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法范文
时间:2023-04-04 03:3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了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和合理利用畜禽遗传资源,维护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畜禽的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繁育、饲养、经营、运输等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畜禽,是指列入依照本法第十一条规定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
蜂、蚕的资源保护利用和生产经营,适用本法有关规定。
第三条国家支持畜牧业发展,发挥畜牧业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扶持发展规模化养殖,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国家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
第四条国家采取措施,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发展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事业,开展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宣传工作和畜牧兽医信息服务,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第五条畜牧业生产经营者可以依法自愿成立行业协会,为成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培训等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成员和行业利益。
第六条畜牧业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动物防疫和环境保护义务,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畜牧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牧业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工作。
第八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畜牧业生产经营者改善畜禽繁育、饲养、运输的条件和环境。
第二章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第九条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个人依法发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事业。
第十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负责畜禽遗传资源的鉴定、评估和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的审定,承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论证及有关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咨询工作。
第十一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畜禽遗传资源的调查工作,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公布经国务院批准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第十二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畜禽遗传资源分布状况,制定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制定并公布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对原产我国的珍贵、稀有、濒危的畜禽遗传资源实行重点保护。
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及本行政区域内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制定和公布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及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分别建立或者确定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承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任务。
享受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未经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处理受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
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应当按照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采集和更新畜禽遗传材料。有关单位、个人应当配合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采集畜禽遗传材料,并有权获得适当的经济补偿。
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前,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保护方案,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并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核,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经评估论证后批准。经批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实施检疫。
从境外引进的畜禽遗传资源被发现对境内畜禽遗传资源、生态环境有危害或者可能产生危害的,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商有关主管部门,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第十六条向境外输出或者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同时提出国家共享惠益的方案;受理申请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核,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向境外输出畜禽遗传资源的,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实施检疫。
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前,不得向境外输出,不得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
第十七条畜禽遗传资源的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的审批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章种畜禽品种选育与生产经营
第十八条国家扶持畜禽品种的选育和优良品种的推广使用,支持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单位开展联合育种,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第十九条培育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推广前,应当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并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公告。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的审定办法和畜禽遗传资源的鉴定办法,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审定或者鉴定所需的试验、检测等费用由申请者承担,收费办法由国务院财政、价格部门会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培育新的畜禽品种、配套系进行中间试验,应当经试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培育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十条转基因畜禽品种的培育、试验、审定和推广,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省级以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可以组织开展种畜优良个体登记,向社会推荐优良种畜。优良种畜登记规则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或者生产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单位、个人,应当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人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申请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生产经营的种畜禽必须是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的品种、配套系,或者是经批准引进的境外品种、配套系;
(二)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三)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繁育设施设备;
(四)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种畜禽防疫条件;
(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育种记录制度;
(六)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三条申请取得生产家畜卵子、冷冻、胚胎等遗传材料的生产经营许可证,除应当符合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实验室、保存和运输条件;
(二)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种畜数量和质量要求;
(三)体外授精取得的胚胎、使用的卵子来源明确,供体畜符合国家规定的种畜健康标准和质量要求;
(四)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技术要求。
第二十四条申请取得生产家畜卵子、冷冻、胚胎等遗传材料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六十个工作日内依法决定是否发给生产经营许可证。
其他种畜禽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发放,具体审核发放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样式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发放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可以收取工本费,具体收费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价格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注明生产经营者名称、场(厂)址、生产经营范围及许可证有效期的起止日期等。
禁止任何单位、个人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禁止伪造、变造、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农户饲养的种畜禽用于自繁自养和有少量剩余仔畜、雏禽出售的,农户饲养种公畜进行互助配种的,不需要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专门从事家畜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工作的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八条种畜禽广告的,广告主应当提供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广告内容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注明种畜禽品种、配套系的审定或者鉴定名称;对主要性状的描述应当符合该品种、配套系的标准。
第二十九条销售的种畜禽和家畜配种站(点)使用的种公畜,必须符合种用标准。销售种畜禽时,应当附具种畜禽场出具的种畜禽合格证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销售的种畜还应当附具种畜禽场出具的家畜系谱。
生产家畜卵子、冷冻、胚胎等遗传材料,应当有完整的采集、销售、移植等记录,记录应当保存二年。
第三十条销售种畜禽,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其他畜禽品种、配套系冒充所销售的种畜禽品种、配套系;
(二)以低代别种畜禽冒充高代别种畜禽;
(三)以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畜禽冒充种畜禽;
(四)销售未经批准进口的种畜禽;
(五)销售未附具本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种畜禽合格证明、检疫合格证明的种畜禽或者未附具家畜系谱的种畜;
(六)销售未经审定或者鉴定的种畜禽品种、配套系。
第三十一条申请进口种畜禽的,应当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进口种畜禽的批准文件有效期为六个月。
进口的种畜禽应当符合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要求。首次进口的种畜禽还应当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进行种用性能的评估。
种畜禽的进出口管理除适用前两款的规定外,还适用本法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相关规定。
国家鼓励畜禽养殖者对进口的畜禽进行新品种、配套系的选育;选育的新品种、配套系在推广前,应当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第三十二条种畜禽场和孵化场(厂)销售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应当向购买者提供其销售的商品代仔畜、雏禽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免疫情况、饲养技术要求和有关咨询服务,并附具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
销售种畜禽和商品代仔畜、雏禽,因质量问题给畜禽养殖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种畜禽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种畜禽质量安全的监督检验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种畜禽质量检验机构进行;所需检验费用按照国务院规定列支,不得向被检验人收取。
第三十四条蚕种的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生产经营和推广适用本法有关规定,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章畜禽养殖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引导和支持畜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畜禽生产,提高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
国家支持草原牧区开展草原围栏、草原水利、草原改良、饲草饲料基地等草原基本建设,优化畜群结构,改良牲畜品种,转变生产方式,发展舍饲圈养、划区轮牧,逐步实现畜草平衡,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第三十六条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其财政预算内安排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良种补贴、贴息补助等资金,并鼓励有关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贷款、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畜禽养殖者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改善生产设施、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
第三十七条国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范围内需要兴建永久性建(构)筑物,涉及农用地转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八条国家设立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向农民提供畜禽养殖技术培训、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等服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国家设立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从事公益性技术服务的工作经费。
国家鼓励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和其他相关生产经营者为畜禽养殖者提供所需的服务。
第三十九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配套的生产设施;
(二)有为其服务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三)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防疫条件;
(四)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
(五)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养殖场、养殖小区兴办者应当将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名称、养殖地址、畜禽品种和养殖规模,向养殖场、养殖小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畜禽标识代码。
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畜牧业发展状况制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
第四十条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一)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二)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第四十一条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一)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二)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
(三)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四)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四十二条畜禽养殖场应当为其饲养的畜禽提供适当的繁殖条件和生存、生长环境。
第四十三条从事畜禽养殖,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
(二)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喂家畜;
(三)在垃圾场或者使用垃圾场中的物质饲养畜禽;
(四)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危害人和畜禽健康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四条从事畜禽养殖,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做好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
第四十五条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国家关于畜禽标识管理的规定,在应当加施标识的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标识。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标识不得收费,所需费用列入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第四十六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保证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违法排放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应当排除危害,依法赔偿损失。
国家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设施。
第四十七条国家鼓励发展养蜂业,维护养蜂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宣传和推广蜜蜂授粉农艺措施。
第四十八条养蜂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危害蜂产品质量安全的药品和容器,确保蜂产品质量。养蜂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第四十九条养蜂生产者在转地放蜂时,当地公安、交通运输、畜牧兽医等有关部门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便利。
养蜂生产者在国内转地放蜂,凭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格式印制的检疫合格证明运输蜂群,在检疫合格证明有效期内不得重复检疫。
第五章畜禽交易与运输
第五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促进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禽交易市场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搜集、整理、畜禽产销信息,为生产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五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对在畜禽集散地建立畜禽批发市场给予扶持。
畜禽批发市场选址,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距离种畜禽场和大型畜禽养殖场三公里以外。
第五十二条进行交易的畜禽必须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加施标识而没有标识的畜禽,不得销售和收购。
第五十三条运输畜禽,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采取措施保护畜禽安全,并为运输的畜禽提供必要的空间和饲喂饮水条件。
有关部门对运输中的畜禽进行检查,应当有法律、行政法规的依据。
第六章质量安全保障
第五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加强对畜禽饲养环境、种畜禽质量、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以及畜禽交易与运输的监督管理。
第五十五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采取措施落实畜禽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第五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计划,按计划开展监督抽查工作。
第五十七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畜禽生产规范,指导畜禽的安全生产。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擅自处理受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造成畜禽遗传资源损失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畜禽遗传资源和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审核批准,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的;
(二)未经审核批准,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的;
(三)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未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的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的。
第六十条未经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向境外输出畜禽遗传资源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海关应当将扣留的畜禽遗传资源移送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法有关规定,销售、推广未经审定或者鉴定的畜禽品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畜禽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的,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三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或者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法有关规定,使用的种畜禽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销售种畜禽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畜禽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畜禽养殖场未建立养殖档案的,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养殖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养殖畜禽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有关规定,销售的种畜禽未附具种畜禽合格证明、检疫合格证明、家畜系谱的,销售、收购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加施标识而没有标识的畜禽的,或者重复使用畜禽标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有关规定,使用伪造、变造的畜禽标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没收伪造、变造的畜禽标识和违法所得,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九条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畜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销售的畜禽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处吊销营业执照。
第七十条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个人核发许可证或者有关批准文件,不履行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一条种畜禽生产经营者被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由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自吊销许可证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种畜禽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第七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七十三条本法所称畜禽遗传资源,是指畜禽及其卵子(蛋)、胚胎、、基因物质等遗传材料。
篇2
1.1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进程明显加快。近年来,邢台市积极引导养殖场(户)转变发展方式,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道路,特别是2010年农业部启动创建示范场工作以来,邢台市积极参与创建,截至目前,共创建各级示范场160个,其中部级15个,省级63个。结合国家“菜篮子”、“标准化改造”等项目扶持资金向各级示范场倾斜等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各养殖场(户)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全市规模养殖场的标准、规模、饲养管理水平和养殖效益都有了明显提高。从标准化水平来看,一方面,规模养殖场设施化水平大幅提升,通过近三年来的示范创建活动,邢台市有280多家养殖场对畜禽舍及附属设施进行了改造,170多家养殖场配套健全了粪污处理设施,140多家养殖场完善了防疫设施,160多家养殖场安装了可视监控系统。自动喂料、自动饮水、温湿度环境控制等设备均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另一方面,科学的饲养管理规范加快推行,像河北旺族集团、隆尧怡东农牧有限公司、隆尧正大种猪场、沙河凯特等示范场无论从规模、生产经营理念还是管理水平来看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处于先进行列。从规模化水平来看,通过近几年的示范创建,全市各类规模养殖场(区)发展到3600个,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猪场25家,存栏1万只以上的蛋鸡场达到220家。存栏300头以上的奶牛场(小区)稳定在80家左右,生猪、蛋鸡、奶牛和肉(畜)禽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69%、88%、100%和89%。
1.2畜牧支撑体系建设日益稳固。近年来,邢台市各级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按照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综合设置的要求,市级和县级均建立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全市共建立乡级畜牧兽医分站117个,招聘全额事业编制人员482名,村级动物防疫员5325名,市、县、乡、村四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基本形成。全市投入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基础建设资金2600万元,建设市级兽医实验室和畜产品检测中心各1处,建立3个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和3个省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大大增强全市动物疫病预防和畜产品安全监测能力;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连年保持在100%,实现多年无重大疫病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为现代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1.3畜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邢台市通过亲情招商、以商招商、举办项目推介会等招商措施,北京保吉安、泰国正大、河北雨润、北京奥天、山东六和等一大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继落户邢台,进一步推动了邢台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市新、改(扩)建各类畜牧项目100多个,总投资近百亿元,其中北京宝吉安与威县、巨鹿合作的肉鸡产业化项目,山东六和与兴达合作的肉鸭产业链项目,泰国正大集团独资的生猪生产项目等均相继顺利投产,带动了当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另有北京奥天生猪养殖项目、河北雨润集团生猪生产及肉食加工项目、河北旺族集团生猪产业链项目、君乐宝乳业的万头奶牛生态牧场项目等正在建设中。特别是君乐宝与威县合作总投资5亿元的万头奶牛生态牧场项目,目前进展顺利,预计2014年底可投入生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奶源基地,对我市高端奶产品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差,产业化发展滞后。从国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看,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应达到60%。在国内超过50%的地区也为数不少,而邢台市2013年底才达到44%。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远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少,优势不明显,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畜牧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有所壮大和发展,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管理制度落后,竞争力不强。第二,龙头企业科技和制度创新能力不足。有些大型企业仍然依靠粗放扩张的经营模式,严重忽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自己的名牌产品的优势产品,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及时采用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存在产权不明晰、决策不科学的问题,仍然依靠传统家族式的管理方法来管理集团企业,使企业长远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有的企业严重缺乏稳定的原料基地,有的企业市场营销渠道不畅,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和手段有待提高。
2.2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仍待加强。在现阶段,邢台市的畜产品监管机构、监管手段、检测人员及设备等均不能满足产品监测的需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不容忽视。
2.3资金缺乏仍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随着现代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邢台市财政及金融的支持力度与畜牧业发展规模不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步伐。
2.4产业发展空间逐渐缩小。随着邢台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环境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在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挤压下,畜牧业发展空间的压力正逐步加大。
2.5畜牧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力量薄弱。市、县两级畜牧兽医部门均没有单独的行政执法机构,现有的畜牧执法人员全部是动物卫生监督所或畜产品安全监管办公室人员兼职,并缺乏必要的执法手段,畜牧法赋予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执法权力得不到很好的执行。
3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3.1实施产业拉动,扶强壮大龙头企业。紧紧围绕畜牧业主导品种,加快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鼓励现有龙头企业通过更新改造、链条延伸、开发新上,谋划建设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以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政策优势,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我市落户,建设一批能够延长畜牧业产业链,标准高、规模大、外向型、牵动强的畜牧业深加工龙头企业。坚持引资金与引技术相结合,实现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尽快形成一批龙头企业集群。
3.2实施规模推动,强化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按照国家《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强化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一是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重点推进年出栏10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和常年存栏1万只以上蛋鸡规模养殖场,推行牛羊舍饲圈养,加快奶牛规模场建设和养殖小区股份制改造。二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制订和完善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引导生产者按标准组织生产,逐步使畜禽养殖在选址、圈舍建设、投入品、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粪便处理、产品安全等方面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三是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按照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标准,认真组织开展示范场创建活动,通过示范创建,提升全市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3.3实施品牌牵动,争创国家和省级产品品牌。以鸡蛋、肉类和乳制品为重点,结合我市实际,科学制定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规划,下大力抓好实施。引导养殖加工企业增强品牌和质量意识,健全标准化管理、计量检测和质量信用体系,开发高端产品。,帮助我市知名企业在京津及全国大中城市建立专店、专柜、连锁商场,增设销售网点,提高市场占有率。
3.4实施科技带动,为现代畜牧业强筋壮骨。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发展,加快科研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协作,建立研发中心,掌握核心科技。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科研推广机构、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广泛参与的新型科技推广体系。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多层次多渠道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为我市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篇3
1主要工作做法
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对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在日常行政执法工作中,从六个方面入手,基本构建了洮南畜牧系统依法行政格局。
1.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依法行政落到实处局班子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切实把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执法人员严格执行的工作格局。一是完善机制。局领导班子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和调整了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有关科室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执法组织网络,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强化考核。把依法行政工作列入年度的检查考核范围,定期对基层单位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督促整改,其考核情况作为年终考评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切实推进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有序开展。
1.2深化学习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为切实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顽症,一是把学习培训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采取集中学、外出学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学习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赔偿法》等法律法规,通过自上而下的学习,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思想觉悟,从而树立了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二是每年年初对所有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考核,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做出了待岗或转岗处理。三是在考核合格人员中实行民主推荐、公开选聘制度,选出各单位执法科长,确保人员组合合理。通过学习、考核、选聘的深入开展,有效提高了系统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为畜牧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3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一是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建立了领导班子重大案件集体决策制度。对重大案件或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同时,注重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坚持把重大案件处理结果公开的办法,杜绝了办案人员、社会关系说情等问题的发生。二是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等规章制度,规范了执法人员的工作行为。把各项执法内容分解细化,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畜牧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以及“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确保执法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1.4严密执法程序,确保行政执法规范每年初,将执法检查工作的计划上报市法制办,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准入制度。同时,将局行使的兽药饲料监督管理和草原的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权,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委托给基层单位的动物卫生监督所和草原工作站,确保行政执法主体合法。在执罚收费上,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并严格财务“收支两条线”结算制度,杜绝了座支、挪用现象发生。同时,在日常执法工作中,坚持执法亮证,按程序办案,杜绝了吃、拿、卡、要、等问题。
1.5强化日常宣传,树立良好部门形象结合“三下乡”、畜牧法制宣传月和“12.4”法制宣传日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对《动物防疫法》、《草原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畜牧法律法规进行集中宣传;组织人员对没收的动物产品及假劣兽药全部依法销毁、电视曝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宣传,使消费者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增强,管理相对人的守法经营意识得到提高,部门形象得到提升。
1.6聘任社会监督员,强化日常行为约束为了落实好行政执法责任制,特聘请市政府工作人员、个体工商户和服务对象共计11人,作为局软环境、政行风监督员,定期召开会议,接受监督意见。并在醒目位置公布监督电话,设立意见箱,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另外,局成立了执法监督领导小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深入基层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了系统行政执法的公正。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执法依据不完善。目前,在饲料行业执法上,执行的是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该条例对饲料生产企业制定的条款较多,而对饲料经营企业或业户管理规定较少。从饲料经营上看,条例中只笼统地说应具有规定的仓储设施、有相关知识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而没有具体规定经营条件等情况,甚至对无饲料经营许可证经营饲料大违法行为也没有处罚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饲料市场的管理。二是行政执法手段落后。目前,就开展饲料执法检查看,基层开展饲料检查均是采取肉眼常规检查。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的抽样检查,所采样品只能送省或白城市饲料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检测,检验时间较长,而且每个样品均需要检验费用,检验资金难以落实。另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草原执法由于执法手段落后,现有的一些设备也破损严重,很多时候还停留在一支笔、几张纸上,还缺少必备的执法车辆、录音、录像、照相等设备。三是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就草原执法看,由于市草原站的大多数人员均是退伍安置人员,这些人员学历不高,相关知识掌握不多,有的人员写字都很困难,很难适应执法工作的需要。另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也存在类似问题。
3下步工作打算
一要强化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守法意识。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多方媒体,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设立宣传板、现场答疑、印制小册子和开办讲座等多种方式,把相关涉牧法律法规宣传下去,让广大养殖户和经营者充分了解和掌握畜牧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增强广大群众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进而为规范全市养殖和经营行为,增强广大群众依法防、检疫意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要强化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加大动物卫生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建立巡查制度,加大排查范围,增加检查频次,对动物屠宰、销售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做到常态化管理,加大经营、运输病死畜禽的打击力度,做到严格监管,严厉处罚。加强兽药、饲料市场整治力度,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加大假劣兽药、过期兽药的查处力度,规范兽药、饲料市场经营秩序,实现守法诚信经营的良好局面。加强各繁育改良站点和种畜禽的管理,严厉打击私购或使用劣质的违法行为。要重点开展草原执法等工作。加大典型案件查处力度,对破坏超过20亩的承包户,移交公安机关处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全力配合司法机关,确保尽早结案。
三要加强培训考核,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以全面提高执法人员服务大局能力、增强执法业务水平、提升业务素质为目的。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全面开展《动物防疫法》、《草原法》等相关涉牧法律法规的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增强职工法制观念。在开展广泛培训的基础上,将培训考核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作为执法人员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效杜绝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
篇4
[关键词] 畜牧业 草地生态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S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54-01
一、制约因素
1.由于我县是畜牧大县,畜牧养殖主要依靠粮食生产,加之牲畜对粮食需求量不够,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为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我县利用人工种草养畜,解决了冬草料的供应,避免了牛羊等草食性动物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现象,保障了畜牧业的稳步发展。
2.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紧密结合,提高畜牧业产值。利用冬闲农田种草,进一步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的结合,提高了农牧业的生产率和利用率,丰富的饲草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3.畜牧业发展、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促进畜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用现展理念引领畜牧业,统筹城乡、农牧一体化的发展。兼顾公共卫生、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安全,实现畜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以及质量、效益、速度同步增长,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
二、利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
1.利用我县天然草场保护与建设项目机遇,改善和恢复草地植被。要合理规划区域,保证质量,杜绝牲畜进入禁牧、更好的发挥其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在其中补播适宜的牧草,促进牧草产量的提高。全面完成农牧民信息数据库与草原技术测定工作,有效保护草原生态。
2.积极调整季节放牧的做法,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意识,打破畜牧业发展的传统模式,积极调整畜群结构,改变传统饲养方式,严格实施“草畜平衡”制度,促进生态与畜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强化草原监理执法力度,有效遏止违反草场保护的行为坚定不移地落实关于草原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草原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乱挖滥采等涉及草原保护的违法行为。防止草原生态再受破坏,严格维护“草原法”的权威,做到“依法治草”和“草有人护、责有人负”,树立“保护草原为荣、破坏草原为耻”的生态文明观,依法保护草原生态。
三、传统养畜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1.加快改造传统畜牧业提升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各级政府应依靠发展畜牧业优惠政策的引导,调动牧民积极性,全面开展民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建设饲草饲料基地,着力解决饲草饲料,加快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进程,进而做到维护恢复自然草原植被,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使我县的畜牧业走上一条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加强牲畜品种改良
1.提高畜牧业质量效益,要在稳定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与效益人手,树立起以质量为根本,以效益为中心,商品率以及牲畜个体产量和畜产品质量等效益指标来衡量畜牧业发展水平的全新观念,并通过大力实施牲畜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努力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第一根据不同畜种的繁育特性,合理确定畜群内部基础母畜、后备母畜和种公畜比例,通过保优淘劣加大出拦,形成基础母畜比重高、周转率高、持续发展的畜群结构。第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牲畜良种化程度,提升牲畜质量和效益。进一步调动农牧民的品种改良积极性,推动牲畜品种改良工作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第三要依法加强对种畜禽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畜牧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实行种畜建档立卡,并纳入网络化管理轨道。严格落实畜禽资源保护制度,规范种畜禽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完善种畜生产、饲养、引进、销售等主要环节的跟踪服务。
五、营养结构
1.随着社会需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猪肉需求量越来越少,对山羊,牛肉为主的草食牲畜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肉食结构逐步转移到以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无残留为优势的山羊肉上来。羊、牛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低胆固醇的优点,羊肉所含的亚油酸对保护人体健康有重要作。
2.利用微生物资源。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生物构成了生物循环主链,其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转化还原者。畜牧业活动主要是对植物和动物资源的开发,种草养畜转化为肉、奶、毛、皮等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市场需求、实现草食畜牧业一条龙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根据我县草食畜牧业发展及冬闲地种草养畜的实际,积极宣传种草养畜,抓好科技培训,加强技术指导,搞好示范工作,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发展畜牧业是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是维护威宁县恢复植被,绿化环境生态平衡的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发挥草畜平衡责任主体的作用,提高农民对种草养畜平衡的认识,牧草是牲畜的饲料基础,草地是草地畜牧业的基础,两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创造环境、完善政策、是推进畜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篇5
一、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当前,畜牧产业正处在由传统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县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0%以上,规模养殖户发展到300多家。畜牧业污染源主要来自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和废水等废弃物,我县畜牧业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是对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沼气处理,就地消纳的原则进行处理,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营造畜牧业环境保护工作舆论氛围。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二级单位相关负责人和各镇(办事处)防检组长为成员的畜牧业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宣传、技术指导、与环保部门协调沟通等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标语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共同监督养殖场户自觉遵守环保要求,全面推进畜牧业环境保护工作。平时利用送科技下乡、畜牧科技人员进场入户、技术讲座等活动,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养殖场户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循环农业和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意识,增强了养殖业主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加强引导,加大投入,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近年来,我局将生猪标准化改扩建、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无害化处理补助等项目重点向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方面倾斜,平均每年向上争取相关资金约500万元,鼓励和引导规模养殖场科学开展粪污和病死畜禽等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大大改善了养殖场及周边环境。一方面大力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对于旧场加大标准化改造力度,督促养殖场配套贮粪池、沼气池、沉淀池、深度净化处理等粪污处理设施以及填埋、焚烧、高温化制等无害化处理设施,采用干清粪、控制用水、暗沟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等工艺,实现养殖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从源头削减粪污产生量。另一方面,着力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加大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的推广应用,严格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降低日粮中粗蛋白含量,提高饲料蛋白质和磷消化吸收利用率,减轻环境压力;规范兽药使用,禁止违禁药品使用,严格掌握兽药休药期。通过规范投入品的使用,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防止铜、磷和药物通过粪便进入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加强学习,总结经验,推广畜牧业环境保护先进实用技术。我局多次邀请县环保局领导及专家对畜牧系统干部职工、规模养殖场业主进行畜牧业环保相关知识培训。同时,积极组织规模养殖场负责人、业务骨干到外地调研学习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经验,目前,根据不同养殖规模和周边环境,我县总结推广“畜-沼-果(菜、林)”、“猪-沼-鱼”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走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畜牧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4、研究对策,科学防治,促进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今年,我局将畜牧业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已经代县政府起草并下发了“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分方案”、县适度规模场管理办法等,我局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畜牧业环境保护工作,科学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一是加强实用技术推广,继续推广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模式,从源头削减粪污,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加强监管,对所有已建规模养殖场登记造册,鼓励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逐步实现达标排放,对所有新建规模场严格项目选址,并要求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三是加大扶持,整合畜牧项目资源,重点向养殖污染防治方面倾斜,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规模养殖场一律不予扶持。
二、实施《环境保护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及原因
1、部分养殖场业主环保意识不强。部分养殖业主只注重规模扩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保设施的配套,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2、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普及率较低。畜禽环保养殖和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技术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涉及面广,畜牧部门环保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还很缺乏,致使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技术普及率较低。
3、大多养殖场粪污治理资金短缺。畜牧养殖业是微利行业,污染治理设施投资与运行费用较高,养殖业主单独治污资金匮乏,负担过重,致使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投入滞后于经济发展。
4、养殖业主因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费用过高,不愿意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三、进一步实施《环境保护法》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宣传开展畜牧业环境保护的意义,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和畜禽养殖业主的责任意识,争取广泛支持,增强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大力宣传畜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政策倾向,引导养殖业主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改善养殖场及周边环境。
2、强化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大技术示范、培训和推广力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畜牧科技推广人员及广大养殖场户技术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加快粪污综合治理、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及时梳理畜牧业环保工作遇到的问题,积极探寻经济、适用的畜禽粪污治理技术,促进生态型畜牧业发展。
篇6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把畜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生猪产业,大力发展牛羊,积极发展家禽和特色养殖。转变生产方式,加快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规模养殖为主要内容的基地建设步伐,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做到畜产品数量和质量并重。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优质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和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把畜牧业建成我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市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2、发展目标
到20*年末,生猪存栏61万头,出栏65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2.2%;牛存栏14.5万头,出栏3.5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6%和14.5%;羊存栏18万只,出栏13.2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16.6%;禽存栏160万羽,出栏195万羽,分别比上年增长3%和12.6%;冻配牛5500头、羊3800只,推广优质母猪7100头,推广杂交猪67万头,出栏三元杂交猪45万头。发展优质畜禽示范小区42个、示范养殖大户5000户以上,培植2家龙头企业。种植优质牧草2.2万亩,推广有机配合饲料2万吨。水产品产量950吨,禽蛋产量3800吨。肉类总产量达6.6*万吨,畜牧渔业总产值7.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7%。
二、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
(一)重点工作
1、着力抓好示范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和养殖场建设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新发展2个示范养殖小区(书记抓1个,乡镇长抓1个),畜牧局抓4个。
示范养殖小区建设的指导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保护和改善生态为前提,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项目捆绑、各记其功,政府引导、业主经营。
示范养殖小区建设要求:圈舍修建(或改造)科学合理,养殖规模达标,饲养品种优良,饲养方法科学,使用优质安全饲料,环境卫生良好,有消毒池,成立养殖协会并切实发挥作用。做到“六统一”,即:统一圈舍改造、统一优良品种、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新法饲养、统一使用工业饲料和种植优质牧草、统一销售,达到规范化程度高,示范带动作用强,养殖效益较好的要求。设置小区标志牌,载明小区名称、规模、饲养品种、协会、挂帮领导和技术干部等。
示范小区规模标准:⑴养猪小区15户以上,每户常年存栏猪20头以上,或年出栏育肥猪50头以上,或养外二元母猪5头以上。⑵养牛小区连片10户以上,每户养牛5头以上;⑶养羊小区连片10户以上,每户养羊20只以上;⑷养禽小区连片10户以上,每户年出栏禽200羽以上;⑸养鱼小区连片20户以上,每户发展稻田生态渔业2亩以上;⑹特种养殖小区15户以上,每户年收入1万元以上。
抓好养殖大户和养殖场建设。巩固和发展示范养殖大户5000户以上,加大对养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巩固现有规模养殖场的基础上,重点培植2个龙头企业,着力抓好2-3个规模养殖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支持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发展畜牧业中的用木、用水、用电作为农业用木、农业用水、农业用电对待,各级各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
2、抓好基地项目建设
今年内完成优质肉猪基地和赤水河“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任务。抓好优质肉羊基地、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和酒糟过腹还田工程前期对比实验等相关建设项目,市财政按照上级要求匹配有关经费,畜牧局和有关乡镇认真组织实施。立足仁怀资源优势,做好生态畜牧业项目库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
3、抓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中央、省、遵义市的要求落实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制、明确职责、理顺关系、稳定队伍,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畜牧站定岗定编,把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畜牧系统,逐步实现畜牧系统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4、抓好动物防疫工作
一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落实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控制和扑灭措施,动物防疫经费全额纳入市乡财政预算。二是扎实推行“集团作战、整村推进”的动物防疫工作模式,落实行政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双保”责任制,春秋两防与常年月月补针相结合,使禽流感、五号病、猪瘟和鸡新城疫免疫率和猪牛羊防疫后的耳标卡注率达100%,对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炭疽病等动物疫病因病设防。三是加强动物疫病监测,抓好种畜禽场免疫工作和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申报工作。四是加强对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督,严厉打击经营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确保畜禽产品安全。
5、抓好畜禽品种改良
一是抓好1000头外二元母猪规模养殖推广和面上外二元母猪的发展。探索公司+农户的外二元母猪推广和营销公司与外三元猪养殖小区的订单销售模式。二是抓好示范小区建设的指导、引种、培训以及相关优质畜禽基地项目建设工作。三是巩固提高原有的品改点,抓好新建品改点,对品改点周围2—3公里范围内的劣质种畜进行强制淘汰,抓好“输精员”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三率”。四是抓好种畜禽场建设的指导、许可、登记和建档工作,切实做好良种工程。五是调整种猪场养殖行业结构,稳定生产外二元母猪,巩固发展外二元母猪规模养殖,大力推行外三元仔猪生产和外三元商品猪规模养殖。
6、抓好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地和产品认证申报工作
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地和产品认证申报工作,是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只有抓好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才能切实打通销售渠道,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养殖效益。各乡镇要把申报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安排专人负责,解决好必要经费抓好此项工作。实施优质畜禽养殖项目实施的乡(镇、街道办事处),今年要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
7、抓好渔业及水上安全工作
抓好春季禁渔工作,严厉打击电、炸、毒等违法捕捞行为。发展稻田生态渔业工程,加大名特优水产品的推广。抓好水上渔业安全管理工作,杜绝渔船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渔业发展规划,抓好天然水域的承包养殖。
8、抓好饲草饲料工作
积极引进饲料厂商进驻养殖小区,建立饲料厂商与小区养殖户的直销网络,降低饲养成本。抓好示范小区种草、秸秆氨化和青贮工作。加强饲料市场监管。
9、加大法制宣传和畜牧执法工作力度
加强畜牧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畜牧行政执法监督。加大屠宰执法工作力度,打击私屠滥宰和逃避检疫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的市场监管力度,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及违禁药品进入市场,切实抓好“放心肉”工程。二)、政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畜牧系统全力抓,相关部门协助抓的工作机制。落实任务,明确责任,严格奖惩,从人力、物力、财力和项目等重点向畜牧业倾斜。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结果。要切实落实好乡镇领导和技术干部包示范养殖小区责任制,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各抓1个示范养殖小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严格考核奖惩。
一是对示范小区建设高度重视,措施有力,完成建设任务,效果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行政挂帮领导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年度畜牧考核分数在80分以下的乡镇和单位及有关人员,除市委、政府给予全市通报批评外,取消本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的评优评先资格。示范小区目标任务低于80%的,对挂帮该示范小区的行政领导予以惩罚。二是对示范小区建设任务完不成的乡镇,取消本年度畜牧工作的评优评先资格。完成80%以下的乡镇,取消本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的评优评先资格。三是畜牧干部负责包示范小区发展的技术指导,对工作负责,成绩突出,效果较好的进行奖励,反之给予惩罚。四是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和考核方式。考核分值向示范小区倾斜,注重考核小区发展效果、协会的运行、品种改良、订单生产与销售等情况,加大对领导抓重点、亮点和关键环节的考核力度。
3、增加经费投入。
继续实行畜牧养殖贷款贴息优惠政策,贴息贷款的发放重点向示范小区倾斜,全市发放贴息贷款2000万元,用于示范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对全市每个新建示范小区给予1万元的直接补贴,重点用于小区内大户的圈舍改造和购买外三元仔猪的补助。市级重点抓4个高标准的示范小区,每个小区投入3万元,对圈舍规范化改造、统一购买外三元仔猪和推广工业饲料给予一定补助。良种推广补助,实行直接补贴。扶贫资金重点投入畜牧业,各乡镇畜牧养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必须报市畜牧局审查备案,规划、圈舍改造和引种情况要报市畜牧局,畜牧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和验收。建立20万元的市级养殖风险基金,由畜牧局专户管理,对养殖场、示范小区、规模养殖大户因灾损失严重的给予一定的补助。各乡镇示范养殖小区的规划,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四在农家”相结合,按照项目捆绑,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有关部门的项目进行捆绑实施。对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给予一定补助。
4、强化技术培训。
一是聘请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畜牧专家作为我市畜牧养殖技术顾问。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培训主要以乡镇组织为主,由市畜牧局提供师资力量,重点培训外二元母猪和外三元商品猪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和养殖节本增效等内容。市畜牧局重点负责组织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的课题进行集中培训。三是转变畜牧生产方式,示范小区内全面推行“六统一”。四是抓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把懂技术、年富力强的人员充实到畜牧队伍,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五是推行畜牧专业人员包养殖场责任制,专业人员负责对养殖场的规划建设、经营理念、发展模式、疫病防治、市场营销等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5、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一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植2家龙头企业。二是要抓好市场营销、关键技术等方面的调研,有针对性地组织必要的考察,根据市场需求来指导畜牧生产和经营。为畜牧养殖提供全程服务,做到生产发展有指导、生产过程有服务,产品销售有渠道。三是整合营销组织,壮大经营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指导营销组织进行整合兼并,培植1-2家市场竞争力强,经营诚信度高的营销企业,促进畜产品的有序流通,打通销售渠道,解决养殖户畜禽销售困难的问题,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四是各乡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新建和完善好规范的畜禽营销交易市场,为畜禽流通提供必要的场所。五是在示范小区内推行统一购进仔猪,统一销售商品猪的订单产销合同,提高养殖比较利润。
6、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
篇7
一、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畜牧业,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可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更多地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不失时机地加快畜牧业发展。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粮食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现有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阶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消费将逐步增加,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三)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加强饲料生产和草原建设,强化畜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使我国畜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力争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实现我国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性转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畜牧业收人占农民收人的比重明显提高,畜产品出口竞争力明显提高。
二、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
(四)明确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把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重点。努力增加名特优新畜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肉牛。
肉羊和肉禽生产,突出发展奶牛和优质细毛羊生产。提高奶类在畜产品中的比重,积极推广和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
(五)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在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的同时,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农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应以粮食转化为主,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注重牧区草地生态保护,加快草原改良,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要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加快集约型畜牧业发展,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三、加强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六)加大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力度。坚持国内培育与国外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畜禽品种、加大选育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提高良种生产和畜产品质量水平。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重点建设一批畜禽良种场(站)和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建立多种形式的种畜禽生产基地。健全种畜禽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法制管理,保护广大农牧民的利益。
(七)建设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和监管体系。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体系是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优质饲料生产基地,增加饲料供应能力。
继续做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扩大示范,加速推广。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开发饲料新品种,健全和完善饲料工业体系,优化饲料生产结构,深化企业改革,提高饲料工业技术水平。建设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饲料生产和安全监管,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和检测标准,依法开展饲料质量检测监督,坚决查处在饲料产品中使用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八)强化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要制定防治预案,实施计划免疫。加快动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疫情测报、防治系统;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药品、生物制品和有关物资,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保证适量的储备。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控制染疫动物及产品的流通。加强口岸检疫,严防境外动物疫病传人。依法对进口动物产品的国外生产、加工、存放实行注册登记制度,严格卫生检验检疫。建立注册兽医制度,规范从业兽医行为。健全兽药管理法规、质量标准和监察体系,推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大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兽药产品的力度,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要加强县乡防疫队伍建设。
(九)加强对转基因畜禽产品生产、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法规及行政管理程序,对畜禽动物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
四、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十)合理使用草地资源。草原牧区要推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科学管理,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半农半牧区实行草四轮作,舍饲圈养。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发南方草山草坡。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调动广大牧民发展牧业生产、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
(*)强化草原建设、保护和监管。加快牧草种籽基地建设和草场水利设施建设,推广人工种草、飞播种草、围栏封育和改良草场。建立基本草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草地的非牧业使用。坚决禁垦牧区草原,制止采集发菜、滥挖甘草等固沙植物。加大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建立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保持草地生态多样性。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尽快制定草地生态建设规划,切实做好退耕还草和天然草原保护工作。要加强草原防火的宣传力度,提高草原地区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的防火意识;同时,完善草原防火各项制度,充实防扑火设施装备,提高防扑火能力。
五、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十二)加强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围绕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对畜牧业生产、加工急需而在短期内又难以突破的关键技术,要积极组织引进。加快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动物重大疫病流行规律和畜禽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研究。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高新科技企业。
(十三)加大畜牧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畜牧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继续实施"丰收计划"和推广一批适应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草原建设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同时,要稳定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服务,切实改善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探索和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加强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实施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绿色证书工程",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
六、促进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十四)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这些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加快在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企业重质量、创名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根据市场需求,以肉类和奶类加工为重点,以冷却肉、分割肉、液态仍为突破口,生产方便卫生的肉、奶制品,开拓畜产品消费市场。搞好动物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多次转化增值。
(*)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农牧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
(十六)促进畜产品出口。赋予有条件的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进出口权,鼓励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竟争。加强无规定疫病示范区建设,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卫生质量检测监督,努力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信誉,扩大出口。
七、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十七)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继续建设多种形式和规范的初级市场,重点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规范企业行为,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广"绿色通道"的做法,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完善羊毛拍卖制度,搞活羊毛流通。
(十八)培育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中介组织,为农牧民进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各地生猪和禽蛋的民营运销组织十分活跃,对于搞活畜产品流通,稳定和促进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加以扶持和推广。
(十九)加强对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信息服务。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质量检测监督。逐步推行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畜产品的优质优价。
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制度,为农牧民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
八、加大对发展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二十)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篇8
一、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我区农业奋力崛起的战略重点
发展畜牧业是把我区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两大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现实选择。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抢抓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积极推进我区畜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国家惠农政策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以强化防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手段,以政策支持、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提升我区养殖业综合水平,推进我区由养殖业大区向畜牧业强区迈进。
总体目标:用3-5年的时间,全面实现我区畜禽品种优质化、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畜产品无公害化,部分达到绿色标准;生态养殖小区占规模生产的30-40%,基本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畜产品总量增长30%以上,规模饲养量占饲养总量的70%以上,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达到疫病控制标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三、努力提高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提高生猪和家禽生产档次,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扩大奶业生产。加快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样的养殖小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群,从而形成合力,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养殖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无公害畜产品,申报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努力打造我区优势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切实加强畜牧养殖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积极引进畜禽优良品种、推广秸秆开发利用、种草养畜及畜牧生产新技术,强化科技意识,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四、完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
乡级畜牧兽医站是我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是直接面向养殖户的服务性机构,各乡、镇、街道要在办公用房、示范点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完善乡级畜牧兽医站建设。
加强畜禽改良站点的建设和保护,鼓励集体和个人从事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管理,保护广大养殖户的利益。
五、加强动物防检体系建设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制度,同时抓好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对重大动物疫情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我区动物防疫目标的全面实现。
要加强对动物检疫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检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实现我区动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运输检疫达到100%,确保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
六、建设完善的畜产品市场体系
继续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建设,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形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划,规范行业行为,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
要加强对兽药、饲料等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对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做好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为养殖户和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
七、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倡导农民成立互惠互利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内联外引的作用,鼓励这些组织与国内外大企业签订生产合同,实行跨区域产业化合作。
重点引进和培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以充分发挥其带动能力。引导并帮助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
八、加大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活力
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将动物强制免疫疫苗配套经费、激励性发展贷款贴息、奖励基金、防疫工作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各乡、镇、街道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业,对投资者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证投资者利益得到合理的保护。
九、加强领导,保障畜牧业快速发展
篇9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创建全省畜牧强市的目标,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转方式、调结构,以草食畜牧业为重点,强化措施,科学发展,实现了全市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我市连续七年跻身“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省生猪良种工程示范县市”行列;200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畜牧大县(市)”,是全省5个“畜牧大县(市)”之一;2012年被省政府纳入全省17个“畜牧强县(市)”创建单位之一,也是市唯一正式创建的县(市)。
我市拥有两个国家级重点保护畜禽品种清平猪和双莲鸡。2013年,全市生猪、家禽、山羊、肉牛累计育肥出栏(笼)分别达到100.73万头、1127万羽、12.2万只和0.82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0.7%、6.5%、5.4%和3.5%。生猪出栏在各县市区率先突破百万头大关。畜牧业产值达到39.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7%,畜牧业为农民人平增收806元。2014年1—6月,全市生猪、家禽、山羊、肉牛累计育肥出栏(笼)分别达到72.85万头、1702万羽、9.32万只、1.51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2%、31.5%、6.4%和65.2%。
(一)突出规模化养殖,构建畜牧业生产体系。一是推进畜牧养殖规模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优质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市政府每年从市财政拿出825万元用于奖补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畜禽养殖。目前,全市已建成生猪“150”、“500”模式标准化栏圈539栋;建成生猪生态健康养殖模式617户;建成蛋鸡“153”模式194栋;建成肉鸡“156”模式230栋;建成养羊“1235”模式388栋;建成养牛“165”模式166栋。全市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户3538户;年出笼2000羽以上的家禽养殖户444户;年出栏100只以上肉羊养殖户584户;存栏10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有24户,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2%以上。二是推进畜牧养殖品牌化。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优质畜禽生产基地和畜产品品牌。清平种猪场获国家级示范场认定;三满园等4家养殖场获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的认定;亚龙乳业等12家养殖场获省级认定;银湖生态园等24家养殖场获市级认定;文一飞猪场等130家养殖场获市级认定。2011年,双莲鸡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当年在市范围内实现了畜禽类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2012年,清平猪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是推进畜牧养殖多样化。积极推动养殖结构调整,鼓励农户发展特种养殖,一批养兔、养鸽、养野猪、养朗德鹅和土法土养生猪等特色专业户蓬勃兴起,并逐步形成规模。
(二)突出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一是明确防疫主体。我市在2004年撤销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后,明确乡镇政府为动物防疫责任主体,专门成立了“六有”防疫办公室,共聘用有资质的防疫员168人。市政府出台了《动物防疫管理办法》,将防疫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对农户实行免费防疫,按合同兑现防疫报酬。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监管、防疫员保质量”的原则,市、镇、村三级层层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状》,各自负责辖区内动物疫病防控的动员和组织工作,确保防疫全覆盖。市畜牧兽医局组建督查专班负责动物防疫的技术指导和监管,确保防疫工作按时、同步、高密度、科学规范开展。168名防疫员具体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的注射工作,动物防疫质量直接与防疫员工资挂钩,防疫员工资在以钱养事资金中列支。二是配套完善防疫设施。高标准建设的市动物检疫检验实验室通过了省局专家组验收。实验室可承担动物抗体水平的测定、疑似重大动物疫病的确诊等工作,并执行省级下达的检验任务。168个村级动物报免(检)室按照“十有”要求建设达标。全市建有完善的动物疫苗冷链系统。市动物卫生监督局建有50m³的冷冻冷藏库各一个,各镇(办事处)建有400L的冷冻冰柜,村级建有动物报免(检)室并配有冷藏柜,防疫人员配有冷藏包,确保疫苗冷链到底。三是创新防疫模式。近几年,我们在大力推行“八统一”防疫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推广了“六员防疫专班负责制”新模式,创新推广了二次强化免疫、疫苗三针分点一次性注射等措施,全面提高了防疫质效,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模式。四是强化免疫力度。全市动物疫病防控采取春秋两季集中防疫、“二次强化免疫”和“月补针”进行系统防疫。每年针对“猪蓝耳病、猪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鸡新城疫、羊痘”等重大动物疫病进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统一开针时间一般为春季3月份和秋季9月份。集中防疫结束后28天,对老疫区、交通沿线以及疫病高发地区开展“二次强化免疫”,并对新补栏畜禽、集中防疫期不易免疫的畜禽进行“月补针”补免,确保防疫率达100%。防疫结束后,市政府要组织专班对防疫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兑现,同时要接受上级的防疫考评。我市连续三年在市局组织的各县市区春秋两季动物防疫综合考核评比中名列第一。多次代表省、市接受农业部和省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
(三)突出畜产品转化增值,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一是大力发展畜牧产品精深加工和配套经营。立足畜牧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引进和扩建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拥有蒙牛乳业、兴蒙乳业、三满园乳业、澳利龙食品、康乐滋饮品等6家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年乳制品加工能力达10万吨;翔鹤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生猪达到50万头,年加工产值达10亿多元;建有正天农牧、华瑞饲料、广大饲料等3家畜牧饲料企业;培植了清平种猪场等16个生猪良种繁育场。全市现有8家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其中5家入选全省畜牧业龙头企业“3832”工程候选名单,年销售收入31.82亿元;全市畜牧业加工总产值83.97亿元,加工产值比达2.1:1;畜产品商品转化率达96.5%,品牌产品率达46%。2013年,投资5000万元的双莲鸡开发利用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普瑞特肉牛养殖加工等项目已征地;清平猪开发与利用项目正在洽谈之中。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壮大畜牧经纪人队伍,提高畜牧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全市共组建了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30个,其中2个畜牧专业合作社入选市20强,拥有社员15200人,网络农户5600户。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小区)、养殖户紧密联接、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三是加大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全市已形成了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交易市场、营销大户、小商小贩等五级营销服务体系,目前从事畜禽产品营销的达3000余人,其中年营销万头生猪及10万羽家禽的经纪人670人,每年营销生猪达60余万头。
(四)突出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力度。我市不断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着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了从生产到餐桌的“四道检疫防线”。市动物卫生监督局采取报检制度,对养殖场(户)实行“产地检疫”,在关键交通节点设卡进行“运输检疫”,在屠宰场、冷冻库、动物产品深加工企业派驻官方兽医开展“屠宰检疫”,在生猪交易市场、超市、集贸市场等定点加强市场检疫,确保检疫率达100%。市动物卫生监督局常年联合工商、经信、药监、公安等部门开展综合执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市兽药饲料经营门店、规模养殖场、冷冻冷藏库、屠宰场、学校、宾馆、超市、集贸市场和售肉摊点开展检查,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大畜牧投入品监管力度。通过加大对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强化养殖环节全程管控,严厉查处逃避检疫和使用“瘦肉精”等违法添加剂,打击病死动物肉品交易,有效遏制了病害动物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和消费市场,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三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准确把握上级畜牧产业政策,及时与上级单位和领导沟通,严格项目申报程序,做到应报尽报,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近三年,我局先后争取到生猪调出大县、标准化猪场改扩建等各类畜禽项目资金近1亿元。
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一是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围绕肉、蛋、奶三大产业体系建设,切实转变畜牧业养殖方式,努力提升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畜禽养殖总量。到2020年生猪出栏141.7万头,家禽出笼1585.8万只,山羊出栏30万只,肉牛出栏10万头。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加强日常动物疫病预防和监测,规范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努力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三是要进一步培植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创新畜牧业经营体制及增长方式,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争高工程”,积极培植和发展壮大畜牧龙头企业,着力提升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完善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化经营推动畜牧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
篇10
做法:
1、将鸡蛋打散,柿子洗净后切块;
2、锅内多一点油,油热后放入蛋液,让蛋液蓬起来;
3、将蛋液打散,另起锅放少许油;
4、油热后,倒入柿子翻炒;
5、放入葱丝、适量盐,并将柿子压出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