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工作范文
时间:2023-03-28 06:3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兼职工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进入xx培训公司已半年多了,虽然说以前有做过兼职,但时间不长;虽然说有打暑假工的经历,但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能有机会独立的去思考、去决定一些工作方面的事情。因此,加入山木培训,我感到很庆幸,很荣幸,也很感恩。
在山木培训的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增加了知识,提高了对社会、对行业、对人生的认识,而且也提高了实践管理的能力,提高了对行业、市场的感知度,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提高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持续的学习
“学习”作为人类主要行为之一已经被各公司广泛运用于实践或被作为重点强调。学习始终与创新是分不开的,只有不断创新,人类才有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学习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学习是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只有不断地持续地学习、实践、总结,个人的能力才能得以提升,个人的生产率才会不断提高,发展的空间才可以不断拓宽,个人的社会贡献和企业贡献才可以逐渐得以实现。
二、目标、愿景与责任
作为始终如一的计算机课程指导。我的最大目标和愿景就是能够真正“修炼”成为一名培训行业的“优秀人”。为此,我不断地学习,持续地实践,不断地去领悟“优秀”的内涵,追求“优秀”之道。
责任
责任,每个人都要有责任。人没有了责任就失去存在的意义。责任是人生的动力,人要想活的精彩,责任是关键。对他人、对公司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如何实现责任,就是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就是坚守岗位,切实履行岗位应尽的职责。
三、进步与不足
其实每个人每天都会通过学习、与人沟通、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等途径增强能力,获得进步。在这的半年里,我的进步可以说是飞速的,当然,个人的进步离不开团队的紧密合作,离不开上级的正确指导,离不开企业的这片土壤。
篇2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企业高管;兼职;绩效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目前,国内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的兼职现象研究不多,但在高科技行业和服务领域内,知识型员工在外兼职现象却相当普遍。一般意义上的"兼职"是指员工在不脱离原组织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或经本单位同意占用一部分工作时间为聘请单位服务。兼职活动有利有弊:它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资本的利用,便于兼职人员在社会实践中吸取宝贵的实践知识。
近年来,一部分的学者受到社会学研究中社会资本概念的启发,开始转向从社会关系角度来分析高管团队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Granovette,1995),认为社会资源(例如信息、影响力和服务等)根植于社会关系网络中,企业高管人员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企业获取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从而节省信息的收集成本及寻价费用,此外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所需的各种市场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资金、市场、知识、技术等,并由此影响组织产出(Gulati,2000),相关的实证研究结论也支持了上述观点。Pfeffer(2001)、Burt(1998)和Mizruch(2003)发现高管人员的社会关系有助于减少资源获取的不确定性;Haveman (1993)、Dimaggio和Powell(2003)、Chid 和Smith(1999)发现高管的社会关系大大提高了具有战略价值的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而Nahapiet、Ghoshal(1998)和Podolny(2004)的研究结论认为,规模大的高管团队将更快、更多地获取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价值。林南(2001) 将社会资本定义为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借用来获益,而这些社会网络以及存在其中的合作、互惠等并不是社会资本。他提出了有关社会资本的七个命题,论证了行动的成功与社会资本呈正相关。他指出在网络中桥梁处及其附近位置比较容易获得资源,也更易于控制信息流通而获得利益。这点Granovette(1973) 的弱关系命题与Burt(1997)的结构洞理论也有论述。
但过度的兼职活动会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如由于知识型员工外出兼职而导致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流失、员工工作绩效下降等。
本文将分析因知识型员工兼职产生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企业如何防止兼职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有效利用员工兼职来提高企业绩效。
二、知识型员工兼职的动机
1、工作限制性动机
知识型员工可能出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出去兼职。由于兼职是一种有经济回报的行为,因此,获取金钱是许多员工兼职的主要理由。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个体需要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不少员工认为自己在完成本职工作后手头还是很紧,那么他就很可能去寻找兼职的机会,使自己的收入达到更高的水平。当然这种现象在大公司的高管中并不常见,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的高管可能因薪酬制度原因而在外兼职。对于这种情况,员工在本职企业的绩效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本职企业与兼职企业的薪酬比例。若兼职所得的收入超过本职企业,那么在员工中会形成"以副业为主,以主业为副"的现象,这势必对企业的正常运作造成影响。
2、工作差异性动机
该动机与金钱关系不大.员工可以从兼职工作中得到其他利益。例如知识型员工认为目前工作岗位无法满足其工作挑战性和工作内容丰富化的要求,不能满足其工作成就感,因此选择兼职。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除得到额外收入外,更重要的是寻找全新的工作挑战,借此提高工作技能,并使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满足其成就感。另外,目前许多企业很少考虑员工的职业兴趣,因此员工往往会在兼职中寻求职业兴趣的满足。
3、为跳槽做准备
许多跳槽都是从兼职开始的。如果兼职的收入比本职工作高,再加上其他原因,例如: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心理气氛等等,员工比较下来兼职都占优势的话,跳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员工对本职工作不满时往往会更主动地去寻找兼职的机会。
三、如何提高兼职员工对本职工作的绩效
1、兼职企业规模和盈利水平
作为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高管人员关系网络虽不是经济意义上的资源,但却是动员经济资源的重要渠道。它对于企业资源的获取、组合和产品与服务的交易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企业,由于"制度空白"和信息缺乏,使得其作用更加突出。兼职企业规模越大,越可以在资源、技术等方面给企业以支持,而兼职企业赢利情况越好,越可能把好的经营理念、管理的方法传递给企业。这就要求企业能有效利用好兼职员工的社会资本,以此提高企业绩效。
2、公司决策质量
企业业绩取决于公司决策质量,而公司决策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各种不同性质的信息和知识,企业知识型员工在企业集团外部(同行或相关行业)兼职有助于企业获取差异性或互补性较高的信息,因而更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高。
3、在非关联企业兼职的数量
兼职于非关联的外部企业所形成的网络关系,往往表现为非重复的信息源,有助于获取各种外部信息,容易激发人的创造与创新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保持较高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因而更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高。
4、好的工作氛围
工作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包括人的身体所能触及和感知到的东西,它可以是一种工作氛围,也可以是办公室和光照条件等硬件环境。环境因素能通过改善个人能力与责任感,从而影响其工作绩效(Blumberg and Pringle,1982)。SallyAugustin和JayBrand(2001)专门研究了物理环境对知识型员工绩效的影响,安全、舒适、经济、有益的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意愿,取得较好的工作满足,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当然工作环境不仅指地理环境,同时也包括人文环境。当一个员工处于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勇于开拓与进取、彼此之间相互激励与促进的团队中,他个人的绩效也肯定会高;相反,当一个员工处于相互猜疑与妒忌、安于现状、彼此之间不提供任何帮助的团队中时,他个人的绩效也肯定会低。我们非常熟悉如下这些基本要素:信任、公正、责任、明确的目标、杰出的领导、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平的薪金、及时认可工作,这些都是一个好的工作氛围不可或缺的。
5、合理的工作设计
要使员工把握外部工作的尺度,为本企业做出更多贡献,仅仅靠严格管制、思想教育等方法已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工作机制,形成激励员工多为本企业做贡献的工作和报酬体系。据有关资料显示,有人曾对全国84 家企业的6000 名科技人员调查,其中65% 的的只发挥其能力的50%;另对40 多家国有企业的抽样调查分析,由于缺少科研经费和项目,现有专业人员利用率不高,约40% 的技术人员工作任务不饱满,急需一个从体制上、运作上适合员工积极性发挥的环境。由此可见, 要有效控制员工外出兼职,工作设计是关键。罗宾斯提到的职务扩大化( Job enlargement) 就是值得探讨的方式,它是使职务范围( Gob scope) 增大,通过增加一个员工执行任务的数目,提高工作的多样性。也就是提倡一专多能,一人多职,饱满工作量,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四、企业应该如何对待员工兼职
运用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知识型员工兼职问题,给企业对如何对待员工兼职这个问题指明了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必将越来越充分,因此,员工兼职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经理人应该正确地对待员工兼职。IBM 公司资料表明,最优秀的人才在工作中最看重四个方面:非常有意思的工作、有趣的同事、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及能从工作中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创建一个适合知识型员工积极工作的组织环境,把兼职员工从外面重新吸引回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充分认识兼职的优缺点;对本企业来说,以利大于弊为基本原则;以引导为主;鼓励员工兼职公开化。
此外,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十分必要。以下一些规章制度可供大家参考: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本职工作是兼职的前提;兼职时不能动用本企业的设备、工具、材料等等资源;兼职时的工伤事故以及由此产生的事项与本企业无关;向本企业上交一定比例的兼职管理费;尽可能到人力资源部建议的领域去兼职。
五、结语
只要我们正确地对待员工兼职问题,兼职可以成为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动力,可以使员工理直气壮地进行兼职,也可以使员工完全不愿去兼职,企业也能从员工兼职中获取相应的好处,企业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Lin Nan,Abell Peter. Book Reviews - Social Capital: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3,(6).
[2]Miller, Edward D. Flexibility is the key to retaining good workers[J].American Editor,2009,(4).
[3]马继兵,唐春勇.知识型员工兼职行为动机分析及对策[J].人才开发杂志,2003,(11).
[4]陈伟民.高管团队兼职行为与企业业绩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3,(5).
[5]胡君辰.老板如何看待员工兼职[J].浙商杂志,2006,(6).
[6]Zagante Systems公司应该如何处理员工兼职的问题?:6位专家对此将各述已见,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J].哈佛商业评论,2003,(2M).
篇3
1、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2、单位主要责任人是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全面负责。
3、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
4、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他规定。
5、对从业人员要进行岗前、岗中职业健康培训,督促从业人员遵守相关职业危害规定。
6、新建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
7、存在职业危害的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告知作业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
8、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
9、单位必须经常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维护、检修、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
10、加强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异常监测,检测结果,及时公布。
11、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2、单位应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替代产生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而隐瞒使用的,要追究其责任。
13、单位必须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岗前体检和职业危害体检。
二、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单位应按照国家申报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2、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必须进行首次职业危害申报。
3、作业场所危害申报必须提供下列资料:
(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
(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4、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5、各分公司、有关部室负责职业危害申报技术资料的准备。
6、安全部负责职业危害申报资料整理及上报工作。
三、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一、职业安全健康宣传
1、公司利用《矿山安全报》、电子公示栏、版面进行职业健康宣传。
2、分公司要通过墙报、公示栏、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职业健康宣传。
3、生产车间要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报阅读、现场岗位职业危害讲解以及职业危害标志牌标识、公告栏等进行职业健康宣传。
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分公司经理、副经理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技人员分别由省、市安监部门负责培训、考核和发证。根据证件有效时间,到期进行复训。
2、入厂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
凡入厂新工人、新调入人员、新分配的大中专学生、来厂实习人员,由用人部门通知安全部门,并由安全部门组织进行矿山、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井下作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七十二小时,露天作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四十小时。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成绩归档存查。
1)分公司安全教育由分公司安全科组织进行培训,教育内容:
①党和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等。
②分公司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管理组织、实施措施及生产工艺基本情况。
③综合安全知识,分公司主要危险区域和典型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④分公司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总则。
2)车间级安全教育由车间安全组或兼职安全员负责组织进行培训,教育内容:
①本车间安全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
②本车间的安全技术规程、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安全制度与规定。
③本车间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和典型事故的经验教训以及防范措施。
3)班组教育由班组长或指定专人负责进行培训,主要内容:
①本班组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
②本班组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急防范措施。
③本班组岗位劳动保护用品佩戴、使用规定。
④本班组主要设备性能及安全规程以及主要环节的危害防范注意事项。
⑤本班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和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规定。
⑥制订实施师徒合同、包学、包会、保安全、尊师爱徒。必需在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工作4个月后,才能单独作业。
3、调换新岗位和采用新工艺人员的教育培训
凡调换新岗位人员和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要重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1)分公司安全科负责组织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按《入厂新工人安全教育制度》执行。
2)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告知岗位工人,新设备、新设备存在的危害因素以及防范措施。
4、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培训
对从事电气作业、机动车驾驶、起重起吊、金属焊接、压力容器、爆破、卷扬、通风、尾矿、水泵等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特殊工种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由市安监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领取操作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并根据证件的有效时间,到期进行复训。
2)、每年公司要对其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3)、凡新增或调换的特殊工种人员,必须由市安监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后,才能上岗作业。
5、一般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1)由公司或分公司每年对基层领导干部、班组长、专职安全人员进行一次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知识安全教育培训,并考试存档。要求必须有签到表、教案、考试卷纸及考分花名表。
2)为了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防治职业危害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分公司每年必须对在职工人进行不少于二十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有计划、签到表、培训教案、考试卷纸及考分花名表。
3)一般“三违”人员由分公司安全科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天;严重“三违”人员由公司安全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安全科、安全部,并将“三违”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存档。
四、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应急救援装备维护检修制度
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必须通过三同时验收。
2、生产单位要定期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
3、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毁坏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标志。
4、如在维修设备时需要拆除防护设施,在维修安装完成后应该将防护设施恢复原状。
5、生产单位要妥善保护公司配备的应急救援设备(医疗箱、氧气袋、担架、隔离式呼吸器等),不得随意损坏。
6、公司要定期对应急装备设施进行监测,分公司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保证应急设备装置处于良好状态。
7、对配备的救援装备应登记建档,专人管理,不能随便领取,私自损坏。
五、劳动防护用品
采购、验收、发放、使用、报废管理制度
为规范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保护劳动者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根据国家经贸委《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一、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贮存和出入库
公司供应部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和贮存。所采购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和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应该严格执行其相应的标准。公司安全技术部负责对购进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验收,审核劳动防护用品供货厂家资质、产品质量检验资料,监事会和工会组织督促检查。
劳动防护用品的保管和出入库工作由供应部统一管理,要设立劳动防护用品专用贮存库,各仓库具体负责劳动防护用品保管、出入库和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劳动防护用品的贮存安全,防止腐烂变质,如有库存不足、品种不全等情况,要及时报告给供应部安排采购。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
(一)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
1、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和使用周期,由公司安全技术部组织,劳动防护用品评估人员参与,根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以及本企业各工种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制定,配备具有相应安全、卫生性能的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条件、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发放标准,满足生产需要。一般情况,一年进行一次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发放标准修订。
2、对于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护品,防毒面具,防尘口罩等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根据特定工种的要求配备齐全,并保证质量。
3、凡是从事多种作业或在多种劳动环境中作业的人员,应按其主要作业的工种和劳动环境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4、生产管理、调度、保卫、安全部门等有关人员,应根据其经常进入的生产区域,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5、企业应有公用的安全帽、工作服,供外来参观、学习、检查工作人员临时借用。公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应保持整洁,专人保管,如有丢失,要查清责任,折价赔偿。
6、在生产设备受损或失效时,有毒有害气体可能泄漏的作业场所,除对作业人员配备常规劳动防护用品外,还应在现场醒目处放置必需的防毒护具,以备逃生、抢救时应急使用。用人单位还应有专人和专门措施,定期保养,保证其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二)劳保防护用品的发放。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全公司的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按照《劳保用品管理系统专用软件》实施要求和《公司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建立和健全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卡片,按时记载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情况和办理调转手续,定时核对各工种岗位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和使用期限。
新工人上岗前安全教育,要专门进行有关正确使用和保养劳动防护用品的培训,各分公司综合办劳保管理员在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时,也要向领用人讲清正确使用方法,提醒职工自觉进行劳动防护用品保养。
发放程序如下:
1、公司人力资源部每月31日前对员工按工种、标准造出下月《月份劳动防护用品预发表》。各分公司综合办劳保管理员可以登陆《劳保用品管理系统》(网络版)进入固定物品发放——预发登记——车间(分公司)选择——打印——打印设置——打印《月份劳动防护用品预发表》,或者到公司人力资源部索取。
2、各分公司综合办劳保管理员按照《月份劳动防护用品预发表》中的护品名称、预发时间,由职工本人签字后,对个人开出手工《领料单》,领用人到财务部驻分公司材料会计处换取《出库单》,仓库保管员凭《出库单》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3、每月26日前,各分公司综合办劳保管理员对本单位当月的劳动防护用品情况,按矿山、选矿、管理勤杂等部门分别汇总,编制《月份劳动防护用品汇总表》,连同《月份劳动防护用品预发表》一并报公司人力资源部进行登记、入账。
三、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一)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原则和要求
1、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根据劳动条件、需要保护的部位和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选型。
2、必须进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培训,让使用人员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型号、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3、劳动防护用品,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正确使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确认完好、可靠、有效,严防误用或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护具。
4、特殊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等还应经培训、实际操作考核合格。
5、职工进入生产岗位、检修现场,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不许穿戴(或使用)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不许滥用劳动防护用品。对于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明火作业的工人,禁止发放、使用化纤防护用品。防护服装的式样,应当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为主,做到适用美观、大方。
7、劳动防护用品应妥善保护,不得拆改,应经常保持整洁、完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如有缺损应及时处理。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
1、员工在工作时必须按要求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否则按违章处理。
2、车间、班组要对员工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随时进行检查。
3、分公司车间、班组在组织职工安全教育时,帮助职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鼓励职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监管和教育新员工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班组员工有不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要及时更正并予以批评教育。
4、公司安全部门负责对全公司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章按“三违”处罚规定进行处理。
四、劳动防护用品的保养和检测
发给职工的劳动防护用品由职工本人按要求定期保养;供外来参观、学习、检查工作人员临时借用的公用劳动防护用品指定专人保管,定期保养,应保持整洁,保证各种劳动防护用品始终处于良好状况。
劳动防护用品的检测,除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安监部门例行质量检测外,单位内部检测由安全技术和供应部门联合进行,每半年一次,保证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稳定、可靠。
五、劳动防护用品的评估
每年的一月和七月,由安全技术部组织,安全管理人员、职业卫生、职业医务专业人员和职工代表参加,召开劳动防护用品的评估会议。针对企业生产自身风险,以及为职工的头、手、眼睛、脸、听力、脚、呼吸、热、冻、触电等方面保护所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适应程度、配备标准、使用年限、质量要求进行全面评估,通过作业场所的风险分析,识别劳动防护用品的需求,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发放标准修订提供可靠依据。
六、职业危害日常监测、检测、评价制度
1、公司、分公司要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危害日常监测工作。
2、监测人员要将监测危害因素浓度变化情况,记录存档。
3、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采样、布点要符合国家标准。
4、公司每年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对各分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一次,每3年至少对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现状评价一次。
5、生产单位要对监测、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的立即采取治理措施,确保本单位生产作业场所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
6、公司要将职业危害监测、检测评价报告,下发到各生产单位,并登记存档。
七、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1、新工人入厂必须到规定的医院进行体检,要将体检情况存入个人健康档案。
2、对接触粉尘、噪音等危害职业的人员必须要进行上岗前、在岗时、离岗前的健康检查。
3、从事职业危害的人员,公司每两年组织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健康体检。
4、生产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5、生产单位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对本人和胎儿有危害的作业。
6、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7、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单位必须如实、无偿提供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8、生产单位发现疑似作业病、职业病人时要及时向公司职业健康管理部门报告。
9、生产单位要根据公司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和保健措施。
10、公司、分公司职业卫生档案设专人负责管理,不得随意损坏、丢失、传播,永久保存。
11、各种记录材料要按规定及时存档,并进行分档归类管理。
12、档案的调阅应经单位负责人或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批准。
八、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各分公司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
2、生产单位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要配置满足需要的现场救援设施。
3、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现场人员要立即向班组长汇报,班组长要向车间汇报,车间要向分公司值班经理汇报,值班经理要向公司指挥中心或者值班经理汇报。
4、发生事故后,生产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
5、对在事故中遭受职业危害的人员,要及时组织救治。
6、公司、分公司要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施行分级管理,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职业危害事故。
一般职业危害事故由分公司安全科调查处理,严重职业危害事故由公司安全部调查处理。
7、对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单位,公司要根据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8、各单位要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台账,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要存档保存。
9、如发生重大职业病事故,公司要及时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上报。
九、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制度
1、新建扩建项目要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
2、将预评价报告及审查资料向县安监局部门上报备案。
3、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中必须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并将职业危害防治专篇,报安监局备案。
4、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所需费用要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5、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要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6、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项目设施必须依法进行竣工验收审查。
7、建设单位要将职业危害控制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报安监局备案。
8、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安全部门要对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防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要求。
十、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制度
1、公司职业健康管理科负责对各单位进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检查。
2、对各单位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其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3、定期对生产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
4、每月要对井下生产作业场所进行两次粉尘监测,对选场车间每月进行一次粉尘监测。
5、分公司要对作业场所卫生环境不定时巡回检查,保证作业场所清洁、干净。
6、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员定期对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因素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要求现场作业人员整改。
7、班组长要经常对作业岗位防护设施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8、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督促岗位职工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劳动防护用品。
篇4
职工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情况及职工队伍思想状况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是长江航道全线在职职工,涉及十四个局属单位和局机关,共有5198人参与。问卷共设计问题15道,内容主要涉及职工对单位的关注、期盼以及对自身工作生活状况的满意度,本次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真实性较强,参与调查人数占到全线职工的58%,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较强的可分析利用价值。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当前长江航道职工队伍主流思想的基本趋向:
职工关心关注单位发展,表现出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这一方面说明近年来对职工进行的形势政策教育取得初步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当前改革浪潮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洗礼下,职工思想认识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逐步认识到单位和职工之间更直接地表现为一种鱼水关系,航道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
职工对自身工作、生活状况满意度较高。这说明近年来,长江航道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各级党委以人为本,关注职工自身价值实现,注重改善民生,让职工享受到单位建设发展的成果,职工得到实惠。
职工普遍对学习培训有着较强烈的渴求。这些充分说明职工普遍表现出一种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加强学习,全面提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立足本职岗位成才成功的强烈愿望。
职工重视自身发展,希望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说明开放的市场经济和时代的急剧变革,使职工的自我意识不断强化,他们渴望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职工队伍精神风貌良好。在调查中,绝大多数航道职工表现出强烈的进取心,人生态度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信心。
长江航道文化实践情况
长江航道行业文化是长江航道人在几十年治理维护长江航道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道德信仰、行为规范和理想追求的总和。多年来,长江航道局十分重视行业文化的建设,尤其重视发挥航道文化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中浸润心灵、塑造灵魂的作用,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长江航道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文化。
从上世纪50年代“无名英雄”精神的形成伊始,到上世纪90年代末倡导“团结、敬业、服务、畅通”的航道精神,直至“十一五”,长江航道在继承航道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致力于航道文化再造工程,用创新的思维对传统航道文化进行审视、整合和提炼,提炼出了“团结、诚信、奉献、卓越”的航道精神、“一切为了畅通”的核心价值观和“开辟美好生活新航道”的崇高使命,建立了长江航道理念、行为、视觉识别系统,在行业内树立了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了务实严谨的工作规范,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极大地增强了行业内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进入“十二五”,长江航道局党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行业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深化行业文化建设,以实施“品格、品质、品位、品牌”的“四品工程”为载体,大力推进文化品牌建设,着力打造“绿色航道,畅通服务”文化品牌。我们还注重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实践活动,如:积极筹建荣誉室,开辟航道传统文化教育阵地,介绍航道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弘扬和讴歌长江航道精神;组织汇编了《长江航道职工道德建设读本》、《长江航道局文明标准》、《长江航道局管理工作标准》等,建立了规范严谨的职工行为准则;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统一着装、挂牌上岗等,激发了职工对航道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开展技术比武、“双增双节”、科研双革、“五小”成果评选,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促进了职工科技文化业务素质的提高;举办全线职工运动会、红歌会、书画展,加强了对职工的革命传统教育,陶冶职工情操,展现职工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通过抓航道文化建设,全方位营造航道文化氛围,有效地发挥了先进文化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不仅使航道的发展理念和倡导的行为方式逐步在职工中达成普遍的共识,并被职工遵守,而且随着航道精神的弘扬光大,促使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极大的增强,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高涨。
航道文化建设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1、导向作用
通过深化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引导,使行业精神、理念、愿景等深入职工心灵,提升职工道德情操,确立主流价值观,共建长江航道人的精神家园。
2、浸润作用
文化可以浸润职工心灵,鼓舞职工斗志,提高职工素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伴随着航道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也伴随着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重视文化在陶冶职工心灵,提升航道软实力中的巨大作用。
3、凝聚作用
长江航道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着长江航道职工的智慧、情感、投入和创新思维,表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异乎寻常的魅力,在这一文化的感召下,将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职工对长江航道有一种归属感,为单位也是为自己努力工作。
4、约束作用
篇5
为加快“健康”建设,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提高城乡居民的卫生意识、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全民健康文明素质,现就加强年健康教育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为目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
——住院患者及家属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85%,健康行为形成率≥80%,新创建2所市健康促进学校;
——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70%;
——创建一批无吸烟单位、无吸烟学校、无吸烟医院。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机构
加强基层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成立健康教育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设备、场所、工作六落实。
(二)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抓好城区健康教育工作
1、扎实推进医疗机构健康教育。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完善健康教育组织,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医院评比、奖惩、考核活动中。每年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技能知识、公共卫生知识和职业危害自我防护知识培训。定期为病人上健康教育课,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向病人宣传卫生健康知识、预防保健知识、疾病康复知识,提高住院病人及家属的自我保健能力,住院患者及家属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2、全面推进学校健康教育。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全县各类学校完善健康教育组织,将健康教育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开设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加强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防止意外等健康教育工作,确保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按照《中国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指标》继续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各项健康促进活动,力争年内创建2所市健康促进学校。
3、强力推进行业健康教育。各乡镇要督促辖区各工矿企业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不断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与本行业相关、面向本单位职工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确保职业卫生知识、女工保健知识培训率≥95%。对新职工、女工、接毒接尘工人开展岗前、岗位安全与健康培训。确保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食品企业每年必须有组织地接受《食品安全法》及与食品有关的营养、卫生、传染病知识培训,确保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知识培训率100%。
4、稳步推进大众传媒健康教育。报、电视台、公众信息网要设立健康教育栏目,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县健康教育所要在车站、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的电子屏幕开展健康教育,在城区主要街道和广场、公交车站台等人群集中地设立固定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各机关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要做到年度有计划、总结和工作活动记录,定期进行职工健康体检,职工健康档案和有关文件资料保存完整。
5、有效推进社区健康教育。桃花源镇要督促各社区设立健康教育活动室,针对常见病、多发病、重大传染病组织居民群众开展义诊、咨询、知识讲座、行为干预等活动。广泛宣传《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确保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70%。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抽调专家组建“社区健康知识巡讲队”,到社区开展传染病、慢性病和日常健康行为等健康知识宣讲。
(三)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健康教育
各乡镇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要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作用,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卫生科普知识,运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培训班、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基本卫生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健康保健知识,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使农村居民和中小学生的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70%和60%,80%和60%。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县级各医疗卫生机构分期分批派出卫生技术人员,到各乡镇开展健康教育,推广普及卫生知识。
(四)围绕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开展多种卫生宣传日活动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运用广播、电视等媒介,以开办宣传专栏、印发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开展义诊咨询等形式,广泛开展“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9.1”传染病防治宣传日、“12.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计免宣传日”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五)围绕创建无吸烟单位,开展控烟宣传活动
1、依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市爱国卫生条例》开展经常性的控烟宣传和执法检查活动,建成区无烟草广告和变相烟草广告,促进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认真开展“5.31世界无烟日活动”。各级各部门要运用多种宣传工具,宣传吸烟的危害,普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开展吸烟行为干预,降低公民吸烟率。各类公共场所要有明显的禁烟标志,禁止吸烟,并有相关的管理人员。
3、继续开展创建无吸烟单位、无吸烟学校、无吸烟医院等活动。广泛动员民众,采取有效措施净化民众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命名表彰一批控烟先进单位。
(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领导,促进规范管理,组织落实健康教育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立政府投入与多方筹集相结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规律的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篇6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完善措施
1、工民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工民建工程是一项极为繁杂的大工程项目,它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子项目,因此,工民建工程的质量也就和这些子项目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还和其他各种方面存在着联系,但是不可否认的这些子项目的质量优劣直接决定着最终工民建工程的质量高低,而混凝土作为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材料参与了很多工民建工程子项目的施工。
并且对于施工自身来说也可以作为整个工民建工程的一个子项目来看待,可见施工对于整个工民建工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工民建工程的管理上来看,材料管理和施工技术管理是整个工民建工程管理的两个主要方面,工序施工和这两个方面都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施工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民建工程的质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工民建施工工序质量管控存在的问题
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反。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
2.1思想观念存在的问题
相关人员对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不重视,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由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地位较低,相关的资源配置工作难以得到落实、很多工作难以有效展开,影响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实际效果。
2.2材料管理方面的问题
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某些程序,更应将材料质量和性能作为控制的重点。在材料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到位的情况,例如,忽视对材料供应商情况的调查,使得采购的材料不合格;忽视对材料的进场检查,使得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的时候,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往往只是出于形式,使得不合格的材料被运用到施工中,不仅留下质量隐患,还影响了施工工序的质量。
2.3施工人员方面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进行施工,加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建设技术水平强、业务素质高的管理和控制团队是必须的。然而,目前很多建筑单位却忽视团队建设,难以实现对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人员的有效管理,对于提高相关人员素质方面的培训工作开展得不够,既影响了正常的施工,也影响了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2.4施工设备方面的问题
一些企业忽视采取先进的设备,忽视对设备的管理,导致施工设备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效能,不仅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还影响了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2.5操作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控制操作中,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如加工精度与施工机具有关;计量不准与计量设备、仪表有关,危险源与失稳、倾覆、腐蚀、毒气、振动、冲击、火花、爆炸等有关,也与立体交叉、多工种密集作业场所有关等。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程序的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而有些时候这些注意事项却往往容易被忽视。
3、提高工民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3.1完善技术方案
明确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目标和任务。在编制进度计划的时候,应该对工程量和工序进行全面的了解,合理编制计划,对施工进行妥善的安排。同时,还应该确定计划工期,建筑单位应该根据企业和工业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提供合理的计划工期,制定严格的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目标和任务,并认真贯彻和落实。
3.2严格控制每道工序质量
工民建工程施工的每道工序是紧密相联的,要想提高整个工民建工程的质量,必须做好对每道工序施工工序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一方面,要把握好每道工序的材料、机械的质量关,保证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正确;另一方面,要控制每道工序施工的质量效果,一道工序施工完成之后,应该检查其质量,保证其达到相应的标准,以此来强化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3.3加强各工种的配合
在确保工期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下,应该全面加强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合理组织施工,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都参与到工序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中来,密切各部门的配合,严格把好质量关。前期工序的施工应该为将来工序的施工创造良好条件,后续施工不能损坏建筑主体结构,保护好已经建好的成品和半成品,促进施工的有序进行,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做到既省工又省料,密切各工种之间的联系,提高工民建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3.4重视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培训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组织讨论和会议,观看视频,现场讲课等,都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技能。要着力培养一批业务技术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使他们成为施工企业的骨干。对于重要的和关键的岗位,应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保证施工人员能够胜任该项工作,不会因为人员不够格而出现工序质量问题。
3.5落实工序质量监督管理
除了做好上述几项工作之外,为了全面提高工民建施工工序质量,还必须建立完善并落实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施工单位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将工民建施工工序质量严格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单位。加强监督、验收,促进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6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要优化施工人员的素质,应在理论知识方面,从更高层面上把握和指导施工进度。建筑工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施工人员的安全影响该工程的进度,同时也会严重影响了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在对施工人员做好保护措施,还要对施工周围定期巡查。严格控制建筑设备质量的管理。建筑设备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项目工程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还要做好设备的档案管理,对每种机械要做好详细的记录,让管理者对工程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能够一清二楚。
结束语
工民建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认真总结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同时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高飞.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篇7
一、指导思想
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管理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落实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为核心,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责、量化考核、奖优惩劣”的管理原则,通过定岗定责、量化考核,真实反映一个阶段内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水平,健全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
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是加强教职工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岗位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量化考核四部分。
(一)设置工作岗位
每学年初,各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实际需要,结合教职工自身条件,按照“按需因事设岗”的原则,给全体教职工设置工作岗位。在教职工工作岗位设置中,可以“一人多岗”,不准“一岗多人”,确保“人人有岗”、“岗岗有人”。
(二)明确岗位职责
各学校根据工作岗位要求,按照“科学合理、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不漏不重”的原则,分别制定出各个岗位的职责、工作任务和目标。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内容要具体明确、条目清楚,既有质的要求,又有量的要求,便于对照实施和考核评价。
(三)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
各学校按照“从上到下一级管理一级、从下到上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逐级层层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
1、县教体局与各乡镇(街区)教管会总校长和县直学校校长签订《任期岗位目标责任书》;
2、各学校与每个教职工分别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
3、《岗位目标责任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学校和教职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
4、各单位教职工《岗位目标责任书》的签订情况于每学年上学期开学后报县教体局。
(四)量化考核
1、考核办法
①各单位成立“教职工考核工作小组”,考核小组成员须有通过民主推荐产生的教职工代表参加。考核小组全权负责本单位全体教职工的考核工作。
②各学校根据《岗位目标责任书》的内容,制定《教职工考核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经全体教职工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
③考核依据是各级签订的《岗位目标责任书》;主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以工作实绩考核为主。
④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准确、民主”和“量化到人”的原则,对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充分量化,以百分制形式计算出分数。
⑤考核工作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学年末进行综合性考核。
⑥为确保考核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各学校要重视平时各项工作的检查和记录,建立健全教职工考核档案,做到事事有记录、分分有依据。
⑦考核是对每个教职员工过去一学年德、能、勤、绩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考核结果经张榜公示无异议后,作为教职工竞聘上岗、职称评聘、确定人事部门年度考核档次、实施绩效工资制以及评优选模的依据。
2、注意事项
①凡学校在编在职教职工都要定岗定责、参加考核。对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教职工的考核结果,作为实施绩效工资制、职称评聘、评优选模的依据。
②对没有教学成绩和确实不能量化的岗位,在教职工完成《岗位目标责任书》所规定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其考核取具有量化成绩所有教职工考核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考核基数,然后由全体教职工在基数上下一定分数之间,采取“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打分,上下浮动幅度掌握在10—15分。对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学校安排,或其它原因不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的教职工,一律按旷工对待。
③对以教学工作为主,同时兼做管理、服务等工作的教职工的考核,以专职工作为主、兼职工作为辅。凡圆满完成兼职工作、没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在考核中予以适当加分,加分标准掌握在5—10分。
三、严格教职工考勤管理
(一)教职工要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纪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为人师表,出满勤、干满岗,认真完成《岗位目标责任书》所规定的工作任务。
(二)教职工因事、病、婚、产、丧等原因需占用工作时间处理的,须向相关部门或部门负责人请假。按照审批权限和程序,经批准后履行请销假手续。
(三)各单位要坚持教职工每日考勤记载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考勤档案,与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紧密挂钩。教职工考勤使用规范的《考勤登记表》和《请(销)假单》。
(四)事假:
1、乡镇(街区)教管会总校长和县直学校校长请事假3天以上的,须经县教体局主要领导批准。
2、中层以上干部请事假3天以内,须经教管会总校长(县直学校校长)批准。
3、教职工请事假3天以内的,由所在学校领导批准;3天以上7天以内的,须经教管会总校长(县直学校校长)批准。
(五)病假:
1、教职工请病假7天以内的,由所在学校批准;7天以上60天以内的,须出具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由乡镇(街区)教管会总校长(县直学校校长)批准。
2、教职工连续请病假超过二个月,又不符合病退、退休条件的,须经本人申请,所在乡镇(街区)教管会总校长(县直学校校长
)同意,凭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报县教体局审核批准;符合病退条件的,应按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3、教职工病假期间的生活待遇按下列标准执行:
(1)连续病假在二个月以内的,工资照发。
(2)连续病假超过二个月不满六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工龄不满十年的发90%;工龄满十年的工资照发。
(3)连续病假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工龄不满十年的,发70%;工龄满十年的,发80%。
⑷获得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仍然保持荣誉的教职工,其病假超过六个月后的工资,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提高5%—15%,但提高后的病假工资不得超过本人原工资。
⑸教职工在病假期间可以继续享受所在学校的生活福利待遇。
(六)教职工请事、病假一年内累计30天以上60天以内的,年度考核按不合格计,同时不享受当年绩效工资。
(七)婚、产、丧假:教职工请婚、产、丧假以及请假期间的生活待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鼓励支持教职工通过成人教育和自考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教职工离职(脱产)进修学习须经所在单位同意、县教体局批准,同时与所在单位签订协议。离职(脱产)进修学习期间只发放基本生活费。进修学习期满返回原单位上岗的,返还进修学习期间工资;不返回原单位上岗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九)对组织纪律涣散,不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或逾期不返岗上班的,一律按旷工处理。教职工一学年累计旷工7天以内的,由学校进行批评教育并按规定做出相应处理;一学年累计旷工7天以上15天以内的,当年工作考核定为不合格;教职工旷工或无正当理由超假期离岗超过15天,或一学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按有关政策规定,一律作为自动辞职处理,其人事档案移交县人才交流中心,县财政部门停发工资,人事、编制部门销除编制。
篇8
关键词:新形势 创新与发展 职工 思想政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一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正朝着多个方向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在工作过程中一种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是我党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大环境正发生着变化。在事业单位中,因为社会大环境以及单位内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逐步被新观念取代,致使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面对这样的挑战,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怎么样创新与发展是十分关键的一项问题。
1.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状
1.1思想政治工作不受重视
就事业单位来说,职工思想政治状况直接影响到单位工作的开展情况。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中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不受到重视,大部分事业单位领导都将工作重点放在单位的发展以及业务上面,继而忽视对于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单位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存在诸多阻碍。面对这样的形势,导致很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大多数事业单位不再设置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岗位,都采用兼职的方式,但一些兼职人员本身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并不能够放太多精力在思想政治工作上面,种种原因都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不受到重视。
1.2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缺乏有效的方式
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仍旧采用较为落后的工作方式进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仅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没有创新思考,这就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仍旧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实施。很多单位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只是一味对员工灌输思想教育,并不考虑员工的实际状况,对员工存在的问题并没有仔细去调查研究,这就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足够的针对性。
1.3不重视单位职工实际需求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单位在开展此项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人为发展中心,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够真正得到员工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入人心。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往往不重视员工的实际需求,无法给予员工思想上应有的帮助,所以,思想政治工作也就不能深入员工心中。
2.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2.1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创新事业单位职工的思想观念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我党思想政治理论中最基本的要求。研究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历了由形成到成熟的一整个阶段。但我党的革命历程正是遵照标准要求,不断向前推进,继而带领我国不断建设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积累了相关实践经验,意识到思想认识更加应该适应新的发展状况,并根据实际需求不断改革创新。
创新也是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主要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网络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思想文化观念都在不断碰撞发展之中,一些西方社会不良的消极文化思想也流入我国。不断浮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对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一定要在继承与宣扬优良传统教育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特别是在增强时代感、实效性方面,只有做好上述工作,才能够为新时期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发展基础,指明发展方向。
就事业单位来说,创新正是职工思想的政治工作的重点,随着社会经济内容、生活方式以及利益主体的不断变化,单位中职工群体也逐步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进行事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够不断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
2.2根据职工的实际需求,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作用
“理想与信念教育”是新形势下发展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中最主要的一项内容。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核心内容。在职工团体中广泛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会判断是非,处理好国家、集体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引领不同层次的职工能够树立崇高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以及思想政治理想。增强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政府与党的信任。
在新的发展时期,想要创新与发展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要寻找一个有效的突破口。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是要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将解决职工思想问题与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也是新时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最主要的原则。单位内部工会组织一定要时刻关心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各种意见,倾听他们的想法,关心他们的生活,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职工,促使思想教育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有效发展。
2.3进一步改善工作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在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贯彻一个方针,就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方针,一定要从政治思想高度出发,加大相关方针政策的贯彻与落实情况。培养职工敢于承担风险的风险精神,宣传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以及使命,尊重职工在工作过程中主置,最大程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方针,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的制定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其能够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层次以及不同的群体之中都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要积极运用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想要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朝着现代化发展方向进行,积极建立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网站,有效发挥其作用;最后,在进行思想政治文化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将思想教育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文化是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以特色文化建设为主要发展载体,只有将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够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进程。
三是新时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从职工的特质与特点出发,做符合职工发展利益的事情,做职工愿意接受的使其,做符合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扎根职工,并紧紧依靠职工,为职工热情服务,并依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探索新时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研究其发展特点,促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朝着多样化、民主化发展方向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职工思想政治得到创新与发展。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做到从实际出发,满足职工的实际需求,做有利于提升职工政治思想的事情,只有紧紧依靠职工,做符合职工利益的事情,并积极探索新时期职工工作的重点以及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创新与发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浅谈人文关怀在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体现[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3,(11):96-96.
[2]许志宁.如何在新时期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活力,2013,(14):104.
[3]蒋艳君.以人为本开展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大科技,2014,(2):7-7.
篇9
关键词:高校校友;机制建设;制度建设
一、组织建设
目前,多数高校校友工作的状况是少数或极少数人在困难的条件下做着众多校友的工作,尽管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劳动,而成果往往不尽人意。要开拓高校校友工作新局面,必须加强组织建设,自上而下地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友工作队伍,形成在学校支持下多数人开展校友工作的态势,才能大有作为。
(一)强化校友会职能,加大工作力度。高校校友会属于社会团体,适合同海内外广大校友联络,不宜在校内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因此学校还需要设立相应的行政机构,如校友联络中心等,和校友会实行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对内可以行政角色去组织协调各院系的校友工作,对外以校友会的角色广泛联络校友,既不增加人员编制,又强化了校友会的职能,一举两得。
(二)发挥院系作用,形成校内工作网络口校友与其所在院系的老师有着更深的情感和联系(尤其中青年校友),开展校友工作,各院系具有更大的优势和便利,学校应充分依靠和发挥各院系的作用,建立校内校友工作网络,校领导层内应有一人分管校友工作和校友会,各院系也应有一名主要领导分管本院系的校友工作,同时,院系办公室还应增设一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承担校友工作,形成上下一体、相互协调、紧密联系的工作网络和校友工作队伍,从组织上充分保证校友工作深入开展。
(三)巩固和发展各地校友组织,形成校外工作网络。许多高校的校友在各自地区大都建立了校友组织,成为促进和加强校友之间联系、互动、合作的纽带以及母校与校友之间的桥梁。不少校友会组织健全,经常活动,深受校友欢迎,同时也为促进母校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一些地区的校友组织工作相对薄弱,组织涣散,缺少联络,罕有活动。对此学校和校友总会应积极帮助他们从组织建设等方面加以整顿,使那些热心校友工作,有威信又年富力强的校友负起主要职责,在当地校友支持下摆脱被动局面。对尚未建立又需要建立校友会的地区,学校和校友总会应积极推动并依靠当地校友,创造条件,审时度势,依法建立校友会,对确有困难的省市或地区,可以联谊会、行业沙龙等形式开展活动,使校友之间保持经常的联络、支持与合作,校友总会要和各地校友组织建立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形成稳定的校外工作网络。
二、制度建设
我国高校校友工作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必要的校友工作制度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因此,加强校友工作除了组织建设之外,高校还应当结合校情,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
(一)为校友会年度拨款制度。经费问题是很多高校校友会长期面临的尴尬之一,是制约校友工作大力开展的主要因素,加强校友工作,支持校友工作,首先应解决好校友会的经费问题。学校应将此项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合理划拨,保证校友会网络建设。
(二)定期研讨校友工作制度。高校应将校友工作列人议事日程,适时予以研究,定期召开全校校友工作会议,或部分地区校友工作研讨会,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不断推动校友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
(三)学校领导访问校友制度。高校领导异地出差(或出国)机会较多,期间,有安排地顺访当地校友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即使本地校友,也可以多种方式广泛接触。通过向校友报告学校变化,看望慰问老校友等活动,不仅加深感情,增进友谊,扩大联络,同时,对宣传学校,鼓舞校友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学校应将此项活动制度化,有组织地长期坚持下去。
(四)校友集体返校接待制度。校友返校,除了参加重大的校庆活动,平时多带有自发性和随机性。每年的校庆前后,广泛组织毕业满整十年的校友集体返校,校友会和各院系负责组织活动和接待校友,其中包括听取校长报告、组织参观、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等项内容。这种“请进来”的办法,便于和校友广泛交流,便于多数人多方面参与校友工作,对扩大联络,增进友谊,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效果明显。
(五)出台相关政策,开发校友资源。为鼓励和吸引校友参与和支持母校建设,学校应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出台相关政策广泛、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校友资源,如聘请他们中的知名学者同母校讲学或兼职,鼓励校友中的企业家回母校投资或合作,鼓励校友在引进人才、引进项目、捐资助学,开拓学校发展空间等方面支持学校,发挥作用。同时,学校也要利用自身优势和条件,认真为校友办些实事,关心他们的提高和发展,重视与他们的合作和交流,以此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吸引更多的校友投入到支持母校的队伍中来。
三、结语
建立校友工作机制是做好校友工作的必要条件和必由之路。开拓高校校友工作新局面,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主动投入,积极参与,更有必要建立适合高校校情的校友工作机制,从组织和制度上切实保证校友工作在高校的地位,保证开展校友工作的基本条件,保证校友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形成校院系协调一致的校内工作网络和以各地区校友会为支点的校外工作网络,从而以多数人参与校友工作的新模式替代目前单纯依靠校友会少数人做工作的现有模式,使校友工作成为高校全局工作和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高校校友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校友工作的开展和施行必将日新月异。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 职业指导 思考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普遍上升,就业压力也日趋增加。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大学生的竞争优势,树立争取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从而顺利地完成就业。
在如此的大环境之下,独立学院的职业指导工作也需要得到重视。作为高等教育体制中的新兴力量,独立学院的发展模式和学生都有其特点,如何做好独立学院职业指导的工作,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的特点
1.学生专业基础较为薄弱
尽管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独立学院的管理规定,独立学院也在不断地改革发展,但依旧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较前者偏低。因此,学生们的学习基础相对有些薄弱,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有所欠缺。在就业时,这一点容易成为竞争的劣势。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也面临着一个问题,与职业学校学生相比,实践经验较少,缺乏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与公办高校学生相比相比,基础又稍显薄弱。因此,独立学院的职业指导工作需要因材施教,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
2.学院专业设置明确
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由此可以看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方向明确,多以热门专业及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为主。这样的设置也是为了强化专业性,提高就业率。因此,独立学院职业指导工作需要结合各学院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来开展。
二.职业指导工作对独立学院发展的作用
1.培养学生就业意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合理地进行职业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及时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帮助他们了解各行各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尽早培养学生就业意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在竞争中取得良好成绩。
2.强化独立学院目标,推动学院发展
新时代中,独立学院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相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发展与学院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强化学院发展目标,促进学院和学生共同进步。
三.独立学院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专业化的指导,职业指导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中坚力量还是以辅导员为主,大多数缺乏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指导的经验。再加上以兼职人员居多,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势必会造成职业指导工作无法深入开展,无法掌握学生最新的思想状况,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和就业信息,使得指导效果不明显。
2.职业指导方法单一,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效性
就职业指导的手段而言,高校最主要的形式是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或者组织一些职业指导讲座。这些讲座面向的是整体的学生,强调了整体性,忽视了对学生具体问题的解决,缺乏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此外,不少学校的职业指导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实践平台,从而使学生无法将掌握的理论真正运用到实际中来,不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展开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指导缺乏连续性,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
职业指导工作是对学生就业、择业、创业等方面的指导,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但是部分高校误认为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只针对毕业班开展此项工作,片面地强调就业率,忽视就业质量,模糊了学生的就业观。实际上,职业指导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尤其是对独立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之中有不少经历过高考的失误,就业竞争中对本一本二的要求使他们更加紧张和迷茫。这对这种情况,从他们进校开始就要逐渐进行职业指导,促使学生们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及早地开始准备。
4.大学生个人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存在偏差
部分学生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并不明确,误以为只是毕业后找工作,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对学校开展的职业指导活动思想不重视,参与不积极,体现不出主动性。更有甚者,认为上大学只要混文凭,或是倚靠家长的社会资源,对工作的事情都不加以关注,更谈不上对职业指导的认识。
四.对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针对独立学院职业指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优化职业指导人员队伍,提高指导人员专业素养
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是独立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应重视职业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制定合理的培养措施,利用现有资源提升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来提高职业指导的效果。如果学院自身的资源有限,可以考虑加强校外职业指导专家的队伍建设。比如,根据学院的专业设置,从相关企业中聘请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校内与校外的双向配合,达到职业指导的最佳效果。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职业指导的实效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所以开展独立学院职业指导工作,不能只依靠理论纸上谈兵,还需要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因为大学生真正接触社会的机会并不多,仅有的可以增加经验的时间为寒暑假,缺乏系统的实践锻炼的机会。所以他们对职业指导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从而低估就业的难度。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时,应引导学生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入企业现场进行观摩学习,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在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3.利用新媒体,全面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发展,职业指导工作也可以从课堂上扩展到课下,将传统方式与新工具相结合,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受众面广的优势,结合各种新兴的传播工具,全面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不仅仅倚靠传统的讲座形式,同时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将职业指导工作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并且建立毕业生就业数据库,进行跟踪调查,掌握完整的就业信息。
综上所述,有效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不仅能够促进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能,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快速地适应角色的转变,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与学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春兰,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J],职业时空,2014(9)
[2]张广贤,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实现路径与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
[3]陈红兵,张娜,试论如何在高校实现更高质量的的职业指导[J],招生就业,2014(9)
[4]张成可,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科技视界
[5]苏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之我见[J],江西职业青年学院学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