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影像范文
时间:2023-03-20 08:5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立体影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3D立体影像技术;动画电影;滥用;舒适度
一、3D立体影像技术的影响
随着《阿凡达》动画电影1受到人们的肯定,随着电影3D—IMAX立体放映厅技术的成熟,随着人们审美的提升,3D立体影像技术2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电影和动画片制作,如《飞屋环游记》《冰川时代》《小黄人》系列等。进入21世纪,此技术已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显示技术。这些影片或者动画片取得的成功,让许多人误以为3D立体影像技术就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保证、拯救电影的良药,是缩短国内与国外动画片制作差距的关键。这种种对3D立体影像技术的偏爱,导致了3D立体技术的滥用,造成动画片制作上资源的浪费,正如动画电影方面的专家艾伦-本森(EllenBensen)就觉得电影公司在技术上面投入了过多的精力,而忽视了电影情节本身的重要性。因为不是所有的题材、所有的动画片、所有的镜头,只要运用此技术就可受到观众的青睐。
二、正确认识3D立体影像技术
(一)3D立体影像技术的本质
3D立体影像技术实际上就是两个并列的画面组成的总画面,或者说是互相并列的两个画面。利用两眼看同一物体,不同成像在大脑中的差别,让观众看到的影像在屏幕水平面上产生视差[3],增加维度带来更好地感受屏幕效果,开创了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屏幕不再是单纯的画布,它就像窗户一样清晰,3D效果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3D立体影像技术不是新技术、不是万能药
其原理早在1838年,英国科学家温斯特发现:人的两眼间距约为5cm(欧洲人平均值),看任何物体时,两只眼睛的角度不重合,即存在两个视角。这种细微的视角差异经由视网膜传递到大脑里,就能区别出物体的前后远近,产生强烈的立体感。这便是人眼会产生3D视觉的秘密—偏光原理,至今为止几乎3D影像技术都是基于这个原理开发的。早在1838年出现影院时就出现,但发展趋势经历了升降升的一段历程,有明显的三段历程。最初在1838年,这时期为实验阶段。英国科学家温斯特发明了一种名为“反光式立体镜”的装置,用来观看他的3D立体画,把此技术引进绘画中。因技术未成熟未能在电影中实际运用,渐渐消退。20世纪50年代迎来黄金时代,源于与电视的出现与流行,为了把观众从电视夺回来,3D立体影像技术作为电影份特效,取得一定的成绩。此时,立体眼镜就起源于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好莱坞推出了一种新玩艺儿--立体电影。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因不真实技术不完善,而又慢慢被大众冷落。然后在2000年又迎来新的复苏如《阿凡达》等优秀作品,掀起了全球3D热潮。因此时正确认识到此技术不是为了特效而特效,而是讲故事的一种手段。从其发展历史可以看出3D立体影像技术不是万能药,不能盲目滥用。所以,不是什么题材的影片或者动画片使用了3D立体影像技术就会吸引观众,用得不好只能哗众取宠,甚者弄巧成拙。那把3D立体影像技术放在哪里?如何应用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呢?
三、CG动画片运用3D立体影像技术必然性
(一)3D立体影像技术在CG动画中的优势
3D立体影像技术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其制作步骤的繁复也让人望而却步,所以真人拍摄的电影运用3D立体影像技术比较少,然而CG动画片运用3D立体影像技术的运用则多而成功倍受青睐。因为动画片制作技术已逐渐成熟,尤其CG动画片制作相对于电影与真人拍摄电影优势,只需要设置多一个角度的摄影机渲染就能很好制作出立体技术需要的画面。恰巧动画片的虚拟性需要,其动画角色动作的夸张,对于未来或童话虚拟场景的建构也适合立体特效的优势发挥,而且动画尤其三维动画大部分都是用软件建模,动作绑定制作出来的。只要设置两个视角的摄像机模拟左眼和右眼,就可以达到3D立体影像技术制作的要求,其可控性强可以从不同视角制作镜头,达到理想效果,易于调整修正、调整。
(二)3D立体影像技术在CG动画中的局限性
但是,不是所有动画片段题材都使用3D立体技术的运用。动画片大量的后期合成也不能完全依赖自动化的批量生成,要十分精准,适当增减。在某个程度上讲,动画片的完善、制作人对艺术追求不能完全用立体技术来体现。
(三)需适配动画片情节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动画片故事情节。因为动画片要充分利用立体影像技术讲故事,立体影像技术不会超出故事题材和既定的范围。一部好的动画片会通过立体影像技术而获益,好的技术不会让观众产生不适应。通过介入感来提升紧张感,可以适当运用在恐怖探险题材的动画片上,但不会在提升喜剧因素或者浪漫因素上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愿意当观众而不是参与镜头角色人物中去。另一方面,动画片往往是夸大,要用到特效。尤其探险类动画片,动画角色到了未来世界中,这时身临其境的剧情需要与立体特效的长处就可互利互助,通过介入感吸引观众。所以,不能盲目运用立体影像技术在动画电影中。
四、运用注意事项
(一)避免过分侵入观众的视觉空间
过分侵入观众空间,一方面产生不适感,另方面产生视觉疲劳不再有冲击力,阻碍立体技术表现的镜头。可通过调节视差来降低立体影像技术的滥用,不是每个镜头都要用强烈的视差来突出其立体感和观众的介入感。
(二)避免特殊角度、切换方式
在二维的镜头语言中的一些常用蒙太奇镜头切换方法,如镜头、叠化、模糊等等用立体特效表现会产生混乱,产生镜头躁点。一些角度的拍摄90度的仰视、俯视或者极端角度的透视,不能运用立体技术,超过两眼视差的极限。因为在两个角度制作时就会难于合成光学统一生成立体画面镜头,即使在三维动画制作中也是如此。
五、动画电影发展的未来趋势
但上述立体效果,还受到观看角度和距离的限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3D立体影像技术能突破技术瓶颈,进入裸眼3D立体影像技术,服务于动画电影制作,让3D立体影像成为新的讲述故事的方式,让我们的想象力清晰可见,让国产动画电影再次腾飞。希望上述观点和建议能让此技术更好的服务动画片制作。
参考文献:
[1]戴闽鲁.最新立体影像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1.
篇2
[关键词]3D立体影像;艺术课堂教学
当今,三维影像技术成熟,3D(立体)影像发展迅速,电影级别已经十分完善。社会对立体影像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电影级立体影像播放与片源制作软硬件技术门槛过高,商用立体电影播放存在三个问题:1、成本高 2、片源制作困难复杂 3、播放设备体积过大 4、维护费用昂贵。严重制约了3D(立体)影像的普及应用。此类型的3D影像技术多用在大型的场所,比如电影院、科技馆、博物馆和一些娱乐设施,很难应用于日常教学中。
但是,随着3D影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立体影像技术。例如,红蓝显示技术、偏振立体显示技术、时分法显示技术以及裸眼3D技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偏振立体显示技术,可以较为完美的还原图像的色彩信息,保证观者接受到质量较高的的现实效果,接近肉眼在现实中看到的景深。偏振立体显示的技术门槛和硬件设备都较为容易达到,需要两台高分辨率的投影仪同时聚焦在幕布上,并且在每一台机器的输出镜头前安装一块偏振镜,利用光线投射时的波形震动原理,偏振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光线,观者通过佩戴偏振眼镜得到立体的画面。现在,这类偏振立体投影系统技术具有更为廉价、更易搭建的特性,让立体影像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更易普及。
如今,全国高校的教育资源都较为充裕,一些重点大学甚至出现钱多乱花的现象,这些学校可以采购先进的立体影像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省份,在教育资源上面的投入有限,很多高校没有资金添置这方面的设备,但是通过对学校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也是可以达到建立立体影像播放系统的条件。
1 3D立体影像在艺术课堂教学的应用
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学的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也是最被人诟病的方式,教师站在多媒体机前念课件PPT,n件的内容多为概述性的文字与画质低劣的图像。在这样的教学体验下,学生很难与美术、美学这样的词形成共鸣。当然,教师在上课时的教学信息传递是一方面,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更应该引导学生与艺术作品之间的互动,引导和接受艺术作品传达的观念是美术教学的重点。现有的美术教学中,课堂作品演示播放方式较为单一,多数以平面投影、普通视频影像、平面图像展示为主,不能完全展示艺术作品饱满立体的视觉特性。此时,在课堂上对艺术作品传播的介质尤为重要。立体影像技术的介入可以提高美术教学资源的拓展,增加学生学习体验的方式。同时,艺术作品通过立体影像的呈现,可以实现作品的部分“逼真性”,满足学生与艺术品交流的诉求。
艺术作品的表达一方面是艺术家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是观者(艺术接受的主体)。伽达默尔的阐述“对艺术作品的经验从根本上说总是超越了任何主观视域的,不管是艺术家的视域,还是接受者的视域。 作者的思想绝不是衡量一部艺术作品的意义的可能尺度。 ”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观念看法的主观改造,通过抽象、隐喻、象征的手法展现在作品中。对于艺术的理解与观者的心理接受有关,这也跟艺术家通过作品分享的个人观念、艺术观点有关。艺术作品往往是暗示、隐喻着创作者的思想,尤其是在大师级的艺术作品中,观者需要认真凝视通过作品与大师们交流,饱含个人经历的揣测。好的艺术作品会带有艺术家强烈的“视觉压迫”,这种视觉上的压迫力会带来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强烈的艺术诉求,是艺术家置于作品中的主观引导。观者被艺术家设置的线索引导,达到心理和视觉注意力的集中,把自己的理解投射在作品中,跟随作品中的线索一步步地完成视觉接受的过程。
这样的过程往往是观者与艺术品直接的交流才能达到,每次通过一种传播介质的转换都会降低艺术品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和压迫力。在国外,很多优秀的艺术品陈列在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展示,观者可以与艺术作品最直接的对话。在国内,由于艺术资源的匮乏,好的作品往往都存在于大城市的美术馆,想要看到这些作品还需要到这些城市。正是由于这种艺术资源的匮乏性,立体影像技术对艺术课堂教学中对艺术品展示意义更为深远,通过对作品逼真性的展示,还原作品的颜色、技法、尺寸大小、观看距离等,让学生作为观者凝视这些艺术品,达到艺术作品传播的目的和观者接受的目的。
2 结论与展望
虽然,偏振立体影像技术展示的影像作品不能完全达到真实的效果,通过3D眼镜展示的图像在色彩还原度和深度会有所损失,只能做到尽可能的逼真。将原本二维平面的传播形式,转换成三维立体的图像,添加图像的视觉压迫力。这种立体影像技术拓展课堂教学资源,改变美术教学方式,至少为艺术课堂教育提供一种作品展示的可能性,为学生的艺术感知方式提供一种可能性。立体影像技术在高校艺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完整的技术系统支持,为立体影像在教学中的普及做出探索。
现在已经有更先进的立体影像技术出现,摆脱3D眼睛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裸眼3D技术。新技术的出现总会带来传播媒介的更替,传播方式的创新,相信在未来的艺术教育课堂上,一件件艺术品真实的投射在我们身边,像在美术馆伫立凝望一样审视每一件艺术作品。
篇3
在覆盖面方面,居民电价有一定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区域,阶梯电价对每一个区域有不同的情况。一些地区获得了好处,另外一些地区则受到了损失。从全国范围来看,这实现了一种电力互补,而且可以促进全局的发展。然而,这样就使得居民本身受到损失,阶梯电价难以实现[1]。具体是,第一档电量应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百分之八十居民的月均生活用电,第二档则要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居民生活用电,其他为第三档。在供电成本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在供电成本上,电力企业要进行努力,解决根本问题。这样会使得阶梯电价产生影响。当居民听说阶梯电价后,纷纷抵触,很少有人能够从全局出发。阶梯电价想要更好的为居民服务,就需要进一步努力和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居民电价低于供电成本。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可以更好的体现用电成本,减少收入低的居民的生活压力。在调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阶梯电价的使用,改善了多数居民的生活,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居民阶梯电价的实施,可以不加重整体电价的负担,还能够更好的发挥居民用电补贴的效果,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通过阶梯用电,引导用户节能减排、节约用电。更利于我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二、阶梯电价方案对电力营销管理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对居民用户电表数据统计方面的影响。阶梯电价的实施,在节假日或自然环境等因素下,会造成电表数据统计日期的改变。根据单一居民电价制度计费,无明显影响,而阶梯电价实施后,电表统计数据会有更为严格的要求。统计情况的而改变将对居民的用电费用造成一定的影响。电力企业要把握好阶梯电价的实施尺度,积极的促进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另外,还需要进行积极的调研,将调研结果和电力企业的日常工作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阶梯电价的实施过程中,各个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电价计算。其次,对计量设备产生影响。在阶梯电价实施后,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最突出的变化之一就是计量设备的改变。所有的数据均需要计量设备进行收集,阶梯电价和原有电价有很明显的区别。
对计量设备也就有了新的要求。我国电力企业最多用的是普通机械电表、智能电表等。预付费电表用的较少,居民在使用的时候,无法根据用电量设定阶梯电价。因此还需要等用电量发生后进行计费,使得供电企业的工作量加大。第三,对营销体系产生影响。阶梯电价的实施,是顺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必然产物,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的。阶梯电价在面对新环境和新的服务人群下,其方案实施方面也就会有新的影响。阶梯电价的营销体系需要作出一定的改变。尽量将消极影响减少,促进积极影响。有统计显示,阶梯电价的计算,和居民单一电价计费比较而言,使得电费发票和电费统计清单有一定的区别,进而影响到的是电力企业的营销报表。对阶梯电价的改革,同时需要进行电力企业营销体系的改变。只有二者相配套,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和居民服务。最后,对电力企业经营指标产生影响。阶梯电价和原有电价方式有区别,在实现阶梯电价后,会对居民的经济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电力企业的经营指标也会产生影响。电力企业的经营指标,一般有一定的要求。电力需要企业有效的保持其经营指标,处于一个稳定增长的状态[5]。电力企业需要将阶梯电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仅利于其经营指标的实现,也利于居民对阶梯电价的理解。
三、结语
篇4
【摘要题】学校体育
【关键词】竞技体育/校园……
一、引言
以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为标志的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竞技体育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和不断提高人们在体格、体能、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能力,并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及其体系的可开发性、作用的适用性、影响的广泛性,成为整个体育运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部分,它的发展对体育文化的发展起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它也是促进各类体育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一部分[1]。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这片沃土,学校体育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运动兴趣及习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等功能。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目前仍然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轴线的教材体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尽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就主体而言,人们认为竞技体育仍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所以从高校体育入手,探讨竞技体育的社会学所蕴涵的各种因素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竞技体育的价值。
二、竞技体育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竞技体育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源于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具有强烈抗争的性质,是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一方面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水平甚至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所以它的社会影响力巨大;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竞技体育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和关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NBA、亚运会、甲A足球赛,几乎都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选修热门运动项目的学生日渐增多。
正因为竞技体育已远远超出本身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集中体现之一。竞技体育文化是构成体育文化的核心,因此向学生传授基本运动技术、战术、规则,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水平的需要。我国学校体育中竞技运动项目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已延续了几十年,它是师生课余体育锻炼,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毫无疑问竞技体育已经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形象,同样一所学校也往往会由于他们的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而被大家所熟知或更加著名。发达国家的不少大学都致力于培养一支高水平的运动队来为其学校争创知名度。目前我国高校体制正在进行改革,几乎所有高校的改革方案都已经注意到了它的巨大潜力和影响力。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先后建立了几十所培养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大学和近300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中学,并定期召开全国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体育运动和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这种以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来带动学校体育的全面开展,既提高了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又大大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高校体育运动代表队的性质已从原来作为培养学校体育骨干、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方面逐步向半专业化方向发展,其态势已经跨出校园,面向社会,走向世界。
早在20世纪初期,竞技体育就被国外一些专家看作是一种公民的素质,一种文化生活,一种独特的精神崇拜。他们深信,竞技体育可以培养青年人进入社会生活的能力,有助于增强青年人的身体素质、培养青年人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国外的竞技体育始于儿童时期,他们在大量的业余时间里动员、引导儿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中也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入大学后,有的竞技体育的水平就已达到了国际水平[2]。因此,校园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和队伍。而我国由于对竞技体育认识还存在许多与时展不一致的看法和观念,没有正确地认识竞技体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导致竞技体育在学校中的教育功能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发挥。我们认为,竞技体育在高校的普遍开展,不仅能够普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而且能够活跃、丰富高校的文化生活,同时在提高高校竞技体育的水平,发现、培养竞技体育的优秀人才,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竞技体育与培养正确的体育文化观念之关系
最近,国内体育主管部门正有意将体育工作与教育系统“嫁接”,走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这将为学校体育工作带来新的研究课题。“嫁接”成功将对体育教学工作、学校竞技体育水平、场馆建设以及学校名牌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并将大大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但学校中的竞技体育毕竟与职业竞技体育有着很大的区别。竞技体育所包涵的教育功能成分更应在学校工作中被强调,而人们往往容易把竞技体育的其它非教育因素扩大化后移植到学校教育中来,使其发生畸变。这是体育教育改革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对体育教育功能没有正确认识,体育教育改革就会失败,学校中竞技体育的开展就有可能步入歧途。为此,我们应从文化的角度重新来认识高校竞技体育的作用,正确发挥竞技体育的文化功能。
1、竞技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到处充满竞争的社会,而竞争的意识又是与竞技体育息息相关,在体育运动中,不讲门第、不分尊卑;在竞赛活动中,不存在除个人身体、心理以外的任何不平等,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在运动中、在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自己的力量。体育运动中最讲法制,不徇私情;最讲现实,不论资历;最讲务实,不图虚妄。这就要求每一个参加者都尽应当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竞争,特别是一些直接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拳击等,从而渐渐增强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顽强毅力。
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与合作精神
在竞技体育中,各项运动都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则,人们只能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创造成绩,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遭到谴责和惩罚。同时,在一个集体项目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要求,必须依角色要求行动,这就十分有利于人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人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竞技体育始终遵循着“机会均等、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严格的规则和公正的裁判可以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观念;通过竞技体育也可以学习和锻炼如何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失误和失败,磨练坚强的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中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学生通过参与竞技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体育道德,进而养成优良的社会公德。即如何对社会群体、组织的公益事业做出贡献,怎样提高社会意识、怎样发展对别人的权力和感情的尊重和理解。竞技运动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社会生活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和场所。
3、有助于培养优良的个人品行
竞技体育有助于培养人的乐观精神和自信心,敢于竞争,敢于胜利,要求改革自我、超越自我等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优良品行;通过竞技体育还能培养领导与服从和充分展示与自我约束的良好行为。有实验证明:有竞赛经历的学生能显示出较好的个人修养和社会适应性,表现出更高的组织领导能力。因为竞技体育为承受责任、作出决定、影响他人等领域的重要品质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竞技体育又具有培养服从的一些品质的趋向,如尊重、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学生从竞技体育中也能培养应当无敌意或无怨恨地接受批评意识,不应有超越规定,严重伤及对手的行动。竞技比赛有时需要有自我约束或自我牺牲的精神,不仅建立在意志和取胜的欲望上,还必须建立在豁达的宽容心理上。这些品行都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条件。
4、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研究表明,参加竞技性比赛,能扩大学生的兴趣,放开性情,增加与他人结识的机会。同时在激烈的对抗中,在努力拼搏的奋斗中,接受成功或失败、表扬或批评的心理锻炼。在与他人交往和冲突中,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受到很大磨练,使学生得以从学习压力、心理伤痛等方面解脱乃至超越出来,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挑战。对社会现象是与非评价、道德标准与做人原则等在社会认识上的价值取舍,都可以在运动中受到检验,因此人们认为竞技体育运动能测试出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5、竞技体育对校园体育文化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存在着两面性。竞技运动也不例外。它在对学校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它可能导致错误的价值观的出现。高校体育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而后才是从中发现、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一些错误的价值观比较容易产生在那些运动员甚至存在于他们的崇拜者身上。荣誉、成就可能使他们更多地关心个人的得失,更多的关心能使他们获得荣誉的各种活动,进而引起他们对处世哲学观的转变,不能正确面对社会、正确认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导致产生与社会生活规范、道德观念相背离的错误价值观。在某些人身上甚至会导致人性的丧失,滑向犯罪的深渊。
众所周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一旦教师、教练员把运动员、学生所获得的荣誉仅仅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就可能产生教育上的畸变。这些畸变主要表现在:为使运动员尽力争取去达到成人的目标而不断地给予他们过分的名利刺激,使他们的身心受到有害的压力。对学生参加竞技体育的思想意识和目标上的错误灌输,主要来自教师与教练员。为培养一支高水平的高校运动队,他们会更多地强调自己工作的成败、队员、资金、设备等等与其相关的各个方面的重要性,导致过分特殊化,甚至不惜违反体育道德、社会公德、法律、法规而弄虚作假,有可能致使教育的养成因素受到削弱、淡化甚至发生畸变。
竞技体育还可能带来暴力行为的产生。因为攻击性是竞技体育的特点,由于青年好斗、好胜的心理,而竞技体育中的身体接触或对规则的理解不准确,就有可能在平常的争论中转化为暴力的行为。所以,在竞技体育的教学中还应当有道德规范的内容,以提高学生辨别、应付和化解暴力的能力。
6、高校竞技体育教育的正确之路
竞技体育在对校园体育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校园体育文化也对竞技有深远的影响。如许多竞技体育项目就产生或萌芽于学校体育,而且伴随国家体育战略方针的转变,竞技体育与高校联合办学的实施,最终会形成以学校为中心,依靠小、中、大学的业余训练来形成整个训练的一条龙体系。中学作为培养奥运冠军的基地,高校则是大部分运动员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必由之路,由此形成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
但学校面向的毕竟是普通的学生,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不能采用纯竞技运动,对那些技术复杂、难度较高的技术性竞技运动,应当从学校体育的实际出发,对其进行加工改造,修改规则,降低难度,改进教学方法,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目的。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俱乐部,利用专门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学校的竞技体育运动,既能把有运动潜力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的运动训练,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又能保证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保证学生受到正常的体育教育。
四、结束语
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学影响所蕴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对教育的作用是不可轻视的。我们应该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竞技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防止对青少年施加没有必要的压力和无教育根据的训练。助人成才、防微杜渐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理解和掌握的教育原则。对竞技体育的社会蕴涵要有深刻地认识,并能把握好教育、训练学生的方法和尺度,使竞技运动的开展达到最佳的效果。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享受运动的乐趣、学会身体锻炼的方法、培养良好思想品质的同时,又要对学生今后将面临的社会生活和压力给予有益的帮助,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这才是在学校中开展竞技体育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高校办高水平竞技运动队应尽快与国际接轨,让真正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甚至是奥运会。
【参考文献】
[1]李涛等.应用系统观点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在学校体育中协调发展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5).
篇5
在全球电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中,中国曾经一度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民日报了一条消息,北京西部的高井电站成功研制并安装了全自动数字闭环发、配电管理系统(即所谓的DDC,Digital Direct Control),这在当时是一项全球领先的技术。而日立公司同期推出的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只能实现开环管理,也就是计算机系统只能对发、输、配电进行监控,而不能参加控制。
然而,高井作为一家发电企业,由于无法将科研成果变成产品,而仅仅将其当做了一项实验任务,导致这项领先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没能得到继续的完善和推广。相反,当年滞后一步的日立公司,在后期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并将这些新技术以产品的形式推向市场,因此在后来的电力信息技术市场上,取得了绝对的优势。
新规则对旧模式的挑战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电力系统每一领域的计算机应用都在不断发展。在电力控制领域,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一家小电厂最早使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当时该电厂采用的是集中管理模式,但由于当时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很差,与本身已具有高度稳定能力的电力主设备相比,计算机的集中控制显得很不可靠,因此后期逐渐形成了计算机分布控制、管理的模式。中国的电力信息系统发展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到现在为止,分布式的计算机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国内电力生产、控制、调配管理的最主要的信息化手段。
电力作为一种产品,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完全是实时损耗,这种产品无法储存,而作为输送电力产品的电网,在其平静的外表之下,存在不断变化的电力“潮流”,因而在电力调度过程中,必须对这些“潮流” 进行计算,才能使得电力生产系统稳定、安全、经济地运营。当电力行业引入新的竞争机制——竞价上网之后,这种机制对于信息能否及时、快速地传达到所需位置的要求更为迫切,目前中国电力行业从管理机构到开发商都在极积准备着,而中国要想尽快转变经营机制,就需要从体制到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努力。
电力应用走向一体化
在电力信息系统以外的更大的IT应用范围中,众多行业的IT主管们都在谈论着一个重要的话题——应用的一体化。应用一体化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如何同步处理从各部门获取的信息和数据;
如何从获取的数据中得到反映企业整体运营状况的信息;
如何有效地管理各部门及整个企业;
如何实现主要的收入、开支和利润目标;
如何提高各项业务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
如何使高层管理者能够控制现在、把握未来。
电力系统目前也面临着应用的一体化问题。电力计算机应用包括: 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控制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模拟培训计算机系统,电力计算机应用一体化,一方面要完成各系统本身的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还包含全部系统的一体化,即建立综合信息系统。
在电力行业完成组织机构重组和区域的重新划分之后,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经营模式将逐步变为现实,这意味着电力行业将取消垄断,逐步形成健全合理的竞争机制。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电力企业需要一个既集成、优化原有各应用系统,又能满足当前和未来挑战性需求的综合实时的应用服务系统。从电力控制的角度看,要实现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就必须了解各方面的状况,这就要求信息的集中管理。
分布系统与一体化的矛盾
有一次,美国“财富”500强的一家公司与华尔街股票分析家举行半年一次的会议,发现该公司数十亿美元的市场资金不明去向,分析人士和金融界报道说,有几个因素共同导致了这种结果,而该公司缺乏开支控制是一个重要原因。该公司几年前采用了分布式Unix系统,该系统只能提供被各部门分割过的数据,首席执行官和财务官难以及时了解整个公司的收支情况,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认为,公司需要改变其MIS系统,让各部门获得更多的实时信息。
中国的电力行业也一样,从目前的计算机应用状况看,由于使用了多年的分布式系统,形成了许多数据孤岛,使得统一管理变得异常复杂,实现电力应用一体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降低系统的复杂性。Unix环境的特点是“一个应用、一个服务器”,在部门级进行统一管理很容易实现,成本也不高,但如果面向整个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进行管理,就需要将上百台甚至更多的服务整合在一起,一个个“简单”的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Server Farm”(服务器群),每台服务器都是一个信息“孤岛”,这些信息“孤岛”是实施应用一体化的极大障碍。
未来必然走向整合
针对计算机应用一体化所存在的问题,IBM公司提出了服务器整合的战略思想,这个战略最主要的内容是: 优化现在的IT基础设施,为ERP、CRM、SCM及BI等应用提供稳固的基础。
服务器整合战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集中(Centralization): 把现有服务器重新配置在一个或几个地方,服务器结构不变。集中化涉及到减少运营服务器物理地点的数量,对数据中心的地点进行合并。由于这是四个整合阶段中最基础的部分,所以它通常是优化总体拥有成本的第一步。
物理整合(Physical Consolidation): 用几个容量大、功能强的服务器,替换一个较小的服务器,可以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或整个公司实施。物理整合可以提高现有服务器系统的使用效率,改善应用程序的容量及性能,提高可管理性、可扩展性,降低系统维护、技术支持及软件升级等方面的费用。
数据整合(Data Integration): 服务器的集中与物理整合,改善了公司内服务器的结构,数据整合则侧重于把公司现有的大量的数据库进行物理合并。整合到一起的数据可被多台服务器存取,数据整合从逻辑上讲是跟在服务器集中和物理整合之后的。数据整合可以通过更集中的方式管理和控制数据,从而创造更大的规模效应。
篇6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听力理解 影响因素 提高对策
听力理解在外语学习和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英语教学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初始的感知环节。随着英语试卷中听力试题的增设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人们对听力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听力一向是中学生的薄弱环节,这主要是因为在平常的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着读多听少,甚至只读不听的弊病。我在此简要分析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及提高听力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
(一)听力材料的本身特点
所听的材料中出现新词、新句型和新语法现象,或者由于连续弱读、失去爆破、重音移动等而使语法中的词句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影响听力理解,归纳起来如下:
1.时间变量,即语速、停顿和迟疑。语速是听力理解中的决定性因素。语速太快,听者来不及反应,语速太慢,则给听者造成心理上的障碍,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容易引起厌倦等情绪。不同来源的听力材料对语速要求并不相同,不同水平的听者对语速有着不同的要求。语速并不是一个在听力过程中独立作用的因素,它与材料本身的特点、听者的背景、知识等密切相关。2.听力材料的类型。学生在听英语时,由于不熟悉英美人生活的习惯、文化特色、志趣爱好等,常会感到所听材料虽无具体的新词句,但不能听懂其内容,在听时就会思想转不过来。这就是说听力材料的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同样影响听力理解。
(二)任务特征
听力理解的任务类型对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有影响。听者对不同类型的任务有着不同的反应:(1)回答多项选择题要比疑问词提问的问句容易;(2)回答针对具体线索的提问比依据整体线索的提问容易;(3)概括理解和综合信息比寻找某个特定信息的难度大。
(三)听者的特征
听者的语言水平、背景知识、记忆力、情感因素和听力策略也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方面。目的语输入的记忆跨度比母语短,但是,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能成功处理的英语输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所以说,记忆时间长度是听者整体语言水平的标记。与话题有关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听者进行想象、猜测,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听者的心理,听者听英语的潜在困难属于心理障碍,总感到被动、无把握,因此过于紧张,这样,未来可以听懂的也听不懂了,碰到几句自己听不动的句子就着急、紧张,认为自己不行。因此,坚定听者的自信心有助于增强听力理解效果。
(四)外部环境
听者听力能力的提高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现在的中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大多数是在课堂上,因此,课堂上英语教师是否利用英语教学,直接影响中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坚持利用英语教学,受教育者的听力水平一定好于利用汉语教学的受教者。另一方面,由于课时有限,班级人数极多,听力教学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必要的视听设备、音像材料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听者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真正提高听者的听力水平,我们必须注重相应的学习策略练习,以帮助听者找到听力理解中的困难及其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适时对自己进行监察、评估和调节。策略训练在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高听力理解水平的对策
(一)听音专门训练
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必须进行听音训练,但盲目地追求多听、求量而不求质,效果也不会好。这里有两个被忽视的重要问题:一是材料的“源声”(source voice)一定要丰富,要尽可能使学生熟悉各种人的音调。说出来的话语不同于写出来的文章,除了连续、同化、失去爆破等发音技巧方面的变化外,他还有轻重缓急、喜怒哀乐和说话者个体差异等特征。平时只使用“源声”单一的材料进行训练,会造成学生的语音适应能力低下――他们有可能辨别不出另一位说话者说出来的单词,或是悟不透那些陌生语气的内涵。二是泛听必须与精听相结合。泛听时注意的焦点是整段话语的大意,一般听者能回答有关中心思想的问题即可;而精听时注意的焦点则在于语言材料的本身,要求学生能够记住细微的语音现象,其训练形式往往是笔录、复述或听写。精听时连续听音的最小单位可以是一个句子。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拆成孤立的单词进行听力训练不利于培养存储与加工信息的能力,不宜提倡。只有精泛并举,才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二)朗读与口头交际训练
无论是一个单词还是一句话,说对、说准和在头脑里建立起正确的音义对应模型是听动的前提,朗读和说话的训练既可以矫正和强化头脑中音义对应模型的记忆,又可以练习辨音。口头交际由于适应性强,更有利于从中体验语气、语调等方面信息的内涵。
(三)一般性读写训练
如上所述,除辨音能力外,参与听力理解活动的各项能力也包含阅读理解活动。因此,阅读训练可以使这些能力得到提高。例如,认定语法和逻辑关系的能力是在“语感”形成之后才发挥作用的,而语感则是在对语言的各种正确组合形式进行过无数次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一样,也是一种对语言形式的体验。通过阅读也可以形成语感,这尤其会使听力理解能力受益。写作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法知识、逻辑知识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也有积极的作用。写的训练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现象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其语感,从而促进其听力理解的发展。
(四)模拟听速的阅读训练
阅读理解与听力理解尽管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毕竟属于两种不同形式的活动,除输入信息的载体不同外,其差异还表现在输入的方式和速度上。读文章是面状展示的,它停留在纸上,可以“一目十行”;听的话语是点状排列的,瞬间即逝,只能“声声入耳”。读的进程能够自行调节,如可以略读、跳读,可以回跳、复读也可以研读;而听的速度是既定的,不因听话人的意志而改变。因此,一般性的阅读训练虽然有助于听力的提高,但因欠缺速度方面的要求而影响效果。模拟听速的阅读训练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模拟听速阅读实际上就是匀速阅读,可以分为朗读式和静音式阅读两种形式,前者指朗读或默读,其特点是无论出不出声,脑子里都要出现“伴音”的阅读。这种方法适用于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而后者指脑子里不出现“伴音”的阅读。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操作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即不准回跳重复,不准停顿思考,必要时可用手指的匀速移动来确定读速。这种模拟听速的阅读训练于读中练听,听读兼顾,是一种练习听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多种多样,听者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的、有效的训练方法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听力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 专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研究 科技期刊影响力计划 略论社会责任与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 以专题策划提升影响力 对科技期刊专题策划的思考 陈赛娟委员: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 关于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分析 中国科协等四部门联合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从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差距看国内外办刊理念的差异 科技期刊选题策划的思考 以策划提升品牌 以整合提升影响力 浅论科技期刊品牌的树立 科技类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及提升途径 提升品牌影响力的策略 试论科技期刊的栏目设置及选题策划 强化新闻专题策划提升新闻网站影响力 经济新闻策划及其传播影响力的提升 出版体制改革下科技期刊的品牌提升之路 策划,提升党刊影响力 论科技期刊出版物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0][1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目录[OL].[2013-02-20].http:///cxfw/kjjlcx/kjjl2007/200801/t20080118_58611.htm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目录[OL].[2013-02-20].http:///cxfw/kjjlcx/kjjl2010/201101/t20110117_84336.htm
[13]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DB].[2013-02-20].http:///knsref/index.aspx
[14]web of science.http:///
[15]李英明,江桂斌,王亚,等.电子垃圾拆解地大气中二恶英、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的污染水平及相分配规律研究[J].科学通报,2008,53(2):165-171
[16]Li YingMing, Jiang Guibin, Wang Yawei,etc. Concentrations, profiles and gas-particle partitioning of PCDD/Fs, PCBs and PBDEs in the ambient air of an E-waste dismantling area, southeast China[J]. Chin Sci Bull, 2009, 53(4): 521-528
[17]洪喻,胡洪营.水生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研究与应用[J].科学通报,2009,54(3):287-293
[18]傅强,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54(18):2657-2666
[19]刘克松,江雷.仿生结构及其功能材料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54(18): 2667-2681
[20]Tung Chenho. Preface[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 55(25): 2757-2758
[21]Xie Sishen. Preface on Special Topic: Carbon Nanotubes[J]. Chin Sci Bull, 2012, 57(2-3): 133-134
[22]白春礼.“纳米技术的安全与伦理”专题序言[J].科学通报,2011,56(2):95
[23]常雪灵,祖艳,赵宇亮.纳米毒理学与安全性中的纳米尺寸与纳米结构效应[J].科学通报,2011,56(2):108-118
[24]刘颖,陈春英.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及其评价[J].科学通报,2011,56(2):119-125
篇8
关键词:立体几何 向量法解题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94-03
空间中平行关系包括空间两直线的平行、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平面与平面的平行;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包括空间两直线的垂直、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平面与平面的垂直。这些位置关系涉及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高考中常考的考点,证明空间平行与垂直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定义法;二是判定定理发;三是综合利用各种性质进行转化。在这些方法中如果利用了向量法问题就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要求空间角(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和空间距离(两点间的距离、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点到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以及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传统的做法是通过性质找到要求的角或距离,加以求解,找到角或距离是重点也是难点。新课程引入了向量,我们可以利用向量法计算空间角、空间距离,开辟了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新途径,这样往往效果更佳。
现就我用向量法解题的一些体会在这里写出,和广大数学教师和数学爱好者作一探究。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我们常用到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就是在直线上任取两点A、B,向量就是上的一个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就是所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向量。显然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或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多个,它们是共线向量。
1 用向量法判断空间的位置关系(见表1)
2 利用向量求空间角
2.1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设、分别是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与所成角为,则
2.2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2.3 求二面角的大小
(1)若AB、CD分别是二面角的两个面内与棱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向量与的夹角,如图1所示。
(2)设、分别是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则向量与的夹角(或其补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如图2、3所示。
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1)利用,可以求空间中有向线段的长度,即点A、B之间的距离。
(2)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设、分别是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A,B分别是、上的两点,分别与、垂直的非零向量,则与的距离,其中是与异面直线公垂线段CD所在直线方向向量共线的向量,如图4所示。
(3)点面间的距离。
如图5,已知AB为平面的一条斜线段,为平面的法向量,则B到平面的距离
注: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点到面距离。
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可用什么向量知识来解决:
(2)所需要的向量是否已知,若未知是否可用已知条件转化成的向量直接表示。
(3)所需要的向量若不能直接用已知条件转化成的向量表示,则它们分别最容易用哪些向量表示?这些未知向量与已知条件转化向量有何关系?
(4)怎样对已经表示出来的所需向量进行运算才能得到需要的结论?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相关的问题:
例1:如图6已知直三棱柱中,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B=AA1,D、E、F分别为、、的中点,求证:
(1)。
(2)。
证明:建立如图7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写A-xyz,
不妨设AB=AA1=4,则:
,,
,,
(1),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
(2)
注:坐标平面xoy面、yoz面、zox面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和。
例2:如图78,四棱锥中,,,侧面为等边三角形,。
(1)证明:平面SAB。
(2)求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以C为坐标原点,射线CD为x轴正半轴,建立如图9所示
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设D(1,0,0),则A(2,2,0)、B(0,2,0)。
设。
(1),,
由得
故x=1。
由
又由
即
于是,
故
所以平面SAB。
(2)设平面SBC的法向量,
则
又
故
取p=2得。
故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为。
例3:如图10,已知长方体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垂直于,为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2)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解:在长方体中,以所在的直线为轴,以所在的直线为轴,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如图11示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可得,又平面,从而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又,,从而易得
(1)因为
所以=
易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
(2)易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设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由
即所以即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锐角)为
(3)点到平面的距离,即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所以距离=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例4:如图12,,,,求点到平面ABC的距离。
解:
,即是平面ABC的法向量。
,点H到平面ABC的距离,即在平面ABC的法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对值,所以距离
注:若,,,abc0,
则平面ABC的方程为:
篇9
【关键词】单项选择题 利弊 对教学的反馈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一种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proficiency test)。(NMET)的职能是测试考生的语言能力(不管考生以前学过什么课程)。考试的内容不是考生教材上所学过的,它是测试考生对语言的精通程度,从而得知考生的英语水平是否已达到大学学习的要求(Huges,1989:9)。同时,它影响着全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甚至对中学英语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目前,全社会对高考升学极其关注,使学校承受巨大的升学压力,使高考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任务。学生在高考中的分数自然成了学校衡量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从而导致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高考应该是一种能直接测试(direct testing)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综合性考试(integrative testing)。作为如此重要的考试,它必须保持绝对的客观公正,所以,出题必须严密,确保无错误,同时,答案必须是唯一的标准答案(criterion-referenced)。
目前的高考英语试题(NMET)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总分150分。其中客观题占115分,主观题占35分。客观题的得分是主观题的三倍多。客观题全部采用单项选择题(Multiple Choice:MC),单项选择题是否能真正测试出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呢?下面我来分析它的利与弊(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首先,单项选择题是一种什么样的考试?它的最佳答案及干扰项应该怎么出?
单项选择题以疑问句跟四个选择项,或一个不完整的句子跟四个选择项的形式出现。它的语法交际题是用来测试学生对语法和交际用语的掌握;它的阅读理解题是用来测试考生区分中心思想和非中心思想以及细节,从所有段落中综合信息、辨认概念和观点。它四个答案中的一个是最佳答案,其他三个干扰项将以如下三种情况出现:a. 如果题目是辨认概念或观点,干扰项将是:(1) 相反的观点;(2) 文章中没有出现的定义、事实或观点。b. 如果问题是总结中心思想,干扰项将是文章中的支撑观点或不是中心思想的句子。c. 如果问题是综合信息,干扰项将是:(1) 与定义、事实、观点相反的陈述。(2) 文章中没有提到但考生根据常识想当然的选项。(Huhta, A.K.Sajavaara and S.Takhca.1993:82)
单项选择题的优势(advantages)
一、高度客观公正、可信度高
二、题目清楚明了、答题简单
三、易进行预测、能提前估计每道题和整套题的难度系数
对试题进行预先测试是非常重要和必须的,因为它能对每道题做出反馈。通过对预先测试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试卷模糊不妥的地方(Weir,1990),及时对试卷进行修正,使之尽善尽美,万无一失。
单项选择题的劣势(disadvantages)
一、间接性的考试(indirect testing),不能测试出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很多中国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擅长于做单项选择题,考试成绩优秀,但既说不出,也听不懂,成了哑巴英语的受害者,Weir指出:“单项选择题不是有效的考试题型,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很少用四选一的方式来表达是否明白,因为我们通常是通过说和写来表示我们对读和听的理解(Weir,1990:44)”。
例如:2004-2005 学年第二学期末宝安区高二英语调研试卷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21._________ beauty, everyone has his own view.
A. In the term of B. In terms of C. In the eye of D. In store for
答案 C. in the eye of 英语中没有这个词组,只有 in the eyes of, 这样出题不但没有意义,而且对学生的语言习得造成误导。答案 A, 在牛津和朗文词典里都找不到它的用法,应改为 in the long term。学生只要记住课本上的词组 in terms of, 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因此,这道题不能测试出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输液反应 影响因素 护理体会
Infusion response influence factor and nursing experience
Su Xiaoyin
Abstract:The venous transfusion is clinical commonly used for the formula law,the infusion has the highly effective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available in:①Maintenance body fluid capacity;②Supplies nutrition;③Maintenance and supplement electrolyte;④Seriously injured patients rescue and so on.The infusion response is because infuses responds not good always stated,the common infusion response which causes has the exothermic reaction,air embolism,the phlebitis,infuses excessively many or excessively quickly responses and so on.Not only the infusion responded increased patients degree of hazard,moreover easy to cause the medical dispute.Therefore,seeks the infusion response positively the influence factor and completes the nursing work to appear essential especially.
Keywords:The infusion responds The influence factor Nursing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01-0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输液具有高效的治疗特点,可用于:①维持体液容量;②供给营养;③维持和补充电解质;④危重病人的抢救等。输液反应是由于输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总称,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空气栓塞、静脉炎、输液过多或过快反应等[1]。输液反应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危险程度,而且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积极寻找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并做好护理工作显得尤为必要。现将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1 引发输液反应的因素
1.1 药物的贮存因素。
药物应分清批号,按出厂日期先后使用;尽快周转使用。因为液体瓶的表面含有硅酸盐,在药液中可被水解成偏硅酸盐而沉淀,特别是含有氯化钠的液体久贮,更能使硅质薄片或其沉淀而析出[2],从而引发输液反应。
1.2 药物质量因素。
同一组成的药物,因不同生产企业的制剂技术差别,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青霉素因制剂中含有微量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及青霉素聚合物等物质而引起变态反应。
1.3 药物配伍因素。
药物配伍后输液中的微粒数会增加,尤其是加入中草药注射剂和粉针剂[3]。一些成分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的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反应,也可能有些生物碱、皂苷在配伍后pH改变而析出产生大量微粒而诱发输液反应。
1.4 输液环境因素。
输液时,若由于进气针过滤装置不良或使用短针头,经过药液的洗涤,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随之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另外,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造成二次污染;配药间及输液间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碘酒、酒精浓度过低,消毒剂不合格以及细菌对消毒剂的抗药性等都可使输液被细菌污染,从而诱发输液反应。
1.5 输注速度因素。
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有可能超过阈值,对体质虚弱或敏感患者则可能引发输液反应。另外,输注含K、Mg、Ca等药物时,脂肪乳的不良反应多与滴注过快有关。氨基酸类药物渗透压过大,若滴速过快高渗作用易引起溶血反应。
1.6 输液技术因素[4]。
如果输液前未将输液管中的空气排尽,输入机体后可导致组织缺氧;排液太少,输液管中可能存在的异物和热原进入机体可引起炎性或热原反应;注射局部消毒不严格导致细菌污染、反复进针的机械性刺激以及针头在血管内停留超过48小时等,可以引起静脉炎;针头未全部进入血管,液体外渗,可以导致局部红肿,甚至坏死。
1.7 患者年龄、疾病因素。
老年患者,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的耐受范围缩小,输液速度应较青壮年患者慢1/3~1/2。新生儿输液速度稍快便可引起心衰等输液并发症。血栓性疾病患者自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输液中微粒特别是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这样会加重疾病发生发展,甚至危及生命。
2 输液反应的一般症状
输液反应发生的时间一般在输液后30分钟,输液量在100ml左右,常表现为畏寒、寒颤、继而发热,轻者38℃左右,重者高热40℃以上,伴呼吸急促、心率加速、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导致肺水肿,心力衰竭,最后危及生命。
3 护理对策
3.1 严格无菌操作及三查七对原则。
输液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新鲜 严格空气消毒;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首先应检查输液瓶瓶口有无松动,输液瓶有无裂痕,液体是否混浊,有无悬浮物,加入的药物有无变质及杂质;在输液过程,要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主动巡视,如有异常应立即处理[5]。
3.2 心理护理。
当患者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时候,患者及其家属都会很紧张,因此医护人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应认真向病员及家属解释,消除顾虑,安抚情绪,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让治疗的效果达到最佳[6]。
3.3 发热反应的护理。
除去热源,轻者减慢补液速度,注意保暖,重者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或激素,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4 负荷过重反应的护理。
立即停止补液,让患者端坐且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并加压给氧。纠正缺氧状态,重者给予镇静,肌注杜冷丁、脱水剂、平喘药和强心剂等,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四肢轮扎,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5 静脉炎的护理。
抬高患肢,局部用95%酒精或硫酸镁进行驶热湿敷,予以复方中药制剂消炎软化血管。
3.6 气体栓塞反应的护理。
发生气栓反应,护士应速报医生,并嘱患者行左侧卧位,取头低足高位,使阻塞在左心室的气体向上浮动,脱离栓塞部位,避开动脉口;同时吸氧,观察病情变化。
4 小结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主要途径,其优点是作用迅速、疗效快。相反,静脉用药的品种多,每种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增加了输液反应的发生几率。临床输液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降低其发生率,有赖于医、药、护、患的密切结合,做到全面控制输液质量,并在做好医疗服务、护理服务之外,重视药学服务的作用,使输液的应用真正能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晓宏,艾丽英.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129-130
[2] 陈丛贤.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7,24:46
[3] 李桂青.23例输液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203- 204
[4] 刘金华.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0,249(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