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媒体范文

时间:2023-04-11 07:3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外媒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外媒体

篇1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关社会化媒体的研究始于2008年,文献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2011年之后,研究成果迅速激增。从文献分布来看,美国贡献了超过半数的论文;其次是澳大利亚,占总数的10%;英国居第三位,占总数的6%。从研究的主题分布来看,超过30%的文献研究的是社会化媒体在商业和经济方面的应用,超过11%的文献从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视角研究社会化媒体,从媒介视角研究社会化媒体的文献占到总数的6.3%,其他则分布在信息科学、图书馆学和文化研究等领域。

社会化媒体的基础理论研究

社会化媒体的基础理论研究是一个尚不成熟的领域,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甚至在一些基本概念、特征、范围等问题上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概念与特征研究。2007年,Antony Mayfield 在《 什么是社会化媒体》(《What is Social Media》)一书中为社会化媒体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即“社会化媒体是一系列网络媒体的总称,这些媒体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的特点”。他认为,社会化媒体最大的特点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并将社会化媒体的基本形态分为七大类:社交网络、博客、维基、播客、论坛、内容社区和微博。Mayfield的定义成为学者们认识社会化媒体的重要起点。Kietzmann等人将社会化媒体定义为“超过了社会交往的内涵的社会化互动媒体,随时随地、门槛低和广泛的传播技术能使社会化媒体改变组织、群体和个人沟通方式”。他们观点的共性在于强调互动,因此暂时称之为“基于互动角度的概念”。

之后,后继学者又对社会化媒体提出了不同的定义:第一种是基于技术角度的界定,如Kaplan和Haenlein 提出社会化媒体是在 Web 2.0 技术的基础之上,允许人们交换自主创造内容的应用;第二种是美国公共关系协会提出的,认为社会化媒体是指支撑网络的那些工具和服务;第三种是基于网络结构的界定,如Toni Ahlqvist等人提出社会化媒体的一个重要元素是人际关系网,人际关系网反映了社会化媒体不再是所谓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漫无目的的传播,而是要依附于一定的关系网络,这也使得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有了本质的区别。

此外,还有基于传播特点或者应用形态的界定,如认为社会化媒体具有内容碎片化、传播时空碎片化、受众碎片化、人们心智和生活方式碎片化的特性;还有一些学者将社会化媒体应用形式定义为博客、维基、播客、BBS、社交网络、内容社区和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就是由这些工具构建的社会化网络及其服务平台。

分类及类型研究。随着网络应用形态的丰富,社会化媒体所指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然而,仅仅依据应用形态来分类显然缺乏学理依据,且难以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跨越。

Kaplan和Haenlein 运用媒介研究中的社会临场感理论(Social Presence)、媒介丰富度理论(Media Riches)以及社会过程理论,构建了一个二维表,根据表格将业已存在的社会化媒体分为不同的类别。在该分类方式下,就社会临场感和媒介丰富性来说,协作项目(如维基百科)和博客的程度是最低的,因为它们基本是基于文本的,因此交流空间较小;高一个层次是内容社区(如YouTube)以及社交网络(如Facebook),它们在文本交流之外还可以分享图片、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内容;最高层次的是虚拟游戏世界和虚拟社交世界(如“魔兽世界”“第二人生”),它试图在虚拟世界中复制面对面交往的所有维度。就自我展示和自我披露来说,博客比协作项目的程度高,因为后者主要聚焦于某一领域的内容;同理,社交网站比内容社区的自我披露程度更高;虚拟社交世界比虚拟游戏世界的自我披露程度更高,因为后者的用户是要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并以特定方式行动的。

Lietzmann和Hermkens等对社会化媒体的分类建立在对其功能性的区分上。他们首先提出了社会化媒体应该具有的七个基础功能模块(Functional Building Blocks),即认同、交谈、分享、存在、关系、声誉及群组:“认同”功能块表现出用户的社会化媒体设置在多大程度上透露他们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所在地以及其他信息;“交谈”表现用户在多大程度上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交流;“分享”是指用户使用社会化媒体来交换、、获取信息;“存在”是指用户可以在何种程度上与其他用户取得联系,这包括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情况;“关系”是指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的联系,具体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户通过某种方式来相互交谈、分享社会事务、面晤或者仅仅是将对方加入好友列表;“声誉”是指用户如何识别他人及自己在社会化媒体中的地位(声誉在不同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上有不同的含义,有时声誉是一个信任问题,社会化媒体只能依靠机械判断,通过用户所提供的信息来判断何种关系是值得信任的);“群组”是指用户组建社区和子社区的功能,一个网络越是“社会化”,其朋友、“粉丝”、联系人的群组就越大。

大多数社会化媒体在这七个功能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没有哪个社交媒体只聚焦于其中一种功能,但又各有侧重,有的偏向身份认同,有的更关注分享,不一而足。

社会化媒体的应用研究

相对于理论研究的薄弱,应用研究的发展非常迅速。相关研究涉及到个人使用社会化媒体的情况,社会化媒体在企业、政府、媒体乃至非政府组织中的应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商业与经济视角下的社会化媒体应用研究。商业与经济视角下社会化媒体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口碑影响、推广宣传、公关策划乃至组织管理等方面。值得指出的是,社会化媒体在上述诸方面的应用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它还包括媒体、非政府组织乃至政府部门相关的行为。

首先,公共关系方面。社会化媒体在公共关系方面的应用研究包括两个内容。一是通过对公关从业人员的调查,发现社会化媒体在其工作中的重要性。例如Alikilic等人对于土耳其的公关从业者进行了一项在线问卷调查,运用UTAUT模型,研究调查了土耳其公关从业者是如何对内和对外使用社会化媒体的。二是具体研究公共关系人员如何使用社会化媒体,以及社会化媒体在公关应用中的效果。例如,Eyrich等人调查了公关从业者对于18种社会化媒体的使用情况,探究他们如何通过社会化媒体操纵“想象的受众”,如何以不同受众为目标,如何隐藏目的以及如何保持真实性等,并由此探究在公共关系领域社会化媒体应用的发展趋势。

其次,危机管理方面。对社会化媒体参与危机管理的研究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注重社会化媒体在危机事件传播中的作用;另一类关注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反应以及对危机处理手段的反馈。例如,Liu BF等人通过一项针对162名大学生的实验研究,测验了一个以社会化媒体为媒介的危机传播模式(the Social-Mediated Crisis Communication Model,SMCC)。这项研究聚焦于SMCC模式的两个部分:危机信息形式的效果(传统媒体,社会化媒体,口碑传播)和公众对于危机回应策略的接受以及公众危机情绪的来源(第三方组织)。结果表明,有策略地将危机信息的形式和来源匹配起来对于危机回应尤为重要。

第三,品牌与营销方面。社会化媒体在品牌和营销方面的研究包括影响和使用两个方面,即研究社会化媒体如何影响品牌和市场,以及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开展广告和营销活动。例如,Christodoulides等人的定量研究为用户生产内容(UGC)对品牌的影响提供了例证。研究者建立了一个模型,为用户生产内容的驱动力和以消费者为基础的品牌价值之间的连结提供了新的洞察。研究表明,关于协同创造、集体和自我概念的消费者洞察对于用户生产内容有积极作用,从而对以消费者为基础的品牌价值产生影响。

第四,内部组织管理方面。如何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组织内管理和组织外沟通,也同样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如Rybalko等人通过对《财富》的世界500强公司以及个人的Twitter信息随机样本的内容分析,研究了这些公司如何使用Twitter促进与股东的对话交流。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用Twitter进行对话倾向的机构来说,具有此倾向的机构更重视与访客沟通。

政治与社会视角下的社会化媒体应用研究。以政治和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社会化媒体的应用,普遍关注效果和影响。研究通过理论推理论证社会化媒体可能引起的各种影响,和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存在的现实效果。

对于用户通过社会化媒体参与政治活动的研究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关注群体的行为特征,例如,Jiyeon考察了2009年Facebook上联合抵制Whole Food公司的事件,研究发现在社会化媒体上非计划性但效果有力的行动主义有可能激起拥有共同道德观念的中产阶级的进一步行动。他认为尽管许多人担心网络空间的群体极化,但是社会化媒体提供了一个相对包容的空间,反对者在此也会仔细审视自己的观点。

微观层面从个体用户切入,考虑个体在上述问题上的差异。例如,Homero等人对社会化媒体用于获取信息和个人社会资本以及用于公民参与和政治参与等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首先检验了当人们利用社交网站获取政治事务或者集体事务的信息时,其民主愿望和行动会不会提升。结果表明,没有任何证据能够将社交网站的使用频率同公民参与行为和社会资本的增加联系起来。研究还发现,通过社交网站进行的新闻消费与人口统计变量之间有关系,如年轻人、少数民族、低收入者和低教育程度者可能更倾向于用社交网站获取信息。

媒介视角下的社会化媒体应用研究。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以及受众的媒介使用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利用智能手机来收集和社论内容,Mills等人通过四个国际智能手机的案例,研究了移动媒体在新闻生产中的使用。这项研究探讨了群体、学生和专业记者整理和媒体传输的潜力,并且提供量身定制的平台,并考察这个平台是否可以达到智能手机的内容制作和编辑部业务之间的无缝连接,同时探讨了未来的平台开发和潜在的设计方法。

除此之外,对于非营利机构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也被研究者提上了日程。例如,2010年,Rowena L. Briones等人以《跟上数字时代:美国红十字会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建立关系》为题,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社会化媒体如何被有效地用在公共关系中进行客户资源的维护、开拓,建立与客户或公众的联系的问题。研究认为,社交媒体似乎为促进交流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在这里组织与公众分享相似的价值观、信仰和兴趣。此外,研究还指出了美国红十字会社会化媒体的现状、问题和前景,还对美国红十字会社会化媒体的使用策略提出了建议。

国外社会化媒体研究的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国外社会化媒体研究的情况可见一斑,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良好的社会科学研究基础有利于新兴学科的发展。国外社会化媒体研究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与其良好的社会科学研究基础密不可分。包括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商学、政治学等在内的社会学科,在国外有良好的研究基础,这为社会化媒体研究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一方面表现为理论和方法的支撑,另一方面是学术素养的延续。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仍缺乏这种宝贵的历史财富和学术积累。仅以传播学为例,进入互联网阶段后,网络传播研究成为传播学重要的分支。围绕网络传播的新问题,西方理论界迅速展开研究,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理论成果,包括社交现场感理论、媒介丰富度理论、信号理论、电子亲近理论等。相比之下,我国的网络传播理论研究还滞留在对传统传播学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验证阶段,这样的现状制约了理论创新,从而进一步制约了新兴学科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从根本上强化基础研究,才能弥补不足。

基础研究与理论研究亟待强化。对于国外社会化媒体研究而言,尽管基础学科内的理论创新有着很好的发育土壤,但是本研究领域内对核心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研究还很薄弱。现有的为数不多的成果对概念、特征、分类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往往陷入顾此失彼、厚此薄彼的境地,尚未形成共识。例如,一些研究中将电子邮件等与Twitter、Facebook等相提并论,一概算作社会化媒体。可见,概念体系尚未成形,对本质问题的规律性认知和理论体系的建构也有待深入研究。

应用性研究成果丰富。相较于理论研究的“门前冷落”,应用研究可谓“门庭若市”,而且这些面向应用的研究为西方企业和组织带来了实际效益,在这方面非常值得我国研究者学习。西方社会化媒体的应用研究导向明确,研究问题的规模控制得当,便于研究的深入和成果的创新。此外,不得不说的是,应用研究发展迅速,对理论创新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2

内容处于视听新媒体价值链的首端,内容需求与服务的不断创造是拉动整个视听新媒体价值链不断扩展、衍生、优化、升级的引擎。所谓“内容为王”,在视听新媒体时代依然通行。在发展娱乐产业(美国)、版权产业(美国)、创意产业(英国)、内容产业(日本、韩国)的国家战略之下,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世界广播影视强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已经在世界上打造出自己较为明显的内容优势,这些优势在融合化的视听新媒体时代与其同样占据优势的通信信息技术相结合,生发出千姿百态的视听内容服务新模式。目前,国外视听新媒体的内容服务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在线回听回看广播电视、影视视频点播(VoD)、各类音视频在线分享等。

电视广播节目的在线回看回听

广播电视节目的在线回看是由各国主流广播电视机构发起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受众随时随地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成为可能。各国具有公信力的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纷纷抢抓机遇,通过电视网与互联网、通信网的融合,实现广播电视服务平台在互联网和数字高清时代的战略转移,进而取得下一代广播电视和信息娱乐服务的主导权。

电视节目在线回看业务在英国较 为盛行。2007年12月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在线回看平台iPlayer正式上线,首推主流电视台节目在线回看的视听新媒体服务模式,在线回看业务模式迅速在英国以至欧洲推广。独立电视第一台(ITVl)、早晨好电视一台(GMTVl)、第四频道(channel4)、电视五台(Five)、威尔士第四台(S4C)等英国公共服务电视台,天空广播公司(BskyB)等一些多频道商业电视台纷纷在网上推出自己的节目回看服务,为用户提供各台当周七天所有节目的在线回看,以及往期节目的时移(timeshifted)观看。据英国通信办公室(ofcom)的统计,到2010年第一季度末,英国已经有1/3的互联网用户消费电视回看服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在英国所有这些电视节目的在线回看服务中,BBC的iPlayer是最受欢迎的业务,从2009年4月到2010年4月的12个月中,iPlayer收看请求增长了近一倍,从5300万次上升到9300万次。据2010年4月的统计,在观看总量中,只有8%是实时收看,其余92%都是“回看”。iPlayer使用量的增长主要归功于iPlayer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在线请求次数同比增长97%。同时,基于维珍传媒有线电视平台的iPlayer请求次数也有所上升,年增长率28%。

电视节目的在线回看在美国也广受欢迎。2010年美国宽带用户在线或使用手持设备观看电视节目的周发生率是39%,比2009年的34%上升了五个百分点。1/4的宽带用户每天或几乎每天在线或使用手持设备观看电视节目,这个比例在较年轻的宽带用户中增长更为显著。美国主要的几大电视网纷纷推出各自电视节目的在线服务平台,并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通过与内容竞争对手和互联网服务商的合作,推出各类融合型内容在线回看新业务:美国几大电视网与雅虎合作在其“雅虎电视”(Yahoo!TV)服务中占得一席之地;美国全国广播环球公司与新闻集团合资注册葫芦网(hulu.tom)。美国访问量居前十位的电视回看网站分别是天气频道网站、ESPN网站、MSNBC网站、CN网站、葫芦网、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网站、MSN福克斯体育频道、雅虎电视、QVC网站、福克斯体育全国橄榄球联赛频道(Foxsports NFL)网站。十大网站的访问量市场总份额达到42.5%。在美国位列前十的视频网站中,有一半是由广播电视机构主办的。福克斯广播网、美国有线网、哥伦比亚广播网等均名列其中。

在线广播占互联网音频使用较大比例。据英国Ofcom 2010年第一季度的调查显示,有19%的互联网用户收听在线广播,另外有11%是消费免费的和付费订制的流媒体音频。2010年第一季度,48%的广播听众表示,他们每月都会使用一种数字平台收听广播,如数字音频广播、互联网或数字电视。其中每月通过互联网收听广播的占15%,每周通过互联网收听的占9%。用户可以通过包括手机、MP3播放器等在内的多种设备访问在线广播服务。在智能手机用户中,有20%的用户表示下载过广播应用程序。英国商业广播集团环球广播自2008年12月推出广播在线应用程序,到2010年1月,手机用户已经下载其应用程序100万次。

在美国,几乎每种地面广播电台现在都能在互联网上收听。在线广播的成功通常是因为其吸引小众市场的节目设置,许多广播电台除提供常规节目频率外,还推出额外的在线频道,专门针对某种节目的需求。目前全美有超过一万个互联网广播网站在运营,大多针对小众市场。低创办费和低运营费给非专业人士创建自己的频道提供了机会,这些频道能够直接与主流频道竞争。美国最大的在线广播网站之一潘多拉,将各种歌曲根据特点规整、分类、集成,用一种复杂的算法为趣味不同的听众提供经过精细分类的节目。在潘多拉超过100万的听众中,每一位都有可能同时收听100万首不同的歌曲,无需主持人,也很少有广告。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为由860个独立地方公共广播电台组成的广播网制作及发行非商业新闻、谈话和娱乐节目,每周听众达2750万,居美国各声音媒体首位。

在线音视频内容分享

视频分享网站已经成为视听新媒体产业的重要生力军,很多视频分享网站正在从用户生成内容网站向影视视频网站转型。据尼尔森公司在55个国家开展的一项网络调查发现,全球大约70%的在线消费者观看在线视频。

美国是世界上视频网站最为发达的国家。YouTube、雅虎、Facebook等网站已成为全球在线视频市场上的霸主。目前YouTube在23个国家打造了24种不同语言版本的网站,以YouTube为主要拉动引擎,Google成为世界各国名列前茅的视频网站。YouTube每天浏览量达20亿次,70%的流量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每分钟上传至该网站的视频长达24小时,网民平均每天会花15分钟在该网站上。 每天会显示4500万次网站主页广告。每天通过Google版权技术管理公司系统Content ID扫描的影片加起来长达100年的时间。每个人要看完YouTube上数亿部影片,大概要花上1700年。面对融合时代的到来,YouTube正在谋划商业模式的战略转型,研发了适合大屏幕和高清格式播放的版本“YouTube特大号”(YouTubeXL)。这将有助于YouTube从一个以用户上传内容为主的网站,转变为一个可以向电视屏幕、家庭影院、电脑和手机供应高画质版权内容的主流发行平台。2010年7月,美国本土有84.9%的网民观看在线视频,访问用户达1.78亿,平均每个用户观看视频14.7小时。

在英国,用户访问量最大的视频网站是Google,其次是BBC。但两者视频浏览量相差悬殊,2010年2月,前者视频浏览量达25亿,后者仅有1.4亿。不过,由英国电视机构创办的网站视频浏览量增长迅速,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的一年间,BBC网站视频浏览量增长了143%,独立电视台网站增长了134%,天空广播公司网站增长了139%,第四频道网站增长了26%。

据世界知名研究机构comScore的分析显示,俄罗斯互联网用户访问社交网站的平均时间为世界最长。2010年8月,有74.5%的俄罗斯互联网用户约3450万,至少访问过一个社交网站,平均每人用在社交网站的时间约9.8个小时,是全球平均值4.5小时的两倍多。俄罗斯社交网站Vkontakte.ru是其国内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视频服务是其主要业务之一。Vkontakte.ru在2009年推出12个语种的国际版网站,试图进军海外市场。2010年8月,其独立访问用户2800万,在网民(15岁以上)中到达率63.6%,在俄罗斯所有网站中排名第四。俄罗斯独立访问用户数量前两名网站是俄罗斯本土网站Yandex sites和DST,第三名是Google。

在亚太地区,2010年1月,80%的互联网用户(15岁以上)观看在线视频。其中日本在线视频用户6040万,仅次于中国(在线视频用户1.99亿),排在第二位。其每个观众观看视频时间长达12.5小时,为本地区之最。澳大利亚在线视频用户为1060万,列第三位。与此同时,新加坡在线视频渗透率达到87.6%,为本地区最高,每个观众观看在线视频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另外,在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四个国家,市场份额最大的视频网站均为Google。

以音乐为主要内容的在线音频共享是较早开发出来的互联网内容分享服务之一。美国名列前茅的几家在线音乐网站有“美国在线音乐”、“雅虎音乐”、“我的空间音乐”、“MTV音乐”、“MSN音乐”等。下载音频内容是在年轻消费者中最受欢迎的音频消费方式。据英国Ofcom的调查,16至24岁的消费者所消费的音频内容有15%是在线下载的(在所有成人中该比例为4%),其中通过手机下载音频的比例占所有音频使用的7%(在所有成人中该比例仅为1%)。DTO下载(download-to-own)是在线音乐服务的主要商业模式。2009年这一模式收入占英国数字音乐总收入的80%。

新媒体设备进入音乐消费价值链。比如苹果公司,在当今音乐消费价值链里只不过是个“新兵”,但目前其音乐软件iTunes在价值链中已经占据单次消费66%的市场份额,单曲消费72%的份额,每有在线音乐销售发生,它都能从中分成收入。

基于多种互动平台的视频点播

互联网音视频的兴起唤醒和激发了传播界的互动意识和互动尝试,能够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娱乐需求,随时点播和补看错过档期影视节目的视听新媒体业务――视频点播应运而生。视频点播最早由一些商业网站发起,后来主流广播电视媒体也加入了市场竞争。已经在影院放映过的电影和流行电视节目及系列剧是视频点播的主要内容资源。VoD按照传输技术的不同,分为基于电视的VoD和基于互联网的VoD两大类。其中基于电视的VoD又有数字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和IPTV四种形态。根据服务特点和盈利模式的差异,则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真视频点播。不仅能够实现影视的即时传送,而且还可以使用任何型号的录像机进行控制,用户可以任意地进行停止、快进、暂停和重放操作。

准视频点播。是在单向网络条件下开展的点播服务,通过“时移”方式,对相同节目进行轮播,达到观众点播节目的需求。

订户视频点播。一些额外付费电视节目提供商通过精心设计数字有线节目包或增加月收视费让用户看到尽可能多的额外付费节目。

广告支持的免费视频点播。运营商将部分节目设定为免费提供,并在点播页面上单独列出,为的是吸引潜在的订户和广告商。

另外还有租赁视频点播,包括一次性在线支付租金与零售视频点播,前者免费邮寄观看或下载观看;后者在线购买,下载到个人电脑或便捷终端上DTO观看。商业视频网站普遍采用这两种经营模式。

篇3

2003年7月,本届欧盟经社委员会通过了该委员会对外关系部起草的欧盟与中国关系报告。此次对华关系报告基于近6年来中国国内形势和欧中关系的发展,从欧盟经社委员会关注的经济、社会角度对欧盟今后发展对华关系提出政策建议。

报告在“引言”中指出,中国经济转型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之一。这一转型是双重转型,即一方面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另一方面由农业社会向城市和工业化社会转变。这一进程将对世界产生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既会带来增长的巨大潜力,是时也会带来令人担忧的风险。欧盟关注这一进程对欧盟利益产生的影响,同时要对这一进程施加影响以利于欧中双方的利益。在这一进程中,欧盟应作为伙伴与中国进行合作。

报告在“总体看法”和“专门(领域)看法”中认为,经过25年的改革进程,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和巨大的进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进展显著,经济保持了经常是两位数的高增长,同时减少了贫困。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大失衡”,即城市与农村之间、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核心经济体与小型“非正式”经济体之间出现失衡。

报告中的重要观点是,改革以来推动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动力正在逐步减弱,而市场分割和经济整体协调性不足,则是导致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报告认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到达要求深化改革的阶段。过去各部门自我封闭发展的情况有相当大程度的改变,部门间的相互联系与互动作用越来越强。中国经济中的许多特定领域,如劳动力市场、工业、财政系统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其他相关经济领域的发展,而通过本领域内的特殊政策谋求独立发展的空间逐步缩小。

报告集中关注的中国经济的问题是:(1)债务问题。在中国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由于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地方政府收入增长的缓慢将会使得未来中国的债务大大增加。(2)农村问题。伴随着农业人口大规模进入工业,农业本身的生产力也需要提升。今天中国农业吸收大约50%的农村劳动力,其特点是土地面积相对劳动力较小,产量较低,机械化程度较低。(3)收入差距问题。特别要重视的是,农民收入减少的可能性,城乡、省间(尤其是东西部之间)差距的拉大,收入不平等,可能会造成农村贫困的增大。自1998年开始这一个趋势已经变得非常明显。同时,中国所面临的失业、下岗、待业以及收入分配中的其他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这一问题格外严峻。(4)机械装备工业问题。报告认为,中国东北的重工业发展前途可能会在实现WTO承诺上遇到强大的挑战。中国的机械装备工业相对落后,而且将会面对持续的萎缩。

报告非常重视中国加入WT0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认为WTO是对中国施加外部影响的重要平台。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在实施WTO承诺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但对WTO对成员国提出的经济和社会的要求还没有全面理解。WTO成员的身份将会使中国的转变受到外部压力,为满足WTO规定的义务所作的政策上的改变将会影响中国的所有经济区域。从长远观点来看,中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提高将会带动整体经济向前发展,但对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目前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却没什么作用,反而会使主要问题恶化。在农业问题上,因为23年的中国改革历程中,始终没有重视农产品贸易政策,所以很多评论者预测中国在农业和农村问题上将出现的戏剧性的结果。在工业问题上,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而FDI的增加虽然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但也使国内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二、媒体关于中国经济情况的报道

(一)中国经济面临过热危险海外报刊近期报道,最近公布的亚洲经济数据显示,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喜优参半,韩国和新加坡经济二季度面临衰退,而中国尽管经历了非典危机,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亚洲许多地区的经济放缓是由以下几点导致的:非典危机对旅游相关行业及国内消费产生的消极影响,人们对伊拉克战争及朝鲜发展核武器的担忧。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公布6月份实现贸易/顷差21.4亿美元,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32.6%,达345亿美元。海外报刊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快速增长可能导致经济过热。

认为中国经济面临过热危险的主要原因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相关的货币、汇率及贸易政策,主要政策目标是刺激经济保证增长,这一系列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逆转,进入经济周期高峰,出现明显的经济过热现象,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滞后。

其主要问题在于:(1)货币供应量过大,且缺乏宏观调节手段。货币供应量过大的表现在于: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公司对中国货币流通量M:进行了计算,发现2002年M,流通量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77%,远远高于任何发达国家的比例;银行存贷差过大,去年年底,存贷差额高达4.3万亿元;国际收支盈余不断增长,外汇储备量不断增加,为保持汇率稳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中国目前实施的固定利率机制和不发达的同业拆借市场,难以实现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同时正在酝酿之中的QOii,对货币供应量调整的作用不足。(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过猛。去年年底,中国的总投资规模相当于GDP的42%,这个水平与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之前许多亚洲经济的情况类似。但是,中国并未采取严厉措施限制这种势头,反而听任今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再跃升27.8%,这样的增长率1994年以来尚属首次。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北京和上海房地产投资增长34.9%。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来源以及利弊分析

海外报刊的主要观点是,人民币实行的是与美元挂钩的政策。最近几个月来,由于美无对大多数的国际货币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升高。除此之外,一些经济学家把2002年中国750亿美元的经常账户盈余,看成是中国低估人民币币值的证据。前几年,经常账户盈余从某种程度上被大量非法资本外逃抵消。但是根据最近官方公布的数字,去年出现了资金回流,这是10多年来的第一次。资本逆向流动导致中国国际收支盈余进一步膨胀,中国外汇储备净增加755亿美元,去年年底总额达到2980亿美元。近来“热钱”回流中国,已迫使央行每日平均购买6亿美元,以维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这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由3月底的3160亿美元增加到6月底的3465亿美元。

海外报刊注意到,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海外报刊报道说,作为央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正在探讨抑制外汇储备增长的办法,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转向。其主要手段包括:提高企业外汇收入留成,可以存在中国国内或者国外;可能逐步放松中国公民和企业购买外汇的限制,鼓励中国公司以直接投资或者证券组合投资的形式到海外投资;利用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作为结算机构,允许信誉良好的企业购买美国、欧洲、香港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债券;以及允许部分机构投资者买卖在香港上市的股票(QDll)等。

篇4

中国2008年经济发展或受

通胀压力阻碍

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报道,尽管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不太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但是通胀压力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美国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有经济学家担忧,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有可能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造成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衰退和信贷危机使得美国消费者消费能力和企业需求下滑,并进而影响中国出口。

美联储利率的大幅下调也给中国等国家造成通胀压力,因为这些国家本币与美元汇率挂钩。中国2007年11月份的通胀率达到6.9%。中国政府也指出,通胀和过热是2008年经济发展的最大威胁。

澳大利亚发展银行预计,即使收紧银行贷款,中国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仍将达到10.5%。此外,一些市场人士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神话需要重新评价。前力拓首席经济学家Phillip Crowson指出,奥运会后中国对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有可能出现“暂停”。

美联社:

华尔街寻求中国投资

世界金融体系发生重大转变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的中文教师已经越来越难以寻找,而中文则逐渐成为华尔街的第二语言。目前,华尔街投行都在寻求得到中国的注资。

近几个月以来,中国开始积极与国际金融机构达成交易。摩根士丹利、贝尔斯登、黑石和巴克莱集团都位列这一名单上。由于次贷危机的冲击,许多投行都希望得到注资以维持财务的健康。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和中东国家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Villanova商学院教授Alan Donziger表示:“无论对中国的私人还是政府来说,更多的参与美国经济总是有益的,这是美国巨大贸易赤字的结果。这些投资将降低美国的独立性,但不可避免的是美国也必将融入到全球经济中。”

Punk Ziegler & Co分析师Dick Bove认为,中国通过投资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他表示:“中国向摩根士丹利投资50亿美元。除了未来的投资收益以外,中国没有获得任何等价回报。这是世界金融体系的重大转变,对美国有负面作用。”

《英文虎报》:

分析师看好2008年香港股市

据《英文虎报》报道,美国股市2007年最后一天表现不佳有可能对香港市场造成负面影响。然而,分析师认为,香港股市将在小幅下跌200点之后大幅反弹。

分析师预测,在经历了2007年的大幅上涨之后,香港股市2008年可能会出现动荡。不过,尽管外部条件不佳,但是港股市场仍能带来较好的回报。其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强劲的经济基本面将对股市产生推动作用。

霸菱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基金投资组合经理杜敬创(Khiem Do)表示:“2008年,我们对香港和中国的市场仍然保持看好。”尽管市场情绪出现不稳定,但宏观经济和上市企业的基本面仍能推动股市。

篇5

准备充分,立足于替发展中国家说话,对误解与恶意攻击立即作出回应。一个国家的舆论环境好,在国际上的威信高,就容易得到理解和支持。对中国来说,在气候大会期间向世界介绍中国节能减排的积极努力、举措和成效,说明中国的政策,澄清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尤为必要。从以往的舆论宣传来看,中国的声音还太小、太弱,较为保守。在此次气候峰会上,中国代表团一改往日的低调作风,注重借助媒体力量传达中国声音,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的努力和行动。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大量中国媒体同样在借助这一机会传播中国、报道世界。此次大会,中国是唯一单独设立新闻与交流中心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外交部新闻司的蒋小燕说,设立新闻与交流中心的目的,就是要抓住此次大会机会,全面介绍中国政府各部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同时替发展中国家说话,对误解与恶意攻击立即作出回应。来自国内十几家报纸、电视台、网站的几十名记者、特约记者活跃在会场各处。新华社派出了20余人的报道团队,通过中英文文字、视频和图片等多种报道形式,向世界传达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和声音,显示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维护了中国的根本利益,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积极发出中国声音,让世界看到中国努力、认同中国主张。2010年12月8日,中国代表团在中国新闻与交流中心召开了面对气候大会中外媒体的首场新闻会。这是中国政府在历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第一次主动召集媒体事务。会上,中国首席谈判代表苏伟亮相新闻通气会,直接在减排标准和援助资金两大核心议题上向美欧等发达国家“开炮”。在这场之后被媒体形容为“充满火药味儿”的会上,苏伟逐一点名批评了美欧日三方,并直指欧盟将他们应该承担的国际义务跟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目标相比是不厚道的。

之后,会场的公告屏幕上,每天都会出现中国代表团举行新闻吹风会的信息。国内一些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都对大会进行了深度报道。而《人民日报》(海外版)则分别在2010年12月5日、12日、19日接连安排了三个中国环境专版,并借助品牌栏目《今日聚焦》和《望海楼》进行深度报道。例如:12月7日的《承诺和利益在激烈较量》、12月9日的《哥本哈根大会要过“四道坎”》、12月11日的《警惕“气候重商主义”》、12月12日的《40%~45%减排目标意味着什么》、12月17日的《如何实现公平的“减排达标”》等。

正面报道会议交锋,主动迎击,占领媒体话语主动权,突破西方舆论合围。媒体外交是国家公关的有力武器。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常常有意无意地扭曲中国的国家形象。这样的报道容易造成世界对中国的不了解。不了解就会形成偏见,偏见必然导致误读,误读可能引起冲突。因此,对于中国媒体而言,强化媒体传播能力,打破外国媒体的偏见与误读,精心塑造中国积极的国际形象,让西方正确、客观、全面地了解我们责无旁贷。

舆论场就像一个大容器,你公开注入的信息越充分,其他人的意见空间和回击余地就越狭隘。对于媒体外交而言,面对不利言论不能一味保持低调、谦让,出现负面事件只是被动回应、辟谣,而应当主动反击,占领话语主动权。早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炮制舆论,指责中国,企图绑架中国。中途,会议一度陷入僵局,打破僵局的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她于17日到达哥本哈根后宣布,美国将和其他发达国家一起,在2020年前每年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1000亿美元。希拉里同时表示,这笔钱取决于受援国满足美国对透明度的要求,以表明其履行了减缓排放量增长的承诺。第二天,国内媒体《第一财经日报》、人民网和《中国青年报》分别以《气候大会谈判美国对中国发难》、《美要挟以金援换“中国透明度”》和《美国提出中期气候融资方案附带苛刻条件》进行了报道。

据香港《明报》报道,中国代表团也被媒体称“一反常态”地高调批评美国设定的减排目标“不显著”、欧盟的减排目标“不足够”、日本更设下了“不可能”的减排前提条件。“这次会议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发达国家开空头支票,到最后根本就不落实。”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第一天的高调亮相让人耳目一新。12月11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贝拉会议中心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介绍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主张及举措。针对气候变化领域所谓“中美共治”的提法,何亚非说:“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将中美两国相提并论,没有法律基础,也不符合事实。”他还说,中国自主确立的行动和目标极具挑战性,而且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不以任何其他国家的行动为前提,也不容谈判。针对一些欧盟代表把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减排的自主行动目标与欧盟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相提并论的说法,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苏伟立即作出反应,“欧盟代表今天下午在会上拿中国与欧盟作比较不厚道……”针对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此前表示,美国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没有亏欠世界,也不会向中国提供减排援助。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何亚非随后在新闻会上对此提出批评:“我不想说这位先生无知,他受过良好教育,但我认为(拒绝)对中国提供资金的言论是缺乏常识的,既缺乏常识,也极不负责任。”

中国代表团负责人纷纷出场,解振华的一针见血,何亚非的睿智,苏伟的幽默,于庆泰的清晰,中国媒体的报道让中国“声音”充分传递出来,争端所在、孰是孰非受众自然一目了然。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最终并未产生具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而草草收场,部分西方舆论将矛头指向中国在幕后联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阻碍会议取得突破。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2010年12月24日发表记者撰写的名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总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纪实》的报道,以大量的细节详述了总理从12月16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出会期间的60个小时密集行程,其中重点突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与会各国间斡旋和协调方面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长篇的纪实报道,反映中国在会议过程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间接针对近日西方媒体刻画的中国强硬形象进行修正。

中国高调“发声”,客观报道突发事件,理性引导公众舆论。外交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传媒的报道;而传媒通过报道外交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交事务的进程。2010年12月9日早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进入贝拉中心会场时,由于技术上的失误被拒绝入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由此对大会的组织工作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根据大会程序,所有谈判代表、NGO和媒体都必须佩戴有大会发放的附有电子条形码的注册牌,进场和出场时都必须扫描条形码以确认权限。但是,当解振华戴着代表团工作人员的胸牌进入贝拉中心时,却被拦了下来。应主办方要求,他重新办理了一张专用于各国代表团成员的粉红色胸牌,还是没能进入会场。而让人不解的是,这已是连续第三天受阻了。在最终进入贝拉中心之后,苏伟引用中国的古话“事不过三”、“是可忍孰不可忍”,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还用英语说:“大会开始第一天我不高兴,第二天是很不高兴,今天是非常地不高兴。”事件一经报道,便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长期关注大会进程的民众在失望之后情绪激动,关于中国在大会上受欺负的言论充斥于网上,公众纷纷对发达国家的一系列做法表示不满,一些过激言论也露出苗头。对于这一突发事件,如何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疏导公众情绪,是摆在国内媒体面前的问题。随后,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进行了后续报道,报道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的致歉和外交部对事件的回应:中方对会议组织和安保方面的压力表示理解,希望会议有关技术问题得到解决。

整个突发事件,媒体报道及时、客观,展现给公众一个理性、大度、不卑不亢的政府形象。中国的高调“发声”,避免了发达国家阵营对气候变化问题偏信一家之言,这些睿智、犀利的语言经媒体报道后被国内民众所津津乐道。

在外交舞台上,公共关系、公共传播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公共外交中,媒体的力量不可忽视。政府借助于媒体策划活动、设置议程、引导舆论、传播国家形象等方式影响受众,受众形成的公众舆论能够推动政府外交。因此,积极展开对外宣传,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展示中国的良好国家形象,使世界人民准确地认识中国、正确地认识中国是我们媒体的责任和任务。

篇6

报告声称,华为和中兴的设备可以通过遥控向中国发送信息,同时,华为同中国军方的商业联系紧密。

明理之人不难看到,对华为与中国军方商业联系的指责毫无道理,因为在任何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国家,军队都必然要采用能够掌握的最新技术,必然要与本国高技术企业发生各种各样的商业联系。特别是在美国,波音公司等许多知名企业当初就是靠军事订单起家的,至今五角大楼仍然是他们的重要客户;莫非国会山上衮衮诸公希望其他国家以波音等公司与五角大楼的商业联系为由而抵制他们?

至于声称华为和中兴的设备可以通过遥控向中国发送信息,这样的指控虽然严重,但美方却没有提出任何证据,连捕风捉影级别的证据都没有。相反,人们可以看到,华为、中兴两家公司不仅迄今安全记录良好,而且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提高透明度,以求进一步取信于客户。

华为已经占据全球移动通讯设备市场1/5市场份额,全球前50大电信服务供应商中使用其产品者多达45家,且至今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并采取了许多措施提高在美国市场的透明度,承诺其设备可以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安全检测……

归根结底,美国国会对华为、中兴的指责既没有证据,又不符合商业和军事逻辑,它反映的只是国会山上某些人士已经偏执到走火入魔的冷战思维。

在现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的“游戏规则”下,在贸易争端中寻找外国替罪羊,从来就比不无痛苦的内部结构调整更受政客们青睐。因为前者可以立竿见影,后者迁延时日也未必能够收效;但保护主义利益集团对行政部门和议会的影响力毕竟有所不同。

以总统为代表的行政部门较具全国性质,又必须与外国打交道,因此必须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外国的观点,加之行政部门对政策所负责任相对明确,在实践中行政部门更倾向于现实主义贸易政策。

相反,国会议员当选和连任的首要条件是代表本选区利益,毋庸顾及国家整体利益和外国的观点,且置身国会这一自由论坛的议员们无须为自己的错误政策主张承担责任,因此,美国国会对利益集团的压力反应比行政部门敏感得多,违背事实和经济规律的“安全”偏执也强烈得多。

因此,美国国会出台这么一份报告奇文,并不十分令人意外。然而,且不说数十年来美国对中国的全面贸易禁运和种种贸易限制都未能遏制住中国经济和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崛起,就是这种偏执思维,难道对美国自己的商业环境就没有构成严重干扰吗?

篇7

外国文学课程也和其它所有课程一样,以文字PPT的方式来总领教学进度,描述每一章节的框架体系和知识点,它比传统的板书要快捷、美观、清晰得多。但此处我们要强调的是,外国文学课上文字PPT还有其特殊的作用,即用来展示作品文本。外国文学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单靠教师的诵读,很难把握住其风格和意蕴。只有借助于文本的展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品读体味,才能拉近审美距离。因此,我们精选外国文学原著中的某些重要章节,将它们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以下面这首现代主义诗歌为例: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这是20世纪影响很大的意象派诗人庞德的诗,名为《在一个地铁车站》。据诗人自己说,他在一个地铁车站,忽然看见一些美丽的面孔,有儿童的,有妇女的,于是努力寻找能表达他瞬间感受的文字,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终于用这两句诗固定下来。这首诗诗意跳跃,感觉微妙,稍纵即逝,如果没有文字展示,没有基于文本的一个个意象的解读,是很难捕捉到它的韵味的。又如在讲到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艺术特征的时候,理论上是这样表述的:它打破传统戏剧的基本规则,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戏剧动作和缺少逻辑性的的语言来从总体上突出世界人生荒诞的主题。如果说前面的几个特点还可以由老师来讲解的话,那么什么是“缺少逻辑性的语言”,这是很难描述的,只有通过剧本中的文字来说明了。我们摘取了剧中人幸运儿的一段独白:幸:天是那么蓝那么澄澈那么平静这种平静尽管时断时续总比没有好得多但是别这么快还要进一步考虑到泰斯丢和丘那德的人体测定学院的未完成的研究结果早已断定毫无疑问换句话说除了依附着人类的疑问之外别无其他疑问根据泰斯丢和丘那德的未完成的劳动的结果早已作出如下的论断但是别这么快不知什么原因根据彭奇和瓦特曼的公共事业的结果已毫无疑问地断定鉴于波波夫和贝尔契不知什么原因未完成的劳动以及泰斯丢和丘那德的未完成的劳动已经就业已被许多人所否认的论点作出论断认为泰斯丢和丘那德所假设的人认为实际存在的人认为人类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尽管有进步的营养学和通大便药却在衰弱萎缩衰弱萎缩而且与此同时尤其是不知什么原因尽管体育运动在各方面都有很大进展如网球足球田径车赛游泳飞行划船骑马滑翔溜冰各式各样的网球各种各样致人死命的飞行运动各式各样的秋天夏天冬天冬天网球各种各样的曲棍球盘尼西林和代用品总之我接下去讲与此同时不知什么原因要萎缩要减少尽管有网球我接下去讲(第一幕)当这段没有标点符号,颠三倒四、不知所云的文字被呈现出来的时候,很多同学发出了惊叹,显然他们之前从未接触到这样的作品,对荒诞派戏剧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概念上,而这张文字幻灯片,学生很直观地领略到了“荒诞”的风格。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

二、图片的使用

图文并茂的形式能够传递出更丰富的信息,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外国文学课件中的图片提供了与课程相关的社会、历史、宗教、文化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方面的丰富的背景性资料,对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都有着较强的辅助作用。比如规模宏大古希腊剧场的图片,显示了当时戏剧的繁荣和希腊人对戏剧的爱好;罗丹雕塑的穿着睡衣、顶着硕大头颅的巴尔扎克立像的图片,十分传神的表现出了这位文学巨人惯于在夜间勤奋工作的习性等。西方文学还有这样的传统,即它经常与艺术同步发展,同一题材的作品不单以文学的样式,而且还会以绘画、雕刻等样式来呈现,这些绘画、雕刻本身就是一件件杰出艺术作品,它们从不同的维度诠释和强化了文学名著的价值意义,因此我们在外国文学课上也将这些艺术作品的写真图片展示出来。比如在介绍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时候,配以古希腊的艺术家菲狄亚斯雕刻的《命运三女神》的图片。女神们的头部虽然都受到了损坏,但那由质地很薄的希腊式长袍包裹着的身体却是如此的优美丰盈,充分显示了孕育在她们体内的无限生机和活力。这些以人的形象出现的希腊神,完全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兽形妖灵的神,让同学真切地感受到了那身上的人性的闪光,希腊文学所特有的人本精神也由此可以窥见一斑。再以《哈姆莱特》中“奥菲莉亚之死”的以一场为例。莎士比亚的描写极为凄美动人,浸满了哀伤的诗情:在小溪之旁,斜生着一株杨柳,它的毵毵的枝叶倒映在明镜一样的水流之中;她编了几个奇异的花环到那里,用的是毛茛、荨麻、雏菊和紫罗兰。她爬上一根横垂的树枝,想要把她的花冠挂在上面;就在这时候,一根心怀恶意的树枝折断了,她就连人带花一起落下呜咽的溪水里。她的衣服四散展开,使她暂时像人鱼一样漂浮水上;她嘴里还断断续续唱着古老的谣曲,好像一点儿不感觉到她处境的险恶,又好像她本来就是生长在水中一般。可是不多一会儿,她的衣服给水浸得重起来了,这可怜的人歌儿还没有唱完,就已经沉到泥里去了。(第四幕第七场)我们在课件中将这段文字配以19世纪英国画家米雷的著名油画《水中的奥菲莉亚》,这幅画描绘了这个美丽而又善良的姑娘落水而亡的瞬间,以空间艺术的方式生动地再现出了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场景,既令人心醉又令人心碎,产生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后来劳伦斯•奥利弗在他导演的最经典版本的《王子复仇记》电影中,就完全搬用了这个画面,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三、音乐的选配

优秀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唤起听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把音乐的活水引入文学的殿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调沉闷的气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有些文学体裁本身已经包含了音乐的元素,尤其是诗歌。外国文学史上的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诗人都十分重视诗歌的内在韵律,追求诗歌与音乐、绘画的结合。在外国文学课上,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诗歌插上音乐翅膀,让它带领我们在人类精神的广阔天地里自由地翱翔。比如,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有一首名诗叫《天鹅》,描写天鹅安详自在地在湖面上缓缓游走的情景,突出天鹅美丽、优雅、纯洁、高贵的形姿与品性,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我们根据诗歌的内在节奏,配上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名曲《天鹅》,那柔婉舒缓的旋律,宁静深沉感情,与诗歌的唯美意境水融,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再比如,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尔兰诗人叶芝的爱情诗《当你老了》配上音乐诵读,抒情主人公那“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的诗句就显得格外的深情绵邈、感人肺腑,从而引起所有人深深的共鸣。外国文学史上还有一种独特的现象,即有相当多的文学名著与音乐作品之间存在着“渊源关系”。比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取材于18世纪法国启蒙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贝多芬谱曲的《欢乐颂》,歌词取自18世纪德国诗人席勒的同名诗篇;比才的歌剧《卡门》由十九世纪的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大家对《费加罗的咏叹调》《欢乐颂》《斗牛士之歌》等曲目都耳熟能详,但是对小说、戏剧、诗歌却不甚了解,因此,我们让音乐与文学“牵手”,使二者互相生发,互相补充,这样既可以消除同学对外国文学的陌生感,调动他们去进一步阅读、思考文学作品的积极性,又可以营造审美氛围,培养学生较为广阔的审美视野和较为深厚的人文胸怀。

四、影像视频的播放

篇8

论文关键词:美债危机,国家外汇储备,不利影响,对策

 

一、美债危机使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缩水风险

2011年8月3日,美国参议院以74票赞成26票反对高票通过了提高国家债务上限的议案,令美国在最后时刻避免了违约风险。此议案上调美国政府债务上限2.1万亿美元,并提出10年内削减政府支出1万亿美元。虽然议案通过令全球投资者暂时松了一口气,但正如美国前审计长、智库机构“唤回美国计划”负责人华克8月4日所说,“我们还没脱离债务危机。尽管我们永远不会违约,因为我们可以印出钞票。但与此同时,利率将大幅上升,货币风险很大,随着时间的流逝,通胀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据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开数据,截至2011年7月28日,美国公共债务已经达到14.34万亿美元,其中累计9.75万亿美元由美国国内和国外投资者持有;在9.75万亿美元的公共债务中,近一半,即4.5万亿美元被外国投资者持有;其中对策,中国无疑是这部分投资者中手笔最大的一个。虽然中国人民银行从未公布外汇储备币种及结构,但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的比重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至少占外汇储备总额的70%。试想,如果美国债务上限没有提高,美债信用评级无疑会大幅下降,债券价值的随之下降势必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缩水,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这也是为什么央行行长周小川一再敦促“美国政府和国会从自身和全球利益出发,切实采取负责任的政策措施,妥善处理债务问题,保障美国国债投资安全和市场正常运行,维护全球投资者信心”的原因。同时,近些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纵然增长幅度有所放缓,但总体仍保持增长态势(见表一)。

表一 中国外汇储备情况单位:10亿美元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外汇储备存量

818.9

1066.3

1528.3

1946

2399.1

2649.3

外汇储备增长幅度

 

 

30.2%

43.3%

27.3%

篇9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 外汇储备; 美元困境

中图分类号:F830.45 文献标识码:A

从2006 年起,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的最大持有国。继2009年4月突破2万亿美元之后,2011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突破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外汇储备的1/3。然而当前中国这一巨额的外汇储备并没有为中国政府、央行及各界带来喜悦,相反却给我国带来诸多困扰。从国内来看,外汇储备的巨额扩张大大增加了对其持有的成本,并易引发通货膨胀以及货币政策失灵。从国际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主要是以金融资产为主,而在金融资产中又以美国国债为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日益显露,美元霸权仍为其主要特征。为摆脱危机,美国实施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债务规模急剧膨胀,这在帮助其经济走出衰退的同时,亦导致美元不断贬值,使得我国外汇储备面临很大的缩水风险。本文在此背景之下,从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角度剖析了中国外汇储备过度增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失衡,由于现行的牙买加体系并没有摆脱“特里芬两难”,单一美元本位这一主要特征决定了其固有的非均衡性缺陷,且直接导致本位货币国家――美国与非本位货币国家之间的经济失衡,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经济失衡。

(一)单一美元本位的不均衡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仍以美国为中心,美元是本位货币,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对美元形成高度依赖,致使美国经济状况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但是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美元仍面临着“特里芬难题”: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对外经济规模扩大导致持有的美元增加,这就要求美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其结果是美国大量输出美元,美元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要维持币值稳定,因而美国并不能持续逆差,这使美元陷入了两难境地。但是在现行的牙买加体系下,美联储拥有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并且发行不受约束,仅需服务于美国国内的经济需求,这造成本位货币国家与非本位货币国家之间的经济失衡。尤其在决定美元供给和货币政策时,并没有充分考虑美元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平衡关系,导致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尤其是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稳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汇率制度的不均衡

国际汇率制度失衡亦是国际货币体系内在不稳定性的表现。随着牙买加体系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浮动汇率制代替了固定汇率制,少数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实行独立浮动汇率。发达国家在此过程中凭借其经济发展优势,使汇率制度与本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保持一致,并进一步通过汇率调整掌握着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竞争力调整的主动权,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性与依赖性,不得不实行带有固定性质的钉住汇率制度,钉住美元及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这显然会加剧其国内外经济的失衡,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陷入被动,也加大了受国际游资冲击的可能性。在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下,美、日、欧等主要货币国家的汇率波动,极易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发展中国家尤其不利。

(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不均衡

当前,各国政府仍然面临着国际收支调节问题。按照国际金融理论,一国国际收支均衡应该是维持与该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为此,政府有必要使用支出增减等宏观经济政策来使国际收支保持合理的结构。而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之下,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后,各国因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实施的逆差调节机制亦有所不同。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储备不足,在其经常项目出现长期逆差时,只能通过暂时性的引进短期资本来平衡逆差,而很难通过汇率调整或紧缩国内经济来进行调节。与此同时,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则可以长期吸引短期资金的流入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同时大量输出美元。当其外债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过大的偿债压力会引发货币贬值。国际收支逆差调节的不对称性使资金在全球的流动出现扭曲,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对大量短期资本流动进行监控和管理的有效机制,资本大规模频繁无序流动必然会增加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导致发展中国家政府失去对本国金融的控制力,造成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职能的不均衡

IMF自成立以来,在加强国际货币合作,稳定汇率以及促进国际收支调整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与国际货币和金融形势的发展,IMF的某些职能已越发显示出其不均衡性,这主要表现在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在IMF领导权中占主导地位,而IMF作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载体之一,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IMF中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不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而不易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同时也暴露出IMF应对金融危机的缺陷,其金融援救属于事后调节,先前缺乏一种有效的预警监控机制,无法有效地监督成员国的经济政策,进而维持国际金融秩序。IMF往往以美国等大出资国的利益为衡量标准去考虑和制定政策,以它们的金融制度去度量其他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又没有发言权,所以IMF形同虚设,也缺乏足够的财力来为国际范围内流动不足的国家提供贷款,无法有效地履行充当国际最终贷款者的职能。

二、中国外汇储备的“美元困境”

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性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有很大影响。当前中国高度融入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新兴发展中大国,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导下,近几年连年实现双顺差、高储蓄,进而导致巨额外汇储备。尽管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在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等方面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高额的外汇储备一直是被视为“双刃剑”,大幅增加的同时会给国内外经济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一)中国外汇储备的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以前,我国外汇储备总量很少,大部分年份外汇储备余额不超过50亿美元。90年代初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外汇储备有了一定积累,1990年年底外汇储备规模首次突破100亿美元,随后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这带来了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1996年外汇储备规模首次突破1 000亿美元。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贸易顺差及外商直接投资也相应增长,国际收支连年实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我国外汇储备开始进入大幅度增长阶段。从2006 年起,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的最大持有国。继2009年4月突破2万亿美元之后,2011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突破3万亿美元(如图1所示),约占全球外汇储备的1/3。

(二)中国外汇储备的“美元困境”

与中国的“双顺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连续出现“双赤字”。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包括7 000亿美元金融援助计划在内的经济刺激方案;同时,美联储于2009年3月大举收购美国国债,实行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帮助本国经济走出衰退的同时,亦导致政府债务规模急剧膨胀,美元不断贬值。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此举必然通过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进出口贸易,从而影响到其他国家经济,中国未能幸免。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起因于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而增加的外汇储备又反过来受制于美元,面临缩水的风险,同时对国内经济也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缩水。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其绝对比重仍然较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2011年第2季度,美元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资产比例依然高达60%。目前,我国拥有约3.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其中主要以金融资产为主,而在金融资产中又以美国国债为主,占了1/3左右。我国从2008年9月开始首度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第一大海外持有国。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报告(TIC)显示,截止2011年9月份,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总计11 483亿美元,从近几年变化趋势来看,总体上有减持趋势,但变化并不明显,如图2所示。2011年8月6日标普将美国长期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负面,中国将因此面临外汇储备缩水风险。

2.金融安全。一国外汇储备增加意味着在外汇市场上,对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而对本币需求大于供给,因而本国货币相应升值,外国货币相应贬值。因此,在持续的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人民币面临很大的升值压力。自1994年1月到2011年10月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幅度达到34%,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则基本一路走低,如图3所示。

人民币与美元的这种相对变化趋势吸引了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2010 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2003-2010年,我国经济总体呈现高速发展势头,人民币升值预期进一步强化,“热钱”合计净流入我国近3 000亿美元。热钱的大量流入会直接冲击我国的金融体系,从而威胁国家的金融安全。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存在一些漏洞,如金融制度尚不健全、金融政策尚不完善以及金融市场尚不完整等,热钱的进入一方面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进而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增加了国内金融市场风险;另一方面,热钱的大进大出对我国的经济稳定与安全亦造成严重威胁。

3.通胀压力。外汇储备的较快增长意味着外汇占款在较快增加,央行为了进行外汇冲销而投放大量基础货币,相当于向市场投放了与之相等的人民币。截止2011年10月,我国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按现行汇率换算就有20.75万亿元的基础货币被投放到市场,这意味着货币供给量大幅度增加,国内物价不断上涨,自2009年以来消费价格指数一路攀升,如图4所示;同时,基础货币增加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推高了我国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吸引了大量国际游资的进入,从而继续推高我国外汇储备总量,形成恶性通胀。为避免通货膨胀,央行采取提高利率的紧缩政策,这又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流入,结汇后又会形成更多的基础货币投放,通货膨胀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4.宏观调控难度加大。为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因大量购买外汇而引发资产泡沫,中央银行要采取经常性的对冲操作措施,来对冲增发的货币量。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央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在高速增加,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使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与独立性削弱,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主要对冲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等,2006年以来央行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但是这一政策工具反应比较灵敏,对经济的影响较大,不易经常和轻易采用。另外,央行在对冲操作中也可能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这虽然冲销了部分过剩的流动性、紧缩了银根,但同时又导致人民币利率水平上升,进一步刺激了投机性外汇的流入。因此,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以及资本管制的逐步放松,央行的冲销成本越来越高,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也越来越弱。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前已述及中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长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失衡不无关系,因此为减轻外汇储备过度增长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中国首先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一个极其漫长、复杂的过程,“特里芬两难”使得任何一国的货币在充当唯一的国际货币时处于两难境地。因此,中国应该倡导创造一种与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为此,中国应从参与区域货币合作做起,积极参与东亚金融合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以改革当前美元一家独大的不合理货币体系。在此过程中,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与主要贸易国,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互换,完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从而削弱美元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国内资本市场,阶段性地实现人民币迈向区域性货币的目标。

(二)完善对外经贸战略,改善国际收支平衡

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来自于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的产生是粗放型的,主要出口产品价格低廉,但是能耗较高。因此,应当促进加工贸易尽快转型升级,对高耗能、低层次的加工贸易规模加以控制,抑制其顺差的增长;同时适时扩大进口,以改善国际收支平衡。这在降低外汇储备增速的同时,还可以缓和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是适应我国经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转型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在资本项目顺差方面,应当提高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对外发展战略的水平,更好的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同时逐步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鼓励居民对外投资,提供用汇便利。

(三)优化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单一,美元资产占相当大的比重。前已述及持有的美国国债占我国外汇储备总量的1/3左右,其中的中长期债易受美国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等的影响,存在较大风险。为了防范汇率风险,我国应该根据国际收支的具体情况以及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变化,逐步削减外储中的美元占比,适当增加欧元、日元等币种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并根据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金融状况以及本国对外贸易和金融支付需要,及时调整和重新安排储备币种结构,实施外汇储备币种的多元化。与此同时,适当增加黄金储备、石油、有色金属等战略性能源储备和粮棉油等重要商品储备。高速发展的经济对各种基础资源需求巨大,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的逐渐紧缺,保障能源供应已是一国经济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在大宗商品价格较低的时期,可以适当利用外汇储备分批次购买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同时,结合国内扩大内需的需要,亦可将储备资产投资于基础设施、先进设备制造和技术等领域,以进一步缓解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

(四)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发挥汇率对调节国际收支的积极作用。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已趋于平稳,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放宽人民币的浮动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不仅可以降低公众对汇率失调的心理预期,而且可以增强汇率对外部经济失衡的调节能力,汇率的双向自由波动也有利于提高市场参与者防范风险的能力,并且能够抑制套汇型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中央银行有选择性的干预,在不同阶段可以设定一定的目标区间,只有当汇率超出这个目标波动区间时才进行干预,进而减少贸易顺差到外汇储备的直接转变。

参考文献:

[1] 余永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保值[J].国际经济评论,2009(5-6):12-18.

[2] 张明,何帆.美元贬值背景下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J].中国金融,2006(10):63-64.

[3] 张明.次贷危机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6):74-80.

[4] 王三兴,杜厚文.东亚地区超额外汇储备的深层次原因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09(2):48-56.

[5] 徐克恩,鄂志寰.美国金融动荡的新发展:从次贷危机到世纪性金融危机[J].国际金融研究,2008(10):4-10.

[6] 张博.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优化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09.

[7] 严玉华,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的深层次原因探析――基于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视角[J].时代金融,2008(6):14-15.

[8] 王群琳,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8(9):73-79.

[9] 卢爽,世界外汇储备结构概览及比较分析[J].中国货币市场,2010(2):22-28.

The “Dollar Trap”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Under the Imbal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urrency System

MENG Xiu-hui

(School of Financ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nan 250014,China)

篇10

刚刚在美国上市成功的巨人网络还没来得及从巨大的喜悦中回过神来,就掉进了一个不知何时才能上岸的泥潭!

2007年11月,美国律师事务所Coughlin Stoia Geller Rudman &Robbins(以下简称“CSGRR”)连续向两家来自中国的纳市上市公司提出隐瞒数据、侵犯投资人利益的诉讼。据了解,这两家涉嫌隐瞒数据的中国公司,分别是刚刚在美上市不到一个月的巨人网络,以及数字传媒企业分众传媒。

据了解,的起因是巨人在11月19日披露的财报中显示,巨人旗下的网络游戏《征途》第三季度平均同时在线玩家(ACU)和最高同时在线玩家人数(PCU)都出现下滑。而投资者认为,他们早在巨人上市前就应该知道这个有些负面的消息,因为这一切都发生在巨人上市的一个月之前,可巨人在上市申请书和招股说明书中却对此只字未提。

《IT时代周刊》发现,这家美国律师事务所此前就一直专靠打集体诉讼官司而闻名,爱立信、戴尔等国际巨头都曾成为它的诉讼对象。但这一次,这家律师事务所为何紧紧盯上了中国企业?

信息披露不全成把柄

无论是巨人的史玉柱,还是分众的江南春,在国内都是以“不按规矩出牌”的创新性经营为突出特点的企业家。然而在公司报表方面的“不按规矩”却使得这两家公司遭到美国律师团的。

原告方美国律师事务所说,他们代表在今年11月1日到11月19日之间购买巨人网络美国存托凭证的所有投资者。巨人网络于11月1日上市,当日最高股价为18.25美元,而其最新股价仅为11.61美元,跌幅达36%。

这家律师事务所指控说,巨人网络以及特定高管和董事违反了1933年的《美国证券法》,该法律在企业关键信息的披露方面有严格规定,而巨人显然达不到这个标准。美国投资者本来就对遥远的中国的网游公司缺少了解,更何况这家公司没有拿出足够的数据。

但巨人网络新闻发言人汤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除强调将积极应诉外,还指出两点内容。首先,巨人网络在招股书里对相关人数有清晰披露,其中在招股书第1页与第85页都有披露ACU、PCU截至9月底的数据,第94页披露了人数曲线;其次,招股书公布的在线玩家人数与第三季度财报公布的在线玩家人数完全一致。

巨人网络称,《征途》同时在线人数在今年5月曾突破100万,之后的打击“打钱公司”活动,导致同时在线人数一度下跌到80万。但从第三季度开始,该人数开始回升,最高为88.8万,如今在大量老玩家回流下已上升到96万,再次接近百万大关。

美律师事务所认为,这些左右投资人投资行为的关键性数据在上市之前,应及时向股东披露。由于未在招股说明中说明,因此严重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据悉,史玉柱在上市之前就曾表示,之所以去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因为“那里管理最严格”。

而在诉讼事件的第2天,分众传媒亦因涉嫌隐瞒负面的业绩信息而面临集体诉讼。书指称分众传媒及其特定官员和董事违反了1993年的《美国证券法》。据书称,注册申请书和招股说明书没有准确说明事实,因为它们没有披露分众传媒的互联网广告业务分公司进行的若干项收购交易,导致该分公司毛利率下降。2007年11月19日,分众传媒在收市后了截至2007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由于最近进行的几项收购交易,公司在2007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有所下降。次日,分众传媒公司股价从每股57.15美元大幅下跌到每股52美元,而且成交量巨大。

原告方希望代表所有在分众传媒第二次公开募股中购买了其美国存托凭证的投资者,要求被告赔偿损失。

分析这两次事件,原因在于美国律师团抓住了巨人和分众信息分别晚披露了18天和12天的漏洞,而成为被诉讼的把柄。

神秘的律师事务所

通览这两宗案件,值得注意的是,这两讼案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CSGRR。这是否意味着该律师事务所诉讼的目的并非完全出于维护投资人的利益,而是带有某种“无利不起早”的功利目的呢?

据了解,CSGRR律师事务所是一家专门从事证券欺诈、公司接管诉讼、保险、反垄断、消费者欺诈、环保和公共健康、公共利益的诉讼机构。无论在金融圈内,还是在美国律师行业内,CSGRR都颇有名气。

公开资料显示,CSGRR律师事务所在涉及投资者集体诉讼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专门从事证券诉讼案件,其陆续过、着数十起同类案件。近年来,包括戴尔、雅虎、UT斯达康、爱立信、空中网、中国航油、eBay等先后因为各种原因遭到该律师事务所发起的集体诉讼。11月份,在其52起集体诉讼案件中除了少数获得赔偿外,多数诉讼悬而未决。该律师事务所的一项著名案例是为安然欺诈案受害人挽回72亿美元的损失。

早在今年10月,该律师事务所曾向纽约地方法院提起集体诉讼,指控爱立信在9月11日至10月15日期间了“有关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的错误性和误导性的声明”。他们在诉状中称,爱立信非常清楚自己来自移动网络升级和扩张的营收出现下滑,这也给公司的利润率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外,该公司也知道因为运营商的缘故,其第三季度在西欧市场的营收出现了下滑。

为何这家律师事务所屡屡将上市公司告上法庭?带着浓厚的兴趣,《IT时代周刊》记者翻阅了该律师事务所的资料,发现其履历赫然就是一部有关集体诉讼的光辉“维权”史:

2007年2月,戴尔因涉嫌获得英特尔排他性使用英特尔芯片的回扣遭集体诉讼。

2007年5月,雅虎广告技术被指存在操作缺陷而遭该事务所集体诉讼。

2007年10月,爱立信被指了“有关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的错误性和误导性的声明”遭集体诉讼。

前不久,美国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因涉嫌发表与抵押贷款行业困难相关的涉及业务和风险管理程序的虚假声明而遭到集体诉讼。

再往前几年, UT斯达康、空中网、中国航油、eBay等也先后因为各种原因遭到该律师事务所发起的集体诉讼。

据了解,集体诉讼在美国资本市场中是极为普遍的事,有风险投资行业的资深人士甚至表示:“不用太过大惊小怪,美国投资者一不高兴就喜欢,这种事常常发生。”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此类集体诉讼一般都是由专业律师发起,他们天天检查各家上市公司的行为以寻找“有利可图”的打官司的机会,上市公司一不小心便会“中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界人士表示,在集体诉讼中,律师费往往高达30%,因此最大的获益者往往是律师。因此,对于这些集体诉讼的发起目的,特别是发起人均为同一家律师事务所的“玄机”,值得好好推敲一番。

对于这两桩集体诉讼,当务之急便是积极应诉,而从长远来看,由于已经上市,特别是在美国这样一个成熟的全球资本市场,公司的各项工作相比以往都要更加规范和严谨,以免被抓到什么“把柄”。至于“诉讼明星”,还是不要给某些律师有扮演这种角色的机会为好。

至今,CSGRR已经参与过约500个证券共同或大型机构投资者被侵权的案例,绝大部分都是美国本土公司。从这个数量上说,CSGRR向中国赴美上市公司“小试牛刀”,并无特别针对中国的用意。

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系教授认为,正是因为美国证券业拥有这样的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律师事务团,才会使美国股市较为规范和健康。这保证了美国证券业的发展,同时也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小心翼翼地对待投资者利益。

深刻的教训

在事件发生之后,巨人发表措辞强硬的申明,表示并未违规,同时声称将采取积极态度应诉。而分众内部人士亦表示准备应诉,但不发表任何评论。

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普通刑事和民事案件的无罪推断不同,美国对证券公司的管理异常严厉。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信息披露中虚假陈述的归责原则上,美国不论是立法还是司法实践均采用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即信息提供者如不能证明自己的行为没有过错,不存在欺诈性,则推定其有过错,应向股民承担民事责任。这意味着只要是在信息披露中出现瑕疵就很有可能被类似CSGRR这样的律师事务所抓住,上市公司最后只能认罚,以罚款来“破财消灾”。

以巨人为例。巨人网络是在11月1日上市,此时第三季度已经过了一个月,巨人却辩称不知道第三季度的数据。另外被隐瞒的数字是关键性营业数字,偏偏是这个数字的变动被事先隐瞒了。而分众在第二次售股时,亦未说明因收购利润大幅下降。其在12天后公布了消息,难道江南春在两个星期之前就不知道?因此巨人和分众想要自圆其说,表示毫无恶意将很难让美国律师团相信。

究竟两家中国公司会不会最后以“破财消灾”收场,目前已经不重要了。CSGRR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确实给中国企业在境外如何融资上了一课。

实际上,中国公司一直就没有吸取因隐瞒信息而遭到惩罚的教训,CSGRR律师事务所早在2004年就用类似原因了空中网,并成功迫使后者付出高达350万美元的赔偿。

易凯资本CEO王冉分析说,这种刁难在华尔街的律师业界就是常态,“有的律所,它的主业就是寻找招股书的瑕疵,如果诉讼后能拿到赔偿,律所就能抽取佣金,或者有时候被告公司直接就拿钱摆平,反正律师总能为自己争到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