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村范文

时间:2023-03-22 15:4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媒体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媒体村

篇1

一、信息的获取技能

计算机虽说不是新事物,但对村小来说仍是遥远的,因为农村除乡镇下面各村社,由于经济条件和网络的限制,农民想上网还是很困难的事,村小教师也不例外。培养村小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就要从教师感兴趣的上网入手,教师的技能学习同样需要兴趣的培养。让教师感受到网络的魅力,感受的网络资源给教学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教学效果。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现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一是正确的信息搜索技能。会正确使用浏览器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料,在众多的已搜索条目中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内容资料。二是信息的下载与保存技能。在搜索到合适的信息后,就要将其保存起来,以备教学之用。基本途径是:第一复制与粘贴;第二不让复制的就“另存为”文本文件:第三文件下载,有的需要财富值,有的不需要,因此,平时就要积累一些财富值,百度的、道客贴吧等。三是信息的提取与运用技能。记住下载文件的存放路径,在哪个盘?哪个文件夹?提取时能很快找到它。运用时要采用相应的打开方式,如文本是word还是wps等。此项技能并不太难,只是教师练习操作的机会少,易忘而已,这项技能一般在开学初教师集中办班时间,在中心校集中上机操作几次就能练会。另外,我们每月都让中心校微机员带着能上网的笔记本电脑到各村小去一次,一是教师巩固练习上网技能;二是帮助教师查找教学中遇到困惑的问题;三是更新课件,用最新、最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课件。这样,村小教师也能与时俱进,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这项技能,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多媒体学习与运用的兴趣。

二、信息的处理技能

对信息的处理技能是村小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基本包括对文本的编辑;电子表格的运用;ppt的处理等。如,教师下载一个课件,就要进行修改,使之符合自己的教学需求,如何插入文字、图片,如何调整播放顺序等,就需要一定的技术处理。这就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第一走出去。首先让各乡镇中心校的微机员参加教师进修学校的计算机培训,微机员回校后再对全乡镇教师进行培训。其次是各乡镇选派骨干教师到进修学校进行培训,使骨干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其他教师处理文件或ppt中遇到的问题。第三每个村小至少选派一名教师参加本乡镇中心校微机员的培训,使之在村小中发挥计算机指导作用。第二请进来,变“取经”为“送经”。如果将乡镇教师到县里参加培训为“取经”的话,那么将微机教研员到乡镇或村小就可称之为“送经”。培训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变 “送菜”为“点菜”,以往不知道下面需要什么,就是送,有很多在教学中不实用。现在,下面教师“点菜”,他们缺什么知识、技能就上报,微机员就有针对性地辅导。乡镇中心校的微机员也是如此,村小教师需要什么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下去进行辅导。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村小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的技能。

三、资源的共享

篇2

2007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六周年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直极其低调的奥运会大型配套项目媒体村正式亮相,拉开了面向全球公开发售的序幕。

作为奥运配套项目,奥运媒体村选择在申奥成功纪念日面世,显得尤为具有纪念意义,可以说是献给奥运的一份大礼。

奥运会配套项目,身份独特

媒体村是奥运会居住配套项目之一,奥运会期间将专供各国媒体机构下榻,接待新闻记者6000名,赛时为记者提供全方位的居住、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这是媒体村最值得自豪的地方,也是媒体村区别于其他地产项目的最大之处。

作为特供各国媒体机构居住和工作服务的地方,媒体村有太多值得我们想象之处,来自世界各国的媒体机构云集,奥运盛会的许多稿件和信息将从这里诞生并传向世界各地。

作为奥运会的重要服务配套设施,媒体村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地产项目,她是世界看中国的窗口,是奥运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国面向世界的荣耀。

作为公开向社会发售的奥运建筑,媒体村虽然有数千套之多,但面对一个全球性的广阔市场,必然呈现出不可复制的典藏价值。

作为按照“绿色、科技、人文“奥运标准打造的项目,媒体村的科技领先性和环保性也注定为人们所推崇,使其成为未来宜居社区的典范。

建设近两年,大音稀有

奥运媒体村由北辰实业上市公司投资开发,该公司是国内首家A+H股地产类上市公司,目前正在开发建设国家会议中心和媒体村,是唯一家同时承建并后期运营两个2008北京奥运会项目的投资商。

正在建设中的奥运媒体村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媒体村于2005年11月25日正式奠基开工,2007年1月18日南区主楼顺利封顶;北区工程于2006年2月28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整个奥运媒体村预计于2008年年初全面完工。

在这近两年的建设时间里,奥运媒体村却极为低调,尤其是在媒体上的声音更是非常之少,而就在这不声不响的近两年中,奥运媒体村从开工到封顶,从一片空地到高楼林立。“我们只想实实在在地把奥运媒体村开发好、建设好,为奥运会作一份贡献。”北辰人如是说。

近两年之久不显山不露水的前期建设,近两年之久大音稀声的潜心修行,奥运媒体村大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势。

奥运标准打造,品质领先

作为奥运配套项目之一,媒体村严格遵循“绿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进行规划设计,以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基础,采用先进可行的技术,真正使未来居住者长期受益。

针对“绿色”标准,体现在环境绿化、社区绿化以及环保材料应用三大方面。媒体村与680公顷国家森林公园仅路之隔;社区专属36000平方米体育休闲主题公园已基本成型并投入使用;社区内规划以传媒元素、水系、古迹为主题的园林,从地面到屋顶,最大限度进行立体绿化;室内装修采用环保绿色产品。

针对“科技”标准,媒体村处处以科技着眼未来。雨水渗透和回收利用系统,板式热交换器新式能源回收技术、游泳池水处理系统,太阳能系统、室内泳池除湿系统、空调环保制冷系统等多种先进技术的采用,缔造新型科技社区,全面提升宜居品质。

针对“人文”标准,媒体村设计以人为本,中轴线北端龙脉之地、传媒发展史主题园林设计理念、社区内原有古迹的保护和修缮、亲邻友善的公共空间,既营造媒体村和谐社区,更彰显中外深厚文化底蕴。

北京奥运会后,回归大众

考虑到奥运会后,媒体村将以商品房的形式归社会大众居住。因此,奥运媒体村的选址、规划、户型等方面都力求主流化。

篇3

“多媒体融合”的国际化整合背景

“多媒体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这种新型整合作业模式已逐渐成为国际传媒业的新潮流。网络媒体的出现促进了媒体整合、融合的速度,最初体现在报刊所办的电子版上,随后电台和电视台也跟进到媒体融合的行列。

新加坡报纸和电视则是华文媒体中率先实现多媒体融合的典型。新加坡作为只有330万定居人口的岛国,主要媒体集团有两个,一是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掌握着四家日报和以此为基础的商业网站;一是新加坡传媒公司,经营着电视台和网站。2000年6月,新加坡政府决定让这两家公司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彼此加强竞争。报业传媒进军电视事业后,开通了华语台“优频道”和英语台“电视通”。经过不到半年的运作,报业股份公司的“优频道”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二位,报业优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整合。

国内“多媒体融合”的现状

在全球化媒体融合形势的催逼下,大规模的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网络媒体的兴起则直接促成了国内多媒体融合的步伐。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媒体之间的融合主要还是报纸与网络之间,广播、电视与网络之间的单向融合,传统媒体大都只在内部妊娠并发育出电子版媒体模块。

在这种融合过程中,电视媒体特别注重对自身网络媒介的建设。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从中央电视台到全国省级电视台乃至计划单列市电视台都陆续申请推出自己的网站或网络电子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营,网络电视操作模式已日渐成熟。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凤凰卫视资讯台走在了媒体融合的前端。凤凰卫视在《直播大中华》中的“激情互动”环节通过使用最新的“凤凰网会客厅”视讯系统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也扩大了受众群体,开创了媒体融合的新时代。

由于电视媒体所具有的直播互动效应,所以在二维媒体之间的互动中电视媒体获得了最大的延伸空间,国内许多电视台开始尝试网络与电视节目组合或者融合的实践。

2001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整合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和上海有线电视台等单位,组建了庞大的传媒集团。如今,上海文广还经营报纸、杂志和新闻网站以及音像出版等。特别是“第一财经”现在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跨媒体、跨地域财经传媒品牌。通过“第一财经”统一品牌的带动,衍生出电视频道、广播频率和报纸、杂志、出版物。

应该说,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电视媒体成为推动融合的最积极因素,它利用目前强势媒体的身份,通过网络媒体开辟了对外传播的新渠道。同时,电视媒体近期也出现了和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接近组合甚至融合的过程。

2005年4月26日,吉林电视台《早安吉林》节目与吉林人民广播资讯台合作,由资讯台在100.1兆赫同步转播《早安吉林》节目。这种广播与电视同步直播的常态新闻播出方式,把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群体交叉在同一个播出点上,在模糊度上增加了电视节目的外在收视率。实际情况是,在电视媒体收视统计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广播资讯台这一时段的听众对这一栏目收听正向迁移,增加了听众对这一栏目的认识和认可。而此前不久,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另一个民生新闻栏目《守望都市》被当地广播电台转播后,成为跨媒体传播的知名栏目。

目前,电视媒体与报纸的融合还没有完全成形,除了偶尔出现同城平面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组合报道外,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在国内还很少见。所以说,现在的媒体融合主要体现在同一地域部分专业性媒体的二维合作,特别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单向合作,并没有形成大规模媒体融合的现象,媒体融合也只是徘徊在实验准备阶段。

“多媒体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新旧媒体的不断冲撞整合,网络媒体连续上演着媒体传奇,大有主传统媒体沉浮之势。杰・尼尔森曾在《传统媒体的终结》里预言说:未来五到十年间,大多数现行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它们将被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所取代,这一观点显然是带有激进色彩的媒体进化论。目前,我国网络媒体还处在不能完全采编、制作新闻的初级水平,必须依靠传统媒体的内容和人力资源成长。尽管部分网络传媒认识到独立发展的重要性,也在大范围招聘新闻从业人才,但媒体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新闻,在这个方面,传统媒体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网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依托于传统媒体的发展。

多媒体共存造成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和分众化传播现状 报纸因为其特有的文字承载信息的传播特点,受众群体分布比较集中,一般以城市传播为主,越是大城市,文明程度越高,报业就越发达。反之,偏远的农村小镇,由于经营成本和文化基础的差异性表现,那里属于报纸传播的不发达区。

比起报纸,广播现在的境遇显得十分尴尬。在报纸和电视的挤压下,广播显然失去了大众传播的途径。几年前,城市交通文艺台的热播,为广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如今,广播正朝着小众化、专业化的“窄播”方向发展,拥有了专业信息传播的一席之地。

作为拥有优势信息资源的电视媒体,在受众群体上可以说更加大众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农村,电视媒体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工具,成为大众化的强势媒体。然而,在文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电视却很难发挥其强势媒体的作用,多种媒体的交叉共存,分散和弱化了电视传播的效果,大部分人游离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之间,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更是受到了挑战。

网络媒体虽然以其在线传播的方式,一开始就显示出了一日千里的态势,但是新闻传播角度的先天缺陷和技术的不够成熟使其在短时间内还很难一统当今的媒体江湖。

从目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存情况看,媒体之间只有实现优势互补,彼此融合,形成打造市场的合力,才能弥补单一媒体自身存在的缺陷。

市场化运作使多媒体融合成为可能 目前,现有的几种传统媒体中,电视媒体的前期投入最大。美国学者布雷德利测算得出:同一个新闻选题,报纸、广播、电视记者的前期采访成本比例大约是1:1.8:3.5,电视采访成本高于报纸三倍还要多,电视采访所需要的高附加成本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往往是投入高产出也高,绝对性价比不大。前期投入产生的传播价值无法实现最大化。如果同一个集团不同媒体实现互动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使媒体资源用途同样化,同样的信息通过不同的形式,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一物多用,既扩大了市场,以相对节省的成本获取大的收益,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在具体地域内强化交互媒体的品牌效应。

从受众群体看,电视媒体是大众媒体,但它的传播优势在农村乡镇,城市传播受到报纸和广播的分流。然而对于高投入的电视来说,按照市场化规律运作时,城区收视率是绕不过去的门槛,只有赢得城区收视群体,广告创收上才会大有可为,市场运作也才会有前景。正因为电视媒体的高投入和优势新闻资源的特点,才使得媒体融合过程中电视媒体表现得比较活跃,一方面尝试与网络媒体互动整合,一方面也把目光投向了其他传统媒体的收视群体。

在市场需求和全球大潮流的驱动下,媒体间除了融合别无选择,而这一融合并不意味着要一切从头开始。多做一件工作并不等于多做一倍的工作,同一组记者可以同时为视听媒体和印刷媒体采访到同一性质的新闻。

提起媒体融合,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事实上,在现阶段,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也不容忽视。对于同一个采访选题,如果同一组记者采访影像新闻时,经过后期编辑整理,报纸也可以形成印刷文字,图片则可以通过截屏或另行拍照获得。这样组合报道的效果是:前期采访投入省去了费用,同时提升了一个品牌栏目的跨媒体竞争力。而平面媒体的广告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如果把前期运作节省的开支和后期刊载产生的广告效益加在一起计算,衍生媒体可以创造几倍的经营效益。对于高投入、高产出的电视媒体来说,这种开源节流的办法不能不说是增加产出绝对值的好办法。对于报纸、广播媒体而言,跨媒体组合经营同样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媒体的内部整合是区域媒体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跨国传媒集团的外在压力加速了国内多媒体融合的进程 超媒体时代是媒体高度融合的时代,也是东西方不同质的文化沟通和融合的过程。由于一些跨国媒体集团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媒体整合运作经验,跨国媒体“大鳄”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先进的媒体运营理念,同时也在扼杀本土文化的延伸发展。在这种外在压力下,国内媒体必须加速国内多媒体间的融合进程,打造“航空母舰”。

“多媒体融合”趋势不可逆转

从广义角度看,媒体融合是平面、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之间二维或者多维融合,从狭义角度看,媒体融合主要体现在新旧媒体之间的整合。由于互联网技术使信息传播成本大大降低,现代化的数字压缩技术使网络传输系统兼容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传统媒体传播手段,超强的加载能力使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成为未来传媒发展的主要趋势。广电媒体与互联网相互整合的过程,与其说是一种跨媒介的扩张,还不如说是行业联合的试探。横跨广电和电信两种业务的融合繁衍,开始结出媒体融合的果实。

“多媒体融合”不可逆转地表现在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上,在客观上为媒体融合提供了可能。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目前有两种宽频电视业务已投入试运营:东方网络电视和东方宽频。东方网络电视是上海文广与小区的开发商、房地产商、物业管理商共同运作的项目。在一些智能化小区的内部网中放置服务器,播放教育、生活信息及物业收费信息等内容,其主要内容由上海文广提供。东方宽频的收费方式十分灵活,有10元、20元等内容不同的节目包。去年,东方宽频的付费用户数目已超过20万用户。

各种新技术和高端产品的问世,对传统媒体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新旧媒体的融合不断得到强化。在新旧媒体融合过程中,广播电台也不甘落后,200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在线广播”开办,现在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音频网站。

篇4

【摘 要】在全国性的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手段日益在大众中普及的时候,地方新媒体该如何定位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笔者根据自己从事报纸编辑采访工作和负责皖西日报社新媒体工作的实践中得出的浅显认识是:地方新闻单位的新媒体如果要生存,甚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新媒体 海量信息 互动 创新

当因特网诞生之际,关于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衰落甚至消亡的声音就不绝于耳。然而,时至今日,虽然新媒体从最初的国际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媒体形式也从网站派生出手机报、手机APP、微博、微信等多种,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是,也不能更充分地说明传统新闻媒体一定消亡。笔者认为,立足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的发展只是改变了新闻和信息的传播方式,如同当年广播出现没有取代报纸,电视出现也没有取代广播一样,只是让新闻信息传播更加多元化、多样化而已。因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进行新闻或者信息,被传播的始终是内容,传播手段只是外在的形式,本质没有变化,形式的多样恰恰满足了人们多元化需求的心理,不会出现谁取代谁的问题,只是受众群体和受众范围发生变化罢了。

虽说如此,众多新媒体的涌现,对报纸、广播、电视还是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地方新闻媒体兴办的新媒体生存发展空间由于地域环境的限制发展同样面临重重危机。那么在全国性的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手段日益在大众中普及的时候,地方的新媒体该如何定位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笔者根据自己从事报纸编辑采访工作和负责皖西日报社新媒体工作的实践中得出的浅显认识是:地方新闻单位的新媒体如果要生存,甚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良性互动。

首先,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面对受众,必须坚持“内容为王”。

这一点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不会发生变化,如果非要说变化,只是由内容为王进一步深化成了海量信息。

过去,人们得到信息的手段单一,一家报社只要办一张报纸,一个电台只要有一套节目,一家电视台,只要有一个频道即可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需求日益丰富和多元,无论报纸、广播还是电视都不能再采用单一运营模式。于是报社从办一张主报逐步走向在主报基础上办更多的子报子刊面向受众。广播电视也分频道运作甚至上星来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受众设置内容。到了新媒体时代,国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更是把信息不分国界、地域的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所有这些,看似复杂,其实都离不开一句话:内容为王。没有内容,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尤其是互联网,更是对信息有海量的需求。

可以说,海量的信息,是新媒体的存在基础,也是新媒体获得大众认可的必然选择。信息从哪里来,对传统新闻单位来说无外乎记者采写、通讯员投稿、通讯社供稿等方式。这些方式提供的信息源,被报纸、广播、电视刊播出来,受众读到听到看到,完成传播。而互联网,占有这些信息源,和传统媒体相比,更具有优势,因为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的容量无极限的特点和随到随发的优势,让的时效性更强、的内容更广,覆盖的范围更大而广受欢迎。这就要求传统新闻单位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利用新闻人才集聚的优势,积极创办新媒体,让掌握的新闻信息资源及时扩散到受众中去。

以皖西日报社为例,报社拥有大量新闻采编人员,在没有创办六安网等新媒体之前,因为版面的限制,也因为传统体制的原因,很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无法及时传播给受众,而且报纸出版周期较长,时效性也受到影响。当新闻在报纸刊出的时候,往往在报社之外的各类新旧媒体早就报道过了,新闻价值也就大打折扣。而在创办新媒体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采编人员辛勤劳动创造的精神产品,只要符合新闻观,都可以物尽其用,可以上报纸,也可以在网站,新闻时效性增强的同时,也提高了报纸的社会影响力。

其次,地方新闻单位要根据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不同特点,对产品进行精耕细作,满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同的受众需求。

在信息化的今天,地方新闻单位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新媒体事业的重要性。皖西日报社在2009年初就成立了新媒体事业部,到如今,旗下已有网站、手机报、手机APP、微博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在运作,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传统媒体能否成功创办新媒体,关键在于是否能把握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人才优势,并契合新媒体的特点,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在一起。

皖西日报社的做法是,启用单位对新媒体事业有信心和兴趣的人员负责和参与新媒体开发工作,成立全媒体工作小组,根据采写和掌握信息的不同特点,分别或者先后在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等上,同时在报纸上用一定的版面对新媒体上的内容进行再加工、再刊发,实现信息立体,追求新闻信息时效性和进行深度报道相结合,满足受众对新闻深浅不同层次的需要。此外,在网站、微博等平台上的新闻或者信息,还吸引广大网友积极参与评论,进行互动,进一步升华了新闻或者信息的内容,也扩大了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做到了“报网互动”。

第三、地方新闻单位创办的新媒体,要以传统媒体为依托,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才能拥有优于传统媒体的表现。

相比于全国性的新媒体,如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网易,地方新闻单位创办的新媒体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资金、人才和技术的制约。如果一味依靠传统媒体,只能死路一条。因此,必须在创新和服务上下功夫。

要想做到创新和为本地受众服务,新媒体就必须坚持走多媒体的道路。俗话说,报纸有名、广播有音,电视有影。新媒体要做的第一步是把这些名、音和影集纳到自己的平台,让名更响,音更宽,影更靓。为了做到这些,新媒体就必须把文字、视频和图片在平台上充分展示,把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让受众一次性享有。事实也证明,集纳了传统媒体优势的新媒体,它所传播的内容更有社会影响力,更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2009年,皖西日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大别山歌会,就让六安网大显身手,通过在网站首页醒目位置开设专题,专题里面分门别类的刊载歌会的文章、图片、视频,同时引导六安市民对歌会品头论足、为保护和挖掘大别山民歌出谋划策。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这个专题,以其丰富性和多样性获得了安徽新闻奖(网络新闻)二等奖。时至今日,中国大别山歌会已经举办了六届,已经成为六安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可以视作地方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良性互动的一个成功范例。

第四、地方新媒体要适应信息时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巩固主流阵地。

囿于环境制约,地方新媒体的创新,不大可能实现创造发明新技术和新传播媒介。这里说的创新只探讨两层意思:一是密切关注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努力跟上这一步伐,而不固步自封,在不知不觉中被新技术所淘汰;二是结合地域特点,随时根据本地受众的需求,调整传播手段,拓展服务范围。

依然以皖西日报社创办的新媒体对这两层意思做一简析。

第一层意思是,作为新媒体的从业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新媒体技术的采用上,尽可能和先进的接轨,保证新媒体的传播应用能在较长时间里符合时代潮流,这不仅是为了传播,也为了把地方新闻单位投入新媒体很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六安网为了尽快发展壮大,曾在2010年进行过一次改版,等于把以前的老网站推倒重建。当时重建网站有很多种选择。经过反复考量,我们觉得互联网已经发展到web2.0时代,网站建设必须考虑到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于是最终决定采用了符合web2.0时代特点的网站建设方案,网站建成时,很多人都认为太超前了,有点浪费。可是,现在回头再看,当时如不采用这种方案,六安网早就无法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要求,两年前就又要推倒重来了。适度超前的方案不仅没有浪费,反而为皖西日报社节约了很多资金。改版后的六安网影响力日益增强,目前已经成为了安徽省首届文明网站,权威的网站影响力评估值(谷歌PR值)达到并稳居六安市三甲之列。

第二层意思是,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创办的新媒体,必须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需求,必须按照当地民众对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增加和改善传播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智能手机的普及,除了网站以外,新的传播手段层出不穷,手机报、微博、微信、手机APP纷纷涌现。以微博为例,它开创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能当记者。当年,温州动车事故就是一名六安女孩用手机通过微博第一个出去,影响了整个事故的处理过程。对这些新的传播手段,作为主流新媒体,要做到应用尽用。皖西日报社的新媒体建设就是紧跟时代潮流稳步前进的,到目前,新媒体已经包括六安网、六安手机报、六安(微博)、掌上六安(APP)等,这些新媒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深度及时客观报道了六安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信息内容与六安市民的生活休戚相关,与六安的民生紧密相联,自然就得到了六安人的广泛关注。其中,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委托皖西日报社承办具体内容的六安市委、市政府官方微博@六安(新浪微博)自2012年12月31日开通至今仅仅一年半时间,就以其公开政务、关注民生、宣传六安等方面的积极作为,拥有了超过11万的粉丝,六安成了2013年度安徽十大影响力政务微博之一,今年第一季度,又获得了安徽省微博外宣五强称号。

总之,笔者通过工作实践认为,新的历史时期,地方的新媒体必须依靠传统媒体,与之良性互动,用海量信息超越内容为王,把和网民互动同传统媒体与网络互动结合、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以及适时搭建新媒体各种平台,做好新媒体的推广才能实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篇5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0-0093-02

本文将新媒体看成是一个具有时间特性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对出现于传统媒体之后的各类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统称,它是媒介发展历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最新形态,是区别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具有交互性与时效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全天候与全覆盖等特征的一种崭新的媒体样式。它虽然会呈现阶段性的具有表征性的特征,但就其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与冲击

在以往的“大众传播”时代,传统媒体的传输与接收方式都是比较固定的,而且面对的受众对所传达的信息也是被动接受和排他接受的。而在三网融合态势下发展的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个性化为特征的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这使得“大众”媒体逐步向“分众”媒体转变。然而受众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新媒体的出现必然与传统媒体产生竞争,在分流受众的同时也在分割着广告收入这块诱人的蛋糕。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网民总数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底提高5.4个百分点。网民数量增多,每个人每天用于了解接收信息的时间是基本固定的,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就必然减少其关注报纸或者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时间。根据央视市场研究(CTR)的分析,超过六成的网络视频用户表示自从他们接触视频后,看电视的频率明显减少,有两成人表示他们不再看电视[1]。

对任何一种传播媒介来说,注意力资源是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各大传播媒介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对注意力的争夺,当作为新媒体的网络媒体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络用户时,其附加的广告收入也在节节攀升,有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新媒体行业中移动新媒体和网络新媒体收入总和达到135000亿元,已占到中国传统媒体行业总产值的1/4[2]。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受众群的分流和广告收入分割的冲击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新媒体在时效性、交互性、主动性以及投资成本方面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依存

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不能只看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的负面影响,目前新媒体没能替代传统媒体的事实证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相互依存关系,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仅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挑战与冲击,更有深层的依存与推动作用。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内容的依存

大家如果留意观察就会发现,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并没有出现许多大型的原创的网络媒体,真正成气候的还是传统媒体如美联社、CNN以及其他大报大台的网站。就连雅虎、美国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其新闻内容还是依靠传统媒体提供的新闻。雅虎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吴伟鸣曾说过:“我们从来没有自己的编辑、采访、写作人员,我们做的是整合整理的工作,yahoo上的每一条新闻都是拿来的,自己的一条也没有。如果有一天,与我们合作的媒体不高兴了,跑掉了,yahoo就会垮掉……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我们是唇齿相依的关系。”[3]新媒体在“内容为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向受众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内容,他们为内容的来源和质量而苦恼。

我国出于新闻控制的缘故,只规定了有限的几个主流新闻网络媒体如人民网、新华网等具有新闻采访权,各大门户网站未被赋予新闻采访权。新闻是吸引用户的第一手段,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要想吸引受众的眼球必须要依托传统媒体提供的内容。

(二)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传输渠道的依存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也面临着信道单一的发展瓶颈,如何开拓多种渠道、吸引受众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当务之急。

2009年《纽约时报》周一至周五的日发行量为100万,周日为150万。但作为新媒体的时报网站出现后,在美国国内的常规浏览量为2100万[4],时报手机网站仅在2009年9月份的浏览量就高达4000万;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自从《人民日报》网络版开办以来,每天的点击量达三四万次、《南方周末》网络版每天的访问量也高达三万人次(不重复IP)。传统的报纸媒体在充分发挥自身内容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借助于互联网的渠道平台实现了更快更好的发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发展中的合作并存。

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

一方面,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巨大挑战和技术革新,传统媒体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必须寻求一种革新求变的途径,与新媒体的融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新媒体在现实情境中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对传统媒体内容的依赖决定了它目前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扮演渠道运营商的角色,这两方面内容都要求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各自领域中以及领域之间展开多种形式的各做,即所谓的“媒体融合”。这种融合则具体分为传统媒体内部之间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以及新媒体内部之间的融合。

(一)传统媒体内部之间的融合

在传统媒体内部最早进行媒体间互动融合的是报纸媒体和广播媒体,始于1950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即是两者互动融合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报纸媒体与电视媒体也进行着不同形式的融合,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周刊点点评”都是将报纸内容电视化的有益尝试。在面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时,报纸也经常从广播电视中获得新闻资料、图片从而丰富报纸发行物的内容。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传统媒体在建立相互发展平台的基础上,还通过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与合作,以求在新媒体领域获得进一步发展。

例如网络电视台,一种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新媒体形式,它的诞生受益于传统电视台丰富的内容资源、广大的受众群以及权威的影响力与公信力,但它并不是传统电视媒体的克隆,不再采用集中控制式的单一线性传播模式,而是借助于新媒体技术不仅实现网络与电视的同步直播,还发展了电视节目点播、搜索、下载以及互动评论等功能,这就打破了传统电视台单纯传递信息的角色,提高了受众在信息传递中的主动性。

传统电视媒体也可利用三网融合的契机积极与手机媒体进行业务融合,大力发展手机电视业务,2011年全国电信第一季度运营情况显示:1~3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9027.0万户,其中3G用户达6190.2万户。如此庞大的用户群,电视媒体若能与手机媒体开展好手机电视业务,定能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

手机媒体与电视媒体的互动融合产生手机电视业务,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收看电视节目的需求;与报纸媒体的融合形式即是于2005年10月上线的手机报业务,是指中国移动联手全国各大权威媒体机构,通过手机为客户提供的新闻、体育、娱乐、文化、生活等各类资讯信息的服务,其业务形式以彩信为主。据易观国际的《2009年第3季度中国手机阅读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第3季度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已达1.49亿户。

(三)新媒体内部之间的融合

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要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遇到的阻碍要少很多,由于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在时间上很接近,特点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多网站很早就已经开始尝试做手机的内容供应商,新浪、网易、搜狐以及Tora这四大互联网综合门户网站所占手机内同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在80%以上。

优酷网与苹果公司的合作是目前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融合的典型代表。据优酷网首席技术官姚健说:仅一个月优酷网的访问量借助ipad增长了一倍,而iphone4增长了二倍。现在的3G手机更是能够使用户轻松地实现手机上网、手机购物、手机视频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正是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融合的结果。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依存度不会越来越低,逐渐由新媒体替代传统媒体的过程,而是两者之间的发展态势是依存度适当减弱但两者趋向于相互融合。虽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会带来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其融合发展是其必然的趋势。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融合绝非只是技术上的融合: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受众获取信息、实现传播;也不单是内容生产和资本上的融合:新媒体借助于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实现自身发展;两者之间的融合最终必将是观念和文化上的融合,并且这种融合是随着媒介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

参考文献:

[1] 陈刚,赵梅.电视媒体的新机遇与电视广告经营的发展[J].电视研究,2011(1).

[2] 程天飞.浅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J].新闻传播,2009(11).

篇6

新媒体异军突起迅猛发展

对于以网络传播为主的新媒体,以人机对话代替人与人交流,由点对点转变到多点对多点的趋势,它无疑扩大了接受群体的范围。它没有空间、时间,甚至地域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接受群体,丰富广泛的广告传播甚至成为流行语。然而,接受群体的普遍性也恰恰源自新媒体本身的性质,传播性强,并且信息流量大,各种电子产业以及网络视频的发展,都为新媒体招募了大批的接受群体。

1.新媒体形式多样化,无处不在

网站。这是最常见的新媒体,其功能强大,也是许多其他新媒体的传播平台。

网络电视。现在,高科技的流媒体技术让更多的人选择上网看电视,因为它广告少,可以全集联播、随意查找想看的节目。

移动视频。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银行视频、楼宇电视等随处可见。德国的有些公司甚至在厕所每个蹲位的门背后都放上了液晶电视,只要蹲在厕所里就可看到。

智能手机。现代人拥有一部手机就足以“掌”握天下,手机短信、手机上网、手机电视等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3G技术的超大带宽,更是让人们在移动中享受生活。

电子阅读器。它不仅具有阅读书籍的功能,通过无线上网还能阅读新闻,有的甚至能看电视。

此外,博客、播客、电子杂志等作为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其丰富的服务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广告商以及营销者的青睐。

2.新媒体争夺新闻发言权

新媒体借助高新技术手段不断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使新闻成为第一时间的报道,并不断与传统媒体争夺新闻的首发权。

2010年1月28日10点左右,天津市河东区一栋高达34层的在建经济适用房着火,消防部门派出20多辆消防车及200多名消防队员紧急扑救,大火被及时扑灭。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网民对火情的“网络直播”比传统媒体快了近5个小时。那些用照相机、摄像机和微博记录火情的普通网民,从10点10分开始,以对火情的“网络直播”抢先报道了这一突发事件,并且在网络上持续开展“直播”,引起人们高度关注。14点54分,新华网才发出了第一条媒体报道,并配发了几张大火熄灭后拍摄的图片。16点左右,一家电视台转述了网友对火灾的描述,并播放了网友拍摄的视频。主持人还评述说:“官方媒体在大火发生后五六个小时公布消息,而网络这一次走得比官方媒体还要快。”

《潇湘晨报》记者曾于当日15点致电天津市公安消防局,询问有没有一栋大楼着火,消防指挥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媒体的采访只能由公安消防局宣传处受理,而宣传处的工作人员对于记者关于火灾情况的询问,回答说:“我不清楚。”

网民无需像记者那样向有关部门求证或等待答复,就可以直接将看到的、听到的到网络上,其竞争优势显而易见。

新媒体冲击下的传统媒体现状

在新媒体强势冲击之下,传统的报业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裁员、破产和彻底消失在美国报业不断上演。最近两年,美国有1万余名记者丢掉了工作,其中大部分是日报社的记者。新媒体对报纸的冲击是全球性的。现在,免费报纸已占据欧洲市场的16%,2009年美国已有105家报纸停刊,英国有近80家报纸停刊。最具说服力的是,成立于1889年的世界顶级报纸《华尔街日报》,被默多克新闻集团收购的价格仅为50亿美元;而成立于1995年的雅虎网站,在2008年拒绝微软以446亿美元收购。传统媒体的式微,新媒体的崛起,由此可见一斑。中国传统媒体的发展不容乐观。

1.新媒体冲击下的中国报业

2009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中央级报纸《中华新闻报》正式停刊。8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了《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公告,据新闻出版总署的消息,这是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中华新闻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沟通平台,《中华新闻报》曾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由于没有通过2008年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年检而停办,原因是“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

这样的事件,在网络出现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与《中华新闻报》停刊相映照的是:中国成为全世界报纸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

在2009年10月16日举行的世界中文协会第42届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年会开幕式上致辞并表示,目前中国大陆共出版报纸1943种,报纸的年总印数达到442.92亿份,报纸的日发行量突破了1亿份大关,成为全世界报纸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新媒体冲击下中国报业依然继续发展。中国报业协会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报纸总印量比上一年度减少了2.45%,这是自1993年以来报纸年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2.中国广播电视业遭受网络视频冲击

网络视频对广播电视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有人甚至把网络视频叫做“广电掠食者”。

在影视剧方面,网络抢走了大批观众。观众明显分流,电视媒体和视频网站之间的冲突开始激化。冲突的第一个就是2009年3月上映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四地卫视拿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首播权,而优酷和土豆则拿到了该剧两周之后的网络首发权。为了平衡视频网站和电视台之间的竞争,版权方有时候只好采取“中庸政策”。比如,从2010年1月2日开始,央视开始播出开年大戏《神话》,土豆网则拿到了网络上的同步播出权。尽管是同步播出,土豆网仍然取得了不错的点击量,土豆将内容分为“高清版”、“流畅版”、“黑豆版”三个版本,3天的点播量就超过1180万,高清版播放量接近410万。即便如此,视频网站还是不想成为电视台身后那个亦步亦趋、忍气吞声的“小媳妇”,视频网站还有更大的“野心”。2009年11月24日,优酷自制发行原创网剧《嘻哈四重奏》第二季,在播出不到10小时的时间里已有超过35万人次观看,而《嘻哈四重奏》第一季在优酷60天的播映时间里,播放总量近5000万次,单集平均播放量超过300万次,单集最高播放量1200万次。同样在2009年11月,土豆网与中影集团达成了合作,双方共同投资当红网络剧导演邓科的新媒体视听节目《Mr.雷》。该内容在中国移动的收费手机电视上播出。可以想见,未来视频网站能够与电视媒体平起平坐。

在网络广告方面,其增速超过电视广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的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增速超过广告业传统老大电视广告。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2009年全国电视广告收入仍然达到675.82亿元,增幅为10.94%。然而,电视广告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营销市场营收规模达到193.3亿元,同比增长13.8%,2010年网络广告营收规模可以达到235.9亿元,增长率约为22%。目前,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已经成为资本争相逐鹿之所。服装、饮料、化妆品、IT、通信、汽车等众多行业领导品牌已经纷纷加入到视频广告阵营,争夺广告资源。艾瑞咨询集团副总裁邹蕾表示:“在长大的过程中,视频网站运用背景广告、旗帜广告、按钮广告、贴片广告、植入式广告等广告形式,已渐渐展露出极大的主流营销价值。”

在新闻竞争方面,视频新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有别于电视新闻的新闻样式,它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电视新闻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和挑战,从技术特征、感知特征等方面看,视频新闻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生存

虽然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和技术方面被新媒体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但是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供应者的独家优势,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运作经验,都不是新媒体在短期内可以造就的。传统媒体多年来占据了重要的资源,并逐渐形成了一只专业的新闻人才队伍,拥有目前新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实力和权威性。同时,传统媒体公信力强。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中国新媒体采用的新闻信息70%以上是由传统媒体提供的。同时,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媒体不断加快数字化步伐,走出了一条融媒发展的崭新道路。

1.中国报业的变革之路

目前我们传统报刊还能存在,只是因为国内报业起点较欧美低,而且报业市场化改革的时间也远不及那些百年老报,但危机已然开始弥漫。

许多将毕业的新闻专业学生计划从事网络等新媒体工作,虽然目前这些新媒体的待遇不如知名报业集团。他们认为纸媒和新媒体的关系好比历史上蜡烛和电灯的关系,在电灯产生之前,大家使用的都是蜡烛;电灯产生后,蜡烛虽然还在使用,但基本退出了日常的主流生活。因此,虽然不能断言纸媒从此将消失,但未来的趋势显示,纸媒若不与新媒体结合共生,后果真的不容乐观。

由于报纸受时间的限制,在新闻报道和信息的及时性上比新媒体慢了许多。近年来,笔者供职的《中国城乡金融报》加大了分析性、调研性文章的比重,以弥补新闻时效性的缺失。除了在内容方面的改变之外,报纸在形式上也走向数字化模式。《中国城乡金融报》除了建立网络版,还向多家财经网站提供新闻稿,以不断扩大网络传播途径。

《人民日报》不仅拥有影响巨大的人民网,其在发行方式上面也有新的变化,准备开设“电子阅报栏”,在一些公众场合通过卫星发射设立“电子阅报栏”,可以实时看到人民日报当天的报纸,还可以翻页、放大,目前正在试点。

2009年11月19日,由龙源期刊网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期刊杂志网络传播TOP100排行会”在北京召开。本次TOP100会首次提出了“网络发行量”概念。它打破了期刊杂志的发行量只限于传统纸质版形式的局限,首次将杂志电子版内容在网络上的传播量也统计进来。随着电子阅读的井喷式发展,互联网电子阅读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网络发行量的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大,影响的人数越来越多。2009年度,国内阅读TOP100期刊的访问量超过1616.4万次,海外阅读TOP100期刊的访问量144.5万次。

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和青岛新闻网络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青岛新闻网,是近年来表现优异的地方门户网站。青岛新闻网通过在网络传媒、无线增值服务、户外媒体、平面媒体(《青岛新闻网DM专刊》)和电子商务等多元化产品领域的横向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年收入增长速度。

2.融媒时代的广播电视发展

许多人认为新媒体是电视的最大竞争对手,无论是受众还是广告,主要瓜分的是电视媒体。虽然这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是从媒体的特性看,从世界范围看,新媒体并不容易击败电视。在新媒体发展较早较成熟的美国,据2008年的全美媒体收视习惯调查,近70%的人仍把电视作为最主要的新闻来源。由于网络信息相对混杂,电视仍以其信息的可靠性和镜头的可视性赢得了53%的受众青睐。

为应对新的媒体格局,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只有立足主流媒体定位,强化新闻公信力和权威性,淡化宣传色彩,推进新闻直播常态化,并联姻互联网构建新媒体产业链,才能化危为机,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中央电视台无疑作出了表率,作为中国第一大台,放下身段,和网络媒体的合作堪称行业典范。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成立,把网络和电视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合力,发挥出优势,把几千万网民记者囊括在网络电视台的报道中,调动了广大网民参与网络电视新闻报道的积极性。央视的网络电视不仅利用互联网把自家的10多个电视频道和各地方台都整合到一个界面上,更吸取了各大网站关于流媒体技术的各种先进功能,成立不久就成为此方面网站的权威。其不断上升的用户量足以证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姻使传媒行业迸发出新的火花和活力。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早在2004年12月也进行积极尝试,创办了网络电视平台“北京网视”。

广东电视台自2004年就开始以敢为人先的魄力进军新媒体,先后取得全国第一张手机电视和全国第三张IPTV业务运营牌照,并建立了全国首个电视台内部的新媒体中心,现已形成了包括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的新媒体产业群,成功走出了电视融合新媒体的发展之路。

山东广播电视台旗下的齐鲁网被业内评为中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

无锡广电也是国内较早进入新媒体领域的电视台,几年来,无锡广电始终把新媒体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电视网站、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都给无锡广电带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走向》,中国报业网

②朱夏炎:《以创新思维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人民网

③马晓芳:《网络视频冲击下电视彻底改变传统播出模式》,赛迪网

④董潇:《平面媒体多元化传输渠道中求生存 业务价值未降低》,《中华工商时报》

⑤武晋先:《电视新闻如何应对新兴媒体的冲击》,新浪博客

篇7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这个发现就需要我们能够留意身边的事物,发现身边的美,通过观察分析来获取。我们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对美的享受,而这就需要生活的积累。通过学习乡土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针对乡村小学的实际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将是被动的,游戏是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针对农村孩子爱玩儿泥巴的特点,我带领学生采集河泥进行手工制作,这是最受孩子欢迎的,学生兴趣特别浓厚,制作的作品形式多样,都是日常喜闻乐见的人和事、动物、景物等,虽显稚拙却不乏生动,还有的同学模仿大师的作品,也是有模有样的,所以把美术活动当作游戏,以培养兴趣为手段,就能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我还根据农村废旧材料多的特点,让学生捡树根进行根雕制作,利用秸秆儿学编织、进行小手工制作、利用植物籽粒进行粘贴画的制作,当学生把一件件作品展示出来的时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享受着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2.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是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学生对于美术的感悟能力、兴趣和基础有所不同,我们不应该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们。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喜欢剪纸、有的孩子喜欢手工制作,有的孩子喜欢雕塑。上课的时候,我会根据教材的内容让孩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做统一要求,这样孩子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作品也会生动多样,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使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3.循序渐进。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学好美术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也会犯这样的错误,看到孩子没有进步,我就责怪他,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一点进步都没有!后来我发现这种急躁心理是不理智的,由绘画上升到美术,本身就有技术的一面,要想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把美术学好是不可能的。所以培养小学生绘画,一定要有时间上的心理准备,要讲究科学性一步一个脚印,追求长期效应,不要总想以“速成”的方法换取短暂的心理平衡。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总会有进步的。孩子有时也会有这种急躁心理,有的孩子总跟我说:“老师,我总是画不好,咋办呀?”这时我就耐心地跟他讲道理,并且鼓励他将自己的作品订成册子,这样就会从作品的日臻完美上发现自己的进步了。这样做了之后,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并且把作品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给其他小朋友当画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走进自然、细心探寻

美术要让孩子们眼中有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从大自然中获取创作灵感,更要让孩子们心灵深处迸发精神的火花。美是人每时每刻、随身处地都能感受到的,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美术素材无处不在,这里有起伏的山峦、变化的云朵、五彩缤纷的花儿、蜿蜒盘旋的河流,令人心旷神怡。春日,万物复苏,树木花草吐出新芽。夏日,鸟语花香,争奇斗艳。秋日看那枝头硕果,遍地金黄。冬日看那皑皑白雪,银装素裹。大地万物的种种变化,引起人们许多的幻想,都是对大自然美的感觉和享受,直接使人产生创作的欲望,而且使人的高尚情操蠢蠢欲动,儿童也是在美的体验中,才能学到什么是美,想把美的东西表现出来、画出来、留下来,把心灵深处美的品质勾唤出来。就是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了基础。

三、克服困难、力争传承

我们农村孩子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影响,不能买各种绘画材料,但我们可以利用身边有的材料进行创作。一个木棍儿可以当笔,大地便是现成的纸。不能出外写生,在村子里也可以创作,一段残垣、一座老房、一头牛、一个随意玩耍的孩子……都是我们创作的素材。美的东西无处不在,我们只要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就可以创作出美的作品。

四、总结

篇8

然而,互联网毕竟是信息时代的高科技产物,它的功能和它的操作都应与信息时代的各种发展所同步。据调查,很多地市媒体的新闻网站只是起到报纸的复制作用,报纸上印刷的文字照搬到网站上就算完成了任务。其实,当初很多新闻网站的建立存在着跟风之举,很多的地市报社总觉得有了新闻网站就是实现了新闻传播现代化,而对于它的特点和规律并没有去进行深入地研究探讨,更谈不上创新。新闻网站比报纸的活动空间更广阔,更有变化性,更有开发性。而实际上,地方新闻网站恰恰停留在简单化的层面上。简单化已成为地方新闻网站存在的突出问题。

简单化的表现之一,内容较为简单,而且更新较慢。很多内容往往是从报纸母体上简单照搬,甚至于把母体上刊发的内容简单贴到网页上。缺乏精心策划,缺少深入采访。操作者没有根据网络新闻的规律和特征,对其进行再加工,也没有根据网民的需要拓宽网络信息传播的新领域,因而满足不了信息社会的需求。要知道,如今网民的接收水平和要求都很高,简单的内容加上陈旧的网页,是不能吸引网民们去点击的。

简单化的表现之二,形式简单手法单一。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人才的技术水平、设备装备水平的限制,表现形式大多没有达到多媒体的效果,音频、视频和动画的传播手段大多还没有使用,还仅仅局限于文字和图片的组合。即使是文字和图片组合也缺少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局限在平面上,缺少立体开发。网络媒体优于报纸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是表现形式的优势,网络媒体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它的内容更具有了诱人的色彩。其实,网络媒体与报纸媒体竞争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的多媒体性,报纸媒体受到网络媒体的最大冲击也在于它的多媒体性,然而,城市新闻网络的最大的盲点和最大的潜能也在于它的多媒体性。因此,表现形式的开发当是地方新闻网络的最迫切的任务。

简单化的表现之三,服务功能简单。目前地方新闻网络的服务功能基本局限于新闻信息的传播上,而作为互联网的组成部分,很多互联网的服务功能却处于待开发状态。如知识服务、信息服务、游乐服务、及时交互功能服务、生活服务等都还没有开发好,所以网民们打开这样的网站感到乏味,继而是置之不理。在这种情况下,广告和赞助商不会看好这种网站,因而很多地方新闻网站是亏损的。既亏损,就难以搞再开发,如果形成了恶性循环,就难以生存。

以上这些问题,并不是互联网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新闻网站在技术条件和人力资源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必然的,因为任何一项新的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开始都是较为简单的,只要加大研究和开发的力度,就会深化简单超越简单,迈向科学的高层次。这就是说,地方新闻网站的前景是好的,出路是广阔的。因此,地方新闻网站要办出新的水平,就要强化"有出路,前景好"的观念,在思想上树立办好新闻网站的坚定信心。思想的重视,无疑会给办好新闻网站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加诸多的精神力量。

首先,应把新闻网站当作一种产业来做,这样就会加大投入,就会拓展开发,就会较快地出现新的转机。如果把它当作一种产业,就要树立它的独立性,就要让它与母体报纸脱离依附关系,就要让它在信息经济的大海里遨游。目前网络作为一种产业正是平稳发展的大好时机,这个新兴的产业经过一阵颠簸之后,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与教训,而新闻网站作为后来者就有了前车之鉴,就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迅速增高,就可以在别人打造的平台上一展风采。当作一种产业来做,就可以着手整合资源,联手发展。在地方上,一些电台、电视台以及信息公司所开办的网站,由于同样存在报纸媒体的新闻网站的问题,办得也不是很理想,如果联合起来办一个网站来经营,就可能成为强势媒体。

篇9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手段 教学质量

随着校园网、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建立与普及,多媒体教学逐步在我国大中小学校普及,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到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全新天地。然而,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应用中的普及,其弊端也随之显露,如何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与保障多媒体教学质量,成为我国众多学校急需研究与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忌盲目推崇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

近年来,我国各地学校对多媒体教学模式“一刀切”式的一哄而上,只要有可能不论哪科教学通通使用多媒体,视多媒体教学为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同时,传统方式的教学则被摒弃,被视为落后的典型。其实,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各有其优缺点,需视课程的性质灵活选择使用,并非所有的课程都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效果最佳。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外语、机械制图等课程比较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而数学、数据结构、逻辑电路等强调推理和证明的过程,使用板书讲解则优于多媒体教学模式。

二、注意对多媒体教学节奏的控制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播放速度远大于传统的黑板板书,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信息量往往是传统教学模式的2倍甚至3倍。许多教师往往未能注意多媒体教学中节奏的控制,导致课堂内容信息量过大,播放速度过快,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过短,过快的课堂节奏、过量的知识信息,使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时间思考和做笔记,学生无法对课堂内容及时消化和理解,短时间内大脑处于极度疲乏状态,学习的注意力易被分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应做到内容适量,注意节奏的控制,时刻关注学生的接收情况和理解程度。否则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讲解节奏,产生的疑问不断增多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最终将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总体水平

目前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老师大部分课件均由任课教师自己制作,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教师们来说,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术仅为业余级别,通常仅能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工具进行课件的制作与演示。尽管教师制作的课件数量众多,但高质量的课件却很少见,许多教师制作的课件仅仅是教材的翻版,直接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提高课件的质量,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采用必要的图文、声像才能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的接受,不要片面地追求声音,动画,过多的效果会成为学生上课的干扰因素,影响教学效果。在一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组织给专业的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和制作课件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应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多媒体教学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学习,便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多媒体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

传统教学在黑板上边进行板书边给学生讲解,肢体语言较为丰富,师生之间的交流较为顺畅,课堂气氛也较好。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们为了操控计算机,大部分时间端坐在操作台后面,师生之间的交流受限,课堂情感互动减少,使学生很容易感到课堂气氛沉闷,加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不应过分依赖电子讲稿,坐在计算机前的时间不宜过长,应密切注意学生的听课反应,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讲解方式,视情况对有关知识点作出相应的解释说明,并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计算机应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互动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例如进行小的比赛,让操作熟练的同学指导较差的同学,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条件下进行合作式学习,加之教师的正确引导、辅助,是能够达到“共同行为效果”的。

五、忌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视课堂笔记作用

篇10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农村中小学 体育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多元的。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是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可以使视听、启发与讲解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体育课堂已不是新鲜事,最早的录像观摩课就是最初的多媒体教学体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逐渐成为推动教育教学革新的科技平台和思想平台。多媒体教学,能优化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快学校体育迈向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广阔天地。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健康与体育的教学,更是大大增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堂效果,消除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匮乏性、懒惰性。

一、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的现状

体育课开课率不足,学校体育课开设得很不规范,某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某些山区小学体育课就是放养式玩耍,且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且经济发展层次越低,学校规模越小,场地、器材缺乏越严重。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然而,由于老师的自身特点、原因导致一些课堂内容不能开设,即使老师讲解了,学生也不得要领,不能领会。比如:跳高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的,是少年儿童最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多种跳高姿势,最流行的是背越式。运动员助跑的角度、身体重心落地、步长、步频等因素严重制约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及教学效果,这就会导致一些农村中小学对该项目不能正确教学、引导、示范,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无法开展。鉴于以上原因,为了改善教学环境、模式,消除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单一性、匮乏性、懒惰性,多媒体教学走进体育课堂是当务之急,它能有效改善教学,提高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应对措施

那么多媒体教学走进体育课堂,究竟有什么好处?对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是不是革新?

1.多媒体教学的示范性。传统的单一体育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是抽象的技术动作,教师的讲解示范仅是个体的理解与示范,动作的要领是否到位、示范的是否标准、教师因个体差异是否能对教学目标要求到位等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目标能否实施。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要领繁多结构复杂,而且由于动作的特殊性,需要瞬间完成,动作非常态化。教师讲解、示范无法做到一些复杂动作的演示性,特别是一些技巧性体育项目,就更无法做到对每一个动作的要领的准确理解与要求,这时,多媒体教学就会发挥极大的作用。例如:传统体育项目三级跳远,要求是第一步充分利用助跑带来的速度向前跳跃,重心低而平;第二步跨步跳,保持平衡,两大腿充分打开,落地时前脚迅速向下鞭打,以获取第三步跳跃的最大力量;第三步跳跃,利用最后的速度,双手迅速上摆,脚向尽量前伸,落地,完成动作。对于每一个动作,老师讲解可能完全透彻,但学生理解掌握就是另一回事,老师的示范不到位,学生的接受与完成就会大打折扣。当传统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金典的标准的运场上运动员的比赛画面,可以制作成Flas,把每一个动作分解,让学生边观看、边模仿、边理解,观看到各种不同难度、不同规格的技术示范和“逐帧”分散示范,便于学生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并恰当运用如动作模型、挂图、幻灯等,既方便又经济。

2.多媒体教学的创新性、趣味性。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灵活变化快,有助于学生视野宽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进取心。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需要现场的表演性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某些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单调的课堂理论课上,不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或对多媒体技术知之甚少。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有效克服传统单一体育模式的弊端,激发了学习动机,创设了创新氛围。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具有鲜艳和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的启发诱导功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认知心理得到充分发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仅凭教师的讲解示范或辅助单调的手势,教学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及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利用多媒体教学,把技术动作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再配上优美的音乐,会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促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学习,改变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滞后现状,弥补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的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及引人入胜的教学手段,还必须同体育的时代性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