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范文
时间:2023-04-03 12:3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畜牧业是作为一个新型产业而提出的,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包括怎么饲养动物与市场学、经济学、生物学、植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间有紧密的关联,它是以现念和管理,以规模化、生产经营和工业加工带动的畜牧产业化,它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加工业为载体,以经济为中心,具体表现在畜产品的工化业。超市—物流—食品加工—屠宰—农户—饲料—兽药—研究为一体的庞大的产业链条。
畜牧业是特定的、传统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荷兰丹麦在80%以上,欧、美、日、韩都超过了60%,而我国仅占33%,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约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新疆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从国内外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畜牧业要有自然、地理、人文条件。新疆有7亿亩草原,4.5亿亩优良草场,人均土地3.11亩,地理环境相对独立,三山夹两盆地,自然防护区,建立无规定疫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畜产品生产指标看,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2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42公斤,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美国分别是468、399、137、100,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为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2公斤,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为27.5公斤,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为100.6公斤,最高的新西兰高达3450公斤,荷兰约600公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类生产的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由此可见,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__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畜牧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20__年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0.2万头只,出栏率达到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16万吨,产绵羊毛1355吨,牛奶产量1.6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市畜牧业依然存在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的20%左右,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20%),农民与牧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牧区生产结构单一,农牧结合不紧密,良种化繁育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饲草料地建设规模不足,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牧业提融资源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__年8月2日,自治区畜牧厅召开了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把农区畜牧业作为重要产业,提到与粮食、棉花、林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20__年1月12日,__市召开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推广高新节水、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陈地建设”农村四项重要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工作,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全面振兴我市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村农牧民增收,树立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中心种植业,围绕畜牧业来发展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突出两大(奶类、肉类)一强,(优质肉羊)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对畜禽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
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布局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着重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原则,一以完善饲草饲料地为重点,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二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畜牧业以配套饲草料地为突破口,实现传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加快饲草饲料地建设力度,落实牲畜饲草饲料需求,加大牧民定居力度,提高入住率,以饲草料地建设为依托,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变四季放牧到两季放牧,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
到2013年出栏优质肉羊达到40万只,肉牛2万头(羊肉25元/公斤)年创产值2.4亿元。
以发展现代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布局、奶业片区到2013年全市优质高产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日产鲜奶240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每月产值为1440万元,十个月产奶期)年创产值1.44亿元,企业加工鲜奶每公斤增值4元,企业年创产值2.88亿元,农户与企业共创产值4.22亿元。
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情况到2013年优质生猪出栏达50万头(每公斤15元计算100公斤的猪出肉60公斤,每头猪为900元)创产值4.5亿元。
牛、羊育肥到2013年牛羊育肥出栏20万头,(2万头牛、18万只羊每公斤25元计算),年创产值1.5亿元。
家禽养殖业,到2013年家禽达到1000万羽,蛋鸡存栏达到50万羽,年产鲜蛋8000吨,(禽肉15元/ 公斤,鸡蛋每公斤3.5元计算,禽肉创产值1.5亿元,禽蛋创产值0.28亿元,养禽业总产值为1.78亿元,畜牧业累计总产值达到4.575亿元)。
三、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1、标准化规模化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队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结合,我市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重点抓好哈图布呼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吉尔格勒特乡、甘河子镇和八十四户乡两个1000头牛八个500头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场)和四个奶牛专业村队建设,甘家湖牧场铁架子、古尔图牧场车达、赛力克提牧场查干奥娃,巴音沟牧场、塔布勒合特、西大沟镇和吉尔格勒特乡七个肉羊集约养殖小区建设,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及周围乡镇五个牛羊育肥区建设,西大沟镇、百泉镇、甘河子镇等十个生猪养殖基地(场)规模化建设,到2013年规模化养殖户占养殖总户的比例达到40%,牲畜养殖数量占养殖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养殖户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饲养,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积极完善养殖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
2、种植业结构调整
把草料基地建设作(文秘站:)为饲草料业发展的重点,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储备能力,要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次易棉区要坚决退出棉花种植,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发展草国轮作、复播、间作套种,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牧区围绕牧民定居建设,依托水利工程开发建设10万亩人工草地,农区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20万亩,苜蓿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推动饲草料种植业快速发展。
3、状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__,组建大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屠宰、肉类精深加工、皮革制品、乳制品的产业集团,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有牵引力的产业群体,把我市建成为牛奶、优质牛羊肉、猪禽出口加工基地,企业实行畜产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扶持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开拓区外市场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占有率,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出2—3个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2个国有牧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引导企业建设好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的原料供给,积极推行企业集中开发,农户分散承担经营的模式和企业与农户以资产、资源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模式,现顺企农关系,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效连接企业和农户,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产品营销,扶持组建直接面对向市场,这行独立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创立自有品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完善畜牧业发展扶持措施。
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__年起,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8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乡场镇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10—20万元,用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品种改良,村级防疫员补助及畜牧业抗灾防灾等,科技三项费、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水利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
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吸引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牧业信贷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提融资渠道,农村信用联社要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小额养殖贷款力度,延长贷款期限,生猪养殖贷款为1—3年,牛羊育肥贷款为2-3年,奶牛养殖贷款为5—8年,采取农户联保,财产低押、按揭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等形式,对农牧民信用户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支持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市农业发展银行要对畜牧产化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础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形成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政府赔息、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的五位联动的信贷新模式,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拓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牧民豁居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50万用于牧民定居住户、暖圈、草料地建设补助,对牧民划拔的定居饲草料地,又没有一帮一帮扶的市财政在前三年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改良费。
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由各乡场镇政府解决小区用地及水、电、路等公益设施,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00万元对养殖小区中存栏30头奶牛,年出栏400只肉羊或400头生猪,5000只家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圈舍(300平米以上给予每栋补助1—2万元)。
继续加大奶价补贴政策,20__年起将吉尔格勒特乡、八十四户乡纳入到补贴范围。
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__元,用于缴纳村级防疫员养老统筹。
加大牧业抗灾防灾力度,市财政拿出100万坡建立抗灾基金,用于畜牧业牲畜越冬、抗旱、草原虫鼠害、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篇2
1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牛、羊等草食牲畜的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从事商品化生产的历史则不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市养牛从单一役用逐步向役肉兼用发展,九十年代秸杆氨化技术推广后,商品牛数量逐年增加,进入2000年后,又引进了肉牛新品种,开展了三元杂交,牛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大大提高;从90年起张川等地引进小尾寒羊进行养殖,使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内容,目前以小尾寒羊为主的二元杂交羊占羊存栏的80%。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大发展,三年成规模”的“13111草畜富民工程”发展目标,通过抓基地建设、扶持示范户、建设示范小区,使草食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1.1数量明显增长
至2011年底,全市牛存栏43.13万头,羊存栏45.6万只,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7%、4%,牛、羊出栏分别达到12.17万头、12.92万只,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6.3%,牛肉产量达到18012t、羊肉产量达到1938t,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和6.3%。良种化程度逐步提高,牛、羊良种率分别达到78%、73%。牛、羊个体产肉量分别达到148kg、15kg。据调查,农户育肥出栏一头肉牛可获利700~1000元,出栏一只肉羊可获利80~120元左右。良好的养殖效益,为牛羊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2品质逐步优化
近年来,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上,我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品改,各县区加快了优质杂交一代母畜的繁育步伐。至2011年底,全市建起了171个牛羊冻精配种站点,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三级冻配改良网络体系,引进皮埃门特、南德温、安格斯、德国黄牛、西门塔尔、海福特、夏洛来等优质肉牛冻精,广泛开展了肉牛三元杂交。通过引进优质良种和建立冻配网络,我市草食畜牧业得以在较高起点上发展,品质正在逐步优化。
1.3生产方式逐步转变
在品种引进、优化品质的同时,生产方式也逐步改进。至2011底,全市建成肉牛养殖小区61个,养羊小区11个,共入住农户1560户。在牛羊舍的建设上,凡新建舍,均采用了高标准的标准化圈舍,原先采用土栏的农户,也有部分开始改土栏为砖栏;在饲养方式上,从原先的单一放牧,逐步向放牧与舍饲结合转变;在饲养方法上,逐步由粗放饲养(采食天然牧草或作物秸杆)向精细饲养(结合不同生育期饲喂人工牧草和精料)转变。在生产方式上,逐步由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饲养转变。
1.4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进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已成为当前草食畜产业的需求和目标,2003年我市制定了《天水市畜牧企业标准汇编》,包括17个无公害畜禽饲养管理规范和无公害基地建设标准,2006年,我市又组织专家对其修改完善,其中《天水市瘦肉型三元杂交猪生产技术规范》等13个畜牧技术规范,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颁布为地方标准。近几年,在国家、省、市加快发展草食畜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下,我市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草食畜养殖小区(场)先后建起并投产,草食畜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得到有力推进。
2我市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我市草食畜牧业在饲养量、饲养品种、养殖模式等方面有较大进步,但若将草食畜牧业置身于整个畜牧业乃至全省的大环境中进行横向比较,我市草食畜牧业的不足与差距仍十分明显。
一是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产值和肉类比重明显偏低。市牛羊等草食畜牧业中牛的饲养量只有43.13万头,羊的饲养量只有45.6万头,与省牛羊主产区张掖、武威等地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草食畜牧业产值在畜牧产值中的比重小;牛羊肉产量只有1.98万t,占肉类总产量8.92万t的22.2%。
二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草食畜牧业认识不高。我市属传统的农区,畜牧生产以猪禽为主,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户对草食畜牧业认识不高,对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建设畜牧大产业的决策理解不透,把农民增收的希望仍寄托在传统农业和猪禽生产上,对草食畜牧业发展持等待观望态度。
三是良种繁育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市、县(区)两级的品改网络基本建成,但部分群众对品改的认识程度不高,部分牛羊繁育还存在野交乱配的现象,致使品种退化,草食畜牧业不能在高起点、高品质基础上发展。
四是牛羊饲养科技含量偏低。无论是集约化饲养技术、饲料技术还是杂交优势的利用等方面,与猪鸡生产均存在明显差距。在牛羊的养殖上,大多数农户仍沿袭传统的自然放牧方式,未能根据家畜不同的生育期补料,母畜妊娠及分娩后的护理技术也未能掌握,牛羊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报酬不高,幼畜存活率低,养殖效益不显著。
五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牛羊产品加工和流通基本上滞留在初级阶段,多数仍为作坊式手工生产。已建成龙头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低,产品单一,产业链条短,营销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大品牌,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尚未形成,资本、市场、技术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利用,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缺乏对农户和基地的带动力,“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没有完全确立,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饲料加工企业更是不足。
六是草场退化严重,秸秆利用率低。天然草场产权不明晰,乱垦滥牧现象严重,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使草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产草量持续下降,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群众思想认识不足,秸秆青贮利用难度较大,秸秆利用率不足30%,资源浪费严重。
3推动草食畜产业发展的对策
3.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主导”意识
要积极应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挑战,抢抓机遇,把草畜产业作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市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予以体现和加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重视,切实增强全市上下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2全面推进草食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围绕《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和市县两级关于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决定的精神,以发展养牛业为重点,把龙头企业、养殖小区、专业村、规模户、养殖场建设作为实现草食畜饲养总量扩张和加快草食畜牧产业化步伐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养殖小区(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把草食畜养殖小区(场)与新农村建设、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规划,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真正实现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3.3加大饲料资源的开发力度
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积极引进与推广饲料玉米等高产饲料作物,实施种植业三元结构的改革。其次,是大力开发利用秸秆资源。我市秸秆资源丰富,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开发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是一条符合市情的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加大秸秆养畜示范场(户)建设工作的力度,通过示范推广,不断提高秸秆的饲用率;要加大已建秸秆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修,不断提高秸秆的处理利用率;要加大秸秆“三贮一化”(即青贮、黄贮、微贮、氨化)的普及面,逐步使秸秆处理达到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同时要大力推广应用青贮(玉米全株青贮)技术,搞好试验示范,加快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进程。第三,要重视开发与利用糠糟、饼粕等蛋白质饲料资源。
3.4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
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多种成份、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饲草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同时,要把发展草畜产业与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建一个企业,创一个品牌,开发一个系列,实行由粗到精,由主产品到副产品,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3.5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施“科技兴草、科技兴牧”战略,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大力推广牧草栽培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改良技术,草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推广“五良”(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推行“政府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健全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稳定畜牧科技队伍,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搞好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将龙头企业和各有关部门及乡(镇)、村基层服务组织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技术服务部门+农户”的服务形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6加强市场建设,搞好草食畜产品流通
牢固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靠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开拓草食畜产品市场。一是在县(区)的集市建立草食畜产品市场;二是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开办畜禽产品初级交易市场,重点建好县(区)活畜禽交易市场;三是在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立畜产品专业市场。四是大力发展各种运销实体和贩运大户,鼓励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购销服务组织,不断巩固壮大草食畜产品营销队伍。
3.7加大防疫力度,确保草食畜产业健康发展
要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严防动物疫病在我市境内流行;要突出重点,对主要的传染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其不发生或得到有效控制。畜牧、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要紧密配合,既要搞好场地检疫,又要搞好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
篇3
1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1)动物疫病复杂,传播途径多,防控难度大。近年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2)畜牧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饲料、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成本,加之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难以把握,摊低了畜牧业生产效益,影响了畜牧业生产者积极性。
(3)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养殖业(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加销难以形成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格局。
(4)土地资源紧缺,土地价格的上升,将制约畜牧养殖业总体规模的扩大。
(5)社会资金的投入不足,特别是信贷资金对畜牧业限制性投入,仍然成为畜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6)畜牧养殖业(户)组织化程度低,对畜产品缺乏应有的议价和定价能力,畜产品成本转嫁能力较弱。
2对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行政执法工作,促进和规范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宣传和惩处并重的原则,重点打击违法引种,不按规定程序引入、逃避检疫、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处置和经营病死动物、动物粪便违规排放等行为,为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
(2)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预警和防控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疫病监测预警,及时评估风险,做到疫病防控有的放矢;认真履行防疫职责,坚持“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免疫率和免疫效果;充分利用疫情测报网络,准确掌握疫情动态;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构筑符合实际情况的现代动物防控体系。
(3)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要通过法律政策、技术等各种手段,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加快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建设,为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充分调动市、县、乡三级畜产品安全监管力量,从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到使用,对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实施全程监督,确保不出现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安全保障。
(4)加大科技攻关和创新力度,提高畜牧业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品种改良,实现品种优化和科技转化,提高畜禽综合生产性能;强化重点种畜禽场建设,建立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加快良种繁育速度,满足良种要求。二是加快新技术、新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建立科技示范区、示范户,实施科技示范工程,促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5)提高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水平。以规模经营为目标,提高单体和联合规模效应。重点扶持规模场户建设,建立市场竞争力强、成本优势突出、科技含量高、管理水平高的大型规模养殖场,引导大规模场与小规模户建立统一管理,合作经营的生产方式,淘汰管理水平低下、设施简陋、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加快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粪污的集中处理、合理利用,发展绿色畜牧业,推动畜牧业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6)科学规划主导优势产业区。做好“一乡一品”产业建设,构建规模优势区。以现有畜牧业生产基地为基础,结合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和承载能力,构建打造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区域化规模生产布局。
(7)大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做强现有的龙头企业,使其真正发挥龙头牵动作用。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创建名优品牌,增加屠宰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二是积极做大龙头企业整体规模,提高畜产品深加工能力。采取谋划新项目、招商引资、争取政策扶持等措施,引进资金向畜产品加工领域投入,增加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能力。三是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业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做好养殖与加工衔接工作,指导双方通过订单、合同以及参股、入股等多种方式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促进加工企业与养殖业户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完善产、销统一的产业链。
篇4
关键词:自然生态 各个环节 注入活力
我盟总面积20.3万km2,可利用草场面积18万km2。草原自然生态保护较为完整,有我国惟一列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草原畜牧业经济占全盟畜牧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1、现状
1.1草原生态条件
我盟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日均温度2℃左右,无霜期90~110 d。东西长600km,由西向东以荒漠、半荒漠草原逐步过渡为典型高山草原,由于自然条件恶化及超载放牧,草原退化、沙化日趋严重。
1.2畜牧业发展水平
①20世纪80年代初,畜牧业生产进入以草畜双承包为主的家庭畜牧业经营,草原畜牧业从数量上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
②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有一定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③依靠市场,自主调整了畜种结构,但从整体上看畜种畜群结构仍不合理。
④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较高。以该盟为例,改良牛由1985年的3.6%上升到2004年4月的82.3%。
⑤全盟围栏草场达11万km2,其中28%实施了划区轮牧技术,实施围封转移面积8.3万km2。
全盟大力推广“机、电、林、水”四配套草库仑,7 hm2以上者826处,高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达8万km2。
⑥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善,防疫、改良队伍初具规模。
2、发展思路
2.1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经营方式
家庭经营由追求数量型向追求效益型发展,经营模式由“小而散,大而全”向以嘎查或苏木乃至旗县为单位的专业化方向发展。经营方式由放牧型草原畜牧业向舍饲、半舍饲及工厂化方向发展。
2.2合理布局畜种及畜群结构
由于草原围栏技术的实施及市场因素的影响,该地区马匹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山羊数量由于20世纪末羊绒价格的上涨而急剧上升,21世纪初虽有所下降,但已从根本上反映出宏观调控畜种结构能力弱的机制。许多专家为此呼吁,担心我盟草原因山羊的超限饲养而变成中国的第2个毛乌素。故此,在实践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困地制宜,合理布局畜种及畜群结构,这是实现现代化畜牧业的前提。
2.3加大改良地方品种力度,培育发展地方优良品种
牲畜品种改良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一条根本路子。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地区对当地品种牛的改良已很有成效。夏洛来、西门塔尔等多个品种肉用牛已普及全盟各旗县。黑白花奶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饲养规模,畜牧业经济出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今后应注意在优良品种保护的基础上,实施本品种选育,合理提高其生产性能。在饲养管理上,建立2个品种的饲养管理标准,创立品牌,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为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4从“围封转移”为契机,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力度
良好的草原生态是畜牧业现代化的关键,在草地改良方面,加大对荒漠、半荒漠化草原实施人工降雨、飞播牧草的力度,使我盟西南部地区植被在较短时期内得以有效的改善。
在水资源充足的小片区域内,大力推广草地灌溉技术和“四配套”草库仑推广技术,确保投入一点,见效一片。
在草场保护方面,加大对退化草场的治理力度,做到沙化的围起来,退化的保护起来,有条件的建设利用起来。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国家、集体及个人的投入得以充分利用。建立林水配套的饲料基地,确保开发一小片,利用一大片。
篇5
为全面完成今年畜牧渔业各项指标任务,确保全县畜牧渔业稳步健康发展和农民畜牧业增收目标的实现,现就畜牧渔业工作安排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县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坚持以“优化生猪产业,大力发展牛羊,积极发展家禽,挖潜水产和特色养殖,加强防控”的指导思想,强化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快畜牧渔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提高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增强畜牧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动物产品的有效供给。以保种提升质量、规模养殖增加总量、强化防疫为发展基础、法制执法为安全保证、强化管理为人力保障、增加投入促发展进程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强化市场拓展和畜牧渔业科技应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主要工作
1、以动物防疫为基础,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以实施新《动物防疫法》为契机,全面完成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健全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机构。一是逐步推行基层兽医执业资格许可制度。二是健全村级防疫网络,逐步探索和建立基层兽医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稳定基层畜牧兽医技术队伍。三是加强村级防疫员培训,努力提高畜牧兽医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四是加快动物标识及疫病可溯源体系建设,加强养殖场(户)和小区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档案和养殖档案,逐步建立可溯源的养殖全程监管机制。
2、以保种提升种畜质量,加快良种化发展步伐。制定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做好重点种畜禽场和畜禽改良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我县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一是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合理布局,继续加大外二元母猪和杂交牛羊推广力度。二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县良种猪规模养殖场(户),提升品质,提高全县良种化程度。三是进一步巩固和加大我县牛羊人工授精输配力度,提高牛羊良种化比例。四是进一步加大我县现有种畜禽保护和跟踪服务管理力度。
3、强化规模化建设为重点,增加畜禽总量。以建设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健康畜禽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户为载体,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和提高畜牧业生产综合能力,大力推行自繁自养,降低养殖成本。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和建设规模养殖场户。每个乡镇要确保建设好个高标准的健康畜禽养殖小区。力争实现全年新增各类规模养殖场户户。
4、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畜禽养殖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引导和巩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分散经营的养殖场(户)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形成优势动物产品,提高组织化程度,减少流通环节,努力扩大养殖生产的利润空间。加大国家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力度,重点做好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积极协助保险企业探索不同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渔业保险业务,不断增强畜牧渔业抵御疫病、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
5、大力推广节本增效综合配套技术。以冬闲田土种草工作为重点,加大培训和示范推广力度,大力推广种草养畜和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等节本增效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逐步实现饲草饲料均衡供应,实现种草养畜配套协调发展。同时做好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的组织实施。
6、加强渔业生产。加大池塘生态渔业、稻田生态渔业的推广示范力度,重点办好示范基地和示范点,抓好鱼塘水库大水面生态养殖、网箱健康养殖,以“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为载体,抓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进一步贯彻落实渔业法律法规,依法发放水面养殖许可证,组织实施“春禁”和“打非”工作,强化渔业安全责任制,积极开展渔业船舶检验和规范管理。强化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7、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投入,加强项目管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畜牧业发展资金投入。大力争取地方财政、相关部门的支持,同时要组织发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畜牧业开发,积极创造条件招商引资发展畜牧水产业。充分利用好发展畜牧产业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强化畜牧渔业项目管理。对批复实施的各类项目,严格按照批复文件要求的建设内容组织实施。建立健全项目资料收集、整理与归档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做到项目资金专帐和专户管理。强化项目建设运行中的监督与自查,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使项目建设和管理更加规范,切实提高项目建设效益。
8、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一是抓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和《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培训与贯彻落实,逐步健全和完善县、乡两级监管体系;深入开展兽药、饲料市场专项整治,推进兽药gsp试点工作,扩大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动物产品药残、瘦肉精等抽检范围,通过整顿投入品市场经营秩序,打击生产和经营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二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工作,加快无公害动物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积极推行健康养殖,力争完成个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三是加强动物防疫检疫监管力度,从产地、运输、屠宰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同时做好强制免疫、标识管理和防疫条件审核工作。同加强种畜禽管理,做好按程序引种和淘汰劣质种畜。四是认真组织养殖污染源普查和治理工作。
9、健立建全畜牧渔业统计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要高度认识统计监测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畜牧渔业统计监测工作落实到位。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意见》精神,重点建立生猪产销动态监测制度,实施畜禽生产月度监测报表制度;渔业安全实行“0”报告制度。加强调查研究,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畜牧渔业生产的基础数据、资料及信息,强化信息分析,增强信息的权威性,逐步建立畜牧渔业统计监测预警机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多方重视,加大产业发展氛围
畜牧产业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产业做优做强的系统化工程。各乡镇要继续积极争取党政重视,成立专抓畜牧业生产的组织机构和明确专抓畜牧业生产的人员,出台并贯彻落实促进畜牧渔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畜牧产业化建设投入,形成县乡村齐抓畜牧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畜牧产业化建设是一项集技术密集型的社会化服务工程,只有全系统干部职工精诚团结,各司其责,用服务化的理念融入到畜牧产业化建设中去,才能营造产业发展氛围。
2、进一步加强学习十七大精神和党的各项文针政策,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干部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工作培训,提高理论素养、文化素养和服务“三农”的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力促进我县畜牧渔业健康和谐发展。
3、强化制度管理,目标考核,提供畜牧渔业生产人力保障
全面完成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健全兽医行政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干部职工岗位责任制、任务目标量化制、工作绩效考核制、责任落实追究制等相关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推进畜牧渔业有序发展。
重管理,促发展。继续实行干部职工“定岗位、定职责、定范围、定目标”的管理机制。各单位要做到人人岗位明确,职责具体,服务范围清晰,任务目标量化的工作机制。
重奖罚,严考核。县局与各单位签订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各单位要与干部职工签订任务目标考核办法,实行层层目标管理,细化到人、量化到人、考核到人、奖惩到人的工作机制,考核情况作为年度单位和个人考核的主要依据。
篇6
一是做好前期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对汉中市准备申报标准化示范场的养殖场进行前期摸底审查。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及时组织各县区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及全市“百强养猪示范场”负责人,开展畜禽标准化创建活动、动员培训,就《汉中市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指南》进行详细解读,要求各县、区和各示范创建单位高度重视,全面推进汉中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带动汉中现代畜牧业发展。
二、抓指导、强培训、重服务
汉中市把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提升畜牧业转业升级的一个阶梯。提出的“255”倍增生猪规模化养殖计划,全市新增百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482户,达到6562户;其中千头以上养殖场增加21户,达到350户,万头以上规模猪场增加3户,达到12户。全市规模场生猪出栏占总出栏的61%,较上年增加2.4%。开展百场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市通过调研摸底筛选出100个规模养殖场作为市级标准化示范场。通过媒体和汉中农业网对其建设规模、饲养量进行排序公示,并得到市级财政资金的有力扶持,极大激发创建工作的热情。为加强锻炼培养干部职工,提高工作热情和技术服务能力,发挥技术单位的技术优势,分别成立了生猪养殖技术、家禽养殖技术、牛羊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四支技术服务组,由高级技术专业人员带队,深入农村给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承担项目课题,开展专题调研,给农民群众提供了便民服务。技术服务组先后为市直机关工委、市农业局、市委办、市水利局、市老干局、市扶贫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处等单位和西乡、汉台、勉县等有关县(区)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十多期,培训人员近2000人,发放科技资料近万份,发放科技教材200多册,解决了全市畜牧生产中许多实际问题,赢得了农民的广泛赞誉,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促进了畜牧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三、创新模式和思维方式,提升畜牧业科技水平
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要求,一批现代化、标准化的养殖场、养殖小区相继建成投产,并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型、企业带动型、协会牵头型、项目推动型、农户联建型”五种发展模式,畜牧产业化步伐加快,生产方式得到较大转变。实行品牌战略,狠抓无公害、绿色产地、产品认证,注册了“汉中黑珍珠土猪肉”“朱寰牌生猪”“无抗饲料”等畜产品商标。加大标准化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汉中市现代畜牧业的科技水平。用高科技装备武装畜牧产业发展,用科技水平提升产业发展。引进新的养殖理念和新的科技成果,推广自动饲喂新系统和无塔自动供料系统。从养殖场设计规划到圈舍设备,再到粪污无害化处理,提升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汉中市通过“百场创建、千户推进”活动,以标准化创建为契机,全面推进汉中市畜禽标准化工作建设。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兽医实验室建设项目、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畜牧产业化建设项目、大型沼气池建设项目、一村一品建设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养猪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从畜禽良种化入手,抓全市畜禽种源建设,借助国家农业部良种示范体系项目。建设一批科技水平高,技术和资金雄厚,管理规范的种猪场和种猪供精站、点,全面普及和提高畜禽良种化的水平,为汉中市畜禽良种化提供支撑。抓生产技术管理和制度建设通过技术培训和百场示范创建,督导规范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工艺流程,并通过政府行为向畜禽示范场派驻畜牧兽医技术监督员,用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管理。要求防疫制度化、防疫标示明确、管理制度上墙、创建文本规范,制度完善健全。全面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加大环评力度,取缔无证化经营行为,提高准入制门槛。对饲料添加剂和违禁药品使用监管力度,定期督导检查,确保畜禽食品上市安全。
四、加快畜牧业转型,推进现代畜牧产业发展
篇7
关键词: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要素
标准化生产时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衡量畜牧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近些年来,我国畜牧业取得突出的进步,随着先进科技成果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畜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生产管理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具体生产管理模式不合理,甚至出现其他问题。因此本次研究中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建议。
1当前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现状
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对畜牧业生产和管理有一定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不提前进行合理化管理,则直接对具体管理效果造成影响。现状如下:
1.1采标程度不高
以养猪产业为例,尽管当前养猪业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但是现有管理模式仍然存在部分问题,规模化管理导致比重比较小。在制约性管理中,由于影响因素比较多,导致采标程度不高。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范以及检验方式等都是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前提,在一定规模下,养猪生产者要确定管理基础,以标准化管理为前提,按照要求实施[1]。
1.2忽视监督和管理
种植、饲料以及兽药等是畜牧业的主要投入品,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好具体处理工作。在提升生猪生长速度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以病原菌耐药性分析为前提,要做好机体免疫力分析工作,避免机能下降。根据病原菌耐药性可知,在监督和管理中要突出其重点,按照标准化处理要求落实。
1.3忽视养殖环境
受到工业三废以及生活污水等影响,畜禽养殖用水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以及重金属含量不断提升,对畜牧业生产环境构成了威胁,生产者受到利润因素的驱动,可能会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对人体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影响。
2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当前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实践过程中要按照具体要求进行实施,提升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以下将对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2.1提升认知度
在安全管理中,提升认知度是关键性因素,整个项目实施后,要确定当前新形势,提升紧迫感。此外在后续落实阶段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形式,将畜牧业标准化工作抓紧和落实,提升其稳定性。根据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为基础,在实施阶段强化对无公害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后,强化对投入品的管理,能提升整体查处力度。在产品控制和管理中,激素、致癌物质以及有毒重金属等开发和利用是重点,要做好疾病防疫处理工作,保证畜牧业安全性。
2.2完善标准管理体系
根据国家现有执行标准可知,在行业标准掌握过程中,要以组织生产模式为前提,严格执行兽医防疫、饲料处理等原则。技术监督部门、畜牧部门需要密切进行配合,制定出符合区域发展的技术流程和标准。从生产过程、产品监督和包装标签的角度入手,能保证各个环节做到有标可依。此外其他企业要从国际市场入手,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控制。
2.3争取政府支持
根据无公害产品认定以及监督管理形式可知,在实施过程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后,引导养殖协会、龙头加工企业以及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做好具体处理工作,提前安排,能满足市场准入形式的要求。此外以各项准备工作为前提,争取支持后,能凸显出标准化生产的流程要求,实现其进步[2]。
2.4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检测体系是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重点,在实施阶段,要充实检疫人员,对现有免疫形式进行了解。根据国际免疫制度形式可知,在实践过程中要配备素质高的检测技术人员,完善现有检测手段,按照检测流程要求实施。实践可知只有保证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才能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其符合产品检测机构要求。资金技术投入也是重点,要做好专项资金的处理工作,进行适当的宣传、培训和指导等,以现有检测体系为例,将畜牧产品纳入到财政预算中,能保证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以及信贷支持管理中,可以建立标准化园区,实现其进步发展[3]。近些年来畜牧业标准化管理阶段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具体管理形式和方式要求可知,只有做好标准化管理工作,才能提升其稳定性。如果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则直接产生消极影响。本次研究中从提升认知度、完善标准管理体系、争取政府支持、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等方式入手,按照具体管理要求进行落实,进而促进其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德祯,张文宇,姜国栋.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和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J].中国畜牧业,2011,23(13):55-57.
[2]计越,付殿国,周聪,李秀菊.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J].吉林畜牧兽医,2012,33(07):19-21.
篇8
1草食畜牧业发展回顾
2003年到2004年间,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拿出财政资金建设草食畜禽产业化基地乡镇,草食牲畜发展迎来黄金时期。2003年市财政公用220万元资金,在全市11个乡镇建设肉羊基地7个,奶牛基地3个,肉鹅基地1个。11个乡镇引进种羊3600多只,发展养羊专业户1143户,建种羊场5个,存栏羊54014只,出栏羊25914只,发展奶牛专业户7P,存栏奶牛218头,发展肉鹅专业户550户,新建年孵化20万只的孵抱房1个,出栏肉鹅111566只,推广人工种草482.93公顷。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220万元财政资金推动上亿元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产业,其中200头规模的奶牛场3个,5000头以上规模羊场2个,100头以上规模羊场20多个,10000只以上规模种鹅场2个,l0个基地中有6/i''''-基地成立了“养羊或养鹅专业技术协会”,协会会员达2500多人。鉴于当时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县政府也按l:l对等投入财政资金,并引导金融部门信贷支持,5000~10000元的“小额信用贷款”支持适度规模专业户发展,泸州市草食畜牧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2草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泸州草食畜牧业经过2l世纪初几年来辉煌发展之后,由于政策调整和土地政策变化等诸多因素,逐渐停滞下来,五、六年来基本处于自主发展时期。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草食畜禽良种覆盖率不高
一是泸州市古蔺、叙永两县有66个牛改冷配点,但良种推广速度缓慢,良种覆盖率不高,而且全市无一个羊的配种点。二是小有名气的合江黑山羊、古蔺马头羊、方山大白鹅等品牌资源挖掘不够,不能形成气候,品牌资源基本未发挥应有作用。
2.2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投入不足
2005年以来,由于国家在畜牧产业政策上的调整,中央、省财政投入主要倾向于猪产业,对泸州市草食畜禽的投入急剧减少,使泸州市草食畜禽发展进入低谷,草食畜禽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数量随之下降,草食畜禽养殖进入零星、无序发展状态,大量社会资本退出草食畜禽养殖行业,最终造成草食畜禽改良步伐缓慢,良种引进与推广缓慢,优质牧草栽培与应用不断萎缩,农户在草食畜禽发展上得不到相应的技术培训与服务支持。
2.3养殖户饲养水平不高
由于草食畜禽涉及牛、羊、兔、鹅等,其技术含量与猪比较相对较高。若农户掌握不好实用的饲养技术,重畜轻草,不但不能降低饲养成本,还会造成畜多无料,损失惨重等情况发生,进而打击养殖草食畜禽的积极性。
2.4缺乏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
泸州市畜产品加企业小而分散,而且主要是以屠宰生猪为主,对于宰杀牛、羊的专业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低,产品质量单一,且产品市场份额低,抵御风险能力差,不能给予养殖户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也制约着泸州市规模化草食畜禽的发展。
3草食牲畜发展的对策
3.1加快龙头企业的引进与扶持
龙头企业是草食畜禽产业发展的关键,要规范龙头企业,扶持其做大做强,政府要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在扶持中要引导企业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其带动能力、抗风险能力,给养殖户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空间,促进规模化草食畜禽发展。要有计划地建立并扶持各类草食畜禽专合组织的发展,提高其种植养殖技术水平,提供市场预测信息,给农户指导养殖方向,解决养殖中的各种问题,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从而推动泸州市草食畜牧产业发展。
3.2积极争取和落实各种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优惠
政策,要加大力度向中央、省争取各种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项目,以获取更多资金。市、区县也要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培植特色产业,落实支持草食畜禽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诸如种草的草种补贴、出栏补助、圈舍建设补助,土地使用优惠,贷款贴息,以及道路通讯等方面的支持,并保持政府扶持政策的相对稳定生,落实土地流转创新机制,探索和落实科技人员激励政策等措施。
3.3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人户力度,提高种草养畜科技含量
泸州市秸秆和酒糟资源极其丰富,要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省畜科院和省草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研究试验出应用秸秆和酒糟实用技术并加以转化,大力发展泸州牛、羊产业。市、区县科技人员要深入基层,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动种草养畜技术向纵深发展,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带动,增强广大农户发展草食畜禽的信心和决心。
篇9
一、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县牲畜存栏75.95万头只(预计,下同),完成地区下达全年任务的100.99%(以下都为完成全年任务的百分比);适龄母畜45.69万头只(其中:适龄母牛2.26万头、适龄母羊42.2万只、适龄母驴1.23万头,分别完成99.5%、95.6%、97.6%),完成96.22%;繁殖成活畜30.22万头只,完成64.98%;家禽存栏65.75万羽,完成119%;鸽子存栏32.8万羽,完成131%;出栏畜27.99万头只(其中商品畜21.25万头只,完成58%),完成59%;出笼家禽60.8万羽、鸽子37.5万羽,分别完成76%、83%,产肉5429吨、产奶2790吨、产蛋840吨、产毛451吨。另外,新建养殖小区3个,新增畜牧大户55户。
二、主要工作成效和做法
(一)加强督察检查,确保畜牧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县畜牧兽医局组成畜牧业2个工作督查组,对全县11个乡镇畜牧业各项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重点检查各乡镇畜牧大户建设,品种改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督查组在听取汇报、检查档案、实地查看的基础上,对免疫畜禽入户采血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检查,以科学手段确定免疫密度。督查累计抽查了全县11个乡镇的28个行政村,抽查252户,采集免疫抗体血清294份,抗体监测289份,不合格58份,合格231份,合格率80%。督查工作结束后,县畜牧兽医局及时召开会议,对畜牧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审核、讨论、汇总和反馈。通过督促检查,确保了畜牧业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加快牲畜品种改良步伐
年以来,我们继续按照“稳定发展小畜、重点发展大畜”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畜群、畜种结构调整。坚持“自繁自育为主、引进为辅”的方针,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及推广体系,健全乡、村级人工授精、冷配网络,全县已建立牲畜品种改良点40个。今年我们争取到了自治区品种改良项目,引进德国纯种西门塔尔肉奶兼用型牛冻精,对全县黄牛进行了改良,上半年,全县共完成黄牛改良9760头,完成全年计划的73.38%;发放奶牛良种补贴项目黑白花冻精4000颗、西门塔尔冻精22000颗;发放品种改良器材液氮罐100个,其中:35升20个、30升20个、10升30个、3升30个;鉴定喀什塔什乡羊250只;评选自治区星级配种员8名,其中:9星级4名、8星级3名、10星级1名。
(三)强化动物疫病防治,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针对前一段时间自治区多地发生输入性口蹄疫疫情的严峻防控形势,我县高度重视,县委、政府主管领导相继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求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因防控工作不到位、工作失职、渎职而造成疫病传入、发生或扩散蔓延的单位和个人,决不姑息迁就,一定严肃追究责任。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也立即行动了起来,调整成员单位和充实人员,组织各乡镇及成员单位召开了防控牲畜五号病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严密防控输入性牲畜五号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紧急通知》,就当前县牲畜五号病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协调县畜牧、工商、卫生、交通、质监、经贸等相关部门依照职责,全面落实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各项措施。在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下,各乡镇都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采取了外防内控、强化免疫等多种措施,在防控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确保了全县没有发生输入性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
1、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1)禽流感防控工作
根据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要求,认真落实“常年免疫,月月补针”的措施,确保免疫密度达到了100%,免疫合格率达到了75%以上。在集中免疫结束后及时对新补栏家禽开展补免工作,促进了我县养殖业的发展,保护了人体健康。
今年第一次高致病性禽流感集中免疫时间从年1月15日至2月5日完成,年底存栏家禽数为42.3386万羽,其中:鸡26.4709万羽、鸭3.6054万羽、鹅3.9648万羽、鸽子8.2975万羽,在防控工作中实免家禽42.3386万羽,其中:鸡26.4709万羽、鸭3.6054万羽、鹅3.9648万羽、鸽子8.2975万羽,免疫率100%。补免截止5月25日,补免蛋鸡11.0395万羽、鸭442羽、鹅50羽,合计补免11.0887万羽。从地区购回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5株26.5万毫升,禽流感1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15万头份。
我县为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认真落实了工作职责和责任追究制,及时调拨疫苗,规范免疫档案,成立专门的督查小组,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加强了组织领导,增强了责任感。
(2)口蹄疫防控工作情况
a、年牛A型口蹄疫集中免疫,免疫时间从年11月24日至年12月7日结束,应免疫牛57000头,实免疫56007头,免疫率98%,从地区购回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7万毫升。A型口蹄疫补免工作,时间从2月8日开始,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定购8万毫升,发放7400毫升,实际补免4550头。
篇10
针对当前畜牧业人才断层现象进行分析,并基于畜牧业的发展需求,提出创新管理理念,提升重视程度;调动人才热情,注重人才培养;健全管理制度,凸显评价意义以及推广先进技术,提升员工待遇等相关改善建议,以期为畜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畜牧业人才;断层现象
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逐渐成为了限制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人才能够实现显示生产力的有效转化。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均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但是当前我国畜牧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人才断层的问题,相关专业人才比较匮乏,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的全面发展。文章将结合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畜牧业与人才发展的相关联系。
一、畜牧业人才断层现象分析
纵观当前畜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高学历的人才相对较少,队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等方面问题。
1.高学历的人才相对较少
多年以来畜牧业处于基础性地位,相关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相对较差,农业院校中的畜牧兽医专业一直以来均为冷门专科,很多畜牧专业学生毕业后难以真正投入到畜牧行业工作中,直接影响了畜牧行业的整体发展,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较差。当前畜牧行业中多为中专或者中专以下的管理人员,同时具有老龄化的普遍特点,年轻劳动力相对较少,相关畜牧业知识掌握程度较差。
2.队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畜牧业人才队伍的构建,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当前的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专业技术能力有限的问题,很多从事畜牧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并非专业出身,通常依靠自身的经验或者是自己所掌握的各类知识进行畜牧业管理。同时,畜牧业人才队伍流失的问题普遍存在,相关管理制度比较匮乏,畜牧业人才工作积极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二、畜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的价值愈加凸显。畜牧业可以通过创新管理理念,提升重视程度;调动人才热情,注重人才培养;健全管理制度,凸显评价意义以及推广先进技术,提升职工待遇等方式,构建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价值。
1.创新管理理念,提升重视程度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畜牧业正由传统的农村散养方式,向集约性、规模性畜牧发展模式转变,而大规模的畜牧养殖需要众多的人才加以保证,但是当前畜牧业人才却相对比较匮乏。加强对人才管理机制的管理,有助于提升畜牧养殖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畜牧业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提升对畜牧业人才管理的重视程度,引入更多具有高技能水平、高专业能力的人才,改善当前畜牧业人才断层的问题。同时,畜牧业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创新人才管理的理念,积极学习与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畜牧业人才管理模式,基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角度,不断创新畜牧业人才管理的方式,构建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调动人才热情,注重人才培养
畜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人才的实际工作热情度、工作积极性将会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质量、工作效率等,故而需要提升对畜牧业人才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管理对策,调动人才的工作热情。比如畜牧业可以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基于员工的工作时间、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效率等,实现按劳分配,为员工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畜牧业可以适当引入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针对于工作质量较好、工作态度较佳的人才,可以进行物质鼓励或者精神鼓励,针对于表现较差或者频频出错的人才,则需要进行及时引导或者适当惩罚,加强对畜牧业人才的全面管理,使每一位畜牧业人才均能够积极工作、提升自我,促进畜牧业的整体发展。同时,畜牧业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价值,为人才创设良好的发展平台,使人才能够与畜牧行业一同发展。比如畜牧业可以在人才就职之时,便指导人才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将人才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与畜牧业的发展相互联合。在人才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跟踪与指导,定期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增强每一位畜牧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发散他们的思维,通过各类项目的分析,构建科研基地,促进畜牧业的全面发展。
3.健全管理制度,凸显评价意义
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杜绝各类不良问题的发生,对畜牧业的整体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提升对畜牧业人才管理的重视程度,畜牧业需要充分考量行业发展的前景以及市场变化的特点,通过技术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人才招聘管理制度等等,将各类工作内容与畜牧业人才管理制度相互联系,实现按劳分配,为员工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制度建设活动。首先需要构建员工工作环境管理制度,需要保证每日畜牧业工作卫生清洁的具体内容、检查的标准以及相关惩罚对策等。其次需要构建员工用人管理制度,明确人才选择的相关侧重点,保证人才聘用的合理性与专业性,完善平台机制。在此基础上,畜牧业还需要以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为依托,以重大项目为载体,着力构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使人才能够积极参与到畜牧业各项竞赛活动中,保持人才工作的积极性。畜牧业可以定期开展人才评价活动,将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相关赛事的参与情况等相互结合,实现综合性的评价,保证评价的价值。
4.推广先进技术,提升员工待遇
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畜牧业需要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引入人才管理战略,培养一批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高技术水平人才。各基层畜牧兽医站可以加强对畜牧人才的引入,推广现代化应用技术,将更多先进的管理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等融入到畜牧业管理活动中。在人才机制上,畜牧业需要进行较大力度的调整,需要明确人才的重要价值。畜牧业可以引进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队伍,提升畜牧业员工的待遇。比如可以适当增加员工的经济收益,或者也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深入学习等等,提升专业技能人才管理的重视程度,为畜牧业人才创设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才能、展现个人创新能力的平台,通过向养殖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真正展现畜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为我国畜牧业全面性、规模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畜牧业的有力转型。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需要提升对畜牧业人才管理的重视程度,明确人才对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创新管理理念,提升重视程度;调动人才热情,注重人才培养;健全管理制度,凸显评价意义以及推广先进技术,提升员工待遇等方式,改善高学历的人才相对较少,队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等当前畜牧业人才断层问题,为畜牧业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
作者:吴枫 单位:新疆畜牧科学院组织人事处
参考文献
[1]张森,杨正杰,徐万明.针对贵州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其人才需求进行的课程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2(23):15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