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行政许可审批范文

时间:2023-03-26 09:1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行政许可审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非行政许可审批

篇1

本次清理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便民利民为主线,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要求,认真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逐步形成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和严密完善的审批监督体制。

本次清理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工作目标是通过清理和确认我市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的设定和实施,按照“从规范流程向规范环节细化、从要求时限向要求质量深化”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管理办法,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使我市的审批方式更加科学、审批监管更加严密。

二、清理范围

非行政许可审批是指由行政机关及法定授权组织实施但不属于《行政许可法》调整的审批、登记、备案等事项,主要包括:

(一)行政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

(二)有关税费减免、使用政府基金或者享受政府其他有关政策待遇的审批;

(三)有关人口户籍和计划生育管理的审批;

(四)民政优抚和社会保险有关事项的审批;

(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关对其管理的行政事业性国有产权、资产变动的审批;

(六)对有关财产权利或者其他法律关系、法律事实予以确认的登记,包括准予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七)其他不属于《行政许可法》调整的行政审批和登记。

三、工作重点

(一)清理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的设定依据

非行政许可审批原则上由法律、法规、规章设定。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国务院及其部委、省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设定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市政府各部门不得设定非行政许可审批。上级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设定依据作出新的规定时,要及时调整和取消。

市级规范性文件草案拟设定非行政许可审批的应当对审批内容、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受理和决定机关、实施方式和程序、办理时限、审批的效力、收费、年审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

设定非行政许可审批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府规范性文件未规定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等内容的由市政府予以规定或者由实施机关按照本规定拟定实施办法报市行政服务中心备案。

(二)清理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的清理标准

1.不符合设定依据的一律取消;

2.虽有设定依据,但与现实管理要求不相适应,难以达到管理目的予以取消或调整;

3.通过市场机制、行业自律能够解决的予以取消;

4.通过质量认证等事后监管可以达到管理目的或行政相对人能够自主决定的予以取消;

5.一个审批事项多部门、多环节审批的按照职能相同或相近的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进行调整,该取消的予以取消;

6.上级明令取消的事项,一律取消;

7.长期未实施、取消后不影响管理的予以取消;

8.以省政府及其部门和市政府规范性文件作为事项设定依据的待规范性文件清理后再决定是否保留;

9.党委部门的事项不列入这次清理范围。

(三)清理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的实施机关

非行政许可审批由具有非行政许可审批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权限范围内实施。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行非行政许可审批。

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根据便捷、高效原则,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非行政许可审批,也可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和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代为受理非行政许可审批申请。委托机关办理委托的应当经市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同意并将受委托的行政机关或者组织和受委托的内容予以公告。受托机关或者组织应当以委托机关名义办理受托事项,委托机关对受托机关或者组织办理受托事项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有权实施非行政许可审批的行政机关和组织名称以及非许可审批项目,由市政府予以公布。未经市政府公布的机构,不得实施非行政许可审批。

行政机关实施非行政许可审批应建立统一受理非行政许可审批申请,统一送达非行政许可审批决定制度。凡面向企业、群众,为社会服务的项目都应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各行政机关的行政服务科,负责统一受理与统一送达。行政机关应对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的行政服务科充分授权,提高现场审批率。因特殊情况不能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由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经市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提出意见后,报市政府决定。

设定非行政许可审批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没有规定初审的行政机关不得为其他行政机关或者要求其他行政机关对非行政许可审批申请进行初审。

行政机关依法需要根据检验、检测、检疫、审计、鉴定的结果作出非行政许可审批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公布法定的检验、检测、检疫、审计、鉴定标准。检验、检测、检疫、审计、鉴定应当逐步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实施。专业技术组织及其有关人员对所实施的检验、检测、检疫、审计、鉴定结论承担责任。

(四)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的实施程序

1.建立方便申请者办事的受理机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非行政许可审批的应当向有权受理的行政机关申请并提供申请材料。申请人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行政机关采用的非行政许可审批申请书格式文本、表格、合同范本等申请材料文本,应经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审查后公布。行政机关应当允许申请人使用复印的或者从网站下载的符合规格的申请书格式文本、表格、合同文本等申请材料文本。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申请人向行政机关递交非行政许可审批申请材料,行政机关无论是否受理申请,均应当根据情况当场向申请人出具受理或不予受理的书面回执。

行政机关接收申请材料之日为受理申请之日。申请材料不齐全的行政机关应一次性告知,并出具书面补办通知书。

2.建立便捷高效的审批程序

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场作出书面的非行政许可审批决定。行政机关不能当场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作出决定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的规定时限内作出决定并将其书面告知申请人。行政机关作出非行政许可审批决定,依法需要检验、检测、检疫、审计、鉴定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期限内。设定非行政许可审批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审批的书面决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审批的决定,应当出具不予审批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寻求有关法律救济的权利。

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审批的决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应当在办事大厅或相关网站上予以公布。

四、工作要求

(一)工作步骤

清理规范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工作部署和部门自查清理阶段。各有关部门根据要求做好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自查清理工作,并于3月底之前将《非行政许可类审批管理项目统计表》和《非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分管领导和联络员统计表》一式四份报市发改委、法制办、监察局和行政服务中心。此前,实施行政许可、审批“两集中三到位”中已填报《行政许可及非许可类审批管理项目统计表》单位,如对报送的非许可类审批管理项目无调整的可不再报送。

第二阶段:事项清理阶段。市发改委、法制办、监察局和行政服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对报送的非行政许可保留事项进行严格审查,提出拟保留和取消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目录,报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

第三阶段:审批流程规范阶段。市行政服务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对保留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等逐项进行规范,并制定《非行政许可审批规范表》规范非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行为。

篇2

以打造法治型、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政府为目标,以便民利民为主线,结合我区年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清理结果,按照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工作要求,通过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优化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二、清理对象、范围

(一)本次清理对象为全区具有行政许可(审批)职能的部门(不含驻区的垂直管理部门)

(二)本次清理范围为全区各行政部门现有实施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三、清理内容

(一)审批项目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各单位要全面认真清理本单位应当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包括区级审批和区级初审转报上级审批项目)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1对正在实施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要明确每个项目的项目名称、设定依据、实施机构、审批条件、数量、审批程序、审批时限、申请材料目录、格式文本、联系方式、办理地点和承办人等。

2对相关法律、法规赋予区级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而市级部门未下放的各单位应当协调市级部门出具书面材料,予以明确。

3明确市区两级部门在区行政区域内实施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的划分依据和标准。

(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按要求认真对项目名称、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内容进行全面清理。

(三)项目进厅情况

各部门对进入政务服务中心项目情况进行核实,做到应进必进。

四、实施步骤

(一)自查阶段

由各部门指定专人集中力量开展自查清理工作,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提出行政许可事项拟保留、取消、调整的处理意见,填写相关表格(表样附后)经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后连同电子文本于月日前报区政府法制办。

(二)集中审核阶段

区政府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各单位开展专项审核(时间另行通知)对报送的拟保留、取消、调整的许可项目进行审查、论证、确认,将审核结果报区政府审定。同时,推动项目进厅。

五、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清理工作,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精心组织,切实做好本部门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工作。

篇3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当天下午的国新办新闻会上表示,接下来将开始受理40多家民营银行的申请。另外一个好消息是,银监会批准筹建的时限从原来的6个月缩短为4个月。具体来看,此次《指导意见》分别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准入条件、许可程序,以及促进民营银行稳健发展、加强监管和营造环境等方面做出部署。

就其中的准入条件,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必须符合五项原则,分别是:有承担剩余风险的制度安排;有办好银行的资质条件和抗风险能力;有股东接受监管的协议条款;有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有合法可行的‘恢复和处置计划。

目前,中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四种模式:一是由民营企业自主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二是由民间资本与主发起银行共同设立村镇银行;三是民间资本参与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四是民间资本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东方早报》)

养老金进股市,投资还是投机?

对于养老金投资股市的尝试,虽然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尚未统一,但事情已经开始变得明朗起来。养老金“入股”之所以一直控制不住冲动,主要因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只能存银行、买国债,投资渠道窄、收益低,难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投资股市无疑既简单又省事,还可能有撞上“牛”运的机会。但正如人社部有官员坦言, “中国A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圈钱市、过度投机炒作市、完全控操纵的市场”,养老金“入股”显然具有极强的投机性,而在一直风传养老金存巨大缺口的现实背景下,一旦失算出现连年亏损,后果不堪设想。

养老金的投资固然有必要拓宽渠道,政策方面无疑需要与时俱进有所作为,只是养老金的特殊属性又决定了切不可“病急乱投医”。在经济新常态面前,万众创新、大众创新对资金的需求可谓嗷嗷待哺,倘若尝试转向投资风险相对小的实体经济,不但渠道相对多,而且风险也分散;既可解某些成长型项目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又可获取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何必非吊住“入股”一棵树不放?

(光明网)

非行政许可审批退出舞台

本届政府成立以来,简政放权、削减行政审批数量一直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然而,在社会公众为行政审批改革叫好的同时,却往往容易忽视“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个“偏门”。

所谓非行政许可审批,简而言之,就是行政机关或具有行政执法权的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实施的,除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等确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外的审批事项。 “2004年,我国正式颁布施行行政许可法。按照法律的要求,不少行政审批过不了行政许可法的‘关’,但当时的行政机关又的确需要这些控制手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创造了一个非许可审批的概念,给这类管制行为一个留存的空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小军说。结果,这个小小的“偏门”却成了不受法律约束的飞地。驰名商标需要审批、节目主持人资格需要审批、举力、赛事需要审批。

篇4

一、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并严格依照许可顺序办事,已经完成局内所有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料理工作。及时公布和清理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建立和落实行政许可受理、审查、告知、决定、归档等制度和台账。

今年将特种设备的装置告知(非行政许可事项)工作转移到窗口。另外,XX年“两集中两到位”基础上。依照国家代码中心的要求,正式开展了代码年审工作。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依靠窗口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完成了新增大量的工作。

比去年增长9年审:3133家,今年窗口至今共料理代码证书3998家;注销186家。去年没有,增长100同步电子档案扫描7141份;锅炉审批167家,比去年下降10企业产品规范备案126家,比去年增长8倍;核发企业产品执行规范备案登记证72家,比去年增长12倍;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签发:1家,去年没有操持;特种设备告知:584家,去年没有;签订平安许诺书:292家,去年没有。

二、加强制度作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加强廉政建设”等等落实到平时的工作中。窗口学习贯彻xx大四中全会精神。

政务公开的内容和事项完整,实行政务公开。更新及时。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设立行政审批事项,无擅自增加、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依照有关文件要求实施绿色通道、告知许诺、核准备案、审批一条龙服务等行政审批方式和便民服务举措;所有审批服务事项都按“两集中、两到位”要求进驻审批中心。

见窗口办事资料须知)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等工作制度(见《行风手册》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质监窗口ab岗制度)并积极创新办事机制,建立健全“许诺料理制”等办理机制。今年我局率全市之先在审批窗口推出电脑语音讲解特种设备规定要求及安全知识,并签订平安许诺书,此举不只减少了窗口工作人员的人工劳动,更让用户对特种设备平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自觉遵守有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要求,现已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这项创新举措获得市局XX年度工作创新奖。

办事方便快捷,窗口行政审批规范高效。简化审批流程,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书事项,法定时限5个工作日,实际为即办件;核发企业产品执行规范备案登记证,许诺时限5个工作日,实际为即办件;窗口没有出现违诺办件。

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出具书面文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设置投诉电话、意见箱,建立行政审批管理和监督机制(见质监分局审批窗口工作制度)及时处置各类行政审批投诉件和配合有关部门处置行政审批投诉。单位领导对行政审批工作每月进行督促检查。全年窗口工作零投诉。

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落实党精神,不走过场,我局对这次清理检查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高辉为组长的清理检查领导小组。对农机局所有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检查。

二、认真负责清理检查

农机局作为政府直属机构,其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共有7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1项。

分别是: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1:农业机械登记,核发号牌及行驶证。

2:核发农业机械驾驶证。

3:农业机械年度检验

4:农业机械驾驶证年度审验。

5: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

6:农机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核发

7:跨区作业证核发 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8:农机驾校初审

1——4项由农机监理站负责办理,第6项由职业技能鉴定站负责办理。第5、7、8三项由农机局负责办理。

上述八项行政许可审批项目,1~4项是依据《道交法》的规定设立,第5项是依据《安徽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设立,第6项是依据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通知》设立,第7项依据农业部《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设立,第八项是根据安徽省农机局《安徽省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班)审批管理规定》。

上述八项行政许可项目收费依据:1~4项收费依据、标准是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皖价费〈20XX〉172号檔。第5项依据、标准为省财政厅、物价局皖价费(20XX)276号檔。第6项依据、标准为省财政厅、物价局皖价行费[1998]22号第文件。7,8两项不收费。

通过检查,没有违反规定擅自设立行政许可项目,没有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没有擅自收费现象,也没有不按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费的。

篇6

*年,我县政府法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法制办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齐心协力,勤奋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府法制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工作年度计划和报告制度。我县制定了《*县*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对全县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行部署。县政府继续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专项目标,由县政府法制办牵头对全县依法行政工作进行评价考核,并向市政府报告了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各镇乡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相应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并向县政府报告了本镇乡、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情况。二是规范行政机关对外签订合同行为,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根据《成都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对外签订合同管理办法》和《*县政府性合同管理办法(试行)》(*府发〔2007〕32号)精神,制定《*县政府投资项目合同管理暂行办法》,以加强“投资、质量、工期”三大控制为切入点,重点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合同管理,从法律上保证了政府投资工程的质量和工期,有效防范了法律纠纷,积极构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三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县政府修改完善了《*县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及其职责,规范了政府信息公开程序、形式和依申请公开的处理等方面内容。四是强化对法律顾问的统一管理,法律顾问作用得到充分显现。按照《*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规定,对县政府及所属部门的法律顾问单位实行统一管理、分组运作,实现了法律顾问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全年,法律顾问审核涉法事项174件,为县政府及相关单位决策出具书面法律意见书、备忘录共计128份,内容涉及旧城改造、征地拆迁、城市管理、项目引进、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等,进一步规范了政府各类行政管理行为,有效减少了潜在法律风险。五是加强依法行政知识培训。依托党校对领导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共计200余人。

(二)深入开展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项目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为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提供基础性保障

按照市政府《关于公布确需保留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成都市人民政府令145号)和《关于公布继续实施、取消和调整的非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项目的决定》(成都市人民政府令151号)要求,印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行政许可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府办发[*]45号)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府办发〔*〕67号),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清理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清理过程中,采用了组织清理、收集论证、初步审核、争议协商、研究论证、内网公布、电子回馈、再次协商、再次论证、征求意见稿、纸质确认函、最终审定、送县政府常务会审议等13个环节,确保清理结果的一致性、准确性。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了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项目清理结果目录,其中行政许可项目涉及全县49个部门,共计237项,保留141项(含合并5项),取消9项,调整87项,比清理前减少96项;非行政许可项目涉及全县61个部门及镇乡,共计221项,保留181项,取消32项,调整8项,比清理前减少40项。开展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清理工作,解决了行政审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审批主体不明确、审批依据不规范、审批权限不清楚等突出问题,为各职能部门制定更科学的审批流程、更合理的办事指南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我县的行政效能建设再上新台阶、政务服务环境更趋良好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行政审批清理工作的顺利完成,也为省市行政审批软件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的完善创造了必要条件。

为优化投资软环境、减轻社会负担,按照市政府要求,县法制办会同县财政局、县物价局印发了《全面清理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工作方案》,以合法性、合理性审查为原则,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对16个单位的收费提出停止、取消、免收部分收费项目和降低收费标准的意见。其中,停止、取消的收费项目48项;免收的收费项目5项;降低收费标准的项目3项。

(三)继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一是落实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制度,积极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工作。*年共审查规范性文件共计7件,备案7件,做到了“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二是深入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条款进行梳理,对行政裁量权予以细化、量化。三是印发《*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按季报送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情况的通知》,收集各执法部门重大行政处罚数据,实现对全县重大行政处罚行为的动态掌握。四是印发《*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新府法〔*〕17号),对全县相关单位的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认真总结经验,全县行政执法水平大幅提升。五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培训和监督管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制度;配合市法制办积极组织新上岗执法人员培训共20人次;组织颁发和换发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和行政执法证共240余件,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四)切实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政府部门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平等保护

针对旧城改造、征地拆迁等领域中行政争议事项较多的情形,突出重点,积极促成争议各方协商互谅,并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协商和行政复议等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理不稳定事项。全年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件,按时办结3件,申请人撤回申请1件。

篇7

一、基本情况

(一)清理行政审批项目

一是减少审批项目。我委把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作为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的重点,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原则,近年来开展了三轮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减少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我委的行政审批项目,从*年的102项、2003年的72项、到*年的54项。目前实际执行45项,其中行政许可25项,非行政许可20项,减少的行政审批项目达56%。

二是简政放权。为扩大县级政府的管理权限,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结合经贸工作的实际,按照省政府“能放都放”的原则,我委将技术改造限下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确认等5项管理权限事项改由县(市)直接报我委审批、报市备案,此外,我委还将酒类批发许可证核发统一下放地市级经贸部门实施,将酒类零售许可证核发下放县级经贸部门实施。

(二)规范审批行为

一是规范实施主体。对保留项目的办理,我委首先从规范审批实施主体抓起,对所有项目的实施主体进行清理。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授权的,对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委托的,予以取消。经过清理,纠正了酒类生产、批发许可由我委下属单位实施的行为,改为由我委实施。目前我委所有的行政许可项目,都是由委统一实施。

二是规范收费行为。我委从行政审批收费项目的依据着手进行清理,对没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经过清理,取消了食盐零售许可证费,以及酒类生产、批发、零售许可证费等4项行政许可收费项目。目前,我委实施的行政审批全部不收费。

三是推进审批公开。我委通过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公开,增加透明度,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服务水平。在公开内容方面,包括目前实施的45项目审批事项、内容、依据、条件、程序、需提交的材料、申请书范本、程序、办理时限、咨询电话、投诉电话、经办处室、办理结果等所有内容。在公开形式方面,在我委网站上设置政策法规、办事指南、行政审批办理结果、申请书下载等专栏;在委办公楼大堂设置电子触摸屏方便查询;编印了《经贸法规汇编(一)(二)》,收录了经贸系统负责执行的所有法律法规规章和一些重要的规范性文件,还专门编印了《*省经贸委行政许可手册》,免费发放各市、县经贸部门,供人取阅。

四是创新审批方式。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逐步推行行政审批网上办理,方便群众办事。目前,我委民爆销售许可和安全生产许可项目、技术改造投资备案项目已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办理。对其他审批项目,也正在积极研究,创造条件实行网上申请、网上办理。

(三)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建设

一是完善行政许可的实施。行政许可法对行政审批作了许多原则性的规范,根据我委的实际情况,我们于*年我委制定了《*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对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细化。《实施办法》确立了我委行政许可公示制度、受理制度、审查与决定制度、时限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7项制度;还刻制启用了11枚“*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行政许可专用章”以及“*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行政许可专用章”,制订了16种行政许可文书范本,分别交由各审批业务处室使用,使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统一受理、统一送达、补正材料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进一步落实。

二是完善行政审批依据。针对行政许可项目依据规定比较原则、不易操作的实际,我委注重加强出台规范性文件,为项目的办理提供规范指引,并且按照《*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经省政府法制办审查后由省政府公报统一,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近年来,我委先后出台了《*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金融办、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备案暂行办法》、《*省煤炭经营监管实施细则》、《*省经贸委农药生产管理办法》、《*省经贸委委管社团管理办法》等10件规范性文件。目前正在草拟《*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省经贸委监控化学品进出口业务管理办法》等。通过制定这些规范性文件,使经贸委行政审批项目真正实现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三是加强处室制度建设。我委各业务处室也都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委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处内工作制度及许可管理工作程序,使行政许可的实施得到了有效规范。如综合处制定了《省经贸委综合处行政许可专用章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办理行政许可需使用专用章的范围及使用程序,完善专用章的保管制度;交通处制定了《省经贸委交通处审批工作制度》,规定了热情服务、不准接受与审批事项有关的当事人的吃请或钱物等纪律;流通服务处制订了审批(核准)工作制度,对各类行政许可申请先由主办人员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初审,再由分管副处长审核,然后提交处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后再报委领导审批;电力能源处对在审批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实行严格工作纪律和责任制度管理,对所审核的材料必须由两个以上人员审核并签字。

(四)加强行政审批监督检查

一是积极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从*年11月开始,我委陆续有12项行政许可事项、6项一般业务管理事项纳入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五个审批环节纳入省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实时监控。随着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启动,我委依法审批的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所有项目都做到了按时限、按要求办结。

二是加强对审批行为的检查。*年,我委制定了《*省经贸委〈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方案》,要求各有行政审批职能处室每年按方案要求进行自查自纠。同时成立了以监察室、法规处、人事处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每年对两个处室依法依规审批情况,通过座谈、抽查案卷、反馈意见等方式进行重点检查,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向委党组提交书面检查报告。三年来共对电力能源处、流通服务处、军工处、省中小企业局技术进步处、交通处、省交战办等六个处室进行了重点检查。通过对行政审批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审批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三是加强审批后续监管。对行政审批实施后,我委注重加强依法监管,做到审批监管并重,积极受理和解决有关投诉,对被审批人违反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的行为,及时依法做出纠正。对在实施审批后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或者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如去年下半年,我委组织力量对全省煤炭经营企业依法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大检查,清理了200多家不符合条件的经营企业,进一步规范了经营行为,净化了经营环境,维护了煤炭市场秩序,更好地保证了我省煤炭供应。对经我委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我委每两年组织进行一次年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如实反馈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依托企业,以便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近几年来,针对加油站审批后投诉较多的问题,我委在建立健全相应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审批的基础上,对投诉及时受理,认真制定处理方案并进行实地调查取证,依法做出处理。*年以来我委受理了20件涉及加油站的投诉,及时办理,有效制止违规建设加油站的行为,确保了我省成品油的供应秩序。通过加强后续监管,使行政审批控制危险、配置资源等各项功能得到有效实现。

二、主要体会

近几年来,我委根据省政府的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的办理日趋规范,行政审批的效率不断提高,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有了进一步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我委领导班子对此高度重视。我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人员到机构都得到落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法制机构牵头,业务处室配合,监察部门监督的工作格局。我委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项制度的研究、部署,出台都是在委主任办公会议上集体讨论决定。陈冰主任、杨建初书记多次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包括这次检查工作,两位主要领导也都分别批示提出要求。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委领导带头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陈冰主任亲自主持全委行政许可法的专题讲座,主持召开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动员全委机关干部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温国辉副主任专门就我委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作了专题发言,并对如何结合经贸委行政审批的特点,依法规范统一受理、统一送达等办理环节,亲自带队到地市经贸部门实地调研,了解情况。为做好贯彻行政许可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监督检查,委纪检组长毕志坚同志主持制定监督检查方案,对每次检查都做出部署。在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过程中,毕组长还多次召集有关处室负责人开会研究,统一思想,提出措施,落实责任,确保我委电子监察系统建设顺利进行,如期启用。在去年8月召开的全省经贸局长会议上,我委专门安排东莞市经贸局作了《创新工作思路有效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专题发言,从政务公开的角度与各地交流深化行政制度改革、贯彻行政许可法的经验做法。委领导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我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全面展开。

(二)理清工作思路是逐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根本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经贸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如何展开,如何推进,如何深化,如何巩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和客观因素,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扰。经贸委的行政审批项目显现两多,一是审查企业资质、资格的许可较多,二是经贸委作为初审机关的情况较多,国家部委才是最终的审批机关,所以要求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很多而且复杂,比如农药生产许可证要求申请资料要用光盘的形式,在初步审查阶段往往还要现场考核、专家评审,有些项目还是的。因此,做好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根本是工作思路清晰。在认真学习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准确把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立足现实、稳步推进、依法实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思路。委法规处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牵头处室,克服畏难情绪,在广泛听取各处室对审批项目改革的各种意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并不是一味迎合、迁就,而是坚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动摇,针对每项审批的实际情况,逐个项目进行分析,提出规范、改进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再分别与业务处室沟通,交换意见,该吸收采纳的吸收采纳,该说服坚持的说服坚持,指出利弊所在,立足于经贸委行政审批的现实基础,综合考虑。经贸委现有的45项审批项目,在公开指引材料之前,几乎每一个项目法规处都需要与业务处室沟通、推敲三到四个来回,特别是在初审环节、办理时限环节,更是反反复复。我委的审批制度改革方案从始至终都是在和谐的氛围中落实完成,并且逐步走向深入。

(三)健全工作机制是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场革新。为了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确保取得成效,我委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定期交流机制。自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我委每年召开一至两次实施行政许可法座谈会,由法规处牵头,各有行政审批业务的处室负责人参加,对贯彻行政许可法、推进行政行政审批改革的情况进行交流,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和规范我委行政审批制度和行为。二是动态管理机制。对各审批项目的依据发生变化的,或因职能调整,需要对审批内容进行调整的,法规处与各业务处室及时进行充分的沟通后,提出调整意见,并报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保我委行政审批依法实施。如原来的“煤炭批发经营资格审核”调整为“煤炭经营资格审核”,原来的“重点技术改造限下项目审批”调整为行政许可项目“省管权限的工业、交通、商业领域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危险化学品项目除外)”及非行政许可一般业务审批项目“省管权限的政府投资工业、交通、商业领域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审批”。对调整的审批项目的相关内容,及时通过委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开。三是监督检查机制。为了加强对我委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检查,制定《*省经贸委〈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各审批业务处室对依法依规审批情况每年进行自查,并对二个处室进行重点抽查。通过监督检查,各处室对推进审批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重要性加深了认识,有力推动了各处室建立健全操作规程,严格各项准入条件、标准和程序,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做到热情服务,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

(四)完善行政许可配套制度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保证

*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我委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为楔机,建立健全行政许可各项配套制度,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制度上得到保障。几年来,在委领导的带头示范下,我委上下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的热情高涨。通过学习行政许可法,使大家认识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是政府自身改革的需要,更是依法行政的需要。*年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启用行政许可专用章和文书范本,使我委行政许可的各项配套制度进一步健全。这些配套制度的建立健全,为规范我委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长效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去年8月,以省监察厅、人事厅、法制办、省直纪工委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我委贯彻行政许可法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我委建立健全行政许可配套制度、规范我委审批行为的做法及成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三、存在问题

(一)行政审批的法律、法规依据不健全

一些设定行政审批的法律、法规依据,对条件、程序、需提交的材料、期限等并未作出具体的规定,给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省政府令公布的行政许可项目滞后

第三轮审批项目清理后,按照省政府第87号令和第106号令,我委有34项行政许可项目、20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以及我委行政职能的调整,目前我委实际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25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20项,有了较大的调整。省政府第87号令和第106号令已显滞后。

(三)部门之间存在不协调

关于行业协会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审批,按省民政厅规定由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后报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审核备案。《*省行业协会条例》实施后,我委只是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对行业协会进行业务指导,对行业协会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进行审批已不属于业务指导单位的职责。因部门之间对审批行为的理解有偏差,使行业协会无所适从。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提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经贸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经贸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措施的协调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深入推进。

(二)加强行政审批项目的动态管理

根据法定依据变更或职能调整情况对审批项目进行更新,及时增补、删减;对不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审批项目,及时向设定机关提出调整意见。

(三)规范行政审批的行为

目前保留的项目,大部分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设定,削减审批项目不属我们的事权。因此,今后我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重点应转到规范审批行为上。同时对前一阶段的行政审批工作进行评估,做好审批事项公开,提高审批效率,提高服务水平。

篇8

一、落实三项措施,提高办事效率

1、增加即办项目。将6个项目由承诺件调整为即办件,分别是:(1)营业性组台演出;(2)营业性演出场所举办营业性演出或非营业性演场所举办营业性演出;(3)营业性演出场所的设立,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变更;(4)申请从事农村16毫米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设立;(5)辖市设立出版物零售企业或其他单位、个人申请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6)单位内部设立印刷厂(所)。

2、压缩承诺时限。对15个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承诺时限由356个工作日压缩至97个工作日,共压缩259个工作日,压缩比例达73.8%,承诺时限全部不超过7个工作日。

3、充分授权,减少环节。我局通过加强市行政服务中心文化窗口建设,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扩大一审一核的范围。进中心的37个项目中,有23个项目调整为一审一核,并全部在窗口审核、办结。

二、优化服务措施,繁荣文化市场

1、积极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我局设立行政服务处,归并、集中其他处室(包括新闻出版局、文物管理办公室)承担的行政审批及相关服务职能,并整建制进市行政服务中心运作。

2、全面推进“六公开”进程。对所有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的审批、服务项目的法律依据、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认真清理,将在市政府网站、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站上公布,同时通过提供服务指南、政务公开栏、触摸屏等形式方便群众查询,并接受企业、群众和舆论的监督。

3、依法行政、热情服务。牢固树立“审批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观念,依法办事,规范审批行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做到“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来早、来晚一样接待”。为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4、规范年检、年审工作。非法律、法规规定的年检、年审一律予以取消,对法律、法规要求的年检、年审项目全部进入中心运作,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组织实施,实行“一门、一表、一次”式年检、年审。

三、监督和投诉

我局设立由局党委书记、局长姚元龙任组长的落实行政服务承诺领导小组,在局监察室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行政服务承诺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投诉处理:对办事人以电话、信件、电子邮件等方式投诉工作人员违纪违规的,署实名并留有联系方式或本人上门投诉的均即时受理,并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对未署实名的在__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站上公开答复。对一经查实的投诉,一次诫勉谈话;两次调离本职岗位,扣除半年考核奖,并待岗学习,经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投诉接待部门:__市文化局监察室(地址:正东路141号2号楼五楼)

篇9

第二条县属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及上述机关或组织设立的派出机构和服务窗口(以下统称行政机关),适用本制度。

县属其它机关、团体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首次依照职责接待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首问责任人。

第四条首问责任人对申请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事项,了解政务、反映情况以及联系公务、履行协作职能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办事人员(以下简称办事人员),应热情接待、认真办理或引导、跟踪办理有关事项。

第五条首问责任人应当指导办事人员填写有关申报所需的材料。

第六条首问责任人对属于自己承办的事项应立即接办;对不属于自己承办的事项,应将办事人员引导至承办人,或将有关事项转交承办人;承办人不在岗的,或承办人一时不明确的,首问责任人应当代为接收、转交,负责跟踪办理。

第七条申请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事项,对于承办人不在岗或承办人一时不明确的,首问责任人应当对接待办理事项进行登记,注明姓名或单位名称、住址、联系电话,办理事项,所收材料的名称、数量,以及首问责任人、承办人、联系电话、处理情况等相关信息。

第八条首问责任人对不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向办事人员说明理由、告知该事项的具体负责部门和联系方式,并尽可能给予指导和协助。

第九条承办人应当认真及时办理有关事项,并将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办理结果及时回复办事人员。

第十条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首问责任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事项,并对本机关工作人员履行首问负责规定职责进行督促、考评。

第十一条县纪检监察部门对全县行政机关团体履行首问负责规定情况实施监督、考评。

第十二条违反本制度的,依照《xx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和其它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篇10

1、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以行政审批目录为基础,清理行政职权,进一步厘清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职权分界,规范政府职能部门的权责目录,优化、简化权责事项办理流程,明确办理时限,以方便群众办事和社会监督。我区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编制工作力争于今年3月底基本完成。

2、加强行政审批监督管理。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制度,出台我区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根据国务院、省、市继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陆续印发的事项调整通知,及时调整我区行政审批事项,确保行政审批事项设立科学、承接到位、取消及时、管理规范;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除经论证确需调整为内部审批或依法转为行政许可的事项外,其他的非行政许可一律取消。

3、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牵头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编制完善行政审批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细化量化裁量准则,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系统,编制完善操作性强的网上办事事项通用目录,推进网上审批和审批过程实时监控。

4、建立行政许可实施评价和监督制度。以行政许可绩效评估为切入点,组织开展行政许可实施情况评价工作。积极推动《广东省行政许可监督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管理制度,加强行政审批工作监督管理。

5、理顺职责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需要,进一步明晰区、镇的事权关系,及时调整和厘清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职责关系,减少职责交叉、管理分散的事项,确保权责一致;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三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开展区级议事协调机构的清理规范工作。

6、协调推进行政监督执法体制改革。根据省、市工作部署,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相对集中执法权;按照“职责法定”的原则,督促做好事中事后的监督和指导服务。

7、配合推进工商、质监体制改革。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改革精神,协调推进工商、质监等垂直管理部门管理体制调整以及市场监管职能整合工作,完善市场监管体制;配合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8、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关系。配合推进卫生计生、教育、文化、生态环保等领域改革。

9、创新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探索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已制定编制标准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备案制管理;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

10、加强事业单位监管。按新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要求,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利用“__”举报平台,发挥自身和各部门协同监管作用;三是加快事业单位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信息档案和完善信用信息披露机制。

11、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限额和人员编制的总量控制,尤其是事业单位的机构数和编制数要控制在中央、省、市核定我区的2012年底总量之内。从严审批机构编制,上级各种会议、领导讲话和部门发文一律不得作为申请机构编制事项的依据;明显增加职能任务的单位确需增加机构编制的,必须有上级编制部门的相关文件依据和充分的增编理由。严格控制空编使用,空编单位所需人员原则上在本区编内人员中调剂;超编单位原则上不新进人员,且超编人员应限期消化。

12、压缩机构编制需求

。用好用活现有机构编制资源,实现机构编制资源使用的最大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协调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服务。13、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的动态管理,根据机构编制、实有人员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信息数据库,实现对编制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为区委、区政府的人力资源调配提供决策依据。

14、加强编制监督检查。加强组织、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的联动,构建机构编制齐抓共管格局。未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置的机构和使用的编制,组织和人事部门不得配备人员、核定工资,财政部门不得列入政府预算范围并核拨经费;开展编制使用情况评估,按照减事必减编的原则,核减职能减少单位的编制,以增加对民生部门的编制保障;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对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以避免或减少超编超领导职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