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范文

时间:2023-03-14 18:5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

篇1

关键词: 多媒体 技术运用 使用特点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已相当普遍,从最简单的投影仪到复杂的课件,都已普遍地应用在现代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设备有投影仪、录音机、实物投影、多媒体电脑等。多媒体对现代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高复合性。

多媒体技术是文本、图像、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复合,通常使用CD光盘保存数据,一张CD-ROM光盘可以记录超过1小时的活动图像或27.5万页文章(A4)、1.8万页计算机图表,信息容量可达680MB,用户可以通过其获得丰富的信息。

2.强大的交互性。

人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图形交互界面和窗口技术,从而通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更好地操纵、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显示。使用者只需通过鼠标点击(或用手指触摸)屏幕上的图形、表格、提示标志,就可以在屏幕上显示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二、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多媒体系统可储存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包括语音、图形、文字、数据、动画等,与学生在学习中用眼看、用耳听、手脑并用进行练习的学习方式相一致。生动、形象的图像、声音、文字、动画能使学生各种感官同时启动、和谐运转,极具感染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智力发展。并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因材施教,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投入学习。多媒体系统能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场,学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会感受到一种真实感、亲切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条件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效率会明显提高,有利于加快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率。

3.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应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为个别教学提供了方便,教学系统中有不同程度的软件、不同学科的软件,学生在电脑中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调节和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接受较好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不完全依赖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学习。

三、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1.建立多媒体的教学环境。

现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大致分为:(1)利用电脑、DVD、实物投影仪等连接多媒体投影机。这种教学系统信号源丰富,并可以方便移动到任何一间教室,但成本较高。(2)将多媒体网卡与电脑网络结合,构成多媒体电脑室。这种系统中必须给每台电脑装上多媒体硬卡,铺设用于传输音视频的多媒体线路,它的主要优点是操作控制方便,音视频传输效果比较理想,但其成本高,安装复杂,维护较困难。(3)在现有的电脑网络中利用纯网络软件进行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系统成本低、容易升级,但受带宽的影响,音视频传输效果目前还不够理想,并且由于介于网络中,因此容易受病毒影响,严重的可导致系统瘫痪,影响教学。但随着计算机及宽带网络的发展,这一问题可望得到较好的解决。(4)将多媒体计算机与投影机相连,固定在一个教室里。这种教学系统是将计算机的显示信息通过投影机输出,它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是经济条件有限的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理想组合。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软件分析。

想要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先要对上课的内容进行精心地设计,合理地安排好这一节课的每一个细节,然后查找收集本课所需的素材,最后才可以编制多媒体课件。编制多媒体课件主要包括文字制作、动画制作、视频制作、音频制作等,按照传统的编程方式制作课件不但工作量巨大,而且大部分教师无法掌握其相关知识,所以其在编制课件时一般使用比较简单的制作软件。

(1)Microsoft(微软)公司的PowerPoint。1990年,微软将PowerPoint集成到办公套件Office中。PowerPoint专门用于制作演示文稿(俗称幻灯片)。广泛运用于各种会议、产品演示、学校教学及电视节目制作等。使用PowerPoint可以创建包含文本、图表、图片、影片、声音和其他艺术对象的演示文稿。演示文稿可以设置为幻灯片的形式,使用计算机或与幻灯机、投影仪等外部设备相连放映,也可以通过网络在多台计算机上同时调用,开展多媒体教学演示。

(2)AuthorWare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多媒体创作软件,它原先只能在Macintosh平台中运行,后移植到Windows平台上,为电脑的多媒体创作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工业等领域部门,在Windows流行的今天已成为多媒体创作人员不可缺少的创作工具,很受大众的欢迎,许多光盘上的课件及演示程序都是用它制作完成的。它的主要优点是开发者基本上不用书写程序,只需通过流程线和一些工具图标就可以开发出较高水平的多媒体作品。开发过程中可以直观地引入和编辑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素材,还能通过精心组织设计程序的流程,实现软件与用户的交互,一切都变得轻而易举,充满效率。用它来制作多媒体课件不再是繁重的劳动,而变成了一种艺术享受。

(3)MacroMedia公司的Director7.0/8.0。Director是MacroMedia公司的另一款重量级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它不仅具备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而且拥有很强的编程能力。目前正逐渐成为国内多媒体开发者的主流工具。

四、多媒体技术的弊端

1.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和自身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切不可为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美观、新奇而忽略其真实性。

2.不能把多媒体教学当成摆设,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建设多媒体教室。

篇2

一、变抽象为形象

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视频将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可感,帮助学生很快理解诗歌的内容,使枯燥的古诗文课堂轻松起来。在《爱莲说》一课的教学中,文中写了、莲、牡丹三种花,他们分别代表陶渊明式的花中隐士、追求名利的富贵者和像周敦颐一样的君子。可是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不大认识这些花,对这三类花的形态颜色只能空想,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真正理解了作者笔下的花之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辛弃疾的《西江月》一诗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飘香的季节里,听着成片的蛙鸣声,让人感到它们也在交流丰收的喜悦。可如今的生活环境连条小河都难以找到更不用说听到蛙声了。我运用多媒体音频和图片资料,明月、喜鹊、鸣蝉、稻花、蛙声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和耳边,如同把学生带回到江南山村的夏夜,沉醉其中,其义自现。

二、营造氛围,进入情境

在《醉翁亭记》一课教学中,为了营造一种古典美的意境,我在范读课文时,配乐《高山流水》,当我读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时,一时激起千层浪,学生竟不约而同的跟读起来,最后达到了我们师生共读的效果,显然学生的兴趣来了,接下来的课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轻松愉悦的交流中,我与学生都收获满满。

篇3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绘画兴趣。布鲁达说:“学习的剌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大量不同类型的资料,有视频、音频、文字、图像、动画等,被集成到软件中在电脑多媒体任教师随意使用,学生则可按教师引导收集信息,可任意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素材。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有一定的感性材料支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给予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的支持,使学生容易对知识理解和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学二年级美术课《我和昆虫》就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有了观察各种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等的直观效果,以此作为很好的媒介,既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也为诱导学生爱护大自然提供很好的契机。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在传统的工艺美术教学中,构思设计——铅笔绘出草图——定正稿一一上色一一整理画面一一完成。学生从设计构思到绘制完成一幅作品所花时间较长,再加上对手工绘制的技术要求较高,花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对学生来说,好的构思设计不但代表好的设计作品,它还包括有高超的技术表现能力,对此也是在应用设计课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代电脑美术的出现,正好能解决这问题,因为电脑有强大的编辑、造型、上色和文字处理功能,可以直接按自己的设计指令,绘制出自己满意的图形、文字也为和色彩,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绘制质量。在以往如果在完成后的设计作品不满意,需改动一下,那就等于重新绘制一张新的作品,而此时有了电脑,你就只要在原来的作品上用各种应用工具,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省时省力,而且可用更多的时间追求创意和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篇4

前段时间,我市搞了一个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优课展示活动。活动结束,一个老师私下对我说:能否组织我们听一些不用多媒体的音乐课?这位老师说:这些课都很好,可我们的收获不大,因为我们那儿没有这样的条件,上不了,也学不了。一言敝之,让我这个组织者从很好的自我陶醉中省醒:我们的许多展示,能给基层的一线的老师提供多少帮助?我们在高消费现代科技成果、展现高科技带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样式变化、享受高科技给我们课堂音乐教学带来大容量、多信息、快捷便利的同时,是否关注了另一层面的教学――远离现代化教育的那个群体;是否正视过另一种教学现状――粉笔加黑板别无长物。在追求公平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普及、深化的当口,确实需要我们更理性地审视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追求多媒体应用以获得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同时,关注没有多媒体条件下的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能力的课,他首先着眼于听觉的培养,而良好听觉的培养,依赖其他感官的协同提升,多媒体则通过真实的音、画、动漫优势,很好地为音乐的感受提供了视觉佐证和思维补白,他在课堂中发挥出来的作用和显露出来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如2004年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胡颖老师的《过碇步》,如果没有多媒体的运用,没有“楠溪碇步”的风光电视片,要让远在广西的小学生了解“温州楠溪”、“永嘉歌谣”、“唱碇步、过碇步”是无法想像的。

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s)、动画(Animation)和声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新生产物。多媒体教学系统需要多媒体教学的硬件环境:课堂演示教室、网络教室、现代教学资源中心与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及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系统。因此,它的运行保障是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而我们的国情决定我们的教育是既少经济又缺技术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根据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有小学共553,622所,其中城市32,145所,县城镇81,184所,农村440,284所,分别占5.81%,14.66%,79.53%;小学在校生数130,132,548人,其中城市18,166,507人,县镇26,928,904人,农村85, 037,183人,分别占13.96%,20.69%,65.35%。初中学校62,704所,其中城市14,473所,县镇20, 852所,农村41,942所,分别占18.73%,26.99%,54.28%?鸦在校生61,676,458人,其中城市10,346,351人,县镇17,045,443人,农村34,284,664人,分别占16.78%,27.64%,55.59%。(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就教育经费而言,以2002年为例;全年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为5800多亿元,而占总人口65%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其中的23%。再以教学设备而言,以我市为例,(本市为县级市,2002年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所有乡镇通过“高普九”验收的县市;是“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浙江省教育强市”。)2004年,全市已有多媒体226套,199所中、小学校,平均拥有一套稍强。但实际情况是,这226套多媒体的75%集中在城区学校、私立学校及经济发达的少数镇,全市3个街道24个镇乡中的20个镇乡,仅能保证镇初中和中心小学各有一套。因此,就广大农村教育实际而言,经费短缺、教育设备陈旧、师资落后、师资培养及培训远跟不上课改实践的需要决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了的,国情如是,在广大的农村学校实现现代化教育,为时尚早。

我们说,多媒体在我们今天和明天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将发挥的作用及显露出来的优越性、不可替代性、发展性和普及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能否多听一些不用多媒体的音乐课”却说出了一个农村音乐教师的心声,揭示了现今大多数农村音乐教学实实在在的现状,表露了许多一线音乐教师的心理现状。怎样来解决这个现实与理想间的矛盾,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解决观念问题,纠正观念上的误区

在承认多媒体用于音乐教学有其优越性,我们需要争取利用、会用、多用的同时,也需要对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即要解决一些观念上的问题,纠正一些观念上的误区。例如:只有用多媒体的课才是好课,才能上出新颖、出彩的音乐课。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活动组织者和教学设计者。就组织者言,不能以有无多媒体作为评价课的优劣的依据。现在,各级各类的评优及各种类型的公开课、展示课都有这种倾向,一定要有多媒体。首先是对那些没有用多媒体的音乐课在意识中拒绝认可,再是在评比的操作过程中,倾向于那些“热闹”的、“花哨”的带多媒体的课,而冷落那些没有用多媒体的相对“清淡”的课。因此,作为组织者,应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不用多媒体的音乐优课展示活动。

对教学设计者而言,不要把是否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来关注。我们的一些老师在教学设计之初,不是认真研读教材,遴选教学内容,构思教学思路和方法,而是把注意力的重点放在教学软件的寻找、课件的制作,甚至一些老师看“菜”下“饭”――找到一个好的课件后以此设计教学目标和环节。这种有悖教学原则和思想的根源是观念问题:把施行新课程标准,让课堂 “活”起来寄希望于多媒体的“动”;把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寄希望于多媒体的声与色;把上好一节富有创意、学生兴趣盎然、教与学活力四射的音乐课“赌注”都押在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上。

二、 修炼教师内功,提升教学品位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走出多媒体樊笼的基本条件。我们不否认,一些教师挖空心思地用多媒体,其实有其难以跨越的一个坎儿――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因为自己唱得不够动听,所以用多媒体;琴弹得不够份儿,用多媒体;跳个舞、做几个表演动作到不了位,用多媒体;粉笔字不漂亮,用多媒体;对音乐的解说没有足够的自信和语言魅力,用多媒体……,总之,多媒体代替了音乐教师的弹、唱、做、说,多媒体成了教师基本素质不高的遮羞布。

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师素质,无意要求我们的音乐老师个个都是演奏家、歌唱家、表演艺术家、节目主持人和优秀播音员的集合体,这不现实,那只是理想化的音乐教师形象。但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修炼教师的内功,是时代的需要,是课改的需要,是我们今天谈论的解决多媒体运用这些非理性观念束缚的需要。没有教师的高素质,(当然,运用多媒体的能力也是高素质的一种表现,不过这不是这里的话题。)这跳不出以多媒体替代音乐教师教学的樊笼,也不可能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品位。

三、挖掘现有条件,展现传统媒体优势

媒体,它是中性的。它自身无法确定结果的优劣,关键是怎样使用。作为课堂教学,同样是板书,用粉笔书写和用多媒体呈示其结果恐怕没有什么区别,作为教学特质用粉笔更优;用磁带放音乐和用多媒体放音乐,就音响而言除后者的快捷便利以外也没有多少区别;用一幅教学挂图反映歌曲的主题与把课本插图、教学挂图通过扫描制成课件展示并没有本质上的进步。由此看来,问题的关键并不是用了什么媒体,而是怎样使用媒体,作为教学者是否把你所拥有的媒体资源利用到了极致,把你所拥有的媒体资源都在你的教学设计中发挥到了最恰到好处的那个点,让看似简单、传统的媒体在你的教学中发出使人为之耳目一新、出其不意的闪亮点。因此,大可不必贪大求洋、舍近求远地去掘井止渴,应该正视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传统媒体的优势,在用好现有媒体资源,挖掘传统媒体的优势上下功夫。

篇5

关键词:多媒体 理论 实践

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因而学起来比较困难。通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笔者发现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渗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辅以多媒体来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方法,经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实践可以轻松地了解到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可以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认识,而多媒体又可以有效地将二者联系起来,从而增强职专生对毕业后具体工作的适应性,有助于在一专基础上发展多能。

一、辅以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成功的教学铺路

作为教师,都希望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是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的激发。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结合学生实际与现有知识水平,第一次上课,可以就这门课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精心制作课件和Flash短片带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机械世界,多媒体的精彩呈现和教师的适时点评定能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这时就可以带学生到学校的机械实训基地现场参观,对照课堂上的所闻向学生逐一介绍车、铣、钻、削等常用的加工方法及其设备,让学生初步认识有关机械常识,建立感性知识,拓宽视野,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设法将学生的好奇心与新鲜感转化为学习兴趣,以后课上和课下的理论课学习也将是在学生渴求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教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习一个阶段后,可以以复习的形式再利用多媒体进一步“温故知新”,层层递进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备以后更好地深入实践。这样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教师教起来也很轻松,学生学起来也带劲儿。

二、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性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

职业院校的课程知识面广,概念性强,专业术语又比较抽象,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教师觉得难讲,学生难学,为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易于理解、消化、吸收及运用,笔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一是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以使理论得以感性地呈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不至于只是停留在记忆的表面,而是在脑海里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实践过程,为之后亲自深入到实践中埋下了很好的伏笔。二是见习,带领学生到工地、厂房等亲身感受一下这些机械的运作、材料的加工,亲手操作一下机器生产。如“三种常用的毛坯制造方法”一节内容,在课堂上以教材理论和多媒体课件结合的教学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从课本到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并逐步联系到生产实际,在已知与未知的知识之间可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然后带领学生到合适的工地去亲身体验。如学校的车棚是将焊接件用焊接的方法制造而成,车床的底座毛坯是用铸造的方法,并适当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见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更能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

三、依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认真选题,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所选的题目要切合实际、难度适中、观点鲜明,既有理论性又要有系统性与可辩性。如“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一节内容,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实际生产单位中使用的机械图样,然后安排一定的零件工艺分析和工艺过程拟定的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最后小组自评、小组互评、个人自评、教师评价。这样教学的形式不再拘泥于常规,且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当然,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好讨论的氛围,并有意识地把问题引向深入。以使学生熟悉确定零件工艺路线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合理确定工艺过程的能力。此外,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就能应用上,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通过多媒体直观呈现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学生得以清晰地理清思路进行思想交流,使结论更全面更正确,知识学得更活更巩固,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相互合作能力,为学生走向企业打下基础。

四、通过多媒体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篇6

一、化枯为趣,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多媒体教学以那色彩丰富的画面,那生动可感的声音为课堂创设特定的意境,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段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是重点。但传统的字词教学却极为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低,学生遗忘也快,然而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前景喜人。在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的年龄特点,用直观、形象的画面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更深刻,更能深入地感知事物,透彻地分析事物。

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前,让学生看准备好的课件,同时让画面里重点出现壁虎、黄牛、燕子等小动物以及它们间的对话。学生看到这些声形并茂的画面,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屏幕上来、转移到文中小壁虎向黄牛、小鱼、燕子借尾巴的过程中来了。

这时,当学生每看到一个小动物时,我随即点击出拼音学习生字和理解它们的对话内容,并把字形与动物外形相结合,加深对字的理解。这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识字绝招,识字量大的学生更没闲着,把与生字有关的形近字、部首相同的字甚至意思相近的字词相继奉上,机灵的学生还意识到文中的动物名称都属于动物类的词……学生们在看、听、说的过程中,很快地将生字的字音、字形掌握了。这样,化枯为趣,在多媒体课件中边欣赏活泼生动的画面边识字,学生既看得欢、思得欢、说得欢,也学得欢。

二、化远为近,以景激情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具体的、动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时,课件随着教学层层展示,使学生感情不断积累、铺垫,最后达到,得以升华。我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抓住教学重点“三种动物的对话和美丽的春景”制作课件:在碧绿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一片黄艳艳的油菜地,三只漂亮的动物正在草地上激烈地争论着……以动画演示画面,让学生在一种富有动感的影像中,听动物的对话,赏美丽的春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春雨有趣的色彩。

三、化难为易,以静思动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其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实,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为学生展示生动的表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积极地去思考、去创造。

画“开凿隧道和‘人’字形线路设计”的示意图是《詹天佑》一文的难点部分。学生对文字理解一知半解,特别是两个火车头的调换对学生来说更难以想明白。因此,根据课文的字面理解去画示意图,学生难度很大。为突破这个难点,在教这一课时,我设计制作了一组动画,并配上了开凿声和火车的启动声。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播放配音动画,指导学生据像联想,静中思动,对开凿隧道和“人”字形线路设计这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和推测。课件一演示,学生把开凿隧道和“人”字形线路设计的示意图跃然纸上,并一致惊叹:詹天佑真不愧于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学生能有如此收获,这全得归功于现在先进的教育手段。因此,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材料,架起表象与思维的桥梁,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求索,在乐中求知,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四、化空为实,以情拓思

文字是一种抽象符号,但它背后却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有时,作者经特殊处理或自己的需要而不直接表达,甚至留白。语文教学既需要语感的培养,又需要让学生进行情感的拓展。如果在留白处进行拓展,不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更深刻,而且有助于感情的升华,情感的迭起。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通过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对比让学生对这句话有了较深的了解,但圆明园被毁前后的那段真实历史是这篇课文留有的空白。执教时,我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在课尾播放纪录片,把真实的历史画面呈现学生面前,进一步加深对英法联军丑恶罪行的愤怒,随后出示吕厚龙的《告别圆明园》、樊美平的《透过圆明园的硝烟》等文,学生情感得以升华,最后再一次走进文本,让学生由愤怒走向如何把祖国强大,把自身强大……一堂课下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师;学生

G434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可谓是教育的一大里程碑。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方式方法,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冷静地思考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华丽外表之下,课堂教学的效益究竟有多大提高?本文结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一些现象,以及自身的点滴实践,谈谈对多媒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几点肤浅认识。

一、“雷区”一,制作课件替代备课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上好一堂课,在溲生,备教材,设计教案等方面占用大量的时间。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声音,图片,视频等使之精美无比,往往忽略了备课的环节,转而以课件制作代替了备课。一旦一个课件做成,一个办公室就共用一个课件,甚至数个学期重复使用一成不变的课件。

二、“雷区”二,内容与课件分家

课件的设计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还要看进行课件设计的内容是否能用常规教学手段表达;不能只注重讲课时的教学形式多样化、使用的媒体多样化,还应考虑采用课件组织教学是否达到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但是在实践中,部分教师认为只需要简单地将要讲授的书本内容搬到荧幕中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需要将这些用传统板书呈现的内容改为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就已经实现了教学效果,事实上这种“书本搬家”式的课件不仅不能起到多媒体课件所承担的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更是将我们传统的生动的课堂教学艺术拖入一个僵化的境地。

三、“雷区”三,“表里不一”的课堂效果

制作一个课件在技术上对于普通的教学者来讲并不算太难,或者说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还是有部分教师为了制作所谓的“样式精美,色彩绚丽,动感实足,形象逼真”的教学课件,刻意在色彩,动画和美工等细节处理上煞费苦心。许多教师以为能够吸引听众的眼球,就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孰不知这样处理的结果往往造成了形式掩盖了内容,听众看到了精彩的动画,亮丽的色彩,花俏的样式,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却什么内容都没有记住,以至于往往误会教学者是在展示技术而不是在传播内容。

四、“雷区”四,课件播放代替了授课

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学课件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全部,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总有部分教师以课件播放代替了课堂讲授,仿佛这种教学比较有现代感,实则是视传统教学艺术全然不顾,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突出效果,甚至一度被戏称为“点击式”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去呈现,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提问、板书和非语言行为,这些都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譬如,当推导一个数学或者化学公式,学生或许更愿意教师用板书去演示,所以在课件时,要考虑到是否需要写板书,哪些需要写板书等,不能一味地把所有内容都做到课件中去,我们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而不是单独的为了使用多媒体。此外,教师充分运用提问和非语言行为等教学技能,可以大大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使课堂教学展现生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念完课件所形成的“放映式”课堂。

五、“雷区”五,教师理念转化

多媒体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有些教师认为应用多媒体就是教学先进,为了体现教育技术的先进,把一些应该用实验演示的问题也做成三维动画来表示,有的甚至整堂课教学的每个环节全部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表面上看教育技术很先进,实际上只是“花架子”。教学观念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陈旧的,应用再先进的工具也只是披了一件先进教育技术的外衣,这丝毫不代表教学的先进。

六、“雷区”六,主导角色转化

多媒体应用在教学活动中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它有自身的缺陷。 首先,多媒体在教学中起的只是辅助作用,也只能起到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还要注意调节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并及时的反馈纠正,这也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然而有些教师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功能,造成了本末倒置。其次,教师授课时的肢体语言、情感色彩对学生的感染力也是多媒体永远无法替代的。而多媒体教学模式弱化了教师人格示范的作用,把教学课堂由“人一人”对话变为纯粹的“人一机”对话,久而久之,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易使学生养成孤独、冷淡等不良的心理特征。

七、“雷区”七,学生的自身发展

在制作课件时一味追求多媒体精美效果,过多地使用声音、图片、动画来展示教学内容,结果弄巧成拙,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知识传递的主题。还有的教师不管学科和所传授知识的特殊性,一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公式推导、例题演算的过程一下子显示出来,这样既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消化的时间,也无法实现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

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更加生动而富有效率。我们应严防多媒体应用中的“雷区”,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好多媒体,发挥其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真正走向规范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浅谈电教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王树芬 选自《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杂志》 2004.6

[2]《浅谈多媒体教学》 唐朝霞 选自《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杂志》 2004.6

[3]《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 安宝生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年3月第1版

篇8

“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自古以来被奉为劝学名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观。似乎只有苦学才是解决教育的唯一出路。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传统的教育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减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变苦学为乐学几乎成为共识。“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革故鼎新,代之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法成为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向。

多媒体手段有着许多突出的优势,其形象、直观的特点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望尘莫及的。

一、创设历史情境,建构形象课堂。

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远离现在,因而与现实有隔离感、陌生感,使得传统的历史课堂无法摆脱抽象乏味的历史说教,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是求知的前提。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活动,它还要求学习主体积极地参与。历史课堂要想使学习主体全身心的投入,就必须创设优化的历史情境,诱导学生的历史兴趣,把学生带入形象的历史课堂,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势。

1.历史的形象美是创设情境的前提。

人类发展的历史十分漫长,而中国又是文明古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历史财富,除了翔实的文字记载外,更多的是可观可感可触的历史实物,如古代墓群建筑,古代石窟艺术,战国编钟,古代钱币等等,它们都是活生生的历史。这些历史实物,正是我们了解历史、回味历史的宝贵资料。

2.创设情境,以美育人。

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生动的历史情景,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关心历史、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历史不单是教科书上那一行行抽象的文字,更是一幅幅血火交融的历史形象,爱恨情仇寓于其中。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该做的不只是传授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知识和已成定局的历史评价,更应该注重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在健全和发展学生高尚人格上的良好导向作用。

二、导入无意注意,开发历史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抑制了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因为历史场景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教学往往停留在教师的讲授、分析上,教学偏于知识化、抽象化、符号化,重历史逻辑,轻历史形象,造成教学过程的枯燥、呆板。而多媒体教学变劣势为优势,化语言抽象为直观形象,将学生引入一个积极思维的境界,借助声光渲染、视听刺激,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双向互补。

历史事件、人物,通过形象化的诠释,变得自然通俗、形象有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也更乐于参与这样的教学过程。当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历史氛围里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原本抽象难懂的问题时,自然由此引发历史学习的自觉意识,培养其历史成就感。

三、优化教学观念,突出个性魅力。

多媒体课程因其准备时间较长,教师在准备阶段势必要搜集大量的历史材料,因而在备课、思考、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扩大了视野,提高了个人的历史素养,也使课堂教学投入、发挥游刃有余,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

此外,历史教师课堂教学情绪的张扬也能起到很好的感染作用。

把握多媒体教学中图示历史的“度”。

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着传统教学法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其教学过程、节奏、容量也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要上好多媒体课,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课堂的一些环节:

一、多媒体制作要突出重点、难点。

以“板书”的演示为例,图示要直观、简练,有较强的提示性、对比性、层递性。如讲古代埃及这个金字塔国度的“奴隶社会阶级关系”,如讲到“殖民主义罪恶”时,用下面的三角图示表现“三角贸易”。通过图示将复杂的内容制成简要的提纲,直观又有条理,突出了重难点。

二、多媒体制作的目标要明确,问题的设置要合理且有渐进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本插图及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在迎合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为避免学生形象思维活动的随意性,可通过对题目的设置、讨论和反馈练习等来宏观调控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实施形象课堂的目标化管理。

篇9

多媒体的含义:

1、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

2、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

多媒体(Multimedia),在计算机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包含音乐、语音旁白、特殊音效)、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1 多媒体教学的含义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就界定了多媒体的使用范围,依据的是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需要,不要刻意强求。

2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还可以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从而形象地呈现教学中抽象的文字信息,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场景,把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激发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比如物理中浮力的产生、生物中人的进食过程,都演绎得淋漓尽致。大致归纳几点:直观形象,克服抽象;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动态模拟过程,再现重点、难点;及时交互与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针对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信息量大,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实现班班通,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多媒体教学的“四忌”

3.1 忌“独霸课堂”

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绝不能让多媒体主导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成为被动的教和学(能回想到,前几年优质课的评选,简直成了多媒体课件的评比)。所以,教学时绝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确实能够增强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把多媒体看成增强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过分地依靠多媒体教学,就会使多媒体“独霸”整个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发挥。因此,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能只当“解说员”和“放映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适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使之在教学中实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高化。

3.2 忌“包办代替”

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用具应有粉笔、黑板、标本、模型、挂图、演示实验仪器等。运用多媒体课件,绝不能完全替代粉笔黑板,更不能完全替代其他媒体,比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板书。因为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另外,好的手工板书对学生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因为有的教学内容根本不适合多媒体表现),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自特长,做到优缺互补,交互使用,达到最佳效果。

3.3 忌“模拟实验”替代“学生实验”

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利用多媒体模拟不能动手操作的实验和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是可以的,但绝不能把有条件完成的实验也采用多媒体模拟,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的模拟实验对学生的实验学习就会打折扣。所以,实验教学不能用多媒体教学完全代替,而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来进行演示,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因为它可以模拟真实的变化过程,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易于学生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如模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确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它毕竟是“模拟”实验,只能让学生在“看”中学习,而真实的实验可以使学生通过“看”“听”“做”来学习。因此说要尽可能采用真实的实验教学。

3.4 忌“华而不实”

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比如动画、声音、特技等统统都用到教学中,会使自己的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听得心烦意乱,不但没有起到创设情境、突现知识点的作用,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点出发,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用好多媒体。

4 多媒体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中,更好地使用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最根本方法是系统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更新设计思想,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课件,认真地选择多媒体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4.1 “用心”制作课件

制作课件应摒弃以教为主的设计理念,从服务于学生这一主旨出发,把握好科学性与艺术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力求直观与生动,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做到内容科学,画面简洁,信息量大,调用灵活,并适合辅助课堂教学,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受课件左右与约束。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教材都必须制成多媒体课件。如许多知识,通过幻灯、投影、模型展示、录音录像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选择内容要求精准、恰当,如教学内容的观察着眼点、认知的模糊点、想象的着力点、记忆的知识点等,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

4.2 “把握”使用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学生随时变化的心理状态,不失时机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启发,怀着兴趣去学习新知。把课本上的内容由抽象到具体,把虚的变实,把情和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刚上课就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以一点为学习的重心,启发点拨,并及时总结学法,进而做到学习与知识的迁移。如英语中教师可出示课文中相关画面,让学生给画面配上解说词,学生会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4.3 “优化”使用过程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以其信息量大、声像同步、三维演示的效果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抽象事物形象化,模糊事物清晰化,笼统事物概括化,缓解教学坡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老王》这篇课文以“老王”为脉落,在叙述中抓住最能表现老王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设计、制作了老王拉车、运煤、送鸡蛋的全过程,学生亲眼目睹了老王带着顽疾的身躯、劳作的艰辛、真诚的善举……而后,引导学生读文品句,老王的具体形象完全了然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