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有财产范文
时间:2023-04-02 08:5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夫妻共有财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夫妻共同财产,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所调整的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有平等的处理权。夫妻一方对夫妻存续期间的财产的处分,需征得配偶一方的同意。对于夫妻共有财产来说,可以基本分为法定的和约定的两个大的类别。
(一)法定夫妻共同财产
法定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双方婚前或婚后未对夫妻财产作出约定或者约定无效的情况下,直接适用法律规定的夫妻财产制度。
婚姻法第十七条对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应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范围作出了规定,即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1.工资、奖金,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的工资、奖金收入及各种福利性政策性收入、补贴;2.生产、经营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3.知识产权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拥有的知识产权的收益;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指的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因继承遗产和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二)约定夫妻共同财产
约定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婚姻当事人通过协议形式,对婚前、婚后财产的占有、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关系终止时的财产清算等事项作出约定的一种财产制度。
我国《婚姻法》第19条第1款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依据上述法条来总结约定夫妻共同财产的特点相对比较灵活。
第一,约定夫妻共同财产具有广泛性。约定夫妻共同财产即可以是婚前的个人财产,也可以是婚后所得的财产。在财产的种类上也没有任何限制。除了《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所涉及到的财产种类外,还包括一切可以取得收益的财产和财产权利。
第二,约定夫妻共同财产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换句话说,夫妻双方约定共同财产的时间可以在婚前,也可以在婚后,也可以对已经约定的财产根据夫妻双方的意见重新约定,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这与法定的夫妻共有财产的认定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约定形式具有多样性。即约定为各自所有、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等当事人双方所认可的形式。
第四,契约优先性。对夫妻财产的约定,我国的法律也采取的是契约优先的原则。即有契约依契约,无契约依法定。具体的认定,是夫妻共同财产,还是个人财产,首先取决于夫妻双方的意思表示。
第五,约定财产受法律保护。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即如果财产已经约定是夫妻共同所有,它就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随意更改,约定自生效之日起就受法律保护。
篇2
王某在诉状中称:他与刘某就这18万元之间的关系是借贷关系,该借贷附了终止条件,是一种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现在刘某要嫁给他人,应当视为所附的终止条件到来,刘某理应归还所欠的款项。在诉讼过程中,王某之妻杨某以此18万元是夫妻共同财产,而王某未经其同意擅自处理侵犯了其财产共有权为由要求参加诉讼,但法院未予准许。
某区法院一审与某市中级法院二审判决认为:刘某出具给王某的欠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条关于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的规定,违背了公序良俗,根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第75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所附的条件是违背法律规定或者是不可能发生的,就当认定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之规定,该欠条不能证明王某与刘某之间存在真实的借贷关系;其次,王某提供给刘某的18万元实质上是赠与行为,因此判决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
王某与杨某对该判决均不服,在判决生效后向某省检察院申请抗诉。某省检察院审查后认为:王某给刘某的18万元未经其妻杨某的同意,侵犯了杨某的夫妻财产共有权,杨某对本案争议的18万元有独立的请求权,法院不准许杨某参加诉讼,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的规定,漏列当事人,程序违法。因此,某省检察院以终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为由向该省高级法院提出抗诉。
经某省高院的指令,某市中级法院再审认为:王某给付刘某的18万元时正处于双方同居期间,当时王某并未要求刘某出具任何手续,而是事隔一段时间后为了继续保持双方的同居关系,防止刘某另嫁他人,才要求刘出具欠条。事实上双方同居期间,王某并未要求返还,而是双方同居关系一旦结束,王某想要继续同居目的不能达到,又不甘心金钱损失,才诉至法院。由此可见王某给刘某的18万元是特定目的赠与行为,刘已实际接受,该赠与行为已经完成。其次,王某将18万元给刘某是通过购买实物及现金,而购买的实物又转入刘某所有,实际给付的是货币。货币所有权是以货币为标的物成立的所有权,货币的价值,并非基于货币的物质素材本身,而是基于国家的法律规定和全社会的信赖,因而对于货币的现实占有人,不问其取得原因如何、有无正当权利,而问其货币价值的归属者,尤其是作为交易媒介,货币的所有必须与占有相一致。王某对这18万元系占有人即所有人,其对18万元的处分是有权处分的行为,而杨某并非这18万元的占有人也非所有权人,即使是夫妻共同收入,在王某处保管,由于货币的特殊性质,王某对这18万元有权处分,刘某接受了这18万元就成了这18万元新的所有人,刘某与杨某间不存在任何法律关系。另外,王某以借款纠纷向法院起诉,双方当事人是王某与刘某,杨某不是本案的当事人,因而在实体和程序上都无权请求返还这18万元。据此,再审判决维持了原终审判决。
评析:本案历经一审、二审、检察机关抗诉、再审,最终仍以王某败诉、拒绝杨某参加诉讼而告终。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一审、二审法院还是检察院、再审法院都没有理清本案的法律关系,抓住善意取得制度这一核心法律问题,从而导致判决不具法理说服力,不能令人满意。
笔者认为,要正确判明本案,首先要厘定本案中涉及的三个法律关系:
-、王某与刘某之间就这18万元发生的法律关系是赠与关系还是借贷关系?我们认为很明显是赠与关系,这在几次判决中也阐述的很清楚。王某在与刘某同居期间,陆续将这18万元转至刘某名下,其目的是想要刘某保持与其同居,依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赠与合同是无偿、实践、不要式合同,赠与标的一经交付,合同便依法有效。但在合同生效后,刘某应王某的要求出具了一张欠条,可视为双方对原合同进行了变更,即对该赠与合同附加了解除条件,即如果刘某嫁给别人,其获得的赠与财产返还给王某。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该解除条件显然违反法律规定、违背了公序良俗,应认定所附条件无效。但合同的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且造成无效的责任显然在王某,王不具有合同的解除权,因此,该赠与合同依法有效。
篇3
一、夫妻婚前一方财产所产生的利息,如夫妻一方婚前存入银行的存款,所产生的利息;
二、夫妻一方婚前财产婚后所得的收益,如婚前以二十万元购得房屋一套,婚后以三十万元卖出,其中的十万元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三、夫妻各方单位分发的福利;
四、中奖所得,如用夫妻个人财产所票,中奖所得的财产;
篇4
关键词:夫妻共同财产;家庭共有财;夫妻个人财产;家庭成员个人财产
一、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婚前以及婚后所得,由夫妻双方共同享有所有权和其他权利的财产。其法律特征是:
1.发生条件:基于夫妻关系缔结;并且双方未选择其他财产制。
2.权利主体是夫妻二人;夫妻二人是两个权利主体,而不是一个权利主体;
3.共同财产的来源通常为双方或一方婚后所得;
4.该财产权性质为共同共有,夫妻双方对其享有平等的、不分份额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夫妻共同财产有两个类别:法定共同财产和约定共同财产。
(一)法定共同财产
现行《婚姻法》第17、18条确立了夫妻法定财产制。法定财产制是指在夫妻双方婚前和婚后均未就财产关系作出约定或者财产约定无效的情况下,直接适用法定的夫妻财产制。法定财产制中的夫妻共同财产,是指直接依据法律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其法律特征是:
1.法定共同财产权的主体,只能是具有婚姻关系的夫妻二人。无效婚姻、被撤销婚姻、非法同居关系的男女均不能成为此主体。
2.其范围只限于婚后所得财产。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为一方所有的个人财产,不因结婚而转为夫妻共同财产。此“婚后所得”是指财产权的取得时间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即从婚姻关系发生效力时起到离婚生效或配偶一方死亡时止。夫妻分居或离婚判决未生效期间,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订婚以及恋爱期间,不属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3.法定共同财产的来源,包括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除外。此处“所得”是指财产权的取得,而不必对财产的实际占有。如某项财在婚后实际占有,但其所有权在婚前已经取得,则该项财产就不属于法定共同财产。相反,如婚后取得财产权,即使婚姻关系终止前未实际占有,该财产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实务中法定共同财产的认定可从以下三个条件着手。
1.必须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或一方合法取得的财产;婚姻关系被法律承认之前以及依法终止以后所得的财产,以及各种非法所得均不属于法定共同财产。
2.必须是未被双方约定为个人所有或共同所有的财产;凡是已经有效约定为个人所有或共同所有的财产,不再属法定共同财产范围。
3.必须是法定个人特有财产以外的婚后所得财产。
依据现行《婚姻法》第17条列举式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法定共同财产的范围包括:
1.工资、奖金。在此须作广义理解,包括一切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他人从事劳务而获得的固定工资、定额奖金,及其他奖励和实物等;包括在职期间从事其他劳务活动收入,以及用这些收入购置的财产。
2.生产、经营收益。指夫妻双方或一方在婚后从事生产、经营所得的劳动收入和资本性收入,如投资公司、企业股份分红所得,买卖股票、债券所得等。
3.知识产权收益。是指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不包括知识产权的人身权。
4.非特定性的继承或受赠财产。依司法解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法定继承所得,以及在遗嘱继承和赠与中,被继承人或者赠与人未指定归一方所有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明确归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属于共同财产。对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置、由当事人居住使用的房屋所有权归属,若该房屋是父母以自己的财产和名义购置,则房屋所有权归父母享有;若出资父母已将房屋归于当事人名下,并明确表示是对一方的赠与,房屋所有权属于受赠人;若已归于当事人名下,但父母没有作房屋归属的意思表示,则应区分婚前购置和婚后购置两种情况,如果是婚前购置,父母的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如果是婚后购置,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属夫妻共同财产。另外,“由一方婚前承租,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产权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5.夫妻分居两地分别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财产;婚后夫妻双方对一方婚前财产上的“添附”;婚后夫妻双方对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进行过修缮、装修、原拆原建的,其增值部分或扩建部分,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另外,在离婚时,对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难以确定的,主张权利的一方负责举证。当事人举不出有力证据,人民法院又无法查实的,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这就是说,在离婚时对财产的归属有争议、又不能证明属于一方的,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6.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基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财产关系复杂多样,《婚姻法》作此弹性规定。另依司法解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男女双方实际取得的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
实务中当注重夫妻共同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处分等动态权能。《婚姻法》第17条第二款确定了对共同财产的权利行使原则:“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执行上可作以下理解:
1.夫或妻处理共同财产的权利平等。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
2.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的,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第三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夫或妻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
3.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夫妻双方享有共同财产权,也要共同负担法定义务:家庭生活费用应首先由共同财产支付,共同财产不足负担时,夫妻各自以个人财产负担;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双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对共同债务的偿还,首先以共同财产清偿;在共同财产不足以清偿时,以夫妻个人财产负连带责任;因管理共同财产所花费的费用应当从共同财产中支付。
(二)、约定共同财产
约定财产制是法定财产制的对称,是指夫妻以契约的形式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的所有权归属、财产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家庭生活费用负担和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等事项作出约定,从而排除法定夫妻共同财产制适用的财产制度。《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适用本法第十七、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于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此条确定了自由式约定财产原则,既可约定共同共有,也可约定各自所有。对于“约定共同所有”,可如下理解:
1.约定全部财产共同制。即除个人特有财产外,不论婚前财产还是婚后财产,不论数额和来源,双方所有合法所得财产一律共同共有,任何一方均不再保留个人所有份额。
2.约定部分财产共同制。部分财产的范围,可以是婚前个人财产,也可以是婚后所得;可以是不动产,也可以是动产;可以是物权,也可以是债权;可以是即期财产,也可以是预期财产。
3.约定对部分或全部财产的管理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实行共同制;或者对共同债务清偿、家庭生活费用负担实行共同制。
4.约定作出的时间,可以是结婚前,也可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婚前作出约定的,婚姻关系依法成立后始生效。
5.约定属于双方法律行为,应当遵守民法上自愿、公平、合法原则;必须双方主体适格、约定的内容合法、意思表示真实、约定采取书面形式。符合以上条件,约定才能生效。约定对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
6.约定具有优先效力。夫妻关于财产共有的合法有效约定排除法定共同财产制的适用。
7.约定可以变更和撤销。夫妻可以对原约定的内容加以全部或部分修改;也可以双方一致同意不再履行原财产约定而采用法定财产制。此变更或撤销须采用书面形式。
8.约定随婚姻关系终止而终止;约定还可因夫妻新的约定而终止;约定终止,既适用法定财产制。
随着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夫妻采取约定形式调整夫妻财产关系,约定财产制已成为夫妻财产制度中的基本制度之一。
二、家庭共有财产、家庭成员个人财产
夫妻财产关系是婚姻家庭财产关系的核心,家庭共同财产关系、家庭个人财产关系均由夫妻关系派生而出。
(一)、家庭共有财产:是指全体或部分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对共同所得和各自所得的财产约定为共同共有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婚姻法》对家庭共有财产没有规定,因此家庭共有财产理论可参照民法共有权理论。其法律特征主要是:
1.家庭共有财产的发生以家庭共同生活关系为前提,并且以家庭成员实行家庭财产共同共有的约定为基础。两个条件缺一则不产生家庭共有财产关系。
2.家庭共有财产的主体是对家庭贡献财产的家庭成员,可以是家庭全体成员,也可以是部分成员。构成家庭共有财产的权利主体,一是对家庭财产有贡献,即把所得财产交给家庭共有;二是有成为家庭共有财产权利主体的主观意愿。因此,对家庭没有财产贡献的幼年子女不是家庭共有财产的主体。没有自己财产、或者虽有财产但没向家庭共有财产做贡献的家庭成员,也不是家庭共有财产的主体。
3.家庭共有财产的来源为家庭成员的共同所得和各自所得。形成家庭共同共有的财产首先是家庭成员的共同所得,如共同创造的成果,共同经营的收入,共同继承的遗产,共同接受的赠与等;夫妻共同财产通常是家庭共有财产的基本部分。
4.家庭共有财产的性质为共同共有。在家庭共有财产关系存续期间,各共有人不分份额、共同享有财产权,直到共同共有关系消灭,家庭共有财产才得分割。
因此,家庭共有财产的范围通常包括:夫妻共同财产;家庭成员共同继承的财产;家庭其他成员投入家庭的财产等。家庭共有财产共有人的权利义务,适用民法上共同共有原则。家庭共有财产关系终止,原因于家庭共同共有人分出、死亡、或约定终止家庭共有财产关系,终止后,应对家庭共有财产进行分割。
(二)、夫妻个人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于夫妻共同财产之外享有所有权的财产,包括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特有财产。夫妻特有财产是相对于法定共同财产而言的,是指夫妻婚后在实行共同财产制时,依法律规定或者依双方约定,夫妻各自保留的个人所有的财产,又称保留财产。《婚姻法》第18条规定,下列情形为夫妻一方的财产:①一方的婚前财产;②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③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等。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特有财产归个人所有,这些财产独立于夫妻共同财产之外,夫妻一方可依自己的意愿独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无须征得对方同意;同时,对于婚前和婚后夫妻一方所负的个人债务以及特有财产所产生债务等,均应由其个人财产负担清偿责任。
(三)、家庭成员个人财产:是指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在家庭共同财产之外,自己享有所有权的财产。其特征是:①独立于家庭共同财产之外;②权利主体是单个家庭成员,而不是夫或妻;③权利属于个人单独所有权,而不是共有权。实务中家庭成员个人财产范围一般是:父母给子女的扶养费或赠与子女的财产;子女或其他成员按约定不作为家庭共有的收入以及其他所得,如接受继承、赠与、遗赠所得;个人因人身伤害获得的医疗费、伤残补助费;复员转业军人的复员、转业费、医疗补助费、回乡生产补助费;个人人身保险费;个人专用生活用品等。
《婚姻法》对家庭成员个人财产没有具体规定,所以关于此部分财产的法律保护,适用相关的物权法、债权法和知识产权法。
参考文献:
[1]杨大文主编:《亲属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第四版.
[2]杨立新著:《亲属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版.
篇5
论文摘要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4条规定了出现重大事由经法院判决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即婚内析产。该规定突破了夫妻共同财产只有在离婚时才能分割的传统模式,既保护了夫妻双方对共有财产的平等处理权,又挽救了婚姻。我国关于婚内析产的规定与大陆法系其他国家的非常夫妻财产制较类似,但条文较简单,体系不完备,有需要完善之处。
论文关键词 婚内析产 婚姻 非常夫妻财产制
近日,《人民法院报》报导了这样一则案例:丈夫徐某中500万彩票瞒着妻子独自挥霍,待妻子陈某发现时,徐某账户内的钱只剩下180余万元,妻子伤心欲离婚。妻子认为,丈夫彩票中奖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应当和自己分享彩票收益,但是他却隐瞒事实,这种行为严重伤害到夫妻感情,故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并将现存的180余万元奖金均判归自己所有。而此时的丈夫徐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自己只是一时糊涂,并没有真正想要转移、隐藏这笔钱,钱主要花在了请朋友吃饭、喝酒、唱歌、消费和外借了,夫妻之间感情基础仍在,不同意离婚。受理该案件的浙江省东阳市人民法院最终判决不准离婚,但对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妥善解决了夫妻家庭矛盾,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婚姻。此案法官依据的法条主要就是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4条的规定: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以上做法在理论上简称为婚内析产或婚内共同财产分割,是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不予分割的基本原则的重大突破。
一、 选择婚内析产还是离婚
在中国法律明确规定夫妻可通过约定的方式将财产确定为分别所有,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男女双方一旦缔结婚姻,财产共同共有便成了常态,很少夫妻会选择约定财产分别所有,只有离婚才能分割财产的意识已经根深蒂固。因此一旦出现夫妻一方隐匿、毁损、挥霍,或者严重无理干涉自己对共有财产的处分时,身心受到伤害的受损方不惜通过解除婚姻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利益,甚至不顾双方的夫妻感情并未真正破裂。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出台前,法官碰到这样的案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判决离婚,满足夫妻一方对财产自主权的要求,而忽视双方感情并未真正破裂的现实;二是判决不准离婚,当然对财产也不予分割,维持了婚姻却漠视了一方对财产自主支配权的要求,双方的矛盾并未真正解决。而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4条关于婚内析产的规定既满足了夫妻一方因对方的恶意损害自己财产利益行为而希望将财产从共有变为分别所有的意愿,又挽救了婚姻,保护了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是大多数当事人的理想选择。
所谓婚内析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由夫妻一方请求,经法院判决将被诉请的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归双方分别所有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
第一,婚内析产是一种非常态的夫妻财产处理方式。婚后所得共有制是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常态财产制,而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进行“分家析产”只能是特例,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特定条件。
第二,婚内析产的前提条件是出现法律规定的重大事由。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4条明确规定了允许婚内析产的两大事由,除此以外,应继续采纳婚内财产共有制,不得分割共有财产。
第三,婚内析产的对象具有特定性,通常指被诉请的那部分夫妻共有财产。夫妻一方请求婚内析产的原因往往是另一方将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共有财产隐匿、毁损、挥霍,或严格限制自身对大额共有财产的处分权,因此请求人诉请的仅是对这部分财产的分割,并非将现存的所有共同财产分割,更不意味着今后就采用分别财产制。
第四,婚内析产必须经由法院诉讼,依法分割。
二、 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4条的评析
(一)定性
正如前文所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4条关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解除婚姻而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做法类似于其他大陆法系国家的非常夫妻财产制。也有学者认为该法条即创立了我国婚姻法上的非常夫妻财产制,完善了夫妻财产制度,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非常夫妻财产制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发生特定事由,依据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经夫妻一方或债权人的申请由法院宣告将夫妻共同财产制改为分别财产制的一项特殊财产制度。 而从上述第4条的具体规定来看,当出现法律规定的特定事由时,夫妻一方只能要求分割现有的共有财产归个人所有,以后新产生的财产仍是夫妻共同财产,并不涉及夫妻财产制类型的变更,而且请求人仅限于夫妻中的一方,与非常财产制中变夫妻共同财产制为分别财产制直到非常状态消失,申请人还包括债权人等要求不完全相符。因此从性质上看只能认定是婚内析产,并不是真正的非常财产制。
(二)该法条的不足之处
该法条关于婚内析产的规定向夫妻任何一方提供了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保护自己财产权利的救济途径,既保护了财产关系又维护了婚姻关系,具有开拓意义。然而此项规定毕竟只属于司法解释性质,是一项权宜之计,与真正的法律制度相比,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第一,该条文过于简单,尤其是列举的法定理由范围太窄,不足以涵盖司法实践的大部。如条文中的第一种情况未将家庭暴力导致的婚内侵权赔偿等行为列举在内。第二种情况仅限于医疗费用的支付,而对其他重要相关费用均未予规定,并且对怎样才算重大疾病缺乏进一步的解释。
第二,该条文忽视了夫妻共同债务中债权人的利益。该法条规定出现法定事由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婚内析产,然而夫妻共同财产被一分了之后,夫妻对外的共同债务如何分配却未作规定,债权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
第三,该条文只对现有的共有财产进行分割,对以后新产生的财产的归属未作明确规定,通常仍以共同所有为原则。但如果法定事由继续发生,夫妻双方对这些财产的管理和处分还会引起纠纷,没有彻底解决双方矛盾。
三、 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4条即婚内析产完善的探讨
建立具有完备制度体系的非常夫妻财产制基本能解决上述提到的婚内析产的不足,然而在目前为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尽量只通过司法解释来弥补法律不足的立法背景下,对婚姻法进行如此大动作的法律修订目前看来不太现实,因此只能对现行的上述第4条规定提出完善意见。
(一)在法定事由方面,应采用概括性与列举性规定相结合的立法方式
借鉴大陆法系国家非常夫妻财产制的规定,笔者认为我国婚姻法关于婚内析产的重大法定事由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夫妻因感情不和或其他客观原因未共同生活达一定的时间。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法院准予离婚。因此为保护夫妻双方的财产利益,可允许在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一年时请求婚内析产。另外当夫妻一方被宣告失踪或因犯罪判处长期徒刑时,另一方也应可请求婚内析产,以保护自身的财产利益。 二是夫妻一方的行为严重损害另一方的财产甚至人身利益的。除第4条第一种情况做的列举外,可增加以下几种情况:(1)夫妻一方给另一方造成重大身体伤害(如家庭暴力),应进行婚内侵权赔偿的;(2)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有财产严重损害另一方财产利益的;(3)夫妻一方对共同财产管理明显不当,如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可能危及到共同财产利益的,经他方请求改善而不改善的;(4)夫妻间订立借款协议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承认夫妻间借款协议的法律效力,规定双方离婚时可按借款协议的约定处理。但对借款期限已到或发生双方约定的还款情形却不想离婚时如何处理未作规定,故可借助先进行婚内析产再偿还债务的方式来解决他们之间的财产纠纷。
三是夫妻一方侵犯他方对共有财产平等的管理权及处分权。上述第4条还应增加拒绝支付其他法定抚养费或赡养费的情况(如再婚后需支付不和自己共同生活的子女的抚养费或教育费)。另外,夫妻一方独自掌控共有财产管理权,拒不支付对方的生活费甚至医疗费的,受损方也可请求婚内析产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二)应增加夫妻双方对外共同债务的处理规定,从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婚内析产的结果通常是平等分割被诉请的那部分夫妻共同财产,而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对已有的夫妻共同债务没有分割的必要,仍由夫妻双方对外承担连带责任。
但是对于析产后新产生的共同债务如何处理应做一定的考量。在实行非常财产制的国家通常会规定法院在判决宣告实行夫妻非常财产制时要将该内容登记在有管辖权的相应机构的登记簿上,才能对第三人发生法律效力。如《德国民法典》规定:共同财产制的撤销,登记于夫妻财产登记簿或为第三人所知,则相对第三人有效。这意味着如果新债权人知道夫妻双方实行了分别财产制,则夫妻一方与新债权人产生债务关系归属于夫妻一方个人,这体现出非常夫妻财产制公示制度对于外部效力的影响。而我国的婚内析产不具有公示性,一旦婚内共同财产分割完毕,双方又恢复到共同财产制阶段,因此法律应明确规定新产生的债务仍是夫妻共同债务。
(三)借鉴非常夫妻财产制的规定,使婚内析产具有一定的溯后性
篇6
一、赠与物如果属于夫妻单方的个人财产,则赠与人对赠与物拥有完整的所有权,自然可以自由处置,不需经得配偶的同意。
二、赠与物如果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则赠与人的单方赠与行为的效力是待定的。
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两人在法律上是共同共有关系。根据民法原理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对于共有共有财产,共有人的权利涉及全部共有财产,而不仅仅是对自己在其中所占份额的那部分财产。
篇7
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两人在法律上是共同共有关系。
夫妻共同财产权利涉及全部共有财产,而不仅仅是对自己在其中所占份额的那部分财产。
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共有人之一在没有征得其他共同共有人同意的情况下,无权单方处理共有财产,也无权单方处分属于自己应占份额的那一部分财产,擅自处理,如其他共有人明知而未提异议的,可以认定为有效,但如果其他共有人表示不同意的,则赠与行为无效,受赠人应当返还赠与物。
因此,夫妻一方在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财产做处分决定的,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对方的同意或默许。
篇8
关键词:夫妻共同财产;财产权;交易安全;婚姻家庭关系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身关系开始弱化,财产关系逐步加强,因此,夫妻的财产权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为此,笔者就个人对我国的夫妻财产权的浅薄认识,发表一些个人见解。
一、夫妻财产权的概念及特征
(一)夫妻财产权的概念。
夫妻财产权是夫妻对夫妻财产所享有的权利,其涉及到夫妻各自的、共同的以及第三人的利益,为各国法律所重视,更是我们婚姻法的中心内容。所谓夫妻财产权的内涵,是指关于夫妻婚前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对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的权利和义务。夫妻财产权与夫妻身份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夫妻身份关系为夫妻享有夫妻财产权的前提,夫妻财产权是夫妻身份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夫妻身份关系有着重大的影响,即影响到夫妻身份关系的延续或终止。
(二)夫妻财产权的特征
1、以男女双方结为夫妻为前提。没有结为夫妻关系,也就无所谓的夫妻关系,更没有夫妻财产权的存在。在某些国家(如荷兰)承认同性恋的合法性,并以夫妻关系处理他(她)们之间的关系,但我国不承认同性的“婚姻”,故而,必须以男女两性结为夫妻为夫妻享有夫妻财产权的前提。
2、须以共同生活为基础。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必须办理结婚登记后,才为夫妻。但法律都强调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如果男女仅结为夫妻关系,而未共同生活,即没有财产上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如此时让双方享有均等的财产权,对一方或双方不公,这民法上的公平合理原则相违背。只有双方在结为夫妻并共同生活后才能享有夫妻间的财产权利,承担对等的义务。
3、夫妻财产权的平等性。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婚姻家庭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因而婚姻法属于民法范畴,其调整的主体也应是平等的。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女性主内,男性主外,夫妻之间存在着收入的差异,存在着表面上的不等。但男性的收入是因为有妻的支持:帮助丈夫操持家务,使丈夫能安心地工作,再说,妻的付出也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内容。如我国先行《婚姻法》第40条规定,付出义务较多的一方,有向另一方请求补偿的请求权。也体现了夫妻权利义务的统一。所以说双方在权利和义务上是平等的基础上,夫妻的财产权也是平等的。
4、遵循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法律渊源之一,其与法律一起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法律的辅助工具,在法律的范围之内行为,要那道德来平衡自己的心,做到不偏不倚。如夫妻在行使夫妻财产权的时候,不能不顾子女及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二、夫妻财产权的内容
夫妻财产的权利及承担的义务,不仅关系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而且关系到夫妻婚姻外的财产关系。“全面规范夫妻对财产的权利与责任,既是平衡夫妻相互关系的需要,也是减少和避免夫妻财产纠纷的必要,有利于保护涉及夫妻财产的民事交易的安全。” 财产权括占有、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
(一)法定财产制中的财产权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法定财产制还处于主流地位,尽管现行《婚姻法》强调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平等。夫妻对财产权的行使,直接涉及到夫妻财产的民事交易安全及交易相对人的合法利益。修订后的《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对共有财产享有所有权,并强调对财产的处分权。
这是因为处分权是所有权的最高表现形式。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地17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依照这些法律规定,夫妻对法定财产享有平等的占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夫妻享有的财产权;1、夫妻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占有权。2、夫妻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使用权。3、夫妻对共有财产享有的平等的管理权。4、夫妻对夫妻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收益权。5、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
夫妻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负对等的义务,即不阻碍或干扰配偶他方平等地行使占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否则,配偶他方可以侵权或以其他方式要求阻碍方停止不当行为,恢复其应有的权利。
(二)夫妻约定财产制下的夫妻财产权
根据现行《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有。”可以将夫妻财产权分为一般共有财产权、限定共同共有财产权和分别财产权。
夫妻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及个人财产对家庭生活所需负有经济或财产责任。如一方无个人财产而负担了料理家务,照顾老少,协助对方工作,其劳务应视为对共同生活负担的完成。如一方有个人财产而为以上行为,在分割财产时,享有补偿请求权。对作为婚姻家庭共同生活基本条件的 个人财产,所有人不得擅自作出危及婚姻共同生活的处分,否则,另一方有权阻止。
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立法重心不应再强调身份关系,而应该注重财产关系,注重夫妻的财产权。因为在新形式下,夫妻对财产权的行使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婚姻家庭的稳定和睦。为了维护婚姻家庭,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完善夫妻财产权的立法,完善我国的法律。
参考文献:
[1]《婚姻家庭法》,张安民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婚姻家庭法》,杨大文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婚姻家庭法》,巫昌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亲属法》,杨大文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篇9
关键词:婚后共同所有财产制;无形财产
夫妻财产制是关于夫妻之间的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所有权制度。具体而言,包括财产的归属、使用、债务清偿、管理、及婚姻终止后财产分割等相关内容。
一、夫妻财产制度的种类
我国《婚姻法》所确立的夫妻财产制度的形式有两种,包括法定的夫妻财产制和约定的夫妻财产制。法定财产制是指夫妻对婚前或婚后没有约定、约定不明或约定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律规定而适用的财产形式。约定的夫妻财产制是指夫妻之间采用协议而确定的财产制形式。该制度的规定,对于规范夫妻财产关系、维护家庭的和睦及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
我国夫妻财产制度是包括夫妻财产约定制和夫妻财产共同制两种方式。约定财产制,指夫妻双方采用协议的方式,对婚前或婚后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等相关的权利义务加以约定的财产制度。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约定财产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约定的条件。(1)约定夫妻双方必须是完全行为能力人,如果一方或者双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人,则该约定无效;(2)约定的是双方必须具有身份性质的财产契约,所以约定必须由双方亲自进行,不得进行;(3)约定的夫妻双方意思表示必须是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而不是采用欺骗对方、胁迫对方的方法,违背对方的真实意思而进行约定;(4)约定的内容要合法,不能与法律的规定相违悖,不得损害第三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第二,约定的方式方面。夫妻双方关于财产的约定不仅仅与双方的财产利益相关,而且还会直接影响第三人的财产利益,采用书面形式约定财产,不仅有利于准确表达夫妻间约定财产的意思表示,还能有效保护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和确保交易安全。第三,约定得时间。法律对于夫妻关于财产约定没有时间限制。第四,约定的范围。夫妻约定财产,是为了保障当事人自己依据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对婚前或者婚后财产进行处分,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所以,约定的财产,只能是夫妻双方的财产,包括夫妻一方的或者双方的,包括婚前的财产,还包括婚后财产,对财产的管理、处分、分割及债务的承担也可以进行约定,进行约定的财产可以是夫妻的全部财产,也可以是部分财产。第五,约定的效力。(1)对内效力:约定对夫妻双方都有法律约束力,非经对方同意,一方不得擅自对约定进行更改;(2)对外效力:夫妻之间财产约定的效力并不当然约束第三人,只有第三人明知时才对第三人产生约束力。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与第三人发生债务关系,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应该承担连带责任,不得以夫妻之间有债务偿还的相关约定而对抗第三人,但夫妻一方与第三人发生债务关系时,明确告诉第三人有约定的,债务由个人承担。
共同财产制是指除特有财产外夫妻财产归双方共同所有。《婚姻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以下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知识产权的收益即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以及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夫妻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夫妻双方的父母共同出资购买的不动产,除非另有规定,否则视为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继承或非对夫妻一方的赠与所得的财产。在认定夫妻共有财产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婚姻共有财产的主体,必须是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不具备合法夫妻关系的男女双方不能成为共有财产的主体;第二,共有财产的取得期间必须是处于合法的婚姻关系期间;第三,夫妻共同财产的来源应该具有合法性,不能是非法所得。
三、婚后所得共同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尽管《婚姻法》确定的夫妻婚后所得共同财产制度细化了财产范围,但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的规定不合理。
1. 夫妻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所得收益的规定
将从事生产、经营所得的收益都归为夫妻共同财产,笔者认为不妥。如果单方以自己的个人财产作为投资,从事经营生产,取得的收益应该属于个人所有,这样既能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又能保证生产者的利益不被剥夺,不能一概全部归为共有,否则有失偏颇。
2. 有关知识产权收益方面的规定
知识产权收益是指知识产权中财产权所带来的实际利益。《婚姻法》规定只要知识产权的收益产生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即为由夫妻共同所有,该规定忽视了知识产权完成的时间, 如果知识产权在婚前完成,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收益却在婚后产生,这种情况下,若将知识产权收益规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不符合情理,剥夺了知识产权人的智力成果,这样的收益应该属于一方所有;同理,知识产权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完成,收益却在离婚后产生,此时也不能将其归配偶一方所有,否则有失公平,应该给另一方以一定的补偿。所以,知识产权收益的归属应主要考虑其完成的时间因素。
3. 有关夫妻分居期间所得财产的归属问题
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夫妻双方在分居期间各自产生的债务,如果不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所需,就应该认定为个人债务,由个人清偿。婚姻关系确定后,就确立了特定的人身关系,夫妻双方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夫妻分居期间,没有共同生活,谈不上共同料理家务、共同抚养子女和共同赡养老人,这样就失去了夫妻身份契约存在的前提,同样,在经济上也没有任何联系,此期间各自所得的收入以及所购置的财产,应该归各自所有,否则,在实践中将会给家庭带来更多矛盾,产生更多的纠纷。
4. 家庭无形财产规定的空缺
家庭无形财产是指虽然外观表现是抽象的,但其本身具有价值性,权利人据此可以获得相关利益的一种财产。如人力资本等。配偶在一方的支持下、用夫妻共有财产作为投入,学得某一项技术、掌握特定的技能,取得某些特定的资格,并且这些情况也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这就为以后获取某些经济利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这种情况是将夫妻之间有形的共同财产转化成了无形的共同财产。因此,对于这种无形财产的分割原则,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一是约定原则:即夫妻双方对无形财产的归属,可以自由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即可;二是成本原则:比如夫妻一方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成本价值为十万元,该十万元应为夫妻共同财产;三是增值原则:即考虑取得的某种资格会带来的经济利益,结合该无形财产的性质以及双方在取得中的付出情况进行分割,不是必须进行平均分割。
由于我国对无形财产分割还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为了更好地保护弱者的利益及防范不必要的家庭矛盾的产生,建议对无形财产进行相关界定,制定无形财产分割的原则及法律制度,以期完善共有财产的分割问题。
夫妻财产制度是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一步完善夫妻财产制度,让其更加合理,才能真正实现从形式公正到实质公正的转化,才可以切实有效的保障夫妻双方的财产利益,确保婚姻制度的完善,从而促使以家庭为必要要素的社会更加的稳定和团结。(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杨大文.婚姻家庭法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 夫妻财产约定制 共有形式 赠与合同及撤销权
一、引言
夫妻财产制度有法定制与约定制之分,但针对夫妻财产约定制,还有许多问题尚未定性。笔者从共有形式,撤销权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定性夫妻财产约定制。
二、问题之分析
(一)夫妻约定财产的共有形式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夫妻财产制包括法定制与约定制两种形式。夫妻财产约定制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1)选择式的夫妻财产契约制度,即规定了几种典型的夫妻财产关系供当事人选择,未规定者不得选择。采用这一类型的国家如德国、瑞士。(2)独创式的夫妻财产契约制度,即在不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的情况下,由当事人自由选择夫妻财产关系。采用这一类型的国家如日本、韩国。①(3)第三种类型较为特殊,即瑞典婚姻法的规定。它仅允许约定特有财产。②
我国《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财产约定制中的分别财产制较好理解,但针对一般共同制及部分共同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这个"共同"指的是共同共有还是按份共有?
首先,我认为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约定的财产共有是共同共有;在解除婚姻关系后,夫妻约定的财产共有则成为按份共有。这种情况是当事人在书面约定中没有确定共有形式的情况下自然而然适用的。份额可以由双方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由公权力机关结合保护弱者之原则及离婚补偿或离婚过错的实际案情,对财产份额进行分配。
共同共有必须以某种共同关系作为发生的必要条件,如夫妻关系或者家庭成员的关系等。在婚姻存续期间,毫无疑问是共同共有。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有利于婚姻存续及伦理稳定。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
解除婚姻关系后,夫妻关系消灭意味着共同关系消灭,基于此,共同共有也就不复存在,夫妻共有财产转化为按份共有。其不同于分别所有,各个共有人的权利不是局限于共有财产某一具体部分上,或就某一具体部分单独享有所有权,而是及于财产的全部。婚姻关系解除后,按份共有是把夫妻财产量化处理,夫妻双方对共有财产享有的权利或承担的义务都是有份额的,不是全部的。
其次,在婚姻存续期间,尽管存在共有关系--夫妻关系,当事人也可以书面约定共有形式是按份共有,因为约定按份共有并未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婚姻的实质是意思自治,双方符合缔结婚姻的条件,就婚姻提出一些要求并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法律只是一种保护,而不是一种约束或干涉。即夫妻财产的分配就是在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的情况下,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分配。只有意思表示不一致或弱势一方难以维护自己的利益时,公权力机关才作为中立方处理纠纷。
此外,夫妻双方可以在婚姻存续期间约定夫妻共有财产是按份共有,但不能在婚姻关系解除后约定夫妻共有财产是共同共有。因为婚姻关系解除后,共有关系已经消灭,共同共有缺乏成立要件,而成立要件不是双方约定能予以解决的。即约定制并非万能的,其适用要考虑法律关系的成立要件及生效要件。
(二)夫妻约定财产的定性
夫妻财产约定制使婚前财产较少的一方成为双方财产的共有人,无偿取得对方的财产。在司法实务中,这通常被视为赠与行为,适用《合同法》关于赠与合同的规定。③
首先根据《合同法》,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合同自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生效,不须交付赠与物。而根据《婚姻法》,夫妻财产约定应该采用书面形式。这中间有个时间差,即若夫妻双方尚未缔结婚姻关系,而已经签订了约定财产的合同,若二人稍后不准备缔结婚姻关系,那约定财产的合同又该如何处理?
此外,根据《合同法》,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与法定撤销权。任意撤销权行使的时间是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动产交付之前,不动产过户登记前);法定撤销权的行使时间是财产权利转移后,但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才能撤销。那就产生两个问题,即夫妻财产共有权的取得是否需要履行物权变动的形式?夫妻双方中的"赠与人"是否享有撤销权?
我不赞同直接将夫妻约定财产的合同定性为赠与合同,可将之看做无名合同,类比适用赠与合同,但不能直接适用赠与合同的规定。婚姻关系包括身份内容与财产内容,但属于身份关系。婚姻行为发生身份效力与财产效力,但属于身份行为。夫妻财产约定制使财产较少的一方无偿获得对方的财产,表面上无附加条件,但实际有一个生效的身份关系,即婚姻关系。夫妻约定财产是建立在婚姻的基础上,这是其身份关系的具体体现,也是其与一般赠与行为的重大差别。
夫妻双方财产约定成立条件除了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还需要缔结一个合法的婚姻关系(即:约定财产合同=书面形式+意思表示一致+合法婚姻关系)。若当事人双方尚未成立婚姻关系,即使此时已经签订了约定财产的合同,也不发生财产共有关系,无须撤销。
此外,《婚姻法》与《物权法》、《合同法》存在法律适用的冲突,虽然《婚姻法》与《物权法》、《合同法》法律效力等级相同,但在约定制的法律适用上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优先适用《婚姻法》。
《物权法》明确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消灭,必须依法登记才发生效力。而动产物权的设立及转让,必须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我认为夫妻财产关系在内部应该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而涉及到第三人时,应该适用《物权法》,比如未登记的不动产物权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本文对第三人这种情况不予进一步阐述,重点讲述夫妻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
若夫妻婚姻关系正常,无需确定财产的交付及登记,即可享有共有人的权利。若面对善意第三人时,约定财产制对善意第三人无约束力。若是为了逃避债务等其他法定义务,而约定财产归属,应视为约定无效。此外,约定夫妻财产的合同类似赠与合同,属于诺成合同,无须交付,只须意思表示一致即可生效。若婚姻关系解除,根据约定进行财产分配即可。
《合同法》里的任意撤销权以免除债务为宗旨,法定撤销权只有三种适用情况:(1)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2)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3)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法定撤销权行使的期限是自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夫妻财产约定制对善意第三人无约束力,若是为了逃避债务等其他法定义务,而约定财产归属的,应视为约定无效。且夫妻双方之间地位平等,约定财产制是无偿的,不须一方处于弱势的地位。所以不适用于以免除债务为宗旨的任意撤销权。而法定撤销权的三种适用情况均不适用于夫妻关系。
三、结语
上文是笔者对于财产约定制的一些思考,笔者希望从细节着手,解决约定制一些模糊不清之处,以使约定制更好的运用于实践。
注释:
①参见许莉《夫妻财产归属之法律适用》,《法学》(沪)2007年12期第48-54页
②参见巫昌祯:《婚姻与继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页
③参见许莉《夫妻财产归属之法律适用》,《法学》(沪)2007年12期第48-54页
参考文献:
[1]《法国民法典》(上、下),罗结珍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理查德.A.波斯纳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
[3]《债法原理》王泽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