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产权住房范文

时间:2023-04-03 16:5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共有产权住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共有产权住房

篇1

1、按照国家规定,共有产权住房需要满五年,才可上市售卖。

2、对于购买共有产权住房不满5年的,国家规定是不允许转让房屋份额的,特殊原因需要转让的,可向原分配机构提交申请,由代持机构回购。

3、购买共有产权住房满5年的,交易增值收益由保障对象和政府按产权比例分配;且同等条件下,政府可优先回购。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公有住房没有产权证,公有住房有公有住房使用证,这是由产权单位发放的,证明持证人拥有合法使用权的一种权利证书,但这不是房产产权证。公有住房在原则上销售后成为了私有财产,可以自由处分,但无法办理房产证。公有住房是国有住宅,公房使用者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公有房屋享有占有、使用、部分收益和有限制处分的权利。一般个人只有承租权而没有所有权,因此,不能用公有住房使用证去办理产权证的。

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很多已购公有住房是通过福利和改革受益的结果,所以在目前各地对已购公有住房的销售还有一定的限制。公有住房无法办理房产证。房产共有人不可以单独办房产证;房产证只能向特定房屋的所有权人发放,如房屋系共有,在房屋所有权证之外,还可向共有权人发放共有权证。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根据沪府发(1999)44号文及沪房地改(1999)0867号文的规定,现就本市直管公有住房、出售投资单位公有住房净售房款及本市居民全额出资购买使用权住房变更为产权房中维修基金的归集和支用规定如下:

一、关于直管公有住房净售房款归集和支用

(一)开设专用帐户

各区县房地集团公司应在直管公有住房出售前到当地的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所属区县支行开设公有住房净售房款专用账户,专门用于核算直管公有住房净售房款的归集和支用。

(二)归集凭证使用

直管公有住房净售房款归集凭证使用《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房地产信贷部个人购房交款凭证》。

(三)支用办法

1.直管公有住房净售房款专用帐户支用或划款,使用银行贷记凭证。

2.支用或划转款项时,需提供有关部门批准同意的审批表;审批表作支用、划转凭证附件(有关审批程序、手续由市另行规定)。

(四)专用帐户对帐方式

1.各售房单位应于购房人交款前将有关业主购房信息盘片交建设银行收款行专柜,建设银行收款行在收妥净售房款后按月和区县房地集团公司进行核对。

2.建设银行收款行在收妥购房款当日填制《个人购房交款凭证汇总表》并将回执联交售房单位核对后收回。

3.建设银行收款行按月将核对正确的购房业主信息返回给售房单位复查,同时报市分行房地产信贷部。

(五)其他事项

1.各区县房地集团公司是负责净售房款的归集和支用的专职部门;建设银行各区县支行业务二科(房地产信贷科)是办理售房资金归集和支用的专职科室,都应积极做好净售房款的收支对帐及购房业主信息核对等管理工作。

2.公有住房出售后的三项维修基金存储及支用仍按现行办法实施。

3.净售房款管理部门应将归集和支用情况按季统计报市房改办。

二、关于出售投资单位公有住房净售房款归集和支用

(一)开设专用帐户

1.各区县房地局按照直管公有住房的开户规定开设出售投资单位公有住房净售房款专用帐户。帐户开设后专门用于核算出售投资单位公有住房净售房款的归集和支用。

2.各区县房地局应按幢、按室号设置明细账,逐一记载净售房款归集和支用情况。

(二)归集凭证使用

出售投资单位归集凭证使用《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房地产信贷部个人购房交款凭证》。

(三)支用办法

1.出售投资单位公有住房净售房款专用帐户支用或划款使用银行贷记凭证。

2.各区县房地局和各收款行应按规定在净售房款中支用和拨付有关费用。

3.投资单位按规定支用或划转款项前,各区县房地局应向投资单位提交每户业主明细信息清册,办理净售房款的余额确认手续。

4.投资单位支用和划转款项时,需提供《出售投资单位公有住房确认书》和区县房地局的划款通知书。

(四)专用帐户对帐方式

按照直管公有住房出售的对帐方式。

(五)其他事项

1.个人购房交款凭证一售房单位留存联,在收款后交区县房地局,清算时,区县房地局一并提交投资单位。

2.各区县房地局是负责净售房款的归集和支用的专职部门;建设银行各区县支行业务二科(房地产信贷科)是办理售房资金归集和支用的专职科室,都应积极做好净售房款的收支对帐及购房业主信息核对等管理工作。

3.公有住房出售后的三项维修基金存储及支用仍按现行办法实施。

4.净售房款管理部门应将归集和支用情况按季统计报市房改办。

三、关于使用权房变更为产权房的维修基金归集和支用

(一)开设专用帐户

各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在使用权房变更为产权房的维修基金归集前,凭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代码等资料在当地的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所属区县支行开设维修基金归集专用帐户,专门用于使用权房变更为产权房的维修基金的归集和划转。

(二)归集凭证使用

使用权房变更为产权房的维修基金归集,使用《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房地产信贷部个人购房交款(收款)凭证》。

(三)划转方式

1.使用权房变更为产权房的维修基金存储及支用按现行办法实施。

2.收款行将审核后的使用权房屋变更为产权房的维修基金归集资料送各区县房产交易中心核准。

3.业主委员会开户时,凭各区县房产交易中心贷记凭证,将维修基金从专用帐户划至业主委员会帐户。

(四)专用帐户对帐方式

按照直管公有住房出售的对帐方式

    (五)其他事项

1.各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是负责使用权房屋变更为产权房维修基金的归集和划转的专职部门;建设银行各区县支行业务二科(房地产信贷科)是办理使用权房屋变更为产权房维修基金归集和划转的专职科室,都应积极做好净售房款的收支对帐及购房业主信息核对等管理工作。

2.使用权房屋变更为产权房维修基金使用按公有住房出售后的三项维修基金存储及支用规定办法实施。

篇4

共有产权房以家庭和政府共有房屋产权的形式,提供低于市场房价的政策支持住房,帮助家庭解决自住型需求。通过调节家庭购买房屋产权比例,可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购买需求。共有产权房购房家庭具有如下特征:有购置产权型住房的愿望,希望获得稳定的房屋所有权关系;有一定购买能力,在家庭收入和资产上,高于廉租房最低收入标准,但又无力在市场上购房;在解决自身居住问题的同时,对于家庭出资和持有房屋产权有保值增值预期。因此,共有产权房既适用于现行住房保障体系中的购买保障房人群,也适用于不符合现行保障房条件的“夹心层”人群,包括新就业大学生、产业工人骨干、城市白领等。在这两类人群有同等需求意愿的情况下,后者对共有产权房的购置能力和表达意愿能力更为强大,但后者由于具有较好的成长性,表现更多的是过渡性住房需求,随着职业的发展,其中有一部分人将逐步具备在市场上购房的能力。

为确保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的公平健康发展,在考虑政府保障和支持能力、城市发展约束条件等情况下,应对供应对象做好制度设计和统筹安排。

一是完善公租房(含并轨后的廉租房)制度设计,优化选址、交通、租金和补贴、公共服务等配套设置,鼓励支付能力不足的保障家庭和过渡性需求人群首先通过公租房解决住房困难。

二是由于共有产权房具有土地重复投入、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的特点,为确保有限的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应合理设置供应范围,其中参照经济适用房建设模式,政府实行税费减免,直接让渡土地收益或将市场房价打折后再确定家庭购买比例的,应首先保障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如果政府提供出让用地,政府让渡的土地收益全部显化为政府产权,可以根据城市当地实际,用于解决家庭的自住型住房需求。从这个意义说,共有产权房和中小套型商品房一起,都是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有效品种,有利于促进形成持续健康发展的住房供应体系。

三是实行共有产权房准入标准的动态调整,政府应量力而行,科学测算购置人群的范围和规模,并根据供需情况和政府支持能力,对准入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对于保障条件范围以外家庭不设轮候期,充分调动家庭解决自身住房的积极性。

二、辩证看待获利空间,确保保障手段与目标相适用

现行经济适用房实行的是差价收益模式,即已购经济适用住房达到上市条件的,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共有产权房销售价格如果按市场房价的一定比例R确定,同等比例下,差价收益模式下家庭需要补交比例为1-R的差价收益,共有产权房家庭须交纳总价款为1-R的价款。差价收益模式隐含着政府让渡了“政府产权部分”的首次购买成本,主要分享的是增值收益,而共有产权房显化了政府让渡土地收益等出资部分,即便市场房价一直保持不变,甚至下跌时,家庭要取得完全份额,也需要支付“政府产权部分”的价款,因此更能压缩家庭获利空间。在房价下跌时,家庭也须承担市场风险,体现了共有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

与公租房相比,共有产权房仍有较大获利空间,特别是当购房家庭取得50%以上的产权份额时,收益的大部分仍归家庭所有。从住房保障的角度,专家学者和舆论更倾向于仅保障家庭的居住权而非财产权,保障房不应用于投资投机和牟利。如果要完全取消家庭牟利空间,减少寻租可能,一是发展公租房,不给家庭以取得产权后财产增值的机会;二是从住房保障立法和合同约定入手,完全取消购房家庭处分、收益权利,使共有产权房只能按规定价格出售或转让给符合条件的保障家庭,房源在住房保障体系内实现封闭运行管理。当共有产权房用于市场调控目的,政府让渡的土地收益全部显化为房屋产权,则相当于为家庭提供的是购房垫付支持。在家庭达到完全购房能力后,再通过购买政府产权部分的方式将让渡的土地收益和政府产权增值部分返回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有理由获得当初购买产权的增值收益。当市场房价下跌时,家庭也须承担市场风险,承担不获利或亏损的风险。

三、合理确定销售定价,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

共有产权房销售价格占周边市场价格的比例为家庭出资购买拥有的房屋产权比例。定价时,可以根据周边市场房价和家庭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家庭购买的不同产权比例,比如家庭购买50%、70%的产权,只需支付房价的50%、70%。从另一角度看,共有产权机制可以将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自住型商品房等不同类型房屋品种予以整合,形成对购买能力不足家庭住房消费的梯度支持。定价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固定家庭购买的产权比例,由政府根据项目区位、周边房价等因素确定一个固定比例,比如项目位置好、价位高的地区,可确定家庭较低的购买比例,以与家庭购买能力相适应,这种方式便于项目开发投资结算,但一个价格对应的购买家庭范围较窄,部分保障家庭可能无力购房,要将这部分家庭纳入购置范围,需会同金融机构建立担保或融资支持机制。二是一个项目内由家庭自由选择购买产权比例,这种方式充分照顾了家庭购买能力,但销售结算和产权登记管理较为繁琐,家庭购买的产权比例过低,也会引导家庭过度住房消费,在贷款抵押、后期管理等方面带来一些问题。三是采取前两种方法的折中,在一个项目中采取若干种产权比例由家庭选择,在公平和效率间取得平衡。价格管理和住房保障部门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定价方式,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都较原有的经济适用房成本定价方式更为灵活,更能反映市场房价的变化。

为确保共有产权房定价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应建立科学的定价评估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周边市场房价进行评估,也可以采用周边地区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成交均价。在定价时点上,建议以项目预(销)售时房价为准,避免土地供应或者开工时确定的销售价格不能真实反映销售时点周边市场房价水平;二是建立共有产权房专项资金收支统筹机制,将项目结算支出和销售收入之间差额、上市时家庭交纳的国有产权部分房屋价款等资金纳入统一管理,统筹平衡不同项目盈亏,保证项目滚动开发的资金投入,政府部门也能根据资金情况安排共有产权房的开发管理计划和规模。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政策衔接

目前经济适用房购房家庭违规与他人签订出售、出租协议的,由于现行政策均为规范性文件,效力和立法层次较低,法院面临判决合同无效缺乏法律依据,判决有效又与保障初衷和维护公共利益相违背的两难困境。共有产权房较好地适用于现行私法体系,可以避免购房家庭擅自签订合同的纠纷。《物权法》第101条规定,“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民法通则》第78条也规定,“按份共有财产的每个共有人有权要求将自己的份额分出或者转让。但在出售时,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的权利”。依托于现行法律体系,共有产权房在转让时必须征求政府产权人的意见,政府可以优先回购,否则法院可以认定协议无效,为违规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但引入共有产权机制后也会产生政府的连带责任和风险负担问题。《侵权责任法》第85条、第86条规定,对于建筑物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以及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的侵权责任,如果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物权法》第98条规定 “对共有物的管理费用以及其他负担,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份共有人按照其份额负担”。因此如果侵权房屋的政府共有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或者家庭欠缴房屋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费用而又未提前明确约定的,政府存在连带责任。解决方案的一种思路是,住房保障立法中给予政府主体豁免权,并通过销售合同约定,明确由家庭承担安全、维修责任以及交纳各种费用的义务。这种思路符合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由于家庭实际使用房屋,因此承担相应的义务,但需加快住房保障立法进程,制定有足够效力的法律法规,保证与《物权法》等法律的衔接。另一种思路是政府成立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共有产权房的持有、运营、管理等工作,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由指定机构承担,指定机构与家庭通过合同约定,按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进行处理。这种思路可以解决与《物权法》等现行法律的衔接,但增加了政府增设机构人员的负担,同时也带来了政府对指定机构的监管、建立共有人之间平等协商解决问题机制等新的管理问题,需要结合制度的整体设计提前谋划。

另外,当共有产权房涉及政府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并用于保障目的时,家庭产权份额抵押处置等行为也会产生与住房保障目标不一致的情形。《担保法解释》第54条规定:“按份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中享有的份额设定抵押的,抵押有效”。根据《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按份共有人除了出卖外还可以将其拥有的份额设质、抵押、用作担保等,家庭无力还款时抵押权人(债权人)也可以通过拍卖等方式将房屋过户给不符合保障条件的个人。根据《婚姻法》、《继承法》规定,房屋可能通过离婚、继承等方式流转给不符合保障条件的个人,使保障房流出保障体系。如上述法律被人利用,可能导致共有产权房起不到应有的保障和管理目的。由于私法法律体系主要考虑的是维护个人财产等权益以及民事关系之间的平等。因此,当共有产权房应用于住房保障时,有必要从保障本原出发,对房屋的抵押担保、投资等处分权益进行限制,加强政府行政部门监管,严格房屋变更、继承和退出管理,维护公共资源公平分配使用。

五、细化政策措施,实现规范有序管理

政府共有人的业利问题。政府共有人作为房屋业主,在业主委员会等组织中是否履行相应的权利和义务、非自然人如何履职和追究责任、政府共有人的业主票数如何计算等问题缺乏深入研究,需要完善相关政策,与《物业管理条例》等规定相衔接,推进和谐小区建设。

篇5

共有产权房的保障对象与地方政府签订合同,约定双方的产权份额以及保障房将来上市交易的条件和所得价款的分配份额。

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房时,可按个人与政府的出资比例,共同拥有房屋产权。房屋产权可由政府和市民平分,市民可向政府“赎回”产权。

共有产权房自2007年起在江苏省淮安市进行试点,该模式已在江苏省其他地区获得了推广。

共有产权房产生的目的:政府将原来供应经济适用房划拨的土地改为出让,将出让土地与划拨土地之间的价差、政府给予经济适用住房的优惠政策,显化为政府出资,形成政府产权,从而形成低收入困难家庭和政府按不同的产权比例,共同拥有房屋产权,共有产权被写入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次会上,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特别要求,试点城市进一步完善试点方案,特别强调要确保公平公正,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上海的住房保障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从解决最底层住房困难家庭入手,逐步深化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迄今已历时20余年。

第一阶段:以住房解困为重点的初步探索阶段(1987年至199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自1987年实施住房解困工作,到1999年,先后解决人均居住面积2平方米、2.5平方米和4平方米以下近12万户家庭的居住困难,直接受益居民近50万人。上海住房解困工作曾荣获1995年“联合国人居奖”和1996年“联合国百家最佳范例”。

第二阶段:以廉租住房为重点的稳步推进阶段(2000年至2005年)。历时12年的解困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由政府集中解决住房困难的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需要建立一套规范有序的政策机制,以解决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2000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廉租住房制度,实行集民政低保和居住困难为一体的“双困”准入机制,对廉租对象采取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保障方式。廉租住房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同和廉租对象的普遍欢迎,2003年获得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同时,还推进了旧区和旧住房综合改造;启动建设征收安置住房(动迁安置房);实施中低收入家庭购房贷款贴息政策。这一时期,由于住房保障的制度政策还比较单一,住房保障工作的推进力度还不够大,政策覆盖范围也比较小。

第三阶段:多渠道解决市民住房困难的探索阶段(2005年至2007年)。根据中央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的要求,结合上海实际,本市自2005年起,探索从住房保障性供应、住房政策性供应和住房市场化供应三个层面入手,健全住房供应渠道,分层次、多渠道地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在继续推进旧区改造和动迁安置房建设的同时,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将廉租住房收入准入标准与民政低保线脱钩;深化完善公有住房租金减免政策;试点建设农民工公寓,探索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这一时期,本市开始构建住房保障体系,住房保障工作实施力度逐渐加大,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但由于政策资源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对住房保障对象的划分及各项制度政策的定位尚不够明确,系统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框架还未形成。

第四阶段: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基本框架的深入实施阶段(2007年以来)。2007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对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提出了全面的要求。为此,2007年12月和2008年1月,市政府制订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2008-2012年)》。为尽快解决人民群众的居住问题,有效扩大住房保障政策受益面,本市更加注重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在进一步健全诚信、规范、透明、法治的房地产市场体系的同时,着力推动形成分层次、多渠道、成系统的住房保障体系;更加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统筹安排、分类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在加快推进廉租住房制度的同时,启动实施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深化完善征收安置住房政策,基本构建“四位一体”、租售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更加注重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发挥政府主导、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

租住房制度,主要针对本市城镇户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从2006年开始扩大到最低收入以上的住房困难家庭,近年来连续6次放宽准入标准,基本覆盖到住房困难但买不起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的本市低收入家庭。同时,积极探索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与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制度的有机衔接,努力提高实物配租比例。目前,对符合条件的廉租申请家庭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制度,主要针对本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09年6月,市政府出台《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办法》在充分借鉴外省市经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符合上海实际、以“共有产权”为特征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一是准入标准“先紧后松、逐步放宽”。从2009年在徐汇、闵行两区开展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供应试点起,根据房源建设供应条件、房地产市场情况和市民实际住房支付能力等因素,连续3次放宽准入标准,住房困难的中等收入家庭,包括落户的引进人才、青年职工等均纳入政策覆盖范围。二是实行“共有产权”制度,通过销售合同事先约定,由住房保障机构和购房家庭按出资比例享有产权份额、分配转让收入。三是建立配建机制,规定凡新出让的商品住房建设用地,必须按照不低于该项目住房建设总面积5%的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四是坚持分配公平、过程透明。实行街道(乡镇)和区(县)两级审核、两次公示、市级抽查纠错的工作制度;实行房源房价、摇号排序、选房购房“三公开”,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证机构全过程监督见证。目前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供应工作已在全市所有区县全面推开。

篇7

20xx年最新沪九条消息

一、建立联席会议

市政府建立进一步加强本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工作的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由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金融办、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新闻办等部门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监局参加,负责指导、协调、推进全市的房地产市场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跟踪、分析和研判,及时提出相关监管完善措施。同时,本市建立统一、规范的房地产市场信息机制。

各区县政府要结合辖区实际,组织、协调各相关管理部门承担和落实本区域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职责。

二、加大住房用地供应力度

加快住房用地出让前期工作,增加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提高商品住房用地的中小套型比例,中心城区不低于70%,郊区不低于60%(供需矛盾突出的郊区,供应比例提高到70%)。

三、从严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提高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的年限,将自购房之日起计算的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年以上,调整为自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

企业购买的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需满3年及以上,若其交易对象为个人,按照本市限购政策执行。

四、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对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对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购房人首付款的核查,购房人在申请贷款时,应承诺首付款为自有资金,如违反承诺,则作为失信行为信息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五、强化市场监管和开展执法检查

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销售管理,防止捂盘惜售。进一步加强交易管理,将住房限购审核从房产登记环节前置至交易备案环节。规范房产中介行为,强化房产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网上签约管理。建立二手房交易资金第三方监管制度。加强房屋抵押管理、房屋租赁管理和房屋产权管理。

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产中介机构的监管,重点查处捂盘惜售、炒作房价、虚假广告、诱骗消费者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涉案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依法暂停其网上销售,降低直至取消其开发资质,并将相关信息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涉案房产中介机构,可依法取消相关门店网上签约资格;情节严重的,取消区域网上签约资格,予以公开曝光,并将相关信息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产中介机构从事首付贷、过桥贷及自我融资、自我担保、设立资金池等场外配资金融业务。对各类非正规金融机构为房产交易提供各种形式金融业务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六、推进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

统筹做好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筹措和运营管理工作,健全分配供应、租后管理、到期退出等各项机制。为扩大符合政策的住房困难群体受益面,支持公共租赁住房运营机构通过经租方式,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支持区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市场机构经租社会闲置存量住房向符合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条件的对象供应。

七、多渠道筹措人才公寓住房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科技企业引进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公寓。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项目配建不少于5%保障性住房政策。其中,外环以内配建房源一律作为公共租赁住房使用,不得上市转让,只租不售;产业类工业用地配套建设租赁房等生活服务设施的,其建筑面积占项目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从7%提高到不超过15%;利用轨道交通场站上盖,配建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自建人才公寓(单位租赁房),向职工出租。

八、搞好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建设、供应和供后管理

确保对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建设的土地供应量,20xx年继续开展新一批次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受理工作。按照国家和本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管理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供后管理工作。为方便保障性住房小区居民生活,加快大型居住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移交接管和开办运营。

篇8

    2005年的竣工面积更是为零,而同期房屋总竣工面积和住宅竣工面积却处于总体上升的状况1998年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刚刚在全国推广时,厦门市经济适用住房施(竣)工面积占住宅施(竣)工面积的百分比分别达到了最高峰14.31%和27.03%;然而到了2003年,这两个百分比却分别下降为1.76%和0.80%,远远低于1998年的水平。自2000年以来,厦门市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与普通商品住宅的开发建设是及其不协调的,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量严重不足。部分经济适用住房位置偏远,配套设施不齐全经济适用住房的位置,不仅仅是指它在城市中的具体方位,更重要的是指其所处的环境,包括周围的自然条件、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对外交通状况等等。此外,部分经济适用住房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如双鲤新城作为厦门市政府200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于2004年交房,但到2006年初都没有通过整体验收,已入住住户拿不到产权证,看不上有线电视,用不上管道煤气。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1.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偏高为了尽量减轻申请人的购房压力,在出台保障性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之前,厦门市政府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对房价作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由于保障性经济适用房的特殊性质,政府严格控制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本,保障性经济适用房的售价只是成本价而己,但这样的价格对于部分居民来说仍然偏高,无力购买。如岛内社会保障性经济适用住房的主要房源地高林居住区住宅每平方米4300元的配售均价,虽然仅仅是周边商品房市场价的50-60%,但相对于部分居民的经济能力,这样的价格还是太高而无法承受。⑥2.经济适用房出现比重倒挂现象虽然社会保障性住房政策相对于以往的住房政策,在各方面进行了改进,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按照厦门市规划局的初步规划,从2006年到2010年,厦门市将建社会保障性住房682万平方米,其中社会保障性经济适用房402万平方米,保障性租赁房280万平方米,但据有关资料显示,厦门市保障性住房自2006年12月1日开始受理申请,截至2008年4月30日,从总体上来说,90%以上申请人选择租房,远远超出了政府当初规划时保障性经济适用住房占80%,保障性租赁房、廉租房占20%的计划,出现了严重的“比重倒挂”现象。

    厦门市经济适用房发展建议

    由于自身财力有限,又无法向银行贷款,无住房公积金等原因,而放弃了经济适用房,转向了租赁。经济适用房在制度设计上存有问题,基本上是不可持续的。就目前形势看,大量建设经济适用房已不适合厦门情况。这些制度的要领,和前面经济适用房出现的问题相对应,对厦门来说有一定可行性。其次,从制度创新角度看,共有产权房既解决了困难群体一次性买不起新房的难题。最后,从实施条件上看厦门政府可根据申请群体收入的变化和产权运作的特征,灵活把握共有产权房的产权流转,以体现“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以及公共财政的公平原则,最终使共有产权房为厦门所用,适合厦门情况。建立经济适用房可租可买计划借鉴发达国家及国内城市的经验,厦门市可适时推出“经济租赁住房”。具体实施时,可以借鉴英国公房产权分享做法,即对无力一次性购房的中低收入家庭可实行半租半买的政策,让他们可以分次购买下整套住房;也可以采取先租后售的方式。

篇9

周刊第451期《财事焦点》文章谈到了“港股直通车”这个话题,笔者认为管理部门应该顺应投资者呼吁,选择合适时机开通这项功能。

其实,民众还是希望投资香港股市,以达到资产合理配置的目的。笔者身边就有人通过“暗道”,在香港开通了账户,开始投资港股。而笔者也了解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确有一些金融服务机构提供此类服务,帮助投资者将资金输送到香港。

既然有这样的需求,而且“港股直通车”的开通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为民间资本找到出路,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开通呢?目前海南房价接连飙升,很多人都是提着现金去买房,笔者以为这跟民间资本太充裕有着一定的关系吧。

其实,目前投资者所能选择的投资品种有限,因此这也导致我们的股市、楼市等都面临着投机的压力,而舒缓压力的最好出路,找到更多的投资渠道是不二之选,比如开通“港股直通车”就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广州 谢新宇

新股发行应正常化

近日,因为行情低迷,市场再度出现证监会暂停新股发行的传言,所幸的是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说,新股发审工作正常进行。如果证监会在明确取消新股发行定价“窗口指导”之后,再次在股市行情低迷时作出暂停新股发行之举,那不但可以说是一个倒退,而且也不符合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的要求。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市场机制本身要远比人类自身聪明得多。所以就此而言,在新股发行定价问题上,如果没有可以证明人为定价要比市场定价好的事实,那遵从市场规律本身的调节机制,将新股发行定价问题交给市场自己解决,或许不但是一种好的行政选择,同时应该也是一种对市场规律正确认识的具体表现。而这,同样也是一个行政监管水平提高的标志。

杭州 邹立行

楼市“维稳”为时不远

近日,北京市政府收回原本为大龙地产拍得的“地王”,可看作是砸向虚高房价的一记重拳。这意味着楼市逐渐趋于稳定已不再是奢望。

在此之前,政府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即房价越调控越疯涨,如2005年、2006年两年调控,换来的却是2007年六成左右的大幅上涨;2007年第四季度调控,在2009年还是以大幅上涨来回应。

房价涨得太快,老百姓肯定吃不消。如果这个时候政府坐视不管,除了社会上怨气喧天之外,肯定还会带来其他危害。其实,之前几次对于楼市的调控之所以效果不佳,跟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估计有着不小的关系。如严禁“囤地”行为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政策,但直到现在,依然有开发商顶风作案;还有,之前部分商业银行迫于业绩压力,对“二套房贷”政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真正执行。有制度而不执行,或者执行力度大打折扣,其效果则可想而知了。

不过这种情形会有所改变,从北京市政府的举动来看,对政策的执行力度已经加大。这是老百姓所希望看到的局面,而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可期,随着调控政策逐渐发挥出威力,笔者以为,楼市“维稳”已为时不远。

苏州 梁申林

经适房“共有产权”是否为良策?

把经适房变为共同产权,能否解决掉诸多难题?笔者以为,难。

在最近开始起草的《住房保障法》中,就产权问题,起草小组专家设计由出资的地方政府和保障对象共同拥有经济适用住房产权,出资比例主要根据土地使用和建筑及安装费用比例确定。加强对于经适房的管理与约束,抑制纠缠其中的投资与投机性,的确不无必要。在这方面,《住房保障法》从产权人手,改经适房的独有产权为政府与保障对象的共有产权,有了产权的掣肘,经适房的确有望免遭炒作。毕竟,房子要想上市销售,显然都得经共有权人的同意。只要作为产权一方的政府不同意,经适房被用于转卖牟利的企图当然无法如愿以偿。

篇10

办理贷款时需注意:

1、审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资质

2、审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范围

3、审查五证:国有土地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书,开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书。

4、审查所要购买的房屋是否已作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