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成像范文
时间:2023-03-20 22:5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维成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胎儿心脏成像;三维超声;应用效果
医疗超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促使三维超声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1], 它的产生基础是二维超声技术。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胎儿心脏结构的成像效果, 总结出三维超声在胎儿成像中的具体应用及技术, 以便为今后的胎儿健康检测提供相关经验,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收集的2092例患者均为2010年7月~2014年5月在本院进行常规检查的孕妇, 年龄24~45岁, 平均年龄(20.3±8.4)岁, 其中初期妊娠108例, 中期妊娠1670例, 晚期妊娠314例。先实施常规的二维检测, 然后从中筛选出二维检测显示具有危险因素的胎儿心脏结构共328例, 对这328例进行三维成像技术检查。
1. 2 方法 使用三维容积探头[2], 并开启三维超声正常扫描模式, 同时开启胎儿心脏结构成像取样框, 根据应用的标准合理调节成像取样的具置, 并筛选控制的范围, 控制好三维成像需要扫描的具体角度, 通常角度设置为50~60°之间, 扫描时间设定类型为快速扫描形式。针对胎儿心脏四腔特点和切面具体情况, 结合左心室长轴切面特征, 选取标准切面的位置后对心脏三维资料进行完整地采集, 随后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 进行三维成像效果模拟, 并运用图像参数设置功能, 利用计算机三维透视效果, 逐渐获得逼真化的胎儿心脏立体成像图。在图像信息资料采集过程中, 倘若出现胎动, 资料无效, 需重新收集。
1. 3 评定标准 胎儿心脏成像清晰, 并且能够呈现出心脏四腔心的结构特点, 主动脉短轴特征能够准确判别[3], 评定为有效, 计入成像率中;上述标准无法清晰辨别的为无效, 不计入成像率中。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筛选的328例胎儿中心脏三维立体成像获取成功的共有299例, 占总数的91.16%;采用三维超声技术检查出胎儿心脏畸形有4例, 占成像检测比率为1.22%, 与二维超声成像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成像效果始于美国, 这尚且属于传统的二维超声检法, 它的应用虽然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开来, 但局限性也比较突出, 一是二维成像技术不能直观获得胎儿心脏的空间结构特征图, 在选取不同方位获得切面观察效果后, 需要依靠想像在头脑中勾勒出胎儿心脏结构, 因此往往对诊断复杂性的心脏疾病无能为力。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是在二维超声成像技术基础上, 利用三维容积探头, 对胎儿心脏切面实行间距均等的扫描, 利用切面的科学合理切割与空间重组, 构建起三维立体心脏结构图, 可以多角度地查看心脏各室的结构情况, 为心脏发育情况的综合判断提供必要的依据。本次研究中, 采用三维超声技术获得胎儿心脏成像率高达91.16%, 并且发现4例心脏畸形, 获得了二维超声技术难以达到的效果, 为临床医学的诊断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信息。
综上所述, 在胎儿心脏结构特征检查中, 采用三维超声成像方式, 能够最大限度提高胎儿心脏清晰成像效率, 并更加生动地观察到胎儿心脏的立体结构特征, 对发现胎儿心脏畸形和诊疗复杂性先天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彩云, 伍美颜, 卓琼香, 等.胎儿面部实时三维显像采图经验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35):5858-5860.
[2] 张晓红, 陈文惠, 陈建芳.三维动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19):76-78.
篇2
【关键词】 脊柱创伤诊断;螺旋CT三维成像;价值
【中国分类号】 R81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65-01
随着当今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数量逐渐增多,建筑行业日益发达,其他重型工业的逐渐发达,然而相应的车祸、坠落等伤害也逐年增多,而这些伤害中脊柱的创伤所占的比例很大,脊柱创伤的诊断就显的格外重要了。对于脊柱创伤的诊断传统的CT轴扫以及X光平片诊断往往不能进行全面精准的诊断,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脊柱在人体内起着保护脊髓及内部神经和胸腹脏器官、支持躯干的功能[1],因此,必须对脊柱的创伤做出准确、快速、全面的诊断,我院应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脊柱创伤进行诊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对传统的诊断提高了准确率,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7例患者皆为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或轻度楔形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19~69岁,平均年龄39.5岁。其中:腰椎骨折患者26例,胸椎骨折患者14例,脊椎骨折患者2例,单纯横突及棘突骨折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以及X光线平片检查。
1.2仪器:螺旋CT采用TOSHIBA CT Aquilion 64排螺旋CT机;X线拍片机使用的是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数字X线摄影机。
1.3方法:螺旋CT扫描采用薄层容积扫描,30KV~135KV,220Mas~250 Mas,扫描时间为1s,原始的层厚味3mm,螺距为1.5mm或1.25mm[2],将扫描获得的薄层容积扫描数据以层厚1.0mm或1.2mm进行重建后输入工作站,并进行容积再现法(VR[3])三维重建,然后采用旋转方式对三维重建的图像进行多角度的观察,找到最佳的位置摄像进行观察分析。
1.4结果判定:对图像观察满意度评估:满意度为优(5分):图像质量非常的好,不会出现伪影,所呈现图像表面轮廓清楚且光滑。并且能够清楚显示骨的细微结构,诊断非常可靠;满意度为良(4分):图像质量比较好,会出现少许伪影,骨细微结构能够大部分显示出来,诊断比较可靠;满意度为差(3分以下):图像质量非常差,伪影出现较多.骨细微结构只能少部分显示,诊断不可靠。:
1.5统计学处理:应用软件SSP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2结果
CT三维成像:优11例(23.40%),良23例(48.94%),差13例(27.66%),平均分值3.87±0.68,检查骨折26处;X光片:优40例(85.11%),良5例(10.64%),差2例(4.25%),平均分值4.88±0.46,检查骨折75处。两组间比较,骨折全貌、碎骨片及错位情况采用三维重建图像能通过旋转及分离技术能够直观、立体、任意角度地显示,比传统的X光片效果要好。详细结果见表1:
表1:脊柱创伤诊断中螺旋CT三维成像和X光片评分结果比较
3讨论
螺旋CT可以快速、连续的扫描和采集容积数据[4],然后再把所获得的数据可进行薄层重建,并送到工作站经计算机软件后处理可获得清晰的多平面(MPR)[5]图像及立体三维图像。使得检测快速而且成像清晰,能够直观、立体、任意角度地显示骨折全貌、碎骨片及错位情况。由本组对比结果:CT三维成像:优11例(23.40%),良23例(48.94%),差13例(27.66%),平均分值3.87±0.68,检查骨折26处;X光片:优40例(85.11%),良5例(10.64%),差2例(4.25%),平均分值4.88±0.46,检查骨折75处。两组间比较,骨折全貌、碎骨片及错位情况采用三维重建图像能通过旋转及分离技术能够直观、立体、任意角度地显示,比传统的X光片效果要好。
由于X光片不能够直观并且完全的显示出脊柱骨的立体全貌,不利于更好的对患者脊椎创伤进行判断。而螺旋CT三维成像可以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而且不用对患者进行移动,就可以从各个方位观察创伤脊椎骨的全貌,可以清楚的看到骨折的范围、方位,以及碎骨的移位和分离的情况以及空间的位置,三维立体成像可以直观的显示出脊椎管的狭窄程度,对于脊椎的附件骨折情况也可以一目了然,更加方便了对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韩旭,徐东风,张卫柏等.螺旋CT三维成像在脊柱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2049-2050.
[2] 李志丹,徐宝平,王建锋等.螺旋CT二维和三维重建在脊柱创伤诊断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637-638.
[3] 武晓梅,杨忠泽,李忠军等.脊柱创伤的X线与CT诊断[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5):173-174.
篇3
【关键词】 三维超声; 二维超声; 联合; 胎儿畸形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50
胎儿畸形是指胎儿内外结构或功能上存在可识别的异常,致使胎儿(婴幼儿)残疾或患病,甚至导致胎儿(婴幼儿)死亡。目前,超声成像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产科观察及诊断胎儿的影像工具[1]。超声检查成像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对于胎儿畸形评价有着独特的优势,是首选的发现及诊断胎儿畸形的检查方法[2]。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联合三维及二维超声成像检出的82例畸形胎儿临床资料,探讨其在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联合三维及二维超声成像检出的畸形胎儿82例,孕妇年龄20~45岁,平均(28.5±5.7)岁,孕周16~40周,平均(25.9±6.8)周。
1.2 方法 采用GE V730三维超声成像仪,经腹二维与三维容积探头,频率为3.0~5.0 MHz。孕妇平卧,对胎儿的头部、颜面部、胸腹壁、脊柱、胸腹腔脏器、四肢等体表及非体表结构进行常规的二维超声检查。对怀疑存在胎儿畸形的孕妇,进一步施行三维超声成像。诊断符合率=经超声检查确诊畸形数/引产或追踪随访确诊畸形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二维、三维及二维联合诊断符合率比较 82例畸形胎儿中,经引产或追踪随访,共确诊畸形胎儿125处。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5.2%,三维及二维联合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二维、三维及二维联合疑诊、漏诊情况 82例畸形胎儿中,二维超声疑诊率高达19.2%,其中脊柱裂2处、颜面部畸形4处、肢体畸形4处,脑膜(脑)膨出2处,前腹壁畸形3处,心脏畸形3处,泌尿系统畸形4处,消化系统畸形2处;三维及二维联合超声疑诊率为2.4%,其中心脏畸形、脊柱裂、脑膜(脑)膨出各1处。二维超声漏诊率为5.6%,其中脊柱裂1处、前腹壁畸形1处,心脏畸形3处,脑膜(脑)膨出1处,消化系统畸形1处;三维及二维联合超声漏诊率为1.6%,其中心脏畸形、脊柱裂各1处。
3 讨论
胎儿畸形是胎儿及婴幼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检查出胎儿的状况对于优生优育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3]。二维超声检查现已成为诊断产前胎儿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在诊断胎儿体表及非体表结构异常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二维超声仅能提供胎儿某一部位众多的断面图像,无法直观的表达胎儿某一部位的立体结构,对于正确的诊断存在局限性。作为超声界重点关注的三维超声,通过分析、重组获取存储的参数,得到三维立体图像,更好地显示了胎儿各组织解剖特征及空间关系[4],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之处,更准确直观地显示胎儿的畸形部位,进一步提高了胎儿的畸形诊断符合率,在诊断胎儿畸形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三维超声既安全、可靠,又有较高的诊断率,是诊断胎儿畸形的有效手段[2]。本研究数据显示,二维超声的诊断符合率75.2%,明显低于三维及二维联合超声诊断符合率96.0%,在疑诊、漏诊方面,二维超声疑诊率及漏诊率(19.2%、5.6%)均高于三维及二维联合超声疑诊率及漏诊率(2.4%、1.6%)。特别是对心脏畸形胎儿,单纯二维超声漏检3例,三维及二维联合超声漏检1例,漏检率明显降低。有研究报道,三维超声检查技术大大提高了心脏畸形胎儿产前检出率[5,6]。
三维超声检查存在明显优势,但也存在某些局限性,例如,三维图像的质量直接受二维图像清晰度的影响,且三维图像的分辨率较低[7];羊水的量、胎方位等影响着三维图像的质量;容积探头的体积较大,较为笨重,对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扫描程序启动时,要放稳探头,避免其移动[8]。因此,三维超声检查还不能完全代替二维超声检查。
综上所述,二维超声检查,无创伤、无痛苦,简便、可靠。高质量的二维图像是建立三维超声成像至关重要的条件,且三维超声图像能提供更为丰富的胎儿诊断信息[9],直观、准确。两者联合,互相补充,提高了产前对胎儿畸形的诊断水平,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4.
[2] 赖慧华,夏丽华,李玲,等.二维与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胎儿畸形的产期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3):449-450.
[3] 郑桂霞,刘品红.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4):787-788.
[4] Rankin RN,Fenster A,Downey DB,et al.Three-dimensional sonographic reconstruction:techniques and diagnostic application[J].AJR Am J Roentgenol,1993,161(4):695-702.
[5] Sklansky MS,Nelson TK,Pretorius DH.Three dimensional fetal echocardiography:gated versus non gated techniques[J].J Ultrasound Med,1998,17(7):451-457.
[6] 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0:286-289.
[7] 黄丽卿.三维超声诊断胎儿面部畸形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2):284-285.
[8] 王彬.二维与实时三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面部畸形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14-15.
篇4
关键词:三维成像声纳;水下工程;应用
前言
影响海洋工程质量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将这些因素分为两种,一种是水上结构部分,使用一些常规技术即可排除水上部分的安全隐患,包括触摸、观察、NDT检测等,另一种是水下结构部分,受到环境的限制,使用常规技术无法排除水下部分的安全隐患,这部分隐患不仅难发现、难处理,而且随着日积月累,微小缺陷可能会逐步扩大,最终导致极大的破坏,三维成像声纳技术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高效检测海洋工程水下复杂结构部分的安全隐患,保证海洋工程水下施工的安全、稳定运行。
1 三维成像声纳系统概述
1.1 系统的构成与具体功能
三维成像声纳系统由三部分构成,其一是声纳头,其二是电脑终端,其三是电源和设备安装支架,其中声纳头有两个阵,一个是声纳阵,声波信号沿着锥形方向发射出去,另一个是接收阵,该阵由若干个水听器传感器组成,接收返回来的声波,最终目标物的三维图像会在电脑终端显示出来,测距的范围一般在1米至150米,图像更新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0次。声纳头的布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靠岸加固,另一种是随船移动,具体布局形式根据周围环境以及检测对象的特征确定。而在一般的海洋工程中,经常使用的是二维声纳Seaking DFS,声纳头的布局有所不同,一般都是固定安装在ROV(水下机器人)上,通过对水下机器人的操控实现对声纳头位置的控制,随着海洋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声呐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将三维声纳应用于海洋工程中,通过声波信号的发射与收集,形成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图像,不仅能做到实时成像,图像还可以被缩放、旋转和移动,为水下施工过程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1]。
实际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调节软件参数来获取每组图像对应的坐标和距离等具体信息,为了做到实时观察,获得更好的探测效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节声纳头的角度,可以调节发射角,也可以调节接收角,这样就打破传统探测系统的探测局限性。但是要注意的是,三维成像声纳系统在工作时要保证设备静止,该系统在独立工作时不能做到行进过程中的连续探测,因此即使设备随船移动,也要将其固定在船舷上,并且不在行船时探测,如果风浪较大,船体不稳定,探测质量就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好在系统中加入另外两个系统,一个是GPS定位系统,另一个是姿态稳定系统,对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实现连续探测,有效提升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因此,将GPS定位系统以及姿态稳定系统安装在ROV上,就能够解决探测稳定性、连续性差的问题,实现ROV三维声纳深水探测。
1.2 二维成像声纳与三维成像声纳的对比
二维声纳技术主要用于水下目标的探测、定位以及识别,该技术的基础也是声波学,但是最终获得的是目标物在距离和方向上的二维图像,与二维声纳技术相比,三维成像声纳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该系统能够实现水下实时探测,并将复杂的3D结构完整、准确的呈现在电脑终端上,图像比二维结构更加立体、清晰;其次,系统将水下探测、跟踪以及成像三项工作融为一体,只要没有超出探测范围,就能够实时获取三维图像;最后,该系统利用声波原理,因此不会受到水质的影响,即使水下能见度为零,系统也可以正常工作,且成像质量完全不会受到影响[2]。
2 三维成像声纳在水下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 三维成像声纳的常规应用范围
目前,三维成像声纳技术在水下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第一,可以利用该技术进行水下结构安全检测,排除安全隐患;第二,可以检查水下的堤防护坡,根据图像判断防护坡是否被破坏;第三,检查河道底部积淤状况,为后续清淤工作做好准备;第四,可以为沉船事故的搜救工作提供支持;第五,可以利用该技术开展水下考古工作。总而言之,系统可以完成所有水下探测工作,使人们准确掌握水下工程现状,做到工程结构数据的实时读取,同时,系统可以利用绘图软件绘制出工程结构的断面图,这样水下施工作业的准确性就大大提高了,总而言之,该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类水下工程探测中,有效保证水下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稳定性[3]。
2.2 三维成像声纳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拓展
随着三维声纳、ROV水下机器人、工程船DP系统的飞速发展,在海洋工程领域,三维成像声纳的应用越来越广,为安装施工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2.2.1 海洋工程结构安装施工中的应用
在进行海洋工程水下结构吊装作业时,由于水下环境的能见度不高,通过ROV水下机器人摄像头监控往往效果不佳,不能实时掌握吊放状态。如采用三维声纳成像技术对作业过程进行观察,作业位置及机械装备会反射系统发射出的波束信号,并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传输到声纳控制单元以后,操作软件就会将信息转换成图像,显示吊放作业全景过程,把握结构物吊放姿态,并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功能,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指挥人员可以以此为依据对作业过程进行指挥,提高安装施工的效率和精度。
2.2.2 海洋工程海底线缆路由探查中的应用
在安装水下工程中的附属管线时,要对安装环境进行检查,利用三维成像声纳技术检查水下环境,可以清晰的看到海底地形以及各个岸坡的分布情况,明确该地区的海底环境是否适合铺装海底线缆,并可依据三维数据提前进行挖沟及悬跨处理的方案设计,缩短设计周期。安装结束以后,仍可使用该技术对安装结果进行检查,确保安装位置正确,安装结构没有出现错误,如果三维图像与设计不符,说明安装存在问题,要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调整,问题解决以后重新探测,直到合格为止[4]。
2.2.3 海洋工程结构质量检查中的应用
为了保证海洋工程的质量,一般要定期对海洋工程中重要结构进行检查,主要包括导管架、海底管道、电缆、管汇、基盘等。例如导管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整体结构外观检查,对于简单结构,往往是通过ROV水下机器人的摄像头进行查看即可。对于较复杂的导管架结构,ROV为防止脐带电缆缠绕,不能进入内部检查,都是通过潜水员进行人工检查,不仅效率低而且成本高。使用由ROV搭载的三维成像声纳,对导管架进行探测,根据探测结果获得原始扫描数据,并根据实际需要对这些数据做出处理,得出相关信息,包括长度、宽度以及深度等,将这些信息与原始设计资料对比,判断这些结构的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3 结束语
三维成像声纳技术应用了声学的基本原理,利用声波的发射和收回获取目标物的三维图像,同时能够实时读取坐标等关键数据,不会受到水质以及风浪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下工程中。文章简单介绍了三维成像声纳系统的构成、功能、优势以及应用范围,并分析了其在海洋工程安装及质量检查的具体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斌,金利军,洪佳,等.三维成像声纳技术在水下结构探测中的应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5,8(11):184-188+192.
[2]戴林军,郝晓伟,吴静,等.基于三维成像声纳技术的水下结构探测新方法[J].浙江水利科技,2013,12(15):62-65.
篇5
【关键词】三维重组;骨折
骨盆骨折由于其解剖关系复杂,传统的螺旋CT轴位图像对于位置较为隐蔽及不典型的骨折显示不清,给诊断医师带来诊断困难,进而影响了对患者的治疗方法。准确的诊断是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前提。现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骨盆外伤患者的螺旋CT三维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研究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骨盆骨折中影像学诊断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30例患者均来源于均为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的收治的骨盆外伤患者。30例患者中,11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38.4岁。骨盆外伤临床表现:骨盆受伤部位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关节畸形等。其中有26例闭合性外伤,有4例为开放性外伤。骨盆外伤原因:交通事故车祸伤18例,重物砸伤4 例,自行摔伤4 例,高处坠落伤2 例,打击伤2例。
1.2 检查方法 入选30例患者全部行美国GE公司螺旋CT骨盆扫描,扫描参数:球管电压和球管电流为120 KV和250 mA,扫描层厚、重建层厚和间隔分别为5 mm,1 mm和0.5 mm,螺距1.5,矩阵512×512。扫描完成后,将扫描信息传输到工作站,先预览轴位图,对骨折处或可疑骨折处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和曲面重组(CPR)进行3D图像处理。根据图像显示情况,变换不同角度和不同方位对初步重组的图像进行切割和旋转,并尽最大可能显示骨折或可疑骨折图像,最终显示良好的三维重组图像。比较轴位和三维重建图像。由两名放射影像科医生对轴位和三维重建图像进行独立分析并作出诊断。
2 结果
经过对轴位片的仔细观察:诊断骨折共35处,其中髋臼、股骨头、股骨颈、髂骨、坐骨、耻骨骨折分别为16、6、5、3、3、2处。可疑骨折10处。可疑髋臼、股骨头、股骨颈骨折分别为6、2和2处,准确率70.0%,螺旋CT三维重组成像共明确诊断骨折50处骨折。其中髋臼、股骨头、股骨颈、髂骨、坐骨、耻骨骨折分别为19、8、7、6、5、5处。经螺旋CT三维重组成像证实轴位片上可疑骨折均得到确诊。轴位片上未发现骨折而经螺旋CT三维重组成像新发现骨折15处。准确率100%。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骨盆解剖结构复杂,涉及到的关节较大,一旦有复杂骨折情况,加之部位隐匿,行螺旋CT轴位片检查,可能影响对复杂骨折的诊断和可疑骨折的判断[1]。本组研究中行螺旋CT轴位片检查,明确诊断骨折35处,可疑10处,漏诊15处,确诊率仅为70.0%。经过螺旋CT三维重组成像后,明确诊断骨折50处,较螺旋CT轴位片的确诊率有明显的提高。表明螺旋CT三维重组成像检查对骨盆外伤骨折诊断准确率比轴位片检查高,尤其是轴位检查可疑骨折时,经螺旋CT 三维重组成像证实轴位片上可疑骨折均得到确诊。螺旋CT 三维重组成像检查是判断骨盆有否骨折的可靠方式。对于轴位片上未发现骨折而经螺旋CT 三维重组成像新发现骨折15处。
分析原因可能为,由于常规CT扫描获得的是轴位片,轴位片二维图像对于显示多发性或粉碎性骨折没有优势。螺旋CT轴位图像, 对于复杂骨盆骨折的变形、错位、移位、旋转等的观察缺乏连续性,不能满足诊断需要[2]。尤其是对多发或粉碎性骨折的三维空间关系,如骨折移位程度、旋转方向等, 难以满意显示。螺旋CT 三维重组成像显示了骨折的立体形象,通过旋转图像,对于骨盆骨折的变形、移位情况及骨盆骨折的变形移位和旋转情况均得到立体的展示,能够明显显示整体骨的变形、骨折块的移位程度和旋转方向及骨折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3]。
因此,螺旋CT 三维重组成像弥补了轴位图像的不足,拓宽了CT 的使用范围, 对于复杂的骨盆骨折和具有复杂解剖部位的粉碎性骨折制定手术计划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而,在常规CT扫描无法明确骨折情况时,行螺旋CT 三维重组成像可以对可疑骨折之处进行准确的诊断。
参 考 文 献
[1] 赵胜利.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12(8):59-61.
篇6
胆道梗阻是一种常见疾病,其最常见的原因为胆道结石。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临床应用及其三维胆系成像等后处理功能的完善,使之能更清晰的显示胆道结石的部位和程度。常用的方法有: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表面透明法(Raysum)、曲面重建(CPR)和仿真内窥镜(MSCTVE)。我们利用MSCT胆道三维成像技术检查了49例临床初诊胆道结石的患者,目的在于探讨MSCT三维成像技术对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并对各种创造性技术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49例临床怀疑胆道结石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28-77岁,平均48岁,本组所有病例在行MSCT胆道造影前均做肝功、肾功等生化指标测定及胆红素测定,对总胆红素>87umol/L的病例我们不建议行胆道造影。
1.2 方法:本组胆道造影的方法为病人空腹8h以上,检查当日禁食水,在碘过敏试验阴性后,将50%的胆影葡胺20ml加入5%葡萄糖液体80ml中,于30min内滴完,自滴注起60min时开始扫描,如果为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则自滴注完毕后立即扫描,扫描前口服清水800-1000ml以充盈胃肠道。扫描方式为常规上腹部螺旋扫描,随后1.5mm薄层重建,进行三维后处理主要用MIP,SSD和Raysum显示胆道系统及结石,以多角度、多方位观察胆道内结石及胆道解剖结构。
2 结果
49例行MSCT胆道造影的患者,其中5例未显影,总胆红素>87umol/L,造影剂未进入肝内外胆管及胆囊。44例胆道显影的患者,其中单部位结石中胆囊结石23例,胆总管结石15例,1例为胆囊切除术后左右肝管分叉处结石2枚;多部位结石:肝内胆管多发结石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例。本组胆道结石MIP的检率87%(13/15)SSD的检出率87%(13/15)Raysum的检出率93%(14/15)MSCTVE的检出率100%(15/15)。
3 讨论
3.1 多层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技术特点:MIP清晰显示胆道系统的立体解剖结构及空间分布情况,胆道内结石表现为充盈缺损,缺损区密度均匀;SSD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胆树形态立体感强,可清晰显示结石所造成的胆道内造影剂显影中断,但不能直接显示结石,可利用“切割”软件切除部分管壁而暴露结石。对阈值以下的末梢胆管显示不佳;Raysum图像显示的胆树为透明状,可显示结石的轮廓,对没有重叠的胆总管或胆囊结石轮廓显示清晰。
3.2 多层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诊断胆道系统结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有B超、CT、螺旋CT胆道成像、磁共振胆道成像。B超准备简单、操作便捷、费用低廉,但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1]。MRCP用于胆道、肝脏多种外科手术前,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脏切除和部分肝脏移植[2]。胆管变异是胆管外科最危险的因素之一[3]。MSCT胆道三维成像可立体直观的呈现胆树形态,特别是涉及胆道的各种术前,也可用于胆囊切除术后复查的病人,特别是不适合做MRCP的患者。对于因肝硬化等疾病造成的肝功异常,胆红素增高和急性胆道梗阻造成胆道分泌功能减退,可致胆道造影剂充盈不佳,影响MSCT胆道三维成像结果,则是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Soto JA,Velez SM,Guzman J,et al.Choledocholithiasis:diagnosis with oral-contrsat-enhanced CT cholangiography[J].AJR,1999,172(4):943-948
篇7
关键词: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胎儿畸形
随着生活环境的恶化,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胎儿畸形会使造成患儿严重的生理及心理问题,且产生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缺失,对患儿今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产前超声检查逐渐成为最主要的产前检查之一,对胎儿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本次研究旨在观察三维超声检查在判断胎儿畸形中的临床价值,以提高胎儿畸形的诊断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妊娠周数为16~36周的孕妇478例,产妇的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为(27.7±5.4)岁。
1.2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GE-Voluson730expert超声仪,经腹探头,频率3.5~5.5MHz及经腹容积探头,频率3.5~5.5 MHz。孕妇多取仰卧位(必要时取侧卧位),选择实时三维(RT-3D)状态,调整立体数据箱大小,开始采集图像,屏幕上出现动态立体图像,探头可缓慢移动,对胎儿异常部位进行跟踪扫查,采集图像并贮存于工作站,之后对RT-3D图像进行分析。超声检查采用顺序追踪检查法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即由肢体近端至肢体远端的顺序,下肢顺序为股骨、胫骨、腓骨、足,上肢顺序为肱骨、尺骨、桡骨和手。检查时需按照顺序对胎儿双侧肢体进行逐一检查,防止漏项。由于不同胎儿的胎位及胎产位不同,所以需选择合适的顺序进行检查,通常为先上肢后下肢的顺序,具体方法如下:(1)上肢检查:观察胎儿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及手是否存在过小、断裂等畸形;观察肱骨,在超声检查时显示胎儿肱骨长轴,测量并比较胎儿两侧肱骨的长度是否相同;观察尺、桡骨,首先确定前臂存在尺、桡骨,观察前臂末端是否与手掌之间存在紧密连接,观察前臂与手的位置关系是否存在错位,观察手指的数目及姿势是否正确,观察上肢的活动情况。逐一检查完一侧上肢,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对侧上肢进行检查。(2)下肢检查:观察胎儿股骨、胫骨、腓骨及足是否存在过小、断裂等畸形;观察股骨,在超声检查时显示胎儿股骨长轴,并尽可能检查横轴,测量并比较胎儿两侧肱骨的长度是否相同;观察胫、腓骨,首先采用长轴切面显示胫、腓骨,可采用横轴切面确认胫、腓骨存在,观察各个骨之间连接是否紧密,观察趾的数目及足的姿势是否正确,观察下肢的姿势摆动情况是否异常。若出现异常,可令孕妇活动30min后连续进行3次超声检查,以确定诊断。逐一检查完一侧下肢,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对侧下肢进行检查。
2 结果
478例孕妇中,分娩后共有16例胎儿存在肢体畸形,存在畸形的胎儿占总胎儿的3.34%。产前超声检查胎儿畸形共有14例,8种类型,其中漏诊骨连接异常1例及四肢短小1例,漏诊率1.25%,
见表1。
3 讨论
胎儿畸形是指由于胎儿发育异常导致胎儿器官形态学上存在缺陷[2],化学物质、药物等物质的致畸作用常常致使胎儿机体发育异常,产生手畸形、足畸形等多种畸形类型,发病率较低[3]。肢体畸形是最常见的胎儿畸形类型,肢体畸形使患儿受到极大的心理及生理压力。三维超声检查是目前主要的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方法之一,不会对孕妇机体造成创伤,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在早期对畸形胎儿作出正确诊断,帮助孕妇及家属选择是否保留胎儿。产前超声检查可受妊娠周数限制,在孕17~20周时进行产前超声诊断,能够在早期发现胎儿畸形。也有部分研究表明,13~28周为产前超声诊断的最佳时期。产前超声检查的最佳时期为中孕期,由于早孕期胎儿还未成形,超声检查不能准确判断胎儿是否存在异常,晚孕期由于羊水减少,胎儿活动减少,超声检查不能观察到胎儿完整面貌,部分观察面缺失,从而降低诊断准确性。而中孕期胎儿身体发育相对完全,羊水多,活动频繁,且中孕期视野清楚,观察清晰方便。本例漏诊骨连接异常1例及四肢短小1例,漏诊率1.25%,均为晚孕期,可能是由于羊水减少,同时可能由于操作技术的原因,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造成误诊和漏诊。
在本次研究中,产前超声检查发现8种胎儿畸形,共14例。与产后畸形诊断比较,产前超声检查的确诊率为87.5%,与目前统计数据胎儿畸形确诊率87.2%相符[4]。畸形胎儿中四肢短小、足内翻、手脚姿势异常及并指并趾较其他畸形类型更加常见。三维超声提供了更充分的空间信息,可解决其中更多问题。有助于提高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
参考文献
[1]李婧宇,王斌,蔡爱露,等.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5):1039-1042.
[2]鲁嘉,孟华,姜玉新,等.胎儿手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11):966-969.
篇8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三维成像; 16层螺旋CT
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性创伤所引起,多数为不稳定性的骨折,并有严重的并发症产生,部分患者往往需要急诊手术治疗[1]。因此,早期快速而明确的诊断对骨盆骨折的治疗及预后显得尤为重要。单纯的X线平片及普通CT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其不足之处,而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的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可立体观察图像的任意层面,能清晰地显示各种骨折的三维空间关系,从而明确骨折的范围及损伤部位周围的相互毗邻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现对69例因外伤导致的骨盆骨折患者行X线和16层CT三维图像重建辅助检查,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16层CT三维成像在骨盆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行X线检查及16层螺旋CT平扫的骨盆骨折患者69例,其中男42例,女27例,年龄24~63岁,平均(39.2±18.3)岁。69例患者均有明显暴力外伤史,均表现为骨盆部疼痛不适,均有不同程度的受伤部位的关节畸形或关节活动受限。引起骨盆骨折的原因中,19例为高处坠落伤,26例为车祸伤,6例外力挤压伤,3例为硬物砸伤车祸伤,高处坠落伤6例,意外跌倒伤4例,硬物砸伤3例,其他2例,其中9例合并闭合性腹部损伤。所有患者均行X线摄片再行16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69例患者中8例为髋臼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骨折,7例髂骨骨折,12例坐骨骨折,15例耻骨骨折,5例骶骨骨折。
1.2 检查方法 69例患者均采用西门子SOMATOM Emorion 16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螺旋全骨盆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40 kV,管电流240 mA,扫描层厚5 mm,重建间隔2.5 mm,扫描结束后再行1~2 mm无间隔重建,并传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利用表面遮盖法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标准位置,并通过旋转影像以选择显示骨折的最佳位置,图片的阅读均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69例骨盆骨折患者中,16层螺旋CT均能确诊为骨盆骨折,但是X线检查只有47例明确诊断,22例估计不足或者假阴性,两者的准确率比较,16层螺旋CT三维成像重建技术明显优于X线摄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盆骨折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严重的骨折,常常导致腹腔脏器破裂、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骨盆多由不规则骨构成,解剖关系复杂,导致了骨盆骨折尤其是多发或粉碎性骨的复杂性。因此,准确判断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类型及是否合并髋关节的损伤对于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指导术中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骨盆骨折时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为骨盆正位的X线检查,对于简单明显的骨折,X线具有较高的确诊率。但是,骨盆骨折往往为多发的结构紊乱的复杂骨折,同时受到周围结构组织器官及的干扰,导致X线诊断骨盆骨折时常常漏诊及误诊[2]。X线检查时往往需要不同的投照角度,需要患者合作,但重症患者的投照角度相对复杂。对于重症患者,患者不能合作,需搬动患者,造成可能加重损伤并且延误时间。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处理技术弥补了平片的不足,可直观反映病变与周围结构的立体关系,全面的显示骨盆骨折,并且能够确定骨折的类型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减少了漏诊或误诊。目前,其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16层螺旋CT的优点在于让患者以最小的不适,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患者多层面、多角度的病变部位的三维图像,并可以多次CT图像重建、消除周围组织及器官的干扰,更全面地了解骨折损伤部位、骨折类型、关节脱位程度,也可以动态三维分层显示软组织和骨盆结构,减少对骨盆骨折的漏诊及误诊。也有研究表明[4],不同角度的高质量的三维重组图像可直观显示骨折移位的方向及范围,同时可以明确髋关节的损伤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来观察显示的三维重组图像,可以清楚全面的显示骨折的情况,受外界干扰小,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手术入路,模拟复位程序,明确骨折部位的位置比邻关系,帮助外科医生确定手术方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及避免并发症的产生[5]。本研究结果显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对骨盆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且对不同部位的骨盆骨折的诊断也明显优于X线检查。因此,笔者认为,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可以立体直观清晰且不同角度地了解骨盆骨折的详细情况,能够明显地提高骨盆骨折的阳性率,减少漏诊及误诊,在骨盆骨折诊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笔者建议如条件许可,对于骨盆骨折患者可常规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检查。
参 考 文 献
[1] Olson SA, Pollak AN. A ssessment of pelvic ring stability after injury[J]. Clin O rthop,1996,329:15.
[2] 杜立勇,崔谊,杨玉海,等.骨盆创伤螺旋CT三维图像诊断的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5):328-330.
[3] 李艳英,张在人,,等.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附34例报告)[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8,9(4):268-269.
[4] Pretorius ES, Fishman EK. Helical CT of the musculosk-eietal system[J]. Radiol Clin North Am,1995,33:949.
篇9
关键词:MIT-MTT;C#语言;OpenGL;软件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91
1 前言
油田生产开发到一定阶段会发生套损,对套管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减少经济损失。英国SONDEX公司MIT(MultifingImagingToo1)多臂井径成像测井仪[1],根据仪器规格不同一次下井可以分别测得圆周上均匀排列的多条井径;MTT(MagneticThicknessToo1)磁壁厚测井仪[2],基于接收到的低频电磁波能量损失和相位大小可以测得套管壁厚。两支仪器组合使用相得益彰。目前,英国SONDEX公司已经开发出了Warrior,Wiper等处理软件。国内的绘图软件,如3DMAX,CAD等可以画三维图,但它们全是手工确定模型。鉴于此,笔者希望通过OpenGL建模技术在C#中的实现来开发出适用的三维绘图软件。
2 程序设计
2.1 使用CsGL动态链接库
OpenGL(OpenGraphicsLibrary)是一个专业的图形程序接口,是一个功能强大,调用方便的底层图形库[3]。C#是建立在.NET框架平台上的高级语言,在.Netframework中没有提供OpenGLApI托管接口,因此需要调用第三方软件CsGL。CsGL提供2个动态链接库:csgl.dll和csgl.native.dll。csgl.dll中定义了4个名称空间:CsGL,CsGL.OpenGL,CsGL.Pointers,CsGL.Util。其中,CsGL.OpenGL定义的4个类OpenGL、GL、GLU、GLUT封装了几乎所有的OpenGL函数、用户库函数、辅助库函数和实用库函数及常量。OpenGLControl中定义了OpenGL场景绘制函数。OpenGLContext中定义了OpenGL环境控制命令。[4]
2.2 创建OpenGL建模环境
要使得OpenGL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添加对CsGL的引用。在命名空间中添加usingCsGL.OpenGL;,然后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添加csgl.dll。
我们在窗口界面上设计各种功能控件,如读取文件的路径和数据方式等。要实现OpenGL绘图设计,必须创建用于显示图形的设备环境。创建一个名为OurView的类,实例化为View。将其停靠在窗口上。部分代码如下:
this.view=newOurView();
this.view.Dock=DockStyle.Fill;
2.3 建立OpenGL绘制环境
CsGL.OpenGL.OpenGLControl类中已经定义了创建绘环境的函数。OpenGLControl类派生自System.Windows.Forms.Control,因此它继承了Control类的基本属性与功能。可以声明一个派生自OpenGLControl的类来建立OpenGL绘制环境。代码结构如下:
publicclassOurView:OpenGLControl
{
publicOurView():base()
}
2.3.1 绘制环境的初始化
类OpenGLControl中定义了设备初始化函数InitGLContext,OpenGL绘制环境初始化的基本设置:加载场景中用到的各种纹理,设置各种缓存(颜色、深度),设置阴影模式等。部分代码如下:
protectedoverridevoidInitGLContext()
{
GL.glEnable(GL.GL_TEXTURE_2D);GL.glShadeModel(GL.GL_SMOOTH);
GL.glClearColor(0.5f,0.1f,0.1f,1f);
}
2.3.2 OpenGL场景的绘制
OpenGL场景的绘制可以通过重写CsGI.OpenGL.OpenGLControl类中的绘制函数glDraw来实现。部分代码如下:
publicoverridevoidglDraw()
{
GL.glClearColor(0.0f,0.0f,0.0f,0);
GL.glClear(GL.GL_COLOR_BUFFER_BIT|GL.GL_DEPTH_BUFFER_BIT);
GL.glLoadIdentity();
}
2.3.3 窗体大小的改变
当窗体大小改变时,只需要重写OpenGLControl类中的OnSizeChanged方法,并将OpenGL函数命令添加进去。部分代码如下:
protectedoverridevoidOnSizeChanged(EventArgse)
{
base.OnSizeChanged(e);
Sizes=Size;
}
2.4 MIT3D绘图
井下套管发生损伤,因此MIT每个探测臂测到的井径有差异,我们设计给三维图标定循环网格线和垂直线,并着色,规定不同颜色代表的套管状态,根据实测的套管内径数据,软件自动生成彩色三维图,其效果图如下:
3 结论
虽然目前还没有在C#中使用OpenGL的标准和规范,但是借助第三方软件件,OpenGL在C#中建模也已经成为可能。本文结合这种技术开发出的三维成像软件对于套损检测分析、评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我们也看到,该软件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1]SONDEX.MULTIFINGERIMAGINGTOOLUserGuider[Z].2004.
[2]SONDEX.MagneticThicknessToolAdvancedTheoryandUserGuide[Z].2005.
[3]RichardSWright,BenjaminLipchak.OpenGI超级宝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高明向,陈定方.OpenGL建模技术在C#中的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1):65-68.
篇10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节;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成像
甲状腺结节为临床常见现象,一般女性比男性多。有资料显示,通过尸体解剖发现,约50%有甲状腺结节,其中约5%为恶性甲状腺结节,威胁生命健康[1]。健康甲状腺当中碘的含量比较高,对用CT对甲状腺做检查时,发现甲状腺的密度远大于附近的其他组织。使用CT扫描甲状腺的原理:当甲状腺发生病变时,贮碘细胞就会遭到破坏,导致甲状腺组织中的含碘量下降,CT图像上就会有低密度区,所以甲状腺病变时使用CT 扫描是一种相对准确的方法[2]。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主要分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状癌,他们都有状结构并且两者做出的影像学图像都有一些重叠部分,常规一般的方法对鉴别诊断都有一定的难度,现在在甲状腺病变诊断过程当中,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使用给临床医生的判断鉴别结节良恶性提供了较为准确可行的方法[3]。现搜集研究我院收治的94例甲状腺病变螺旋CT影像学资料,研究在临床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当中的意义。多排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成像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甲状腺病变的形态,数目大小以及和周围其他颈部组织结构的关系、颈部淋巴结,能够更好地去鉴别甲状腺结节病变程度,对其有效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8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发现甲状腺病变患者94例影像学资料,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45例,女35 例,男10例,年龄42~71岁,平均59.8岁,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女25例,男7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60.1岁,甲状腺状癌11例,女7例,男4例;2例甲状腺髓样癌,全部为女性。
1.2方法 使用西门子Definition AS+64排多层螺旋CT 机,使患者仰卧扫描床,伸直颈部,下颌稍微轻抬,使用铅衣保护未扫描部分,防止其他部位的辐射。扫描参数:管电流90~140mA,管电压80~100 KV,扫描螺距1.0,层厚6 mm;根据体重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80~85 ml,速率4.0~5.0 ml/s,20 s扫动脉期,50 s扫静脉期,做扫描的时候让患者憋气,避免吞咽动作,原始数据进行数据重建,之后把数据传输到工作站,对病变部位做MPR多平面重建;通过对数据重建图像分析能够更好地对病变的大小、数目、位置、边缘、密度、形态、有无钙化、淋巴结、有无转移等特点进行综合全面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2 结果
2.1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 表现 本组病例有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单发结节13例,双侧多发结节19例,结节直径0.3~7 cm,最大Y节直径约7 cm。其中合并有腺瘤样增生10例,合并囊变13例,合并有钙化7例。CT平扫时病变结节呈低、等密度,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界模糊,增强后病灶边界清晰,有腺瘤样增生时见有结节装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有囊变时病灶内见边缘清楚囊性区;所有病例甲状腺包膜完整,周围颈部无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像图像表现见图1、2。
2.2甲状腺状Ca的CT表现 本组病例中有甲状腺状癌11例,单发结节3例,多发结节8例,结节大小0.7~1.4cm;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状癌5例,微小装癌3例;有粟粒样钙化3例,合并一侧或两侧颈部淋巴结肿大9例;平扫时患侧甲状腺密度不均匀,可见单发或多发结节,密度欠均匀,增强后结节有明显强化,强化程度约20~40 HU,静脉期造影剂退出,病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甲状腺;甲状腺包膜不完整,可见“咬饼征”(见图3)。
2.3甲状腺髓样Ca的CT表现 本组病例中髓样癌2例,均为女性,均为单侧发病。平扫时患侧甲状腺体积增大,形状不规则,可见边缘不清肿块,增强后肿块边缘模糊不清,有周围浸润表现,可见不均匀强化伴内部不规则低密度区,其中1例有小点状钙化,颈部有明显重大淋巴结,见如图4。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为甲状腺激素下降,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刺激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不断代谢增生引起。部分区域供血不良则产生退变,最后增生性病变与退行性病变反复交替,腺体内出现不同发展阶段的结节,因此病灶内密度欠均匀,部分退变常常伴有出血、囊性变及钙化。CT平扫甲状腺单叶或双叶弥漫增大,呈不同程度的不规则非对称性增大,由于病变含碘量减少,密度普遍减低,内见单个或多个结节,边界不清,增强后病灶边界变清晰,有文献认为此为良性结节特征性改变。
甲状腺癌以状癌最多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可穿破甲状腺纤维包膜并向周围腺体组织侵犯,位于甲状腺边缘瘤体可破坏甲状腺包膜,形成CT表现上“边缘中断征”或称“咬饼征”,此征象是鉴别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重要表现[4]。钙化可见于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病变,细沙粒状钙化(
在临床上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有本质差别,甲状腺癌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切除甲状腺本身和已经转移的地方,晚期的患者目前医学技术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措施。准确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在给甲状腺结节患者制定其治疗方案之前,获得有效准确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信息,是每个临床医生都想参照的。使用CT平扫加增强扫描甲状腺结节已在临床上得到很广泛应用,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功能,能够清楚观察反映甲状腺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数目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颈部淋巴结的情况[5]。三维图像重建技术提高了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能够增加对甲状腺结节密度的分辨能力,能够更好地发现微小病灶。在CT增强时,甲状腺结节得到强化,采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进行临床分期,有很高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结合三维成像重组能够更好表现出甲状腺腺体和病灶的形态学特征、病灶和颈部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能够精确的定位病灶位置,对一些比较经典的病灶的定性诊断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甲状腺病变鉴别良恶性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刚,刘健.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4,16(4):565-568.
[2]吕铭,曾晓春,方勇明,等.低剂量多排螺旋CT在甲状腺病变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8):51-52.
[3]杨少民.128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南方医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