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室范文
时间:2023-04-09 08:3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实验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前,各种传染病仍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敌,老的传染病死灰复燃,新发传染病不断发生,而微生物实验室在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微生物本身的特性和实验室安全防护方面的不足,出现了诸如2003年在新加坡和台湾分别发生的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等生物灾害事件[1]。生物安全在微生物实验室活动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本文仅对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1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即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严格遵从标准化操作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感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实验对象的污染[1]。
2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
2.1 分级起因
据记载,在微生物实验室中曾多次发生感染性疾病。在上世纪与实验室相关的感染性疾病有伤寒、霍乱、马鼻疽、布氏菌病和破伤风等病例。1947―197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记录了109例实验室感染[3]。1949―1951年,Sulkin和Pikel发表的有关实验室感染的调查报告,使人们认识到实验室内培养基或标本的处理及含菌尘粒的吸入是工作人员被感染的主要途径[4]。1974年,美国CDC/NIH首次提出将病原微生物和实验室活动分为4级的概念[5],作为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的一般参考。随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和WHO颁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基本沿用了此种模式。
2.2 级别划分
由于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方式对健康人体造成切实的或潜在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微生物的致病性、感染与传染的严重程度、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有无将其生物危害分为1―4级。我国制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4989-2004),则根据实验室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分为4个级别(危害程度由低至高),为确保操作人员、周围环境不被微生物感染或污染,从事上述生物危害病原体检验或研究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也分1―4级,简称为BSL 1―4(Biosafety level ,BSL)级,实行分级管理[6]。
3 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要求[7―8]
3.1 实验室建设和设施
实验室的建设和设计应着重考虑生物安全防护问题,确保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同时保护实验对象不被污染。例如,从事高致病性微生物工作时气溶胶形成的问题;节肢动物或啮齿动物横行造成的环境污染;实验室人员进出、样本检验、有毒试剂使用等工作流程问题。应从功能上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实验工作区域、休息场所、样本接收及处理、生物废弃物的处置、安放实验设备和耗材的地方均应清楚地加以区分。
实验室的墙、天花板、地面应光滑,易于清洗,防液体渗漏,抗化学腐蚀、可消毒,地面应防滑;工作台面应耐酸碱、有机溶剂腐蚀,耐中等以上的温度,防液体渗透,可消毒。实验室出门处应有洗手池,水龙头开关应设计成用肘部或脚操作,有紧急喷淋设备和洗眼装置,以保证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立即处理。应有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污水排放前应作消毒处理。实验室应考虑提供不循环的向内气流,如不能,则应考虑开窗,这时应安装防节肢动物出入的纱窗。实验室的同一楼中应有高压灭菌器、灭火器、可靠的供电系统和紧急情况下方便疏散的照明灯。在工作场所之外提供实验人员摄食和休息的地方,提供放置工作人员外衣或生活物品的设施等。
3.2 样本运送
应按照有关病原微生物或样本规范运送的要求,将样本放在可靠、安全、经检测合格的容器中运输,严防对人员、环境的污染。
3.3 实验操作
所有的实验操作应降低气溶胶或泡沫的生成,操作应在二级生物安全柜内完成。感染性材料的离心操作应使用安全的离心杯,或密封的离心机转子,在生物安全柜中开启或封闭感染性材料。禁止用嘴吸取液体。尽可能避免使用注射器。发生液体溅出、溢出等事故时应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及时处理并有相关记录备案。
3.4 个人防护
应根据操作需要穿工作服(或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应脱去工作服并留在实验室内,限制在实验室以外的场所穿工作服。接触感染性物质的操作,应戴防护手套,操作完毕或离开实验室,接触干净区域前应摘手套,防止污染其他表面或环境。应穿防护鞋(套),在特定区域操作时应穿特殊的鞋。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应戴口罩、护目镜、面罩或其他个体呼吸防护用品、防溅出的保护装置,保护脸部皮肤和黏膜,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3.5 生物废弃物处置
生物废弃物是指经实验分析后被丢弃的含有已知或未知微生物的材料,废弃物管理是保障生物安全的最后环节[9]。实验样本在处理和进行实验时产生的废弃物如吸头、离心管、平皿等应放入适当的容器或防漏的高压袋内,实验结束后立即就地高压灭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液体物质、废弃的液体标本、培养物等应放在盛有消毒液的防渗漏的专用容器中并及时加盖。实验中使用的锐器如针头、注射器、玻璃器具等应放入专用的坚固容器,加盖。高压灭菌器应规范操作,保证灭菌效果。
4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简介[10]
4.1制订严格的实验室操作和技术规程
要求实验人员应在处理致病性和致死性病原方面受过专业训练,并有监督机制。实验室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隔离服,所有与生物病原等操作有关的步骤,都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遏止装置内进行。
4.2 一级屏障
安装包括系列生物安全柜、各种密闭容器和其他为了消除或减少暴露于有害生物材料设计的工程控制设施等一级屏障。
4.3 实验室建筑设计符合二级屏障的标准主要用于防止感染性微生物逸出进入环境,避免相邻区域的工作人员和环境暴露于可能的感染性气溶胶之中。实验室工作区和公共通道分开,使用消毒设备和洗手装置;实验室工作区是一个完全密闭的空间,实验室只设置密封结构的观察窗。整个实验室空气成负压状态;实验室的进风要经初、中、高效三级过滤,以清除或杀灭含有的病原体[11],室内空气外排必须经过特殊装置过滤,百分之百地杀灭可能存在的各种病原体。所有物品必须要经过高温、高压的无害化处理才能带出实验室,以确保外部环境的安全[12、13]。
5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7、8]
5.1 组织与人员职责
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参观者的生物安全负责。制订和修改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保证计划的贯彻实施并进行安全检查。实验室应任命协助管理层工作的生物安全员,生物安全员负责提交生物安全计划和培训计划,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提出建议和指导,对微生物的危害性作评估,监督操作过程中的生物安全,及时发现隐患,提出解决方案。
5.2 生物安全手册编写生物安全手册且方便员工获取、阅读并遵照执行。内容可包括:① 评估实验中接触的微生物的危害级别;② 标准或特殊安全操作规程;③ 个人防护要求;④ 意外发生时应急处理程序;⑤ 生物废弃物处置;⑥ 实验设备安全消毒程序;⑦ 内务管理制度;⑧ 员工培训方法与记录。
5.3 内务制度在实验室入口明显位置张贴生物危害标志并表明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出口处应有发光指示标志。保证工作区域整洁有序。非实验有关人员、外来参观、进修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内禁止吸烟、摄食、饮水或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实验设备维护或运出修理前进行消毒。
5.4事故处理制订报告危险隐患或事故发生的程序。所有报告以文件形式保存,对事故原因、经过、处理及预防作详细说明。
5.5安全培训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清楚地了解工作中存在微生物的种类与危害级别,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接受安全教育,遵守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为防止出现差错、事故,避免操作人员获得实验室感染,必须经常地对所有员工进行生物安全培训,保证每个人有好的微生物操作技术,有识别和控制生物危害因子的能力,掌握接触病原微生物后预防感染的方法。新进人员工作前应熟悉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知识,通过岗位培训考核后方可独立工作。
5.6健康检查操作人员应定期作健康检查,从而监测实验感染所得的疾病。操作人员就职前进行体检,在健康时,采集血液并按规定储存,提供有效的主动或被动免疫,对孕妇等易感者免于接触或从事高度生物危险性操作作出规定,实验室发生事故或员工生病时应立即报告,对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个人作早期检查。需要时应向每个人提供医学评价、疾病监测和治疗,有关记录应存档。
6 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和对策
随着国家对实验室的认可和论证工作的全面展开,我国已经出台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的标准法律法规,从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仪器设备、实验室清洁和消毒、废弃物处置等方面管理入手,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得到强化和规范。然而,由于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涉及面广,相关职能部门多,相关人员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和自觉性还有待强化,目前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隐患。主要存在有关管理制度和措施有待完善落实,对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亟待加强,安全设施需要完备等缺陷[14]。另外,一些临床门诊实验室和非医疗系统实验室在生物安全建设和管理方面既缺少有效的防护设施,也缺少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是生物安全防护比较薄弱的领域,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基于上述现状,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上应进一步理顺管理体系,明确有关部门职能,形成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有机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大对生物安全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全面加强生物安全工作的能力建设;加强生物实验室建筑设计与施工的规范管理;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传贯彻力度等措施。只有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才能尽快将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纳入标准化和规范化科学管理的渠道,才能充分发挥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作用,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7 工作体会
实验室生物安全不是新出现的学科。自人类开始有医疗行为时就存在有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问题。当一个生物样品从人体采集后,进行样品运送到实验检测,以及剩余样品的处置,直至检验报告发出这一连续过程中,始终贯穿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往我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谈及的很少。自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生了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后,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陆续出台了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及规范管理性文件,将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纳入规范管理体系。
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为体系管理,必将会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来系统管理,这样就会使原来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受到约束。为此,每个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原有的不规范的行为要干预,错误的陋习要改变,尽可能将对人员、环境的生物污染控制到最低。当然也要注意,不要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而超越了实际工作现状,影响正常的临床诊断、疾病控制、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同时,必须考虑到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有共性,亦有个性,要针对不同的实验对象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篇2
1.1实施标准预防
为防止运输过程可能发生的泄露,所有标本均须使用具有安全盖的结构优良的容器。来自于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标本均被认为具有传染性。工作人员有以下情况应佩戴手套:处于可能接触到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物质、病人的皮肤黏膜﹑工作人员有皮肤破损、处理污染物品的情况下;若处于可能出现血液或体液喷溅环境中,则应使用面部防护装备。实验室入口必须贴有生物安全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非实验室工作人员禁止入内。有被污染可能的设备在进行维修前,无论其是否离开实验室,均应先进行清洁和消毒;无法彻底消毒的设备必须贴上生物安全危害标签。
1.2气溶胶
实验室工作众多环节均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播散而污染实验室空气,造成生物危害。通过对近10年的实验室感染病例分析,通过吸入和摄入感染是实验室工作人员主要感染途径,分别为31.3%和32.5%[9-10]。为防止气溶胶伤害,实验室仪器应合理摆放,任何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气溶胶的仪器均应严格摆放于适合气流外派的实验台上,工作区亦应使用吸收性强的纸张覆盖,随时吸收产生的气溶胶。
2化学性职业暴露及防护
具有强酸、强碱、强腐蚀性的化学消毒剂、化学试剂和各种添加剂、染色剂、酸碱剂等,均可对长期暴露与其中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产生不同程度皮肤损害;含氯消毒剂因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长期暴露其中>,!
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3.1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编制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生物安全的操作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适宜科室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完成SOP文件的编制,严格执行SOP,以便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3.2规范工作人员手卫生
定期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并进行考核;在水池上方张贴“六步洗手法”示范图。
3.3建立体检档案及接种疫苗实验室人员上岗前均需进行体检,体检指标包括常规项目和与即将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从而掌握既往传染病史及阳性检测结果,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每年应体检1次,制定健康监护档案,为暴露后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篇3
1.1建设新型生物化学实验室是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的有力保障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而生物化学是一门比较难于理解的理论学科,必须通过实践的环节使其原理变得通俗易懂[1]。因此,必须创建新型的生物化学实验室,保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3]。生物化学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来理解,各方面的实验技能从实践中培养,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更是在实践中养成[4]。不同于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新型生物化学实验室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模式不断改进与创新,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队伍不断加强,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机制更加的完善。所有这些都可以使实验教学、学习的氛围更加浓郁,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奠定基础[5]。
1.2建设新型生物化学实验室是生物化学技术发展的现实需要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不断进步,发展迅速。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应用领域已经覆盖了诊断、检验及化验等领域,在医疗以及食品卫生检验等各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6]。这就需要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一批具有综合知识能力并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人才,时间紧,任务重。于此同时,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也必须进行创新体制改革,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时代进步的步伐,做好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创新建设工作,使其与生物化学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7]。因此,需要广大从事生物化学方面的科研人员、教师、实验技术人员转换思路,不断创新,以科学的实践发展观为指导,用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眼光解决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8]。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都在不断进步,这就需要生物化学实验室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速度,增大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等多方面的建设及投入,生物化学实验室要不断进行教学和科研的改革,努力让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适应学科发展,为教学改革和科研提供保障[9]。
2我校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分析
2.1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刚刚起步
生物化学实验室还存在教学仪器使用安排不合理,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不规范,实验教学计划管理不规范,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规范,实验室的维护管理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可以为学生学习搭建先进的实验技术平台,也可为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2.2生物化学实验课程难度大、内容多生
物化学的知识覆盖面广、学习难度大。于此同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后开设的,大多数同学都觉得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实验技术的操作能力,对同学们有更高的要求,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操作过程复杂,实验的时间较长,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比较多,每个同学都必须自己完成所有实验步骤。因此,我们必须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实验类型、实验过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调整,与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相适应,且结合本校的生物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情况,重点突出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检测、鉴定技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上进一步提高。
2.3实践教学环境安全意识淡薄
本校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验教学都在生物化学实验室进行。生物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不仅用到一些基本的实验设备,实验过程中经常用到些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毒的试剂,且实验条件经常要满足高温、易瀑的条件,稍不注意,就可能有安全事故的发生。个别同学上生物化学实验时出勤不出力,动手不动心,有的学生没有明确在实验室中必须遵守的实验室纪律,在使用高温电炉给液体加热时,稍有不注意,安全事故就会发生;实验室有的地方放置腐蚀性液体,或者重金属溶剂,有些同学对各种瓶子和仪器有新奇感,东摸西碰的,非常危险。因此,每次进行生物化学实验前都要让同学们认真学习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让同学们对实验室的安全提高认识,建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每次实验后都要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为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提供保障,为生物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3新形势下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探讨
3.1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目标
生物化学实验室是我系重要的基础实验,是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10]。我系不断地对生物化学实验室进行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我系一直以学生为中心,总结以往上课优点与缺点,经常组织实验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不断与外校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不断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并增加实验教学的网络化教育,不断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结合我系的实际,我们认为生物化学实验室可以建成为既可以让学生课堂上做实验,也可以有机会做开放性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既有教学也有科研的一体化教育,实验资源共享,可以降低实验成本,节省物力和财力。要想实现这个目标,生物化学实验室要不断建设。实验室各个领域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可以增大实验室的科技实力,改进试验方法,应用一些简便、快速、灵敏的新方法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达到教学目的。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注重,我系实验室可以建成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生物化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可以选择一些安全无毒、又可以锻炼学生能力的实验来操作,既可以保护环境,也可以保证自身的健康。
3.2创造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的实验条件
掌握这部分知识,也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重点教学目标。如:蛋白质分离及纯化:不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溶解度以及在一定的条件下带电的情况有所不同,可根据这些性质的差别,分离及提纯各种蛋白质。将目标蛋白质提取的过程用直观的实验方法制备出来,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动手直接把在书本上学习的较抽象的知识全部呈现出来,同时把提取、鉴定出来的各种蛋白质与标准蛋白质进行比对,达到边用边学习的效果。
3.3进一步增加生物化学实验室的服务功能
篇4
关键词:生物学;科研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生物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009-03
一、引言
生物学科研实验室是指与生物学研究相关的并专属用于研究生做科学研究的实验室,涉及医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1-5]。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实践教育场所[6],更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学技术的发源地[7]。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端曾经指出,“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现代大学的心脏[8]”。科研实验室运行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这一专业的科研水平和学校的综合实力。
由于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存在多种生物活性材料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在研究过程中还常会产生大量生物垃圾的特点,所以对其进行安全控制和科学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生物学科研实验室的特点
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具有与其他实验室共同的特性:精密仪器集中、技术含量高、操作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9];同时由于生物学研究的高度专业性,又具有自己的特征:(1)有毒有害物质集中(包括易燃易爆试剂、易制毒试剂、剧毒药品、致癌化合物);(2)生物活性材料复杂(包括致病细菌、致病病毒、实验细胞菌株、转基因材料、实验动物)。由此可见对生物科研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生物学科研实验室管理策略
目前,按照实验室人数分,国内的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模式,详见图1。
以下三种规模的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少则一间多则几十间,但是不管哪种模式的科研实验室,如不进行科学的管理,都有可能成为交叉污染之源。这不仅会影响小区域的环境,甚至会波及到该区域以外的较大区域甚至是周边的土壤、水源等,产生严重的后果。目前已发表的文章多是针对学校或学院公共实验室或本科教学实验室的管理,而针对于研究生科研实验室管理的文章却论述很少。本人近十年来先后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生物工程实训中心教学示范平台从事生物科研实验室管理及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管理的一线工作,现结合单位实际和个人工作体会,就生物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谈一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1.实验室功能区域的划分。由于生物科研实验室有其特殊的性质,所以实验室的建设必须经过专业人员进行特殊的设计(包括气体过滤、污水处理)才可以投入使用。对于硬件条件措施,在不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往往不尽相同,本文不进行深入讨论,这里我们要重点讨论的是实验室内部的区域划分。生物学科研实验室一般由生物培养区、试剂存放区、实验操作区和污染区等组成。实验室功能区域的划分能够强化空间的利用率,同时避免或减少交叉污染,方便开展实验。生物培养区是实验核心区,通常包含实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培养,一般必须以满足生物的正常生长为最基本条件;试剂存放区中的试剂必须分类存放在试剂柜中,适宜安放在室内空气流通性较好的地方,对于剧毒和特殊管制的试剂必须专人专管并存放在特定区域;实验操作区主要是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工作的区域,往往是多种生物体和仪器、试剂汇聚的集合,必须保障操作台的条件能够安全顺利的开展实验;而污染区在生物实验室中一般为电泳和病原菌处理区,一般在此区域要对危险性做出明确提示,并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的要求处理废弃物的存放,避免对相关人员的人身和环境产生二次危害。
2.落实实验室成员主体责任。实验室是每个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并完成学业的重要场所,也是所有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紧密集体。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实验室中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让实验室中的每个成员具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是保障实验室健康运行的基础。首先,实验室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对实验室的参与权、建议权,同时还必须完成实验室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对其安排的合理任务。其次,对于实验室功能区域和工作台的管理必须落实到特定人员,不可进行模糊化的笼统管理。同时,还要通过定期检查、监督确保制度落实。为了保证实验室管理的责任能够具体落实在每位学生身上,制度制定时必须考虑到现实可行性,任务分配时要注重公平合理。制定管理措施时要明确,制度是为了让实验室更流畅高效的运行,让每个在实验室中的学生能够安全、顺心的完成实验,同时还能够体会到合作互助所带来的乐趣。切不可为了管理而管理,最终让制度流于形式,实验室趋于混乱。
3.实验试剂材料订购。现在很多生物学实验室在研究中都涉及到了分子生物学等最新的研究技术,通常所购买的相关试剂和材料价格非常昂贵,所以制定合理的试剂材料订购制度对于科研经费的高效利用非常重要。实验室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订购平台,可以使用软件系统或者自己建立数据库,固定周期集中采购,同时要对试剂的品牌、价格、公司、原产厂家以及实验室可用量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智能化的动态管理节约开支、减少浪费。
4.实验室垃圾的安全处理。生物实验室由于其研究对象是活体生物,而且常常会接触到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因此对于生物垃圾的处理是实验室安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生物垃圾一般分为普通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对于普通垃圾,包装分类后按照日常垃圾处理要求即可处理;而对于有毒有害垃圾,必须依据其危害和毒性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专门处理或交相关专业公司进行处理。常见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方式具体包含:(1)对于病原菌及其他有活性的质粒、菌类及肿瘤细胞培养废弃物如液体培养基/斜面培养基及提取物,必须进过高压灭活后才可以排放。(2)含有有毒物质的电泳凝胶及被污染的手套应该存放在专用收纳的容器里,交给学校相关部门统一处理。(3)对于有毒的试剂及药品容器及其废液,应将其倒废液桶收集,然后交给学院相关部门,对于有毒有害的空试剂瓶,应对试剂瓶清洗干净后并将标签除去,才可作为普通垃圾处理。(4)对于实验动物尸体不能随便丢弃,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统一交给学校专门机构进行处置。
5.实验室技术培训和数据保存。生物学实验室作为一个专业技术集成化比较高的研究机构,特定的实验室中总有不少多年来形成的专门技术。为了使进入到实验室中的新成员能够快速了解、掌握相关仪器和技术的使用方法,必须对其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除涵盖相关仪器、技术的操作方法以外,还应该使新成员了解实验室中相关的规章制度,方便大家遵照执行,同时有利于新成员更快融入研究团队,提升整个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具体培训工作可以由实验室中专业技术人员或者高年级的研究生担任,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也有利于新成员对整个实验室的了解。培训结束后,应当进修针对性的考核并颁发相关实验室准入资格证,督促新成员对培训工作的重视,从而有利于整个实验室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实验室的不断运行,积累的科研材料、数据和成果也越来越多,对于这些资料的积累、保存是科研工作不断顺利向前推进的重要保障,是整个实验室别需要重视和关注的一环。我国的很多生物学科研实验室,由于早期的研究基础较弱,研究方向不固定,很多时候研究资料往往随着学术论文的发表和研究生的毕业就丢失了,形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对实验室中积累的科研资料要建立一个有效妥善的保存方式,使所有资料数据都做到有据可查,保管妥当。特别是对实验记录,应该建立规范完善的管理系统,每个实验室尽量统一实验记录本,研究生在特定时间段对实验记录要复印并上交导师,毕业后要对实验记录本原件全部上交,由实验室专门保存。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也有一些实验室采用了电子实验记录系统,对这些新的电子记录数据应当做到定期数据备份,建立多个拷贝,避免由于硬件原因丢失数据。
6.建立实验室文化。科研实验室成员一般由在某一时期内具有特定研究方向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组成,作为一群高级人才组成的研究团队,实验室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验室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沿着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脉络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10]。实验室文化建设是属一种综合性的激励,它更强调人的精神力量作为行动、行为的动力源泉[11]。良好的实验室文化对实验室成员以及实验室的整体行为具有导向作用[12]。科研实验室的日常活动一般有小组学生学术报告、专家学术讲座和实验室游玩聚会活动。小组学生学术报告一般由学生汇报文献阅读和研究最新进展,这应该是实验室一项常规活动,实验室成员不仅可以通过汇报的方式增进学术交流,而且对于锻炼学生的学术演讲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专家学术讲座可以让大家对最新的学术动态有一个了解,同时也加强了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于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提问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在紧张的实验之余,组织一些游玩活动对于放松大家的身心,增强实验室的凝聚力也很有必要。
实验室作为一个大集体,不同的成员对于管理制度的执行肯定会存在差异,甚至会有因为违反相关制度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情发生;同时不同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也良莠不齐,因而制订合理可行的奖惩制度对于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奖励和惩罚制度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之上,制度制定中要广泛征求各实验室成员的意见,确保参与权,注重可行性,一旦形成最终制度,必须严格执行。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对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校科研实验室也相应逐年增多[13]。生命科学作为21世纪重要的科学发展领域,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在推动其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是推动生物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实验室管理中,要注意生物学科研实验室的特点,以维护生物安全为底线,做到以人为本,努力将科学化的管理贯穿于科学研究之中。同时,要注重培育实验室文化,充分发挥每个研究人员的特长和学术研究潜能,为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高水平生物学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唐淑坤.基础生物学实验室功能转变与设备更新[J].中国医学装备,2006,3(1):46-48.
[2]周黎,谷大丰,李五一.高校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75-178.
[3]潘勋,张淑平,赵庆双.高校生物学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4):115-118.
[4]杨怡姝,沈思嗣,王小利,等.大学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88-190.
[5]朱道立.基础生物学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6):125-126.
[6]温钢,刘海燕.普通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吉林化工学报,2015,32(3):48-51.
[7]冯端.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从卡文迪什实验室看实验室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1-5.
[8]朱杰,张艺馨,蒋尔鹏,等.基础医学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初探[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5(1):24-26.
[9]苏益,蔺万煌,胡超,等.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3):155-158.
[10]柯红岩,钱大益,刘云,等.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328-330.
[11]茹少峰,宫胜,李文斌.建立实验教学团队合作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6):5-6.
篇5
关键词:生化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开放
中图分类号:R-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242-01
生物化学实验是为了配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而开设的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近年来,随着生物学专业的增多,招生规模的扩大,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学生人数也相应的增加,导致实验室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不断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地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高效的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是每一个实验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责任。
一、科学管理和利用实验室设备
生物化学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登记在册的,作为学校固定资产的仪器或设备,包括一些大型仪器例如紫外分光光度计、高速冷冻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大型培养箱等,以及一些大于200元的小型低值仪器,如电泳仪、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等,还有一些实验室内的固定设备,如试验台、通风橱、螺旋椅等。另一部分则是种类和数量众多,低值易耗的仪器,如电炉、吹风机、台秤、各种玻璃仪器等。为了保证生物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管理人员在熟悉每一件仪器的性能和使用基础上,建立了详细的实验室仪器管理制度,对于每一个大型仪器,都建立了使用和维修档案,无论是教师的科研实验还是常规的学生实验,对于大型仪器的使用都要有详细的记录,责任到人。一些利用率不高的仪器(如一学期只利用1-2次),管理人员定期对其进行检修维护,并做好维护记录,以保证在实验时正常运转。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大型精密仪器使用过后要及时清理上面的污物,检查性能指标是否正常,由管理人员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对于众多低值易耗仪器的使用管理,则根据实验计划的要求,将一个实验大组的学生(20-30人)分为十几个的实验小组(2-3人),为每一个实验小组固定实验台的使用区域和仪器橱,并配备一套仪器,学生在实验前清点数量,并在仪器清单上签字,实验过程中,如出现仪器损坏,学生要在仪器损坏登记簿上登记,能修复的应及时维修,不能修复的按有关规定进行酌情赔偿,并及时向管理人员申请补发,仪器的损坏程度与数量与实验成绩挂钩,这种措施极大地延长了各种易碎的玻璃仪器的使用寿命,明显降低了仪器的损坏数量,节约了实验经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仔细操作的良好习惯。多年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良好,为提高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
二、加强对实验药品的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药品种类众多,作为消耗品,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利用,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也污染了环境。一般每学期开始前都要进行一次药品采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管理人员要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数量,基本原则是根据实验计划,学生人数,准确的估算出各种药品使用数量,再根据库存药品现有数量,从而确定所需药品的采购数量。实验室内大量的药品在药品橱内的摆放上也应科学合理,基本原则是无机药品和有机药品分开摆放,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分开摆放,对于强腐蚀、易燃、易爆药品都要单独分开存放,剧毒性、麻醉性药品要有专门的保险柜保存,并定期检查,确保安全使用。许多贵重药品还要低温避光存放。为了使用安全,实验人员取用时要征得管理人员的同意,并对使用目的、数量及废料的处理措施等进行详细登记,在未征得管理人员同意时,严禁将危险药品带出实验室外。同一药品橱内的药品也要分门别类的摆放,例如将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等分别放在橱内的不同区域,以方便实验人员在准备实验时取用,这样大大缩短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实验员在准备实验时,也应本着节约的原则,每一个实验都要根据实验要求和学生人数准确估算出各个试剂的配制数量,实验结束后及时将试剂瓶清理干净,并将每个实验所需的试剂瓶有序的排放在同一个区域,以方便下一次的实验。
三、健全和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在实验教学中,管理人员应与实验教学人员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的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实处。在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时,就从国家的安全法规、实验中所用仪器的安全操作,用电安全、接触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的安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一系列有关生物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培训,并教会他们一旦发生事故时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实验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安全培训活动,如防火演练、安全逃生等,同时不断学习有关专业理论知识,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经常不断的对实验室进行防火、防盗、放灾害事故等防范措施的落实。如在正常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实验物品要摆放整齐,实验中产生的废物要指定地方,特别是用过的固体物品不要任意丢弃,更不能放入水槽内。实验完毕要整理实验桌,清洁用具,检查仪器,并将仪器用具放在原处,损坏的要按规定报损、报废或赔偿。学生每次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管理人员都应对其进行安全检查,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督促学生加以改正。上述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为实验室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对实验室开放的管理
为了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生物化学实验室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开放。一般由学生提出申请,确定实验题目、需要的仪器、材料、完成实验的时间,然后由指导教师提出意见,实验管理人员根据学生人数和实验内容,做好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实验药品的配制和实验操作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应不断地参与对学生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梁建国.实验室技术安全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9-11.
篇6
1.1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意识缺乏
一直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或者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有关生物安全的培训也是重检测轻预防],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理论知识,很少涵盖生物安全防护方面的内容,因而导致实验室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的意义及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院校在学科建设理念上更多重视的是科研业绩考核,相对忽视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由于缺乏宏观科学的理论指导,一部分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只注重精密贵重仪器的购置,不愿意配置一些不直接产生效益的生物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很多实验室根本不具备工具箱、急救箱、洗眼器、消毒器械等基本的安全防护用品。部分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没有明确的生物安全等级标示,新进实验室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没有经过严格的生物安全培训即开始开展实验,这些问题都是严重的生物安全隐患。
1.2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的污染状态没有明确的认识
由于实验室中的一些化学试剂无色无味而易被忽视,加上资金及实验室建筑面积的限制,一些实验室的学习区和实验区往往交叉,因此导致很多人对于实验室的污染状态没有明确的认识,如实验人员在实验室一边做实验,一边带着手套上网查资料或打电话;实验操作人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进实验室不穿工作服或者工作服不及时消毒清洗;做实验前后不及时洗手,不注重清洗整理实验台;进行移液操作时不戴口罩和帽子。很多人往往只把实验标本以及直接和标本接触的物品当做有菌或者“脏”的地方。事实上,实验室的其它没有和标本直接接触的地方也很容易被实验试剂、实验仪器或者实验的废弃物污染。王忠等。。]的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室实际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实验台面、擦桌布及空气细菌总数等均严重超标,实验环境的污染对实验人员的健康及实验本身均有较大影响。
1.3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机制不健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相关条文并未落实到在大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实验操作人员的具体行动中。一部分实验室并未制定生物安全相关条文。或者仅仅只是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相关条文打印出来应付检查。其他如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操作手册(SOP文件)、质量管理内容和具体实施等各环节均不健全,虽然管理条例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培训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但实验室工作人员很少能系统接受到生物安全防护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对策
2.1强化生物安全重要性的思想意识教育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教育
实验室责任人首先自己要有强烈的生物安全实验意识,制定一系列生物实验操作手册,在日常一I作中不断强化实验室成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把工作做到细处,防患于未然。大部分医学院校并未设置实验室生物安全这门课程,对于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而言,在校期间需要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毕业后会从事病原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或者进入临床工作,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生物安全教育。凡是进如实验室的人员均应进行生物实验安全培训,尤其对于经常进行实验操作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应该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考试,考核合格方可开始进行实验。通过一系列生物安全培训.呵以提高实验操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实验过程中潜在的危害并且了解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让他们一开始就养成严谨、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并形成正确的生物安全观念。
2.2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硬件建设
对于那些除了实验仪器没有任何生物安全硬件配置的实验室,一定要配备一些基本的生物安全防护耗材和用具,比如一次性的手套、口罩、帽子、急救箱、洗眼器等,教会实验人员如何在紧急时刻使用急救箱、洗眼器等防护用品,并定时对实验场所及工作服等进行消毒。对于有潜在危害的实验废弃物如与溴化乙锭接触的枪头、清洗溴化乙锭接触过的容器的废液等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并用专门的容器或垃圾袋盛装,避免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
2.3加大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力度
篇7
1.1实验室设施、设备不完善
实验室在设计和建设上没有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致使实验室本身在建设方面就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如室内流通环节不合理、密闭性差、通风系统过滤器装置不合理等,存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缺乏与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相适应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在影响正常实验活动开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
1.2日常管理不规范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场所,操作者在进行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血清分型等不同实验操作时,都要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危险因子。日常管理不规范的表现有:个别实验室存在不使用微生物专用培养箱而采用大房间开放式培养微生物的现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产生废弃物所需要的收集、包装和灭活等用品与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有些实验室采用没有标志的普通垃圾袋包装生物垃圾;学生将实验室工作服带出实验室个人保管,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日常管理不规范暴露出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3学生自我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当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许多实验课所用的标本来自病人,如临床检验基础、免疫学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等采用人体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体液等标本。即使是学生提供的标本,也可能存在诸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痢疾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另外,在微生物学检验中,经常接触的有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以及少数二类高致病性微生物和有害生物因子,这些都出现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学生常常接触已知和潜在的生物危险因素。目前,由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未能到位,部分学生对于生物安全知识了解甚少,没有意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有的学生进实验室不穿工作服,接触阳性标本不戴手套,微生物接种时不戴帽子、口罩,有的甚至在实验室吃零食、喝饮料,将干净的书或物品随手放在实验台上,将实验废液随意倒在下水道里,实验用过的阳性标本不经处理就扔在垃圾桶里,下课不洗手或不认真洗手。
1.险评估工作不到位
在使用传染性或有潜在传染性标本进行实验前,必须对微生物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实验应在哪一级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然而一些高校对这一重要环节重视不够,风险评估工作不到位,还有一些高校完全没有对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病原微生物实验进行风险评估,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文件。
1.5管理监督措施缺乏
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一般都建立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制订了标准操作程序,但往往忽略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内容,不但缺乏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行政管理规范,而且缺乏具体的实验室技术操作管理规范。部分实验室尚缺乏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及监督措施,多数条款没有具体分工,未能责任到人,监管不力。
2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措施
2.1做好生物安全的培训工作
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组织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等法规文件,把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日常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将生物安全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尽早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严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完善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制订并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同时,把责任分级落实到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的所有人员,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绝不姑息任何违反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清洁的工作服,除必要的书籍、笔记本和文具外,其他个人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里大声说话、打闹、乱走动,严禁学生在实验室里吃东西、喝饮料、吸烟、嚼口香糖,不可把任何东西放入口中。如果受到病原菌污染,应立即消毒,不可轻视和怠慢。微生物实验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繁多,如化学试剂、剧毒药品、玻璃器材、生物制品、菌种、实验仪器、培养基等,若不加以科学管理,实验室就杂乱无章,直接影响实验室的整洁和工作效率,因此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3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工作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硬件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建设。对已开展病原微生物研究活动的实验室进行定期检查,确定不同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否运行、保养良好,是否配备了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2.4加强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生物安全管理
严格管理菌种、危险品、剧毒药品。目前实验室所涉及的病原菌有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黄色微球菌、链球菌、水弧菌、脑膜炎双球菌等。为了合理有效地保藏管理菌种,根据《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实际状况,制订实验室菌种的保藏管理办法:(1)购买菌种时必须是卫生部规定的正规单位,为了避免菌种的死亡或变异,应采取妥善、可靠的方法,设置专用冷柜保存菌种。(2)建立菌种使用记录,指定专人负责,对一、二类菌种设专柜,单独保存。(3)使用菌种时采取严格防护措施,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加强菌种安全管理,防止菌种丢失。(5)危险品、剧毒药品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公安部门及学校统一规定,落实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由专人、专柜保管且上锁,防止危险品及剧毒药品被盗、泄漏或误用。
2.5加强对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的管理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是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必须明确掌握生物安全废弃物的分类原则,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避免实验室或环境污染,进而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使用的实验动物必须经过检疫合格,且不得擅自带离实验室饲养,实验结束后存活动物要送回动物室,死亡动物要做无害化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分为感染性废弃物和非感染性废弃物,不能随意丢弃,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隔离、消毒、包装、转运、保存和处置。废弃物应分类按不同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如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性材料(血液、痰液标本等)及接触感染性材料应放置于结实塑料袋中密封,高压120℃消毒30分钟才能移出实验室。用过的实验材料如试管、玻片、烧杯等放入装有消毒液的废液缸内,每天更换废液缸的消毒液,应保证消毒液的量为废液缸内总量的1/2,浸泡至少30分钟才能移出实验室。废弃物应分类丢入垃圾袋,依据废弃物的性质及数量选用适合的包装材料,确保无泄漏,处理前后都应在固定位置存放,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2.6加强实验室的消毒和清洁管理
篇8
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室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而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经常接触到一些有感染性的临床标本学生上实验课时也会接触到病原生物稍有疏忽可能导致实验室感染甚至污染校园危及社会酿成严重后果。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建设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确保日常工作和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对实验员、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
严格安全制度消除安全隐患:在实验室诸多方面工作中安全是重中之重。在加强管理、方便使用、保障安全的原则下应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尤其是微生物实验室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除水、电及有毒害、有害、易燃、易爆等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外还经常和各种病原微生物打交道。如果防护不当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失控导致感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高压蒸气灭菌器也是微生物实验室常用设备使用不当极易引发恶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要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并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危险化学试剂及菌种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严格的使用登记制度。①定期检查制度。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条件和设施要做到心中有数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杜绝安全隐患问题。一旦发现有重大安全隐患问题的实验室必须立即停止使用限期整改确保人身安全。②安全教育。开展定期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不断创造重视安全的氛围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安全教育包括:学习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的要求;病原生物的安全防护;医疗废弃物和危险品管理等国家和学校有关法规、制度;学习掌握各种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室环境和安全措施学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和逃生技巧等。与试验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提高实验队伍人员的素质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实验技术人员长期在实验教学中承担了繁重的实验组织、准备和辅导等工作地位和待遇偏低。这些因素导致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够稳定要有计划安排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提高素质和业务水平并将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与实验课时挂钩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待遇对一些从事特殊工作的岗位适当增加他们的岗位津贴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着力引进高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促进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建立独立的病原学实验中心
篇9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管理;安全问题;创新能力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opening biology laboratory
Yu Sufang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Abstract: Biology as the public basic course in agriculture college, witch opening laborator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 overall qualities. Modes of opening laboratory and problems were introduced. Thes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solved one by one. Some innovatory suggestions in lab safety, management of equipments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lab assistants and funds for management of opening laboratory were introduced. That provided new ideas for management of opening laboratory.
Key words: opening laboratory; management; problem of safety; innovation ability
近年来,高校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全面开放实验室已成为一项重要措施[1,2]。所谓全面开放实验室是指在不影响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将实验室全面开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的实验项目。实验室的全面开放使现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3]。
1 生物开放实验室的建设
1.1 开放生物实验室,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设生物学实验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实践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生物学实验在高等农业院校中作为基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农业生物学实验中心开设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基础微生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以及植物生理学实验,均是面向全校涉农专业的基础实验。为了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近年来中心面向全校学生逐步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复杂的综合性的生物学实验技术,撰写毕业论文,从事生物学和相关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同领域中的竞争能力。
1.2 生物实验室开放的方式
目前我校生物实验室开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实验室空间开放:中心设有学生专用开放实验室若干,实验室钥匙由各组长保管。开放实验室配备的仪器设备可以完成基本实验操作;如果需要精密或大型仪器,需向有关人员申请借用。
(2)时间开放:主要面向对生物学实验具有浓厚兴趣且能够自己设计实验的学生开放,其中包括若干个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小组。实验室从早上8点至晚上10点开放,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实验项目,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实验。
(3)实验项目开放:实验中心开设的所有实验项目都是开放的,每个实验项目对应一个实验室。如果学生不能在课程表安排的时间里上实验课,可以在之前或以后的任何一个上课时间到该实验项目所对应的实验室做实验[4]。
1.3 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
随着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室管理难度加大,安全隐患也更为凸出[5]。
1.3.1 实验项目多,设备维修耗资大
开放实验室开展的大部分实验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因此实验项目比较分散,涉及的实验药品、实验器材及设备类别较多,实验耗材及仪器设备使用多、消耗大,仪器维修成本高,如果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有可能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质量。
1.3.2 实验学生多且时间不一致
由于实验室的全面开放,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多而且时间不统一。他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实验,很大一部分实验安排在中午、晚上或者周末,而且这些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对实验室药品及仪器操作安全意识也相差很大,因此管理起来较为困难。
1.3.3 指导教师及实验管理人员不足
实验室的全面开放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深厚的专业底蕴,能够指导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6],而专职教师都有较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实验管理人员也承担了较多的实验教学和准备工作,因此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2 生物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2.1 开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开放在为学生实验提供了方便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隐患[7]。为消除这些隐患,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及时有效地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8]。只有加强和规范实验室开放模式下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使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根据实验中心的具体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安全意识。首先,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安全意识,掌握生物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安全常识、技术操作规程,并了解各种规章制度,及时检查和维修实验室的各种仪器,排除安全隐患。其次,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要求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同时,及时进行安全教育,讲授安全知识,药品及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及其处理办法。实验教师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预习实验,让其了解本次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让学生产生防范意识,知悉防范措施,同时还要掌握应对事故的方法。只有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才能保证他们独立实验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建立安全责任机制。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带领教务处处长及学院分管教学院长重点抓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管理工作[9]。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安全员负责实验室安全及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其管理实验室水、电以及各种仪器的安全排查工作。每月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前后都要做好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上述各层领导可做不定期检查以监督实验室安全员的工作。
(3)建立有毒有害药品专柜,实行专人负责制和生物安全专门处理制度。生物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易燃易爆药品、重金属及剧毒药品等都要专柜专人保存,购买及使用时都要做好登记,实验剩余的重金属药品要上交有关部门统一处理。微生物实验中有关的致病菌或可能致病菌均要高温高压处理后才可倒掉。
2.2 开放实验室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验教学和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必不可少的工具[10]。科学有效地管理开放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才能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目前实验中心农业生物学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方式为人工管理,大型精密仪器,如蛋白纯化系统、凝胶成像系统等均有专人负责,学生使用和外借均须进行详细登记。对于易造成人身伤害的仪器(如高压灭菌锅、高速离心机等),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才能让学生使用。大部分仪器的损坏是由于误操作或使用不规范造成的,而随着进入开放实验室学生的增多,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重要。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先要进行仪器培训。实验管理者也要认真负责,根据说明书编写每类仪器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使用任何一台仪器。学生使用仪器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未经同意私自乱拆或改动仪器设备,以避免造成人身伤害或仪器损坏。
2.3 开放实验室中学生的管理
学生是实验室的主体,实验室开放以后学生越来越多,做实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对于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的管理有两点建议:
(1)对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进行筛选,限制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数量。优先考虑具有一定实验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同时兼顾对生物学实验具有浓厚兴趣的低年级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以后,要对学生分组,每个组进行一个实验项目。对于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项目,需通过专职教师审批,尽量利用开放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和药品,避免浪费。
(2)要让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不得在实验室大声喧哗。实验时应穿实验隔离服,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清理自己的工作区。安排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的卫生工作。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或协助管理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实行组长负责制。这样不仅减轻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2.4 开放实验室管理人员
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是实验教学的执行者,其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11]。开放实验室对实验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在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尤为重要。建议加强实验室团队建设,增强与各院校生物开放实验室之间的联系,交流实验室管理经验。有计划地进行实验人员的在职培训,鼓励实验人员攻读高一级学位,以提高业务水平。
以我中心为例,介绍引进专人管理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中心面向全校涉农专业开设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以及植物生理实验4门课程,每学年有200多个班的学生上课。实验中心现有专职实验管理人员8人,其中2人有一学期负责校本部研究生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上述4门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均由实验管理人员负责,每门课2~3人。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实验药品的配制、实验材料的培养、仪器器皿准备以及耗材购置等。由于班级众多,实验准备工作烦琐而耗时,占满了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再加上开放实验室学生众多,开放时间长(每天12小时以上),更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因此,需要适时引进一批实验教学骨干和实验管理人才,充实和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
2.5 经费的管理
开放实验室应设有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开放实验室仪器维修、耗材补充及为实验专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发放津贴。开放实验室的仪器使用频率极高,除了课余时间自主实验学生使用之外,更多的是用于实验教学。高频率的使用,势必造成仪器维修费用的增多。现在,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项目所用的药品及耗材所需的费用都是从实验教学经费中支出,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只有设立专项基金才能保障开放实验室的持续运行。开放实验室的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自主实验,对于他们的这部分工作应合理地计算其工作量,给予物质奖励,调动他们对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鼓励其他教职员工参与到开放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来[12]。
3 问题与展望
生物实验室的开放培养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但是随着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室安全隐患更加突出,在人力、财力、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问题逐一分析,提出有效建议,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开放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去,积极有效地准备教学实验,配合指导教师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实验。学生设计操作实验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既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又保障开放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许巧情,杨小林,杨玉莹.开放实验室 构建和谐、高效的科研平台[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57-60.
[2] 洪霞,陈秀云,张炜.开放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283-287.
[3] 齐龙,王文强,孙志宏.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农业学报,2012(4):204-206.
[4] 吴宁,雷霆雯,曾佳.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开放实验室[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2):209-210.
[5] 谭斯品,张顺科,曾庆仁.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2):87-89.
[6] 张莉,陈乃富,陈存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开放实验室建设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自然科学版,2012(21):11143-11144.
[7] 刘红星,陈福北,何英姿.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J].高教论坛,2012(8):32-34.
[8] 陈敏,詹福建,许可.农业院校公共基础化学开放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5):194-196.
[9] 何炎明,戚康标,王宏斌.实验室全开放模式下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3-216.
[10] 张天亮,王霞.实验室设备管理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16-17.
篇10
普通中学实验教师的地位、作用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中学实验室教师不是单纯的“仪器管理员”,更不是任课教师的辅助工或后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是集实验室管理员、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多重任务于一身的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与各科任课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们负担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精神、发展创新意识,训练基本技能,能尽快适应社会需求的历史重任,他们具有一般任课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中学实验教师要培养中学生既动脑思考、又动手操作,既验证前任的知识结论、又对新的现象积极探索等能力。
中学实验员、实验室管理人员是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所从事的教学实验工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区中学实验员、实验室管理员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为提高中学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室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
1 没有专职生物实验员。
《中小学实验室规程》中规定要逐步充实实验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并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在多年贯彻《中小学实验室规程》中,许多地区都明文要求农村初中生物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员。但现实中,很难有专职生物实验员。原因有三;
1.1 学校人员紧张。以有18个教学班,70名教师的学校为例。领导,教普人员在10人左右,农村多为寄宿制学校,后勤人员得10多人。实际任课教师不足50人,每班任课教师都不足,加之每一个学校都有多个功能库室,单给生物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员,那是很难的事。
1.2 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只是笔答,不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生物学科的考试。这样很容易让任课教师用突击讲解的手段,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任课教师给出的答案能正确解释实验。得出正确结论。从这种情况来说,任课教师的讲解就可以完全替代实验。然而,学生的实验机会就被遏制了,这样作为学校就顺水推舟的把实验任务转嫁给任课教师,学校既可以完成了实验教学,也不需要专职生物实验员。哪里谈得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呢。
1.3 上级部门不重视,督导不严。在现实实践中,农村初中生物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员,只是会议上对各个学校的要求。但是由于上级拨付经费不足,实验室设备老化及实验室更新改造达不到要求等诸多原因,导致学校也不重视实验室方面的工作。在督导评估过程中,只是要求一下,上级部门也知道各个学校完成不了目标,在督导评估过程中走走过场,表示对实验室工作的重视。自然而然,学校就无需配备专职实验员了。
2 生物实验室投入不够。
因为实验室经费投入由上至下都不十分明确和公开、透明。表面上国家投入多少、省里投入多少,最后到各个学校多少都是上级部门说的算。各个学校投入不均衡,多数学校实验室投入不够,尤其是农村学校。即使投入一部分资金,也优先投入物理实验室或化学实验室。甚至实验生物临时采购的实验器材,也无法满足实验要求。另外,实验设备老化,有的器材是七、八十年代的,无法满足现在生物实验要求。还有生物实验室其他附属设施维护和保养的投入等。
3 实验室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实验室功是中小学校各学科开展实验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场所,在现代化学校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中小学生参加教学实验,能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
其实,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室 ,就连必做的探究实验也不一定全做。主要原因是:领导不重视、投入不足、实验室装备质量下降、应试教育形成的教学习惯、用演示实验替代探究实验等原因。同时,一些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由于器材配备不足,也决定了演示实验的开出率。
4 实验员业务培训不足,缺乏合作、研讨的机会。
在多数地区针对实验员的继续教育和专题培训很少,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实验员培训更少。有些地区往往有计划没有落实,是很多从事实验工作的实验员及兼职实验员的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满足不了当前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实验教学。对实验员培训是尤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农村中学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本来就比较薄弱,实验员的工作经验少,所以农村中学生物实验员更需要与其他学校从事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验员进行合作和研讨、交流经验,把别人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这样,会对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深入开展农村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4.1 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中小学实验教学的薄弱现状,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步伐,分期、分批为农村中学按标准配备好理化生实验室和综合室。
4.2 全面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和实验员队伍建设
一是逐步建立并实施学科配备教师的机制,依据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的需要,为农村中学配备专业对口、学历合格的初中理、化、生实验员;
二是在开展新一轮“国培”和“省培”计划中,把理、化、生实验员作为其中的重点,对现在在岗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切实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是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实验室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中学实验室工作,必须有一支素质高、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做保证。为使中学生物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更好地掌握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维修技能和管理制度,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必须对在职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发证、持证上岗等办法。针对当前实验队伍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些相应政策,以保证其享受应有的待遇和福利,落实教师法的规定。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出的贡献以及在实验教学中所取得的成果,应得到公认并做为晋升的主要依据。
4.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学课程中要注意以实验为先导,寓教学与兴趣之中,以实验为媒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4 加强实验操作考核、考试,以巩固各校的实验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实验教学质量。对已普及了实验教学的地区和学校要严格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对各学科的实验及技能操作训练进行考核、考试。
4.5 督导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