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范文
时间:2023-04-06 22:3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校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24-0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扎实探索“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不断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什么是“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数字化校园”以网络为基础,在将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管理活动全部数字化后,通过应用系统的紧密联结实现校园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2“数字化校园”的结构
2.1网络基础层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没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信息就丧失了活动空间,数字化校园则根本无从谈起。
2.2网络基本服务层网络基本服务是数字化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域名服务、身份认证、目录服务、网络安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WEB等。
2.3应用支撑层该层的处理对象是业务逻辑,它将各类数据按特定的业务逻辑组织起来,并对业务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等。它们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
2.4信息服务层该层的处理对象是用户逻辑,它根据用户的需求提取数据,并将它呈现给用户。如社区服务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
2.5个性化门户门户是数字化校园的总入口,各类用户通过个性化门户进入数字化校园,并获得与其身份相应的服务。数字化校园建设成功后,大学的功能将突破围墙的限制,成为一个无疆域的大学。
3“数字化校园”相比传统教育的优势:
3.1给我们提供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掌握知识的环境我们都知道网上的知识是可贵的,同样网上你能得到疑问也是可贵的。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建设这么一个平台,让所有的人都有这个环境,所以我们把它放进宿舍,放在班上,让大家尽可能方便地去接触它。
3.2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信息,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我们以往的传统式备课方式是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而集体备课必须统一一个时间。而我们通过“数字化校园”建立一个网上备课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网上的教员组的一个虚拟空间),那么老师有什么样的教案?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可以以论坛和上传的方式传上去,然后同头的老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参与到这个讨论里去。经调查这种备课的质量要比传统备课的质量高的多。
3.3为传统式教学方式带来几种突破
3.3.1突破学科的限制可能在同一学科的备课组里头,有其他学科老师参与进来,例如地理的备课组中可能有生物老师来提问题,或是化学老师来提问题,由于很多学科是交叉的,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知识。
3.3.2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参与备课和讨论不用局限于固定的办公室,如在家中也可以。
3.3.3突破年级的限制、人员的限制和地域的限制例如以往高一年级的老师只能在一块儿备课。而现在初一年级老师照样可以参加高一的备课,那么再进一步发展,甚至能够突破老师和学生角色的限制,备课难道只是老师的专利吗?那么学生能不能参与到你这个备课环境里去,能不能把自己预习的一些问题和作业提交上来,我觉得我们这样的教学才真正丰富起来,而且这种个性化才真正突出出来。据教育部2001年9月的统计数据,全国已经有一万一千所学校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络,只占到学校总数的六十分之一。那么是什么制约了“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呢?我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①人的意识问题,即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化。因为现在很多老师他们观念上认为,信息技术进课堂,那就是用大屏幕演示,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当然这些是有必要的,但是我感觉它还是表面化的,或者是一种方法层次上的,而不是这个思想意识上的。因此真正的“数字化校园”将来任重道远,最障碍、最核心的东西还是人的问题,还是要把老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给他培养起来,而当这两者健康地成长,可持续发展以后,那么其他部分就变得十分容易了。②服务上存在着局限性。未来的“IT”在行业的应用,会越来越居于一种互联互通,就是产品和产品之间的关联会越来越大。例如一个学校,要建一个校园网,它要很多产品,然后要跟很多厂商打交道,那一旦出了问题以后,这个问题如何界定清楚就会变得很麻烦。而这些问题实际上最终会影响到学校的应用。还有就是学校分布十分广,而学校又不太可能像联想那样,是一个拥有几万员工的企业,专门有一个两百人到三百人的队伍,来专门维护我们的“IT”系统。但学校不可能做到这点,顶多配一个到两个就很不容易了。所以如何来解决服务问题就成了发展“数字化校园”的一个关键。
参考文献
篇2
如果把一所学校的教育看作一个圆的话,那么教学和科研应该是它的圆心,其他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这两个核心业务来展开的。
然而,直到现在,数字校园的提出才让人们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也不能离开这一圆心。从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构建,到学校管理信息化,到数字校园,教育信息化终于一步步接近了这个圆心。
数字校园解语
数字校园(Digital Campus,简称为Dcampus或e-campus)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校园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实现从环境(校内、校外、教室、实验室、设备等)、资源(如人力、设备、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教、学、科研、办公、管理、服务等)的全部数字化,使校园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与传统校园相比,数字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的一个数字空间。
数字校园主要用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抓住核心
在数字校园之前,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集中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没有紧紧围绕高校教学和科研两大核心任务而展开,没能为这两大核心任务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
图1 数字校园的结构模型
而在数字校园的结构模型中(见图1),数字校园的工作是围绕着教学环境和科研环境的构建而展开的。
综合说来,数字校园的目的是以“教学”与“科研”为核心,围绕资源、管理、服务三要素,依托数据中心及应用支撑平台,重点建设校园资源中心、校园管理中心、校园服务中心应用系统,并采取统一的门户服务方式扩大院校的影响和对外服务,以形成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培养环境和生活环境。
数字校园已不是满足于单纯的校园网络基础建设。
数字校园更加重视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更加关注学习活动、协同科研以及校园综合信息环境建设,关注数字信息资源的提供,注重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使之适应数字化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
而且,管理信息系统在数字校园中已经相对弱化。
通盘考虑
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基础设施。
建立起数字校园的两大基础支撑环境,一是基础管网弱电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综合管网弱电系统、智能楼宇系统以及包括园区骨干、汇聚、接入及无线网络系统,互联网接入在内的网络系统;
二是数据中心,包括主机系统、存储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等基础硬件设备,由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目录服务器等构成应用系统的数据运行支撑环境。
其次,基础支撑平台。
基础支撑平台包括公共数据库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以及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其中,公共数据库平台是对数字校园中的各种结构化数据(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集市中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往往位于数字校园体系结构中的最上层,实现各应用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服务过程,是数字校园对内、对外服务的窗口,将所有信息和应用资源有机整合成简单、统一、个性化的Web界面,并保证这一过程的安全和信息一致性;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则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统一的身份认证服务,提高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用户通过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实现单点登录,不需要记忆不同的密码和身份,从整体上避免重复投资。
其次,各类应用系统。
这些应用系统可以分为三类:校园资源应用系统、校园管理系统和校园服务系统。校园资源应用系统以教学资源为主线、以网络化教学和数字图书馆为核心,对学校的各种数字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整合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的制作、管理、及应用;
校园管理应用系统则以URP(大学资源规划,University Resource Planning)思想为核心,构建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整合校园各管理系统的数据与流程,为决策提供支持;
校园服务系统的核心是校园一卡通及网络基础服务系统,目的是对全校的学生消费、社区生活、校内服务进行整合和管理。
最后,规范、制度及运维体系。这包括系统管理、系统安全、项目管理、维护服务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支撑体系。
整体性 层级化
数字校园是用整体性观点、层次化方法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
利用数字校园这一现代化手段,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过程。
通过数字校园建设,可以将校园网上的信息进行整合,更好地进行分类组织,既能让校园网用户更加快速、准确地发现和利用所需信息;也能为师生提供网络交流环境;同时还可以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实施管理,又方便、快捷地实施各项校园服务。
篇3
近日华南地区四省高校“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
在会上,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胡钦太表示,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日益成为高校在新时期发展的制高点之一。高校信息化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长期过程,在高校的信息化工作中实践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支撑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框架,成为“十二五”期间高校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实现信息化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三个维度与云概念的融合?如何使信息化为学校的科学决策和智慧校园服务?如何体现信息化综合应用的特色和内涵?如何达到信息资源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等问题是数字校园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网络中心主任聂瑞华指出,在“十一五”期间,华南师范大学提出了“以人为本、服务导向、应用牵引、技术推动”的数字校园建设理念,制定了学校统一的数据规范与信息标准,建设了信息门户系统和校园数据中心等数字校园基础平台;基于流程定制和办公协作理念开发了协同办公系统,初步构建起了校园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的技术框架和支撑平台;完成了14个业务信息系统的开发、改造与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综合应用体系。
期间,华南师范大学打通了“一校三区”校园网互联,增建了电信出口,实施了基于IPv6技术的下一代校园网建设并初具规模;采用“银校合作”新模式,建成了布局“一校三区”的校园一卡通系统;以提升科研实力为目标,建成了支撑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华南师范大学还搭建了服务于财务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的专用安全网络。异地容灾备份系统的建设,增强了数字校园关键应用和关键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聂瑞华还指出华南师范大学要凸显开放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搭建移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最终实现信息服务的“4R”目标(Right Person、Right Place、Right Time、Right Way)。同时,华南师范大学要加强校园网的质量和安全建设,紧密结合国家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推动IPv6技术的普及应用,构建安全可控的下一代多业务校园网;依托数字校园公共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展电子图书和文献资源的服务领域与服务功能,优化电子资源结构,加强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建立与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篇4
一、引言
在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构筑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等学校建设的热点。社会的高度国际化、信息化使现代教育面临着深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因此受到冲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必将导致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改变,网络教学、远程教学、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建构现代教育新型教学教育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①。高水平、现代化的高等公安院校需要一流的数字化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数字化的学习氛围、数字化的工作条件、数字化的生活空间。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数字化校园建设得到了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也是国内各高校目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热点。如何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已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方面,其管理模式显得尤其重要。公安院校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在建设较大规模的数字化校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其管理模式的建构。
二、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凯尼斯•格林(Kenneth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是数字化校园概念的最早出现。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一次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迅速为全世界普遍接受,并引出“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各种理念②。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包括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数字化校园的核心是指用全数字化的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及处理技术,去控制和操纵整个学校的事务,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及技术服务。数字化校园的理论基础是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技术基础是计算机、通信、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技术为主的现代数字技术群体。数字化校园的功能是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资源高度共享,改变传统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提供便捷、安全、有效的信息应用环境及网络信息服务。公安院校由于其特殊性,在普通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还要加入公安网模块,就教学科研方面而言,可申报公安部精品课程及公安系统的科研项目。公安院校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在基于其他普通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基础上,同样也涉及公安网模块的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
三、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任务和职能
公安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中软硬件基础设施的作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提供全面的、优质的信息技术支持③。其主要职能包括:(1)用户服务。直接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主要通过用户来访接待、热线电话、网络交流等方式为用户提供问题解答、操作指导、密码修改等服务。(2)技术支持。为学校各部门提供软硬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包括软硬件系统安装、配置、调试与问题解决;此外,作为用户服务的后盾,负责到各部门解决用户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3)应用管理。为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而对相应应用系统进行的安装、配置、优化、监视等运行维护工作。(4)系统管理。设计、安装、配置、优化、监视网络、服务器及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系统,以及电子邮件、Web主页、FTP等基本网络服务系统的运行维护,定期检查学校公安网络的运行情况。
四、公安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建构
1.数字化校园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在建构公安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之前,我们必须理清数字化校园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笔者根据所在单位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管理运行经验,对此进行了初步的设计。数字化校园管理服务体系由用户服务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应用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等组成④,根据其相互支持关系,可以用如49页图1所示的组织结构图表示。在图1中,最上层是用户,用户可以分为3类:普通用户、操作员、信息管理员。普通用户是通常的最终用户,包括所有的教师、研究机构人员、中队教师和学生,是信息技术的最终使用者;操作员多是各个部门的办公人员(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主要为教学秘书担当此职能),直接使用信息系统支持办公管理;信息管理员是使用信息系统的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角色,负责该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组织与业务组织,对本部门的操作员负有指导的责任。直接与用户打交道的是用户服务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用户服务人员负责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主要通过用户来访接待、热线电话、网络交流等方式为用户提供问题解答、操作指导、密码修改等;技术支持人员主要为操作员和信息管理员提供支持,解决他们在使用系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此外,他们也为用户服务人员提供支持,解决用户服务人员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核心部门应为学校教育技术中心(部分院校为网络中心),它担负着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和应用系统的设计、安装、配置、优化、监视等工作。因此,其岗位类型和管理职责相对比较多,笔者对其进行了以下分类和职责限定。(1)应用管理员:负责应用系统的安装、配置、优化与监视,维护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应用系统的升级。(2)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维护运行,对数据库进行优化,了解数据库的用户运行方式,同时跟踪数据库技术的动态,对数据库的选型和升级工作给出合理化建议。(3)系统管理员:负责服务器系统的运行维护,包括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优化,监控整个服务器系统软硬件的日常运行,是服务器系统的第一负责人。(4)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的运行管理,在日常维护的基础上,熟悉所管理的网络设备,能够根据实际运行效果优化网络结构;此外,负责与网络管理直接相关的域名服务、DHCP服务等。(5)安全管理员:负责网络安全和主机安全,与网络管理员一起规划安全的网络结构,加设防火墙、IDS等安全系统;跟踪各种操作系统的最新补丁和漏洞,通知相关的系统管理员进行安装;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检查,定期检查公安网络运行情况。(6)备份管理员:负责数据中心的重要数据的备份和数据恢复,制定数据备份、恢复的规范、策略和实施的步骤。(7)机房管理员:负责维护机房的环境,监控电源、空调等设备的运行并定期检查,随时监视网络、服务器等设备的运行。(8)系统操作员:负责系统管理中的一些日常业务,日志系统、备份情况、应用运行的检查和监视,出现问题后及时向各管理员报告。2.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建构。在分析了各个岗位职责之后,使各岗位协同工作、表现出最大的效益是一个系统工程,笔者为此建构了一个校园管理的模式,以使其整个管理系统发挥最大的效益。笔者引入了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首席信息官)⑤。过去20年中,信息管理职能在组织运行中所扮演的角色日趋关键,CIO的数量,尤其是企业中CIO的数量更是有了一个大幅度增长。国外的一些大学,典型的如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早就开始了以专职校长助理任CIO的信息管理体制的实践探索。笔者在此借鉴他山之石,建立一个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模式,其结构。一般来说,所谓CIO,就是指负责处理与组织中的信息技术和系统相关的各方面事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合格的CIO需要兼备对IT技术和组织运转的双方面的深入了解,才能有效推动IT技术的运用,使之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⑥。公安院校的CIO不仅是IT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还要领导跨机构的协作过程,通过开发信息资源,提高教学、学术和管理的效率,去除多余的工作流程和行政机构。其主要任务包括:建立校园信息化远景规划;以最有效的方式管理基本的信息化应用与服务;领导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协调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阐述学校全局范围的信息化策略,领导与其他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等。公安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主要领导者为学校首席信息官,其应有较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调动权力,在校园数字化管理中,学校各部门要协同合作保证数字化校园的畅通,以期更好地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服务。
篇5
1 公共环境信息化,营造立体育人氛围
学校积极打造数字校园,努力促使公共环境信息化,营造立体的育人环境。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如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艺术馆、活泼休闲的图书馆和具备专业水准的射击场等。
学校安装了广场电子屏和走廊电子信息栏。每天清晨,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看见电子屏上滚动着名言警句、学校的各项活动安排和获奖公告等。课间,学生能从走廊的电子信息栏中了解好书介绍、科学环保、安全健康等知识,欣赏到精美的书画、剪纸作品,分享校园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场面。学生还能通过触摸、点击等方式上网搜索新闻、图片、知识等。这种自主、便捷的网络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勤奋乐学的进取心。
2 课堂教学信息化,构建新型教
学模式
学校自建校起就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师们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通过展现图片、播放音乐、视频、动态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生动直观地学习。
2011年,学校又添置了45台学生数字移动上网本,在三年级一个班开展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活动。对于这项新型的教与学的模式,实验班教师着力于提高课堂应用的频率和效率,充分发挥该设备的教学功能。如在英语课上,任课教师让学生登录网上词典“海词”查不认识的单词、查找图片和课外知识;科学课上《蜗牛》一课时,学生通过上网搜索,发现蜗牛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各小组将实验过程或视频展示给其他小组看,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充分发挥上网本的多项功能,用于课前预习、课后拓展。如语文课“人间真情”这一课前后,学生利用录音功能,将父母与自己的促膝长谈录下来;利用摄影功能,将父母与自己的精彩瞬间定格;利用录像功能,将发生在父母与自己之间的生活片断连接起来;利用邮件往来功能,记录父母与自己的心语交流;利用文字编辑功能,书写发生在父母与自己身上的小故事。
3 教研活动信息化,提升教师业
务能力
在打造数字校园的过程中,学校利用数字化档案管理、借助网络平台为教研活动开辟新的研讨交流方式,构筑新的培训发展模式。
3.1建设教师专栏模块,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在校园网中开设了“名师风采”“教师博客”和“教师成长档案”等模块。“名师风采”除收集教师的基本信息外,还链接了课堂教学风采;在“教师博客”上,教师可随时发表教学心得或困惑;“教师成长档案”中,教师将专业证书、教案论文案例、学生获奖等录入其中,全面记载自己在校的成长历程。
3.2 建立教学资源库,便于教师共享交流
学校建立了ftp服务器,在该服务器上,学校按各部门、教师个人、音像教材、摄影库、论文案例、学生试题、各类获奖等分门别类建立了资源库,老师们可随时上传下载,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资源共享。
3.3 开展网上校本培训,促进学习型教师的培养
学校建立了微格教室,能自动录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可在现场听课,也可通过网络直播听课。评课时,老师们回放录像中的片段,有针对性、更直观地点评教师执教的过程。校园网上设有“视频点播”栏目,收藏了教师的公开课以及特级教师、名优教师的教学视频,便于老师们随时随地开展网络研修。学校开设了网上论坛,教师可以自由、宽松地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观点和看法,形成了学术自由的良好氛围。校园网上还设有“共鉴文章”“美文推荐”“书香教师”等栏目,引导老师们博览群书,争做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4 特色活动信息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将数字校园与特色校园打造有目的地整合、有计划地推进,让校园文化建设彰显活力与魅力。
4.1 打造书香校园,积淀文化底蕴
学校人性化地设计了集藏书、阅览、采编、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图书馆。采用信息化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各个管理环节的数字化。学校图书馆已成为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分馆,与大学园区图书馆实现了联网,可以无偿借阅和上网浏览那里的几十万册图书。图书馆配有10台能上网的电脑,便于师生搜索、浏览网络电子图书。学校网站上开辟了书香校园专题网页。通过走廊的电子信息栏开展好书推荐、名人读书故事以及我身边的“阅读之星”等宣传介绍,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4.2 重视科技教育,锻炼实践能力
学校积极营造科普教育氛围。电子信息栏、校园广播、电视台、校园网、班级科普角、科普小报等是重要的宣传阵地,学校还充分利用周边社区、企业的资源组建了一批校外科普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将“吸管创意制作”“玩具组装”“自行车拆装”“玩转四驱车”等内容作为校本课程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组织人员创编相关的校本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还积极组建科技活动社团,已建立了航模、气象、种植、机器人等多个科技类社团。学校借助网络开展科普知识竞赛网上答题活动,通过网络投票评选“最有创意的小发明小制作”“科技之星”“科普特色班级”等,促进学生参与科技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4.3 丰富文体活动,培养多样才艺
本着“人人有所学,人人有所获”的原则,学校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特点、不同时段的校本文体活动项目。如大课间的武术操、童谣吟唱、滚铁环、打陀螺,午间小舞台等。这些活动内容,学校通过网络搜集有关视频,让学生边看边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校经常展播在踢毽子、跳绳等活动中玩出花样、玩出精彩的学生动作,激起学生“比、学、赶、超”的热情。
学校每个月都组织丰富多彩的“午间小舞台”活动。开展朗诵、独唱、器乐、舞蹈、模特等表演活动,通过学校电视台向全校展播。学校打造了20余个“小蛟龙”社团,通过电子屏公告社员们获奖信息,通过电子信息栏宣传社团明星,展播竞赛、演出的精彩视频。通过“电子相册”,收集名家及学生优秀的书画、剪纸、手工等作品滚动播出,让学生互相欣赏评鉴。
5 学校管理信息化,共建和谐民主校园
在打造数字校园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德育管理、班级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工作中均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5.1 数字化德育管理
借助网络,学校的德育活动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互动,发表建议。如2011学年初,学校开展“在校十大好习惯”网上征集活动,让师生们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提出意见,最后编出了《川小学子在校十大好习惯》。学校又将十大好习惯谱成歌曲、拍成宣传片在电视台传播,让学生们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中。学校组建了一支“大眼睛看校园”的文明督察队,学生手拿相机、摄像机,拍摄同学们在课间、午间的真实表现,通过电视台、宣传窗分类展播,表扬文明言行,提醒不足之处。少先队大队委员竞选、读书征文、心理咨询等活动均通过网上进行。禁毒、消防、交通、食品安全等知识均放到校园网上,便于学生在校在家随时访问。
5.2 数字化班级管理
学校各班开通了班级博客,班主任在博客上设置了班级荣誉、学生活动掠影、习作欣赏、好榜样、家校直通车等多个栏目,便于学生及家长及时了解班中动态,关注班级建设,增进多方互动交流。很多学生也开通了个人博客或微博,借助网络发表自己的作文、上传照片、结交朋友等,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生活。
5.3 数字化行政管理
学校建立了教师分类QQ群,在QQ群中播发通知、反馈工作、通告获奖信息、祝贺教师生日等。校园网上设有“每周工作”“办事指南”等栏目,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工作安排、各项规章制度等。学校通过校园网向教师征集“金点子”,组织教工摄影、征文比赛等主题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增强学校凝聚力。
5.4 数字化后勤管理
学校建立了财产设备管理系统。校园网上设置了“网络保修”平台,如发生故障,教师只需在网络保修单填上保修内容和地点,保修单会自动生成。后勤部门就能及时安排修理。校园网上还设立了食堂管理、节约型校园等管理平台。
6 家校联系信息化,努力形成教
育合力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因此,学校在打造数字化校园的进程中,非常重视家校联系信息化工作。
6.1 重视家长板块的建设
学校每学年组织家长学校,召开视频直播的家长会,印发家教小报,组织家庭教育现场咨询会。学校对外的宣传橱窗上,设有“家教之窗”专栏。在校园网建设中,学校有专人负责“家长园地”“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等内容的建设,便于家长关注教育,关注学校。
6.2 畅通家校联系的渠道
“校长信箱”“短信平台”和“家长论坛”是家校联系的渠道,通过这些平台,教师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对家长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吸收采纳。学校定期通过家校通平台向家长发送温馨短信,如有关孩子的传染病防治、健康饮食、交通安全、习惯培养等,颇受家长欢迎。
7 收获成果,展望未来
学校打造数字校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已收到了初步成效。学校电视台制作的节目荣获全国校园电视金奖;学生在市级以上电子报刊、机器人、航模、射击、拉丁舞、绘画等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已荣获全国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省示范性图书馆、省示范性实验室、省绿色网络实验学校等省级以上荣誉十余项,宁波市文明单位、科普示范学校、少先队书香大队等市级荣誉十余项。
篇6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共享数据 共享数据库
一、什么是数字化校园?
校园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办公空间、研究空间、教学空间等)、资源(如图书资料及专业数据库、教师讲义与课件、网上专业资讯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既对应又有本质不同的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环境,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创建电子校务、教育资源、虚拟社区及网络服务的数字化虚拟大学教育环境,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二、数字校园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数字校园网由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等组成,如图1
(一)基础平台
该系统的两大基础支撑环境:基础网络系统和应用支撑平台(包括主机系统、存储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等基础硬件设备,由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目录服务器等构成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数据汇聚、运行支撑环境)。
(1)基础网络平台:以光纤骨干网络实现楼宇之间光纤连接,以双绞线(或无线)连通全部楼宇内的信息点。
(2)门户平台:统一信息门户是数字校园各应用系统中各项功能集成和部署的平台,它把分散于各个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
(3)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平台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不同的网络应用系统用户名和口令不统一的问题,期望提供统一的授权机制及一套方便、安全的口令认证方法,用户只要一个用户名和口令就可以使用校园网络上他有权使用的所有应用系统。
(4)共享数据平台:共享数据平台是为各应用系统之间提供数据交流,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
(二)应用业务系统
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人事等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查询系统,课程中心系统,一卡通系统等。 转贴于
三、目前校园数字化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校园网建设的逐渐升温,很多地区和学校将校园网建设以及整个系统的投资规模作为评判学校办学条件、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甚至成为学校评定“重点”院校必不可少的依据。但是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投入应用,数字化校园中的问题也会不断暴露出来。如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应用系统、各部门缺乏数据交换标准,数据重复冗余,导致了各部门相互之间同一信息不一致;没有形成“综合统一的门户”,导致用户获取信息非常困难,有用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数据的利用率不高等。
四、共享数据平台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为避免上述情况,各应用系统必须做到数据共享,只有数据共享之后才能保证数据一致,减少冗余,提高利用率。因此建立数据平台,通过建立共享数据库,统一学校内各个系统的数据,提供集中的数据交换,实现系统间的资源共享是校园建设中的基石。
数据平台是收集、处理和存储各类共享信息数据,并为全校提供信息共享服务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将学校内的各类数据进行数据集成、集中存储,通过统一的可靠性、安全性方面的设计,对用户提供稳定、可信的数据服务。
(一)整合资源,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取
将各类共享信息数据,存放于共享数据库中,使得数据的存放更为精简有效,避免存取不需要的数据,并且减少了数据存取时的开销,同时能够保证数据及时更新,保证了全校信息的一致性,有利于管理部门的工作。
(二)整合平台,实施有效的安全防护与管理
随着校园网提供的信息服务质和量的提升,对信息安全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同时,校园网提供更高层次服务的时候,对于用户的身份认证、服务权限管理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原来各个服务系统各自为政的身份认证的方式难以达到这个要求。这就必须要一个独立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身份认证及权限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完成对整个校园网用户的身份和权限管理,同时让用户无需频繁登录,方便使用。
(三)共享数据,实现数据的合理有效安全存储
这也是建设数据平台的最重要的原因。网络建设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正是有了各种应用项目,才使得网络成为今天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开展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各个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以共享数据库作为桥梁,通过建立和完善权限管理,部门间的信息查阅只需通过数据维护者管理简单的授权,就可以轻松查看、导出。而数据是这些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所以,数据存放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就显得特别的重要。通过建立共享数据库,应用系统之间不再具有直接的数据关联,数据交换统一由业务数据库与共享数据库之间完成。应用系统之间无直接数据联系,各应用系统耦合度降低,从而使得各应用系统数据库的安全性增强,同时共享数据又能集中存储、集中管理。
五、共享数据平台建设
共享数据平台的建设目标:是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和相关行业信息标准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建立安全高效、充分共享的数据平台;规范信息从采集、处理、交换到综合利用的全过程,逐渐形成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机制,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利用信息、分析决策提供支持,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
共享数据平台建设应要满足以下要求:(1)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避免信息标准混乱,信息不能交流和共享。(2)各应用系统运行依赖于其他系统的数据,需要能够自动从其他系统中获得所需数据,避免重复录入。(3)各应用系统需要为其他系统提供所需数据,具有自动的方式支持应用系统对外提供共享数据。(4)需要在全校共享使用的公共数据,应该明确原始数据的产生单位和维护单位,原则上按照谁产生,谁维护的模式,确保数据的唯一性。(5)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需要基于一种安全、可管理的模式进行。
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制定数据字典,建立共享数据平台。根据国家和教育部的《学校管理信息标准》,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统一学生的信息编码规范,制定学生数据字典。同时通过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整理各业务系统的主要数据,建立基础数据库。(2)构建数据集成平台,实现全校数据共享。在制定统一数据交换标准的基础上,构建共享数据中心交换平台,保证业务系统之间能够通过共享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3)制定统一业务系统数据库建设标准。(4)构建数据分析模型,为学校领导分析决策提供支持。(5)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保障系统持续运行。
六、结束语
共享数据平台的建立是校园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建立一套信息化标准和设计一个合理、适用的共享数据平台则是实现校园网统一规划、疏导全校数据流,是整个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可持续发展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根本保证。共享数据平台将校园中分散的数据资源集中存放,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加强了数据的安全性。
虽然人们对于数字校园共享数据平台的构建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并对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的进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与技术的发展,共享数据平台的构建仍然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如怎样实现数据平台的自动扩充和开放管理,如何创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体系等等,都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慧.卞艺杰.浅谈数字化校园中数据中心的建设.大众科技.
[2]傅秀斌.资源建设呼唤整合[J].中国教育网络,2005,(1).
篇7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4-0000-00
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顾名思义,它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传统校园所有教学管理及生活技术等服务等等校园各方面信息的跟踪处理,充分实现数字资源的系统应用的一种包含不具有真实可接触这种特性的教育教学环境。
2、数字化校园的现状
我们知道,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水平高低则是教育信息化程度好坏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的基础上,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有了更为广泛和可以依赖的技术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数字化校园的迅速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十二五”中国教育规划纲要中,国家再次明确了新的一年中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要投资的总费用要实现达到占GDP总数的百分之四的目标,在大的教育政策背景下,这就给中国的教育化产业提供了一个长期并且相当稳定的机遇期。以数字网络技术和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的数字化校园在逐渐被越来越多大学甚至各大中专院校接受的同时,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所接受,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更加积极推进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尤其在目前的情况下,一说到教育信息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数字化校园这个名词。这种趋势为学校基层性建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学校基本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看到,近期很多重点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211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其他一般学校也多方筹集人员资金技术等,准备开始或改进自己的建设,而且相当一部分院校在这方面的建设已颇有成效。在比较好的形势下,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难题,比如没有做好教育理念的转变,软件建设及应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忽视对现有校内或校外资源的借鉴应用,以及对教学系统的建设不完善等等。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
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要实现校园内各个方面的真正“现代化”;其次要实现信息资源和各项服务的最好规范,保证对它们的最优分配和利用;最后还要确保资源和服务的科学安全性,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和管理过程系统上的质量和效益的目的,总体上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建设、重整“设备”、强调实际运用的指导思想。
(1)统一规范.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庞大项目,在整个的过程中,它会涉及到有关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为了解决好它所具有的投资高、建设难、周期长等重难点,在着手之前就必须站在学校的整体高度上,做好规划分析和设计工作,未雨绸缪,做好事前计划工作。(2)逐步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它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很多内容,比如:需要对师生进行相关调研、具体确定选用哪个数字化平台的建设、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方案的运行反馈及改善改进等多个过程,因此为了保证整个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减少 运行失败的可能性,在整个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坚持逐步建设的指导思想。(3)重整“设备”.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庞大繁琐的应用系统,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校都多多少少进行过信息化方面的建设,这期间都购买、开发甚至改进了不少应用系统,有了一定信息资源的积淀,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不妨也采用下“拿来主义”,要充分考虑运用原有的东西、最大程度的利用校内校外已有的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在进一步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利用,充分发挥它们的“新”作用。(4)强调实际运用.我们要建设数字化校园,最终是为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最关键的就是要强调应用,使学校、教师、学生等每个部门组织都实现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实现上下级部门或平行部门之间既快又好的沟通,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交换,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时刻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优先确保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应用、实现共享,以实用为真正的目的。
4、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包括网络系统化安全建设,校园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建设,数据化中心建设,确定的身份鉴别建设,一卡通扩展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等主要内容。
(1)网络系统化安全建设:要尽量减少校园网系统的危险性,保证重要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非常”业务部门的无风险性,就必须建立基于整个校园的网络安全体系,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精确高效运行。(2)校园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建设:建设一个完整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基于校园管理的相对远程的的一体化的办公操作、教学培训、基本信息查询等提供更周到的硬件软件等技术方面的支持。(3)数据化中心建设: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要充分保证隐蔽数据或共享数据的实时性、即时性和高效性,并且还要保证它们的高度一致性,尤其要确保共享信息资源的即时可参考性。(4)确定的身份鉴别建设:建立非常确定唯一的身份鉴别中心,根据已搜集保存或可以预见的内容集中进行身份认证,提高数字化校园整个实际运用系统的高效安全。(5)一卡通扩展建设:改进一卡通的更多更好功能,实现整个校园内统一且唯一的教师或学生等的身份认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整个校园的“危险”性。(6)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以有线或无线网络和精准文献信息资源为技术设备支持,逐步改善改进书刊文献资源检索,创建更高标准化的数字图书馆,最大程度的实现校园书库的信息资源共享基地,更好的为师生服务。(7)远程教育网络建设: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开展教育教学,实现网上上课、学习、培训、办公等的远程化。
参考文献
[1] 郭丽君,吴庆华.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探索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54-158.
[2]韩锡斌,杨娟,陈刚.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数学校园的概念.架构和策略.中国远程教育,2005,8.
篇8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 校园一卡通建设 应用形式
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一卡通作为校园管理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形式,有效的实现了校园统一化、规范化的管理性能,更为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一卡通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逐渐的成为我国的校园建设和规划的重点。同时,在校园一卡通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构建的良好的数字化下校园模式,对学生在校园中的消费、借书、门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集中。同时,在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一卡通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和老师的身份识别,也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满足了我国校园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何对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一卡通,进行全面的建设和应用,也是本文主要阐述的问题。
1 数字化校园建设分析
1.1 身份识别验证的统一建设形式
在我国校园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校园成为我国校园重要发展的技术形式。并且,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校园的身份,进行全面的验证和整体和规划,并且利用“卡”的形式,作为学生和老师,以及其它工作人员身份验证的重要载体,主要是将用户管理、用户信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集中,从而成为学生和老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获取信息的重要入口,也是唯一的入口。同时,统一的身份识别验证也校园住院整理的重要途径,更是良好的教学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重要的基础形式。在各个系统结合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是统一的调度形式,从而有效的实现了身份识别的功能。
1.2 信息、数据交换
为了有效的提升校园的管理形式,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提升管理的重要形式,信息和数据的统一交换,是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储存、整理的形式,对其相应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调节和整理。并且,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该系统的共享的形式,从而有效的实现了信息和数据的传递的效率,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信息和数据发生不一致的现象,保证了数据和信息的安全、稳定等性能。同时,在数据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各项系统形式,对其管理形式进行全面的集中,并且对信息和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备份,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和数据发生丢失的现象,提升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能,为“校园一卡通”的展开,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有效的实现的统一、智能化的管理性能。
2 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分析
校园一卡通作为一种新技术形式,成为我国校园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技术形式,对校园的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统一,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校园管理的规范性。下面就对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2.1 校园门禁控制的应用形式
校园门禁控制是校园一卡通重要的一项应用形式,也是提升校园安全性的重要方式方法。校园一卡通在校园门禁控制的过程中功,对学生、老师、以及其他的工作进出大门的时候,有效的实现了身份验证、工作牌、学生证方面的验证。同时,校园一卡通在校园门禁控制的过程中,应当在校园大门口装有门禁管理系统,这样学生、老师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在进出大门的过程中,在门禁控制器实行刷卡、管理的功能,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到进出人员的信息,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校园内部的安全性能。
2.2 在上机管理的应用形式
学生在利用学校电脑学生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是需要学生付费的。因此,校园一卡通在上机管理的过程中,校园的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形式,可以与相应的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连接,并且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管理。学生在校园电子阅览室有进行明确的记录,将其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储存,这样不仅仅后效的提升统一的管理性能,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校园电子阅览器的正常运行。
2.3 在图书借阅管理的应用形式
图书借阅管理是校园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管理项目。也会校园一卡通应用的重要形式,校园一卡通在图书借阅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图书中各县管理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归纳,以此形成良好的系统接口,对图书馆的书籍借书处、书籍检查、还书、查询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当学生在进入图书馆的时候,在对书籍进行阅览和借阅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的红外光线传感器的形式,对书籍的使用清理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学生在书籍借阅的过程中,对书籍中信息进行了全面的扫描工作,这样不仅仅有效的提升了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形式,也避免了图书馆书籍发生丢失和损坏等现象的发生。
2.4 在考试报名的应用为形式
校园一卡通在考试报名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系统接口的形式,实现了考试报名、注册、收费统一的形式,从电子钱包中,将其金额进行全面的扣除,从而体现了统一、规范的管理性能。同时,为学生在报考的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性能。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并且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形式,对校园一卡通在校园中各个方面的应用形式,展开了简要的概述,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校园统一、规范化的管理性能,提升了校园的安全、稳定等性能,更为学生和老师、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赵予.利用校园一卡通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应用与实现[J].信息化纵横,2015(05):73-75.
[2]杨爱江.在校园数字化环境下某高校“一卡通”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4.
[3]王文培.数字化高校一卡通的建设模式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5):50+52.
[4]姜淑凤.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在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3(04):83-85.
[5]顾金娣,席琳琳.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应用与思考[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5(03):71-76.
[6]顾金娣.关于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应用与思考[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5(04):30-33.
篇9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 数字化校园 构建管理
一、数字化校园的校园一卡通
数字化校园就是将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对生活服务、教学、技术服务、管理等校园信息的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以及应用,让数字资源能够得到充分优化和利用的虚拟性教育环境。通过从包括设备、教室等环境,比如图书和课件等的资源再到教、学、管理、服务与办公等应用的全部数字化的实现,将传统校园构建成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以实现传统校园运行效率的提升,让传统校园业务功能得到扩展,最终实现全面信息化的校园教育过程,进而达到实现校园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本实质就是学校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希望对各种校园资源进行有效地集成、整合以及优化,有效和充分的实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进而优化校务管理与服务,进一步优化教、学、生活和工作过程,提高校园各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益、效果、效率。数字化校园能让整个学校的数据和相关信息得到统一的管理,不浪费每一份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信息共享。
校园一卡通系统简单的来说就是指全校所有的师生员工每人都持有一张校园卡,这一张校园卡就能取代以前的所有证件,比如学生证、工作证、借书证、医疗证和出入证等具有的全部或部分功能,让师生员工在学校各处出入、办事、活动和消费均可以只凭借这一张校园卡便可进行所有活动,并与银行卡一样实现自助圈存,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最终目标,同时还可以带动学校各单位部门信息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进程。校园一卡通主要采用的是IC卡所具备的存储功能,通过存储让一卡通变为电子钱包。
二、校园一卡通的构建
1.系统总体结构
首先,校园一卡通的建立的基础是必须建立起校园一卡通的数据库,分别是为了可以在信息平台相关信息和通知和统一的身份认证;有采集前置机的圈存机,管理机的读卡器,采集前置机通过TCP/IP设备与收费机相连,或者是直接和以太网的收费机相连。
2.设计原则
在对校园一卡通进行构建的时候,一定要做卡片的安全性、实用性、先进性和扩展性。安全性是为了保证卡片中相关数据信息的保密程度,防止内部重要信息外泄,所以整个安全系统应该具备有一个完整的安全策略方案,保证服务器和网络的正常连接,进而让数据保持完整性。实用性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师生员工带来方便,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同时在设计上位机界面的时候主要是体现简单和操作简单,性能要求稳定,对其的后期维护也要全面。先进性是指在构建方面,要求使用先进且质量有保障的硬件设备,软件方面也要经过多次测试无误后才能进行使用。拓展性则是要求一卡通会随着校园的发展而发展,在软硬件上能够不更改核心部分就可以实现其它子系统的拓展,最大程度的节省开发成本,保障用户的利益,同时也方面后期的程序升级,让一卡通的使用寿命延长。
3.需求分析
校园一卡通的系统流程是:发卡中心的卡片管理员根据学生的身份信息注册新卡或者对丢失或损坏卡片进行挂失和换卡,卡片注册成功并交纳相应费用就可以进入食堂、超市、医务室进行物品的购入,如果是卡片挂失成功则该卡片不能继续使用,这是为了避免卡内的钱财被其他人使用,换卡则是将损坏卡片的信息重新转入到新卡中,学生可以用新卡继续使用。
校园一卡通的性能上应该具有时间特性、灵活性和系统安全性。时间特性,是要让服务器的底层运行待机时间应该是在24小时内,在凌晨零点时分及时的对所有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方便后期随时进行数据的查询,同时系统还应该做好核算账务工作,这是为了保证每一天的账务都能是正确无误的,一旦出现账务不清的情况出现,管理人员才能及时进行处理;灵活性是让系统每个子模块均是独立完成,设置权限的时候,可以进行管理人员的添加,数据的备份可以是手动,也可以是自动,这是为了减少人工操作,进而减少操作失误,也是让系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系统安全性,主要是对校园一卡通的整个数据库进行管理,保证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都具有可靠性、可恢复性和一致性。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时候,一定要对其进行加密,接收端将需接受的所有数据都接受完之后再进行解密,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泄露和被人盗取。
4.功能模块分析和设计
卡务管理,是根据不同人员的使用建立不同权限,一般教师和学生只能进行数据的查看,相关管理人员才能进数据行信息的修改和录入。卡务管理应该是对发卡、信息修改、注销、挂失和换卡进行管理,当卡片丢失,就应该对原卡进行账户冻结和信息转录。卡片具体身份信息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学生成绩和学籍的管理。新生入学时,就将学生的身份信息等录入到卡片中,包括学生姓名、班级、学号等。成绩管理则是针对教师所设置的,教师通过特有权限对学生的卡片进行成绩的录入和汇总,还可以对其节能型更改修正,成绩查询主要面向学生,主要让学生通过学号、课程等进行成绩的查询。消费模块就是师生员工在食堂和超市中的消费,只需要在刷卡机上付费即可,其功能包括有对查询时间内消费明细和卡片充值信息进行查询;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营业额或者使用金额的统计功能。图书馆管理模块,当学生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时候,只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将图书信息和借阅人的卡片一起进行扫描,就将借阅的书籍信息记录在卡片上,借阅管理主要是对师生员工借书、续借和还书环节进行管理,减少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图书管理效率,提升其服务质量。
三、结束语
校园一卡通是数字化校园的一个基础工程,是按照校园管理层次的不同,构建一个统一、共享的校园信息环境,进而帮助提高校园内教学、生活、后勤等各部门单位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海艳.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校园一卡通构建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4:48-49.
[2]张升平. 数字化校园之校园一卡通的建设[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56-59.
[3]戴莹,李坤伦. 基于数字化校园平台的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113-117.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高职院校 数字化校园
高职院校是一个通过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整体综合素质来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组织。在逐渐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开展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时俱进地提升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运用能力,无论是对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还是提升所培育的学生的技术能力,都是有着极大的帮助。所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1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信息技术也随即深深植入到群众的生活之中,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目前,教育事业在信息技术的渗透下已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局面,教育也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教学,例如远程教育、多媒体教育等等,都和信息技术分不开。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也逐渐体现:利用数字化教学,不仅方便快捷,还能更好地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倘若离开了信息化技术,教育必定止步不前,也会被社会淘汰掉。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一个数字化的教育教学环境、资源、空间。
2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所谓的数字化校园,包括了信息系统建设和网络硬件基础建设两个部分。在建设过程中,基本的功能方面我们需要建设好基础的平台、用户端、基础服务设施等,拓展传统校园的功能,从而实现全面的现代化教育。除此之外,建设数字化校园必须考虑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1 明确目标,稳步推进
由于许多高职院校重视“面子工程”而不从实际角度出发,造成了数字校园在建成投入使用后会引发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规模过大而没人使用,或者信息系统华而不实,只能看而不能用等。所以在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细致分析、调研出自己的实际需求,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设计目标,避免设计的目标与实际需求存在偏离,最后即达不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使用目的,也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浪费。
2.2 建设和管理、应用并重
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一直有“重建设、轻管理”的等错误的思想。为了应付评估,不少校方负责人会毫无顾虑地构建大规模的数字化校园蓝图,但是在数字化校园系统建成之后,一旦过了评估环节,相关的责任人根本就不关心数字化校园的使用情况,所以他们既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来维护数字化校园系统,而这就造成了数字化校园“虚有其表”,这极大地浪费了良好的教育资源。但是我们都知道,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宗旨的,应用就是高职院校的灵魂,“只建不用”就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了。所以建设数字化校园应该改变这种错误的思想,既要把数字化校园的硬件、软件一起抓,抓完之后还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全面把数字化运用于教学中去。
2.3 校企合作,强健自身人才队伍
由于高职院校是非盈利性的组织,它自身技术薄弱,资金力量不足,并没有独立开发数字化校园的能力,所以“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这种有利于高职院校数字化发展的模式却因为高职院校对企业过于依赖而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例如在共建过程中,校方只参与数字化校园方案的制定而不参与开发过程。可以说这是一种过度依赖于企业资金技术而只享受成果的行为,但是这种成果却不是那么容易享受的。由于学校并没有参与开发的过程,所以对数字化校园的开发技术并不了解,在使用过程中,一旦遇到系统错误或者需要更新维护系统时,学校就必须依靠企业才能解决问题。可以说,学校是依赖于企业来实行数字化校园的。一旦离开了企业,学校就没有办法继续开展数字化校园了。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开发过程中,校方应该指派专门的人员参与开发,在参与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弥补自身科技力量不足的弱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到的技术解决数字化校园在日常生活中的维护与更新使用时遇到的问题,而不需要完全依赖于企业。
2.4 建设教学平台,深化教育改革
在校园数字化的建设中,我们还应该强调的是一个整体性。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它们都已经拥有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系统。但是这些系统是独立的,它们无法相互连接,无法共享资源。我们知道,如果无法相互连接,就无法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就不能构成资源的融合。如果学校只能使用自己的教育资源,这就相当于是“闭关锁国”,这种做法是达不到教育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的。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共同的交换平台,这是数字化校园开发的基础,也是数字化校园开发的一个重点。例如“世界大学城”项目,教师可以在这一个平台中建设自己的课程,把自己的教案、教学资源共享――他们的教学成果逐渐从“自赏”转变为“共赏”,在这一个过程中,老师之间可以通过相互交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而学生不仅可以在这一个平成学习目标,还可以在整一个平台中查阅资料,而不受到学校间的限制。因此,我们应该全面构建数据库,使得系统与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同步,从而避免无法完整地获得其他学校或者部门的数据的问题。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看作是一场信息化带来的改变,也可以看成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一场变革。但总言而之,数字化校园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可以整合教学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还可以服务师生,提高教学效率。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最后实现数字化校园服务于科研教学、学习生活以及管理活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史春.谈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几点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认证考试),2014(08):87-89.
[2]仲炜.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5):323-325.
[3]朱志达.基于无线局域网技术的高职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J].无线互联科技,2013(09):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