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服务范文
时间:2023-03-27 12:4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产权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采访之前,这个屡次以“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第一股”等标签频繁出现在媒体视野中的知识产权服务团队已经让记者甚是好奇:扎根于传统知识产权行业的超凡究竟以何立足,凭何取胜?在与李丙林的交谈中,所有的疑惑都慢慢找到了答案。
专业超凡专利超凡
近两年,超凡的业务迅猛发展,2015年全业务总量高到90610件,申报材料的厚度约等于200部四大名著。专利业务更是实现重大突破,以12490件立案数量实现破万目标,其中发明业务授权率81%,实用新型案件授权率96.4%,外观设计案件授权率98.3%。而且专利团队也进一步壮大,其人数量由2014年的87人到2016年上半年已激增至267人。专利业务的惊人发展正如“超凡”之名的寓意,确实超凡。这成果的背后与超凡在专利业务上的大力投入不无关系。
“我们是在13年左右开始着力培养专利团队的,对这个团队的要求一直相当严格。他们本身经验都不错,而且这三年我们也投入了很大精力,团队质量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这批人现在已经成了超凡专利团队的中坚力量。”说起超凡的专利团队,李丙林的语气里满是父亲看着孩子逐步成长的骄傲。而专利团队的飞速成长也确实与李丙林的带领密不可分。
李丙林于2001年进入专利行业,其在专利业务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在专利实践中,更是对中国专利法及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有深刻理解和独到看法。从执业至今,李丙林独自或与他人合作了多件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无效、行政诉讼及侵权诉讼案件,获得了委托人的高度认可。作为曾在大型涉外专利机构工作多年的资深专利人,李丙林在团队培养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一直在尝试用涉外的方法带领专利团队,即将国际服务经验移植到国内业务上来。因为总体来讲,国内的专利和涉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们学习涉外的方法来带领团队的话,其实是有利于团队更快地成长的。”
如李丙林所言,超凡在专利业务上非常重视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甚至会专门购买国外的相关教材让团队成员进行研究,从而完善自身的业务实践。尤其是在专利审查意见答复方面,超凡的服务更显现出与国内诸多机构的不同。在国内专利统一付费的大环境下,机构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利申请环节而忽视审查意见答复环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紧跟国际知识产权步伐的超凡却反其道而行,在审查意见答复方面同样愿意花功夫。对此,李丙林解释到:“和国内不同,在国外审查意见答复同样重要,我们汲取国际专利经验,将国外的方式和国内的团队结合起来,紧跟国际专利发展趋势,才有利于我们超凡的专利人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实质上也是为了让客户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当下虽然还不能明显感受到重视答复审查意见与不太重视的区别,但这样的差别三五年后就会慢慢显现。而在不增加费用的情况下,我们超凡的专利人愿意花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去做好这件事,正是因为对客户的权利保护在超凡始终是第一位的。”
质量为上服务到家
2014年以来,随着一批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电商平台的兴起,知识产权这个传统行业逐渐受到互联网模式的巨大冲击。传统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要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生存成为令人焦虑的问题。然而,有先见之明的超凡对此似乎没有烦恼。早就意识到知识产权行业的未来必然和互联网密不可分的超凡,选择顺时发展,于2014年推出超凡商标管家,将商标查询等业务搬上互联网平台,实现与商标局官方网站同步跟新,并在2015年继续推出超凡网,展现出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一往无前、激流勇进的雄心壮志。
对此,李丙林却表现得十分淡然:“超凡业务的增长和互联网有一定关系,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发力的平台。但根本来说,还是口碑、服务、市场等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在他看来,拥有十四年历史的超凡仍是一家传统的知识产权服务公司,其与那些专注于互联网并提供免费服务的平台有根本不同,“超凡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操作与互联网公司有很大不同。在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方面,我们强调优质优价,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追求更好的性价比,而不会提供所谓的免费服务。”
李丙林认为免费服务本质上有违公平原则,“超凡不接受喜欢低价甚至要求免费的客户,因为这是违反公平原则的,接受服务并为之付出相应的价格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且知识产权本就是一个专业化的服务行业,专业的服务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所以知识产权服务不仅不应该免费,甚至应该越来越贵,这才符合这个行业的发展规律。”
收费应与质量成正比,而服务质量才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这是超凡在互联网时代下、在日显浮躁的竞争市场中,保留的清醒认识。超凡自身也一直将特色服务视为其立足市场的根基:“超凡立足的根本在于优质的服务。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在追求提升专业化的服务能力。我们的专利包括商标的价格在市场上算是较高的,但是我们对质量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超凡在业务上基本能够做到所有咨询30分钟内回复,所有商标申请当天上报,在专利方面则将写10个权项,说明书要写10页作为硬性规定。”
2015年8月14日,四川超凡知识产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证券代码833183。这意味着超凡打破了知识产权无资本市场的惯例,成为了中国“知识产权服务第一股”。上市一年来,超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旧坚持质量为上的服务理念,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15年营业收入达21174.51222万元,净利润2062.01695万元,公司总资产7233.790924万元,净资产3541.831259万元。截止2016年6月,上半年总营业额15203万元,同比增长53%,知识产权业务总量已达到56747件。
从最初的机构到如今的上市公司,超凡立足优质服务,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从知识产权的确权到维权、运用、管理延伸的一站式服务,且其产业链条已经覆盖国内外专利、商标、版权的申请、许可与转让、知识产权维权诉讼、专利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监测分析、企业知识产权贯标、专利技术转化运营等,不断实现不同领域、不同业务之间的互联互通,协同发展,以800余人专业团队为客户提供快速、专业、可靠的服务。用李丙林自己的话说:“这些不太容易做到的事,我们都会努力去做,我们要成为客户的知识产权服务专家。”
志同道合未来共创
回顾超凡的历史,其所的国内商标、专利行政诉讼及民事诉讼案件已有数千件,积累了大量有影响力的经典案例,包括入选“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件大事”(年度五大案例)的“锦竹”案,入选全国法院典型案例的华为“Balong”案、“最粮液”案、“涧楠春”案、“伟迪捷”案以及深圳大使箱包公司诉北京天意新商城等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等,入选中华商标协会年度典型案例的“Darjeerling”、“苏菲・麻莎”案等。另外超凡还成功过被媒体称为“中国酒企商标被假冒海外维权获胜第一案”的五粮液集团韩国维权案、张裕集团制止“张裕”商标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恶意抢注案、纳爱斯集团制止“FAST CLIN LOI?A”商标在安哥拉的恶意抢注案等国际商标案例。从国内到国际,数不胜数的成功案例充分彰显了超凡的不凡能力,而这能力的来源则是其齐心协力的团队。
如今的超凡拥有专利人、专利工程师、咨询师、律师、商标人等各式人才,其中有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副部级的审查员,有谷歌、西门子、华为等全球500强企业指定专利人,有中华全国专利人协会培训教师,有参加国务院法制办修法座谈会的专家,有从事维权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他们均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拥有如此精良而整齐的团队,李丙林表示欣慰:“超凡这些年来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要归功于我们找对了人,使得我们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支充满斗志且富有才能的优秀团队。”
一直以来,超凡在招贤纳士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唯有认同其企业理念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团队,李丙林说:“我们在选择团队伙伴时不仅重视业务能力,而且重视个人思想,在思想上能够真正对工作负责的人才是超凡的理想伙伴,对于那些满脑子只想挣快钱的人,我们是不欢迎的。”不管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客户利益的角度衡量,超凡要求团队成员尤其是专业人在解决个案问题时,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技术方案,必须和客户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沟通。如他所言:“有些人认为自己是专业人士,所以在与客户的沟通中更倾向突出自己的专业地位,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可能无法立足客户的需求考虑问题,而我们希望团队成员能够抛弃这种思想。”
为了获得更多团队成员的认同,超凡经常通过微信、宣讲会等方式宣传企业理念,提升思想认识。更为独特的是,李丙林认为强化对司法解释的学习也有利于教育团队成员,“我们最近在组织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从中可以解读出当下对于专利的要求在逐渐提高,所以我们要让成员理解司法解释背后的含义,从而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
篇2
执业机构名称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团队成员人数 150人
团队建立时间 2009年
主营业务领域
恒都是一家专精于中国高端知识产权诉讼的律师事务所,作为顶级的知识产权专业律师事务所,旨在为客户提供知识产权诉讼领域最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业务领域涵盖专利、商标、著作权、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尤其在一些具有全国重大影响力的复杂疑难案件中及专利、商标的行政诉讼程序中取得了卓越成就。
团队介绍
恒都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律师团队,现有工作人员150余人,其中律师近70人,且具有专利人资格的律师达20余名,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学府。部分合伙人或律师曾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复审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任职,部分律师受邀担任人民陪审员,或曾派驻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交流,还有些曾在国内顶级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或顶级知识产权公司执业多年。凭借专业的理论知识、深厚的法律素养、丰富的谈判技巧,恒都已协助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处理了多起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独特的案件创新观点赢得了法院支持且被客户高度赞誉,曾处理的部分典型案件已成为业内关注亮点并具有指导性意义,被评选为 “最高法院年度指导案例”、“北京法院年度疑难案件”、“年度十大知识产权经典案例”等。
主要成果及获奖情况
2015年度荣誉
律所年度杰出交易(China Business Law Journal 商法)
A+星级律所(中国律所、公司商标行政授权确权诉讼案件竞争力排行榜(2010-2014))
中国地区最佳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律所(Lawyer Monthly)
领先律师事务所(LEGALBAND)
最佳雇主奖、最值得关注律所(ALB亚洲法律事务杂志)
国内优秀律师事务所(MIP知识产权管理杂志)
2014年度荣誉
中国杰出知识产权诉讼团队(第五界知识产权新年论坛)
最值得关注律所、中国十佳成长律所(ALB亚洲法律事务杂志)
中国十佳专利事务所(第三界思博知识产权年会)
2013年度荣誉
最佳中国知识产权诉讼律师事务所(第二届中国知识产权聚焦)
中国十佳成长律所(ALB亚洲法律事务杂志)
2009至2012年度,恒都律师事务所连续获得ALB亚洲法律事务杂志等业界知名评奖机构颁发的荣誉及奖项提名
恒都创始/股权/管理合伙人江锋涛律师荣誉
2015业界卓越明星律师(LEGALBAND)
2015钱伯斯亚太地区行业领导者(Chambers Asia-Pacific Leading Individual)
2015中国十五佳诉讼律师(ALB亚洲法律事务杂志)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现状;策略路径;知识产权服务业
一、“互联网+”下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大环境和现状
知识产权服务业是我国新经济环境下新型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知识产权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是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总结报告中,首次提到了“互联网+”的概念,实际上互联网+就是以互联网为介质和载体,将互联网运用于各行各业,把各行各业相互联系起来,打造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互联网+”融入到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前提是不能缺少良好的环境的保障和自身高超的财务管理水平。努力做到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把财务管理尤其是对财务风险的把控融合到一起,充分利用外在的势态,做到较好的发展。首先是在当前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化环境下,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财务管理也正在不断的转化观念和重塑框架,是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合规的反应,在新的大环境下尤其是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来规范制度化的约束对于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不容小觑。经过相关文献论证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在新的大环境下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以前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混乱的情况逐步得到改善,是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致力于长期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特征和保障。其次在新经济环境和“互联网+”的影响下,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在不断的提升其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而且很大程度上将解决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不正规和资金浪费的现象,其主要的原因在于良好的财务管理将会加大对其财务资金的管控,保障财务资金的正常周转。仅仅在2016年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增加值高达22.5万亿元,同比增加26%,占我国GDP的比重高达38%,发展虽然迅猛,但是与西方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还是比较大,我国服务业水平亟待提升,当前的需求水平也在不断的加大,因此可以说“互联网+”平台的介入生逢其时,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最后从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长久发展来作为思考着眼点,当前的大环境能够引导中小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方向的准确性,引导社会良好风气的发展趋势,保障知识经济和发展战略的科学性。知识产权服务业积极的强化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并且寻求新的环境下与互联网的糅合,是满足塑造新的商业模式的需求。
二、关于“互联网+”下知识产权服务业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及成因
我国学者对新环境下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关注度比较高,对其各方面的研究也颇多,经过对前述学者的研究和理解,知识产权服务业也和大多数行业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大同小异即两大方面:行业内部管理问题和行业外部管理问题,并且得出加强其知识产权服务业财务管理的急迫性,本文对其遇到的财务管理问题总结如下。首先是知识产权服务业内部财务管理问题的迸发,主要是服务意识的淡薄导致成本管理风险,很难实现低成本的管理效益,导致加大了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存在较强的信息闭塞不对称和短期逐利行为;再者是财务管理的细化制度没有跟进时展和当前管理背景的契合需求,举个典型例子而言,在新背景下财务预算的整个过程不够科学系统,体系尚未搭建,导致知识产权服务业收益不抵支出,资金流断裂;除此之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滞后,虽然互联网+介入,但是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一平台,或者是基础设施跟不上,因此导致一切财务风险不利因素的出现。上述不良问题频发的源头在于市场化主导的环境下主体财务管理监督的盲目和缺位。另外一大点是知识产权服务业外部风险点,PEST分析法是主导。在这一方面着重阐述一下的是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假如跟不上时代大环境的变化很可能导致自身管理问题的频发,最终会危及整个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前景和信心,出现这种财务管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外界环境信息搜集和把握的不力,最终导致与新环境的脱节。
三、“互联网+”下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和路径
(一)提高和加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财务管理的意识
想要提升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相关职工的财务管理的意识,从根源上摒除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禁束,达到企业在新经济常态下降成本、安全高效运转的改革目的。首先是让全体相关的职工对新经济环境下当前知识产权服务业运行的相关原理和规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需要无意识的灌输新型此外管理的思想,然后在此基础上将两者糅合到知识产业服务业财务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去,综合提升其效果和意义。主要有以下着眼点:一是完善知识产业服务业观点和思想的全渠道宣传,比如在年度总结会、民主讨论会等进行宣扬,不断拓宽自身的宣传媒介。此外,着眼于以人为本,强化相关职工的理论和实践的多层次的培养,力求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较好的融合。
(二)及时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完善和变革知识产权服务业财务管理制度和执行体系
不少知识产权服务业财务管控迟迟不见起色,并且在各方面应用的相关的制度迟迟建设不起来,思想观念不重视是一大原因。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对现有老旧制度的高度依赖,导致其不加考虑时代背景的变化,规章制度是知识产权服务业规范作业的重要法条,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必要保障,因此必须基于知识产权服务业各自的实际情况,也可通过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来进行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同时完善和甄别对旧有成本管理制度的变革,将其制度的构建更加切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保证其实践效果的可依循。切实为落实解决新环境下财务管理迸发的问题提供保障,避免盲目操作和不当利用所带来的损失和无效性。在观念变革和制度建设的重视之下,还需要将解决知识产权服务业财务管理的问题落实到实处,实践体系的建设是实现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环节。建立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财务管理的实施组织架系,以此更好的落实其相关制度规范、规章。围绕大幅度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根据已有的财务管理体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整合。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上的实施中必须明确成本管控各个环节的人员的职权,严格把控。
(三)加大知识产权服务业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杜绝监督形式化和书面化现状
在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体系,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的同时,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体系的监督。当前新环境下内控和监督显得必不可少,十分重要。加强监督才可以保障内部控制中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知识产权服务业应当将各种比较常和适合自身的监督方法深度的凝练和提及,把监督工程的建设作用持久性的工作,坚决杜绝各种敷衍和形式化的冒出。
(四)借助当前“互联网+”平台,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业信息化水平
当前“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平台的支持。针对当前我国大多数知识产权服务业信息化水平不先进、不能满足需求的现状,所导致知识产权服务业财务管理等各方面效益不显著,知识产权服务业应该不断的结合发展的特点,合理有度的加大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以此更好的融合互联网经济背景下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业综合管理水平做好奠基。
四、总结
加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财务管理是其自身在新经济环境“互联网+”下立足立业的基准点和保障。本文较为简要的总结了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当前发展的大环境和发展现状,简要总结了当前知识产权服务业在财务管理上财会方面的问题,着重从各个角度提出了解决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可行性策略和建议,也以期能够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希.“互联网+”与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3):67-69.
[2]杨红朝.知识产权服务业培育视角下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08):112-115.
篇4
关键词: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理论依据;现状;组织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已取得了长足发展。由于服务业能在经济增长中以其“黏合剂”般的作用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及其生产率的提高,所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为了利用成本优势,发达国家的制造商趋向于把产品生产外包给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则有一种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转变的普遍趋势(OECD,2007)。由此可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产权服务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典型代表,是知识产权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刘菊芳,2012),并对提高城市竞争力及加快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叶春明等,2011)。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知识产权服务业在我国整体的发展十分缓慢,且已成为制约知识产权产业发展的短板(陈礼勇,2012);另一方面,广东知识产权服务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陈宇萍等,2011),且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关永红等,2011)。由此可知,探讨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不但有其强烈的必要性,且还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的理论依据
知识产权服务业是高技术服务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重要领域之一,是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知识产权服务业包括专利、商标、版权转让与服务,著作权、软件的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工商登记的服务,无形资产的评估服务,专利等无形资产的咨询与检索服务,其他知识产权认证、与转让服务(包括相关法律服务及科技中介服务)。由于知识产权服务业归属于服务业里边的一个分支,故服务业集聚的内在规律同样可以适用于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的内在逻辑。
尽管我国制造业的地区集聚已是显见不争的事实,但是对于服务业的地区集聚则仍然大体上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制造业与服务业何者更为容易集聚?对这一问题,当前学界似乎并未达成完全一致的共识。例如,已有经验研究显示,工业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并不存在明显的集聚效益,然而第二、三产业加总则存在显著的集聚效益(吉昱华等,2004)。一般说来,由于服务业自身所具有的“一边生产一边消费”亦即生产与消费几乎同时进行的特点,使得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更依赖于本地市场规模的大小,进而表现出更强的空间集聚效应;同时,和制造业相比,服务业更能够承受城市高昂的土地租金,于是在地理位置上更倾向于选择城市(Jed Kolko,1999)。由此可见,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集聚已经并不能完全套用用于解释制造业集聚的理论来解释,而必须根据其自身特点寻求更为合理的解释。当前用于解释服务业集聚于大城市中心的土地租金理论更能诠释当前众多咨询服务业高度集聚于大城市中心而制造业则不断向周边城市迁移的现象。例如,广州天河区几乎都是咨询(律师事务所)、财会、商场、证券投资及区域银行总部高度密集的地区,也只有这些较为高端的服务业才能担负起此处高昂的租金,而广州的制造业则大体上都逐渐迁移出“珠三角”地区。
二、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的现状:整体考察
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居民生活状况,我国都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对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与集聚产生重大影响。为了进一步考察知识产权服务业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部等地区的分布与集聚差异,可从《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1)中获得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与知识产权服务业较为接近的细分行业的法人单位数(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清楚看出,我国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在地区分布上存有显著的地区差异,且其中绝大部分的行业都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
图1中所透露的信息很好地说明了我国当前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大体分布态势。事实上,我国当前所设立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试验区也仅在苏州、上海漕河泾、中关村等地,而这些地区无疑均是东部范围内。由此可见,东部地区具备优先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的相对优势;同时,从优化产业结构及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上说,也有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必要。
三、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的组织结构:个案分析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要设立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集聚中心,应当将其定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市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该地拥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的条件,从而能够为入区企业提供投融资、人才培训、合作交流、法律咨询、信息管理、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检验检测、价值评估等公共服务。由于江苏苏州所设立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试验区在我国当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下文将以此作为个案并对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的业务内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和探讨。
2007年,江苏省发展改革委颁布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意见》(简称《意见》),次年又出台了《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而知识产权服务业从本质上说仍属于设现代服务业的范畴,参照这一《意见》和《办法》,可将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的组织结构作以下大致构想。
1.中央商务区
(1)核心功能区,主要以金融、保险、证券、商务、商贸、教育、培训、科技、研发、设计等企业为主体,高级酒店、商务餐饮、休闲娱乐配套,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全球、全国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的知识产权服务业;
(2)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集中,拥有跨国公司或国际性金融机构区域性业务总部,或国内行业百强企业总部;
(3)加强基础配套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扩大片区投资价值,提升区域档次,改善政务服务。
2.创意产业园
(1)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环境,构筑创意产业链,为创意企业开展创意研发、设计生产和流通交易等活动提供适宜的硬件环境保障;
(2)产业特色鲜明,具有符合创意产业生产规律的产业形态,能够引领相关创意产业的发展;
(3)拥有一定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原创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良好的品牌影响力。
3.科技创业园
(1)具有创业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支撑体系及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商务、信息、咨询、技术服务;
(2)产业特色鲜明,在数字动漫、影音娱乐、市场运作、媒体整合及人才培育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3)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公司,从传统的专利、商标登记等价值链低端提升到能产生巨大价值的领域,围绕产业链培育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4.软件园与专利产品交易中心
(l)具有软件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及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设施,孕育一定比例的自主知识产权;
(2)以政府统一规划、企业自主参与、市场主导为原则,采取有形和无形相结合,促进专利产品的成果转化;
(3)具有产品展示、交易结算、仓储运输、质量检测、价值评估等功能和条件,初步具备知识产品集散、交易、价格形成、信息和电子商务等功能。
总之,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的组织结构应该是包含中央商务区、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以及专利产品交易中心等部分在内的有机组合,只有让各组成部分有条不紊、正常有序地配合运行,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的引领经济增长功能,实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集聚优势,并引领该地经济更为健康、快速、持续而又优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Jed Kolko,1999, “Can I Get Some Service He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ies, and the Future of Cities”, SSRN Working Paper, Nov.
[2]OECD., 2007,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es: can OECD regions compete in global industries? OECD Publishing,p. 33.
[3]陈礼勇,对当前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现状的思考[J].泰山学院学报,2012(4).
[4]陈宇萍,魏庆华,袁攀.广东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东科学,2001(22).
[5]关永红,刘卓拉.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行业范围与发展状况――以广东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为视角.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J], 2011(3).
[6]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R],2008.
[7]吉昱华,蔡跃洲,杨克泉,中国城市集聚效益实证分析.管理世界[J],2004(3).
[8]刘长平,叶春明.海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环境与战略选择――基于PEST-SWOT范式的分析.科技与经济[J],2011(3).
[9]刘菊芳.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关键问题与政策研究[J].知识产权,2012(5).
篇5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是上海市首家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在中国北京、苏州、长沙、南通、无锡、郑州、徐州、日本大阪、福冈、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和新加坡等地均设有分所,业务范围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电子商务和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在知识产权的申请与登记、知识产权的转让与许可、知识产权保护及管理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调查与救济、知识产权诉讼等领域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在赶到总部坐落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之时,前台的工作人员将记者引向一间古色古香的茶室。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席游闽键,此时的他正倚在窗边,举着相机专心拍摄夕阳下的陆家嘴。“你喜欢喝什么茶?红茶,绿茶,还是白茶?”温厚而沉稳有力的一声询问让记者从“一脑袋的问号”中瞬间回了神儿,茶叶于壶中盘旋,沁人心脾的茶香伴着轻柔的水沸声四散飘逸,伴着暮色和茶香,记者的“协力之行”就从游闽键的“知识产权那点事”开始聊起。
游闽键:新格局,新体验,新乐趣
2016年,协力第三次荣膺“中国杰出的知识产权诉讼团队”荣誉称号,三年来,每一次的评选,协力总能为整个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崭新的惊喜。“这一年以来,我们在夯实各类案件工作的基础上,更加专注于‘互联网+’服务的构建,这方面我们现在主要在做两个平台,一个平台是我们的‘知识产权那点事’微信公众号,目前正在对它进行二次改变;第二个我们会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知识产权类的投资资源,去嫁接一些知识产权产品,或者说知识产权本身来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投资。”游闽键一边将煮好的新茶递给记者,一边总结了近一年以来协力在宏观层面上的新突破。
说到“知识产权那点事”微信公众号,游闽键向记者谈及了最初萌生运营公众号想法的原因:“这些年我们不间断地在推出知识产权案例报告、知识产权资讯等等,不过一直都是纸质的内容。但是后来大家的阅读习惯逐渐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就在延续学术型、实用型路线的基础上,把这些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呈现出来。”自2014年底启动运行至今,“知识产权那点事”微信公众号在短短两年间已吸粉三万有余,且有效粉丝比例极高,单篇文章最高点击率远超两万,在知识产权专业类公众号中表现抢眼,成绩斐然。然而协力并未止步于此,游闽键告诉记者:“这个公众号现在的订阅量还不错,在法律服务类的公众号当中排名靠前,但是我们还有提升的空间。未来我们会把公众号做的更加深化,在改版以后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应用小工具,互动性会更加增强,应用性也会更加增强,这是我们在‘互联网+’这个方向上的一个重要举措。”
除了继续推进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以外,协力构建“互联网+”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知识产权类的投资资源,促进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与投资。谈及目前的运作模式,游闽键告诉记者:“知识产权投融资很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变现能力很差,很难有买家,那么我们现在在做的这个工作,就是能够让知识产权实现良性的流动。多年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让我们积累了很多投资类的客户,把我们自己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嫁接上来,对知识产权未来的前景、稳定性等等给出一个比较权威的判断和建议,这样我们就赢得了投资人的信任,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一些新的产品。”
游闽键向记者透露,开展知识产权投资与成果转化业务始终都在协力的发展计划之中,而真正推动协力迈出落实计划第一步的至关重要的契机,是2015年上海22条《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的。“协力其实一直在打造一个知识产权服务全产业链,从我们的布局来看,除了法律服务、申请、研究和管理这几个部分,现在唯独还缺一块,就是转化。上海要建设国际化的科创中心,通过了22条政策,包括后来又出台若干意见,这当中就释放了大量需要转化的科技成果。同时,全领域的氛围和前两年也不太一样,包括金融扶持方面也有一些政策出来,大的环境在变化,可以说是一个契机。”游闽键向记者坦言,“其实我一直很想做这件事,想了很多年,但是一直很难落实。现在我觉得有这个大环境,恰好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阶段,是时候动起来了。”
当记者问及目前经办的案件情况,游闽键坦言,自己现阶段已经很少案件了,追问其原因,他打趣道“是因为年纪大了”,说罢亦不禁哈哈大笑,向记者道出了其间的原委:“其实人在不同的阶段就要做不同的事情,我现在过了四十不惑,到了这样一个重新去思考人生和未来的年龄,可以通过另外一种路径去帮助当事人,或者说帮助需要服务的人,这种快乐,我觉得是不一样的。”游闽键口中给他带来别样快乐的“另外一种路径”,就是知识产权调解。
依托“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法律服务平台”,2013年协力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法律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调解中心”,游闽键由此成为大陆首批知识产权调解员之一。“这两年我们调了不少案件,比如自贸区第一个知识产权的案件调解,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第一例调解案件等等,虽然免费,但是很有趣。一方面是换一个视角来看待原被告双方的争议,更有利于将来在案件中理解委托人及对方;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是为上海探寻矛盾快速解决机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游闽键如是看待“知识产权调解员”这样一个新的身份。记者了解到,经游闽键于2014年8月成功调解的“自由贸易区知识产权调解第一案”,仅通过三次会面,累计十小时的时间就让原本对峙的双方达成了和解,其效率之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给游闽键带来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快乐:“调解依靠的仍然是我的本职专业,我依然坚持在我所热爱的专业领域中。而且调解中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的时候我很开心,这种成就感甚至比案件的胜诉来得更高,因为相较而言的金钱和时间成本降低了很多。”
马远超:以专委会治所,打破专业与地域的“墙”
在与游闽键的畅谈接近尾声之际,我们聊到了协力从2015年开始推行的专业委员会管理模式。“这是整个事务所宏观运作模式的变化。我们协力的特点在于,虽然分所规模不大,但都是具有专业性的,都是以专业结合地方资源来辐射我们的产品。所以最终我们要消灭总所和分所的概念,进行专业辐射能力升级,以后以专业委员会治所。”游闽键这样向记者阐释推行专业委员会管理模式的意义所在。在协力,记者也见到了专业委员会管理模式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高级合伙人马远超。
根据马远超的介绍,为了进一步延伸协力整体专业化发展的理念,协力目前已经成立了包括知识产权、证券、并购金融、破产、海事海商和刑事共计六个专业委员会,由游闽键担任专委会的名誉主任,马远超本人担任主任,一些其他骨干律师担任副主任,这对协力在纵向上建立专业合作的“池”,横向上打破地域之间的“墙”,无疑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协力是一个跨地域的团队,能够跨地域为客户提供服务。以知识产权领域为例,我们通过协力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就能从纵向的专业和横向的地域这两个角度,把全国范围内协力平台的知识产权服务资源都整合在一起。”马远超说。
“专委会是紧密型的,打通全国范围内所有的资源,以实现互相开放,包括客户资源、案例分享、培训和宣传等等。” 聊到专业委员会运作的优势,作为“总设计师”的马远超侃侃而谈,话语间流露出些许兴奋与自豪,“具体来说,专业委员会的作用首先就是可以对外统一进行宣传。比如说,我们知识产权的业务可能会分散在上海和北京,如果两地各做各的,就可能出现上海办一个期刊,北京开一个微信号,各自孤立宣传的局面。这对于建设团队的对外形象、整合客户资源等诸多方面而言,都是极为低效的。而专委会成立后,所有跟协力有关的知识产权业务,对外的推广宣传都可以通过专业委员会的渠道统一进行,口径一致且运转高效。另一方面,专业委员会可以起到风险控制的作用,所有跟知识产权相关的风控,都可以由协力的专委会来统一运作,这跟之前相比也是比较大的一个变化。”
除此之外,马远超还特别指出,专委会的成立对在全国范围内提升协力的业务能力同样具有非同凡响的价值:“对协力本身而言,知识产权是我们的品牌,是‘拳头产品’,所以协力其他地方的办公室也希望能够把上海总部的这种专业优势输出到本地,本地的知识产权律师更希望通过这样的途径能够有所提高,融入进来。而我们的专委会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这个覆盖全国的平台里,我们可以进行法律的研究和培训,把上海的专业能力辐射到各个分所去,从而帮助协力各个分所的知识产权团队迅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故而在马远超看来,专委会运作模式既满足了协力基层律师提升专业能力的迫切需求,实现了上海和各个分所同事之间的双赢,又能够与事务所整体发展的战略性布局相适应。
采访中,马远超带给记者最大的感触莫过于“能者多劳”:作为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同时也是专委会成员,马远超如今需要承担大量的事务所日常管理工作,大到推动成立覆盖全国的专委会,小到事务所社团活动的举办和办公休闲区的装修;作为协力党总支书记,马远超于六年前发起协力全国律师辩论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成为协力团队享誉业界的“品牌项目”;作为华东政法大学的校外兼职硕导,马远超始终挂心学生的学习和实习,用他的话说,“律师与老师这两种身份相互调剂,总能带来不同的乐趣和成就感”……然而,最不能被忽视的是,马远超始终是一名卓越的知识产权律师,即使行政事务日益繁琐,社会职务日益繁重,马远超依然坚守在知识产权诉讼实务的第一线,例如2015年轰动全国的“爱奇艺诉VST全聚合不正当竞争”一案的胜诉,就出自马远超的手笔。
在业界和媒体眼中,“爱奇艺诉VST全聚合不正当竞争”一案是全国首例聚合盗链被判不正当竞争的案件,故而值得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然而站在律师的角度,纵然已经在知识产权诉讼的疆场上身经百战,马远超依然感叹深入理解涉案技术对于知识产权律师而言的重要性:“对于知识产权律师而言,参与技术的讨论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这是很大的挑战,但我却认为这是保证案件承办质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也就是说律师一定要把技术吃透,这是在这起案件的经办过程中最触动我的地方。”马远超深有感触地说,“经办过程中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技术人员讨论涉案技术的相关问题,然后制订自己的诉讼策略,通过技术与法律相匹配,找到最佳的诉讼方案。在我看来,花时间和精力去讨论这些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其他领域的律师可能很少有这种机会去接触这些比较前沿的技术,而且不同的案子会有不同的新鲜技术让我们学习,这也是知识产权律师的一种乐趣吧。”谈到自己热爱的、同样也是引以为傲的事业,马远超的话语中总是洋溢着享受与满足。
傅钢:把握“泛娱乐”时代的脉搏
从被誉为“中国反垄断判决第一案”的书生网络诉盛大网络反垄断案入选2009年度“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至今,翻阅每一年度各省市的知识产权领域“十大案例”,“傅钢”这个名字总是在高频度地出现,聊起这些,这位未及不惑却已享誉全国知识产权领域的青年律师更多强调的却是协力团队多年来对专业的执着坚守和对新技术的紧密跟踪。“我们团队对新技术、新产业动态的跟踪是比较到位的,2001年前后,我们做软件维权,在全国能占到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场份额。而近些年我们更多转向到互联网领域,大概从2006年开始。十年积累下来,我们对于互联网领域最新的技术、最新的业态,尤其是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这些专业问题都有及时的跟踪分析,始终能够走在前沿,这是我们协力的一个特色。从我个人来说的话,这几年的工作重心主要在文化娱乐产业,这是个热门的领域,恰好跟我们团队‘追踪前沿’的特色相匹配,也的确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谈到这里,傅钢不禁笑言,“所以很多人就给我贴了个‘泛娱乐律师’的标签。”
打开傅钢的履历就能发现,“泛娱乐律师”的标签着实所言非虚。2015年,由傅钢承办的“我叫MT”诉“超级MT”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再度入选北京市高院的“2015年度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并入选最高院公报;北京游卡桌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诉赵汉葵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入选湖南省高院的“湖南法院2015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件”。2016年的“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后,大众点评网与百度地图这两大O2O巨头间的不正当竞争纠纷在历经长达三年的鏖战后终于尘埃落定,在这场持久战中,傅钢带领的团队依靠准确的诉讼策略和扎实的准备工作再度取得完胜,三百万的判赔金额相较于以往的同类案件而言又是一次不小的飞跃。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在2016年的“4・26”前后,傅钢所的壮游公司诉硕星公司、维动公司侵犯《奇迹神话》著作权、商标权及构成不正当竞争一案亦获得胜诉判决,其突破性意义再次轰动全国。“壮游诉硕星、维动这个案件,最终判决认定被告是侵犯了原告的复制权,这是一个整体侵权,把原告的《奇迹MU》原作品认定为类电影作品,从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保护,这相对之前的一些网络游戏维权案件,确实是一个突破。”采访中,傅钢一语道破该案判决的独到与开创之处。“过去的法官往往会对作品进行拆解,比如拆解成游戏里包含的图片作品、音乐作品、文字作品等等。但是这样的方式毫无疑问会把一个有机的、独创性非常高的作品肢解,从而无形中降低作品的价值。而这次的判决,整体上将其认定为是一个类电影作品,认可了它的高度独创性,更是认定了500万这样一个对于该类案件来说目前已达到最高限的判赔数额。这个案子以后,全国范围内很多案件也都在借鉴这种认定方式,所以说这个案件是具有其开创性的。”谈到经办案件的超群价值,傅钢的自豪与喜悦溢于言表。
篇6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的总体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以“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帮助企业化危为机”为主题,全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有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强化领导,健全完善为企业服务的工作机制
1、成立*市知识产权局服务企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董宏伟任组长,副局长董欣、纪检组长叶贵安、副局长刘红、副巡视员周家齐任副组长,规划发展处处长陈保国、协调管理处处长李卓端、行政执法处处长赵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分局(以下简称为东湖分局)局长郑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为经济开发区局)局长姚勇、办公室副主任陈敏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规划发展处办公,统筹协调全局为企业服务的具体工作。(规划发展处)
2、完善局领导干部深入企业调研服务制度。局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联系大企业和重点企业,定期开展调研活动,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明确责任部门,并限期解决、限时回告。对涉及跨部门、政策性强的重大事项,报请市领导协调解决。局领导联系大企业的分工见附表1,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联系大企业及“双十计划”、“助推计划”企业的分工见附表2。(规划发展处、行政执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3、落实大企业、重点企业服务便利直通车制度。在市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处、行政执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设立“大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便利直通车”服务窗口,及时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规划发展处、行政执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4、开通为企业服务的网络平台。在*知识产权网、中国光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网、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网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企业便利直通车”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年”专栏,开设网上提问、预约领导、政策解释、网上办公等栏目,充分发挥其功能。(协调管理处)
(二)强化保护,营造企业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4、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维权保护途径。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作用,开通“12330”举报投诉维权咨询热线,办好维权网站,在开发区、大型创业中心逐步设立受理举报投诉的工作分站,建立24小时接受举报的快速反应机制、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制度和网络,帮助困难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维权工作。(行政执法处、举报维权中心)
4、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继续深入开展“雷雨行动”和“天网行动”,重点查处反复性、群体性专利侵权假冒行为和专利诈骗犯罪行为,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指导我市企业做好参加境内外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行政执法处、举报维权中心、规划发展处)
5、努力降低企业维权成本。依法加快企业知识产权案件的受理、处理速度,限期解决我市企业知识产权案件,帮助我市企业处理好在市外的专利纠纷与诉讼案件。不断优化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机制,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效率。(行政执法处、举报维权中心)
6、建立全市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系机制。以我市重点企业为对象,组织协调工商、版权、文化、技监、公安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定期为其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咨询服务。(行政执法处、规划发展处)
(三)强化激励,大力构筑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优势
7、大力鼓励企业及时申请专利。完善专利资助政策,增加专利资助资金总量。提高对企业申请发明专利资助力度,将企业申请发明专利资助标准由每件资助2000元提高至每件资助2500元。扩大对企业申请海外专利资助的地域范围。在东湖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企业专利申请资助服务点,及时为提出资助的企业办理申请手续。(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8、建立专利申请审查、专利质押登记、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绿色通道。对重点企业和参与“计划”的企业重大专利申请项目,市知识产权局将依据*市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建知识产权强市议定书积极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系,加快专利审查速度。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在*东湖开发区建立专利审查员实习基地,加强企业专利工作交流站建设,定期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员深入企业调研服务。(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
9、加大对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实施工作的扶持力度。设立支持资金,引导、帮助重点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企业技术创新全程之中。扶持一些重点高科技企业组建专利联盟,提高行业的竞争力。(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10、完善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表彰奖励制度。制订*市专利奖评选表彰办法,每年交替开展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评选活动,提高对企业的表彰比例。完善*市强势企业评选奖励办法,继续开展*市知识产权强势企业评选表彰活动。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对知识工作先进企业和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11、加大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项目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继续开展“专利技术转化”、“企校专利对接工程”项目评选工作,对入选项目予以资金支持,促进专利技术的转移、转化速度。积极支持获得国家、省专利金奖及优秀奖的项目的转化实施。(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四)优化服务,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水平
12、深入实施服务企业的专项行动计划。对大中型企业继续实施知识产权工作“双十计划”,培育知识产权强势企业。根据市政府确定的“便利直通车服务”大企业名单,适时调整“双十计划”企业名单。继续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助推计划”,努力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培养专利创富、专利创业典型企业。落实对列入“计划”的企业专利申请费用给予全额资助等相关政策。(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13、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力度。继续大力推进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争取与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联合出台有关的管理办法,规范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促进专利权质押工作试点的顺利开展,开始实施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工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划发展处)
14、推动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统计和财务核算制度。争取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地方知识产权评估推进工程”,选择6家企业,指导其开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积极与资产评估机构联系,开展企业专利资产评估工作,推动专利权的资本化、证券化。(规划发展处)
15、通过信息化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设立专项资金,开发高水平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专利文献检索分析软件,在“计划”企业推广使用,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东湖分局、信息中心、规划发展处)
16、支持重点企业及行业建立专利应急预警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建立专利预警机制,评估与应对知识产权潜在侵权风险,增强知识产权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信息中心、东湖分局、规划发展处)
17、加大企业专利信息服务力度,提高信息服务水平。针对企业提出的专利文献检索需求,一般文献检索三周内完成。须出具检索报告的,45天内完成。认真做好企业专利数据库建设工作。中小企业数据库建设在两周内完成,数据库较大的企业在一个月内完成,最长不超过二个月。同时做好数据更新和培训工作。(信息中心)
(五)强化管理,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18、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评定标准,对我市规模较大、信誉和服务水平较高的知识产权骨干中介机构,给予奖励。引进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知名机构,与本地骨干中介机构相互促进,形成高水准的专业化服务格局。择优支持一批有实力的专利评估机构加快发展。(规划发展处)
19、完善专利转让交易中介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的作用,拓展其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帮助我市企业开展专利技术交易工作,对“双十计划”、“助推计划”企业优先提供专利交易方面的相关服务。支持企业参加全国性专利技术(产品)展会,帮助企业寻求专利技术转化、实施的机会。(规划发展处)
20、完善政府机关、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与企业服务对接机制。完善专利特派员制度,鼓励我市专利机构为企业知识产权事务提供法律支持及相关培训、咨询和指导。建立市区知识产权局与企业服务联络员机制,定期召开市区知识产权局、专利机构与企业的对接服务工作会议,沟通信息,听取企业意见,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规划发展处、协调管理处)
(六)强化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21、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培训、人才培养和宣传工作。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知识普及推进计划,组织知识产权专家咨询服务团,深入大企业、重点企业和开发区、创业中心、孵化器基地等企业密集区进行咨询服务和培训,为企业培养一大批知识产权明白人。(协调管理处、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22、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典型企业和人物的宣传工作。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典型企业和人物,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协调管理处、规划发展处、东湖分局、经济开发区局)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各区知识产权局、局机关各部门必须从事关*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服务企业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的服务理念,深入企业做好服务,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
(二)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由局服务企业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办公室履行服务企业年活动的统筹协调、检查督促和考核。各区知识产权局、各部门也要制定本区、本部门“服务企业年”工作方案,并及时反馈工作情况。
篇7
[关键词]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2-01-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己经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改革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来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
首先,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带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正在扩大。其次,互联网的交互性及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不明确。同时,由于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给知识产权的认定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数字技术是互联网媒体的技术核心,也是承载着互联网传播信息的主体,数字技术是虚拟技术,这就不符合《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对传统意义上知识产权对象实物化的定义。由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引发了传播学、管理学、法学界对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热议,这的确是一个新兴的领域,需要学者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本文从创新管理的角度入手来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一、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如果我们暂时抛开现有的法律具体条款,从世界范围内看法律制度发展历史,许多国家和法律对新技术的发展始终保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从无偿使用到有偿支付,产业发展过程中就需要知识产权保护。这就是说,产业发展的规则要事先设定,才能确保某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网络知识产权的现状
(一)网络版权的侵权现状
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权意识,网络上到处存在着非法传播、盗用影视、音乐、书籍、学术期刊等的现象。比如,著名的全球第一例P2P侵权案,美国网络公司Napster开发的Musicshare软件,利用P2P技术向用户传播MP3格式的音乐文件,损害了唱片公司的利益,最终被而招致倒闭;国内的搜索引擎百度也于2011年3月15日因为百度文库涉及侵犯著作权而陷入“百度文库侵权门”。
(二)电子数据库的保护现状
随着电子计算机存储与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传统的数据库开始向着数字化电子数据库转变,这种转变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随着电子数据库技术的不断推广,在IT市场中,逐渐形成了电子数据库产业。而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具体的针对数据库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如果管理不善,将导致大量数据库数据外流,严重影响社会生活、生产的正常进行。
(三) 域名抢注
互联网环境中,无论是需要建立电子商务、企业网站、电子政务还是社交网络,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并且申请专属的域名,目前,国内以“.cn”为结尾的境内域名注册总量已经达到约40万,而以“.com”作为结尾的境外域名注册量也超过70万,因此,我国每年向国外缴纳域名的注册费接近一千万美元。所以,有些人为了谋取利益,抢先注册别人已注册的域名,严重地扰乱了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 互联网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现状
近些年来,全世界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主要得益于渐臻完善的商业软件开发技术。中国是世界上电子商务大国之一,因此,对各种商业方法专利权的保护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对于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不仅反映了我们国家当前的法律问题,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扩张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
三、知识产权保护方法
(一)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方法
知识产权对保护创新成果,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显著作用。服务创新,由于其经济重要性,不能有效地得到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因此需要开发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方法。服务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手段的选择与制造业有很大不同,第一,使用传统保护方法的不多;其次,普遍选择非正式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第三,综合两种方法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互联网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方法
对于一项涉及面极广的技术,例如网络技术,它的成功在于实现了全球的互通。这样的技术只有无偿提供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知识产权作为一项激励创新的机制,也是互联网发展所必须的。因此,在互联网服务业发展的历程中,应当对知识产权进行适度保护,避免过分保护。
目前专门针对互联网服务业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目前对于无形知识产权的保护很薄弱。作者认可互联网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在传统方法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首先,明确互联网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一方面,是知识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的主体通常是以产品或者技术因素形式出现。另一方面,是对过程创新的保护,这时体现出来的是所提供的特定生产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创新者有所回报。
第二,互联网服务业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因此要对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进行区分。针对不同的核心要素类型的企业,要选择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
第三,互联网服务业兼顾互联网和服务业的特点,使得服务更加透明化,扩散更快,客户参与更多,这就使知识产权的保护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互联网创新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有效地将传统专利保护手段与非正式保护手段相结合。制造业更倾向于正式方法的使用,纯服务业往往偏向于三!卜正式方法,而互联网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正式方法使用与非正式方法具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
第四,要抓住侵权问题的本质。进行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方法选择时,要抓住核心问题,不论是什么业态形式,知识产权防御的木质问题就是侵权。因此,目前的法律体系也是适应于互联网服务业的。
明确了以上四点,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产权互联网保护框架体系研究。通过该框架,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明确某种知识资产的产权,从而充分激励产权所有者的创造发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强亚娟.略论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J].图书情报知识.2002(04).
[2]陈益君,张军.网络信息传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J].情报学报.2001(05).
[3]洪燕,华海英.网络环境下的当代知识产权问题探讨[J].情报杂志.2001(10).
篇8
21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家间的竞争首先要确立的就是信息优势。信息资源争夺异常激烈,因为没有对信息资源的争夺就无法实现对物质资源、能量资源的争夺。不论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信息知识型社会还是学习创新型社会,都离不开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作用日益突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为服务于这一战略目标,提高我国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利用专利信息。
一、加快推进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发、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建设和完善各种类型的专利信息数据库
政府应系统规划、重点建设和示范引导,建设多种类型、多层次的专利信息数据库。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履行政府信息公开和服务职能,加强专利基础信息、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专业化信息的数据库建设,向社会开展公益,通过专利信息服务平台,集成整合资源,形成专利基础信息全面、信息加工与服务水平高、能够满足科技创新多层次需求的、专业化的专利信息系统。
(二)建立向社会开放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以专利信息全社会共享为目标,根据专利信息的加工程度、投资主体、服务内容等,建立专利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全社会不同对象、公益和商业化运行相结合的服务机制。专利信息服务平台采取面向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等不同对象的多层次服务机制。公共财政支持建立的专利信息库向社会开放,根据服务内容和方式,实行免费或低价有偿服务。社会力量投资建立的专利信息库可以考虑纳入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向客户提供有偿服务。
(三)加强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与其他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相互支撑
加强与科学文献、科技成果信息、科学数据、标准信息等科技信息的功能互补,共同构筑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信息支撑基础。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扩充其他知识产权服务功能,链接知识产权法律专家信息库、技术专家信息库、技术交易信息库、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息库等,为科技创新提供系列配套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二、相关政策及措施
专利信息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或优化:其一,在整个政府公共服务的投入中应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优先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需求。其二,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投入中应形成协调的比例结构,重点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水平偏低的问题。其三,在政府自身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上应形成“先外后内”的合理结构,优先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大力培育和发展专利信息服务体系,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市场化进程。专利信息资源市场化应以需求为导向,用户的需求是专利信息资源市场化发展最强劲的推动力。因此,要实现专利信息资源的市场化,不仅取决于专利信息本身的性质和功能,更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只有当专利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相适应时,才能激发用户的信息需求,提高用户使用专利信息而获得的综合效益。
促进政府信息服务机构职能的转变,选择适应市场化要求的运行模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提出巨大挑战,政府信息服务机构应转变职能,从专利信息的单纯提供者变为主动为创新主体服务,使其从建立企业专利战略和提高专利质量的高度来利用专利信息。相应地,政府主管的专利信息机构也应循市场的需求转变职能,建立符合市场需要的信息机构运行模式。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规范市场化运行。要依靠法律,实现专利信息市场化的良性发展,同时还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加以推动,如行业协会、企业等。而政府需要在这个运行体系中扮演总协调的角色,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扶持多元化信息服务主体,维护信息服务竞争秩序,监管信息服务效果。
积极发展高端专利信息服务。发达国家高端专利信息服务极为活跃,如:专利战略分析、专家咨询系统、专利定题服务等。这些组合式高端服务为政府机构、企业和大学提供专利战略上的指导,极大地促进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壮大。我国也应鼓励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对原始专利信息进行深层开发,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专利信息服务。
建立专利预警机制。随着对外贸易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正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对象。近几年,涉外专利纠纷大幅上升,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向我国发难的产品,往往是我国新兴高科技出口产品,具有明显的竞争力,而且,其发难时机的选择往往是在该产品高成长期,一旦出现问题,将使我国全行业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建立我国的专利预警机制,相关行业协会或组织建立一整套专利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的机制,从而加强我国应对涉外专利纠纷的能力,引导和扶持我国企业公平参与国际竞争。
建立专利信息利用和服务平台建设的政府协调机制,统筹建设规划,部门分工实施,共同推动全社会专利信息的整合、利用与服务。充分发挥政府在专利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投入,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多层次需求的、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为自主创新提供有力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支撑。
专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提高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效率和效能,加强专利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专利信息资源管理。鼓励公益性专利信息的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增强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普遍服务能力,促进公益性信息机构的有序、规范发展。
专利信息资源的商业性开发利用要培育和繁荣专利信息服务市场,促进专利信息内容服务的产业发展,推动专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化进程,促进专利信息服务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建立专利信息服务的市场监管体系。完善专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保障环境,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规划,增加资金投入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标准化工作,营造社会公众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的良好环境。
链接:专利信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作用
(一)专利信息是国家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最新的专利信息体现出新兴技术引领者技术创新的动向。对国内外专利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明确技术竞争态势,为国家确定优势技术领域、科研资金投向、技术进出口方针提供依据。
(二)专利信息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
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可以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加速技术创新的进程,提高研究的起点,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对中国这样一个科技资源紧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篇9
论文摘要:法律诊所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法学教育新模式,已成为世界法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其最大特点是借鉴医学院学生的临床实习手段,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践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践技能。知识产权法律诊所既是知识产权法律实践训练平台,也是知识产权公益事业的法律服务平台。有必要通过创新运行模式及服务功能,实行产、学、官、研合作,搭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法律服务平台。
法律诊所教育,对于大多数中国法律工作者而言是一个新鲜名词,对于普通公民来说更是闻所未闻。所谓法律诊所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法学院普遍兴起的一种新型课程,又称“临床法学教育”。顾名思义,其特点在于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通过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法律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人理解,缩小学院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的距离。另外,此项教育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
一、法律诊所教育的价值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法律诊所教育无疑是一种创新,对我国法学教育的改革是一种促进。它将实体法以及法学理论、实践、技巧、信念、态度和价值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律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法律诊所课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无偿法律援助案件。学生通过为社会弱者提供法律帮助,能获得职业成就感,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目标。
法律诊所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教育,它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其与传统的法律教育方法不同,更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法学教育的模式。从单纯的理论去指导实践的演绎式模式到通过实践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归纳式模式,让学生学会从实际的个案着手探索法律的基本精神并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通过法律诊所教学使法律院校的学生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法律、了解社会、体味人生。
目前,拉丁美洲、西欧、东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亚的尼泊尔、印度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院校已经广泛而成功地应用了这种教育方式。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法律诊所教育已经成为东欧、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法治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顺应世界法学改革潮流,我国部分高校教师经过充分的探索、研究与论证后,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学院、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于 2000年9月相继开设了诊所法律课程,尝试运用比较模式进行教学。2001年起,又有中山大学、西北政法学院、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开设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2002年7月28日,经中国法学会批准,由上述11所院校成立了“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到2010年6月1日已发展了130位单位委员。经过10年的推广,法律诊所教育已在中国高校扎根、发展并完善,日常运作管理有条不紊,法律服务活动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参加法律诊所活动的学生在分析法律问题、提高法律实践能力、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各具特色的专门性法律诊所正在逐步形成,如劳动者权益保护诊所、消费者权益保护诊所、环境法律诊所、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公益法诊所、社区法律诊所等。
二、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的创立及意义
引人法律诊所教育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改进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法律实践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知识产权法律诊所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创设于2005年9月,是目前为止全国高校唯一以“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命名的法律诊所。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由一支具有较强实力的教师队伍组成,均具有高级职称、律师资格证书,具有教学和律师执业经验,并经过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专门培训,能够规范、专业地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学习和基地实践任务。
知识产权法律诊所教学分为课堂讲授和基地实践两大部分。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诊所教育简介,律师职业道德,知识产权法实务,系统技巧训练,接待当事人,参与咨询与调查,仲裁、诉讼和非诉案件的专业技能等。基地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教学基地值班;为当事人提供咨询意见;起草法律文书初稿;在指导老师参与下修改法律文书;与对方当事人或律师谈判;接待来访;阅读、整理案卷;配合执业律师开展业务、参与办案全过程等。
(二)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的性质及意义
法律诊所教育通过学校和社会两个场所的实践和共同作用,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促使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在活生生的具体案件中加以运用,也能通过和当事人接触得到社会经验等多方面的积累。概言之,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对学生是法律课程的实践训练平台,对社会是知识产权事业的公益法律服务平台。
1.实质上是法律课程的实践训练平台
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的优势在于该法律课程是在律师事务所真实环境中进行的,并由老师负责指导。这一实践训练平台还具有强调职业道德、注重实践操作和人际关系协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等特点,有助于克服传统法学教育过于理论化、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的缺陷,让学生保持和社会实际、法律实务接触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深入理论探讨的同时,学习如何像法律从业者一样工作和思考,培养全面的法律素养、优良的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这一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2.客观上是知识产权公益事业的法律服务平台
法律诊所教育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办案,既是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的法律资源的有益补充,将对我国的教育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带来冲击和变革,也为我们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的法律通才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如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的活动经费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及其民商经济法学院和社会公益性组织(如美国福特基金)、律师事务所的支持,其对外开展的任何法律服务活动均不收取报酬。目前,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的服务项目主要有诊所法律教育研究与培训,疑难案件会诊,接受知识产权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提供非诉法律服务或者担任诉讼人,接受商标、专利行政诉讼案件、行政复议案件原告和申请人的委托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或者诉讼,普法宣传,法制状况调研,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法律分析以及其他公益法律服务。
3.为法律援助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具有创新意义,突破了学界认为“法律援助是穷人的专利,拥有知识产权的权利人都是富人,无需法律援助”的普遍观点。学生通过模拟场景和实践操作,以律师助理身份办案,既能学习律师的各种执业技能,又能为因经济困难,不能支付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和诉讼费用的知识产权人,以及遇到难以解决的知识产权事项或案件的知识产权人提供法律援助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从实际情况看,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的学生都能把为弱者提供法律援助看作学习的机会、社会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与专职律师相比,学生没有繁忙的工作,不期待任何物质上的回报,专心于此;与社会团体相比,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能得到富有经验的教师的指点。所以说,法律诊所教育的设立必定会为中国的法律援助事业注人新鲜血液,带来崭新面貌,对促进我国法律援助事业的深人开展有着现实的意义。
三、知识产权法律诊所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综合各高校开设法律诊所及法律课程的情况,基本上都是依托学校成立法律诊所,采用“校内真实当事人诊所”的模式,但其内容、目的和运作方法也各有特色。如北京大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律师制度和律师规则,熟悉律师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了解律师办案程序、诉讼程序和律师事务所工作规程,学习和掌握处理案件的技巧;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法律实务的技能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合作精神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既注重诊所的课堂教学,又鼓励学生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要通过向社会提供法律援助来培养和锻炼学生。其它大学开设了以法律援助为特色的法律诊所,也都旨在提高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和法律实践的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诊所通过与律师事务所合作设立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除了进行每周一次的理论讲授外,几乎每天都要到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法律诊所的教学过程包括“三步”。即对上述环节进行计划、行动、评估,通过讨论、模拟、反馈及单独指导等方法,从而构成一个实践环节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思考贯穿其中。法律诊所需采取双循环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不断提高熟练程度的同时,能跳出原来的思维模式,从全新的角度、有预见性地思考问题。以实现法律诊所教育的日标,即“帮助学生培养经验式学习的能力及凭借经验进行反思的能力”。
(一)明确性质定位
由于知识产权法既是实体法,又是程序法,而且涉及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广泛的权利范围,因此,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的实践场所应当是开放的,其服务对象亦应是开放的。为进一步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贯彻落实,参照有关专家意见,建议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将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定位于产、学、研合作促进组织,使其成为开放发展的公益法律服务平台,为产、学、研合作组织自身及相关科技创新机构、企业维权等提供专业的公益服务。
(二)创新服务功能
对知识产权法律诊所实行产、学、官、研合作模式,拓展与产、学、官、研各界的合作,推动法律诊所承担知识产权法律研究及知识产权发展与促进方面的工作,其服务功能包括但不限于:y)接受企业、政府及相关机构委托的法律实务研究课题,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分析、预警以及保护策略研究、品牌战略研究;(2)接受企业、政府及相关机构委托的知识产权促进工作,进行统计、调研、评估、规范管理及其它相关工作;(3)向企业、社区及相关机构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4)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研究,以及面向企业、行业的知识产权策略实施研究、咨询;(5)为企业、社区及相关机构提供法律咨询、法律策划和预警服务;(6)为企业、社区及相关机构投资融资、贸易发展以及海外市场开拓提供法律服务;(7)面向社会提供法律保护调查、相关信息检索;(8)提供其它服务,如维权援助等公益服务。
(三)突出法律援助
我国的法律援助机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政府性质的法律援助机构、律师事务所内设的法律援助中心以及各种社会团体。法律援助主要是国家的义务,理应由政府出资建立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政压力很大,不可能为法律援助机构支出大量费用;另外,我国地广人多,法律援助机构在现阶段还较难能深人基层农村;更关键的一点在于,能够胜任法律援助的专业人士数量太少。为此,我国应寻求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方法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显而易见,开展法律诊所教育,发挥法律院校师生的专长,为弱者提供法律服务,不失为一条完善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且与其他法律援助模式相比又有其优越性。
篇10
关键词: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调研;数据分析;服务需求
图书分类号:G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1-0005-04
一、数据来源
高校既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知识产权最大产出者之一。[1] 从这个角度看,高校不仅是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其利用者。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拥有、利用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影响重大。以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体的高校学生则是高校的重要主体,其对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利用成为高校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利用的重要一环,他们当然也是知识产权的重要产出者之一。了解高校学生对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态度,以及对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的需求,有助于更好地为其提供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为培养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提供良好的文献及信息服务保障。
我们利用承担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机会,在国家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需求现状调查部分,专门将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问题纳入研究之列。2011年5月以来,我们利用各种途径,在全国范围内采取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持续5个多月,共发放问卷4060套,其中回收有效问卷3035份,回收率为74.75%。被调查的对象涵盖了文史哲等人文与艺术科学、政经法等社会科学、理学学科、工学学科、农林科学、医学、军事科学、管理科学等类学科,基本涉及了我国高校所有专业的类型。各专业学生所占比例详见表1。
二、高校学生的内在需求结构
通过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笔者发现高校学生对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内在需求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总体上看,学生对于专利及版权领域的文献及信息较为关注。
统计数据表明(如图1),学生对于专利及版权领域的问题比较关注,其中对专利问题较为感兴趣的学生比例为43.3%,对版权问题较为感兴趣的学生比例为54.8%,而高校学生对于商标领域的问题关注得相对较少,所占比例为33.1%。与之相应,高校学生对于专利及版权方面的文献及信息较为关注。
高校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研究,因此,所需要的文献资源也大多是为了此目的。一般来说,理学、工学、医学专业的学生较为关注专利的文献资料,以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及专利授予规则,而各专业的学生均比较关注版权方面的文献及信息,是为了了解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及版权授予规则。相较于版权和专利来说,商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用较多,而高校学生又较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对于商标领域的问题,包括商标文献及信息关注较少。
第二,就具体的知识产权问题而言,高校学生较为关注知识产权授予、保护规则方面的信息。
对高校学生所感兴趣的知识产权问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如图2),学生所占比例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排在第一位的是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学生所占比例为58.2%。第二位的是取得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学生所占比例为40.6%。排在第三位的是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学生所占比例为36.4%。排在第四位的是找寻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学生所占比例为27.8%。第五位的是了解他人的知识产权状况,学生所占比例为24.9%。对其他相关知识产权问题所感兴趣的学生比例为0.5%。由上述数据可知,约半数的学生对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及取得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问题较为感兴趣,即学生较为关注知识产权授予、保护规则方面的文献及信息。
2007年10月15日,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年至今,全国各地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尤其表现在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高校学生也不例外,高校学生日益关注知识产权授予、保护规则方面的文献及信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高校学生是知识产品的创造者、拥有者、使用者,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几乎时时刻刻会碰到知识产权问题。一方面,高校学生在学习研究中,创造出新的智力成果,取得新的知识产权,需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高校学生也要具有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以防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事件发生。因此,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既是维护、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需要,也是保护自己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要求。
三、高校学生利用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公共服务现状
通过对高校学生获取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主要渠道及使用的主要网站的数据分析,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出目前高校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公共服务的现状。
第一,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公共服务方式已逐渐从委托式向自助式转变。
通过图3可知,在获取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主要渠道的选择上,有76.8%的学生选择上网搜索,34.0%的学生选择咨询律师或专业人士,32.8%的学生选择查阅专门书刊报纸,28.5%的学生选择与朋友交流探讨,9.1%的学生选择寻求政府或行业协会帮助。在上述渠道中,咨询律师或专业人士和寻求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帮助是传统的委托式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获取方式。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的自助式获取文献及信息的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的优先选择,表现在上图中即为有76.8%的学生选择上网搜索以获取所需的文献及信息。
传统的委托式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具有信息渠道不畅通,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等不足。与之相比,网上自助式服务具有信息全面、时效性较强、成本较低等优势,加上学校网络资源充足,从而使得大多数学生只有在面临纠纷或困惑时才会去专业机构以寻求帮助,而在其他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会通过网上自助式服务,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产权问题,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网上自助式服务需要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检索,以及对检索结果进行甄别、处理,因此,要求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而对于那些不善于利于网络资源的学生,图书馆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去处,并且对于那些网上搜索不到的专业信息,学生仍需要到图书馆查找其所需的相关书刊和报纸。
学生获取文献及信息的方式转变,决定了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也要从委托式向自助式转变,自助式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公共服务方式减少了政府的行政成本,满足了多层面的用户需求,符合时展潮流。
第二,高校学生获取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主要依托免费的、使用方便的网络平台。
通过对使用各主要网站学生人数的统计分析可知(如图4),67.0%的学生主要使用百度等免费搜索平台,40.0%的学生选择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的网站,35.2%的学生选择高校、科研院所等的专业网站,17.7%的学生还会选择与知识产权业务相关的商业网站来获取信息。
比较各类网络平台,每类主要网站都有其自己的特点。百度等免费的搜索平台因其使用方便、无需付费等原因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其提供的信息多,针对性不强,需要用户花费一定的精力、时间去选择。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渠道,政府部门网站提供的信息具有权威性、规范性的特点。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网站提供的信息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但其检索工具较为复杂,使用不便,而且有些专业网站提供信息服务需收取一定的费用。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学生在选择获取文献及信息的平台时,不仅关注此类网站提供的信息是否全面、权威,而且更加注重网站的收费及是否使用方便。
四、高校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1.我国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方面的主要问题(以用户需求为角度)
通过图5数据可知,我国知识产权专题信息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41.6%的学生认为信息供应渠道太散,信息难全;61.8%的学生认为信息缺乏规范、系统的整理,使用不便;46.3%的学生认为信息公开不够,许多信息找不到;37.2%的学生认为获取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困难是因为公众的信息利用能力不足。
正如上文分析,高校学生获取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多种,如上网搜索、咨询律师或专业人士、寻找政府或行业协会帮助、查阅专门书刊报纸等,获取信息的网络平台也有多种选择,如百度等免费的搜索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网站、与知识产权业务相关的商业网站等,这些渠道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而且每天都在增加新的信息。无疑,渠道的多样性保证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数量,但也导致了信息供应渠道太散,信息难全,使人们经常处于“要找的信息找不到,不要的信息到处跳[2]”的状况。这一点在网络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全球性的网络结构为我们构建了一张广泛的信息网,大量的信息存储在世界各国的服务器和主机上,这同时也使得信息分布分散,加剧了用户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有用信息的难度。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公共服务机构主要提供一次知识产权信息,而较少提供二次、三次知识产权信息,这就使得用户感觉到信息缺乏规范、系统整理。一次知识产权信息是指原始性知识产权信息,即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或研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二次知识产权信息开发是指对原始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特征进行分析后,通过筛选、压缩、组织编排而成的文献资料,诸如题录、书目、索引、文摘等可供检索的信息产品。三次知识产权信息是根据二次知识产权信息提供的线索,选用大量一次知识产权信息提供的内容,经过筛选、分析、综合和浓缩而再度出版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一般来说,一次和二次信息时三次信息开发的基础,三次信息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浓缩,是一次和二次信息的创造性进步。[3]经过一次、二次、三次知识产权信息的开发与加工,分散、无序的信息得到系统的整理,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信息公开不够,许多信息找不到也给学生获取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带来困难。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次修改了《公开指南》,加大了主动公开信息范围,积极地进行政府网站建设,优化了依申请公开信息的流程。但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信息公开工作还存在不足,公开的信息与广大群众对信息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政府信息公开时效性需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电子化的比率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的渠道还需畅通。信息公开是一切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的前提和基础,而在知识产权信息公开中,各地知识产权局起着决定性的作,只有知识产权局充分履行了信息公开的义务,才能满足公众对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需求,才能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的实现。
公众的信息利用能力不足也造成了我国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公共服务的困难。技术给人们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对人们的信息利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网上信息的组织方式、检索方式和获得方式,较传统文献组织、检索和获得方式,更具有多样复杂、技术含量高、对用户信息能力要求高等特点,使之成为用户使用网上信息的最大障碍。信息利用能力决定了所获取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是否能得到有效的运用,高校学生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其信息利用能力对研究开发,自主创新有着重大的意义。
2.我国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业面临的困难(以行业发展为角度)
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是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性环节。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还面临一定的困难,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难以跟上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造成这种困难有多种原因。由图6可知,52.8%的学生认为造成我国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业困难的原因是信息服务业缺乏行业规范,46.9%的学生认为是主管部门相关信息的开放程度不够,46.6%的学生认为是信息服务市场不成熟,41.2%的学生认为是政府对信息服务业扶持力度不够,29.2%的学生认为是信息服务人才缺乏。
上述数据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业的行业规则尚未成型,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服务市场“各自为政”的现象,不利于整个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造成我国文献及信息服务业缺乏行业规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协会的缺失。行业协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是连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与知识产权人的桥梁,它对制定行业行为规范、服务标准、资质认定等行业自律制度,提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服务市场不成熟也是制约我国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从其设立来看多数都是挂靠在知识产权行政机构之下,在市场经济下这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缺乏竞争机制,一旦从知识产权行政机构中独立出来,就很难运用市场经济的经营模式来从事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并从中获得利益。信息服务业发展时间短、信息服务机构不独立、信息服务市场缺乏整体发展规划等都是造成我国信息服务市场不成熟的因素。
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业是服务内容涉及法律、计算机、技术等的交叉行业,因此,对于信息服务人的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信息服务人不仅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还应当兼有数据加工、信息管理等能力,信息服务人才的专业素质,关系到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然而,我国现有的信息服务人才,这方面的整体能力有待加强。因此,信息服务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总的来说,在我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依然需要政府机关的扶持,引导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为信息服务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如建设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对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核心技术等给予资金支持或税收方面的优惠,支持组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行业协会等。
三、结论
通过对高校学生涉及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问题的调研分析可知,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还存在不足之处,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高校学生是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利用的重要主体,也是未来知识产权的重要创造主体,加强校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服务的建设,提高我国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服务水平,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提供充分的文献及信息服务,而且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利用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的水平,提高信息资源效能。?
参考文献:
[1]袁木棋,钱晓峰等.关注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对浙江省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调查问卷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