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室范文
时间:2023-04-10 00:2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实验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口腔内科学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很多疾病的诊疗是以临床操作为主要解决手段的,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等理论内容,更要有通过实践操作完成疾病的治疗能力。如若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培养优秀的口腔临床医师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实验室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场地,如何利用好实验室内的实验设备、实验器材,让实验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成为实验教师一直思索的问题。经过数年实验教学的探索,笔者认为要推动实验教学顺利进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实验设备、实验器械的管理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所需实验器械和实验用品种类多,数量大,如果实验器械丢失、损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验课上课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实验课纪律教育。实验器械的发放和回收由各实验小组组长负责,若丢失或损坏应做相应的赔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关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还应对实验设备、器械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使用手机要用水冷却,时钻时停;使用仿头模要动作轻柔,切勿暴力操作,以免撕破面膜。这样可以避免设备、器械的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为更多的学生服务,同时避免重复购置,保证实验经费的合理使用。
2口腔内科学实验应密切联系口腔其他课程,学科融合,共享资源
口腔内科实验项目繁多,涵盖口腔检查、窝洞制备、开髓术、根管治疗术等内容,口腔一次性器械盘、石膏牙模型、离体牙是必需的实验用品。例如口腔预防医学与口腔内科学是同一年级在同一学期开课,相应的实验项目“口腔健康调查”和“口腔内科检查”都需要口腔一次性检查盘,为此,两学科教师调整实验课开课时间,每位同学仅需一套检查盘就可完成两个实验项目,既节省了资源,又实现了知识上的融合,一箭双雕。再有窝洞制备、开髓术、根管治疗术的实验项目中都会用到的实验用品是离体牙,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手段的提升和进步,学生收集到的离体牙越来越少,仅凭用仿真的树脂牙替代离体牙,不仅实验成本高,而且因为两种牙材质不同,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效果。考虑到口腔修复学中的实验项目牙体预备也会用到离体牙,口腔内科学与口腔修复学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学生利用彼此的离体牙,口腔内科实验课上,对离体牙开髓、失活、根管治疗、充填修复,口腔修复学实验课同学再进行桩核修复、牙体预备,这样的学习也与临床治疗完全一致,每位学生拥有的牙由一颗变成了两颗,增加了操作练习的机会,还将口腔疾病的诊疗过程完整的联系在一起,有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
3开放实验室,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理论教学,再安排时间统一开展实验教学,实验课的时间十分集中而有限,训练时间和强度严重不足。无法达到使学生掌握某项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很多学生在实验课上只是简单的模仿,按预定的步骤,机械的重复教师的示教,实验结束时还未完全体会出实验的意义,很想拥有更多的时间再次体会实践操作的精髓,更好的验证理论。为此,在不影响实验课正常进程的情况下,开放实验室,一方面改变了实验设备闲置的状态,使实验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大大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实践操作的空间和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的强化练习,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开放实验室也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也能更好的结合,从而提高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保障实验课顺利进行
实验过程的安全性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中会应用到某些实验器械和实验用品像酒精灯、高速涡轮手机,若应用不当,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出现酒精灯着火或爆炸,高速涡轮手机的钻针未安装牢固飞出伤人等意外情况,有的实验还会用到失活剂等有毒性的药物。每个实验实内都应准备应急所需的药品和设备;碘伏、医用纱布、创可贴、灭火器等。为减低意外发生的几率,每位实验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学生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规范操作,一方面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对自己负责,对病人负责的职业态度。通过实践与探索,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实验课进展顺利,实验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实验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在学生心目中,实验室不再是只有冰冷机械设备的地方,而是一个充满充满巨大能量的加油站,是从课堂走向临床的桥梁,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医疗工作者的神圣殿堂。
参考文献
[1]王慧明,程辉.口腔医学实验室设备及器械管理改革体会[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5(02).
篇2
环境科学的实验很多都是专业实验,药品除了一些常见的易耗品外,很多都是比较专一,用量不大,而一般一门实验的开设都是一年开设一次,一次开设的次数2-3轮,所以在采购比较专一的药品时,为了环保,应该算好一年大概的最大用量,3-5年的总量后来购置,一是避免药品放太久了变质浪费,二是避免过于频繁采购浪费人力。药品应该分门别类,对于易制领用的时候应该以1年的量或者1个学期的量来领取,采购不能过多,放置应该有专门的地方,应该通风良好,闭光,必须上锁,钥匙只能实验室管理老师持有,学生领取和相应的量必须有指导老师签字或有关部门盖章,实行责任制管理。
环境科学实验还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和使用,必须严格控制,如果出现细菌污染,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对于其培养和保存工作,必须由实验室管理老师来专人管理,用于实验的话,应该由管理老师拿到实验课老师管理,实验课老师来给学生说明其使用的细则和违反规定的后果,使用过程,管理老师应该进行监督,不能拿出实验室。用于科研工作,应该由科研的指导老师来借用,而且签订责任书,写明其用途和用量。使用过程应该有老师全程监督,保持其安全,避免不必要的负面效果。
仪器的购置首先是满足教学的需求,另外再满足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工作,一般教学的仪器都相对比较简单,使用功能单一,购置的量较大,除了其应用于教学,别的作用就不大,其管理也是一个问题,一台仪器其使用一年2-3次,学生实验开设完毕,该仪器也就不会再用,等下一年的开设,所以为了这部分仪器的有效使用,延长使用寿命,应该2-3月定期开启运转,避免长期不用的机器失灵,做好使用记录,备案。可以应用与科研工作的仪器,其使用频率可想而知,对于其购置,在允许的情况下,多购置几台,让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多出一些科研成果。对于其借用,应该严格做好使用记录,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每年对所有实验室仪器的使用记录进行统计,使用得多的仪器以后的采购可以偏多,为能更好的满足需求,提供更好服务作为基础。
2实验室场地的管理
实验室是放置仪器药品和做实验、科研的地方,必须保持整齐有序,定期进行卫生整理。对于放置仪器的实验室,应该根据仪器的性能与运行的要求对实验室进行配置,需要干燥的需配置干燥机,对于不经常使用的仪器,应该定期开机运行,并且记录使用的情况,以方便下次的使用,出现问题应该及时做好记录,及时报修,保持仪器在需要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运行。用于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应该配置好打扫卫生的工具,实行责任制,该学期开设的实验课,就应该由该课程的老师和学生来保持卫生等工作。有违反实验室规定的学生应该对其行为进行纠正,教育其改正。损坏实验共物品的应该让其登记并给于一定赔偿,这样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保护好实验设施。用于科研工作的场地,做科研的指导老师与实验管理人员签订借用协议书,让学生熟悉使用实验应该履行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使用,对用水用电应该做到不浪费,对不按照借用协议书执行的学生,追究其指导老师的责任,对情节不同实行一定的惩罚,以后多长时间不能再借用实验室。这样才能有效的利用实验室场地资源。把管理工作量分摊给各个指导老师,一是可以减少实验室管理老师的工作量,二是可以有效地督促学生,也让指导老师有一定的责任感,对实验室的情况能更多的了解。
3结语
篇3
关键词: 安全管理 生命科学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
高等学校作为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单位,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1],是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场所,同时是高校人财物高度集中、安全事故易发的重点部位。近年来,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持续增长,在硬件设施逐步加强的同时,软件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及探索生命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都离不开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目前,我校生物学专业的实验课学时所占总课时的比重已经达到50%,这些实验课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是开展生命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2],在生命科学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发挥重大作用。针对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新形势,要准确把握安全管理的特点,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全程的管理[3],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保障教学实验和科研正常运行的需要;是保障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的需要;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学科实验和科研本身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及用品的潜在危险,若使用、维护不当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转,维持正常教学、科研的关键[4]。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实验室建设规模、数量、价值不断扩大,实验室使用的人数、时间、效率不断提高,实验室面临的和潜在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火灾、中毒、环境污染、偷盗遗失等事故屡屡发生,轻则财产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只有确立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理念,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才能确保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资产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对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都至关重要,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格外重视。
2.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
实验条件的改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任务和内容也产生相应变化。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验室都具有以下特点:涉及资源多、学科门类广、人员组成复杂、安全隐患较多,造成安全管理难度大。为此,很多高校纷纷出台各类规定与措施,以保障实验室安全。但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相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有时安全管理明显滞后,给实验室带来较大隐患。
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包含各种类型,既有单纯属于生物学专业的实验室,又有与医学或者化学专业相关的实验室;既有主要承担实验课的教学型实验室,又有主要承担科研项目的研究型实验室;既有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又有普通实验室。不同实验室的安全防护要求也不同,而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师生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操作规范程度都会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产生影响。实验室主体以学生为主,流动性大,新老交替一直进行着,实验室安全教育和管理难度较大。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实验室正在向技术、知识和设备密集的综合型教学科研基地发展。实验室要使用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实验品,有些实验需要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或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由此还引起危险化学品安全贮运、实验室使用、实验室排污(废气、废液、固废、噪声、辐射)与处置系统等一系列安全与环保问题[5]。
3.实验室安全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各高校都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安全工作的本质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对于一整套的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缺乏统筹性的思考,宣传教育趋于淡化,仅凭经验就想当然做出决定,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师生安全意识较淡薄,持有或在潜意识里持有“不出事就是安全”观念的师生占绝大多数。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由于领导重视不够、师生安全知识不够,缺乏自主学习的文化氛围、平时养成不良的习惯,疏忽大意等导致事故时有发生。
现阶段,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都由校办、保卫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环保部门负责,形成管理部门多、体制相对松懈的局面。而且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必要摩擦,降低了管理效率,容易出现互相之间的推诿现象,导致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监管不力。大多数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制不完善,缺乏通识层面的培训和具有实验室自己特色的专门培训,教育培训不规范、管理难,管理力度不够,更涉及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
缺乏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分级。国家有对生物实验室安全分级的具体申报和评审指标,但缺乏对其他实验室的安全分级指导。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性管理制度,不仅存在上述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也存在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执行落实不细的问题。例如,实验室三废处理缺乏专业部门统一管理,大部分高校实验室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对未经严格处理的三废(废气、废液、废渣)尤其是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只采取简单的直排或稀释后直接进入下水管网的处理方法,日积月累,产生的毒性,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6][7]。
实验室设施陈旧,安全隐患多。再加上实验仪器增多。用电功率增大,供电设施老化,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消防设施不足或老化,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逃生的方案,缺乏道路识别、标志和图示。在实验大楼内应明确标出实验室的位置及安全通道[8],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4.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有制度建设作保障,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一整套严格、有效、富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并在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没有严格的管理和明确的职责,安全就没有保障。在实验室安全工作中要不断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推动高校建立统筹负责安全的机构,并在各单位设立以安全工作为首要职责的管理岗位,只有这样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才能够得到切实保障。而不再是依靠其他岗位的行政人员兼职负责安全工作,致使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监督。
此外,由于高校实验室类别众多的特点,要求各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切合每一类实验室的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工作制度和规范。实验室的管理水映了一所高校的整体的管理水平。高校实验室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流动性大、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集中等特点。因此,其安全性管理问题不容小视。制定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解决好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有利于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实验室安全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欠缺,与安全行为背离是导致实验室事故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相关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有利于减少实验室的人为性的事故,减少学校的重复性投资,保障实验室安全及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学生的安全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学校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实验室的安全性管理是一种制度,一种约束,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控力[9]。一些高校开展安全讲座,播放实验室安全教育影片等,不仅使学生学到安全知识,而且在实验室中知道如何避免发生事故,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在危急关头知道如何自救与救人,这对学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形成人人知安全,人人重安全的良好氛围,力争从源头上解决实验室安全问题。如开设安全课程,让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有系统、全面的学习和了解。结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编写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手册,对进入专业实验室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严格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与保卫处加强实验大楼火灾逃生演练和化学试剂泄露救助演练等活动。收集全球高校实验室安全方面的信息和案例,定期举办实验室不安全操作图片展,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图片展和实验室安全事故图片展,警示师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举办多形式的实验室安全活动。开展诸如安全咨询日活动、安全报刊设计、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讲座、安全标语口号征集、实验室安全志愿者等让广大师生易于接受的安全活动。在结构复杂的实验室大楼各楼层设计和悬挂道路识别、标志和图示。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管理部门应积极寻求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管理人员也应由纯管理型向专家型转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通过网络安全考试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等,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借鉴。
安全检查对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查找出不足、发现隐患,既可督促实验室整改,又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要时刻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要切实通过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规范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建立例行检查、不定期抽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立体实验室检查制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化学药品的数量和类型、设备种类进行安全分级,具体分成低度危险、中度危险、相当危险和高度危险四个等级分级管理。根据其不同的分级对其采用不同的检查标准和手段,做到重点部位重点检查。
安全采购,确保设施设备和实验用品质量的关键,从源头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硬件的质量安全了,实验室的安全就有了坚实的保障购置安全系数高的设备,配置大型仪器的配套安全设施,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通风、冲淋和消防设备,及时报废达到报废标准的仪器设备,定期开展有关设备的年检工作,配备齐全化学药品废弃物回收装备和处理设备等以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生物实验室的许多废物属于特殊垃圾,污染性、危害性很大[10]。如细菌、病毒、病原微生物、实验动物的尸体或器官,放射性同位素实验的材料,实验后废弃的移液器、试管、手套等物品。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和生物类垃圾一旦进入环境,就会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生态产生严重危害,造成难以估量甚至不可逆转的损失,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妥善做好处理工作。有毒有害物质和生物类垃圾的处理有专门的技术和标准要求,实验室经过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后,统一交由政府环保部门指定的机构进行做集中焚烧或深埋处理。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要监督各实验室按照要求进行初步处理,将其分类存放于指定场所和专用容器内。同时倡导实验室要尽量使用无毒无害或者毒害性低的试剂,并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控制这些物质的产生量,尽量降低其危险性。
5.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
实验室建设是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内容。为使实验室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实验室安全、高效、可持续运行和发展,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创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中,不仅要借鉴先进高校的成功经验,还要充分考虑每一所高校都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有所侧重,有所突破。要调动各职能部门和相关院系的积极性,共同协作,共创安全。安全管理体系创建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高度重视,要“以制度保安全,以行动促制度”,既要重视制度建设,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又要重视实际推行,避免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必须形成一套保障安全管理长期有效开展的管理体系,并根据学校发展、实验室组成、研究方向的变化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更不断改进,自我完善。
实验室安全条件建设应与实验室建设要同步进行。实验室应配备足够通用安全设施,如灭火器、烟感报警器等,楼道内设紧急安全通道,在高压容器、煤气阀门等处设醒目的安全标志。专业实验室要配备必要的安全环保设施和个体防护装置,如化学实验室中的通风橱、洗眼器、防毒面具;生物类实验室中能对废弃培养基等进行统一处理的高温高压消毒装置。放射性实验室中有防辐射、防泄漏设施,源库有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系统等[11]。在实验室及时地配备和更新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用品,安装必要的检测、监控设备,以期及早发现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杜绝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和发展。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实验室突发事故,在事故发生之后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是完全必要的。应急预案应包括组织体制、应急措施和事故处理步骤等内容[12]。为了保证事故发生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应付,必须进行日常演练。
只有创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验室安全、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实验室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6.结语
安全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确保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3]。高校要将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置于中心工作的重要地位,认真研究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效,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14],建立长效机制。
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实验室的安全性管理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到安全意识牢固,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技术先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才能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事半功倍,才能推动实验室的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68-170.
[2]由继红.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浅谈[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3):179-181,184.
[3]李五一,谷大丰,胡放.香港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0-12.
[4]刘林涛,田慧珍,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2-214.
[5]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0:4-8.
[6]郭亚.化学实验室环境污染[J].环境科学,2009,22(1):55-57.
[7]刘淑萍,张世铭,张新华.高校实验室应对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初探[J].中国公安安全,2005(4):44-46.
[8][美]丹尼尔・D・沃奇,著.徐雄,冯铁宏,祝东海,译.研究实验室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9]高淑芹,平梅.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149-152.
[10]汪建华,张惟才.研究型生物实验室的管理[J].生物技术通讯,2008,19(1):154.
[11]李殿鹏.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45-346.
[12]徐建斌,赵涛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4(8):164-165.
篇4
一、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1、本学期,各年级都能按照实验计划执行,上好开足实验课,教师和学生均能记好实验记录。同时,在实验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的学习、实验态度。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师生的实验水平都有所提高。据统计,本学期开足学生分组实验课和教师演示实验课,完成了计划任务。
2、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自然实验教学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室活动
1、在期初,实验室即制订了全年级的实验计划、周日程安排表,组织成立了自然备课组,在每个星期二组织开展活动,对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进行了详尽的研讨,使每个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获得了提高。
2、实验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举办科学知识和小实验等竞赛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三、成绩方面
1、本学期,自然教师科研兴教意识较强,能通过平时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和空余时间认真学习科研理论方法,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本学期,实验教师撰写自然学科论文2篇,分获市级二、三等奖。
2、本学期,实验教师认真辅导学生参加了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学生们在比赛中努力为学校争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
3、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收集了大量塑料瓶杯等其它可代用品用于教学,小的维修则自己动手,为学校节约开支。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目前,实验教师队伍还不壮大,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抓住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篇5
1.教师意识淡薄,没有做好教学准备
在我国传统的小学教学中,科学实验是常常容易被忽视的。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科学教学实验室设备简陋,在教学条件艰苦的小学内,甚至没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许多“不科学的科学课”。
(1)以教师讲解代替实验。由于对小学科学的不重视,导致相关专业教师的缺乏,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常常由其他教师代为上课。这些老师由于习惯性地进行书面教学,面对科学中的实验教学,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们都会照本宣科,讲解一下实验过程,然后告诉同学实验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观看视频代替实验。代课老师在进行科学课的教学时,常常通过播放教学光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进行科学学习,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讲解,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一知半解,起不到应有的实验效果。
(3)随做随讲,缺乏专业性。在教学条件相对齐备的学校,各种教学器材和实验设备较为完全,能够很好地满足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但是有些教师的实验严谨性不够,对于所要教授的实验内容没有事先做一遍,常常会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2.教学目标迷糊,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1)实验课堂制度不健全。在小学实验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在试验台上做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规范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同学私下开始进行实验,不仅没有听清教师所讲的实验规范,而且很有可能在实验过程中因违规操作受到意外伤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的教学制度不规范,没有在学生心中树立起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概念,使得学生在实验课上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2)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低效。一项新的科研发现,往往都包含了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没有团队的付出,很难取得丰硕的研究果实,小组合作是科学实验取得更好成果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验过程中,许多同学经常是单独进行自己的实验,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或不会操作的仪器,就按照自己的想法随便进行实验,不会或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二、小学科学实验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1.客观因素导致小学科学实验无法正常进行
(1)实验室相对简陋,实验材料严重缺乏。在大部分乡镇小学,没有过多的资金投入到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材料的更新上,加上缺少专业的实验室药品配备人员,导致实验室成为摆设,实验材料的浪费和缺失严重制约实验室的使用效果。
(2)专业教师队伍少,人员流动性大。在广大乡镇学校,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师,由于受传统学科(语文、数学)的影响,科学实验被边缘化,几乎成为任何教师都能够胜任的附属学科,学生每次实验课都面对新的代课教师,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都不一样,让学生变得难以适应。
2.主观因素导致小学科学实验无法正常进行
(1)教师存在严重的教学倾斜现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小学教师仍然保留着原始的“主课”“副课”思维,认为需要考试的科目才是重要科目,因此在教学准备和倾斜程度上存在不均衡性,甚至有少部分教师认为科学实验做好做坏都一样、做与不做都一样的错误想法。
(2)教师观念陈旧,不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没有从学科性质出发去考虑如何上好课,对课标缺乏正确的理解,没有意识到“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直接途径,需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着想。”一些教师把实验课当成了操作课,没有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也不去探究课堂教学的范式。有的教师没法控制学生的纪律,索性就“放羊式”教学了。
三、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初探
1.优化实验材料,提高实验保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话相对于实验材料与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这“米”就是实验,它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保证。常用的实验材料来源于原有的教学仪器,但这已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科学教学。针对这种现象,当地教育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政府财力范围之内,对小学科学实验室适当倾斜,同时也应该加强教师队伍水平建设,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从技术方面做到对实验的安全保障。
2.整理实验目录,开展操作培训
科学新课程自2003年实施以来,教材已修订了三次,与第一版相比每册教材都改了一半左右,教材的变更使很多实验都发生了变化。教师要时刻关注教材所更新的内容和实验目录,针对新的科学实验内容进行相应的知识学习,不断实现自身知识储备的增加,保证在科学实验课堂上游刃有余。
3.开展课堂观察,把握教学要素
教师认识实验材料,会做实验,还不足以保证能上好实验课。要使实验教学更有效,对教师实验教学的基本技能提出了一定要求。教师对如何组织有效的探究有了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教师的语言、对提问的设计、对实验前的指导开展了观察记录,在评课时结合自己的课堂观察谈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研讨活动让教师带着脑子来参加,有了思维互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教材把握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篇6
小学科学实验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实验教学工作计划》,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实验开出情况记录表》等。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小学科学实验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加强实验教学工作是贯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制定本校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二、主要任务、目标
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我们力争演示实验达到95%以上,分组实验达到100%。引导每个学生亲历各个实验探究过程,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常规实验教学工作:
1、实验教师应与其他学科密切合配,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学期初要制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并认真填写《实验进度表》,张贴在实验室。
2、分组实验时,任课教师要认真填写实验通知单,学生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任科教师都要仔细批改。
3、实验教师要按照《实验进度表》认真准备实验。若需要药品和仪器,要提前向学校报告,及时购买。同时,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积极改进仪器及自制教具。
4、凡有危险性的实验,任课教师必须事先讲清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其后必须两人以上进行实验,不得随便让非实验人员操作。坚决杜绝学生将实验药品带出实验室。
5、做好实验前后的仪器、药品检查和记录工作。
6、做好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工作。
7、整理好实验档案。
四、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实验室必须将实验室管理条例挂放在显著位置。第一次实验课时,教师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1、防火、防电
(1)防短路、漏电。实验教师要加强防火及防电害意识,不能麻痹大意,应不时督促检查学生的防火及防电害工作。在学生实验前必须保证电路及各种电器的完好,认真检查插头插座是否合适或松动脱落,电路绝缘是否良好,有无破损、漏电、短路等情况,各种电器是否能正常工作。如有问题必须及时排除解决。防止乱拉乱扯电线。
(2)学生做实验时,对易引起火灾的实验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操作要领,避免事故发生。
(3)严禁在实验室吸烟。
实验室都配备灭火器,实验教师要会使用,并经常检查,保持完好,到期申请更换。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报告处置,一旦发生火灾要主动扑救,及时报警(电话119)。
2、防盗、防破坏
(1)实验教师每天离岗时要关闭应关闭的电源、水源,锁好门窗。门锁及门窗插销要保持完好,发现损坏,必须及时报修。待修好后再离开。
(2)学生实验完毕,必须对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标本和模型作及时清点和整理,归柜保存。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不按实验规程和要求做,损坏仪器和标本,须按损坏程度,要记录清楚,作价赔偿。
(4)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不得离开,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篇7
科学实验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科学实验课堂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这让很多教师对科学实验课堂是爱恨有加。首先,学生对科学实验课不重视,压根就没有将实验室当成主要课堂,只是来玩玩而已。实验课堂呈现一种虚假繁荣现象,做实验的不如看热闹的多,忽视了自身实验技能的训练,最后就随便看看别人的实验成果,实验报告也是随便抄抄了事;其次,上课前后秩序很乱。比如,排队不及时、进入实验室大声喧哗、课堂上行为散漫、随意嬉闹,故意不理会老师的安排,恶意破坏、乱碰乱摸实验器材等,教师有时根本无法组织教学,经常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基本没兴趣,理论知识根本不听,目标不明确,结果就是效率低下。
二、情趣实验的有效性开发
实验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针对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内容无味、情境无趣、活动成效欠佳的低效现象,可以从情境创设激趣、活动添趣、以趣再增情三方面入手,挖掘实验活动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实验的“情趣”,让学生在情趣横生的活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实验活动的有效性。
1.以情激趣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激发探究动机。 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有了好奇心就能激发兴趣。如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我们可以把实验室窗帘拉上,创设一个黑暗的环境,用投影机照射,让学生身临其境认识感受星空中的各个星座。再如《认识空气》一课中,教师把纸巾固定在杯子底部,然后再把杯子倒过来,整个杯子倒扣在水槽中,让学生猜想纸巾会不会湿,“如果我说纸巾不会湿,你信吗?”学生有的说信,有的直摇头。学生看到的现象(纸没有湿)与自己的已有经验(纸会湿)发生了冲突,学生有了要探个究竟的欲望。由此,创设情境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学生开始猜测是马铃薯大小影响它的沉浮,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出现了不同的现象,此时学生便开始将思维转移到了水的问题上,是不是杯子里的水溶液不一样呢?从而引发需要进一步实验探究问题的兴趣。
2.活动添趣
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过程是连续的,一些和课堂实验相关的探究活动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有许多实验活动在课内外都能进行操作和实践,可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如六年级上册《做框架》一课,可以设计一个“撤椅子”实验,让四个学生分别坐在四张椅子上,然后让四人依次躺在另一人的腿上,依次将椅子一把一把撤掉,奇趣的现象出现了,结果是不但没有倒,而是形成了稳稳的框架结构,学生趣味很浓。再如以《摆的研究》为例,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摆的摆动次数只与摆长有关,与摆的重量和摆幅无关后,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摆的拓展性实验。实验操作如下:制作两个摆长一样的摆,系在一根拉紧的绳子上,拉动其中一个摆让其摆动,观察另一个摆的摆动,探究它的运动规律。这是一个共振现象,实验中,两个摆的长度相等,当摆动其中一个摆时,它会通过绳子向第二个摆传递振动。振动触动了第二个摆的自然频率,从而使第二个摆和第一个摆以相同的频率摆动,出现了共振现象。实验看似简单,但科学道理却比较深刻,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探究更多的科学奥秘,通过实验活动增加了学生求知的兴趣。
3.以趣增情
学生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都爱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引导学生亲自感知,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充分体现做科学、体验科学情感、感受科学奥秘、领悟科学思想。
抓住我们身边的一些科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吹纸团》实验,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废旧材料,把一个纸团放在水桶的口部,使劲将纸团往桶里吹,结果是怎么也吹不进去。再如《隔着瓶子吹蜡烛》实验,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瓶子的一侧,在瓶子另一侧对着瓶子吹气,结果是中间隔着好大的瓶子也能将蜡烛吹灭。通过这两个小实验让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超出人们想象的,看上去可能其实不可能,看上去不可能其实可能!实验只有学生亲自做了,才能眼见为实,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情感是一种满足学生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态度。在《认识空气》实验中,让学生玩一个“用注射器做的空气枪”的游戏,学生玩后引发出一个个问题:“空气枪里子弹为什么会射出去的”、“空气枪是怎么制作的”、“空气枪里的子弹能不能射得更远些”。 通过一个个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游戏实验,既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又能维持学习动机进入更深入的实验探究活动。
篇8
关键词:实验基本要求;动手操作;拓展实验时空;亲临乐境;探究;实效
《科学》课作为小学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的育人功能。而实验则是完成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科学课也是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的基础。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学习科学课的过程,要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我认为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确定实验科目的基本要求
(1)事先告知实验目的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确定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
(2)理解实验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理解操作过程。如教学《简单的电路》这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用一个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组成电路。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还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3)布置实验观察任务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如:黄豆和豌豆极其相似,但细看会发现:豌豆形状较黄豆圆一些。
二、想方设法拓展实验时空
(1)因地制宜开拓实验场地
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把实验场所搬出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学生自己的家里、搬到商店、搬到社区、搬到儿童娱乐场所等。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材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逛街的时候注意一下服装店做衣服的材料、超市包装商品的材料、娱乐场所活动器材材料、家居装修材料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亲自观察,并把每次的亲历亲为过程都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了材料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使学生获得学习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有力数据。
(2)“本山取土”选取实验原材料
学校周围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山取土”进行实验原材料的选择。如我在做《拓印树皮》时,实验材料需要纸、笔和树木,于是我就安排学生上课时去学校内的美化树身上获取实验素材,同时还安排学生观察树上的蚂蚁、蜗牛、蜘蛛等小动物的活动情况。
三、尽心尽力造就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如在上《纸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在桌子上放一盆水,出示多只小纸船,分别放到盆子里,学生开始自主探究活动后会陆续发现:纸船起先都飘浮在水面上。但过上一段时间后,纸吸足了水后,因为皱纹纸的吸水性强,它吸得水越多就越重,很快会沉到水底。其他的依次也沉入水底。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沉得快。又如在教如《斜面》一课,首先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是: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设计出对比实验,把竖直提起的物体用的力与沿斜面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证明用斜面省力。实验中学生还发现虽然每一小组物体的重量相同,斜面的坡度不同,省力的多少不同。学生对此提出了不同的假设:有的学生提出,利用斜面提重物省力多少和与提升的高度有关系;有的学生提出,与斜面的长度有关系;有的学生说,与斜面的坡度大小有关系。同学们根据假设确定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方法。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科学;兴趣;实验;探索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小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笔者认为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明确实验的基本要素
(一)明确实验目的。做实验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
(二)明确实验操作过程。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
(三)明确实验中的观察任务。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
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四)明确通过实验得出结果。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在《磁铁》的实验中,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就知道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所以就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等到它静止时,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教师可以提示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2. 千方百计拓展实验空间
(一)因地制宜开辟实验场所。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将课内有限的探究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如在教学《观察植物根的生长》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做实验,看看种子萌发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长,根的生长速度怎么样;根有哪些作用,种子是怎样变成幼苗的,植物茎的作用和怎样开花结果的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亲自种植,并把每天的生长都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二)选择好实验材料。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如在做《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材料需要土豆、鸡蛋、木板、铁块、塑料泡沫等等,就安排学生自己搜集带来。
3. 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量搜集身边的实验材料。
(一)寓欢乐于学习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观察蚯蚓的身体》、《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点亮小灯泡》、《种子发芽的实验》等这些具有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如在教《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教师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灯泡发光,而是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灯泡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灯泡发光,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篇10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探究性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218-02
新课程改革后,《科学》代替了《自然》。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包含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两个部分。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这也是一个使学生既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思维方法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科学》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尽量为学生提供实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树立科学思想和科学探究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概述
小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塑造阶段,教师在对孩子们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时候,不能忽视了开发孩子智力的教育。小学开设科学这门课程是对孩子们智力开发和科学知识教育的重要课程。在科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一些实验常识的验证等。通过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亲眼见到实验现象的发生,一些自然现象的验证,能够加深他们对科学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同类的问题后用科学的思维来理解和处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科学实验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做到真正的科学实验,而不是像以前纯理论的教学;要让孩子们自己参与到实验当中来,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大胆思维的能力,科学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新课程下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2.1 利用生活材料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堂教学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融合。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充分地利用知识与技能这一载体,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发展技能,同时又要注意过程与方法,不要搞成模式化,要通过实施科学探究性的教学让学生们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再者我们的科学教学应该渗透在学生的科学活动当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继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指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包括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生活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又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它是基于历史与现实指向个体未来的可能生存与发展的一种生活。较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2 建立家庭型的科学探究实验室,让科学实验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说过,动手能力实际上是动脑能力,做实验时你先要深刻地动脑思考,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动脑。所以,实验教学不仅是"做中学",还要"做中思",只有重视实验方法的教育,才能有效把握实验的关键点,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来。科学的探究过程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而小学生家庭型科学实验室的建立,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小学生家庭型科学实验室主要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学校收集一些实验材料,如小石子、铁钉、螺母、饮料瓶等生活中的物品,再配备(自制、购买或借用)一些最基本的测量仪表和装置,如温度计等,从而成立了实用性很强的小学生家庭型科学实验室。而它的建立,能使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活动的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此外,家庭里的冰箱、杆秤、体温表等可以做许多实验,也是小学生家庭型科学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学校实验室里开展科学研究,在课外、在家中也能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去发现。
2.3 拓宽实验内容,让学生参与。设计实验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因此科学实验教学不应拘泥于课堂,教师要鼓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引导学生学会用探究与"自助式"的方法来拓展实验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实验计划,设计所需的器材,并能适当地自制实验器材,以此培养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为此,要把实验课的探究性与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充分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行探究。科学实验的本身就能很好地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在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问题或现象加以探究的热情,令学生从一个个小有成就的自主实验中,体验到主动学习和探索求知的快乐。
例如,学生在学会使用温度计后,让学生到室外用温度计测量每天的气温,让他们自己安排测量的时间,自行设计测量方案,并记录每天自己测量到的温度,让学生充分感知温度变化的现象,做个小小的气象员。再如《光是怎样传播》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对比实验,充分感知光传播的现象,证明光确实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