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论坛范文

时间:2023-03-16 06:5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媒体论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媒体论坛

篇1

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能够使学生快速的掌握写作的技巧,这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初中学生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凑字数、胡乱堆砌材料以及缺乏自己的观点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一些学生不是没有观点,而是有自己的观点,但是不知道怎样通过写作表达出来,导致学生思路堵塞,写不出优秀的作文。网络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的平台,例如文学论坛、历史论坛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论坛,并与别人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在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还应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并与自己的看法进行对比,吸取别人有益的观点,及时改正自己错误的观点,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表达方法,并充分运用到写作中。

例如语文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在学到七年级上册江苏版朱自清的《春》时,一名学生非常喜欢这篇文章,也非常喜欢这篇文章的作者,但是在一些论坛上有些人恶意诋毁朱自清,质疑朱自清作品的文学价值,这名学生非常的气愤,并将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让这位学生多读一些朱自清的文章,加深对朱自清的了解,这名学生在读完朱自清的文章之后,在论坛上用自己的观点反驳了这些人,并引发了一轮精彩的辩论,语文教师还耐心引导这位学生整理自己的观点,并将自己的观点很好的运用到作文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会使更多的人了解朱自清的文章。

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初中学生学习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因此在写作文时,如果有人欣赏他们的作品,他们就会受到鼓励,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学生也比较愿意的写作文,若学生的作文没人欣赏,就会打消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学生写作文时也不够认真,更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媒体与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或者获得其他人的指点,并引起观点上的共鸣,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初中语文时,在学到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江苏版版《国宝———大熊猫》时,一名学生非常喜欢大熊猫,因此想将大熊猫的各种形态都记录下来,并介绍给其它学生,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给大熊猫拍照,这名学生上动物园拍了许多大熊猫的照片,将大熊猫日常憨态都记录了下来,这位学生还询问了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大熊猫的习惯特点和生活情况,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表关于大熊猫的文章,并将这篇文章放在了网上,许多人都非常喜欢这篇描写大熊猫的文章,并将这篇进行了转载,这名学生深受鼓励,增强了这位学生写作的信心,也提高了这位学生写作的水平。

3.结论

篇2

【关键词】医学影像设备;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模拟实验教学;应用物理;

中图分类号;O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 言

医学影像设备学是一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学科,是医学影像学的分支学科,是医学专业中一门专门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等内容的课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器械的更新,医学影像设备在医疗领域的广泛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学已经成为医学类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也是获得临床医学影像设备操作知识的基础。医学影像设备分为两类: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和治疗设备。这门课程主要倾向于诊断设备,临床医学当中最主要的就是应用诊断设备来诊断患者的病情。诊断设备包括诊断X线机、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X-CT)、计算机X线摄影装置(CR)、数字X线摄影装置(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DSA)、磁共振成像设备(MRI)、超声成像设备(USG)、核医学成像设备(SPECT和PET)等。这些设备结构复杂,工作原理繁琐,所以需要大量的物理、医学、机械、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学生一时很难接受和掌握这种跨越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2 多媒体理论教学

2.1 医学影像设备理论教学遇到的问题

在医学影像设备理论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解的知识只是文字层面上的东西,文字层面的知识很抽象,加上使用的专业术语,学生既难理解,又有难以掌握。因此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

问题1:当提到X线机,学生很难想象出这种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而且教师也很难用语言描述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问题2:讲到X线管时,教师不能把X线管的带进教室当中,给学生讲解X线管的基本结构。X线管种类繁多,每一种X线管带到教室无法实现。只能讲解几种有代表性的X线管,而代表性的X线管需要面对图片或者结构图来讲。

问题3:当提到第五代CT(超高速CT和动态空间重建机),这种CT,一般的医院中很难见到,学生很难想象到这种医学影像设备外观和内部结构。

上述的常见问题如何解决成为努力改进的方向,经过三年教学,已经掌握基本方法和探索一些新的方法。

2.2 解决理论教学出现问题的方法

1.板书教学

传统的板书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易于掌握,有时间记录板书。然而这门课程的内容图片、电子电路设计图和工程设计图纸需要书写图画,所以进行得缓慢。

2. 挂图教学

挂图教学,是在传统的板书基础上引进的,比板书教学生动,节约时间。然而挂图也具有局限性,由于课程的图表很多,把课程所需的图表和工程设计图纸、以及一些电子电路设计图制成挂图困难,而且挂图的质量也有待考量。

3.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要比挂图教学要方便很多,也比传统的教学更加生动,更加节约时间,但是也有缺陷,这种教学方法没有传统板书教学思路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无时间记录板书。

2.3 板书、网络和多媒体融合教学(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

通过板书来梳理教学内容,让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再通过多媒体显示和辅助教学,以及通过网络来课后辅助教学,巩固教授的知识。这样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把课件发给每一个学生,节省记录笔记的时间,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和实践这门课所学知识。教师建立QQ群和微信平台,进行网上答疑。

3 模拟实验教学

3.1 医学影像设备实验教学遇到的问题

在医学影像设备实验教学中,往往是教师面对实验设备讲解,而不能把实验设备拆开,来了解仪器设备的内部结构,再加上抽象的专业术语,学生既难理解,又难掌握。因此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例如:

问题1:当X线-电视系统中的影响增强器(I.I.)时,学生难以想象出这种内部构造。并且教师难用语言描述医学影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仪器设备极其昂贵,不可能拆开观察。

问题2:讲到核磁共振设备(MRI),不能为了了解其内部结构而拆机观看,也不能完全由学生自己来操作仪器,只能有指导老师来操作仪器。而学生不能单独实际操作,也锻炼不出能力。

问题3:当超声仪器设备(USG)实验时,虽然学生有机会实际操作的机会,如何准确定位患者的身体具体器官是一个问题。是否正确操作也是问题。

上述的诸多的常见问题如何解决成为努力发展的方向,经过多方面的考察研究,已经掌握的一些方法,但还需要引进新的方法。

3.2 解决实验教学出现问题的方法

1.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教学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教师实地讲授,学生的实践的时间充裕,易于理解。但是这种方式对于这门课程远远不够,实验室的设备仪器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

2. 医院实习教学

医院实习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有了更多的实践过程,而缺少系统的讲授,同时由于医学影像的实验仪器极其昂贵,很少单独让学生操作,学生缺少自主操作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了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3.3 模拟实验教学

模拟实验教学,很多学校、单位在上岗前都采用此种方式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这种教学方法采用的是模拟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考试。这对学生来说既增加兴趣又增强实践能力。

4 .总结

利用计算机模拟、网络和多媒体可以改变医学影像设备学理论和实验教学。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设备成为医疗领域必不可少的医疗诊断和治疗仪器。采用多种技术能够满足这门学科发展和教学的需要,通过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能更好的为各大医学院校和医学相关以及应用专业开设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陆晓萍. 浅谈影响临床护生教学质量的原因与对策[J]. 大家健康,2015 9(2):271-272.

[2]韩丰谈,李建民. 强化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J].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2(9):1-2.

[3]岳若蒙. 设计性实验在医学影像设备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76-77.

[4]冯楠. 医学影像设备学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探讨[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4):456-457.

篇3

摘 要:网络传播的发展异常迅猛,这种超常发展表现在网络传播的传受两方面。与网络传播实践的高速发展形成反差的是,网络传播的理

>> 网络时代受众的角色逆转 网络时代科学传播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网络时代对“主动”受众的认识 网络时代重大主题宣传的受众参与 米勒的网络时代文学观 浅谈网络时代的网络阅读 浅谈网络时代下9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 浅谈网络时代的编辑素养 浅谈网络时代的学校建设 浅谈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 浅谈网络时代审计的变化 浅谈网络时代的作文训练 浅谈网络时代的营销变革 网络时代会计的时空观 网络时代青少年价值观的重构 邹韬奋新闻职业观在网络时代的意义 网络时代受众主动性探讨 网络时代的地震 网络时代的文学 网络时代的坚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浅谈网络时代的受众观 浅谈网络时代的受众观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靖东")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网络传播的发展异常迅猛,这种超常发展表现在网络传播的传受两方面。与网络传播实践的高速发展形成反差的是,网络传播的理论,尤其是怎样对待网络时代受众的问题并没有引起网络传播者的重视。本文回顾了受众观的发展,分析了网络受众的特点,及受众对网络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影响。关键词:网络传播;受众观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90-01网络传播自20世纪90年代方兴未艾。网络传播是目前最先进的媒介,它不仅集中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等各种形式的媒体,而且包括了人类的各种交流方式。这不是传统意义上新老媒体交替,而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各国、各民族多元文化的碰撞愈演愈烈。所以,大众传媒更应注意到对网络媒体下受众观的调查,从而更好的研究网络媒介。一、受众观的发展传统认为,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受众研究从早期的“子弹论”和“皮下注射论”到后来的议程设置,不断完善着自身系统的完善。早期认为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随着传播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受众所处位置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渐渐地发生着质的变化。现阶段,“受众”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的主导,处于传播研究发展演绎的各个阶段,任何传播研究都最终归结为受众分析这个核心要点上。二、受众观在网络时代的更新在网络媒体日新月异的同时,报纸、电视、广播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能在网络媒体面前不处于下风,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寻求自身在网络世界的发展。但在传统媒介接触网络的,还有一部分传统媒体从业者认为,只要把原来的刊物、影像完全复制到网络上就可以吸引受众“眼球”,利用自身采集优势在网络媒体面前仍然可以抢的先机。这种完全的复制,是纸质版的内容变成了电子版,在信息的海量上的到了发展,但与日益新颖,有着高互动性的网络媒体在吸引受众的角度上还有差距。传统媒介采编力量非常强大,对电子版也是倾力制作,无论是从信息量还是及时性上都是霸主地位,为什么与现代网络媒体在“争夺眼球”的竞争中还是处于劣势呢?这有很多的原因,其中关键是如何调整传播者传播方法,改变传播形式。要扭转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的劣势,其实就是要促进传统受众观转变。基于这种原因,传统新闻学往往将研究重点放在传播者及传播内客上,对受众的感受考虑不多;而在网络传播中,受众的主动地位得到空前提高,面对各种接收方式,传统的新闻传播意识显得非常局限、老套。三、以网络论坛为例的受众观分析论坛之所以发展到当今如火如荼的程度是与其自身特点所分不开的,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到了论坛的发帖跟帖当中,大家畅所欲言,在论坛当中没有绝对的传者,但对于某种观点、意见和看法,参与进来的的人都不同程度上的充当了受众角色。一是知识性。论坛当中网友的帖子当中不乏有知识价值很高的内容,使得广大网民得到有益教诲和启发。特别是专门的学术性、专业性论坛,在这样的论坛当中,每位网友都搜寻着自己感兴趣的资源。大家谈论学习心得、发表学术观点、互相借鉴启发。二是公益性。论坛当中对国家、社会、民生有益的观点,能被有关部门所采纳,起到积极向上的效果,并非仅仅是网友大发感慨而没有后文。一些网友论点能够顾全大局,均衡利益得失就很具有参考价值,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当众人共同探讨时必然会有一些论点是公平、公正、有益的。三是自由性。没有学历、年龄、性别、职业的限制,只需注册一个ID号就可以在论坛中发表、评论、浏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意见,或是支持原帖,亦或是保持沉默。正是由于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性,使得论坛的人气越积越多,网友可以随时随地的加入到思想和感情交流当中。四是趣味性。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一种爱好成为大家共同的兴趣时,其所迸发出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正是由于这种共同的追求,使得网友参与到各种帖子的讨论当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寻求大家共同的兴趣,并在共同的兴趣当中寻求共鸣。

从本质上讲,网络媒介不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具有广泛服务功能的超级信息服务网络。网络不仅是人类一种新的信息交流的方式,而且是人类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适应受众的这种多元化的需求,网络媒介也从向受众单纯传播新闻信息转向到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随着网络传播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受众对网络的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满足,这必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而由网络特性所引发的研究风潮并不止于传播学领域本身,网络的虚拟社群概念、网络沉迷、真实与虚拟社会结构认知、个人角色行为等,诸多由网络媒介所引发的延伸效果,也在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领域,产生许多新的研究方向。

篇4

1.1网络新闻评论的开放性。互联网打破了过去新闻评论由少数人编辑、评论员垄断的局面,任何人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再往上找到可以接纳自己观点的空间。从平民视角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即时于网络之上。论天下大事,可以针砭时弊,慷慨激昂。开放性是网络新闻评论最根本的特性,网络使每个人都可以信息成为信息源,网络成为了信息的海洋,整个网络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的空间概念,传播空间不分地域,没有疆界,传播空间的无限广阔是报纸等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网络网络新闻评论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意见交流的平等化和多元化。在网络传播时代,网络新闻评论交流、互动的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促进了“意见的自由市场”的形成。网络扩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共享。网络为网民自由发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虚拟空间,许多网络评论表达了人民的心声,网络为网民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舞台。

1.2网络新闻评论的时效性。新闻评论是依托于某个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及时的提出和解决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上,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要快的多,其信息来源比较广泛,制作环节不像传统新闻评论那样繁琐,所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网络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新闻评论出去。大部分新闻网站在有重大价值的新闻背后都设有让广大网民参与其中的即时评论。一些新闻网站还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请专家“点评”。这种针对性极强的即时评论,是网名不但对新闻事件本身加深理解排除了疑惑,还及时正确的引导了舆论,充分体现了网络新闻评论的时效性。网络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很重要,它对引导舆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网络时代新闻评论的缺陷及其监督管理

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性,网民可以任意发表评论,有些评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急于有感而发,不加思考一顿评说。有的无病、宣泄个人情绪,甚至攻击党和政府,这种快餐化倾向容易造成以讹传讹不良传播效果。使得网络新闻评论呈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由于网络自身具有的虚拟性、隐匿性特点,网络新闻评论者身份隐藏不具有指向性,所以网上有些言论缺乏理性,比较偏激情绪化,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使得一些虚假的、极端的言论在网络上横行。这就为新形势下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这一现象在论坛、BBS中都常见。于是网络提供的公共平台成为了互相攻击谩骂的工具,形成网络上的“言语暴力”。

在网络传播时代网民可以自由地接受和信息,传播具有了很大的随意性,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因为这种随意性而被削弱。受众言论随心所欲,公众关注重心的不同,大大减小了同一个议题所能作用的受众面,无法有效控制舆论引导。对网络新闻论坛进行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一些网站编辑为了吸引眼球,盲目的追求利益忽视了他的社会责任。只要没有明显的政治问题、不触犯法律,就将其放置于网络之中。为不良信息的传播开启了方便之门,打着“色”的球危害网络文明,给青少年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文明办网贵在自律。网络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属性。各网络媒体要积极的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对新闻论坛分类管理,充分发挥网络新闻评论的积极作用,对网民的错误言论进行筛选屏蔽,引导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风气,是在当前情况下对网络新闻评论有效管理办法之一。法律制度是“他律”的必要手段,具有强制性。而想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重在自律,各大网络媒体应该自我约束,自我规范。

篇5

成功的新闻策划,需要策划者的学识、胆识、激情和强烈的新闻敏感,也需要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对新闻事件表现形式的巧妙设计,应该说这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具体的实践中,要处理好这几个关键环节。

一、迅速判断,及时反应,寻求个性,是策划成功的前提

虽然许多精妙的新闻策划是一种存乎于心的智慧,几无规律可循,但所有的策划都要源于现实,“闭门造车”、“无中生有”永远都不可能成功策划出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来,也是违背新闻规律的。对于网络媒体的编辑、记者和策划人员而言,对各种新闻事件新闻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客观判断更是至关重要,必须不断锻炼和培养自己发现和捕捉从细微之处、从琐碎小事发现重大事件、重大热点问题的能力,所谓见微知著。互联网赋予了网络媒体议题选择上广阔的空间,选择信息上数量众多、性质多元的局面,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要想从中挖掘有较大传播价值的新闻事件,需要强大的判断力,需要不为浮云遮蔽的“火眼金睛”。

今年7月13日下午3点多,大河网大河论坛“网闻天下”栏目中,一位网友发出的河南电视台女记者曹爱文在黄河边勇救落水女童的帖子引起大河网负责人的注意。当时那个帖子很不起眼,没有得到网友的重视,已经在论坛里挂出好几天了,但看者不多,跟帖寥寥。大河网负责人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传播价值同时传播要素齐备的信息。女记者救人、职业要求和生命价值的冲突、富有冲击力的照片,都使整个新闻具有强烈的传播上的张力。于是,大河网迅速行动起来,在大河论坛里把帖子总置顶。通过核实,又把这条信息作为新闻发到网站首页焦点图的位置,重点予以推荐。随后,大河网又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专题“女记者救人引发热议”进行追踪报道。大河网推出这一系列报道后,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新闻网站和中国各大商业门户网站在第一时间转发,并设置了专题讨论区,推出大型专题报道。几家主要的商业网站还专程邀请曹爱文赴京与网友做在线交流。主流传统媒体也迅速跟进: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为曹爱文推出了专题节目,凤凰卫视在风范大国民栏目全面报道了这个来自河南的年轻女记者的救人义举。全国重要的平面媒体都在重要位置报道了曹爱文的事迹,同时配发评论。曹爱文救人的事迹在各种媒体上迅速以几何级数复制传播开来,众多网友交口称赞,褒奖曹爱文是“中国最美女记者”。由网友最先冠名,而后得到主流媒体采纳推广,“中国最美女记者”终于被最终定格。这一传播案例在国内传媒业为目前仅见。

克服雷同,寻找个性,是所有媒体面临的一道难关。在竞争激烈、新闻产品过剩的今天,独家新闻会越来越稀有,同源同质新闻越来越成为趋势,尤其当每家媒体都希望从同源同质新闻中挖掘出独家视角的时候,新闻策划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策划网络新闻要时刻谨记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力求拥有自己独特的视野和发现。曹爱文在黄河边勇救落水女童,当时省内已有媒体做了相关报道,但角度是以一般性社会新闻的报道形式出现,文中也曾轻描淡写地提到了曹爱文给落水女童做人工呼吸的一幕,但由于没有把这个新闻事件提炼和升华出来,以至“中国最美女记者”闪光的举动淹没在每天都让受众司空见惯的令人麻木的社会灾难新闻中了,没有引起读者的注意。但大河网在策划这组报道时,认为曹爱文身上体现的那种人性的美、爱心的美、善良的美,正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践行“八荣八耻”所应高扬的主旋律,所应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在如今不少媒体记者因为职业道德问题被外界质疑不断的今天,这个年轻女记者的举动是一面镜子,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成为体现时代精神、对人们有重大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我们推出“中国最美女记者”是在通过这个新闻事件、通过这个典型人物,以这个事和人为载体,呼唤社会正义和良知。这是大河网策划这组报道的直接动因,也是大河网选取策划角度的个性所在。正是这样的角度决定了此次策划活动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响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发挥网媒优势,报网互动,力求传播效果最大化,是策划成功的关键

网络媒体在为大众进行“议题设置”时,具有先天的优势,它自诞生之日起,就由于自身先进的技术手段给新闻事件的传播带来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因此,网络新闻策划可以与众不同,平民味十足。

首先,可以利用论坛让网民自由讨论和深化新闻主题。互动性特点赋予了网络新闻策划全新的空间。网友对于新闻事件的讨论,是一种自发式的、群言式的、多角度的解读新闻的方式。被网民感兴趣的“议题”一旦设定,网友将会自发组织讨论,通过网站论坛管理人员的有效引导,完全可以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新闻主题,甚至我们没有认知到的,网民却敏锐地发现到了。关于曹爱文事件的策划,大河网第一步就是考虑在大河论坛上置顶,结果此事件立即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关于记者是该先采访还是先救人,一时成为众多网友争论的话题。网友参与的热情日益高涨,随着讨论深入进行,大多数网友最终一致认同曹爱文是“中国最美女记者”。仅仅几天时间,大河论坛上就有8万多位网友点击阅读该帖。网友对曹爱文的冠名,是我们事先没有想到的,也是逐步讨论和认知的结果,可以说,这个冠名既形象,又直观地反映了新闻事件的内在本质和意义,高出一筹,令人对中国网民的素质刮目相看。

利用专题深化新闻。网络新闻专题是依托于互联网的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样式,它的所有特点和优势都是互联网所赋予的。只有网络媒体才能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甚至论坛等几种表现形式融合在一个专题新闻中。网站在策划新闻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给网民以最大的感染和冲击。将曹爱文事件在论坛置顶后,大河网又迅速跟进,以“女记者救人引发热议”为题制作相关专题,将相关报道进行有机整合,从各个角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深度和广度上让网友对事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运用报网互动,增强新闻的权威性。报网互动的观念是由报纸率先提出的。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冲击,为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传统媒体重要代表的报纸只能以宽广的胸怀迎接并设法融入这一新媒体。而对于网络媒体而言,虽然势头迅猛,但在新闻业务的具体操作水平上,与传统媒体相比尚有距离,权威性更有待提升。与传统报纸通力合作,对重大新闻事件运用报网互动的形式,长短结合,各种“轻重武器”捆绑使用,可以扩大传播范围,又可以增强权威性和影响力。

曹爱文事迹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后,大河网作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网络媒体,迅速策划了与报纸的互动报道。7月20日,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下,河南日报头版头题刊发了带有大幅图片的曹爱文勇救落水女童的报道,并配发了评论。刚刚获得中国新闻奖好专栏一等奖的河南日报“焦点网谈”栏目连夜修改版面,同一天刊发整版报道――《网友“评”出中国最美女记者》,摘取大河网网友的精彩评论和其他社会各界的反应,图文并茂地对此事进行延伸报道。报纸和网络通过这一新闻事件获得了双赢。

三、及时跟进,保持节奏,根据事态发展适时调整,是策划成功的重要手段

新闻策划光有好的开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接下来的报道中强势展开,扩大优势,直至形成,取得预期的宣传效果。所以,网络新闻策划是一个过程,它绝不是静态的,而是流动的,需要根据报道对新闻事件的影响导致的变化适时调整,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有序性、有效性和节奏感,求得有限新闻资源的社会效应最大化。这也是提高新闻报道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新闻策划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曹爱文救人事件由于大河网的及时“炒作”,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全国媒体开始纷纷关注,曹爱文由此也成了热点新闻人物。但大河网对这一事件的宣传并没有结束,借着社会对此的关注热度,大河网将曹爱文请到了嘉宾访谈室,通过网上在线聊天拉近了新闻人物和网友的距离;大河网还派出摄影记者跟踪拍摄曹爱文工作的一天,在网站新闻栏目和论坛里刊发,引起全国网友广泛关注;同时,邀请曹爱文在大河网开通自己的博客,虽然名人开博客早已不是新闻,但这位我们身边的“中国最美女记者”的一举一动还是牵动了众多网友的目光,这颗美丽的心灵被更多的人理解着认同着感动着。大河网通过这些持续不断的策划,满足了广大网友获取相关信息的需求,也使新闻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开发。

篇6

伴随着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者和信息传受模式的转变,网络“把关人”也由单一转向了多元。总的来看,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它们通过制定一些国家政策法规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通过限制或者禁止某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为社会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言论环境。第二类是各大网络媒体,这些网络媒体是职业“把关人”。网络媒体的工作人员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群体规范和媒体本身的价值标准对众多信息内容做出取舍,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第三类是网民,他们通过敲击键盘和滚动鼠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或者传播某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

在Web2.0时代,第三类“把关人”的出现逐渐影响甚至消解着前两类“把关人”的把关行为。目前来看,网民传播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BBS(bulletin board system)上发帖子,这些BBS有的是专门的论坛,比如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等,也有的是一些网站下设的论坛,比如搜狐社区;二是个人主页,包括博客、播客、个人空间;三是各种即时通信工具,有MSN、QQ等多种形式;四是电子邮件,网民可以依靠电子邮件实现信息的点对点传播。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众多软件用户友好型的设计使得网民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网民可以在论坛上发帖子,帖子的内容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影音文件的链接,也可以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公布在个人主页上,与其他网民交友、互动。可以利用即时通信软件与群组里的朋友或者陌生人交流思想,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同事或亲友传递信息。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网民传播信息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信息可能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政府和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所占据的范围。

有些信息,可能是与国家利益、政府制定的规范或者网络媒体的价值标准相违背的,政府和网络媒体想通过“把关”行为将其排除在公众议程之外,但是网民队伍的迅速壮大将这种“把关人”的设障逐渐消解,一方面有利于民主气氛的形成,但是另一方面也给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的形成提供了便利。

“把关人”把关行为的价值标准

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价值由三种内涵组成:价值源、价值观和价值的实现。价值观即价值标准,作为联系客观存在与主观感受的纽带,是决定传播价值能否实现的关键。在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过程中,三类属性不同的“把关人”的把关行为都有着各自的价值标准。

作为网络传播宏观“把关人”的政府,把关行为的标准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于这一价值标准并不复杂,本文不做进一步讨论。

对于专业“把关人”的网络媒体来说,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网络媒体要考虑到多种因素:首先是国家的政策法规,其次是媒体自身的经济利益,再次是传播活动的社会效益。网络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必须通过恰当的把关行为,在国家政策法规的规范之下,通过从事传播活动,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商业社会中,经济效益无疑是网络媒体从事传播活动的原动力,也是大部分网络媒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大多数网络媒体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广告收益,而广告商投放广告时考虑的内容是网站的点击率和流量。一些网络媒体允许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流入网络传播系统,希望通过对网民感官的强烈刺激,抓住他们的眼球。

Web2.0时代网络媒体的信息来源除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本媒体采编的新闻之外,又加入了网民在网上的信息。由于网民是一个匿名的、异质的庞大群体,传播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查。海量的网民必然会传播海量的信息,一些网络媒体出于节约采编成本和时间成本的考虑,往往会直接采纳网民传播的信息,放松甚至忽视信息的社会文化价值,对一些不实的甚至有害的信息进行二次传播,这种现象也是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而出现的。

网民在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把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认为,网民对信息传播的把关标准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要体现传播者固有的价值观,也就是说信息本身应该是传播者真实意思的表示,体现他们的利益诉求;二是信息的表达要满足传播者的表达欲和参与欲。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各行各业,因此也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意味着由他们传播的信息也必然是异质的。拥有了把关的权力,就拥有了话语权。由于大部分情况下网民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也就缺少了一种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约束,网民可以无所顾忌地传播一些垃圾信息甚至有害信息,甚至淹没了一些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观点和意见的反馈。

综上所述,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把关人”在身份地位和把关标准上都发生了变化。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把关人”应该通过其把关行为,为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对于政府来说,应当与时俱进,根据网络传播发展变化的最新情况,及时制定出规范网络传播行为的法律法规,并对网络传播做出合理引导;网络媒体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尽量在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之间找出平衡点,在网民中树立起公信力;网民应着力于提高自身素质,理性、负责任地表达自己合理的利益诉求,为网络传播环境的构成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建明等:《新闻学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篇7

网络公关(PR on line)又叫线上公关或e公关,它利用互联网的高科技表达手段营造企业形象,为现代公共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策划思路和传播媒介。作为公关行业的新宠,网络公关在近几年不断地被关注,有人认为它改变了传统公关活动的发展前景,也有人认为它只不过是将传统的公关手段搬上一个新的媒介而已。迪思传媒集团总裁黄小川认为:“网络公关的特点,一个是对传统公关的复制:大家看到的网络新闻,企业网站,品牌专区、活动专题跟以前的传播方式一样,不同之处如论坛、用户俱乐部、消费者投诉、使用者交流以及FB集中营等。”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这就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新公关时代。”在新公关时代,媒介自身的公关运作也成为必然。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媒介公关的定义有许多。根据浙江大学何春晖老师的概念界定,媒介公关关系是媒介组织为协调改善与其相关的公众之间的联系,增进公众对媒介组织的认识、理解与支持,构建媒介组织的良好运作环境,建树良好的媒介形象的一系列传播沟通管理活动。从这个定义出发,媒介公关包含所有的对外活动,其中网络公关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在,大部分的纸媒都拥有自己的网络版。正如广播电视出现后,报纸没有消亡一样,网络媒体虽然拥有传统媒体前所未有的特性,但它并不会影响到报纸的根本。当然,报纸媒体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重视自身形象的传播,树立良好的品牌是必需的。

报纸媒体的网络化进程,不仅仅是将网络作为报纸版面线上扩张的领域,更重要的是将网络媒体作为宣传自身理念的一个重要平台。换言之,网络媒体可以作为报纸媒体进行公关活动的另一基地。目前,我国的诸多报媒对于网络公关这一块重视不足,没有充分利用这方面的资源。以浙江的报纸媒体为例,虽然在市场化进程中浙江报媒的发展比较迅速,但在网络公关的运用上它们还没有走上国际化的道路。笔者将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与东南商报为例,分析它们的公关行为。

之所以选择钱江晚报、都市快报与东南商报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这些报纸具有足够的全面性,并覆盖浙江省的主要地区。其次,报纸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钱江晚报是稳重的晚报,都市快报与东南商报则是风格轻松的都市类报纸。最后,三者所属机构的差异性。钱江晚报隶属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都市快报属于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东南商报出身子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根据这些信息,笔者认为这三家报纸在浙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充分体现出浙江报媒的特性,因此,针对这些报纸的网络公关活动的分析研究能够作为浙江省报纸媒体网络公关得失的参考。在注意力缺失的时代,抓住人们的眼球是各种媒体的重中之重。网络媒体因其个性化、互动性、信息共享化和资源无限性的特征,在信息传播中拥有巨大优势,那么,报纸媒体在运用互联网时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就成为取胜的关键。

这三家报纸都拥有自己的网络版。但又有不同。钱江晚报网络版还依托于浙江在线,都市快报网络版则依托于杭州网,并拥有19楼网站作为平台,东南商报则以自己的网络版为主导。这样的格局也与它们各自隶属的报业集团有关。因此,它们在网络公关的道路上也略有不同。

钱江晚报在自己的网络版上开辟了钱报论坛、好摄之友、钱报交友等板块,用于在新闻传递之余的互动,并且可通过这些板块宣传一些自己的活动,吸引读者眼球。如第三届清明网络纪念征文,“爱我西湖,爱我龙井茶”摄影大赛等活动,充分地调动了读者的兴趣,并通过增加互动活动紧密联系读者,更进一步地推销自己的形象。

都市快报除了杭州网之下的电子报纸版,也充分利用19楼论坛作为自己的信息平台。在公关手段上,以事件营销为主。中国首个“地方社区网盟”,就是19楼论坛与西祠胡同、上海宽带山、合肥论坛、无锡二泉网等地方社区共同组建的。通过此类事件,都市快报大力开展自己的形象传播工程,为自己的品牌建设进行积累。

东南商报与宁波网合作推出“天一红人堂”论坛,一方面,通过开展“寻找宁波最美丽老板娘”这样的娱乐活动增加论坛的人气,提高报纸自身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从公益事业着手,组建宁波红蚂蚁爱心助老团这样的义务服务团体,提高自身品牌的美誉度。

三家报纸都展露了自己的网络公关意识。首先,建立论坛,与读者沟通,这是网络公关的起点。要想做好网络公关,沟通协调是重点。有这么一个平台,让从前很难沟通的双方拥有共通的话语环境,有利于报纸亲民形象的培养。第二,信息的及时更新。保持新闻信息24小时滚动,这对于报纸媒体来说并不困难,只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来源就能够满足这一点。第三,活动的策划。从笔者抽取的样本中可以看到,这几家报纸都不失时机地在网络上开展了一些活动,或为公益或为娱乐,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吸引各类读者的注意力,勾起他们的兴趣。

仅仅有较好的公关意识与基本的手段是不能达到完美境界的。在笔者看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与东南商报在网络公关中仍有一些不足:

一、系统整体观念缺失。公共关系是为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的商誉及其与各个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而进行的有计划的和持久的努力。然而,笔者无法从这三家报纸的网络公关行为中找到这一点。它们的活动经常是应时或者一时兴起的发挥,活动主题和媒介形象缺乏统一,公关行为欠缺连贯性。

二、与受众群体的互动不足。虽然这三家报纸的网络平台上都有较多的互动手段,但这些手段与工具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从目前看来,仍停留在基本的信息传递层面上,反馈的效果不明显。很多时候读者的意见得不到回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要在读者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就要从细节做起,从互动开始,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实现及时沟通,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报纸媒体作为大众媒体,其经营方

式与发展模式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企业不同,报纸媒体更倾向于社会功能的实现,虽然它们在网络公关的道路上遇到~些障碍,但笔者坚信,它们会推动我国报纸媒体的网络公关浪潮,加快报纸媒体的改革发展,不断保持对产业发展格局、发展环境的良好的适应性。

资讯

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预计6月启动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三同融合试,最方案预计5月出台,6月启动。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今年又一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从国际上看,三网融合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而我国提了十多年以后,才在今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有了突破,有了一个“加快推进”的时间表。目前在我国,电信网和互联网市场融合已非常深入,重点是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怎么融合。

“从我国管理体制来讲,电信网、互联网主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管理,广播电视网由广电总局管理。无论国际国内,三网融合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共同的发展目标。”李毅中介绍说,10多年来我国已做了一些三网融合的初步探索,如CMMB手机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等。“三网融合有各种成功的探索,这就需要建立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现在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等的标准都在制定和酝酿中,希望能够很快出台。”

篇8

详细分析当下互联网及微博可以发现,它们的迅速崛起并对传统纸媒构成挑战和威胁至少有以下五大特点:

一、信息传播异常迅速。在互联网诞生之前,比传统媒体速度更快的应该是广播,但当下有了微博的互联网信息传播则比广播有了更快的速度。新闻事件当事人或记者透过微博的消息,几乎不用二次成稿即可第一时间到达受众面前,这是前所未有的。

二、体量不受版面限制。在笔者参与过的采访中,网络媒体没有版面限制的优势是体会最深的。无论多么庞大的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现,都可以化作数据变成一个又一个的网页,而几乎没有物质上的成本增加。这也使得传统纸媒以前所具有的信息量大的优势荡然无存。

三、多媒体无缝传播。虽然近年来某些地方出现了香味报纸等特殊手段处理过的平面媒体,但从实际传播效果来说,仍无法同互联网相提并论。近年ip hone等大屏幕手机的普及,更令随时都可以通过视频、flash动画来还原新闻现场,甚至展现影视作品的网络媒体优势明显。

四、微博互动特色突出。微博至少具有短(简短式记载)、平(平等式交流)、快(裂变式传播)、碎(碎片式呈现及时间利用)、即(即时式及搜索)、开(开放式讨论)等特点,除了及时性外,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带来的开放式讨论,显然较平面媒体更容易吸引并粘住受众。

五、传播方式更贴近生活。从早起看报,到看手机报,再到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微博兴起,互联网媒体的传播方式的确更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仅获取信息及时,也更方便、立体。

应对———网络可以弥补传统媒体不足

一、让网络媒体为传统媒体所用

在综合分析了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利弊、得失后,我们可以发现,网络媒体完全可以为传统媒体所用,深度发掘网络媒体的特点反过来促进传统媒体发展。

如果以近年发展最为迅猛的微博为例,传统媒体利用这一先进传播平台已成为潮流。在新浪微博中,“媒体”类账号截止2011年底,入驻的传统媒体已有约5000个,其中报纸(含机关报、都市报及专业报等)500余个,杂志超过1000家,电台(含电视频率、电台栏目及电台全台等)近1000个,电视(含电视栏目及电视频道等)更超过2000个。

1、传播迅速的微博可做报纸导读。

以微博为例,它的裂变式传播使得许多信息得以迅速传播,同时也在向所有受众证明哪些信息是大家最关心的,哪些信息是网友最喜欢评论的。因此,传统媒体完全可以把这些被转发、评论最多的信息进行仔细筛选,并作为自己的重点信息向读者进行推荐和引导,即起到报纸导读的作用。

在操作时,传统媒体应注意对“碎片化”的网络语言进行升级、改写。虽然140字不多,但其“碎片化”的写作呈现如果被传统媒体选用,就必须选其精要呈现。

其次,稿件在平面媒体上出现时应该更多考虑采用网友、年轻读者更喜欢的口语、网络语言。再次,配图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比文字本身更为重要,展现信息本身也更为彻底、到位。

最后,在二维码盛行的当下,如果能通过二维码的方式为喜欢使用智能手机的读者奉上一段视频或更精细、多彩的图片,显然就进一步拉近了纸媒和网络媒体的差距。比如《金陵十三钗》公映的新闻,如能透过二维码,为读者奉上该片片花,相信会让更多读者对这单新闻有着更具体、生动的感受。

2、网络可作为纸媒的另一版面。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报纸、周刊、杂志较及时的广播的差距就在于出版周期问题。虽然网络出现后加剧了这种差距,但网络同样也可以作为报纸版面的另一个补充,弥补这一致命缺憾。

无论是目前的微博,还是更为传统的博客中,都已经有平面媒体贴出的不少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见诸纸面的报道。这一方面弥补了读者的缺憾,同时也是通过网络扩大平面媒体影响力的良好途径。

其中,未能报道的内容可以是版面所限,未能发表的信息;可以是出版周期所限,版面中无法呈现的内容;也可以是同平面媒体风格不太一致无法的东西。这些通过网络,既节省了纸质版面,也增强了纸媒同网络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

3、网络是平媒和读者交流的家园。

对平面媒体及其受众而言,向来是媒体提供什么读者就看什么。这种单向交流在互联网盛行、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开“新闻会”的今天,显然是很苍白的。

而前文中提到的传统媒体通过注册微博、博客等方式,恰好就是利用互联网媒体弥补传统媒体不足的最好方式。一方面,传统媒体可以通过网络向读者征询喜好,了解受众的心声;另一方面,这也是传统媒体变得更亲民、更生动的绝佳形式。比如,当下已经有媒体定期通过微博发起抢答问题,获取电影票等活动来主动接近读者。另外,还有一些电台开始主动进驻微博的“微广播”应用,让网友可以在实时收听广播节目的同时聊天。

4、网络可扩大平媒品牌价值。

在当下国内的传统媒体中,几乎很难见到一个媒体另一个媒体的广告。竞争所导致的如此局面也进一步凸显了网络、微博这一平台进行传统媒体品牌推广的优势。

在网络上透过博客或微博进行品牌传播和经营,几乎不需要单独支付任何费用,同时还可以如前文所述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更贴近的交流。在内容制作上,传统媒体可以把自己的发展历程、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通过定期未能发表的报道等合适的方式向网友传递。

而网友也可以通过网络留言、回复等方式,第一时间将自己想看到的内容、报纸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诉求,迅速而准确地反馈到传统媒体那里。类似的情况在淘宝网上购物的买家和店主间就表现得非常明显。

二、网络是传统媒体的线索源

1、每一条微博就是一个“自媒体”。

140字的微博不仅令网友写起来更容易,也让内容的重点更突出,微博中聚集的信息量更巨大;但更大的优势和特点在于记者和新闻当事人直接对话的几率更是成倍增加。

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线索是通过微博以外的其他渠道几乎很难获得。由于微博简短及使用方便,加上为了吸引他人的关注,各路人士会自愿地各个领域的消息,它们可以成为记者们筛选线索之用。

一些记者通过跟踪相关领域微博名人言论的方式,或者通过微博搜索关键词的方式,发现了许多新闻线索。特别是,一些突发性及即时性的新闻线索,以及一些专业领域的消息,都可能在微博中被各式各样的人、转发。记者们只要用心,就会发现许多可以被传统媒体利用的新闻线索。

2、简化了传统媒体采访程序。

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在传统媒体的惯常操作手法中,除了向读者全方位地还原新闻发生过程,更喜欢为读者呈现出事件发生后对其他受众的影响。在以往的采访中,传统媒体往往需要花上相当一部分时间去采访网友、其他经历者的对此事的看法和议论。而有了微博、论坛后,热门新闻事件相关的议论、评价,甚至是非常完整的评论文章都会及时地出现。记者只需归纳、筛选整理,即可使用。

更为明显的是,当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记者想要单独采访某位名人对此的看法,可能很难:对方要么是没时间亲自面对面接受采访,要么是没时间接电话。但微博出现后,某位名人很可能无须记者提出采访要求,就自己主动透过自己的微博谈论起了对该事件的看法。同时,这些看法可能比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直率、精炼和真实。这在对记者更快成稿也有很大帮助。从另一层面上讲,记者过去采访名人可能要联系上本人都非常困难。而有了微博后,越来越多的名人的博客、微博有了实名认证,这不仅令记者可以更为容易地通过@他们、或是发私信的方式找到本人。因而在直接引用他们的言论时也更为可靠。

三、传统媒体“好看”还是要靠深度、权威

前文已经提到,在中国百姓的阅读习惯中,传统媒体还有一个优势是微博等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那就是权威性。同时,因为网站一直未能获取采访权,这也令网络媒体在深度调查性报道中无能为力。而仅凭这两点,传统媒体就可以继续走个性化道路,同网络媒体相抗衡。

1、深入仍是传统媒体特色。

如果说网络媒体在速度上全面超越传统媒体,那采访权受限等原因就令网络媒体在报道深度上完败于传统媒体。正常情况下,速度越快的东西深度就越不够,故而传统媒体就可以借一期内容与下一期内容之间的档期,抓紧时间构思有深度的内容,从而争取更多的受众。

在传统媒体内部的竞争、对比时,我们就能发现周刊、杂志更容易比日报类媒介制造深度和话题性报道。所以,对天天出报的都市报而言,完全可以把这个优势拿到抗衡网络媒体的战斗中来。以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新快报》为例,他们现在每周出版的《深度周刊》就以各种深度调查报道为主要内容。这显然就是普通网站所不具备的特色。

2、传统媒体应该重视分析。

传统媒体信息来源既有读者反映,也有网络搜集,从广泛性上讲,肯定比微博或论坛上的单个网友提供的要广泛很多。这就决定了传统媒体应该从以往的大量信息提供者,转变为一个更有高度的观点提供者,并通过这个特点深入影响读者。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传统媒体应该是一个详细的信息分析者。

在这方面,近年受到国外节目影响而大火的各种电视脱口秀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些节目不但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呈现一些如金子一般的观点,征服观众。

3、传统媒体应为读者完成归纳。

网上的信息固然是海量,但也带来一个负面的影响,那就是很容易让受众陷于信息爆炸的苦恼中。很多网友都反映,在海量信息前,自己无所适从,不知哪些有价值哪些无价值。

这时,传统媒体归纳整理、去粗取精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以单一新闻事件为例,无论是微博“自媒体”,还是七嘴八舌的论坛,往往提供的都只是事情怎么样的信息,而此时传统媒体就应该为读者归纳、总结出事件怎么样、我们该怎么办的信息。这系统性的整理,不仅有利于读者更立体地了解繁杂的新闻事件本身,也更有利于进一步树立传统媒体权威、亲民的形象。

4、传统媒体的专业不能动摇。

虽然“有了微博就相当有了无数个新闻当事人”的道理的确成立,但我们仍不应忽视网络上虚假信息的存在。发微博的可能大多是普通人,而从事传统媒体的全都是职业新闻人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传统媒体在专业性方面,绝非网络媒体的某些者可比。从显示情况看,无论是微博还是论坛,未经证实的信息,甚至是谣言都时常出现。在对事件的描述上存在模糊、随意、不完整,对信息讨论片面、偏执的情况也大量存在。而在传统媒体中,这几乎是不可见的。这也为传统媒体的生存、调查求证创造了有利条件。

篇9

什么是网络媒体的公共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新闻传播技术和传播工具日新月异,大大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传播方式和观念。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人们对媒体的传统认识,媒体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平台上,越来越多的政治性话题被拿到人们面前进行公开的谈论,争议性的政治话题观点夹杂着具有严重个人化色彩的私人意见不断涌现。于是,网络不只是新闻传播学者的研究对象,它也成了政治学者、心理学者和社会学者等重点关注的“宠儿”。而网络媒体的公共性就是最近传播学界和政治学界关注的一个新概念,即网络媒体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为公众提供其谈论公共事务的理想平台的属性。

网络媒体公共性如何在“欺实马”事件中体现

杭州胡斌飙车案发生之后,天涯论坛、猫扑论坛等各大著名论坛、网络交流平台都有大量关于“欺实马”的话题讨论。有人质疑杭州公安机关的调查报告,认为肇事者胡斌富豪的家庭背景导致司法不公,如《七十码?欺实马?》的帖子、《“欺实马”是对公权力的又一次讽刺》;有人对胡斌实施了人肉搜索,得知该肇事者有屡屡超速飙车和改装车的经历;有人发表了《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的帖子,表达对死者谭卓的哀悼;有人直接表达自己的“仇富”心理,网络上以讥讽、谩骂的语言攻击“富二代”这一群体。总之,“欺实马”事件在网络力量的推动下迅速升级成为一件全国性的公共事件。仔细分析一下,这一事件的网络传播有以下特点。能够促使媒体的公共性更好地体现。

在网络上,个人可以自由地扮演各种社会角色。“自由”一词具有两重涵义:首先,网络上的论坛、社区是一个理想的活动场所和服务平台。在这里,个人可以毫不费力地消解现实社会中的角色地位、责任、义务、压力等,没有了年龄、相貌、性别的差异,同时还能几乎毫无成本地转换身份,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在场所中参与活动。其次,个人在这一场所中所发表的任何言论都不必考虑现实社会中所带来的压力,自由发言,言之有理,观点一致,网民“顶之”,言之无理,观点相反,也不会有人来捂住你的嘴巴对你拳脚相加。

网络中的个人比现实中更关心国家大事、公共事务。从中国长久以来的传统观念来说,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认为利用写作这种方式进行个人表达具有“神圣性”,即不是谁都可以写一本书来表达对国家公共事务的观点。而网络时代,谁都可以利用网络给个人提供这样一个理想的平台,进行个人表达,写作的“神圣性”被消解,个人表达已经不是精英阶层的“一个人的舞台”,越来越多的草根群体在网络中找到了个人表达和“说服”别人的“天堂”。我们处在一个“全民开讲”的时代。“欺实马”事件中,有这样一个跟帖:“俯卧撑”、“躲猫猫”也好,“欺实马”也罢,这样一个个让人们啼笑皆非的网络新名词,却是一次次地警醒着那些握有公权力的部门需要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作风,需要公务人员正视公众智慧,尊重常识的力量,关注常人的悲欢。该帖的作者为王雪梅,正是天涯论坛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王雪梅有了跟帖的冲动和行动,她的观点能被成千上万的人看到。而现实中,这样的事情就不大可能发生,因为她身边人的数量和群体数量非常有限。

网络舆论有力地影响了“欺实马”事件的发展。网络舆论影响了“欺实马”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和走向。首先,杭州警方认定车速为70码后,网民表示严重质疑,“欺实马”一词迅速走红网络。多方专家都在网络上表示了质疑,有人还用物理学知识推算出。肇事车辆的实际车速应该为“受害人被撞飞时的合速度为31.69m/s,合114.1km/h”。之后。网络舆论一直在声讨“70码”的荒唐,终于,7月5日,西湖区人民检察院的书中这样写道:经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委托鉴定,胡斌事发时的车速为84.1-101.2公里川、时,对事故负全责。其次。网络上关于此案件的质疑还有许多,如:事情发生在7日为何到9日才对胡斌进行刑拘?该事件的视频已经在浙江媒体上播出,为何警方称没有该事件的视频录像等,针对网民质疑的问题,杭州警方一一做了解答。到了5月14日晚,杭州市民在交通肇事发生的文二西路举行了千人聚会,纪念受害人谭卓,同时也是表达对“飙车”案的不满。网上还发起了“坚决抵制非法改装、飙车”的帖子,8月8日晚,来自各地的300多辆私家车汇聚龙泉,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倡导合理改装,抵制非法飙车”万名车友签名大会。

可以说,杭州飙车案的每步发展进程,网络舆论都有力地参与了进去,我们不能认定司法的程序是否受到了网络舆论的左右,但当该事件发展为一件全国性公共事件这一过程中,网络舆论在“欺实马”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网络媒体公共性的体现。

从“欺实马”事件中看媒体公共性发展的困境

非理性情绪的宣泄。网络中的个人表达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一般来说,网民发表于网络上的评论出于我心,成于我手的特点比较突出,且个性化的语言更为网络评论增添了阅读的兴趣,展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如关于“欺实马”事件的一个跟帖:“有钱人视人民群众都是瞎子啊?你们有钱能堵住一些人的嘴,难道还能堵住全世界人的嘴吗?那个替代者我看不起你……这件事不会那么容易结束的”等等,这些评论极具个人特色,有谩骂型的、有热烈嘲讽型的、有为受害人惋惜型的、有对社会表示气度悲观型的,总之,都代表了个人的情绪和观点。而这些评论有很大一部分是极不理性的,如“审判庭上的被告不是胡斌本人”的帖子就引起了网络舆论又一波愤怒和不满,其实发帖人并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不是肇事者本人”,这样的谣言随意出来,并不利于事件的处理和社会的稳定。而网络上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宣泄非常常见,已经成为跟帖、留言的重要组织部分,发言人根本没有正确的逻辑和理性的分析。非理性的情绪宣泄制约着媒体公共性的发展。

人肉搜索。“欺实马”事件中也出现了网民的人肉搜索。当杭州警方认定肇事者胡斌的车速为70码时,网民立刻表示质疑,对胡斌进行人肉搜索,很快胡斌富豪子弟的身份就被大家知道,而胡斌过去经常“飙车”的经历也被网民顺手挖掘出来,一时间“富豪子弟飙车撞人,官方袒护有钱阶层”的事件情境就被整个勾勒出来了,网络上群情激奋,不满的声音充斥论坛、博客等。人肉搜索的大量使用,导致肇事人的个人资料被广泛公布。侵犯其隐私权,这与我国的法律以及媒体公共性的内涵是相抵的。

人肉搜索被称为最恐怖的社会搜索。2008年4月17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备受关注的中国“网络暴力第一案”。北京白领姜岩在其跳楼自杀前在网络上写了“死亡博客”,其博客透露了她丈夫王菲“出轨”。该博客公开后,情绪激动的网友发动人肉搜索,王菲在网上被“通缉追杀”,其手机和家庭住址等私人信息都被公布在网络上,后来该事件由网络上的谩骂演变成现实中的人身攻击和群体围堵,最后他将发表谩骂帖子的三家网站诉至法院。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新型搜索工具,已经引起了许多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它虽然显示了强大的网络力量,但结果弊还是大于利的。一方面是惩恶扬善,但更多的一方面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人肉搜索从出现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侵犯当事人比如侵犯隐私权、侵犯名誉权等问题。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制定相关条例或司法解释,来填补我国网络隐私保护方面的空白。

参考文献:

1、陈忻:《试析网络评论》,《新闻界》,2006(2)。

2、喻国明:《媒体变革:从“垒景监狱”到“共景监狱”》,《人民论坛》,2009年。

篇10

关键词 新闻专业教学 新闻网站 双赢

一、新闻网站建设促进新闻专业教学

1 促进教学实习

(1)提供实习机会

相对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对新闻专业的教学实习具有突出优势。传统媒体受限于体制、设备和场地,无法满足更多实习生的实践需求。新闻网站不同,它既有商业网站不具备的新闻采访权,又有较为灵活的体制和自由的空间,如学生不一定要在办公室撰写和实习稿件,只要手边有台电脑,在家中或学校就可以上传图片、视频或文字新闻,通过在线审核即可发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思想、观点通过新闻网站提供的平台表现出来,进行传播,大大提高实习效率。

(2)锻炼综合能力

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实习面比较狭窄,重复性操作的编采占用大量时间,新闻网站却能给学生提供立体多维的实习空间,通过多媒体融合的平台,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实习不仅锻炼采访、写作等传统业务技能,更要掌握博客编辑、论坛管理、网络广告、手机媒体、视频主持、网站维护、活动策划等新技能,以获得在新技术环境下生存发展的资质。在具体实践当中,可根据学生兴趣,划分实习领域,有学生关注新闻网经营方式,有学生研究新闻网站盈利模式,或者从事网络广告策划和营销,还有些学生喜欢研究网络技术,如RSS技术,都可以在新闻网站这类综合性媒体中找到用武之地,进而有效地完善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实习结构。

2 改革教学弊端

由于目前开设网络媒体专业的本科院校不多,网站经营与网络采编人才的缺乏,使得传统新闻专业教学亟需变革。新闻网站从社会需求角度对新闻专业教育提出改革要求。高校新闻专业应该要加强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教育与研究,重新调整和革新落后的课程内容和教育体系,编写适合多媒体时代的教材,引导学生适应具有丰富多维的网络化特征的社会,进而完善专业结构,培养出更富竞争力的学生。

3 引导就业方向

据统计,目前新闻学类专业的在校生人数约在13万人以上,每年平均毕业3.2万人。供大于求是一段时期内新闻专业学生就业的明显特征。新闻网站却可带来新的就业点。随着国家对网络的重视,网络将逐步成为举足轻重的主流媒体。新闻网站作为主流的舆论宣传阵地,与传统媒体一道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媒体阵营。新闻网_站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实习生和毕业生。目前国内设置网络媒体本科专业和有计划开设网络媒体教育的新闻专业并不多,如能加强网络媒体研究方向的教育,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开展网络媒体实习,将会给学生就业带来大量机会。

二、新闻专业教学促进新闻网站建设

1 实施学理支撑

据笔者对一些新闻网站负责人的采访,很多网站建设都缺乏受众调查的支持。受众调查是修炼网站建设内功的重要步骤。西方新闻网站每一次改版都要依赖专业的公司开展受众调查,一段时期内还要通过问卷和访问了解受众对相关内容的看法和建议。受众调查环节的缺失,说明很多新闻网站建设缺乏理论的支撑。一般来说,新闻网站建设多由资深记者组织、承担,记者工作任务繁重,虽然也会与兄弟网站交流、参加网媒研讨会,但多半浮光掠影,缺乏网媒研究时间和理论,结果由于新闻网站建设缺乏先导性学理研究,往往停留在经验基础之上。新闻网站建设要走上专业化轨道,必须依靠“智库”支持,新闻专业教师就是智库之一。他们有充足时间和学理素养,能给新闻网站建设提供发展思路和方向。还可把网站建设和学术课题相结合,组织师生搜集资料、开展受众调查、撰写研究论文或递交周期性审读报告,为网站建设把好受众关、夯实学理性、走好特色路、提供后备军。

2 发展消息来源

新闻网站“做新闻”,离不开“全民记者”。“全民记者”,又叫平民新闻,是新闻网站发动群众写稿投稿、共享新闻的重要理念,被英国卫报誉为“世界范围内对本国事务影响最大的新闻网站”的韩国OMN网站最大特点就是推行平民新闻制,网站任何一名注册用户均可成为OMN记者,还可收取稿费。3万多名市民记者活动在韩国乃至世界各地,通过互联网向网站提供文字稿件、图片、影像资料,经过编辑修改后在网站发表。相比普通市民记者,新闻专业大学生显然具有优势,他们拥有新闻敏感和专业技能及必要的设备,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完全可以通过论坛、博客随时、随地向新闻网站提供消息,成为新闻网站重要的消息源。

3 拓展高校市场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新闻网站必须要面向市场,逐步斩断原属媒体的资金“供血”脐带,转为主动“造血”。当读者和消费者以“合二为一”的双重角色出现,如何经营网站就成为首要问题。新闻网站既要拓展手机报、网络广告等新媒体业务,又要争取尽可能多的读者(或消费者)。大学生是网站主要受众,也是网站相关业务的主要使用者,他们接受力强、好奇心重、敢于尝试新鲜的业务,富有创新精神。新闻网站与新闻专业学生以实习为纽带,进而通过活动策划与社团赞助,提高网站在大学生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进一步扩大网站经营市场。

4 提供人才储备

对新闻网站来说,网站编辑和技术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既有新闻从业经验、又熟练掌握网络知识和技术的融合性人才。新闻网站亟需对网络媒体技术有系统研究的新闻专业人才,协助网站加强编辑思路的创新和网络新媒体的变革。高校新闻专业是培育这类人才的重要基地。新闻网站可以通过实习和共建,帮助新闻专业培养网络新闻人才,进而从新闻专业接收经过专业网络新闻教育的学生,推动新闻网站内部人才整合。

三、新闻网站建设与新闻专业教学结合之不足

1 新闻网站方面

(1)实习定位模糊,未发挥网站特色

有新闻专业学生反映,在一些新闻网站实习与报纸媒体差异不大,都是坐办公室等稿子,有采访就去,最后跟着指导老师署名了事。这种“等(电话)、靠(老师)、要(指令)”的老套实习方法的确反映某些新闻网站的媒体观念尚未跟上网络时代的大势。作为具有创新力和新锐性的新一代媒体,新闻网站应该努力发挥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新闻的随时性与自由度、视频与文字结合的多样表达以及博客、论坛的互动,都可以锻炼新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不能在教学实习中贯彻网站独特优势,势必无法提高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缺乏战略眼光,没有长远规划

新闻网站往往把实习学生当成填补人手不足的“补丁”,没有把学生的实习与新闻网站建设实际相结合,学生成为被动听命的实习机器。新闻网站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实

习人才运用观。实习学生是笔需要挖掘和利用的财富。用之得当,就能助网站一臂之力;用之不当,就会人浮于事,事倍功半。造成这种差别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战略眼光与长远规划。对新闻网站而言,不但要引进实习生,还要为他们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给人才以合适的生存土壤,力争把网站建设的长期规划与实习生的具体实习工作结合起来,把实习生的积极性与专业才干和网站的技术创新、内容建设结合起来,才真正有利于网站的发展。

2 新闻专业方面

(1)课程安排时间固定,学生实习与上课的时间常有冲突

(2)课程设置较为陈旧,网络媒体研究课程的设置并不普遍,学生网络新闻职业素养不足,影响他们在新闻网站的实习。有人就指出,学生可能已经很熟悉网络,包括博客和论坛,但是新闻专业教学却绕道而走,很少涉猎,教学与网络实践脱节,成为学生将来走进新闻网站等网络媒体的障碍。学生虽然熟悉网络,而且是网络使用的常客,但往往缺乏专业的指导,盲目使用网络,不能有意识地把网络技术和新闻专业学习联系起来。这样毕业后只能是网虫,不能算是合格的新闻专业网络工作者。

3、任课老师多半缺乏网络媒体从业经验,大多使用传统媒体理论来指导学生的网站实习,这显然不能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

4、没有建立有效的实习反馈机制。新闻网站是新媒体,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但有些新闻专业没能利用好网站特点,建立全新的实习反馈体制,而是依旧保留传统媒体的实习思维,反馈和考核方式都显得陈旧缓慢,如交纳纸质的总结稿、以学期为时段汇报实习工作等等,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现状。

5、与新闻网站记者编辑的交流不够。一些新闻专业往往是把学生派走了事,不再与新闻网站记者、编辑定期定点沟通。指导教师不能及时得到对学生实习活动的反馈和评价,也就不能及时调整实习策略、给予灵活指导。而且,新闻专业所在的院系也无法提供相关资金配套和配备相应的分管领导,单靠新闻教师独自去沟通,显得身单力薄。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树立全新观念。新闻网站与新闻专业在合作共建过程中,不能简单以为“一方在帮助另一方”,而是双方都有利,是“双赢”。“双赢”观念,是新闻网站与新闻专业教学的结合重要理念。

四、新闻网站建设与新闻专业教学结合策略

1 新闻网站方面

(1)树立全民记者观念,引进优秀学生实习

记者可以在大量新闻源基础上,充分运用经验发挥编辑和内容创新的作用,突显新闻网站的品牌和特色。新闻专业的学生是新闻网站建设的财富,他们可以提供丰富的新闻来源,所以新闻网站要注意吸收高等院校的新闻系的学生或者相关专业但是热爱新闻事业的学生,让他们以兼职记者或特约记者的形式为新闻网站工作,为网站的内容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立实习规范,加强实习指导

新闻网站要制定严格的实习准则和任务安排,既有宏观项目的指导,如新闻采编、博客编辑、版块管理、视频制作、组织策划任务等,又对每项任务有具体的规划,如视频制作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premiere pro、after effect、3D MAX等后期制作软件,在视频节目的视觉效果上能有所突破;论坛管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活动组织能力,深刻了解网民爱好,能够推动话题讨论、组织网民活动、招揽人气。同时,新闻网站要设立指导老师,由新闻网总监负责实习生整体的业务指导,每项任务又配备有富有经验的记者带队,双重指导让学生的实习更加有针对性和贴合网站发展实际。

(3)建立有效互动机制

新闻网站要与新闻专业及其所在院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因为它不仅是一个以新闻为主的新媒体,也是一个走向市场的经营主体,时刻需要保持主动积极的生长姿态。与新闻专业加强交流,可以定期召开实习研讨会,邀请双方领导和实习学生座谈,了解实习动态,或者定期邀请新闻专业教师去新闻网站教学培训,提高记者业务素质,还可以依托网站的技术资源,如在新闻网站上设记者博客、教师博客与学生博客,三方把实习意见及时沟通交流,让更多的人分享。此外,通过各种活动主动抢占大学生市场,以新闻专业学生为切入口,与其所在院校紧密沟通,举办歌咏比赛、主持人大赛等冠名活动,可大大提升新闻网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为其业务拓展赢得市场空间。

2 新闻专业方面

(1)教学实习

①做好实习反馈,加强实习指导。要求学生设立个人博客,每天撰写实结,展示实习成果,作为实习评判的重要依据。组织学生成立“新闻网站采写编”的科研团队,在经验总结基础上,综合实践与理论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或者为新闻网站提供受众调查报告与活动策划方案。

②课程教学与网站建设结合。新闻网站要有文化品味,提升文化档次,但是往往缺乏对地方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人才,新闻专业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把地方文化课程讲授与新闻网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吴文化的视野,建设新闻网站的文化品牌。如我校就开设了苏州日报舆论监督专题、苏州都市类报刊及晚报类报刊专题、苏州党刊宣传特色专题、苏州文学史专题、苏州经济现状专题、吴文化与传播专题等。学生普遍反映:这些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加深了我们对苏州悠久文明尤其是新闻、文化、经济等状况的了解。经过培训的学生,在新闻网站从事文化类专栏建设就得心应手。

③鼓励学生制作视频,为新闻网站提供特色化内容。在新闻网站建设中,应该突出“视频竞争”。目前,美国已经有92%的报业网站提供网络视频,美国多家报业还在网站上开辟电视频道或电视演播室。这其实是把传统的电视拍摄移植在网络上。新闻专业拥有广播电视专门人才,可以通过开设DV课程,让学生为新闻网站对口拍摄新闻,如春运、求职、应试、兼职等贴近大学生的视频新闻;或者开设主持人课程,专门针对新闻网站,培养学生成为网络主持人,与网络观众聊新闻,内容包括编辑部的报道计划、突发新闻的采访和观众感兴趣的新闻热点话题等。

(2)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