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空间范文

时间:2023-03-17 01:4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维空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三维空间

篇1

(一)呈现多元化感官体验方式

当前的平面设计创新最重要的是突破视觉局限,打破视觉惯性,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艺术。平面设计创新应该向一个更为开放、更为全面的领域发展,从全新的角度重新定义。三维空间设计就是将二维空间从印刷时代向立体空间转移的尝试,这要求设计者发散思维,打破常规,致力于平面创作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早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人类社会就已经进入了平面读图视觉感官时代。而读图时代虽然能够通过二维图片提供丰富的信息,但是长此以往会让人的感官出现麻木,降低人类感官体验的灵敏度。视觉感官是传统平面设计最主要的信息传达方式,三维立体空间设计师相对于传统平面设计师,能够更好地丰富受众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上的体验,为受众呈现多元化感官体验方式,增强平面设计的现实感,吸引受众的关注度。这种多元化感官在空间立体设计中的运用能够开发出更多新奇独特的创意。比如日本设计大师渡边良充创作的“丝带”年历,整个年历以淡黄色为背景色,呈现出怀旧的年代感,图画中的女孩马尾辫上的红丝带就是将平面图形与三维空间实物有机结合的最好展示。从远处看去实物与图片浑然一体,难以分辨现实与图片;从近处观看,人们可以用手触摸到红色丝带。可以说这个三维空间平面设计向人们呈现的是将视觉、触觉结合在一起的多感官体验。

(二)丰富互动参与性强的内容

平面设计的目的是向人们传递一定的信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受众也不是被动接受的地位,传播媒介、信息传播者以及传播受众三者的关系是动态双向的。传播受众可以通过传播媒介反映的信息来影响传播者,只不过这种影响力有强弱差别。传播媒介实现的信息传播行为一定是通过信息接收和信息反馈而形成的互动双向行为。由此可见,传播受众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他们也可能成为信息传播和信息加工的主体,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和自我需求对信息进行个性化加工。要让受众有机会参与到信息传播的选择和加工过程中,就必须要求平面设计广告具有沟通互动的特点。传统的平面设计中,观众不能参与到作品互动过程中,这种平面设计给人的感觉只是匆匆浏览。三维立体空间设计能够打破这一局限性,通过增添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内容,调动观众的参与兴趣,从而促进信息双向传递。如某汽车品牌的户外广告设计,图中平面汽车与现实中的人物形成互动,让消费者参与到整个广告中,以自由活动的真人为三维空间的元素,让消费者成为广告的一部分,凸显了平面设计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三)增添创意新奇感

创意新奇感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人们对于新鲜事物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追求新奇创意的心理同样也是平面设计师所必备的。三维空间立体元素融入进平面设计中是一种向创新发起挑战的尝试。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创意新奇的设计罕见,能够极大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记忆力,加深他们的记忆。传统的户外平面设计广告一般是巨幅的印刷品,要使这些平面设计广告具有新奇感,就需添加三维立体空间元素,以提高广告的真实感,使其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如国外某口香糖广告,在巨幅的平面广告中有两个“清洁工”正在为模特清洁牙齿,图片中的“清洁工”并非真人,而是采用三维立体表现手法将其体现出来的,更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增添创意新奇感。

(四)创造趣味性想象空间

在平面设计中,趣味性较强的作品往往能够最先引起关注,这种作品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是最有效果的。由此可见,趣味性是设计领域中最直接、最有效地引起人们兴趣的因素。三维立体空间元素融入平面设计中,能够增添作品的趣味性,为观众营造宽阔的想象空间。如图4所示,这是一本立体童话故事书,设计师将平面与三维立体完美结合,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动态变化、立体空间的想象世界,这样的呈现方式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使他们更好地体会作品的独特趣味。

二、平面设计中三维空间的设计方法

(一)利用基本设计元素创造立体感

点、线、面是平面设计的三个最基本设计元素,要想在平面设计中达到三维空间立体效果,就需依靠这三种基本元素来实现。在平面设计中点元素即可以单独成图,也可以组合成图,它们往往给人一种静态感,而若将点元素进行上下分置设计就能够给人一种运动的感觉。此外,点元素的形状变化、大小变化、色彩变化等也能够产生别具一格的三维空间立体效果。线元素是点的延伸,有长短、粗细、纹理之分,创新地运用这些差异也能够营造出层次性和立体性较强的效果。面元素则能够通过色彩变化、面与面层次叠加的做法创造出立体感。

(二)利用黑白关系创造立体感

黑白关系是指平面中两种色彩的比例、分配方式等,在平面设计中黑白两种色彩之间的对比能够让人产生远近感、阴影感,从而营造出层次感十足的立体效果。比如在一张白色画布上,黑字是实体,白布是虚形,黑字在白布上的占有比例的变化能够给人以虚实相生的效果,从感官视觉体现上来看,这种效果是一种典型的层次立体感。

(三)利用色彩变化创造立体感

色彩是平面设计中刺激人类视觉感官神经最直接的元素,信息传达能力较强,设计师可以利用色彩变化、色彩浓淡调和、冷暖色调搭配等方式来凸显作品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实现三维空间立体效果。

(四)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创造立体感

篇2

【关键词】指示代词 三维空间 对比

英汉近指和远指的分别最初是表示所指事物与表达者在空间距离上的不同。近指指示代词表示指称事物与表达者在空间距离上相对较近,远指指示代词表示指称事物与表达者在空间距离上相对较远。对于这种表示指称事物与表达者在空间上的相对距离,我们称之为指称距离。在空间距离的表达上,英汉远近指示代词的使用无明显差异,即距离说话者空间距离近的用近指代词,离说话者空间距离远的用远指代词。

例 1. 欢迎你常到我们这里来玩。

例 2. 李先生在走廊那里,你去找找看。

例 3. I do not like this one,can you fetch me that one over there?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语篇中的近指、远指也属于空间距离范围,也遵循上述原则,即语篇中先提及的名词在空间上离作者与说话者远些,故用远指词;后提及的名词在空间上离作者与说话者近些,故要用近指词。

例 4. Dog is a more faithful animal than cat. This attaches itself to place and that to person.

狗比猫忠实。猫(前者)恋家,狗(后者)恋人。

英汉指示代词时间距离对比

指示代词由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后,就具备了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与表达者说话(或写作)的当前时间是远还是近的功能。这就是说,指示代词除了表示空间距离的远近外,也可以表示时间距离的远近。因此,由空间距离演化而得的表示事件发生时间与表达的当前时间的距离也应看作是指称距离。在选择远近称指示代词表达普通的时间距离时,指现在时间或事件用近指词,指过去、将来时间或事件用远指词,英汉皆然,但是也有一些差异。英语中,用that 指称过去的时间、事件,用 this 指称现在和将来的时间或事件,而在汉语中,指不久前的过去、现在和不久的将来时间事件用近指词,指过去(包括接近或不接近)和将来时间或事件用远指词。

例 5. Yesterday all my uncles and aunts came back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That was a great family reunion.

昨天……这是一次大团圆。

英汉指示代词心理距离对比当空间域、时间域投射到心理域的时候就产生了心理距离。决定指示词语的选择,一般是实际距离的近和远,当与这条原则不相符时,则取决于说话人心目中的心理距离。按我们的理解,所谓心理距离,是指表达者心理感情上对某一指称对象的亲近或疏离感,有意识地靠近或站在指称对象一方,使本来的空间距离或者时间距离缩短,或是有意识地将指称对象“推开”,使本来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拉大从而形成新的表达距离。“that”可用来表示说话者不赞成、讨厌的东西,而“this”多用来表示说话者喜欢、赞成的东西,汉语亦然。在讨论礼貌的语言策略时,也注意到这点,他们认为表示近距离(如this,here)和表示远距离(如 that,there)的指示词语在均可以接受的情况下,表示近距离的词表示出更多的介入和同感,而 that 往往会产生疏远的效果,他们举了下面的例子:

例 6. This/That was a lovely party.

This/That is a man I could trust.

再来看汉语的情况,汉语中为了表示对所谈内容的关心或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多地倾向于使用近指词,即使是在表示责备、讽刺等意思时也更多地使用近指词,这似乎违反了我们上文论述的心理距离原则(更深层次的解释将在下文给出),当然,在不赞成、讨厌、刻意要拉远与对方的距离时,汉语也使用远指代词。

例 7 A: where are you going?

B: to feed the fish.

A: that’s what I was trying to remember to do just now.

例 8. I can’t get any reliable information. This is what worries me.

同类情况下,汉语中远近称指示词的选择却不像英语那样整齐划一。通常,在一段连贯、友好的对话中,无论是说话者自己说过的话还是对方说过的话,都趋向于近指词,远指词很少出现。

例8. 她发出一声似的低语“:你今晚像个大人。”他微笑了。“这正是我想讲的话。你今晚才像个大人。”(琼瑶:《雁儿在林梢》)

归纳起来,影响指示代词使用的指称距离包括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三种类型。空间距离、时间距离是一种客观性的距离,它是相对恒定的;心理距离是一种主观距离,它随表达者观察视角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说英语的人和说汉语的人在认知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指示代词心理距离方面的使用上出现一定的差异。另外,英汉指称代词在各自语言中的功能负荷量不同,在英语中,“that”的功能负荷量大于“this”,

但在汉语中“,这”的功能负荷量要大于“那”,这是在更深层次的哲学背景上映射出思维习惯上的重大差异,即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的对立。西方理性主义强调科学实验,注重形式论证。而为了进行冷静的观察分析,就必须与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故而提倡主客分明,物我两立,所以“that”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this”。与理性的“距离意识”不同,悟性推崇“参与意识”,主客一体,天人合一,所以中国人善于化远为近,用近指词“这”来指称较远的事物,所以“这”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那”。

篇3

[关键词]公共场所;室内三维空间;信息化应用;位置服务(LBS);商品服务(电子商务);掌上商场

中图分类号:F291.1

信息“大爆炸”的快速发展给传统行业的经营和服务模式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刺激传统行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和转型,不断寻求能够提高企业整体形象和经营收益的新道路。

1.建设公共场所信息化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大的驱动力,促成新型的智能应用普及到中国城市的各行各业,信息“大爆炸”的快速发展给传统行业的经营和服务模式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刺激传统行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和转型,不断寻求能够提高企业整体形象和经营收益的新道路。

站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大型公共场所(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等)的经营者都在谋求转型,或主动、或被动迎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以提高其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瞄准这个契机,结合社会大众对公共场所室内空间,需求度较高的位置服务(LBS)和商品服务的特点,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三维信息化技术,建设公共场所室内三维空间信息化应用系统,为其提供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提升传统行业的整体形象与运营秩序。

2.建设公共场所信息化应用解决的问题

建立公共场所室内三维空间信息化应用系统,对于传统行业提高室内空间位置服务(LBS)、商品线上、线下营销服务的档次和能力,实现服务、营销一体化联动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更好地展现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智慧互动,满足广大社会群体基于位置服务(LBS)的智能而惠民的生活方式,满足广大社会群体更高层次的服务需求和消费能力,从而能够真正解决社会大众在公共场所位置 服务“盲点”的难题。

3.公共场所信息化应用的目标定位

建立基于位置服务(LBS)的电子商务(商品服务)运营模式;形成基于位置服务(LBS)的应用平台和移动APP产品;以位置服务(LBS)为核心价值,商品服务(电子商务)为增值业务,实现利用平台优势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且持续增长。

5.新应用的概念形态

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手段及Unity3d技术的结合,展示室内空间数据的现状与更新,建立虚拟化商场(超)、机场、医院、火车站等场所内空间数据的信息系统。同时,搭载相应的硬件设备,利用液晶触控显示屏、电脑、移动电子设备等展示平台,表现系统的良好互动性及体验感,展现较为理想的室内空间的位置服务和商品服务信息,最终形成跨平台的移动端APP应用。利用移动互联网,形成互动模式的“掌中商场”、“掌上超市”、“掌上机场”、“掌上医院”、“掌上火车站”、“掌上博物馆”、“掌上图书馆”等。

为大型公共场所行业形象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包装的同时,也可实现实体行业线上和线下新的经营模式,以促消费者消费,为社会大众的出行、购物提供更加便利的消费模式。

6.应用形式和内容

公共场所室内导航系统平台

利用U3D平台具有良好的交互体验性能,搭载场内三维空间数据,展示室内环境的现状,并可通过后台服务器及时更新二、三维数据,同时可开发体验感较好的模拟功能,为用户提供空间信息共享和商品体验的新模式。以Unity3D引擎为技术核心,利于非视觉信息转换成可视觉信息;能够迅速构建室内导航、地下导航、局部区域导航等;方便跨平台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

在应用系统中,展示场内的二、三维空间格局,重点提供三维空间位置导向路线,及三维空间位置的定位与导航追踪。利用相应的触控设备,自由查询室内空间不同角度的位置状态,并为客户提供位置信息的解决方案,及商品信息的服务。通过移动设备(手机、pad)扫描应用系统相应的二维码,下载到移动客户端,打开无线Wi-fi或移动互联网,对顾客的具置进行实时定位、导航与追踪,实现顾客在哪个空间的信息;顾客和谁在一起的社会信息;顾客所在位置附近的配套资源信息,共享到一个系统平台从而真正解决社会大众在公共场所室内空间位置信息的“盲点”问题。

7.新应用的特色

7.1位置服务(LBS)的特色

(1)实时追踪。支持室内空间定位,实现“在线”与“离线”模式下位置的实时导航与追踪服务。

(2)罗盘模式。2D、3D双屏对比形式的位置指南,依据移动设备的不同朝向自动旋转屏幕,让客户不再迷失方向。

(3)数据应用。更省流量、矢量数据、体积小。

(4)定位精准。搜星定位,结合GPS定位、移动互联网或无线Wi-fi技术、基站混合定位技术。

(5)信息分享。支持短信分享及web位置分享功能。

(6)周边搜索。支持公共场所周边位置的配套设施,如餐饮、购物、停车场等信息的搜索功能。

(7)语音功能:语音搜索信息的功能(仅限移动设备)。

7.2商品服务(电子商务)的特色

通过操控台触摸类的展示设备或移动电子设备(手机或PAD),展示商场内空间的商品信息,以及线上商品预购功能和线下商品信息的互动体验功能,动态显示更多商品的优惠信息。滚动式播放的优惠打折活动;商品所处店铺2D和3D对比形式的位置导航;应用特殊的模拟体验功能“试衣间”可提前试用、试穿商品,亦可参考平面模特展示商品的图片效果,若对商品满意可实行线上预购,用户凭借此系统中后台记录的信息,去实体商场提货,商家以“折上折”的优惠方式,实现较为有效的商品促销行为。

通过会员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点击公共场所内较为感兴趣的商品或店铺,会员用户登录系统以签到的形式,进入实体商场的相应店铺领取优惠券或积分,提前标注预购的商品,便能享受由商家提供的更为优惠的折扣信息,并实时有效地掌握商品信息的最新状态,体现惠民生活的同时,可促进社会大众进一步消费。

8.新应用的推广

8.1线上媒介

在公共场所内部宣传渠道进行系统推广,如报纸、广告宣传单等平面媒介,通过二维码链接下载到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从网站平台,点击链接下载客户端到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方式,再利用移动终端的互联网或Wi-fi技术随时随地查询场内最新状态。

8.2线下媒介

在场内大厅架设应用系统的PC客户端,利用广大消费群体的口碑传播、会员服务、积分赠送、现金返赠等方式,实现系统推广的最佳途径。

9.结语

篇4

黄鸣(1959年12月),男,沈阳,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央路65号。

石雅文(1960年1月),男,沈阳,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央路65号。

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三维空间信息系统在电力行业,主要是输电行业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三维空间信息平台在电力行业有广泛的应用空间。研究结论:电网三维数字化管理便于管理部门快捷的了解和掌握电力设备资源现状。

关键词:三维空间;三维建模;信息系统;数字电力;可视化

Abstract: the research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ce information system in power industry, mainly is the application of power industry. Methods: system analysis. Results: 3d information platform in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re widely used in space. Conclusion: grid 3d digitizing management facilitate management department quick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power equipment resources situation.

目前,二维GIS系统随然已经在电力行业的生产、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得到了深入厂泛应用,但是二维GIS系统不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无法表现变电站内部的一次和二几次设备及其拓扑连接的细节,也无法表现输配电线路沿线的地理环境溉其与输配电线路设备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因此,信息表现上的不足制约了二维GIS 系统在电力行业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一、三维空间信息系统在数字电力行业应用的必要性

1) 三维空间信息系统能够使种类丰富的电力空间数据得到充分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电力企业空间信息数据采集的速度也在加快。一些生产和科研单位开始引进数码航摄仪、机载激光雷达系统设备,迄今为止,国内己引进DMC、机载激光雷达系统上百套。电力企业虽然采集、存储了输电线路、杆塔等大量电力设施设备的空间信息数据,但是由于在点云数据处理以及三维可视化表现方面的技术限制,这些数据往往得不到及时充分应用。

2) 三维空间信息系统的应用促进电力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

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设,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农网改造升级投资规模将达2000亿左右。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农网改造、城网改造工作的全面展开,电力网日益复杂,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管理需求,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三维空间倍息系统在数字电力行业应用的领域

1)电力规划辅助设计

采用基于高精度的数字地形模型、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及三维设备模型技术,对电力设计区域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从而再现该区域的自然环境,同时实现三维、二维同步显示、坐标系实时转换、查看送电线路纵断面等功能。这样,设计部门可以在虚拟的三维场景中实现送电线路路径的规划以及各种空间分析,使路径走向更加合理,达到优化线路路径、降低投资成本的目的。三维空间信息系统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野外勘察工作,减少工程建设对人们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环境,与传统作业相比优势十分明显。

2)电网设费管理

三维空间信息系统将电网设施设备进行高精度建模仿真,并实现三维数据的高速浏览。同时还可将电力设备丰富的属性信息,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自然环境信息、电力设备设施信息、电网运行状态信息等以视频、图片、影像等多媒体信息集成到系统中,为电网设施设备的管理减少外业作业量,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电力工程的智能化管理。

3)电网安全生产管理

利用三维空间信息系统可以快速直观地了解高压输电线路走向情况。输电线路距离长,通道的地理环境复杂,通过该系统可以打破线路巡视人员的视野局限,可以完成电网生产过程监控、电网生产故障查看、电网安全监管与维护等工作。

三、三维空间信息系统在数字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

电力行业的应用特点对三维空间信息平台提出了更高的的技术要求,未来三维空间信息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细化空间信息数据的三维表达

激光雷达技术(Lidar)可以快速获取三维空间数据,能够提供高精度、多比例尺(1:500至1:1000)的空间数据成果。数字电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迸行三维建模,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可方便实现线路走廊地形以及设施设备的三维建模。

2)动态化数据的三维可视化管理

电力巡线是电网运行维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日常的电网维护中,无人机已经在电力巡线中得到广泛应用。无人机搭载专用的电力巡线设备之后,可以对山区,峡谷等地段的电力线路进行巡线作业。无人机在巡线过程中可以实时获取电网运行数据,并通过与三维空间信息系统的链接,将实时获取的动态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管理,方便用户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评价。

篇5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 创新三维空间 知识流 结构方程模型

引言

以开放互补、动态反馈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式创新”使得散布于经济空间中的异质性创新资源、知识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实现了组织内外部知识的交流互动。游离于企业边界之外的“无主知识”以特殊的形式附着于空间经济系统维度中。对空间中所有企业而言,其均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正的外部性存在。正确认识空间经济系统对企业内生创新的影响机理,将有助于企业更加科学的配置内外部创新要素,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文献述评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环境进行审视,对创新环境或空间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却普遍认可区域创新系统内的创新要素与创新行为主体间互动是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创新并不是企业为了获得垄断优势而采取的排他性的内部行为,而是一种进化的、非线性的、企业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1]。基于这种动态反馈机制,Chesbrough(2003)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2],用以探索创新扩散的动力机制 [3]。

企业与创新环境之间的动态反馈通过知识转移得以实现。知识流被认为是“知识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或者是知识处理的机制”[4],是“被组织独立创造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与其他组织进行交流的过程,目的是实现知识的扩散、累积与共享”[5],强调“知识在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共享以及运用其产生价值的运动过程”[6]。可见,关于企业创新与创新环境之间交互影响的研究应将知识流纳入其中。

目前,关于企业创新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探索,大多集中在线性、静态的影响因素层面,对于两者之间的动态反馈机制研究相对缺乏,基于开放创新视角,从知识流角度进行互动机理的探索基本属于空白。本文将“知识流”作为重要维度纳入企业创新与三维空间之间的动态反馈机制进行研究,进而在开放式创新的视角下,形成对三维空间、知识流、企业内生创新互动机理的系统性认识,并进行量化实证。

2开放式企业创新系统的构成维度

在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高渗透性“知识元”的冲击下,现代企业理论所强调的企业严格边界被逐渐弱化,进而导致企业创新资源配置的开放性。企业间各创新要素通过知识的流动、扩散、渗透与传递,形成一个复杂的开放创新系统。开放式企业创新系统是特定时空和特定行业规范下创新要素的有序集合,其第一维度是空间维度,第二维度是创新的知识流维度,第三维度是企业内生创新维度。企业内生创新维度中,企业边界是清晰的(但非严格),创新在企业边界内完成;三维空间是企业创新所处的环境与空间;企业内生创新和企业创新三维空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知识流得以实现。

2.1空间维度

根据空间经济理论,企业创新的空间维度,可以分解为:为资源开发和人群经济活动场所提供载荷的地理空间关系;空间实体的经济活动所构成的某种经济空间关系;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人文空间关系。它们共同制约着一定创新空间中创新要素的疏密散聚、相互位置及分布形态。作为聚集创新活动的场所,或者创新行为的时空维度,创新三维空间是对创新环境的空间系统结构的有序化重组,是以创意、研发、学习、交流等知识流为核心内容的空间系统。

2.2内生创新维度

基于开放视角的企业内生创新行为具有内生性,即企业产权系统内创新要素配置的内生化过程,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企业创新投入过程中要素的来源,只有源于企业本身的创新要素投入配置的创新活动才是内生创新。企业创新的内生系统,是企业通过组建研发机构,培育研发队伍,加大开发投入,在企业内部组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行为体系,其核心是企业对其产权边界内创新要素(人力、资金、信息、管理等)的有效配置。

2.3知识流维度

知识流是知识在各个知识驻点之间为创造价值而形成的一系列积累、共享及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融合、序化、创新的过程,是对知识流动、知识转移、知识创造等的系统性概括。从空间维度看,就是企业与其所存在的空间之间的知识内化与外化的复杂过程:一方面,空间知识被企业所吸收,进而内化为企业的内部知识;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知识通过知识流实现对空间的知识外化。

3开放式企业创新系统中知识流溢出机理及概念模型

物质系统的自由能特性,同样适用于创新的三维空间系统[7]。创新三维空间系统可以在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自发地趋向于熵最大化方向,而与另一经济系统进行能量交换,最后趋向于动态平衡状态。从企业内生创新的角度看,知识流的内化过程趋向于减少创新三维空间的“自由能”(空间中的创新知识),增大创新三维空间的“知识熵”。创新三维空间的“自由能”越大,向企业的创新知识流动就会越强烈,若企业能够积极的吸收并消化来自空间的“自由能”(或者“知识流”),知识流内化就会越强烈,企业内部的创新知识存量也会增加。反之亦然(相对于三维空间对企业的影响而言,单个企业对创新三维空间的逆向知识流溢出非常弱小,难以估计和观察。因此,本文将侧重研究创新三维空间对企业内生创新的正向知识流溢出)。创新三维空间与企业内生创新之间的知识流内化和外化过程,最终将以系统动力学动态平衡的形式呈现,如图1所示。

创新三维空间向企业内生创新知识流溢出的同时,还会受到企业创新领域其他重要变量的影响,例如: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吸收能力、所属行业,以及企业治理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开放式企业创新系统知识流溢出概念模型,见(图2)。

4三维空间对企业内生创新的知识流溢出实证

4.1假设提出

开放式企业创新系统中知识流溢出机理表明:创新三维空间系统可以在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与另一经济系统进行能量交换;游离于企业产权边界之外的创新资源会通过知识流自发的或被动的为企业所用,而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和能力。因此有假设:

H1: 创新三维空间通过知识流促进企业内生创新

创新知识流在进入企业前,会因为行业属性的存在,而被定向过滤,与企业所从事行业相关的创新知识会被企业吸收,而那些对企业无用的创新知识将不会进入企业内生创新系统。因此,我们提出假设:

H2:行业属性对知识流溢出具有定向过滤作用

H2a: 对于制造业企业,创新三维空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地理空间单元,其次是经济空间单元。

H2b: 对于服务业企业,创新三维空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决定于人文空间单元,其次是经济空间单元。

三维空间对企业内生创新的知识溢出是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自身的创新要素投入,形成创新知识产出,是企业追求排他性竞争优势的结果。企业天然具有保护创新知识流出的动力。单体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叠加在一起将形成创新三维空间的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向三维空间知识流抑制与创新三维空间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的知识流抑制是相互的,或者等效的。因此,我们提出假设:

H3: 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三维空间向企业内生创新的知识流溢出具有抑制作用。

三维空间向企业内生创新的知识流溢出效果受到企业自身吸收能力的调节。三维空间中再高的创新知识势能,若没有企业强大的吸收能力做前提,知识流溢出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且,知识流溢出要受到企业吸收能力的定向过滤,并非所有溢出的知识都能够内化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只有符合企业创新战略方向的知识溢出才有可能被内化吸收。鉴于此,我们提出假设:

H4: 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三维空间向企业内生创新的知识流溢出具有促进作用。

技术创新和企业规模的关系是创新研究领域中极有争议性的问题,以“熊彼特假设”为代表的线性关系观点和以倒U关系为代表的非线性关系观点都是争议的焦点。“熊彼特假设”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技术创新”,这一观点得到了Galbraith(1952)[8]和Villard(1958)[9]等人的支持,但Worley(1961) [10]、Mansfield(1968)、Jaffe(1988)[11]等却得到了不一样的结论。对于小企业而言,由于可动用的创新资源较少,创新的绝对产出较小。企业规模大,可用于创新投入就会越多,自然创新的绝对产出要高。但是创新和生产一样遵循规模报酬递减的规律,当企业创新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创新的效率确较低。因此,我们将企业规模作为企业内生创新的一个控制变量,并提出假设:

H5: 创新三维空间通过知识流对企业内生创新的影响,受到企业规模的控制,规模越大影响越显著。

从股权集中度的角度去研究企业的创新行为是学者们关注的另一焦点。Baysinger(1991)等人认为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研发支出正相关,会促进企业创新[12]。Hill和Snell(1998)就股权集中度与研究开发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也得到二者是正相关的关系的结论[13]。Hosono、Tomiyama 和 Miyagawa (2004)通过对日本制造业的实证分析,得出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对R&D 强度有正的影响[14]。因此,我们将企业股权集中度作为企业内生创新的一个控制变量,并提出假设:

H6: 创新三维空间通过知识流对企业内生创新的影响,受到企业股权集中度的控制,集中度越高影响越显著。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可以通过系统地提供报酬带来期望的创新行为 [15][16];“外在激励是激发人员进行创新的必要条件”[17];“与绩效挂钩的、可预期的工资增长与货币奖励对员工的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都有着积极影响”[18]。绩效薪酬作为社会交换背景下组织对员工激励最重要的手段,对员工行为有直接或间接影响[19]。因此,我们将企业薪酬作为企业内生创新的一个控制变量,并提出假设:

H7: 创新三维空间通过知识流对企业内生创新的影响,受到企业平均薪酬的控制,平均薪酬越高影响越显著。

4.2样本、变量与数据

在数据可得的条件下,本文抽取了截至2013年11月的355家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以及所涉及的27个省份作为分析样本,选择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创新三维空间、知识流、企业内生创新相互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变量体系,见表1。在数据处理方面,通过对直接观测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创新三维空间、企业创新效率、知识流的间接观测变量,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加权获取数据;三维空间的知识产权保护由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企业的专利拥有数量)与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指数叠加而成;遵循Zahra和 George(2002)的度量方案,引用因子分析法,提取“新知识识别”、“新知识吸收”、“新知识应用”三个维度的公因子,合成企业的吸收能力变量。

运用SPSS19.0软件实现对变量的数据分析,发现用于了解对各类影响因素认知态度的变量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对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中介变量以及控制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从t规则来看,所有变量满足 ,即均可识别,且在整体模型适配度方面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潜在变量的建构信度是可以接受的。

4.3 模型构建与假设检验

为探索创新三维空间向企业内生创新的知识流溢出效应,本文借助AMOS7.0软件,对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别构建结构方程模拟,如图3所示。

对于制造业,创新三维空间中的经济空间、人文空间对知识流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81、0.573、0.244;对于服务业,创新三维空间中的经济空间、人文空间对知识流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71、0.084、0.509;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数据,知识流对企业创新效率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24、0.618。且均在p

对于制造业而言,人文空间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地理空间的影响较大;对于服务业而言,地理空间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人文空间的影响较大。由此可见,假设H2成立:行业属性对知识流溢出具有定向过滤作用,对于制造业企业,创新三维空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地理空间单元,其次是经济空间单元;对于服务业企业,创新三维空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决定于人文空间单元,其次是经济空间单元。

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流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13、-0.433,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三维空间向企业内生创新的知识流溢出具有抑制作用,假设H3成立。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效率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959、1.285,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三维空间向企业内生创新的知识流溢出具有促进作用,假设H4成立。

对于制造业而言,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薪酬激励对企业创新效率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19、0.009、0.368;对于服务业而言,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薪酬激励对企业创新效率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95、0.013、0.849。可见,创新三维空间通过知识流对企业内生创新的影响,受到企业规模的控制,规模越大影响越显著,H5成立;创新三维空间通过知识流对企业内生创新的影响,受到企业平均薪酬的控制,平均薪酬越高影响越显著,H7成立。创新三维空间通过知识流对企业内生创新的影响,受到企业股权集中度的控制,但并不显著,H6不成立。原因可能在于对于不同行业而言,创新投入产出模式不同,股权集中度对创新的影响不同,最终导致股权集中度对于企业内生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关于开放创新视角下三维空间对企业内生创新的知识流溢出机理的分析和假设是合理的。

5研究结论

本文在开放创新视角下引入知识流概念,探索基于开放式创新系统的三维空间与企业内生创新的演化机理,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结论:

(1)经济空间、地理空间、人文空间共同构成了企业创新的三维空间,其具有系统性、稳定性、极化性、扩散性和有序性的特点,同时也是企业外部知识流动的空间。

(2)开放式创新系统中,企业的边界是非严格的,为外部性知识的溢出、扩散、渗透提供了可能。企业创新的原动力仍旧来自于企业内生创新系统的正常运转;创新三维空间对企业内生性创新具有约束与条件功效;企业内生创新与企业创新三维空间通过知识流中介实现交互。

(3)创新三维空间的“自由能”越大,向企业的创新知识流动就会越强烈,若企业能够积极的吸收并消化来自空间的“自由能”(或者“知识流”),知识流内化就会越强烈,企业内部的创新知识存量也会增加。空间中的企业同样具备能够向空间释放“自由能”的可能,这种释放是企业系统向空间的知识流外化过程。整个过程不会在一次溢出之后就结束,而会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创新三维空间与企业内生创新之间的知识流内化和外化过程将以系统动力学动态平衡的形式呈现。

参考文献

[1] Kline, S. J and Rosenberg, N. An Overview of Innovation", in R. Laudan and N. Rosenberg (eds), The Positive Sum Strategy, Harnessing Technology for Economics Growth,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86

[2] Chesbrough, H. W. The era of open innovation [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3(44): 35-41.

[3] Lichtenthaler. Open innovation: past research, current debat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1(2): 75-93.

[4] Zhuge H. A Knowledge Flow Model for Peer-to-peer Team Knowledge Sharing and Management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2, 23(1): 23-30.

[5] Fang S-C, Lin J L, Hsiao L Y C. The Relationship of R&D Units in Taiwan and Taiwanese Knowledge Flow System [J]. Technovation, 2002, 22(6): 371-383.

[6]王建刚,吴洁,张青,尹洁.基于竞争优势的知识流、知识创新与动态能力关系研究[J].情报杂志,2012(2):144-147.

[7]陈泽明,芮明杰. 企业竞争优势的本源分析???――同质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动态性[J].经济学家,2006(4):70-77.

[8] Galbraith, J. K. American Capitalism: The Concept of Countervailing Power [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52:119-121.

[9] Villard, H. H. Competition, Oligopoly, and Research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8, 66(6): 483-497.

[10] Worley J. S.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the New Competition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1, 69: 183-86.

[11] Jaffe, A. B. Demand and Supply Influences in R&D Intensity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8, 70(3): 431-437.

[12]Baysinger B D, Kosnik R D, Turk T A. Effects of Board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on Corporate R&D Strategy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1, 34(1):205-214.

[13] Hill, C. W. L., Snell, S. A. External control, corporate strategy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research intensive industri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8(9): 577-590.

[14] Hosono, K., Tomiyama, M., Miyagawa, T.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Japan [J]. Economic Innovation New Technology, 2004(13):141-164.

[15] Winston A S, J E Baker. Behavior Analytic Studies of Creativity: A Critical Review [J]. The Behavior Analyst, 1985(8): 191-205.

[16] M.R.Edwards. Measuring Creativity at Work: Developing A Reward-for-creativity Policy [J].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989(23): 26-37.

[17] Amabile T M, Hennessey B A, B S Grossman. Social Influences on Creativity: the Effects of Contracted for Reward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0): 14-23.

[18] Eisenberger, R, Haskins F, P Gambleton. Promised Reward and Creativity: Effects of Prior Experience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99(35): 308-325.

篇6

山东三维钢结构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滕州市,是一家钢结构建筑施工企业,主要经营多高层钢结构、管桁架、轻重钢结构厂房等建筑工程的设计、制作、安装和钢结构建筑体系的技术咨询服务,经营销售钢结构件、C(Z)型钢、复合板及彩色钢板。公司具有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钢结构设计甲级资质,是我国预工程化金属建筑的倡导者,国内知名品牌的钢结构专业企业。

山东三维始建于1994年,注册资金为1560万元。早在2001年三维钢结构有限公司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三维钢结构有限公司进入国内钢结构企业综合实力20强。

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三维钢结构有限公司已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制作、安装定点企业,中国钢结构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山东省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单位、山东省勘察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枣庄市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并且多年被省市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单位和优秀企业,2006获得商务部颁发的对外工程经营资格证,为山东省钢结构行业第一家。

钢结构建筑虽然优点众多,但相对于传统建筑形式其技术难度更高,所以山东三维钢结构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科技为先”的发展理念,对于科技十分重视。公司董事长杨维生同志拥有工学硕士学位,国家一级建造师和高级经济师,对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有科学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依托山东科技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实现企业人才素质和技术力量的稳步提升,是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实习基地和办学合作单位,建立了专业的钢结构设计院和研究所,还成立了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工艺标准化工作小组,现有专科以上工程技术人员38名,设计师15名,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2名,一级建造师7名,二级建造师12名。公司拥有2条世界领先的钢结构生产线,周制作能力近千吨,公司注重建筑艺术与空间结构的合理结合,注重经济用材,注重新工艺新工法的探索,拥有世界领先的建筑钢结构CAD-CAM系统,具有完善的物理、化学、金相、无损探伤等试验和检测手段,积累了各种环境下的节点处理方案,具有强大的设计、制造和现场管理能力,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实现自我的提升。

篇7

【关键词】三维数据模型 GIS 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GSI)是提供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一门空间信息产业。目前在矿山领域中三维GIS的应用还不是十分成熟,而矿山领域中平面上的信息与垂直方面的信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导致二位GIS的应用受到了约束。因此具备具有三维处理功能和分析功能的GIS系统对矿山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空间领域的差异三维现象描述的空看实体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当根据研究对象构建出相应的三维空间模型,而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对分析许多复杂数据提供了帮助,对三维模型的构建和仿真方面体现出很好的效果。

1 三维数据模型的构建

根据计算机图形学、地质学以及计算机辅助制图等知识分析矿山结构,总结矿体数据并制定一份地矿的地表,再结合与数据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GIS的应用总结出矿山三维可视化的内容,内容主要有构建三维模型、存储和管理矿山数据的方法、可视化方法处理三维模型。矿体建模是在二维轮廓线构造的基础上进行三维形体的组建。然而针对构建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仅仅只通过GIS的空间功能解决是无法达到建模要求的,因为每个领域的都具有的专用模型都各有不同之处。在特定领域中GIS的应用主要是起到了建立该领域的专用模型的作用,通过对相关测绘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再结合GIS应用的相关知识,可以达到确定建模方式与方法的目的。

矿体建模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1)类似于地表的方法,在大规模的煤矿领域中该种方法的应用比较广泛。(2)用剖面重构三维矿体,在一些特殊的矿体后范围较小的矿体中应用比较广泛,如矿体形状呈马铃薯、透镜等应用的范围较多。矿山数据的采集中大多具有数据无规则、随机分布的特点,在得到这些散乱的数据后首先采用拟合或者插值的方法,设计出二维轮廓线,再结合GIS的应用构建出三维形体。在使用可视化技术处理所得出的矿山数据过程中,可以先假设两层相邻的轮廓线在两个平面当中相互平行,而两层相邻的轮廓线结合GIS的应用可以将三维形体构建出来,则可推算出相同序列的轮廓线也可以实现三维形体构造。

在三维形体重构过程中,应当解决单轮廓线中一序列凸轮廓线的构建问题。首先应掌握跨距的应用,跨距是指将上轮廓线和下轮廓线的上一点进行连接的线段距离。将一条轮廓线线段的两个端点连接于相邻的轮廓线上的一点,则形成段跨距,在空间平面上也就组建了一个三角形,也就是基本三角面。将上轮廓线和下轮廓线的各点进行连续连接则会推建出许多基本三角面,因此可以形成一个三维形体的表面,并且在三角平面内部两条轮廓线之间不能相交。

在可接受表面中主要是确定所需要的一种组合,而实现也项要求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1)基于全局最优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最大程度上缩小连接轮廓线之间的形成的表面面积,或者尽量增大包围面积,在推算过程中需要采用全局搜索的方法计算出目标函数,这一过程比较繁琐且推算效率较低。(2)基于局部计算和决策的启发式算法。其目标是通过对局部进行推算确定所需要的组合,并不是从实现全局最优角度进行确定。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两条轮廓线所形成的三角切面推算出一序列的三角面片,具有计算速度快和计算量小的优点。启发式算法包括最大体积法、最短对角线法、相邻轮廓同步前进法。其中最短对角线法的应用比较广泛,其应用原理是上轮廓线和下轮廓线分别设为P、Q,且Q点与上轮廓线的距离最短,可以通过跨距PlQj采用最短对角线法确定两轮廓线形成的三角面片。若对角线PiQj+l大于Pi+lQj,那么连接PiQj+l,则会形成一个三角面片QjPIQj+l,而也可连接Pi+lQj。如图1所示。该种方法操作简单容易,然而所获取的三维形体的表面是由三角形组成的封闭曲面,所以矿体需要应用三维趋势进行拟合。在矿体领域中地质形体的表面都呈不规则分布的三维实体,因此所以形成的非凸轮廓线的可能性较大,而此时应用最短对角线法进行构建会增加错误误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非凸轮廓线变换为凸轮廓线,构建出三角面片后,在转为非凸轮廓线,如图1。

2 矿体模型的数据结构

空间三维数据结构的建立大部分都采用基于十进制的线性八叉树(即Morton码)。在GIS应用中数据结构充当了媒介作用,因此数据结构的有效性决定了GIS应用的效率。在构造三维矿体模型采用最短对角线法的应用原理可以发现,所获得的模型与不规则三角网相类似。所以,使用的贮存方法与不规则三角网的数据结构向类似。然而,矿体属于不规则形态的物体,与三角网的数据结构相比,对于矿体中有关品位空间分析的难题采用八叉树进行解决效果更加突出。

表示三维矢量数据结构的方法有很多中方式,但是运用最为广泛是八叉树表示法和具有拓扑关系的三维边界表示法。八叉树表示法是通过分解空间区域,形成八个相同的立方体,进而使该区域的属性统一。其是划分方法是利用了层次式的三维子区域进行表示,进而得到代替规则排列、大小相等的三维栅格。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对于任何形状的目标都可以进行多次分解,无论是规则或不规则的,内部无空洞或有空洞的都能得到精确的表示。采用Morton码储实叶结点的属性值和地址码,这样可以节省空间内存,并且因Morton码可以编码各个栅格,可以看出这编码系统的具有蕴含层次和位置的特点。

3 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可视化

三维图形采用可视化技术可以对形体的信息进行直接操作,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可以实现物体的仿真能力和实时交互的能力。该种技术的应用是统一了人和机器的对物体形态的描述,在各种领域中对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图形设备中应用计算机生成真实感图形必须完成四个基本任务。如图2所示。

3.1 三维地质曲面的构建

采用几何学对三维场景进行描述,可以采用曲面造型系统和三维立体造型实现。因矿体结构呈不规则分布,使表面呈现不规则曲面,增加了构建的难度,所以只能通过曲面造型的方法进行描述。通过三维数据模型及数据结构进行图形变换,将三维几何描述利用投影变换和几何变换转换为二维透视图,对可见面进行识别。提高了图形的真实感,并且也消除了实体中被隐蔽的部分。现阶段,消除处理算法包括: Z缓冲器算法、画家算法、光线跟踪法。

计算屏幕像素上相应景物可见点的颜色,需建立一个能计算物体表面在空间给定方向上光亮度的光照模型。光照模型可以解决着色所遇到的相关问题,接着要解决一个面如何着色的问题,可以通过用明暗处理技术进行着色。通过以上处理可以生成一副真实感较强的平面图像,再进行图形旋转、缩放等处理后则可生成三维动画,如图2。

4 结语

在矿体领域中地质形体的表面都呈不规则分布的三维实体,增加了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的难度,所以,应当先确定矿山数据所适合的三维模型,再使用相应的方法设计出数据结构。在地矿三维空间建模中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指导打井作业,也增大了矿藏的寻找效率,具有节约资金、提高效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佳荣,李青元,曹代勇等.地矿建模中常用插值方法插值效果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2,64(1):69-72.

[2]周尤.基于IDL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实现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3]周智勇,陈建宏,杨立兵等.大型矿山地矿工程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构建[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9(3):423-428.

[4]雷建明.地矿三维可视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8.

[5]李莹莹.三维地质空间数据库系统模型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1.

[6]张威巍,刘芳,胡香等.虚拟环境中三维CAD模型数据优化及重组[J].地矿测绘,2008,24(3):1-3.

[7]周智勇.三维可视化集成矿山地测采信息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9.DOI:10.7666/d.y1721870.

[8]王彦彬,车德福,郭甲腾等.三维地矿模型可视化控件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22(6):61-63,67.

[9]马斌,李仲学,李翠平等.基于J2EE平台和B/S结构的地矿工程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2):181-184.

[10]刘晓明,罗周全,孙利娟等.三维GIS空间数据集成和可视化技术研究[J].科技导报,2008,26(10):65-68.

篇8

【关键词】三维仿真;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决策

1、引言

随着数字环保概念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业务领域的应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三维仿真系统全方位、多角度、高效率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特性奠定了其在环境业务领域的多方面应用优势。三维仿真系统以直观、形象的可视化表达方式[1],真实展现三维环境要素,为环境监控、环境执法监察、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行政审批、环境应急、环境日常业务管理及环境生态领域提供很好的“所见即所得”的平台。

2、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2.1基于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目前环境业务多是基于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对环境现场的分析多是使用现场平面图和现场图片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缺乏直观性。难以对环境地域进行三维综合研究和空间分析,无法使领导部门及时得到对空间清晰、直观的认识[2]。同时环境领域涉及地形地貌,如地形起伏较大、管网密集、排口众多等,用二维的表示方法很难准确描述和进行信息精确管理。

三维仿真系统通过对大范围海量环境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实现无缝三维实时漫游、空间多媒体信息查询、表示、分析和辅助决策,为环境管理部门进行更加清晰、直观、准确的管理环境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如:灵活漫游全面巡视重点污染源;真实的还原事故现场用于应急决策[3];真实的模拟重要治污设施的日常运作状态。

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业务领域的应用优势:

(1)重点风险源工艺管线跟踪分析,为企业环境安全提供可视化监控支持

三维仿真系统可对环境重点风险源如石油石化企业工艺管线进行模拟,动态显示管线内物质流向,便于管理者实时查看管线运行情况,为查堵泄漏点提供可视化技术支持。

(2)全方位展示重要治污设施运行状态,为环境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通过三维仿真系统,可实现全厂区漫游,全面展示重要治污设施分布情况及其运行状态。当某一设施出现异常,系统会进行异常报警,使管理者不必亲临现场即可了解治污设施运行状态,为环境安全提供保障。

(3)快速还原环境事故现场,为环境应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环境突发事故现场具有不可再现性。为了对事故进行更准确的分析,可通过三维仿真系统对事故现场进行模拟还原,再现事故发生过程,为领导提供更详尽的现场信息,为环境应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4)更真实表现地形地貌,辅以模型分析,为指挥调度、优化路径提供辅助支持

三维仿真系统既有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形展示功能,又有真实模拟地貌的优势。在环境应急中可以通过三维仿真系统展现事故现场及周边敏感区分布情况,真实展现地势起伏及路况信息,通过模型分析为应急指挥调度及路径优化提供辅助支持。

2.2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监控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环境监控领域中采用视频、红外、数采仪等形式将监控数据传至监控中心,无法对整个监控场所进行全面、多角度的监控。三维仿真系统可通过对监控场所的真实模拟实现对环境的日常监控,包括:重大风险源企业厂区漫游仿真;围绕风险单元多角度查看周边地貌信息;真实模拟工况运行状态;真实模拟设备运行状态;全面立体展现三维空间污染源分布;对环境空间及风险单元等进行属性查询等。

三维仿真系统可为环保系统领导提供了多角度、可视化的监控平台,不用亲临现场,即可掌控所有环境监控区域的风险源及工况等多种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为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保障。

2.3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应急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的二维信息平台由于立体表现不完整,无法整体直观反映环境事故现场情况,容易导致宏观分析、决策的偏差[4]。三维仿真系统能够全面分析事故现场及周边情况,进行三维扩散模型分析,包括气象应急模型、地质应急模型、水应急模型(水淹模型、泥沙模型、水污染模型)及化学/核污染应急模型,通过模型分析直观立体展现污染扩散趋势及周边敏感源,为应急监测、指挥调度及现场处置提供重要依据;可依据地势,通过路径优化分析,为应急疏散提供直观、可视化指导,为领导决策提供全方面、直观、真实的决策支持。领导不必深入事故现场就能掌握现场真实情况,并组织专家讨论并制定正确的应急措施,发出正确的调度指令,保证应急指挥和应急调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同时,通过三维仿真系统可进行事故应急演练及事故回放[5],真实模拟事故应急演练,直观展示应急流程,为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指挥体系提供参考依据;事故回放是针对事故现场不可保存性,进行事故现场还原,通过仿真事故发生过程,为领导提供应急决策支持,并为事故后评估提供有力依据。

2.4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日常业务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日常业务领域的应用包括:与12369结合,快速定位事故现场,直观查看事故现场地势地形三维景观,为准确预警提供更为详尽的可视化三维信息;建设项目审批,通过三维仿真系统进行区域地形地貌查看,将设计方案导入三维场景中进行审查,在真实再现规划现状的前提下,用户可以从任意路径,以任意视点、任意视角考察设计方案,对方案进行从全局到细部的推敲和修改;环境监察、移动执法,通过三维仿真系统可真实模拟环境监察、移动执法车辆的出勤路径,为执法监督提供可视化督查功能。

2.5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生态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环境生态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如何有效保护生态,形成良好生态人文环境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三维仿真系统为生态保护、生态规划提供三维仿真技术支持,领导无需到达现场即可通过三维仿真系统漫游重要生态区域并进行分析,如漫游引用水水源地、防洪堤坝、库区防洪堤拆除后对周边生态的影响分析等。对环境生态区域的规划也可通过三维仿真系统进行模拟展示,将规划前及规划后的场景进行真实模拟对比,为领导进行正确、科学的生态规划提供直观可视化的科学依据。

3、结语

随着数字环保的推进、物联网技术及三维仿真技术的发展,三维仿真系统在环境业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显现出无法替代的优势。通过三维仿真系统可真实展现环境业务领域现时情景,并可漫游于场景之中,为环境业务领域提供立体化、全方位展示,为领导进行科学的环境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应加强三维仿真技术的研究,使其在环境业务领域的应用更为深入,为环境管理部门更加清晰、直观、准确的管理环境信息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云花.虚拟现实技术综述[J].重型机械科技,2004年04期

[2]谢义林,汪云甲.利用虚拟场景实现3DGIS的研究与应用[J].测绘工程,2006年06期

[3]邹志文.环境污染应急系统中虚拟场景的研究与实现[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篇9

一、 充分感知圆。电脑演示圆、学生举例生活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教师展示实物圆形。

二、 动手操作,发现圆心。学生折小圆片,发现折痕相交与一点。测量、验证。

三、 通过观察,认识半径、直径。

1、 教师电脑演示半径,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学生抽象概括出半径的概念。

2、 教师电脑演示直径,引导学生观察这条线段与半径有什么不同?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学生完整地用语言描述直径的概念。

四、 利用测量,掌握圆的特征。

1、 让学生在圆纸片上画半径、直径,比一比谁画得多,比赛结束后思考:还能画吗?

2、 量一量半径、直径的长度,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验证】

3、 同桌比较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强调同圆中才具有这些特征。

4、 电脑演示相等的两个圆,说明在等圆中也具有这些特征。

教后反思:

一、 为“生活”、“数学”牵线搭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教师电脑演示学生认识圆之后,让学生去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并且教师展示圆形的物体。这样既接近了数学与生活间的距离,且培养了数学的亲和力,使学生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感觉到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 对“能力”、“情感”宏观调控。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观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折叠发现圆心,通过度量认识半径、直径,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中充分感知圆,能用语言描述操作过程,懂得了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且伴随着新知识的获得还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篇10

一、空白填补,让学生尽情驰骋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吟咏时,人们借助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想象和联想如同思维的翅膀,任由读者在思想的空间中翱翔。所以,在阅读鉴赏某些作品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想象联想,把行与行、节与节之间的空隙填补起来,以便进入文本意境,领悟文本丰富的内容,受到思想和情感的感染。

比如在执教《纸船》一课时,笔者这样启发学生想象。

师:古人鉴赏诗歌,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想象第二小节中小姑娘的外貌、神态、动作、心情,并用流畅的语言描述一下。

生1:一位小姑娘穿着白衣服,坐在船头上叠小船。

师:为什么穿白衣服?

生1:因为白色象征纯洁。

生2:一位小姑娘穿着白色连衣裙,俊俏的脸蛋上挂着泪珠,在叠着小纸船。叠好一只后,她用力抛到海面上,可惜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她呆呆地望一会儿,擦干脸上的泪珠,又开始叠了起来。

生3:小姑娘看到小船被吹卷,被打湿,心中是无奈的,因此读第一句要读出无可奈何的感受,但她仍是“不灰心”地叠着,读第二句要读出坚定执着的味道。

发挥想象和联想,填补言语空白,为学生个性张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也为语文的阅读鉴赏开拓一个发展的空间。

二、见仁见智,鼓励学生多元化解读主旨

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以自己个性化的心理期待与作者、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鉴赏时尽力张扬自己的个性,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个性化阅读充满智慧灵光而魅力四射。

比如在教授《蒹葭》时,有的学生把这首诗理解为一首爱情诗,“伊人”指的是自己的心上人。笔者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伊人还可能指代什么?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经过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伊人也可理解为自己的理想。主人公是一位为着自己的理想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执着追求的青年。对主旨的多元解读丰富了这首朦胧诗的情感内涵。

再比如有的老师执教《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在感知“爱的奇迹”,品味“爱的语言”后提出问题:阅读这篇童话,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老师希望听到不同的见解。结果一石激起千尺浪,学生争先恐后说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解。

理解一: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

理解二:对于像盲孩子一样的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理解三: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