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绘画范文
时间:2023-04-08 14:2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实主义绘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现实主义;艺术;审美拓展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039-01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基本原则是,强调艺术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关注现实人生、社会和自然,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和再现,是对社会生活形象的、真实的、典型的审美认识,并利用恰当的造型手段将这种审美认识所形成的审美意象、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表现出来。现实主义主张艺术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本质和历史本质,真诚地表现艺术主观世界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一般来说,只要真实表现和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我们都可称之为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实践上,现实主义艺术家重视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在实践中寻找美、发现美、认识美和表现美,同时,他们不回避丑,对现实中丑恶的现象敢于正视,从而揭示生活的本质和历史的必然。现实主义艺术是从现实世界而不是从空想世界中获取它的内容和形式。在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艺术一般采用写实的方法,注重细节的真实,并通过典型化的手段,揭示社会生活的真理,体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达到艺术之美。因此,现实主义艺术作品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高度统一。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真实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反映画家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对生活的认识活动。它具有人文精神、可解读性、开放性和民族特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当前社会的新观念,要求画家的作品内涵应当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是对立,对山水、花鸟的生存,以及自然生态美的维护等,都透视出当代的人文精神和风貌。可解读性是指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理想,满足当代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具有雅俗共赏的品格,要表现民生、民情、民意,要创作出能反映时代题材和社会生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受到大众喜爱和欢迎的作品。开放性是指吸纳一切有益的艺术营养,形成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现实主义不是封闭的,要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发展性的品格,从而使其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活力。民族特性是指我国艺术特有的“意象”体系。构成艺术作品的三个要素是客体的形和神、主体的情和意、本体的形式语言,三者处于辩证统一之中,无论侧重于哪一方面,都不应忽略其他要素,要在形神兼备的广阔天地里自由翱翔。
现实主义要以其独特的现实针对性,崇高的人文关怀、品格,审美主客体辩证统一的创作思想为准则,以现实的审美视角,赞美人生,并把劳动人民作为人文关怀的主要对象,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的特征总是要求审美主体站在群众关怀的高度对现实进行精神俯视,以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为意识典范,以忧患、崇高、悲壮为这种意识的审美形态。现实主义艺术的审美主体必须到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寻求创作灵感。作为艺术创作的经典原则,现实主义不仅承认美在于审美客体,而且充分强调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提炼、升华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决定了现实主义艺术不是只有一种风格、一种语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辩证统一,才是现实主义艺术语言、风格和个性形成的根本,“真、善、美”是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境界。
艺术创作是画家对美的不断追求、探索、创新的过程,成功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都有其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它是日积月累的内心情感的表达,是不断探索、逐渐发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一般是用现实主义原则来要求写生。写生需要深入生活,认识生活的特征,捕捉一些细节和有关创作的素材,最重要的是运用现实主义中的真实性原则和典型化原则进行艺术创作。真实性就是要求创作素材反映现实特征,典型化则要求我们超越生活的现象,去捕捉代表生活理想的因素,把理想化的东西从生活中提炼、发掘出来。但作品内核都是由美术家按照自己的艺术特长和逻辑来构造的,是具有当代文化特征与品格的新现实主义,同时也要符合当代人对于图像的接受要求。画家对生活的熟悉和热爱造就了绘画题材的丰富性、真实性和生动性。中国艺术是意象、意境、象征、观念及符号性质的主客观结合的艺术。
现实主义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根本方法,具有永恒性和不朽性,它不仅仅是再现客观存在的真实,还要能揭示现实中民族、时代的本质精神,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善和美的原则,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应该是既具有美好的物质状貌,又有健康真善的内在精神实质;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现实生活的典型性。艺术家应坚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看到的世界,再用自己的技法描绘所看到的又经过自己思考的世界,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才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在当代既是一种艺术思想倾向,更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精神,不能将其单纯归结为一种艺术样式,一种艺术语言系统,一种艺术主张,一种人文关怀精神。现实主义艺术具有面向人生的精神,有着永远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当代艺术创作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精神的背景分析
1848年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在卡尔•马克思倡导的新社会主义哲学理念的影响下创作了一系列类似主题的作品。在君主统治下,人们的食物匮乏,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现实主义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他们对无产阶级的赞美和同情。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放弃了传统的、异国的主题,转而表现具有社会意识的坚强的形象。通过这些真实、优美的作品,现实主义者大大提升了普通劳动人民的形象,使其变成了英雄。他们那种直接的美学理论部分源于摄影技术的产生及其反映未经修饰的现实的能力。现实主义源于法国,很快就传播到了英国和美国。不过,当时的很多批评家认为现实主义运动粗糙而庸俗,所以它常常受到沙龙的排挤。尽管如此,现实主义者仍坚持描绘自然与当代社会的种种丑陋现象。这种执着的精神鼓舞着印象派、美国情景绘画派等继续在平凡中寻找美与永恒。
二、对现实主义绘画的精神思考
现实主义绘画在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之后,在当代艺术盛行的画坛中掀起研究和创作的浪潮。尽管在西方绘画体系中现实主义绘画不是主流,但是只要我们以一种开放性的艺术观念与文化心态审视这种现象,就会更加认真、理性地看待现实主义绘画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这样就会更为明确地思考现实主义绘画的未来。1.批判精神在当代这个知识与文化泉涌的时代,怎样传承和发扬美术的批判精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具有批判精神是现实主义画派与其他绘画流派最为本质的差别之一。诚然,如今我们所倡导的现实主义批判性肯定不能等同于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批判性,这与时代、社会生活、历史观念、政治体系等因素存在非常多的关系。虽然19世纪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与当下的批判性在某些指向性、利害关系上可能不一致,但在反映下层劳动者的生活和“去理想化”方面存在相同之处。众所周知,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历史转型期内,人本思想往往并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艺术家拿出勇气和魄力,用强烈的人文作品慰藉人们期待已久的心灵。因此,当今我们所崇尚的现实主义绘画不能忽视这一问题,更不能忽视批判精神。艺术就是对真、善、美的表达,其中,“真”在一定意义上何尝不是艺术作品的批判精神?对假、恶、丑的披露又何尝不是对“真”的诉求呢?在如今的历史状态下,现实主义绘画所具备的批判性不但不是过时的,而且是保持中国当代艺术特有的精神与品格的重要条件。2.写实精神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写实精神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写实”起初是作为一种观念存在的,作为观念的“写实”与作为概念的“写实”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概念是观念得以明确表述和顺利转化的逻辑工具。对社会生活、平民百姓、人生与人性的深切体验和理解是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精神实质。来自普罗大众对命运的终极关怀、反省和思考,以及由此而生发出的对人的灵魂的叩响和感召,更为清晰、明确地确定了现实主义是艺术创作长河中的主流。现实主义也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艺术家心中应时刻奏响的旋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国家离不开科学精神,文化艺术领域亦是如此。因此我们应竭尽所能,深入生活,潜心研究、创作,恪守社会良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净化心灵,在艰苦的艺术创作中练就发现美的慧眼和深邃的思维方式,在纷纭错杂的社会生活中,在灾难降临时应善于发现人性的光辉所蕴藏的大爱大美,并且以此提升自己,与此同时,也感染更多的人提升民族自信心,提升自身的审美标准,在浮躁的当下始终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不在这浮华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不在艺术创造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结语
如今,我们在为当代艺术创作语言本质形式的成功感觉到万分欣慰之时,也对当代艺术创作价值观念的迷失感到悲哀。诚然,在当今这个多元化格局的当代艺术界,观念意识形态早已无法统合为单一的艺术状态,唯有丰富多彩的形态才能显示出艺术在根本上的与时俱进,可如果在这个多元化格局中缺少现实主义这重要一脉,那么这样状态的多元会让我们失去对真、善、美的关怀。与此同时,艺术的生命力要求艺术家和人民大众都应真正走上艺术的感性之路,实现生命存在与生活方式的人性化,以此净化自己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孙明.浅论新世纪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趋向.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3).[2]叶峰.当下现实主义绘画的审美取向.美术观察,2003(10).
篇3
关键词:现代主义绘画;材料;形式;观念
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可能独立存在,必然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或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材料的运用和探索也不是偶然为之,在现代主义这个大环境中,艺术家致力于各种形式的探索和观念的更新,艺术领域异常活跃,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材料在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和普遍,逐渐成为一种绘画语言,绘画语言不同表现出的绘画形式就不尽相同,因此,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形式的变革。没有一定的材料,形式语言就缺乏特色,单调乏味,形式创新就难以进行;同样,没有形式框架,材料就失去了支撑其存在的载体,再好的材料也无任何意义可言。当然,我们不能把材料与形式的关系绝对化,说一种新的绘画形式产生就一定会出现新材料为之服务。纵观西方美术史,绘画经历了早期的洞窟壁画、胶彩画、蜡彩画到镶嵌画、干壁画、坦培拉绘画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油画,使用的材料从水性坦培拉、油性坦培拉到19世纪中叶锡管颜料的出现,从画在石壁、木板、羊皮纸上发展到画布上。由此可以看出,绘画形式的变化、审美观的变化与材料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一种契合。这种契合在此后的艺术发展史中被经常不断地重演着,而且材料使用的方法变化越大,形式和观念的变化也就越大、越激烈。进入20世纪,艺术发展异常活跃,绘画形式多样,观念创新,原有的材料已经不能满足艺术家的创作需要,对材料的创新探索也就势在必行。
一、立体主义绘画形式的创新与材料探索的突破
立体主义的出现是现代主义绘画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法国艺术理论家阿波利乃尔对立体主义的定义做了这样的解释:“真正的立体主义是以形式要素构筑的新的整体性艺术,只不过这些形式要素不是来自于幻觉真实,而是来自于概念真实。这种倾向导致了一种诗意绘画类型,它独立于可见世界,因为,即使在最简单的立体主义里,一个物体几何外表也必须被打开,以便赋予它一个完整的再现……”如果说野兽派和表现主义是对传统色彩表现方法的彻底否定,那么立体主义则是对传统形体表现的革命,并且发明了“拼贴”技术,首次将现成品作为绘画形式要素来构建新的画面形式。立体主义的实践者们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去处理自然”观念的影响,延续了他依据纯粹的色形关系来概括和提炼自然物象,构建稳固、永恒的绘画形式结构,并且加入了时间因素,以高度简洁的几何形体再现对象,在不断变化的视角上概括对象,将对象并置、拼接在一起,以构建独立自足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好地体现了绘画作为形式自足体的价值。形式的创新一直是现代主义实践者们致力于革新的目标之一,也是绘画本身得以存在的要素之一。
立体主义对绘画形式和空间结构的自足创新,必然导致其对绘画材料新的审视和选择。立体主义在这方面取得的突破性的成果在于不仅充分利用了原有的油画材料,而且还运用拼贴手法,把诸如草藤、画布、绳子、印刷体字母、纸等材料直接用于创作中,充当画面的形式元素,从构建画面的形式统一体出发,对各种形式元素进行客观化的构建和调配,这种构建活动完全依循媒介元素本身的表现价值,使之融入纯粹的色形构图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绘画结构,对绘画的空间意义做了新的解说。
二、超现实主义的形式观与材料的探索
超现实主义者虽然与达达主义者一样也否定传统的价值准则,但他们缺少了无政府主义的冲动,也不以挑衅和激进的姿态关注现实,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梦境中,探索人们类的潜意识的世界,他们对潜意识的执拗思维和下意识的浮想感兴趣。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受到弗洛伊德和荣格心理学的影响,人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自由,梦与现实世界有某种内在关联,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艺术家的白日梦,不是神的启示,在创作过程中让思想脱离意识的控制,形象便从潜意识中浮现出来,梦境与现实的矛盾转变为绝对的现实,即一种超自然的现实,外在真实与内在真实出现在同一界面,梦境中的幻象以可视形象展现出来。超现实主义者揭示和展现的梦境世界,触及深层次的真实,必须突破日常意识的逻辑约束,立体主义的拼贴、达达主义的自动主义和错置都可以加以借鉴。为了能更好地实践这一理念,除了观念启发外,更需要新的绘画材料和技术的支持。恩斯特首次把摩拓法用于创作,拼贴也成为他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他的作品面貌各异,元素复杂,各种元素的拼接痕迹都被他尽量消减,彼此交融,凸显虚幻的梦境世界,使之更加逼真,让观者产生心理和精神的困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更好地体现了画家的观念和情感。摩拓法的首次采用印刷制版、照相复制和水彩技术等的运用以及装置(虽然这类作品只占很小的比例)的初现,可以看出它们对材料的运用更加灵活自由,材料的综合运用已趋成熟,拓展了绘画形式语言的发展。虽然超现实主义画家的风格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创作主题与观点、作品的组织形式与和传统的任何流派毫无相似之处,甚至是反叛和背离的。
三、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新形式与材料的综合运用
20世纪前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连续的战争对现代主义美术的发展有所影响,但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并没有因此中断和停止。二战之后,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由法国巴黎转向美国纽约,欧洲移民艺术家与美国本土传统结合后,促进了新的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的出现。抽象表现主义者们大多数对纯几何抽象的绘画有着共同的逆反发展,即形式上追求抽象,内涵追求表现;反对以往绘画的完整性和技巧性,反对所谓的“形象”和“形式”,推崇即兴式的创作与技巧的自由发挥。材料的广泛自由运用到20世纪中期,已经表现为一种绘画语言的变革和创作观念的思考,成为实验艺术的课题之一。虽然绘画还是以油画颜料为主,但在抽象表现艺术中,已经在绘画媒介与材料语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以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强调展现持续不断的艺术创造原动力本身的“行动绘画”,另一类则以非个人化的、纯抽象的色域或色域组合为形式内容的“色域绘画”。行动画派的实践者希望能从传统绘画制作的各种限制条件中解放出来,让创作变成由纯粹潜意识支配的自动心理过程,保持创作过程的持续动力,可以任意在画布上滴溅、泼洒,让颜料肆意流淌,或者添加任意的材料,如沙子、碎玻璃、泥土、稻草、破衣服等,强调材料本身就是绘画形式语言的全部,材料自身的表现力被发掘,材料从后台走向了前台。色域绘画的实践者重新强调绘画形式的表现价值,重点强调绘画的物质实体性,探索物质材料自身的表现价值。这一时期,一种新的材料――丙烯颜料出现在部分色域绘画实验者的画面中,把对材料的创新运用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绘画艺术在发展,材料也在发展,绘画的发展促使材料的发展多样化,材料的发展打破了画种的界限也从另一角度拓展着绘画形式发展的新空间;没有材料,艺术家就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精神情感,体现艺术观念;没有绘画,材料自身的价值也就无法体现。总之,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对材料的实验和探索使现代绘画艺术出现许多新的样式,材料与绘画形式、绘画语言、艺术观念、审美情感密切相关,材料的角色、地位发生了重太转变,已经从古典绘画中被艺术家忽视,处于从属地位的配角上升到现代绘画中艺术家不可缺少的,逐渐成为绘画主体的“主角”。材料独特的绘画语言魅力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材料成为当代艺术发展强大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的当代艺术中,材料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注释:
1.张坚.中国现代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93.
2.王端廷.静沫西风-西方艺术论说[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6.
篇4
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的“窗口”,作为全县的“一号”部门,担负着县委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服务保障四大职能,作风转变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县委工作的落实成效,关系到领导、部门对办公室的满意程度。办公室转变作风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建一流队伍,创一流服务,树立第一品牌机关新形象。
一是做好“三事”,转变思想作风,树“能干”形象。县委办公室作为作为县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和参谋服务机构,是县委沟通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的枢纽。参谋决策是其第一要务,思想作风的转变,直接关系到县委工作决策的做出和工作部署的落实。想事要全面,想的宽而细。办公室无小事,每一件事情都牵挂大局,县委办公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县全局工作,影响着各个系统、各个部门的工作。因此,县委办公室每一位同志必须增强全局意识,事事做到“围绕全局、谋划全局、服务全局”;事事处处必须从领导工作的需要出发;事事处处都要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维护领导同志的威信;事事处处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大局、维护党委的形象。谋事要超前,谋的深而远。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的智囊团、参谋部、服务部,要紧紧围绕县委重大举措、重要活动、重点工作,搞好超前服务,做好参谋助手。要围绕今年全县的工作主题(“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推出新举措,实现新突破”),深入基层,开展综合调研出典型;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个案调研析原因;围绕“三年大变样”,开展超前调研供信息,为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干事要用心,干的快而精。县委办处于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枢纽位置,工作要雷厉风行,高效办事、优质办会、精品办文。因此,办公室文稿起草要做到领会意图快、拟定提纲快、起草文稿快;督促检查要做到掌握分析情况快、撰写呈送报告快、督促落实反馈快;筹办会议要做到通知联络快、布置会场快、会后清理快;保证值班工作不错、不漏、不迟;车辆管理安全、迅捷、准时;机要保密收全、管好、用活;处理规范、快捷、高效等等。要通过各个环节提速度、抓质量为办公室工作争效率、出精品。
二是抓好“三实”,转变工作作风,树“实干”形象。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的服务部门,肩负着为县委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重要职能职责,要以领导满意不满意、基层满意不满意、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务实肯干。县委办公室作为上传下达的枢纽,要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办公室要在完成日常事务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办公室上下贯通的信息报送网络体系,切实掌握全县改革发展稳定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对于实际情况要实事求是的快速上传,以利于县委领导在第一时间掌握情报,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求实创新。创新在于大处,更在于小处。办公室工作的创新,更多的体现在于工作细节处追求高标准。面对新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在加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县委办公室的每一位同志都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谋新策,出新招,创新意,把创新的理念、创新的要求落实和体现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落实高效。办公室作为县委的直接服务部门,要坚持立说立办、常事快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明确工作职责,严格定岗、定人、定责管理,规范办文、办会、办事等工作程序,严把政策关、文字关、装订关,多出精品公文;搞好会前调研、会中服务、会后总结,多办精品会议。处处留心,时时细心,力求各项工作零失误,让领导、部门、群众“三满意”。
篇5
【关键词】构图教学 现代主义绘画 形式结构
法国浪漫主义代表画家德拉克罗瓦说:“熟读辞典的人,不一定能写好文章。”学生在从习作到创作的过程中往往感觉到非常困难,原因就在于平常的训练中只着眼于对单个对象的客观再现而忽略了构图意识的引入。构图不单单是一种技术上的训练,更是一种观念,涉及到整体的创作思路。现在高校的构图教学往往比较随意,有些构图课更是以写生代之。构图并非一些空洞的理论所能简单概括,绘画历史的发展证明了绘画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各个特定时代的绘画风格的研究,对于探索现代主义绘画发展的自身逻辑、开拓绘画的形式美,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将这一逻辑通过与构图教学的理念相结合并加以认识和梳理,则会对于油画的教学产生极其重要的理论支持。
关于构图的原理
“画面”一般来说就是由四条直线围闭而成的一个平面。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出现“画架上的绘画”,画面成为一个独立的欣赏对象,则画面的构图也就成为突出的课题。
构图的基本问题实际上是解决形式结构问题,如果一幅绘画试图对自然生搬硬套无疑是拙劣的,绘画有其自身的规律,现代主义绘画的先行者塞尚说过:“艺术是一种和自然平行的和谐体。”①构成画面的基本视觉元素包括点、线、面、形体、色彩。只有将这些基本的构成元素构建成为有机和谐的整体,才能鲜明有力地体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感受。
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
格林伯格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美术批评家之一,他提出了关于现代主义绘画的原则性理论,即形式主义理论。他在《现代主义绘画》一文中对于现代主义给出了一个清晰的定义:“现代主义的本质,在于以一个学科的特有方式批判学科本身,不是为了颠覆它,而是为了更为牢固地奠定它的能力范围。”②那么现代主义自我批判的特征就划定了界限,在艺术的方法上具有高度的自律性。联系到绘画这一特定的艺术门类,其表现为突出了绘画这一媒介的局限性,并将其作为一种积极因素来加以表现。在古典大师的绘画面前,首先看到的是画的内容,然后才是一幅画,在现代主义绘画面前,看到的就是一幅画。绘画这一媒介本身的特质正是在现代主义绘画中被充分认识。
现代主义绘画让绘画成为自己本身,强调艺术的纯粹特质,去掉一切附属于绘画的各种因素,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对于画面形式的种种探索得以展开。
现代主义绘画构图的特点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对于传统绘画具有颠覆性的意义,表现在构图上面有以下几点:
1.画面的平面性
古典大师的作品总是通过对于三维空间的表现来营造情境,现代主义画家自觉地意识到了绘画平面性这一主要的特征,通过塞尚和荷兰小画派作品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塞尚放弃了对于对象的逼真描绘,他所注重的是画面框架内形式结构的研究,画面的边框成为一个界限和规范。同样地,在毕加索与委拉斯贵兹的一组绘画作品中我们也能认识到这一点,毕加索的作品像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一系列游戏,原作中的种种形象被拆分重组,毕加索所在意的是形式上的各种可能性,作品的平面性提供了这一的前提。可见平面性是现代主义绘画构图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在现代主义绘画中,画家在避免描绘具体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存在感,物体的光感也被忽视,被以往大师幻觉性画面隐藏或掩盖起来的平面性画面成为了明显的视觉因素。这一特征被画家的重视使得绘画从宗教故事,文学情境的描绘中解放出来,绘画成为一种纯粹的绘画本体,种种新的可能性在这一基础上得以展开。
2.绘画语言意识的凸显
在现代主义绘画中,画面属于绘画和视觉的空间,对应于古典大师雕塑式的空间幻觉,在后者的作品中,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进入绘画,画面犹如一个取景框,而现代主义绘画则纯粹是视觉上的,观众面对的只是平面上的一个画面。这一特征就决定了一种对于观看方式的改变,画家在面对对象时就必须将其转变成绘画的语言,于是点,线,面,形体,笔触,肌理,色彩都成为绘画语言的构成因素。对绘画语言的探索成为画家风格成熟的必经之路。
印象派对于光色之美的发现,立体派对于结构规律的发现,抽象派对于结构形式的韵律节奏的发现,决定了其绘画语言的不同,绘画语言只是一个手段,其目的是对于抽象的形式美感的表达。对于抽象美现代主义艺术家进行了多样的探索,在画面呈现出来的是个性化,多样化的面貌,这与绘画语言的纯化和提炼是密不可分的。马蒂斯曾说过:“凡对画面无用的就是有害的,没有可有可无的东西。”③这正说明绘画语言自身的构成逻辑。
现代主义绘画对于构图教学的启示
1.从现代主义绘画构图的特点可以看出,艺术的表现形式语言是在不断发生变化发展的,传统的构图教学往往要求提炼主题,力图找到一个最佳的结果,这种方法往往让学生不得要领,也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自由展开,要让他们意识到不必斤斤计较某一幅构图的“完美”,重要的是能够灵活的发挥形象思维,从不同的立意,角度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构图的法则并不是不可更改的,最重要的是形象思维积极发展的过程。
2.从现实的自然界提取出抽象的灵魂正是绘画的精神所在,毕竟绘画有它自身的规律,提炼和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是构图课程的目的。学生在平时写生课程中往往会陷入对于对象的描摹,陷入琐碎的细节描写,那么在构图课上要让学生主动提炼对象的抽象美的形式要素,要学会做减法,在构图时要有明确的对于形式的敏感,而不要面面俱到,使作品失去个性与生机。
3.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提出了新的美学理念和方法论,在我国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艺术观念也趋于多元化,对现代主义美术这一阶段的研究是绕不过去的,但艺术并不是空洞的理论,立足于实际具体的感受才能使得作品具有生机。我们立足于丰厚的民族传统,不能盲目追随,有很多前辈艺术家在中西绘画的融合上作出了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的教学也应致力于这一方向,以一种吸收各门类艺术的开放姿态出发,结合本土实际来进行创作。
注释:
①[德]瓦尔特・ 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②[美]格林伯格.前卫艺术与庸俗文化[M].石家庄:河北出版社,2004.
③[美]杰克・德・弗拉姆.马蒂斯论艺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吴冠中.吴冠中文丛[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8.
[2](英)克莱夫・贝尔.塞尚之后[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3](美)格林伯格.前卫艺术与庸俗文化[M].石家庄:河北出版社,2004.
篇6
今天,县委、政府在这里举行全县“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目的是号召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团结友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伸出援助之手,关爱下岗职工,情系弱势群体,以我们共同的热情、爱心,切实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努力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今年来,我县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给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部分城市低保户、农村贫困户的生活仍然较为困难。根据区、市党委、政府《关于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的通知》精神,县委、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号召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慷慨解囊,踊跃加入到向农村困难群众、特困下岗失业人员、城市困难居民等弱势群体捐款活动中来。这一活动,是县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是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体关怀和温暖的具体行动,同时,也是对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是否真正做到“体察民情、为民办事”的现实考验。全县各部门(单位)一定要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这次捐款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把这项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抓在手上
我县是一个经济落后地区,现有的财力既要保吃饭,又要谋发展。全县上下盼发展、谋发展的强烈要求和全县财政财力不足[本篇文章来源于文秘站 -网址为-未经过文秘站网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捉襟见肘的现状,是一个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的矛盾。但是,在这一矛盾中,我们还必须从对党的事业和对人民群众冷暖安危高度负责的精神出发,谋安民之策,与生活困难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们同舟共济,走出困境。如果不解决这么多困难群众的生活难题,何谈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和人间真情,更何谈西吉的发展稳定以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各部门(单位)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从维护西吉发展和稳定的现实需要出发,从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困难群众办实事的高度出发,切实把这项工作当作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温暖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各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把这一活动当作增强宗旨观念和群众观点的大事来对待,切实加强领导,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真正负起责任,精心组织、带头捐款,以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实际行动,带动全体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迅速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社会弱势群体奉献爱心的热潮。这次捐款对我们在职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同志来说微不足道,但对我们关注的众多困难群众将会是雪中送炭。因此,各级干部都要按县上统一要求,自觉做好捐款。请同志们一定要做好细致工作,只有发动更多的人捐款,我们才能解决更多的困难群众。
三、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努力营造“送温暖、献爱心”的社会氛围
各部门(单位)要层层召开动员会等各种形式,向广大干部职工讲清讲透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讲清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发动每一个有捐助能力的人都能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来,集万民之力,帮弱势群体。宣传、广电部门要开办专题栏目,及时反映活动动态,广泛深入地开展这一活动的宣传,真正使“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动员、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尽可能多地吸纳社会捐助资金,尽可能地把这一关乎困难群众冷暖安危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四、严肃纪律,取信于民,确保把捐助资金真正用到救助弱势群体上
这次活动,从今天开始,截止20__年12月10日结束,本次所捐钱款,将全部用于解决困难群众生活。为了便于此项捐款活动的开展,确保本次捐助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募集的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县上决定由县民政局牵头组织实施,对于募集的资金,县上将统筹安排。希望各部门(单位)能够加强对该活动的组织领导,确立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民政部门对捐助款的发放要严格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程序,尽快将捐款送到困难群众手中。财政、审计、纪检部门要加强跟踪检查,确保捐助资金专款专用,不出任何问题。
篇7
教育不仅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的事业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和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且直接承担着人才的培养和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任。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其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事业中顺理成章、理所当然或者说逻辑性地亦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事业中的作用。
1、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方面:
指出:在此项工作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和居于“优先发展”地位的教育,一是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二是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培训,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步伐。
2、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
对优秀人才提出了三个标准,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弹性学习的制度、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手段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将会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方面,职业教育相比其他教育部门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在优秀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方面: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如果在对如此庞大数目的学生或学员进行教学或培训时,加强对他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很显然,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方面,职业教育将会起到十分巨大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事业中的发展方向
1、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应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暗训,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步伐。
“素质教育”提出的时间不长,但论述甚多,指出的“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培训”进行素质教育的这一办法,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长。
从现代教育学的意义上来说,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产物,也就是说他是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但其实,从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关系的理论角度来看,作为上层建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是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传统的以培养“通识博学、具有高度教养和全面发展的通才”、“吸收高深领域知识”、以培养“社会精英”为目标的“象牙塔”式的普通高等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于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但也许是由于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先来后到”的关系或者说“师承关系”,也许是由于人的思维定势或者行为习惯,我们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时候,不自觉地就照搬、照抄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如果说我们现在的工作有那么点进步,那就是我们正在设法从普通高等教育的“巢臼”中摆脱出来。本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别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其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所不具有的“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培训”制度。比如刘淳、龙雁二位就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如下设想:从高职培养目标定位分析,高职课程设计应采用四级模式结构:基本文化素质、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培训。其中:文化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专业基础理论是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专业技能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模块,是培养学生的特定技能,这个模块的课程要根据特定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群对能力的要求来设计:岗位技能培训主要通过校外实习、有针对性的模拟岗位培训来完成,旨在培养学生适用岗位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如何培养有创新能力人才的研究。
提出的人才标准是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承认,高等职业教育在如何培养有学习能力、特别是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研究方面,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成就,也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我们也必须坦率地承认:在如何培养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同时又有创新能力的学员方面,我们的研究工作却显得相当苍白,
本人认为,提出“创新能力”的背景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自主创新提到了实现科学发展、推动民族振兴的战略地位,那就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显然,国家着力自主创新,当然有赖于其国民的创新能力。只有大量的有创新能力的国民的出现,国家才能拥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处于领先和不败的地位。
根据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创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仍遵循“实践――认识(包括学习)――再实践”的发生和发展模式。所以,从逻辑上说,如果我们能找到加强学员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就一定能找到提高学员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提高学员创新能力的基础。如果我们还没有找到,那只是我们还没去找或者说还没努力去找的缘故。
3、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学生、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8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市委、市政府在这里隆重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模先进表彰大会,表彰五年一度新评选产生的99名劳动模范和12个劳模集体。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受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劳模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同时,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良好的节日祝愿!
劳动模范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臣,是我们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在今天受表彰的劳模当中,有的长年奋战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为深入推进工业经济新飞跃作出了重大贡献;有的坚持扎根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创下了不凡业绩;有的为xx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呕心沥血,立下了卓著功勋;有的着力创业创新,在发展生产、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劳模身上,集()中体现了“坚忍不拔,开放兼容,求真务实,自强争先”的xx精神,这是加快xx发展必需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实现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强大动力和保障。
劳动模范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希望今天受表彰的各位劳模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再接再厉、奋发进取,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为xx加快发展再创新绩、再立新功。
当前是xx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着重大机遇的一年。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和刚刚结束的市“两会”,对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作了全面部署。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需要全市上下一心,共同拼搏。市委、市政府希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推动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要开拓进取,创业创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深入实施“创业创新、富民强市”总战略,必须充分激发全市人民的创业创新热情、凝聚创业创新力量、集中创业创新智慧。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鼓励先行先试,敢于突破常规,大力推进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激发各行各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让一切劳动、技术、管理活力充分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广大干部群众是创业创新的主体,要学习和弘扬劳模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坚持以加快xx发展为己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努力为实现xx又好又快发展建功立业、多作贡献。
二要克难攻坚、知难而进。当前,xx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也前所未有。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经济运行总体上延续了去年以来的下行态势,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将更为艰巨。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带来的重大机遇,我市经济运行同样也出现了许多积极变化,表现出下行趋势减缓、发展态势向上。可以说,今年既是xx加快发展的机遇年,也是克难攻坚的闯关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紧紧围绕“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工作主线,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把握发展机遇,敢于迎接挑战,努力在战胜困难中抢抓机遇,在加快发展中赢得先机。
三要勤勉敬业、苦干实干。任何发展,任何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劳动模范就是实干的典型。尤其在当前严峻的发展形势面前,更加需要实干精神。全市干部群众要学习劳模求真务实、勤勉敬业的实干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在各项工作中奋勇争先,积极争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和一流团队。
四要团结一心、和衷共济。当前xx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很重,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很多,尤其需要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和衷共济、共度难关。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广大干部群众要以劳模为榜样,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顾大局、识大体,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支持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共同努力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发展氛围。
篇9
【关 键 词】新现实绘画 现实主义 时代际遇 批判意识 油画创作
一、现实主义的两种视角
现实,不管是自然现实,还是社会现实,一直以来都是写实主义绘画的主要素材来源和表现形式。它从产生那天起,从未停步,而且还会一直走下去。从17世纪的卡拉瓦乔到戈雅、库尔贝、门采尔、列宾,现实主义绘画一直以各种形式演进延续。
历史上现实主义的共同特征就是关注当下,关注时代,也就是说,现实主义首先是基于主题内容的现实主义,至于表达形式则不拘一格,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历史上的现实主义,包括自称为或曾被指称为现实主义美术的,曾经包括卡拉瓦乔,荷兰小画派,库尔贝的绘画,马奈与印象派,卢梭与莱热,一部分自然主义绘画,巴比松乡村画派,俄苏巡回展览画派的写实主义绘画。一直以来,现实主义倾向社会视角而不是自然视角,今天的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缺的是个别性、特殊性。而不是一般性、普遍性,缺少的不是素材而是处理素材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许多所谓的当代艺术实际上也是现实主义美术的一种类型。但现实主义美术也有其独有的特征,比如广泛深刻的社会视角,艺术表现的真诚与真实性。现实主义既是开放的,也是限定的。开放的是不断变化的时代内容,限定的是艺术家不变的选择——写实性、批判性、关注社会,而不是耽顾于玩弄形式。新现实就是发展了的、广义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有多个范畴,比如从二元论则有真实与理想、自然与社会、颂扬与批判、狭义与广义等不同倾向之区别。其中,更主要的是狭义与广义的区别。历史地、辩证地看,现实主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现实主义,艺术家眼中的或自谓的现实主义与艺术史家眼中的现实主义亦不尽相同。如果说有现实主义,那么它应该指示的是再现性绘画,具象绘画,写实主义,客观主义,唯物主义,大众主义——即从自然存在的客观世界出发而不是耽顾心灵的再创造的艺术,它一般倾向于如下特征:从绘画中指示时代进程或方向而不是无关痛痒的唯美主义,让绘画服务于一般公众而不是社会精英,表达社会的主体公民一般公民而不是少数执政当权者,这是现实主义的字面意思,也是广义的现实主义。狭义的现实主义则是理想的、限定的现实主义,一般特指俄苏革命现实主义和受此影响的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现实主义绘画,是广义现实主义的定向应用,在国内曾经被称为革命现实主义,也是因为这些绘画较多地融入了时代政治因素。按现实主义普遍的、一般的涵义,现实主义既不是降级为徒有现实元素,也不是一味唱颂歌或唱挽歌,而是从现实中发现新的触角与切入点。不论是社会现实主义,自然现实主义,还是狭义现实主义,广义现实主义,都是如此。现实主义一般倾向社会现实主义甚于自然现实主义,倾向批判的视角甚于赞扬的视角,倾向广义现实主义甚于狭义的现实主义。
二、新现实绘画与现实主义的时代际遇
新现实是回归常态的现实主义,它不一味地题材集中,也不着力于塑造典型,而是从红光亮走向真平实,让创造之手回归艺术家自己。今天所谓的新现实就是回归现实主义的本来面目。
现实主义绘画作为绘画创作长盛不衰的形式,今天已经获得更加广义的内涵,革命与劳动作为现实主义曾经的的主要形式,今天依然充满活力,不过具体表现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矛盾的从激烈化到隐遁化,社会劳动的潘多拉盒子豁然开朗,劳动的内涵日益丰富,现实主义亦从狭义走向广义,现实主义美术的创作天地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的面目。今天的情形是,现实主义的精神没有改变,现实主义的表现内容、手法与形式日益丰富和多样。
现实主义美术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内容的纪实性、批判性和形式的通俗性、易解读性,并通过一般观者而不仅限于专业人士达成这一目标,这也是现实主义存在的理由和成长的沃土。现实主义美术在一般民众中是普遍受欢迎的,这在中西方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鉴于人的发展的不平等性,现实主义从来不缺观众,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今天,随着社会情境的改变,现实主义开始有了不同以往的新的内涵,并付诸新的形式和新的视角,新现实主义应运而生。
新现实依然秉承了现实主义的批判视角,不过批判的形式趋向于隐含和温和,平和性代替了激烈性,写实性代替了纪实性,但内在的倾向性并没有改变,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美术一脉相承的传统。新现实主义在国内的兴起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新现实实际上并不新,而是西方19世纪现代化进程中所曾经的困惑与迷茫在中国当下的反映,对西方人而言是平常的状态在中国成为头一次遭遇,现实主义面对的社会现实的内涵随之发生了变化,故名其新。抛开工业化的最新成果,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与100多年前的欧洲何其相似。我们用30年时间走过西方150年工业化历程,正向的成果与反向的警醒一样巨大。丰富的现实生活不断制造着丰富的素材,现实主义的内涵愈加丰富。革命与劳动曾经作为现实主义曾经的的主要内容,今天仍然是并且依然充满活力,不过具体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战争与革命的激烈性化作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平和性,民众期望的经济与民主发展进程与社会实际进程之间的矛盾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基本社会矛盾;劳动衍生出各种形式,多样性代替了单一性,打谷场上的肩扛粮食的农民收割者变成了扛垃圾的民工,齐心协力的革命婚姻变成了纷扰多事的世俗男女,拾荒乞讨者变成了非乞食性流浪者,曾经的男女老少干部群众齐动员的战天斗地变成了因严密合理分工而各司其职的冷冰冰的生活机器,《活着》依然不易,《生存》更需有道,《下海》各逞其能,《求财》不择手段,《爆发》来者不拒,《麻将》虚虚实实,《失控》不打招呼,和谐与被和谐,创新与被创新,丰收与被丰收,增产与被增产,减负与被减负,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目不暇接。劳动的形式门类繁多、形式多样,抬头俯首随处皆是,挑战着人的想象力。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捡拾废品的回收者、假日海滩上的人群、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情侣、水塘边的独钓者、非乞食性流浪者、领取低保的城镇居民、奇妙的经济纠纷、精力充沛的营销者、穿着华丽的宠物狗、来历不明的闯入者。五彩缤纷、巨大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是新现实绘画的不竭动力,美术家的神圣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手法把光怪陆离化作五彩缤纷,现实主义依然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三、新现实主义的时代背景:日常生活与人的异化
按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改变,往往出现一些特殊的奇异的社会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自然环境的改变。
首先,由商品劳动造成的“人的异化”现象。比如机器生产造成众多产业工人成为生产链上的附属物,海洋馆里与鱼作伴的陪泳者本身也成了鱼,天天用电脑的人本身也成了电脑的奴隶,此种情况马克思称之为“劳动异化”。此外如垄断经营和分配不公造成的往大海里倾倒粮食,把牛奶撒入田野,社会财富两极分化造成的高层楼宇和贫民窟两相并陈,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争夺造成的局域性战争等,食品工程成了延长保质期的工程,可持续成为可累积,悉心经营成为苦心钻营,这种情况可称之为“经济异化”。又如,在人的生存意义上,新时期以来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人的生存状况的改变,如房奴与车奴,数字化生存带来的“数据恐慌”,电脑依赖症、电玩网购、电子奴仆在社会生活中也愈益普遍,这种情况可称之为“生存异化”。上述情形尤以社会转型期最为明显。
另一方面,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在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不可调和的社会融合造成人的生理和心理变态,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精神病人、自闭症、虚妄症、恋物癖、自恋狂、窥视癖等。再一方面,即便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受自然人本身与生俱有的本我与非我、自我与超我意识的驱使,有些人也会做出不正常的偶然性的、间歇性的、持续性的举动,如非生存性的流浪者、徒步的朝圣者、精神的游走者、多余的管事者等。
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人化自然,在历史各个时期都有不同。农业文明时期的夯土建筑、民居教堂、舟桥土路,工业文明时期的烟囱工厂、蒸汽车间、通讯电网、摩天大楼、飞机轮船,到了后工业文明的信息时代,电子控制、光纤微波、高速铁路、霓虹彩灯,技术进步带来的自然社会景观的交迭更替日新月异。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在改善人的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在使人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垃圾山、掩埋池、工业污染、电子垃圾、冰川消融、气候变化亦随处可见。
按法国后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规训社会”理论,现代人类社会藉以持续存在的理想的组织模式——监狱、军队、学校、工厂,其中的成员在获得秩序和自由的同时也处于“监控社会”之中,这种透明监视是现代生活对人类生活的又一种形式的规约。这是马克思人的异化理论的又一种解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站在流水线上的工人、集体农庄的劳作者在获得劳动自由的同时也受到机器和规约的控制,等公交车的人流、马路上拥塞的汽车在享受出行自由的同时也遭受无序的公共交通的侵扰,海滩上享受日光浴的人群在休闲的同时也可以相互观望,公众人物在制造新闻的同时也在兜售个人隐私等。
人和人类活动造成的上述种种变化,是日常生活这个矛盾杂多体和社会多棱镜的集中呈现和多面折射。它写在人的脸上和身上,反映在人的动作举止和行为方式上,这些奇异的现象和奇特的表现,在社会转型期尤为明显和常见。这些形形的异形、异趣、异态、异样,既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自然轨迹,也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适时素材。
日常生活是与现代性粘连在一起、互为表里又互相遮蔽的关系。美国学者昂利·列斐伏尔《日常生活引论》(1971)认为日常生活是由“日常”与“现代”之间的互动而构成的一个关键场所:“日常生活和现代性是两类连接在一起、互相关联的现象,它们不是完全独立的实体,而是互相笼罩,互相隐藏,既揭示又隐蔽”。米歇尔·德塞都《日常生活实践》(1984)则从阐释学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从日常生活在社会行为学层面的肤表显现与开放透明的现代社会的两相悖论中揭示了对文明社会的深层忧虑,并认为“居住、游走、言说、阅读、购物和烹调”等种种方式为消费者逃脱现代社会的监控提供了一系列的战术。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乡村漫步到太空旅行,从实物感知到虚拟体验,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流动性使日常生活呈现出与时俱进、异彩纷呈的复合表征,日常生活亦因此成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绝佳资源和不竭动力。从历史的、流动的、内容的视点看,反映日常与当下实际上就是作品时代感的问题。
吴长江在《要认真研究创作问题》一文中提及“17世纪西班牙大画家委拉斯贵支、里贝拉和戈雅,其最精彩的作品,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恰恰是表现普通人的肖像:儿童、侏儒、乞丐,……戈雅的作品表现出乡村人的生活状态,醉酒、踩高跷、捉迷藏,乃至打谷场上打斗的场景,丰富极了,也颇为动人。”实际上反映的就是艺术创作要以特殊性表达普遍性的问题。
四、新现实绘画的形式内涵:再现性绘画的方向
萨特曾说:“美,并非是单一的,它必须是两种因素的统一:一是它的可视性,二是它的隐蔽性。”对于艺术表达来说,就是如何以特异的形式表达特异的题材。
当下最大的现实是当代艺术史必须由当代人去书写。社会转型期丰富多元的现实生活,既是社会发展的肤表征候,也是艺术创作的绝佳素材。当代社会最大的隐喻就是后经济时代产品与服务极大丰富,多一种选择就意味着多一种困惑,人被自己生产的工具所奴役。交换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沟通成为生存的机械形式,物质丰富与精神自由不同步,方便成为不便,丰富成为累赘,困惑与选择一样繁多,不知所从,无所适从。工具与理性凌驾一切,道德情感缺失错位,社会有机体亟待感性细胞调适。集权与民主博弈的结果是,人类要为二者的优点与弊端一起买单。集权带来的是个体的约束,但国家共同体的运行成本相对集约,民主则意味着个体自由度增加,而其代价则是整个社会物质成本和制度成本的加剧。两者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社会景观中充斥着畸形细胞,这种畸变既是社会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活力与生动性的即时体现。
纯粹的绘画形式创新大多与视觉元素的形态设计相关,兹不赘述。单就绘画表现的内容而言,日常生活中的异趣与异形既是社会生活的真实体现,也是艺术创作的即时素材。关注日常生活中常见、能应用于绘画表达的特殊心理生理生活情状、奇异的自然现象、人化自然现象、日常物件、社会现象、自然与社会的复合景观成为再现性绘画的方向。日常生活中的异趣与异形指的是普遍中的特殊、一般中的个别,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所指亦有不同。日常生活中的异趣与异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凡事以稀为贵,多则不奇。一般而言,罕见的或极寻常而不被注意的、刚出现的或将逝去的、巨大规模的或极微细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或将要失却的、高贵耀眼的或庸俗不堪的、糜烂腐朽的或光鲜明亮的、崭新的或古老的事物新异度较高。
异趣与异形有时候并没有明晰的界限,甚至表现为完全合二为一的情形,如侏儒、玩偶、卡通本身既是异形,又有异趣。
艺术家出于艺术效果最大化的考量,往往关注那些既有异形又有异趣的东西或现象:比如开进花园的坦克,墓地上空的彩虹,悬浮的城堡,废弃的厂房,浮在水上的泳者,废墟上的游戏,刑场上的婚礼,圆拱门里的武装,表情犹疑的求职者,患得患失的消费者,闹市中的隐者,陌生的闯入者,坚持传统生活方式的新人,夹在暴乱人群中的幼童,与白血病患者的陪婚,残疾人的节日嬉戏,摩天楼群中的驼队,水面上的断桥,同族中的异类,奇异的独行侠,节日中的悲剧,著盛装的浪荡子,挂满勋章的模范,凡此种种,无一不是在表现奇异或尴尬,通过将性质、形貌完全不同或十分近似的两种或几种东西搭配组合,以强烈的对比或微细的差异使对象产生奇异感(俗称陌生化),从而获得或疏离或弥合、或同质或异质的视觉心理效果。
如果说再现性绘画在当今还有意义,那么其存在的意义就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奇形异态的记录,而不是对既往历史的“假想的理想”的追摹,这也是现实主义绘画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所在——直指现实,穿透表象,透视奇异。艺术家的天职和才能就是以独特的视角、用独特的手法表现这些真实而又生动的日常生活的千姿百态。这既是现实主义绘画的不竭动力和永恒魅力,也是当今新现实、新具象、新写实、新叙事、新隐喻绘画图谋出新的一个路径。
五、从一般性到特殊性,从普遍性到个别性:时代现实的写照
今天中国社会丰富多元的社会现实已使任何社会学意义上的简单的二元视角显得不合时宜,与此前的理想化和典型性不同,陌生化理论在中国绘画界的勃兴正说明了艺术家面对多元现实所应有的艺术自觉。面对新的社会现实,既有的形式已经不能或不足以贴切地表达社会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寻找新的手法、新的视角成为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表现典型、常态表现已经不能够诠释现实,不典型、非常态成为最新的典型,探讨逻辑中的悖论、规范中的不规范、协调中的不协调成为新时期绘画创作的主流形式。奚静之在《浅谈人物形象塑造问题》中认为艺术家应该摒弃“理想化”模式的影响,寻求独特的切入点;顾振清所谓终极感、未来感、神圣感,高岭所谓人与自然的关系,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在《视觉文化导论》中预言“异形”的时代隐喻性等等,都说明了从绘画表达从一般性到特殊性、从普遍性到个别性的时代走向。
新时期以来,伴随工业化和民主化进程,社会生活愈加丰富多彩,现实主义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的内涵,反映民族、民众、民权、民生状况的绘画愈加普遍。从第十届全国美展上开始出现垃圾袋挂满枝头的表现环保题材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2011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上,王冠军的中国画《今夜不回家》表现的是海外中国留学生的生活片断、何军的油画《独钓》中太湖石下心不在焉的垂钓者、中国画《无人接听》中公话亭前焦虑等待的郁闷青年女子等等,这些作品都以瞬间性、偶然性的情态和片段生动地表现了当下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生活,李罗的油画《中国式创业》则以城中村一对开磨坊的新生代小夫妻的坦然姿态幽默地表现了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层民众的生存状况。
六、结论:新现实凸显的是一种立场和态度而非形式和风格
新现实主义秉承现实主义的社会批判视角,不同的是,新现实主义意味着主题指向的变迁和表达方式的转化。如果说革命现实主义是对现实主义法则针对特殊群体、特定题材的集中运用,那么,新现实主义就是现实主义对普罗大众、开放题材的普遍运用。新现实与现实主义没有实质的不同,而是因应时代最新发展、有着不同以往的主题指向和表达方式的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的时代延展和最新表现,是当下现实与当代艺术家的完美组合与协调搭配。新现实是一种立场和态度而无关形式和风格,是内容与形式的待定而非既定。正如现实主义当初的革命性,新现实的典型特点是隐含性。新现实与新写实、新客观、新具象不矛盾,尽管都是从更加隐含、更加平实的角度实现绘画的社会性,但相对而言,新现实更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尤其关注社会生活中人的主体性的问题,更加突出人在现实中的种种情境与遭遇。
新现实凸显的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判断,是思想力和行动力的融会贯通。从表达对象的立场、态度和切入点而言,今天的许多绘画都可归为新现实主义,尽管它们有着朴素的或者新异的形式外表,那也正是现实的一种写照。与新具象、新写实、新叙事、新隐喻绘画有所不同的是,新现实绘画不以形式为上,而以表现视角为上。对新现实绘画而言,思想性是第一位的,手法和形式是第二位的。在这个意义上,新现实与一部分偏重内容叙事的观念绘画或时有交集。新现实绘画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的公共性和视角的特殊性,归根结底来自于艺术家对社会问题的观察批判意识和绘画形式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新现实绘画既不是历史上所有现实主义的汇总和集成,也不是日常生活奇形异态的恣意夸张和滥用,但毫无疑问,它是现实主义历史触角的扩展和延伸,是对时代现实的再阐述。相对而言,新现实绘画在表现形式上更倾向于具象表达,而非抽象演绎;在艺术手法上更倾向于折中与综合,而不是偏执极端和形式分析。新时期以来,绘画在回归本体和承担社会使命两方面都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作为现实主义绘画传统的当代呈现,新现实绘画更担负着记录当下、指示未来和不断刷新未来视觉图景、开拓绘画创作空间的崇高使命。伴随社会现实的不断进展和年轻艺术家的参与,新现实绘画从认知与创作的广度和深度上还应有更加自觉与勇毅的表现,并以此不断推进现实主义绘画的创新空间。
参考文献:
[1]意大利文化协会.现实主义[M].刘郁若译,世界艺术百科全书选译Ⅱ,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2]异化劳动与人化自然理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3]〔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戒[M].福柯将程式化的现代社会组织的理想模式称为“规训社会”.
[4]彭苏.李荆.万里走单骑——一个人的精神胜利法[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4月13日第15期,总第156期.
[5]〔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33.
篇10
关键词:库尔贝;真实;色调;光
一、库尔贝生平
1819年6月11日,库尔贝出生于法国奥尔南。他从小天赋过人,研究过哈尔斯、委拉斯贵支等人的作品,并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带黑狗的自画像》是他第一幅入选沙龙的作品,这使他对绘画更加专注与热爱。1844年,库尔贝的绘画作品被官方沙龙展出,却遭到了人们否定。1855年,在沙龙与巴黎万国博览会一起举办的美术展中,库尔贝最引以为傲的作品《画室》《奥尔南的葬礼》遭到拒绝,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举办了名为“现实主义”的个人画展。库尔贝的一生与法国的社会变革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决定了他在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审美取向。1873年,库尔贝出狱,被迫流亡瑞士。1877年,因病逝世于瑞士。
二、库尔贝绘画艺术的特点
1.题材
在绘画题材方面,库尔贝专注于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他大多选取普通劳动者及其繁重的劳动生活为题材,表现当时那些不被关注的弱势群体的悲惨生活,用画笔客观、真实地揭示社会底层的真实生活状态。库尔贝并不是第一位表现除皇宫贵族、宗教圣人以外的题材的画家,在他之前,也有许多画家专注于表现普通群体。如,16世纪佛兰德斯画家勃鲁盖尔擅长农民生活类题材,他在作品《农民的婚礼》中朴实地描绘出农民婚礼中的喜庆;18世纪夏尔丹在作品《餐前祈祷》中描绘的是在一个普通人家的厨房中,一个女人、两个男孩在餐前祈祷;还有与库尔贝同一时期的米勒,他的作品《扶锄的男子》等都是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库尔贝不仅把真实的人物题材引入画面,还将这些群体当作英雄般刻画,揭示现实社会中真实的一面。
2.造型
库尔贝绘画作品的人物造型结实、厚重。在《浴女》这幅画中,他把两位浴女描绘得比例准确、结实厚重。这幅画的构图简单,将高大、健美的浴女安排在中心视点,突出人物造型的粗壮与厚实。造型方面,他用宽大、健壮的背面形象表现中间那位浴女健康、丰满的躯体,右边斜坐在地上的浴女虽然身着裙子,但依然可以看到被衣服包裹下敦实的臀部。库尔贝根据人物的形体结构,用洗练、简单的线条将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在库尔贝的绘画作品中,用线虚实有度,明暗过渡细腻,这使人物形态更加具有立体感,造型结实、厚重。
3.用光
库尔贝善于借助自然光表现生活中平凡的美。他的作品用光明快、清晰,使画面中人物的明暗关系单纯、简练,从而表达出一种真实。库尔贝通过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提炼出一种客观、自然的光线,用于组织画面,表达自己的特殊情感,从而增加画面的感染力。
4.客观真实性
库尔贝的作品《奥尔南的葬礼》为他确立了现实主义奠基人的地位。在这幅画中,库尔贝摒弃一切浮夸的形式手法,用极其现实主义的笔调描绘了这一悲剧性的场面。他采用狭长的构图,将人物聚集在一起,每个人物被刻画得如真人般大小,他们穿着朴实、低调,呈现出一种凝重、庄严的气氛。画面以黑色、红色、白色为主,形成暗淡的整体色调。人物背景幽暗的光线更增强了整幅画面的萧瑟气氛。库尔贝作为一位现实主义画家,不遗余力地为表达他的英雄感寻求一些等价物,以此表达他在这个时代对现实生活中艺术的真实再现。
三、库尔贝艺术风格的形成
库尔贝艺术特点的形成,与他自身的性格和革命思想的熏陶有密切的联系。1848年,库尔贝参加法国革命,受到法国革命思想家普鲁东和诗人波德莱尔的影响,并在革命环境的熏陶下孕育了自己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革命激发了库尔贝描绘贫困场面的极大兴趣,使他一改抒发高傲情绪的自画像题材,将注意力集中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社会矛盾上,并在1848年创作了作品《打石工》。1855年,库尔贝引以为傲的两幅作品《画室》《奥尔南的葬礼》被官方沙龙退回,但他坚持不放弃自己的艺术观,越不被别人赞同,他越坚持自己的主张。库尔贝举办了自己的画展,以真诚的态度鼓舞了许多年轻的画家,并高举现实主义的大旗,开启了个人艺术的黄金时期。这也标志着以库尔贝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第一次明确地出现在绘画史中。
结语
在艺术史上,一说起现实主义绘画,必然会将库尔贝与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因为他确实是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严格执行者,他致力于表现生活中本来的样子,用真诚的态度描绘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库尔贝一生充满着对绘画的极度热爱,并始终不渝地追求绘画中的真实性,以此表现活生生的艺术。他这种对绘画的真诚,不断地启示着后人。
参考文献:
[1]迟柯.西方美术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