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现货范文
时间:2023-03-13 18:1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现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菜籽油期货;保障作用;实证分析
一、问题提出背景
菜籽油作为我国第二大植物油,其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油菜籽在我国油料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油菜籽含油率高且基本全部用于榨油。根据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北省非常适合于油菜的种植,湖北省作为中国油菜籽第一大省,担负着油菜籽的中坚力量,该省油菜籽常年产量200多万吨,占中国总产量的1/6,世界总产量的1/18。湖北省每年的油菜籽产量为中国的油料产业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带动了GDP的发展,做活了经济。同时,湖北省也依托优质高产的油菜籽资源,建立了体系较为完备的油菜籽流通和加工产业。然而,近年来气候条件的巨大波动及降雨量的不确定性,再加之油菜本身就是一种季节性产物,这些客观条件对油菜的收成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引致油菜籽价格的剧烈波动。油菜籽贸易商、油菜籽加工业的效益也难以保证,整个湖北省油菜籽产业都暴露在油菜籽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之下。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认为研究油菜籽期货市场对湖北省油菜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理论上讲油菜籽期货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保障湖北油菜籽产业。第一,油菜籽期货有利于建立以期货价格为核心的湖北油菜籽市场价格体系;第二,油菜籽期货可以发挥保障湖北省油菜籽产业发展的内在稳定器作用;第三,油菜籽期货价格信息可以为政府出台油菜籽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提供依据;第四,油菜籽期货价格信息还为油菜籽产业微观经济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本文认为建立与现货市场配套的期货市场愈加显得重要,且对农民、贸易商、加工业如何正确利用油菜籽期货市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菜籽油期货价格与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的数据来源与协整分析
本文从郑州商品交易所选取四级菜籽油期货价格序列(Qt),从珠江期货网和天下粮仓网选取湖北省四级菜籽油现货价格(Xt)。珠江期货网址和天下粮仓网址分别为:(省略)和(省略)。
由于每个期货合约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限,到期后该合约就不存在。本文为了方便问题的分析,采用菜籽油期货主力合约的每日收盘价构造一个连续的期货价格,这是由于主力合约是一个时期中交易量最大的合约,能充分反映市场预期。本文中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10年10月18号到2011年5月20日,共为155个连续的样本。其中,缺省的数据在分析时,用NA表示。
(一)单位根检验
为检验菜籽油期货价格和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的平稳性,选择ADF单位根检验,滞后阶数根据AIC最小原则确定。
菜籽油期货价格和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但是经过一阶差分后达到平稳。故菜籽油期货价格和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是一阶平稳过程。
(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针对的是不平稳的序列,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菜籽油期货价格和湖北省现货价格是一组不平稳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
通过分析发现菜籽油期货价格和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三、菜籽油期货价格与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的引导分析
(一)菜籽油期货价格与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的长期均衡方程
我们选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DL(p,q))模型,并根据AIC最小的原则,利用EVIEWS6.0软件计算。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至少在5%显著水平上认为,菜籽油期货价格是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而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不是菜籽油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说明菜籽油期货价格对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存在显著影响,反之则不显著。
(三)脉冲函数响应分析
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解读VAR模型中回归系数的应变量如何响应误差项的冲击,考察来自随即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值的影响。
根据可知,来自期货市场的冲击在大致13日时冲击力作用最弱,但是之后迅速加强,大致在44日时冲击的作用力最大,之后趋于稳定,但是总的趋势处于冲击力加强的状态;来自湖北省菜籽油现货市场的冲击对菜籽油期货市场的冲击大致在10日时个达到最强,但是之后冲击力就开始逐减,最后冲击作用达到一种稳定状态,但是整体来说,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冲击力一致处于一个下降趋势。从脉冲反应结果来看,期货价格对湖北省现货价格的影响力相对于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影响力要大得多,如果在样本足够大的范围,效果会更加明显。
(四)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描述的是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各变量的冲击对系统变量动态变化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得知各变量冲击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程度。通过比较这种相对重要信息随时间的变化,不但可以估计出该变量的作用时滞,还可以估计出各变量效应的相对大小。
对现货价格变动作用部分的方差,当滞后期为1时,100%来自于现货市场,但随着滞后期的增加,现货市场的部分持续下降,最终趋于59.48492%;相反,来自于期货市场的部分分解却持续增加,最终趋于40.51508%。换句话说,从短期看,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主要受前期菜籽油现货价格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期货价格将明显的影响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
对于期货价格来说,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可以看出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对菜籽油期货价格的生成作用不是很显著,但是有一定的作用,期货价格受到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四、实证分析结论及建议
(一)实证分析结论
为了验证菜籽油期货是否对湖北省菜籽油产业的发展具有保障作用,本文用计量的方法一一展开讨论,对期货、现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计量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菜籽油期货价格与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他们之间只存在单向的从期货价格到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也即菜籽油在期货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有显著的影响;反之,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对菜籽油期货价格影响不是很显著。从分析中得知,短期内菜籽油期货价格对湖北省现货价格的影响不是很显著,但是长期来看,菜籽油期货价格在湖北省现货价格发现中的作用占到40.51508%,而不管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湖北省菜籽油现货价格对菜籽油期货价格的发现作用都不是很显著,但是有稍微的影响。根据本文中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菜籽油期货具有对湖北省菜籽油产业的发展具有保障作用。
(二)政策建议
为有效的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指导湖北省农产品生产、流通以及加工,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保障湖北省农产品的发展,本文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大对农产品期货市场、期货价格、期货知识的宣传力度,教会一部分有知识的农民、贸易商、正确使用期货“武器”,从而带动整个农民和贸易商从事使用期货避险的积极性;保证农产品期货价格信息能及时地送到他们手中,使农贸商人及时了解菜籽油远期价格情况,可以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生产和经营决策。
2.鼓励像奥星公司这样的当地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在增强企业实力的同时,也可以推动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另外,老百姓可以利用“工贸结合+期现互补+期货升贴水点价”+“订单+期货”的这一模式加强对订单农业的完善,将订单交给农民,农民将订单交给农产品行业协会,该协会承担在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从而达到转移价格向不利变化方向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订单农业的履约率,并与农民形成“有利共享,有险共担”的双保机制,实现了农民与企业双赢。
参考文献
[1]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第4版)[M].费剑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华仁海.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基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5(8):32.
[3刘琰,肖艳丽.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关系研究――以中、加菜籽油期货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总83期).
篇2
美元保持强势,对大宗商品构成压力,但农产品急跌后存在反弹需求。而国内市场本周在宽松预期下,结束前期的下跌,出现阶段性反弹。尤其是农产品板块在收储价格、成本价的支撑下小幅反弹。
希腊危机攸关
欧元区方面,危机讯号不断。关于希腊大选的三次民意调查显示,支持紧缩计划的新支持率重回首位,但是日前一项关于救助条款的调查扑灭了市场刚刚燃起的希望。西班牙和意大利债券市场也暗流汹涌。前日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次突破6%,为今年1月底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4月NAR成屋签约销售指数同比上涨14.4%,但是环比大跌5.5%,美国房地产业仍难言全面回暖。但欧债危机频仍,美元强势不改,最高上81一线。
关注油脂间套利机会
美豆受美元走高压制,弱势振荡。当前豆类市场重点关注美豆种植率和主产区天气情况。而国内现货保持市场稳定,张家港进口二等大豆报价4380元/吨,豆粕报价3330元/吨,一级豆油报9350元/吨。大豆库存高企,交易所国产豆注册仓单保持17000手以上。从合约表现看,美豆近期合约资金呈现逐步撤离迹象,国内反弹较弱,资金再度减仓。中期来看,豆类市场仍现弱势,短期有反弹需求。操作上可等待反弹至压力位置试空。
菜籽油受国储收购成本支撑,相对强势。但目前受整个市场掣肘,油脂板块上行动力不足,预计品种间价差继续收窄。基本面,菜籽油生产区域性强,且季节性显著。收储利多释放后缺乏炒作题材,后期下跌空间相对加大,从而与豆油、棕榈油价差走低。关注品种间套利机会。
郑糖整数关口争夺激烈
基本面上,美国棉花涨势良好,给美棉市场带来极大压力。而国内用棉需求短期难以提升,同时大量进口棉纱的涌入更加剧了下游需求的不振。下游纺企更倾向于使用进口棉纱降低成本。整体上,疲弱的需求仍为棉市最大的压制因素。虽然棉花价格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但继续下跌空间有限。棉花背靠成本,底部整理的可能更大。操作上,暂时观望。
从1月至今,郑糖完成了倒U型走势,6000既是年初低点,同时也是重要的心理关口,能否有效站稳或者跌破将为后市作重要指引。近期,欧债仍利空 市场,商品普跌,原糖相对持稳,变动不大。而国内郑糖表现相对优异,重心略提升,但仍有效站稳6000一线。一方面,泰国蔗糖公司TCSC计划在6月7日招标出售6万吨原糖,泰国糖供应顺利。另一方面,国内现货报价持稳,柳州报6340—6470元/吨,成交清 淡。因此,对糖价反弹不宜过分看高,中长期仍偏 空。操作上,反弹到6050上方可试空。
连玉米后市弱势振荡
篇3
中日鲜活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对比
按照物流系统论的观点,在我国建立一个符合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特性的高效、完善的物流系统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鲜活农产品物流不被大家所重视,更谈不上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构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初步形成与逐步演进,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逐渐形成了现行的农产品物流格局。具体来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开始逐步取消农产品的统购制度,实行多家经营、多渠道流通,同时开放农产品市场,包括恢复农村集市贸易,建立城市农副产品市场和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而形成了现行的农产品(包括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
物流主体系统比较。日本的农产品物流主体与我国较为相似,但在运作方式、制度建设及统筹规划方面却存在很大的不同。就批发市场而言,日本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水平,进入了发展的成熟期,具体表现在批发市场的管理全部纳入了法治的轨道。而我国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还处在形成时期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各类批发市场绝大多数都是在农贸市场的基础上扩大交易规模,交易不规范,功能未分化,管理不统一。
在我国进行鲜活农产品经营交易的主体是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这是由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和批发市场不发达等因素决定的。而日本的鲜活农产品则主要通过农民自己的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协同组织共同向批发市场出货,农协与农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日本农协在体系制度上比较规范,其作用的发挥依靠遍及全国的流通和信用体系,市场力量巨大。日本农协为农民、农业和农村全程服务,最重要的是组织鲜活农产品进入市场,农协对农民委托销售的农产品采取制。由于信息网络的通畅,农民委托销售的农产品一般三天时间就能将货款汇入农民的帐户。而在我国,目前尽管存在产地中介组织,但由于农产品市场不发达,农产品全面实行制的条件不具备,中介组织与农民是“买断”关系,客观造成了两者利益的分割。另外,从批发市场来看,在我国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方式主要以协议买卖为主,价格形成并不公开,而在日本的批发市场交易则以拍卖方式为主,由拍卖形成的价格是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助于公平批发价格的形成。同时在日本,批发市场中还存在着批发公司、中间批发商等高层次的商品经营主体,而在我国,与此相类似的组织目前还没有形成。
物流作业系统比较。在促进鲜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日本政府十分注重发挥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的作用,完善设施和配套设备的改造。日本政府对中央级和地方级的资金投入尽管依据不同的项目比例有所区别,但都是无偿的。而我国在公共设施投入除绝对数量明显低于日本外,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全国尚未形成良性投资运作机制。其主观随意性过大,且设施投入比较分散,缺乏统一性的设施建设规划,因而公共设施投入报酬率明显低于日本。由于鲜活农产品的生物特性,日本特别重视冷藏、加工和包装环节的改进,为了提高鲜活农产品的附加值,使鲜活农产品销售过程合理化,提高效率,日本建立了一批加工厂、预冷库、冷藏库、运输中心、地方批发市场、超级市场、商店等,并在本国大中城市的中央批发市场建立了分支机构。这样,利用农协、生协、渔协的组织系统及拥有的保鲜、加工、冷藏、运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优势,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统一销售。如在容易变质腐败的水产品上,大量运用冷冻设施和低温运输系统,由此实现了水产品长期保鲜。同时日本已普遍采用鲜活农产品从预冷、整理、储藏、冷冻、运输等规范配套的流通方式,产后的商品化处理几乎达到100%。而在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形态物流形式为主,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且标准化较低,包装简陋,各类加工设施欠缺,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
物流信息系统比较。日本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进入了信息化时代,IT技术的发达,使鲜活农产品的流通信息化有了很大的进展。以加工食品为中心的POS系统,在日本已以方便连锁店和大型零售店为中心迅速普及开来。目前日本的大规模零售店都已引进了EOS系统(自动定货系统),与交易对方联机,并有VAN(附加值通讯网)将食品工业和批发业联结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流通交流。同时日本的批发市场也已装备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主要批发市场的联网。批发市场已能发挥集中市场信息的信息中心的机能,不必实行现场看货、实物交易,而实行只看样品的信息交易,实物则由产地直接向超级市场等集配中心运送,做到商物分离。在鲜活农产品的零售服务方面,利用电子网络销售近年来在日本十分盛行。消费者只要发一个E-mail,运输公司就可及时送货上门,保证质量。发达的全国交通网、有效的保鲜设施、快速的信息处理网络为日本鲜活农产品实现货畅其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在我国,鲜活农产品的电子信息物流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农产品的质量、包装、保鲜、物流配送等经营相对比较粗放,加上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不规范,与日本成熟企业相比还处于学习模仿阶段,因此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整治。
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组织与优化
通过与日本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比较分析,能够很容易看到我国现行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不发达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处于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点关注,建立符合我国经济实际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逐渐提上了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取长补短;另一方面,需要前瞻未来世界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发展趋势,建立符合世界鲜活农产品发展趋势的新型物流发展模式。综观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发展现状,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物流作业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资源社会化、物流体系综合化。因此,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何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世界先进潮流的鲜活农产品运作模式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另外,在构建一套适合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特点系统时,还需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尽可能地考虑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主体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生产主体分散、规模小的特点;尽量减少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减少损耗、缩短流通时间和降低成本;尽可能充分利用鲜活农产品消费终端的反馈信息,规范鲜活农产品物流中标准化和供应链管理。基于以上的考虑,并结合国外的经验,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模式可采用如下两种优化与组织模式:
(一)以农业合作组织为核心的连锁分销模式
在我国,鲜活农产品的生产主体主要是分散的农户,各自进行独立的生产。传统的物流模式从生产、采摘汇聚到批发市场,然后经过流通到销售终端市场,最后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这样的模式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流通环节多,每一次物流的转换都伴随着运输工具的转换、产品的装卸、不同的包装储存和物流组织的转换等,转换成本过高。以农业合作组织为核心的连锁分销模式就可以避免这一点。成立专门的农业合作组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培育农户鲜活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动机,这样,可以在农业合作组织的指导下,通过互通产品市场信息,采用定单式生产、加工和经营,可以迅速高效地把分散的农户所生产出来的鲜活农产品组织起来,进行连锁分销。这种模式有如下几个优势: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损失把产品运送到消费终端;可以促进鲜活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农业合作组织可以在向农户订制产品时,制定一系列的安全、营养、卫生标准,以契约的方式规定下来,进行有序采购。
(二)市场外流通的产销一体化模式
这一模式借鉴于日本的市场外流通模式。所谓市场外流通是指不通过批发市场,实行产销一体化,以少环节获得低价格的交易方式。之所以考虑建立这种模式,主要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通过传统的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商最终达到消费者的物流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物流发展的需求,从而通过产销一体化的鲜活农产品直销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市场外流通,实行直接运销,由农民或农民团体,将生产的农产品包装处理后,直接运送供应消费地零售业者(超级市场)或连锁零售业包装配送中心及消费大户,以此可以减少所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而减少流通损失。市场外流通的产销一体化模式的建立,需要政府成立专门的农村服务组织为广大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并成立专门的集货场所,在产地与消费团体之间架起直接流通的方式,通过专业运输公司将鲜活农产品直接从产地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两种物流模式有效运作有赖于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配套系统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国家宏观把握,加大对鲜活农产品基础设施、信息处理设施的投资,完善鲜活农产品物流制度与法规的建设,比如金融制度,市场管理法规制度的建立等等;另一方面,政府应为鲜活农产品的企业投资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鼓励市场自由竞争,通过发挥民间力量改善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链接:鲜活农产品的界定
篇4
关键词:产地预冷 鲜活农产品 技术装备现状 发展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鲜活农产品是重要的食品来源,主要包括新鲜蔬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以及新鲜的肉、蛋、奶等五大类,是市民日常饮食生活的重要必需品,具有易腐性、分散性、季节性、区域性等特点。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是解决农产品异地销售与周年供应的重要途径。产地预冷是农产品物流保鲜重要环节,也是鲜活农产品物流减损的关键。研究表明,在整个冷藏链中,不经预冷的果蔬在流通中损失约为25%~30%,而经过预冷的果蔬损失率仅为5%~10%。
加强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冷链物流,是近年来农产品流通政策的突出亮点之一。2009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201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把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2011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强产地预冷等设施建设;2013年1月,浙江省也出台了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浙江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现状
浙江是我国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拥有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主要鲜活特色农产品有柑橘、杨梅、葡萄、枇杷、茭白、竹笋、梭子蟹、黄鱼等。由于浙江地处东南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易发生伏旱,每年还会受到台风的影响,上市集中在5月至11月,由于缺乏有效的产地预冷,鲜活农产品产业链受到影响。例如:杨梅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但果肉柔软、极不耐贮,成熟期又正值高温多湿时节,果实呼吸作用旺盛,加上需长途运输等不利因素,常发生杨梅区域性积压、滞销腐烂等现象;南方设施葡萄一般在10月份陆续下市,而元旦前后特别是春节市场又有较大需求量,价格也较高;白枇杷成熟于初夏高温多雨季节,果实生理活动旺盛,含水量多,极易腐烂变质,难于贮藏和长途运输;新鲜梭子蟹蛋白酶活力强,鲜度下降快、货架期短,传统冰水运输成本高、保活时间短、物流半径小,是当前梭子蟹物流保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预冷作用
预冷的概念是由Powell及其合作者在1904年提出的,是冷链的第一环,采后果实冷藏或冷链贮运前,低温处理,使产品快速冷却到适宜温度的预先冷却过程。经过预冷的农产品可以迅速除去田间热,降低品温,减少乙烯释放,延缓衰老,提高果实对低温的耐性,增强抗低温冲击的能力,减轻或推迟冷害的发生,减轻冷藏库和运输设备的制冷负荷,有效地避免储藏过程中的结露现象。
2.预冷方式
预冷是提高鲜活农产品保鲜质量,延长货架寿命的重要措施。目前主要的预冷方式有自然降温预冷、强制通风预冷、冷水冷却、冰预冷、真空预冷、差压预冷等。强制通风预冷操作简单,适用性较广,但在缩短预冷时间、提高冷却均匀度及减少能耗等方面还需要大量研究;真空预冷的效率优势非常明显,但设备投资较大,对处理对象组织结构和形态特征有一定的要求。差压预冷具有降温速度快(冷却时间是强制通风预冷的1/4~1/10),冷却均匀、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差压通风预冷关键在于包装箱两侧形成稳定的压差,只需要在普通冷库基础上稍加改造即可,投入小、易推广,对处理大量负荷的集中预冷也有很好的作用。
3.国外发展历程
日本于1965年提出了产地采收处理-预冷包装-低温贮藏-冷藏运输-销售(冷藏陈列柜)的低温流通系统,即低温冷藏链,并公布了“关于促进饮食生活体系改善的食品流通体系现代化的劝告”,大大降低了蔬菜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变质等资源浪费,使贮藏运输更趋于合理化,并有效地保持了物价的稳定。到1986年,日本拥有预冷库1615座。其中,强制通风预冷库1010座;差压预冷库418座;真空预冷库177座;水冷预冷库10座。如今,预冷技术在日本已相当成熟,90%以上的蔬菜都必须预冷后贮藏、运输,甚至有“不是预冷的蔬菜就不受欢迎”的说法。低温冷藏链在保护消费者健康,提高日本人民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美国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对预冷技术进行研究,七、八十年代,美国低温冷藏链进入迅速发展时期,预冷技术在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生鲜食品的产地预冷、冷藏运输及流通消费的连续低温冷藏链。
4.国内发展现状
预冷的关键在于一个“快”字。预冷最好在产地采摘、清理、包装之后直接进行。目前,我国在产地拥有预冷设备、设施的还很少,据不完全统计与产地临近的城镇拥有冷库近百万吨。尽管我国农产品产地预冷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预冷薄弱,技术落后。农产品预冷与冷却环节较为薄弱,预冷保鲜率仅为3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80%。而且预冷技术较为落后,常用的预冷方法是自然通风降温,或者冷库预冷方式,这些方法耗时较长,效果较差。而低成本的预冷方法,如加冰预冷、水预冷和真空预冷等在我国使用率较低。
(2)冷库结构不合理。尽管储藏环节发展较为迅速,无论产地还是销地冷冻贮藏,都形成了一定规模化的发展。但冷库的结构很不合理:重视农业消费展望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蔬果类冷库建设。很多地区还存在重复建设问题。
(3)采后损耗大,存在断“链”现象。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不是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和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损耗量居世界首位(损耗量可以满足2亿人的基本营养需求)。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易腐食品物流过程的冷藏率达95%以上,已形成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冷链中经常会出现断“链”的现象。从农田到批发商,通常未对新鲜果蔬进行预冷处理,初级加工和分拣区也没有相应的低温制冷环境。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以及大量牛奶和豆制品仍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初级农产品和鲜活易腐农产品供应链上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的资源整合,阻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
(4)地区间差距较大。我国地域广阔,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西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相对滞后。各地区在冷库建设发展上也有很大差距,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建成的冷库中,东部地区占全部建成冷库的57.69%,中部地区占24.89%,西部地区占17.42%。
三、浙江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发展对策
近两年来,我国农产品产地预冷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浙江省也陆续开展了相关工作,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产地初加工、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产地预冷、贮运及产业化示范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的农产品产地预冷潜力巨大,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着重克服现有的不足。
1.以低碳节能为目标,改造提升产地预冷设施
采后是果蔬含热量最大的时期,采收数小时,是果蔬品质变化的阶段。预冷可以延缓果实成熟和变质进程,减轻冷藏库和运输设备的制冷负荷,是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发达国家预冷已成为采摘后必不可少的第一道工序;但在我国,预冷技术的应用还较少,预冷装置尤其是产地预冷装备的研究开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以降能耗、促效能为目的的设施、设备、材料更新,是对现有预冷方式在低碳节能、快速高效等功能上的整合及创新发展,若研究成功将是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保鲜领域的又一重大进步,将直接推动我国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水平的提高。如:针对现有主要硬件设施、设备,联合相关单位进行技术改进与创新,并结合产地区域特点,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平台创新试制产地快速预冷驯化库(图1),改进了差压预冷库,具备智能模块化控制与预警技术,预冷时间缩短2~4倍,风味及商品性保持良好。如:针对活蟹和冰鲜蟹的不同技术要求,开展活蟹冰水冷激、冷气休眠等驯化休眠技术研究,降低活蟹和冰鲜蟹品温,提高活蟹的存活率和冰鲜蟹的新鲜度。
2.以减少贮运环节为契机,研发贮运一体化设备
目前,我国果蔬的预冷一般都是在传统冷库中进行,先运输到附近的收购站集中,然后再进入冷库进行预冷,流通环节多,时间周期较长。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设计研发了便携可视气调贮运保鲜箱,箱盖采用箱膜结合的可调节气调窗,配备双气孔,主动与自发气调结合;箱体结构在冷藏时保持内部温度恒定,运输时可配备不同时效固态吸水材料等集成技术,实现全程无结露。
3.以提高物流品质为导向,研究建立数字品质评估技术
品质维持是鲜活农产品物流保鲜的内在需求。产地预冷涉及种养殖、生理生化、产地初加工、制冷工程、品质监控、物流保鲜、质量安全评估等多学科、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依托国家及省市科技产业平台,紧密联系中等规模成长型产业主体,发挥东南沿海区域优势,坚持以长三角特色优势农产品贮运保鲜技术攻关研究及产业化示范为主攻方向,以杨梅等特色果蔬贮运保鲜为突破口(图2),在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技术与装备研发、冰鲜低碳贮运、数字感官及货架期保持技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组装集成、示范和推广一批新技术,形成若干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成果(图3)。
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其适用性或针对性,同时适宜于一类产品的预冷技术,也存在设置参数的差异。以葡萄保鲜为例,特别是红提类葡萄,若送风速度过缓、堆码方式不科学、包装箱开孔面积太小则起不到快速预冷的目的,而预冷时间过长、风速过急等则会导致葡萄失水过多,加速干梗、果粒皱缩等。
4.以技术集成为抓手,探索建立产地预冷保鲜新模式
开展产地低碳节能快速预冷集成示范,是产业市场和技术推广的最终归宿,对提高技术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推动效应。与产地需要、市场需求密切结合,开发的低碳节能快速预冷装备及配套技术,是结合国情对现有预冷技术的集成创新。
(1)针对南方设施葡萄产业形势和存在问题,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平台,联合优势产业基地,开展南方设施葡萄绿色贮运中试示范。
篇5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措施
[DOI]10.13939/ki.zgsc.2015.15.078
1 引 言
我国作为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升级、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流通及城市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是实现我国食品安全及全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居民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冷冻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样扩大了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规模。从1990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购买食品数量和价值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也反映出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物流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对于保鲜、保温的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提升了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
因此研究本专题的意义在于,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们需要冷链物流提高冷链物流水平,并为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保障。
2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述
2.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定义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消耗的一系列供应管理措施和方法。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
2.2 我国冷链物流模式
我国冷链物流模式包括以下三种:企业自建、原国有冷库由于业务拓展而形成的冷链物流企业以及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企业自建包括双汇、雨润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其主要是通过自己建立自己的冷链物流团队来是吸纳自己产品的冷链运输。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华夏易通、荣庆物流等。不同的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对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其优点是专注于物流运输,可以做到精细化管理;缺点为企业规模较小、运输半径小,受制于上下游客户。
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有了新的发展,发展现状如下。
3.1 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冷链建设能使农户、商家、消费者多方受益,但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仍然任重道远。目前,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流存在诸多问题,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
3.1.1 冷藏车
中国的冷藏车保有量在世界占有率来说是处于比较低的地位,如下表所示。但是从我国本身的冷藏车购买量和保有量来说,由于电商进军生鲜食材的运输行业所以使得其对冷藏车的投入大规模的增长,2013年是我国冷藏车保有量飞速增长的一年。2013年新增14348台,总量约为75000台。
3.1.2 冷库
2012年冷库总量超过6100万立方米,世界总体排名第三位。2013年全国冷库总容量达到7603万立方米。全国新建成投入运行的冷库储存能力总计达到287.8万吨。但与发达国家比,中国的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还有差距,说明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政策支持下,农产品产地冷库加紧建设。
3.1.3 预冷保鲜率
在预冷保鲜率方面,美欧达到80%以上,我国约30%。原因为缺乏有效的冷链管理和技术支撑。
3.1.4 冷链运输率
在冷链运输率方面,发达国家达到80%~90%,我国不到50%。原因为运输形式陈旧,缺乏专业运输设备。
3.1.5 冷链管理
欧美国家已基本建立高效冷链,而我国冷链不规范,环节较多,应用不广泛,技术较低。原因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冷链管理体系。
3.2 冷链物流技术逐步推广
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普遍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广泛推广,推动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
3.3 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
近些年来,中外运、中粮等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与上下游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建立国际先进的冷链设施和管理体系,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业务;双汇、众品、光明乳业等食品生产企业,加快物流业务与资产重组,组建独立核算的冷链物流公司,积极完善冷链网络,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3.4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逐步完善
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均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4 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冷链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确实还存在以下问题。
4.1 行业发展混乱,市场无序竞争
我国冷链行业集中度低,小、散、乱现象严重,小企业大多以不规范手段进行运作,以低价竞争,对严格遵照冷链运作流程发展的大众型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严重影响了市场的规范发展。
4.2 成本高
普通货运车一吨菜的运费是100元,冷运蔬菜成本基本会翻倍,上涨到200多元。目前冷链物流公司要盈利很难,一些线路扣除各项成本后,利润率还不到4%,再加上冷藏车的折旧费,几乎赔钱,航空冷链运输也是如此。
4.3 信息共享差,排队、等待时间长
在生鲜农产品进行配送的时候,由于交通堵塞、信息共享性差,从而导致车辆需要排队,等待时间过长。
4.4 订单不稳定,车辆空驶严重
由于缺乏有效的行业信息平台,冷链运输企业的信息共享较差,冷链车辆的空驶率居高不下,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稳定的供给,在淡季的时候车辆出现严重的空载现象。
4.5 行业门槛较低,标准不健全
作为物流领域的重要分支,冷链物流发展较晚,但规模与速度较快,行业标准为能同步完善,造成标准,规范缺失,行业门槛较低的局面,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的不规范性。
4.6 冷链全程性不够,断裂的冷链
断链可能出现在从田地到餐桌的各个过程。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断链,都会影响食品的品质与质量,危及人身安全。
4.7 冷链运输综合性不足
首先,我国冷链物流硬件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缺乏、陈旧,并且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原因。与发达国家比较,冷链物流硬件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并且原有设施陈旧老化、分布不均,无法为冷链运输食品流通提供温度保障。
4.8 国内对冷链认识度不高
国内对于冷链物流的认识对不高不仅体现在企业中还存在于消费者之中,我国专业冷链物流公司不足5%,国内大多数进行冷链的公司形成小、散、乱的特点,企业缺乏对于冷链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一定的规范机制来进行约束和管理。同样,消费者漠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对品质要求不高的今天,人们对于冷链的认识度相对于国外来说还是偏低的。
5 解决的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几项解决措施。
5.1 建设真正的冷链
真正的冷链运输必须满足如下图所示的条件。
5.2 建立冷链监控系统
建立全程冷链的监控系统来对冷链进行全程的监控,并设计先进的技术对冷链运输过程的温度进行全程监控,保障产品的质量。
5.3 标准化
制定一定的冷链物流标准,实行标准化,约束企业的行为。达成高质量的标准。
5.4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约定单独的交货方式,也可以不仅降低等待交货时产生的打冷成本,而且还能提高交货的效率。
建设真正冷链
5.5 共同配送
这里所提到的共同配送即在区域间大流通环节用专用冷藏车大批量运输单品温的鲜活农产品,在“最后一公里”的城市内配送环节通过多温共配模式对不同温层的鲜活农产品进行共同配送。该物流系统既可以满足产、销两地之间流通的大批量、少品种、点对点的物流需求,又可以满足城市内部小批量、多品种、多配送点的配送需求,提高社会冷链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鲜活农产品在途耗损率、缓解城市内交通与污染状况、有利于促进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高速发展。
6 国外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
为了借鉴与学习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本文选取了荷兰和美国两个国家作为例子。
6.1 荷兰农产品冷链物流
欧洲国家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典型之一是荷兰。作为全球著名的奶牛、蔬菜和花卉主产国,荷兰农产品的出口量居当今世界的第三位。据相关资料证实,荷兰国内的农产品产值与其加工产值之比平均为1∶4,而中国却只有1∶1;另外,荷兰的果蔬类产品的物流损耗率约为5%,而中国却高达25%,年损耗量在8000万吨左右。荷兰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验如下:运输网络四通八达、精简的冷链物流环节、电子化平台、重视冷冻储藏行业的发展。
6.2 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
美国的农产品生产量与贸易量都居世界前列,该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则集中反映了这一特点。美国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验如下:拥有先进的技术体系、拥有健全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拥有完备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
7 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以及冷链物流的技术都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相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鉴于此,我国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如国家发改委近日《蔬菜市场预测及2014年工作重点》。《重点》提出,2014年将继续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北方大城市蔬菜流通设施的扶持力度,改善蔬菜存储流通条件。另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经过国家、企业以及消费者对于冷链物流关注程度的提高,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将出现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4).
[3]方凯.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4]贾会棉,曹印革,路剑.美日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物流科技,2006,29(7):78-81.
[5]陈通,李思聪.中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28(2):73-75.
[6]王志刚,王启魁,钟倩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J].农业展望,2012(4):55-59.
[7]吕俊杰,孙双双.城市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7):233-236.
[8]杨光华,林朝朋,谢小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与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6):200-203.
篇6
>> 借鉴国外农产品流通经验构建中牟大蒜物流系统 农产品流通之痛 基于国外经验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分析及建议 提升企业农产品流通效率之探究 农产品流通国际经验及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渠道权力的国际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 菜贱伤农再次考问农产品流通之痛 国家全面保障鲜活农产品流通 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 国外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与经验 “法律信仰”之再审视 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 我国将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的关键节点及政府支持 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关键节点及政府支持研究 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问题及建议 河北省果蔬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问题及对策 物联网条件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研究 城镇化与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9]安玉发.中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发展趋势展望[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6):62-67.
[10]王晓红.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4):73-76.
[11]徐振宇,赵烨.我国大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演进趋势――以北京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7-21,40.
[12]Christien J M,等.农产食品供应链定量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13]樊亢,戎殿新.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兼论农业合作社[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
[14]胡定寰.微观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及其应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理论的初探[J].中国农村观察,1997,(6):21-26.
[15]洪银兴,郑江淮.反哺农业的产业组织与市场组织――基于农产品价值链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5):67-79.
[16]MacDonald J, Penni Korb.Agricultural Contracting Update,2005,Economic Information Bulletin Nunber 35,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April,ers.usda.gov,2008.
篇7
Liu Xueyun
(宁夏理工学院,石嘴山 753000)
(Ningxi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zuishan 753000,China)
摘要: 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风险是影响宁夏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宁夏鲜活农产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入流通领域。强化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降低流通风险,提高鲜活农产品价值。本文以宁夏鲜活农产品的特点现状为出发点,提出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风险,分别从技术风险、信息风险、流通风险、质量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风险防范对策。
Abstract: The risk of Ningxia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hysical distribution is the important issue to affect the economic growth of agriculture. The bottleneck of Ningxia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eper growth has been changed over to circulation domain from production area. To strengthe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Ningxia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reduce its liquidity risk and increase the value. So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urrent situation, presenting the existing risk and risk prevention counter plan which is separately analysed from the risk i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irculation, quality.
关键词: 鲜活农产品 物流风险 对策
Key words: fresh and al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logistic risks;counter plan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020-02
0引言
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工业产品物流发展迅速,但与此相对应的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农产品物流特别是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占据市场的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区域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专门研究,很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又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安排,使得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尽管发展迅速的工业品物流能为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提供较强的借鉴意义,但没有理论的支持也还是不够的。因此,针对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降低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降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风险,对提高宁夏鲜活农产品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特点及物流现状
宁夏是全国最小的省区之一,总人口604万,总面积为66,400平方公里,南接甘肃,东接陕西,东北临内蒙古,具有多样、复杂的自然条件,全区枸杞面积达到50.9万亩,增长14.3%;肉牛饲养量达到150万头,增长13.6%,奶牛存栏达到32万头,增长18.5%;马铃薯面积达到365万亩;压砂瓜种植面积达到72万亩,增长44%;淡水鱼面积达到35万亩,增长25%;葡萄面积达到22万亩,增长25.7%;红枣面积达到45万亩,增长40.6%。产业大县建设成效显著,特色鲜明、产业集中、规模优势明显,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产业带基本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集中度达到70%以上。农业发展具有以下鲜明特点[1]:一是富有民族特色。宁夏是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有望建成全国“清真食品配送中心”。二是人均占有水平较高。粮食、肉类和鲜奶人均占有量分别为500公斤、36公斤和80公斤,远远高出全国人均水平。三是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宁夏清真牛羊肉、乳制品行销全国各地,“宁夏滩羊”是宁夏特有种质资源。宁夏是我国枸杞之乡,有“中宁枸杞甲天下”之说。四是农产品质量品质普遍较高。由于地域区位优势,自然环境优良,农产品无污染、品质高。
农产品物流主要包括农产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加工单位、农产品生产加工个人以及消费者,其中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环节。(其流程图1)在该模式下农产品的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通过对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物流技术落后,经营主体各自为政;②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不健全;③农产品物流产销脱节,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④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
2鲜活农产品物流风险分析
2.1 技术风险应用于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主要有物流冷藏运输技术、仓储保鲜技术等。在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从生产者出售产品的阶段到批发商运销产品的阶段,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冷藏运输技术落后,无法有效保证鲜活农产品在运输中的“安全”和“绿色”问题。调查发现,农户在销售产品时有92.94%采用的是自产自销的方式,运输过程中自己运输的比例高达76.47%,在运输过程中大多采用敞篷车运输,没有任何冷藏保鲜措施。由于鲜活农产品的生物性能(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对运输效率和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宁夏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且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使得在物流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巨大。
2.2 信息风险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3]据统计,宁夏有5个地级市、22个县区、198个乡镇、2379个行政村,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基层信息平台建设迅速。一是建立了以“宁夏农业信息网”为基础平台的省区级农业信息网站。目前已成立为宁夏农业信息交流服务的核心平台。二是自治区所有市县(区)全部建成了农业信息平台。其中“中宁枸杞之乡”、“利通农业信息网“、“平罗农业综合信息网”等市县(区)的特色农业网站,内容结构合理,信息服务的领域日益拓展并接近用户需求。三是有80多个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占乡镇总数的45%。还在集镇、市场和村庄设立了120个信息的窗口。
2.3 流通风险鲜活农产品流通领域包括运输、贮存等环节。特别是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是自然、人工养殖形成的产品,具有品种复杂、易腐败变质、保鲜的自然属性,同时生产规模小而散,主要分布在城郊及农村,而消费市场集中在城市,流通渠道多,流通规模小,流通路线有长有短;参加流通的人员复杂,有公司,也有私营;流通市场有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代销点等。鲜活产品的自然属性及特点决定了流通环节有可能存在的风险。[4]①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会被某种致病性微生物污染。②在流通过程中,为了使鲜活农产品保鲜,经营者使用化工制剂处理鲜活农产品。③鲜活农产品的贮藏、运输、流通的方法和条件对鲜活农产品安全也有影响,都可能使鲜活农产品在流通中产生风险。
2.4 质量安全风险农产品物流处理过程效率低,质量安全风险大,质量无法保证,安全缺乏保障。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在质量上的要求,对鲜活农产品添加农业投入品。农业投入品包括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目前各种投入品,特别是农药、兽药的不当使用,会严重影响鲜活农产品安全。
3鲜活农产品物流风险的防范对策
3.1 构建鲜活农产品流通、冷冻、冷藏保鲜技术技术风险减少鲜活农产品物流因技术原因而造成的农产品损失,改变目前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的现状,构建食品流通、冷冻、冷藏保鲜技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6]:①现代化冷链运输系统的最重要的部分是组合式冷库和箱式冷藏车,也是我们应着重发展的方面;②为保证农产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能长久的处于一种适宜的温度中,可以在车间内部配置温控装置;③对产品的货架期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对在柜食品的保质期进行严格的筛选,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货物的囤积和拖过保质期的现象;④为实现物流信息一体化,我们可以引进新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
3.2 加大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降低信息不畅带来的风险,结合电子商务,建立基于物流管理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是解决宁夏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方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将逐渐成为提升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都能够使得农产品物流中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鲜活农产品物流中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局面。所以应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逐渐构筑起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3.3 发展以超市为节点的鲜活农产品销售管理发展以超市作为鲜活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流通节点,针对宁夏鲜活农产品流通风险,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①生产农户与超市直接对接,形成有组织的流通管理系统;②为确保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要保证运输过程中生鲜农产品处在一种的恒温的状态下,我们可以采用冷链方式来运输生鲜农产品,进一步完善运输条件;③加大商品条码使用技术,采用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区分安全、优质生鲜农产品和普通生鲜农产品,采用商品系统分类和标签体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产品;④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一种安全、优质生鲜农产品的溯源服务,我们可以在超市的产品上直接标识地条件和生产者的姓名等,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⑤除了做好对超市的监管工作外,还要加强对供应商、合同农户等一些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控制;⑥在超市中除了直接标识地条件和生产者的姓名外,还可以建立超市自己的农产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⑦可以将超市的信誉度和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联系到一起,为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提供担保,给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供切实的依据和保障;⑧为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我们可以建立第三方物流,以实现鲜活农产品及时的配送,此外,还可以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保证货物集中、及时的发送出去。
3.4 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要保障农产品及时、安全地供应到位,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紧紧围绕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流通领域等环节,强化我们的管理,实行“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监控,我们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①加强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功能,提高生产者的自律意识,从根源上杜绝不良经营行为的发生;②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政策,它的建立,应与食品供应体系建设的内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协作的效应;③规范农产品的流通和检测,在质量安全方面,建立统一的标准,制定大家共同遵循的准则,制定统一的物流标准,统一物流行业的行为规范;④安全食用农产品的流通离不开市场体系的维护,我们应加大力度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⑤增加农产品跟踪与溯源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保证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的工作到位;⑥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生产者、经销商、乃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⑦加大管理力度,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4结束语
鲜活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直接关系国民生活的质量与食品安全,政府监管部门要对鲜活农产品流通安全监管高度重视,同时要对鲜活农产品流通中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投入,实现从生产到消费者合理链接,既保证农产品的流通安全,又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海鹰,陶源,马学茹[M].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2008.
[2]张铎[P].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3]李学工[P].生鲜农产品营销物流运作机理及模型,农业经济,2006-3.
[4]陈清华,王朝良[P].特色农业发展管理实证分析,河北农业科学,2007-1.
[5]刘伟芳[P].《论农产品营销与物流的管理系统》商品储运与养护,2003-4.
[6]杨孝海[P].浅析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甘肃农业,2008-9.
[7]王新利,张襄英[P].构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7.
篇8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行模式;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备受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关注。大力发展从“田间”到“餐桌”无缝化的,即质量安全、反应及时、效率高的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就成为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行目标界定、运行模式选择和运行机制构建的探讨就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关于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与之相近的是绿色物流、农产品供应链、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等词汇。国外对于绿色物流纯理论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农产品物流、绿色物流、绿色供应链及绿色消费等方面。对于绿色供应链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吴建豪(H.J.WU)和史蒂芬(Steven C Dun)提出了绿色物流概念及范围,吉姆·库珀和迈克尔·布朗(Jim Cooper、Michael Browne)等提出了绿色物流的法规框架,韦伯(Webb)(1994)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汉德·菲尔德(2006)提出了绿色供应链概念,保罗·费尔南多(1998)认为,组织与技术革新能加强食品产品供应链参与企业纵向战略合作关系。尼古拉斯(Nicholas)(1998)认为涉农供应链包括食品供应链、生鲜供应链、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系统等。伊恩·罗宾逊(Ian Robinson)(2001)等则从生产者和食品监管者之间,分析了英国食品产品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国内学者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供应链食品安全监督、农产品流通网络构建等方面研究。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王海萍(2009)对食品供应链的安全监督体系提出了研究框架,杨静(2011)以奶业为例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王小平(2011)则以信息追踪为突破口,对果蔬类的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研究,杨敏等(2011)则以物联网作为技术突破,对农产品流通问题进行研究。在供应链网络构建方面:费建(2011)、王云(2011)和吴汪友(2009)分别对大宗农产品的流通体系、超市中央采购和农产品流通网络优化方面进行了研究,许红莲(2012)对国外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我国发展策略。而有的学者则从封闭供应链构建角度进行研究(王多宏、严余松、张蓉2008;周荣征、严余松、张炎、何迪2009;刘伟华、刘彦平、刘秉镰2010)。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相关理论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研究提供了思路,而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理论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发展提供了动力。国内外学者已经逐渐明确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范畴,对该问题研究是从内涵到范围界定,再到运行模式、机制与实施的趋势进行的,但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内涵与目标模型还不明确,本文根据绿色供应链理论对鲜活农产品的运行模式与机制进行构建。
2 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界定
鲜活农产品是指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鲜蔬菜、水果、水产品、禽畜及其肉类产品,能够及时到达餐桌上的农副产品,新鲜、绿色食品。根据国家鲜活农产品目录(2009),鲜活农产品包含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牲畜家禽、新鲜肉、蛋、奶等产品。这类产品具有时效性高、容易变质、流通信息不对称等特点。
1996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进行的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研究中,该项目组最初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国内的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绿色供应链的内涵进行界定,形成共识的是“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了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标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绿色供应链是对整个产品从最初供应,到生产加工,再到配送、销售与消费这个过程的管理,而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贯穿整个管理过程。
鲜活农产品与传统生产制造产品有较大区别,因此,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与传统产品绿色供应链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是从农产品养殖、种植,到生产加工、运输储存、流通配送与消费整个过程,其绿色的要求不仅与原材料、产成品有关,和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的环境和资源也有关系。其次,驱动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因素除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还有更重要一个因素,就是绿色消费。这是鲜活农产品的特有属性决定的,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
根据以上分析,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是指以绿色生产加工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遵循环境保护、资源效率、绿色消费等理念,对鲜活农产品的原料采购、生产、流通加工、销售到消费整个过程的管理。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包含了鲜活农产品的种子或幼苗的选用、种植或养殖、储运、包装、流通加工与配送各个环节。
3 运行目标的选取
对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的选取是供应链运行模式和机制研究的基础。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是由其理论基础和实践中存在问题共同决定的。
3.1 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理论驱动力。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生产与营销理论为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就是不仅考虑当代人需求,还考虑下代人的长远需求。而工业化进程加剧了环境的破坏,化肥农业的方式也使土壤受到污染,为了实现土地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们开始考虑如何实现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现代农业形态,实现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破坏减少等目标。这为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绿色生产与营销理论要求生产加工过程中考虑环境友好、消费者健康。当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的饮食追求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对食品的安全、农产品的新鲜健康、食品链信息的透明化等需求日趋强烈。对绿色、无公害、有机、品牌等农产品的关注越来越高。这也成为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外在驱动力。
3.2 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现实驱动力。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驱动力,长期以来,我国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供需不匹配问题。由于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网络及信息化问题,导致鲜活农产品供需不匹配,出现供应方“菜价过低伤农”和需求方感觉价格偏高并存问题。
(2)质量安全问题。由于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运行主体不明确,缺乏相关监督机制,出现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对食品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同时,由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区别鲜活农产品的质量优劣、品种好坏,出于自身保护往往会选择低价值、低成本的商品,消费者进行“逆向选择”一些质量好、无公害、品牌化的农产品反而得不到自身应有的价值回报,产生市场的“柠檬效应”。
(3)效率低下问题。由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模式和环节问题,再加上供应链的仓储配送技术落后,使得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效率低下,表现为流通中成本高、破损率高等问题,如何提高其运行效率,实现集约发展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鲜活绿色农产品运行目标选取。在对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理论与实践驱动力分析基础上,可以选取其运行的目标。
(1)快速反应目标。供应链的快速反应是指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应变,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鲜活农产品由于其储存期短、易腐烂等特点,要求鲜活农产品在进行供应链的网络设计、制造加工、分销模式方面能够及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可变化的需求,尽可能减少浪费。该目标一方面要求供应与销售的沟通,实现产销对接,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另一方面还需要销售配送与消费需求的对接,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有的追求低成本、有的追求新鲜、有的追求无污染和无添加的有机产品。通过不同网络的构建满足消费者成本、时间、质量方面要求。
(2)高效运作目标。效率型供应链目标就是减少采购、生产的盲目性,降低物流运作的多样性。尽可能以大批量、单一化的生产供应、运输配送和较低的库存满足消费者需求。高效率目标首先要求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一方面实现各个环节尽可能少的库存积压,减少产品积压带来资源浪费。其次要求通过合理化的包装、运输、仓储技术,尽可能减少鲜活农产品的腐烂、损伤,降低有形损耗。
(3)信息共享目标。信息共享目标就是能够建立一个鲜活农产品的信息追求系统和可查询系统,达到消费者或第三方能够准确获知鲜活农产品的来源地、产品品种、种植和养殖过程,食品加工过程、是否有农药残料、添加剂使用多少,甚至产品的流通时间等信息。减少农产品供需信息的不对称情况,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可视化运作。该目标就要求必须有一个供应链的运作主体和相关信息技术、系统的支撑。
4 运行模式选择
由于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目标具有多重性,因此,供应链的运行模式也有多种,运作模式应当与其目标相匹配。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是指鲜活农产品从供应到消费整个供应链的资源配置方式及运作方式。因此,运作模式主要考虑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资源如何配置、运行流程如何设计的问题。
4.1 运行模式核心问题。国外学者从设施、库存、运输、信息、采购和定价六个因素方面提出了影响供应链的驱动因素。这为供应链的模式研究提供了一个框架。根据前面分析,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核心问题是网络结构设计。网络结构包含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不同环节的交付方式、整个供应链是否有核心企业这些问题。
(1)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就是从其生产供应到最终消费所经过的渠道,从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到流通,再到销售,由哪些组织机构参与。流通环节关系到供应链的网络结构、资源配置等根本问题。将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简化为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在流通环节上,就可以抽象出“供应商—消费者”、“供应商—销售商—消费者”、“供应商—生产商—消费者”、“供应商—生厂商—销售商—消费者”几种模式。
(2)核心企业是指某一种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运作的组织领导者,该企业负责供应链的网络设计、运作流程制定、合作伙伴选择等工作。核心企业的战略制定关系到整个鲜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往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研究往往忽略核心企业的确定,这样就使得供应链的运营管理无法找到具体的决策者,另一方面使得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找不到一个统一的责任主体。有的鲜活农产品养殖后不需要加工,可直接消费。如苏州阳澄湖大闸蟹、无锡阳山水蜜桃,这些鲜活农产品消费者对产地最为关注,最担心产品鱼目混珠,其核心企业可能是农产品供应企业或农户合作社或生产商。有些鲜活农产品则是先交给销售商,销售商再进行加工或者直接销售,销售或加工商在供应链运行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如大型连锁超市、品牌化鲜活农副产品的食品公司等,这些销售商就成为核心企业。因此,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有基于核心生产商和基于核心销售商两种运行模式。
(3)不同环节的交付方式是指鲜活农产品在相邻的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交付方式,是直接交付给下游客户,还是由预定的一方来提取。交付方式决定了供应链的节点设置,也决定了鲜活农产品到底是集中存货还是分散存货,是统一配送还是及时、个性化配送。由于鲜活农产品的时效性强、消费者需求又有不确定性。这样,先由客户定制再送给客户;还是批量生产储存,营销网点销售,客户前往提取;还是先备货,等客户下达订单后再送货上门。运作模式选择既关系到供应链运作效率、运行成本,还关系到消费者对质量、时间等方面的满意度。
在流通环节有中4个变量(长、短、宽、窄渠道),核心企业2个变量,交付方式上有2个变量。理论上,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就可以出现16种模式。实践中,这16种模式可以整合,有制造商存货加直送,制造商存货加直送和配送相结合,分销商存货加由零售商交付,分销商存货加送货上门,制造商或分销商存货加顾客自提,零售商存货加顾客自提。现实中,鲜活农产品制造商一般是分散农户、农业合作社或者农产品龙头企业,分销商一般是连锁超市、物流中心或销售企业等,零售商一般为连锁超市、菜市场、专卖店、便利店、食品零售店等与消费者直接打交道的组织机构。
4.2 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选择的评价因素。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构建中,衡量其运作模式的绩效指标分为成本因素和服务因素。
(1)成本因素,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不同运作模式对于成本影响是不同的,这些成本主要表现为,库存成本、运输配送成本、网络节点设施成本和信息成本。库存成本是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库存管理的成本,根据供应链理论,网络环节少、储存集中、信息通畅情况下,库存成本低,短而窄、分散交付货物的运作模式与之相对应。运输配送成本是指供应链各个环节运输,直送模式、送货上门模式要比顾客自提、存货点销售模式的成本高。网络节点设施成本是农产品供应链各个节点设施建设或租赁的成本,整合化的供应链运作模式的设施成本相对比较高。信息成本是将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间信息反馈、沟通、追溯的成本,反应型供应链的信息成本要比效率型供应链的成本高。
(2)服务因素。服务因素包含相应时间、产品多样性、产品可获得性、顾客体验、订单可视性、可退货性。相应时间,是指消费者下达需求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间。由于鲜活农产品的自身性能,消费者对供应链的相应时间非常敏感,供应链环节减少、采用直送的模式相应时间相对短,顾客满意度相对高,但其成本也比较高。产品多样性是指提供鲜活农产品的品种数目,现有一些绿色、有机农产品店经营的品种只有几种,储存期又比较长,与自身的高档定位无法匹配,绩效也很差。产品可获得性则是指消费者订货的满足率,与供应链的储存模式相关。顾客体验是指顾客在消费鲜活农产品中的感官体验,消费者与供应链的参与者互动程度高,则顾客体验就比较好,许多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商采用欢乐农庄、快乐农家,让消费直接体验的运作模式使得顾客体验大大提高。订单的可视性和供应链的信息构建有一定关系。可退货性则是与供应链的网络结构有关,网络中设施数越多,可退货性也越好实施。
通过上面分析,不难看出,影响鲜活农产品运作模式选择的成本与服务因素中,成本与服务绩效有时不可兼得,必须根据供应链的运作目标进行权衡选择。
5 运作机制的构建
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机制是指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功能定位及运行的方式。它包含了信息反馈机制,供应链成员准入、监督与激励机制,决策协调机制。
5.1 信息沟通机制。信息沟通机制构建目的:一方面要解决鲜活农产品的供需匹配问题,尽可能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减少农产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解决鲜活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一个信息监控与查询平台,在为消费者提供完备质量信息基础上实现鲜活农产品应有的市场价值。信息沟通具有双向性,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反馈机制要建立一个农产品种植所用品种、土壤,养殖所用幼苗、饲料,产品所有包装材料与技术、农产品流通渠道、鲜活农产品加工工艺与食品添加在内的可视化信息查询、追溯体系;同时还要构建一个反应消费需求动向的信息反馈渠道,为供应链成员的管理决策提供帮助。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信息沟通机制构建如图3。
为了达到绿色供应链的信息追溯与沟通机制的构建,鲜活农产品的核心企业需要选择特定的合作伙伴,选择特定的产品制造商、原料供应商,特定的物流运营者和特定的销售加工企业。合作伙伴企业通过产品条码、无线射频、电子数据交换、物联网等技术将产品、原料和资源信息给供应链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实现全程的可视化运作;同时,流通企业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冷链物流实现流通环节的全程跟踪和高效运输;同时,由供应链的下游企业将销售信息及时反馈给核心企业,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调整供应链的生产与库存,减少浪费,实现集约化供应链的运作管理。
5.2 准入激励机制。为了实现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必须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建立严格的合作伙伴准入机制。核心企业在设计供应链的目标、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在对自身能力评估基础上,选择企业之外的配套资源和合作者。根据不同的目标建立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如是否允许有农药残留、是无公害农产品还是有机农产品,物流运营商是否具备信息跟踪能力等等。通过评价标准,构建准入的门槛,从而实现每个环节的特定合作伙伴的构建,达到封闭供应链的运作要求。
质量是鲜活农产品的生命,环境的保护也是供应链团队是否获得政府支持的重要因素。因此,绿色供应链需要从场地选择、环境监测、劳动者素质、生产计划和工艺技术各方面建立严格的标准,并通过信息技术监督合作伙伴,一旦有企业违反技术、工艺与流程标准,给予信息公告、罚款,乃至驱除供应链的惩罚;而对于表现良好企业给予物质、信誉评级等方面奖励,通过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成员的运作目标与整体目标一致。
5.3 决策协调机制。供应链的决策协调机制是指在鲜活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运作中,决策的制定者是谁,不同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绿色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当是决策制定与规划实施者,如果没有一个统一规划的核心企业,就无法确定供应链的实施主体与责任主体,也无法明确供应链的实施目标。根据前面分析,鲜活农产品的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可以是农业合作社、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生产商,也可以是以连锁超市、连锁食品加工企业为代表的销售商。
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有助于合作关系的强化,同时防止合作伙伴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核心企业在供应链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冲突时,当牺牲某合作伙伴利益时,如何进行合理的利益补偿,只有合作伙伴利益得到有效补偿才能更好激励,加强合作关系。同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利于保证各参与方获得合理的报酬。其重点在于理顺核心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分配。一是要明确企业与农户利益分配原则。二是完善农户和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模式,可以尝试返利型和合作型的分配模式。三是建立以农户和企业间的风险保障基金制度。同时,为了减少农户分散经营的弊端,提高供应链效率与质量,可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由核心企业对其统一、规范化管理,并由农业合作社代表农民与核心企业谈判,使农民利益得到保障。
6 结束语
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必须在明确其运营目标的基础上,综合权衡供应链的成本与质量因素,选择合适的供应链运作模式。核心企业在资源整合基础上,通过信息沟通机制、成员的准入激励机制和决策协调分配机制的构建,实现鲜活农产品的高效率、高反应的运作目标,满足消费者和环境保护的双重要求。
参考文献:
[1] Hand Field R.B.. 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J]. Proceeding-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 1996(3):1295-1297.
[2] Nicholas Kalaitzandonkes. Biotechnology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J]. Agbioforum, 1998(2):40-42.
[3] 许莲红. 国外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问题讨论综述[J]. 中国流通经济问题,2012(1):27-32.
[4] 苏尼尔·乔普拉,彼得·迈因德尔. 供应链管理[M]. 陈荣秋,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 但斌,刘飞. 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33-1236.
[6] 刘伟华,刘彦平,刘秉镰. 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封闭化改造方法及其实践研究[J]. 软科学,2010(4):48-52.
[7] 周荣征,严余松,张炎,等. 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构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2):28-29.
[8] 张涛,季建华. 绿色供应链初探[J]. 生产力研究,2006(12):17-18.
篇9
Abstract: Farming-school docking can reduce the intermediate link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urement and the purchase cost of university cafeteria, set up food security which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the source. This projec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doing well in the work of student canteen and promoting the st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termine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ld chain transportation. So the constructi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system for farming-school docking smoothly is very necessary. Based on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farming-school docking a few years ago,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system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关键词: 农校对接;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Key words: farming-school docking;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cold chain logistics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016-02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念也逐渐由传统的注重数量、品种单一化向现代的追求多元化、健康的理念转变,特别是最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给人们的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为此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于2009年11月联合下发了《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在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湖南、重庆和陕西等7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然而由于鲜活农产品具有难以长久储藏、易腐烂、损失率高等特点,因此其物流体系的建设表现出更多的对冷链物流体系的依赖。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次研究在学校前几年开展“农校对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针对高校系统的鲜活农产品采购过程中的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模式。
1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内涵分析
鲜活农产品是指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鲜蔬菜、水果、水产品、禽畜及其肉类产品,以及能够及时到达餐桌上的农副产品。鲜活农产品具有易腐性的特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着损耗大、成本高、保鲜难等一系列问题,其损耗率高达近30%的比例,这些特征决定了鲜活农产品对商品流通过程实效性和安全性的特殊要求。这无疑增加了对高校食堂鲜活农产品采购的成本和风险。而冷链物流是指这些鲜活农产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等各流通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下,从而达到保证食品质量,同时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2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原则
“农校对接”中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以服务高校市场为根本宗旨,坚持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整合高校后勤市场资源,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标准化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可追溯食品安全源头的农产品直供高校服务体系。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①坚持稳步推进原则:沿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行业规范自律,职能部门监督,建立公共信息交流平台。
②坚持市场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整合高校后勤市场,积极调动农民积极性。
③坚持政府主导和高校后勤协会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省教育厅牵头,统筹协调财税、交通、金融、农业、商务等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落实“农校对接”的相关配套和优惠政策。同时依托高校后勤行业协会,整合和扩大高校后勤“农校对接”的市场。
3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及运作内容分析
3.1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 现阶段高校食堂所消费的鲜活农产品,大多是从批发商那里进购,导致鲜活农产品在多次的周转过程中,不仅农产品的价格逐步上升,而且也容易变质或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大型农业生产基地在我国仍属少数,基本上是农村零散农户耕种,这限制了与高校的 “对接”合作。文章认为构建政府主导下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是破解“农校对接”困局的有效途径(见图1)。
3.2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运作内容分析
3.2.1 农校对接信息管理平台 农校对接信息管理平台由省教育厅牵头组建“农校对接”办公室,隶属教育厅。其主要运作内容:
①负责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引进和监管,对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与监督。对全省鲜活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建设开展指导工作、动态监督与管理,建立基地准入退出机制和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机制;
②负责高校后勤市场信息需求管理平台的搭建与管理。利用现有的高校后勤信息网,对全省各高校食堂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和农产品基地的供应信息进行统一接收、协调和,并对需求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并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逐步建立互联网“农校对接”交易平台;
③负责制订和实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基地、冷链物流配送企业的准入退出机制,负责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以及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等。
3.2.2 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中心 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中心是公益性投入和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农校对接”的公共服务物流平台,“农校对接”办公室为其归口管理单位。采用第三方管理方式,委托物流企业承担中心的运营与管理。通过招标等市场化运营方式,引入若干家具备一定规模以上冷链物流企业。公共事业性质的公益性投入由政府通过对企业税收优惠、购买服务、低息融资等来实现。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中心的主要运作内容:
①负责从“农校对接”信息管理平台获取有关高校食堂需求信息和基地供应信息;
②负责对需求信息的统筹调配,制订农产品生产订单和农产品加工配送计划;
③负责高校所在区域内冷链物流体系中农产品的检测、加工、包装、储藏、运输和配送;
④负责以独立法人的名义与高校后勤协会、高校食堂、当地政府、生产基地签定双方或多方订购协议。
3.2.3 食品安全控制中心 由当地县政府镇政府依托及其农技站、检测站的现有力量负责组建。其主要运作内容:
①负责对食用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监测,强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全过程管理。负责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风险隐患动态跟踪评价和风险交流等工作,为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②负责对基地土、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的检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挑选和推广最适合种植、或养殖的生鲜农产品;
③负责提供订单式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以及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等相关科研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校对接”工作的积极性,对履行准入退出机制的基地,实施全过程的监管与考核;
④负责控制农产品基地发展的规模、数量、品牌,推进产业集群,建立产业生态园区。
3.2.4 高校后勤行业协会 高校后勤行业协会的主要运作内容有:负责统筹协调各高校后勤市场,整合高校后勤鲜活农产品市场,制订行业规范,负责对各高校后勤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集中与,为各高校建设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或网上交易平台;负责建立集中与联合采购,督促各高校履行职责与合约,切实做好“农校对接”工作,负责“农校对接”工作的经验总结、成果推广和开展科研工作。
3.2.5 各高校后勤部门 各高校后勤部门作为“农校对接”中重要的一方其主要运作内容包括:负责本校后勤食堂、超市等市场需求的统计、申报。积极探索与实践“农校对接”工作,建立对接基地,激发农民参与积极性,对条件成熟的对接基地的给予积极推荐,纳入政府主导下的高校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履行“农校对接”中的相关职责与契约。
3.2.6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校对接”信息管理平台的准入退出制度,建设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鲜活农产品“农校对接”基地。按照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管理要求,建立规范台帐。诚信经营,科学管理,认真履行合同,勇于承担责任。
3.2.7 当地政府部门 作为重要监督方的当地政府部门主要运作内容包括对所属地区承担“农校对接”项目中食品安全控制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实时的监督。
4 结论
“农校对接”工作中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起到对鲜活农产品的汇集、食品新鲜与安全保证的作用,同时可以提升鲜活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平抑物价,还可以解决高校市场的需求和基地供应上的矛盾,提高高校集中采购的工作效率。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对土地、劳动力、资金及管理要求极高,许多高校并没能力配置自有物流配送中心,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深入,建设政府相关部门主导下的基于高校市场的现代化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承担起高校对鲜活农产品的采购、筛选、加工、储藏、配送等工作,达到集中操作,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推进“农校对接”工作的顺利展开,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参考文献:
[1]康贤刚.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重构与运作模式创新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1):87-90.
[2]司银霞.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运作模式的构建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7):43-45.
篇10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绿色通道 管理 思考 措施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河南地处中原,素有“九州通衢”、“中原通则天下畅”之说,地理优势非常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交通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连续八年蝉联全国第一位,为河南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河南高速公路从2008年1月开始实行鲜活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共免征车辆达几千万台,免收通行费几十亿元,降低了鲜活农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支出,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南菜北运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全省“绿色通道”运行虽然总体平稳,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当前“绿色通道”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1.1“绿色通道”车辆认定难
国家交通运输部虽然制定了《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交公路发〔2009〕784号):“畜禽、水产品、瓜果、蔬菜、肉、蛋、奶等的深加工产品,以及花、草、苗木、粮食等不属于鲜活农产品范围,不适用绿色通道运输政策。”2010年11月份将马铃薯、甘薯(红薯、白薯、山药、芋头)、鲜玉米、鲜花生列入《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交公路发〔2010〕715号),但由于鲜活农副产品种类过多、范围过大,文件规定有过粗和操作性较差,加之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导致在日常的工作中遇到一些难以判别的诸如核桃、板栗、活小鸡仔、鸭仔等,造成认定难。
1.2“绿色通道”车辆验货难
根据国家和河南省政府关于绿色“通道政策”的有关规定,所有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都需要接受收费站工作人员的查验,属于合法装载的“绿色通道”车辆方可免费放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收费站“绿色通道”车辆验货只能依靠人工,实行开箱验货,正常情况下每辆车验货大概需要20―30分钟,遇到一些密封罐车和厢式货车,验货则需要40―60分钟。如果需要卸货检查,验货人员往往要在高高的货车上爬上爬下好多次,往往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验货时间长,效率低,精度差,过往司乘人员对此很有意见。如果司机对验货工作不配合,则会进一步增大收费人员工作难度,影响收费站运营效率。
1.3“绿色通道”车辆收费难
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装载空间是否达到80%难以界定,混装的农产品不超过车厢容积的20%难以界定,只能靠人工目测。一些不按章缴费的车主或司机,经常以我省不落实国家“绿色通道”惠农政策为由,在收费站寻衅滋事,蓄意堵塞收费车道,甚至向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投诉,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麻烦,收费征缴矛盾有增大的趋势。
1.4假冒“绿色通道”车辆处罚难
虽然国家“绿色通道”政策规定要严厉打击假冒鲜活农产品、超限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等违法行为。而收费管理部门是企事业单位,不是执法主体,无执法权和处罚权,造成假冒“绿色通道”车辆或恶意超载的“绿色通道”车辆日渐增多。
2当前假冒“绿色通道”车辆常用的伎俩
2.1货物混装逃费法
同一辆车上既装载符合规定的农副产品,也装载其它货物,具体方式就是在车厢四周用整箱整箱的新鲜水果或蔬菜做伪装,而货箱中间则装载着其他非“绿通”货物。这种方式一度十分猖獗,在南方蔬菜产区,甚至出现了专业的装货一组,专门负责帮助车主和司机按照这样的方法装货,以图顺利过关。但随着“绿色通道”管理手段的日益完善,这种逃费方式正在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隐蔽、更加巧妙的逃费方式。
2.2大箱套小箱逃费法
也就是大箱子里面还隐藏着一个小箱子,装货时现在底层装载一层符合要求的农副产品,然后将装有其它货物的小箱子放入,再用农副产品将大小箱子之间的空隙填满,然后打包。这种“大箱套小箱”的逃费方式是很难发现的。
2.3同箱不同货逃费法
就是从外表看装载的货物箱子都是一样的,甚至连上面印制的标签也相近,但里面装载的货物却不相同。在某些地方已经形成由车主、货主、甚至生产厂家参与其中的制假逃费“产业链”,给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验货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3如何治理假冒“绿色通道”车辆
3.1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
为堵塞漏洞,我们依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高速公路“绿色通道”管理规范化办法》和《“绿色通道”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明确了优惠政策的范围、认定标准和操作流程,完善了“绿色通道”标识,规范了查验手续,并为交通量大的省界收费站设立专门的验货点,将“绿色通道”车辆分流到邻近服务区进行检验,确保省界收费站的安全畅通。
3.2不断深入探索,积极总结经验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针对绿色通道验货问题总结探索出了“一问、二看、三查、四严”的工作方法。
3.3加强省际协调,建立联动机制
为有效遏制假冒绿色通道车辆逃缴通行费的不法行为,加强收费稽查特情信息交换,提高联合稽查以及应急保畅能力,确保京港澳高速这条南北大动脉的高效畅通,实现双边、多边互惠互利合作。2009年,我省高速公路管理单位与湖北省京珠高速公路管理处、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在湖北省签订京港澳高速公路“三省六站”信息交流协议,三方一致同意建立省际收费站信息交流合作平台和定期会晤、经验交流机制。目前,这一机制已经在实际工作中见到成效。
3.4推进技术进步,完善验货手段
为提高“绿色通道”验货的准确性,我们在充分学习国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与有关科研部门、厂商合作,研制出了卓有成效的“绿色通道”现代化验货设备,并在实际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5建立激励机制,构建监督网络
公司制定了内部奖励办法,提高了员工打击假冒“绿色通道“的积极性。同时建立了举报奖励办法,明确规定对提供准确举报信息准确的举报人给予2000元的奖励,同时要对举报人情况进行保密。
3.6建立信誉体系,实行诚信服务
我公司对执行“绿色通道”政策的路段设立通行车辆“黑名单”制度,将连续两次假冒“绿色通道”车辆的信息列入河南省“绿色通道”车辆“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车辆禁止从我省所辖收费站驶入高速公路。同时,通过协调相关单位、加大相应宣传等措施,对列入“黑名单”车辆实行重点检查,增强惩罚、威慑力度。
4对“绿色通道”管理工作的建议
4.1建立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资金直补机制
由于绿色通道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绿色通道免收通行费政策改为鲜活农产品资金直补制度,即采用对农户或养殖户种植或养殖鲜活农产品直接补助资金,如同粮食直补政策一样,这样能够让农民直接得到实惠,保护了农民发展农产品的积极性。绿色通道车辆仍正常缴纳通行费,国家每年在收取的通行费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相关税费,这样就能平衡相关方面的利益,又保证了惠农政策的落实。
4.2加大对绿色通道验货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尽管目前很多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和相关科研企业不断加大对绿色通道验货设备的研制和开发工作,但局限于资金、人才和技术的限制,很多验货设备的性能不能达到绿色通道管理工作的需要,建议国家和有关部委加大对研制和开发绿色通道验货设备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4.3对执行绿色通道政策的企业给予补助或延长收费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