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范文

时间:2023-04-06 15:4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篇1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form and research of Internet and new media teach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must break the original copy of the way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emphasizes theory but ignores practice, emphasizes technology but ignores application. It should form its own feature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mand of social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new media and network as the object, all-around reform and research are done on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and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关键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

Key words: network and new media specialty;teaching mode;curriculu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272-02

1 围绕高技能型人才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就业面广等特点。在制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具体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设计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下面以佳木斯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方案制定为例。①观念更新:高等院校特色人才培养教学观。围绕社会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从教学计划中跳出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狭隘教学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大教学观。②学期改革:增加一个专业认知实践学期。总结我院近两年实习工作,发现很多学生在实习三个月左右后,很想再返校,再学习!原因是他们发现:实习之前,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对专业的认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不佳。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岗位实习,他们增强了对专业的认知同时发现以前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牢固,不够用,所以非常愿意再返校学习。为此,我们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在大一下学期也就是第二学期设定一个10~12周的小学期――专业认知实践学期。这样共有7个学期,尽管学生在此之前还没学习多少专业知识,但是这个专业认知实践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岗位实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与自己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岗位上经过认知实习,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学生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后,他们会对今后专业模块的学习会有更多的思考。这样有利于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在专业课程模块上选择更加理性。同时,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通过学生认知实践实习反馈的信息,教师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补充和修正。这也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真正主体的一种体现。③增设课程:专业导论课。遵循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培养其专业兴趣,我们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一门专业导论课。可以由专业教授和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共同担任,其授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讲座、演示或者企业生产参观等等。

2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包括:专业构建、教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职业资格认证等。

2.1 专业建设目标 我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立足于新兴科技,以服务新闻传播和网络传播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全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2 专业建设流程 专业建设应该以岗位的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从行业调查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分解和提炼出从事具体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及能力要素,按照各个能力专业模块来组织课程和实践,见图1。

2.3 岗位能力要求 专业主要目标是培养各类企业所急需的网站建设、网站管理、网站策划、网络安全、互联网运营、网络编辑、新媒体传播等岗位的技术人才。专业定位于网站建设方向、网站策划方向、网络编辑和新媒体传播方向。

2.4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从培养目标出发,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以实验、实训项目来组织实践性教学内容,以掌握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实践教学中的“实验围绕理论教学转”的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以适应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

2.5 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完成实践技能培养的主要场所,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应坚持先进性、真实性、工程性、开放性的建设原则,实施校企合作策略,将实训基地建成具备多种网络架构真实环境,集教学、实训、培训、职业技能认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网络技术与工程中心。在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或者案例实践教学方法。对项目流程进行分步骤完成,对于每一个步骤都提供一段集中的时间(如一周)让学生进行操作。为了避免某时间段,人数过多,原则上以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模块所对应的项目小组为单位,为每个项目小组分配一段时间让其进行实验,其他时间仍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进度预约实验时间。项目式教学见图2。

开放式实验室的改革,就是实验实训机房除了正常的实验课教学时间外,其余时间包括晚上和周末都对学生开放,相当于学生的实验实训自习室。允许学生利用各种时间进实验室进行预习、补做实验,学生完全独立操作,达到随到随做的程度。目的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为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提供时间和场地的支持。

2.6 综合考核方法 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是检验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技能水平的考核可以应用综合考核办法: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模块所对应的职业技能力水平分学校考核、社会考核和生产实践考核。其中学校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和职业技能的初步形成进行考核;社会化的考核体现在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生产实践考核是学生在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由企业根据学生的岗位技能表现、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评定。

3 结束语

佳木斯大学商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经过改革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通过培养方案的实施,学生职业技能和发展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适应社会岗位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赏,办学质量也受到社会认可。正努力向着所制定的专业目标奋斗前进。

参考文献:

[1]陈飞.新媒体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2).

篇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new media has entered and enrich our life, while the society needs more and more new media personnel.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in China is late, and the level is relatively low, new media major comes from the original news major, therefore its professional is not strong. In the face of these situation that can't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media, 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media professional.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 of new medi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uble teachers" troop should be focused on.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double certificates" talent training plan is put forward. The change of teachers,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the talents the society needs.

关键词: 新媒体人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双师型;实践教学

Key words: new media talents;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dual-qualification;teach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259-02

0 引言

刚刚闭幕的伦敦奥运会为新媒体的全面登场以及赢得万人瞩目奠定了优良的基础。新媒体呈现给人们越来越多令人惊叹的神勇,然而在互联网的时代一切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人们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去接受这些新事物、新思想,因此,新媒体的出现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人们传统的观念和思想。当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出现时,我们的世界为之欢悦,同时也为建立严谨的逻辑范式而运筹帷幄。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只有那些勇于把握机会以及勇于冲破传统藩篱的人们才能催生新的游戏规则和范式。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新媒体教育以及教学方式被推到了前台,因此,只能在日常的工作以及学习中不断的探索新的路径。

1 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新媒体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比较短,学术地位以及层次不高但是规模发展却很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新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我国的新媒体专业人才的总体素质以及层次也面临重构的危险。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新媒体专业是在国家提出发展新媒体教育之后才逐渐开设的,这些学校开设的新媒体专业多是从艺术以及新闻等专业转型而来的,存在着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经验教学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办学在总体上缺乏发展规划造成对新媒体市场需求的目标不明确;其次,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与新媒体不相符,现在都是将新闻以及传播专业的教学内容压缩然后加上几门专业课就形成了新媒体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形式还是传统的课堂讲授形式。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新媒体的发展,制约着新媒体人员的培养,因此,新媒体专业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有别于新闻以及传播等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关键是构建新媒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媒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专业人才,这就决定了新媒体教育具有教育目标针对性和就业岗位应用性的特点。在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中,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关键是培养综合能力,使教育、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培养综合素质的新媒体人才的要求。在制定新媒体专业的教学任务时一定要针对社会岗位的需要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模式、设置专业课程以及组织教学过程。

2 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社会需求是确定新媒体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重要依据,为了确保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符合社会要求,因此确定目标时要对社会需求进行广泛的调研,在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研讨确定培养目标。以新媒体企业以及相关的文化公司就业为导向,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应当将新媒体的操作和策划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新媒体祥光的公司不断的涌现并且越来越多,因此,对于新媒体的应用以及策划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并且这些以及逐渐成了一个职位。原来的媒体人只是负责抄抄写写,而如今的新媒体人的工作被划分到了行政管理的范畴,主要职责就是帮助精力分担日常的事物,如文档信息管理、会议安排以及一些商务往来的电函的起草和内、外部的沟通等,可见现代的新媒体人涉及方方面面,因此新媒体人已经成为一个公司或者单位不可或缺的重要职位。由此可见,在以后一段很长的时期内,新媒体策划以及管理的地位不仅会日益提升,并将成为一个热门的职业。

新媒体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但是我国新媒体专业在设置时仍旧受到新闻以及传播专业教育的影响,教师一直强调专业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完整性,忽略了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因此弱化了新媒体人才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培养出来的新媒体人理论基础过硬但是实践性差。应当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原则建设新媒体课程体系:①改变传统的专业设置模式,扩大专业服务的对象和范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②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更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性和技术性的职业教育,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时间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对新媒体人复合型人才的需要;③以新媒体职业或者岗位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需要为参照,将职业能力分割到若干个模块中,如:基本素质模块、基本能力模块、核心(岗位)能力模块及能力拓展模块等。在教学中把专业核心(岗位)能力分散到不同的教学模块中,通过模块化的教学单元设计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表现为:

①能做(动手)能力模块设置。主要是培养学生商务业务拓展和商务洽谈能力、文书写作与处理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以及档案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等。②能说(动口)能力模块设置。主要培养学生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会议组织与服务能力、协调与组织能力以及外语应用能力等。③职业应变能力模块。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新媒体专业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这些就要求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以及职业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社会对新媒体人才的需要,而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实训环节来培养的。目前很多高校也开展了一些实训课程,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社会要求的能力相差甚远。因此,这就需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形式来强化学生的能力,以加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培养新媒体人专业能力的时候应着重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以确保将来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一些实践的案例,仅仅讲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显得枯燥,而且有很多理论知识非常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配以实际的案例加以讲解,不仅使理论知识通俗易懂,更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使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是有用的。同时还要对实训教学的效果做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结果不但能够反映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更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的经验。评价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口头或者书面的、实习报告、技能测试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让学生参加时间,提前适应工作角色,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实现新媒体高等专业教育的有利保证,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柱。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各个高校都十分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联合国对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提出了五方面要求:①专业领域有造诣;②具备行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③掌握职业教育教学的方法;④有一定的企业经验;⑤具有规划和组织学习、教学和培训的教学实习经验。

针对国家要求的行业准入制度,在相关高校的新媒体专业也要积极推进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双证书”制度。所谓“双证书”制度,就是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在通过学校教育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等级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引入国家新媒体职业等级考试,可以促使人才培养的方案与国家职业标准接轨,这样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可以融入新媒体职业资格考试对本专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把教学计划与行业标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通过资格考试形成一定的职业意识,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11,4,24.

[2]王增豪.途殊道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创新实践巡礼[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3]杨俊.新型实用公共关系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杨俊.新型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 实践探索 产学一体化 教育模式

1 实践初探

我们在院系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关怀支持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我院新媒体与数字媒体专业学研产合作教育模式进行了初步实践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1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新媒体专业较其他的艺术设计专业,其办学难度要大得多,而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行学研产合作教育,则更要承受来自观念方面和客观物质条件方面的巨大压力。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媒体专业更显示出了巨大的特色和发展空间,专业中大多情况下是“学即产、产即学、学即研、教即研、教即产”,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亦不可能在此处学而在千里之外去搞产。这样,既需要空间,又需要设备。为彻底解决这种种困难,我们建立了“院校联合培养基地”。

为使基地建设顺利进行,学院和企业签订合约并按照正规的合作和启动仪式,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教研室主任负责基地建设质量和进度的全面监督管理指导工作;基建设备处负责各种基础设施的到位工作;系教师负责具体基地建设的全面实施。由于领导重视,措拖得力,上下一致协力同心,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新媒体专业产学一体化合作教育实践基地已初具规模,达到了可以起步运行的水平。

1.2 网络互动工作室。随着新媒体网络发展步伐的加快、后续潜力日渐显现,企业和高校共建新媒体网络教育实践基地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与创新。新媒体专业发展的前沿,有很多跨国的公司,哈尔滨本地这样的跨国公司非常少,要学习最高的技术,达到国际化的标准,网络互动是新的尝试和创新,“网络培训移植”模式:移植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项目,通过新媒体搭建的艺术实验室、网络实践教学和培训,跨国公司的培训教师通过网络为给学生进行培训,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校不仅拓宽了在设备、技术上获益,节省了两地的奔波,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学院配置设备有国际最先进的苹果机房和摄影棚,为学生实现网络互动工作室提供了硬件条件。

1.3 产学一体多维空间。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学、研、产合作教育实践基地,下设研究所、实验室、校企合作中心,实际运转时三位一体,多维空间,最大限度地为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创造同步工作的平台。其中,研究所的职能在于将新媒体与数字媒体专业与工程学科、技术学科、自然学科交叉融合,寻找科研的突破口,实验室为学生打造实验的空间,让企业带动学、让学校带动产,多维地加大产学研结合一体的动力,校企合作中心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枢纽,调控和管理合作的运转情况,双领导共同管理和分配课时及教学任务。

2 产学一体化的成效显著

2.1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校企合作使学院的专业设置定位更准确,办学方向更明晰,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艺术学院新媒体专业与中国电影集团(中影数字艺术高级人才联合培养基地)、黑龙江农垦电视台合作基地、哈尔滨电视台合作基地、哈尔滨瑞恒影视合作基地。输送学生实习近百人,专业对接10项,合作项目10项,发表作品近50件。校企合作的作品图片被刊登在哈尔滨剑桥学院教材《商业插画新思维与创作技法》上。教材质量明显提高,产学一体化的成果显著。

2.2 促进学生发展和就业。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学院新媒体动画学生视频作品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数字先行艺术三等奖,奖金三千元,国家级5项,优秀指导教师奖3项。作品发表:动画系学生在与农垦电视台合作的栏目片头制作,被电视台采用并深受好评。新媒体学生去学院培养的学生普遍实践能力强,适应岗位快,综合素质高,深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

2.3 改善学习环境,校企合理对接。学院充分发挥师资、人才、技术、设施设备等优势资源,不断加强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建立起了企业讲师为学生培训、学校教师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校企共同完成项目。通过产学一体化的研究成果,效果显著,改善了学生单调学习的习惯,学校人文与企业的文化合理对接,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3 今后校企合作的探索实践

新媒体这个专业发展空间很大,这个专业产学一体化模式发展的好,可以把校企合作的模式渗透到艺术设计的其他专业,产学一体化模式多种多样,教育模式也需探索选择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更好的校企合作的经验和产学一体化的多种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分析总结,对确实取得成效的合作模进一步健全完善,力求系统、规范、科学并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要按照国家高校教育模式的新要求,重新审视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办学要素,通过调研论证和借鉴学习,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新路子。今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将继续探索完善多样化的产学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3.1 学院与企业领导职位对调。学院与企业校企合作由单主体组织架构转变为双主体组织架构。即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双主体成员,在学院可以建立双院长、双系主任、双专业主任制度。同时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社区、学校代表参与的高职院校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统筹管理校企合作办学事宜。

3.2 成立校企合作传媒公司。与企业合资成立校企合作公司,相关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企业运行,制订相应的公司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法律形式保障合作双方的责、权、利。

3.3 企业引入。由学院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学校,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岗位。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得到了学校在厂房、技术及技术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学校获得了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参与技术开发等机会,取得了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

3.4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园。学院发挥立足大学校园、背靠优势企业、拥有专家指导、面向广阔市场的自身优势,选择哈尔滨的知名企业左右合作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园,组织开展项目推介、风险评估、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就业创业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机会和创业发展环境。找到一条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道路。

4 结语

新媒体与数字媒体专业这门艺术不像其他相对成熟的当代艺术学科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这个新兴产业中的新兴专业,并没有太多现成、系统的教学资料可以套用,基于这样的现状,课题研究的产学一体化,校企合作,初见成效,在新媒体发展极其迅猛的今天,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发展更具发展空间,展望未来的新媒体与数字媒体专业,校企合作和产学一体化是必由之路,对教育模式的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未来还将探讨更广阔、更多维的产学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框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HGJXH C110625)课题名称: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媒体与数字媒体专业产学一体化的构建研究)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数字媒体;校企合作;实践;策划运营

教育部在2002年底正式批准数字媒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本科专业招生,2003年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北京广播学院率先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截止到目前,全国有百余所高等院校及大中专院校开设了该专业。但目前各个高校对该专业定位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也各有所异。本文主要针对以新媒体平台的策划与运营为主的数字媒体专业在产学研的结合上做一解析。

1、数字媒体专业现状

数字媒体产业链漫长,数字媒体所涉及的技术也包罗万象。国内对于该专业也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标准,因而造成了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各不相同的局面,但总体上大致分为以下两种:一类是将新兴的传媒方式从传统的方式中独立出来专门成立以传媒艺术为主的专业. 比如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正在筹建的新媒体学系,北京师范大学成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这所以电子信息科学为特色的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等等。

而大多数高校则属于第二类, 将新兴的传媒方式和传统的传媒方式相加起来,成立一个包容广泛的传媒艺术系. 比如南京艺术学院,下属的传媒学院设置广播电视编导、动画、录音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摄影、广告学六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字媒体艺术又细分为游戏艺术设计、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及互动装置设计等方向。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也采取与此类似的方式,下设数字娱乐、数字影视等子方向。

2、数字媒体专业实践需求

在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当前该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制定课程体系的思想不明确,二是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衔接上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在笔者参加的第六届(2012)上海国际数字媒体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包括水晶石动画、云络网络科技、数虎图像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反应高校培养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普遍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 论坛上上海部分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负责人的发言上也验证了此观点。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参加的实践太少,实践部分的教学不成体系。更有部分学校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沿用传统学科的教学方式,比如本校该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报告即有传统学科论文的部分基因。

为进一步研究本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笔者选取自己担任专业负责人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艺术系数字媒体专业为例,将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分享出来供各同行批评指正。

本院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在于人机交互、新媒体平台的艺术设计、新媒体平台的策划与运营。本专业需要与电商公司、移动互联网公司等对接,以及需要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力的传统企业。

3、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

为了使该专业学生学有所用,能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体现出自己的竞争力,就要求我们重视培养的学生的质量。既要注重其理性思维的培养,更要注重其艺术观念的培养,两者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方能达到目的。

为此,在艺术系成立后该专业负责人即与南京相关公司深入接触,经过两年的努力,与南京检科院信息化处订立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时与没有订立相关协议的相关公司也在进行专业上的合作。

4、校企互动

在与企业相关项目的互动上本专业实时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根据企业相关岗位的专业需求,在实践性课程上针对性的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与项目结合较紧密的两门课程:网站策划与运营以及交互界面设计采取本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联合授课的方式。以检科院商检平台的策划、设计与运营作为实践教学对象。课堂学习结束后,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进到检科院实际参与项目的推动。同时在与欣业天成信息科技公司的互动过程中,以该公司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实际教学切入点。以该公司较为成熟的APP---单位联谊会做为教学标本,前期参与项目的策划,中期参与项目的交互设计与界面设计,后期参与项目的运营与推广以及产品的优化。通过项目的参与及执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毕业前两个月,本专业即有超过半数学生为相关行业单位所录用,这是对本专业学生能力的认可,与在校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

总体上看,在两年来与企业互动的过程中我校数字媒体专业课程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效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不足与缺憾

在合作过程中同时产生的相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5.1产品实用性与课程前瞻性的矛盾

企业的产品应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适度的前瞻性,但产品设计这一块一般是由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完成,高校学生在企业产品的参与上往往停留在相对基础的层次上。在我校学生参与的企业项目上,主要以助理的角色参与进来,基本以完成一些程序性的固定工作为主,对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有一定的约束。而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则更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相关专业中具有较宽的视野与较强的前瞻性,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校企互动的过程中理应得到较好的加强。这也是后续的校企互动中需要加强的部分。

5.2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与企业产品的延续性的时间冲突

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而言,大二大三是专业课程最多的时期,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在校学习期间很难持续性的完整参与一个项目,只能是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项目上来。而企业产品的研发是一个完整连贯的过程,这样就造成学生只能参与产品的部分过程,其余部分只能通过项目的相关文档来了解,在理解的深度上大打折扣。我们目前的解决方式是课堂的理论学习过程中邀请企业专家授课,尽可能的弥补无法参与的过程。

6、前景展望

在本专业师生与企业的互动过程中更多的体会到实践课程的系统化是培养数字媒体专业人才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为本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在实践课程系统化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开发综合性实践教材。随着数字媒体行业的飞速发展,新的技术与应用层出不穷,还要注意教材的创新性与适度前瞻性。为此我们邀请企业相关专家与我系教师共同制定交互界面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教材,并不定期的邀请他们来校授课或者做相关学术讲座,以求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教学探索》.华章,2009年第6期

[2]黄成云.《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3]鲁放.《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4]彭兰.《网络传播学》

篇5

[关键词]数字媒体专业;开放性实验;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0-0118-04

引言

一个专业的创建与发展,是在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中对某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孕育而产生的。数字媒体专业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该专业进行了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课程设置中不仅需要开设大量技术类的课程,还需要开设大量艺术类的课程。涉及众多学科的交叉,这是新时代学科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科学发展的方向。

上世纪曾经有专家指出,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相当困难,涉及不同领域的知识相当广泛,几乎不太可能进行融合。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太可能的事情变得也有可能,尤其是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加促成两者融合的步伐。苏州科技学院数字媒体专业于2009年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设立的,由以前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改设而成,继承了前专业的一些影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相关课程,增加了大量艺术类的课程,坚持“以艺术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以学科交叉为特色”的办学思路,希望依托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优势,培养出具有素质高、能力强、重个性、融合技术与艺术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一、开放性实验的概念

所谓的“开放性实验”是相对于传统的相对封闭的“验证性实验”而言的,因为在那些经典实验中,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说明,按部就班的操作即可获得预期结果。而“开放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在实验时间、空间、内容、资源以及评价等方面都可以是开放的,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就在于让学生锻炼“学以致用”的本领。目前来看,开放性实验的优点有两个,一是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效能。二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充分实现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也是开放性实验最引人注目之处。开放性实验教学是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封闭性的不足和弊端提出的,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数字媒体专业开放实验的必要性

1.弥补课堂教学中实践能力不足的需要

传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验证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学生不必思考和分析,仅仅单纯模仿,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机械地完成这种实验没有什么价值,很难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出现一些简单的小问题就不知如何入手,与培养学生的初衷背道而驰。尤其数字媒体专业涉及了大量技术与艺术性的课程,技术是基础,创新是灵魂。因此,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也是数字媒体专业的重要内容,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这种教学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展开放性实验势在必行。

2.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的需要

数字媒体专业的实验设备仪器相对较为贵重,因此各种设备的台套数偏少,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很难使得每个同学都能熟练操作设备。以笔者所在数字媒体专业实验设备中的摄像机为例,正常使用的摄像机在20套左右,而每次上课的学生至少有40人,多的达到70人,在教学中根本无法满足每人占用一套设备的需求,所以多数情况下,这种实验只能多人共用一套设备。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短,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内容,这就导致了实验设备在教学时资源紧张,教学效果差,但不在教学时间段闲置的时间又比较长,是的设备的利用率大大偏低。而通过开放性实验就可以缓解这种矛盾,在课余时间让所有学生有时间和机会去动手操作各种仪器设备,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3.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需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笔者所在的数字媒体专业,许多开放性实验都是学生在参加一些活动和一些比赛时主动产生的,这些实验项目都是由学生自由组合甚至是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己联系指导老师而产生的。正是由于他们的兴趣,才有了他们积极加入到开放性实验的行列,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也使得他们对相关的知识掌握得较好,有了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的源动力,自然也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我校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层次目前仍以本科为主,学生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而通过开放性实验也可以让本科生参加教师的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熟悉科研工作,学会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以及未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促进学生的研究型学习

研究型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这种形式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研究型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学习,研究仅仅是完成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普及,带有技术型的艺术更加绚丽多彩,同样,技术也需要依赖艺术无边的想象来达到创新。数字媒体专业正是在这种状况下诞生,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培养的学生是技术与艺术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数字媒体专业的实践性和创意性都很强,仅仅靠教师的课堂传授书本知识已完全不能满足需要,而需要学生自己不断进行思考和实践,通过开放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研究型学习。

三、数字媒体专业开放性实验的实践

1.开放性实验的内容

数字媒体专业开放性实验的来源主要以下几种:

(1)本科培养方案中基本实验项目为主的开放

据不完全统计,笔者所在的数字媒体专业开设开放性实验的课程主要有:电子编辑、影视特效与合成、新闻艺术摄影、摄录像技术、电视节目编辑、网页制作技术、电视音乐音响、影视合成、图形图像处理、网络编程语言、游戏程序设计、虚拟现实技术、三维软件、虚拟交互技术等,这些课程耗费的时间长,仅仅靠课内实验根本无法满足基本需求,必须利用大量课余时间才能收到效果。

应当说,学校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首先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满足教学是建设实验室的首要前提,因此我们对实验室和相关仪器设备的开放也是首先满足这条原则,根据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实际情况首先开出课内实验,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数字媒体专业许多课程的实践型都很强,占用的时间相当多,如在电视节目编辑课程中,渲染一段视频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仅仅靠课堂的几十分钟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只能靠课余时间来完成。在基本实验项目中,开放实验的作用一般是延伸课堂的实践时间。这种开放实验基本以教师在学校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中实验任务和实验步骤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为主,通过网络平台还可以进行在线讨论、布置作业,这些基本实验项目的开放我们通常是以班为单位,由教师和学生协商确定的时间报实验中心确认即可安排。另外,基本实验项目的开放还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如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让部分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而进行开放性实验,资源闲置时也可以通过登记进行开放性实验,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为主的开放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在保证不影响基本实验项目的前提下,还承担了学生参与的省教育厅和学校团委组织的大学生科技立项、教师的科研项目、竞赛项目等开放实验。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带有一定的创意性和个性,在大学生科技立项项目和各种竞赛项目都有所体现。这类项目一般都是由学生自主命题,自己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自己寻找相关教师进行指导的一种开放性实验,这些开放性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一般都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初步科研能力。

(3)校企合作中部分项目的开放

数字媒体专业的目标是希望进行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培养出多才多艺的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倡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学生学习应该“从做中学”。数字媒体专业可以在广告、效果图、动画、游戏、影视、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和编辑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发挥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和社会实践才能达到效果。为了使得教学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衔接,院领导希望大家都能积极申请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投入社会,为他们的未来就业奠定基础。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也承担了此类项目的开放性实验,如制作一些企业宣传报道、房地产企业的住宅介绍及三维展示、企事业单位的广告版面等等。

2.开放性实验的管理模式

应当说,开放实验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的一个新颖事物,是随着当前的教育状况而诞生的,因此管理模式也需要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改进,保证开放性实验的正常进行,下面简要说明我们的做法:

(1)加大规范开放性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制度

开放性实验与课程实验在管理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时间的自由度较大,数字媒体专业的开放性实验使用专业实验室的几率相当大,如影视非编实验室中的高档计算机在视频编辑和渲染中经常被使用,而且连续使用的时间相当长,甚至有时需要到很晚才能完成。因此对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实验仪器的维护、实验室的安全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大大加重了实验教师的负担。为了将负担减到最小,我们建立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如在开放性实验中做好实验室环境和安全管理的记录,机器设备的维护维修记录。我们在开放性实验中对学生的行为也做了详细规定,如严格遵守仪器的操作规程,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物品带出实验室,开放性实验中严谨喧哗、吃零食等不文明行为,填好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等等,这些都大大保证了开放实验的正常运行。另外在开放性实验中我们还挑选了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管理,一方面可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2)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

仪器设备管理应当是开放性实验中最突出的问题,管理不当不仅会损坏仪器设备,还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数字媒体专业的仪器设备有其特殊性,许多设备需要带离实验室,脱离实验教师的视线,如数码相机、镜头、数码伴侣、三角架、手绘板、数码摄像机等。另外还有许多设备需要在开放性实验室进行使用,如计算机、扫描仪、摄影棚等,应当说许多设备都属于贵重设备,不当的使用和粗心就可能导致不小的损失。我们对于这些高档实验设备管理的做法是:采用层级包干制度,做到仪器专人负责。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我们在仪器设备上编号并编写安全操作要点,甚至在网络上可以看到正确操作贵重设备的视频;其次根据开放性实验的进程进行设备的交接和使用登记记录,由使用者按照正常操作要求进行操作,保证设备的正常。第三,仪器设备尽量保证当天归还以保证设备的较大共享,如确实不符合实际情况,需要提前进行声明,得到领导的批准。第四,设备出现故障,由相关专家进行鉴定,属于人为故障,需由责任人负责,属于不可抗力引起的设备故障则由学院设备维修费支出,与使用者无关。

(3)开放性实验的预约制度

数字媒体专业的设备比较贵重,一台非编服务器达五万多元,一台广播级数字录象机达十三万多元,每台图形工作站都达到三万多元,万元以上的设备比比皆是,因此学校购买设备的数量相对缺乏,这就需要合理配置这些资源,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在开放性实验中,传媒实验教学中心通过网络实行了预约制度,预约信息在网站上进行显示,便于大家合理申请,合理安排时间和调配教学资源,防止冲突的发生。实验教学中心实行“集中式管理、开放式使用”的管理模式,在工作日每天开放的时间为8:20-21:00,面向全校开放。部分需要集中时间的实验项目安排在周六和周日,由指导老师负责。对所承担的开放性实验任务,视作正常的教学任务安排,计入各实验员年终考核。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行上网管理,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开放性实验的经费情况

开放性实验由于是新鲜事物,还没有被学校提上议事日程,仅仅是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进行改革的一项试点,因而没有专项经费使用。数字媒体专业开放性实验的实验低值易耗品相对较少,经费的使用主要在劳务费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下面几种方式进行解决:实验教师的值班工作量统计到年终的工作量进行分配;教师科研中发生的费用从科研经费进行支出;属于不可抗拒原因引发的设备故障从设备维修费中进行支出:校企合作的部分收入作为参加此类项目学生的劳务收入,这样能更加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剩余的部分作为固定资产购买需要的耗材等费用。总的看来,通过这几种途径使得经费问题的矛盾在开放性实验中显得不太突出。

4.开放性实验的验收程序

开放性实验主要是希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切切实实为学生服务,因此我们的验收没有像以前的学生讲解、专家提问、现场查看实物或演示等方法进行,而是采用十分简单的办法来完成。验收主要分三大块:自主开放性实验主要由任课老师进行相关验收,计入学生的实验成绩;竞赛型开放性实验由竞赛的主办方专家进行验收,达到何种水平由国内资历专家说了算;合作型开放性实验项目由合作方进行验收,究竟何种水平由社会说了算。这样既减少了验收环节,也使得学生对外界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早日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开放性实验取得的成效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开放性实验,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随着实验中心的开放运行,广大师生在开放性实验中大胆实践,在省部级专业赛事中屡屡获奖,如中国包装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际多媒体大学媒体艺术交流研讨会、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中国城市影像大奖赛、江苏省青年DV大赛、江苏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大赛、长三角院校动漫作品展等赛事中表现突出。以2011年为例,2011江苏省“领航杯”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竞赛中选送的5项作品全部获奖,DV作品《新农村之路——旺山》获得一等奖,《忠诚奉献·民警顾Sir》和《水乡用直》获得二等奖。《学长正伟》和《追梦草》获得鼓励奖。2011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作品《喜》、《为面条量身制造》和《可口可乐——积极乐观美好生活》获得优秀奖。2011第三届苏州(长三角)院校动漫作品展中《月神》获卡通漫画最佳人物奖,《天国朝圣》获卡通漫画最佳场景奖,《大羽赛》获动画短片最佳创意奖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实验中心进行开放性实验的学生发表作品近百篇,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1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艺术奖30项,获得市级以上竞赛奖励22项。

五、开放性实验的进一步探索

开放性实验是建设省传媒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一些基本经验:①需要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才能进一步做好实验室的开放工作,最好能设立一些开放性实验基金,充分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②在开放性实验中,团结协作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就目前来说,开放性实验并未作为工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团结协作确实显得相当重要,如实验中心需要和相关教研室进行协作、同学与同学之间需要进行协作、教师与学生之间也需要协作等等,工作中缺少这种协作精神就很难开展下去,也给人的素质敲响了一个警钟。③多专业知识的融合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比如我们的开放性实验中制作一些媒体广告、视频等不仅需要技术专业的人员,还需要美术专业的和艺术专业的人员,甚至还需要中文专业和音乐专业的人员,也许淡化专业、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会成为今后我们开放性实验发展的一个主题。④需要加大建设实验平台的力度。目前我们的实验平台相对较为薄弱,在开放性实验中需要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学生不可能将大量时间都耗费在查找资料上,因此需要我们专业实验技术人员收集有关专业的资料,构建实验平台,保证开放性实验的效率最大化。⑤加强对外交流的必要性。每个学校的情况都各不相同,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很不现实,只有借鉴别人的经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拿出合理的方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实验中心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将好的可行的方案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有利于实验中心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在数字媒体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开展实验室开放,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最大发挥实验中心的重要性,最终也保障了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随着实验中心的开放运行,广大师生在开放实验中大胆进行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媒体类专业实验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教学成效。

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数字媒体专业是以计算机教学为主、术教学为辅,从而使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一个专业,并且,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数字媒体专业也随之不断发展。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专业知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充分了解该专业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时刻关注其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趋势,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更具针对性,为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一、数字媒体专业的飞速发展

在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数字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然后又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二极管和三极管在二十世纪初也相继问世,真空电子二极管的发明使人类打开了电子文明的大门,而电子三极管的发明及其放大原理的发展,则标志着人类科技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那就是电子时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数字艺术的启蒙期,对于计算图像以及三维计算机动画是具有非常意义的时期,并且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成熟,极大的推动了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网络游戏和电子游戏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对于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在线媒体艺术和虚拟现实艺术也开始相继出现,新的艺术平民化和民主化时代已经到来。

二、民办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实验教学设备投入不足

在数字媒体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设施的建设是该专业办学的基本条件,比如,平面实验室、动画实验室、摄影编辑室以及电视编辑室等等,在数字媒体专业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都是专业教学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在进行动画方面教学时需要许多教学设备,比如三维捕捉仪、高配置图形工作站等等;在影视方面的教学过程中,摄影、编辑等教学环节也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设备。但是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单一,资金有限,导致很多理应开展的教学计划搁浅,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师资力量不足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民办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师资力量的欠缺。并且由于我国国情的影响,使得教师通常是从自身的发展角度出发,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略的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难以提高。

(三)专业教学脱离社会需求

在民办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中,部分学校的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也相对陈旧,教学理论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不够紧密,不仅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提升。此外,还有部分学校过于注重实践,缺乏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由此可见,这两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出了数字媒体的市场需求与专业教学之间存在的矛盾,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过于理想化,从而产生与社会发展脱节的现象[1]。

三、民办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一)发挥各课程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在数字媒体专业的生源中,以理科类学生为主,因此这些学生具有较强思维逻辑能力,在数据库、软件编程以及交互式设计等实践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为了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可以抢占先机,学校就需要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积极修改专业定位以及培养计划,使各个课程的优势充分发挥,实现优势互补,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在民办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中,要是可以依托本校的办学特色,实现各个专业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就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2]。

(二)师资结构多样化,开拓学生视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专业领域对于人才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为使学生可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学校就应该使师资结构多样化,以此来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平面设计以及计算机图形等学科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安排不同专业的教师为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由不同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不仅可以解决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问题,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谓是一举两得[3]。

(三)校企合作

在民办高校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校企合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培养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最终目的都是使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以往“闭门造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因此民办高校就需要应用校企合作这种培养方式,以免发生专业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脱离的现象。为此学校就需要与合作企业联合制定一系列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按照企业的相关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此来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为今后的良好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教学模式的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师资力量欠缺、教学设备投入不足等等。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相关民办高校就应该使师资结构多样化,并且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以此来不断完善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模式,为我国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钱鹏江,谢振平.三网融合驱动的全媒体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9-11.

篇7

关键词:微传播;新媒体;教学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1-2-0038-03

根据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1]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会化加速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基于新媒体的微传播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主流传播方式。这些变革和变迁重塑传媒环境,挑战传统新闻教育,不少高校除在原有新闻专业中开设新媒体课程之外,还增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但传统的新媒体实务课程内容、方法及实践体系等已不能满足行业的新要求,为此,新媒体实务教学的创新和探索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一、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新媒体实务教学的课程多是以“新媒体实务”或者“新媒体业务”统称,并未将“实务”以具体不同的课程划分,在微博、微信和APP客户端发展之初也未尝不可,但在微传播已经成为重要传播方式的今天,“新媒体实务课程”应该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实际操作中,新媒体实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其内容具有学科交叉特征。比如,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创建、运营等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产品策划、设计、内容编辑与制作、形式设计、推广、营销等工作,涉及新闻采编、页面制作、文案写作、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

(一)以“微传播”为主线,重新明确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

传统互联网浪潮下,全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较早开设了网络新闻业务课程;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实务课也适时被众多新闻传播专业纳入到专业课程中,虽然内容有所优化完善,但大多是在网络新闻传播实务课基础上,略增手机媒体运营和传播知识,总体内容设置基本一致。

据统计,当前关于新媒体实务方面的教材多达二十余种,出版日期多集中在近5年,这些教材编写体例大多遵循传统新闻教材的采写编评逻辑,部分教材在章节上增加了博客、微博运作的内容,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微信、客户端等产品鲜有涉及。例如,近年来风靡业界的HTML5动态新闻,几乎所有教材都没有涉及;业界发展如火如荼的数据新闻,也难以在众多教材中觅得身影。新媒体实务教学内容也需适时延伸、优化和调整。文华学院新闻系教师及时关注和搜集相关的业界动态,通过大量典型鲜活案例,深入解读新媒体实践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特征与优势是什么?企业如何设计一个微信公众号或者服务号?HTML5新闻专题如何制作?数据新闻如何创新?新媒体的用户体验如何评价和提升?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与社会实践进行了有效对接。

(二)以“小前言”贯通课程群,有效整合新媒体实务课程群

文华学院依据微传播背景下新媒体实际运营,对新媒体实务课程进行了较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为围绕新媒体的写作、策划与制作、运营与推广三大业务内容,开设对应主体课程,并辅以摄影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网页制作与编辑、数字录音技术、Flas制作、数据新闻制作等课程,构建新媒体实务课程群。课程群以设置上的延续性和课程间的互动性,带动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革新。虽然在实际运营中,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很难真正分开,但从教学角度来划分,有必要对整个运营流程进行梳理并合理规划各部分内容。

为贯通新媒体写作、新媒体策划与制作、新媒体运营与推广三个主体课程,各课程需设置一个独立又联系的“理论小前言”辅助学习,实现主体课程联而不黏。

二、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不断拓展资源合作平台

新媒体实务课程教学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提供不同的资源,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这些课程,了解业界动态,在整合课程群基础上,构建新媒体实务资源群,立体化拓展资源合作平台,运用不同教学资源平台诠释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新媒体实务资源群包括以新媒体(融媒体)实验中心为基础的硬件资源、从校园到社会的新媒体资源、从“送出去”到“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等。

(一)以校内实验中心为基础,充分挖掘校内新媒体实验室资源

建设或整合已有的实验室,构建具有媒介融合功能的交互式新媒体实验室。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原有的实验室及网络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建设由微媒体+APP+户外屏+成果数据库构成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形成特色文科综合实验实训体系。

移动数字新媒体传播实验实训平台是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具有较强的教学实用价值,功能涵盖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应用,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二)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新媒体的作用

新媒体实务实践教学需要稳定的教学基地,有效整合校园新媒体(包括官方新媒体如网络电视台、网站、微博、微信等),实现人力和设备资源共享。对于专业或者课程认知来说,这一步必不可少,也只有在校内媒体上才更容易实现。新媒体实务课程资源群建设以新媒体实验室为基础,从校内新媒体起步,逐步迈向校外新媒体。

(三)以拓展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为目标,努力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与校外新媒体共建合作平台是校内外相互配合的重要教学实践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与业界紧密相连,了解业界实际运作,还可以搭建起功能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互动。

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新媒体资源平台。校外新媒体平台除了满足学生的日常实践和实习外,还可以项目合作方式共建。比如针对某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做个案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诊断,提出完善的运营方案。文华学院新闻系新媒体创新团队对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游襄阳”微信公众号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拿出整体方案,就项目合作达成意向。

另一方面,激活“送出去”、“请进来”的师资资源。目前,新媒体实务课堂和业界实践缺乏顺畅沟通。新媒体实务的教师多数理论储备充分而实践欠缺,因此在课堂上教学时多数基于对新媒体的想象,而非从经验层面来展开,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当然不能培育出适应业界实践的能手。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送出去”是鼓励和引导教师走出校园,到新媒体机构带职实习,参加新媒体的一系列流程实践业务;“请进来”是大量聘请业内人士或定期开办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随时带来最新的业内资讯和经验,此举给课堂注入活力,让最前沿的理念和操作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效果显著。为了跟上社会的需求、行业的变化,跟上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创新的脚步,新媒体专业的师资也要重新组合搭配。专任教师与业界兼职教师搭配、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高校就拥有了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能力,具有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又具备科研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三、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不断丰富师生实践载体

新媒体实务教学以实践为主,形式和层次单一的实践模式都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因此需要构建形式多样和层次多元的实践群,以丰富的实践载体来保证教学效果。实践群设计围绕三个层次依次展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

(一)课堂案例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实践性很强的新媒体实务课来说,亦是如此。该部分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调研、策划、设计等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实现对典型新媒体案例的系统研究分析,为学生后续项目参与和更高层次的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项目参与与竞赛实践。项目参与或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是基于前期课堂案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项目参与式实践模式是:项目导入,教师讲授与引导,学生团队的合作与分工,根据项目展开过程进行项目各阶段内容的体验学生形成与项目实施阶段相对应的方案以组为单位进行,将成果班级分享教师点评学生完善方案教师单元总结与项目方反馈项目方案实施方案完善与实施。“项目参与式实践是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项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交流,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以项目引导和管理者身份出现,学生则以成为完成项目的主体,这就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学、实践和职业体验一体化特征,有利于实现学校和行业的无缝对接。”[2]137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微作品大赛、新媒体运营大赛等相关竞赛活动,加深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体验。以赛代练,既能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习得和专业能力养成情况,又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含金量,实现日常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融合渗透。

(三)校外新媒体提升实践。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下,新媒体实务教学中的初级内容比较容易付诸实践。但对于更高层面的实践,却难以通过纯粹的教学、校内实践以及项目实践完成,还需要到更高层级的校外新媒体单位去实践实战。以微信运营实务为例,从入门期(0粉丝)、起步期(0-1000粉丝)到发展期(1000-10000粉丝),可较好地在校内实践,并且大多是师生一手创办微信公众号,从策划、设计、内容都可以体验完成,从后台到前端运营者也比较熟悉。一旦要涉及到真刀实枪的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就需要到处于运营期(10000-50000粉丝)和商业期(50000以上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才能真正实现。由于校内载体和自办新媒体载体难以模拟复杂的传播环境,因此新媒体运营推广和商业化实现方面的实务教学只有走到真正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实战案例和经验积累,才能得到真知、实现提升。

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国际知名院校提出的CDIO最新教育模式,“以练代学”和“项目化教学”可以增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3]81文华学院新闻系不断探索和丰富新媒体实务课程群,大力推进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与专业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融合创新,以多元化的实践载体充实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

四、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成果

新媒体实务教学与专业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密不可分。构建新媒体实务成果群,是创新教学实践活动和成果的重要支撑。

(一)开辟专业建设新路径。课程发展以专业发展为基础,专业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地修订和完善体现一个专业的进步和成熟。文华学院新闻系从2007年起着手进行以媒介融合为主旨的“一专多能”型新闻传播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初,本专业将专业定位从媒介融合再向前进一步――落实到新媒体实务技能培养上,从而为媒介融合的专业定位从行业理念着陆到具体的行业岗位上,找到新的专业特色生长点。

当前,社会对新媒体人才的技能要求已从内容生产转变到懂微博、微信、APP制作和社交媒介运营管理,简单的新媒体课程增加和原有新闻专业改造已不能满足众多新媒体要求。据笔者统计,截止到2015年7月,全国已有77所高校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于此,文华学院新闻系积极申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加快推进新媒体实务教学建设,并对全国新媒体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努力打造与同类院校新媒体专业的比较优势。

(二)实现师生团队教学相长。新媒体实务课程群的涵盖写作、策划制作、运营推广、动画制作、数据挖掘等,涉及实务较广。目前的专业教师授课尚能从事网页制作教学,然而这种技术在实践中已经让位于APP制作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这两个方面可谓新闻专业教师的软肋。为破解这个难题,文华学院在新媒体实务教学的授课教师队伍上充分考虑课程需求,从中文、广告、计算机专业吸纳相关教师,使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团队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和改进。

在构建新媒体实务实践群中,文华学院新闻系对学生团队作战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成立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新媒体运营工作坊、数据新闻工作坊和新视听工作坊。新媒体工作坊不是一时的团队组合,而是有梯队、有承接、有延续的。该工作坊坚持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参与和校外实践为方式,积极承接与新媒体相关的实践业务。2015年初,工作坊为襄阳日报传媒集团“加油汉江”等多个微信公众号所做的策划运营方案,得到业界同仁的好评和采用。

(三)构建原创新媒体产品和案例库。除了注重专业建设和师生团队建设成果,原创新媒体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也是一大重要成果。可以说,这些新媒体产品将新媒体实务技能掌握情况运用实践的最直观表现。文华学院新闻系师生团队创建了“文华新闻”官方微信、微博以及37度人物微信公众号、枫华APP客户端等新媒体产品,正在建立学生作品库、课堂教学案例库等。这些原创新媒体实务教学成果,既锻炼了学生对新媒体产品的全程把控能力,又丰富了校园新媒体类型,实现校内外实践资源和平台的共享。

“这是微传播时代的最新数据:微博账号12亿,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媒体发帖2.3亿条;微信账户6亿,其中境外账户1亿,微信日均发送160亿条。”[4]25微传播时代,新媒体加速发展是大势所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努力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不断深化新媒体实务教学改革,推动专业教育创新,真正实现新媒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7-15].

http://.cn/.

[2]李艳平,王姗,周鼎.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媒体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传播与版权,2015(5).

[3]耿延宏,张秀琴.CDIO 理念下研究生外语教学体系重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篇8

摘要:本文结合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了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给出了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实施方案,并在课程设置方面给出了安排细节,供同仁们研讨。

关键词:数字媒体;课程体系;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背景

数字媒体技术是基于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对媒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的技术,在影视特技、数字动画、游戏娱乐、演艺业、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及教育、医疗、建筑等领域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增值潜力,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型支柱产业的核心技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数字媒体专业的设置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成为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

目前国内开设“数字媒体技术”或“数字艺术”等相关专业的高校非常多,既包括传统的传媒类、艺术类大学,也包括一些综合性大学和职业院校。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针对数字媒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2003年开始筹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方向,2005年成立了数字媒体技术系,06、07年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列入正式本科招生计划,目前该专业的在校本科生300余人。

本文介绍的课程体系参考了国内外多所大学的现行课程计划和多个成熟的课程体系(例如SE2004、CFC2004等),于2004年开始在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逐步实施,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一个教学周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着力培养软件开发和数字媒体开发能力,以数字媒体技术和软件核心知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以技术为主、技术与艺术并重。在课程设置与具体实施上强调加强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基础,注重能力培养。主要涵盖数字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研究,数字媒体类软件的分析与开发,包括计算机游戏设计与开发、网站开发与维护、动画设计与开发、媒体内容处理与制作、数字媒体系统管理等。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将具备数字媒体软件项目开发和工程管理方面所必需的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外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员交流与沟通能力。

3设置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和北京市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结合目前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技术需求,我们坚持“打牢基础,突出技术,适应市场”的基本原则,以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导向,其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迅速满足产业和技术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目前,由于数字媒体的发展,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有偏向于数字媒体创意和设计的,有侧重艺术表现的,有侧重技术实现的……同样,数字作品表现手法也是千差万别的,可以是平面作品,也可以是电影表现,也可以是在手机或屏幕上展示……根据我们学校的特长,将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从事数字媒体工作的、专门的技术开发型人才。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将以技术为主线,渗透一部分与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的内容,加强学生的基本艺术修养和欣赏品位;突出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课程,特别是突出当前流行的开发方法和技术。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首先要为学生打下必要的技术基础。这些课程除了数学、英语、政治等课程以外,还保留了传统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例如“计算机科学导论”、“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等),以保证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并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在此基础上,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新增了多门必修课程(例如“数字艺术设计基础”、“3D数学与算法”、“动画原理与实现”等)和选修课程(例如“动画脚本与渲染”、“游戏架构与设计”等)。同时为了适应课时的要求,压缩整合了一些传统课程(例如,“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是“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等课程的整合;而“计算机组织与结构”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接口与通信”等课程的整合)。这样,就做到了既覆盖基本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的学科基础,也突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

4课程体系及实施方案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3个层次:必修课程、实践周课程和专业教育选修课程。不论是哪类课程,在具体课程实施时都遵循“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以形成性考核为基础,以过程化质量控制为保证,实现教学设计的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 必修课的设置。必修课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的第一层次必修课部分。表1列举了部分必修课的情况。

(2) 实践周课程的设置。实践周是指每学期初和学期末专门留出的给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的时间,相应的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该类课程全部都是实践类课程,由任课老师和指导老师共同承担,学生一般分成若干小组,完成一个实际或者虚拟的项目(例如,开发Flash多媒体课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部分课程与业界公司共同开设,学生将分组完成公司的小型实际项目(例如,开发游戏原型或者完成商业网站的部分功能)。

(3) 专业教育选修课的设置。专业教育选修课分为多个系列,主要包括技术基础、媒体技术、游戏开发、数字艺术、Web开发、软件工程、网络与安全和电子商务等,表3列举了其中的几类。设置专业教育选修课时主要考虑了课程的多样性和系统性,力争通过一系列的选修课程,使学生成长成为相关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例如,游戏开发类课程涉及6门选修课,结合必修课、实践周课程和其他类别选修课,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游戏开发人才。

5结束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急迫而持久的工作,在教改深入发展的推动下,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将会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本着满足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理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

程体系将会向更加思想开放、技术领先、方案可行的方向发展,真诚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指正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4. ACM and IEEE-CS,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EB/OL]. /ccse/,2004-8-25.

篇9

关键词:慕课理念 多媒体专业 教学模式

一、慕课理念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对教学模式改革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大胆的创新。慕课理念最早是由加拿大教授布莱恩・亚历山大在2008年首次提出的,随即便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专家的普遍认同,并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中。我国各大知名高校,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也将慕课理念应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实现了巨大的创新。慕课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是借助网络在线课程,对学生授课,在授课时间方面没有规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学习在线课程。同时,该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及考核体系也十分完善,有效地突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正是由于慕课理念在教育改革中的有效应用,使得其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为此笔者就慕课理念下高职多媒体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一些积极的思考。

二、慕课理念下,高职多媒体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1.强化微课教学

由于全面实现慕课教学,成本较高,实际操作难度也较大,因此,高职院校多媒体专业教学可以通过强化微课教学的方式,逐步实现慕课教学模式。微课教学主要根据课程的重要知识及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容量有限,一般为约10分钟的视频课程,其课程设计成本较低,高职多媒体专业的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制作微课。因此,高职教师可以加大微课教学力度,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方式。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开展微课教学比赛及相关教研培训活动等方式,强化高职院校多媒体专业及其他专业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从而为未来的慕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借鉴其他成熟慕课,并应用于多媒体专业教学中

慕课理念在我国的引进及应用的时间尚短,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其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很好。近年来,慕课理念也受到我国教育科研领域的重视,很多教育科研机构已研发出大量较为成熟的慕课,例如,超星集团开发的尔雅通识课程,就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慕课。因此,高职多媒体专业要想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多媒体专业教学效果,实现多媒体专业教学模式的慕课化,就必须在诸如大学生安全教育等课程中试行慕课模式,并总结其在该课程教学中的运行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慕课教学的相关规律等。在慕课教学模式下构建完善的考核及评价机制,积极探索慕课教学新模式,并结合高职多媒体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其应用于高职多媒体专业教学中,并为高职院校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实现慕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专业课程慕课化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课程基本都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也经受住了多年的教学检验,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尤其是在高职多媒体专业教学中,由于多媒体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实现多媒体专业课程慕课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多媒体专业课程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把握好多媒体课程在内容上的虚实比例。同时,教师借助慕课模式的优势,可将多媒体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以虚拟视频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在学生通过慕课模式,掌握了必备的多媒体专业理论知识后,就可以通过实训及实验等方式,开展多媒体专业实践操作教学。这对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小结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慕课理念在高职院校多媒体专业教学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能有效弥补传统课堂受时间及空间限制的缺陷,实现多媒体专业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加大对慕课理念在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相关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国政,杨磊.慕课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1).

篇10

[关键词] 电子学档; 数字媒体;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赵俊莉(1977—),女,山西新绛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媒体教育、虚拟现实与可视化、计算机教育等方面的研究。E-mail:。

一、新兴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

课程的教学模式亟待研究

新兴的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在该专业中,有很多课程如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数字音频技术等都属于软件应用类课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但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具有熟练的制作数字媒体作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教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在课堂中都让学生在掌握软件使用的基础上,制作各类动漫作品,但在如何引导学生制作作品方面缺乏理论指导,对于学生制作的作品更是缺乏管理,学生之间的作品也缺乏交流和评价,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以制作作品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二、电子学档的发展为数字媒体专业软件

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学生学习档案——电子学档(Electronic Learning Portfolio,缩写为ELP或E-Portfolio)应运而生。“电子学档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和展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以及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有关学习的一种集合体。”[1]

利用电子学档将学生制作的动漫作品进行收集与评价,能够全面地记录学生的学习信息和学习过程,大大方便了学生作品之间的交流,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评价者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也有利于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评价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制作水平的提高。网络化的电子学档平台还能提高动漫作品的整理、收集和保存的效率,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智能化的电子学档评价系统也能减轻教师的评价负担,提高教师评价的效率。通过电子学档平台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于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

三、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

电子学档的内容设计

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电子学档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信息、学习契约、学习作品、学习评价、交流反思等五项内容(具体内容见表1),主要用于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有助于全面展示学生的学习作品,体现学生的学习历程,促进自我反思,方便交流反馈。

四、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

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

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反思性思维理论为指导,以电子学档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包括提出学档任务、制定学习契约、学习制作作品和交流反思改进等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一)提出学档任务阶段

提出学档任务阶段是教学过程的开始,在这一阶段,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制作电子学档作品的任务和要求,布置的任务要明确具体,让学生明确制作要求。例如,“二维动画制作”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Flash软件为创作工具,熟练掌握一种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二维动画从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到后期合成、输出的整个过程,能够利用所学进行二维动画短片的创作。因此,在学期初,即制定如下的学档任务(见表2)。

(二)制定学习契约阶段

制定学习契约阶段是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档任务,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可以制定出自己的学习契约。如下是为某同学制定的学习契约(见表3)。

(三)学习制作作品阶段

学习制作作品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在课堂讲授制作作品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及案例,然后学生学习并进行相应阶段的作品制作,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针对中间制作出的剧本、分镜、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内容进行交流讨论,以提高自己的作品水平。这一阶段中的理论学习、制作作品和交流讨论可以反复进行,直至完成整个作品。

(四)交流反思改进阶段

交流反思改进阶段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自己制作好的作品上传至电子学档平台,然后由教师、学生本人及同组的其他学生对作品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后重新上传作品,重复提交展示作品、作品交流评价和学习反思改进等三个过程,直至作品满意为止。

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方面,具体的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教师在电子学档平台上学档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契约,确定制作作品主题;其次教师讲授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教师讲授的知识,同时根据自己制作的作品内容学习相应的知识;再次开始制作动画作品,教师进行辅导,制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交流,为学生修改作品提供思路,作品满意后学生将其上传到电子学档平台,教师可以对学生作品作出评价,学生自己也可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学生就可以查询成绩了。

在整个过程中,以电子学档平台为依托,作品制作为主线来学习知识,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

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评价可以从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情感等三方面来进行评价,主要使用的评价方法见表4。

(一)知识评价

知识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可以用传统的试卷测验或在线测验的方法得到每个学生的成绩,从试卷中即可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指导教师下一阶段的教学。

(二)技能评价

技能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在软件应用类课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通过对学生自主制作的动漫作品用量规的形式进行评价,然后对于用量规评价得出的结果,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计算出每项作品的最终成绩,反馈给学生定量的成绩,还可以反馈给学生定性的评语。

(三)学习态度评价

学习态度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合作能力的体现等,可在平时观察的基础上,用量规的形式加以评价,最后反馈给学生定量的成绩和定性的分数。

(四)综合评价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评价,由教师按提前设定的比例,得出对每位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反馈改进建议,实现对学生全面的评价。

六、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与效果分析

为检验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本人所教授的青岛大学软件技术学院数字媒体系09级学生的“二维动画制作”课程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实验将09级数字媒体一班作为实验班,采用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将09级数字媒体二班作为对照班,不采用电子学档教学模式,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两个班是从学校自然班中选择的,为同一年级同一学院的两个平行班,因而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人数、性别比例相当,学生智力水平、学科成绩无明显差异,其他各方面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均无明显差异,并且实验班和对照班由同一教师(即笔者)授课,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课程设置、教材范围、教学设备等方面基本一致,保证了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为避免“罗森塔尔效应”,未向实验班学生告知他们为实验对象。

由于这两个班的同学之前均未学习过“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相关内容,均为零基础,因此笔者采用了不对等两组后测验实验设计,在学期末时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二维动画的理论知识测试和作品测试,利用SPSS软件中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对成绩基本相当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二维动画制作课程的知识测试和技能测试成绩进行横向差异显著性检验。

(一) 理论知识方面

在学期末,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二维动画制作”这门课程采用传统的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了统一的后测,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对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进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结果见表5。

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知识测试成绩平均分高出对照班8.575分,而且Sig.(2-tailed)值为0.001(小于0.01),表示这两个班的知识测试成绩差异非常显著,反映出实验班学生对“二维动画制作”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整体水平比对照班高。从而说明,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知识成绩,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

(二)操作技能方面

在学期末对学生除了进行传统的试卷考试外,为考查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求每位同学利用所学知识,自选主题独立制作一个二维动画短片(要求如学期初制作的学档任务),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每位同学制作的作品进行评定,对评定成绩同样用SPSS分析,结果见表6。

从表6中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实验班学生的二维动画制作技能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比对照班高出5.475分,Sig.(2-tailed)值为0.007(小于0.01),说明这两个班的技能测试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反映出实验班学生的技能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从而说明,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对二维动画制作技能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二维动画制作水平。

(三)学习态度方面

在学习态度方面,主要从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作业情况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考查,并量化成分数,也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平时成绩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见表7。

从表7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平时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班,而且也具有显著差异(0.01

(四)综合评价

学期末学生的总评成绩由知识测试成绩、作品成绩和平时成绩等三部分综合得出,其中先由知识测试成绩和作品成绩计算出学生的期末成绩(期末成绩=知识测试成绩×50%+作品成绩×50%),然后再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计算出学生的总评成绩(总评成绩=期末成绩×80%平时成绩×20%),这样就可以综合考查出学生各方面的掌握情况。

从以上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采用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

七、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

基于电子学档的数字媒体专业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模式能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该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与制作学档,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佑镁.基于e-Portfolio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61~61.

[2] 孙晓梅.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络学习智能评价系统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3,(15):29~31.

[3] 赵俊莉.基于智能ELP系统的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评价研究 [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