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实验室范文

时间:2023-03-21 22:1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毒实验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病毒实验室

篇1

>> 以身试毒 打造自己的病毒实验室研究病毒 Vista以身试毒 “试毒”的父亲 “以身试菌”的疯狂科学家 鱼胆明目?你可能是在以身试毒 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以身试毒,“青蒿”花开 女大牌们以身试法 谁动了我们的鼻子? 李亚鹏以身试法:女神的男人不好当 计算机实验室病毒防护对策研究 实验室的计算机病毒防御策略研究 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以身试法者必究 官员“以身试水”靠谱吗 以身试“骗”点卡骗局深层揭秘 高校实验室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研究 计算机类实验室病毒防治及软件维护综合方案研究 人3型腺病毒快速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建立 ELISA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生殖器疱疹病毒的实验室应用 防毒卡在计算机实验室机器狗病毒防范的应用 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再认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无懈可击――影子系统

影子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建立在真实的操作系统上的镜像,它和真正的操作系统一模一样。不一样的是,你在影子系统里所做的任何操作在重启或关机后都会被撤销,即便是病毒的破坏也奈何不了它,但是正常的操作也会被还原,所以要注意保存新建的重要文件到移动存储(见图1)。

图1

超级侦探――Filemon

这是一款出色的文件监控软件,它可以完整地将某个文件的所有操作和相应进程的信息都记录下来,这样对付病毒时就不必费神挨个文件夹去翻了。

软件小档案:FileMon(File Monitor) 7.04 for NT/2000/XP

文件大小:188KB软件性质:共享软件

运行环境:Windows NT/2000/XP

下载地址:/soft/8985.htm

瑞士军刀――IceSword

这是很多朋友都熟知的反黑反病毒工具,以往介绍的很多,不再多说(见图2)。

图2

软件小档案:冰刃 IceSword 1.2 中文版

文件大小:2120KB软件性质:免费软件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运行环境:Windows 9x/Me/NT/2000/XP/2003

下载地址:/soft/53325.htm

实战sxs.exe病毒

布下天罗地网

第1步 保存好文件,断开网络,开启完全影子模式,硬盘盘符上就会出现太极的符号(见图3);

图3

第2步 禁用杀毒软件监控(针对已知病毒)。打开Filemon并开启过滤功能,并且将sxs.exe作为过滤关键词,然后最小化;

第3步 接着打开IceSword等着看就可以了;

第4步 运行病毒程序就可以了。

静观病毒发飙

搜集证据:在短暂的假死后,弹出一个出错的对话框,确认后系统恢复正常。打开Filemon仔细看看病毒干了什么:

①sxs将生成的病毒文件和一个Autorun.inf文件复制至硬盘各分区和移动存储。

②复制病毒文件htedtp.exe和htedtp.dll到C:\Windows\system32\下(见图4)。

图4

③创建C:\Windows\system32\QQhx.dat

④病毒在C:\Windows\system32下发现并删除瑞星卡卡助手的kakatool.dll文件,导致卡卡助手无法启动(见图5)。

图5

⑤关闭C:\Windows\system32\RavExt.dll,这个文件和瑞星监控有关(见图6)。

图6

针锋相对灭病毒之步步为营

精确打击病毒文件

过了1分多钟,发现病毒没有再进行什么动作,估计已经潜伏好了。现在该IceSword上场了,先是查看进程,没有发现病毒。既然进程中没有,那就直接删除系统文件夹中的病毒,用IceSword的文件夹浏览功能就可以使所有文件现出原形,即便病毒修改了注册表。用IceSword打开C:\Windows\system32\点击“创建时间”,直到将时间拉到现在,这样system32下的新建的所有文件就会一目了然。可以看到htedtp.exe和QQhx.dat两个在Filemon列表中出现过的病毒文件,至于htedtp.dll无需废话直接连它一起右击“强制删除”即可。根据Filemon的文件动作列表显示的病毒动作列表,按图索骥清除其他分区病毒。

注册表清理

IceSword同时也集成了注册表浏览和部分编辑功能,很实用,但是要编辑或创建键值还是用注册表编辑器(regedit.exe)来进行编辑。由于关闭了瑞星的注册表监控,病毒的注册表行为不是很清楚,但这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htedtp.exe文件已经成功地创建了自启动值,(见图7)右击删除所选即可。还有其他地方也是病毒常常光顾的地方,由于介绍的文章很多不再重复说明。至此病毒清除完毕。

图7

常看《电脑爱好者》的朋友们一定知道“蜜罐”技术吧,虽然此文的方法与“蜜罐”技术相距甚远,但是打造一个安全的、可控的实验室环境来静观病毒发作是它们的共同点。让病毒将自己的行为暴露给我们,然后我们以最简单的方式将病毒消灭掉,然后将病毒的“罪状”一条条列出,制作出相应的专杀工具以弥补杀毒软件升级滞后带来的麻烦。相信你看过此文后就知道了其实高手们制作病毒分析报告的过程也不是很神秘的,你也可以试试看的!!

小知识:如何判断病毒进程

有些病毒会将DLL文件插入系统的进程,如果真的遇到有掩护的病毒进程,可以试着结束EXPLORER.EXE进程后再结束病毒进程来解决,因为很多病毒都是靠插入系统进程来保护自己从而达到不死之身的目的。经常入的系统进程还有svchost.exe和csrss.exe等等,像这些进程直接结束会有导致系统崩溃的危险,建议对这些插入关键系统进程和创建N个进程互相掩护的可查杀病毒,用杀毒软件自带的DOS杀毒工具在DOS下查杀为佳。有些朋友不了解系统中的进程,我们建议用Windows进程管理(prcmgr)来彻底认识系统进程,它的进程描述可帮了我们不少忙。

小知识:关于不可显示隐藏文件的问题

由于部分病毒修改注册表中: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Advanced\ Folder\Hidden\SHOWALL]下的CheckedValue"=dword:00000001键值为CheckedValue"=dword:00000000或者干脆胡乱修改。使得即便在文件夹选项中选择了“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并且确认后,再次打开文件夹选项后,发现选项仍是“不显示隐藏文件和文件夹”。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大部分病毒达到了隐藏的目的。在将键值改正后一般就会恢复正常。如果还是不行的话,可以删除键值,再重新建一个CheckedValue的dword值。如果还是嫌麻烦的话,网上专门有高手制作的工具可以使用或者将正常的注册表值导入即可。

小知识:Autorun.inf文件的是非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有的病毒会在创建病毒文件时“赠送”一个Autorun.inf文件,此sxs病毒的INF文件所写的内容:

[AutoRun]

open=sxs.exe

shellexecute=sxs.exe

shell\Auto\command=sxs.exe

篇2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治体系;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概述

计算机病毒不仅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与计算机有关系的实验教学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的课程而进行实验时,如果感染了计算机病毒,操作系统会出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异常,导致实验教学无法顺利进行,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有些实验室为了应付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最大限度地控制学生上机的权限,甚至在个别实验室,学生不能自己安装任何软件,不能从网络下载音视频文件。这种管理方式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开放性、创新性思维和实验、实践活动,也给学生上机实验带来了明显的不良影响,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封锁方法是方便了机房管理人员,造成了机房管理人员懒惰,造成了实验教学环节的缺失和学生动手能力的低下,与开放性、创新性实验室的要求背道而驰。导致这种封锁方法的主要罪魁祸首是计算机病毒,实验室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就是目前有待研究的课题。为了应对计算机病毒,大家采取过多种方式。本文从开放性、创新性实验室的要求出发,讨论了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中遇到的计算机病毒问题,构造了一个以保护卡为基本层、杀毒软件为中层、大学生为第三层,教师为第四层的综合性和全面性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病毒防治体系。该系统不仅考虑了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作用,更提倡拓展和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内容,重视大学生自身的防治病毒意识、防治病毒和防治病毒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基础课实验室病毒问题与现象分析

2.1计算机病毒防止方法――还原保护卡

曾几何时,计算机病毒是狼烟四起,肆虐横行。计算机反病毒专家们和生产商是绞尽脑汁,各显神通。无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从1983年制造第一例真正意义的病毒至今日,计算机病毒仍在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目前的任何反病毒手段,都不能完全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在计算机实验室中,反病毒功劳最大的莫过于还原保护卡。还原保护卡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实验时有意和无意的破坏软件系统和防止了病毒的感染。但系统启动后,系统可以被病毒感染,从而可能使得没有被保护的逻辑盘、U盘等移动存储器中的数据遭到病毒的破坏,另外,还原保护卡依然有存在漏洞和被病毒攻破的可能。以我们亲身经历为例,2007年1月出现的Worm.Nimaya.cf(瑞星取名)病毒攻破了我们机房的还原保护卡。由于这个情况和其它原因,花费每块200元更换了新一代还原保护卡。近来发现,2008年年底出现的Win32.BMW.o(瑞星取名)病毒能够攻破更换的这一代还原保护卡。

2.2计算机病毒防止方法――禁止操作

为了有效地达到防止计算机病毒和防止学生上机时玩弄音视频,一些机房采取了“禁止操作”。这些“禁止操作”产生的不良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例如一个经常出现的情况:一些作业具有连贯性或者是一次上机做不完,需

本研究受湖南省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07230)和湖南省重点学科(湘潭大学)(The construct program of the key discipline in Hunan province)支持。

作者简介:李枚毅,湘乡人,教授,博士,湘潭大学计算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智能化技术及应用。

要将上机作业保留好,供下次上机时继续。有些机房对此也想了一些办法,例如,存储到服务器上,结果在上机开始时,大家都从服务器上下载,出现服务器超载,学生等待,导致浪费学生上机时间和上机秩序的混乱。目前,这类问题的最好解决方案是利用USB接口。

其实禁止注册表等管理软件操作是目前很多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手法,被认为是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管理人员图方便,禁止注册表等管理软件操作也可以认为是“人为的破坏行为”。

2.3计算机病毒知识和防治意识问题

有一些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室系统维护人员防治意识不强,主动性差,少数实验室员工甚至缺乏计算机病毒知识,闹出不少笑话。可以看到的现象是一些计算机没有安装反病毒软件,即便是安装了,也没有进行升级,计算机中还是几个前、甚至一年前的升级包;禁止USB接口,甚至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都没法使用USB接口。其根源就是一个字:怕。

大学生对病毒更是了解不多,我们作过一次学生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机病毒很可怕,仅此而已。他们所了解的仅限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教师上课时介绍的一点点计算机病毒概念性知识,对病毒知识和防治方法没有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更不用说学生自己动手防治病毒。因此,大学生成为了病毒的受害者、病毒的传染者、病毒的恐慌者。

3一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病毒防治体系

我们计算中心是学校开放性、创新性示范实验室,承担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和部分计算机相关的实验教学任务。在还原保护卡支持下安装了多个操作系统:Windows 2000、Windows XP和Linux。多年来,逻辑分区D盘不列入保护,几个操作系统都可以访问这个逻辑分区。学生可以将数据等文件存储到逻辑分区D盘,如果学生之间不破坏这个逻辑分区上的数据,其数据将可以长久保存。个别计算机上,学生几年前存储的文件,现在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多年来,都开放了U盘、MP3、MP4、带存储功能手机或者移动硬盘的操作和注册表等管理软件的操作权限。

通过我们一段时间的搜索和研究,并结合实践,逐步形成了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病毒防治体系,该体系的框图如图1所示。

在我们这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病毒防治体系中,充分考虑和体现了各个层次的分工合作。还原保护卡是基本层,没有它,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的病毒防治就没有了根基;杀毒软件为中层,有效地发挥和清除绝大多数病毒,没有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可能无法正常进行;最高层是教师,包括授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系统维护员、机房管理员等,他们是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主宰者,没有他们,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无法实施;大学生为第三层,但他们是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主体,没有他们,就没有了学校,也就没有了计算机基础实验课。

篇3

关键词: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学

手足口病是小儿的常见传染病[1]。在中国许多省市均有报道且大多为非重症患者,故未引起高度重视,但在2008年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的重症患者并出现了死亡病例。为此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于2008年5月2日起将手足口病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1]。之后,手足口病的流行和控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该病至今尚无有效地预防措施也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加强该病的预防控制是相当重要的。本文作者分析了盐城市盐都区近6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对指导以后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流行病学资料收集 手足口病疫情资料来源于盐都区2007-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盐都区统计局。

1.2病原学检测方法 每月对门诊或住院治疗5例散发手足口病病例,聚集性病例中选择2例,和所有重症病例采集咽拭子或粪便样本,由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采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2PCR)检测核酸和病毒分离方法进行病原学鉴定。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统一整理后, 导入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4聚集性病例标准:一周内统一托幼机构或学校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班级(同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病例;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病例。(依据江苏省手足口病监测工作方案(2008版))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07-2012年盐都区共报告手足口病4254例,其中重症87例,无死亡病例,91起聚集性疫情,其余发病呈散发状态,年发病例数及发病率详见表1,疫情呈现逐年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发病率略低于2011年。2009年以后年报告法定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发病数均位居法定传染病一位。

表1 2007-2012年盐都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2.2时间分布

2007年,2008年、2010年发病曲线呈单峰分布;2009年发病曲线4月份、6-7月份各一个峰; 2011-2012年发病曲线呈双峰分布,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既往冬季非流行季节开始出现手足口病流行,一直至2012年年底,未有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盐都区2007-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月份分布情况

2.3地区分布特征

不同区域发病率 盐都区按照地理及经济发展状况可分为西部水乡、中部农村和东部城郊三片区域。表2显示各区域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东部城郊发病数相对上升幅度最大,累计发病率也最高,中部农村次之、西区水乡最低。

表2 2007-2012年盐都区不同区域各年度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10万)情况

2.4人群分布

2.4.1性别 各年份性别间发病率详见表3,各年份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2008、2009、2011年三个年份男性发病率是女性发病率两倍以上。

表3 2007-2012年盐城市盐都区手足口病男女性别间发病率(/10万)比较

2.4.2年龄 各年份年龄组发病专率详见表4,手足口病发病人群集中分布在0-4周岁,1岁组为各年份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最高年份2011年达68.67‰,1岁组、2岁组、3岁组六年年均发病专率分别达到36.97‰、25.22‰、19.38‰。

表4 2007-2012年盐都区手足口病报告年龄组发病情况分布(率/‰)

注:7周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太低,未列入表。

2.4.3职业 2007-2012年,手足口病例职业分布均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总病例的84.7%和14.7%。

篇4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 中图分类号:R 512.6 文献标志码:A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分类,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至少分为甲、乙、丙、丁、戊5个型别。为了解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的长期变化趋势,制定虹口区急性肝炎的防控策略,我们对辖区1956-2015年的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956-2003年的急性肝炎发病数据来自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报告统计报表。2004-2015年发病数据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统计。人口学资料来源于上海市统计局。因1956-1991年的监测报表中未包含对急性肝炎分型情况,所以仅对总的发病数据进行分析。因部分外来人口发病数据缺失,本文仅针对本市户籍居民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数据录入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1956-2015年急性肝炎发病率变化趋势

虹口区1956-2015年急性肝炎的发病率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但大体可分为2个时期。第1个时期为急性肝炎高流行期(1956-1994年),约为40年的时间;第2个时期为急性肝炎波动性下降期(1995-2015年),约20年的时间。在急性肝炎高流行期除1956、1957、1985年外,急性肝炎年发病率基本在100.0/10万以上,呈周期性流行状态,平均发病率为342.3/10万。1960年(年发病率为1 187.3/10万)和1988年(年发病率为4 662.6/10万)出现了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暴发,年发病率超过1 000.0/10万。在急性肝炎波动下降期(1995-2015年),急性肝炎发病率呈波动下降状态,在约20年的时间里急性肝炎年发病率由1995年的67.2/10万下降至2015年的6.5/10万,下降幅度达到90.0%,平均发病率为33.8/10万。见图1。

2.21992-2015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人群分布

虹口区1992-2015年急性肝炎的男女性别比为1.9:1。年龄分布以20~49岁的青壮年为主,占发病数的68.4%。其中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构成比分别为67.1%、69.3%、76.2%和70.5%;戊型肝炎以30~75岁年龄组为主,构成比为89.7%。职业以工人、干部职员和离退休人员为主,占发病数的66.1%。

2.31992-2015年急性病毒性肝炎分型

由于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技术的逐步提高,1996年以前仅对甲型、乙型肝炎进行分型。1997年起丙型、戊型肝炎也纳入分型监测报告系统,但是由于各医疗机构的检测能力不一,病毒性肝炎的分型情况从2000年起逐步完善。所以病毒性肝炎的分型监测情况也大致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分型监测初期(1992-1999年),第2阶段为分型监测完善期(2000-2015年)。随着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技术的逐步提高,未分型肝炎的发病率和构成比逐渐下降,发病率由1992年的116.3/10万(构成比为91.7%)下降至2014年的0.0/10万。其中分型监测初期未分型肝炎的发病率及构成比很高,平均分别为82.9/10万、88.9%;分型监测完善期未分型肝炎的发病率及构成大幅下降,平均分别为6.3/10万、29.9%,见图2。

甲型肝炎在2000-2001年有1个发病高峰,发病率为8.0/10万以上,其他年份均保持波动下降的趋势,2004年以来一直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均为3.0/10万以下。乙型肝炎发病率在分型监测初期的发病率相对稳定,为3.0/10万~5.0/10万,平均发病率为4.4/10万。在监测完善期乙型肝炎发病率在2000-2003年出现1个发病高峰,而后呈现波动下降状态,发病率由2002年的14.0/10万下降至2015年的1.3/10万,平均发病率为7.1/10万。丙型肝炎在1997年纳入分型检测,检出量逐年提高,2003年达到顶峰(4.5/10万),而后维持在较低水平,个别年份甚至没有病例报告。戊型肝炎也是在1997年纳入分型检测,检出量逐年提高,2002年达到顶峰(5.8/10万),而后相对平稳,维持在3.0/10万左右(图3)。

3讨论

虹口区的急性肝炎监测在60年的发展完善过程中,经历2个发展阶段,一个是建国初期的40年,在这个时期病毒性肝炎高发,并以肠道传播的肝炎(甲型)为主,最为著名的就是1988年的甲型肝炎大流行,年发病率达4 662.6/10万。这与当时虹口区的地理环境、卫生状况和居民的卫生习惯有关。虹口区位于上海的中心城区,这里自然水系密布,人口密集,大部分家庭没有独立卫生设备,排泄物没有消毒措施,居民喜欢食用未经烧熟煮透海鲜,从而造成肠道类传染病高发的现象。

近20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人群的卫生知识逐步提高,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下降,经血传播的肝炎逐渐成为急性肝炎的主要型别。随着20世纪90年代乙肝疫苗的面世、乙肝疫苗生产技术的进展和虹口区计划免疫工作的V泛开展,虹口区急性肝炎的发病率逐步下降至10.0/10万以下。近年来虹口区急性病毒性肝炎总的发病率低于北京地区及上海市郊区,但高于上海中心城区。

随着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的逐步提高,急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能力从1992年仅对甲、乙型进行分型检测,到1997年开始对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也进行分型监测,2000年以后分型监测系统逐渐完善。未分型肝炎的比例从90%以上下降至无未分型肝炎报告。肝炎病原体检测技术的提高,对于区分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制定和实施特异性的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虹口区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2.0/10万),证明我国对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1992年起虹口区将乙肝疫苗列入计划免疫,对部分户籍儿童进行疫苗接种;2002年实施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新生儿接种率达98%以上,近年来低龄儿童发病率下降明显。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在乙型肝炎孕妇及其新生儿的免疫球蛋白及时接种和准备怀孕的乙型肝炎妇女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方面做出努力,使免疫阻断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篇5

关键词:“绿亨”;番茄病毒病;TMV;防治效果

番茄病毒病是对番茄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常见的有花叶病、条纹病和蕨叶病3种,以花叶病发生最为普遍[1-4]。近年来,嵩明县番茄病毒病的发生日趋严重,据2008-2010年连续3年的调查发现,保护地栽培病株率达61.5%,病叶率45%,露地栽培病株率达90%,病叶率70%。番茄植株发病后对产量影响很大,遇到高温、干旱严重的天气甚至造成番茄绝收。

目前,当地菜农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来控制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与流行,如选栽抗病品种、深耕及轮作等,这些措施虽然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明显。为此,笔者选择“绿亨”病毒药做药效试验,以明确“绿亨”病毒药对番茄的防治效果,以期得到有效的防治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药剂:“绿亨”病毒药(31%吗啉胍・三氮唑可溶性粉剂,北京北农绿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病毒A(20%盐酸吗啉胍・乙酮可湿性粉剂,哈尔滨嘉禾化工有限公司)。

番茄品种:浙粉202。

1.2 试验地情况

试验安排在嵩明县嵩阳镇木作村的农户蔬菜大棚,前茬作物为西兰花。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病毒A作对照药剂,同时设空白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在田间顺序排列,每个小区以相同株行距栽种10株番茄,于番茄定植20 d后进行处理。具体处理如下:

处理1:“绿亨”病毒药600倍液,先喷药,后接病。

处理2:“绿亨”病毒药800倍液,先喷药,后接病。

处理3:“绿亨”病毒药600倍液,先接病,后喷药。

处理4:病毒A 800倍液,先喷药,后接病。

处理5:空白对照,只接病,不喷药。

1.3.2 施药方法

每个处理均喷药3次,第1次喷药于接种TMV前3 d进行,接种TMV后4 d进行第2次喷药(处理3为第1次喷药),接种TMV后9 d进行第3次喷药(处理3为第2次喷药),处理3于接种TMV后14 d进行第3次喷药,每株番茄均匀喷施药液20 mL。

1.3.3 病害接种方法

将新鲜的TMV病叶研磨成浆,用300目的纱网过滤,再用磷酸缓冲液按1∶100倍稀释,然后用高压喷枪进行接种,距心叶20~25 cm处喷3下。

1.3.4 病害调查方法

病害分级标准按国家行业标准YC/T 39-1996《烟草病害分级及调查方法》规定执行。

1.3.5 病害调查时间

接种TMV病毒10 d、20 d、30 d后,分3次进行病情调查,并计算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病情调查结果见表1。将3次调查的病情指数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表2、表3、表4。

从表1可以看出,喷施防病毒药剂对病情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从表2可以看出,接种病毒10 d后,在5%水平上,处理1、2、4与对照差异显著,在1%水平上,处理4与对照差异极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接种病毒20 d后,在5%和1%水平上,处理2、3、4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从表4可以看出,接种病毒30 d后,在5%水平上,处理1、2、3、4与对照差异显著;在1%水平上,处理1、2、3、4与对照差异不明显。

从接种病毒10 d后的调查结果看,防治效果较好的是处理1,以后依次为处理2、处理4、处理3。从先施药、后接病处理与先接病、后施药处理的结果来看,先施药、后接病处理的结果比先接病、后施药处理的结果要好,这说明“绿亨”病毒药要在番茄花叶病早期症状出现前喷施,才能有效地防治番茄花叶病毒病。

3 小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蔬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生产势在必行,因而进行“绿亨”病毒药对番茄病毒病的药效试验具有必要性。

试验表明,于番茄发病早期症状出现前,喷施“绿亨”病毒药600倍液和“绿亨”病毒药8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明确了“绿亨”病毒药的施用量和使用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玉萍,张来振,潘长虹,等.番茄病毒病防治剂“病毒除”作用机理初探[J].青海农林科技,2001(4):17.

[2] 刘定忠,樊文华,魏鹏元,等.番茄病毒病化学防治的药剂筛选[C]//周明国.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研究(第4卷).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4.

篇6

随着计算机以及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社会的每个领域都需要用到计算机和互联网,计算机为人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计算机为人类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可能存在的计算机病毒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威胁。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的运行安全,我们需要提前做好一定的防范措施,以防范于未然。本文从计算机病毒入手,研究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 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以及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社会的每个领域都需要用到计算机和互联网,计算机为人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安全威胁问题。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全世界各地受到计算机病毒攻击的计算机数以亿计,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如何做好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是全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最早是由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提出来的,他指出,计算机病毒是一部事实上足够复杂的机器能够复制自身。事实上冯・诺依曼刚刚提出来的时候,许多电脑专家这计算机病毒并不理解,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然而却有不少科学家在默默地对计算机病毒进行研究。经过十年的发展之后,贝尔实验室是出现了一种游戏,名叫磁蕊大战。这种游戏要求双方各自进行写一个编程程序,然而输入在同一部电脑中,这两个程序在电脑的系统互相拼杀,它们有时会放下一些关卡,有时会对指令进行修改,当它被困时,可以复制自己,从而逃离险境,这个电子游戏就是最早的计算机病毒雏形。在那个年代里,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还没有联网,计算机之间都是互相独立的,由于没有传输的介质进行通信,因此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传播。

2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及特点

2.1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计算机病毒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种类也多种多样,同一种病毒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法。分类方法如下:

第一种,按照计算机病毒攻击系统的不同,可以分为攻击DOS系统、攻击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的病毒。最早的病毒是对DOS系统进行攻击的,这类病毒变种最多;由于Windows系统的多任务操作和图形用户界面受到用户的欢迎,对Windows系统进行攻击的病毒也不胜其数;当前linux系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当然linux系统也是计算机病毒攻击的目标。

第二种,按照计算机病毒攻击的计算机类型,可以分为攻击微型计算机的病毒、攻击小型计算机的病毒和攻击工作站的病毒。攻击微型计算机的病毒是目前最为广泛的一种病毒;小型计算机可以作为计算机病毒的一个节点;工作站是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一种计算机,如果计算机病毒对工作站进行攻击,那么受到的损失是很大的。

第三种,按照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进行攻击的破坏性,可以分为良性计算机病毒和恶性计算机病毒,良性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是该病毒不直接对计算机进行破坏,只是在计算机之间进行传播复制,并不破坏计算机中所保存的数据。而恶性计算机病毒则相反,恶性计算机病毒是指其代码中可以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或者应用软件进行攻击,破坏其数据,严重时可以破坏电脑硬件,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2.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可以分为:

2.2.1 隐蔽性强

计算机病毒的运行和复制传播往往不被用户所发现。

2.2.2 复制能力强

一旦计算机被病毒攻击,计算机病毒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复制。

2.2.3 传染途径广

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硬件设备和移动设备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

2.2.4 潜伏期长

许多病毒可以长时间潜伏在计算机中,等到一定的时机就会自动运行,对计算机进行破坏。

2.2.5 破坏力大

如果计算机被计算机病毒攻击,轻则导致计算机内数据丢失,重则导致计算机瘫痪,无法正常工作。

3 计算机病毒入侵技术分析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入侵是病毒的核心技术,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3.1 采用无线电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通过无线电的式把计算机病毒发射到目标计算机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容易被对方察觉,但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一种方式。

3.2 采用嵌入的方式

也就是先把病毒嵌入软件或者硬件中,然后把病毒传染给目标的计算机中。

3.3 采用后门攻击的方式

有的计算机病毒可以伪装成正常的程序,绕过计算机的安全防护措施成进行计算机。

4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4.1 从管理角度进行防范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大部分受到病毒攻击的计算机,大多数都是由使用者不规范而导致的。因此,要想防范计算机病毒,首先应该先从管理方面上进行防范,比如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计算机机房不允许插入未经检测的移动设备;单位里不同的计算机应该有其不同的用户权限,不同的使用者只能使用权限内的计算机;对系统盘要进行严格的保护,防止被病毒感染;计算机内的重要文件要及时备份。

4.2 从技术的角度进行防范

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技术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范,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防范措施:

4.2.1 采用在内存中加入防病毒的程序

这种程序可以在计算机启动时加入一个病毒的检测程序,这个病毒检测程序可以对磁盘进行检查。由于这种方法需要占用一定的内存,同时,也容易与计算机的其他软件冲突,许多病毒可以躲开这种检测,因此,不能把这种方法作为防范病毒的主要方法。

4.2.2 定期使用杀毒软件

在正常软件运行前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测,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杀毒软件可以查杀所有的病毒,因此,平时需要多注意预防。

4.2.3 改变文件的属性

在这种方法中,由于只读属性的文件是不能修改的,这种方法是较为简单的方法,但它主要针对一般的文件型病毒而言的。

4.2.4 改变文件的扩展名

由于计算机病毒在进行攻击或感染之前,必须要读取被攻击文件的属性,根据文件属性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传染方式。比如,改变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后,许多病毒都会不起作用。

5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不能掉以轻心,要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对计算机病毒进行一定的防范。

参考文献

[1]文卡.计算机病毒防范[J].中国电子商务,2010(8):31-31.

[2]刘尊全.计算机病毒防范与信息对抗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3]王晓刚.计算机病毒防范的对策与方法[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4):30-31.

[4]张明浩.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0).

[5]蔡皖东.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J].电脑开发与应用,1994(3):82-83.

[6]杨晓红.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探究[J].煤炭技术,2013, 32(7):242-244.

篇7

【关键词】血清标志物;肝炎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肝炎标志物的检验在国内的临床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成本低。该方法的结果报告以各试剂所设定的判断值(Cutoff值)为依据。由于ELISA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因此其重复性较差。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例,就一个低含量HBSAg标本结果而言,有一部分处于Cutoff值附近的标本就会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这些结果可能会影响一些人的就业、升学和献血等,还会引发医患之间的纠纷。对这些临界结果的处理和报告,一直是困扰检验人员的一个问题。我从长期的检验工作和质量控制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仅供临床检验工作者参考。

1产生临界结果的影响因素

临界结果的产生除方法学本身在Cutoff定值时存在的“灰区”和标本被检物含量较低外,其他干扰因素主要有内源性的类风湿因子、补体、高浓度的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嗜异性抗体,某些自身抗体等;外源性的有标本溶血、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凝固不全、标本剧烈震荡、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误差等。

2临界范围的界定

临界范围是包含“灰区”在内,且因方法的不精密度而产生的更大的不确定的范围。以最常用的酶免法检测肝炎标志物为例,国产试剂盒的结果判断均以Cutoff值为依据,但没有临界范围的界定,测定结果也不要求复检,进口的HBSAg试剂盒则有阳性结果均需复检要求。但对低于Cutoff值的阴性结果则没有复检的要求。其原因有:①检验方法的灵敏度高于Cutoff值的灵敏度,假阴性存在的可能性极小;②低于Cutoff值灵敏度的标本无临床诊断意义;③检测的精密度较高,就一个低含量HBSAg标本结果而言,实验批间的CV均10%

进口的HBSAg检测试剂盒说明书中均说明阳性结果需作双份复检,结果的报告均为复检双孔阴性报阴性,复检双孔阳性报阳性,复检双孔一阴一阳加做确认实验。

各实验室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本实验室的临界范围,可用低浓度的定值室内质控品的检测结果来设定临界阳性的复检范围。如采用2ng/ml的HBSAg室内质控品,以此测定值为界,低于此测定值的阳性标本复检。要设定一个最佳的临界范围应在本实验室的特定条件下对一定数量的弱阳性和接近于Cutoff值的阴性标本进行复检,以复检和初检结果不相符合较多的一个范围定为临界复检范围。一个好的临界范围的设定既可避免不必要的复检,减少试剂和人力的浪费,又可保证临界范围内标本结果的正确性。

3对临界结果的确认方法

临床检验对临界结果的确认可参照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中明文规定:凡初筛成阳性反应的标本,首先应用2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试剂复测,复测成阳性反应的标本均需送确认实验室确认后才能发阳性报告。其他项目在临床检测中对临界结果的进一步确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按进口试剂的规定,所有的阳性标本都要进行双孔复检,复检结果不一致的再做确认实验,其目的是要排除内源性的干扰因素。

日常检验中对临界结果的复检,只是用相同的方法、相同的试剂,严格按操作规程重复检测一次,以排除由于检测操作过程中一些人为的影响因素,但不能排除内源性的影响因素。

4对临界结果的处理和报告

4.1献血员的筛检应偏重于临界阴性血样的复检,复检结果仍为临界阴性的,应告知采血机构尽可能不用此类血源。

篇8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及其编码蛋白在抗-HCV阴性肝组织中表达 药锦娟,卫建平

室温对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ELISA试验的影响 俞进强

不同人群血清抗GBV-B的检测及其意义 李玲,聂青和,胡大荣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酶切图谱分型检测宫颈刮片标本中人瘤病毒DNA 陈蒿,曹荃孙,吕懿娟

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人类细小病毒B19 DNA及相关片段克隆鉴定 蔡定邦,郭亮,陈享

胰岛素依赖型糖隶病患者的病毒学检测 赵家军,姜国胜,李明龙

59例庚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生化检测结果分析 王长奇,陈燕萍,伍淑云

重型肝炎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变异的研究 闵佳,逮好英,尚丹

成功抢救1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严重感染 张木森,周平,张宏义

中西医结合成功救治晚期乙、丙、庚三重感染的慢性重型肝炎1例 邹正升,陈德永,黄建七

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害768例分析 张合长,闫运行

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临床及血清病毒标志变化 吴玮,徐庆海,管梅

肝炎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与红细胞系统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廖胜东,杨昭徐,善若明

单项抗-HBc阳性慢性肝炎病人病毒复制状况及近期转归的分析 张学海,陈合民,候春生

一种改良的腺病毒DNA的纯化方法 张陵林,张欣樵

从保定地区病人血清扩增出与76-118株同亚型的汉坦病毒的核苷酸及其序列分析 陈宇萍,武涌泉,高国均

狂犬病毒CTN-1株在Vero细胞中的复制周期的观察 董关木,孙光,郑海发

甲型肝炎重组痘苗病毒鸡胚细胞能复制子代却不表达HAV抗原 王晓洁,郭可骞

干血斑滤纸片中人免疫缺陷病毒I型前病毒基因的检测 王斌,鲁晓晴,路永波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李守邦,吴燕平,扈光伟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纯化及其在人血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朱秋屏,谷淑燕

用重组结构区抗原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方法的建立 王健,闵福援,张庶民

黄芪和干扰素合剂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张丽兰,刘永清,喻志爱

MA104细胞牛轮状病毒受体的提纯及鉴定 李金慧,訾自强,孙文敏

肾综合征出血热Ⅰ型灭活疫苗接种后2年血清学效果观察 王庆奎,吴杨生,单良中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 辛绍杰,赵景民,王林杰

人瘤病毒16型E6E7反义RNA抑制宫颈癌细胞恶性表型的作用 明利华,周兰萍,商铭

小鼠巨细胞病毒模型的建立 季育华,朱月秋,陈淑云

一种筛选鉴定重组载体的简便方法 田新霞,张陵林,陈杰

转化生长因子β3在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王业东,王林杰,王松山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FasL的免疫组化研究 胡瑾华,张玲霞,王慧芬

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SIL-2R水平的关系 张华,宋宏文,迟福昌

尿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 孟庆松,王玫,王民玉

促癌剂协同下Epstein-Barr病毒体内外感染引起人胚鼻咽上皮的形态学改变 孙宁,陈小毅,吴枫

用基因工程表达的抗原早期诊断鼻咽癌 万卓越,皮国华,孙宁

聚合酶链反应标记轮状病毒地高辛素探针的初步应用 傅万海,郝卫,彭宜君

小鼠周围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法测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体内活性方法的建立 隋宝全,韩峰,吴淑华

我国分离的甲病毒YN87448株基因组序列的初步分析 周国林,梁国栋,李蕾

临床病例及正常人群B组柯萨奇病毒感染调查 谢若男,陈立正,邱杰文

痘苗病毒编码的生长因子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李虹,金奇,邓旭明

MTS和MTT法检测小鼠NK及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的比较 叶萍,李燕,谷淑燕

在AIDS病人和非AIDS的卡波西肉瘤病人中检测HHV-8基因和抗体 滕智平,冯加武,王爱霞

血清可溶性血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复发中的意义 张绍刚,陈玲宜,任宝琴

乙型肝炎血清病毒基因含量检测及其意义 张复春,卢群馨,蔡晓莉

肝病患者血清心肌磷脂抗体的动态观察 陈黎明,李跃旗,董漪

47例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朱传琳,金波,杜宁

无环鸟苷与猪苓多糖联用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覃宗坦,邹杰,张常然

乙型肝炎患者及HBsAg携带者中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 杨乐薇,庄辉,文建昌

肾透析病人血清中乙型丙型及庚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董忠,马雪梅

抗体捕获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戊型肝炎病毒及临床应用 高志良,郭万里,谢志军

甲型重型病毒性肝炎远期存活病例慢性化原因探讨 朱礼尧,费树芬,刘宗良

日达仙为主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0例疗效观察 周大桥,高辉,彭立生

各型肝炎病毒之间重叠感染50例临床分析 朱新宇,王守义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朱冰,骆抗先,胡族琼

中国分离的甲属病毒YN87448毒株非结构区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分析 周国林,梁国栋,李蕾

蓝舌病毒两外壳蛋白VP2和VP5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特性 王健伟,姜慧英,屈建国

关于人状瘤病毒16型启动子控制区域switch位点的探讨 董小平,刘红,Herbert fister

细小病毒H-1用于肿瘤治疗安全性的初步评估 林万敏,凌文海,郭兰萍

套式PCR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病患者单个核细胞内TTV DNA 刘振元,周育森,董京芳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与血清HBV DNA含量关系 周小辉,高志良,姚集鲁

IgM类HBsAg免疫复合物与乙型肝炎细胞损害的关系 黄作美,袁水斌,杨冬莲

深圳地区甲1(H1N1)亚型流感病毒基因特性的研究 程小雯,李良成,何建凡

HBV-DNA与HBV-M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王平忠,周永兴,曹茂开

α干扰素中和抗体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的影响 童福易,唐永煌,白敬羽

Epstein-Barr病毒膜抗原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卢婧,周为民,谷淑燕

篇9

一、加强组织领导

接到疫情后,县农业农村局多次召开全体班子成员和相关工作人员会议。通报了全国疫情情况,传达了全省疫情联防联控紧急工作会议精神和县长的重要指示精神。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以领导班子成员为主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方案》,下发到局属各科室,各单位细化了防控工作流程,强化系统内信息共享,提高联防联控效果。

二、落实防控责任

一是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组织村民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室内外卫生清理,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为重点,搞好个人卫生自我预防和村庄清洁。劝导村民减少聚集性活动。二是动物卫生监督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做好配合市监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准备工作,加强隐患排查,严禁未经检疫合格的动物制品进入市场。到目前为止,共联合检查9个特产店、5个活禽交易点、2家饭店和1个露天市场。农业农村局出动执法人员16人次。

三、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

接到疫情通知后,农业农村局迅速出击。1月26日,在全局工作群转发农业农村部倡议书。在单位电子屏上滚动播出疫情防控标语8条。悬挂疫情防控宣传横幅2幅。电话宣传60次,电视台滚动播放信息一条。

四、实地督促检查

1月28日,县农业农村局领导班子成员陪同尹常委到县定点屠宰厂镇村实地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监管。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强调各乡镇加强农村重点部位环境卫生整治,以各类集贸市场为重点,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1月31日,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到全县各畜禽养殖场发放和张贴了《农业农村局致全县畜禽养殖场告知书》,结合畜牧兽医行业特点,将防控疫情有关事项进行了告知。全县发放和张贴告知书60份。

篇10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品种

经春季试验感病,但产量较好的品种隆安玉8号。

2.试验物品

养分含量(N(12)-P2O5(6)-K2O(7))≥25%)三星堆牌硫酸钾型复合肥;格丽达牌20%啶虫脒、10%烯啶虫胺;红拂牌6%烯.羟.硫酸铜、中保克毒宝牌40%烯.羟.吗啉呱、瑞德丰牌20%小叶灵、好普牌2%氨基寡糖素:亿旺牌养分含量(Zn+Fe+Mn+B)≥10%的硫酸锌、万通牌Zn≥20%的硫酸锌、生命源牌(Mg+S)≥10.00%,Zn≥2.0%的硫酸锌;翠茂牌甲壳素(含菌毒导抗剂)、奔福牌芸苔素内酯;粘着剂好湿。

3.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长17m,宽1m,试验地肥力较为均匀一致,地势平坦,四周设保护行,农事操作规范并且在一天内完成。播种规格50cm×75cm,每窝播种4粒,出苗后留健壮苗2株,亩植3556株,试验小区均播种24行,每行2窝,共计96株。

4.试验处理

所设置的处理除喷施清水、施尿素作对照外,其余处理均在使用复合肥和锌肥的基础上进行的。

(1)清水、施尿素作对照

(2)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4次。

(3)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3次。

(4)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2次。

(5)防治(蚜虫和灰飞虱)3次;施用病毒诱抗剂、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2次。

(6)防治(蚜虫和灰飞虱)2次;施用病毒诱抗剂、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3次。

(7)单用叶肥甲壳素施用3次。

(8)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施用3次。

(9)单用微肥硫酸锌,亩用2.8kg,养分含元素(Zn+Fe+Mn+B +Mg+S)。

(10)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3次;施用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2次。

5.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在仁和区布德镇、布德村、捍马拉组谭昌会的承包地中进行,地块地势平坦,土壤为沙质壤土,肥力一般较均匀,海拔1300M。试验于2011年5月31日播种,6月4日浇水,6月13日匀苗、补苗。

6.综合防治措施实施过程

6月13日玉米植株3叶1心至4叶1心时第1次施药,按亩用20%啶虫脒20g,红拂牌6%烯.羟硫酸铜80g,甲壳素4套、芸苔素内酯4袋,粘着剂好湿4包,对照用清水喷施;由于苗子小,实际只用了一半的剂量就喷施完毕。6月21日玉米植株5叶1心至7叶1心时第2次施药,按亩用10%烯啶虫胺40g,中保克毒宝牌40%烯.羟.吗啉呱120g,甲壳素4套、芸苔素内酯4袋,粘着剂好湿4包,由于苗子小,实际只用了一半的剂量就喷施完毕,对照喷施清水;同时施用拔节肥,亩施三星堆牌硫酸钾型复合肥75kg加亿旺牌硫酸锌1kg、万通牌硫酸锌1kg、生命源牌硫酸锌0.8kg,混合均匀后,用同样的器具每窝施50g;对照每窝施用25g尿素。6月29日,第3次施药,按时处理设计施药,亩用20%啶虫脒20g、瑞德丰牌20%小叶灵120g、甲壳素4套、芸苔素内酯4袋,粘着剂好湿4包,由于苗子已较大,实际只用了4分之3的剂量就喷施完毕,对照用清水喷施。7月15日,第4次施药,按时处理设计施药,亩用10%烯啶虫胺40g、好普牌2%氨基寡糖素200g、甲壳素4套、芸苔素内酯4袋、粘着剂好湿4包;对照喷施清水;同时施用攻苞肥,亩施三星堆牌硫酸钾型复合肥125kg,用同样的器具每窝施75g,对照每窝施用40g尿素。

7.试验调查内容、取样方法

分别调查处理各个小区的发病率、严重程度。调查方法是:发病率,严重程度整个小区植株全部调查;调查时间是:5—7叶期、小喇叭口—大喇叭口期调查发病率,齐穗灌浆期调查严重程度,调查和记载人员相对稳定,减少人为误差。

8.收获及产量计算

2011年9月21日收获,每小区只收获中间22行的收湿产量。亩产量计算:抽取3—5个小区的湿重样品各2.5kg左右,晒干脱粒,用平均值折算各小区干产和亩产。

二、试验结果

1.综合防治以发病株计算的防治效果

7月29日玉米小喇叭口期,调查各处理(株)防效58.78—85.26%,以处理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4次及3次防效最好为85.26%,单用锌肥效果最差只有58.78%。详细防效,见附表1。

2.综合防治以病情指数计算的防治效果

8月19日,玉米齐穗灌浆期,调查发病严重度,病情指数防效46.76—81.99%,以处理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4次最好防效为81.99%,单用锌肥效果最差只有46.76%。详细防效,见附表2。

3.综合防治产量结果

小区产量6.33—8.96kg,折合亩产255.76—362.02kg,比对照增产1.89—41.55%。以处理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4次最高亩产362.02kg,对照最低255.76kg。详细记果,见附表3

三、试验分析

1.用小区产量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在0.05水平上,处理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4次及3次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0.01水平上,只有处理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4次与对照均有极显著差异,其他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2.投入与产出分析。各处理的投入为14.00—136.20,元,产出按市场价每千克玉米2.60元计算为12.77—276.28元,投入产出比1:0.46—1:2.81,以处理防治(蚜虫和灰飞虱)、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3次最高,4次的次之分别为1:2.81和1:2.03;单用甲壳素4次最低只有1:0.46。

3.本试验产量亩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今年我区1-8月份,平均降水量仅356.7mm,比历年平均值585.7mm减少39%,创下自196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雨量小持续时间短土壤的浸润深度浅,部分肥料未溶解分解、未被植株吸收,药效的转化受到极大影响,综防效果未能充分挥现出来。

四、试验小结

1.试验证明,玉米病毒病综合防治应在施用复合肥和锌肥的基础之上,使用防治(蚜虫和灰飞虱)药剂、施用病毒诱抗剂和叶肥甲壳素加芸台素内酯均3—4次效果最佳,(株)防效、病情指数防效均较理想,投入产出比较高达到2以上,亩增收140.08—148.9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