬纳税筹划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

云南某事业单位薪酬及劳务报酬发放流程如图1所示。

三、云南某事业单位薪酬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薪酬纳税筹划力度不够

从调查中发现,在工资和劳务报酬等方面的纳税筹划力度不够,涉及的一些筹划工作由会计来完成,缺少专业的纳税筹划人员。因此,不能保证该项工作做到全面、有效。除了上述情况,该单位的薪酬发放大多采取据实发放的方式。由于没有经过事先合理的筹划,面对同样的一笔收入,职工可能会承受更多的税收负担。

(二)薪酬纳税筹划涉及范围狭窄

根据调查发现,由于绩效奖励、节日津贴和扣除个人社会保险费等因素,职工个别月份的工资水平会与往常有出入,甚至会出现很大的波动。收入发生变化的同时也会影响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在职工福利方面,主要涉及免费午餐、办公用品费以及交通费补贴,但是对于其他如通讯补贴、住房、旅游、免费医疗等方面还没有相应的措施。单位给职工提供福利的种类仅限于餐饮、交通等日常开支,费用列支范围狭窄。因此,在工资、薪金的纳税筹划上还有待完善。

(三)年终奖发放缺乏筹划

多数职工都希望在年底能拿到年终奖,这既是单位对自己本年度成绩的肯定,也是一笔客观的收入,看似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经了解,由于单位给职工发放过年补贴和年终奖,导致12月份的工资数额明显比其他月份要高出很多,随着收入的增加,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会增多。大部分人尤其是对纳税筹划缺乏了解的人会认为“多收入,多纳税”是天经地义的,对于多缴纳的税款毫无怨言,但事实上,在缺乏合理的筹划时,单位盲目地给职工发放年终奖,可能会导致职工多缴冤枉税。

四、薪酬纳税筹划问题成因分析

(一)纳税筹划意识淡薄,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

纳税筹划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对其的了解和应用需要一定的过程。熟悉相关税法知识是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只有熟练掌握相关政策后才能进行计算和规划,因此,纳税筹划也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单位的薪酬筹划工作主要由会计负责,但事实上,事业单位的薪酬筹划仅涵盖了工资、薪金福利化等个别项目,筹划的力度不足。加之纳税筹划对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要求较高,有时候单位宁愿多缴一些税也不愿意去惹这个麻烦,单位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因此,薪酬筹划工作缺乏体制保障。

(二)缺乏纳税筹划主动性

薪酬纳税筹划主要采用分散收入的方法,如:均匀发放、分次支付、分项支付等。从表面上看,在不改变费用列支的情况下,支付方式的改变只会改变个人的名义收入,而单位的实际支出却没有发生变化,但实际上,通过适当调整来改变个人的名义收入,可以减轻职工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负担,从而有效地发挥薪酬激励作用,减少单位的人力资源投入成本。在没有看到薪酬激励对单位利益的潜在影响时相关负责人会认为薪酬纳税筹划对单位的经济利益没有造成影响,甚至觉得筹划可有可无,因此缺乏纳税筹划的主动性。

(三)缺少纳税筹划专业人员

经过调查了解到该单位的薪酬纳税筹划工作由会计负责,而会计的工作内容和任务主要包括货币资金核算、往来结算、工资核算、货币资金收支的监督等。一方面,会计精力有限,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安排纳税筹划的工作;另一方面,会计在平时可能更多地关注会计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纳税筹划方面的理论储备相对欠缺,不能全面有效地完成这一工作。缺少专业的纳税筹划人员,也是单位在该问题上执行力低的原因之一。

五、加强纳税筹划管理、制定合理薪酬设计方案的建议和启示

(一)重点加强对工资、薪金设计的纳税筹划管理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③。从国家公布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可以看出,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纳税的负担也越重。在每一级的边缘地带,收入可能只相差1元,但是所承担的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负担则会相差甚远。因此,在合法的前提下,通过采取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此类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针对该单位现行薪酬设计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在工资、薪金的纳税筹划方面有以下建议:

1.均匀发放工资

个人所得税通常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越多,其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就越高,而纳税人就要承担更重的税收负担。通过调查发现,该单位的职工由于参加不同的评审项目、绩效工资、单位发放津贴以及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原因,有些月份的收入会出现很大悬殊,致使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更高级次的税率,而出现税收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增加的情况。

例1:单位职工李先生平时月工资为4 500元,2012年10月收到单位津贴1 500元,该月实际工资为6 000元(假定其他月份的工资均为4 500元,为计算方便暂不考虑三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因素)④。

如果不采用纳税筹划方案,李先生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额=[(4 500-3 500)×3%×11]+[(6 000-

3 500)×10%-105]= 475(元)。

经分析,采用全年均匀发放工资的筹划办法,把10月份多发的1 500元津贴平摊到各个月份中,每月的平均工资=1 500÷12+4 500=4 625(元),则李先生全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4 625-3 500)×3%×12=405(元)。

经过纳税筹划后,全年减少应纳税额70(475-405)元。因此,该职工全年收入增加了70元,而单位也没有增加支出。

鉴于上述分析,单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发放工薪的办法,可以使职工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既能充分享受税法规定的税前费用扣除权利,又能避免收入增加导致不必要的税率级次的爬升,在全年发放工薪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职工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当然,现实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单位难以完全平均发放工资,这里所说的均匀发放工资只是一种筹划思路,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所做的调整。

2.职工薪酬设计适当福利化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单位可以采用将部分薪酬改为非货币支付的方法,用于职工的公共福利支出。对于职工而言,在实际生活水平并未下降的前提下,通过适当降低名义收入可以减轻个税负担。另外,从单位角度考虑,可以把这些福利支出作为费用税前列支,加大企业所得税的扣除力度,减少单位的应纳税所得额,薪酬设计适当福利化对于职工和单位都是非常有利的。

例2:单位职工周女士每月从单位获取工资5 500元,由于租住一套两居室,每月需付房租2 000元,除去房租,她的收入为3 500元。

如果不做税务筹划方案,则周女士每月应纳税额=(5 500-3 500)×10%-105=95(元),实际收入为

5 500-2 000-95=3 405(元)。

经过分析,采纳科学的筹划方案,由单位为周女士提供免费住房,每月工资下调至3 500元,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周女士的收入没有超过3 500元的免征额,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每月的实际收入为3 500元。

经过税务筹划每月多获得收入95(3 500-3 405)元,另外该职工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因工资的减少而降低,单位也没有增加支出。

鉴于上述分析,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单位可以根据职工的实际需求适当降低其名义收入,由单位提供一些必要的福利。例如:向职工提供免费的交通便利、教育福利、通讯补贴、专业培训等,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降低税收负担。此举对于纳税人来说,只是改变了自己收入的形式,而享受到的收入效用并没有减少。单位在增加福利支出的同时能够享受更多的税前扣除,减轻了企业所得税负担,同时对外还提升了单位形象。因此,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创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福利体系。

3.灵活安排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

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所得都属于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范畴,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关系,后者不存在这种关系。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在计税方法和税率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为单位提供了可利用的纳税筹划空间。因此,利用税率差异对纳税人的身份做合理的调整,能够有效地降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实现节省税收的目的。

例3:王先生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与单位没有稳定的雇佣关系,2012年9月获得单位发放劳务报酬所得15 000元。

在做纳税筹划前,王先生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15 000×80%×20%=2 400(元)。

从纳税筹划角度考虑,单位与他签订劳动合同,在两者存在雇佣关系的情况下,该项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税,当月应纳税额=(15 000-3 500)×25%-1 005

=1 870 (元)。

经过筹划王先生该月应纳税额减少了530(2 400

-1 870)元。通过改变雇佣关系,王先生的收入增加了530元,而单位也没有增加成本支出。

鉴于上述分析,在适当的情况下,个人和单位协商建立雇佣关系,通过劳务报酬和工资、薪金的转换来调整个人所得税税额。由于上述两项所得税的计税标准不同,因此,调整后能够享受较低的税率,从而实现减少纳税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只是筹划思路的一种,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分析。若一次性收入超过20 000元,则应采用相反的筹划思路,将工资、薪金转化为劳务报酬,通过充分利用速算扣除数从而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

4.对全年一次性奖金进行纳税筹划

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而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在现实中,企事业单位向自己的职工发放年终奖的现象十分普遍,既是作为对职工全年工作成果的一种肯定,同时也能对职工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税法规定,单位向职工发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在发放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发放年终奖时,根据当月工资的不同情况,年终奖的扣缴方法也分为两种,引用参考文献[5]中的计算方法,本文将其简化成图表的形式,如图2所示:

(1)规避年终奖税率级次临界点税负陡增的情况

从年终奖的计税公式可以看出,虽然年终奖先除以12,再根据月平均数额确定适用税率,但是只扣除了1个月的速算扣除数,因此在对年终奖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实际上只有1个月适用了超额累进税率,另外11个月适用的是全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各临界点附近的税率和税负呈跳跃式上升,从而造成税负增长速度大于收入增长速度,出现纳税人税负陡增的情况。

例4:单位职工张先生的年终奖为18 000元,另一位职工陈先生年终奖为18 050元。

张先生需缴纳的年终奖个税计算过程如下:

确定适用税率:18 000÷12=1 500(元),适用税率为3%。

应缴税款:18 000×3%=540(元),税后收入为17 460

(18 000-540)元。

陈先生的个税计算过程如下:

确定适用税率:18 050÷12=1504.17(元),适用第二级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105。

应缴税款:18 050×10%-105=1 700(元),税后收入为16 350 (18 050-1 700)元。

经比较:虽然后者比前者多获得50元的年终奖,但是多缴税1 160(1 700-540)元,税后收入反而少了1 110(17 460-16 350)元。

出现这样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是两位职工年终奖刚好在第一个税率级次与第二个级次的临界点附近,而每一个级次对应的税率都有明显的差异,导致收入的增加远小于税额的增加,出现税负陡增的情况。因此,单位在对职工发放年终奖之前要尽量避开这样的区间,对年终奖的金额做适当的调整,减少冤枉税,增加职工的实际收入,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年终奖的激励作用。

(2)根据职工收入层次合理设计年终奖

对于不同收入阶层的职工而言,年终奖的发放对其个人所得税的影响也有区别。从纳税筹划的角度看,一般对低收入职工不宜发放年终奖,对中高收入职工可以适当发放年终奖来减轻纳税负担。具体分析如下:

例5:单位职工杨女士2012年从单位取得的年薪为31 200元,其中月薪平均为2 000元,年终奖7 2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

确定适用税率:[7 200-(3 500-2 000)]÷12=

475(元),适用3%的税率。

应纳税额为[7 200-(3 500-2 000)]×3%=171(元)。

若杨女士年薪总额不变,单位采用科学的筹划方法,将年终奖按月均匀发放,月薪为2 600(7 200÷12+2 000)元,低于免征额(3 500元),则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对于低薪职工而言,年终奖按月分摊的金额加上月收入仍低于3 500元时,单位不宜发放年终奖,应该事先进行筹划将年终奖均匀分摊到各月,和工薪合并计税,可以避免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6:2012年顾先生从单位取得年薪72 000元,无年终奖,平均月薪为6 000元。

顾先生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6 000-3 500)×10%-105]×12=1 740(元)。

若顾先生年薪总额不变,单位从纳税筹划角度考虑将其月薪下调至5 000元,同时发放年终奖12 000元。

顾先生年终奖应纳税额如下:

确定适用税率:12 000÷12=1 000(元),适用3%的税率。

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总额=12 000×3%+12×〔(5 000-3 500)×3%〕=900(元)。

经过纳税筹划后全年可减少纳税840(1 740-

900)元,也就是说在单位支出不变的情况下,该职工收入增加了840元。可见在年薪不变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月薪,发放年终奖,年终奖和月薪适用税率为3%,低于之前10%的税率,通过降低税率的方法,从而减少应纳税额,实现了节省税收的目的。

现实中,职工都希望在年底拿到年终奖,而表面上看似丰厚的年终奖对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缴却埋藏着不小的隐患,处理不当会导致纳税人多缴“冤枉税”。通过上述分析,在年终奖的发放上,要根据职工的实际收入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对于低薪职工而言,发放年终奖可能导致多缴税,因此不宜发放年终奖,而对于中高薪职工发放年终奖可节税。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职工都适宜被发放年终奖,单位应事先作出合理的方案,才能充分发挥年终奖的效用。

(二)事业单位薪酬纳税筹划的启示

通过对云南省某事业单位薪酬纳税筹划问题的研究,发现单位薪酬纳税筹划环节比较薄弱,缺乏纳税筹划专业人才,薪酬的发放缺少规划和有效的管理等,可能导致个人所得税偏高,职工的实际收入减少。

如果单位采用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法,制定合理的薪酬设计方案,可最大程度地减轻职工的纳税负担,增加实际收入,不仅能有效地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增加职工对单位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有利于单位的长期发展。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薪酬纳税筹划发展还不成熟,与企业相比,筹划空间还相对狭窄,但是薪酬纳税筹划对于减轻职工纳税负担、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在要求以及纳税意识不断提高,纳税筹划将成为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事业单位薪酬纳税筹划体制的完善。

本文所探讨的薪酬纳税筹划只是一种思路,从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维护纳税人经济利益方面,薪酬纳税筹划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薪酬纳税筹划不能只因为纳税而筹划,还要综合考虑单位的整体经济利益、管理需求和财务战略目标等因素,尽可能寻求最佳的方案,否则会得不偿失。同时,还要考虑职工对薪酬待遇的期望和要求。现实中,部分职工会受个人、家庭财务状况和投资计划的影响,或者受现金偏好的左右,不一定始终把纳税筹划放在首位。因此,单位在制定薪酬筹划体系时要顾及职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

六、结语

个人所得税是与个人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一个税种,现实中人们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减轻纳税负担,增加税后收入,但职工一般都无权决定自己的薪酬获取方式。因此,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单位通过一些科学合理的筹划方法,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有助于减少纳税人的个人所得税负担,增加职工的实际收入,这不仅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利益,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和战略也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以云南省某事业单位为例,对事业单位薪酬纳税筹划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薪酬纳税筹划方案,能够有效地减轻个人所得税纳税负担,增加职工实际收入;(2)薪酬纳税筹划有利于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间接地减少单位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增加团队的稳定性;(3)薪酬纳税筹划不能光考虑纳税问题,还要综合考虑单位的整体经济利益、管理需求和财务战略以及职工的具体情况等各种具体因素。

【参考文献】

[1] Simon James,Christopher Nobes &Alan Melville. The Economics of Taxation [M].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2:100.

[2] E. A. Srinvas:Hand Book of Corporate Tax Pla-

nning[M].New Delhi: Tata McGraw- Hill Pub.Co.Ltd,1989:1.

[3] 萨莉·M.琼斯,谢利·C.罗兹-卡塔纳奇.税收筹划原理——经营和投资规划的税收原则[M].梁云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篇10

个人所得税奖金单独计税好还是综合计税好?

单独计税还是综合计税 税务部门提醒,一般情况下,工资加年终奖超过9.6万元建议单独计税,否则建议合并计税。

不过,每个人的收入结构不同,差距也会比较大,纳税人可以选择不同的选项,根据个税App评估出来的税额,选择具体的申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