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试衣范文
时间:2023-03-21 03:2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维试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三维虚拟服装设计系统及试衣系统日趋实用化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介绍。
1.1三维服装设计及试衣系统具备了较好的兼容性日趋实用性的服装设计系统基本实现了标准化,可以导出多种格式。不同格式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以便于与服装试衣软件、服装生产机械等的有效结合。同样,服装试衣系统也同样具备了较好的兼容性,日趋实用化。例如:CLO_3D/MD可以兼容使用DXF-AAMA文件和YUKA、Gerber、Lectra、StyleCAD,、Optitex、PADsystem等大部分的现代样板CAD。也可以兼容AdobeIllustrator、AutoCad等的标准DXF。在CLO3D/MD上制作的服装是可以用OBJ文件格式导出后跟别的三维软件兼容。
1.2人体模型实现了参数化,可以快速、准确的形成个性化人体不管是三维服装设计系统还是试衣系统,三维人体模型是必须的。三维人体模型生成效率大大提高,模型更加精确并实现了参数化,对于设计及展示服装更实用。许多学者已经对参数化人体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以下为LookStailorX人体模型建立的参数。
1.3服装设计及试衣工具更简单、丰富、方便日趋实用化的三维服装设计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工具,简单易用。如绘制工具、测量工具等。这些工具的使用,使服装的绘制简单易学,哪怕是新手也可以通过简单培训,了解基本的操作。大部分工具的使用是基本相通的。首先在工具栏点击图标,或者是在菜单栏选择工具的应用,然后设置参数,即可得到想要的结果。以图易设计系统中圆角顺滑工具为例,在设计衣服圆角下摆时,可以点击图标,如图设置适当参数可轻松的得到想要的结果。又如LookStailorX中点击选择封闭样片,然后点击即方便、快捷的实现三维衣片向二维衣片的转化。
1.4服装设计软件的功能更丰富,使虚拟场景及人物更具有真实性日趋实用化的三维服装设计系统存储了更多的颜色模板、面料模板以及花型模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设计的服装上进行不同的颜色、面料以及花型的搭配,这样可以使服装设计更符合用户的需要。当然,用户也可以自己设计图案,保存为适当的格式,导入设计系统,存储在面料库,用于设计的服装款式的面料。设计的服装更合体,客户的满意度提高。如Clo3D中提高Shear的比率来表现易出褶的布料;调整Bending值来表现素材;调整内部Damping调整服装移动时的弹性大小;Buckling值的设定可以改变布料的弯曲特性。
1.5日益实用的服装设计系统对服装零部件的模块标准化,使设计更简单日趋实用化的三维服装设计系统提供了转化人体为服装、生成服装模型、生成衣领、生成衣袖等功能。在自动生成的服装或部分服装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尺寸来得到理想的款式。此种实用化的设计可以避免服装瘦小,无法穿着的情况,节省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
1.6三维服装试衣系统由原来的虚拟静态试衣逐渐发展到虚拟动态试衣虚拟服装三维静态试衣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已经形成了层的概念,可以同时展示多层服装,较真实的从三维角度模拟人体服装。三维虚拟服装的展示不仅仅停留在静态服装,也日益向动态虚拟展示方向发展。动态三维服装展示可以像模特一样从多角度展示服装细节。
2三维虚拟服装设计与试衣系统的发展前景
篇2
Brhadaranyaka Upanisad传统上译作《广林奥义书》。由于该奥义书附属在森林书的后面,故又有学者主张翻译为《大本森林奥义书》。本文由于要大量引用徐梵澄所译《五十奥义书》(注: 《五十奥义书》,徐梵澄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中的大量段落,故采纳其译名――《大林间奥义书》。
《大林间奥义书》是各奥义书中最古老的,篇幅也较长的奥义书。它系统论述了婆罗门教哲学的核心概念――梵,并描述了世界的创造及人死后的状态等问题。
在该奥义书的第一分中,作者以“一生二,二生三,三实为一”的思维模式阐述了许多问题。如1.4.7中谈到:
太初,此世界未判也,而以名(Nama)色(Rupa)判焉。故曰:“有此名也,有此色也。”故至今世界唯以名色显,如说:“是有此名,斯有此色也。”
彼于是入乎此(宇宙万物)中,至于指甲之尖,如刀之韬藏于,如火之隐藏于木炭中也,而不见焉;(可见)则分而不全。彼呼吸也,则名为气息;见,为眼;闻,为耳;思,为意;凡此皆唯其作业(Karma)之名也。人若分别敬此或敬彼者,是不知彼者也;一一分则不全,唯当敬拜彼为“自我”,其中万有皆化而为一。(七)
由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大梵”(Brahman)(一)化为“名”和“色”(二)。名色所成的身体造诸“业”(三),但所有这些实在都是“一”――Brahman也。这种说法在1.6.1,2,3中再次被论述到:
唯然,此世界(idam)三重,名,色,业是也。
其属于名者:所谓语言者,名之颂赞也;盖一切名皆起乎是……(一)
其次属于色者:所谓眼者,其颂赞也;盖一切色皆起乎是……(二)
其次属于业者:所谓此身者,其颂赞也;盖一切业皆起乎是……
是虽三重也,然而为一,即“自我”也。自我虽一,即是此三。是即永生(amrta),而为其实(satya)所掩(channa)。生命(气息)(Prana)(注:Prana为Atman的替代词。参见The Thirteen Principal Upanishads,Robert Ernest Hum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1,p.92。),永生也,名色,真实也。以斯二者而生命隐矣。(三)
在前一段中谈到梵进入名色之中,而这一段则进一步谈到生命体内在的梵――或称Atman――或称生命气息――反被名、色所掩盖了,故难以被认知。这一段还谈到了名、色是真实的,但没有讲到作为第三者的“业”是否是真实的。另外,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所谓的此世界,即是梵所处的外显的世界,由名色构成,但名、色、业又实为梵所起,所造。所以生命的解脱就是出离名色的掩盖,摆脱业的束缚,回归梵的本真。
类似这种“一生二,二生三,三实为一”的思维模式,该奥义书(1.5.17,18,19,20)还谈到了一种特殊的转生方式:
人自思其将殁也,则谓其子曰:“尔为大梵,尔为祭祀,尔为世界欤!”其子应曰:“我为大梵,我为祭祀,我为世界也!”――唯然,凡(其人)所学(于《吠陀》)者,皆综合于“大梵”一辞……此(三者之)大全有如是者。(其父思惟:)若其为此大全也,当助我离乎此世……
彼如是知者,当逝世也,则与生命气息入乎其子。若其未成就之业,(注: 应该译作:“若其成就之恶业”(kimcid aksnayakrtam bhavati )。aksnaya是“恶”的意思。)其子(当成就之,而)解脱其离此一切,故有“子”之称。人唯以子而立于斯世。于是神圣不灭之生命气息乃入乎其人。(十七)
(于是)神圣之语(Vac),出自地,出自此火,而入乎其人。神圣之语,是以之凡有所说,皆为必然者也。(十八)
神圣之意(Manas),出自天,出自日,而入乎其人。诚然,神圣之意,是由之而人得欢乐,乃无复忧愁者也。(十九)
神圣之气,出自水,出自月,而入乎其人。神圣之气,无论运行与否,无所扰亦无所伤。(二十)
这里值得深入讨论的是,在“则与生命(气息)入乎其子”这一句中,是谁与生命气息进入其子呢?《五十奥义书》认为这里的生命气息是神圣的语、意、气的和合体。这也就暗示另外有一个单独的Atman,也就Soul ,即是灵魂与生命气息一起进入儿子了。本人认为应该是语与意二合之后,与气一起进入儿子。其第一分第五婆罗门书(1.5.7,11,12,13)中谈到语、意、气的特殊关系。
此即父,母,子也:意为父,语为母,气为子。(七)
维此语言,其体为地,其光明之相为此火,凡语言所届,则亦地之所至,此火之所及也。(十一)
而此意之体为天,其光明之相为彼太阳,凡意之所至,则亦天所复,太阳之所照也。
此二者合,生命气息于是乎生,此即因陀罗也。此无敌者也。唯有第二者斯有敌。彼如是知者,无敌焉。(十二)
而此气之体为水,其光明之相为月,凡气之所通,即水之所至,月之所照也……(十三)
由此看出,奥义书的作者在构建语、意、气这三个概念时,是按“一生二”“二生三”“三实为一”的模式构建的。在这个模式中,当出现“二”和“三”时,并没有单独的“一”与它们并存,“一”只是隐含于“二”和“三”中的本质。这正如1.5.3中所说:“‘三则以归己’者,意、语、气(为三)皆为己而作也。……唯此‘自我’者,由是而成者。――语成,意成,气成也。”
所以总的说来,被称为梵的个体态的Atman在人活着的时候是如前面1.4.7中所说的,以气息、眼、耳、意的形式出现,并非在生命体中有一个单独的Atman做为君主,操控着气息、眼、耳、意等这些奴仆。同样,当人死后,语、意、气三气散出,Atman为这三气的本质,并非另有一个Atman引领此三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生二”“二为三”“三实为一”的思维模式下,没有必要再建构一个作为“二”的第三者,及作为“三”的第四者的单独的Atman。因为“三实为一”,所以此单独的Atman实为多余。这种多余在下面的第二种转生模式中十分清楚(3.2.13):
问:“雅若洼基夜!有人于此而死矣,其语言归于火,气归于风,眼归于日,意归于月,耳归于方,身归于地,魂归于空,毛归于草,发归于木,精血归于水,――斯人复何如耶?”
答:“爰友,黎多薄迦!君执我手!此唯我二人可以了知,不在此群众中也。”
二人者,(携手)出而论之。所谈者,业也;所颂者业也。人唯以善业而善,以恶业恶矣……(注:“可知当时业说,在婆罗门社会中尚未公开,而认为极新之秘密教理也。从他一方面言之,从来刹帝利种学者所抱持之善恶业力之信仰,至是始被婆罗门哲学家秘密采用,而使之哲学化。”参见《印度哲学宗教史》,高观卢译 商务书馆 1984年,第287页。)(十三)
魂(Atman),也要散归于某一处。所以这里魂的地位是与语言、气、眼、身、毛、发、精平等的,是这一系统中的一个要素。魂似乎不是诸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因为其答者颂扬的是决定转生去向的“业”,而且其中的“意”本身就有认识和意志的作用,所以Atman真不知有何用?
Atman作为单独的要素,且处于主导性作用出现在下边的第三种转生模式中(4.4.2):
于是其心端之光明炽盛,以其光明照耀也,性灵(自我)遂或由眼,或由顶,或由身体余处转离(其身),以其转离也,生命(Prana)随之而离,以生命之出离也,生命诸气息皆随之而离;彼则化为智识身,有智识者随之(而俱)离转。于是彼之明,业,夙慧,皆正得之。(二)
显然此性灵如同一个军队中的大将,引领气息、明、业、夙慧一起转生。前面两种转生方式是先各要素散归各处,然后聚合转生。而第三种转生方式无需散解,而是直接由性灵的引领其他要素一起转生。在第一种转生方式中没有单独的Atman,是以“一生二,二生三,三实为一”的模式构建转生方式的;在第二种转生方式中有单独Atman,但作用不明显,觉得有点多余;而在第三种转生方式中,Atman不仅单独存在,而且处于主导性的君主地位,其他要素都是其奴仆和随从。这种与“二”、“三”并存的光辉的第三者、第四者的Atman是有“现实”依据的(5.14.3)
而“伽耶物黎”诗体,每行八音。诚然,此所有者,即彼所有也。――如是知此诗每行者,则如凡此三气中所有,彼尽如此之所有而皆胜得之。
而有一行为第三之外者,光明而超尘滓,即彼辉煌者(太阳)也。此第三行之外者,即第四行;盖若可见者然,谓为“光明”;以其超出黑暗尘氛之表而辉煌也,谓为超出尘垢者。――人如是知此一行者。则以财富荣名而辉煌也。
可以看出,第三种转生模式中的主导性的灵性就相当于“伽耶物黎”诗体中的三行之外的“超尘滓的第四行”。人只有认识这一行,即只有认识有别于气息、明、业、夙慧等之外的单独的Atman,才可以得财富荣名而辉煌。实际上“伽耶物黎”诗体中的四行,分别代表了印度中的四种姓,前三行分别是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而第四行则是代表高于前三种姓与梵直接相关的婆罗门。也就是说,“伽耶物黎”诗体及第三种转生方式实际上是为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中的“婆罗门至上”论证的。原始佛教时期佛陀坚决反对这种论证,坚决反对在人的生命中有这样一种区别于其他要素(五蕴)的,恒常的,光辉的,具有主导性的独立要素Atman。针锋相对提出了“一切诸行无常,一切诸行苦,一切诸行无我,涅为永寂”的四法印。(注:大正藏,第2卷,第640页,中。(T2,p.640.2))
本人认为原始佛教时期佛陀所主张“无我”,攻击的只是后二种转生模式的“我”,特别是第三种转生模式中单独存在的主导性的“我”。如阿含经中说:“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注:T2,p.92.3)但作为“一生二,二生三,三实为一”中的“一生二”中的梵,及“三实为一”中的本质性的梵我, 佛陀是不反对的。可以说佛陀是支持这种意义上的真正的“梵我同一”的。如果连这样意义的“我”也要否定的话,那佛陀就没有必要对十四无记中的: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命身一,命身异等问题表示沉默了。(注:《原始佛教的“无我”论与“十四无记”》中作者张力力也有类似看法。参见《五台山研究》1994年第四期。)而且佛陀只说过“无我”并没说“无梵”。若连这样的“梵”也没有了,佛陀入涅而化为“大全”之事岂非欺人。
明白了这一道理,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佛陀所说的“五蕴无我”了。如阿含经中说:
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非我,非我所。如实观察。(注:T2,p.7.3)
阿含经中所说的五蕴中的每蕴都是无常,故都是“无我”、“非我”的。我认为这只是否定了这五蕴中的任何一蕴具有单独常存,起引领作用的地位,即这五蕴都不是“Atman蕴”。所以说,“此五受阴非我”。
另一方面,正如“二”“三”之外无“第三者”“第四者”的Atman,同样,色、受、想、行、识五蕴之外无单独存在的控制这五蕴的,引领其他蕴转生的,作为第六蕴的Atman。所以五蕴都不是(虚假的)第六蕴的Atman的被主导者。故又说,“非我所” 。
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无常的各蕴没有隐含着“实相”。即“三”皆无常,故“三”的各别都不是单独的“Atman”,但并不等于说“三实为一”是错的。在《大林间奥义书》(2.3.1,6)中就讲得很清楚:
诚然,大梵之态(Rupa)有二:一有相者,一无相者;一有生灭者。一无生灭者;一静者,一动者;一真实者,一彼面者。(一)
……于是立义曰:“非此也,非彼也。”盖无有超此“非此非彼”(之义)者。而其名曰:“真实之真实”唯生命诸气息为“真实”,“ 神我”则其“真实”也。(六)
也就是说生命诸气是大梵外显的“生灭”态,而生灭的诸气息又实为“无生灭”的神我(梵我),神我是其根本。实际上初期大乘般若思想也可说是“三实为一”的空观思想。我们知道在部派佛教时期,说一切有部认为色法有色法的法体,心法有心法的法体,乃至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都分别有其不相同的法体。也就是说,事物的区别并不只是外在现象的功用或相状的区别,而是法体本身就不同。(注:第三种转生方式中起主宰和引领作用的“我”,表现在六派哲学时期便是数论派中相对于“自性”的“神我”和胜论派中相对于地、水、火、风、空、时、方、意的“我”。这两派的“我”都是独立的实体,受到了同时期的部派佛教和中观派、瑜伽行派的激烈批判。由此看出,一直以来,佛教的“无我”说,针对的是实体性的“我”。)
到了大乘佛教时期,初期般若类经典《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就是说不同的事物的法体都是一样的,并没有说一切有部所说的那种区别,其体都是“空”。至于“空”为何物?那是如同“梵”一样不可给予正面解释的,只能通过否定的“遮诠”来表达。如《心经》云:“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一者认为“一”为Brahman、Atman,一者认为“一”为“空”罢了。实际上初期般若类经典大致可概括这“三实为空”的思想,且有很重的本体论的痕迹。
中观派则在理论上对“空”的解释另有发展。如《中论》中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可以看出,中观派只主张有“二生三”的缘生的方式,并不主张有“一生二”的缘生的方式,且一切只是和合的“假有”,所以一切事物与“一”无关。同时由于没有“一生二”、“三实为一”,所以便没有回归“一”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故“涅与世间无有少分别”,没必要趣入涅了,涅只是假名施设了。但中观派作为根基性的理论前提“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似乎太独断,来得太突然。实际上《中论》(包括其它佛教原典)中破的“一生二”的“一”指的是人格神“大梵天神”(Brahma)或自在天(Isvara),而不是不可思议的“梵”(Brahman)。而实际上梵的不可思议的创造是人类无法破除的理想。
而如来藏的思想则基本上与“一生二,二生三,三实为一”的模式是一致的。这种思想认为,真如、法性、法界、实际、佛性、如来藏等是最高存在,世界本原。世界的一切都是由它派生,同时一切又摄归于真如、佛性、如来藏。这种思想类似于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这也是为什么如来藏思想易为中国佛教所接受的原因所在。而中国的禅宗正是如来藏思想的宗教表现形式。如《坛经》中说,“自性含万法,名为含藏识。思量即转识。生六识出六门六尘,是三六十八。由自性邪,起十八邪念。自性十八正念。恶用即众生。善用即佛。”(注:T48,p.343.2)我们可以看出“自性”不是主宰引领“识”,而是转化为“识”,故符合“有业报而无作者”佛教真理。我想我们如果认清了佛陀所要针对的“五蕴无我”的说法,就不会再将如来藏、佛性、自性误解为不符合“无我”说的邪说了。(注:如来藏相当于Brahman,佛性、自性相当于Atman。)
篇3
Some complicated reasons contribute to today’s art market extraordinary thrive, which leads to some consider themselves always right universally, especially on power, money, and delusiveness, the three phenomena of it are most harmful.
由于复杂的原因,今天的艺术市场异常火爆,这导致了普遍的自以为是。在众多的现象中,如下三种自以为是的类型是最有害的因素:
权力的自以为是。
这种类型主要表现在一些拥有艺术领域各类头衔的人身上。的确,他们拥有一般的知识水平,例如他们知道使用“艺术”、“审美”、“历史”、“观点”、“现代”、“主题”之类的词汇,他们在任何时候可以说出关于艺术的话来,主持各种会议,出席各种剪彩,发表各种言论,不断提出新的指令。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通常能够驾轻就熟地应付涉及艺术的任何事务,并可以在热闹的环境和匆忙的状态中从事着艺术事业,借此成为文艺领域重要人物中的一员。最为严重的是,由于权力导致的空气,他们真的以为自己就是“大师”,就是呼风唤雨的人物,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举办自己的展览、召开关于自己艺术的研讨会、组织和学术研究,如果可能,他们当然要借用手中的权力换取民间和企业的投资,完成他们自以为是的重大艺术项目,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他们使用着纳税人的钱财,打着国家、民族、历史的旗号,从事着自以为是的一切“艺术活动”。的确,普通大众看到的是头衔,这样他们很容易获得来自各个方面的荣誉、赞扬与追捧,尽管这些荣誉、赞扬与追捧的后面究竟有什么目的他们并不清楚或者也清楚一部分,可是,他们乐于接受这些结果。这倒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关键是,这样的空气以及导致的形象可以得到实际的利益:既是领导也是艺术家,既懂管理也懂艺术;既是懂国家政策也懂艺术规律;既能理论也能实践,如此等等,最后,这样的高瞻远瞩的全才怎么不可能是杰出的人物?怎么不可能在名誉、地位、财富领域获得巨大的满足?可是,我们的结论是,排除浪费纳税人和社会的金钱不说,权力的自以为是显然会加剧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堕落和道德败坏。
金钱的自以为是。
这种类型大多表现在画廊经理和投资人身上。据称,他们懂得经济规律,了解市场行情,并且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通过经济手段在艺术市场里获得了明显的利益。当他们将一件艺术品奇迹般地转手卖给了他人,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之后,他们仿佛真的觉得金钱能够改变一切,甚至改变历史的方向。在市场经济时代,任何人的言行受着成本与收益问题的干扰,这样,即便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如果支付可观的金钱,就可以将其买断。画廊经理和投资人(经常是不懂艺术的投机分子)相信金钱的万能力量,相信艺术家和批评家仅仅是普通的肉身,所以,随着市场的剧烈变化,他们似乎真的认为只要将钱打入艺术家的卡中或者塞在批评家的手中,一个新的杰出艺术家就可以诞生,一个新的艺术现象就可以出现。市场经济催生新产品,时代的车轮又运行得如此迅速,为什么不可以用金钱创造奇迹?所以,我们看到了各种以金钱垫底的评选和推出,看到了与之相关以所谓学术概念为名的广告语。这是一个没有多少教养地利用金钱的时代――尽管是一个可以原谅的时代,但是,如果以为一团狗屎可以打造成历史的金子的话,那就是对金钱实在是太肤浅的理解了。今天有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十年之后只可能剩下几十个,常识告诉我们:能够留存永久的艺术不仅仅依赖于一般判断和支付金钱的数量。金钱的自以为是表现为无知的自负,它歪曲了历史的进步,减弱了游戏的趣味,降低了人类的智力,它将文明的精神性和道德性置之不顾,它表现为愚蠢的、没有品味的游戏,最后,它将人降低为动物的水平。金钱的自以为是的最大危害:使一般大众将艺术理解为布、纸、颜料、破铜烂铁或者其他物质材料。
篇4
1996年在北京学习烹饪,之后便扎根北京,立志为美食奋斗一生。2003年,进入一家涉外酒店学习西餐,打下了扎实的西餐基础,眼界更加开阔,尝试将西餐元素运用到中餐。2006年,专职为多家高端私人会所设计精美菜式,但依然活跃在厨房的第一线。现任北京莲赋私家会所、呼和浩特凤凰会馆行政总厨。
百塔汁官燕
装盘思路:六个小瓷杯排成一排,分别盛着蜂蜜、橙汁、枣汁、杏仁露、芒果汁、猕猴桃汁,跟雪白的官燕上桌,既是盛器,也是装饰,干净靓丽。
奇味牛肋排
装盘思路:串红番茄搭绿色的小黄瓜花、撒匀可可粉、点缀咸鲜味的海鲜酱,盘饰均可以食用,颜色不超过四种,简洁高雅。
红酒汁浸银鳕鱼
装盘思路:与“奇味牛肋排”一样,此菜的盘饰也讲究可食性,除了串红番茄、小黄瓜花和酱汁之外,把可可粉换成洁白的芙蓉,色泽同样不超过四种。
富贵灌汤虾球
装盘思路:取龙虾仔肉制作成“灌汤虾球”,壳拼装完整后摆在盘中一侧,另一侧摆上一片叶子,撒匀糖粉后取走,留下叶子的形状。
分子烹饪达人-李棣
广东人,喜欢所有前卫的事物。2004年,“分子烹饪”在国内餐饮业还是一个新词汇时,李棣却已经开始在网络上疯狂搜集了关于分子烹饪的一切信息,对分子烹饪需要使用的各种工具如数家珍。之后,他跟随法国厨师学习正宗的分子技术。2006年,分子烹饪在中国各地广泛流行开来,李棣穿梭于南北各个城市,向各地的分子烹饪爱好者传授技艺,最终找到了独特的研究方向――分子美食与中餐结合的融合菜。
黑豆鱼籽烧龙虾仔
分子元素:1、黑豆打成豆浆,滤渣后用细孔鱼籽盒漏入钙粉水里制成黑豆鱼籽,混合蒸熟的糯米酿入虾头中,立着摆入盘内。2、龙虾仔身则一破为二,加香草、柠檬叶略腌制,洗净腌料后用低温慢煮的技法制熟(优点是虾肉不收缩、虾壳易脱落),然后装盘,从盘边注入烧热的翅汤。
百香果爆破弹配生态南瓜汤
分子元素:南瓜汤倒入虹吸瓶,装上气弹,快速摇晃待听不到瓶内有水晃动的声音即可打入透明玻璃杯中。打出的南瓜蓉呈半凝固状,口感细腻爽滑,搭配草莓味的鱼籽,又增添了爆破的口感。
液氮松茸海螺浓汤
分子元素:松茸海螺浓汤倒入液氮中,瞬间降温的同时用打蛋器快速搅动,即成松茸冰沙,装入小碗里,配一碗热的松茸海螺浓汤上桌。松茸冰沙遇到温度略高的空气,融化还原成液态,同时释放出氤氲的白色雾气,很有意境。
紫薯山楂配柠檬泡沫
分子元素:柠檬泡沫和芒果胶囊。
柠檬泡沫味道清新,胶囊有四个特点。第一、个大饱满,大小如玻璃球。第二、果汁丰富。第三、皮非常薄,堪比蛋壳内膜。第四、爆破感更强。
职业糖艺师-李涛
现居天津,做过凉菜、热菜,2003年开始学习糖艺,苦练至今。各种线条、动物和植物的糖艺制作均能自如驾驭,技术十分精湛,取得了不俗的成就:2008年开办糖艺培训班、2011年出版《糖艺教程》、首次提出批量生产概念、1小时用1斤糖做60个作品、研发出“夏季不融糖”配方……目前,在天津狗不理大酒店任菜品总监,将自己制作的糖艺作品用于装盘,增添时尚感。
沧桑
用南瓜做一个展台需要400元钱,1天后就会风干,这款糖艺作品同样花400元,却能用1年,用于自助餐或者包房摆台,高度为80厘米,气势恢弘大气。
线条
目前装盘最常用的一种糖艺作品,能批量制作,1小时1斤糖能做60个线条,可随意造型,简单易学。
篇5
扎根沃土 勤恳经营
1989年10月,刘树声从长岭县巨宝公社农业站被调到县农广校,得心应手的工作一干就是25年。从一开始的学籍管理员,到培训科负责人,再到教务科长,一路下来,送走三名校长退休,一名校长升迁,迎来送往968名农广校学员的入学和毕业,同时培训选送了1566名阳光工程学员。这一路下来,从起草长岭县农业发展规划,制订农民科技培训实施方案到学历教学安排,再到新世纪实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省校百分制考核,他参与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来,担任过种植、养殖、林学、乡管、财会等专业的教学辅导教师,积极投身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项目的引进和示范中,把服务宗旨定位在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上。
第一个十年就在忙忙碌碌中度过,这十年,刘树声有努力、有快乐、也有辛酸;有过总结和下一步计划,但每次计划都被农民的电话铃声打断……有问技术的,有让去讲课的,有求他帮助的,就在采访他的时候就有流水镇农民求他把生产的1200斤木耳帮忙卖出去。一个这样的人,为什么学员能相信他,知道他的电话,也难怪他没有时间去研究个人职位的一些事。他说出了他的心声,“谁让我是农民的儿子呢?农民的种子就要扎根在沃土中”。
情系农广 桃李满园
1995年到1999年,连续四年的村级后备干部学历教育培养,是刘树声担任班主任的四年,因为他的高标准、严要求,村级后备干部突飞猛进,快速成长。他告诫每一位学员,创办实体从自身做起,带动全村,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学员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有80%以上的农广校学员走进了村两委班子,有60%的学员走上村支部书记和村长的工作岗位,60%以上的学员都创办了自己的经济实体。最具代表性的是腰坨子乡六五新村支部书记王福明,参加了九五届农学专业学习,刘树声和他交谈时,被他的虚怀若谷、积极上进的学习热忱所打动,刘树声主动帮助王福明制定人生规划,现在的王书记带领的六五新村被省新农村办公室认定为新农村示范村,王福明自己也建起了水泥制品厂。
刘树声的学生多了,干实事的多了,当上法人代表的也多了,难免有请他吃饭的。每当到饭店让他第一个点菜,每次他总是点麻辣豆腐,有的时候,他的学生说小看学生了,不给面子,可他都一笑了之,强调说“牙不好,喜欢”,难道他不愿意吃大鱼大肉吗?他要给他的学生做出表率,勤俭持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把节约下来的钱投到扩大再生产上,把现有的产业做大做强。每当有几名同学请他吃过饭,他都要把同学们请到家里吃顿便饭,既能拉近师生距离又能互相交流,还能指导学生们制定销售利润计划,更重要的是怕他的学生结账,怕欠人情。
第二个十年就这样转瞬即逝,有过挂职锻炼的经历,也有过升迁的机会。是他不想吗?我想不全是。还是因为他在教务科的岗位上谁都放心。“哪一位将军都不会轻易让他的爱将离开他重要的阵地。”特别是他这样兢兢业业,甘愿奉献,放到哪都能发光的教务科长呢!
还是听听他的心里话吧!那就是:农广人要忍耐,只有忍耐,才能与人无怨,与人无争,只有坚强才能承载。在平凡的岗位上,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
自我加压 奋力前行
跨入新世纪,刘树声明显感到知识的老化,他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当时他一个人干三个科室的一些工作,当工作忙时,每每错过考试时间还要不断加科,但他还是用四年的时间取得了大专文凭。一方面他深入农村,向实践学习,向土专家借鉴种植、养殖、设施蔬菜栽培经验,防止讲课时遇到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他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甚至为了知识尽快更新,自费到北京、长春进修,掌握成人的学习规律,学习成人学习的注意力曲线,他是吉林省农民创业培训利用世界劳工组织SIYB教材,采用U形课桌授课,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第一人;同时他也是把“讲课法、归纳法、推理法、激励法”教学应用到培训课堂,把“微笑应为首,谢谢不离口,掌声不离手,眼睛全场瞅,双脚不断走,声音要温柔,参与方法有,备课好几宿”这样的班训毫无保留地教给全体教师的第一人。
刘树声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开展农民技能提升培训,靠新颖的种植养殖技术吸引人,靠灵活的参与性教学方法感染人,靠典型增收事例征服人,使他在全县小有名气,前来邀请他讲课的人多了,下乡解决技术问题的次数多了,但他从不收一分钱。有几次县里卖种子、化肥的经销商要高薪聘请他为技术顾问,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深知“拿人钱,就要说违心话”。虽然他清贫,但他时刻把农民放在心上。
长岭县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要依托农广校,利用四年时间培养农村实用人才480名,由于长岭县农广校教师相继退休,刘树声一人担任四科学历教育教学任务,还有创业培训学员的后续跟踪指导。他每年要下乡180天以上,有时一连半个月,深入村屯,轮回授课,他走遍了全县每一个村屯。最令他遗憾的是2010年12月28日仅仅陪护三天,74岁的老母亲就离世了。当谈起这件事时,他流下了遗憾的泪水,只能说自己没有照顾到。
2012年,担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课程以来,刘树声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作为教学重点,为的是让农民的专业合作社走上正轨。他不但帮助起草章程,准备注册材料,而且协调工商部门注册,让每一位合作社理事长少走弯路,凭着他隔三差五地上长岭电视台,到哪里都能混个脸熟,土地、农业、牧业、计量、银行等部门都给足了面子。养殖专业合作社需提供土地批复手续和动物防疫合格证,他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帮助办理,据不完全统计,三年他帮助学员兴办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66个,不但指导怎样建好13本账,而且还大胆尝试把企业诊病理论运用到专业合作社建设中来,成效凸显,深受同事们的好评。
又到了让他说说心里话的时候,刘树声说:去年东北和内蒙少有的干旱再次证明了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薄弱,农田防护林建设亟待加强,间混套种、井旁经济、提高复种指数典型经验,希望加大力度推广;第二轮土地确权不要只做表面文章,把农民的命根子――土地,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把农村的土地纠纷案件真正降下来,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向上。这才是一个老农广人的心声。
篇6
一、以文采吸引人
语言要生动形象,句式要善于变化,巧用修辞手法,适当使用描写。
1、以文采醉人之首尾篇
(1)引入生活细节,对所论述的话题作形象的描述,诠释话题内涵。如:
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旁。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就是幸福。 (开头)
(2)借助诗文,描绘画面,创造意境。如:
曾在翻译诗里爱过希腊废墟的蔓草荒烟,曾在风景明信片上爱过夏威夷的明媚的海滩,
曾在线装书里迷上“黄河之水天上来”,曾在江南的歌谣里想自己架一叶迷途于十里荷香的小舟……而半生碌碌,灯下惊坐,忽然发现魂牵梦萦的仍是中央山脉上那只我未曾一睹其面的鹰鸟。(《情怀》开头)
(3)运用比喻、排比、拟人、设问等多种修辞,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文采。如: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后面这些人,托起了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索永恒的答案。(《与永恒拔河》结尾)
2、以文采醉人之正文篇
(1)正文——精设分论点。要求:①与话题命题观点相联;②以三个为宜;③定要精炼简短;④一般工整对称;⑤语言必须优美。 创设情境式,如:
分论点一:踮起脚尖,向窗外洞察绿意,遥看生活的希望。 分论点二:踮起脚尖,叩响门铃,探索生活的成功之门。 分论点三:踮起脚尖,让我们目光放的更远,将人生的道路走的更完美。 《踮起脚尖》
修辞式,如:分论点一:洪战辉把自己雕琢成责任的天使。
分论点二:徐本禹把自己雕琢成报恩的天使。 分论点三:李春燕把自己雕琢成执着的天使。《心有天使,诗意人生 》
正文的写法有多种形式,我只举一个例子,不是给作文一个限制,而是强调语言有文采的重要。
(2)正文——形象生动的叙述角度。如:(例一)鲁迅一个漫长的拯救,一段思想的斗争。一双眼看透世态炎凉,一支笔写尽悲
情苦难,一身青袍衬出他的颀长傲骨,嘴角的烟斗,悠悠冒出的丝丝缕缕,让沉默不再是沉默。
分析:运用排比句式,抓住人物特征,以凸显个性的细节勾勒,突出鲁迅思想者的形象。
(例二)卡夫卡,你漂泊流离,毫无根基的你默默承受着父亲的飞扬跋扈,静静面对着
社会的暗无天日。你把忧愁,犹豫和软弱埋藏心中,泻于笔端。《变形记》终的格利高尔何尝不是你深受工业社会负担的写照,《审判》终的儿子又何尝不是你面对父亲时那个惊惶的身影。你超现实的文风,不为当时接受,然而在你去世后,却掀起了世界文坛的汹涌波澜。我多想穿越书本,让你看看,多少人与你正唱着同一曲叹歌。
分析:运用第二人称写法,与人物饱含深情的对白,亲切自然,很有感染力。
二、以思想警人
文词是件华丽的外衣,思想才是文章的灵魂,作文应该承载思想。当今的中学生作文,
大部分不是事例的堆砌,就是华丽的空洞,缺少内涵,思想贫乏。散文式议论文,除语言形式的优美外,更要注重内容的丰厚,有文化内涵,有思想底蕴。
作文要做到有思想性,就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知因溯果,有个人独到的见地。而散文式议论文,就要求用生动的语言,用多样手法把深刻的思想形象地表达出来。
1、独到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如:
战胜对手,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无论顺逆无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傲岸,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倔强;荣,仍风采犹然,沧海桑田,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如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知暂退一步,养精蓄锐,奋起直追,不达目的誓不休。
分析:成功、荣耀历来为人羡慕,失败、屈辱常常让人懊丧,作者立意新奇——失败亦可“不坠青云”,屈辱犹可“养精蓄锐,其傲岸与智慧令人赞赏,也是一种成功。可谓思想独到!在形式上使用整句,整齐有致,比喻、引用,形象生动,让人赏心悦目。
2、具有思辨色彩。如:有人的心原是虎穴,的几朵蔷薇免不了猛虎的践踏;有人的心原是花园,园中的猛
虎不免给那一片香潮醉倒。所以前者气质近于阳刚,而后者气质近于阴柔。然而踏碎了的蔷薇犹能盛开,醉倒了的猛虎有时醒来。所以霸王有时悲歌,弱女有时杀贼。(余光中《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
分析:这比喻实在是太独特了!把阳刚者的心比作“虎穴”,因为“的几朵蔷薇免不了猛虎的践踏”,所以往往缺少阴柔;把阴柔者的心比作“花园”,因为“园中的猛虎不免给那一片香潮醉倒”,所以往往缺少阳刚。而事物又具有多面性,人也一样,所以阳刚者也有柔情,阴柔者也有时刚烈。深刻的哲理用诉诸形象独特的语言,让人拍案叫绝。
篇7
关键词:中庸;中庸之道;中庸之德;中庸之法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229-02
“中庸”历来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中庸”的释义具有代表性的有:一是东汉大儒郑玄在《礼记・中庸》释:“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郑玄将“中庸”理解为一种方法,中庸即用中,从而区别于老子的用弱和商韩的用强,这是中庸的要点之一。但“用中”仅为中庸之表象,非实质。二是何宴注“中庸之为德”说:“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也。”何宴相比郑玄是一种进步,将“中庸”作为常德来遵循,但未鉴定其内涵,也无法推行。三是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第一章,纲领)四是朱熹的理解,即“中、庸只是一个道理,以其不偏不倚故谓之中,以其不差异可常行,可谓之庸。未有中而不庸者,亦未有庸而不中者。”(朱熹《中庸集注》题解)二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将“中庸”从方法和品德抽象、上升为事物运行的客观形态,将“中庸”定义为“正道”、“定理”。尤其是朱熹将“中”、“庸”二字合二为一,视为整体,的确是对“中庸”理解的重大突破。但二人都将之认为是“不偏不易”之道,又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中庸”一词究其何义?研究“中庸”,途径虽多,但就《中庸》文本释“中庸”之义却是最基础,最具说服力的。在完全尊重《中庸》文本的基础上,对《中庸》之“中庸”释义为:“中庸”是以正确性为内在精神,以恰当与适度为标志,以事物整体的和谐,以实现矛盾的协调统一为目标,是振荡中维持平衡的过程及其“得中”这一瞬间之表象,具有中庸之道、中庸之德、中庸之法三维度之义。
一、中庸之道
提到中庸,人们会自然将之视为一种高深莫测的儒家境界。从本体论角度考证,这种境界就是“道”――“中庸之道”。这里的“道”是事物运动变化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是事物按本性自然发展的原则。也就是说中庸是事物运行的客观形态,是宇宙万物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根本原则,含有合乎客观规律的“真理”之意。
《中庸》直接阐释中庸之道的内涵之处并不明显,但对中庸之道的定位却贯穿全文,流露于字里行间。《中庸》开篇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纲领)。在此,子思把中庸的概念从“折两用中”的方法论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将之视为源于天而不可改变的“道”,作为客观形态和普遍规律,用中庸之道统领全文。并进一步阐释“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纲领)并指出“中”与“和”是宇宙中最根本、最普遍的法则,是天下人们共行的普遍原则,这一原则就是中庸之道。同时强调宇宙万物唯有各得其“中”,即“致中和”,才能做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化生万物,使万物相依相生。文天祥在《宋元学案》卷八十八卷又将中庸之道进行了拓展,指出:“中庸……圣人之久于其道,亦法天地而已矣。”也就是说,中庸之道为天地之道,亦是为人行事之道,推而广之,力而行之,则会天人合一,贯内外,统知行,合人我,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和谐无间。
二、中庸之德
中庸不仅是宇宙万物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对人的基本的道德要求和最高的道德境界,这是中庸的第二层含义,即中庸之德。细读《中庸》,我们不难发现,全文至少有六处反复强调中庸之难,如“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第三章)“道其不行矣夫!”(第五章)又如“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第九章)。这些论述,并非讲中庸之道难以把握,而是论证行中庸之道需具有的中庸之德难以形成,做一个真正拥有中庸之德的君子是困难的,这正是从中庸作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的角度进行分析的。《中庸》讲中庸之道并非目的,它最终要落实到中庸之德上,要人们谨记“庸言”,践行“庸德”。通过对《中庸》的分析,我们可将中庸之德概括为诚德、仁德、智德、勇德,其中,诚德是中庸之德的最高层次,仁、智、勇三德是中庸之德的具体体现。
1.诚德。“诚”,是《中庸》的一个核心范畴,也是中庸之德的最高境界。“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第二十章)《中庸》赋予“诚”本体论和道德论的双重含义。就本体论意义而言,天道之诚是指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及自然万物发展运行的规定性,这应属于中庸之道的范畴。朱熹曰:“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1] 就其道德意义而言,人道之诚是一种人性之善,是“天下至诚”。所以,“诚”不只是存在意义上的“真实”,还有道德意义上的“诚实”,包含着目的性的善,这就是我们所讲的诚德。诚德,一是成己,“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第二十一章)即通过明诚的方式,即教育、学习的方式明晓道理,提高觉悟,达到内心真诚。二是成物。子思言:“诚者,非自诚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第二十五章)。儒家的宗旨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己”虽然是诚的主要工夫,却不是目的,“成己”的目的是为了“成物”。通过“成己”,使己尽性,而后才可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同时,随着“诚”的不断深入,随着“成物”的不断扩大,又反过来促使诚的主体的道德修养日益增进,由博而厚,由博厚而高明,达到 “与天地参”的道德境界。
2.仁德、智德、勇德。《中庸》第二十章曰:“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知(通智,智慧)、仁(仁爱)、勇(勇敢)三者作为儒家的伦理思想,被誉为通行于天下的三种美德,也是维系五种达道,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交往的根本途径。可见,中庸之德具体体现为仁德、智德、勇德。所谓仁德,“仁者,人也”(第二十章),就是说,仁德属于人,人就应该有仁爱之德。仁者,立人达人,修身养性,孝敬父母,互相亲爱,取信于友,以“仁政”治天下。仁德应列三德之首,“仁者必有勇”(《论语・宪问》)。这里的“勇”,应是与公众公认的美德相关的“勇德”,知耻为勇,见义敢为是勇,为仁义舍生忘死是勇。敢勇,必仁;要仁,需智。智就是知识的积累,有智就能辨是非,有智就知好学;学仁,才可仁;有仁就明爱憎,就有与不仁不义作斗争之勇。惟三德交互,方显仁智勇。
综上,以诚德为统帅,集仁、智、勇三德为一体,共同建构中庸之德,这是“中庸”核心之义。中庸之德,是君子道德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个人修生养性之根本,也是治国平天下之要义,“故君子尊德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第二十七章)
三、中庸之法
言道,讲德,必应行法。中庸之法,即行中庸之道,实践中庸之德的方法,它是更好的领悟中庸之道,更好的修行中庸之德的途径与渠道;也是将中庸之道上升为主观意识的中庸之德的桥梁和纽带。
中庸之法,首先体现为“折两用中”的方法论,“折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第六章)。“折两”,就是把握事物的两端,让它们统一在和谐的共同体中;“用中”就是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做到恰到好处。要正确理解这一方法,关键是对“中”字应有正确的把握。这里的“中”并非指毫无前提的中心、中间点、等分线,而是指在坚持中庸之道,即遵循原则、规律的前提下寻找最恰当之点。子思将之表述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可见,“折两用中”的“中”包含两层意思,未发的中和发而后取中而不偏的和。正如朱熹所言:“《中庸》之‘中’本是无过无不及之中,大旨在时中上……未发之‘中’是体,时中之‘中’是用。‘中’字兼‘中’‘和’言之。”[2] 中庸作为“折两用中”方法,就是将“中”与“和”有机结合,实现目的与效果的完美统一。
在“折两用中”的方法论的指导下,子思在《中庸》一文中,具体阐述了用中庸之法应坚持的三原则。一是“正其位”的行事之理。“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十四章),也就是讲君子安心于平常的地位,去做应做的本分事情,“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同上)如此“正己”且不苛求于人,才能真正做到“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同上)。二是“明哲保身”的立身之道,即“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二十七章)即“明,谓明于理;哲,谓察于事。保身,盖顺理以守身,非趋利避害而偷以全躯之谓也。”[2] 要做到明哲保身,首先是心中有正理在。为坚持真理,坚持正确的主张,在“国无道”时,卧薪尝胆,不做无谓的牺牲而保存自我,这才是行中庸之法的“明哲保身”之义。三是“微之显”行为方式。就是要求人们从细微入手,从小事着手,不“素隐行怪”(第二十一章),不夸大其辞,在隐微之处慎独其身,达到“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同上)的境界。
中庸之道、中庸之德、中庸之法,三维交互,乃《中庸》之“中庸”之真谛也。
参考文献:
[1]朱熹撰,徐德明校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6.
[2]钱世明.说《大学》、《中庸》[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63-134.
Three Kinds of Interpretations of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from Its Text
WU Ya
(Politics College of Chongqing Normal College,Chongqing400047,China)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控
【 abstract 】 engineering project cost effective control of projec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ts directly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whether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to survive, also is th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al need.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paration for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completion acceptance three stages of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cost factors and specific controls are briefly discussed.
【 keywords 】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但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施工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加强施工成本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将成本控制工作阵阵落到实处。这些问题的存在长期下去必然会导致施工企业利润下滑、减弱企业竞争力,造成资源浪费,也会阻碍企业的长久发展。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方案的范围内。那么如何有效管控建筑施工成本,争取企业最大经济效益呢?笔者拟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竣工验收三个阶段为视角,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控进行探讨分析。
2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控原则
2.1“成本--效益”原则。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合理有效的施工成本管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必然大于为了进行成本控制所付出的代价,把成本控制在同行的先进水平上,企业就会效益增加,这就是成本控制“成本--效益”原则。
2.2全面管理原则。项目成本的全员管理,包括各部门、各班组经济核算。要求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管理之下。
2.3全员参与原则。建筑工程施工涉及面广,参与人员众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如果单位领导不够重视,成本控制意识不强,一般员工也会受到影响,有力使不上。或者领导虽然强调成本控制,但是一般员工不配合,同样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进行成本控制时,要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积极作用。
2.4 权、责、利明确原则。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管理单位、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实行有奖有罚。
3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应该将上述四个原则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必须要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工程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就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管控中的各重要因素与环节,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管控。
3.1施工准备阶段成本管控。工程项目目标成本= 中标额( 预计结算收入) -其他直接费- 现场经费- 间接费用- 计划利润+ 实际税金大于计取税金的差额- 实际税金小于计取税金的差额+ 临时设施费+ 施工管理费。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首先是做好标书编制。标书内容要尽可能全面涵盖施工中成本预估。其次是在工程中标后,成本核算小组根据中标额调整预算成本以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
3.2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控。施工阶段的成本管控是整个工程成本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这一阶段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器费等三个方面。首先是人工费的管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从用工数量上加以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严格把关每个分项工程,尽量以下达施工任务单的方式承包用工,以实物工作量的工日为基数计算工资,多劳多得,尽量压缩非生产人员。其次是材料费的管控。材料费约占工程直接费的70%,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是成本管理的关键。要严格制订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实行量方、点数、过磅,保证材料质量合格,不亏方短缺,保证其数量。
3.3竣工验收阶段成本管控。目前,很多建筑工程一到竣工扫尾阶段,就把主要技术力量抽调到其他在建工程,以致扫尾工作不能“善始善终”,导致很多机械、设备无法及时转移,而成本费用却照常发生,这样便会使已取得的经济效益逐步流失。因此, 要精心安排,力争把竣工扫尾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以降低竣工阶段成本支出。此外,在进入人工程结算阶段,核算员应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成本,将之与预算成本对比,看看是否存在预算外需要业主签证的费用,而且在向业主提出最终结算额前,预算人员还要与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全面的核对,以免有遗漏项。
4结语
总体来说,加强项目成本控制还要利用行业与企业历史数据和项目现状作好成本预测和计划,然后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加强和规范项目内部管理【5】。当前我国许多建筑施工单位在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成本意识不高、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需要从对人、材、机和间接费用等的支出严格控制,抓住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全过程管理,从根本上管控住企业的施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周莉.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307
【2】沈明军.浅析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J].科技信息.2012(17):378
篇9
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实现载体活动制度化
开展特色载体活动对于加强机关党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使载体活动不流于形式,中山区机关党工委确立了“岗位示范牵动、技能培训吸引、文体活动展示”的长效载体活动模式。
一是围绕机关特点,开展了以“在岗在位好、服务态度好、工作质量好、群众口碑好、遵纪守法好”为标准的党员先锋模范岗创建活动,使机关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明显提升。在2014年全区“一先两优”评比表彰中,机关优秀党员数量达到全区的30%,并且命名了30名党员先锋模范岗标兵。
二是围绕社会特点,与有关部门合作,每年开展一次专项技能培训活动,包括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火灾抢险知识培训、家庭水电维修技能培训、摄影后期技能培训、高楼逃生技能培训等内容,深受机关干部欢迎,激发了机关干部的参与热情。
三是围绕兴趣特点,开展“一精二联三普及”文化体育活动。“一精”是指打造每年一度的中山区机关春节联欢会这个精品文化品牌,为中山区机关中的一大批文艺骨干提供一个展示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舞台。“二联”是指每年组织一次中山区机关“活力杯”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兵乓球五大球类联赛。“三普及”是指为那些有其他文体活动需求爱好的机关人员,利用上班午休时间组织开展“滚子(一种扑克牌玩法)、台球、围棋、军棋、象棋、跳棋、五子棋”室内七项比赛以及诗歌、书法、摄影、绘画大赛等活动。
系统思考,强化落实,实现组织生活规范化
针对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普遍存在“人员变动频、党务不会干、记录不规范、考核不科学”的问题,中山区机关党工委大胆创新,研究制定了《党支部七项组织生活制度规范流程手册》。
《手册》中将中央规定的党支部七项组织生活制度中所包含的内容要求和活动次数,在一年的52周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了科学统筹安排,确保党支部七项组织生活制度在一年的落实中,内容不少、环节不丢、程序不乱、时间得当、记录完整。同时,还将相应的工作流程、文件要求以及党支部全年宣传、纪检、精神文明、党费缴纳、活动考勤等工作,都以规范表格的形式编入《手册》,实现了“一册在手,工作全有”。通过《手册》指引, 70多名新任机关党务工作者顺利进入角色,有效履行岗位职责。以《手册》为中心内容的创新经验在大连区(市)县机关党建工作研讨会上得到交流和推广。
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实现岗位培训网络化
机关人员的岗位理论业务培训历来都面临两大问题的困扰,一是全员参与问题,二是时间保证问题。为此,中山区机关党工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了大连市中山区机关党工委QQ群工作平台,利用每个工作日15:00之后的时间,在QQ群中组织机关干部开展竞赛式的理论培训和机关业务技能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卫生;防疫
一、仙河社区管理中心幼儿园卫生防疫状况
在5月份、11月份均发生影响范围较大的手足口病,未发生其它传染病。其中通过河口区防疫部门的手足口病病例为42例,影响班级数达到23个,幼儿年龄在2-6岁不等,大中小托班均受到影响。其中3岁年龄组占25.43%,1-4岁占74.56%,男女比例1.375:1。两次手足口病均呈现发病早,传播快,托幼儿童多;聚集性疫情多;城区病例多;重症病例多;就诊延迟明显的现象。同时造成原因多方面:气候异常,5月中旬气温达到35度;疫情高发期,病毒以EV71型为主,毒力强;防控措施不到位:宣传效果不深入;重视程度不够,近几年连续作战导致思想麻痹 治疗机制有缺陷。
二、探索“三三三”模式 ,筑牢幼儿园卫生防疫防线
“三三三”模式,即测温、通风、消毒“三管齐下”、 洗手、记录、巡视“三不误”、宣传、措施、检查“三到位”。
“三三三”模式在日常幼儿园卫生防疫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做到“三明确”。一是明确责任,严格疫情处置。就是严格按照传染病处置培训的技术要求(即隔离治疗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加以落实,没有捷径可走。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这里的主导环节是隔离治疗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其中手足口病大多属轻型病例,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措施,严格落实辖区内病人的跟踪管理措施,包括监督病人落实相对隔离措施,指导病人家属落实通L、洗手等卫生防护措施及对病人污染物和排泄物的消毒措施。二是明确重点,狠抓托幼机构的管理,特别是东卫疾控字〔2010〕16号文的落实。即发现1例手足口病例,即可采取停班措施,并对本班所有物品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如一周内出现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出现一例重症、危重或死亡病例,托幼机构要采取关园10天的措施。采取停班措施的,建议该班代课老师居家休息;同时停课期间幼儿园必须告知儿童家长尽量避免孩子接触其他儿童。三是明确宣传重要性,普及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通过电视、网络及形式多样的明白纸(如托幼机构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接种门诊致儿童家长一封信、医疗机构健康教育处方)深入宣传,提高居民主动预防手足口病的自觉意识。
“三三三”模式在日常幼儿园卫生防疫工作中教师保育员工作中体现做到“六坚持”。一是坚持晨检制度。每天早晨对来园幼儿进行检查,发现有发热、出疹、腹泻等症状的幼儿,立即上报卫生防疫部门,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带幼儿去医院检查、治疗,及时解决。二是坚持做好预防接种卡的查验。对新生和插班生进园都需检查接种卡,对无证漏种的都及时通知家长补种。三是坚持严把入园关。凡新生和插班生都需去妇保院体检,合格后方可来园,工作人员也相同要求。四是坚持把好复课关。坚持对患病幼儿的复课检诊制度:凡是患传染病治愈后来园的幼儿要到校医室检诊,确认正常后,方可进班上课。五是坚持疫情报告记录。医务室积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对传染病、多发病的“四早”防控工作即“早隔离、早报告、早消毒、早治疗”。六是坚持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做好日常消毒和防病隔离工作。
三、实施目标
(一)建立预警机制,对我园的现有设施要进行全面检查,对不安全隐患要采取措施进行及时整改,达到安全标准,防患于未然。
(二)遇到人力不可抗拒的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控制机制,做到遇事不慌,指挥体系顺畅,应急人员落实到位。
(三)组织指挥机构健全,应急人员落实到位,职责明确,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底,确保师生人员的财产生命安全,减少社会的负面影响。
四、幼儿园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一)幼儿食物中毒事件,一线教师一经发现要立即向领导报告,领导和保健医生要及时赶到现场,根据中毒情况组织人员立即将中毒幼儿送往医院。
(二)幼儿园幼儿的保卫人员要保护好现场,要及时调查中毒原因,并形成书面资料,保存好食品证物,并送交有关部门进行检验,事情重大要及时向公安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待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三)幼儿园行政部门要组织全(园)师生(幼儿)对食品卫生进行宣传教育,特别是夏季天气炎热,注意饮食卫生,教育幼儿不吃零食,不吃发霉食物,不喝生水,把住病从口入关。
(四)幼儿园通信报道组,要及时将学校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的情况及时记录和拍录,形成资料,归档备案,为调查处理供依据。
幼儿园卫生防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做好的工作。在不断探索完善“三三三”模式的基础上,学前教育中心将与医院、防疫部门共同联手,有效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确保每位在园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