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设备范文

时间:2023-03-30 13:0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仪器设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仪器设备

篇1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仪器设备是保障实验室正常开展检定/校准,检测和测量工作,并取得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的重要资源之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仪器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使设备完全符合检定/校准,检测的规程、规范等技术文件的要求,并且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包括购置、验收、建档、检定/校准、正确使用、维护保养、期间核查、修理、报废等环节。现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一、仪器设备的购置

实验室应根据发展规划以及经费可能,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综合平衡、全面安排的原则,提出仪器设备的申购计划,并做好正确地选型和可行性论证。选购仪器设备要遵循工作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考虑到设备的计量特性、可靠性、兼容性、成套性、环保性及经济性。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还需组织同行进行专门的可行性论证,以防采购的设备不适用于本实验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购置申请在内的采购文件在发出之前,其技术内容应经过审查和批准。采购申请经批准后应对仪器设备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并保存评价记录和获得批准的供应商名单。在选择供应商时应选择信誉好、产品质量好、售后服务好的供应商,与供应商签订的技术合同应尽可能详细,应包括申请书中所有技术指标信息。

二、仪器设备的验收

仪器设备到货后应由经办人员和专业人员共同验收,对照装箱单检查仪器设备、附件和说明书、合格证、软件载体等随机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订货合同。需要通电试验或其他试验手段才能证实的功能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试验,并出具验收检验报告或校准证书。需要进行检定/校准的,应由有资格的机构给以检定/校准,并出具检定/校准证书。对验收的情况,包括所有物品的名称、数量、状态、验收检验报告,检定/校准证书都应详细记录,并由参加验收的人员签字确认。随机资料及验收记录存入设备档案。如果验收发现有不符合订货合同的情况,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按合同规定进行处理。

三、仪器设备的建档

凡用于检定、校准和检测的仪器设备,都应建立设备档案,对可能做到的给以惟一性标识。惟一性标识是对本单位仪器设备给以统一的编号,一个编号与一台仪器设备相对应,是本单位内部对仪器设备的惟一性标识,不是出厂编号。惟一性标识应贴在机身及附件上,且要醒目、整洁、统一以便查看。

对仪器设备要进行建卡管理,卡片一般包括如下内容:名称、惟一性标识、制造厂名、出厂编号、规格型号、出厂年月、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或准确度等级及购入时间等。

对每台设备应建立对应的设备档案,根据设备的复杂程度和影响的重要性,设备档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但至少应包括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记录即上面所说的卡片内容,根据需要还可以包括(1)原始档案:购置申请、订货合同、验收记录、随机技术资料等;(2)使用档案:检定/校准证书、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损坏故障记录、修理改装记录、保管人变更记录、存放地点变更记录、设备报废记录。设备档案应有专人保管,及时更新档案内容,准确反映仪器设备的真实情况。

四、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

为了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应有专人对仪器设备制定检定/校准计划,并负责计划的执行。包括送到有资质的机构给以检定/校准,或由本单位相关专业人员给以检定/校准。校准完成后要对证书进行确认,确认检定/校准的参数是否适用于本实验室,并把检定/校准证书归入设备档案。

在仪器设备上贴上反映检定/校准状态的标识,状态标识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绿色标识,表明仪器设备具有正式计量检定合格证书或校准报告,处于正常使用状态;(2)黄色标识,表明仪器设备某些功能已经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校准合格,处于使用状态;(3)红色标识,表明仪器设备已经损坏或经校准不合格,处于停用状态。状态标识应贴在设备机身显著位置,当前的状态标识应覆盖上一次的检定/校准状态标识。

五、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者,必须经过适当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取得规定的资质后方可上岗。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并在使用前、中、后做好必要地检查和记录。

仪器设备在日常使用中,由于外部、内部各种因素影响,如零配件的正常磨损,物品的腐蚀、自然侵蚀、老化等,都会改变仪器设备的工作性能。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需认真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首先要制定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维护保养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可分为:(1)例行的维护保养:该工作是日常性的,设备的使用或保管人员要经常清洁、相关部位,检查零配件是否完整,紧固部位有否松动。(2)一级维护保养:在专职人员的指导下,在仪器设备运行中,对部分零部件或附件进行拆卸、清洗、调整某些部件的配合间隙。(3)二级维护保养:由专职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在仪器设备运行中,对其进行部分分解,检查和清洁、修复、更换受损或已受损的零部件。在认真做好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包括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有关的使用记录和维护保养计划及记录应定期归入设备档案。

六、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为使计量标准持续地保持良好的状态,始终在要求的准确度范围内,在相邻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对易变动、漂移率大、环境要求较为严格或使用较为频繁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这有利于实验室动态掌握仪器设备的计量性能,并根据期间核查结果合理确定检定/校准间隔,以提高测量数据的可信度,而且可以缩短由于仪器设备功能异常对检测数据的追溯期。

期间核查分为定期和不定期的期间核查。对于定期的期间核查,应规定两次核查之间的最长时间间隔,这由被核查仪器设备的状况和核查人员的经验确定,最好在仪器设备刚刚完成溯源时做首次核查,有利于确定初时校准状态或初始测量过程的状态,以便于对比观察以后的数据变化。不定期的期间核查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1)测量仪器即将用于非常重要的测量,或非常高准确度的测量,测量对仪器设备的准确度要求已经接近测量仪器的极限时,测量前应进行核查;(2)测量仪器即将用于外出的测量时;(3)测量仪器刚刚从外出测量回来时;(4)大型测量仪器的环境温、湿度或其他测量条件发生了大得变化,刚刚恢复;(5)测量仪器发生了碰撞、跌落、电压冲击等意外事件后;(6)对测量仪器性能有怀疑时。

期间核查是实验室量值溯源计划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实验室应当制定有关期间核查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并根据规定的程序和规程进行核查,做好期间核查的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的信息应充分、完整,对所有可能影响结果数据的环节均应该记录,以便多次测量的数据具有可比性。最后分析核查结果,证明设备所处的状态满足规定的要求,若与期望的状态有所偏离,则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七、仪器设备的修理、报废

仪器设备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磨损、故障、老化是一种自然规律,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或损坏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申请维修,经批准后,由专业人员或仪器设备的售后服务部门给以维修。维修后,使用和保管人员应进行验收,如果维修是涉及仪器设备计量性能的,必须重新检定/校准。维修情况、验收情况及重新检定/校准情况都应如实记录,由验收人员签名确认,存入设备档案。

仪器设备由于某些原因损坏,不能或不必修复时应予报废,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报废手续,报废的仪器设备一部分可以降级使用,另一部分不能使用者,应移出实验室,交设备管理部门回收,仪器卡片也应予以注销或存档备案。

综上所述,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作为一个工作环节较多的工程,应该采用统一管理并细化分工的方法进行操作。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应做到每一个步骤都落实到位。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检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科学。

参考文献:

《仪器设备技术管理及核查》

篇2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药品管理; 仪器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3. 052

[中图分类号] G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3- 0086- 02

师范类院校要培养实用人才和创新人才离不开实验室的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技教学对于实验室药品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有关仪器原理、操作方法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培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如何管理好试剂,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调研可知这类大学实验室在管理与运行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1-2],所以对实验室如何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加强药品试剂的管理进行讨论并加以改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仪器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验室建设中往往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首先,由于经费不足使专业实验室长期处于紧缺状态,难以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其次,用十分有限的经费建成的专业实验室使用率却不高,不同程度地处于闲置状态,专业性越强、专业规模越小,闲置程度越高,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再次,在实验室使用面积的综合利用等方面也有不协调等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深化体制改革,从观念和行动上实现实验室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准确定位,合理配置仪器。即配置仪器时定位主要面向教学的基础课实验室,主要考虑中档、成熟的仪器,对仪器可靠性易操作性要有特别的要求,不能盲目追求高性能和多功能[3]。同时考虑到“服务科研”的目标。

统管共用,方便教学科研。这种管理模式可消除仪器归属院系或由课题组专有的狭隘性,扩大了仪器的受益面,有利于教学实验的安排和落实。这种管理方式比较公开、公平、公正,除优先安排教学实验外,其他时间段可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可根据预约顺序安排实验仪器的使用,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健全管理制度以保证实验室正常开放,减少实验室的闲置程度。应对实验室工作制度化、正规化,将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条例,仪器简介等汇编成册,尤其是近期实验仪器的使用安排计划等发放给各教学系及课题组,使使用者能够按要求操作仪器,按时间安排实验,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减少仪器的闲置度。

刻苦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使实验室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仪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不断提高,要求每个管理人员具有过硬的业务本领,不仅可以独立管理、使用仪器,而且能够指导培训学生,同时还应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品质。注意和学生的沟通,学习吸收学生中好的测试方法和创新思想并推广到工作中去,在实际工作中随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实验室工作有条不紊,稳步运行。

1.2 常用仪器设备的管理

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分散管理,仪器重复购置,仪器使用率低,仪器设备陈旧老化,无专职维修人员,对仪器日常维护维修不到位。

对此,要实行专人管理,统一调配,专人维护,认真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并保存备查,从而避免出现实验室管理分散使仪器使用率低的问题;各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如分光光度计,若生物教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化学教育专业、化工应用专业共用,既可以体现学校整体化管理,又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除工作日外,共有仪器在晚上及节假日亦向师生开放,可极大地方便全校的科研工作,也可强化学生科研和应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1.3 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

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仪器设备台数少,学生动手机会少甚至只能看着老师操作。由于实验仪器设备价格相对比较高,台数少,有的甚至只有一台。例如: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等课程学生多,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由于仪器设备数少,动手的机会很少,操作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为此,首先要经常对仪器进行维护与保养,提高维护水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其次,延长开放时间并对学生进行分组轮流培训操作,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再次,努力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多采购一些设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

2 实验室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药品、试剂、耗材的管理

药品、试剂、耗材存在重复购置现象,使用率相对较低。专业实验室分得过细,造成管理分散,重复购置相同药品、试剂、耗材等现象经常发生。有些药品、试剂、耗材在实验室中长期放置,甚至几年没有使用,以至过期,资产严重闲置造成浪费。

对此,应该实行药品统一、分类管理制度,按照实验室就近原则,每层楼可选定一个房间作为配置中心,药品统一领取,统一配置,库房应对液体与固体药品试剂分开存放,整体品与零散品分开存放,耗材上架。开学前,各实验室实验员及实验教师应按实验需要提出申请计划,统一采购药品、试剂及耗材,由各实验员按需求领取并进行出库登记,使用过程中实验教师应填写《物品消耗记录表》并保存备查。一学期结束后,由各实验员清点药品。试剂及耗材,未使用过的药品及耗材,退回库房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这样可使药品管理员清楚了解还有哪些药品有库存,哪些需要采购,避免药品过期浪费,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损耗。

2.2 生鲜活植物、动物管理

按申请计划采购物品,很多物品在一般市场采购不到,有可能出现跑了好几个市场采购回来的物品,却不符合实验教师的要求的现象,使实验受到影响。例如植物学实验中的西红柿、洋葱、无花果,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的幼兔、公鸡,动物学实验中用到的活鸡、家兔、牛蛙等。

对此,建议用量比较少的物品由实验课教师自己去采购。例如:遗传与发育实验,老师可根据实验的要求采购适合的青蛙、黄牛冻精、蚕等,然后由实验管理员去检查验收并记录入库。对实验用动物还可采取与一些饲养户长期合作的形式。例如:家兔、牛蛙等由饲养户定点供应,与实验教师双人签字入库,以保证生理、生化、动物等实验课程顺利开展。另外,动物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动物尸体。依照实验动物手册的相关规定处死动物,动物尸体暂时存放于-20℃冰箱中,由专业人员统一送到处理厂焚烧处理[4]。

2.3 易制毒化学试剂,麻醉、,危险品的管理

特殊管理药品的存在,特别是易制毒药品会留下一定安全隐患。易制毒化学试剂易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实验改变计划或由于其他原因,往往会剩下很多没用完的易制毒化学试剂但没有及时退回库房管理,从而不能对这些试剂进行有效管理。对此,应对这些试剂采取软件管理,网上申报购买,以便于公安缉毒大队的监督,化学试剂集中管理购买统一存放、专柜保存、专人保管,建专用账并存档,发放时要签名登记,出入库时进行汇总记录。

3 适应形势发展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仪器设备及药品实行自动化管理或半自动化管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为此管理人员必须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若在实验室建设一套局域网络系统,用一台服务器将现在有计算机控制的仪器联网,使各计算机受服务器控制,具有仪器使用时间预约、仪器使用情况查询等功能的话,就可及时公布运行状态、教学实验时间安排及仪器预约情况,使用者可随时在网络上查询实验室仪器的运行及使用情况,并可在网上预约仪器使用时间。

总之,管理好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设备,可以节约药品试剂,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有利于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出更多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提高学校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章芳. 对专业实验中心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11-114.

[2] 王芝英. 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165-168.

篇3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作者简介:胡雪梅(1963-),女,山东曲阜人,曲阜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高级实验师;赵举忠(1980-),男,山东菏泽人,曲阜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山东 曲阜 273165)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46-02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外延扩张”步入“内涵提升”的发展之路。随着近年高校办学经费的增加和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需要,各高校普遍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新的实验大楼拔地而起,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充实进实验室。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不容乐观。

一、高校实验室设备的低效无效运转及其成因

对山东省部分省属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效益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不少高校的实验室尤其是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而突击新建的实验室,其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普遍偏低,有些贵重先进的仪器设备虽已购置数年,如今却依然包装未开,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造成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长期低效运行乃至无效运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1.分散重复的实验室建设格局

当下不少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与维护,依然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即以各院(系)课程开设的需要建设,建成后的实验室直接隶属于各院(系),仪器设备则由院(系)申请,学校划拨专项经费购置,后由各院(系)相关的教研室或课题组使用。这种建设模式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弊端。首先,一方面由于实验室建设是由学校投资、院(系)管理使用,因而各院(系)盲目攀比,千方百计申请建设,导致实验室建设过度分散;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经费有限,各院(系)建设的实验室功能单一,效益低下。其次,有的院(系)在实验室建设上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有的无视学科梯队建设,为某一个人的科研方向就申请建设一个实验室,不惜重金购置先进昂贵的仪器设备,这样大仅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益,甚至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落后的管理手段和体制

当前许多高校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上,无论是管理手段还是管理体制都相对落后,跟不上科技的进步、时代的潮流,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对实验室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从管理手段上看,不少高校虽然对实验室设备采取了微机化管理,但依然是粗放式、低层次的管理,其功能仅仅局限于对已有设备的存档、新进设备的登记、外借设备和报废设备的备案;有的高校时至今日仍未建立覆盖全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网络,无力对分散于各院(系)的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宏观监控。

从管理体制上看,实验室实施的是院(系)管理,而一个院(系)开设的实验课毕竟有限;地方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较少,大的科研课题更少,科研任务严重不足,致使设备的应用范围非常狭小,设备本身固有的许多功能难以开发,更无法有效地利用。即便这样,各院(系)都不愿将实验室“对外开放”,造成了尖端、昂贵、多功能的设备无法扩展和惠及到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和教学实验领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其使用效益。

3.“少而不精”的管理队伍

由于实验室建设分散、各院(系)“各自为政”,导致无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精干高效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对曲阜师范大学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调查发现,目前院(系)实验室一般只配备1~2名实验室管理人员,而这些管理人员大致来源于三个途径: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照顾本校教职工子女就业安排进设备管理队伍的管理人员;二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学校引进高层次中青年人才,将其配偶安置进设备管理队伍的管理人员;三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最初几年,为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从本校本科毕业生中选留的少数管理人员。

从实验室管理队伍的现状来看,通过前两条途径进入实验室管理队伍的人员,其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多数是通过上函授获得专科或本科学历,且不少人的专业与实验无关;从本科生选留的毕业生,其学历层次较高、专业对口,但由于长期缺乏培训或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许多人至今依然是学士学位,这与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早已“硕士化”,并且正在向“博士化”迈进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一项调查显示,在“你是否认为自己有能力适应这份工作”这一选项中,选择“很适应”的管理人员仅占11.2%;“基本适应”的管理人员占45.6%;“不太适应”的管理人员占29.3%;“完全不适应”的管理人员占13.9%。正是由于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上“先天不足”,缺乏培训提高的机会,直接导致了管理队伍的参差不齐、“少而不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设备效益的发挥。

二、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对策

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质上就是提高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办学效益。高校必须转变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彻底改变实验室仪器设备低效、无效运转的局面。

全面调整和优化实验室建设格局。在科技和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上应当坚决摒弃“小而全”的小农意识,彻底打破传统的院(系)管理、分散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壁垒,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格局进行统一设计,实施全面调整、优化组合,努力构建一个全新的、开放的、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实验室大平台。为此,学校应当成立专门机构——“实验管理中心”,为实验室的统一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学校实验管理中心可从三个层次对全校的实验室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综合调整。第一个层次是建设校级乃至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全校相关学科重大课题攻关、重大项目突破、重点学科建设、博士生培养打造一个可靠的战略性平台;第二个层次是组建高水平、开放式的学校“实验教学中心”,为骨干教师的科研和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与科研服务;第三个层次是整合相关院(系)力量,建设全校性的面积大、设备足、功能全的“基础实验室”,为完成不同学科低年级学生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实验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建立和完善设备购置维护机制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要发挥最佳的效益,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机制。

1.要完善设备购置机制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尤其是先进的贵重的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必须经过相关领域顶尖的专家学者反复严密的论证。在仪器设备购置前,必须充分考量四大因素:一是设备购置的资金因素,力求量力而购;二是相关学科教师的科研与学生的实验因素,力求综合利用;三是设备性能因素,力求先进;四是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科研梯队因素,力求可持续应用。同时,实验室设备的采购程序必须严格,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商家提供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售后服务。

2.要建立和完善设备保养维护机制

以往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再好的仪器设备如果缺乏管理人员的细心保养和精心维护,也无法正常发挥其应用的效益,甚至会大大缩短寿命,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为此,学校要采取有利措施,唤醒和强化设备管理人员的敬业意识,高度重视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保养;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程序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维护,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商家联系咨询,重大问题的处理应当由商家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处理,避免管理人员不按规定流程操作而加重仪器损毁,人为造成更大的损失。

四、建设一支“少而精”的管理队伍

建设一支“少而精”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是提高设备效益的关键。鉴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的现状,高校应当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重视和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1.要建立和完善“准入”机制

高校应当抓住目前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大,许多人希望进入高校工作的有利时机,积极从硕士研究生中选聘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并严格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严把“入口关”,从源头上确保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要完善培训机制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技能提高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应当鼓励和激励实验管理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提高学历层次;要采取校内校外结合、长期短期结合、脱产在职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在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实施培训、轮训,并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将培训和轮训的重点放在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功能开发以及科学管理能力的提升上,全面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3.要完善激励机制

针对当下设备管理队伍人心不稳、成就感不高、职业倦怠蔓延的现状,高校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成就感、荣誉感:要在职称评审计划单列的基础上,再给予政策性的倾斜;要在各项评优评奖中实施名额单列,不得挪用;对于勤勤恳恳管理,兢兢业业维护,延长了设备寿命,提高了使用效益的管理人员,学校应当给予大力的表彰和奖励;应重视团队建设,凝聚力量,选择方向,组织设备管理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尤其要引导他们立足本职岗位,钻研精通业务,在开发设备功能、为教学科研服务上下工夫;应完善科研“利益分配”机制。管理人员参与的课题研究,在成果署名、经费使用上应当有所体现,尊重其劳动价值。

总之,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设备管理队伍,为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提供人力、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胡雪梅.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9).

篇4

关键词:实验室 仪器设备 标准物质 管理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主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与检测工作。2007年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及计量认证,具有独立对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技术服务的能力。实验室拥有各种仪器设备200多台(套),总价值近3000万元。实验室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管理是否规范合理,它直接影响到检测报告数据的准确性。

只有建立一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具备实验室良好运作能力,才能为科学研究、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检测数据的准确提供强有力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的确认、标准物质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管理方法。

一、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

1.仪器设备技术档案

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仪器设备的档案内容有:申购单、主管部门批文、购买仪器设备合同、发票、保修卡、仪器安装调试报告、仪器验收单、使用说明书、检定(检测)报告、使用情况记录、维修、维护记录、期间核查报告、检定(检测)确认表、光盘、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等。仪器设备技术档案要把每一页都要编号,把这些资料收集归档装盒。建一个档案目录:序号、文件材料名称、归档日期、页码,根据目录就能便捷的找到所需的技术资料。

2.仪器设备溯源一览表

仪器设备溯源一览表,内容包括:仪器编号、仪器设备名称、出厂仪器号、仪器型号、需要检定/校准的量值指标(量值名称、量程范围、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制造商名称、购置时间、检定/校准服务机构、检定/校准周期、本年度检定/校准时间、下次检定/校准时间、仪器单价、用途、证书编号、仪器管理人、仪器使用人。

二、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为了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测数据与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对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

1.确定期间核查的条件:使用频率较高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稳定性不好,易产生漂移的、脱离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损坏的仪器设备。

2.期间核查可选用的方法:采用标准物质进行多次重复测量、用相同仪器同等精度的仪器进行比对、通过对样品不同特性检验结果的相关性进行验算等。

3.制定期间核查计划:实验室每年年初都要制定年度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表(内容有:仪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核查时间、核查人),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将制定好的核查计划表发送到每一个负责管理该仪器的核查人手中。

4.期间核查的实施:检测人员按照期间核查计划按时按要求开展期间核查并记录,检测室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检查结果进行确认,办公室及监督员负责对期间核查实施监督管理。

三、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

经检定/校准合格的仪器设备,分别用“绿色”、“黄色”、“红色”三色标签表示。具体标志管理为:

①合格证(绿色)用于检定/校准合格可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

②准用证(黄色)一般为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校准合格者,测试设备某一量程正确度不合格,但检验(测)工作所用量程合格者,等级下降,降级使用。

③停用证(红色)表示检测设备损坏;检测仪器设备经计量检定/校准不合格;检测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检测仪器设备超过检定周期。

④食品检测专用设备应在仪器明显部位粘贴“食品检测专用”标识。

四、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的确认

仪器设备经有资质的计量测试单位检定/校准,在获得检定/校准报告后,检测人员应以检测标准中对该台仪器设备要求的参数或误差范围为依据,判断检定/校准报告的结果能否满足实验室检测的要求,只有符合检测要求才能继续使用该台仪器设备,并规定该仪器的使用管理人员填写《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确认表》。

五、标准物质的管理

1.标准物质的申购:实验室各检测室根据检测需求,提前两周填写《物质采购申请表》,由室主任核准签名后交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后,由采购人员进行采购。申购时应从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标准物质目录选择,如果目录中没有则可向其他有资质的供应商购买。

2.标准物质的验收和领用:实验室为了有效监控采购标准物质,对其技术特性(均匀性、稳定性、标准值及不确定度)、国家标准编号、标准物质证书、是否在有效的使用期限内、外观及包装是否完好等进行质量验收,在标准物质的明显部位粘贴合格标签,注明标准物质编号,截止有效期。并由标准物质管理员填写《标准物质登记表》,内容:标准物质编号、标准物质名称、批号、证书编号、标准物质来源、定值日期、截止有效期、数量、购买日期、标准物质证书归档页码、领用日期、数量、领用人,申购人在领用标准物质时要在《标准物质登记表》中签字。

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使用: 标准溶液分为两种,可以从有资质的供应商那里直接购买使用,也可以自行配制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溶液时应该做好详细记录,要有两人按规定程序进行标定,在标定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量值溯源。配制标定好的标准溶液使用绿色标签,并应做到标识明确。标识的内容包括:名称、浓度、配制日期、保质期、配制人。在标准溶液使用的有效期内,标准溶液使用人员应该进行标准溶液有效性的期间核查,并做好期间核查的记录。当发现标准溶液有混浊、变色、变质、浓度值变化过大等现象以及超出有效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做好相应标识,及时处理。通过以上的质控管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标准物质的质量,为实验室仪器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结束语

仪器设备和标准品的管理工作是实验室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各个部门和检测室人员积极参与和认真配合的工作。只有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不断创新,才能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标准品的管理工作渗透到仪器设备整个运行过程中,保证仪器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技术状态,把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陈桂文、陈国恩.国家认可实验室设备仪器期间核查[J].计量与检测技术,2010,37(3):10-12

[2]汪开敏.实施GLP与实验设施、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的管理[J].中国药事,2001,15(5):311-315

[3]李祥、赵世杰、刘彬彬.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28(12):185-188

[4]刘安平、乔东、施昌彦等.GB/T15481-2000检测与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8-12-27.

篇5

关键词: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U46+1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水质检测工作,各级环境监测站和自来水厂都相继配备和正在配备诸如实验室分析、现场采样、现场检测、应急检测等各类仪器,这些仪器在水质检测工作中日益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水质检测实验室出现检测仪器的数量在成倍增长,而这些仪器利用率较低、所发挥的作用却很有限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仪器的配备不合理、疏于管理、对仪器使用人员的培训管理不当,是仪器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管理工作,使水质检测仪器设备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2 完善的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管理程序是水质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ISO/IEC17025:2005,要求实验室应具有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和有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就是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规范的管理控制,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利用率,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各部门的职责、相关人员(设备主管、仪器保管人、仪器使用人和质量监督员)的职责;仪器设备的分类、标识;覆盖从购置、调试、验收、检定、使用、期间核查、维护、维修到报废等一系列的基本管理工作;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

2.1 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

需求的提出。水质检测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或计划开展的新的检测项目,提出水质检测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并明确所要求的设备类型、主要性能指标和大致预算,如名称、型号规格、量程、准确度等级、数量、用途、参考价格和推荐的供应商等。因为水质检测设备最终是由水质检测部门来使用的,所以需求是否明确、适当,对将来仪器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满足工作的要求至关重要。提出的需求应该清晰、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供应商评价。对提供影响检测质量的主要仪器设备的供应商,设备采购部门应组织使用部门、质量保证部门等对其进行评价。供应商评价一般包括供应商的资信能力、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产品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情况、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交货情况等内容。

设备的选择。应优先选择有质量保证、信誉可靠的供应商的水质检测仪器设备。同时,仪器的重要指标也必须符合要求。

采购的实施。设备采购部门应按确定的技术要求、服务要求和交货日期,向供应商清楚、详细地说明,并跟踪采购进度,如有延误,应及时通知采购申请部门。现在,很多单位都采用招标的方式实施采购,这是一种公平、公开、透明的采购方式,可以取得在技术性能和成本方面的最佳平衡。

2.2 明确部门职能和人员职责

办公室负责仪器设备的综合管理和仪器设备档案的建立,并指定一人作为仪器设备管理主管,负责协调仪器保管人和仪器使用人做好仪器设备的基本管理工作。使用仪器的科室负责仪器的日常使用和管理,并配合办公室的设备主管完成仪器设备的各个管理计划。质量管理室以及各质量监督员要有计划地开展针对仪器设备使用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不符合。每台设备都应指定一名保管员,保管员一般是该设备的主要使用人,熟悉设备的各项性能,参与仪器设备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能解决仪器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故障。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当出现异常或者故障时,必须及时报告设备主管和保管人,通过讨论之后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仪器使用人不能擅自进行处理。

2.3 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的分类和标识

在管理过程中,可将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以我们东莞市万江自来水厂为例,目前按水质检测仪器对检测结果准确性影响的大小,将其分为A,B、C三类管理。其中,A类为与直接出具数据有关,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的主要仪器设备,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H酸度计、浊度仪、电子天平等;B类是不直接出具检测数据,但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仪器设备,如干湿温度计、恒温培养箱、马弗炉和空气采样器等;创造检测条件的仪器设备,如空调、冰箱、抽湿机和搅拌器等辅助设备统归为C类。

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的标识包括唯一性标识和状态标识两部分。唯一性标识的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编号、名称、型号、保管人和放置地点等。状态标识采用CNAS统一印制的通用“三色标识”,合格证(绿色),用于检定、校准合格的设备;准用证(黄色),适用于多功能或多量程的设备,其中用于监测工作的功能和量程合格,而其他功能或量程有不合格项目存在;停用证(红色),适用于检定或自校准不合格或者损坏待修或报废的设备和暂时不用的设备。状态标识还应注明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限、检定(校准)单位等内容。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由设备主管和保管人负责完成及更新。通过仪器设备的分类和标识,保证监测站所有仪器设备的状态一目了然,便于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4 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及维护保养

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量值溯源是指从下而上通过不间断的校准而构成的溯源体系,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是通过校准和检定来实现,校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量设备准确可靠。检测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提供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而量值溯源的目的是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准确和统一。所以,做好量值溯源工作是实验室的一项非常的重要工作。所有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影响的设备都需要进行量值溯源,都应按照量值传递框图,严格进行周期检定,超过检定周期或未通过计量检定的标准器严禁日常使用。

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仪器设备维护主要分日常维护保养和专项维护保养。日常维护保养是指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管理规程进行的例行保养。包括:清洁、、紧固等。专项维护保养是根据仪器设备使用的频次,一为检测人员日常维护,这需要制定设备维护的作业指导书,并填写设备维护记录;二为厂方技术人员在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上门维护。设备的维修需要厂方技术人员上门维修,在维修后需签名确认并把相关的记录输入设备档案,仪器维修后需要对仪器进行评估,如涉及到影响检测结果的核心部分还需要重新对设备进行计量检定,以确保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要求。

结论

随着国家对水质检测的要求不断提高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使用的“高精新”检测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对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各地水质检测实验室只有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从上而下增强管理意识,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认真做好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符合水质检测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水质检测实验室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美成,郭正非.如何做好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J].中国药事,2006,20(10):597-599.

篇6

在各类农药GLP准则或标准中均有对仪器设备管理要求的描述,可总结为如下几点:

1)制定相关程序文件(SOP),且SOP中必须详细阐明仪器设备的常规使用、维护、校准、存放等所用的方法及发生故障或问题时的补救措施,并保证严格执行该SOP;

2)指定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负责;

3)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检查、维护、使用、检定、维修等都应具备有证明文件或记录,且详细记录仪器的维修情况;

4)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有表明其状态(检定、使用情况等)的明显标识;

5)规范仪器设备档案材料内容。

2、仪器设备分类

仪器分类方式主要根据具体实验室要求及不同仪器设备管理需求,一个良好的分类方式可以让仪器的管理更加规范与简易。而比较普遍认同的分类方式是参照美国药典(第1058章分析仪器确认)中提及的仪器设备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根据仪器功能及对研究项目中的重要性等对仪器进行分类,并对不同分类的仪器设置不同的管理要求。分类如下:A类,非测量辅助设备,如磁力搅拌器、蜗旋混和器等。该类仪器不直接进行计量读数,而状态也往往只有正常和故障两种,一旦有故障对试验过程的影响直观,可以立即发现;B类,简单测量仪器或需经校验才能使用的辅助设备,如温度计、天平等。该类仪器均需要定期校验以确保其状态,否则可能会有隐患存在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C类,分析测量类仪器设备,如HPLC、GC等。该类仪器其测量过程可能受到多种内在或外在因素影响,必须进行完整和定期的校正、验证,此外在测试时可能还需要一定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判断仪器的稳定性;

3、仪器设备的一般管理方式

仪器管理一般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及该实验室各类认证认可要求而定。而一般情况下农药环境毒理GLP实验室的仪器管理可分为下述几点:

(1)仪器设备购置验收:仪器设备的购置也同样根据实验室性质有所不同,一般需经历申购评审、招投标、购置仪器、仪器验收等阶段,本处着重介绍验收。申购前,由申购人连同使用人对仪器进行设计确认黄佳喜梁美坚王江英张宏涛佛山市环境健康与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佛山528000(DQ),DQ材料由申购人收集,申购人和使用人必须确保所申购仪器符合实际使用需要,并详细记录并包有厂家提供资料,该资料用于申购评审时使用。仪器到达实验室后,仪器管理使用者对该仪器进行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计量检定。IQ由厂家提供材料(出具安装完成的证明文件)或技术支持,并得到该仪器管理员的确认。OQ是由厂家工程人员和(或)仪器使用人员操作该仪器,使用比对或标准参照物的方法,确认该仪器是否可正常使用并符合工作需求。计量检定,一般是由专业计量检定单位进行,出具检定报告,在GLP管理规范中并没有强制要求计量检定,而国内实验室则大多会进行仪器设备计量检定。

(2)日常使用管理:仪器设备验收完成并处于可用状态下,首先必须撰写相应操作SOP,并进行培训,人员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该仪器,部分仪器需要特殊授权方可使用(由实验室管理文件规定,非强制要求),使用过程中应及时登记产生的记录及数据,QA在检查试验操作的过程中也要同时监督工作人员对仪器的使用情况。日常使用时应定期进行性能确认(PQ)和维护,PQ一般由使用人或仪器管理员进行,方法可参照OQ,用于确定该仪器使用情况是否正常。维护仪器是仪器正常使用的保证。

(3)仪器设备维修:正常使用下仪器如果出现问题,必须及时通知仪器管理员,并联系进行维修工作,维修时产生的数据及维修操作必须进行记录。维修完成后,在需要的情况下应对仪器进行再次OQ,以确认仪器是否符合工作要求。

(4)降级使用与报废:当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降低或部分功能丧失、损坏,经修理后仍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进入降级使用或报废程序。降级仪器,指某些多功能仪器部分功能无法正常运行,部分功能却可正常使用。出现降级使用时必须对仪器附加“降级仪器使用说明”,该说明在仪器降级申请批准后由仪器管理员或使用者进行制定,该说明必须阐明仪器可用及损坏功能等注意事项。

4、结语

篇7

一、实验室建设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指标,是教学科研的物资基础保障,也是师生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物质基础,更是高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两部分。硬件建设指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的购置、基础设施等物质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软件建设指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硬件建设是软件建设的基础,软件建设是硬件建设的有力保障,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存在问题分析

(一)仪器设备验收程序不规范。在仪器采购过程中对于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缺乏验收标准和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日常验收工作中,所谓验收通常都是仅凭个人主观意识进行验收,而不根据采购合同或相关技术条件进行验收。有的到货后不进行现场验收,而是等到清算付款账务时再进行补办验收手续。长期以往使得仪器设备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使验收工作流于形式。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信息不断的更新,这很大程度造成设备管理人员和先进设备不相匹配,主要是因为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度的不健全表现在三方面:一完全没有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缺乏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规范性和约束性;二虽建立相关制度,但是未能及时的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而进行更新;三虽做到及时更新但却只停留在纸上未进行落实,使更新的制度成为摆设。在高校实验中,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如果缺乏相应的制度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则不能很好的对仪器设备进行运用,更不能为教学科研提供有效帮助。

(三)仪器设备成本效益问题。高校实验室和设备管理存在着没有成本核算、没有经济责任等现象,使得大家互相争资源,个人专管专用,造成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低下。也有的将实验室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堆放闲置,几年都不曾使用,直至报废。虽然进行过“设备检查”“仪器设备评估”等工作,因评估系统不健全、评估标准不科学等,使得仪器设备闲置和低使用率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闲置率高达20%,其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闲置率更是高达85%。

(四)人员结构、专业知识不合理。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论从职称、薪酬还是福利待遇都与教学岗位有着差别,使得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产生抵触倦怠情绪,造成人员流动。同时,高校对实验室管理部门的重视度不高,多数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知识更新比较慢,加之业务水平有限,导致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不能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与维护。

三、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一)规范仪器设备验收程序。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仪器设备验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严格参照ISO9000质量标准执行,制定完整的仪器设备验收程序,贯彻执行不按规定程序进行的验收的处罚规定。在仪器验收过程中,实验室设备人员应同采购人员、采购负责人员、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共同对仪器设备进行验收,对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还需请学院主管领导进行参加验收工作。在验收时应查看包装箱外部是否完整无损,确认包装完整无损后,进行箱内实物的查看,查看是否与合同要求一致,保修卡、说明书、合格证是否齐全,仪器设备的零件是否齐全无误,检验仪器设备的型号、规格、参数是否与合同要求一致,进而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若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厂商,进行处理。确定验收合格后,在仪器设备采购验收单上签字,上报主管部门,并将验收单进行保管存档,还需管理人员及时将设备相关信息登记入电脑的仪器设备台账,对仪器设备验收资料进行归档登记。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需对其进行单独档案建立。档案登记包括对设备的采购合同、附件资料、维护保养规程、操作规程、维修记录、报废情况等详细记录,确保仪器设备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便于随时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

(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落实应用。要及时跟进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活动的需求,适当的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而不断更新,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执行到位,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可推行项目化管理,建立明确的分工责任制,强化规范管理,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开展工作,工作过程中,可适当开展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三)节约成本效益,做到物尽所用。购置仪器设备前,通过仪器设备主管部门结合校内相关专家、校外专业人士进行对仪器设备总体分布、各个需求、使用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讨论,并制定详细科学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确保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杜绝仪器设备空置、闲置的问题,避免各人专管专用的现象。为节约成本,使仪器设备能物尽所用,需做好以下三点:①做好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数量、价格的确定,并参与设备的招投标采购活动;②及时审查资产清查、仪器设备评估、报废、闲置设备的处置情况;③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值、增值、流失、利用率及使用效益的监督工作,确保购置的仪器设备性能优质,利用率高,尽可能的减少损坏和流失造成的损失。

篇8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 , 仪器设备,管理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equipment is in test work hardware founda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lab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procurement, acceptance from, measuring, file, use and maintenance, scrap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management, and expounds how to management testing laboratory equipment, make equipment indexes meet the detection requirements, ensure the testing data of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Keywords: testing laboratory, instruments,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试验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客观、准确、及时的试验检测数据,是控制和评定工程质量的科学依据。仪器设备作为实现试验检测的技术手段,它的正确选择与装备、使用和维护,不仅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运行成本,而且关系着试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正确性。在我国境内的各类实验室资质认定或认可,也对设备管理有着明确要求。在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设备”被列为9个技术要素之一, 在国家认监委编制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也将“设备”列为审核的重点,由此可见,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在当前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贯彻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合理使用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其投资效能,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化,促进检测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计量、建档、使用、维护保养、和报废处理等内容。

1 仪器设备的采购

1.1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采购仪器设备要遵循工作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工作上适用指的是选购的仪器设备能满足检测任务的需求,技术上先进是指仪器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耐用。经济上合理是指购置费用与日常运行费合理,能取得较高的投资效益。

在选购仪器时候还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的匹配,即测量范围要覆盖被检测参数的变化范围,准确度等级应符合1/3~1/5的原则。2兼容性,所选购的仪器设备尽量与现有仪器设备兼容。3环保性,仪器设备运转以后对环境不发生污染,包括噪声和有害物质的污染。4经济性,仪器在满足日常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力求“物美价廉”。

每年年初,试验检测人员根据试验检测工作的需要,提出需要购买或更新的设备,填写采购申请表,《采购申请表》的内容包括仪器设备名称、数量、型号规格、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不确定度、用途、参考价格和推荐的供应商等。《采购申请表》交予设备管理员统一汇总整理,制定《年度仪器设备采购计划》。 仪器设备的申购计划经科室主任签署意见后,由实验室技术管理层审核批准。属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必要时应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的可行性论证。特殊条件下,可向其他检测机构或科研机构走访或询问仪器设备性能、使用情况等。经批准的仪器设备申购计划,由实验室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实施。

1.2 仪器设备采购的实施

设备采购人员应按申购人员填写的技术要求和交货日期,编写招标技术文件。实施采购前,应对拟选用的厂家或者供应商和仪器设备进行评价,并将通过评价合格的供应商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经批准,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依据。一般仪器设备采购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优先考虑向《合格供应商名单》上的供货商发出招标邀请。收到各供货商的投标书后,综合比较各供应商的提品的质量、性能、价格、供货商的售货服务承诺、信誉度,择优选出中标供货商,与其签订订货合同。

签订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合同内容中,对所订购的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质量要求、采购数量、价格、交货日期、交货地点、运输方式、验收条件和标准、付款方式和时间,以及双方的违约责任等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经双方协商,以条款方式固定下来,在经过双方确定及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代表人)签字,加盖双方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后方可生效。生效的合同,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并记录执行情况。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有产品质量、经费增减等情况的变动,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双方协商解决。

1.3 仪器设备的验收

仪器设备的验收是仪器设备购置过程的结束,也是设备常规管理的起点。验收是了解仪器设备技术性能、建立原始档案的过程。仪器设备到货后,应按照合同规定条款进行验收。为确保购买的仪器设备与拟采购的仪器设备相符合,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数量点验、外观质量检查和内在质量检查。

首先应就装箱单所述的生产单位、型号规格、数量等与采购单据进行核对,同时检查其技术资料所描述的性能是所要求的技术指标是否一致;检查仪器设备、附件、配件的是否正确,外观是否完好,是否附有出厂合格证和保修单。如有破损、残缺、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应做详细记录。

内在质量,重点在于仪器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功能是否正常。对仪器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技术验收,试运行一段时间,检查其运转是否正常,对各项技术指标、性能参数进行现场察看和测试,看是否达到合同要求。通常还要请国家授权的专业计量机构对其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出具检定合格证书或者校准证书。

对于验收时发现仪器设备与合同不符合的,应要求换货或退货;对于随机资料不符或者资料不全的,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待资料补齐后重新验收;对于验收不合格,应予以退货。更换后的仪器重新调试验收,并酌情索赔。

验收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填写验收记录,对于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应建立专门的账面和档案,移交使用部门并进入日常运行管理。

2 仪器设备的计量(量值溯源)

仪器设备的计量是仪器管理的重要部分,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是试验检测结果溯源的前提条件。量值溯源性事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的或者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性。量值溯源的一致性是国际间相互承认测量结果的前提条件。

检定和校准是保证计量溯源性的两种形式,检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即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通过检定的方式传递给下一等级的计量标准,并依次逐级传递到工作的计量器具,以保证被计量的对象的量值准确一致。而校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者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值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吧,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检定和校准的差异表现在:检定具有法定性,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校准不具有法定性,是企业自愿溯源的行为。检定结果需做出仪器合格与否的结论,校准结果不判断仪器合格与否,只评定示值误差。

2.1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实验室应编制相应的文件,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属于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中,有59 项116种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根据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结构特点和使用状况,强制检定采取以下2 种形式:①只作首次强制检定。按实施方式分为2类,第1类为首次强制检定,失准报废;第2类为首次强制检定,限期使用,到期轮换。②进行周期检定,其检定周期由相应的检定规程确定。在检定有效期内,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失准,经恢复或维修后也应进行计量检定,确保工作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对于非强制性检定计量器具,实验室可自行寻求有资质的校准机构,也可送检,其管理形式可分为购买后首次检定/校准、周期性检定/校准、维修后的检定/校准。对于无法溯源的仪器设备,应采用实验室间比对的方式来提供测量的可信度。

首次使用的仪器设备,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5.5.5条的规定,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测设备之前,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进行检定/校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计量检定工作,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周期性检定/校准, 是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的程序,对计量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校准。其校准周期可依校准证书的推荐周期进行,或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根据使用情况自行评估,制定《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检测设备特性在使用中随着时间的变化、使用频率的不同会发生偏离,不可能总保持在某一个误差范围内。对检测设备进行周期性检定/校准,避免由于检测设备失准而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实验室应根据设备预期使用目的和设备计量特性,制定年度周期性校准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检测设备在计量有效期内使用,使检测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2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是指对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或检定间隔内进行的技术核查,目的是为保证在用仪器设备在两次计量检定/校准周期之间, 保持着检定、校准状态的可信度。不是所有仪器设备都要进行期间核查,一般只对使用频繁的、使用或储存环境严酷或发生剧烈变化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损、数据容易漂移的、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一般可采用自校准法(用高精度核查低精度同类仪器)、多台仪器设备比对法、标准物质核查法等方法进行。实验室可针对不同仪器不同方法自行设计期间核查,并做好期间核查记录。当期间核查中发现仪器性能超出预期使用要求时,应立即停用此设备,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对上次核查后开展的检测/校准工作进行追溯,分析当时的数据,评估由于使用该仪器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2.3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

仪器状态标识,实验室内所有仪器设备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分为“合格”、“准用”、“停用”三种,通常以“绿”、“黄”、“红”三种颜色表示。绿色合格标识表示仪器经计量检定或校准、验证合格,确认其符合检测/校准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黄色准用标识表示仪器设备存在部分缺陷,但在限定范围内可用;红色停用标识表示仪器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但经过检定校准或修复后可用。仪器状态标识要贴于设备的明显位置,应包含仪器管理编号、使用人、检定/校准日期,检定单位等信息。

3.仪器设备档案的建立

实验室应保存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设备档案。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原始档案和使用档案两部分。

原始档案包括仪器设备申购表、论证报告、订货合同、验收记录及随机资料(说明书、合格证、出场检验单、电路图等)。

使用档案包括仪器编号、放置地点、仪器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校准检定证书、借出记录、报废处理记录等。

4仪器设备的使用

实验室内所有仪器设备的使用应由授权人员操作,对设备使用人员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对于操作比较复杂、精密度高、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应进一步编制仪器设备操作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该设备的安装条件及使用环境,对仪器设备操作过程应进行详细描述。对高精度、大型仪器设备应指定专人专管使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非仪器使用人员不得使用。

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及有关注意事项使用仪器设备,并做好仪器使用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时间,样品编号、检测项目、设备状态、气压、温湿度、使用人等信息。可以使检测数据快速溯源,随时掌握仪器的工作状况。

5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仪器在日常使用中,由于内部、外部各种因素影响,如零配件的正常磨损、自然侵蚀、老化等,都会改变仪器设备的工作性能。为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要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实验室应采用“防潮、防尘、防震”“定人保管、定期保养、定室存放、定期校准”等“三防”“四定”的方法,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6仪器设备的报废

仪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有替代设备时候可予以报废,或者由于某些原因损坏又不能修复时应予以报废。

仪器设备的报废由使用人提出申请,由科室主任签署意见,设备管理部门论证,如确属报废范围,则明确报废处理意见,报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凡报废的仪器设备,应标上明显的标志并隔离存放,或尽快进行一次性处理。在仪器设备档案中做好报废仪器注销记录。

结束语

作为一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如何才能更科学有效的管理仪器设备,提高实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运行水平,还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各类技术规范的要求、实验室认证或认可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创新,才能让仪器设备发挥最大功能,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编,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2] 陈振云,王艳娥.谈检测实验室设备配置与管理《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9年01期

[3] 雷斌.实验室认可中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管理《科技资讯》,2009 NO.16

篇9

关键词 实验室;质谱类仪器;维护要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 TH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45-01

随着我国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几年来,各地农产品理化检测实验室逐年增加,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逐步增多,质谱类仪器设备作为实验室的基础设备之一,为检测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检测工作的逐年推进,有些实验室由于对质谱类仪器设备不知如何进行维护而导致仪器使用寿命缩短,有的甚至刚使用不久就无法开展工作。笔者根据多年实际经验,总结了农产品理化实验室质谱类仪器设备的维护要点,以供参考。

1 质谱类仪器设备主要种类及工作原理

质谱类仪器设备是实验室重要的精密仪器设备,基本上每个农产品理化实验室都会涉及到该类设备[1-2],实验室质谱类仪器设备种类较多,例如常见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联用仪、凝胶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质谱类仪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样品直接经过进样器进样或样品各组分经过色谱柱分离后依次进入真空系统,经质谱检测器检测,依据质核比和保留时间不同,进而达到定性定量分析。农产品理化实验室质谱类仪器设备可以检测多种物质,例如测定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多类物质。

质谱类仪器设备的基本构成部件包括气路系统、进样器、真空系统、质谱检测器4个部分。气路系统的作用是确保系统处于稳定的载气环境条件下并使载气流动速度得以精确控制,进样器的作用是将样品送入到气路系统,真空系统的作用是创造良好的真空条件,质谱检测器的作用是对各组分进行检测并将组分含量精确地转变为电信号并以谱图方式输出。

2 质谱类仪器设备维护要点

实验室质谱类仪器设备维护的根本目的,是确保仪器功能正常、稳定。质谱类仪器设备的维护工作应从日常做起,每次开机前、开机后、样品测定过程中、关机前、关机后,都应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并始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如果发现仪器出现异常现象应仔细查找原因、及时处理。质谱类仪器设备如果维护不好,一般都会表现为仪器不稳定或响应值异常,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准确性。仪器不稳定或响应值异常的原因有多种,应从质谱类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加以分析,具体维护要点包括以下6个方面。

2.1 确保气路系统稳定

气路系统稳定是维持仪器稳定的基本条件,由于质谱类仪器设备是做微量痕量分析的,首先要求气路系统中气体纯度必须满足规定要求,如果气体纯度达不到要求,少量的气体杂质会对仪器带来很大影响,直接造成仪器稳定性不好、响应值异常。同时,由于质谱类仪器设备是通过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的,为了保证仪器检测结果稳定性、再现性良好,气体流速稳定至关重要,一旦气路系统出现泄漏现象,将直接导致仪器不稳定、基线不稳定或响应值异常。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确保使用的气体纯度满足规定要求,注意维护气路系统功能正常,确保管路无泄漏现象。

2.2 确保进样器功能正常

进样器是质谱类仪器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进样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特别是经常检测成分复杂及高浓度组分样品时,往往易被污染,表现为仪器不稳定、响应值不稳定、总出现杂峰鬼峰等现象。在日常工作中,应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每次进样前后均应彻底清洗进样器,严禁检测过高浓度样品,如果发现进样器确实已被污染,一般可通过及时更换进样垫片加以解决。

2.3 确保真空系统真空度满足要求

为了保证待测组分在真空系统内进行有效检测,确保真空系统内真空度满足要求是质谱分析的基本条件。如果仪器真空系统管路漏气、真空泵抽力不足、抽真空时间不够等,都会造成真空度无法满足分析要求,表现为仪器长时间不能稳定、基线漂移、经常出现杂峰鬼峰等异常现象。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随时检查真空系统的密闭性,确保各部件接头无泄漏,维护真空泵功能正常。

2.4 确保检测器功能正常

检测器是质谱类仪器设备的核心组件之一,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含量准确地转化为相应电信号图谱的装置。如果检测器因操作不当而造成功能异常或损坏,则不能将各组分含量及时准确地转化为电信号,表现为输出信号异常、不稳定或根本无信号输出。检测器一旦损坏,由于受专业知识、专用维修工具等限制,一般化验人员很难自行维修解决,只能请专业维修工程师现场校正、调试。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切勿随意拆卸检测器。

2.5 确保仪器设备输入电源电压稳定

任何一台仪器设备正常运转,都需要稳定的电源电压提供动力。输入电源电压不稳定,是导致仪器设备不正常甚至损坏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个别实验室由于所用电源电压不稳定,导致仪器设备一直不能稳定工作,虽然问题简单,但往往被实验室人员忽视。为避免电源电压带来的不良影响,质谱类仪器设备应安装稳压器;同时为避免瞬间断电对仪器造成损害,建议为质谱类仪器设备安装不间断电源。

2.6 确保仪器设备存放环境清洁

质谱类仪器设备属于精密仪器设备,一旦受到灰尘等污染,极易引起故障。仪器设备电路板上电子元件受到灰尘污染后将导致散热不良、过热等现象,进而引起电子元件功能失常,最终导致输出信号不稳定、异常甚至损坏仪器等[3-4]。在日常工作中,应确保存放仪器房间清洁干净,仪器不使用时盖上防尘罩。

3 质谱类仪器设备的维护建议

任何一台质谱类仪器设备进入化验室时,均应及时做好安装调试、档案材料归档工作。质谱类仪器设备属于精密仪器设备,仪器安装时应按说明书全面调试到位,确保所有项目指标满足要求[5]。所有仪器说明书、装箱单、验收报告等原件应归档保存,调试谱图记录也应保存完好,以备日后再次调试时对照使用。

4 参考文献

[1] 王花俊,刘利锋,张峻松.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酒中的香味成分[J].河南农业科学,2011(8):210-212.

[2] 魏志强,冷凯良,孙伟红,等.鱼体中硝基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7299-17300.

[3] 方江邻,陈小华,杨勇.精密仪器实验室对环境的要求和改进措施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41-143.

篇10

关键词:计量认证;仪器设备管理;环境检测

中图分类号:P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涉及环境监测工作的各个主要过程,从现场样品的采集到实验室样品分析,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对监测结果的影响非常大,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非常繁琐而且涉及面广,在实验室资质认证计量认证评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有关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对环境监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有关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下面,从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出发,针对环境监测实验室,对仪器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

1 仪器设备的配备和验收

在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则中,对仪器设备有着明确的要求,必须正确配备与资质认定检测能力相适应的监测设备,并对购置回来的仪器设备整机完整性、零备件情况及使用说明书、合格证等信息做好检查记录。同时,开机调试,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对主要技术指标进行验收。仪器设备的全部材料均归档保存。验收分为开箱验收和项目验收,项目验收指新购仪器的安装调试、实作运行和考核验收。

开箱验收是按采购合同和设备装箱单规定的清单进行验收。首先应确认仪器外观完好无损,再进行开箱,验收包括设备的规格型号、实物的成套性、配件、产品合格证书、使用说明书、售后服务联系卡和与质量保证相关的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产品认可证书和约定的检定合格证等技术资料。验收工作应由实验室主管领导、仪器设备管理员和仪器使用人员会同供货商来人一道开箱检查验收,自行开箱验收须征得供货单位同意。

开箱验收后,由仪器供应单位技术人员进行仪器安装。对安装完好的仪器设备,一般情况下,除要对其通用技术指标和计量性能指标进行核查外,还要通过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对该仪器待承担的典型项目或规定项目进行分析,根据仪器测定的工作曲线、标准偏差、灵敏度及检出限,分析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用于判断仪器性能是否满足测试工作的需要。根据验收情况填写“仪器设备验收单”。

2 仪器设备的检定

从准则的要求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该溯源至国家标准,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影响监测结果的主要仪器设备都属国家强制检定的设备,温度计、压力表、温湿度表、干燥箱等辅助设备也是强检设备,部分配套设备如水浴锅、除湿机、稳压器、冰箱等辅助配套设备则不必检定或校准,但须对其功能和状态进行检验或检查。

根据设备类型和检定、校准要求,做好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并按检定周期的要求分类做好周期检定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送检。对已经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需要对其检定证书的内容予以确认,并结合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利用标准样品对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仪器设备是否满足监测要求,能否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等进行评价,记录评价内容。

仪器设备的校验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基本上不使用,所有出具监测数据的仪器设备,都须经法定检定机构进行检定,不必使用校验方法进行溯源性校验。对于不需要检定、校准的辅助配套设备,须对其功能和状态进行检验或检查,例如恒温水浴锅等不出具监测数据但直接用于监测的仪器设备,则应利用经检定合格的温度计对其显示的温度进行检验,以说明其功能和状态是否正常;对于稳压电源、除湿机、冰箱、振荡器等不直接用于监测的仪器设备,则应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记录检验或检查的方法和结果。

3 仪器设备的管理

首先应该从管理编号开始,以往都是根据设备购买的时间顺序来编号,这样的好处是一看就知道共有多少台设备,但是,你很难清楚有多少种设备类型,某种类型的设备有几台,有哪些合格或不可用,从而导致设备检定或者管理容易混乱。

仪器设备可以按类别分类管理及编号,仪器类别可按现场监测设备、实验室用设备、参考测量标准、自动监测设备(自动监测子站)和辅助配套设备进行分类,编号以“类别字母+仪器设备类型序列号+设备台次号”进行。这样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某类设备有多少种,每种有多少台,新增同类设备可以直接补充台次号,这样就可以清晰明了地知道设备的情况。便于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以及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和检定计划的编制,同时可以较好地安排仪器检定工作,确保监测工作正常运行。然后是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使用“三色”标签予以标明其状态,分别是“绿色”合格,“黄色”准用,“红色”停用。对于部分没有检定要求的辅助配套设备,经检验或检查其性能指标可以满足监测工作需要的,以“黄色”标签予以标识,区别于其它的检定、校准设备。

每台仪器设备还必须指定一名使用人员作为保管人,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便于随时了解仪器的状态。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检定、状态标识和维修以及建档、归档管理工作。对于主要仪器设备必须随机配备现行有效的使用和维护作业指导书以及使用、维护、维修记录,便于操作人员查看和记录。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使用、保养、维护、维修记录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定期收集、归档管理。

4 仪器设备的使用

仪器设备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的要求使用,对于进口设备如果没有中文版的使用说明书,必须编制仪器操作规程。用于现场监测的仪器设备,需外出使用时,应办理领用手续,监测完毕后办理返还手续。仪器设备使用前后须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如声级计用声校准器进行校准,大气采样器用皂膜流量计进行流量校准等,仪器显示满意结果方可使用,并及时填写校准、使用记录。仪器保管人定期对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对于重要的、操作技术复杂的大型仪器设备,例如:气-质联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离子色谱等,应由通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并经单位授权的人员操作,未经授权的人员实习操作时,应在授权人员的现场指导下使用,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若仪器出现故障或缺陷时,应立即停用和标识,直至经修复、检定/校准等证明其功能恢复后方能使用,并对缺陷所造成的影响予以纠正。若仪器经校准给出不确定度时,应有效地应用到监测工作中,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仪器使用人员有权拒绝使用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超周期未检定的仪器设备。

5 仪器设备维护和保养

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由日常保养、维护保养组成。日常保养主要是仪器保管人在使用前对仪器进行检查,使用后进行清理、擦试、复原,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维护保养是仪器保管人定期对所保管的仪器进行检查,彻底清洗外表和易受污染部件,对机械部件进行,对流通管道进行疏通,紧固紧固件等,并定期对需要充电的仪器设备进行充电保养。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由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

对于性能不够稳定,漂移率大的,使用非常频繁的,经常携带到现场监测或者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仪器设备,如:烟尘(烟气)分析仪、声级计、分光光计等。这些经常使用的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的间隔期内,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确保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由该仪器保管人负责实施。

期间核查可使用参考标准器、有证标准物质或比对验证以及加标回收等方法进行。如:噪声监测仪用声级校准器进行声级校准;大气采样仪用气体流量校准仪对其流量进行校正;烟气分析仪使用标准气体进行检查;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导率仪等,通过测定有证标准物质来检查;天平用标准砝码核查;水流速仪与同类流速仪进行测量比对检查等方法进行期间核查。在核查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时,核查人员应仔细查找原因,并对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若属仪器性能故障,须经修复、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对所造成的影响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